自相似网络环境下的TCP友好协议研究

自相似网络环境下的TCP友好协议研究

一、自相似网络环境中TCP-Friendly协议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余雅君[1](2019)在《基于机器学习的拥塞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可靠传输协议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许多研究人员基于传统TCP协议对拥塞控制算法做了大量研究,网络性能也得到相应提升。但随着互联网和网络设备的快速发展,传统可靠传输协议的设计弊端逐渐显现。最近旨在改善Web应用页面加载时间的QUIC协议引起广泛关注,其相关机制及性能有待进一步全面研究。另一方面,当前所有的可靠传输协议的拥塞控制算法均默认网络中所有的丢包均由网络拥塞导致,即使是新型的QUIC协议。然而在许多有损网络中,例如无线网络,非拥塞丢包是常见的,这将极大地损害网络传输性能,因此正确的区分丢包类型是值得关注并探讨的。本文中,我们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展开研究。1.研究了典型的网络可靠传输协议,针对QUIC协议和TCP协议进行了分析,并在测试平台和真实网络中的不同网络环境下进行了对比实验。首先,将重点放在分析QUIC协议传输层面的功能,同时对其数据包速率调节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解耦,我们可以在除HTTP/2之外的其他应用场景中充分利用QUIC协议传输方面的潜力。通过研究基于QUIC协议流传输中对象与网络中基于其他传输协议的对象之间的资源竞争,帮助改进QUIC协议本身。实验结果表明,使用Cubic拥塞控制算法时,在丢包率较大,缓冲区较小或传播延迟较小的网络中,QUIC协议相对表现更好;QUIC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多路复用特性及无线头阻塞问题;此外,权衡之下,我们认为速率调节机制是有效的。2.设计了一种基于有监督学习的丢包分类器,采用随机森林算法作为训练方法,实现了基于QUIC并结合拥塞控制的丢包分类器。为使选取的参数不依赖于网络环境,我们基于丢包距离和RTT等参数进行计算,选取其变体为特征。通过对比不同算法,综合考虑训练时间、复杂性等因素,最终选择随机森林作为训练算法,该模型的准确率可达到94.4%。鉴于QUIC协议实现于应用层,具有易部署性,因此我们在QUIC协议上结合拥塞控制算法实现丢包分类器,并已成功部署于服务器,无需对客户端进行任何修改。实验结果表明,丢包分类器成功部署后,当丢包率为0.5%左右时,页面加载时间降低了11%以上,且网络延迟越大,效果越明显。

孙伟[2](2010)在《TCP友好性流媒体传输速率控制协议中若干问题的研究》文中提出流媒体技术是宽带通信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共同发展的产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多媒体压缩技术以及终端处理能力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流媒体技术应运而生。然而由于Internet与生俱来的“尽力而为”的服务特性以及Internet为数据传输而设计的初衷,加之流媒体应用的特殊服务质量要求,大范围地在互联网上部署流媒体应用仍然面临许多挑战。这其中,如何在高效地传递流媒体数据的同时保证互联网的稳定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多种流媒体传输速率及拥塞控制机制。在众多的解决方案中,目前被公认为最有效的流媒体传输速率控制方案是TFRC (TCP Friendly Rate Control, TCP友好性速率控制)协议。IETF也制定了一系列TFRC相关的RFC文档。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TFRC协议仍然存在一些缺陷。首先,TFRC采用的基于TCP Reno的TCP吞吐量方程并不能反映目前在互联网中占主流地位的TCP NewReno数据流的吞吐量。其次,TFRC采用了类TCP协议的慢启动算法,很容易导致在慢启动结束时大量的数据包丢失。第二,TFRC丢包判定算法受到网络中乱序数据包的影响,容易发生丢包误判。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所取得的具体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TCP NewReno的TCP稳态吞吐量分析模型,用于描述TCP数据流的吞吐量与往返时延,重传超时时间以及丢包事件概率之间的关系。该模型充分考虑了慢启动与快速重传阶段对TCP吞吐量的影响。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网络中TCP NewReno数据流的吞吐量。将该模型应用于TFRC协议,可以很好地保证TFRC协议对于TCP协议的友好性。(2)提出了一种基于带宽测量技术的TFRC慢启动算法。该算法利用在线网络带宽测量技术,探测出目前网络可用带宽,从而根据网络状态实现发送速率的动态更新。同时改变发送速率的增长方式,使发送速率在连接启动时增幅较大,而在慢启动结束过度到拥塞避免阶段增加幅度较小。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有效避免了多个分组丢失现象的发生,提高了TFRC连接由慢启动阶段过渡到拥塞避免阶段的平滑性。(3)提出了一种基于延时响应的丢包判定算法,用于克服乱序数据包对TFRC协议的影响。该算法在接收端收到3个乱序数据包时会启动一个延时定时器,以允许缺失的数据包通过其他路径或链路层的恢复机制到达接收端。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降低乱序数据包出现的次数,降低丢包的误判率。而当网络中无乱序数据包时,改进算法仍对标准TCP协议具有很好的公平性和友好性。(4)分别在NS2仿真实验平台和Linux操作系统中实现了改进的TFRC协议。并通过大量的仿真实验与真实网络测量考察了改进协议的性能。结果表明改进协议在传输速率平滑性,对于TCP协议的友好性,对拥塞响应的稳定性等多方面均可以满足流媒体应用对于传输速率控制的要求。

那振宇[3](2010)在《卫星互联网服务质量保障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骨干拥塞、接入困难和内容分发缓慢是当今地面互联网面临的一系列棘手问题。而基于全球覆盖的、具有远程接入和广播特性的卫星互联网是解决这些难题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未来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卫星网络正在向卫星互联网发展,注重高效性,以期提供随时随地的通信与信息服务。但是,设计和实现卫星互联网面临很多技术挑战,首要的就是服务质量(QoS, Quality of Service)问题。一方面,地面互联网的IP QoS问题依然存在于卫星互联网。另一方面,由于卫星通信自身特点又使得卫星互联网的QoS问题需要特殊考虑。因此,分析卫星互联网QoS保障需求,设计高效和易于实现的保障算法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对卫星互联网服务质量保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控制拥塞以及TCP在卫星链路下的适应性问题。然而基于端到端的TCP拥塞控制机制往往无法确知网络内部状态,同时TCP的反馈工作机制又使得各种基于TCP层的改进方法仍不能很好地适应卫星网络环境;此外,切换性和移动性又使得卫星网络中的资源分配变得比地面网络复杂。在分析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卫星互联网服务质量保障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业务层面入手,着重从网络(IP)层解决拥塞问题,同时改善资源分配方式。这些研究工作完善了卫星互联网QoS保障体系,对未来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QoS保障具有积极意义与参考价值。本文针对卫星互联网QoS保障方法,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卫星网络业务自相似性的研究。