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市场趋势分析

2000年市场趋势分析

一、2000年市场走势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金波[1](2020)在《市场潜能与劳动力流动 ——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文中认为我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截至2017年底人口规模已经达到13.9亿,比1990年增加了近2.4亿,更是比建国初期增加了近8.5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4%。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凝聚了巨大的人口红利,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在资本与技术上的先天不足,产品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了较强的实力。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比较优势的实现需要劳动力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劳动力资源配置更多的体现出计划经济的色彩,价格机制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方面明显不足,这使得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严重低于帕累托标准,进一步加重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使得一些制约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逐步被废除,极大释放了劳动力流动的积极性,劳动力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在某种程度上化解了我国劳动力市场长期以来的结构性矛盾,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的GDP总量已达到121434.9亿美元,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被业内誉为经济增长的奇迹,而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国内学者樊士德(2014)从要素投入角度测算了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推动率”,结果表明在2000-2005年与2006-2011年间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经济的总体推动率分别为0.84%、0.12%。鉴于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重要性的深刻内涵,找出并分析制约劳动力流动的相关因素无疑具有较强的现实性。迄今为止,相关学者多从工资差异、户籍制度、人力资本、社会网络以及个人家庭特征角度考察了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的共同之处是建立在完全竞争与规模报酬不变的基础之上,明显与现实情况不符。真实世界中经济体系的运行更多是在垄断竞争与规模报酬递增的条件下实现的,这在城市经济中体现尤为明显。根据空间经济学相关原理,城市经济往往是不完全竞争与规模报酬递增的结果,作为衡量城市特征变量之一的市场潜能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如何?市场潜能通过何种机制来影响劳动力流动?市场潜能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是否具有空间效应?影响市场潜能与劳动力流动二者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以及这些因素在市场潜能影响劳动力流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如何?对于这些问题的系统研究,目前国内还较为鲜有。因此,带着对相关问题的疑问,本文探索性的以新经济地理学与城市经济学中的关键变量“市场潜能”为着陆点,并结合中国现有数据,从理论与实证双重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进一步从企业布局选择与集聚机制、工资溢价机制、公共服务机制、就业机制四个方面分析了市场潜能影响劳动力流动的有效渠道,同时利用空间计量与门槛回归检验了二者之间所存在的空间效应与门槛效应,这对深化劳动力相关问题的研究无疑兼具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全文共分为七章,从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角度考察了市场潜能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文章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并对相关文献综述进行了归纳梳理。其次,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对论文进行一个总体规划。最后,从选题角度、数据选取、统计与计量方法的应用上介绍了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介绍了论文的理论基础,并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构建了二者关系的数理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市场潜能影响劳动力流动的有效渠道。第三章为现状分析,利用统计手段考察了市场潜能与劳动力流动的层级分布特征,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做了铺垫。第四章为实证分析,利用经典面板计量模型从存在性与异质性双重角度检验了市场潜能对劳动力流动影响,并对第二章所提出的理论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第五章为实证分析,主要从空间角度考察了市场潜能对劳动力流动的溢出效应,并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SDM,以及对回归参数的效应分解,检验了溢出效应的大小。第六章为实证分析,利用门槛回归法,从理论与实证双重角度分析了影响市场潜能与劳动力流动二者关系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从实证角度考察了市场潜能影响劳动流动的门槛效应。第七章为论文的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概括性总结,提炼出了文章的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做出了展望。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市场潜能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1)市场潜能通过企业布局选择与集聚机制、工资溢价机制、公共服务机制、就业机制四个渠道可以有效吸引劳动力流入。(2)总体上,市场潜能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具有倒“U”结构,当市场潜能低于拐点值时,在适度区间内与劳动力流动呈正相关关系。反之,当市场潜能高于拐点值时,由于存在“拥挤效应”,市场潜能与劳动力流动呈负相关关系。(3)从变量的交互效应来看,市场潜能分别与平均工资、价格水平的交互项系数显着为正,二者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具有互补效应,从而验证了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后向联系”与“前向联系”。(4)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以及市场潜能的内部构成,相对于中西部地区,市场潜能在东部对劳动力流入的吸引作用明显,并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相对于第一、二产业市场潜能,第三产业市场潜能对劳动流入的吸引作用表现明显。(5)从劳动力流动的结构特征来看,省外及男性劳动力流入对市场潜能的变化较为敏感,而省内及女性劳动力流入对市场潜能的敏感性较弱。(6)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比较四种渠道在市场潜能影响劳动力流动过程中的相对强度来看,市场潜能通过企业布局选择与集聚机制对劳动力流入的影响最大,其比重为73%;工资溢价机制与就业机制次之,其比重分别是24%与6.1%;公共服务机制相对较小,其比重为2.3%。第二,从空间角度考察市场潜能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得出结论:(1)市场潜能与劳动力流动具有显着的空间依赖特征,具体表现为“高-高”(H-H)与“低-低”(L-L)两种集聚状态。(2)本地市场潜能对邻近地区的劳动力流入规模具有“虹吸效应”,具体表现为“空间竞争”。(3)从效应分解发现,无论是直接效应还是间接效应,劳动力流入规模在东部地区对市场潜能的变化更为敏感。相对于中西部,东部地区在争夺劳动力资源的空间竞争方面表现得更为激烈。第三,人口规模、空间距离、市场发育程度、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化水平是影响市场潜能与劳动力流动关系的主要因素。伴随着这些相关因素的变化,市场潜能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门槛特征。相对于已有研究,论文的边际贡献有:(1)在研究视角上,论文从新经济地理学的“前向联系”与“后向联系”为出发点,系统的考察了市场潜能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且结合新古典经济学有关原理从企业布局选择与集聚机制、工资溢价机制、公共服务机制、就业机制四个方面分析了市场潜能影响劳动力流动的有效渠道。(2)区别于以往传统的研究方法,论文在实证过程中综合运用了空间计量与面板门槛技术,分别考察了市场潜能影响劳动力流动的空间效应与门槛效应。(3)不同于以往的研究结论,论文通过实证得出,无论从空间角度还是从非空间角度市场潜能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存在倒“U”结构,其影响满足“威廉姆森”假说,存一定的拥挤特征。

