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学在自行车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人体工学在自行车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一、人机工程学在自行车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曾曦,鄂哲恒[1](2021)在《基于骑行安全性提升的刹车辅助装置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提高自行车骑行刹车过程中的安全性,满足骑行爱好者多样化的骑行需求,照顾特殊群体的骑行便利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运用人机工程学指导自行车刹车辅助装置设计,从人机工程学角度进行分析自行车刹车过程中安全操作实现要素与方法,基于此分析完成自行车刹车辅助装置设计方案。设计出自行车刹车辅助装置,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刹车方式。自行车刹车辅助装置减少了刹车难度,提升了骑行安全性和舒适性,使产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且更好地立足市场。

井泽林[2](2021)在《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报靶机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工业设计是越来越备受全球重视的学科之一,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在专用型仪器设备上,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过去掌握着技术和设计的前沿思维,因此在这一类型的市场上如鱼得水。我国的专用型仪器设备在设计研发上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巨大,近年来虽然技术支持上的差距迅速缩小,但在整体的设计上仍有欠缺和发展空间。整体外观造型的结构设计合理性不足,设备的宜人性和舒适性缺乏,人机界面中操纵器的排布没有一套规范高效的设计方法,导致仪器设备的操作效率和准确性都有欠缺。本课题通过对人机工程学分析研究,为专用型仪器设备的整体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方法,推动专用仪器设备的设计进步。本论文首先对国内外专用仪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从人机工程学角度对专用仪器设备的设计要素、原则等进行了梳理归纳。调查人机工程学的文献资料,以课题的研究方向为目的分析了市场现有同类型仪器的设计现状。通过和操作人员、专家的访谈调查得出了报靶设备的设计指标。最后总结映射出设计要素。包括人机尺寸,外观语义倾向和造型结构,人机界面、材质和色彩等,最后提出设计方案,在物理样机完成之后做了评价探讨,对外观造型和人机界面着手优化改良,借助启发式算法理论运用和人机界面结合设计,得出优化后的改良产品。本文将相关理论知识贯穿到文章设计研究的每个环节,探讨了人-机-环境之间的关系要素,以军用报靶机的课题设计为例做了设计实践,构建出基于人机工程学的专用仪器设计思路,促进了人机工程学和工业设计上的学科交叉应用发展。

李越青[3](2021)在《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外卖员电动车设计》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外卖产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同时外卖送餐员群体也在飞速壮大,但外卖员们使用的送餐载具却基本没有进步,因此工业设计师有责任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对外卖员电动车进行改进。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通过大数据资料分析、街头观察和用户访谈的方法,充分了解外卖市场现状和外卖员的工作现状,并发掘设计点用来指导下一步的设计。其二,在充分了解外卖员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将人机工程学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建立外卖员电动车的人-机-环境系统。通过对该系统的分析,论述了外卖员电动车各部件对舒适度和可用性的影响。同时,作者对电动车交通事故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为外卖员提供事故保护的可行办法。其三,在设计实践部分,依据设计调研的结果和对外卖员电动车的人机工程学分析进行了总体方案设计,并用人体模板对方案的实际效果和可行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在确定大体方案后进行了详细的功能设计和各部件的尺寸确定工作。从实践结果来看,本次设计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1)鞍座和把手的可调节设计使外卖员电动车能够适应绝大多数用户的身体尺寸;(2)腰靠的设计提高了驾驶舒适度;(3)折叠式休闲椅的设计增加了其作为临时休息点的舒适度;(4)对储物空间的重新分配实现了冷热外卖分开存放,为外卖员提供了额外的储物空间;(5)扶手的设计能够在发生侧面碰撞事故中阻拦外卖员飞出电动车;(6)用人机工程学的设计方法使外卖员电动车的各项功能都可用、舒适、高效。

钟岭[4](2021)在《基于关节位移和生理信号检测的自行车鞍座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行车作为一种轻巧灵便、无污染的交通出行工具,一直深受大众喜爱。对于骑行者而言,鞍座是比其他自行车配件更容易调整并且直接影响骑行感受的重要配件。以目前使用率较高的共享单车为例,在骑行前需要对鞍座位置进行适当地调整以满足骑行者的使用要求。然而在实际出行过程中,普通自行车的骑行者只能凭借主观感受并进行多次手动调整才能完成对鞍座位置的确定,这种方法不仅缺乏科学理论依据而且操作繁琐,耗时较长。另外,当骑行状态发生改变,需要更换鞍座类型时,现有的鞍座无法实现转换功能,这种情况下如果进行较长时间的骑行运动,很容易造成臀部和生殖区压迫和痛感。因此本文设计了一款“座管调节便捷准确、鞍座形状实现可变”的自行车鞍座,一方面颠覆了以往自行车鞍座的调节方式,另一方面有效帮助骑行者提高骑行运动的舒适感受,有益于身体健康。本文在人机工程学和CMF研究的理论背景下,以不同身高段的成年人群体作为研究的受试骑行者,以普通休闲自行车鞍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骑行者关节位移研究和生理信号研究。运用Motion Analysis人体动作捕获系统记录骑行者的关节位移变化,探寻腰膝关节位移与骑行者鞍座位置之间的联系;同时运用Biopac生理信号记录系统采集分析骑行者腿部肌肉的肌电信号,得到骑行者在不同鞍座位置骑行时腿部肌肉的疲劳情况,拟获得不同身高段骑行者的适宜鞍座位置。