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和剂量乙醇对心血管功能影响的调查

不同浓度和剂量乙醇对心血管功能影响的调查

一、浓度及用量不同的乙醇对心血管功能影响的研究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王世彬[1](2021)在《赤水麻竹叶黄酮的制备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贵州省竹叶资源十分丰富。且现代研究表明,竹叶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酚酸类、多糖等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出色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阻断亚硝化反应的能力与维生素C相当。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是贵州主产竹种之一,麻竹叶资源丰富,但关于麻竹叶的研究报道很少。因此,为使麻竹叶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本文利用超声波、微波等辅助技术对麻竹叶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并进行中试实验,最后将所得黄酮浸膏进行纯化,探究粗提物与纯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Box-Behnken分析法优化微波和超声波辅助提取麻竹叶黄酮的工艺参数。优化各因素条件后,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84%、固液比1:18 g/mL、温度70℃、提取次数为3次;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80%、固液比1:16 g/mL、提取时间42 min、超声功率300 W、提取次数为3次。根据最佳工艺条件分别对微波和超声波提取方法进行3次验证试验,3次验证试验结果的平均提取得率分别为1.639%、1.797%,其相对误差分别为0.12%、1.802%。由此可以得出模型可靠,能准确预测麻竹叶黄酮的提取得率。2、在超声和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的基础上,对麻竹叶的中试提取工艺参数进行研究。中试提取条件为:干批料(麻竹叶)20 kg、提取溶剂为95%左右的乙醇、提取温度控制在80℃~85℃范围、提取次数为3次。固液比(提取时间)分别为:一提1:10 kg/L(2 h),二提1:7kg/L(1.5 h),三提1:7 kg/L(1.5 h)。中试结果表明,该中试提取工艺基本稳定,提取溶剂乙醇总回收率为90.73%;总提取物平均质量为:2144.68 g;总黄酮平均含量为:46.105 mg/g。3、通过对聚酰胺(100~200目)和四种大孔树脂的筛选,经静态解吸附实验确定聚酰胺作为麻竹叶黄酮的分离树脂。将提取得到的浸膏用100-200目的聚酰胺进行拌样,然后进行层析分离。最后得出纯化工艺为:上样液浓度为1.2 mg/mL、上样体积为60 mL、洗脱剂用量为160 mL、乙醇浓度为80%。收集80%乙醇的洗脱液,最后得到麻竹叶黄酮的纯度为69.7%,比粗品的纯度提高了近5倍。4、以维生素C为对照品,将竹叶黄酮粗提物和纯化物(纯度69.7%)进行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当浓度为2 mg/mL时,粗提物对超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7.34%、65.83%、71.87%;纯化物对超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1.57%、74.32%、82.46%。贵州赤水地区麻竹叶资源丰富,在创新转型发展的新时代,改变竹子的传统用法,借助现代的分离和检测技术,从竹叶中提取竹叶黄酮,有利于增加竹叶的使用价值、提高经济效益、综合利用竹类资源。本论文在对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基础上,并采用多功能提取罐中试提取竹叶黄酮,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工业化大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田歌[2](2021)在《恩格列净对乙醇暴露下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酒精性心肌病(alcoholic cardiomyopathy,ACM)是指大量长期饮酒所致心肌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学的改变,临床表现为以心室扩张、心肌收缩力下降为主要特点的心肌疾病。研究表明,酒精性心肌病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诱因之一,也是发生心力衰竭的病因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心肌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病死率逐年增加。因此探索有效的药物防治乙醇暴露下的心肌损伤并研究其可能的机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酒精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较多且复杂,目前已经发现的机制有:凋亡、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自噬、乙醇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神经激素的过度激活、钙离子稳态失去平衡等。其中凋亡被认为是乙醇暴露下损伤心肌细胞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显示减轻心肌细胞凋亡可以减轻心肌损伤。因此用实验研究来探索有效的药物来减轻心肌细胞凋亡成为可行且重要的突破点。恩格列净(empagliflozin,EMPA)是一种新型靶点的口服降糖药物。它主要是通过抑制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的转运,从而减少肾小球滤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入血,进而降低血糖。它除了具有减轻心衰、改善血脂等心血管保护作用之外,还具有抗凋亡、抗氧化应激等药理学作用。最近有文献报道恩格列净可以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来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糖尿病心肌损伤。但目前对于乙醇暴露下的心肌损伤恩格列净是否存在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对原代心肌细胞和H9c2细胞进行试验,明确恩格列净是否对乙醇暴露下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为探究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我们用H9c2细胞的分组模型进行mRNA-seq测序,同时应用MOE软件对恩格列净可能发挥作用的靶基因进行预测。经过分析发现:恩格列净可能与SIRT1相结合,SIRT1可能是药物的分子靶点之一。同时通过差异基因的富集分析显示,恩格列净可能通过PI3K-Akt这个经典的抗凋亡通路发挥心肌的保护作用。结合文献报道,SIRT1可以与PTEN相结合,它可以通过调节PTEN-Akt通路参与凋亡过程,因此我们猜测恩格列净可能通过SIRT1-PTEN-Akt通路发挥抗凋亡作用进而保护心肌细胞减轻损伤。研究方法:1.以原代心肌细胞及H9c2细胞为研究对象,依据试验需求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乙醇组、恩格列净预处理组(恩格列净+乙醇组)和EX-527(SIRT1的抑制剂)预处理组(恩格列净+乙醇+EX-527组)。采用CCK-8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找到恩格列净及乙醇的最适干预浓度。2.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来评估心肌细胞损伤程度。3.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程度。4.采用平台测序技术,对H9c2细胞的对照组、乙醇组和恩格列净预处理组进行mRNA-seq测序。5.应用MOE软件进行恩格列净与SIRT1的分子对接。6.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9c2细胞的SIRT1的mRNA表达水平。7.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JC-1水平来评估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8.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SIRT1、PTEN、t-Akt、p-Akt、Cytochrome C、Bax、Bcl-2、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蛋白的表达。9.实验数据用x±s表示,通过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乙醇对心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呈浓度依赖性,经分析结果显示原代心肌细胞和H9c2细胞,乙醇干预的最适浓度均为200mmol/L。不同浓度恩格列净(0,1,5,10,20,40 and 80μmol/L)处理原代心肌细胞和H9c2细胞24小时显示80μmol/L细胞存活率有所下降,提示恩格列净的安全浓度在40μmol/L之内。恩格列净预处理组细胞存活率较乙醇组升高,并呈浓度依赖的方式,说明恩格列净对于乙醇暴露下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恩格列净的保护作用从0.5μmol/L开始有统计学意义,2.5μmol/L与5μmol/L时比较生存率未见明显提高,故后续实验以2.5μmol/L来研究恩格列净的保护作用。进行回复实验时,给予EX-527预处理后,细胞存活率降低,逆转了恩格列净的保护性作用。2.用LDH检测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结果显示:乙醇组与对照组相比,乙醇组心肌损伤程度明显。恩格列净预处理组与乙醇组相比,LDH明显降低,说明恩格列净预处理可以减轻乙醇暴露下的心肌损伤。进行回复实验时,给予EX-527预处理后,LDH水平升高,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增加,逆转了恩格列净的保护性作用。3.用Annexin 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乙醇组凋亡率明显增加,而恩格列净预处理组与乙醇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在给予EX-527预处理组处理心肌细胞后发现,恩格列净对于乙醇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4.分别对H9c2细胞的对照组、恩格列净预处理组、乙醇组三组进行mRNA-seq的测序,汇总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显示SIRT1在三组间差异明显,对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发现凋亡通路、PI3K-Akt通路组间差异明显。5.MOE分子对接结果:发现恩格列净可能与SIRT1相互作用。恩格列净与SIRT1三维结构之间相互作用,对接得分为-6.745。恩格列净与SIRT1的gln294形成了arene-H相互作用。6.行Q-PCR结果提示:SIRT1在对照组、乙醇组和恩格列净预处理组的三组间存在差异。7.JC-1检测结果显示:乙醇组红色荧光与绿色荧光比值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给予恩格列净预处理后红色荧光与绿色荧光比值较前增加,线粒体膜电位较前升高,在给予EX-527处理后,恩格列净的保护性作用被明显减弱,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8.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cleaved caspase-3的水平在乙醇组表达升高,在恩格列净预处理组表达降低,说明恩格列净具有保护性作用,且原代心肌细胞和H9c2细胞验证的结果相一致。比较组间的p-Akt、SIRT1及PTEN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乙醇组较对照组p-Akt及SIRT1水平明显降低,PTEN的表达升高。恩格列净预处理组明显增加了心肌细胞p-Akt、SIRT1蛋白表达,减少PTEN的表达。在给予EX-527预处理心肌细胞进行回复实验时发现,EX-527预处理组较恩格列净预处理组,p-Akt、SIRT1蛋白表达较前降低,PTEN的表达较前升高,t-Akt在各组间始终没有变化。在比较组间Bax、Bcl-2的表达水平时发现,乙醇组Bcl-2蛋白减少,而Bax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乙醇组Bcl-2/Bax比值较对照组降低。恩格列净预处理组Bcl-2的表达水平升高,Bax的表达水平较乙醇组对比有所降低,Bcl-2/Bax比值恩格列净预处理后有所升高。提示恩格列净具有抗凋亡的保护作用。在给予EX-527预处理进行回复实验时发现,Bax表达升高,而Bcl-2表达降低,恩格列净的保护性作用被逆转了。在验证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9和Cytochrome C的水平时发现,乙醇组较对照组相比cleaved caspase-9的水平升高,给予恩格列净预处理后蛋白水平降低,给予EX-527回复实验时,cleaved caspase-9的水平较前升高。在细胞质中Cytochrome C在乙醇组水平升高,给予恩格列净预处理后较前减低,在线粒体蛋白中Cytochrome C在乙醇组表达减少,恩格列净预处理后蛋白水平较前升高,提示恩格列净减轻了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向细胞质的渗出。给予EX-527进行回复实验发现恩格列净的保护性作用消失了。在最后进行表型回复时,验证了cleaved caspase-3的水平在各组间的变化,发现在给予EX-527预处理组后cleaved caspase-3的水平升高,提示EX-527逆转了恩格列净的抗凋亡作用。结论:恩格列净通过SIRT1-PTEN-Akt途径减轻心肌细胞的线粒体凋亡,从而减轻乙醇暴露下的心肌损伤。SIRT1-PTEN-Akt信号通路可能是恩格列净对心肌细胞保护途径的一种新的解释。

