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G-CSF和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摘要)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G-CSF和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摘要)

一、检测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G-CSF和CRP的临床意义(摘要)(论文文献综述)

王得帅[1](2021)在《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相关因素分析及多参数联合诊断模型的建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通过对收集的肝硬化腹水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临床数据的分析,探讨SBP发生的相关因素,建立多参数联合诊断模型,以期对SBP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同时对腹水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研究SBP的病原学特点。2.通过研究肝硬化腹水发生SBP患者的CTP评分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初步评价SBP患者感染严重程度及肝功能受损情况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探寻中医证型与CTP评分标准中各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诊疗SBP提供一定参考。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科病房住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135例,其中并发SBP者61例,对照组选取同期肝硬化腹水不伴SBP的患者7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临床表现、肝硬化病因、实验室指标,并计算CTP评分,一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包括是否出现肝性脑病、是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腹水严重程度、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肝硬化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和不明原因肝硬化,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D-二聚体、胆碱酯酶、PCT、CRP、腹水常规、腹水生化、腹水培养结果。先对以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初步筛选出的指标代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变量筛选,根据得到的数据建立多参数诊断模型,并对相应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进行验证,通过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计算最佳截断值,并确定诊断模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根据腹水培养结果,分析SBP致病菌的类型和占比。2.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科病房住院的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61例,根据中医四诊资料,参照鼓胀病辨证分型为气滞湿阻证、湿热蕴结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四个证型。收集患者住院期间的实验室指标、CTP评分及中医四诊资料,探究SBP中医证型CTP评分的相关性,根据CTP评分初步评价SBP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肝功能损伤程度和感染严重程度,并探寻中医证型与CTP评分标准中各指标的关系。研究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部体征、腹水总蛋白、腹水多核细胞百分率、腹水粘蛋白定性、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总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降钙素原、胆碱酯酶、CTP评分与肝硬化腹水合并SBP的发生相关(P<0.05),而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肝性脑病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腹水葡萄糖、血红蛋白浓度、血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SBP的发生无关(P>0.05)。SBP组患者的腹部体征程度、腹水总蛋白、腹水多核细胞百分率、腹水粘蛋白定性、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降钙素原、CTP评分明显高于非SBP组患者,SBP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显着低于非SBP组患者。2.在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腹水培养的病原学特征方面,G+菌为主要致病菌,其中以葡萄球菌占比最高,在G-菌中,肠杆菌占比最高,真菌感染在SBP患者中也有检出。3.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水总蛋白、腹水多核细胞百分率、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降钙素原与肝硬化腹水合并SBP的发生相关(P<0.05),且均为正相关;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根据是否纳入腹水相关化验指标分别建立诊断模型:纳入腹水指标的模型F1=-20.616+0.230NEUT(%)+0.067PCT(ng/d L)+0.246腹水多核细胞百分率(%)-0.126腹水总蛋白(g/L)和未纳入腹水指标的模型F2=-11.066+0.129 NEUT(%)+0.169 D-D(mg/L)+0.038 PCT(ng/d L),经检验两个诊断模型均具有较好的区分度(AUC面积远大于0.5)和校准度(P>0.05)。4.本研究共纳入61例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根据中医四诊资料,分为气滞湿阻证、湿热蕴结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四种证型,其中湿热蕴结证最多(34.4%),肝肾阴虚证次之(26.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男:女=1.3:1);CTP评分与中医四种证型相比较发现脾肾阳虚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患者的CTP评分明显高于气滞湿阻证的患者,湿热蕴结证与脾肾阳虚证患者之间、脾肾阳虚证与肝肾阴虚证患者之间的CTP评分亦有显着差异(P<0.05),SBP患者的四种中医证型在ALB(g/L)、INR和TBil(μmol/L)三项临床指标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可能与SBP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和严重程度有关。研究结论:1.对于肝硬化腹水患者,腹部体征、腹水总蛋白、腹水多核细胞百分率、腹水粘蛋白定性、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总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降钙素原、胆碱酯酶、CTP评分与SBP的发生相关,通过筛选建立的两个多参数诊断模型对SBP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2.本研究结果显示,SBP致病菌中,G+菌所占比例高于G-菌,其中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要致病菌。3.在SBP患者中,湿热蕴结证最多见,其次为肝肾阴虚证;CTP评分与中医证型相关,CTP评分轻症患者以气滞湿阻证为主,湿热蕴结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多见CTP评分中-重症患者;中医证型与CTP评分标准中的部分指标具有相关性,考虑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中医辨证特点有关。

肖鹏[2](2021)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中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感染并发症,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延迟治疗会增加肝肾综合征的发病率,甚至进展为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治疗费用高昂,病死率高。目前常规的SBP诊断标准敏感性较低,难以早期识别SBP。近年来,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作为新兴的感染性疾病检测方法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但应用于SBP诊断少有报道。本研究旨在评估腹水mNGS检测相对于腹水培养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以及对SBP诊断的意义,并进一步评估腹水mNGS检测结果与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7月11日至2020年12月15日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住院并行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术的肝硬化腹水患者60例,无菌条件下获得其腹水标本,送检腹水常规、腹水生化、腹水培养及腹水mNGS,同期采集血标本送检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常规、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肝硬化病因、基础疾病、近2周抗生素使用情况。