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赖氨酸玉米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黑龙江省高赖氨酸玉米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一、黑龙江省高赖氨酸玉米开发现状及前景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焦子昂[1](2021)在《黑龙江省玉米产业发展状况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刘奇[2](2020)在《微生物发酵法制备植物基免疫功能肽及其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年的研究证实,肽类是最易吸收利用的食用蛋白产品形态,其中植物肽是一类资源丰富的食用蛋白产品,而利用玉米制备肽在植物制肽中占较大比例。玉米活性肽(CP)是玉米蛋白水解后的产物,它改善了玉米蛋白的水不溶性等缺陷,具有更高品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目前报道的玉米活性肽活性功能主要有醒酒、护肝、抗疲劳、抗氧化等,是深受健康品行业追捧的产品之一。但根据玉米活性肽的组成推断,玉米活性肽还有重要的免疫功能没有得到深入研究,本论文旨在通过微生物转化的方式,选择玉米活性肽作为植物肽的原料,修饰玉米活性肽链结构,使其免疫功能得到充分表达,从而扩大玉米活性肽的应用领域。论文通过以下试验得到了一条可增强玉米活性肽免疫功能的生物转化途径。(1)通过基因比对,确认了枯草芽孢杆菌Bls-45的蛋白酶分解功能,利用该菌种酶系较为丰富的特征,本论文确定Bls-45为玉米活性肽转化菌株,并进一步对其转化培养基和转化工艺条件进行摸索。(2)对微生物法修饰玉米活性肽进行了供体基团的选择。通过不同糖类、酸类和金属离子等与底物的转化效应,分别研究了底物玉米活性肽与供体基团的反应比例及反应pH值。筛选出最佳的修饰供体为葡萄糖,得到玉米活性肽-葡萄糖衍生物(CP-G);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佳转化体系为:底物浓度6%,底物与供体比例为8:1,在pH8时进行转化效果最佳。(3)针对转化时的发酵工艺进行了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因子的单因素试验,和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优化试验,从而得到最合适的优化条件为:Bls-45接种量10%,pH 6,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46 h。(4)粗制CP-G浓缩液依次经0.1-0.5kDa透析、6kDa超滤、SephadexG-25柱层析分离后,得到三个明显的峰值,分子量分别为2863Da、680Da和181Da,通过DPPH清除能力的测定,680Da组分效果最佳。(5)通过比较CP-G和CP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氨基酸组成、接枝度测定等分析比对,证明CP-G是由葡萄糖和玉米活性肽通过共价键连接,发生美拉德反应而形成的糖基化产物;CP-G分子中存在O-糖肽键,糖苷键类型为α型。(6)通过比较CP-G和CP理化性质,证明CP-G有更好的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和体外消化性。(7)通过比较CP-G和CP体外、体内抗氧化功能,结果显示,CP、CP-G均能降低血清、肝脏MDA含量,均能提高血清和肝脏中SOD活性、GSH-Px活性,但经糖基化的CP-G可以显着提高CP的体外和体内抗氧化能力;CP-G配伍香菇多糖体内抗氧化结果显示,CP-G可以与香菇多糖协同作用,配伍后比CP-G自身具有更高的抗氧化功能。(8)CP、CP-G免疫功能试验证明:CP-G的非特异性免疫试验、细胞免疫试验、体液免疫试验均较CP有较大提高;试验证明CP-G可以与香菇多糖协同作用,CP-G与香菇多糖配伍后比CP-G自身具有更高的免疫功能。体内抗氧化和免疫功能试验均能说明:CP-G与其他制剂具有很好的协同增效性和可复配潜力。

杜建斌[3](2020)在《旱灾对我国粮食主产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及抗旱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旱灾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也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13个粮食主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以上,分析建国以来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粮食生产情况的变化趋势及旱灾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对提高粮食主产省的抗旱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收集建国以来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农作物播种面积、旱灾受灾、成灾面积、粮食产量等数据,系统的分析13个粮食主产省粮食生产变化趋势和旱灾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并以部分省份为例总结不同区域的抗旱减灾措施,最后基于全球气候模型,模拟预测RCP4.5和RCP8.5情景下2031-2060年我国全国范围及粮食主产区不同干旱等级发生的频率及不同干旱等级所占比例,预测未来情景下我国主要粮食主产区干旱的演变趋势,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建国以来我国东北地区旱灾受灾和成灾面积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旱灾受灾率和成灾率均高于其他三个粮食主产区,其中内蒙古省粮食平均受灾和成灾率均最高,其次为辽宁。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的粮食播种面积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黄淮海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旱灾显着降低粮食单产和总产,旱灾受灾率和成灾率与粮食单产和总产均呈负相关。大部分粮食主产省旱灾受灾率和成灾率与粮食单产和总产的年变化率负相关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旱灾受灾率和成灾率较大的年份与粮食单产和总产减产较大的年份相对应。(2)不同的种植区域有不同的抗旱减灾措施,东北地区针对玉米主要有育苗移栽、垄作、薄膜覆盖和免耕等抗旱措施,针对大豆有调整耕作方式和应急补灌等抗旱技术。黄淮海地区针对冬小麦、夏玉米主要有秸秆覆盖、应急补灌技术和优化灌溉措施等抗旱减灾技术。西南地区四川省抗旱减灾措施主要有合理种植制度和作物布局、合理的耕作技术、调整合适的播期和管理技术以避开旱灾的影响以及灾后的减灾农艺措施等四个方面。长江中下游的湖南省,年降雨量较大,但易发生季节性干旱,在湖南省主要采用避旱减灾种植模式,使用化学制剂调控避旱减灾技术以及干旱适应性防控高产栽培技术等。(3)在气候持续变暖情况下我国干旱发生将进一步加剧,本文基于全球气候变化模型对我国2031-2060干旱程度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在RCP4.5情景下我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发生频率均大于15%。东北、黄淮海、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发生频率均在15%以上,其中黑龙江北部、山东南部、江苏、广东、福建、江西、四川、陕西和西藏南部等地干旱发生频率在25%以上。在RCP8.5情景下我国不同地区干旱发生频率差异较大,西北大部分地区干旱发生频率低于5%,东北、黄淮海、西南、华南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干旱发生频率大于30%,其中黑龙江东北部、辽宁南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部分地区干旱发生频率大于40%。RCP8.5情景下干旱频率和干旱程度比RCP4.5情景高,对我国不同粮食主产区干旱预测表明在RCP8.5情景下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频率和程度比RCP4.5情景下进行加重,而西南地区在RCP8.5情景下干旱比RCP4.5情景下有所减缓。

