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截面法在对称偏斜梁柱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

变截面法在对称偏斜梁柱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

一、变截面法在对称偏压梁柱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麦家儿,卢晓智,何冠鸿,裴行凯[1](2021)在《钢板连接及接驳器连接的支撑-腰梁-地下连续墙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提出了一种能够适用于内支撑系统的装配式地铁车站施工方案,并对其支撑、腰梁及地下连续墙节点进行了静载足尺试验,对比了腰梁与连续墙之间采用钢板连接及接驳器连接两种不同连接方式下节点的整体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两种不同连接方式的节点最终破坏方式较接近,首先均是支撑顶部的受力钢筋发生受拉屈服,随着悬臂端荷载增大,在正应力及剪应力的作用下支撑底部的混凝土达到双轴抗压强度,混凝土发生破坏,试件失效;钢板连接节点的水平钢板能够较好地协调不同位置处钢筋的应力并且提供更高的承载力和更好的延性。

周凌远[2](2021)在《桥梁结构数值分析2020年度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及计算理论研究的深入,数值分析方法成为分析桥梁结构力学行为的主要方法。通过桥对梁结构的数值模拟,能获得在各种复杂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和响应,在效率和适应性方面远高于解析方法和模型试验。以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文献成果为基础,对数值分析技术在桥梁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及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重点关注与桥梁结构主要力学行为分析相关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对桥梁结构数值化模拟方法中梁的理论最新研究方向、主流的非线性分析方法与技术、桥梁结构材料的多种数值化本构模型研究进展,桥梁结构腐蚀环境下力学性能的时效性、耐久性评价的有限元方法,以及基于梁理论组合结构的数值模拟方法等成果进行综述,对这一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及展望。

潘从建[3](2021)在《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90年代,美国研发了干式连接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抗震结构体系(PRESSS),发布了相关技术标准,开展了部分工程实践。该体系的框架节点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筋和局部无粘结耗能钢筋混合配筋的连接构造,具有施工效率高、地震损伤轻、延性好、自复位的特点。PRESSS框架节点的干式连接构造,导致连接界面抗扭性能薄弱,而现有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未考虑梁端扭矩影响;同时,针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振动台试验研究少,全装配楼板对该体系抗震性能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验证。本文针对上述主要问题,进行了考虑初始扭矩作用的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节点抗震性能的拟静力试验研究、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振动台试验研究及相关有限元模拟分析,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基于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系统分析了梁-柱、板-梁、柱-柱、柱-基础等相关节点构造;研究了全装配楼盖对协调多层规则框架结构整体抗侧变形的影响,提出了结构顶部楼层(结构高度80%以上)设置刚性楼板的措施。(2)完成了2组共8个不同配筋率、不同初始扭矩的框架梁端节点抗震性能的拟静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极限位移角下,高配筋率较中配筋率的框架梁端混凝土受拉和受压损伤增加,但损伤仍较轻;随着受弯位移角增加,界面受压区高度减小、耗能钢筋屈服,界面抗扭性能随之变弱;界面抗扭失效可发生于位移角加载和卸载状态,卸载状态下更易抗扭失效;界面抗扭失效后的扭转变形随着加载循环次数和位移角增加而累积且不可复位;小扭弯比时,极限位移角下节点的扭转变形小,对梁端受弯滞回性能不利影响微小,大扭弯比时与之相反;提高配筋率,可使节点的抗扭性能有一定改善。(3)基于初始扭矩下的框架梁端节点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界面剪应力分布的理论计算,揭示了受压界面在弯-剪-扭耦合作用下的抗扭失效特征及受力机理,提出了梁端界面的弯-剪-扭耦合的承载力计算方法。(4)进行了1/2缩尺的三层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了模型在各级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和损伤情况等。结果表明,框架柱柱脚损伤轻,框架柱端损伤位置与节点“强柱弱梁”分布规律一致;框架梁端损伤微小且可自复位;大震下,试验模型呈现混合铰屈服机制,有较好的自复位性能和满足规范要求的抗震性能;装配式楼板构造能够适应梁端转动变形的需求,且无明显残余滑移;采用顶部设置刚性楼板的全装配式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侧向变形协调性能。(5)基于OpenSees进行了振动台试验模型逐级地震动加载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初始频率与振型、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及结构损伤分布特征与试验结果规律较一致,结构动力弹塑性模拟分析方法较合理;各框架节点均满足“强柱弱梁”要求的有限元模型,呈现框架梁端先产生塑性铰的抗震屈服机制和框架柱地震损伤更轻的抗震性能。(6)基于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和相关有限元模拟结果,提出了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建议。

