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立港口企业在现代物流供应链中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浅谈建立港口企业在现代物流供应链中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一、现代物流供应链中构建港口企业战略伙伴关系的刍议(论文文献综述)

张晨瑶[1](2020)在《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文中提出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要求东北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明确了东北参与“一带一路”的方式和程度即深度融入,提升了新形势下东北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中的站位,即建成国家开放合作高地。时隔一年,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时强调,东北地区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提示东北要通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进一步提升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从建设开放合作高地到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国家对东北地区在“一带一路”的定位逐步升级,期望逐渐提高。为此,东北地区在融入“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要努力贯彻新理念、注重拓展新领域,实现对外开放的高层次、高质量。丝路深耕,开放升级,“一带一路”倡议给东北地区开放发展提供了新舞台也提出了新要求,东北唯有强化优势、补齐短板,才能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尽快达到对外开放新前沿的理想境界。关于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主要是侧重于某一产业、某一领域的对接,和相对笼统的整体性研究,缺乏系统而完整、全面而细致的研究成果。本文以东北三省一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为切入点,分析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重要依托、拓展平台、推进路径,提炼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时代价值,力求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展开东北地区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区域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开发阵容,以此撬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方向的主要驱动力量。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展开论述:第1章,绪论。概述了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目前对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这一课题的研究情况,综述现有研究成果,形成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以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重要论述作为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思想,梳理从国家到东北各地关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政策依据。从历史渊源、文化底色、经济关联、跨境交往四个方面探究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第3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全面分析了东北地区既有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包括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沈阳经济区、哈长城市群的发展情况。评估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强化其依托作用以更好的承接“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机遇。第4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系统阐释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四个方向上的跨国战略平台,即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北上开发北极航线,东进西拓南下北上构建东北全方位开放大格局。第5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深入论证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的时代契机、基本思路、重要价值、支撑条件、现存问题、实施方案等,以重大工程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第6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塑造包容性全球化发展的中国范例: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殷俊[2](2020)在《BBG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往来贸易日益频繁,对于大多数的生产型企业来说,原料供应是首要问题,特别是工业企业,原料物流运输成本是首要考虑问题,船运业因其成本较低的先天优势,推动了沿海、江、河的港口企业的发展。同时,港口的建设对于城市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依托,港区的建设,会引入较多投资较大的工业产业,连带与之关的产业随之兴建,人口在此处聚集,其他服务型产业也会随之搭建。因此,可以说港口产业凭借其集群的显着优势,带动着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港口建设投资较大,搭建之后,如何发展引人深思,并非所有的港口从建设,经发展,到成熟都是一帆风顺的,大多数港口在发展过程中夭折,因此港口应采用怎样的可持续商业模式做到健康、可持续发展就是论文研究的出发点,通篇思路首先是通过对当今港口所在的大环境进行梳理,提出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然后结合相关文献明确研究内容与方法,再通过理论研究搭建文章整体框架。选取BBG公司商业模式演变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创新的驱动因素与驱动机制,同时结合现阶段发展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可持续商业模式创新策略。研究发现:企业发展,历经多个阶段,在每一阶段,涉及的因素不断变化,面临的问题也不断增加,主要表现在经济、自然、社会三个方面,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也随三者的关系变化而变化;把握三者的平衡,认清三者关系,及时做出调整,改变固有商业模式,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岳志鑫[3](2020)在《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各个物流企业都希望扩大市场份额,因此物流企业也在随着市场变化重新进行供应链的组织变革。由此形成的物流服务供应链获得了快速发展,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既能够为客户带来优质服务,又能够延伸物流企业的业务范畴。物流服务供应链以物流服务集成商为核心,物流服务集成商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资源,从而为物流需求方带来个性化、智能化以及集成化服务。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的好坏,能够判断物流服务供应链满足客户需求的程度。论文以物流服务供应链为研究对象,从物流服务集成商角度对其进行绩效评价。首先,讨论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梳理了国内外文献,明确了文章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其次,剖析了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第三,从供应链的支持层、运作层、结果层三个方面出发,建立了包括信息水平、协作程度、激励机制有效性、技术能力、战略能力、策略能力、执行能力、供应链服务水平、财务能力9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的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SPSS软件对27个三级指标进行了信度分析,验证了指标的可靠性、合理性;第四,构建了运用AHP和DEMATEL相结合方法确定权重的灰色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利用模型对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评价进行了实务操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期为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评价提供理论以及实践方面的借鉴。