傅磊[2](2020)在《全球奶粉贸易格局变化背景下中国奶粉进口布局优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乳制品需求急剧增加。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显示,1992年至2018年,乳制品贸易量从1413.38万吨增加至7011.44万吨,年均增长率为6.4%。奶粉是重要的贸易乳制品,同期奶粉的贸易量增加了2.5倍,中国是奶粉进口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以及类似“学生奶计划”等政策的出台,中国的奶粉市场还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然而国产奶粉在品质、价格方面缺乏竞争力,中国奶粉进口量存在继续增长的可能性。为保障国内奶粉的自给、提高奶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就要充分了解全球奶粉贸易格局的演变规律以及相应的市场结构的变化,并探究在该背景下中国奶粉进口格局、进口结构以及进口来源的变化,并为中国奶粉进口布局优化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基于此,本文基于全球视角,按以下逻辑展开。首先运用1998年至2018年的全球乳制品贸易数据,探究了全球乳制品贸易格局的变化,采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对全球乳制品的市场集中程度进行了测算,并对全球乳制品市场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其次,本文对全球奶粉贸易格局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采用市场集中度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对全球奶粉市场结构进行了探究。中国是奶粉进口大国,本文在全球的背景之下,进一步探究中国奶粉进口量、进口市场结构以及进口来源分布的变化,并采用ADF检验以及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对欧盟、美国和大洋洲的奶粉市场批发价格以及中国奶粉进口价格分别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关系检验,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欧盟、美国和大洋洲的奶粉市场批发价格与中国奶粉进口价格之间的短期均衡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全球奶粉进口和出口来源分布具有明显的集中性特征,且奶粉主要进口国和出口国排名较为稳定;(2)中国奶粉进口来源主要集中在大洋洲,且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是中国奶粉进口的主要来源国;(3)大洋洲和欧盟的脱脂奶粉市场批发价格对中国进口到岸价不存在显着的影响,美国的脱脂奶粉市场批发价格对中国脱脂奶粉进口价格存在显着的影响,美国、大洋洲以及欧盟的全脂奶粉市场批发价格对中国全脂奶粉进口价格没有显着的影响;(4)为降低中国奶粉进口风险,合理规划中国奶粉进口布局,在提升国内奶粉自给率的同时,应向阿根廷、巴西等国适当增加进口。

卢灿生[3](2020)在《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纺织服装业是民生产业,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型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开放六个方面,论述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纺织服装行业是整个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整个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意义。本文第一章论述了选题的背景、选题的意义,研究的难点、方法和技术等,第二章回顾了指导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这是制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政策依据之一。第三章分析了纺织服装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接下来的各章是对已有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效果、市场状况的评价,以及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的借鉴,并提出了下一步的政策建议。除了第一、第二章和第三章外,其余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四章基于碳排放与水耗的生态环境效率分析对全国层面纺织服装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基于以上两点进一步对粤港澳大湾区层面服装业生态环境作了分析。从行业能耗及碳排放比较与行业能耗及碳排放对经济影响比较对行业生态环境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量对经济增长作用相比其他行业更为明显;经济增长对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量影响相比其他行业而言不甚明显。通过以上三组分析比较,可以发现纺织服装行业生态环境效率总体提升,但也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区域和产业特征。第五章从纺织服装行业政策历史脉络分析及纺织服装行业政策评价对纺织服装行业产业政策演化及评价进行了概述。采用邹至庄检验方法(Chow test)判断加入WTO是否显着利于我国出口和行业发展。分析表明行业内部受益于国际贸易配额制政策也存在差异。总体上粤港澳大湾区9市纺织服装行业发展较为受益于贸易配置政策。第六章通过数据模型对比分析了供给侧因子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与服装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异,得出纺织服装行业全行业供给侧改革效率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不甚明显。借用DEA及MALMQUIST指数分解法,参照Joshi(2010)对印度纺织服装行业企业研究,对广深莞纺织服装行业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得出,广深莞纺织服装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内部分异较为明显。2000-2016年,广深莞纺织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趋同走势;纺织服装服饰业呈现趋异走势;皮革毛皮羽毛制鞋业呈现趋异走势。本章的最后部分比较了深圳、广州和东莞的全要素生产率,因为广东省中深圳和广州在纺织服装方面的发展最为典型。第七章从纺织服装行业消费者效用分析和纺织服装消费影响因素尤其价格因素看待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状况,以此评价消费者对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认可程度。利用2007-2016年中国大陆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分析、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服装消费及时尚滞后原因,得出城镇居民服装消费及时尚度普遍偏低且受到诸多宏观层面因素稳健性影响这一基本结论,对中国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和国家以服装为载体布局“一带一路”战略具有启示意义。并针对全文分析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几点改进中国城镇居民服装消费时尚的措施:第一,提高社会保障措施优化居民消费结构。第二,研判时尚发展规律布局纺织服装消费城市和网络空间。第三,强优势补短板提高纺织服装行业有效供给能力。第四,重点改进影响要素保证纺织服装消费可持续性。第八章通过对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进行分析并借鉴。得出政府规划战略和政策引导、时尚教育和培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和高端技术的启示。在借鉴国外和我国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有关的经济理论和前面的分析结果,未来我国要实现的服装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应该建立和完善以下各方面的政策:一、提高企业满意度;二、提高政府满意度;三、提高社会公众满意度;四、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应该遵循的原则:一、生态文明优先;二、区域协调发展;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四、“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五、创意设计人才战略。

季柳炎[4](2020)在《暗潮涌动下的纺织原料市场》文中提出预计2020年上半年,整个纺织原料市场价格仍会延续2019年第四季度的低迷走势状态岁末年初,是纺织业人士回顾上一年市场情况,研判新一年走势的重要时期。回首2019年,纺织原料产业发展形势较为严峻,中美贸易摩擦、国内需求放缓、下游纺织企业结构调整都深刻影响着原料市场走势,这些因素导致行业"暗潮涌动",各主要原料呈现出量增价跌的态势。本文将从产量、价格、利润、开工率、库存5个方面分析2019年纺织原料市场情况,助力企业研判2020年市场走势。