并对人——自行车鞍座系统进行人体力学分析,计算在不同鞍座位置,不同身高段骑行者进行骑行运动的身体能量消耗值,验证研究所得结果。通过对上述研究结果的分析发现:在有效的鞍座位置范围内,当骑行者腰膝关节位移的欧氏距离极值区间较大时,腿部的运动肌肉越不容易产生疲劳,骑行运动所消耗的身体能量越少,故此时的鞍座位置较为适宜。随后,整理目前自行车的鞍座种类,分析鞍座的用户调研结果,采用人机工程学设计方法,基于骑行者关节位移和生理信号的研究结果,展开自行车鞍座的造型设计,并通过Jack虚拟仿真技术对新式鞍座进行人机分析,充分验证新式鞍座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论文设计的新式鞍座,较好地解决了自行车骑行者在面临鞍座位置调整时遇到的问题,同时骑行者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需要调整鞍座类型,以适应不同的骑行环境。该论文的完成,极大程度上降低了骑行疲劳,优化了骑行过程,提升了骑行体验,保护了骑行者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李波[5](2021)在《新型双驱自行车传动系统关键结构设计与整车开发》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再度引发人们对交通方式选择与使用的深思。同时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行车产品的结构、功能、安全和质量等要求更为重视,因此自行车行业应不断创新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针对目前自行车的现状,本课题结合广大自行车用户在不同情况下的多种实际需求,运用优选算法筛选出用户关注度较高的需求,基于用户需求在传统自行车设计基础上,利用汽车差速原理研制了一款可实现双驱功能、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新型越野自行车,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文章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自行车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阐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以及解释了课题研究的必要性。概括了自行车的分类与特点,并对自行车的主要结构与功能分解作了详尽的介绍。其次,通过实际考察调研,获取了广大自行车用户在不同情况下的多种需求。结合实际情况,提取出了最终有效的用户需求24项,并对其进行分类及层次分级。进一步建立自行车用户各需求的指标评价体系,结合可拓学理论与层次分析法构建用户需求模型,并利用可拓层次分析法对各级用户需求进行重要度求解和排序,进而选取出对用户最重要的前七项需求。此外,参考这些前七项用户需求,基于不同驱动原理提出前后双驱双轮自行车、脚踏手动双驱自行车以及差速驱动双驱自行车三种驱动方案,并通过分析各驱动方案之间的优缺点以及结合实际情况优选出最终驱动方案:差速驱动双驱自行车。再次,在确定驱动设计方案后,根据汽车差速原理对自行车的驱动方案进行改进,分析了双驱自行车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过程。对双驱自行车动力驱动装置的传动齿轮、十字轴、传动轴以及箱体等零部件进行详细的尺寸设计及结构设计。并且为了满足前轮既要提供动力又要实现转向的双重功能,创新设计了前轮转向机构。通过设计的动力驱动装置和前轮转向机构,保证了双驱自行车的动力源,解决了双驱自行车传动系统中前后轮动力传递的问题。然后,利用ANSYS软件对自行车的传动齿轮、十字轴、传动轴等主要传动零部件进行静力学分析,以评价其主要传动零部件的强度、刚度效果,仿真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最后,对自行车的车体部分进行三维建模,在自行车车体的基础上,通过SolidWorks强大的设计装配能力对自行车各零部件进行装配,并检查各零部件的干涉情况,完成了双驱自行车整车三维模型。同时,对新型双驱自行车进行加工制造,并对其进行低速运动试验,通过实验验证了双驱自行车的骑行可靠性,动力驱动装置实现了自行车的前、后车轮都可以提供驱动力的目标,提高了自行车的动力性和安全性,并且前轮转向机构能够实现0°-45°角度范围内转向,连续骑行未出现脱链现象,提高了转向灵活性。

王靖雄[6](2020)在《基于人机工程的手持云台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研究方向是如何基于人机工程关系来进行手持云台产品的设计研发。以仿真优化的人机理论方法为核心,研究应用技术辅助手持云台的设计研发的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手持云台——一款影视行业最常用的辅助视频拍摄的产品。目前手持云台依据装载摄影设备类型的不同,而分为专业级手持云台与非专业级手持云台,而本文主要研究的则是专业级手持云台。首先,手持云台主要采用的三轴增稳系统,可以帮助摄影机、相机、手机等产品更稳定持久的拍摄视频。由于手持云台活动的机械结构较多,导致设计研发过程中对手持云台的结构强度、用料成本、用户体验等方面考虑的因素增加,加大设计难度,且辅助专业摄影设备的手持云台由于体积和载重的原因,在便携性和易用性方面的问题依旧没有效解决。笔者多次查阅资料了解到Solidworks对手持云台的结构的设计研究有很大帮助,可以应用到手持云台的设计中,发掘更多技术与设计相结合的可能性。采用调查法、数量研究法、情景构建法、跨学科研究法等方法来完成本文研究。其次,笔者在实习过程中参与手持云台的研发过程,了解手持云台产品的功能、技术和用户需求。明确现有的手持云台还具有可以设计改良的空间,根据背景和数据收集,确定基于人机工程来研究手持云台的必要性。对现有手持云台进行解构,基于人机工程关系分析该产品的设计定位和功能定位。通过运动仿真技术模拟现有手持云台的运动路径,深度了解手持云台三轴增稳系统的重要性,并让设计优化后的手持云台再次通过运动仿真技术来对比研究传统手持云台之间的不同。并结合材料力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模块化设计方法来辅助完成设计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对手持云台各处的细节部分进行二次设计,完善手持云台整体的设计效果。最终,通过在实习期间参与手持云台的研发项目,利用Solidworks、Rhinos等工程和设计软件制作产品的数据模型并进行运动仿真,模拟验证产品实际使用时的运动和受力状态。并运用Pose Studio、Jack等软件构建人体模型,模拟用户使用时的状态和场景,完成最终的设计作品。