蔡明佟[4](2020)在《基于通辽市玉米种植及加工企业现状的产业发展对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研究通辽市玉米加工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提高通辽地区的玉米加工业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文献分析、定性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从玉米原材料生产角度进行比较优势分析,从玉米加工产品品种、市场需求等角度进行SWOT分析,从而提出通辽市玉米加工产业发展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玉米加工业现状。通辽市玉米加工业原材料生产具有种植面积大、单产水平高、品质优良等特点;玉米加工业涵盖13大类200多个品种,其中味精、氨基酸、淀粉加工行业发展趋势较好。2.玉米加工业原材料比较优势分析,通辽市玉米生产在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综合比较优势,但生产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偏低,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玉米加工产业SWOT分析,通辽市玉米加工产业的优势是种植集中分布、产业布局合理和交通电力资源优势明显;劣势是玉米种植结构单一、加工产业链短、产业间衔接松散、龙头企业有限、企业生产规模偏小、管理水平较低和创新能力弱;机会是国家战略调整、区域发展政策和养殖业发展机遇;威胁是区域产业竞争加剧、环境形势严峻、国家政策调控和水资源不足。3.通辽市玉米加工业发展对策。在加工业原材料生产方面兴建基础设施,推广种植科技,加大特种玉米推广力度,引导种植青贮玉米;在加工企业方面促进产业聚集发展,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健全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在政策支持方面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品牌宣传保护。

车力木格[5](2020)在《玉米深加工淀粉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以辽宁Y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玉米生产量与消费量均居于世界第二位。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玉米深加工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呈现向玉米主产区集中,向大企业集团集中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在国家优惠政策及市场需求大幅增长的前提下,玉米深加工行业迎来产能持续增长的局面,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国内玉米淀粉和其他初级产品产能过剩等问题。并且,传统的市场已开始向现代市场演变,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行业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企业营销活动不能再被动地适应和利用环境。在国内市场,一些生产型企业面临着营销观念转变和营销策略转型的问题,缺乏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的能力,这些问题会导致企业无法保持长久的市场活力。本文以辽宁Y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市场营销策略研究。首先,介绍了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背景及研究意义,并陈述了本文的主要内容、结构框架、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创新点。再对市场营销、4P营销组合理论、STP分析以及顾客计渡价值等主要理论和概念进行了概述,对国内外市场营销研究成果进行分类阐述,形成文献综述。其次,详细介绍了玉米深加工行业市场营销环境,包括宏观环境与行业环境的系统分析。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全面了解了辽宁Y公司市场营销管理的现状,发现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公司产品未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售后服务能力较弱,渠道布局结构不够完善、缺少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元素的应用,营销组织架构不合理等。再次,根据该公司当前存在的营销管理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优化和改善建议:(1)进行合理的市场细分,锁定明确的目标市场,精确市场定位;(2)优化公司内部流程,传递更多顾客价值;(3)提出改进产品、定价、渠道和促销策略的具体建议。在现代市场环境中,企业应注重产品和营销策略的创新,从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意向出发,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了保障措施,以期通过实际的企业案例分析,为国内玉米深加工企业市场营销策略提供更为先进、科学的方法参考。最后,本文从强化科技力量、增加资金投入、加强信息服务以及加快产业转化等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期望帮助玉米深加工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魏楚京[6](2020)在《金象生化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以玉米为原料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在区域农业的发展下,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新亮点。在玉米深加工业产能结构的调整下,黑龙江、吉林等玉米主产区将迎来快速发展,掌控原料资源型的企业将发展迅速。结合政策,集团型深加工企业均在战略性的调整与布局,谋求更长远的发展,主要深加工企业着重进行资源化、差异化、延伸产业链的战略布局。黑龙江未来将成为国内大型深加工企业战略竞争的要地,产品与技术升级将成为深加工企业的发展方向。本文研究的金象生化有限公司就是黑龙江省玉米深加工产业有代表性的发展性企业,是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在黑龙江省成立的黑龙江金象生化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几年发展,金象生化已成为黑龙江省粮食加工领域龙头企业。金象生化目前下辖富锦产业园、北安产业园、绥化产业园和研发中心。在企业初创期虽发展迅猛,但金象生化相比玉米深加工行业内其他标杆企业,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企业现有的加工规模较小,对行业影响力弱以及产品单一,不能与资源以及市场优势形成互补。本文从中国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环境着手,结合黑龙江金象生化有限公司的发展现状以及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访问法和定量分析法对玉米深加工行业内主要标杆企业的发展状况及规模进行分析,并结合金象生化有限公司自身的优、劣势,来研究金象生化有限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根据金象生化的SWOT分析与战略目标规划,总结得出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为整体成本领先/差异化战略。根据所制定战略配置相关资源,把握好当前包括行业发展的政策和经济环境在内的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方向,发挥好企业的集团协同优势,优化产品组合,深化全产业链,强化资本运作,使企业具有规模效应,从而建设合理的产业格局。与此同时,还要对组织结构、销售、生产以及采购方面加强管理,为战略的顺利实施做好保障。