王夫冬[4](2020)在《供应链管理商主导的煤炭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社会服务系统的提升,煤炭行业从“黄金期”向“平稳期”的过渡,煤炭供应链逐步向煤炭服务供应链转型升级,煤炭行业也从单纯的依靠煤炭买卖差价获取利润,逐步向煤炭供应链管理服务整体系统上获取利润。然而转型后的煤炭服务供应链只考虑了运作效率,未对整条煤炭服务供应链的运作效益考量,存在着链中成员在决策时只考虑自身的边际效益,不考虑其他成员的边际效益,造成供应链系统利润未实现最优的“双重边际效益”问题。煤炭服务供应链中的利润分配和协调机制缺失。因此,本文针对供应链管理商主导的煤炭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展开研究,弥补利润分配机制的缺失问题,对解决煤炭服务供应链中的“双重边际效益”问题,并为煤炭行业在供应链管理服务中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基于煤炭服务供应链的典型案例,在定义出煤炭服务供应链的概念、功能和范围基础上,梳理出煤炭服务供应链现实运作中的三种不同供应结构,分别是单煤炭生产企业、单煤炭供应链管理商和单个煤炭分销企业构成的单链状供应结构;单个煤炭生产企业、单个煤炭供应链管理商和多个独立的煤炭分销企业构成的发散网状供应结构;多个煤炭生产企业、单个煤炭供应链管理商和单个煤炭分销企业构成的收敛网状供应结构。进一步以定量的方法针对这三种不同的供应结构的“双重边际效益”问题展开研究,创新和拓展了煤炭服务供应链的研究范式。论文不同于以往以煤炭生产企业为主导的研究视角,以煤炭供应链管理商为主导,基于博弈方法,分别构建分散决策模型、部分联盟决策模型和全部节点企业大联盟决策模型,通过不同决策模型的对比分析,验证“双重边际效益”问题的存在性。为了解决链中的“双重边际效益”问题,论文针对单链状、收敛和发散网状三级煤炭服务供应链的三种不同供应情境分别设计基于最大最小成本法MCRS、改进的Shapely法和NASH谈判法、最小核心收益分配法和简化的MCRS等不同方法的收益共享协调机制,通过数据仿真验证了协调机制的可行性和适用条件。其中对收敛和发散网状三级煤炭服务供应链的研究升级了以往供应链协调研究中的供应链结构,填补了煤炭服务供应链在One-More结构和More-One结构研究的空白。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煤炭服务供应链能够改善传统煤炭供应链中存在的流通环节发展滞后、资源片断化和终端需求不能得到真正满足的问题通过煤炭服务供应链运作的典型案例可知,煤炭服务供应链通过专业化分工的系统集成改善了传统煤炭供应链的资源片断化问题,通过强化流通服务创价改善了过去流通环节发展滞后的问题,通过提供一体化服务解决方案改善过去煤炭客户需求得不到切实满足的问题。在煤炭行业服务化转型的背景下,应大力推进煤炭服务供应链的构建。(2)煤炭服务供应链中存在着“双重边际效益”问题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可知,煤炭服务供应链改善了传统煤炭供应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并没有真正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全部目标,在追求煤炭服务供应链及节点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上还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对节点企业间的科学利润分配机制存在缺失。通过构建分散决策、集中决策等定量博弈模型并对模型对比推导分析,验证了煤炭服务供应链在三种供应结构下均存在“双重边际效益”问题,即供应链中存在着节点成员只考虑自身边际效益不考虑其他成员的边际效益进行单方决策,导致供应链系统利润及节点企业利润减少的问题。(3)大联盟决策是煤炭服务供应链三种不同供应结构下的最佳决策模式基于博弈理论和方法,本文分别构建了煤炭服务供应链三种不同供应结构情境下的合作博弈模型,通过模型的推导和对比分析,发现无论煤炭服务供应链在何种供应结构情境下,链上所有节点企业的大联盟合作博弈,均能使煤炭服务供应链中的煤炭订购量最大,煤炭零售价最低,供应链系统总利润最高。此时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增加是在市场需求增加和链中节点企业运营成本下降的双重作用下实现的,这一结论为供应链管理商拓展服务指明了方向。(4)基于收益共享协调契约可以促成大联盟决策,但针对煤炭服务供应链不同的供应结构情境,应采取基于不同方法的收益共享协调契约基于供应链协调理论,针对煤炭服务供应链三种供应结构情境下大联盟决策后的利润分配问题构建收益共享协调契约。数据仿真结果显示,收益共享协调契约可以对大联盟后的利润分配问题实现协调,进而保证大联盟合作的稳定性。但基于不同方法的收益共享协调契约对煤炭服务供应链不同供应结构情境的协调效果有差异,研究表明,单链状供应结构情境下,应首选基于最大最小成本法MCRS收益共享协调契约,若链中节点企业对利润分配方案不满,可以改选修正Shapely值法的收益共享协调契约;发散网状供应结构情境下,应选基于简化的MCRS法收益共享协调契约;收敛网状供应结构情境下,可以通过基于贡献度讨价还价的收益共享协调契约进行节点企业间的利润分配。(5)煤炭服务供应链中,煤炭生产企业的采购成本、供应链管理商的服务变动成本以及煤炭生产企业、煤炭分销企业参与供应的数量会影响煤炭服务供应链的系统利润研究结果表明,煤炭服务供应链中煤炭生产企业的采购成本、供应链管理商的服务变动成本与煤炭服务供应链系统利润呈反向变动关系。煤炭分销企业参与供应的数量增加,加剧分销端的竞争,会使供应链管理商和煤炭生产企业利润增加,但煤炭分销企业自身的利润会下降。煤炭生产企业参与供应的数量增加,会加重煤炭服务供应链系统利润的损失率。论文包括42个图,19个表,246个参考文献。

马洁[5](2020)在《基于竞合理论的中马港口联盟物流系统评价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中马港口联盟成立,成为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中国及马来西亚双方成员单位通过项目建设合作、交流培训、信息联通等方式,推动两国港口间合作实现纵深发展。港口联盟的建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港口间的合作建设开发,但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港口联盟内外的竞争态势。因此,本文以大连港、青岛港、天津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广州港、巴生港、关丹港、丹戎帕拉帕斯港、民都鲁港为研究对象,探讨港口联盟的竞合现状及影响因素,对于中马港口联盟物流系统的未来发展及战略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中马港口联盟物流系统展开评价研究,首先厘清中马港口联盟发展现状及竞争合作现状,并构建TOWS战略矩阵,对中马港口联盟的竞合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其次,构建港口物流系统评价模型,运用熵权法与灰色关联分析对10个港口进行比较分析,挑选出评分较高的港口对其展开深度研究,为探讨中马港口联盟物流系统的发展提供量化的实际参考指标。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及港口发展现状,基于竞合理论,为推动中马港口联盟进一步加深合作,优化核心竞争力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的结论如下。第一,中马港口联盟的综合排名从高到低分别为: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大连港,广州港,天津港,青岛港,丹戎帕拉帕斯港,巴生港,民都鲁港,关丹港,但马方港口的自然环境整体优于中方港口。第二,通过对上海港及巴生港的纵向比较分析可得,当前中马港口联盟中,腹地经济发展对于港口物流系统均未体现出显着影响,且虽然巴生港综合评价得分低于上海港,但除基础设施指标外,其余指标灰色关联度均高于上海港。整体而言,中马港口联盟物流系统发展还不均衡,运输能力、基础设施及腹地经济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开发。因此,本文基于现状分析、TOWS分析及实证研究结果,结合竞合理论,主要从加强中马港口联盟竞争力的深度开发、提升中马港口联盟合力的整体开发效率及推动港口横纵竞合一体化发展三方面对中马港口联盟物流系统优化提出对策建议。