根据临床资料明确是否合并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其他部位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计算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率(APRI)指数、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rosis 4 score,FIB-4)、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血清钠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serum sodium,MELD-Na)评分和Child-Pugh评分。主要研究终点:(1)比较研究对象中腹水mNGS阳性检出率和腹水培养阳性检出率(2)28天和90天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次要研究终点(1)比较腹水mNGS检出病原体和腹水培养检出病原体种类和数量,(2)腹水mNGS阳性和腹水培养阳性患者的特点及预后差异。结果: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分析(1)腹水mNGS阳性组和腹水mNGS阴性组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构成比分析将60例入组患者依据腹水mNGS结果分为腹水mNGS阳性组和腹水mNGS阴性组。腹水mNGS阳性组24人,年龄55.38±8.67岁;男性15人,占62.5%,女性9人,占37.5%;乙型肝炎肝硬化7人,占29.2%,丙型肝炎肝硬化2人,占8.3%,酒精性肝硬化8人,占33.3%,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3人,占12.5%,不明原因肝硬化3人,占12.5%,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酒精性肝硬化1人,占4.2%。腹水mNGS阴性组36人,年龄51.92±9.74岁;男性29人,占80.6%,女性7人,占19.4%;乙型肝炎肝硬化13人,占36.1%,丙型肝炎肝硬化2人,占5.6%,酒精性肝硬化14人,占38.9%,PBC 2人,占5.6%,不明原因肝硬化2人,占5.6%,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酒精性肝硬化3人,占8.3%。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构成比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2)腹水mNGS阳性组和腹水mNGS阴性组实验室指标分析腹水mNGS阳性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Z=-2.793,P=0.005)、国际标准化比值(Z=-2.438,P=0.014)、降钙素原(Z=-2.367,P=0.018)、C-反应蛋白(Z=-2.038,P=0.042)显着高于腹水mNGS阴性组,血清总蛋白(Z=-2.143,P=0.032)、Na+(Z=-2.249,P=0.024)显着低于腹水mNGS阴性组。两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尿素氮、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原、腹水白细胞总数、腹水多核细胞计数、腹水总蛋白均无显着差异(P>0.05)。(3)腹水mNGS检测和腹水培养阳性结果病原体基本情况分析入组的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腹水mNGS检测,腹水mNGS结果阳性者24人,共检出50例菌株,其中包括革兰氏阳性菌18株,占36%;革兰氏阴性菌22株,44%;真菌4株,占8%(曲霉菌等);病毒6株(包括细环病毒、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乙肝病毒),占12%。革兰氏阳性菌株中最多的为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中最多的为大肠埃希菌和不动杆菌。腹水培养阳性结果中共检出14例菌株,革兰氏阳性菌9株,占64.3%;革兰氏阴性菌4株,28.6%;真菌1株,占7.1%。对比腹水mNGS和腹水培养病原体结果,腹水mNGS结果中菌株类型较腹水培养丰富,菌株分类较腹水培养更详细。2、腹水mNGS检测结果对肝硬化SBP诊断的价值本研究中纳入的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以腹水mNGS检测结果为病原学依据对肝硬化腹水分类:共检出典型SBP 3例,培养阴性中性粒细胞性腹水(Culture-negative neutrophilic ascites,CNNA)1例,细菌性腹水21例,无菌性腹水35例;以腹水培养结果为病原学依据对肝硬化腹水分类:共检出典型SBP0例,CNNA 4例,细菌性腹水11例,无菌性腹水45例。综上,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PMN)计数联合腹水mNGS检测诊断肝硬化SBP 25例(41.67%),腹水PMN计数联合腹水培养诊断肝硬化SBP 15例(25%)。腹水PMN计数联合腹水mNGS检测诊断肝硬化SBP的阳性率(41.67%)显着高于腹水PMN计数联合腹水培养诊断肝硬化SBP的阳性率(25%)(χ2=13.333,P=0.000)。腹水PMN计数联合腹水mNGS诊断肝硬化SBP的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78.9%。3、腹水mNGS检测结果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1)腹水mNGS阳性组和阴性组28天、90天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比较腹水mNGS阳性组患者28天不良事件发生率显着高于腹水mNGS阴性组(58.3%vs 22.2%,χ2=7.239,P=0.007);腹水mNGS阳性组患者28天病死率显着高于腹水mNGS阴性组(16.7%vs 0,χ2=6.429,P=0.022)。腹水mNGS阳性组患者90天不良事件发生率显着高于腹水mNGS阴性组(66.7%vs 38.9%,χ2=4.444,P=0.035);腹水mNGS阳性组患者90天病死率显着高于腹水mNGS阴性组(29.2%vs 2.7%,χ2=8.678,P=0.003)。(2)腹水mNGS阳性组和阴性组28天、90天pre-ACLF患者比率的比较28天随访期内,腹水mNGS阳性组的pre-ACLF患者的比例显着高于腹水mNGS阴性组(50%vs 5.6%,χ2=15.901,P=0.000)。90天随访期内,腹水mNGS阳性组的pre-ACLF患者的比例显着高于腹水mNGS阴性组(54%vs11.1%,χ2=13.146,P=0.000)。4、腹水mNGS检测结果与肝硬化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腹水mNGS阳性组中6人并发肝性脑病,占25%;5人并发肾功能不全,占20.8%,4人并发其他部位感染,占16.7%;4人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占16.7%。腹水mNGS阴性组中3人并发肝性脑病,占8.3%;5人并发肾功能不全,占13.9%,4人并发其他部位感染,占11.1%;2人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占5.6%。比较腹水mNGS阳性组和阴性组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患者在并发肝性脑病、肾功能不全、其他部位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5、腹水mNGS检测结果与肝硬化相关评分系统的相关性分析两组间反映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程度的评分如,APRI指数、FIB-4指数无显着差异(P>0.05)。与肝硬化患者预后相关的评分:腹水mNGS阳性组的Child-Pugh评分(11 vs 9.5,Z=-2.520,P=0.011)、MELD评分(18 vs13,Z=-2.313,P=0.020)和MELD-Na评分(23.79 vs 14.60,T=-3.024,P=0.004)显着高于腹水mNGS阴性组。6、腹水mNGS检测结果中病原体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1)腹水mNGS阳性结果中病原体种数与预后的关系腹水mNGS结果为1种病原体的患者28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着高于腹水mNGS阴性组(χ2=11.517,P=0.001)。腹水mNGS结果为1种病原体的患者28天病死率显着高于mNGS阴性组(χ2=7.527,P=0.043)。腹水mNGS结果为1种病原体的患者90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着高于腹水mNGS阴性组(χ2=8.178,P=0.004)。腹水mNGS病原体为1种或2种的患者90天病死率显着高于腹水mNGS阴性组(χ2=7.305,8.969,P=0.007,0.003)。(2)腹水mNGS结果中细菌革兰染色类型与预后的关系腹水mNGS阳性结果为革兰阳性、阴性或混合阳性的患者28天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90天不良事件发生率与腹水mNGS阴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三种类型患者90天病死率均显着高于腹水mNGS阴性组(χ2=4.375,4.375,8.474,P=0.036,0.036,0.004)。(3)腹水mNGS结果中病原体类型与预后的关系腹水mNGS结果为单纯病毒阳性的患者28天不良事件发生率显着高于腹水mNGS阴性组(χ2=8.273,P=0.018);腹水mNGS结果为单纯细菌阳性的患者28天病死率显着高于腹水mNGS阴性组(χ2=7.163,P=0.025)。腹水mNGS结果为单纯细菌阳性或单纯病毒阳性的患者90天病死率显着高于腹水mNGS阴性组(χ2=6.294,15.919,P=0.012,0.000)。结论:1、相对于腹水培养,腹水mNGS可提高肝硬化患者腹水病原体阳性检出率。2、腹水PMN计数联合腹水mNGS诊断肝硬化SBP的阳性率显着高于腹水PMN计数联合腹水培养。3、肝硬化患者腹水mNGS检测结果较腹水培养更全面,并能更早期地指导抗生素应用。4、腹水mNGS检测结果阳性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腹水mNGS检测结果较腹水培养结果能更准确地预测肝硬化腹水患者28天、90天不良事件发生。

