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_1-AR拮抗剂治疗下尿路症状的研究

α_1-AR拮抗剂治疗下尿路症状的研究

一、α_1-AR拮抗剂治疗下尿路症状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斌斌[1](2021)在《卢建新教授治疗下尿路症状用药挖掘及经验处方核心作用机制初步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卢建新教授治疗下尿路症状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目的:通过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提炼卢建新教授治疗下尿路症状的核心药物,对用药规律进行总结,以阐明卢建新教授治疗下尿路症状相关疾病的经验。方法:通过整理卢建新教授治疗下尿路症状的门诊病历资料,对其进行规范整理后,整体导入SPSS Statistics和SPSS Modeler进行统计和数据挖掘,对患者基本信息、使用中药进行频次分析、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根据挖掘结果总结归纳卢建新教授治疗经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19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卢建新教授诊治的下尿路症状病例1643则,所搜集的病例年龄介于14岁-98岁,主要分布年龄段是60-69岁,占总人数比例约32.56%。从中药而论,频次较高者有陈皮、柴胡、党参、白术、覆盆子、茯苓、当归、黄芪、白芍。从中药的关联规则来看,黄芪-杏仁-升麻、黄芪-升麻-覆盆子、苍术-关黄柏-陈皮、黄芪-升麻-当归、黄芪-升麻-柴胡为主要配伍。从高频药物的聚类分析获得黄芪、升麻、当归、柴胡、桔梗、杏仁、白术、党参、陈皮;苍术、薏苡仁、芦根、淡竹叶、通草、地黄、覆盆子、益智仁;半枝莲、茯苓;赤芍、桃仁、白芍、甘草、酸枣仁;干姜、黄连、法半夏、黄芩、厚朴、枳壳、莱菔子等五组聚类结果。结论:卢建新教授认为下尿路症状的基本病机为膀胱气化失司,并与脾、肾、肝、肺、三焦等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诊治过程中注重调脏腑、畅气机,以调理脾胃气机升降为枢,调理他脏为辅,通过调理全身气机升降,恢复膀胱气化功能,以达到治疗下尿路症状的目的。第二部分: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调气复化汤的作用机制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索卢建新教授治疗下尿路症状调气复化汤的有效成分、靶标及通路。初步探讨调气复化汤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获得调气复化汤有效成分及对应靶标,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有效成分进行靶标预测。通过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得到下尿路症状相关靶标,整合调气复化汤靶标和下尿路症状靶标,获取交集靶标。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标-疾病网络图,筛选核心成分;利用STRING平台构建PPI网络,筛选核心蛋白;使用MCODE对PPI网络进行蛋白聚类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成分来看,调气复化汤(炙黄芪,升麻,柴胡,陈皮,桂枝,泽泻,炒白术,猪苓,茯苓,杏仁,桔梗,淫羊藿)主要含有quercetin、kaempferol、luteolin、isorhamnetin等158个作用于下尿路症状的有效成分。从靶标来看,调气复化汤的158个有效成分联合作用于下尿路症状的144个靶标,主要包括PTGS2、PTGS1、AR、PGR、PRSS1、SCN5A、ESR1。可见调气复化汤通过多种成分、多个靶标作用于下尿路症状。通过蛋白质互作分析,得到的核心靶标有EGF、PTGS2、MMP9、ESR1、CCND1等。从靶标的GO富集结果来看,主要富集在D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positive 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 from RNA polymerase Ⅱ promoter)、药物反应(response to drug)、转录的正调控,DNA 模板(positive 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DNA-template)、凋亡过程的负调控(negative regulation of apoptotic process)、细胞增殖的正向调节(positive regula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等功能。从 KEGG 富集结果来看,主要富集在癌症通路(pathways in cancer)、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Proteoglycans in cancer)、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HIF-1 信号通路(HIF-1 signaling pathway)等通路。结论:卢建新教授治疗下尿路症状的调气复化汤具有多成分、多靶标特征,主要通过抗炎、抗癌、调节激素代谢、血管生成、氧化应激、细胞增殖和凋亡等途径,达到治疗LUTS的目的。