荀永兴[5](2019)在《S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我国证券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诞生以来,伴随市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资本市场在融资方面也走出了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道路。进入21世纪,上市公司股东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特征,其中股票质押融资已成为股东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此类融资方式主要以证券公司主体,截至2015年,以其为主体进行融资交易所占比重已高达80%,且占比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公司普遍存在对该项业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该业务深入发展。本文以S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管理等理论,采用数据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对S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全文以S证券公司三级风险管理体制为出发点,首先分析S证券公司当前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的经营现状,然后从整体风险指标、客户结构及集中度、已进入预警阶段的项目数量及涉及金额和面临的监管风险等几方面来分析当前S证券公司在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上面临的风险现状,在此基础上,找出了当前S证券公司在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上面临盲目扩张规模、运营资本成本偏高、融出资金第三方托管引发客户流失、风险监控系统时效性低等问题。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进一步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制定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发展规模、优化公司融资渠道、多渠道监管融入方所融资金、完善公司信用管理体系、优化事前事中事后业务控制流程等对策建议,为S证券公司在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规模市场排名前列的背景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管理提供可行的参考方案,这些方案不仅能够提高S证券公司的抗风险性能力,还能增强S证券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为证券行业内其他证券公司进行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风险管理提供借鉴意义。

刘阳[6](2019)在《中概股回归行为及其影响分析 ——以完美世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部分中国公司为了打破海外市场的市场壁垒、借助海外制度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选择在境外的交易所挂牌上市,这些在海外挂牌上市的公司被称为中国概念股。从中概股海外上市的整个历程来看,2011年至2017年间,许多中概股由于企业价值被严重低估、上市运行维护成本高、企业战略布局调整等选择回归A股市场。同时,A股市场火热的交易行情和国内积极的资本市场政策为中概股回归提供了绝佳的市场时机。中概股回归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私有化退市、拆除VIE架构和在A股市场重新上市。在重新上市的这个阶段,中概股可以选择直接申请IPO、借壳上市、新三板挂牌,结合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中概股有多种路径重新在A股上市。不同的路径各有其优点和缺点,直接IPO在融资能力和宣传效应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但是直接IPO需要等待的时间较长;借壳上市耗费时间短,但是重组谈判风险高;挂牌新三板成本低廉,但是股权交易不活跃,中概股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回归路径。本文以完美世界回归A股的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完美世界回归A股市场―回归动因—回归路径—回归影响‖三位一体的案例分析,发现完美世界提出私有化方案前的股价已经跌破发行价,股价长期在低位徘徊,企业价值被极大低估,寻求估值修复是完美世界回归的重大动因;完美世界分步回归的模式将借壳风险前置,为中概股回归增加了筹划空间,同时隔离了私有化退市和拆除VIE架构可能对上市环节造成的障碍;完美世界复牌后连续六个交易日涨停,其累计超额收益率远超过一般的并购重组,受到了市场上投资者的青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成长性高且经营状况好的公司逐步成为各大交易所争夺的上市资源,未来我国资本市场必将打开怀抱接纳回归中概股,本文由此提出了三点启示:第一,中概股应结合公司特点与市场状况选择合适的回归路径,未来中概股回归的路径会更加多元化,合适的回归路径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第二,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回归的中概股,未来海外上市和回归A股会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常态,投资者不能把回归A股市场看作是投资标准;第三,监管层应完善市场服务与监管,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分类监管来提高监管的灵活性。

周越[7](2019)在《基金经理更换能带来更高的业绩吗? ——基于股票开放型基金的实证分析》文中认为股票型基金是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重要构成部分,自南方基金发行基金开元和国泰基金发行基金金泰两只封闭式基金以来,我国基金市场已经历近22年的发展历程。在发展过程中公募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的重要组成之一其投资策略既对市场产生影响,同时市场“行情”对基金择券择股策略也具备实时影响,2015年以来我国公募基金经理更换频率较以往有大幅上升,究其原因是否因为由于基金投资风格与市场投资风格不一致即市场偏好小盘股而基金偏好大盘股等情况出现,使得基金投资风格与市场产生偏离故而影响到基金业绩,从而使得公募基金在此时间段内频繁更换基金经理?本文从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t-1、t+1年时间内中国A股市场中的投资风格,与更换前后一年基金投资风格进行比较,分析投资风格偏离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同时发现基金业绩与基金经理更换的负相关关系,还发现更换基金经理后的基金在t+1年也同样存在与市场投资风格的偏离而使得更换基金经理对提升基金业绩无益。国内外对基金经理更换的文章涉及较多,尤其是国外学者从基金业绩角度出发发现基金经理的更换与基金业绩相关性很高,另外一些学者则将基金分为绩优和绩差组进行研究,发现业绩差的基金更容更换基金经理,而国内的研究则发现一些基金的基金经理更换与基金业绩关系不显着,另一些学者又发现基金经理的离职与业绩是相关的,此外国内学者认为基金经理的更换还可能与基金公司治理有关。基于以上前人的研究成果与结论,可以发现基金经理的更换与业绩可能存在密切关系,但是什么原因导致业绩变化而使得基金经理发生更换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当基金投资风格与市场不匹配时即产生偏离会影响股票型基金的基金业绩;同样,基金业绩是基金发生更换基金经理事件的重要影响因素;基金经理更换后一年基金的业绩与基金经理的更换是否显着相关,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具有研究意义。本文在研究中统计2014、2015、2016、2017四年中A股大小市值、成长价值类型股票的涨跌情况,通过涨跌分析市场青睐的投资风格,而后根据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确认样本基金的在t-1和t+1年的投资风格并对比市场投资风格,研究投资风格偏离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再由Logit回归研究基金业绩变换对基金经理更换的影响、再分析更换后的基金业绩与基金经理更换的关系。最后本文在研究中发现投资风格偏离是影响基金业绩并导致基金经理更换的重要因素,并且更换后基金也同样不能有投资风格修正而带来业绩提升。所以本文认为对于监管者而言需要密切关注更换后的基金经理与是否与投资者保持了利益的一致性而未产生委托代理的道德风险。