范灵丽[3](2021)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肝硬化腹水预后危险因素分析,从而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0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明确的肝硬化腹水患者434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生存资料。434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中23例腹水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NGS)病原体检测,检测结果分两组:检测无病原体或检测出病毒、真菌等病原体的为NGS阴性组,检测出细菌的为NGS阳性组,分析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与病原学结果的相关性。281例肝硬化腹水合并SBP的患者纳入合并SBP组,将同一时期153例肝硬化腹水未合并SBP的患者纳入非SBP组。分析对可能会对SBP的发生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的分析,通过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相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获得最佳临界值并评估其预测价值。81例死亡的肝硬化腹水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同一时期353例预后良好的肝硬化腹水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同上述方法,筛选出相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获得最佳临界值并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1、153例明确诊断SBP的肝硬化腹水患者中,其中31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20.26%;434病例中有23例行NGS病原体检测,其中14例腹水检测阳性,阳性率为60.87%。阳性组SAAG水平显着高于阴性组(P<0.05)。2、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child-pugh评分、年龄、血WBC、血PLT、血ALB、血GLB、血TBIL、PT、腹水ALB、PCT、SAAG显着相关(均P<0.05);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独立危险因素是合并肝肾综合征、血Tb IL升高、血ALB下降、PCT升高、腹水ALB下降、SAAG升高(均P<0.05),且在血TBIL>50.1umol/L、SAAG>22.7g/L时预测SBP发生的准确度分别为0.851、0.827(均P<0.05)。3、肝硬化腹水预后与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child-pugh评分、血WBC、血ALB、血GLB、血TBIL、SAAG、PCT显着相关(均P<0.05);血ALB下降、血GLB下降、血TBIL升高、SAAG升高是影响肝硬化腹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在血ALB≤29.4g/L、血GLB≤28.3g/L、SAAG>19.9g/L时预测预后差的准确度分别为0.803、0.801、0.897(均P<0.05)。结论:1、血ALB≤28.1g/L、血TBIL>50.1umol/L、腹水ALB≤8.1g/L、SAAG>22.7g/L有利于预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临床上应重视这些指标,警惕SBP的发生并尽早干预。2、血ALB≤29.4g/L、血GLB≤28.3g/L、SAAG>19.9g/L有利于预测肝硬化腹水预后不良,对于这类患者应及早采取治疗措施,改善其病情转归和预后。3、NGS病原体检测对诊断SBP阳性率高,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孟蝶[4](2021)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中血红素加氧酶-1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及目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失代偿期阶段最多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病情快速进展的重要因素,其起病隐匿且诊断困难,早期诊断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与其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作为人体内重要的氧化应激反应蛋白,可通过减少肠道细菌易位与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等方式阻止或延缓SBP的疾病进展,但这些研究局限于动物实验及体外模型,仍缺乏临床证据。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血清及腹水中HO-1含量变化,探讨HO-1与SBP病情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寻找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敏感特异性诊断指标,评估HO-1在肝硬化合并SBP中的预测价值,为其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的肝硬化失代偿阶段中合并腹水患者60例,收集上述对象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及生化指标等,同时采集患者血清及腹水并采用ELISA法检测HO-1的含量。根据《2017年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相关诊断标准将纳入患者分为肝硬化合并SBP组和肝硬化合并单纯腹水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及腹水HO-1含量的差异,并分析HO-1含量同病情变化及SBP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探讨血清及腹水中HO-1含量对于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预测价值。研究结果:1.共纳入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60例,其中肝硬化合并单纯腹水患者34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2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WBC、NEUT%、ALB、TBIL、Scr、Na、PCT、IL-6、CRP、腹水WBC、PMN等具有显着差异(P<0.05)。2.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血清及腹水HO-1含量较肝硬化合并单纯腹水患者升高(P<0.001)。3.在SBP组患者中,不同病因及不同腹水培养结果的患者血清及腹水HO-1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P-C级患者血清及腹水HO-1含量较CP-B级患者明显降低(P<0.05)。4.在CP-B级患者中,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血清HO-1含量与血清AST(r=-0.394,P=0.046)、ALP(r=-0.451,P=0.020)、TBIL(r=-0.510,P=0.007)呈负相关,与IL-6(r=0.684,P<0.001)、PCT(r=0.983,P<0.001)呈正相关,与血清WBC、NEUT%、ALT、PTA、ALB、Scr、Na及腹水WBC、PMN等无线性关系(P>0.05)。腹水HO-1含量与TBIL(r=-0.450,P=0.021)呈负相关,与IL-6(r=0.712,P<0.001)、PCT(r=0.888,P<0.001)、腹水WBC(r=0.415,P=0.035)、腹水PMN(r=0.827,P<0.001)、ALB(r=0.546,P=0.004)呈正相关,与血清WBC、NEUT%、ALT、AST、ALP、PTA、Scr、Na等无相关性(P>0.05)。在CP-C级患者中,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血清HO-1含量随血清TBIL(r=-0.724,P<0.001)、Scr(r=-0.457,P=0.019)、IL-6(r=-0.532,P=0.005)、PCT(r=-0.745,P<0.001)等的升高降低,与血清WBC、NEUT%、ALT、AST、ALP、PTA、ALB、Na及腹水WBC、PMN等无线性关系(P>0.05)。腹水HO-1含量与血清ALT(r=-0.431,P=0.028)、IL-6(r=-0.674,P<0.001)、PCT(r=-0.820,P<0.001)及腹水WBC(r=-0.391,P=0.048)、PMN(r=-0.651,P<0.001)等呈负相关,与血清WBC、NEUT%、AST、ALP、TBIL、ALB、PTA、Scr、Na等不相关(P>0.05)。5.在肝硬化合并SBP患者中,血清HO-1与腹水HO-1呈正相关,CP-B、CP-C患者相关系数r分别为0.691、0.475,P<0.05。6.血清HO-1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标准误为0.045,95%可信区间为(0.808,0.986),以53.03ng/ml为临界值,其灵敏度及特异度为84.6%、94.1%(图2);腹水HO-1AUC为0.825,标准误为0.059,95%可信区间为(0.708,0.941),以22.078ng/ml为临界值,其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9.2%、83.3%。结论:1.血清及腹水HO-1含量在肝硬化合并SBP患者体内呈同步上升并发挥保护作用,但其保护作用可随着疾病进展而耗竭。2.血清及腹水HO-1含量与SBP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可做为SBP预测的生物学指标,且血清HO-1的诊断效能优于腹水HO-1。