考虑到近年来业务自相似性对QoS影响的研究多集中于地面网络,而对卫星网络中自相似性及其影响研究较少这一情况,针对卫星网络特点,研究了自相似业务在卫星网络中的汇聚和传播特性;进而,通过建立地面信关站模型,研究了地面有线网络自相似业务经过信关站进入卫星无线链路的传播特性,并通过仿真进行了验证。此外,仿真并分析了自相似业务对网络节点处队列性能的影响,为后文针对这些影响提出改善QoS的算法奠定基础。第二,对自相似业务量预测的研究。针对卫星互联网中业务普遍存在的自相似性对网络性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考虑到自相似业务本身具有可预测性,提出了基于改进卡尔曼滤波的自相似业务量预测算法。针对经典卡尔曼滤波无法求解所提滤波模型这一情况,重新推导了滤波过程。为了提高滤波预测精度,还引入在线噪声估计。所提算法不仅精确度较高,并且与真实流量具有相近的相关结构。第三,对基于业务预测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研究。主动队列管理是IP层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而业务量预测对于主动队列管理具有指导意义。鉴于现有主动队列管理算法对估计拥塞有效性不高的情况,提出基于业务量预测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该算法使用改进卡尔曼滤波方法对拥塞进行预测,并结合基于测量的分组丢失率共同做出分组丢弃判决。该算法能动态调节分组丢弃概率,具有队列稳定,链路利用率高的特点。第四,对卫星网络公平服务质量带宽分配算法的研究。针对目前卫星网络的带宽分配算法存在着过度预留和公平性欠佳的问题,提出了卫星网络中公平服务质量的带宽分配算法。该算法使用自适应带宽预留策略,根据效用公平带宽分配准则,保持了用户连接的有效性,保障了用户之间服务的公平性。

马红霞[4](2009)在《网络多播拥塞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加,许多新的多媒体应用开始涌现,例如视频广播、视频点播、会议电话等。对于这些应用的飞速发展,如果仅仅使用传统的单播技术,将会带来大量的带宽浪费。多播技术能够在不改变当前网络结构,不增加过多的额外投资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有效的缓解带宽消耗过大的压力。在多播拥塞控制技术领域里,多播拥塞控制器的设计得到极大关注。本文利用了单点到多点的多播系统模型,并根据校园网实际的数据流量,设计了一种发送端驱动的单速率多播拥塞控制器。运用现代控制理论,Schur-Cohn判据和Routh-Hurwitz稳定性判断方法,为控制器选取较优的参数。通过理论计算证实,发送端设置此多播控制器,多播信源端节点的发送速率趋于稳定,并且分支节点缓冲占有量也趋于稳定。本文在NS2的仿真环境下,搭建了多播仿真平台,建立自相似流量模型和指数分布流量模型,并以多播拥塞控制器理论计算得到的值为基础,在数据源加上不同的负载,研究在不同模型下,分支节点缓冲占有量的均值,峰值以及瞬态响应情况。通过仿真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在自相似流量模型下,当网络负载不超过54.1%时,网络不会发生拥塞,并且缓冲占有量较小;在指数分布流量模型下,当网络负载不超过92.7%时,网络不会发生拥塞,并且缓冲占有量较大。自相似流量比指数分布流量具有更大的突发性,本文通过仿真证明:网络传输指数流量负载的能力更强;多播拥塞控制器的理论设计是合理的。这对我们在校园网中,设定分支节点的缓冲占有量和控制源端的负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董阔[5](2008)在《慢速拒绝服务攻击防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不断涌现。拒绝服务攻击问题就是一类非常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拒绝服务攻击者利用各种手段造成网络服务的中断或服务质量的下降,导致网络用户的不便甚至危及到网络基础设施,带来极大的经济危害和社会影响。拒绝服务攻击的种类层出不穷,其中很多基于大流量洪水攻击的方法在现有的入侵检测以及路由器的主动队列管理方法下很容易被发现及预防。慢速拒绝服务(Low-rate Denial of Service,LrDoS)攻击是近期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拒绝服务攻击方法,不同于洪水型拒绝服务攻击,其平均流量小,很难被现有的入侵检测及路由器上的主动队列管理(Active QueueManagement,AQM)算法所发现。这种攻击的出现导致网络安全问题的进一步加剧。对于此类攻击的防御方法的研究已经为研究者所关注。慢速拒绝服务攻击利用TCP中的超时重传机制中使用的定时器存在常量下限这一特点,攻击者使用很小的攻击代价获得链路上的TCP数据流吞吐量的下降,使TCP发送端的拥塞窗口停留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甚至可能出现持续超时的情况。相对于高流量拒绝服务攻击而言,慢速拒绝服务攻击的持续时间很短,攻击数据流可以伪装成合法数据流,单纯使用流量特征匹配的方法检测慢速拒绝服务攻击很容易发生误警。而目前应用较广泛的RED、RED-PD,CHOKe等AQM算法都无法有效的过滤慢速拒绝服务攻击流量。这对于当前网络中使用的最广泛的TCP协议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从网络研究的开始阶段就使用的非常广泛的网络流量模型是基于到达数据包满足泊松分布这一假设的,在此基础上可以使用马尔可夫链等理论对于网络的性能进行分析。对于具有慢速拒绝服务攻击的网络,我们同样可以使用随机过程相关理论分析慢速拒绝服务攻击下正常网络数据流的整体性能。本文首先分析了慢速拒绝服务攻击的原理以及其对网络造成影响的本质原因。在分析过程中使用了模拟实验和实际测试的方法分析了TCP Reno,TCPNewreno,FAST TCP等不同拥塞控制协议受慢速拒绝服务攻击的影响程度。通过分析和实验,指出慢速拒绝服务攻击出现的本质原因是TCP与UDP协议的不公平性以及TCP协议超时重传机制的时间量程与攻击者所需要花费的攻击时间量程的不对称。另外通过对可以防御慢速拒绝服务攻击的AQM特点的总结,提出一些防御此类攻击的思路。其次,分析了慢速拒绝服务攻击下正常网络数据流的整体性能,使用半马尔可夫链分析慢速拒绝服务攻击下链路上TCP发送端拥塞窗口的变化。再次,为了防御慢速拒绝服务攻击,在对ACK数据包IP包头做出较小改动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动态调整策略即时调整超时重传定时器,以提高慢速拒绝服务攻击下TCP数据流的性能。进一步讨论了在使用动态调整策略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作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实验结果证明,这类动态调整策略可以在出现慢速拒绝服务攻击的时候很大程度的提升TCP数据传输的性能,同时在没有慢速拒绝服务攻击出现时不会对网络性能产生影响。最后,设计了一种可以根据网络拥塞情况调整拥塞窗口的拥塞控制协议,在发现由于UDP数据流量导致的拥塞时保持拥塞窗口,在UDP流量减少后继续传输数据,从而避免了基于UDP拒绝服务攻击对TCP数据传输的影响。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有效的减轻慢速拒绝服务攻击对TCP传输性能的影响。

刘拥民,蒋新华,年晓红,鲁五一[6](2008)在《Internet端到端拥塞控制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描述了Internet中端对端拥塞控制技术的内容和特点,分析了标准化拥塞控制算法所涉及的技术难点及不足,概括了拥塞控制算法的发展历程,并根据目前最新的研究情况,提出把控制与优化理论引入网络拥塞控制的思路,最后总结出进一步的研究趋势和方向。