陈琼[3](2021)在《黄芪、当归有效组分及其组合物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以脂质代谢障碍为基础,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的退行性血管疾病,是冠心病、脑梗死、等外周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及时防控AS的发展对于全人类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和现实意义。AS属于中医“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气滞、痰浊、血瘀为其主要病机,三者常杂合相兼而致病,益气活血,祛瘀化痰,化痰调脂为临床治疗AS的常用治法,传统中医药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有着多通路、多靶点协同治疗、副作用少等明显优势。当归补血汤(Danggui Buxue Tang,DBT)作为中医补血活血治法的代表方,其对AS的治疗作用已在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得到证实。本论文在前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体内动物实验研究当归、黄芪有效组分及其组合物对ApoE-/-小鼠AS的干预作用,以期进一步挖掘当归补血汤发挥抗AS保护作用的科学内涵,为中医临床治法提高疗效,提供基础实验数据参考。方法:选择6周龄,体重20-25g,雄性ApoE-/-小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诱导建立AS小鼠模型。实验分为18组,包括模型组(MOD),黄芪总皂苷组(HZ),当归挥发油组(DG),黄芪总皂苷与当归挥发油(HG)不同比例组(1:1、2:1、3:1、5:1),黄芪甲苷和阿魏酸(HA)不同比例组(1:1、2:1、3:1、5:1),藁苯内酯低、高剂量组(LL、LH),黄芪甲苷低、高剂量组(AL、AH),阿魏酸低、高剂量组(FL、FH),每组各10只ApoE-/-小鼠;同时选用10只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组(CON),普食喂养。ApoE-/-小鼠高脂喂养8周,建立AS模型成功后,第9周开始,各给药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8周。HZ组小鼠予以30 mg/kg的黄芪总皂苷灌胃;DG组小鼠予以30 mg/kg的当归挥发油灌胃;HG组合物的给药剂量根据不同比例当归补血汤中黄芪总皂苷和当归挥发油的提取率折算而成,HG(1:1、2:1、3:1、5:1)组黄芪总皂苷的给药剂量分别为 12.33 mg/kg、24.66 mg/kg、36.99 mg/kg、61.65 mg/kg,当归挥发油给药剂量统一为24.66 mg/kg;HA组合物的给药剂量根据不同比例当归补血汤中黄芪甲苷和阿魏酸的提取率折算而成,HA(1:1、2:1、3:1、5:1)组黄芪甲苷的给药剂量分别为 1.48 mg/k.g、2.96 mg/kg、4.44 mg/kg、7.4 mg/kg,阿魏酸给药剂量统一为 0.74 mg/kg;LL、LH组小鼠分别予以15 mg/kg、30 mg/kg的藁苯内酯灌胃;AL、AH组小鼠分别予以20 mg/kg、40 mg/kg的黄芪甲苷灌胃;FL、FH组小鼠分别予以20 mg/kg、40 mg/kg的阿魏酸灌胃;CON、MOD组小鼠予以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空白组继续普食喂养,模型组、给药组继续予以高脂饲料喂养。第8、12周末,断尾取血,采用试剂盒测定血清中TC、TG、LDLc、HDLc的含量。第16周末,摘眼球取血,分离心脏、主动脉、肝脏组织用于后续各项指标检测。采用试剂盒测定血清、肝脏中TC、TG、LDLc、HDLc、ET-1、NO、FFA、FC 的含量;油红 O 染色检测肝脏、主动脉、主动脉窦脂质沉积;HE染色观察肝脏、主动脉病理改变;WB检测肝脏脂质代谢蛋白的表达变化;qPCR检测肝脏脂质代谢基因的表达变化;Image J软件统计主动脉窦脂质沉积、肝脏油红脂滴、肝脏脂滴空洞的面积,主动脉厚度,主动脉窦和肝脏脂质沉积面积的百分数占比。结果:高脂喂养8周后,与正常组比较,各组ApoE-/-小鼠血清TC、TG、LDLc、HDLc含量升高(P<0.01)。高脂喂养12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C、TG、LDLc、HDLc浓度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血清TC、TG、LDLc(P<0.05)含量降低。高脂喂养16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肝脏TC、TG、LDLc、HD-c、ET-1、NO、FFA、FC含量升高(P<0.01);主动脉、主动脉窦脂质大量沉积(P<0.01),主动脉窦脂质沉积面积的百分数占比升高;肝脏脂肪性变严重,脂滴空泡呈弥漫性分布,肝脏油红脂滴、脂滴空洞面积增多,肝脏油红脂滴面积的百分数占比升高(P<0.01);主动脉管壁显着增厚(P<0.01),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胆固醇结晶沉积;肝脏 ABCA1、SR-BI、APOAI、LXR-α(P<0.05)、SREBP2(P<0.01)蛋白表达降低;肝脏 APOAI、ABCA1、ACAT、ABCG5、ABCG8、LCAT、LXR-α、CYP7A1、HMGCR、PCSK9、PPAR-α、SR-BI、SREBP2、LOX-1(P<0.01)基因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小鼠血清TC、TG、LDLc(P<0.05)、ET-1、NO(P<0.01)含量降低;肝脏TC、TG、FFA、FC浓度降低(P<0.01);主动脉窦脂质沉积,肝脏油红脂滴及脂滴空洞面积减少(P<0.05),肝脏油红脂滴和主动脉窦脂质沉积面积的百分数占比降低(P<0.05);黄芪总皂苷组肝脏SR-BI、LXR-α(P<0.05)、ABCA1、SREBP2、APOAI(P<0.01)蛋白表达升高;当归挥发油组肝脏ABCA1、SR-BI、(P<0.05)、LXR-α、SREBP2、APOAI(P<0.01)蛋白表达升高;黄芪总皂苷、当归挥发油组肝脏LCAT、CYP7A1、PPAR-α、SR-BI、SREBP2 基因表达增多(P<0.01)。结论:1.黄芪总皂苷、当归挥发油对ApoE-/-小鼠的脂质代谢都有一定的干预调节作用,其具体起效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ApoE-/-小鼠脂质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来实现的。2.黄芪总皂苷、当归挥发油不同比例组合物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HG3:1组效果最显着。3.黄芪甲苷、阿魏酸不同比例组合物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HA5:1组效果最显着。4.藁苯内脂、黄芪甲苷、阿魏酸高低剂量组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

李琪[4](2021)在《miRNA-129-1-3p在芦丁减轻吡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并增敏抗乳腺癌药效中的介导作用》文中指出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是多种实体肿瘤和血液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常用化疗药物,疗效确切、抗肿瘤强,其中乳腺癌是以THP为一线药物进行治疗的癌症之一。在过去20年的早期诊断中,手术、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显着降低了乳腺癌的死亡率。然而,存活率的提高使人们意识到抗癌治疗过程中改善THP所致心脏毒性的重要性。临床观察和研究显示THP主要毒副作用之一是心脏毒性,且往往呈进展性和不可逆性,严重限制了THP在临床上广泛和长期的使用。因此,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干预THP所致心脏毒性显得尤为重要。芦丁(Rutin,RUT)又名芸香苷,属黄酮类化合物,是《中国药典》收录的传统中药槐花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槐花、银杏叶、大枣等中药材中。RUT具有抗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抗炎、抗癌和保护心血管等药理作用。本课题组多年来一直进行RUT对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在大鼠实验中证实RUT对THP所致心脏毒性具有保护作用,并利用微小RNA(microRNA,miRNA)芯片技术构建RUT干预THP诱导大鼠心脏毒性miRNA表达谱。但RUT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进行深入的探索,且对于RUT干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miRNA的作用知之甚少。本研究基于RUT干预THP诱导心肌损伤miRNA表达谱的分析结果,并通过miRbase数据库,发现miR-129-1-3p是与RUT抑制心脏毒性密切相关的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且在不同物种中高度保守。随后使用Target Scan数据库搜索miR-129-1-3p的靶基因,将靶基因通过KEGG富集分析后发现,富集分析结果中的Ca2+通路与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机制相关,我们对位于Ca2+通路中靶基因进行挑选,发现GRIN2D与miR-129-1-3p的靶向性最好。由此,我们推测RUT通过miR-129-1-3p直接靶向GRIN2D调节Ca2+通路,从而发挥对THP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随后,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129-1-3p可直接调控GRIN2D。此外,通过文献检索发现miR-129-1-3p在多种肿瘤中起到抑制作用。因此,本研究从细胞及整体动物实验对miR-129-1-3p/GRIN2D调控Ca2+通路介导的RUT减轻THP所致心脏毒性并增敏抗乳腺癌的作用进行了探索,以期系统深入地揭示miR-129-1-3p/GRIN2D在RUT干预心脏毒性和乳腺癌发生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从miRNA的角度阐明RUT治疗心脏毒性和乳腺癌的可能机制。(1)在心肌细胞(体外)实验中,我们采用RUT 100μM预处理,THP 5μM刺激小鼠心肌HL-1细胞24h,模拟RUT改善THP所致HL-1细胞损伤内环境,从细胞水平探讨RUT对THP诱导HL-1细胞损伤保护的具体机制。通过qPCR在HL-1细胞中进行验证,发现miR-129-1-3p在THP处理后的HL-1细胞中下调,而在RUT干预后使其上调,GRIN2D mRNA与其趋势相反,说明miR-129-1-3p/GRIN2D在RUT对THP诱导HL-1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miR-129-1-3p在RUT对THP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将miR-129-1-3p模拟物(mimics)转染至HL-1细胞中,通过DCFH-DA、MAD、SOD、Fluo-3 AM、TUNEL和Western blot实验证实,RUT和miR-129-1-3p可以抑制THP诱导的心肌细胞氧化损伤、钙超载,使Ca2+相关通路蛋白GRIN2D、钙调蛋白-1(Calm1)、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δ(Ca MKⅡδ)和磷酸化的雷诺定受体2(Ry R2-p S2814)表达减少,肌质内皮网钙泵(SERCA2a)和钠钙交换剂1(NCX1)表达增加,并降低细胞凋亡率及抑制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2)在乳腺癌细胞(体外)实验中,我们采用体外培养小鼠乳腺上皮HC11细胞和小鼠乳腺癌4T1细胞,通过CCK-8检测发现,100μM的RUT抑制4T1细胞增殖,且与THP发挥协同作用。qPCR检测miR-129-1-3p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发现4T1细胞miR-129-1-3p的表达水平低于HC11细胞,而加入RUT干预后4T1细胞miR-129-1-3p的表达水平上升,GRIN2D mRNA与其趋势相反,说明miR-129-1-3p/GRIN2D在RUT抑制小鼠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中也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miR-129-1-3p对4T1细胞的抑制作用,将miR-129-1-3p mimics和miR-129-1-3p抑制物(inhibitor)分别转染至4T1细胞中,应用平板克隆、细胞划痕、Transwell、Fluo-3 AM和Western blot实验证实,miR-129-1-3p mimics可以抑制4T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其相关蛋白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抑制Ca2+水平及GRIN2D、Calm1、Ca MKⅡδ蛋白的表达,促进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而miR-129-1-3p inhibitor发挥相反作用。(3)在动物(体内)实验中,采用BALB/c小鼠作为研究对象,成功构建乳腺荷瘤与THP心脏毒性小鼠复合模型。给予RUT灌胃给药或尾静脉注射miR-129-1-3p模拟物(agomirs)4周后,BALB/c小鼠的心脏毒性得到明显减轻,心电图和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得以改善,心肌酶指标趋于正常,心肌组织miRNA-129-1-3p表达升高,GRIN2D mRNA表达降低,使Ca2+水平降低,GRIN2D、Calm1、Ca MKⅡδ和Ry R2-p S2814蛋白表达减少,SERCA2a和NCX1的蛋白表达增加、心肌细胞凋亡减少,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并且BALB/c小鼠乳腺肿瘤的生长、肝转移及肺部炎症反应得到进一步控制,肿瘤组织中miRNA-129-1-3p表达进一步上升,GRIN2D mRNA表达进一步下降,进一步抑制肿瘤组织中Ca2+含量及GRIN2D、Calm1、Ca MKⅡδ、CD147、MMP-2、MMP-9、VEGF的表达,并进一步促进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体内外实验得到以下结论:(1)体内外THP诱导小鼠HL-1细胞/心肌损伤实验证明,RUT可逆转THP诱导的HL-1细胞/心肌氧化应激损伤、小鼠心脏系数增加、血清心肌酶损伤、心电图异常及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对THP诱导的心脏毒性发挥保护作用。(2)RUT逆转THP诱导的小鼠HL-1细胞/心肌组织中miRNA-129-1-3p下调、GRIN2D mRNA上调、钙超载及细胞凋亡。表明RUT通过逆转THP所致小鼠心脏毒性的机制可能是通过miR-129-1-3p抑制GRIN2D表达及其调控的Ca2+通路,进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所实现的。(3)体内外THP抑制乳腺癌实验证实,RUT可增敏THP抑制4T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肿瘤生长、肝转移及肺部炎症反应,对THP抑制乳腺癌发挥增敏作用。(4)RUT增敏THP抑制4T1细胞/肿瘤组织中miRNA-129-1-3p下调、GRIN2D mRNA上调、使钙水平进一步降低并促进细胞凋亡。