刘馨然[7](2020)在《概念自行车的造型设计与实践》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设计界的水平不断提高,造成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化,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现在已有的产品外观,对新式造型充斥着无限的好奇心。如今,我们正处于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概念化设计改变了设计师的生活,概念化设计赋予设计师足够的设计空间与想象空间,满足了消费者不断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为更多企业带来商机。本文的主要内容为:第一部分,主要研究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等。第二部分,主要研究自行车的历史、自行车的分类及使用现状、自行车的特点与造型结构、自行车的发展趋势等。第三部分,主要讲述自行车的市场调研、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其结果分析、男性的消费心理特征分析、女性的消费心理特征分析、自行车根据不同群体的产品定位、人机工程学的应用等。第四部分,主要是概念自行车造型设计要素与造型风格,通过形态、功能、材料、色彩进行分析,概念自行车造型风格从简约风格、时尚风格、个性风格上分析。第五部分,主要讲述基本型的联想训练、自行车造型与仿生设计、自行车造型与几何造型设计等。第六部分,制定设计目标和设计定位、并进行概念自行车的设计实践。第七部分,总结与展望。本文主要研究适合年轻男性和女性的概念自行车,通过分析和总结男性和女性对形态、功能、材料、色彩上的需求,进行一场关于造型创新的设计活动,设计出适合年轻男性和女性使用的概念自行车。本文通过分析已有的实际案例,了解不同人群对美的定义,并从中得到启发,将自身的设计理念表达到产品设计之中,同时为满足年轻男性和女性的消费需求,展现了三款概念自行车的设计方案。

应佳乐[8](2020)在《基于校园文化符号的高校自行车停放设施设计研究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绿色出行的兴起与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校园内自行车出行成为主流。日益增长的自行车数量,使停放设施缺失的问题愈加突出,并严重影响了校园的景观环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高校大力开展校园自行车停放设施的建设。但是,大部分高校在设计时未能从校园文化的角度出发,缺乏设计意识,无法体现校园的特色和文化内涵。为了发挥自行车停放设施承载校园文化、增强学校文化氛围、美化校园环境的功能,本课题进行了以下的工作:在理论层面上,本文首先阐述了校园自行车停放设施设计的相关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校园自行车停放设施的设计原则及设计要素,并结合人机工程学理论以及相关设计标准对校园自行车停放设施进行了尺度分析。然后结合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融合校园文化的自行车停放设施设计方法,主要包括校园文化符号的提取方法以及设计应用,并根据符号的传达理论,构建出指导校园自行车停放设施设计的基本设计流程,对整个设计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在实践部分,以华南理工大学自行车停放设施设计为研究对象,根据上述理论研究,首先对校园自行车停放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运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华南理工大学校园自行车停放的现状以及师生的使用需求进行调研、整理与分析,总结了现存问题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然后根据之前的研究结果,以符号学理论为指导,基于停放点对校园文化进行收集与筛选,从造型、材质、色彩等方面对文化符号进行提炼和创新,将文化素材转化设计符号,并将其应用到校园自行车设施的设计中。最后对方案进行设计评估,验证设计成果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从而获得一套具有校园文化特色以及标识功能的自行车停放设施,实现以校园自行车停放设施的形式承载校园文化的功能。本课题能够对探索未来校园建设的新趋势与方法提供研究参考,为解决自行车停放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缺失的问题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肖继宗[9](2020)在《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短途电动自行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出行需求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电动自行车作为城市短途出行的交通工具,一直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在当今的出行方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电动自行车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了用户出行时的使用体验。本文以用户体验为切入点,通过对短途电动自行车进行分析与改进,使车辆在符合新规定的同时更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交通事业的发展,具体研究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的详细阐述说明,并再此基础上明确了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对论文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首先介绍了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概念。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将用户体验分成了五个层次,并在各个层级的用户体验中提取出需要的设计要素对其进行分析。其次对CMF设计理论进行了阐述,明确CMF对于车辆设计的影响。最后分析了人机工程学与车辆设计间的关系,为后续短途电动自行车的设计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短途电动自行车现状研究。首先介绍了短途电动自行车的概念以及短途出行的定义。其次对电动自行车的现状进行了说明,讲述了车辆从起源到现今发展的情况,并对现有电动自行车种类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不同车型的优缺点,为后续车辆的设计提供参考。最后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现有电动自行车产品进行调研,通过对调研结果加以分析总结,为后期的设计提供相关数据支持。