王升辉[7](2007)在《IP网络业务流量多重分形建模和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于网络设计者来说,网络流量研究及控制是实现网络的可控制性、可管理性,保证实时业务传送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自从IP网络流量的自相似性发现以来,流量的测量、建模和控制问题成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按照IP网络多重分形流量建模、流量预测及其应用这一线索展开,主要研究了与网络架构相对独立的IP网络中自相似VBR视频业务流量的建模和预测问题,论文在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在自相似框架下,按照流量模型的易于分析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易于进行排队分析的MPEG视频业务流量模型。模型利用了SRP(空域更新过程)中自相关函数与分布函数可以分别用两个过程独立表示的特性,同时精确描述流量的相关性和边缘分布函数这两个重要参数,使得人们可以方便的对VBR视频流的自相似特性进行考察。进一步研究发现,仅仅用Hurst参数不足以描述复杂的网络流量,VBR视频等网络业务流量在小尺度上表现出多重分形特性。为此,本文对多重分形体系下的建模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种修正的多重分形模型。模型改变了传统多重分形模型中控制最终模型序列长相关性和边缘分布的方式。实验证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具有更高的拟合精度和更好的一致性。另外,文中的方法对级联多重分形模型乘子分布方式的选择进行了改进,使用了Kullback-Leiblar(KL)距离判别方法寻找多重分形级联模型中乘子的最佳分布,增强了多重分形模型各尺度乘子参数估计的鲁棒性。相对于建模,流量预测能更快的应用到网络的QoS控制中。为此本文对流量的预测问题进行了研究。文中利用多重分形的树形结构能够将时间序列分解为多层的性质,把难以进行直接预测分析的长相关(LRD)流量序列转化为可以用短相关(SRD)线性模型预测的序列组,然后再对其进行预测。实验证明,这种预测方法具有很好的多步预测精度。由于建模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为IP网络建立一种流量分析理论,为此,我们对多重分形模型进行了排队理论分析。进而,我们对预测模型的应用做了研究,把预测算法加入到了TCP友好拥塞控制机制中,仿真实验初步证明了预测模型的有益效果。

卞静,王泽强,张光昭,严益强[8](2007)在《基于时延的分层多播拥塞控制协议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媒体传输的接收端驱动的分层多播拥塞控制机制,简称BDP(based on delay parameters)协议。该协议依据时延参数的动态变化来估测路径可用带宽,保证了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了自适应的加层判断;预测网络的拥塞状况,实现了对拥塞的快速响应。ns2仿真结果表明,BDP协议取得良好的稳定性、扩展性、快速收敛性,相比于现有的MRAAR-MT协议,BDP协议表现了更好的TCP公平性。

李骐[9](2007)在《下一代无线互联网构架下的传输协议研究》文中提出移动和无线通信技术及设备的飞速发展正在推动信息社会的变革。随着无线通信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计算设备和无线网络产品开辟了新的市场,基于有线介质的计算机网络正在向有线—无线混合网络转变。各种无线网络形式和应用成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如WLAN,蓝牙,UMTS,卫星通信网,第三代蜂窝系统,无线传感器网(WSN)等等。移动装置体积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便宜,使用越来越方便,功能越来越强大,同时,可以运行的应用和网络服务越来越多,这些来自制造商和运营商的有利因素进一步推动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由于无线通信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传统的互联网正在逐渐向无线方向发展,最终的目标是将各种独立的无线网络整个有线Internet相互联,形成覆盖范围更广,应用更丰富,服务更完善的下一代无线互联网络。传输协议(Transport Protoc01)作用于计算机网络OSI七层模型的中间,是OSI七层模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类协议,是唯一负责总体数据传输和控制的一层协议。传输协议的主要功能是对一个进行的会话或连接提供端到端的传输服务,服务类型包括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服务,同时,传输协议还负责实现连接复用,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及恢复等多种服务。传输层协议的理论研究,产品研发和技术标准制定一直是计算机网络尤其是Internet发展中的热点和重点。在当前网络产品中普遍使用并已经成为工业标准的传输协议主要有可靠数据传输协议TCP,非可靠传输协议UDP,实时传输协议RTP/RTCP,此外,还有很多的传输协议正在被研究完善,逐步在实际中使用,如流媒体控制传输协议SCTP,数据报拥塞控制协议DCCP,TCP友好速率控制机制TFRC等等。随着新的网络形式和业务类型的不断出现,传输协议必须要不断改进,以保证整个网络端到端的传输服务质量。无线互联网络的出现给现有网络技术及协议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传统的Internet协议是基于有线网络基础设计的,而现在在与各种无线网络形式融合的过程中,这些现有的协议和技术通常被直接移植到无线互联网中,这便带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网络协议的性能,效率,稳定性,以及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其中无线网络的传输协议研究就是一个热点问题。无线链路具有不稳定性和移动性的特点,通信过程中容易出现多径,干扰,衰减,切换等多种破坏传输的现象,从而造成较高的误码率。这对于传统的传输协议带来新的挑战。无论是可靠数据的传输协议还是实时多媒体业务的传输协议,其共同的基本思想是将丢包作为网络拥塞的唯一标志,从而采取相应的窗口调节或速率调节。因此对丢包检测和反应是互联网中实现拥塞控制的最主要的行为,直接影响整个网络的性能。在有线链路中,链路的误码率很低可忽略不计,导致丢包最主要的原因是中间路由器出现拥塞情况,传输协议中加性递增,乘性递减(AIMD)的方式在有线链路中是成功的:但是在无线移动网络中,大量的由于无线链路造成的随机丢包并不意味着网络中的资源不足,而传统的传输协议不能分辨丢包的原因,只是简单的按照拥塞丢包进行处理,发送端需要降低发送速率,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这严重降低了数据业务的发送速率,影响了连接的性能。本文首先在第二章概括总结了当前无线和移动通信网络,分别介绍了构成下一代无线互联网的几种重要的无线网络形式:无线局域网,卫星通信网,无线个域网和3G蜂窝通信网,研究了其各自的结构,协议和应用领域;同时,研究了对于模拟无线网络行为和协议设计有着重要意义的无线互联网中端到端路径的链路状态模型---四状态马尔可夫状态模型。本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对当前互联网中基于有线网络所设计的可靠业务传输协议和实时多媒体业务传输协议进行了研究。其中,第二章概括了可靠传输协议的基本思想和功能,研究了互联网中主流的可靠传输协议TCP系列,包括传统的TCP Tahoe和Reno版本和其他TCP的改进版本如SACK,NewReno,Vegas等等。其中,重点研究了TCP协议中的核心机制---拥塞控制机制的思想和实现算法,包括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速恢复和快速重传。然后总结了模拟和刻画TCP流行为的两种TCP吞吐量模型:简单模型和复杂模型。其中前者只考虑了快速重传的情况,因此不适合于丢失率高的网络环境;而后者完整地考虑数据包丢失既可能导致快速重传,同时还可能导致超时进入慢启动阶段,因此其估算精度更高。研究吞吐率模型的意义在于为其他评估和设计互联网其他传输协议提供参考。