表明RUT通过增敏THP抑制小鼠乳腺癌的机制可能是通过miR-129-1-3p抑制GRIN2D表达及其调控的Ca2+通路,进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所实现的。本研究拓展了RUT的药理作用,并对miR-129-1-3p/GRIN2D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的补充,表明miR-129-1-3p可能是治疗THP所致心脏毒性及乳腺癌的新靶点,可作为开发治疗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和乳腺癌的新型药物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付灵华[5](2021)在《CAV3基因W101C突变通过Atg3相关自噬促进心肌细胞肥大的分子遗传机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心肌病是一类不能被心脏瓣膜病及冠状动脉病变解释的,以心肌机械和(或)心电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心脏疾病。心肌病常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猝死(SCD)、血栓栓塞等症状。心肌病的病因多种多样,其中遗传变异是心肌病的一个重要病因。CAV3编码的小窝蛋白3(Cav-3),主要在心肌及骨骼肌表达,是肌营养不良蛋白复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往文献零星报道了CAV3基因突变与肥厚型心肌病及扩张型心肌病相关。Cav-3蛋白通过调控离子通道参与心律失常被越来越多的证据所支持,然而截至至今,鲜有研究探索其参与心肌病的机制。我们前期进行生物信息预测发现CAV3 p.W101C突变具有高度致病可能,并且通过细胞功能分析发现该突变具有致心肌细胞肥大作用。心肌细胞肥大是心肌病的一个显着特征,其机制涉及蛋白质合成和蛋白质降解之间平衡的改变。自噬是心肌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细胞过程,其在蛋白质的降解及受损细胞器的清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自噬在心肌细胞肥大的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此外,Cav-3的同源蛋白质,小窝蛋白1通过调节自噬参与肝癌、非酒精性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众多疾病。然而,Cav-3蛋白是否能通过调节自噬参与心肌细胞肥大尚无认知。研究目的:探索CAV3 p.W101C突变是否通过调节心脏自噬参与心肌细胞肥大,我们通过构建Mut-CAV3腺病毒和WT-CAV3腺病毒,并使用上述病毒转染乳鼠原代心肌细胞(NRCMs),并通过一系列实验进行验证。我们证实了上述猜想,并发现自噬相关蛋白3(Atg3)可能在CAV3 p.W101C突变引起心肌肥大的过程中发挥关键调节作用。研究方法:1.通过CAV3 p.W101C基因突变位点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功能。2.构建WT-CAV3腺病毒及Mut-CAV3腺病毒,使用上述腺病毒转染乳鼠NRCMs,通过Western-blot、定量RT-PCR及TRITC-鬼笔环肽等实验技术明确CAV3 p.W101C突变是否能引起乳鼠NRCMs肥大。3.通过串联-质谱筛查CAV3 p.W101C突变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潜在机制。4.采用Western-blot、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双荧光病毒观察CAV3 p.W101C突变对自噬流的影响。5.使用3-MA、氯喹干预Mut-CAV3腺病毒转染的NRCMs,明确自噬流增强的具体环节。6.使用免疫沉淀、免疫荧光分析及GST-Pull down等技术明确Cav-3蛋白及Atg3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7.下调Mut-CAV3组NRCMs中Atg3表达后,通过western-blot、TRITC-鬼笔环肽等技术、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探究其对自噬流及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研究结果:1.生物信息学分析,CAV3 p.W101C突变氨基酸残基所在位置在各物种间高度保守。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均预测了高致病性的可能。2.串联质谱分析显示,相对于WT-CAV3组,转染Mut-CAV3对扩张型心肌病及肥厚型心肌病的信号通路均产生重大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及定量RT-PCR发现,与WT-CAV3组相比,Mut-CAV3组的心房钠尿肽(ANP)和脑利钠肽(BNP)在蛋白水平和m RNA水平均显着上升。此外,共聚焦显微镜结果也显示Mut-CAV3组心肌细胞表面积更大。上述结果提示CAV3 p.W101C基因突变致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WT-CAV3组相比,转染Mut-CAV3的NRCMs的LC3II/I蛋白比值明显上升,p62蛋白表达下降;通过电子显微镜发现Mut-CAV3组自噬小体明显增加,并被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证实。上述结果提示CAV3 p.W101C基因突变通过促进自噬流增加NRCMs自噬水平。4.Mut-CAV3组与WT-CAV3组在PI3K classⅢ或磷酸化m TOR蛋白水平无显着差异。分别使用PI3K class III抑制剂3-MA及溶酶体酶抑制剂氯喹处理Mut-CAV3组心肌细胞,发现CAV3 p.W101C基因突变诱导增加的LC3II/I的比值能被3-MA抑制,但不是氯喹所抑制。综上,CAV3 p.W101C基因突变促进了自噬小体膜延伸过程。5.经3-MA处理的Mut-CAV3组心肌细胞后,Mut-CAV3组的ANP和BNP在蛋白水平和m RNA水平均明显下降,细胞表面积也明显减小。上述结果显示抑制自噬可以缓解CAV3 p.W101C突变所导致心肌细胞肥大。6.转染CAV3 p.W101C基因的NRCMs中,Atg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WT组。使用免疫共沉淀,在NRCMs中发现了Atg3蛋白与Cav-3蛋白存在相互作用。转染Mut-CAV3病毒后,Atg3与Cav-3蛋白的结合增强。共聚焦结果显示Cav-3和Atg3的荧光颜色有重叠,显示二者可以形成复合物。然而,GST-pull down未显示二者存在直接相互作用。上述结果显示Cav-3和Atg3之间存在间接的相互作用,CAV3 p.W101C基因突变增强了上述结合。7.下调Atg3表达,Mut-CAV3组NRCMs上调的LC3II/I比值、ANP和BNP均降低。下调Atg3表达后,经透射电镜透射检测到Mut-CAV3组的自噬小体明显减少,共聚焦显微镜显示细胞表面积也明显降低。上述结果显示Atg3蛋白通过促进自噬体的形成,在CAV3 p.W101C基因突变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中发挥关键作用。结论:1.生物预测工具预测CAV3 p.W101C突变具有高度致病可能。2.CAV3 p.W101C突变通过促进NRCMs肥大,并通过促进膜延伸过程增强自噬流。3.抑制自噬流后,CAV3 p.W101C突变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减轻。4.CAV3 p.W101C突变增强Cav-3与Atg3蛋白间接结合。5.Atg3蛋白通过促进自噬体的形成,在CAV3 p.W101C突变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文平[6](2021)在《重楼皂苷Ⅰ、Ⅱ、Ⅶ的毒性评价及重楼皂苷Ⅰ的肝毒性机制探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药源性肝损伤是一项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调查统计,我国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重楼是一种临床常用中药,因其抗肿瘤活性日益受到重视。重楼皂苷Ⅰ、Ⅱ、Ⅶ是重楼中3种重要的皂苷类成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报道显示其对多种肿瘤细胞均具有杀伤作用。但重楼在抗肿瘤作用的同时毒副作用研究较少,尤其是其单体类成分。本研究围绕重楼皂苷Ⅰ、Ⅱ、Ⅶ的潜在毒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的探索。以期为中药重楼的临床合理应用以及基于重楼皂苷单体的药物研发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1)从细胞、模式生物-斑马鱼、动物3个层面进行了重楼皂苷单体的毒性评价。首先选择了 9种细胞考察了重楼皂苷Ⅰ、Ⅱ、Ⅶ的细胞毒性情况,包括3种肝细胞(HepaRG、HL-7702和WRL-68细胞),3种肾细胞(HK-2、HKC和293T细胞)和3种心脏细胞(H9c2、HUVEC和HCMEC细胞);利用模式生物-斑马鱼模型考察不同浓度重楼皂苷Ⅰ、Ⅱ、Ⅶ对斑马鱼生存率的影响,确定了 LC50、LC10与最大非致死浓度(MNLC);体视荧光显微镜观察重楼皂苷Ⅰ、Ⅱ、Ⅶ给药前后肝脏、肾脏和心脏的形态,统计斑马鱼的肾脏水肿率、心率和心包水肿率。利用Image-Pro Plus 5.1.0软件统计给予重楼皂苷Ⅰ、Ⅱ、Ⅶ前后斑马鱼肝脏面积和荧光强度、肾脏面积和荧光强度、心脏SV-BA距离,评价重楼皂苷Ⅰ、Ⅱ、Ⅶ的潜在肝、肾、心毒性;通过HE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斑马鱼给药前后肝组织病理情况及肝细胞凋亡情况;通过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得出LC50值。然后进行小鼠血清生化检测和组织病理切片分析。各个层面数据相互支持,补充验证,使研究基础更加全面可靠,结论更加合理。(2)选用HepaRG细胞研究重楼皂苷Ⅰ的肝细胞毒性机制。利用酶标仪、流式细胞仪、倒置荧光显微镜等对HepaRG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DAPI染色、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MMP)、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等进行测定,利用Western blot对凋亡相关蛋白进行检测;选用HUVEC细胞研究重楼皂苷Ⅰ的心血管毒性机制。从抑制新血管生成和促进心血管细胞凋亡两个方面评价了重楼皂苷Ⅰ的血管毒性机制。进行了LDH释放、细胞迁移、细胞凋亡、DAPI染色、细胞周期以及体外血管生成等研究,测定了近30个相关蛋白的表达。(3)利用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给药组和对照组小鼠肝脏组织中的差异蛋白,对差异蛋白进行GO及Pathway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11.0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IPA软件进一步筛选出与表型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利用Q300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给药组和对照组小鼠血清样本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情况。采用PCA、OPLS-DA等分析小鼠内源性代谢物的轮廓变化。比较给药前后小鼠血清样本代谢谱的差异,寻找与重楼皂苷Ⅰ致肝毒性相关的代谢差异物及代谢调控网络。使用Cytoscape对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做关联分析。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对肝毒性机制中的关键蛋白进行进一步的验证。研究结果:(1)重楼皂苷Ⅰ、Ⅱ、Ⅶ毒性实验结果:重楼皂苷Ⅰ、Ⅱ、Ⅶ均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能显着的促进H9c2细胞外其余8种细胞的凋亡,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对于H9c2细胞,3种皂苷均呈现出低剂量促进增殖,高剂量抑制增殖的作用;斑马鱼实验结果:重楼皂苷Ⅰ、Ⅱ、Ⅶ对斑马鱼的LC50分别为121、213、570 ng/mL,LC10分别为109、178、456ng/mL,MNLC分别为99、146、357ng/mL;毒性器官评价方面,重楼皂苷Ⅰ、Ⅱ、Ⅶ对斑马鱼具有显着的肝脏毒性,能明显降低斑马鱼肝脏面积和荧光强度;重楼皂苷Ⅰ能显着影响斑马鱼的心率,提示其具有心血管毒性;重楼皂苷Ⅰ和Ⅶ能降低斑马鱼肾脏面积和荧光强度,具有一定的肾毒性,但3种皂苷均未造成肾水肿;斑马鱼病理切片显示重楼皂苷Ⅰ给药组的肝组织出现空泡和严重的肝细胞坏死;TUNEL染色结果显示重楼皂苷Ⅰ给药组出现了肝细胞凋亡;动物实验结果:小鼠体内实验发现,重楼皂苷Ⅰ具有体内毒性,其LC50为24.5 mg/kg;给药组血清中ALT、AST显着升高,SOD降低;给药组病理切片显示出显着的肝细胞损伤和脂肪样变性以及一定的心脏毒性。(2)重楼皂苷Ⅰ肝细胞毒性机制:重楼皂苷Ⅰ显着升高了 HepaRG细胞中ROS水平,引起MMP下降,Cyt c从线粒体向胞浆中释放,早期及晚期凋亡细胞增多,LDH的释放量升高。改变了周期蛋白P21、cyclinA、cyclinE和CDK2的表达,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并且明显激活了凋亡通路蛋白Fas、P53、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表达,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重楼皂苷Ⅰ血管毒性机制:重楼皂苷Ⅰ显着促进了心血管细胞LDH的释放,抑制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改变周期分布,诱导细胞凋亡。给药后的细胞中VEGFR2、p-VEGFR2、Src、p-Src、PI3K、Src、P38、PLCy 等近 30 种蛋白的表达均发生了改变。(3)蛋白组学结果:共筛选出302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蛋白182个,下调蛋白120个。差异蛋白具有氧化还原酶活性、催化活性等分子功能,参与了脂肪酸代谢、有机酸的代谢、药物代谢、氧化还原过程等生物过程。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内膜结合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内质网等;Pathway结果显示,差异蛋白在细胞色素P450酶对药物的代谢、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的代谢、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等途径上富集程度较高;PPI网络分析发现差异蛋白主要聚集在三个功能区域,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脂质代谢过程、氧化还原过程;IPA商业数据库筛选出9个与肝毒性相关的差异蛋白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代谢组学结果:给药组代谢物轮廓明显偏离对照组;通过多维和单维的差异代谢物的交集,筛选并初步鉴定出97种差异代谢物,25条代谢通路。