陈燕龙[6](2020)在《江苏同益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5G、区块链、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物流业肩负着为各行各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任务,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得到显着提高,物流营销环境和条件也因此不断改善,这为物流营销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缺乏科学的物流营销管理理念和规范化的管理,导致物流业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物流企业必须不断调整优化物流营销策略,来面对竞争激烈的物流市场。本文充分研究了国内外物流营销理论,结合江苏同益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的营销现状,在使用PEST分析法对宏观营销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波特五力模型对物流行业竞争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SWOT分析法对公司的优、劣势及机会、威胁开展了整合分析讨论,进一步对同益物流的内部营销环境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STP分析法确定同益物流所处的市场位置,明确目标市场定位。综合运用4P、4C、4R营销策略理论,并结合智慧物流营销理论,整合了产品、客户、关系三个维度,为同益物流制定了4P、4C、4R组合营销策略,并给出了同益物流在实施各项物流营销策略过程中需要的保障措施。通过对同益物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分析,能够提高公司的营销水平,协助公司更好地适应物流市场环境,消除因市场环境问题而带来的不利影响,最终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不仅对同益物流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也为我国类似的现代物流企业打破传统营销模式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段涛[7](2019)在《战略对接理论建构研究 ——基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战略实践分析》文中提出随着2015年中国发布“一带一路”倡议,以合作共赢为核心,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逐步成为普遍接受的国际理念。其中,“战略对接”的表述也逐步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普遍认同的重要途径。但学术界还没有关于“对接”的理论阐释和概念化建构。无论是权力核心的现实主义、制度崇拜的自由主义还是观念认同的建构主义,均专注于对国际社会以及国家间行为关系的阐释与解释,却忽视了国家间互动和国际关系“应然”的发展目标之共识,以及实现该共识和目标的原则与方法。对于当代全球化危机,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不应停留在理论分析工具层面,更应从目标和路径方面,提供能形成共识和实现共赢的解决方案。本论文提出,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概念可以归纳为:在国家主权管辖权涉及区域合作领域,国家相互间通过主动磨合和主动调适,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形成互利和稳定状态的一种“高阶”合作。从阶段过程方面,提出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可划分为战略评估与决策、战略实施与反馈、战略互动与调适等不同的三个阶段,以及主动型、联动型和关联型等三类战略对接阶段的不同类别。提出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动力因素,要在考量保障安全底线的基础上,以国家间利益合作并创造增量为主要目标,兼顾国家文化交流与规则合作,形成互利共赢和可持续战略对接动力体系。在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机理模型方面,分类分析硬资源和软资源不同对接机理,进而归纳战略对接高和低的两层次模型,提出竞争、中性、合作与共生四类基本关系,总结出战略对接中利益合作竞争的实质就是资源整合,核心是通过对接与合作,克服国际秩序无政府状态导致的“零和博弈”趋势,克服国际市场资源配置失灵的影响,并由资源整合产生战略对接的增量收益,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从合作形式的“高阶性”、合作行为的主动性、合作原则的共商共建共享、地区主义的开放性、对接过程的磨合调适性、对接实质的利益创造和分配性等方面,对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理论内涵进行梳理建构。本论文初步提出了“战略对接”理论分析框架体系,但理论支撑度、逻辑严密性、考量覆盖面以及运用操作性等方面均有待完善:形成国际关系“对接”理论的渊源支撑;论证“战略对接”理论单列发展可行性;基于“战略对接”理论体系,提出新型国际规范、机制、制度和体系等国际关系协调新工具。

张凯文[8](2019)在《基于模糊合作博弈的港口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港口供应链联盟是链上各成员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的成功组建和健康平稳发展,其关键因素在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对联盟利益公平合理地分配。这在本质上可看作是多人合作博弈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实因素的复杂化,传统合作博弈格局己无法满足成员企业的合作需求,现实中各成员企业大都是以部分资源不同程度地加入各个联盟。如何在实现港口供应链全局优化,有效分配港口供应链联盟的利益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首先,针对模糊合作博弈、利益分配以及港口供应链的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分析和梳理,总结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提出模糊合作博弈下对港口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的目的、意义及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其次,结合现实中合作博弈格局的变化,本文将合作联盟的模糊特性作为研究的突破口,以模糊合作博弈理论为基础,将体现模糊合作联盟不确定因素的参与程度作为关键变量,构建了模糊合作博弈模型,形成模糊合作博弈的港口供应链联盟研究框架。然后,根据模糊合作博弈模型求解的参与率,采用模糊Shapley值法求解成员企业的贡献率,并结合Banzhaf-Coleman权利指数将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考虑进去,计算得到各成员企业在参与各个合作联盟后得的综合量化值,将优化的整体收益公平合理的分配给各个成员企业,保障联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最后,本文结合实际案例,验证了构建的模糊合作博弈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为港口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参与联盟及联盟的利益分配提供参考依据。

杨松[9](2018)在《青岛董家口港物流增值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港口是现代物流体系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节点。近年来,我国港口企业发展的增速逐渐放缓,港口产能出现过剩,港口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流通方式的变化,发挥节点优势,探索供应链增值服务,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我国港口企业新时期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港口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要突破传统的物流思维,提供更多的物流增值服务,建立港口服务供应链成为了港口企业探索物流增值服务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在当前国际经济局势下,港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前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港口成为了服务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重要的交汇点。本文紧紧围绕着青岛董家口港如何拓展物流增值服务,首先对港口供应链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以青岛董家口港为案例,通过分析青岛董家口港的发展现状,对青岛董家口港现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当前董家口港在发展物流增值服务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包括物流基础建设有待加强,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需要在进一步加强,物流供应链建设有待完善,可提供的增值服务较少。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提升董家口港的物流增值服务水平,之后深入分析国内外的物流港建设取得的经验,希望可以通过国内外物流港在物流增值服务方面的探索和经验,找到董家口港在进一步提升物流增值服务方面的对策,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提升董家口港的物流增值服务水平。港口服务供应链是当代物流发展的重要趋势,也必将成为物流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对港口服务供应链的企业合作模式、港口服务供应链利润分配机制的研究是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良好的现实意义的。