张平[7](2010)在《黑龙江省玉米加工企业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形成,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资源危机日益凸显,在这种背景下,以玉米为原料的加工业,尤其是生产燃料乙醇的深加工业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玉米加工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玉米是黑龙江省主导粮食作物之一,玉米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玉米加工企业发展速度很快。市场覆盖了国内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及东亚、东南亚、欧盟等部分国际市场。玉米加工业的高速发展,极大提高了玉米的附加值,促进了农民增收。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玉米加工产品市场竞争环境复杂多变,黑龙江省玉米加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提高加工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玉米产业的发展,必须充分重视市场营销工作,紧紧围绕市场营销组合,制定营销规划。市场营销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1978年以后,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学科体系才真正进入中国,而在中国进一步传播和应用是在1985年之后了。尽管市场营销在内容上有了很大的发展,新的营销观念及理论不断涌现,但“4P”仍是指导市场营销实践的理论基石。黑龙江省玉米加工企业的市场营销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落后,因此以“4P”为重点研究黑龙江省玉米加工企业的营销策略,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龙江经济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黑龙江省玉米加工企业的营销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较多。具体表现在市场营销观念落后、与玉米种植农户关系松散、对玉米加工产品的整体概念认识不够、定价策略不灵活、没有建立高效快捷的分销渠道、不重视产品的促销工作等几个方面,这些问题制约了玉米加工业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通过SWOT分析法对企业发展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其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对这些因素进行组合,以此来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基于以上分析,制定出利于企业发展的营销策略。首先,玉米加工企业要以更新观念为先导,树立现代营销观念,用以指导生产经营实践;其次,要加强与玉米种植户的合作,建设优质的玉米生产基地,提高后向一体化水平:最后,合理安排使用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在产品策略上,注意优化产品结构,发展精深加工项目,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快新产品开发,重视产品品牌建设与包装策略,走名牌战略之路;在定价策略上,使用合适的定价方法制定出基础价格,根据市场的变化选择不同的定价策略及时调整价格;在渠道策略上,建立高效快捷的分销渠道,提升企业前向一体化水平,打造企业的供销价值链;在促销策略上,重视促销组合工具的配合使用,以达到宣传产品的预期效果,实现企业的促销目标;进行国际市场营销,开发国外市场。同时,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调整财政支出等措施为企业实施营销策略提供保障。论文独创性的以黑龙江省玉米加工企业营销现状作为切入点,通过SWOT分析、归纳分析等方法进行系统地分析,找出目前玉米加工企业营销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营销规划和保障措施,为黑龙江省玉米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王佳鹏[8](2008)在《黑龙江省绥化市玉米深加工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黑龙江省绥化市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玉米商品量和人均占有量等指标均居全国前列,玉米资源优势十分明显。过去玉米是绥化的一大“包袱”,玉米过剩成为主要问题。近几年,绥化市从玉米产业入手,紧紧依托玉米办工业,围绕玉米资源上项目,坚持不懈大力发展玉米加工业,依托玉米原料建工厂,走上了一条玉米企业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品牌扩市场、产业增效益的产业化发展之路。但就目前的情况看,绥化市的玉米深加工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原料市场供应趋紧、产业布局影响物流安全、污染严重、为粮食安全带来潜在威胁、小规模玉米加工企业偏多、精深加工少、产业链短、技术能力不足、开发产品单一等方面。面对这些严重制约了绥化市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美国和吉林的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经验,从绥化市的玉米深加工业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美国及吉林的基本经验中寻找出适合绥化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的启示,在此基础之上,分析概括出对促进黑龙江省绥化市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一些措施。首先,要以更新观念为先导,把玉米浅层次、单纯用作饲料的单一价值属性,转变为系列化,深度化利用玉米的价值属性。还应该加强政府引导,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投资力度加大,还有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和名牌战略、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全力开拓市场、进行总体规划,避免盲目发展导致的生产能力过剩、鼓励通过收购、兼并等形式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玉米综合利用率、精深加工水平和能力、改进相对落后的技术设备、提高精深加工产品产量、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污染排放等措施。借此来提高绥化市的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水平。本文主要采用了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独创性的以黑龙江省绥化市的玉米深加工现状作为切入点,以美国、吉林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的基本经验为借鉴,结合我国目前玉米深加工方面的国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促进绥化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的方法和措施。本文充实了玉米深加工的区域化研究理论,并能够为绥化市玉米深加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刘坚[9](2007)在《中国糯玉米多样性中心及胚乳突变型基因内分子标记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关于中国糯玉米的起源,国内外学者做了广泛研究,虽然大多数研究者都趋向认为糯玉米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但也存在很多争议。澄清糯玉米起源与进化问题,不但在其遗传变异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我国糯玉米育种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玉米胚乳突变类型来自普通玉米又优于普通玉米,具有较高的遗传附加值,在育种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DNA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避免环境条件的干扰,直接对胚乳突变基因型进行选择,提高育种效率。但是,由于分子标记与目的基因之间的连锁不够紧密,遗传交换在所难免,选择效率常比预想的低。另一方面,SSR、RFLP、AFLP等作物育种中常用的分子标记大多位于基因间非表达序列,一般无法区别与其连锁基因的表达序列差异,而这种差异才是决定育种材料间目标性状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所选择的目的基因序列差异,开发基因内选择标记(或称功能标记),对单基因以及主效多基因的选择将更为有效。在人类遗传疾病分子诊断方面,此类研究已有较多报道。然而,有关植物基因内选择标记的报道却为数不多,而且有的还是操作烦琐的RFLP标记。针对上述科学问题,本研究采用SSR标记、DNA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根据糯玉米的糯性受隐性突变基因waxy(wx)控制,wx基因位于第9染色体9.03位置,利用第9染色体SSR标记以国内普通玉米自交系18-599为对照,对23个糯玉米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进行研究。在玉米第9染色体处选取22对扩增带型稳定的引物,从供试材料中检测出73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6个,平均3.32个,平均多态信息量0.59,平均标记索引系数2.00。