张华光[8](2018)在《2018-2019年拖拉机市场走势分析》文中提出结合2018年1-9月份拖拉机工业主要经营指标及拖拉机市场销售情况,分析了目前拖拉机市场面临的形势,并对2018-2019年拖拉机市场走势提出预测。

裘方智[9](2018)在《流动性因素对中国信用债信用利差的影响探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十年间中国信用债市场迅速扩容,研究各类风险因素对信用利差的影响成为当务之急。过往研究中多关注信用风险因素,但是本文基于我国信用债存在刚性兑付预期、实务中债券发行定价和投资交易均易受到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的事实和对过往利差走势的观察,认为流动性因素、尤其是市场流动性因素对信用利差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使用市场和个券流动性代理指标、从市场和个券层面分别测量流动性因素对于中国信用债信用利差的影响。首先,市场层面,本文调取了 2007年-2017年间每个交易周债项评级分别为AAA级、AA+级、AA级的,发行期限分别为6个月、1年期、3年期、5年期的国债、中短期票据、公司债的到期收益率曲线计算信用利差,以银行间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R007)、上交所新质押式国债到期7天回购利率(GC007)作为市场流动性代理指标,通过时间序列回归探究市场流动性对于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表明,信用利差与质押式回购利率显着正相关;债券信用评级越高、期限越短,市场流动性对信用利差的影响更大;相较于交易所市场,市场流动性对于银行间市场债券的信用利差影响更大。其次,个券层面,本文选取了 40只中期票据、55只公司债研究2016-2017年间市场流动性和个券流动性对信用利差的影响。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与市场层面的实证结果基本一致,个券流动性的影响由于我国信用债市场交易不活跃而不显着。最后,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向我国信用债市场的监管层提出政策建议,包括逐步推进严监管、防止流动性断裂风险的发生,提高我国信用债市场的流动性,缩小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交易制度差异、使要素流通更自由和便捷,打破刚性兑付预期等。

方辰君[10](2017)在《中国市场有效性与个人投资者关注度 ——基于上市公司高送转、现金分红、股票更名事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选取三项具有代表性的公司事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重大公告普遍能够在股票市场上引起“过度反应(overreaction)”价格异象(anomaly),即价格短期上涨、后续反转的异常波动。本研究重点关注价格波动背后的媒体舆情、监管环境、以及不同类型的投资者行为特征。从中国投资者结构的特殊性出发,本文着重剖析散户交易行为容易受投资者关注度(investor attention)影响的现象,以及对中国市场有效性的影响。基于海外股票市场的交易经验,传统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散户投资者仅具有有限关注(limited attention),对市场信息反应不足(under-reaction),从而导致市场中普遍存在价格动量效应(price momentum),即过去绩优的股票未来继续跑赢市场。反观中国股票市场,价格反转效应(price reversal)占主导地位,市场平均换手率较高,投资者换仓交易较为频繁。因此,本文提出理论模型并找出实证证据,认为公告新闻吸引散户投资者关注度(attention-grabbing),导致不成熟的投资者盲目扩大对公司未来现金流的预期。散户投资者的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导致过度买入交易行为,市场价格偏离基本面,短期上涨、后期反转,即过度反应。本研究旨在分析散户投资者的关注度(retail rnvestor attention,RIA)与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为市场监管、投资者教育等提供参考。第一,研究结果显示,过度反应和价格反转等市场异象(anomaly)在中国市场尤其显着。并且,不论公告事件是否向市场传递新的信息,基本面信息、非基本面公告、以及“非信息”公告,均在股票市场上引起价格异常波动。第二,本文建立理论模型以解释市场价格异象。在多期离散经济体中引入机构投资者信息优势(information advantage)和散户投资者关注度(RIA)等,推导出在不同的市场卖空环境、媒体舆情、以及不同的投资者结构前提下,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博弈,与市场有效性的异同之处。第三,利用行为金融和自然实验的研究方法,本文找出实证证据,发现媒体曝光率越高、散户投资者关注越多的事件公告,引起市场过度反应越强;在市场监管规范化后,同一类公告事件所引起的价格波动显着降低;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和市场卖空机制,亦能够显着提高市场有效性。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提出理论模型,并利用自然实验等实证检验,论证不同程度的散户关注度与投资者理性,在市场价格发现过程中的作用,进而分析投资者结构、市场微观结构、媒体舆情等对市场有效性的影响。同时,本研究追踪中国市场有效性的历史变迁,并及时揭示近年愈演愈烈的市场非理性价格波动,如“更名异象”、“高送转行情”等价格异象,旨在揭露中国市场价格发现背后的投资者行为博弈,提醒投资者理性看待市场价格与公司基本面价值的背离。