钟凯悦[2](2021)在《5α-还原酶抑制剂联合α受体阻滞剂用于PKRP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5α-还原酶抑制剂联合α受体阻滞剂用于PKRP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依外科手术治疗途径,由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选择与标准相符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200例,经随机方式区别为研究组A(100例)和对照组B(100例),B组施以爱普列特片口服治疗,5mg/片,1片/次,2次/日,术前用7d,术后用4周,A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坦索罗辛0.2mg/粒,1粒/次,1次/日,术前用7d,术后继续服药4周。对比两组的术前1天IPSS评分、OABSS评分,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尿管拔出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第1月的OABSS评分、IPSS评分,膀胱余尿量、最大尿流率的差异。结果:相较治疗前,两组病人联合治疗后的最大尿流率以及膀胱残余尿量都有显着改善(P<0.05),IPSS评分、OABSS评分有显着降低(P<0.05);且A组的IPSS评分、OABSS评分、最大尿流率与膀胱残余尿量指标都要显着优于B组(P<0.05),A组的住院天数、尿管拔出时间以及膀胱冲洗时间都要显着短于B组(P<0.05)。结论:爱普列特联合坦索罗辛用于PKRP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显着,不仅可明显改善患者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而且对患者的膀胱过度活动症也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王明凯[3](2021)在《公英利癃汤加味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湿热瘀阻型精癃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公英利癃汤加味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湿热瘀阻型精癃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收集符合标准66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33例。治疗组为公英利癃汤加味联合基础用药(坦索罗辛胶囊);对照组在基础用药上联合舒泌通胶囊。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分别记录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及中医证候评分判定相关数值,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与病程及中医证候评分、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生活质量评分(QOL)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对象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治疗后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在IPSS方面更具优势。3.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QOL)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QOL)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比对照组在QOL方面更具优势。4.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较治疗前均改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在改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方面更具优势。5.两组治疗后,虽然残余尿量都较前有所改善,对比两组残余尿量治疗后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在残余尿量方面更具优势。6.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改善,对比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在中医证候方面更具优势。7.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公英利癃汤加味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湿热瘀阻型精癃,在改善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减少患者残余尿量及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方面,均优于舒泌通胶囊联合探索罗辛的对照组,能够明显地改善精癃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好,可供临床参考及治疗推广。