第四章讨论了基于有线网络设计和使用的实时多媒体业务传输协议系列,其中RTP/RTCP协议栈为传输音频、视频、模拟数据等实时数据供了一个框架,与传统注重高可靠数据传输的传输层协议相比,它更加侧重数据传输的实时性,提供的服务包括时间载量标识、数据序列、时戳、传输控制等。由于RTP为了简化运输层处理,提高该层的效率而没有运输层协议的完整功能,不提供任何机制来保证实时地传输数据,不支持资源预留,也不保证服务质量,其部分运输层协议功能需要其他层次辅助实现。由于TCP的速率波动性和UDP的缺乏公平性,它们对于承载RTP/PTCP包都不是很理想,因此,流控传输协议SCTP和数据报拥塞控制协议DCCP分别被提出作为TCP和UDP的替代协议,用来与RTP/RTCP配合使用。此外,研究讨论了实时传输协议中的一种重要机制---TCP友好速率控制协议TFRC,分析了其吞吐率模型,包结构,速率控制及其与TCP流竞争是的性能。无线网络中传输协议性能和改进是本文的重点,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对无线TCP和无线速率控制机制进行研究。第五章分析了无线网络自身的特点对于可靠传输协议的影响,以及传统基于有线的TCP协议所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各种无线TCP的设计思想和比较,重点研究了一种基于可用带宽预测(ABE)和拥塞警告(CW)机制的无线TCP协议——TCP-Jersey。针对TCP-Jersey中,反向ACK拥塞和数据突发的问题,对其中的可用带宽公式以及慢启动和拥塞避免过程进行改进,通过在无线局域网和有线-无线混合网两种仿真环境中的实验,验证了改进协议良好的性能。在第六章,我们研究了无线网络实时多媒体业务传输协议的核心---无线速率控制机制,首先研究了一种基于模型的分析速率控制机制ARC,并推导出无线链路中的TCP吞吐率模型。ARC机制利用无线链路TCP吞吐模型作为速率调节的参考,在丢包时对发送速率做出控制,吞吐率公式中的变量:总丢包率,回环时间在接收端测得并反馈,而无线链路丢包率可由MAC层根据统计的误码率近似求得。其次,研究了基于低优先级Dummy包的速率控制机制RCS,分析其工作原理,提出一种将改进后的RCS与DCCP相结合的新的无线实时传输协议,仿真实验验证了其比较传统的CCID2和CCID3性能有明显的提高。最后,研究了无线TFRC机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延迟抖动的TFRC改进方法TFRC-Jr,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吞吐率性能和对TCP的友好性。下一代无线互联网的范围更广阔,网络形式更复杂,应用业务更丰富,这都对传输协议的设计和实现带来了挑战。本文在深入研究无线网络特点和传统传输协议原理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和分析了下一代无线互联网中的可靠数据业务和实时多媒体业务传输协议,创新性的提出并验证了几种无线传输协议方案,如:TCP-Jersey-M,DCCP+RCS和TFRC-Jr等新的传输协议方案,同时,提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张连明[10](2006)在《基于网络演算的自相似网络性能上界模型研究》文中认为网络所承载的通信量是一切网络研究的基础,它不仅能够直接反映网络性能的好坏,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用来表示网络动力学行为特征,一直以来从网络通信量的角度来研究网络性能倍受人们关注。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Internet等高速网络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随之而来,网络通信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其固有统计特征发生了改变,这使得基于通信量的网络性能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自相似性(Self-Similarity)作为高速网络通信量的一种重要统计特征,对网络性能具有影响作用。因此,基于自相似通信量的网络性能建模对高速网络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对基于通信量的网络性能或网络自相似通信量等方面分别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这些研究均是针对网络性能或自相似通信量单独进行的,缺乏基于自相似通信量的网络性能方面的研究。此外,目前对自相似通信量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分析、建模等方面,缺乏自相似通信量控制方面的深入研究。为了提高自相似网络性能,研究如何有效实施自相似网络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控制,以避免自相似网络拥塞,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论文针对自相似性对网络性能所造成的影响,利用网络演算(Network Calculus)理论的方法综合系统地研究了基于自相似通信量的网络性能模型。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性成果如下:(1)基于网络演算理论提出了适应于自相似通信量控制的分形整形器模型及其性能模型在对自相似通信量的控制研究方面,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在网络自相似通信量研究方面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引入网络演算理论,给出了适应于自相似通信量控制的分形整形器(Fractal Regulator)的一般数学模型,推导了无损和有损两种分形整形器的输出特性与输入流的自相似参数以及整形器的整形曲线(Shaping Curve)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分形整形器的队列长度与延迟等性能,讨论了分形整形器的引入对网络端到端延迟、数据丢失总数以及平均丢失率等性能的影响。上述分析工作和得出的结果对自相似通信量控制方案的评价和分形整形器参数的设计具有实际意义,为基于自相似通信量的网络性能研究提供基础。(2)利用网络演算理论,提出了基于分形整形器的通用处理器共享(Generalized Processor Sharing, GPS)系统的性能统计上界与确定上界模型在对基于自相似通信量的单节点网络性能研究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在GPS系统性能方面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引入分形整形器来对传输到GPS系统入口处的自相似通信量进行整形,建立了以自相似通信量作为输入的GPS系统的性能统计上界模型和性能确定上界模型,包括队列长度统计上界和确定上界、延迟统计上界和确定上界、有效带宽确定上界以及延迟抖动确定上界等性能模型。数学分析表明,基于分形整形器的GPS系统的性能统计上界模型和确定上界模型能够反映通信量的自相似性,并把其输出可用带宽公平地分配给各通信流,并隔离不同的通信流。(3)基于网络演算理论提出了自相似通信量的端到端延迟上界模型在对以自相似通信量作为输入的网络端到端延迟研究方面,利用网络演算理论计算了自相似通信量端到端延迟确定上界问题,推导了利用GPS调度器和分形整形器作为节点模型的自相似通信量端到端延迟理想确定上界及其近似确定上界。数学分析表明,自相似通信量的端到端延迟确定上界随通信量自相似参数的增大而有所减小,这有利于改善通信量自相似程度越高延迟越大所导致的网络性能下降。(4)基于网络演算理论提出了一种保证服务性能模型在对保证服务(Guaranteed Service)性能模型研究方面,提出了一种通用的保证服务性能模型,在边沿-核心(Edge-Core)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基于到达曲线(Arrival Curve)和服务曲线(Service Curve)概念给出了网络节点的二级调度模型,利用网络演算理论推导了该模型的队列长度上界和延迟上界、端到端延迟上界和端到端延迟抖动上界以及有效带宽上界等性能保证。数学分析表明,基于网络演算理论的保证服务性能模型为保证服务网络环境提供QoS的有效控制、调度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自相似网络环境中TCP-Friendly协议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相似网络环境中TCP-Friendly协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机器学习的拥塞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1.2.1 QUIC协议分析及研究