分析SSR标记在这些材料中的差异程度,明确不同来源糯玉米材料的类群划分和遗传关系。引物只限在第9染色体有效排除了不同染色体遗传背景对糯质相关多样性研究的干扰;多数引物集中在9.03节点处,控制了交换所造成的遗传差异。通过UPGMA聚类分析将24个材料分为五群,第一群包含两亚群:第一亚群包括H2(黑河糯)、H3(宾县糯)、H6(友谊粘)、H8(依兰县糯),第二亚群包括Y2、H13、Yl、Y3、Y4、H11(黑包公)、Y8、Y9、Y10、Y14;第二群:普通玉米对照18-599;第三群:A2、A1、W11、W4、G49、G50;第四群:H21;第五群:H4、H5。其结果与其生态区域分布、来源等信息基本相符。来自北方地区的糯玉米地方品种和来自南方的糯玉米地方品种被划分在同一大群中,又各自划分为一亚群。这与目前许多研究认为中国的糯玉米起源于南方的观点不一致。类群划分的结果暗示中国北方可能还存在糯玉米类群,这为糯玉米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研究提供参考,也将为糯玉米起源进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用的线索。2.对23份北方、26份南方(包含8份四路糯)、2份美国以及76份全国糯玉米展示场的糯玉米杂交种进行waxy基因的部分片段测序及特异引物分析表明:(1)四路糯与南方糯玉米材料的waxy基因序列一致性为100%,由此推测四路糯可能是南方糯玉米生态类型的祖先;(2)根据北方和南方部分糯玉米材料的W5、WB、W4扩增片段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南方和北方糯玉米可以分为两个糯玉米生态群;(3)对北方和南方部分引物扩增片段以及NCBI核酸数据库中的30个普通玉米自交系的Waxy基因序列进行比对、ClustalW排序以及构建PhylogeneticTree,从结果显示:来源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糯玉米农家品种被划分在同一群中,暗示北方和南方的糯玉米类群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一些研究者从糯质玉米的形态学、生理生化学、遗传学以及起源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四路糯糯质玉米具有一系列玉米原始性状,如籽粒小、半有稃、果穗小、行数少、多果穗、多分蘖等;它以过氧化物同工酶的第5带为其标记酶带,而来源于美国的马齿(糯质马齿)玉米则以第4带为标记酶带,两带受控于一对共显性等位基因,均为绿色组织所特有。公认四路糯是中国糯玉米的祖先。3.根据颗粒凝结型淀粉合成酶基因的外显子序列,设计4对首尾交叠的特异PCR引物,分段扩增19个糯玉米自交系和2个普通玉米自交系颗粒凝结型淀粉合成酶基因的编码序列及少量侧翼序列。结果发现,不同糯玉米自交系wx基因的突变位点不同,以5’端的插入突变居多,而编码序列中部的突变较少。根据颗粒凝结型淀粉合成酶基因(Wx)与其隐性突变等位基因(wx)之间的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幼苗叶片总DNA样品进行PCR扩增。从普通玉米与糯玉米杂交F2代分离群体的130个单株中,鉴定出97个阳性单株和33个阴性单株。不仅x2测验符合3:1的分离比率,而且用2%I2/KI溶液染色鉴定表明,阳性单株的籽粒全部表现为非糯性,阴性单株的籽粒全部表现为糯性。4.以玉米O2基因为模板序列,选取O2基因变异较大的区域,使用Dnastar软件设计了3对引物,对四份高赖氨酸材料O2基因部分区域进行扩增。测序结果表明,o2位点隐性等位基因在结构上与野生型等位基因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核苷酸的替换、缺失和插入,而且差异位点较多,在02基因1436位点的片段差异达到了25个碱基。根据上述实验所揭示的1475位点显性基因O2与其隐性突变等位基因o2的序列差异,设计与隐性o2基因DNA配对而不与O2基因DNA配对的特异引物,进行特异PCR扩增,可以作为隐性基因o2的基因内分子标记,通过特异PCR扩增,在O2o2和o2o2基因型中鉴定o2基因的存在。这在高赖氨酸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谷岩[10](2005)在《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域专用玉米品质及产量的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结合“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旨在探讨吉林省中、东、西部三生态区域各类型专用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差异,探讨生态环境中主要因子与各专用玉米蛋白质、脂肪、淀粉含量的相关性,并分析各类型专用玉米对三地区气候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为各生态区的育种及玉米区域化种植提供可靠依据。 试验分别在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域进行,中部地区在吉林农业大学实验站进行,另设松原民乐(西部)、吉林九站(东部)两个基地。选取三种类型专用玉米作为试验材料。高油玉米为:吉油一号、通油一号、春油一号;高蛋白玉米为:吉单4011、吉新306、中单9409;高淀粉玉米为:四密21、四单105、四单158;普通玉米为:四密25、铁单16、长城799。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密度均为50000株/公顷。氮磷钾肥均同一水平。在播种前,测定三个生态区的土壤全氮量、全磷量、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自苗期跟踪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收获后考种,测定籽粒的容重及品质指标(脂肪、蛋白质、淀粉含量),并计算产量,探讨不同生态条件下各类型玉米产量及蛋白质、脂肪、淀粉含量的变化,同时,明确各气象因子与籽粒各品质指标的相关性。 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如下:在全生育期内,叶片叶绿素含量呈单峰变化,峰值出现在灌浆期。三种类型玉米在不同地区变化趋势一致,均为:长春>吉林>松原。在同一地区,高油、高蛋白玉米叶绿素含量高于普通玉米和高淀粉玉米,尤其灌浆后更明显。 三地区各类型玉米的可溶性糖含量均为:长春>松原>吉林;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双峰曲线,其中,大喇叭口期含量最高,其次为灌浆期。同一地区(以长春为例)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为:高油玉米>高蛋白玉米>普通玉米>高淀粉玉米。在苗期到大喇叭口期,四种类型玉米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基本一致,到抽雄期后呈现明显差异。 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结果为:高油和高淀粉玉米全生育期内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为:长春>吉林>松原;高蛋白玉米则略有不同:长春>松原>吉林。且在整个生育期内呈现出基本一致的规律性变化:苗期至拔节期呈上升趋势,从拔节到大喇叭口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急剧上升,含量明显增加,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积累最快,至抽雄期含量略有下降,从抽雄至灌浆缓慢增加,而后开始下降。同一地区(以长春为例)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为:高蛋白玉米>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普通玉米。 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三个生态区中,普通玉米籽粒产量顺序为:长春>松原>吉林;

二、黑龙江省高赖氨酸玉米开发现状及前景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黑龙江省高赖氨酸玉米开发现状及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微生物发酵法制备植物基免疫功能肽及其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植物活性肽概述
        1.1.1 植物蛋白粉及应用现状
        1.1.2 植物活性肽及研究现状
    1.2 玉米活性肽的生理功能
        1.2.1 抗氧化功能
        1.2.2 降血压功能
        1.2.3 降血脂功能
        1.2.4 保肝护肝功能
        1.2.5 醒酒抗疲劳功能
        1.2.6 免疫功能
    1.3 玉米活性肽的制备
        1.3.1 微生物发酵法
        1.3.2 酶解法
        1.3.3 其他制备方法
    1.4 多肽修饰研究进展