结果归纳显示重楼皂苷Ⅰ造成了体内5个方面的代谢异常,包括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其中D-谷氨酰胺与D-谷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影响值相对较高;代表性差异代谢物为花生四烯酸、焦谷氨酸、乙醇酸、酰基肉碱等。对全文中研究的重楼皂苷Ⅰ的肝毒性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并推测了重楼皂苷Ⅰ造成肝毒性的机制。采用qPCR及Western blot验证了关键蛋白Bax、CYP1A2、P53、Fas的表达,对推测的肝损伤机制进行了初步验证。研究结论:(1)细胞实验研究发现重楼皂苷Ⅰ、Ⅱ、Ⅶ均具有肝脏、肾脏、心血管细胞毒性;斑马鱼实验研究确定了 3种皂苷中毒性最强的为重楼皂苷Ⅰ,毒性最明确的毒性靶部位是肝脏和心血管;斑马鱼肝脏病理切片、TUNEL染色,小鼠生化指标、病理切片检测进一步验证了重楼皂苷Ⅰ的肝脏和心脏毒性;(2)重楼皂苷Ⅰ肝细胞毒性机制为ROS应激通路和死亡受体通路介导的细胞凋亡;心血管毒性主要作用通路为VEGFR2激活的下游PI3K/AKT/mTOR、Src/eNOS、PLCy/ERK/MEK、P38信号通路,JAK2/STAT3信号传导通路和Bcl-2家族介导的凋亡通路,从诱导心血管细胞凋亡和抑制新生血管两方面产生心血管毒性。(3)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实验结果结合全文数据推测重楼皂苷Ⅰ诱导的肝毒性机制可能为CYP450酶和脂质代谢介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为主体的肝细胞损伤。药物影响了:①多种CYP450酶。主要包括Ⅰ相代谢酶CYP1A1、CYP1A2和Ⅱ相代谢酶GSTA3和UGT1A1表达紊乱,呈现下调趋势。药物在体内的水解、代谢过程被减慢,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药物毒性反应增加。未被代谢的药物作用可能作用于线粒体,造成线粒体功能障碍;也很有可能是Ⅱ相药物代谢酶下调,产生的毒性代谢中间产物作用于线粒体,进一步产生了肝脏毒性;②脂质代谢。线粒体损伤后β-氧化的功能受到影响,体内的游离脂肪酸不能被氧化而转化成甘油三脂,导致了体内脂质的蓄积。同时ATP合成减少,供能障碍。脂质蓄积还能产生脂毒性进一步影响线粒体功能,产生过量ROS;③线粒体氧化应激。过量的ROS生成诱导线粒体氧化应激,释放Cyt c,升高Bax,降低Bcl-2,进而激活caspase家族导致肝细胞凋亡。Western blot验证结果显示药物代谢酶CYP1A2显着下调以及凋亡关键蛋白Bax表达上调。qPCR结果显示凋亡相关基因P53、Bax以及Fas的表达均显着上调,验证实验佐证了机制推论的合理性。

邸松[7](2020)在《刺玫果系列保健食品 ——双刺参胶囊的研究》文中认为刺玫果是蔷薇科山刺玫成熟果实,刺五加、人参为五加科植物的干燥根和根茎。三者富含皂苷、多糖、黄酮等有效活性成分,属于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且均具有较强的抗疲劳作用。故本研究以三者为原料,制备了具有抗疲劳功能的保健食品—双刺参胶囊,并对其提取工艺、纯化工艺及质量标准的制定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对刺玫果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进行了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同时测定刺玫果提取物中4种黄酮类单体成分含量的方法。经过测定,刺玫果提取物中金丝桃苷、芦丁、槲皮素、木犀草素的含量分别为607.98、450.63、187.32、12.68μg/g。根据含量测定结果,设计了4种黄酮类单体的复方配伍,并分别考察了刺玫果提取物、4种黄酮单体及其复方配伍的体外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活性。各供试品在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中,槲皮素的活性较强,而复方配伍的活性弱于刺玫果提取物;在体外抗肿瘤实验中,木犀草素具有较好的清除亚硝酸盐活性,阻断亚硝胺合成实验中复方配伍的活性强于各单体本身;在体外抑制α-糖苷酶的活性实验中,槲皮素具有效较强活性。其次对双刺参胶囊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筛选。分别优化了乙醇热回流法、柱层析循环联合提取法及天然低共熔溶剂协同微波-超声提取法的工艺条件。在对应的最优提取条件下,三种提取方法的总皂苷提取率分别为28.84、29.02、48.28 mg/g。然后采用大孔树脂静态吸附-解吸法对双刺参提取物中的总皂苷进行了纯化。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考察,并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工艺进行优化。经最优纯化工艺纯化后,双刺参胶囊提取物中总皂苷纯度由17.83%提高到37.04%。再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双刺参胶囊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双刺参胶囊中人参皂苷Rg1、Re、Rb1和紫丁香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经过测定,双刺参胶囊中总皂苷的含量为13.32 g/100g,4种抗疲劳功能因子人参皂苷Rg1、Re、Rb1及紫丁香苷的含量分别为137.90、189.58、356.83、114.99 mg/100g。最后对双刺参胶囊内容物的体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刺参胶囊内容物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及抗肿瘤活性。综上所述,本论文对刺玫果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及其体外活性、保健食品双刺参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为吉林省道地中药材刺玫果、刺五加、人参的综合利用与开发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和研究基础。

王佳[8](2020)在《鹰嘴豆异黄酮的分离纯化及其对人乳腺癌细胞抑制作用的转录组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寻找乳腺癌的新型天然化学预防剂和用于治疗的新型天然化学增强剂是当前预防和治疗乳腺癌研究的热点。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亚洲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远低于其他地区,主要原因是人们食用含有大量植物雌激素的豆类食品。异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大豆、鹰嘴豆等豆科植物中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其分子结构与动物雌性激素比较相似,被称作植物雌激素。异黄酮的化学结构为双酚,与人体分泌的雌激素在结构上十分相似,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诱导产生弱雌激素样作用,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调亡,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癌症化学预防剂。研究表明,豆类发芽后,异黄酮含量会明显增多,尤其鹰嘴豆,其发芽前后异黄酮含量可增加100倍,因此,发芽可作为富集鹰嘴豆总异黄酮的方法。鹰嘴豆豆芽中含有更高含量的总异黄酮成分,但其它化学成分复杂,简单的提取工艺达不到更高的质量标准,需纯化去除粗提物中含有的大量蛋白、多糖、脂肪酸、鞣质等杂质。本研究以鹰嘴豆短期发芽后摘取的芽部位干燥物为原料,确定鹰嘴豆异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5 h,液固比25∶1,乙醇体积分数60%;对粗提得到的鹰嘴豆异黄酮进行纯化,确定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以大孔树脂HPD-300为填料,取异黄酮含量为3.05 mg/m L豆芽提取水溶液,以每小时2倍体积的速率吸附,上样量为4.5倍体积,先用6倍体积纯化水、再用5倍体积20%乙醇洗脱除杂,最后用95%乙醇溶液以每小时2倍体积的速率用6倍体积洗脱,收集95%乙醇溶液洗脱部位,浓缩、干燥后即得;通过HPLC/QTOF-MS分析,从鹰嘴豆异黄酮中发现29种化学成分;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推测出鹰嘴豆异黄酮中可能存在的14种化学成分;经与标准品比对,确定了含量较高的4种成分为刺芒柄花苷、印度黄檀苷、芒柄花素、鹰嘴豆素A。本研究为鹰嘴豆异黄酮的研究提供技术参数和物质基础。从鹰嘴豆豆芽中提取的异黄酮能显着抑制细胞的生存、增殖和迁移,并诱导细胞凋亡,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浓度为32.8μg/m L的鹰嘴豆异黄酮处理人乳腺癌MCF-7细胞48小时后,采用RNA-seq得到其m RNA和Lnc RNA表达谱,经stringdb进行蛋白质互作关系分析,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进行基因与Lnc RNA共表达分析,以q RT-PCR技术、HPA数据进行核心基因表达的验证。转录组结果显示,总共1094个m RNA和378个Lnc RNA表达异常;KEGG通路富集结果揭示了细胞增殖的抑制主要来自上调通路中的细胞凋亡和下调通路中的m RNA拼接异常;表达下调前十的Lnc RNA中的共表达基因主要为HNRNP家族基因,它们通过UBC与凋亡相关基因互作。鹰嘴豆异黄酮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减弱RNA的合成来实现的,同时上述过程可能有Lnc RNA参与协同调控。生存分析与q RT-RNA定量结果一致,然而并非每个核心基因都可作为乳腺癌预测的高危因素。上调核心基因中,只有FOS基因的表达上调可显着改善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期;下调核心基因中,DDX5、DHX9、CCT2基因的表达下调可显着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鹰嘴豆异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是通过对互作网络核心基因NME2、FOS、DDX5、TOP2B、CCT2的表达调控来实现的,提示这五个基因可作为作用靶点或临床治疗参考指标,为人类乳腺癌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以人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选用鹰嘴豆异黄酮为作用因子,建立异黄酮的提取分离工艺,并作用于人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以RNA-seq法对经鹰嘴豆异黄酮作用的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探讨并揭示鹰嘴豆异黄酮对人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为寻找乳腺癌的新型天然化学预防剂和用于治疗的新型天然化学增强剂提供分子理论依据,为以鹰嘴豆生物学优势作为保健食品或药用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为新型乳腺癌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徐文慧[9](2020)在《升陷汤中君药黄芪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及全方化学成分表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阐明经典名方升陷汤中君药黄芪药材-饮片-全方主成分的质量传递性、动态变化规律及配伍规律,建立升陷汤全方化学表征图谱,为确定升陷汤质量标志物并用于质量控制及制剂研发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黄芪药材项下方法对15批黄芪药材进行质量评价;(2)采用聚类分析进行黄芪药材不同部位相似度分析,以确定黄芪药材入药部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对黄芪饮片炮制工艺进行优化,以确定黄芪饮片炮制工艺;(3)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黄芪饮片项下方法对15批黄芪饮片进行质量评价;(4)依据升陷汤临床多应用于气虚性疾病的补气治疗,选择小鼠常压缺氧实验对升陷汤耐缺氧作用进行研究并对升陷汤君药黄芪配伍用量进行探析;(5)采用HPLC-ELSD法建立升陷汤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DAD法建立升陷汤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测定方法;(6)采用所建立含测方法对15批升陷汤中黄芪甲苷及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以成分转移率及提取率为指标分析升陷汤君药黄芪药材-饮片-全方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7)基于君药敲除法以升陷汤佐药知母中芒果苷、臣药升麻中异阿魏酸及使药桔梗中桔梗皂苷D等成分的含量溶出变化率为指标分析处方的配伍规律;(8)采用HPLC-ELSD及HPLC-DAD分别建立升陷汤全方化学表征图谱,对共有峰进行指认及归属,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15批升陷汤全方相似度进行评价及分析。结果:(1)15批黄芪药材各检查项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规定;(2)黄芪药材入药部位确定为主根及侧根,黄芪饮片炮制工艺确定为:除去根头、纤维根及其杂质,淘洗干净,加水润透,切制为厚片(3.5mm),平铺,置于鼓风干燥箱中,温度设置为42℃,烘干5.5小时,即得;(3)15批黄芪饮片各检查项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规定;(4)升陷汤全方组小鼠耐缺氧时间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升陷汤黄芪加倍组小鼠耐缺氧时间与升陷汤全方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5)对所建立的HPLC-ELSD法测定升陷汤中黄芪甲苷含量及HPLC-DAD法测定升陷汤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方法稳定可行;(6)黄芪甲苷在黄芪药材-饮片的转移率为57.4787.00%,其饮片-升陷汤全方提取率为36.52%47.23%,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黄芪药材-饮片转移率为76.69%122.53%,其饮片-升陷汤全方提取率为39.92%59.21%;(7)与升陷汤全方比较,敲除君药后的升陷汤中芒果苷及异阿魏酸成分溶出明显增加,芒果苷成分溶出增加率为34.95%39.53%,异阿魏酸成分溶出增加率为54.93%63.54%,而桔梗中的桔梗皂苷D成分溶出率则明显降低,桔梗皂苷D含量溶出降低率为32.69%38.87%;(8)HPLC-ELSD的升陷汤全方化学表征图谱共8个共有峰,其中2号峰为知母皂苷BII,4号峰为桔梗皂苷D,8号峰为黄芪甲苷,15批升陷汤全方化学表征图谱与对照图谱比较,相似度为相似度在0.9770.999之间;HPLC-ELSD的升陷汤全方化学表征图谱共10个共有峰,其中1号峰为芒果苷,3号峰为异阿魏酸,4号峰为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15批升陷汤全方化学表征图谱与对照图谱比较,相似度为相似度在0.9290.989之间;两个升陷汤全方化学表征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表明15批升陷汤全方质量稳定可控。