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华侨审批网与国家管控(1927-1949)

潮汕华侨审批网与国家管控(1927-1949)

一、潮汕侨批网络与国家控制(1927-1949)(论文文献综述)

石坚平[1](2021)在《侨汇安全、汇兑成本与金融信用——战后华南侨乡官方侨汇信用体系的重建与崩溃》文中提出为杜绝既往侨汇运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流弊,战后,华南侨乡官方侨汇机构试图采取武装护汇、定点取款、凭保取款、预存印鉴、三家联保、取消邮政委托代理、从严设立代理处等一系列措施来建构新的官方侨汇信用体系,以防控和化解各类风险,确保侨汇安全,维护侨汇信用。然而,这些措施导致侨乡民众领汇的手续繁难,增加了隐性汇兑成本,损害了侨乡民众的经济利益,引起华南侨乡社会舆论的激烈反弹。侨汇逃港成为可供华南侨乡民众选择的与之博弈的有力经济手段。随着内战爆发,恶性通货膨胀的出现,导致战后新建的官方侨汇信用体系的瓦解和崩溃。

王哲[2](2021)在《近代中国邮政空间的“国进民退”》文中认为近代中国邮政空间主要是以民信局、国营邮政、侨批等多种企业实体构成。清朝邮政成立后即开始蚕食小额民间资本支持下的民信局经营空间,而基于对1936年《中华民国邮政舆图》的数字化工作发现,历经40余年经营,国营邮政基本整合了全国范围内的邮政空间,也基本完成了本领域的"国进民退"。在此过程中,国营邮政审慎模仿民信局的经营方式,使用多种创新经营策略,除了在大中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构建了便捷快速的邮政网络空间,更借助邮政代办的方式以极低的成本将营业网络"下沉"到铁路和公路无法覆盖的农村地区,较好地与传统农村"定期市"网络完成耦合,基本达到了通商处必通邮的效果。国营邮政点和邮路集聚所形成的"邮政聚集区"也成为一种显着的近代化外在空间表征,同时成为界定所谓"核心—边缘"结构的系统可信、定量可验证的空间指标。

张慧梅,刘宏[3](2020)在《海外华商网络的多重交织与互动——以新加坡华人侨批和汇兑业为例》文中指出华商、华社、华商网络是海外华人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而商会则是联系华商与华社、构筑华商网络的重要平台。侨批汇兑业(或称民信业)是为海外华人和家乡传递书信及汇款的行业,在华人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海外华人与家乡亲人搭建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以往有关海外华人商会的研究,大多着重于商会本身,较少论及商会里的商团会员及个人会员所从事的行业与商会之间的关系、他们如何利用商会组织来建构或维护本行业的网络、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如何联系等方面的问题。此外,华商、商会的活动区域虽然主要在海外,但由于他们的很多业务与祖籍国有着密切联系,他们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华商、商会、华商网络的研究也与目前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研究领域的一些讨论重点相契合。本文以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加入总商会的行业公会(如新加坡潮侨汇兑公会)及个人(如侨批汇兑业经营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总商会、行业公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经营侨批汇兑业的商人如何借用行业公会及总商会来建立并维系自己的商业网络,侨批网络与华商网络之间的衔接及互为作用,并进而总结这种互动如何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

宋心梅[4](2019)在《清末民国时期广东梅州侨办教育研究》文中指出本文试图通过对清末民国时期梅州侨办教育的考察,探讨客家华侨与侨乡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对侨乡教育发展变迁的影响。侨办教育在广东侨乡的教育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清末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由传统走向近代的重要转型时期。这一时期,中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相互交流碰撞,中国传统教育与现代化的西式教育交汇交变,催生了新式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兴起。在华侨之乡梅州,大批出海的客家华侨,成为清末民国时期推动侨乡新式教育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捐资兴学活动,为侨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侨办教育成效显着,梅县的教育成绩在民国时期一度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典范。在海外华侨的影响下,梅州的侨办学校吸收了更多现代化的因素,在办学方式、组织管理、学生学习、教育理念等方面显露出鲜明的华侨色彩。基于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清末民国时期的客家华侨保持了对梅州侨乡教育的长时性捐助。通过侨办教育,华侨积极参与到侨乡事务之中,增强了在侨乡的存在感和影响力,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身对侨乡归属感的心理追求。在客家华侨的鼎力支持下,侨乡的教育现代化进程得以大大加快,社会面貌逐渐发生变化。侨办教育密切了华侨与侨乡的跨域联系,推动了侨乡国际化和地方化的进程,丰富了侨乡社会的历史文化内涵。