秦书平[10](2017)在《青岛港港口物流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社会生产、物流、商品贸易及其管理也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港口在国际贸易中起着关键作用,因为它具有陆上和海上中转站的特点。与此同时,被认为是减少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三利润来源”的现代物流业在全球广泛涌现。港口企业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装卸,运输,仓储等服务功能,而是向现代物流转型,提供广泛的现代物流服务。2014年以来,青岛港提出创新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发展战略。在做强港口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新业态,完善现代物流产业链,青岛港具有发展港口物流的优势:港口交通条件好,位置条件优越,发达的基础设施和相关政策支持。目前,青岛港拥有良好的港口物流发展基础设施,在港口经营方面,建立了青港货运物流公司,整合港口资源,发展现代物流。本文从青岛港集团港口物流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分析了青岛港集团的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首先,分析了青岛港集团港口物流发展的内部条件。从青岛港口港口吞吐量增长情况,港区泊位分布,集港疏港系统和招揽货源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其次,分析了青岛港集团港口物流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了世界经济,国内经济,腹地经济对港口吞吐量的影响;分析国内外大的港口物流发展趋势;然后,分析了青岛港集团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外部面临的机遇。最后,从内陆物流园区建设、集疏港物流通道建设、港口电子商务物流、港口合作联盟等方面给出青岛港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二、现代物流供应链中构建港口企业战略伙伴关系的刍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物流供应链中构建港口企业战略伙伴关系的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
    2.1 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论述
        2.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意蕴
        2.1.2 “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
        2.1.3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2.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依据
        2.2.1 国家顶层设计
        2.2.2 地方政策规划
    2.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
        2.3.1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渊源
        2.3.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底色
        2.3.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关联
        2.3.4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跨境交往
第3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
    3.1 辽宁沿海经济带
        3.1.1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现状概述
        3.1.2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现存问题
        3.1.3 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现存问题的应对措施
    3.2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3.2.1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现状
        3.2.2 当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3.2.3 应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现存问题的对策建议
    3.3 沈阳经济区
        3.3.1 沈阳经济区的基本态势
        3.3.2 当前制约沈阳经济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3.3.3 解决沈阳经济区现存问题的基本路径
    3.4 哈长城市群
        3.4.1 哈长城市群发展情况概述
        3.4.2 当前哈长城市群发展的制约因素
        3.4.3 加快哈长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4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
    4.1 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
        4.1.1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
        4.1.2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
        4.1.3 推进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4.2 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
        4.2.1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优势条件与发展态势
        4.2.2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瓶颈
        4.2.3 优化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路径选择
    4.3 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
        4.3.1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现状
        4.3.2 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4.3.3 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对策建议
    4.4 北上参与北极航线开发
        4.4.1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战略价值
        4.4.2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现实挑战
        4.4.3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基本策略
第5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
    5.1 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方略
        5.1.1 大连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优势条件
        5.1.2 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战略价值
        5.1.3 推进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对策建议
    5.2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推进构想
        5.2.1 满洲里对外开放的历史沿革
        5.2.2 满洲里开放发展的现存问题
        5.2.3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的品牌识别与塑造
    5.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5.3.1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历史沿革和现实进展
        5.3.2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重要战略价值
        5.3.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可行性分析
        5.3.4 加快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的建议
    5.4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
        5.4.1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动力解析