第四部分是在前几部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分析以及设计实践。首先确定了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短途电动自行车设计必须遵循的五大设计原则。其次对车辆进行使用人群和使用空间的定位;然后在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方法指导下,分别对短途电动自行车的功能、造型尺寸、色彩、材料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最终提出三种满足用户需求的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改进,确定最优方案并加以说明。希望本论文的相关研究能够为电动自行车产品的设计师和生产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同时也能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做出贡献。

苏晨曦[10](2020)在《城市便携式代步工具的整合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城市空气环境污染、道路交通拥挤以及交通能耗增加等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寻求于多样化、高效率和绿色低碳的日常出行方式。与其它一般性城市代步工具相比,便携式代步工具能更好的提升用户城市短距离的出行效率,更好的适应于城市不同的出行场景,提升人们的出行体验。而国内代步工具市场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发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因此本课题在基于代步工具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对便携式代步工具产品的设计指导方法、发展趋势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文章首先主要分析与探究了产品整合设计内涵、整合设计模式、整合设计原则以及整合设计流程等产品整合设计理念,并结合国内外成功的整合设计案例,从实际应用角度更好的阐释与把握产品整合设计思想与方法。继而基于城市便携式代步工具的概念、发展过程以及发展前景等,采用市场调研、用户研究、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总结当前便携式代步工具产品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设计趋向,并以此为切入点,探究便携式代步工具产品的整合设计方法,并进行最后的产品设计实践。课题设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与优化城市人们的日常出行体验,提高出行效率,并丰富人们日常出行方式,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状况,进而减轻城市空气环境污染与交通能耗。同时也希望在未来城市代步工具的设计发展中,产品整合设计理念与方法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并随着人们城市日常出行需求的变化发展不断开拓创新,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发挥出产品的最大价值。

二、人机工程学在自行车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机工程学在自行车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骑行安全性提升的刹车辅助装置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现有自行车刹车方式分析
    (一)现有自行车骑行过程中的刹车方式
    (二)现有自行车刹车方式安全性分析
二、人机工程学研究
    (一)不同骑行方式刹车效率与安全性分析
    (二)不同骑行方式刹车人机舒适性分析
三、自行车刹车辅助装置设计方案
    (一)自行车刹车辅助装置设计思维与设计定位
        1. 设计思维:
        2. 设计定位:
    (二)自行车把手联动刹车辅助装置方案
    (三)自行车副把手联动刹车辅助装置方案
    (三)设计改进方向
结论

(2)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报靶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人机工程学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设计现状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1.5 论文框架
2 人机工程学概述及其在仪器中的设计原则
    2.1 人机工程学概念及定义
    2.2 人机工程学的产品与理论体系
        2.2.1 工业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
        2.2.2 人机工程学理论体系
    2.3 专用仪器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2.4 专用仪器人机界面的设计原则分析
        2.4.1 人机界面的编码原则
        2.4.2 人机界面的相合性原则
        2.4.3 人机界面的视觉特征原则
        2.4.4 人机设计的重要性原则
        2.4.5 人机设计的频率性原则
        2.4.6 人机设计的功能性原则
    2.5 本章小结
3 报靶机的功能需求与调研分析
    3.1 报靶机的设计背景
    3.2 报靶机的功能需求确定
        3.2.1 人机需求分析
        3.2.2 功能指标的设计映射
    3.3 同类仪器的造型设计分析
        3.3.1 专用仪器设备的分类
        3.3.2 专用型仪器设备的外观造型分析
    3.4 同类仪器的人机界面设计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报靶机的设计与人机工效评价
    4.1 设计内容分析
    4.2 报靶机内部布置设计
    4.3 报靶机关键尺寸设计
        4.3.1 内部重要部件尺寸
        4.3.2 外观造型尺寸确定
    4.4 草图
        4.4.1 报靶机外观造型的设计草图
        4.4.2 报靶机外把手设计草图
        4.4.3 报靶机补光灯设计
        4.4.4 人机界面排布设计
    4.5 三维模型和渲染
        4.5.1 报靶机的调节机构设计要点
        4.5.2 色彩分析与渲染
    4.6 物理样机制作实现
    4.7 基于人机工效的设计评价
        4.7.1 评价方法
        4.7.2 工效评价的内容
