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线坐标计算

测线坐标计算

一、线路测量的坐标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魏作文[1](2020)在《输电线路测量中传统技术与新兴技术的研究与讨论》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电力能源,但是全球资源分布并不均衡,这就促使了电力能源的远距离输送,特高压和超高压输电线路的技术也能成为了世界各国的研究对象。伴随着输电线路尤其是长距离输电线路的大量建设,传统的RTK卫星定位测量技术已无法满足工程需求。与此同时,测量技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如何将新兴的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应用到输电线路测量工作来,也逐渐成为了近年来输电线路测量行业研究的对象。但是由于输电线路工程的特殊性,将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直接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难点。本文结合工程案例,从传统的RTK卫星定位测量技术和新兴的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两个方向分别讨论,分析它们的优点与缺点,并且结合实际的生产需求,给出了一个两者结合的合理方案,使得输电线路测量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

胡现辉,曹志杰,陈忠,胡茂林[2](2020)在《输电线路测量软件中坐标系统的转换与处理》文中指出输电线路测量软件的开发必然需要考虑坐标系统,其核心内容是计算机坐标系与线路坐标系的转换。通过坐标系的转换实现屏幕图元的平移、缩放,以及图形界面视图的开窗、全图显示等。本文详细论述了输电线路测量软件涉及的计算机坐标系统与线路坐标系统的关系与相互转换方法,并在开发的线路测量软件中进行应用。

王博[3](2020)在《基于蚁群算法的既有铁路整正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列车运行品质提升需要高质量、高效的养护维修技术支持,而铁路运行过程平面、纵断面受行车、路基及其它结构物变形等的影响,需要高精度的测量手段及相应的整正算法进行支持。目前采用的轨检小车等既有轨道测量手段可一次性获得高密度、高精度的线路平、纵断面数据,为线路的平、纵断面整体协调优化,寻求最优的行车轨迹线提供了数据支持。论文结合蚁群算法在空间组合优化的优良性能,研究基于蚁群算法的既有线平面整正优化、纵断面整体优化设计方法,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构建基于蚁群算法的既有线平面多曲线整体整正优化设计方法利用空间曲线拟合算法,结合平面线形的曲率变化特征,采用概略分段与迭代精确分段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初始交点坐标及曲线参数信息。以既有线所有初始交点坐标为基准,进行交点坐标网格划分,运用蚁群算法全局寻优的方式得到最优的交点组合。逐步缩小网格进行蚁群寻优,最终得到满足各类约束的线形参数组合及最优拨道量值,实现线路平面整正的整体优化算法设计。(2)构建基于蚁群算法的既有纵断面多坡段联合整体优化设计方法利用增广拉格朗日乘子法,结合纵断面线形的曲率变化特征,采用概略分段与迭代精确分段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初始变坡点坐标及线形参数信息。以既有线所有初始变坡点位置为基准,进行变坡点坐标网格划分,运用蚁群算法全局寻优的方式得到不同的变坡点组合。逐步精细网格进行蚁群寻优,最终得到满足各类约束的线形参数组合及最优抬降量值,实现线路纵断面的整体优化算法设计。(3)基于轨检小车实测数据的蚁群算法应用采用兰新铁路某区段轨检小车的实测数据,应用基于蚁群算法的平、纵整体优化设计方法进行相关计算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蚁群优化算法较传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在获取最优线路参数,实现整体拨道量、抬降量最小方面可以获取满意效果,在纵断面优化时可以更好的顾及抬降约束条件。

孔润生[4](2018)在《网络RTK在平原微丘区线路测量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与传统的单基站RTK相比,网络RTK具有覆盖面广、定位精度高、可靠性高、响应快速、成本低廉、推广容易的优势,可有效提高线路工程测量的效率。阐述网络RTK在平原微丘区线路测量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应用实例分析验证网络RTK的测量精度。结果表明,为确保线路测量的高程精度,应满足测量点距最近控制点的距离不大于2 km的要求,并加强外部检核;对可能存在高程检核不符情况,可根据检核结果进行高程改正,能有效消除系统误差的影响。