        1.2.2 拥塞控制中丢包分类机制研究
    1.3 主要贡献
        1.3.1 QUIC协议分析及研究
        1.3.2 拥塞控制中丢包分类机制研究
    1.4 各章内容安排
第2章 相关工作
    2.1 引言
    2.2 网络可靠传输协议
        2.2.1 可靠传输功能及特性
        2.2.2 QUIC协议相关机制
    2.3 拥塞控制技术
    2.4 丢包分类机制的早期研究
    2.5 机器学习在网络中的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QUIC协议分析及研究
    3.1 引言
    3.2 QUIC协议开放问题研究
        3.2.1 多路径QUIC
        3.2.2 阻塞与限速问题
        3.2.3 QUIC与 SDN的结合
    3.3 QUIC协议性能研究的现状
    3.4 QUIC性能对比分析实验
        3.4.1 实验设计
        3.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机器学习的丢包分类器
    4.1 引言
    4.2 智能丢包分类机制的设计
        4.2.1 特征选取
        4.2.2 数据收集和标记
        4.2.3 机器学习算法选取
    4.3 拥塞控制算法中丢包分类机制的实现与论证
        4.3.1 基于QUIC的智能丢包分类器的实现
        4.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TCP友好性流媒体传输速率控制协议中若干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2.1 流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1.2.2 流媒体的发展基础及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
        1.3.1 流媒体传输质量要求
        1.3.2 现有互联网传输协议分析
        1.3.3 现有的解决方案及其不足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背景知识
    2.1 网络拥塞及其产生原因
    2.2 TCP拥塞控制协议
        2.2.1 TCP协议简介
        2.2.2 TCP协议所提供的功能
        2.2.3 TCP协议的拥塞控制算法
    2.3 TFRC协议
        2.3.1 TFRC协议原理及工作步骤
        2.3.2 TFRC数据包包头结构
        2.3.3 参数测量
        2.3.4 发送速率调节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TCP吞吐量分析模型
    3.1 PFTK模型及其缺陷分析
        3.1.1 TCP吞吐量模型
        3.1.2 PFTK吞吐量模型缺陷分析
    3.2 TCP NewReno算法简介
    3.3 基于TCP NewReno的稳态吞吐量模型
        3.3.1 基本思路
        3.3.2 丢包完全由重复应答指示
        3.3.3 由重传超时引起的丢包概率
    3.4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带宽测量技术的慢启动算法
    4.1 TFRC慢启动算法及其性能分析
        4.1.1 TFRC慢启动算法
        4.1.2 TFRC慢启动算法性能仿真实验
    4.2 目前的研究进展
        4.2.1 修改慢启动门限值
        4.2.2 源节点和目标节共享链路信息
        4.2.3 快速启动算法
        4.2.4 利用带宽测量技术提高慢启动算法性能
    4.3 现有的带宽测量技术分析
        4.3.1 单个分组技术
        4.3.2 分组对技术
        4.3.3 多分组技术
    4.4 带宽测量算法的改进
        4.4.1 带宽测量算法原理
        4.4.2 缺陷分析与改进
    4.5 基于带宽测量的慢启动机制
    4.6 网络仿真与性能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延时等待的乱序数据包处理算法
    5.1 引言
    5.2 丢包检测算法及乱序数据包对其影响分析
        5.2.1 TFRC丢包检测算法及乱序数据包对其影响分析
        5.2.2 乱序数据包产生原因
    5.3 相关研究工作
    5.4 基于延时等待的乱序数据包处理算法
        5.4.1 算法描述
        5.4.2 延时定时器的选择
        5.4.3 性能分析
    5.5 性能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5.5.1 乱序数据包对于TCP与TFRC的影响
        5.5.2 改进算法的性能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协议整体性能评价
    6.1 性能评价指标定义
    6.2 NS2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6.3 实际网络测试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束语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成果
作者简介

(3)卫星互联网服务质量保障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卫星通信网络的发展
        1.2.2 卫星互联网QoS 需求
        1.2.3 卫星互联网QoS 保障方法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目标
    1.3 学位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卫星网络业务自相似特性研究
    2.1 自相似性的概念
        2.1.1 自相似性的数学描述
        2.1.2 长相关性的数学描述
        2.1.3 重尾分布及其对自相似性的解释
    2.2 自相似业务量参数估计
    2.3 卫星网络业务特性分析
        2.3.1 卫星网络自相似业务聚合与传播特性研究
        2.3.2 卫星网络信关节点对自相似业务传播特性影响的研究
    2.4 卫星网络业务特性验证
        2.4.1 信关节点输出业务特性验证
        2.4.2 自相似业务对队列性能影响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改进卡尔曼滤波的自相似业务量预测
    3.1 自相似业务预测
    3.2 卡尔曼滤波
        3.2.1 正交性原理
        3.2.2 卡尔曼滤波算法
    3.3 基于业务量预测的卡尔曼滤波
        3.3.1 业务量预测模型
        3.3.2 预测模型求解
        3.3.3 噪声在线估计
        3.3.4 NOEKF 算法
    3.4 基于分形自回归整合滑动平均(FARIMA)的业务量预测
    3.5 NOEKF 算法业务量预测性能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业务量预测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
    4.1 主动队列管理
        4.1.1 拥塞控制的必要性