        4.7.3 评价对象与评价设备
        4.7.4 实验评价的过程与结果
        4.7.5 基于人机工效的设计评价结论
    4.8 本章小结
5 报靶机造型的优化改良
    5.1 第一代报靶机的设计问题分析
        5.1.1 外观造型设计问题分析
        5.1.2 人机界面设计问题分析
    5.2 报靶机的人机界面结合优化设计
        5.2.1 界面排布设计计算
        5.2.2 基于最优操作距离与人机工程学的人机界面的结合优化设计
    5.3 报靶机优化改良的设计要素分析
        5.3.1 形态的影响因素与选择
        5.3.2 材质的影响因素与选择
        5.3.3 色彩的影响因素与选择
    5.4 报靶机优化设计实践过程与结果
        5.4.1 优化的草图方案
        5.4.2 三维建模和效果图
        5.4.3 最终方案优化设计的具体解析
        5.4.4 配色方案选择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外卖员电动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人机工程学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外卖电动车设计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设计调研
    2.1 外卖市场调研
        2.1.1 订单品类
        2.1.2 消费者选择
        2.1.3 配送时间和配送地点
        2.1.4 本节小结
    2.2 产品使用现状调研
        2.2.1 现有产品特点
        2.2.2 外卖员日常工作情况调研
        2.2.3 交通事故特点
        2.2.4 本节小结
    2.3 用户调研
        2.3.1 外卖员基本情况调研
        2.3.2 用户访谈
        2.3.3 问卷调研
        2.3.4 本节小结
    2.4 调研总结
第三章 人机工程学在外卖员电动车设计中的应用
    3.1 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
    3.2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3.2.1 提供人体特征数据
        3.2.2 为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
        3.2.3 为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
        3.2.4 提供人-机-环境系统设计的设计方法
    3.3 人机工程学在外卖员电动车设计中的应用
        3.3.1 外卖员电动车人-机-环境系统分析
        3.3.2 外卖员骑姿分析
        3.3.3 信息传递装置分析
        3.3.4 鞍座人机分析
        3.3.5 休闲椅人机分析
        3.3.6 人身安全防护
    3.4 本章总结
第四章 设计实例
    4.1 总体方案设计
        4.1.1 总体功能设计
        4.1.2 方案草图
        4.1.3 方案评估
    4.2 人机工程学评估
        4.2.1 前期准备
        4.2.2 建立模型
        4.2.3 总结分析
    4.3 技术设计
        4.3.1 滑轨功能设计
        4.3.2 鞍座设计
        4.3.3 腰靠设计
        4.3.4 扶手设计
        4.3.5 前叉功能设计
        4.3.6 储物箱设计
        4.3.7 车架尺寸
        4.3.8 车灯设计
        4.3.9 休闲椅设计
    4.4 外观设计
        4.4.1 造型设计
        4.4.2 配色设计
    4.5 设计评估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课题总结
    5.2 研究的不足之处
    5.3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一 街头调研照片
附录二 外卖员送餐车使用情况调研问卷
致谢

(4)基于关节位移和生理信号检测的自行车鞍座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外研究现状
        1.2.1 关节位移
        1.2.2 生理信号检测
        1.2.3 自行车鞍座设计
    1.3 国内研究现状
        1.3.1 关节位移
        1.3.2 生理信号检测
        1.3.3 自行车鞍座设计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人机工程学与CMF的理论研究
    2.1 人机工程学理论
        2.1.1 人机工程学与工业设计的联系
        2.1.2 人机工程学中的人体测量标准
        2.1.3 人机工程学中的虚拟仿真技术
    2.2 CMF的设计理论
        2.2.1 CMF中的色彩设计
        2.2.2 CMF中的材料设计
        2.2.3 CMF中的加工工艺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关节位移和生理信号的自行车鞍座研究
    3.1 自行车骑行者的关节位移研究
        3.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3.1.2 关节位移数据的获取过程
        3.1.3 关节位移数据的处理分析
    3.2 自行车骑行者的生理信号研究
        3.2.1 人体的肌肉组织与肌肉疲劳
        3.2.2 人体的生理信号
        3.2.3 表面肌电信号的检测过程
        3.2.4 表面肌电信号的处理分析
    3.3 人——自行车鞍座系统的力学分析
        3.3.1 力学模型的建立
        3.3.2 力学模型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行车鞍座的设计实践
    4.1 自行车鞍座的种类
    4.2 自行车鞍座的用户调研结果
        4.2.1 使用人群定位
        4.2.2 自行车鞍座的问题分析
    4.3 自行车鞍座设计的理论依据
        4.3.1 人机工程学设计方法
        4.3.2 基于关节位移和生理信号的研究结果
    4.4 自行车鞍座的造型设计
        4.4.1 自行车鞍座的功能、形状设计
        4.4.2 Jack虚拟仿真技术的舒适性评估