白振军,彭志杰,李锋,刘文龙,闵发秋[5](2016)在《基于VB的管道线路测量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纵断面和带状地形图测绘是进行管道线路测量的主要内容,坐标加常数计算、测点顺序倒置、转角桩重新编号、中线数据计算是管道线路测量数据处理的必要环节,根据线路测量的特点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对测量数据进行批量处理,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证明该程序可应用于实际生产作业,提高了测量内业绘图的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陈文[6](2015)在《高速铁路轨道静态检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轨道铺设完成后,开始进行轨道检测作业,这是实现轨道具有高平顺性的至关重要的一环。首先采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外业采集轨道几何线形数据,每次对线路进行轨道检测后,都能得到大量的第一手实测左右轨坐标高程数据资料,这些数据是最能客观反应出线路轨道真实的质量情况。然后依据短波平顺性和长波平顺性检测原理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以分析平顺性指标是否超限为依据指导轨道精调。但不同的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测量数据的输出所指信息可能不一致,不同的无砟轨道型式和施工方法也不一样。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基于中线偏差调轨,通过基准轨来检查平顺性。例如GEDO CE就是在保证基准轨平顺的前提下,再依据轨距/水平调整非基准轨,此时非基准轨的平顺性完全取决于基准轨和轨距/水平的共同影响。这样调整后有可能非基准轨的轨向高低指标仍有部分超限。为了解决按照中线偏差方法对基准轨已经调整到位,且各项指标均合格的情况下,非基准轨轨向/高低还可能超限。结合实测数据对基准轨计算平顺性同时也对非基准轨计算平顺性。因此需先根据线路中线坐标推算左右轨三维设计坐标的计算模型,再计算左右轨实测点横垂偏差值,推导出基于左右轨横垂向偏差计算轨距偏差、水平偏差、扭曲偏差、左轨向、右轨向和左高低、右高低等指标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际轨道检测数据验证了计算平顺性模型的正确性。最后,编制了一套基于左右轨横垂偏差计算平顺性和模拟调整量的高铁轨道静态检测数据处理软件。它具有计算设计坐标和高程、平顺性等功能。通过实例数据验证,它可以正确计算出同一里程处左右轨道点的平顺性指标,亦可实现在精调过程中同时评价左右两股钢轨的平顺性。证明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与软件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运用新方法可以使左右钢轨同时满足规范要求,相比基于中线偏差法调轨,对轨向/高低指标控制更科学合理。这对指导精调和运营维护轨道或许具有参考意义。

乔金海,吴任洪,贾士军,李卫[7](2015)在《输电线路坐标转换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输电线路勘测中经常使用线路坐标进行线路平断面及塔基地形图的绘制,需要将基于测量坐标系的数据转换为线路坐标。本文提出基于可视化的操作方式,利用矩阵变换算法实现线路坐标的转换方法,并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于塔基地形图的自动标准化成图。通过在溪洛渡—浙西±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中的实例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线路坐标转换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陈峰[8](2013)在《提速线路精密测量、重构与优化整正研究》文中提出铁路轨道的平顺性对列车的运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提速线路对轨道平顺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对既有提速铁路的线路长波平顺性检测与维护尚缺乏完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论文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围绕既有提速铁路的线路精密测量与不平顺性维修养护技术进行相关研究,形成了一套基于CPIII精密控制网的线路精密测量、优化重构和精确整正的理论和方法。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针对提速线路长波平顺性检测要求,提出了基于CPIII精密控制网的提速线路测量方法。建立了全站仪自由设站平差计算模型和CPⅢ控制网点位稳定性检测模型,为线路三维空间坐标的连续精密测量和优化重构提供精确的数据来源。以全站仪设站坐标、棱镜测量数据和轨道内部几何检测数据为依据,构建了基于三维坐标变换的线路中线空间坐标计算模型。针对轨道内部几何参数检测数据中的粗大噪声,采用基于DB1小波基的三尺度小波分解方法对轨道内部几何参数检测信号进行分解,通过3σ准则识别并剔除信号中的高频成分后,对检测信号进行小波重构,从而有效滤除了轨道几何检测数据中的噪声信号。为实现线路平面曲线的优化重构,建立了基于夹直线最小二乘拟合的测点里程与偏距计算模型。构建了以夹直线交点坐标、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为优化目标的线路连续平面曲线重构优化模型,以单一平面曲线重构结果作为初始最优解,采用Powell-PSO混合优化算法实现了连续平面曲线参数的重构优化计算。在线路纵断面优化重构的研究中,引入抬压道量加权系数,以最小抬压道量为优化目标、变坡点里程和变坡点高程为优化变量,构建了纵断面连续纵坡优化模型。以单一纵坡的直线最小二乘重构结果作为初始最优解,采用PSO优化算法,实现了纵断面连续坡段的优化重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竖曲线优化重构模型,采用定步长迭代搜索方法,实现了竖曲线半径的优化。针对提速线路长波、短波平顺性整正要求,依据线路精密测量数据和优化重构结果,提出了适合捣固施工的线路平、纵断面优化整正方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线路特殊区段(如道岔区段、偏心桥梁区段和钢梁桥区段等)的短波和长波不平顺整正方案。在广深铁路Ⅰ、Ⅱ线K40-K65时速200km/h区段建成了CPⅢ精测精调试验网,对本文工作进行了试验验证。对该试验区段进行了线路绝对坐标精密测量,对线路平、纵断面进行了优化重构,进而利用重构后的线路参数及平、纵断面调整量,设计了满足长波、短波平顺性要求的线路精确整正方案。对大机养护前后的线路平顺性检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段的长波和短波的平顺性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满足提速线路平顺性指标要求。围绕本文工作所进行的工程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的有关理论、方法与技术方案对提速线路不平顺检测与整正具有理论指导和工程应用价值。