徐向新[4](2021)在《火灾后植筋-钢板加固柱的偏压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潘国亮[5](2021)在《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高温后承载力预测》文中研究说明

杨微[6](2021)在《起重机组合臂架系统非线性分析的简化方法》文中认为

高克程[7](2021)在《既有锯齿形厂房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及抗震加固》文中提出

邵昱稼[8](2021)在《高强钢绞线网-ECC抗弯加固RC梁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高强钢绞线抗拉强度高而且便于运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与聚合物砂浆结合使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但聚合物砂浆容易开裂,会造成外界环境对构件产生二次损伤,影响到结构耐久性。ECC(engineering cementitious composites)是一种经系统微观力学设计,在拉伸和剪切荷载下呈现高延性的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多缝开裂和假应变硬化的特性。为了更有效地提升RC梁在经过抗弯加固之后构件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并充分发挥ECC材料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特性,ECC与高强钢绞线网组合使用形成的一种新的加固方法被提出。采用ECC的特性能有效防止大面积的裂缝出现,因此采用ECC代替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中的聚合物砂浆,能弥补聚合物砂浆的缺点,最大程度发挥高强钢绞线与ECC的优势。由于试验成本高,数量有限,有必要通过有限元模拟对高强钢绞线网-ECC抗弯加固RC梁受弯性能进行深入研究,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提出了高强钢绞线网-ECC抗弯加固RC梁的有限元建模方法,并与相关试验在弯矩-挠度曲线、极限荷载值、屈服强度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来验证建模的正确性。确认了有限元建模方法的可行性之后,参数分析了混凝土强度,纵筋配筋率,钢绞线加固率,钢绞线极限拉伸强度,钢绞线弹性模量,ECC极限拉伸强度,ECC初裂强度,ECC极限拉应变,预应力水平,持荷水平和徐变对加固梁的影响。最后结合理论推导,提出了适用于高强钢绞线网-ECC抗弯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屈服强度和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得出的结论如下:(1)通过本文的建模方法进行建模与现有文献中的试验进行比较,试验结果与得到的模拟计算结果在屈服强度,极限强度以及钢绞线被拉断时的跨中挠度这三个特征值的平均误差分别为9.58%、3.21%和8.35%,且模拟计算得到的弯矩-挠度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程度良好,表明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2)在承载力方面,对加固构件屈服强度有明显影响的参数是纵筋配筋率,钢绞线加固率,钢绞线弹性模量,预应力水平和持荷水平。构件屈服强度与钢绞线加固率,钢绞线弹性模量,预应力水平,纵筋配筋率呈正相关;与持荷水平呈负相关。对加固构件极限强度有明显影响的参数是混凝土强度,纵筋配筋率,钢绞线加固率,钢绞线极限拉伸强度。构件极限强度与钢绞线加固率,钢绞线极限拉伸强度,混凝土强度,纵筋配筋率呈正相关。预应力水平和持荷水平对极限强度的影响不大。(3)在变形能力方面,对加固构件极限挠度有明显影响的参数是混凝土强度,纵筋配筋率,钢绞线加固率,钢绞线极限拉伸强度,钢绞线弹性模量,预应力水平,持荷水平。构件极限挠度与纵筋配筋率,钢绞线加固率,钢绞线极限强度,持荷水平呈正相关;与混凝土强度,钢绞线弹性模量,预应力水平呈负相关。对加固构件延性有明显影响的参数是混凝土强度,纵筋配筋率,钢绞线加固率,钢绞线极限拉伸强度,钢绞线弹性模量,预应力水平,持荷水平。构件延性系数与混凝土强度,钢绞线加固率,钢绞线极限强度,持荷水平呈正相关;与纵筋配筋率,钢绞线弹性模量,预应力水平呈负相关。(4)现有加固规范中并未给出考虑了ECC拉伸性能的承载力计算公式,本文根据有限元模拟,理论分析推导出了结合ECC抗拉强度的高强钢绞线网-ECC加固RC梁正截面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以及考虑了预应力的屈服强度计算公式,两个公式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和有限元模拟值均吻合良好。