李乾斌[4](2021)在《黑番茄浓缩浆对不同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观察及网络药理学治疗机制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黑番茄浓缩浆治疗不同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特点以及安全性分进行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其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可能作用靶点,探讨黑番茄浓缩浆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科学阐述黑番茄浓缩浆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分子机制,研究黑番茄浓缩浆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实验,采用三臂,平行组设计;以安慰剂和阳性药物作为对照,纳入自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门诊且符合入排标准的BPH患者180名,将患者随机分配到黑番茄浓缩浆组(70例,服用黑番茄浓缩浆)、安慰剂组(55例,服用和黑番茄浓缩浆性状、包装相同的安慰剂)和阳性药物组(55例,前列腺体积<30ml者服用盐酸坦索罗辛,前列腺体积≥30ml者,联用盐酸坦索罗辛和非那雄胺),三组患者均服药3个月,然后将3组病人按前列腺体积分为前列腺体积≥40ml组(60例)和前列腺体积<40ml组(120例)两个大组,分别观察前列腺体积≥40ml患者中黑番茄浓缩浆组、安慰剂组、阳性药物组这三组患者服药前和服药3月后IPSS、Qo L评分、前列腺体积、残余尿、尿流率、t PSA值、睾酮的变化,同样分析前列腺体积<40ml病人中黑番茄浓缩浆组、安慰剂组、阳性药物组这三组患者服药前和服药后各指标变化,然后分别对比黑番茄浓缩浆和阳性药物对前列腺体积<40ml患者和前列腺体积≥40ml患者疗效的不同之处。以评价黑番茄浓缩浆对不同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不同前列腺体积之间的疗效特点,并观察其安全性。然后使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通过文献获取黑番茄主要有效成分9种,通过Pub Chem、Pharm Mapper、TCMSP、Uni Prot、Gene Cards等数据库,采用网络药理学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对黑番茄浓缩浆作用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最后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黑番茄浓缩浆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机制。结果:前列腺体积≥40ml大组中,黑番茄浓缩浆组IPSS治疗前后分别为18.70±6.75和9.25±4.48,(P<0.05);阳性药物组治疗前后IPSS分别为17.38±5.66和9.50±4.86,(P<0.05);黑番茄浓缩浆组Qo L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4.00(3.25,5.00)和2.00(2.00,3.00),(P<0.05);阳性药物组Qo L评分治疗前后分为3.00(3.00,4.00)和2.00(1.25,3.00),(P<0.05);黑番茄浓缩浆组治疗前后最大尿流率分别为7.54±3.00ml/s和11.12±4.59ml/s,(P<0.05);阳性药物组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分别为65.30(54.40,74.68)ml和49.80(43.95,66.90)ml,(P<0.05)。IPSS变化值Δ三组间比较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然后进行两两比较,黑番茄浓缩浆组和阳性药物组对比安慰剂组IPSS变化值Δ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Qo L评分变化值Δ三组间比较均也存在显着差异(P<0.05),然后进行两两比较,黑番茄浓缩浆组和阳性药物组对比安慰剂组Qo L评分变化值Δ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前列腺体积<40ml大组中,黑番茄浓缩浆组IPSS治疗前后分别为15.00(11.50,21.50)和7.00(4.00,15.00),(P<0.05);阳性药物组IPSS治疗前后分别为18.00(15.00,23.00)和11.00(7.00,15.00),(P<0.05);黑番茄浓缩浆组治疗前后Qo L评分分别为4.00(3.00,4.00)和2.00(1.50,3.00),(P<0.05);阳性药物组治疗前后Qo L评分分别为4.00(3.00,5.00)和2.00(2.00,3.00),(P<0.05);黑番茄浓缩浆组最大尿流率治疗前后分别为8.91±2.81ml/s和12.00±5.44ml/s,(P<0.05);阳性药物组最大尿流率治疗前后分别为8.90±3.26ml/s和10.67±3.51ml/s,(P<0.05);安慰剂组前列腺体积治疗前后分别为26.75(23.18,33.03)ml和32.15(23.85,38.02)ml,(P<0.05)。组间分析,IPSS变化值Δ三组间比较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然后进行两两比较,黑番茄浓缩浆组和阳性药物组对比安慰剂组IPSS变化值Δ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Qo L评分变化值Δ三组间比较均也存在显着差异,(P<0.05),然后进行两两比较,黑番茄浓缩浆组和阳性药物组对比安慰剂组Qo L评分变化值Δ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黑番茄浓缩浆组患者中前列腺体积<40ml患者治疗前后IPSS变化值Δ为—7.24±4.34,体积≥40ml患者IPSS评分变化值Δ为—9.85±5.34,两组比较(P<0.05),有明显差异。查询得到黑番茄浓缩浆主要有效成分9种,共得到药物靶点488个,获得良性前列腺增生靶点3762个,得到黑番茄浓缩浆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靶点177个,得到黑番茄浓缩浆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关键靶点EGF、CCND1、IL10、AR、CAT等,通过富集分析得到可能通路为Fox O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结论:(1)黑番茄浓缩浆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在前列腺体积≥40ml组和前列腺体积<40ml组中都有明显效果,能够显着降低IPSS和Qo L评分,增加最大尿流率,但对前列腺体积无明显改善。前列腺体积≥40ml的患者服用黑番茄浓缩浆在下尿路症状的改善方面获益更多。(2)网络药理学分析可得出EGF、CCND1、IL10、AR、CAT等靶点是黑番茄浓缩浆治疗BPH的关键靶点,黑番茄浓缩浆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腺体发育、生长调控、细胞分化负调控、对生长因子反应等多方面的生物学过程发挥治疗作用,可能通过Fox O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来调控前列腺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达到治疗效果。

彭俊雄,孙伟,肖卫忠,张玉洪,陈勇[5](2021)在《α1A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在男性生殖系统的治疗进展》文中研究指明α肾上腺素受体广泛分布于泌尿道及生殖道中,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在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α1A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是目前临床证据最多、应用最普遍的药物。随着对相关病理生理学和神经递质的研究,α1A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将会为男性生殖系统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选择。