江萍[5](2021)在《ALBI评分联合PMN及PCT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预测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具有高发病率及死亡率,且进展迅速。因此预测SBP的发生至关重要,本研究纳入白蛋白-胆红素(albumin–bilirubin,ALBI)评分、腹水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cocytes,PMN)计数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并建立联合预测模型,分别探讨各指标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SBP预测效能,协助指导临床筛选出肝硬化SBP的高危患者,并进行早期干预,减少或避免其发生。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9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腹水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21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有55例患者发生SBP,设为SBP组,另外160例患者未发生SBP,设为非SBP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肝硬化病因;实验室辅助检查指标,包括生化全项、凝血五项、血液分析、PCT、CRP、腹水常规及腹水细菌培养;合并症包括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依据上述指标分别计算ALBI等评分。使用t检验、Mann Whitney U检验、χ2检验等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的筛选,并建立联合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AUC)以评估各指标对SBP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1.一般资料:SBP组与非SBP组之间Na+、尿素氮、TBil、肌酐、PT、INR、CRP、PCT、WBC、中性粒细胞、PMN、是否合并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方面有统计差异(P<0.05)。相关评分系统:SBP组与非SBP组之间ALBI、MELD、MELD-Na、Child-Pugh评分有统计差异(P<0.05)。而两组之间的肝硬化病因及ABIC评分无统计差异(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时,结果显示ALBI评分、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PCT、PMN、是否发生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方面两组间存在差异(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时,发现PCT、PMN及ALBI评分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系数法合成为联合模型,联合模型ALBI-PMN-PCT的计算公式为0.012×PMN+1.241×ALBI值+1.795×PCT-2.777。3.ALBI、PCT、PMN及ALBI-PMN-PCT对SBP的预测价值:将ALBI评分、PMN、PCT及三者联合模型(ALBI-PMN-PCT)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ALBI、PCT、PMN及联合模型ALBI-PMN-PCT四者的AUC分别为:0.711、0.866、0.875、0.934,ALBI-PMN-PCT较三者单一因素的AUC大,预测价值更高。联合模型的约登指数为0.810,最佳临界值为0.272,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09%和91.87%。ALBI-PMN-PCT模型与三个单一因素的ROC曲线进行比较,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ALBI-PMN-PCT模型预测肝硬化腹水患者SBP发生较ALBI评分、PMN、PCT三者单一指标预测价值更高。当ALBI-PMN-PCT>0.272,对SBP的发生有较强的提示作用。

丁荣[6](2021)在《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危险因素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诊疗SBP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和感染科被明确诊断为肝硬化中量-大量腹水患者206例,根据住院期间腹水培养结果选取肝硬化并发SBP患者(SBP组)82例和肝硬化腹水未发生SBP患者(对照组)12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入院时的生化指标、PVD值及一般临床病历资料特征,对可能影响SBP发生的各因素进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病史、门静脉主干内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Child-Pugh评分,这8个因素在两组间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C级、门静脉主干内径水平增宽(≥13mm),D-二聚体水平升高(≥500ug/L)为SB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门静脉主干内径水平增宽、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为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具备这些高危因素时应警惕腹水患者SBP的发生。

庞梦圆[7](2020)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病原学特征及预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及目的: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腹水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肝硬化患者的10%30%,病死率高达50%70%,因此明确影响SB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征,并给予有效的预防、及时的治疗是改善SBP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本文的研究旨在探讨肝硬化合并SBP的相关因素、病原学特征、临床抗菌药应用和预后,为早期预警、快速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提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99例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其中487例合并SBP的患者纳入试验组,812例非SBP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收集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既往病史和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肝癌)、Child-Pugh分级、腹水蛋白、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oly morphonuclear,PMN)、腹水白细胞、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granulocytes in the center of blood,NE%)、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e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血清钠(Blood sodium,NA)、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对可能影响SBP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获得影响SBP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同时分析SBP患者腹水培养出的细菌种类及其耐药性、临床抗菌药应用及疾病预后。对于肝硬化合并SBP腹水中未培养出致病菌、腹水中培养出致病菌且临床抗菌药应用与药敏结果一致、腹水中培养出致病菌但临床抗菌药应用与药敏结果不一致的患者,根据疾病预后情况分为病情好转组和病情未愈或恶化组,应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使用时间。结果: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既往有SBP病史、合并肝肾综合征、腹水白蛋白、ALB、ALP、CHE、PT、INR、PTA、WBC、NE%、BUN、Cr、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既往SBP病史、PTA和Cr是肝硬化合并SBP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OR=12.731,0.992,1.002)。病原学特征:本文对487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患者进行研究,腹水中培养出病原菌的患者有268例。其中有56例感染2种及以上致病菌,G+菌复合感染28例、G-菌复合感染21例、同时G+菌和G-菌感染7例。共检出病原菌339株,G+菌为主要致病菌,占比71.1%(241/339),G-菌占比28.3%(96/339),真菌占比0.6%(2/339)。在培养出的病原菌中,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2.2%(109/339)和18.6%(63/339),肠杆菌、肠球菌和不动杆菌占比略低,分别为13.0%(44/339)、8.2%(28/339)和7.1%(24/339),铜绿假单胞菌占比为1.7%(6/339)。在G+致病菌中,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球菌最多见,所占比例依次为45.2%(109/241)、26.1%(63/241)和11.6%(28/241),其中葡萄球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占比最高,为31.2%(34/109),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比为8.3%(9/109)。G-致病菌中,肠杆菌最多见,所占比例为45.8%(44/96),其中45.5%(20/44)为大肠埃希菌,54.5%(24/44)为其他肠杆菌。