邓惠株[9](2021)在《简支梁桥桥墩偏位对承载力影响及容许限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以其自重小、宜于工厂化预制、技术成熟等优势,在中小跨径桥梁占有绝对优势,应用广泛。桥墩,作为桥梁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过程中时常发生因放样错误或控制不当造成的超出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限值的轴线偏位(垂直度偏差),但多数情况下桥墩承载力又能满足设计规范要求。造成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相关规范和标准中对于桥墩垂直度的限制没有区分桥梁受力、桥墩高度和桥墩断面尺寸。为此,本文围绕桥墩轴线偏位对其承载力的影响以及容许偏位限值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针对桥墩垂直度影响因素,基于弹性稳定解析法,提出存在初始弯曲缺陷和初始偏心缺陷的桥墩位移形函数表示方法;基于能量法,推导了因桥墩截面强度不足导致的施工缺陷下的桥墩弹性屈曲荷载;分析缺陷对桥墩承载力的影响;(2)针对桥墩初始偏位容许限值,以等截面圆形桥墩为研究对象,研究存在初始偏位在多种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桥墩内力、变形规律,基于弹性稳定法、考虑几何非线性的二阶分析法,推导桥墩在满足稳定性的初始偏位容许限值算式;基于现行规范,提出桥墩在满足正截面抗压承载力的初始偏位容许限值算法;(3)通过大量算例对桥墩初始偏位容许限值的算式和算法验证,建立桥梁跨径、桥墩截面尺寸、桥墩高度与桥墩初始偏位容许限值关系,给出桥墩满足稳定性与满足正截面抗压承载力的初始偏位容许限值所对应的分界高度。

韩永森[10](2021)在《某框架结构托梁拔柱改造加固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经济和建筑业的发展,未来房屋建筑将会从新建较多转向新建与既有建筑改造加固并重,建筑改造加固项目也因为人们对于建筑使用功能需求的转变而逐渐增加。托梁拔柱作为一种不改变上部使用功能而能满足下部空间改造需求的加固形式,适用于一些需改变建筑使用功能的改造加固工程。但是由于目前托梁拔柱加固实际工程的有限性和理论研究的局限性,在托梁拔柱加固工程中如何设计比选托柱转换方案、建立真实模拟结构受力的模型、控制竖向构件刚度和水平构件挠度、结构的梁板柱加固等问题是一直困扰工程设计的难题。目前托梁拔柱加固工程的研究往往是对单一方向、小跨度改造的研究,而对双向、大跨度、大开洞的托梁拔柱加固工程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某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加固设计为例,对其加固方案的选择、设计和抗震性能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利用PKPM软件对原结构与底层抽柱后结构进行模拟分析。将结构整体性能、局部构件内力进行比较,找出结构拆除改造后的薄弱部位和待加固构件,为托柱转换方案提供设计依据。(2)提出了混凝土桁架、钢桁架、组合梁斜撑三种不同的托柱转换方案,通过组合赋权和TOPSIS理论,从安全性、经济性、施工性三方面对托柱转换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组合梁斜撑为最佳托柱转换方案。(3)使同Midas/Gen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组合梁斜撑方案结构模型,通过软件自带的截面特性计算器计算组合梁特性并使用工字梁进行等代。采用偏安全的等代截面进行结构计算,保证了整体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4)对组合梁斜撑结构模型在四种楼板假定下的分析数据表明,该既有建筑楼板大开洞改造加固结构应采用弹性膜楼板假定和一次性加载模式,以建立能够真实模拟结构受力状态的模型。洞口带多跨模型的比较分析表明对斜撑底部推力的分析采用结构整体模型进行分析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计算结果表明结构总体信息、应力比、节点变形等参数满足规范要求,洞口周边梁板柱需进行加固处理。(5)对加固后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和罕遇地震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其结果表明加固后的结构可以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图[81]表[35]参[68]