李凯,李菘,唐帅,陈方敏[6](2019)在《夜尿症的药物治疗进展》文中提出夜尿症是下尿路症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很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抑郁、情绪障碍、跌倒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夜尿症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复杂,针对不同发病机制治疗方法迥异,但目前治疗仍然以药物治疗为主,从不同机制入手,对治疗夜尿症的临床药物治疗进行综述。

张鹏宇[7](2019)在《利用无标记细胞药理学技术发现α1A和β2肾上腺素受体的天然活性化合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心血管疾病(Cardio Vascular Disease,CDV),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研究表明,目前全球心血管患者人数约9.7亿,其中中国心血管患者约2.9亿,其中高血压占主要比例。肾上腺素受体在人体组织器官中广泛存在,主要分为α1A,α1B,α1D,α2A,α2B,α2C,β1,β2,β3共9个亚型。其中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drenoceptor,β2-AR)在心血管中占较大比例,它通过G蛋白(Gs)偶联并随后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来调节儿茶酚胺的功能,活化的腺苷酸环化酶可以使环腺苷一磷酸(cAMP)的产生增多,从而使蛋白激酶A活化。抑制β2-AR信号传导对于患有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患者具有潜在的益处。α1A肾上腺素受体(α1A-adrenoceptor,α1A-AR)也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之一,介导多种生理功能,如神经传递、血管收缩、心脏变时变力作用、糖原分解等,并且具有调节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功能。本研究基于β2-AR和α1A-AR模型以从天然产物中发现新型的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及活性化合物新骨架。方法:(1)利用无标记细胞药理学表征技术,在A431细胞中,用肾上腺素,普萘洛尔和ICI 118,551构建β2-肾上腺素受体筛选模型;(2)利用所建模型,在A431中对天然化合物库进行活性筛选;(3)对筛选得到的活性化合物在羟基羧酸受体-2(hydroxyl carboxylic acid receptor-2,HCA-2受体)和组胺受体(histamine receptor1,H1-AR)上进行靶点特异性验证;(4)利用无标记细胞药理学技术对特异性活性化合物进行活性强度表征;(5)利用共刺激分析实验,测定巴马汀在β2-AR上的动力学结合特征;(6)利用LeDock程序,测定巴马汀在β2-AR上结合位点;(7)利用质粒转染,获得高表达α1A-AR的HEK293-α1A稳转细胞株,并用肾上腺素,A 61603和RS 100329构建α1A-AR模型;(8)利用无标记细胞药理学表征技术,在HEK293-α1A中对天然化合物库进行活性筛选;(9)对筛选得到的活性化合物在HEK293-α1A受体上进行拮抗强度表征。结果:(1)在激动检测中,肾上腺素浓度依赖性引起动态质量重新分布(Dynamic mass redistribution,DMR)(负向DMR(N-DMR)和后来的正向DMR(P-DMR),且DMR响应曲线达到饱和,计算出EC50=0.29±0.04 nM;在脱敏检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肾上腺素后,然后加入4 nM肾上腺素,会使原先加入的肾上腺素产生脱敏效应,并且可以完全脱敏,计算出IC50=0.23±0.05 nM;在拮抗检测中,肾上腺素DMR信号被非选择性β-AR拮抗剂普萘洛尔和选择性β2-AR拮抗剂ICI 118,551剂量依赖的拮抗,且两个拮抗剂在A431中未引起任何可检测到的DMR响应,计算出IC50分别为2.09±0.60 nM和11.6±1.9 nM;(2)荷叶碱、表小檗碱、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巴马汀和非洲防己碱可以完全抑制肾上腺素在β2-AR上的DMR响应,但对烟酸或组胺引起的DMR响应信号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大黄素能够抑制肾上腺素,烟酸和组胺导致的DMR响应信号;(3)肾上腺素在β1-AR上产生的DMR信号被表小檗碱、荷叶碱、骆驼蓬碱和去氢骆驼蓬碱轻微抑制,在β2-AR上引起的DMR信号被完全抑制;肾上腺素在β1-AR和β2-AR上引起的DMR信号均可以被非洲防己碱、巴马汀所抑制;(4)表小檗碱、巴马汀、荷叶碱、非洲防己碱、骆驼蓬碱和去氢骆驼蓬碱的IC50分别为2.3±0.2μM,2.6±0.3μM,15.8±2.6μM,17.0±4.0μM,67μM,113μM;Ki值分别为13.3μM,15.0μM,91.1μM,98.0μM,386.4μM,651.6μM;(5)巴马汀与β2-AR的N312形成氢键相互作用并与氨基酸残基(例如D113和V114)形成疏水相互作用;(6)肾上腺素引起的DMR最大反应未由于巴马汀的存在而有明显变化,但浓度-响应曲线浓度依赖性地右移,Schild分析后得出pKB值为-6.49,斜率为1.14;(7)木犀草素、蝙蝠葛苏林碱、黄芩素、槲皮素和四氢小檗碱能完全抑制HEK293-α1A细胞上A61603的DMR信号,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1)A431细胞中内源性表达的β2-AR是功能性的;(2)大黄素可能作用于β2-AR、HCA-2和H1-AR这三种GPCR或它们在同一细胞系中共同的下游靶标;(3)荷叶碱、表小檗碱、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巴马汀和非洲防己碱对β-AR具有拮抗作用,但对β1-AR的活性弱于对β2-AR的活性,(4)天然化合物在β2-AR上的活性顺序为表小檗碱≈巴马汀>荷叶碱≈非洲防己碱>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5)巴马汀作用于β2-AR;(6)巴马汀是β2-AR的竞争性拮抗剂,但不是变构调节剂;(7)木犀草素、蝙蝠葛苏林碱、黄芩素、槲皮素和四氢小檗碱具有相对较强的α1A-AR拮抗活性,且其活性强弱顺序为:黄芩素>蝙蝠葛苏林碱>四氢小檗碱>木犀草素>槲皮素。