        4.4.3 自行车鞍座的色彩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新型双驱自行车传动系统关键结构设计与整车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来源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2 自行车理论基础
    2.1 自行车分类与特点
    2.2 自行车主要结构与功能分解
    2.3 自行车功能分析
        2.3.1 功能分析概述
        2.3.2 自行车功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用户需求的总体驱动方案设计
    3.1 用户需求分析
        3.1.1 用户调研
        3.1.2 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
        3.1.3 模型建立
        3.1.4 重要度求解
        3.1.5 重要度分析与设计指标确定
    3.2 总体驱动方案设计
        3.2.1 不同驱动方案设计
        3.2.2 方案评价
        3.2.3 最终方案确定
    3.3 本章小结
4 新型双驱自行车传动系统关键结构设计
    4.1 总体设计思路
        4.1.1 汽车差速器工作原理
        4.1.2 改进的差速器原理
        4.1.3 传动系统动力传递过程
    4.2 动力驱动装置结构设计
        4.2.1 传动齿轮设计
        4.2.2 十字行星轴设计
        4.2.3 传动轴设计
        4.2.4 箱体设计
        4.2.5 链盘设计
        4.2.6 驱动装置模拟装配
    4.3 前轮转向机构结构设计
        4.3.1 转向方案设计
        4.3.2 结构设计
        4.3.3 转向机构模拟装配
    4.4 本章小结
5 双驱自行车主要传动零件有限元分析
    5.1 ANSYS有限元分析简介
        5.1.1 有限元方法
        5.1.2 ANSYS Workbench软件
    5.2 关键零件静力学仿真
        5.2.1 建立有限元模型
        5.2.2 确定材料属性及划分网格
        5.2.3 载荷施加与添加边界条件
        5.2.4 仿真分析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双驱自行车整车开发与试验研究
    6.1 车体部分零部件建模
        6.1.1 车架建模
        6.1.2 车把手建模
        6.1.3 前叉建模
        6.1.4 减震系统建模
    6.2 整车三维模拟装配
    6.3 双驱自行车运动试验
        6.3.1 自行车改装与制造
        6.3.2 实验方法
        6.3.3 实验结果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6)基于人机工程的手持云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
        1.1.1 近年来国民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变化
        1.1.2 手持云台的发展和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水平
第2章 手持云台设计概述
    2.1 云台定义及分类
    2.2 手持云台
        2.2.1 手持云台的定义
        2.2.2 手持云台模块划分
        2.2.3 可设计优化部分
        2.2.4 设计方向的选择
    2.3 手持云台的设计发展
    2.4 计算机仿真技术对手持云台设计的影响
        2.4.1 技术性影响
        2.4.2 功能性影响
    2.5 现有手持云台的设计标准和使用方式
        2.5.1 设计标准
        2.5.2 使用模式
    2.6 设计方法的应用
        2.6.1 人机工程学的应用
        2.6.2 模块化设计方法的应用
        2.6.3 交互设计的应用
第3章 手持云台用户概述
    3.1 手持云台用户需求
    3.2 手持云台用户分类及特点
    3.3 手持云台用户特征分析
        3.3.1 手持云台用户心理特征分析
        3.3.2 手持云台用户生理特征分析
第4章 云台结构分析
    4.1 相关技术参数
    4.2 相关材料的选取
    4.3 横滚模块
    4.4 手持云台握持模块数据分析
第5章 手持云台设计分析
    5.1 设计思路与软件应用
        5.1.1 思维导图与技术路线
        5.1.2 使用软件分析
    5.2 设计点及人机工程关系分析
第6章 手持云台设计
    6.1 初期方案设计
        6.1.1 设计理念
        6.1.2 初期构想
    6.2 设计方案深化
        6.2.1 方案一
        6.2.2 方案二
        6.2.3 方案三
        6.2.4 方案四
        6.2.5 方案五
    6.3 最终方案
        6.3.1 握持模块的设计
        6.3.2 云台模块的设计
    6.4 手持云台最终方案与优化前后对比
        6.4.1 设计说明
        6.4.2 尺寸说明
        6.4.3 使用方式与设计优化对比
    6.5 设计总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概念自行车的造型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2章 自行车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2.1 自行车的发展概述
    2.2 自行车的分类与使用现状
    2.3 自行车的特点与造型结构
    2.4 自行车的发展趋势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自行车使用人群分析及人机工学
    3.1 自行车用户的市场调研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2 调研结果分析
    3.2 男性的消费心理特征分析
    3.3 女性的消费心理特征分析
    3.4 自行车根据不同群体的产品定位
    3.5 自行车中人机工程学的应用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概念自行车造型设计要素与造型风格
    4.1 概念自行车的造型设计要素分析
        4.1.1 概念自行车造型设计的形态美
        4.1.2 概念自行车造型设计的功能美
        4.1.3 概念自行车造型设计的材料美
        4.1.4 概念自行车造型设计的色彩美
    4.2 概念自行车的造型风格分析