多重耐药菌占所有致病菌比例为26.3%(89/33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CNS)、肠杆菌、肠球菌、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占比例依次为43.8%(39/89)、13.5%(12/89)、6.7%(6/89)、4.5%(4/89)、4.5%(4/89)和3.4%(3/89)。革兰氏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在葡萄球菌中占比最高,其对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0.6%(13/32)和28.6%(6/21),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3.4%(1/29),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零耐药;链球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1%(4/56)、7.0%(4/57)、3.6%(2/56)和25.5%(13/51),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1.7%(1/58),对万古霉素零耐药;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28.6%(8/28),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6.7%(2/12)和12%(3/25),对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零耐药;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对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如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低耐药。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其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是58.8%(10/17)和9.5%(2/21),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6.3%(1/16),对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41.2%,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零耐药;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是38.5%(5/13)和15.8%(3/19),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22.7%(5/22),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0.0%(1/5)和14.3%(3/21),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16.7%(1/6),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10.0%(1/10);其他肠杆菌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4.3%(1/23)和4.8%(1/21),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4.5%(1/22),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均零耐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对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其他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低耐药。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共有487例,其病情好转率为51.7%(252/487)。腹水中未培养出病原菌的肝硬化腹水合并SBP的患者有219例,其临床抗菌药治疗以经验性应用头孢吡肟、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头孢甲肟、莫西沙星多见,其总病情好转率为53.4%(117/219),根据疾病预后分为病情好转组和病情未愈或恶化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除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外,病情好转组抗菌药应用时间大于病情未愈或恶化组。腹水中培养出病原菌并且根据药敏结果应用抗菌药的患者病情好转率为53.7%(72/134),根据疾病预后分为病情好转组和病情未愈或恶化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情好转组抗菌药应用时间大于病情未愈或恶化组。腹水中培养出致病菌但临床抗菌药应用与药敏结果不一致的患者病情好转率为36.6%(49/134),其临床抗菌药治疗以经验性应用头孢吡肟、头孢甲肟、莫西沙星和酶抑制剂多见,根据疾病预后分为病情好转组和病情未愈或恶化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情好转组与病情未愈或恶化组抗菌药的应用时间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既往有SBP病史、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血清肌酐是肝硬化合并SBP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2、G+菌在SBP致病菌中的比例有明显升高趋势,本研究中G+菌为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主要致病菌,G+菌中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最多见,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在葡萄球菌中所占比例最高;G-菌中肠杆菌和不动杆菌最多见,其中大肠埃希菌在肠杆菌中所占比例最高。3、引起SBP发生的致病菌中葡萄球菌中的表皮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高耐药,对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低耐药;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对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如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低耐药。G-菌中的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头孢曲松高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低耐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对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其他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低耐药。4、腹水中未培养出致病菌仅经验性抗菌药治疗和腹水中培养出致病菌且临床抗菌药应用与药敏结果一致的SBP患者,两组患者病情好转组抗菌药应用时间大于病情未愈或恶化组且病情好转率较高。腹水中培养出致病菌但临床抗菌药应用与药敏结果不一致的患者,其病情好转组抗菌药应用时间与病情未愈或恶化组无显着差异,并且病情好转率较低。

伍先梅[8](2020)在《腹水endocan对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失代偿性肝硬化伴腹水患者最常见的感染,也是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能极大改善患者预后,但是抗生素的普遍使用,使得肝硬化患者对常用抗生素的细菌耐药性增加,这将进一步增加SBP的病死率。SBP患者大部分都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且腹水培养阳性率很低,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寻找可靠的早期识别SBP的生物标志物,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抗生素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利于合理使用抗生素。目的探索腹水中endocan水平对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失代偿性肝硬化腹水患者161例,其中SBP组35例,非SBP组126例,留取入院时腹水标本,同时收集人口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用ELISA方法检测腹水中endoca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的浓度,采用logstic回归模型分析SBP的独立影响因素,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炎症指标间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腹水endocan对SBP的诊断价值。结果腹水endocan、TNF-α、IL-6水平在SBP组显着高于非SBP组[分别为398.451(318.762460.673)pg/ml vs 199.838(133.366303.226)pg/ml P<0.001;42.013(10.70558.128)pg/ml vs 7.838(2.63312.487)pg/ml P<0.001;1517.31(872.6432220.45)pg/ml vs205.239(69.778283.516)pg/ml 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腹水endocan与腹水PMN(P<0.001,r=0.448)、腹水TNF-α(P<0.001,r=0.292)、腹水IL-6(P=0.006,r=0.216)、血PCT(P<0.001,r=0.318)、血CRP(P=0.001,r=0.202)均显着正相关。