季红,李国荣,吴丽阳,蔡江红,刘玉荣[8](2017)在《1-取代芳基-4-取代芳氧基丙基哌嗪的设计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4-取代苯酚或2-氟-3-羟基吡啶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与对甲苯磺酸缩水甘油酯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备3-取代芳氧基-1,2-环氧丙烷(2)。取代芳胺与二氯二乙基胺盐酸盐反应生成1-取代芳基哌嗪(3)。2与3通过环氧开环反应得到1-取代芳基-4-取代芳氧基丙基哌嗪(4)。采用NMR和MS谱确定了合成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大鼠离体肛尾肌张力实验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α1-受体拮抗活性研究,发现这些化合物的pA2>6,显示较好的α1-受体拮抗活性。化合物(4a)的pA2=8.39±0.31,活性最突出。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9](2015)在《老年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下尿路症状药物治疗共识(2015)》文中认为概述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是老年男性常见的主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LUTS的发病率随增龄而增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将有更多的老年人受LUTS困扰。LUTS分为储尿期、排尿期和排尿后症状。储尿期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失禁及夜尿增多等;排尿期症状包括排尿踌躇、排尿困难及间断排尿等;排尿后症状包括排尿不尽、尿后滴沥等。引起LUTS的原因主要与前列腺疾病相关,膀胱过度活动症、泌尿系感

王晓明,魏强,韩平[10](2015)在《α1受体阻滞剂治疗女性下尿路症状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α1受体阻滞剂治疗女性下尿路症状群(LUT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制定高敏感检索策略,检索截止2014年11月的α1受体阻滞剂治疗女性下尿路症状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改良后Jadad量表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用RevMan 5.3软件完成统计和系统评价,对不能进行数据合成的研究采用定性分析的评价方式。结果共包含1 198例患者的1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其中7篇纳入定性分析,3篇纳入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安慰剂组,α1-受体阻滞剂能显着改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MD=-2.26,95%CI(-2.60,-1.92),P<0.001]和平均尿流率(AFR)[MD=1.41,95%CI(0.67,2.14),P=0.000 2],但Qmax[MD=0.41,95%CI(-0.96,1.79),P=0.56]改善不显着。定性分析结果显示,α1受体阻滞剂与M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女性下尿路症状能显着改善患者症状评分及尿流动力学指标,疗效优于单药治疗效果。α1受体阻滞剂分别与ExMI、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的新型治疗方式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0篇文献均报道了不良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α1受体阻滞剂单药治疗能够缓解女性LUTS症状,并能一定程度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标。α1受体阻滞剂与M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女性LUTS效果优于单药治疗。α1受体阻滞剂的安全性好,总体不良反应率较低。