结论:(1)通过多指标评价确定了适用于升陷汤的黄芪饮片炮制工艺,按此炮制工艺制备了15批质量可追溯的黄芪药材及饮片,为升陷汤黄芪药材及饮片内控标准的建立提供了依据及详尽的操作参数;(2)通过传统小鼠耐缺氧实验表明升陷汤全方具有显着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时间的作用,验证了升陷汤的补气作用,同时得出升陷汤原方君药黄芪用量即可达到良好补气效果;(3)建立了升陷汤中黄芪甲苷及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对升陷汤君药黄芪药材-饮片-全方主成分变化情况进行了全面测定及分析,发现了黄芪药材-饮片主成分动态变化趋势与其不同部位成分分布差异的相关性,以及黄芪饮片-全方主成分动态变化情况与其成分提取时间的相关性,进而解释了升陷汤中君药黄芪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同时对进一步制剂生产中饮片的处理方式提供了指导;(4)基于君药敲除法对升陷汤全方配伍规律进行研究分析,结合成分相关药理作用发现其成分间溶出变化遵循各味药的配伍关系,或相互制约、或相互促进,进而从化学成分角度揭示了君药黄芪配伍规律的科学内涵,同时从升陷汤的角度对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5)建立了升陷汤全方化学表征图谱,对君药黄芪中的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臣药升麻中的异阿魏酸,佐药知母中的芒果苷、知母皂苷BII以及使药桔梗中的桔梗皂苷D等成分进行了指认并对共有峰进行归属,对升陷汤全方化学成分进行了全面表征,同时对15批升陷汤全方批间一致性进行了评价,形成了质量稳定可追溯的升陷汤标准汤剂,为升陷汤全方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也为升陷汤物质基准的研究及制剂的研发提供了研究方法及思路。

宋晶燕[10](2020)在《槟榔多酚的提取分离及其抗高原缺氧药效学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槟榔是棕榈科槟榔属植物槟榔的种子,在海南、福建、云南等省份种植。槟榔中酚类物质约31%,组成多种多样,酚类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物质。多酚作为槟榔的主要活性物质,具有抑菌、抗衰老等作用,其中强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的预防多种慢性疾病。高原低氧会导致组织细胞缺氧损伤,其中组织器官的氧化应激损伤是大多数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根据课题组前期预实验,槟榔的强抗氧化性可以有效缓解高原低氧诱导的氧化损伤,因此,为了明确槟榔多酚抗高原缺氧的作用,本论文对槟榔多酚进行提取纯化,提高槟榔提取物中多酚的含量,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进行药效学实验,并制成合适的剂型,将其开发为新的抗缺氧药物,对抗高原缺氧资源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方法槟榔多酚的提取及工艺优化:采用溶剂提取法对槟榔多酚进行提取,多酚含量的测定采用酒石酸亚铁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槟榔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槟榔多酚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槟榔多酚的纯化: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对槟榔多酚进行纯化,通过静态吸附与解析实验确定适宜的大孔树脂类型,通过动态吸附实验考查上样浓度对槟榔多酚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动态解析实验研究解析液浓度对解析率的影响,以此来确定动态吸附与解析的最佳工艺条件。槟榔多酚抗缺氧的作用:急进高原实地建立Wistar大鼠缺氧模型,设置阳性对照组与槟榔多酚低中高剂量组(400mg/kg、800mg/kg、1600mg/kg),测定大鼠动脉血的血气指标,观察肝组织、肺组织、脑组织和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测定各组织中的氧化应激指标,研究不同多酚剂量对大鼠抗缺氧的保护作用。槟榔多酚胶囊的制备工艺:在制备工艺中,以休止角、吸湿率为考察指标,对填充剂、辅料用量进行选择,根据制粒情况、颗粒收得率与成型率选用合适的润湿剂,确定胶囊装量,确定胶囊的成型工艺。结果槟榔多酚的提取及工艺优化:酒石酸亚铁法测定槟榔多酚的含量,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具有重复性好,操作过程方便,灵敏度高等优点,适宜多酚含量的测定。最佳提取工艺为:用80%乙醇溶液,料液比在1:30(g/mL)的条件下,65℃提取2h,多酚的提取率为33.25%。槟榔多酚的纯化:实验结果表明,AB-8型大孔树脂对槟榔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吸附与解吸性能,适合于槟榔多酚的纯化。AB-8型大孔树脂纯化槟榔酚类的适宜条件确定为:上样浓度为40mg/mL,树脂吸附达到饱和后,用95%乙醇溶液作为洗脱液,槟榔多酚提取率提高至45.03%。槟榔多酚抗缺氧的作用:急进高原实地缺氧实验结果表明,槟榔低中高剂量组的血氧饱和度SatO2分别增加了3.14%、4.51%、5.69%(P<0.05),改善了组织的病理损伤,氧化应激指标表明,肝组织、肺组织和心肌组织中SOD和GSH含量显着升高(P<0.05),MDA含量显着下降(P<0.05)。槟榔多酚胶囊的制备工艺:最佳成型工艺为:主药与微晶纤维素以1:1的比例混匀,加入70%乙醇制软材,过24目筛制粒,干燥4h,整粒后装入0号胶囊,所得颗粒休止角为29.05°,吸湿率为11.38%,堆密度为0.5717g/mL,所得成型工艺合理、可行。结论通过对槟榔多酚提取工艺的优化及纯化,多酚提取率从33.25%提高到45.03%,优选的工艺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药效学实验中槟榔多酚(400mg/kg、800mg/kg)改善了缺氧大鼠的低氧血症,提高了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缓解了脂质过氧化损伤,具有显着的抗高原缺氧作用。利用纯化后的槟榔多酚进行制剂的初步探索,将其开发为新的抗缺氧药物,对抗高原缺氧资源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浓度及用量不同的乙醇对心血管功能影响的研究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浓度及用量不同的乙醇对心血管功能影响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赤水麻竹叶黄酮的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竹类资源概述
        1.1.2 竹叶黄酮类化合物
    1.2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2.1 抗氧化活性
        1.2.2 抗菌、抗病毒活性
        1.2.3 对心血管系统的维护
    1.3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1.3.1 传统加热溶剂提取法
        1.3.2 微波辅助提取法
        1.3.3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1.4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测
        1.4.1 黄酮类化合物的光谱特征
        1.4.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4.3 高效液相色谱法
    1.5 竹叶黄酮产业化及其应用
        1.5.1 食品行业
        1.5.2 化妆品行业
        1.5.3 其他行业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2 研究内容
2 微波辅助提取麻竹叶黄酮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2 固液比对麻竹叶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2.3.3 不同浓度乙醇对麻竹叶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2.3.4 提取温度对麻竹叶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2.3.5 响应面实验结果
        2.3.6 响应曲面试验3D图与等高线图
        2.3.7 验证最佳工艺试验
    2.4 本章小结
3 超声波辅助提取麻竹叶黄酮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固液比对麻竹叶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3.3.2 乙醇浓度对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3.3.3 提取时间对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3.3.4 超声功率对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3.3.5 提取次数对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3.3.6 响应面试验结果
        3.3.7 响应曲面试验3D图与等高线图
        3.3.8 验证最佳工艺试验
    3.4 本章小结
4 麻竹叶黄酮中试提取工艺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仪器
        4.2.2 工艺流程
        4.2.3 麻竹叶黄酮测定方法
        4.2.4 放大工艺参数
        4.2.5 工艺设计
    4.3 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麻竹叶黄酮纯化工艺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与仪器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及分析
        5.3.1 聚酰胺与AB-8 大孔树脂静态与解吸对比
        5.3.2 上样液浓度对聚酰胺吸附量的影响
        5.3.3 上样泄漏曲线
        5.3.4 乙醇浓度对洗脱效果的影响
        5.3.5 洗脱剂用量对黄酮洗脱量的影响
        5.3.6 聚酰胺树脂纯化液相图
    5.4 本章小结
6 麻竹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材料与仪器
        6.2.2 实验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对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
        6.3.2 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6.3.3 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2)恩格列净对乙醇暴露下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恩格列净对乙醇暴露下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实验材料和仪器
        2.1.1 实验对象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实验仪器
        2.1.4 实验药品和试剂的配制
        2.2 实验操作
        2.2.1 H9c2细胞的培养
        2.2.2 原代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2.2.3 细胞免疫荧光鉴定提取的原代心肌细胞
        2.2.4 CCK-8测定细胞活性实验
        2.2.5 实验分组
        2.2.6 各组细胞LDH水平检测
        2.2.7 各组细胞凋亡程度检测
        2.2.8 各组心肌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
        2.2.9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原代心肌细胞的鉴定及恩格列净对原代心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2 恩格列净减轻乙醇暴露下的原代细胞损伤
        3.3 恩格列净减轻乙醇暴露下的原代心肌细胞凋亡
        3.4 恩格列净对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5 恩格列净减轻乙醇暴露下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
        3.6 恩格列净减轻乙醇暴露下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恩格列净对乙醇暴露下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细胞
        2.1.2 主要试剂(盒)
        2.1.3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总RNA提取、质检和测序
        2.2.2 测序后分析流程
        2.2.3 实验分组
        2.2.4 各组H9c2细胞mRNA表达情况
        2.2.5 各组H9c2细胞相关蛋白的检测
        2.2.6 细胞线粒体分离
        2.2.7 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2.2.8 各组H9c2细胞流式细胞凋亡率的检测
        2.2.9 CCK-8检测各组H9c2细胞的存活率
        2.2.10 LDH检测各组H9c2细胞的心肌损伤程度
        2.2.11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RNA质检结果