二、2000年市场走势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0年市场走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市场潜能与劳动力流动 ——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3.1 市场潜能相关问题研究
        1.3.2 劳动力流动相关问题研究
        1.3.3 市场潜能与劳动力流动相关问题研究
        1.3.4 文献述评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1.5.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5.2 论文的结构安排
    1.6 论文主要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市场潜能与劳动力流动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市场潜能
        2.1.2 劳动力流动与劳动力迁移
    2.2 劳动力流动的理论基础
        2.2.1 宏观视角下劳动力流动的动因分析
        2.2.2 微观视角下劳动力流动的动因分析
        2.2.3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劳动力流动
    2.3 市场潜能与劳动力流动影响机理分析
        2.3.1 市场潜能与劳动力流动的模型分析
        2.3.2 市场潜能影响劳动力流动的渠道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市场潜能与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分析
    3.1 市场潜能的测度
        3.1.1 哈里斯(Harris)市场潜能函数
        3.1.2 克鲁格曼(Krugman)市场潜能函数
        3.1.3 MA指数与SA指数
    3.2 市场潜能相关数据处理及说明
        3.2.1 样本选择
        3.2.2 数据处理
    3.3 市场潜能的层级分布特征
        3.3.1 市场潜能的区域分布特征
        3.3.2 市场潜能的省际分布特征
        3.3.3 市场潜能的城市分布特征
    3.4 劳动力流动相关数据处理及说明
    3.5 劳动力流动的层级分布特征
        3.5.1 劳动力流入规模的总体分布特征
        3.5.2 劳动力流入规模的区域分布特征
        3.5.3 劳动力流入规模的省际分布特征
        3.5.4 劳动力流入规模的结构分布特征
    3.6 市场潜能与劳动力流动的对比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经典面板模型下市场潜能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4.1 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
        4.1.1 变量选择
        4.1.2 数据来源
    4.2 模型的设定
        4.2.1 计量模型的构建
        4.2.2 模型的共线性检验
    4.3 实证结果分析
        4.3.1 基准结果分析
        4.3.2 内生性检验
        4.3.3 交互效应检验
        4.3.4 异质性检验
    4.4 市场潜能影响劳动力流动的机制检验
        4.4.1 市场潜能的企业布局选择与集聚机制检验
        4.4.2 市场潜能的工资溢价机制检验
        4.4.3 市场潜能的公共服务机制检验
        4.4.4 市场潜能的就业机制检验
        4.4.5 市场潜能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中介效应检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市场潜能影响劳动力流动的空间效应
    5.1 空间关联的测度与分析
        5.1.1 空间相关性的测度
        5.1.2 市场潜能与劳动力流动的空间关联性
    5.2 空间面板模型的设定
        5.2.1 模型的设定
        5.2.2 模型的识别
        5.2.3 模型的估计结果
        5.2.4 模型的稳健性检验
    5.3 空间溢出效应分解
        5.3.1 空间效应分解原理
        5.3.2 不同空间计量模型中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
        5.3.3 空间杜宾模型参数估计的效用分解
        5.3.4 空间溢出效应的区域异质性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影响市场潜能与劳动力流动关系的因素分析
    6.1 影响市场潜能与劳动力流动关系的主要因素
        6.1.1 新经济地理因素
        6.1.2 相关制度因素
        6.1.3 空间经济因素
    6.2 面板门槛模型原理及估计方法
    6.3 市场潜能影响劳动力流动的门槛效应
        6.3.1 模型的设定
        6.3.2 门槛变量的选择
        6.3.3 门槛检验结果及分析
        6.3.4 门槛回归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论文结论及研究展望
    7.1 论文结论
    7.2 政策启示
    7.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2)全球奶粉贸易格局变化背景下中国奶粉进口布局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乳制品需求增加,全球贸易市场扩大
        1.1.2 奶粉市场高度集中,贸易格局变化显着
        1.1.3 中国奶业竞争力不强,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
        1.1.4 国内外市场高度关联,中国奶业发展易受影响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农产品市场结构研究
        1.3.2 农产品贸易格局研究
        1.3.3 农产品价格传导的研究
        1.3.4 农产品进口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以及研究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全球乳制品贸易格局及市场结构分析
    2.1 全球乳制品出口格局分析
        2.1.1 全球乳制品出口具有集中性特征
        2.1.2 欧盟是最主要的鲜奶出口地区
        2.1.3 奶粉供给市场高度集中
        2.1.4 欧盟奶酪出口保持领先地位
        2.1.5 乳清的出口量大幅跃升
        2.1.6 其他乳制品出口来源地分布
    2.2 全球乳制品进口市场格局
        2.2.1 乳制品进口国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洲
        2.2.2 鲜奶贸易具有“内部消化”特征
        2.2.3 中国和墨西哥是奶粉进口大国
        2.2.4 日本、俄罗斯、墨西哥是重要的奶酪进口国
        2.2.5 荷兰、比利时、中国是乳清的主要进口国
        2.2.6 其他乳制品进口市场分布
    2.3 全球乳制品贸易市场结构
        2.3.1 全球乳制品市格局及演变
        2.3.2 全球乳制品市场集中度测算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球奶粉贸易格局及市场结构分析
    3.1 全球奶粉贸易格局分析
        3.1.1 全球奶粉出口市场格局
        3.1.2 全球奶粉进口市场格局
    3.2 全球奶粉贸易市场结构分析
        3.2.1 全球奶粉市场布局及演变
        3.2.2 全球奶粉市场集中度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球奶粉贸易格局变化背景下中国奶粉进口变化