        4.1.2 主动队列管理的目标及特点
    4.2 几种典型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
        4.2.1 随机早期检测(RED)算法
        4.2.2 PI 控制器算法
        4.2.3 基于队列和负载状态的AQM 算法
    4.3 基于业务量预测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
        4.3.1 分组丢失率拥塞指示
        4.3.2 ATPAQM 算法
    4.4 ATPAQM 算法性能仿真
        4.4.1 队列长度
        4.4.2 分组丢失率
        4.4.3 链路利用率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卫星网络公平服务质量的带宽分配算法
    5.1 卫星网络带宽分配
    5.2 基于公平QoS 的带宽分配
        5.2.1 业务分类及其QoS 要求
        5.2.2 不同类型业务的带宽需求
        5.2.3 公平QoS 带宽分配准则
    5.3 业务的效用函数
    5.4 公平QoS 的带宽分配算法
        5.4.1 效用公平带宽分配准则
        5.4.2 自适应带宽预留策略
        5.4.3 FQoSBA 算法
    5.5 FQoSBA 算法性能仿真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网络多播拥塞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综述
    1.1 概述
    1.2 拥塞产生的原因
    1.3 拥塞控制机制
    1.4 拥塞控制算法
        1.4.1 拥塞控制算法分类
        1.4.2 拥塞控制算法的评价标准
    1.5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与结构
        1.5.1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5.2 论文的结构
    1.6 本章小结
2 多播拥塞控制概述
    2.1 多播拥塞控制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2.2 多播拥塞控制算法分类
        2.2.1 发送端驱动和接收端驱动的拥塞控制
        2.2.2 单速率和多速率的拥塞控制
        2.2.3 单窗口和多窗口的拥塞控制
        2.2.4 基于端到端和基于路由器的拥塞控制
    2.3 多播拥塞控制的发展趋势
    2.4 本章小结
3 多播拥塞控制器的设计
    3.1 多播系统模型
    3.2 拥塞控制方案的设计
    3.3 系统稳定性分析
        3.3.1 Schur-Cohn稳定性分析
        3.3.2 Routh-Hurwitz稳定性分析
        3.3.3 控制参数的计算
    3.4 控制器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分析
        3.4.1 i=0时对不同参数ε的仿真
        3.4.2 i=1时对不同参数ε的仿真
        3.4.3 i=2时对不同参数ε的仿真
        3.4.4 i=3时对不同参数ε的仿真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NS2的多播拥塞控制器的仿真及分析
    4.1 网络仿真软件NS2
    4.2 基于NS2的多播系统仿真
        4.2.1 多播仿真系统模型的建立
        4.2.2 多播仿真系统的参数的设定
    4.3 仿真实验及其结果分析
        4.3.1 实验一:多播源产生自相似流量
        4.3.2 实验二:多播源产生指数分布流量
    4.4 本章小节
5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慢速拒绝服务攻击防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拒绝服务攻击及慢速拒绝服务攻击
    1.2 TCP协议拥塞控制算法简介
        1.2.1 TCP Reno协议中的核心算法
        1.2.2 TCP中的超时重传机制
    1.3 慢速拒绝服务攻击简介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研究工作概述
    2.1 拒绝服务攻击的种类及防御方法
        2.1.1 拒绝服务攻击的分类
        2.1.2 拒绝服务攻击的防御方法
        2.1.3 传统防御方法在防御慢速拒绝服务攻击时的局限性
    2.2 慢速拒绝服务攻击的相关研究
        2.2.1 类似攻击的研究
        2.2.2 路由器和TCP发送端上的防御方法的研究
        2.2.3 检测算法的研究
    2.3 拥塞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
        2.3.1 TCP Reno的改进方案
        2.3.2 基于UDP的改进方案
        2.3.3 TCP-Friendly拥塞控制算法
        2.3.4 AQM的分类及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慢速拒绝服务攻击对拥塞控制协议的影响
    3.1 理论背景
    3.2 仿真场景及实验床搭建
    3.3 RTO_(min)=1s时的仿真分析
        3.3.1 单TCP流的吞吐量变化
        3.3.2 多流条件下瓶颈链路吞吐量的变化
        3.3.3 实际测试结果
    3.4 慢速拒绝服务攻击对FAST TCP的影响
        3.4.1 FAST TCP拥塞控制协议的特点
        3.4.2 FAST TCP协议的链路吞吐量
        3.4.3 不同协议拥塞窗口在攻击时的变化比较
    3.5 调整RTO_(min)对攻击效果的影响
        3.5.1 单TCP流链路拥塞窗口变化
        3.5.2 多TCP流瓶颈链路吞吐量变化
    3.6 总结慢速拒绝服务攻击的本质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慢速拒绝服务攻击下的网络性能分析
    4.1 理论背景
        4.1.1 排队论
        4.1.2 泊松分布
        4.1.3 更新过程
        4.1.4 马尔可夫过程
        4.1.5 自相似流量模型
    4.2 相关研究工作
    4.3 慢速拒绝服务攻击的网络性能分析
    4.4 慢速拒绝服务攻击研究中使用的网络系统模型
        4.4.1 泊松模型
        4.4.2 基于MMPP模型的流量模型
        4.4.3 周期脉冲空闲时间不遵循指数分布时的系统模型
    4.5 基于半马尔可夫链的拥塞窗口变化过程
        4.5.1 无慢速拒绝服务攻击时的模型
        4.5.2 存在慢速拒绝服务攻击时的系统模型
        4.5.2.1 状态和参数选取
        4.5.2.2 系统求解
        4.5.2.3 模型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慢速拒绝服务攻击的防御方法
    5.1 检测算法
        5.1.1 算法描述
        5.1.2 实验验证
    5.2 超时重传定时器的动态调整策略
        5.2.1 对ACK数据包的修改
        5.2.2 RTO_(min)的动态调整策略
        5.2.3 实际测试结果
        5.2.4 参数选取的讨论
    5.3 新拥塞控制协议DTCP的设计
        5.3.1 DTCP的工作原理
        5.3.2 实验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本文主要贡献与创新点