        1.4.1 化学修饰
        1.4.2 物理修饰
        1.4.3 酶法修饰
    1.5 多肽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1.5.1 超滤法
        1.5.2 凝胶过滤层析法
        1.5.3 离子交换色谱法
        1.5.4 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
        1.5.5 电泳法
    1.6 多肽鉴定研究进展
        1.6.1 质谱法
        1.6.2 紫外红外光谱法
        1.6.3 核磁共振法
        1.6.4 Edman降解法
    1.7 免疫活性肽研究现状
        1.7.1 免疫活性肽研究进展
        1.7.2 免疫活性测定
    1.8 抗氧化肽研究现状
        1.8.1 抗氧化肽研究进展
        1.8.2 抗氧化测定方法
        1.8.3 体内抗氧化测定方法
    1.9 免疫功能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
    1.10 研究内容及意义
        1.10.1 主要研究内容
        1.10.2 研究意义
2 微生物发酵法制备玉米免疫功能肽
    2.1 材料与仪器
        2.1.1 菌种
        2.1.2 仪器
        2.1.3 药品和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免疫肽发酵工艺流程
        2.2.2 菌种蛋白酶基因比对
        2.2.3 菌种Bls-45种子培养基
        2.2.4 菌株Bls-45衍生转化修饰供体试验
        2.2.5 衍生转化培养基配方设计
        2.2.6 DPPH清除能力和提高率计算
    2.3 结果与分析
        2.3.1 Bls-45蛋白酶基因的鉴定结果
        2.3.2 修饰供体筛选结果
        2.3.3 衍生转化培养基修饰供体试验结果
    2.4 响应面试验设计结果与分析
        2.4.1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
        2.4.2 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
        2.4.3 响应面图形分析
        2.4.4 模型的检验
    2.5 本章小结
3 微生物制备CP-G免疫肽的工艺条件
    3.1 菌种及试剂
    3.2 仪器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微生物转化条件单因素试验设计
        3.3.2 响应面优化试验
        3.3.3 DPPH清除能力和提高率计算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单因素工艺条件试验结果
        3.4.2 响应面试验设计结果与分析
        3.4.3 模型的检验
    3.5 本章小结
4 CP-G纯化、结构及性质
    4.1 试剂与药品
    4.2 仪器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CP-G分离纯化
        4.3.2 CP-G结构表征
        4.3.3 CP-G理化性质研究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分离纯化及结构结果分析
        4.4.2 理化性质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CP-G体内体外抗氧化及免疫功能
    5.1 试验主要原料与试剂
    5.2 仪器设备
    5.3 试验方法
        5.3.1 香菇多糖配伍物(CP-G-LNT)制备
        5.3.2 试验分组
        5.3.3 体内抗氧化活性试验
        5.3.4 体外抗氧化功能试验
        5.3.5 免疫功能试验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1 体内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分析
        5.4.2 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分析
        5.4.3 免疫功能试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研究创新点
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3)旱灾对我国粮食主产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及抗旱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1.3 旱灾的发生及抗旱对策
        1.3.1 旱灾的定义及评价指标
        1.3.2 我国农业旱灾发生的原因
        1.3.3 防旱抗旱措施及对策
    1.4 气候变化背景下国内外旱灾的发生情况
        1.4.1 国外旱灾发生
        1.4.2 我国旱灾发生特点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2.1.1 研究目标
        2.1.2 研究内容
        2.1.3 技术路线
    2.2 数据来源
    2.3 指标测定
    2.4 计算方法
第三章 我国粮食主产省旱灾发生规律及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3.1 引言
    3.2 东北地区粮食主产省旱灾发生规律及粮食产量的变化
        3.2.1 黑龙江
        3.2.2 吉林
        3.2.3 辽宁
        3.2.4 内蒙古
    3.3 黄淮海地区粮食主产省旱灾发生规律及粮食产量的变化
        3.3.1 河北
        3.3.2 河南
        3.3.3 山东
    3.4 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主产省旱灾发生规律及粮食产量的变化
        3.4.1 安徽
        3.4.2 湖北
        3.4.3 湖南
        3.4.4 江苏
        3.4.5 江西
    3.5 西南地区粮食主产省旱灾发生规律及粮食产量的变化
        3.5.1 四川
    3.6 讨论
        3.6.1 粮食主产省旱灾发生的时空变化
        3.6.2 粮食主产省粮食单产和总产的变化趋势
        3.6.3 旱灾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3.7 小结
第四章 不同区域抗旱减灾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东北地区主要作物抗旱减灾技术研究
        4.3.1 玉米抗旱技术研究
        4.3.2 大豆抗旱技术研究
    4.4 黄淮海地区主要作物抗旱减灾技术研究
        4.4.1 夏玉米抗旱技术研究
        4.4.2 冬小麦抗旱技术研究
    4.5 西南地区
        4.5.1 水稻抗旱减灾措施及对策
        4.5.2 玉米抗旱减灾措施及对策
        4.5.3 小麦抗旱减灾措施及对策
    4.6 长江中下游地区
        4.6.1 红黄壤坡耕旱地避旱减灾种植模式与关键技术
        4.6.2 农业化学节水制剂研制与避旱减灾机理及应用技术研究
    4.7 小结
第五章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未来干旱发生的趋势分析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数据来源
        5.2.2 干旱指标
    5.3 我国不同区域的干旱演变趋势
        5.3.1 轻旱演变趋势
        5.3.2 中旱演变趋势
        5.3.3 重旱演变趋势
        5.3.4 特旱演变趋势
        5.3.5 干旱演变趋势
    5.4 我国粮食主产区干旱特征演变
        5.4.1 东北地区
        5.4.2 黄淮海地区
        5.4.3 长江中下游地区
        5.4.4 西南地区
    5.5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生产的影响及未来抗旱对策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基于通辽市玉米种植及加工企业现状的产业发展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加工环节在玉米产业发展中日益重要
        1.1.2 通辽市玉米加工产业面临着巨大挑战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玉米产业发展研究现状