二、变截面法在对称偏压梁柱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截面法在对称偏压梁柱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钢板连接及接驳器连接的支撑-腰梁-地下连续墙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方案
    1.1 试件尺寸及配筋
    1.2 加载方案
    1.3 加载制度
2 试验过程及现象
    2.1 钢板连接P1试件静载试验
    2.2 接驳器连接C1试件静载试验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荷载-位移曲线
    3.2 钢筋应变
        3.2.1 钢板连接P1试件
        (1)支撑纵筋及箍筋
        (2)上水平钢板及钢筋
        3.2.2 接驳器连接C1试件
        (1)支撑纵筋及箍筋
        (2)腰梁连接筋
4 结论

(2)桥梁结构数值分析2020年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构模拟方法
    1.1 梁的数值模型
    1.2 几何非线性问题
    1.3 材料非线性分析
2 材料的本构模型
    2.1 混凝土本构
    2.2 钢筋的本构
    2.3 结构的时效性
3 组合结构数值模拟
4 结论与展望

(3)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1.2.2 钢筋混凝土连接界面抗剪要素与受剪承载力计算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
    1.4 本文的研究目标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与分析
    2.1 框架结构体系和节点构造
        2.1.1 结构体系
        2.1.2 节点构造
    2.2 顶部楼层刚性隔板对多层框架结构抗侧变形协调影响的分析
        2.2.1 基本原理
        2.2.2 模型对比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初始扭矩下框架梁端节点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研究
    3.1 框架梁端的扭矩及抗扭要素
        3.1.1 框架梁端扭矩水平
        3.1.2 梁端界面抗扭要素
    3.2 试验设计
        3.2.1 试件研究参数与分组
        3.2.2 试件加工
        3.2.3 试验装置
        3.2.4 试验加载机制
        3.2.5 试验测试方案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试验现象及分析
        3.3.2 梁端界面裂缝宽度-位移角曲线
        3.3.3 梁端耗能钢筋应变-位移角曲线
        3.3.4 梁端梁顶和梁底混凝土应变-位移角曲线
        3.3.5 梁端扭转变形-位移角曲线
        3.3.6 预应力钢绞线轴力-位移角曲线
        3.3.7 竖向力-位移角曲线
        3.3.8 刚度退化曲线
        3.3.9 等效粘滞阻尼系数-位移角曲线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初始扭矩下框架梁端节点的力学性能计算分析
    4.1 摩擦抗剪和摩擦抗扭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4.2 耗能钢筋销栓抗剪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4.3 基于Abaqus的节点试件力学性能有限元模拟分析
        4.3.1 有限元模型信息
        4.3.2 模拟分析结果
    4.4 基于OpenSees的节点试件抗震性能有限元模拟分析
        4.4.1 有限元模型信息
        4.4.2 模拟分析结果
    4.5 界面在剪力和扭矩下的剪应力计算
        4.5.1 扭矩下界面无剪切滑移的剪应力计算
        4.5.2 扭矩下界面有剪切滑移的剪应力计算
        4.5.3 剪力和扭矩下界面无剪切滑移的剪应力计算
        4.5.4 剪力和扭矩下界面有剪切滑移的剪应力计算
    4.6 梁端界面弯-剪-扭相互影响的机理
        4.6.1 初始扭矩下梁端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的界面受力过程机理
        4.6.2 相关因素对梁端界面弯-剪-扭耦合下受力性能的影响
    4.7 框架梁端界面弯-剪-扭耦合承载力计算
        4.7.1 框架梁端界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4.7.2 框架梁端界面剪-扭耦合的承载力计算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
    5.1 试验研究内容
    5.2 试验设计
        5.2.1 原型概况
        5.2.2 模型设计
        5.2.3 试验地震波
        5.2.4 试验工况
        5.2.5 试验测试方案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试验现象及损伤分析
        5.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Open Sees的振动台试验模型抗震性能模拟分析