        4.2.1 概念自行车造型设计的简约风格
        4.2.2 概念自行车造型设计的时尚风格
        4.2.3 概念自行车造型设计的个性风格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概念自行车的造型设计方法
    5.1 基本型的联想训练
        5.1.1 方形的联想训练
        5.1.2 圆形的联想训练
        5.1.3 三角形的联想训练
    5.2 自行车造型与仿生设计
        5.2.1 造型仿生设计
        5.2.2 色彩仿生设计
        5.2.3 结构仿生设计
    5.3 自行车造型与几何造型设计
        5.3.1 基本型造型
        5.3.2 几何体单体造型
        5.3.3 几何体组合造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概念自行车的设计实践
    6.1 设计目标
    6.2 设计定位
    6.3 设计方案展示
        6.3.1 方案一
        6.3.2 方案二
        6.3.3 方案三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插图注释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基于校园文化符号的高校自行车停放设施设计研究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各高校愈加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1.1.2 公共设施作为校园文化载体的需求
        1.1.3 绿色出行背景下自行车交通迅速发展
        1.1.4 校园规划与建设中缺乏对自行车停放设施的关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自行车停放设施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自行车停放设施的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校园自行车停放设施设计理论研究
    2.1 校园自行车停放设施概述
        2.1.1 校园自行车停放设施的概念
        2.1.2 校园自行车停放设施的种类及特点
    2.2 校园自行车停放设施设计原则
        2.2.1 功能性原则
        2.2.2 环境协调性原则
        2.2.3 文化性原则
        2.2.4 以人为本原则
    2.3 校园自行车停放设施设计要素
        2.3.1 造型要素
        2.3.2 材质要素
        2.3.3 色彩要素
        2.3.4 空间尺度
        2.3.5 位置及数量
    2.4 校园自行车停放设施的尺度分析
        2.4.1 自行车结构尺寸分析
        2.4.2 自行车停放区域及停车设施尺寸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校园自行车停放设施设计中文化符号的应用研究
    3.1 校园文化符号概述
        3.1.1 符号与符号学
        3.1.2 校园文化符号
        3.1.3 校园文化符号的提取对象
    3.2 校园文化符号的提取方法
        3.2.1 直接模仿
        3.2.2 概括简化
        3.2.3 抽象变形
        3.2.4 重构再现
    3.3 校园文化符号在高校自行车停放设施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3.3.1 形的表现
        3.3.2 意的传达
    3.4 校园文化符号的传达
        3.4.1 符号的传达理论
        3.4.2 符号学理论指导下校园自行车停放设施的设计流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华南理工大学校园现状分析及用户调研
    4.1 华南理工大学校园情况概述
        4.1.1 校园基本概况
        4.1.2 校园规划及交通分析
        4.1.3 实地调查
    4.2 调查问卷分析
        4.2.1 问卷结构设计
        4.2.2 使用对象及出行特征分析
        4.2.3 自行车停放设施现状分析
        4.2.4 校园自行车停放设施设计要素调研分析
    4.3 现有问题的归纳与分析
        4.3.1 现有问题的归纳
        4.3.2 解决方案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校园文化符号的高校自行车停放设施设计实践
    5.1 华南理工大学停放点文化素材收集与筛选
        5.1.1 华南理工大学校园文化素材研究框架
        5.1.2 华南理工大学停放点文化素材的收集
        5.1.3 华南理工大学停放点文化素材的筛选
    5.2 华南理工大学停放点文化符号的提取
        5.2.1 造型符号的提取
        5.2.2 色彩符号的提取
        5.2.3 材质符号的提取
    5.3 方案设计
        5.3.1 方案构思与草图绘制
        5.3.2 方案深化
    5.4 方案评估与筛选
        5.4.1 方案评估维度
        5.4.2 方案评估过程
        5.4.3 方案评估结果
    5.5 最终方案确定及展示
        5.5.1 方案确定及效果图展示
        5.5.2 模型制作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华南理工大学自行车停放现状问卷调查
附录二 :华南理工大学文化素材评估问卷调查
附录三 :华南理工大学自行车停放设施方案评估问卷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短途电动自行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用户体验理论概述
    2.2 电动自行车设计中的用户体验层次分析
        2.2.1 功能层次
        2.2.2 感觉层次
        2.2.3 情感层次
        2.2.4 社会层次
        2.2.5 自我实现层次
    2.3 CMF设计理论概述
    2.4 人机工程学理论概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短途电动自行车现状研究
    3.1 短途电动自行车概述
        3.1.1 电动自行车概念
        3.1.2 短途出行的定义
    3.2 车辆设计现状
        3.2.1 电动自行车的起源与发展
        3.2.2 现有电动自行车对比分析
    3.3 电动自行车使用现状调研
        3.3.1 调研思路