郑一省[5](2018)在《“猪会(汇)”侨批网络初探——广西杨梅镇普济村为个案》文中认为容县是广西最大的侨乡,而该县的杨梅镇被称之为"侨中之侨"。作为杨梅镇的乡村之一,普济村的侨资源异常丰富。海内外普济村人士,在互动的岁月轨迹中,共同建构了一种"猪会(汇)"侨批网络。这种侨批网络的最初节点是分散在海外的普济村籍华侨华人,他们以分布在海内外的侨批馆为中介,将侨汇寄给国内的代表性亲戚,而国内的亲戚则作为网络的最终节点,联系着海内外普济村人士经济往来,并通过这种侨批网络加强了海内外的亲情。

张行[6](2017)在《抗战时期的闽南侨批业研究》文中提出抗战时期尤其是厦门沦陷后,闽南侨批业经历了剧烈的变动,闽南侨批业的经营中心被迫从厦门转移到泉州,中国银行闽行模仿民间侨批局的运作机制,成为闽南侨批业的主力军,但是随后太平洋战事的爆发几乎完全切断了侨批业务并产生了"最后二次侨批"问题。

魏罗刚[7](2017)在《战后侨批业探析 ——以正诚信局为例(1945-1949)》文中研究说明与战前相比,战后侨批业呈现出许多新的特色。如,侨汇运转网络的变革、资金流转渠道的变化、竞争领域的变化、黑市交易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等。所有的变革都与事关侨批的六大行为主体密切相关。这六大行为主体包括政府、银行、邮局、民信局、侨胞、侨眷。侨批业的正常运行基于六大主体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竞争、冲突与合作又不断形塑着侨批业。在这六大主体中,侨胞与侨眷作为侨批业的根源,一直是各方争夺的对象,其终极诉求便是希望侨胞在海外的辛劳所得能够安全便捷并以最小的损耗到达侨眷手中。作为最缺乏力量的群体,他们深受通货膨胀、侨批积压拖延之苦。银行与邮局在侨汇经营方面纠葛不多,但他们与民信局的关系均可谓纷繁复杂,既通过订立各种契约达成合作关系,又通过各种规章限制民信局以获取竞争优势。民信局作为侨汇经营群体中的弱者,通过自身高效快捷的服务,利用战后国内通货膨胀的机遇,建立起侨汇黑市网络,获得厚利。尽管侨汇黑市遭到政府、银行、邮局等多方围追堵截,依旧顽强地生存下来,并最终成为主流。国民政府坚持内战,为尽可能多地获得外汇,在官方银行、邮局吸收侨汇侨汇成效不彰的局面下采取一系列措施吸收侨汇、遏止黑市,侨批业的竞争由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然而国民政府的利益却时常与银行、邮局产生冲突,甚至国民政府内部各部门也存在冲突,导致国民政府的各项政策多得不到彻底贯彻落实,无法实现既定目标。以至于闽粤地方银行邮局甚至会对中央政策阳奉阴违,并加入到侨汇黑市网络之中。尽管战后侨批业竞争激烈、黑市问题严重,但是以正诚信局为代表的广大小型民信局其实能够长期稳定地与合作伙伴保持合作关系,并且其业务经营与侨汇黑市并无太大关系。

尤云弟[8](2016)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侨汇管控及其成效》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档案馆藏蒋介石日记、台湾"国史馆"藏蒋介石档案和外交部档案、广东省档案馆藏财政厅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重庆档案馆编四联总处史料集、民国报刊杂志等原始史料为依据,考察了国民政府管控侨汇的机构、政策、流向变迁历程及其成效。认为战时侨汇是外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金融抗战和军事国防联动布局的关键物资,国民政府对侨汇管控有其金融抗战和国防战略部署的双重需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侨汇管控存在着复杂的政策调整和隶属机构的变迁,这些措施增加了海外侨汇流入祖国。四联总处、财政部、中国银行和中央银行对战时侨汇管控做出重要贡献。文中1940—1945年度中国银行经收美元和英镑外币侨汇数额的统计图,填补了战时侨汇本币和外币统计数据欠缺的空白。

徐翠红,焦建华[9](2016)在《市场、历史环境与近代侨批业的兴起》文中指出侨批业是近代经营华侨汇款和信件的一个特殊行业,其兴起有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近代大规模的华人移民、数额巨大的汇款是侨批业兴起的前提条件,缺一不可,而华侨自身特殊因素为其兴起提供了可能,近代邮政和银行服务不足则直接刺激了侨批业的兴起。