        5.4.2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挑战
        5.4.3 推进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基本策略
第6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
    6.1 塑造全球化包容性发展的中国范例
        6.1.1 把握全球化模式深度调整下的历史机遇
        6.1.2 提供东北亚各国共话发展的沟通平台
        6.1.3 促进东北地区跨境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6.2 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
        6.2.1 完善国家区域经济总体布局
        6.2.2 推进京津冀与东北地区协同发展
        6.2.3 提升东北地区城市群整体实力
    6.3 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6.3.1 形成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新动能
        6.3.2 打通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大通道
        6.3.3 开创东北地区对外贸易新局面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2)BBG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港口地位
        二、港口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商业模式
        二、可持续商业模式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案例概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研究框架
    第一节 商业模式理论
        一、商业模式
        二、商业模式创新
    第二节 港口商业模式
        一、国外港口商业模式
        二、国内港口商业模式
    第三节 研究框架
第三章 BBG公司商业模式演变
    第一节 初期阶段商业模式(2006年-2010年)
        一、价值主张服务重点区域
        二、价值创造依赖基础建设
        三、价值获取单一
    第二节 成长阶段商业模式年(2010 年-2014 年)
        一、价值主张服务延伸上、下游客户
        二、价值创造新增物流渠道
        三、增项创收的价值获取
    第三节 扩张阶段商业模式年(2014 年-2018 年)
        一、价值主张服务全国客户
        二、价值创造依靠多业务运作
        三、多种渠道价值获取
    第四节 成熟阶段的商业模式(2019年至今)
        一、价值主张服务国际客户
        二、价值创造关联城市整体经济
        三、航运业务全方位价值获取
第四章 BBG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因素、机制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 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因素
        一、初期阶段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因素分析
        二、成长阶段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因素分析
        三、扩张阶段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因素分析
        四、驱动因素比较分析
    第二节 创新驱动机制
        一、发展初期,核心是单点突破
        二、成长阶段,核心是运营
        三、扩张阶段,核心是管理
        四、成熟阶段,核心是资本
        五、驱动机制
    第三节 成熟阶段问题分析
        一、市场问题分析
        二、企业问题分析
        三、行业问题分析
第五章 可持续商业模式创新策略
    第一节 加强企业核心功能建设
        一、增强核心功能建设
        二、提升服务质量
    第二节 扩大企业对外开放格局
        一、对外开放
        二、企业联动
    第三节 建设企业绿色友好生态
        一、智慧港口
        二、绿色生态
    第四节 强化企业体制机制构建
        一、健全体制
        二、培养人才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相关启示
        一、经济保障自然
        二、自然服务社会
        三、社会带动经济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
    2.1 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
        2.1.1 物流服务集成商
        2.1.2 供应链
        2.1.3 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
    2.2 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
        2.2.1 绩效的涵义
        2.2.2 供应链绩效的涵义
        2.2.3 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
    2.3 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评价
        2.3.1 绩效评价
        2.3.2 供应链绩效评价
        2.3.3 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评价
        2.3.4 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评价程序
    2.4 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评价常用方法
        2.4.1 层次分析法
        2.4.2 DEMATEL法
        2.4.3 灰色综合评价法
第三章 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的选择
    3.3 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构建过程
        3.3.1 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3.3.2 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3.3.3 绩效评价初始指标体系的建立
        3.3.4 绩效评价指标的筛选
        3.3.5 绩效评价指标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
        3.3.6 绩效评价最终指标体系的建立
    3.4 绩效评价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第四章 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4.1 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4.1.1 权重系数确定方法的选取
        4.1.2 基于AHP-DEMATEL法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4.2 评价模型的建立
        4.2.1 评价方法的选取
        4.2.2 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第五章 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评价案例
    5.1 案例概况
    5.2 H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评价
        5.2.1 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5.2.2 基于灰色综合评价模型的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评价
    5.3 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筛选调查问卷
    附录2 :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信度打分调查问卷
    附录3 :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调查问卷
    附录4 :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直接影响矩阵调查问卷
    附录5 :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样本矩阵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供应链管理商主导的煤炭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范畴的确定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6 本章小结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外研究述评