        3.3.2 调研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设计分析研究
    4.1 短途电动自行车设计原则
    4.2 短途电动自行车设计定位分析
        4.2.1 目标人群定位
        4.2.2 目标使用空间定位
    4.3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设计研究
        4.3.1 短途电动自行车功能创新研究
        4.3.2 短途电动自行车造型尺寸研究
        4.3.3 短途电动自行车的色彩研究
        4.3.4 短途电动自行车的材料研究
    4.4 草图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设计实践
    5.1 最终方案选定与建模
    5.2 最终方案展示
    5.3 最终方案设计说明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10)城市便携式代步工具的整合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课题研究框架
第二章 产品整合设计理念及应用案例
    2.1 整合设计理念
        2.1.1 整合思维
        2.1.2 整合设计
    2.2 产品整合设计理念内涵
    2.3 产品整合设计模式
        2.3.1 整合企业资源
        2.3.2 整合有效价值资源
        2.3.3 整合设计资源
        2.3.4 整合产品系统
        2.3.5 整合技术制造资源
    2.4 产品整合设计原则
    2.5 产品整合设计流程
    2.6 整合设计应用案例
        2.6.1 Dyson系列产品设计
        2.6.2 小米科技公司
        2.6.3 共享经济模式——以共享单车为例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便携式代步工具概述
    3.1 代步工具概述
        3.1.1 代步工具的概念
        3.1.2 代步工具的发展
    3.2 城市便携式代步工具的定义与发展
        3.2.1 “便携式”与“便携式”产品
        3.2.2 城市便携式代步工具的定义
        3.2.3 城市便携式代步工具的发展
    3.3 城市便携式代步工具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便携式代步工具的整合设计方法探究
    4.1 城市便携式代步工具的市场调研
        4.1.1 城市便携式代步工具的类型与特点
        4.1.2 市场现有主要产品分析
        4.1.3 市场现有产品主要存在问题
    4.2 用户研究
        4.2.1 目标用户定位
        4.2.2 用户需求特征分析
        4.2.3 主要调研方法
        4.2.4 调研总结
    4.3 设计趋向分析
    4.4 城市便携式代步工具整合设计原则
    4.5 整合有效价值资源——社会、经济、科技因素
        4.5.1 社会因素
        4.5.2 经济因素
        4.5.3 科技因素
    4.6 整合设计资源——用户体验与服务设计
    4.7 整合产品系统——结构、功能、造型
        4.7.1 结构整合设计
        4.7.2 功能整合设计
        4.7.3 外观造型整合设计
    4.8 整合产品生产制造——技术与材料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便携式代步工具设计实践
    5.1 设计定位
    5.2 城市便携式代步工具产品设计方案
        5.2.1 设计方案构思
        5.2.2 产品效果展示
        5.2.3 实物模型
    5.3 设计分析
        5.3.1 产品结构设计分析
        5.3.2 产品功能设计分析
        5.3.3 产品外观造型设计分析
        5.3.4 产品材料的选择
        5.3.5 产品折叠过程演示
    5.4 产品人机工程学分析
        5.4.1 车身踏板部分尺寸设计分析
        5.4.2 操纵杆部分尺寸设计分析
        5.4.3 车把部分尺寸设计分析
        5.4.4 车轮部分尺寸设计分析
        5.4.5 产品三视图及尺寸
    5.5 产品细节展示
    5.6 城市便携式代步工具手机APP设计
        5.6.1 APP信息架构
        5.6.2 APP界面设计
第六章 结论
    6.1 全文总结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七章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录 便携式代步工具产品调研问卷
附件

四、人机工程学在自行车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骑行安全性提升的刹车辅助装置设计研究[J]. 曾曦,鄂哲恒. 设计, 2021(13)
  • [2]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报靶机设计研究[D]. 井泽林.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3]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外卖员电动车设计[D]. 李越青. 青岛大学, 2021
  • [4]基于关节位移和生理信号检测的自行车鞍座设计研究[D]. 钟岭.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5]新型双驱自行车传动系统关键结构设计与整车开发[D]. 李波. 四川大学, 2021(02)
  • [6]基于人机工程的手持云台设计研究[D]. 王靖雄.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7]概念自行车的造型设计与实践[D]. 刘馨然.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2)
  • [8]基于校园文化符号的高校自行车停放设施设计研究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D]. 应佳乐.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短途电动自行车设计研究[D]. 肖继宗.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10]城市便携式代步工具的整合设计研究[D]. 苏晨曦.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人体工学在自行车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