        3.2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3.3 分子对接
        3.4 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
        3.4.1 乙醇干预后差异基因功能分析
        3.4.2 恩格列净预处理组与乙醇组比较差异基因功能分析
        3.4.3 推测恩格列净可能作用的通路
        3.5 对差异基因SIRT1进行验证
        3.5.1 SIRT1在各组间mRNA水平的变化
        3.5.2 SIRT1在各组细胞间蛋白水平的变化
        3.6 恩格列净通过SIRT1-PTEN-Akt途径减轻乙醇诱导的心肌损伤
        3.6.1 恩格列净对SIRT1、PTEN、Akt表达的影响
        3.6.2 恩格列净对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
        3.6.3 恩格列净对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3.6.4 恩格列净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3.6.5 EX-527预处理对心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6.6 EX-527预处理对心肌细胞损伤程度的影响
        3.6.7 EX-527预处理对心肌细胞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影响
        3.6.8 EX-527预处理对心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黄芪、当归有效组分及其组合物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多种发病机制
        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三、当归补血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理论基础
        四、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第二节 当归、黄芪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一、当归
        二、黄芪
第二章 黄芪、当归有效组分及其组合物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
    前言
        一、材料与仪器
        二、主要溶液的配制
        三、实验方法
        四、实验结果
        五、小结与讨论
    第一节 黄芪总皂苷、当归挥发油对动脉粥样硬化的ApoE~(-/-)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方法
        四、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
        六、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黄芪总皂苷、当归挥发油不同比例组合物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方法
        四、实验结果
        五、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黄芪甲苷、阿魏酸不同比例组合物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方法
        四、实验结果
        五、小结与讨论
    第四节 藁苯内酯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方法
        四、实验结果
        五、小结与讨论
    第五节 黄芪甲苷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方法
        四、实验结果
        五、小结与讨论
    第六节 阿魏酸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方法
        四、实验结果
        五、小结与讨论
结语
    一、本研究的创新点
    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4)miRNA-129-1-3p在芦丁减轻吡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并增敏抗乳腺癌药效中的介导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第1篇 前言
第2篇 文献综述 蒽环类药物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
    1.1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临床表现
        1.1.1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发病率
        1.1.2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临床类型
        1.1.3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病理特征
    1.2 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机制
        1.2.1 氧化应激
        1.2.2 内质网应激和肌浆网钙稳态
        1.2.3 线粒体功能障碍
        1.2.4 铁调节蛋白紊乱
        1.2.5 炎症反应
        1.2.6 细胞自噬
        1.2.7 细胞凋亡
    1.3 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药物防治
        1.3.1 右雷佐生
        1.3.2 卡维地洛
        1.3.3 他汀类药物
        1.3.4 辅酶Q10
        1.3.5 中药
    1.4 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与miRNAs
        1.4.1 miRNAs简介
        1.4.2 心脏miRNAs表达的变化
        1.4.3 循环miRNAs表达的变化
        1.4.4 miRNAs在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1.5 乳腺癌与miRNAs
        1.5.1 诊断与分型
        1.5.2 治疗
        1.5.3 预后
    1.6 miRNAs在蒽环类药物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中应用的展望
第3篇 实验研究
    第1章 RUT减轻THP所致心脏毒性的miRNA生物信息学分析及miRNA-129-1-3p/GRIN2D介导的Ca~(2+)通路的构建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试剂
        1.1.2 实验仪器
        1.1.3 主要溶液配制
        1.2 实验方法
        1.2.1 细胞培养
        1.2.2 miRNA芯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信号通路构建
        1.2.3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1.2.4 统计分析
        1.3 实验结果
        1.3.1 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miR-129-1-3p靶基因和Ca~(2+)通路的联系
        1.3.2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miRNA-129-1-3p在 RUT减轻THP诱导的小鼠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介导作用
        2.1 实验材料
        2.1.1 药品及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主要溶液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培养
        2.2.2 实验用药配制
        2.2.3 CCK-8 细胞毒性-增殖检测
        2.2.4 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
        2.2.5 细胞转染
        2.2.6 ROS检测
        2.2.7 细胞丙二醛检测
        2.2.8 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
        2.2.9 Fluo-3 AM钙离子检测
        2.2.10 TUNEL细胞凋亡检测
        2.2.11 Western blot
        2.2.12 统计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RUT、THP对心肌细胞作用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确定
        2.3.2 RUT逆转THP处理的HL-1细胞中miR-129-1-3p下调和GRIN2D mRNA上调
        2.3.3 miR-129-1-3p转染至HL-1细胞中的效率评价
        2.3.4 RUT和miR-129-1-3p改善THP诱导的HL-1细胞损伤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miRNA-129-1-3p在 RUT协同THP抑制乳腺癌4T1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中的介导作用
        3.1 实验材料
        3.1.1 药品及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1.3 主要溶液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HC11及4T1细胞培养
        3.2.2 实验用药配置
        3.2.3 CCK-8细胞毒性-增殖检测
        3.2.4 qPCR
        3.2.5 细胞转染
        3.2.6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3.2.7 划痕实验
        3.2.8 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
        3.2.9 Fluo-3 AM钙离子检测
        3.2.10 Western blot
        3.2.11 统计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RUT和/或THP对乳腺(癌)细胞作用及最佳浓度和时间确定
        3.3.2 RUT协同THP上调4T1细胞miR-129-1-3p、下调GRIN2D mRNA的表达
        3.3.3 miR-129-1-3p mimics/inhibitor成功转染至4T1细胞
        3.3.4 miR-129-1-3p介导4T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miRNA-129-1-3p在RUT对乳腺荷瘤与THP心脏毒性复合模型小鼠心肌保护及增敏抗肿瘤的介导作用
        4.1 实验材料
        4.1.1 药品及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1.3 主要溶液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4T1细胞培养
        4.2.2 实验动物
        4.2.3 乳腺荷瘤与心脏毒性小鼠复合模型的复制方法
        4.2.4 实验分组及处理因素
        4.2.5 小鼠血液标本的采集
        4.2.6 小鼠肿瘤、心脏、肝脏及肺组织标本的采集
        4.2.7 心电监测
        4.2.8 心脏系数的测定
        4.2.9 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检测
        4.2.10 血清MDA检测
        4.2.11 血清SOD检测
        4.2.12 小鼠肿瘤、心脏、肝脏及肺组织HE染色
        4.2.13 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4.2.14 qPCR
        4.2.15 心肌与肿瘤组织中Ca~(2+)水平检测
        4.2.16 TUNEL检测心肌与肿瘤组织细胞凋亡
        4.2.17 Western blot
        4.2.18 统计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小鼠一般状况及体重变化
        4.3.2 小鼠肿瘤生长情况
        4.3.3 小鼠心电图变化
        4.3.4 小鼠心脏系数变化
        4.3.5 小鼠血清LDH及CK变化
        4.3.6 小鼠血清MDA、SOD变化
        4.3.7 小鼠肿瘤、心脏、肝脏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
        4.3.8 小鼠肿瘤组织中Ki67 变化
        4.3.9 小鼠心肌和肿瘤组织中miR-129-1-3p和GRIN2D mRNA的变化
        4.3.10 小鼠心肌和肿瘤组织中钙含量变化
        4.3.11 小鼠心肌和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
        4.3.12 小鼠肿瘤组织中与迁移、侵袭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4篇 讨论
    1.1 THP诱导小鼠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及乳腺荷瘤与THP心脏毒性复合小鼠模型的复制
        1.1.1 THP诱导的小鼠心肌细胞损伤模型的复制
        1.1.2 乳腺荷瘤与心脏毒性复合小鼠模型的复制
    1.2 RUT改善THP所致小鼠HL-1 细胞/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1.2.1 RUT改善THP所致小鼠HL-1 细胞/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1.2.2 RUT改善THP所致小鼠HL-1 细胞/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1.3 RUT增敏THP抗小鼠乳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