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SBP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水endocan为SB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8(95%CI为1.0041.012),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腹水endocan诊断SB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2(P<0.001),临界值为280.983pg/ml时敏感性为88.57%,特异性为70.63%,在年龄大于等于60岁和小于60岁患者中,腹水endocan诊断SBP的AUC分别为0.852和0.789。腹水Endocan分别与血降钙素原(PCT)、血C反应蛋白(CRP)、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联合诊断的AUC分别为0.847、0.854、0.845,显着高于血PCT、血CRP、血N%单独诊断时的AUC(P值分别为0.0472、0.0021、0.0033),而与腹水endocan单独诊断时的AUC差异不显着(P值分别为0.1243、0.1627、0.3168)。结论腹水endocan水平是肝硬化腹水患者SBP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血PCT、血CRP、血N%联合能显着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是SBP有价值的诊断指标,且在年龄大于等于60岁患者的诊断价值更大。

王芳[9](2020)在《MPV、NLR及WBC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目的: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最常发生的感染,容易诱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肝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产生,预后较差,易复发。研究发现腹膜炎的早期诊断及经验性抗生素的应用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依靠腹腔穿刺术中腹水培养阳性或者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PMN)计数≥250×106/L的诊断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目前需要寻找新的灵敏生物标志物,用于指导临床经验性抗菌治疗,从而优化SBP患者管理。本文的研究旨在评估外周血中炎症指标与SBP发生的相关性,探究基于NLR、MPV建立的多因素联合模型对SBP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并明确临床诊断为肝硬化合并腹水的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肝硬化并发症、Child-Pugh评分、WBC、HGB、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MPV、PDW、血清肌酐、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C反应蛋白、腹水PMN计数,并计算NLR。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与SBP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建立基于NLR、MPV的多因素联合模型。通过绘制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并计算其诊断SBP的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分析174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基本特征,肝硬化的病因中,乙型病毒性肝炎占60.3%,酒精性肝炎占23.0%,丙型病毒性肝炎和其他病因肝病分别占10.9%,5.7%。SBP组患者与非SBP组患者Child-Pugh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SBP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增多,并发症的主要包括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SBP组患者PDW、MPV、NLR、WBC、CRP水平明显高于非SBP组(P<0.05),多因素分析回归分析证实,MPV(OR=1.908,95%CI:1.353-2.691,P=0.001),NLR(OR=1.116,95%CI:1.005-1.238,P=0.040),WBC(OR=1.200,95%CI:1.044-1.379,P=0.010)是SB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s回归分析建立多因素联合模型,公式为:-10.353+0.151×NLR+0.651×MPV+0.206×WBC,根据ROC曲线分析,模型的AUC为0.875,截断值为0.18时,敏感度76.67%,特异性为81.69%,NLR、MPV、WBC的AUC分别0.769、0.795、0.707,均小于模型诊断SBP时的AUC,表明模型诊断SBP的价值高于NLR、MPV、WBC。结论:1、SBP组NLR、MPV、PDW、WBC、CRP水平明显高于非SBP组,NLR、MPV、WBC是SB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基于MPV、NLR、WBC组成的模型与MPV、NLR、WBC单独诊断相比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沈思源[10](2020)在《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探究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发现、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住院明确诊断为肝硬化并SBP患者105人,同期选取肝硬化腹水患者171人,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组间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首先采用单变量分析(t检验、X2检验等),得出肝硬化并SBP相关风险的单因素,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资料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再将各项指标的诊断价值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ourve),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进行准确性评估,检验的标准为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结果:各原因所致肝硬化的比例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HBC)191例,占69.20%,(此中乙型肝炎155例,占比:56.16%,丙型肝炎36例,占比:13.04%);酒精性肝硬化57例,占比20.65%;自身免疫性肝硬化26例,占比9.42%;不明原因肝硬化2例,占比:0.72%SBP组男性80例,占比28.99%,女性25例,占比:9.06%,男女比值:3.2:1;非SBP组男性115例,占41.67%,女性56例,占:20.29%,男女比值:2.05:1通过对相关指标的单因素分析得出:SBP组与非SBP组在白细胞计数(P=0.001)、总胆红素水平(P<0.001)、血清白蛋白浓度(P=0.002)、腹水量(P=0.001)、合并消化道出血(P=0.044)、肝性脑病(P=0.001)、肝衰竭(P=0.048)及child-pugh分级(P<0.001)、MELD评分(P=0.025)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钠离子浓度、肌酐值、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草/谷丙比值、谷胺酰转肽酶、腹水蛋白、门静脉主径宽度、脾脏厚度、合并肝肾综合征、胆囊结石方面,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上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在去除各种因素影响后,白细胞计数(OR=0.917,95%CI:0.859-0.980,P=0.01)、腹水量(OR=0.484,95%CI:0.282-0.829、P=0.008)、以及合并肝性脑病(OR=5.957,95%CI:1.226-28.954,P=0.027)、Child-pugh分级(OR=0.478,95%CI:0.246-0.928,P=0.029)为SB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绘制ROC曲线,计算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得出:用白细胞计数(AUC=0.604)、腹水量(0.604)和及Child-pugh(AUC=0.624)分级评价SBP感染的准确性较高。结论:(1)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水平、血清白蛋白浓度、合并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衰竭及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与SBP发生率的具有相关性。(2)多因素分析结果示:白细胞计数、腹水量、合并肝性脑病、肝衰竭及child-pugh分级C级是影响SBP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3)白细胞计数、腹水量及Child-pugh分级对于评估SBP发生率的准确性较高。

二、检测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G-CSF和CRP的临床意义(摘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检测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G-CSF和CRP的临床意义(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1)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相关因素分析及多参数联合诊断模型的建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节: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相关因素分析及多参数联合诊断模型的建立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及纳排标准