    6.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6)Internet端到端拥塞控制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概念
    1.1 拥塞和拥塞控制
    1.2 拥塞的原因
2 拥塞控制算法的分类
3 源拥塞控制算法AIMD研究现状
    3.1 TCP Tahoe
    3.2 TCP Reno
    3.3 New Reno
    3.4 TCP SACK
    3.5 TCP Vegas
4 源拥塞控制算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4.1 组播拥塞控制
    4.2 单速率组播拥塞控制
    4.3 分层组播拥塞控制
    4.4 组播拥塞控制的未来研究方向
5 控制理论
6 研究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7)IP网络业务流量多重分形建模和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网络业务流量的研究
        1.2.1 流量问题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1.2.2 流量理论的研究内容
        1.2.3 流量建模问题描述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贡献
        1.3.1 论文的主要工作
        1.3.2 论文组织结构
2 自相似框架下的网络流量建模分析
    2.1 引言
    2.2 流量自相似特性描述的数学基础
        2.2.1 自相似过程的定义
        2.2.2 自相似过程数学性质
        2.2.3 自相似过程的分析方法
        2.2.4 自相似现象产生的原因
    2.3 网络流量模型
        2.3.1 基于自相似定义的模型
        2.3.2 自回归类AR(Auto-Regressive)模型
        2.3.3 基于马氏链(Markov)过程的模型
        2.3.4 多尺度小波模型
    2.4 基于空间更新过程的VBR视频流建模方法
        2.4.1 压缩视频业务统计特性
        2.4.2 空间更新过程(SRP)
        2.4.3 基于SRP的MPEG视频流量模型
        2.4.4 仿真实验结果
    2.5 本章小节
3 VBR视频流量多重分形分析和建模
    3.1 引言
    3.2 多重分形数学基础
        3.2.1 多重分形的定义
        3.2.2 多重分形序列的生成
        3.2.3 多重分形谱的计算与分析
    3.3 多重分形在流量建模中的应用
        3.3.1 乘性级联(Multiplicative Process)模型
        3.3.2 基于乘性级联模型的建模方法
    3.4 VBR视频流量多重分形模型
        3.4.1 VBR视频流量多重分形分析
        3.4.1.1 边缘分布性质
        3.4.1.2 自相关性质
        3.4.2 VBR流量PMFM建模方法
        3.4.2.1 I帧PMFM建模方法
        3.4.2.2 帧间相关性分析及PB帧建模方法
    3.5 模型性能分析
        3.5.1 边缘分布分析
        3.5.2 PMFM模型相关性检验
        3.5.3 多重分形谱分析
        3.5.4 排队性能分析
    3.6 本章小节
4 基于多重分形树形结构的网络流量预测
    4.1 引言
    4.2 相关工作回顾
        4.2.1 线性预测方法
        4.2.2 非线性预测方法
    4.3 基于重分形树形结构的网络流量预测方法
        4.3.1 网络流量多重分形可预测性分析
        4.3.2 结合重分形的预测模型
        4.3.3 尺度系数预测
        4.3.4 乘子预测
    4.4 仿真实验
        4.4.1 实验数据及模型建立
        4.4.2 模型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节
5 流量模型在IP网络QoS中的应用
    5.1 多重分形模型排队性能分析
        5.1.1 重分形过程的广义尺度参数
        5.1.2 重分形过程排队过程分析
        5.1.3 结论
    5.2 基于流量预测的TCP-Friendly拥塞控制策略
        5.2.1 引言
        5.2.2 TCP-Friendly拥塞控制策略概述
        5.2.3 基于流量预测的P-TFRC拥塞控制机制
        5.2.4 P-TFRC机制实现
        5.2.5 仿真实验
        5.2.6 结论
    5.3 本章小节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基于时延的分层多播拥塞控制协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时延特性参数研究与设计
    2.1 接收时延间隔参数与网络拥塞关系
    2.2 单向时延参数与可用带宽
3 BDP协议设计
    3.1 BDP算法主要参数
    3.2 BDP协议工作过程
4 BDP协议性能测试
    4.1 BDP协议层次订购
    4.2 BDP协议可扩展性
    4.3 CBR背景流下BDP稳定性能测试
    4.4 BDP协议TCP友好性测试
5 结束语

(9)下一代无线互联网构架下的传输协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
第一章 绪论
    1.1 下一代无线网络框架
    1.2 互联网传输协议
        1.2.1 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包协议UDP
        1.2.2 实时传输协议RTP/RTCP
        1.2.3 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
        1.2.4 数据报拥塞控制协议DCCP
        1.2.5 TCP友好速率控制机制TFRC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4 各章内容安排
第二章 移动和无线网络概述
    2.1 移动和无线网络形式
        2.1.1 无线局域网(WLAN)
        2.1.2 卫星广域网
        2.1.3 IEEE 802.15.4无线个域网
        2.1.4 3G蜂窝网络
    2.2 无线网络的路径模型
        2.2.1 无线链路模型
        2.2.2 有线信道模型:
        2.2.3 端到端路径模型
    2.3 无线互联网对于传输协议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有线网络设计的可靠业务传输协议
    3.1 可靠数据传输协议
    3.2 传输控制协议(TCP)
        3.2.1 TCP连接的建立与关闭
        3.2.2 TCP的累计性确认
        3.2.3 基于窗口的机制
        3.2.4 重传定时器
    3.3 TCP中的拥塞控制
        3.3.1 慢启动和拥塞避免阶段
        3.3.2 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阶段
        3.3.3 端到端TCP协议性能的改进
    3.4 TCP的吞吐率模型
        3.4.1 简单模型
        3.4.2 复杂模型
        3.4.3 两种TCP吞吐率模型的简单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有线网络的实时业务传输协议
    4.1 引言
    4.2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P/RTCP
        4.2.1 RTP工作模式
        4.2.2 RTP分组格式及功能
        4.2.3 RTCP协议
        4.2.4 RTCP分组格式及功能