        1.3.1 国外现状
        1.3.2 国内现状
2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技术路线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分析法
        2.2.2 实地调研法
        2.2.3 定性、定量分析法
    2.3 研究理论基础
        2.3.1 比较优势理论
        2.3.2 SWOT分析法
3 通辽市玉米产业发展现状
    3.1 通辽市玉米加工原材料生产现状
        3.1.1 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长
        3.1.2 玉米产量持续增加
        3.1.3 玉米单产水平高
        3.1.4 品种构成以高淀粉品种为主
        3.1.5 青贮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3.2 通辽市玉米加工业现状
        3.2.1 淀粉加工
        3.2.2 味精加工
        3.2.3 氨基酸加工
        3.2.4 酒精加工
        3.2.5 饲料加工
        3.2.6 玉米胚芽油加工
4 通辽市玉米加工业发展分析
    4.1 通辽市玉米加工原材料比较优势分析
        4.1.1 玉米生产规模比较优势分析
        4.1.2 玉米生产效率比较优势分析
        4.1.3 玉米生产综合比较优势分析
    4.2 通辽市玉米加工业SWOT分析
        4.2.1 优势分析
        4.2.2 劣势分析
        4.2.3 机会分析
        4.2.4 威肋分析
        4.2.5 SWOT分析矩阵
5 通辽市玉米加工业发展对策
    5.1 玉米加工原材料生产方面
        5.1.1 依靠科技,提高玉米生产力
        5.1.2 推广专用玉米种植,保证原材料供应
        5.1.3 加大青贮玉米面积,发展农牧产业链
    5.2 玉米加工企业方面
        5.2.1 产业聚集发展,延伸玉米产业链
        5.2.2 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5.2.3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产业链
        5.2.4 建立健全企农利益联结机制,推进订单农业发展
    5.3 政府政策方面
        5.3.1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支持玉米加工业发展
        5.3.2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5.3.3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
6 研究结果与讨论
    6.1 主要研究结果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玉米深加工淀粉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以辽宁Y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主要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五节 论文创新点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市场营销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市场营销相关研究
        二、4P营销组合策略研究
        三、顾客让渡价值研究
        四、市场营销STP分析研究
    第二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玉米深加工行业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第一节 宏观环境分析
    第二节 行业环境分析
    第三节 辽宁Y公司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第四节 国内外竞争趋势概述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辽宁Y公司市场营销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分析
    第一节 辽宁Y公司概况
    第二节 辽宁Y公司市场营销现状
    第三节 辽宁Y公司营销问题的调查问卷与分析
    第四节 辽宁Y公司营销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企业产品未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
        二、营销服务与售后保障能力较弱
        三、营销渠道布局结构有待完善
        四、企业营销组织架构需优化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辽宁Y公司营销策略优化方案与保障措施
    第一节 进行市场细分
    第二节 锁定明确目标
    第三节 做好市场定位
    第四节 传递更多顾客价值
    第五节 4P营销组合优化策略
        一、产品策略
        二、定价策略
        三、渠道策略
        四、促销策略
    第六节 市场营销保障措施
        一、优化组织架构,加强人才培养
        二、提高各部门之间协同合作能力
        三、提升深加工企业品牌价值
        四、增强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辽宁省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第一节 强化科技力量,创造玉米产业科技新优势
    第二节 增加政府对玉米产业的资金投入
    第三节 加强行业指导,提升市场信息服务
    第四节 加快玉米产业的深加工转化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6)金象生化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2章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概况
    2.2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经营现状
    2.3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3章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发展环境分析
    3.1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的宏观环境分析
    3.2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行业环境分析
    3.3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的内部环境分析
    3.4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发展战略SWOT分析
第4章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制定及实施
    4.1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目标
    4.2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
    4.3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
    4.4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黑龙江省玉米加工企业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 玉米加工企业营销策略研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玉米加工企业营销策略研究的相关概念
        2.1.1 玉米加工业
        2.1.2 玉米加工企业的价值链
        2.1.3 玉米产业相关概念
        2.1.4 市场营销观念与市场营销策略
    2.2 玉米加工企业营销策略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规模经济理论
        2.2.2 比较优势理论
        2.2.3 竞争优势理论
3 黑龙江省玉米加工企业的市场营销现状
    3.1 黑龙江省玉米产业发展的现状
    3.2 黑龙江省玉米加工企业的营销现状
        3.2.1 玉米加工企业的营销观念
        3.2.2 玉米加工企业的产品及品牌