    4.1 中国奶粉进口市场分析
        4.1.1 中国奶粉进口现状分析
        4.1.2 中国奶粉进口市场布局
        4.1.3 中国奶粉进口市场结构分析
    4.2 全球奶粉贸易格局变化背景下中国奶粉进口源的变化
        4.2.1 进口奶粉市场份额的变化
        4.2.2 奶粉进口来源区域的变化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奶粉主要进口来源地的价格与中国进口价格的关系
    5.1 数据来源
    5.2 研究方法
        5.2.1 进口来源地价格与进口价格的相关性研究
        5.2.2 进口来源地价格与进口价格的关系研究
    5.3 中国奶粉进口价格以及主要来源地价格的波动变化
        5.3.1 中国奶粉进口到岸价的波动特征
        5.3.2 主要来源国(地区)的市场价格波动特征
        5.3.3 主要来源地市场价格与中国奶粉进口价格的相关性分析
    5.4 主要进口来源地市场价格对中国奶粉进口价格的影响
        5.4.1 ADF检验
        5.4.2 Johansen协整检验
    5.5 模型估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加强行业支持与保护,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
        6.2.2 合理调整奶粉进口来源,优化进口布局
        6.2.3 增加国内奶粉自给率,降低进口风险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含义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三、研究技术路线
    第三节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关键问题
        二、研究方法与关键技术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内容创新
        二、研究方法创新
        三、研究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经济发展理论在中国的研究
        一、对经典经济发展理论的解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
        三、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
    第二节 纺织服装行业问题研究进展
        一、纺织服装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二、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竞争力研究
        三、服装品牌、企业管理和网络因素研究
        四、能源、碳排放、水足迹研究
        五、纺织服装行业改革的研究
        六、贸易战略和政策研究
        七、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
        八、纺织服装行业价值链的研究
        九、科技进步与纺织服装
        十、纺织服装与回收利用
        十一、纺织服装行业其他方面研究
第三章 当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基本态势
    第一节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特点
        一、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
        二、从加工制造转变为自主制造和智能制造
        三、从依靠传统市场转变为传统市场与新型市场并举
        四、产量与质量持续增长
    第二节 纺织服装行业的经济社会贡献
        一、市场绩效
        二、经济贡献
        三、社会贡献
        四、环境贡献
    第三节 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的风险
        一、纺织服装企业规模
        二、纺织服装企业盈利能力
        三、纺织服装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纺织服装企业投资回报能力分析
第四章 我国纺织服装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社会相关
    第一节 全国层面纺织服装的生态环境分析
        一、基于碳排放的生态环境效率分析
        二、基于水耗的生态环境效率分析
    第二节 粤港澳大湾区层面纺织服装业生态环境分析
        一、基于碳排放的生态环境效率分析
        二、基于水耗的生态环境效率分析
    第三节 行业生态环境效率比较分析
        一、行业能耗及碳排放比较
        二、行业能耗及碳排放对经济影响比较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开放政策评价:政府相关
    第一节 纺织服装行业政策演化及评价
        一、纺织服装行业政策历史脉络分析
        二、纺织服装行业政策评价
    第二节 加入WTO对纺织服装业影响评价
        一、研究方法
        二、模型构建和数据来源
        三、数据来源
        四、实证结果分析
    第三节 国外政策对纺织服装业影响评价
        一、理论基础与模型设定
        二、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处理
第六章 纺织服装行业供给侧改革效果评价:企业相关
    第一节 引言及文献综述
    第二节 理论假设与模型构建
        一、理论假设
        二、模型构建
    第三节 数据来源及处理
    第四节 纺织服装行业供给侧改革效果评价
        一、行业供给侧改革现状分析
        二、行业效率测度及分解分析
        三、供给侧因子对行业效率的影响分析
    第五节 纺织服装供给侧改革结论与建议
第七章 纺织服装行业消费影响的定量分析:消费者相关
    第一节 纺织服装行业产品消费者效用评价分析
    第二节 纺织服装行业消费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理论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二、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处理
        三、实证结果分析
    第三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八章 境外的经验启示及我国的战略与原则
    第一节 发达国家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借鉴
        一、发达国家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经验
        二、发达国家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启示
    第二节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
        一、提高企业满意度
        二、提高政府满意度
        三、提高社会公众满意度
        四、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第三节 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生态文明优先
        二、区域协调发展
        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四、“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五、创意设计人才战略
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件