        1.3.1 RUT增敏THP抗小鼠乳腺癌中的作用
        1.3.2 RUT增敏THP抗小鼠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第5篇 结论
创新点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CAV3基因W101C突变通过Atg3相关自噬促进心肌细胞肥大的分子遗传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背景
        心肌病概述
        致病基因
        小窝蛋白3
        心肌细胞肥大与自噬
    研究设想
第1部分 CAV3 p.W101C基因突变位点功能分析
    一、实验材料
        1 实验动物和实验细胞系
        2 主要实验设备及实验仪器
        3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二、实验方法
        1 腺病毒载体的选择和构建
        2 SD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3 腺病毒转染乳鼠原代心肌细胞
        4 乳鼠原代心肌细胞的蛋白提取
        5 BCA蛋白浓度测定
        6 SDS-PAGE蛋白凝胶电泳与转印
        7 蛋白质印记抗体标记与显色
        8 原代心肌细胞RNA的提取及浓度测定
        9 逆转录PCR合成cDNA
        10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
        11 TRITC-鬼笔环肽
        12 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1 CAV3 p.W101C基因突变分析
        2 CAV3 p.W101C基因突变位点的功能预测结果
        3 原代心肌细胞差异蛋白的串联质谱分析
        4 CAV3 p.W101C突变促进NRCMs细胞肥大
    四、讨论
    五、结论
第2部分 CAV3 p.W101C突变通过Atg3相关的自噬促进心肌细胞肥大
    一、实验材料
        1 实验动物和实验细胞系
        2 主要实验设备及实验仪器
        3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二、实验方法
        1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检测自噬小体
        2 心肌细胞的免疫共沉淀反应
        3 质粒的扩增和纯化
        4 GST-Pull down实验
        5 考马斯亮蓝染色法
        6 腺病毒载体的选择和构建
        7 干扰片段的选择与构建
        8 细胞免疫荧光
        9 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
        10 腺病毒转染
        11 原代心肌细胞蛋白的提取
        12 BCA蛋白浓度的测定
        13 蛋白免疫印迹
        14 原代心肌细胞RNA提取及浓度测定
        15 逆转录PCR合成cDNA
        16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
        17 TRITC-鬼笔环肽
        18 统计方法
    三、实验结果
        1 原代心肌细胞质谱分析
        2 CAV3 p.W101C突变增加心肌细胞自噬水平
        3 CAV3 p.W101C基因突变增加心肌细胞的自噬流
        4 CAV3 p.W101C突变通过调控自噬体膜延伸阶段上调自噬流
        5 抑制自噬可以减轻CAV3 p.W101C突变导致的心肌细胞肥大
        6 CAV3 p.W101C基因突变上调Atg3蛋白的表达
        7 Cav-3蛋白与Atg3蛋白存在相互结合
        8 干扰Atg3表达可以逆转CAV3 p.W101C突变导致的心肌细胞肥大
    四、讨论
    五.结论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一 自噬与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心肌病治疗新进展
    参考文献:

(6)重楼皂苷Ⅰ、Ⅱ、Ⅶ的毒性评价及重楼皂苷Ⅰ的肝毒性机制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重楼的药效成分、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研究现状
        1 药效成分
        2 药理作用
        3 不良反应研究现状
        4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药源性肝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1 CYP代谢
        2 线粒体稳态
        3 氧化损伤
        4 细胞凋亡
        5 胆汁淤积
        6 Ca~(2+)浓度平衡破坏
        7 免疫激活介导的炎症因子释放
        8 特异反应
        9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前言
技术路线图
第一章 重楼皂苷Ⅰ、Ⅱ、Ⅶ的体内外毒性评价
    第一节 重楼皂苷Ⅰ、Ⅱ、Ⅶ的细胞毒性实验
        1 概述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第二节 模式生物-斑马鱼评价重楼皂苷Ⅰ、Ⅱ、Ⅶ的毒性
        1 概述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第三节 重楼皂苷Ⅰ的小鼠毒性实验研究
        1 概述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1 重楼皂苷Ⅰ、Ⅱ、Ⅶ的细胞毒性实验
        2 模式生物-斑马鱼评价重楼皂苷Ⅰ、Ⅱ、Ⅶ的毒性
        3 重楼皂苷Ⅰ的小鼠毒性实验研究
    本章总结与讨论
第二章 重楼皂苷Ⅰ的细胞毒性机制研究
    第一节 肝细胞毒性机制研究
        1 概述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第二节 心血管细胞毒性机制研究
        1 概述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1 肝细胞毒性机制研究
        2 心血管毒性机制研究
    本章总结
第三章 基于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探索重楼皂苷Ⅰ的体内肝毒性机制
    第一节 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
        1 概述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生物信息分析
        6 机制分析
        7 PPI网络
        8 潜在生物标志物
    第二节 Q300靶向代谢组学
        1 概述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通路富集
        6 通路分析
        7 潜在生物标志物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1 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
        2 Q300靶向代谢组学
        3 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关联分析
    第四节 重楼皂苷Ⅰ肝毒性机制验证
        1 动物组织Western blot验证
        2 斑马鱼qPCR实验验证
        3 小结与讨论
结语
    1 重楼皂苷Ⅰ、Ⅱ、Ⅶ的体内外毒性评价
    2 重楼皂苷Ⅰ的细胞毒性机制研究
    3 重楼卓苷Ⅰ的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
    4 重楼皂苷Ⅰ肝毒性机制推测与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刺玫果系列保健食品 ——双刺参胶囊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刺玫果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1.1.1 刺玫果总黄酮的提取及纯化
        1.1.2 刺玫果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1.1.3 刺玫果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1.1.4 刺玫果提取物的药理活性
    1.2 保健食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保健食品研究现状
        1.2.2 保健食品发展趋势
第2章 刺玫果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2.1 试验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材料与试剂
    2.3 方法与结果
        2.3.1 刺玫果提取物的制备及总黄酮含量测定
        2.3.2 刺玫果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测定
    2.4 结论
第3章 刺玫果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复方配伍的体外活性
    3.1 试验仪器与设备
    3.2 试验材料与试剂
    3.3 方法与结果
        3.3.1 单体复方配伍的确定
        3.3.2 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3.3.3 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3.3.4 体外抑制α-糖苷酶活性研究
    3.4 结论
第4章 双刺参胶囊总皂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4.1 乙醇热回流法提取双刺参胶囊总皂苷的工艺研究
        4.1.1 试验仪器与设备
        4.1.2 试验材料与试剂
        4.1.3 方法与结果
        4.1.4 结论
    4.2 柱层析循环联合法同时提取双刺参胶囊总皂苷和多糖的工艺研究
        4.2.1 试验仪器与设备
        4.2.2 试验材料与试剂
        4.2.3 方法与结果
        4.2.4 结论
    4.3 微波-超声协同天然低共熔溶剂法提取双刺参胶囊总皂苷的工艺研究
        4.3.1 试验仪器与设备
        4.3.2 试验材料与试剂
        4.3.3 方法与结果
        4.3.4 结论
    4.4 小结
第5章 双刺参胶囊总皂苷的纯化工艺研究
    5.1 试验仪器及设备
    5.2 试验试剂及药品
    5.3 方法与结果
        5.3.1 树脂的预处理
        5.3.2 溶液的配制
        5.3.3 吸附率与解吸率的测定
        5.3.4 单因素试验
        5.3.5 纯化工艺的优化
        5.3.6 工艺验证性试验及纯度测定
    5.4 小结
第6章 双刺参胶囊的质量研究
    6.1 双刺参胶囊的制备
        6.1.1 处方
        6.1.2 制法
    6.2 双刺参胶囊中人参皂苷的含量测定
        6.2.1 试验仪器与设备
        6.2.2 试验材料与试剂
        6.2.3 方法与结果
        6.2.4 结论
    6.3 双刺参胶囊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测定
        6.3.1 试验仪器与设备
        6.3.2 试验材料与试剂
        6.3.3 方法与结果
        6.3.4 结论
    6.4 双刺参胶囊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6.4.1 试验仪器与设备
        6.4.2 试验材料与试剂
        6.4.3 方法与结果
        6.4.4 结论
    6.5 小结
第7章 双刺参胶囊的体外活性研究
    7.1 试验仪器与设备
    7.2 试验材料与试剂
    7.3 方法与结果
        7.3.1 溶液的配制
        7.3.2 体外抗氧化能力研究
        7.3.3 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7.4 结论
第8章 国产保健食品XXX牌双刺参胶囊研究资料
    8.1 产品研发报告
        8.1.1 安全性论证报告
        8.1.2 保健功能论证报告
        8.1.3 生产工艺研究报告
        8.1.4 技术要求研究报告
    8.2 产品配方资料
    8.3 产品生产工艺资料
    8.4 安全性和保健功能试验资料
    8.5 直接接触保健食品的包装材料的种类、名称
        8.5.1 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的种类
        8.5.2 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的名称
        8.5.3 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的标准号及全文
        8.5.4 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的使用依据
    8.6 产品标签、说明书样稿
        8.6.1 产品标签
        8.6.2 XXX牌双刺参胶囊产品说明书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8)鹰嘴豆异黄酮的分离纯化及其对人乳腺癌细胞抑制作用的转录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鹰嘴豆的研究进展
        2.1.1 鹰嘴豆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2.1.2 鹰嘴豆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2.1.3 鹰嘴豆研究现状小结
    2.2 异黄酮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2.2.1 异黄酮作用的分子机制
        2.2.2 ERs和 GPER1 的介导机制
        2.2.3 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2.2.4 对细胞增殖和存活的影响
        2.2.5 对血管生成和转移的影响
        2.2.6 大豆异黄酮对活性氧及DNA损伤的影响