        3.2.3 玉米加工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3.2.4 玉米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
        3.2.5 玉米加工企业的营销成本
    3.3 玉米加工企业市场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3.1 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难以体现先进的市场营销观念
        3.3.2 与玉米种植农户难以建立合作关系
        3.3.3 对玉米加工产品的整体概念认识不够
        3.3.4 制定价格较被动且调整不及时
        3.3.5 没有建立高效、快捷的分销渠道
        3.3.6 促销组合策略不受重视
4 黑龙江省玉米加工企业营销环境的SWOT分析
    4.1 黑龙江玉米加工企业外部营销环境的机会分析
        4.1.1 自然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种植玉米
        4.1.2 有利的政策导向
        4.1.3 市场需求增加
    4.2 黑龙江玉米加工企业外部营销环境的威胁分析
        4.2.1 自然灾害
        4.2.2 国际竞争的威胁
        4.2.3 食品安全提高了玉米加工企业对外贸易的门槛
    4.3 黑龙江玉米加工企业内部营销环境的优势分析
        4.3.1 区位优势
        4.3.2 科研优势
        4.3.3 劳动力资源丰富
    4.4 黑龙江玉米加工企业内部营销环境的劣势分析
        4.4.1 加工原料品质问题较突出
        4.4.2 组织化程度较低
        4.4.3 专业技术能力不足
        4.4.4 产能过剩的现象开始显现
        4.4.5 政府管理脱节,调控、服务职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4.5 小结
5 黑龙江省玉米加工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5.1 加快观念转变,结合实际树立现代营销观念
    5.2 建设优质玉米生产基地
        5.2.1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玉米生产的抗旱能力
        5.2.2 建设企业的供销价值链,提高农民种植的组织化程度
        5.2.3 调整玉米种植结构
    5.3 产品策略
        5.3.1 优化产品结构,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5.3.2 以科技做支撑提高玉米综合利用率及产品创新能力
        5.3.3 创名牌,重包装
    5.4 定价策略
    5.5 渠道策略
        5.5.1 大力培育各种形式的分销渠道成员
        5.5.2 加强玉米加工产品市场流通信息网络建设
        5.5.3 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5.6 促销策略
    5.7 进行国际市场营销,开发国外市场
6 黑龙江省玉米加工企业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对玉米加工企业进行科学规划,加强宏观调控
    6.2 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实施营销策略提供资金保障
    6.3 整合企业资源,扩大企业规模,使之成为营销主体
    6.4 积极培育市场流通体系,加强管理
    6.5 加强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黑龙江省绥化市玉米深加工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本研究的学术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2 玉米深加工业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玉米深加工业相关概念及发展意义
        2.1.1 玉米深加工业的内涵
        2.1.2 发展玉米深加工业的重要意义
    2.2 玉米深加工业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产业集群理论
        2.2.2 规模经济理论
        2.2.3 循环经济理论
        2.2.4 增长极理论
        2.2.5 中心—外围理论
        2.2.6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
3 黑龙江省绥化市玉米深加工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1 绥化市自然状况
    3.2 绥化市玉米深加工业现状
        3.2.1 总体情况
        3.2.2 以生产酒精为主的玉米深加工企业现状
        3.2.3 以淀粉为主要产品的玉米深加工企业现状
        3.2.4 以生产其它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的玉米深加工企业现状
    3.3 绥化市玉米深加工中存在的问题
        3.3.1 原料市场的供应趋紧
        3.3.2 产业布局影响物流安全
        3.3.3 环境受到威胁
        3.3.4 对粮食安全产生潜在威胁
        3.3.5 小规模玉米加工企业偏多
        3.3.6 精深加工少、产业链不长
        3.3.7 技术能力不足,开发产品单一
4 美国及我国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的基本经验与启示
    4.1 美国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4.1.1 美国玉米资源由单一化开发利用转向综合化开发利用路线
        4.1.2 由开放型短产业链转向封闭型长产业链
        4.1.3 由传统工艺技术转向现代新型工艺技术
        4.1.4 采取有利于玉米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的财政金融政策
        4.1.5 注重玉米燃料乙醇加工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
    4.2 中美两国玉米深加工业发展前提的区别
        4.2.1 玉米产量差距比较大
        4.2.2 非深加工用玉米需求量比较大
        4.2.3 玉米深加工的发展方向不同于美国
    4.3 美国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的启示
        4.3.1 加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4.3.2 强化组织领导,出台国家能源法规
    4.4 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4.4.1 发展战略明确
        4.4.2 注重产业布局
        4.4.3 注意引进战略投资者
        4.4.4 鼓励民营经济进入玉米加工业领域
        4.4.5 发展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
        4.4.6 加工规模扩大,呈现集团发展趋势
    4.5 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业启示
        4.5.1 规划科学
        4.5.2 严格执行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调整合理
        4.5.3 强化研发工作,注重精深产品发展
        4.5.4 建设国家大型玉米商品粮生产基地
        4.5.5 建设国家大型玉米加工基地
5 促进黑龙江省绥化市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更新观念
    5.2 加强政府引导,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投资力度加大
    5.3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和名牌战略
    5.4 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全力开拓市场
    5.5 进行总体规划,避免盲目发展导致的生产能力过剩
    5.6 鼓励通过收购、兼并等形式扩大企业规模
    5.7 提高玉米综合利用率
    5.8 提高精深加工产品产量
        5.8.1 变性淀粉
        5.8.2 果葡糖浆
        5.8.3 以玉米为原料的生态塑料、有机酸等
        5.8.4 柠檬酸等传统产品
    5.9 改进相对落后的技术设备