(4)暗潮涌动下的纺织原料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2019年纺织原料产业整体量增价跌
    化纤产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棉纺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提速
2019年六大纺织原料产销情况
    主要纺织原料产量增势明显
    主要纺织原料价格跌幅均超12%
    涤纶、锦纶产业保持全年盈利
    多重因素拖累化纤业开工率
    氨纶、涤纶库存两级分化
2020年纺织原料价格持续低迷
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

(5)S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创新之处及不足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
        2.1.2 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与融资融券业务的区别
        2.1.3 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的影响
    2.2 理论基础
        2.2.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2.2.2 系统管理理论
        2.2.3 IOSCO关于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理论
3 S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3.1 S证券公司概况
    3.2 S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的经营现状
    3.3 S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风险的现状
        3.3.1 S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整体风险状况
        3.3.2 S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客户结构与集中度
        3.3.3 S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预警项目数量趋势
        3.3.4 S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监管状况
    3.4 S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3.4.1 成立了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
        3.4.2 设定了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风险标准线
        3.4.3 制定了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风险控制策略
4 S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S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4.1.1 盲目扩张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规模
        4.1.2 运营资金成本偏高
        4.1.3. 融出资金第三方托管引发客户流失
        4.1.4. 风险监控系统效率时效性不足
    4.2 S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S证券公司管理层过渡的追求规模及收入
        4.2.2 S证券公司的融资渠道分布不合理
        4.2.3 S证券公司对第三方资金托管监管约束不够
        4.2.4 S证券公司动态风险评估措施不完善
5 完善S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5.1 合理制定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发展方案
    5.2 优化公司融资渠道
    5.3 对融入方所融资金多渠道监管
    5.4 完善公司的信用管理体系
    5.5 优化事前、事中业务控制流程
6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概股回归行为及其影响分析 ——以完美世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私有化退市的相关研究
        1.2.2 VIE架构的相关研究
        1.2.3 中概股回归的相关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论文框架
2 中概股回归的概述
    2.1 中概股介绍
        2.1.1 中概股的概念
        2.1.2 中概股海外上市的原因
        2.1.3 中概股海外上市的历程
    2.2 中概股回归的动因
        2.2.1 企业价值被低估
        2.2.2 企业战略调整
        2.2.3 海外上市运行成本高
        2.2.4 A股市场的市场时机
    2.3 中概股回归的模式
        2.3.1 私有化退市
        2.3.2 拆除VIE架构
        2.3.3 多种路径回归A股
    2.4 中概股回归的影响
        2.4.1 回归企业估值暴涨
        2.4.2 市场短期流动性紧张
        2.4.3 壳资源受到市场热点关注
        2.4.4 跨市套利、借壳炒作引起监管重视
        2.4.5 优质资产回流优化A股市场生态
    2.5 中概股回归的理论基础
        2.5.1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
        2.5.2 有效资本市场理论
        2.5.3 交易成本理论
        2.5.4 企业并购理论
3 完美世界回归A股的案例分析
    3.1 相关公司介绍
        3.1.1 A股上市平台----完美环球
        3.1.2 回归重组主体----完美世界
        3.1.3 完美环球与完美世界的关系
    3.2 完美世界回归A股的动因
        3.2.1 股价跌破发行价企业价值被低估
        3.2.2 ―影游联动‖优质资源整合
        3.2.3 ―全球化的泛娱乐集团‖战略布局
        3.2.4 有利的国内市场时机
    3.3 完美世界回归A股的路径
        3.3.1 完美影视借壳上市
        3.3.2 完美世界私有化退市及拆除VIE架构
        3.3.3 完美世界注入完美环球
    3.4 完美世界分步回归A股的路径优势分析
        3.4.1 分步回归风险前置
        3.4.2 横向并购便于整合
        3.4.3 路径多筹划空间大
4 完美世界回归A股的影响
    4.1 完美世界回归A股的估值修复与成长
        4.1.1 评估增值大幅溢价
        4.1.2 实际控制人大比例增持
        4.1.3 影游综合体发展势头强劲
        4.1.4 全球化泛娱布局开启
    4.2 完美世界回归A股的市场反应
        4.2.1 交易活跃股价连续上涨
        4.2.2 累计超额收益率超过一般并购重组
        4.2.3 市值上升股东财富增加
        4.2.4 媒体聚焦分析师普遍看好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1.1 估值修复是中概股回归的重大动因
        5.1.2 分步回归有利于中概股稳步回归
        5.1.3 回归中概股容易受到市场追捧
    5.2 启示
        5.2.1 中概股应结合公司特点与市场状况选择合适的回归路径
        5.2.2 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回归的中概股不能盲目投资
        5.2.3 监管层应完善市场服务与监管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金经理更换能带来更高的业绩吗? ——基于股票开放型基金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创新点
    1.4 研究框架及内容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
        2.1.2 基金经理更换的Logit回归
    2.2 关于基金投资风格的文献综述
        2.2.1 国外关于基金投资风格表现的文献梳理
        2.2.2 国内关于基金投资风格表现的文献梳理
        2.2.3 关于基金投资风格划分的文献梳理
    2.3 基金业绩与基金经理更换的相关文献梳理
        2.3.1 国外关于基金经理更换与基金业绩的研究
        2.3.2 国内关于基金经理更换与基金业绩的研究
    2.4 小结
3.证券投资基金业的现状和理论分析
    3.1 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现状
        3.1.1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现状
        3.1.2 基金产品的种类和结构
        3.1.3 基金管理公司概况和基金经理
        3.1.4 当期基金业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3.2 理论分析
        3.2.1 基金投资风格的理论分析
        3.2.2 基金经理变更的理论分析
4.研究设计和描述性统计
    4.1 研究设计
        4.1.1 基金投资风格确认的研究设计
        4.1.2 基金业绩与基金经理更换影响的研究
    4.2 描述性统计
        4.2.1 市场投资风格的统计性描述
        4.2.2 基金投资风格确认的统计性描述
        4.2.3 基金业绩与基金经理更换的描述性统计
5.实证结果分析
    5.1 t-1年基金投资风格偏离及对业绩影响分析
        5.1.1 基金投资风格确认
        5.1.2 投资风格偏离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分析
    5.2 基金业绩与基金经理更换影响的实证分析
        5.2.1 基金业绩是否影响基金经理更换
        5.2.2 基金经理更换能否带来业绩提升
        5.2.3 稳健性检验
    5.3 t+1年基金投资风格偏离及对业绩影响分析
        5.3.1 t+1年基金投资风格确认
        5.3.2 投资风格偏离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分析
    5.4 实证研究结论
6.总结和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方向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2018-2019年拖拉机市场走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拖拉机工业主要经营指标
2 拖拉机市场销售情况
    2.1?市场销量全线下滑
    2.2?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3 市场竞争格局
    3.1?主流品牌产品销量大幅度滑坡, 小品牌产品销量下滑幅度较小甚至逆势增长
    3.2?中资主流品牌产品销量大幅度下滑, 外资品牌产品销量跌幅较小
4 市场走势预测
    4.1?市场低迷或将持续, 2018年销量下降已成定局?
    4.2?2019年利好、利空因素交织, 市场将进入调整期