    6.1 振动台试验模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
        6.1.1 试验模型的有限元模型
        6.1.2 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
    6.2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若干建议
    7.1 楼盖体系与构造设计
    7.2 初始扭矩下框架梁端界面弯-剪-扭耦合承载力设计方法
        7.2.1 框架梁端界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7.2.2 极限位移状态梁端界面剪-扭耦合承载力计算
        7.2.3 框架梁端界面抗扭设计建议
    7.3 框架结构整体抗震设计若干建议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初始扭矩下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节点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试件加工详图
    附录2 三层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振动台试验模型加工详图
    附录3 三层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振动台试验模型测点布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高强钢绞线网-ECC抗弯加固RC梁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常规加固方法对比
        1.2.2 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的简介
        1.2.3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概述
        1.2.4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1.2.5 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研究现状
        1.2.6 混凝土构件有限元模拟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高强钢绞线网抗弯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有限元建模与验证
    2.1 ABAQUS简介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1 混凝土本构模型
        2.2.2 钢筋本构模型
        2.2.3 钢绞线本构模型
        2.2.4 聚合物砂浆本构模型
        2.2.5 ECC本构模型
        2.2.6 网格划分
        2.2.7 接触设置
        2.2.8 分析步的设置
        2.2.9 边界条件的设置
        2.2.10 预应力的设置
        2.2.11 预加载的设置
        2.2.12 徐变的设置
    2.3 有限元模型验证
        2.3.1 试验概况
        2.3.2 弯矩-挠度曲线对比
        2.3.3 有限元机理分析
        2.3.4 特征值对比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强钢绞线网-ECC抗弯加固RC梁影响因素分析
    3.1 混凝土强度
        3.1.1 构件的设计
        3.1.2 弯矩-挠度曲线
        3.1.3 特征值对比
    3.2 纵筋配筋率
        3.2.1 构件的设计
        3.2.2 弯矩-挠度曲线
        3.2.3 特征值对比
    3.3 钢绞线加固率
        3.3.1 构件的设计
        3.3.2 弯矩-挠度曲线
        3.3.3 特征值对比
    3.4 钢绞线极限抗拉强度
        3.4.1 构件的设计
        3.4.2 弯矩-挠度曲线
        3.4.3 特征值对比
    3.5 钢绞线弹性模量
        3.5.1 构件的设计
        3.5.2 弯矩-挠度曲线
        3.5.3 特征值对比
    3.6 ECC极限拉伸强度
        3.6.1 构件的设计
        3.6.2 弯矩-挠度曲线
        3.6.3 特征值对比
    3.7 ECC初裂强度
        3.7.1 构件的设计
        3.7.2 弯矩-挠度曲线
        3.7.3 特征值对比
    3.8 ECC极限拉应变
        3.8.1 构件的设计
        3.8.2 弯矩-挠度曲线
        3.8.3 特征值对比
    3.9 预应力水平
        3.9.1 构件的设计
        3.9.2 弯矩-挠度曲线
        3.9.3 特征值对比
    3.10 持荷水平
        3.10.1 构件的设计
        3.10.2 弯矩-挠度曲线
        3.10.3 特征值对比
    3.11 徐变
        3.11.1 构件的设计
        3.11.2 弯矩-挠度曲线
        3.11.3 特征值对比