    5.10 要尽量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污染排放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中国糯玉米多样性中心及胚乳突变型基因内分子标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糯玉米文献综述
    1.2 高赖氨酸玉米
    1.3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1.4 生物信息学
第二章 第9染色体SSR标记分析糯玉米农家种的遗传多样性
    前言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中国糯玉米生态多样性中心研究
    前言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waxy基因基因内选择标记研究
    前言
    4.1 材料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opaque-2基因基因内选择标记研究
    前言
    5.1 材料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文章

(10)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域专用玉米品质及产量的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影响玉米籽粒品质的因素
        1.1.1 影响玉米籽粒品质的生态因素
        1.1.1.1 温度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1.1.1.2 光照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1.1.1.3 二氧化碳浓度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1.1.1.4 水分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1.1.2 影响玉米籽粒品质的矿质营养
        1.1.2.1 氮肥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1.1.2.2 磷肥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1.1.2.3 钾肥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1.1.2.4 氮、磷、钾肥配施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1.1.2.5 微量元素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1.1.3 影响玉米籽粒品质的农艺措施
        1.1.3.1 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1.1.3.2 播种期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1.1.3.3 收获期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1.1.3.4 施肥期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1.1.3.5 灌溉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1.2 不同生态区作物产量和品质变化及生态适应性研究
2 试验设计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内容
    2.3 田间试验设计
    2.4 供试土壤主要理化性状
    2.5 气候资源情况
3 测试项目和方法
    3.1 土壤主要理化性状测定
        3.1.1 土壤全氮量的测定
        3.1.2 土壤全磷量的测定
        3.1.3 土壤碱解氮含量的测定
        3.1.4 土壤速效磷含量的测定
        3.1.5 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测定
        3.1.6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3.1.7 土壤PH值的测定
    3.2 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3.2.1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3.2.2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3.2.3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3.3 玉米籽粒容重的测定
    3.4 玉米籽粒品质指标的测定
        3.4.1 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3.4.2 玉米籽粒脂肪含量的测定
        3.4.3 玉米籽粒淀粉含量的测定
    3.5 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测定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生态区玉米叶片生理生化指标
        4.1.1 不同生态区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
        4.1.2 不同生态区玉米叶片可溶性糖含量
        4.1.3 不同生态区玉米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
    4.2 不同生态区各类型玉米品质
        4.2.1 不同生态区高油玉米籽粒品质指标
        4.2.2 不同生态区高蛋白玉米籽粒品质指标
        4.2.3 不同生态区高淀粉玉米籽粒品质指标
        4.2.4 不同生态区普通玉米籽粒品质指标
    4.3 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
        4.3.1 不同生态区普通玉米产量
        4.3.2 不同生态区高油玉米产量
        4.3.3 不同生态区高蛋白玉米产量
        4.3.4 不同生态区高淀粉玉米产量
    4.4 玉米籽粒品质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5 小结与讨论
    5.1 不同生态区玉米叶片生理生化指标
    5.2 不同生态区玉米籽粒品质结果
    5.3 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结果
    5.4 玉米籽粒品质指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黑龙江省高赖氨酸玉米开发现状及前景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黑龙江省玉米产业发展状况分析[D]. 焦子昂.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微生物发酵法制备植物基免疫功能肽及其活性研究[D]. 刘奇.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9)
  • [3]旱灾对我国粮食主产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及抗旱对策研究[D]. 杜建斌.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4]基于通辽市玉米种植及加工企业现状的产业发展对策分析[D]. 蔡明佟.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5]玉米深加工淀粉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以辽宁Y公司为例[D]. 车力木格.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6]金象生化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魏楚京. 吉林大学, 2020(08)
  • [7]黑龙江省玉米加工企业的营销策略研究[D]. 张平. 东北农业大学, 2010(04)
  • [8]黑龙江省绥化市玉米深加工业发展对策研究[D]. 王佳鹏. 东北农业大学, 2008(03)
  • [9]中国糯玉米多样性中心及胚乳突变型基因内分子标记策略研究[D]. 刘坚. 四川农业大学, 2007(02)
  • [10]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域专用玉米品质及产量的适应性研究[D]. 谷岩. 吉林农业大学, 2005(03)

标签:;  ;  ;  ;  ;  

黑龙江省高赖氨酸玉米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