    2.3 本章小结
3 供应链管理商主导的煤炭服务供应链特征与结构
    3.1 传统煤炭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2 供应链管理商主导的煤炭服务供应链的演变与特征
    3.3 煤炭供应链管理商的作用与类型
    3.4 供应链管理商主导的煤炭服务供应链结构
    3.5 本章小结
4 供应链管理商主导的单链状三级煤炭服务供应链协调研究
    4.1 本章引言
    4.2 模型描述
    4.3 符号说明与假设
    4.4 三种决策模型构建及分析
    4.5 三种决策模型的对比分析
    4.6 三种决策模型的数值仿真分析
    4.7 单链状三级煤炭服务供应链收益共享协调机制
    4.8 三种收益共享协调机制的数值仿真分析
    4.9 本章小结
5 供应链管理商主导的多煤炭分销企业下三级煤炭服务供应链协调研究
    5.1 本章引言
    5.2 模型描述
    5.3 符号说明与假设
    5.4 不同决策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5.5 多煤炭分销企业下三级煤炭服务供应链收益共享协调机制
    5.6 数值仿真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供应链管理商主导的多煤炭生产企业下三级煤炭服务供应链协调研究
    6.1 本章引言
    6.2 模型描述
    6.3 符号说明与假设
    6.4 不同决策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6.5 多煤炭生产企业下三级煤炭服务供应链收益共享协调机制
    6.6 本章小结
7 主要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2 主要创新点
    7.3 进一步的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竞合理论的中马港口联盟物流系统评价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港口物流研究现状
        1.2.2 港口物流系统
        1.2.3 港口竞合研究
        1.2.4 评价方法研究
        1.2.5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2.1 竞合理论
    2.2 灰色系统理论
    2.3 港口物流系统
    2.4 TOWS分析
3 中马港口联盟物流系统现状分析
    3.1 中马港口联盟物流系统现状
        3.1.1 中马港口联盟基础设施建设
        3.1.2 中马港口联盟营运概况
        3.1.3 中马港口联盟物流业务发展现状
    3.2 中马港口联盟物流系统竞合现状
        3.2.1 中马港口联盟竞争关系
        3.2.2 中马港口联盟合作关系
        3.2.3 中马港口联盟物流系统竞合发展TOWS分析
4 中马港口联盟物流系统各港口比较分析
    4.1 评价方法
        4.1.1 熵权法
        4.1.2 灰色关联分析
    4.2 指标体系构建
    4.3 数据来源
    4.4 实证研究
        4.4.1 权重计算
        4.4.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中马港口联盟评价
5 中马港口联盟物流系统典型港口纵向比较分析
    5.1 上海港物流系统评价
        5.1.1 指标体系的构建
        5.1.2 实证分析
    5.2 巴生港物流系统评价
        5.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5.2.2 实证分析
6 基于竞合理论的中马港口联盟物流系统优化措施
    6.1 加强中马港口联盟竞争力的深度开发
        6.1.1 探寻中马港口特色发展路径,完善联动机制与政策加持
        6.1.2 推进中马港口联盟港口建设,提升港口物流综合竞争力
    6.2 提升中马港口联盟合力的整体开发效率
        6.2.1 推进港口间联动合作,优化临港经济发展
        6.2.2 破除港口运输模式桎梏,构建高效运输网络
        6.2.3 加大临港产业的集聚作用,拓宽港口群建设的融资渠道
    6.3 推动港口横纵竞合一体化发展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江苏同益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工具与方法
        1.3.1 研究工具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
        1.4.1 研究视角创新
        1.4.2 研究方法创新
        1.4.3 研究内容创新
第二章 理论基础概述
    2.1 主要概念界定
        2.1.1 物流定义
        2.1.2 物流营销
        2.1.3 智慧物流
    2.2 相关营销理论
        2.2.1 企业角度(卖方):4P营销理论
        2.2.2 客户角度(买方):4C营销理论
        2.2.3 竞争角度(卖方与买方关系):4R营销理论
        2.2.4 4P、4C、4R营销理论比较
    2.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2.3.1 国外文献综述
        2.3.2 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章 同益物流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同益物流发展现状
        3.1.1 同益物流简介
        3.1.2 同益物流主营业务
        3.1.3 同益物流经营情况
        3.1.4 同益物流营销模式
    3.2 同益物流的营销问题
        3.2.1 缺乏全局性的营销规划
        3.2.2 缺乏科学的定价体系
        3.2.3 缺乏服务质量规范标准
        3.2.4 缺乏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
        3.2.5 缺乏多样化的市场营销渠道
第四章 同益物流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4.1.1 政治环境分析(Political)
        4.1.2 经济环境分析(Economic)
        4.1.3 社会环境分析(Social)
        4.1.4 科技环境分析(Technological)
    4.2 物流行业微观环境波特五力分析
        4.2.1 物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4.2.2 客户的议价能力
        4.2.3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4.2.4 潜在新进入者的威胁
        4.2.5 替代品的威胁
        4.2.6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4.3 同益物流内外部环境SWOT分析
        4.3.1 公司优势分析(Strength)
        4.3.2 公司劣势分析(Weakness)
        4.3.3 公司外部机会分析(Opportunity)
        4.3.4 公司外部风险分析(Threat)
第五章 同益物流STP市场定位分析
    5.1 物流市场细分(Segmenting)
        5.1.1 按照物流服务区域细分物流市场
        5.1.2 按照物流服务需求细分物流市场
        5.1.3 按照物流货物类型细分物流市场
        5.1.4 按照物流客户类型细分物流市场
    5.2 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
        5.2.1 根据连云港港口情况选择细分市场
        5.2.2 根据同益物流特性选取目标市场
        5.2.3 根据同益物流现有客户群体选择目标市场
        5.2.4 根据连云港市场竞争情况选择目标市场
    5.3 同益物流市场定位(Positioning)
        5.3.1 服务特色定位
        5.3.2 市场价格定位
        5.3.3 主导区域定位
第六章 同益物流营销策略的改进优化
    6.1 4P、4C、4R市场营销策略组合模型构建
        6.1.1 “产品-客户-反应”组合营销策略模型
        6.1.2 “价格-成本-共赢”组合营销策略模型
        6.1.3 “渠道-便利-关联”组合营销策略模型
        6.1.4 “促销-沟通-关系”组合营销策略模型
        6.1.5 智慧物流体系化营销策略模型
    6.2 同益物流营销策略的优化
        6.2.1 “产品—客户”组合的反应营销策略
        6.2.2 “定价—成本”组合的共赢营销策略
        6.2.3 “渠道—便利”组合的关联营销策略
        6.2.4 “促销—沟通”组合的关系营销策略
        6.2.5 基于智慧物流体系的营销策略
第七章 同益物流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7.1 完善组织架构,做好组织保障
        7.1.1 完善营销组织结构
        7.1.2 设立专门的营销管理机构
        7.1.3 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
    7.2 加强企业管理,落实制度保障
        7.2.1 转变管理层营销意识
        7.2.2 建立管理经营分析制度