    3.12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正截面受弯计算方法
    4.1 高强钢绞线网-ECC抗弯加固梁的屈服强度计算
        4.1.1 基本假定
        4.1.2 屈服强度的简化计算
    4.2 高强钢绞线网-ECC抗弯加固梁的极限承载力计算
        4.2.1 基本假定
        4.2.2 极限承载力的简化计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9)简支梁桥桥墩偏位对承载力影响及容许限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桥墩垂直度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3 初始缺陷研究现状
    1.4 各国规范对桥墩垂直度要求
    1.5 研究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桥墩垂直度影响因素对桥墩承载力影响分析
    2.1 桥墩垂直度影响因素分类
        2.1.1 初始缺陷
        2.1.2 外荷载引起一阶位移
    2.2 具有初始弯曲的等截面桥墩承载力分析
        2.2.1 初始弯曲缺陷的定义与基本假定
        2.2.2 初弯曲对垂直度影响分析
        2.2.3 存在初始弯曲缺陷桥墩承载力分析
    2.3 具有初始偏心的等截面桥墩屈曲分析
        2.3.1 初始偏心缺陷的定义与基本假定
        2.3.2 初始偏心对垂直度影响分析
    2.4 具有施工缺陷的等截面桥墩弹性屈曲荷载影响分析
        2.4.1 施工缺陷的定义与基本假定
        2.4.2 具有施工缺陷桥墩的弹性屈曲荷载分析
        2.4.3 有限元算例验证
        2.4.4 缺陷程度与缺陷部位对屈曲荷载影响
        2.4.5 计入桥墩自重对屈曲荷载的影响
    2.5 外荷载产生一阶位移对等截面桥墩垂直度影响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桥墩垂直度容许限值理论分析
    3.1 桥墩满足稳定性的垂直度容许限值理论分析
        3.1.1 外荷载作用下存在初始偏位的等截面桥墩
        3.1.2 弹性稳定理论解析法
        3.1.3 几何非线性的二阶分析法
        3.1.4 精度分析
        3.1.5 桥墩垂直度容许限值分析
    3.2 各国规范对偏压构件承载力算法比较
        3.2.1 各国规范对钢筋混凝土偏压构件承载力算法比较
        3.2.2 各国规范对二阶效应考虑方法比较
    3.3 桥墩满足正截面抗压承载力的偏心距容许限值理论分析
        3.3.1 考虑二阶效应后的相对偏心距
        3.3.2 偏压圆柱砼构件正截面抗压承载力公式变形
        3.3.3 Mathematica软件精确求解受压角α
        3.3.4 圆形截面桥墩考虑偏心距增大系数后的相对偏心距限值
        3.3.5 桥墩初始偏位限值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桥墩初始偏位容许限值算例分析
    4.1 某高速公路桥墩统计情况
    4.2 桥墩承载力计算参数
        4.2.1 桥墩设计参数
        4.2.2 恒载
        4.2.3 汽车荷载
        4.2.4 汽车荷载制动力
        4.2.5 桥墩风荷载
        4.2.6 荷载组合
    4.3 桥墩满足稳定性的初始偏位限值算例分析
        4.3.1 桥墩初始偏位容许限值计算示意
        4.3.2 桥墩高度参数分析
        4.3.3 单变量对初始偏位容许限值影响分析
    4.4 桥墩满足正截面抗压承载力的初始偏位限值算例分析
        4.4.1 桥墩初始偏位容许限值计算示意
        4.4.2 单变量参数分析
    4.5 桥墩初始偏位容许限值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10)某框架结构托梁拔柱改造加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既有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背景和意义
    1.2 托梁拔柱技术概述
        1.2.1 托梁拔柱技术的背景及意义
        1.2.2 托梁拔柱设计原则与基本程序
    1.3 托梁拔柱的托换方式概述
        1.3.1 增大截面法
        1.3.2 预应力托梁加固法
        1.3.3 外包钢加固法
        1.3.4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
        1.3.5 桁架斜撑加固法
    1.4 国内外结构加固改造研究现状
        1.4.1 国内结构加固改造研究现状
        1.4.2 国外结构加固改造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工程背景与抽柱前后整体受力分析
    2.1 工程概况
    2.2 加固改造内容
        2.2.1 加固改造设计依据
        2.2.2 计算参数
    2.3 PKPM建模分析及内力计算
    2.4 抽柱前后结构受力对比分析
        2.4.1 抽柱前后结构整体稳定性分析
        2.4.2 抽柱前后框架柱的内力分析对比
        2.4.3 拔柱前后框架梁的内力分析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托柱转换方案设计与比选