    3 数据处理
        3.1 数据收集
        3.2 统计学方法
    4 临床数据比较
        4.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4.2 两组患者Child-Turcotte-Pugh评分比较
        4.3 两组患者合并症及腹部体征比较
        4.4 两组患者外周血相关指标比较
        4.5 两组患者腹水相关化验指标比较
        4.6 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腹水培养的病原学特征
    5 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6 肝硬化腹水并发SBP诊断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7 小结
        7.1 单因素分析及病原学特征
        7.2 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诊断模型建立
    8 讨论
        8.1 患者一般情况与SBP的关系
        8.2 Child-Turcotte-Pugh评分与SBP的关系
        8.3 两组患者合并症与SBP的关系
        8.4 腹部体征与SBP的关系
        8.5 两组患者外周血相关指标与SBP的关系
        8.6 腹水相关化验指标与SBP的关系
        8.7 SBP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分析
        8.8 多参数诊断模型对SBP的诊断价值分析
    9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节: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
    1 研究对象
    2 诊断及辨证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辨证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数据处理
        3.1 数据收集
        3.2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一般情况统计
        4.2 中医证型与CTP评分比较
        4.3 中医证型与CTP评分中各指标的比较
    5 小结
    6 讨论
        6.1 SBP中医证型一般情况分析
        6.2 SBP中医证型与CTP评分的关系
        6.3 SBP中医证型与CTP评分中各指标的关系
    7 总结
    参考文献
结论
不足与展望
综述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疗进展
    1 流行病学
    2 病原学特征
    3 发病机制
    4 SBP的诊断
    5 SBP的治疗与预防
    6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中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第1章 综述
    1.1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概述
        1.1.1 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病机制
        1.1.2 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
        1.1.3 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
        1.1.4 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治疗及预后
    1.2 对自发性腹膜炎有诊断意义的标志物
        1.2.1 乳铁蛋白
        1.2.2 白介素6
        1.2.3 钙卫蛋白
        1.2.4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1.2.5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的脂蛋白
    1.3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的概述
        1.3.1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的方法学
        1.3.2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1.3.3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肝病中的应用
    1.4 展望
第2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观察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2.4 随访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3.1.1 腹水mNGS阳性组和腹水mNGS阴性组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构成比分析
        3.1.2 腹水mNGS阳性组和腹水mNGS阴性组实验室指标分析
        3.1.3 腹水mNGS检测和腹水培养病原体基本情况分析
    3.2 腹水MNGS检测方法对肝硬化SBP的诊断价值分析
    3.3 腹水MNGS检测结果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
        3.3.1 腹水mNGS阳性组和阴性组28天、90天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比较
        3.3.2 腹水mNGS阳性组和阴性组28天、90天不同临床过程患者构成比的比较
    3.4 腹水MNGS检测结果与肝硬化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3.5 腹水MNGS检测结果与肝硬化相关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3.6 腹水MNGS检测结果中病原微生物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
        3.6.1 比较腹水mNGS结果中不同病原体种数患者的28天预后
        3.6.2 比较腹水mNGS结果中不同病原体种数患者的90天预后
        3.6.3 比较腹水mNGS结果中细菌不同革兰染色类型患者的28天预后
        3.6.4 比较腹水mNGS结果中细菌不同革兰染色类型患者的90天预后
        3.6.5 比较腹水mNGS结果中不同病原体类型患者的28天预后
        3.6.6 比较腹水mNGS结果中不同病原体类型患者的90天预后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科研成果
致谢

(3)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汉英缩略语名词对照
第1章 前言
    1.1 肝硬化腹水的概述
    1.2 SBP概述及其发病机制
        1.2.1 SBP概述
        1.2.2 SBP发病机制
    1.3 肝硬化腹水并发SBP及预后分析研究现状
    1.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诊断标准
    2.2 资料收集
    2.3 方法
    2.4 Child-pugh评分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临床资料分析
        3.1.1 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
        3.1.2 肝硬化腹水腹水培养和NGS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3.1.3 SAAG与肝硬化腹水NGS结果分析
    3.2 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危险因素分析
        3.2.1 肝硬化腹水并发SBP单因素分析
        3.2.2 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多因素分析
        3.2.3 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 ROC曲线分析
    3.3 影响肝硬化腹水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3.3.1 影响肝硬化腹水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3.3.2 影响肝硬化腹水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3.3.3 肝硬化腹水预后ROC曲线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肝硬化腹水临床症状和腹水病原体的分布
    4.2 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4.3 影响肝硬化腹水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中血红素加氧酶-1的水平变化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2 试验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线情况
    2.2 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血清及腹水中HO-1的含量检测