        7.2.3 健全信息沟通机制
        7.2.4 加强营销绩效考核管理
    7.3 强化资金链供应,优化资源配置
        7.3.1 吸引外界资金支持
        7.3.2 制定资金应急机制
        7.3.3 优化公司资源配置
    7.4 建设优质团队,加强员工培训
        7.4.1 建设优质的人才团队
        7.4.2 加强营销团队的管理
        7.4.3 全面增强员工培训
    7.5 提升业务能力水平,保障物流服务质量
        7.5.1 业务操作能力保障
        7.5.2 舱位控制能力保障
        7.5.3 物流服务应急预防机制
    7.6 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7.6.1 树立企业价值理念
        7.6.2 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7.6.3 加强企业文化教育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1.1 明确了同益物流市场定位
        8.1.2 制定了同益物流营销组合策略
        8.1.3 提出了同益物流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同益物流市场营销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B 同益物流客户满意度调查表
附录 C 同益物流市场营销访谈提纲
致谢
作者简历

(7)战略对接理论建构研究 ——基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战略实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与意义
    二、概念辨析
    三、文献评述
    四、研究思路与不足
第一章 战略对接概念辨析与理论反思
    第一节 战略对接基本内涵
        一、主体是主权国家
        二、客体是国家间的经贸竞争与合作
        三、支撑客体是政治、安全与文化等领域
        四、目标是实现国家发展收益最大化
        五、支撑目标是实现世界发展收益最大化
    第二节 战略对接类型与形式
        一、主要类型
        二、具体形式
    第三节 战略对接基础与条件
        一、合作共赢是重要基础
        二、大国推动是核心关键
        三、早期收获是先期动力
        四、制度机制是保障
    第四节 战略对接相关理论辨析
        一、管理学合作竞争领域中的理论渊源
        二、国际分工中经济一体化的理论支撑
        三、全球价值链及生产网络的理论动能
        四、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拓展
        五、国际关系学中战略竞合应用
    第五节 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反思
        一、现实主义理论反思
        二、自由主义理论反思
        三、建构主义理论反思
        四、安全范式理论反思
    小结:国际新秩序需要竞争中合作的新型国际关系理论
第二章 战略对接理论框架与模型建构
    第一节 内涵界定
        一、对接属于竞争中合作的“高阶“形式
        二、对接是主动合作的行为
        三、对接贯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
        四、对接属于开放地区主义
        五、对接是磨合调适的动态过程
        六、对接的动力来自于共同利益的创造和合理分配
    第二节 阶段划分
        一、战略评估与决策
        二、战略实施与反馈
        三、战略互动与调适
    第三节 动力因素
        一、国家安全
        二、国家利益
        三、观念文化
    第四节 机理模型
        一、机理分析
        二、两层次模型
        三、推演模型
第三章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历史推演
    第一节 历史渊源及地缘捆绑
        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战略对接历史沿革
        二、中国与东盟战略对接历史沿革
        三、地缘区域战略对接分析
        四、地缘次区域战略对接分析
    第二节 政治互信
        一、1949-1955年初步奠定基础阶段
        二、1955-1965年快速发展阶段
        三、1965-1980年徘徊发展阶段
        四、1980-1997年反弹突破阶段
        五、1997年-今全方位合作新时期
    第三节 安全合作
        一、军事顾虑担忧与合作意愿并存
        二、非传统安全合作具备广泛共同利益
    第四节 经贸与互联互通
        一、经贸投资合作快速增长
        二、对接机制不断加强
        三、互联互通合作历史悠久且发展迅速
        四、互联互通对接机制与平台不断完善
    第五节 文化观念
        一、文化温和型
        二、文化多样性
        三、文化约束型
        四、文化自然性
    小结:基于竞争合作发展历史与动力体系
第四章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实践分析
    第一节 评估与决策分析
    第二节 实施与反馈分析
        一、国家元首引领
        二、国家外交引导
        三、智库技术推进
        四、市场合作实施
    第三节 互动与调适分析
        一、国家间达成开放包容共识与共建共商共享渠道
        二、构建企业间合法务实共赢合作的市场机制
        三、全领域推进形成全面互动支撑保障体系
        四、联合制定并提升可持续的双多边规则体系
    第四节 外部应对分析
        一、政治和安全领域
        二、经济和贸易领域
        三、区域合作领域
        四、文化等其他领域
第五章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战略对接趋势与政策思考
    第一节 发展趋势
        一、回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二、应对全球普遍危机与挑战的共同努力
        三、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国家互动模式
        四、顺应人类命运更加紧密相互共生共存的必然趋势
    第二节 发展挑战
        一、各国对外开放与内部改革
        二、国家间包容与合作
        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环节
        四、外部介入与影响
    第三节 政策思考
        一、增强战略意图错位协同,提升对接动力因素契合度
        二、增强信息表达传递效率,提升对接互动信息对称度
        三、共商共创收益增量,培育良性和可持续对接主动力
        四、拓展对接利益结合点,提升内部对接动力
        五、有效应对影响因素,降低对接的外部干扰
        六、建立平等互信关系,加强对接高层级稳定性
        七、强化国际规则塑造,构建开放地区主义秩序环境
        八、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向命运共同体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8)基于模糊合作博弈的港口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2.1 港口供应链概述
        2.1.1 港口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2.1.2 港口供应链的特征
        2.1.3 港口供应链的结构分析
    2.2 模糊合作博弈理论概述
        2.2.1 模糊合作博弈的概念
        2.2.2 模糊合作博弈的类型
    2.3 利益分配理论
        2.3.1 利益分配的内涵
        2.3.2 利益分配的原则
        2.3.3 利益分配的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港口供应链模糊特性与博弈模型构建
    3.1 港口供应链成员企业合作关系分析
        3.1.1 港口供应链合作关系组建的驱动力
        3.1.2 港口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合作关系
        3.1.3 港口供应链成员企业合作关系的特点
    3.2 港口供应链联盟成员合作的模糊特性
    3.3 港口供应链成员模糊合作的博弈要素
    3.4 港口供应链模糊合作博弈模型
        3.4.1 假设条件
        3.4.2 符号设计
        3.4.3 模型建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港口供应链利益分配模型的构建
    4.1 港口供应链联盟利益的创造与分配
        4.1.1 港口供应链联盟利益的创造
        4.1.2 港口供应链联盟利益的分配过程
    4.2 港口供应链联盟利益分配的问题分析
        4.2.1 港口供应链联盟利益分配面临的问题
        4.2.2 港口供应链联盟利益分配模型选择
    4.3 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
    4.4 港口供应链的利益分配模型
        4.4.1 模糊Shapley值法
        4.4.2 影响利益分配的修正因素