    3.1 托柱转换方案设计
        3.1.1 混凝土桁架加固设计
        3.1.2 钢桁架加固设计
        3.1.3 组合梁斜撑加固设计
    3.2 评价指标体系
        3.2.1 托柱转换方案评价指标确立
        3.2.2 指标值的确定和处理
    3.3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3.3.1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3.3.2 偏差最大化法确定权重
        3.3.3 组合赋权
    3.4 基于TOPSIS法的方案比选
    3.5 托柱转换方案比选
        3.5.1 安全性要求分析
        3.5.2 业主要求与耐久性要求分析
        3.5.3 经济性指标分析
        3.5.4 施工指标分析
        3.5.5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5.6 权重赋值
        3.5.7 确定最优方案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组合梁斜撑方案
    4.1 计算软件选取
        4.1.1 加固改造结构的复杂性
        4.1.2 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EN介绍
    4.2 组合梁斜撑方案计算分析
        4.2.1 MIDAS/GEN模型建立
        4.2.2 组合梁等代截面
        4.2.3 斜撑底部推力分析
        4.2.4 洞口带多跨框架节点变形和内力对比
    4.3 组合梁斜撑模型整体计算结果
        4.3.1 整体信息
        4.3.2 位移计算结果
        4.3.3 钢构件结构应力
        4.3.4 构件分析
    4.4 构件加固方案
        4.4.1 框架柱加固方案
        4.4.2 梁加固方案
        4.4.3 板加固方案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造加固后抗震性能分析
    5.1 结构抗震加固
        5.1.1 加固构件的等效输入
        5.1.2 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
    5.2 结构的弹性时程分析
        5.2.1 地震波的选取
        5.2.2 楼层剪力
        5.2.3 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
    5.3 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
        5.3.1 Pushover分析简介
        5.3.2 构件单元模型的建立
        5.3.3 计算参数设置
        5.3.4 计算与分析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或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四、变截面法在对称偏压梁柱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钢板连接及接驳器连接的支撑-腰梁-地下连续墙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 麦家儿,卢晓智,何冠鸿,裴行凯. 建筑结构, 2021(24)
  • [2]桥梁结构数值分析2020年度研究进展[J]. 周凌远.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2021(S1)
  • [3]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 潘从建.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1(01)
  • [4]火灾后植筋-钢板加固柱的偏压性能研究[D]. 徐向新.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5]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高温后承载力预测[D]. 潘国亮. 吉林建筑大学, 2021
  • [6]起重机组合臂架系统非线性分析的简化方法[D]. 杨微.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7]既有锯齿形厂房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及抗震加固[D]. 高克程. 山东建筑大学, 2021
  • [8]高强钢绞线网-ECC抗弯加固RC梁有限元分析[D]. 邵昱稼.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9]简支梁桥桥墩偏位对承载力影响及容许限值研究[D]. 邓惠株.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10]某框架结构托梁拔柱改造加固设计研究[D]. 韩永森.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标签:;  ;  ;  ;  ;  

变截面法在对称偏斜梁柱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