(9)流动性因素对中国信用债信用利差的影响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信用债定价模型及利差的影响因素
    2.2 流动性因素对利差的影响
    2.3 流动性代理指标的选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信用债市场发展概况
    3.1 中国信用债市场的发展历史
    3.2 中国信用债市场的构成
        3.2.1 两大流通市场
        3.2.2 三方监管和主要债券品种
    3.3 中国信用债市场规模
    3.4 中国信用债市场的流动性
        3.4.1 中国信用债市场整体流动性较差
        3.4.2 不同交易市场流动性存在差异
        3.4.3 宏观流动性、市场流动性和个券流动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用利差和流动性的定义及度量
    4.1 信用利差的定义及度量
        4.1.1 信用利差的定义
        4.1.2 无风险利率及信用利差的度量
    4.2 流动性的定义及度量
        4.2.1 流动性的定义及内涵
        4.2.2 流动性代理指标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型设计及研究假设
    5.1 模型设计
        5.1.1 线性回归模型
        5.1.2 时间序列回归模型
        5.1.3 面板回归模型
    5.2 变量选取
        5.2.1 解释变量的选取
        5.2.2 被解释变量的构造
    5.3 初步假设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十一年市场流动性数据的时间序列回归
    6.1 数据选取及处理
    6.2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6.3 时间序列回归
第七章 基于个券样本的时间序列回归和面板回归实证
    7.1 样本的选取和处理
    7.2 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
    7.3 描述性统计
    7.4 时间序列回归
    7.5 面板回归
        7.5.1 序列的相关性检验
        7.5.2 面板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7.5.3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
        7.5.4 回归模型的改进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政策建议
    8.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10)中国市场有效性与个人投资者关注度 ——基于上市公司高送转、现金分红、股票更名事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内容与框架
    1.1.1 研究设计
    1.1.2 研究框架
    1.1.3 研究内容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主要创新与学术贡献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市场有效性与资产定价研究
    2.1.1 资产定价经典研究
    2.1.2 市场有效性历史变迁
    2.1.3 市场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
2.2 行为金融文献综述
    2.2.1 投资者行为偏差的理论基础
    2.2.2 投资者有限关注
    2.2.3 过度自信与过度交易
    2.2.4 模糊厌恶与本土偏见
    2.2.5 损失厌恶与处置效应
    2.2.6 中国投资者的行为偏差与资本市场影响
2.3 股票分红相关研究综述
    2.3.1 传统经典理论
    2.3.2 信号传递理论
    2.3.3 流动性假设与价格压力
    2.3.4 交易区间理论
    2.3.5 影响股票股利政策的其他因素
    2.3.6 海外市场对股票分红的反应
    2.3.7 国内有关股票股利的研究
    2.3.8 历史文献与本文研究贡献
2.4 现金股利相关文献综述
    2.4.1 经典MM理论
    2.4.2 信号传递理论
    2.4.3 流动性假设与价格压力
    2.4.4 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其他因素
    2.4.5 国内有关现金股利的研究
2.5 股票名称与信息认知难度
    2.5.1 股票更名与市场价格异象
    2.5.2 信息的认知难度
    2.5.3 投资者关注度与百度搜索指数 第三章 中国上市公司重大公告与市场反应
3.1 本章研究方法与框架
    3.1.1 研究设计
    3.1.2 研究方法
    3.1.3 样本描述统计一:公司股利政策的历史变迁
    3.1.4 样本描述统计二:公司股利政策的国际比较
    3.1.5 样本描述统计三:股票更名原因分类统计
3.2 市场价格异象一:高送转事件
    3.2.1 “高送转”事件的中国特色
    3.2.2 送转股事件与市场反应
    3.2.3 中国市场有效性的历史变迁
3.3 市场价格异象二:现金分红事件
    3.3.1 现金分红监管政策的历史变迁
    3.3.2 分红与股利会计细节
    3.3.3 分红与股利税收制度
    3.3.4 现金分红事件与市场反应
    3.3.5 比较首次分红与后续分红
    3.3.6 中国市场有效性的历史变迁
3.4 市场价格异象三:股票更名事件
    3.4.1 股票名称与认知难度
    3.4.2 百度搜索量指数与投资者关注度
    3.4.3 股票更名事件的市场价格异象
    3.4.4 股票更名事件分组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理论模型: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关注度与非理性预期
4.1 本章研究方法与框架
4.2 模型前提假设
    4.2.1 信息不对称与私有信息
    4.2.2 散户关注度(RIA)与非理性预期
4.3 模型推导和均衡分析
4.4 模型主要推论
    4.4.1 价格走势与交易行为
    4.4.2 散户关注度、投资者结构与均衡价格
    4.4.3 市场卖空环境与均衡价格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分析:散户关注度与市场有效性
5.1 本章研究方法与框架
    5.1.1 研究框架
    5.1.2 研究方法
    5.1.3 分组研究与自然实验
    5.1.4 回归分析与计量方法
    5.1.5 投资者关注度衡量指标
5.2 散户投资者关注(RIA)与资产价格
    5.2.1 关注度与公司规模
    5.2.2 关注度与资产交易情况
    5.2.3 关注度与投资者结构
    5.2.4 关注度与投资者预期
5.3 实证结果分析一:高送转事件
    5.3.1 投资者结构变化
    5.3.2 投资者关注度变化
    5.3.3 市场异象背后的投资者行为
    5.3.4 分组研究:不同投资者结构、关注度、卖空限制
    5.3.5 回归结果分析:市场反应与投资者行为
5.4 实证结果分析二:现金分红事件
    5.4.1 投资者结构变化
    5.4.2 投资者关注度变化
    5.4.3 市场异象背后的投资者行为
    5.4.4 分组研究:市场反应与投资者结构、关注度、卖空限制
    5.4.5 回归结果分析:市场反应与投资者行为
5.5 实证结果分析三:股票更名事件
    5.5.1 投资者结构变化
    5.5.2 投资者关注度变化
    5.5.3 市场异象背后的投资者行为
    5.5.4 分组研究:不同投资者结构、关注度、卖空限制
    5.5.5 自然实验:市场异象与监管制度
    5.5.6 回归结果分析:市场反应与投资者行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稳健性检验
6.1 本章研究方法与框架
6.2 稳健性检验一:高送转事件
    6.2.1 信号传递理论:分红政策与公司业绩增长
    6.2.2 信号传递理论:分红比例与公司业绩增长
    6.2.3 信号传递理论:分红比例与股票长期收益率
    6.2.4 流动性假设(Liquidity)
    6.2.5 股利顾客效应:公告日效应超额收益率
    6.2.6 股利顾客效应:除息日后短期价格回调
    6.2.7 股利顾客效应:除息日后长期价格走势
6.3 稳健性检验二:现金分红事件
    6.3.1 信息传递理论:分红政策与公司业绩增长
    6.3.2 信息传递理论:分红大小与公司业绩增长
    6.3.3 信息传递理论:分红大小预测公司长期价格
    6.3.4 流动性假设(Liquidity)
    6.3.5 股利顾客效应(Clientele)与投资者行为
6.4 稳健性检验三:股票更名事件
    6.4.1 股票名称的认知难度
    6.4.2 百度搜索量指数与投资者关注度
    6.4.3 市场反应:股票投资者基数、超常换手率和超额收益率
    6.4.4 信息认知难度与投资者有限关注
    6.4.5 投资者理性与交易行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理论启示与政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四、2000年市场走势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市场潜能与劳动力流动 ——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D]. 王金波. 辽宁大学, 2020(07)
  • [2]全球奶粉贸易格局变化背景下中国奶粉进口布局优化研究[D]. 傅磊.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3]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D]. 卢灿生. 深圳大学, 2020(11)
  • [4]暗潮涌动下的纺织原料市场[J]. 季柳炎. 纺织科学研究, 2020(01)
  • [5]S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 荀永兴. 扬州大学, 2019(01)
  • [6]中概股回归行为及其影响分析 ——以完美世界为例[D]. 刘阳.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7]基金经理更换能带来更高的业绩吗? ——基于股票开放型基金的实证分析[D]. 周越.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8]2018-2019年拖拉机市场走势分析[J]. 张华光. 江苏农机化, 2018(06)
  • [9]流动性因素对中国信用债信用利差的影响探究[D]. 裘方智.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10]中国市场有效性与个人投资者关注度 ——基于上市公司高送转、现金分红、股票更名事件[D]. 方辰君.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标签:;  ;  ;  ;  ;  

2000年市场趋势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