    4.3 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
        4.3.1 SCTP协议及其基本特性
        4.3.2 SCTP的包格式
        4.3.3 SCTP的基本传输机制
        4.3.4 SCTP的多地址和多路径支持
        4.3.5 SCTP与RTP相结合
    4.4 数据报拥塞控制协议DCCP
    4.5 实时多媒体传输中的速率控制机制---TFRC
        4.5.1 基于模型的TCP-friendly协议-TFRC
        4.5.2 TFRC算法的性能仿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线网络环境下的TCP协议研究
    5.1 引言
    5.2 影响传输协议设计的无线网络特点
    5.3 TCP协议在无线环境中的缺陷
    5.4 TCP的改进策略及其评析
        5.4.1 端到端的方案
        5.4.2 分段连接方案
        5.4.3 链路层方案
        5.4.4 改进TCP协议的一些关键措施
    5.5 一种新的无线TCP方案---TCP-Jersey及其改进
        5.5.1 TCP-Jersey
        5.5.2 TCP-Jersey中的问题
        5.5.3 TCP-Jersey的改进方案
        5.5.4 仿真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无线环境中的实时业务传输协议
    6.1 引言
    6.2 分析速率控制机制ARC
        6.2.1 无线链路中的TCP行为模型
        6.2.2 分析速率控制协议ARC
        6.2.3 仿真实验
    6.3 速率控制机制RCS
        6.3.1 RCS基本思想
        6.3.2 Dummy数据包
        6.3.3 Initial状态
        6.3.4 Steady状态
        6.3.5 Detected状态
        6.3.6 Backoff状态
        6.3.7 RCS对于丢包的处理
    6.4 RCS的实现及其协议改进:
        6.4.1 RCS实现及改进
        6.4.2 仿真实验:
    6.5 无线环境中TCP友好速率控制算法的改进
        6.5.1 几种无线TFRC的解决方案
        6.5.2 基于延迟抖动的TCP友好速率控制机制TFRC-Jr
        6.5.3 TFRC-Jr机制的实现
        6.5.4 仿真实验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
    7.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附发表文章

(10)基于网络演算的自相似网络性能上界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术语中英对照表
符号说明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自相似通信量
        1.2.1 自相似性
        1.2.2 自相似性影响网络性能的机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自相似通信量研究
        1.3.2 网络演算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1.4 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网络演算理论
    2.1 概述
    2.2 最小与最大加代数
        2.2.1 最小加代数
        2.2.2 最大加代数
    2.3 通信流体模型
    2.4 确定网络演算
        2.4.1 基本工具
        2.4.2 基本性能确定模型
    2.5 统计网络演算
        2.5.1 基本工具
        2.5.2 基本性能统计模型
    2.6 IETF服务模型中的确定网络演算应用研究
        2.6.1 综合服务模型
        2.6.2 区分服务模型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网络演算的分形整形器及其性能
    3.1 概述
    3.2 分形整形器
    3.3 分形整形器性能
        3.3.1 无损分形整形器性能
        3.3.2 有损分形整形器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网络演算的GPS系统性能统计上界
    4.1 概述
    4.2 GPS系统
    4.3 GPS系统的性能统计模型
        4.3.1 队列长度统计上界
        4.3.2 延迟统计上界
    4.4 数值结果与分析
        4.4.1 单会话GPS系统
        4.4.2 多会话GPS系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网络演算的GPS系统性能确定上界
    5.1 概述
    5.2 系统模型
    5.3 系统性能确定模型
        5.3.1 队列长度确定上界
        5.3.2 延迟确定上界和延迟抖动确定上界
        5.3.3 有效带宽上界
    5.4 数值结果与分析
        5.4.1 单会话GPS系统
        5.4.2 多会话GPS系统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网络演算的端到端延迟上界
    6.1 概述
    6.2 端到端参考模型
    6.3 端到端延迟确定上界
    6.4 数值结果与分析
        6.4.1 单节点延迟确定上界
        6.4.2 端到端延迟确定上界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网络演算的保证服务性能上界模型
    7.1 概述
    7.2 服务框架
        7.2.1 网络模型
        7.2.2 流源模型
        7.2.3 保证服务
        7.2.4 二级调度模型
    7.3 保证服务性能上界
    7.4 应用实例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工作总结
    8.2 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四、自相似网络环境中TCP-Friendly协议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机器学习的拥塞控制研究[D]. 余雅君. 清华大学, 2019(02)
  • [2]TCP友好性流媒体传输速率控制协议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 孙伟. 东北大学, 2010(06)
  • [3]卫星互联网服务质量保障方法研究[D]. 那振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4)
  • [4]网络多播拥塞控制技术研究[D]. 马红霞. 南京理工大学, 2009(01)
  • [5]慢速拒绝服务攻击防御方法研究[D]. 董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06)
  • [6]Internet端到端拥塞控制研究综述[J]. 刘拥民,蒋新华,年晓红,鲁五一. 计算机科学, 2008(02)
  • [7]IP网络业务流量多重分形建模和预测研究[D]. 王升辉. 北京交通大学, 2007(06)
  • [8]基于时延的分层多播拥塞控制协议设计[J]. 卞静,王泽强,张光昭,严益强. 通信学报, 2007(05)
  • [9]下一代无线互联网构架下的传输协议研究[D]. 李骐. 山东大学, 2007(04)
  • [10]基于网络演算的自相似网络性能上界模型研究[D]. 张连明. 中南大学, 2006(01)

标签:;  ;  ;  ;  ;  

自相似网络环境下的TCP友好协议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