        4.4.3 Banzhaf-Coleman权利指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港口供应链利益分配模型的应用
    5.1 秦皇岛港口供应链概况
        5.1.1 经营概况
        5.1.2 供应链结构
        5.1.3 利益分配现状
    5.2 模糊合作博弈下港口供应链模型应用
        5.2.1 基础数据
        5.2.2 模型求解
        5.2.3 Banzhaf-Coleman权利指数修正
    5.3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青岛董家口港物流增值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港口物流供应链概念
        2.1.1 港口物流概念界定
        2.1.2 港口供应链内涵
        2.1.3 港口物流供应链特征
    2.2 港口物流增值服务概念界定
        2.2.1 物流增值概念界定
        2.2.2 港口物流供应链增值服务概念界定
    2.3 港口物流供应链增值服务链概述
第3章 青岛董家口港物流增值服务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青岛董家口港概述
    3.2 青岛董家口港物流增值服务发展现状
        3.2.1 董家口港拥有港区配套物流园区和临港产业区
        3.2.2 董家口港持续加强与物流企业线上合作
        3.2.3 董家口港积极为客户提供港口延伸功能服务
    3.3 青岛董家口港物流增值服务现存问题分析
        3.3.1 青岛董家口港物流基础建设有待加强
        3.3.2 青岛董家口港物流供应链建设有待完善
        3.3.3 青岛董家口港可提供的增值服务较少
第4章 国内外港口开展物流增值服务的经验借鉴
    4.1 国内港口物流增值服务经验分析
        4.1.1 上海港物流增值服务经验分析
        4.1.2 天津港物流增值服务经验分析
        4.1.3 大连港物流增值服务经验分析
    4.2 国外港口物流增值服务经验分析
        4.2.1 新加坡港物流增值服务经验分析
        4.2.2 鹿特丹港物流增值服务经验分析
        4.2.3 安特卫普港物流增值服务经验分析
    4.3 国内外港口物流增值服务经验总结
        4.3.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整物流供应链
        4.3.2 港口物流通关一体化
        4.3.3 发挥现代化物流辅助服务
第5章 青岛董家口港提升物流增值服务的对策
    5.1 持续完善港口物流配套基础设施
    5.2 开拓现代物流服务业务渠道
    5.3 优化港口物流服务链结构
        5.3.1 强化港口物流供应链的基础服务能力
        5.3.2 延伸港口服务供应链的辐射区域
        5.3.3 与上下游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青岛港港口物流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述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港口物流
        2.1.1 港口物流的概念
        2.1.2 港口物流的特征
    2.2 内陆物流园区
        2.2.1 内陆物流园区的概念
        2.2.2 内陆物流园区的特征
    2.3 电子商务物流
        2.3.1 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
        2.3.2 电子商务与港口物流
第3章 青岛港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青岛港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
        3.1.1 港口地理位置
        3.1.2 港口周边的交通状况
        3.1.3 吞吐量完成情况
        3.1.4 青岛港港口物流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3.2 青岛港港口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3.2.1 港口货源腹地严重不足
        3.2.2 港口货物到港及离港物流成本较高
        3.2.3 港口物流集装箱运输体系落后
        3.2.4 忽视了与港口物流链上其他企业的合作
        3.2.5 港口电子商务物流业务发展缓慢
    3.3 青岛港港口物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3.3.1 当前青岛港港口物流发展面临的机遇
        3.3.2 当前青岛港港口物流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4章 国内外港口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借鉴
    4.1 国内港口企业物流发展状况
        4.1.1 注重港口内陆腹地建设
        4.1.2 注重提高港口物流效率
        4.1.3 注重港口物流各环节的联合与合作
    4.2 国外先进港口物流发展经验
        4.2.1 注重建设完善的集疏运网络
        4.2.2 注重港口信息化建设
        4.2.3 注重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
    4.3 国内外港口物流发展启示
第5章 青岛港港口物流发展对策分析
    5.1 加强港口内陆物流园区腹地建设
        5.1.1 扩大内陆物流园区覆盖区域
        5.1.2 健全内陆物流园区发展体制
        5.1.3 改善内陆物流园区发展环境
        5.1.4 内陆物流园区运营模式
    5.2 搭建低成本的重进重出集疏港物流运输通道
        5.2.1 搭建进口矿石—出口钢材港口物流集疏港通道
        5.2.2 搭建进口原油—出口成品油港口物流集疏港通道
        5.2.3 搭建化肥“重进重出”港口物流集疏港通道
    5.3 完善集装箱运输体系拓展集装箱物流业务
        5.3.1 立足区域营销中心提高服务质量
        5.3.2 延伸供应链寻找合作伙伴
    5.4 构建港口物流链上下游企业合作联盟
        5.4.1 建立港口战略联盟的基础
        5.4.2 构建港企纵向联盟
        5.4.3 构建港港横向联盟
        5.4.4 港口战略联盟实现的路径
    5.5 借助互联网+物流提升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水平
        5.5.1 加强电子商务对港口物流的拉动作用
        5.5.2 借助互联网+推动港口物流转型升级
第6章 打造青岛港港口物流的保障措施
    6.1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6.2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6.3 加强资源配置平台建设
    6.4 改善区域口岸环境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现代物流供应链中构建港口企业战略伙伴关系的刍议(论文参考文献)

  • [1]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D]. 张晨瑶.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2]BBG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策略研究[D]. 殷俊. 安徽财经大学, 2020(05)
  • [3]物流服务集成商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D]. 岳志鑫.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4]供应链管理商主导的煤炭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D]. 王夫冬.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5]基于竞合理论的中马港口联盟物流系统评价与优化研究[D]. 马洁. 中北大学, 2020(09)
  • [6]江苏同益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陈燕龙. 兰州大学, 2020(01)
  • [7]战略对接理论建构研究 ——基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战略实践分析[D]. 段涛. 云南大学, 2019(09)
  • [8]基于模糊合作博弈的港口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D]. 张凯文. 燕山大学, 2019(03)
  • [9]青岛董家口港物流增值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杨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10]青岛港港口物流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 秦书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标签:;  ;  ;  ;  ;  

浅谈建立港口企业在现代物流供应链中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