二、α_1-AR拮抗剂治疗下尿路症状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α_1-AR拮抗剂治疗下尿路症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卢建新教授治疗下尿路症状用药挖掘及经验处方核心作用机制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简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下尿路症状西医研究概括
        1 下尿路症状介绍
        2 下尿路症状流行病学
        3 下尿路症状诊断的研究进展
        4. 下尿路症状的治疗进展
        5 小结
    综述二 下尿路症状中医研究概述
        1 中医对下尿路症状的认识
        2. 下尿路病因病机探析
        3 论治理论研究进展
        4 相关临床研究进展
        5 其他中医治疗方法
        6 小结
第二部分 研究部分
    前言
    研究一 卢建新教授治疗下尿路症状方药规律总结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卢建新教授对下尿路症状的认识
    研究二 调气复化汤作用机制初步探究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调气复化汤潜在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2)5α-还原酶抑制剂联合α受体阻滞剂用于PKRP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3 观察指标
    2.4 研究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统计结果
    3.1 两组间一般资料的比较结果
    3.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结果
    3.3 两组患者术前1 天疗效比较结果
    3.4 两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比较结果
    3.5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原理
    4.2 药物治疗的原理
    4.3 PKRP手术治疗的原理及优缺点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附录A:综述 诊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B:中英文缩略词语对照表

(3)公英利癃汤加味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湿热瘀阻型精癃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湿热瘀阻型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与脱落标准
        2.6 观察指标评价及标准
        2.6.1 疗效性指标
        2.6.2 安全性观察指标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数
        3.2 病例分组
        3.3 治疗方法
    4 临床试验步骤
        4.1 研究前
        4.2 研究后
    5.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
    6 研究结果
        6.1 本次研究过程中病例完成数、剔除数与脱落数情况
        6.2 可比性分析
        6.3 一般情况比较
        6.3.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6.3.2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6.4 治疗结果比较
        6.4.1 国际前列腺评分(IPSS)比较(见表5和图3)
        6.4.2 生活质量评分(QOL)比较(见表6和图4)
        6.4.3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比较(见表7和图5)
        6.4.4 残余尿量比较(见表8和图6)
        6.4.5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9和图7)
    7.讨论
        7.1 前列腺增生症治疗手段及研究进展
        7.2 导师对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思路
        7.3 公英利癃汤加味联合坦索罗辛的理论基础
        7.4 BPH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关系的中西认识
        7.5 公英利癃汤加味组方分析
        7.6 两组数据比较结果分析
    8.结论
    9.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黑番茄浓缩浆对不同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观察及网络药理学治疗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黑番茄浓缩浆对不同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观察
    第一章 前言
        1.1 背景
        1.1.1 良性前列腺增生概述
        1.1.2 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
        1.1.3 黑番茄在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
        1.1.4 黑番茄浓缩浆对前列腺增生的治疗
        1.2 研究内容
        1.2.1 黑番茄浓缩浆对不同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资料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剔除标准
        2.2 治疗及观察方法
        2.2.1 随机分组的实施
        2.2.2 评价指标和观测时间节点
        2.2.3 治疗方法
        2.2.4 观测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试验结果
        3.1 基线资料分析
        3.1.1 PV≥40ml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
40ml 患者疗效分析'>3.2 PV>40ml 患者疗效分析
        3.2.1 主要评价指标分析
        3.2.2 次要评价指标分析
        3.3.1 主要评价指标分析
        3.3.2 次要评价指标分析
        3.5 安全性评价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设计讨论
        4.2 疗效及安全性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二部分 网络药理学探讨黑番茄浓缩浆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机制
    第一章 前言
        1.1 网络药理学概述
        1.2 黑番茄浓缩浆应用网络药理学的合理性
    第二章 材料料与方法
        2.1 药物活性成分筛选
        2.2 药物潜在作用靶点的预测
        2.3 良性前列腺增生相关靶点的收集
        2.4 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
        2.5 基因功能注释和通路富集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黑番茄浓缩浆主要活性成分筛选
        3.2 前列腺增生与黑番茄浓缩浆共同靶点筛选
        3.3 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互作网络构建
        3.4 关键蛋白的蛋白互作网络
        3.5 GO功能分析
        3.6 KEGG通路富集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伦理审批表
附录二 综述良性前列腺增生病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α1A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在男性生殖系统的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良性前列腺增生
2 勃起功能障碍
3 早泄
4 男性节育
5 展望