密素敏[10](2015)在《从移民书信看华侨家庭的跨国互动》文中研究说明近代以来,中国人移民海外后,往往通过书信与国内家庭保持联系,闽粤侨乡民间为此保存了大量的移民书信。移民书信的保存状况不一而足,反映的华侨家庭故事也千差万别。华侨出国除了带给侨乡家庭源源不断的汇款外,也因长期分离及观念冲突而造成家庭关系的紧张。由于条件所限,华侨家属选择再移民面临重重阻碍,早期的家庭团聚移民并不容易实现。

二、潮汕侨批网络与国家控制(1927-1949)(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潮汕侨批网络与国家控制(1927-1949)(论文提纲范文)

(1)侨汇安全、汇兑成本与金融信用——战后华南侨乡官方侨汇信用体系的重建与崩溃(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侨汇安全与战后华南侨乡官方侨汇信用体系的重新建构
    (一)武装押运,保护解介侨汇款项、账目的在途安全
    (二)取消邮政代解,实施定点取款,以规避侨汇解介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三)提高代理侨汇条件,从严设立侨汇代理机构,防控代理侨汇风险
    (四)凭保领款、预缴印鉴与三家联保,以防侨汇冒领
二、汇兑过程安全与官方侨汇信用体系的危机
    (一)侨汇积压与官方侨汇体系的信用缺失
    (二)邮局盗昃案频发与侨汇安全危机
三、侨汇的币值安全与官方侨汇信用体系的崩溃

(2)近代中国邮政空间的“国进民退”(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近代国营邮政的空间:宏观与中观尺度
    (一)宏观尺度
        1.邮政舆图数字化成果
        2.“邮政聚集区”与城镇点分布的不一致
    (二)中观尺度之一:国营邮政在华北的拓展
    (三)中观尺度之二:国营邮政在长三角的拓展
        1.长三角邮政点与河道的空间疏离
        2.长三角邮路的空间分布
        3.长三角邮路的海拔、坡度和崎岖度分析
三、微观尺度:国营邮政空间与“定期市”的耦合
四、国营邮政与民信局的空间竞争
    (一)民信局的规模和空间
    (二)海关调查所见的民信局运营机制
    (三)国营邮政调查所见的民信局运营机制
五、最后一块拼图:国营邮政与侨批的空间竞争
    (一)侨批业的空间规模
    (二)邮政与侨批的空间竞争:潮汕地区的微观分析
六、近代中国邮政空间“国进民退”的原因
    (一)国营邮政的经营策略
    (二)邮政的谨慎:亲近政府远离政治
    (三)“国进民退”:一种商业上的必然

(3)海外华商网络的多重交织与互动——以新加坡华人侨批和汇兑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导论
二、研究回顾与创新
三、侨批网络中的活动群体
四、个人、汇兑公会/总会与总商会的多重交汇联系
五、结语

(4)清末民国时期广东梅州侨办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意义
    1.2 学术史回顾
        1.2.1 民国以前的华侨教育研究
        1.2.2 民国时期的华侨教育研究
        1.2.3 建国后的华侨教育研究
        1.2.4 文献综述总结
    1.3 研究方法和材料
    1.4 基本概念界定
第2章 梅州侨乡社会的形成
    2.1 梅州概况
    2.2 华侨数量及分布
    2.3 侨乡的形成
        2.3.1 出国因素
        2.3.2 出洋风尚
        2.3.3 跨域联系
        2.3.4 事务参与
第3章 清末民国时期梅州侨办教育的历史考察
    3.1 鸦片战争之前(1840年以前):孕育期
    3.2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1840-1911):初创期
    3.3 民国前期(1912-1937):发展期
    3.4 民国中期(1938-1945):低潮期
    3.5 民国后期(1946-1949):恢复期
第4章 清末民国时期梅州侨办学校特色分析
    4.1 兴学方式
        4.1.1 捐资助学
        4.1.2 独资办学
        4.1.3 支持就学
    4.2 组织管理
        4.2.1 校董会
        4.2.2 行政组织及管理
        4.2.3 师资管理
    4.3 学习特色
        4.3.1 学生来源
        4.3.2 学生组织
        4.3.3 教育理念
第5章 清末民国时期梅州侨办教育兴盛的内外因素
    5.1 外在因素
        5.1.1 客家地区崇文重教的风尚
        5.1.2 侨居国的推力
        5.1.3 政府侨教政策的推行
    5.2 内在因素
        5.2.1 文化认同
        5.2.2 身份认同
        5.2.3 侨乡的期待与回馈
第6章 客家华侨对侨乡教育事业的影响
    6.1 积极影响
        6.1.1 推动了侨乡教育的现代化
        6.1.2 改变了侨乡的社会风貌
        6.1.3 加强了侨乡与海外的交流互动
        6.1.4 促进了侨办教育的当代传承
    6.2 局限性
        6.2.1 传统观念阻碍新式教育发展
        6.2.2 对高等教育重视不够
    6.3 启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5)“猪会(汇)”侨批网络初探——广西杨梅镇普济村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一、杨梅镇普济村及其侨资源概况
二、普济村的封氏家族与“宏昌”侨汇庄
三、“猪会 (汇) ”侨批网络的建构
结论