        2.2.7 结论和展望
    2.3 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转录组学研究
        2.3.1 方法论概述
        2.3.2 最新技术发展情况概述
        2.3.3 小结与展望
第3章 鹰嘴豆异黄酮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及化学成分分析
    3.1 鹰嘴豆异黄酮的提取
        3.1.1 材料与仪器
        3.1.2 实验方法
        3.1.3 实验结果
        3.1.4 讨论
    3.2 鹰嘴豆异黄酮的纯化
        3.2.1 材料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3 实验结果
        3.2.4 讨论
    3.3 鹰嘴豆异黄酮的化学成分分析
        3.3.1 材料与仪器
        3.3.2 实验方法
        3.3.3 实验结果
        3.3.4 讨论
    3.4 小结
        3.4.1 鹰嘴豆异黄酮的提取
        3.4.2 鹰嘴豆异黄酮的纯化
        3.4.3 鹰嘴豆异黄酮的化学成分分析
第4章 鹰嘴豆异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4.1 鹰嘴豆异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体外抑制的研究
        4.1.1 材料与仪器
        4.1.2 实验方法
        4.1.3 实验结果
        4.1.4 讨论
    4.2 鹰嘴豆异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抑制作用的转录组学研究
        4.2.1 材料与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2.3 实验结果
        4.2.4 讨论
    4.3 小结
        4.3.1 鹰嘴豆异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4.3.2 鹰嘴豆异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抑制作用的转录组学测序
        4.3.3 鹰嘴豆异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抑制作用的通路分析
        4.3.4 鹰嘴豆异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抑制作用的差异表达LncRNA分析
        4.3.5 鹰嘴豆异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抑制作用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9)升陷汤中君药黄芪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及全方化学成分表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经典名方研究现状
    2 升陷汤临床应用
        2.1 循环系统
        2.2 呼吸系统
        2.3 消化系统
        2.4 内分泌系统
        2.5 其他应用
    3 黄芪的来源及产地沿革
    4 黄芪化学成分
        4.1 皂苷类成分
        4.2 黄酮类成分
        4.3 多糖类成分
        4.4 其他类成分
    5 黄芪药理作用
        5.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5.2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5.3 对肝脏的作用
        5.4 对肾脏的作用
        5.5 抗肿瘤作用
    6 思考与展望
第一章 黄芪药材质量控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设备
        1.2 试剂试药
        1.3 药材
    2 方法与结果
        2.1 黄芪药材薄层鉴别
        2.2 黄芪药材检查
        2.3 黄芪药材浸出物测定
        2.4 黄芪药材含量测定
    3.讨论
    4.小结
第二章 黄芪饮片炮制工艺考察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设备
        1.2 试剂试药
        1.3 药材
    2 方法与结果
        2.1 黄芪药材入药部位考察
        2.2 基于响应面法的黄芪饮片炮制参数优化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黄芪饮片质量控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设备
        1.2 试剂试药
        1.3 饮片
    2.方法与结果
        2.1 黄芪饮片薄层鉴别
        2.2 黄芪饮片检查
        2.3 黄芪饮片浸出物测定
        2.4 黄芪饮片含量测定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升陷汤耐缺氧作用研究及君药黄芪配伍用量探析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仪器设备
        1.3 饮片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制备
        2.2 分组及给药
        2.3小鼠耐缺氧实验
        2.4 小鼠耐缺氧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升陷汤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设备
        1.2 试剂试药
        1.3 饮片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考察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考察
        2.4 线性关系考察
        2.5 专属性试验
        2.6 精密度试验
        2.7 重复性试验
        2.8 稳定性试验
        2.9 准确度试验
        2.10 耐用性试验
    3 讨论
    4 小结
第六章 升陷汤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测方法建立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设备
        1.2 试剂试药
        1.3 饮片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考察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考察
        2.4 线性关系考察
        2.5 专属性试验
        2.6 精密度试验
        2.7 重复性试验
        2.8 稳定性试验
        2.9 准确度试验
        2.10 耐用性试验
    3 讨论
    4 小结
第七章 升陷汤中君药黄芪主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设备
        1.2 试剂试药
        1.3 饮片
    2 方法与结果
        2.1 升陷汤全方冻干粉制备
        2.2 黄芪甲苷动态变化研究
        2.3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动态变化研究
    3 讨论
    4 小结
第八章 基于君药敲除法的升陷汤全方配伍规律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设备
        1.2 试剂试药
        1.3 饮片
    2 方法与结果
        2.1 升陷汤全方中芒果苷含测方法的建立
        2.2 基于君药敲除的升陷汤中芒果苷含量变化研究
        2.3 升陷汤全方中异阿魏酸含测方法的建立
        2.4 基于君药敲除的升陷汤中异阿魏酸含量变化研究
        2.5 升陷汤全方中桔梗皂苷D含测方法的建立
        2.6 基于君药敲除的升陷汤中桔梗皂苷D含量变化研究
    3 讨论
    4 小结
第九章 升陷汤全方化学成分表征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设备
        1.2 试剂试药
        1.3 饮片
    2 方法与结果
        2.1 基于HPLC-ELSD的升陷汤全方化学成分表征研究
        2.2 基于HPLC-DAD的升陷汤全方化学成分表征研究
        2.2.1 色谱条件筛选
        2.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4 方法学考察
        2.2.5 升陷汤全方HPLC-DAD化学表征图谱的构建
        2.2.6 升陷汤化学表征图谱的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
    国家专利
个人简介

(10)槟榔多酚的提取分离及其抗高原缺氧药效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槟榔
        1.1.2 槟榔多酚
        1.1.3 高原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1.1.4 高原缺氧损伤防治研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创新性
第二章 槟榔多酚提取工艺的优化
    2.1 材料
        2.1.1 试剂
        2.1.2 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单因素实验
        2.2.2 酒石酸法测定槟榔提取液中总酚的含量(TPC)
        2.2.3 正交实验
    2.3 结果
        2.3.1 不同因素对槟榔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2.3.2 酒石酸亚铁法测定槟榔多酚方法学的建立
        2.3.3 正交实验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槟榔多酚的分离纯化
    3.1 材料
        3.1.1 试剂
        3.1.2 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树脂的预处理
        3.2.2 大孔吸附树脂对槟榔酚类成分的静态吸附实验
        3.2.3 大孔吸附树脂对槟榔酚类成分的动态吸附和洗脱实验
    3.3 结果
        3.3.1 大孔吸附树脂静态吸附与解析随时间的变化
        3.3.2 大孔树脂静态吸附与解析特性研究
        3.3.3 上样浓度对大孔树脂吸附量的影响
        3.3.4 洗脱液浓度对大孔树脂解吸率的影响
    3.4 讨论
第四章 槟榔多酚抗高原缺氧药效学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动物
        4.1.2 试剂
        4.1.3 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动物分组
        4.2.2 缺氧动物模型制备及给药
        4.2.3 大鼠血气指标的测定
        4.2.4 大鼠各组织病理切片的制备和观察
        4.2.5 大鼠各组织氧化应激指标的测定
        4.2.6 统计学处理
    4.3 结果
        4.3.1 槟榔多酚不同剂量对高原缺氧大鼠血气指标的影响
        4.3.2 槟榔多酚不同剂量对高原缺氧大鼠各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4.3.3 槟榔多酚不同剂量对高原缺氧大鼠各组织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4.4 讨论
第五章 槟榔多酚胶囊的制备
    5.1 材料
        5.1.1 材料
        5.1.2 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辅料填充剂的选择
        5.2.2 主药与辅料比例的确定
        5.2.3 润湿剂的确定
        5.2.4 胶囊装量的确定
    5.3 结果
        5.3.1 辅料填充剂的选择
        5.3.2 主药与辅料比例的确定
        5.3.3 润湿剂的确定
        5.3.4 胶囊装量的确定
    5.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四、浓度及用量不同的乙醇对心血管功能影响的研究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赤水麻竹叶黄酮的制备工艺研究[D]. 王世彬. 贵州民族大学, 2021(12)
  • [2]恩格列净对乙醇暴露下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田歌.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3]黄芪、当归有效组分及其组合物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研究[D]. 陈琼.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miRNA-129-1-3p在芦丁减轻吡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并增敏抗乳腺癌药效中的介导作用[D]. 李琪. 吉林大学, 2021(01)
  • [5]CAV3基因W101C突变通过Atg3相关自噬促进心肌细胞肥大的分子遗传机制[D]. 付灵华. 南昌大学, 2021(01)
  • [6]重楼皂苷Ⅰ、Ⅱ、Ⅶ的毒性评价及重楼皂苷Ⅰ的肝毒性机制探究[D]. 王文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刺玫果系列保健食品 ——双刺参胶囊的研究[D]. 邸松. 吉林化工学院, 2020(11)
  • [8]鹰嘴豆异黄酮的分离纯化及其对人乳腺癌细胞抑制作用的转录组学研究[D]. 王佳. 吉林大学, 2020(08)
  • [9]升陷汤中君药黄芪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及全方化学成分表征研究[D]. 徐文慧.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10]槟榔多酚的提取分离及其抗高原缺氧药效学的研究[D]. 宋晶燕.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不同浓度和剂量乙醇对心血管功能影响的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