    2.3 肝硬化合并SBP患者HO-1含量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4 血清及腹水HO-1对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临床意义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HO-1在不同病因肝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ALBI评分联合PMN及PCT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预测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危险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相关定义
        1.4 检测仪器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分析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硬化患者中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7)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病原学特征及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2.1 SBP的病原学
    2.2 SBP的发病机制
    2.3 SBP的诊断
    2.4 SBP的治疗进展
        2.4.1 抗菌治疗
        2.4.2 肝移植
    2.5 SBP的预防
    2.6 小结与展望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资料
        3.1.1 诊断标准及定义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1.4 病情评估标准
    3.2 数据收集及分组
    3.3 统计学处理
第4章 结果
    4.1 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组与非SBP组的临床特征比较
        4.1.1 单因素分析
        4.1.2 多因素分析
    4.2 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中致病菌的分布情况
    4.3 肝硬化腹水合并SBP致病菌的耐药性
    4.4 肝硬化合并SBP患者临床抗菌药应用情况及疾病预后
        4.4.1 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中未培养出致病菌的患者临床经验性抗菌药应用及疾病预后
        4.4.2 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腹水中培养出致病菌的患者临床抗菌药应用及疾病预后
第5章 讨论
    5.1 影响肝硬化腹水患者SBP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
    5.2 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的致病菌分布情况
    5.3 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中致病菌的耐药性
    5.4 肝硬化腹水合并 SBP 患者临床抗菌药应用情况及疾病预后
    5.5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腹水endocan对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本课题的创新点
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发展及诊治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MPV、NLR及WBC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第3章 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诊断标准
        3.2.1 肝硬化诊断标准
        3.2.2 SBP诊断标准
        3.2.3 Child-Pugh评分标准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研究方法
        3.5.1 一般资料
        3.5.2 实验室检测方法
    3.6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SBP组与非SBP组的基本特征比较
    4.2 SBP组与非SBP组的临床特征的比较
    4.3 SBP危险因素的多变量分析及模型建立
    4.4 模型和MPV、NLR、WBC诊断SBP的 ROC曲线面积
    4.5 模型和MPV、NLR、WBC对 SBP诊断的评估指标比较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2.1 自发性腹膜炎的流行病学
    2.2 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病机制
        2.2.1 肠道细菌失衡
        2.2.2 肠道细菌易位
        2.2.3 免疫系统功能损害
        2.2.4 肠道通透性增加
    2.3 易患因素
    2.4 临床表现
    2.5 检测方法
        2.5.1 腹水细菌培养
        2.5.2 相关细胞因子
        2.5.3 白细胞酯酶试纸(LERS)
        2.5.4 腹水乳铁蛋白(AFLAC)
        2.5.5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载蛋白(NGAL)
        2.5.6 钙卫蛋白
        2.5.7 腹水同型半胱氨酸(Hcy)
        2.5.8 基因检测
        2.5.9 补体及免疫球蛋白
    2.6 治疗
        2.6.1 抗生素的应用
        2.6.2 补充肠道益生菌
        2.6.3 放腹水
        2.6.4 补充白蛋白
        2.6.5 其他治疗
    2.7 SBP的复发及预后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资料
    3.2 纳入标准
        3.2.1 肝硬化腹水诊断标准
        3.2.2 SBP诊断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研究指标
    3.5 统计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各指标单因素分析结果(*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4.1.1 各原因所致肝硬化的比例
        4.1.2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4.1.3 两组患者外周血血常规、凝血常规及生化相关指标比较
        4.1.4 两组肝功指标比较
        4.1.5 两组患者腹水指标比较
        4.1.6 两组患者影像学差异比较
        4.1.7 两组患者并发症差异比较
        4.1.8 两组在肝功能评估方面的差异
    4.2 将上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单风险因素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可以得出白细胞计数、腹水量、合并肝性脑病、肝衰竭及child-pugh分级是SB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4.3 绘制独立风险因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courve),并计算曲线下面积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检测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G-CSF和CRP的临床意义(摘要)(论文参考文献)

  • [1]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相关因素分析及多参数联合诊断模型的建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D]. 王得帅.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中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D]. 肖鹏. 吉林大学, 2021(01)
  • [3]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D]. 范灵丽. 南昌大学, 2021(01)
  • [4]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中血红素加氧酶-1的水平变化及意义[D]. 孟蝶.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5]ALBI评分联合PMN及PCT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预测价值研究[D]. 江萍.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6]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危险因素的研究[D]. 丁荣.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7]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病原学特征及预后[D]. 庞梦圆. 吉林大学, 2020(08)
  • [8]腹水endocan对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研究[D]. 伍先梅.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9]MPV、NLR及WBC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D]. 王芳. 吉林大学, 2020(08)
  • [10]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分析[D]. 沈思源. 吉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G-CSF和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摘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