(6)抗战时期的闽南侨批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侨批中心转移
二战时当局侨汇政策
    (一)国民政府战时争取侨汇政策
    (二)日军的侨汇掠夺政策
三中国银行合昌信局的战时经营
四“最后二次侨批”和清汇
    (一)“最后二次侨批”和战时清解工作
    (二)战后清汇工作
五小结

(7)战后侨批业探析 ——以正诚信局为例(1945-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概念界定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研究材料与研究思路
    第四节 内容框架
第一章 侨批业概况
    第一节 战前侨批业发展状况
    第二节 战后侨批业概况
    第三节 战后正诚信局业务介绍
第二章 竞争格局下的正诚信局
    第一节 侨批业的恢复与重建
    第二节 侨批业内激烈的竞争局面
    第三节 正诚信局的经营模式
第三章 侨汇黑市与正诚信局的汇兑方式
    第一节 战后侨汇黑市
    第二节 国民政府竭力遏制黑市
    第三节 正诚信局的汇兑方式
第四章 货币新形式下的正诚信局
    第一节 金圆券的发行与侨批业的短暂复兴
    第二节 菲律宾民信业歇业风波与正诚信局
    第三节 侨批业中止前夕的正诚信局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8)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侨汇管控及其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一、抗战初期财政部与四联总处共管
二、太平洋战事爆发之前财政部的重新统管
三、中央银行集中管制权的确立
四、战时侨汇数额的统计及分析
五、结语

(9)市场、历史环境与近代侨批业的兴起(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提之一: 华人移民
    ( 一) 大规模的华人移民
        1. 福建移民
        2. 广东移民
        3. 华侨性别与职业
二、前提之二: 华侨汇款
    ( 一) 侨汇出现的原因
    ( 二) 款额庞大的侨汇
    ( 三) 侨汇输入地区集中
三、特殊的历史环境
    ( 一) 华侨自身条件限制
    ( 二) 邮政服务不足
    ( 三) 银行服务不足
四、结论

(10)从移民书信看华侨家庭的跨国互动(论文提纲范文)

一、华侨家庭个案的选择
二、华侨家庭关系之间的张力
三、家庭团聚与移民之难
四、结论

四、潮汕侨批网络与国家控制(1927-1949)(论文参考文献)

  • [1]侨汇安全、汇兑成本与金融信用——战后华南侨乡官方侨汇信用体系的重建与崩溃[J]. 石坚平.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21(11)
  • [2]近代中国邮政空间的“国进民退”[J]. 王哲. 历史地理研究, 2021(02)
  • [3]海外华商网络的多重交织与互动——以新加坡华人侨批和汇兑业为例[J]. 张慧梅,刘宏.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20(03)
  • [4]清末民国时期广东梅州侨办教育研究[D]. 宋心梅. 南昌大学, 2019(02)
  • [5]“猪会(汇)”侨批网络初探——广西杨梅镇普济村为个案[J]. 郑一省. 八桂侨刊, 2018(04)
  • [6]抗战时期的闽南侨批业研究[J]. 张行.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 2017(02)
  • [7]战后侨批业探析 ——以正诚信局为例(1945-1949)[D]. 魏罗刚. 厦门大学, 2017(11)
  • [8]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侨汇管控及其成效[J]. 尤云弟.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6(03)
  • [9]市场、历史环境与近代侨批业的兴起[J]. 徐翠红,焦建华.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10]从移民书信看华侨家庭的跨国互动[J]. 密素敏. 八桂侨刊, 2015(04)

标签:;  ;  ;  ;  ;  

潮汕华侨审批网与国家管控(1927-1949)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