(6)夜尿症的药物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单药治疗
    1.1 血管加压素受体激动剂
    1.2 利尿剂
    1.3 非甾类抗炎药
    1.4 选择性α1受体拮抗剂
    1.5 α还原酶抑制剂
    1.6 M受体抑制剂
    1.7 β3受体激动剂
    1.8 其他药物
2 多药联合治疗
    2.1 去氨加压素联合托特罗定
    2.2 去氨加压素联合选择性α1受体拮抗剂
3 结论

(7)利用无标记细胞药理学技术发现α1A和β2肾上腺素受体的天然活性化合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技术
    1.材料
        1.1 细胞及试剂来源
        1.2 仪器
    2.方法
        2.1 灭菌物品准备
        2.2 试剂的配置
        2.3 细胞培养与传代
        2.4 质粒转染
        2.5 基于无标记细胞药理学技术的β_2-AR活性成分研究
        2.6 基于无标记细胞药理学技术的α_(1A)-AR活性成分研究
        2.7 数据分析
结果与结论
    1.从天然产物中发现新型β_2-AR拮抗剂
        1.1 构建β_2-AR筛选模型
        1.2 构建β1-AR筛选模型
        1.3 在β_2-AR模型上表征天然化合物
        1.4 β_2-AR活性化合物的靶点特异性验证
        1.5 活性化合物对β_2-AR的拮抗强度表征
        1.6 巴马汀的动力学结合特征和Docking检测
    2.天然产物中α_(1A)-AR体拮抗剂的研究
        2.1 α_(1A)-AR筛选模型的建立
        2.2 天然化合物α_(1A)-AR受体活性筛选
        2.3 化合物在HEK293-α_(1A)上的拮抗活性验证
讨论
    1. 基于无标记细胞整合药理学技术的β_2-AR受体活性成分研究
    2. 基于无标记细胞整合药理学技术的 α_(1A)-AR活性成分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1-取代芳基-4-取代芳氧基丙基哌嗪的设计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部分
    1.1试剂与仪器
    1.2方法
        1.2.1 3-取代芳氧基-1,2-环氧丙烷(2)的合成
        1.2.2 1-取代芳基哌嗪(3)的制备
        1.2.3 1-取代芳基-4-取代芳氧基丙基哌嗪(4)的制备
2结果与讨论
    2.1合成部分
    2.2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确证
    2.3α1-AR拮抗活性测试
3结论

(10)α1受体阻滞剂治疗女性下尿路症状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四、α_1-AR拮抗剂治疗下尿路症状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卢建新教授治疗下尿路症状用药挖掘及经验处方核心作用机制初步探讨[D]. 李斌斌.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5α-还原酶抑制剂联合α受体阻滞剂用于PKRP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分析[D]. 钟凯悦. 青海大学, 2021(01)
  • [3]公英利癃汤加味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湿热瘀阻型精癃临床研究[D]. 王明凯.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黑番茄浓缩浆对不同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观察及网络药理学治疗机制探讨[D]. 李乾斌. 兰州大学, 2021(12)
  • [5]α1A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在男性生殖系统的治疗进展[J]. 彭俊雄,孙伟,肖卫忠,张玉洪,陈勇. 中南药学, 2021(01)
  • [6]夜尿症的药物治疗进展[J]. 李凯,李菘,唐帅,陈方敏. 继续医学教育, 2019(06)
  • [7]利用无标记细胞药理学技术发现α1A和β2肾上腺素受体的天然活性化合物[D]. 张鹏宇.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8]1-取代芳基-4-取代芳氧基丙基哌嗪的设计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J]. 季红,李国荣,吴丽阳,蔡江红,刘玉荣.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7(04)
  • [9]老年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下尿路症状药物治疗共识(2015)[J].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5(12)
  • [10]α1受体阻滞剂治疗女性下尿路症状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王晓明,魏强,韩平.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5(09)

标签:;  ;  ;  ;  ;  

α_1-AR拮抗剂治疗下尿路症状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