刘正陶,刘文革[9](2012)在《浅谈CASS软件在道路线路测量中的开发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系统介绍了CASS软件,线路测量的相关知识以及CASS环境下绘制任意线形曲线的理论,并且通过编程实现了道路复杂线形的绘制功能,在CASS环境中自动生成相应的道路中线。

李德光[10](2012)在《铁路线路中线空间坐标与里程换算模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铁路线路中线空间坐标与里程换算贯穿整个铁路工程建设过程,是修建铁路的重要环节之一。传统铁路线路中线坐标正反算均基于施工平面里程为索引,计算模型复杂不通用,计算精度参差不齐,且线路坐标系不统一,尤其在高速铁路“三网合一”工程测量技术体系下,显现出极大的局限性。铁路通车运营后,轨面空间里程较施工平面里程更易量测,便于轨道病害查找,却不能直接用于线路中线坐标计算。因而应用范围受到极大限制,有必要对现有线路中线坐标换算模型和换算精度进行深入研究,建立铁路线路中线坐标正反算通用数学模型;同时将轨面空间里程引入线路中线坐标换算模型,建立轨面空间里程与施工平面里程严密转换模型。为能够快速精确获取线路中线三维坐标(X,Y,H)设计值和确定中桩或边桩(简称中边桩)与线路中线的相对关系,本文首先系统阐述对称型缓和曲线和非对称型缓和曲线综合要素计算方法,定量分析缓和曲线坐标级数展开式截断误差和数值积分模型近似误差,提出分别利用法线垂距趋近法和切线垂距法解算中边桩对应中线里程和偏距,实现带断链处理的全线任意里程中边桩坐标正反算;然后,定量分析传统竖曲线高程近似计算模型误差,定性分析模型误差对平顺性的影响,建立竖曲线高程精确计算模型;最后,定性定量分析线路中线高低起伏和地球曲率对轨面空间里程的影响,建立轨面空间里程与施工平面里程严密转换模型,并以某客运专线(DK19+406~DK56+435)里程段为实例定量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缓和曲线坐标级数展开式至少取前两项才能满足坐标毫米级定位精度要求;数值积分方法适用于建立线路中线坐标正反算通用模型,且5节点Gauss-Legendre公式能满足铁路任意组合线形中边桩坐标计算精度要求;附加限制条件的法线垂距趋近法能避免人工干预、迭代求解多值性问题,实现中边桩坐标程序自动化反算;将轨面空间里程作为索引应用于线路中线坐标计算和轨道病害查找,能有效提高铁路运营养护效率。这些结论对铁路数字化建设和工务数字化管理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二、线路测量的坐标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线路测量的坐标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输电线路测量中传统技术与新兴技术的研究与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输电线路发展现状
        1.2.2 输电线路测量技术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文章组织结构
第二章 输电线路测量技术方法
    2.1 卫星定位测量技术
        2.1.1 静态卫星定位测量
        2.1.2 RTK卫星定位测量
    2.2 摄影测量技术
    2.3 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
第三章 景德镇浮梁中岭风电35kV集电线路工程
    3.1 景德镇浮梁中岭风电35kV集电线路项目概述
        3.1.1 项目概况
        3.1.2 工作内容
        3.1.3 执行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3.2 RTK卫星定位测量方法作业流程
        3.2.1 首级控制网布设
        3.2.2 定线测量
        3.2.3 平断面测量
        3.2.4 内业处理
    3.3 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方法作业流程
        3.3.1 航带设计
        3.3.2 像控点布设
        3.3.3 数据处理流程
第四章 RTK卫星定位方法与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方法对比
    4.1 工作效率对比
    4.2 数据精度对比
    4.3 RTK卫星定位测量方法与无人机搭载雷达方法优劣势对比
    4.4 无人机搭载雷达技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输电线路测量软件中坐标系统的转换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输电线路测量软件相关坐标系分类
    1.1 计算机相关的坐标系
    1.2 输电线路工程相关的坐标系
2 输电线路测量软件相关坐标系的说明
    2.1 屏幕坐标系和窗口客户区坐标系
    2.2 地理坐标系统
    2.3 工程坐标系
    2.4 线路坐标系
    2.5 线路平断面图坐标系
3 输电线路测量软件主要的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
    3.1 GDI+坐标系转换
    3.2 绘图坐标系的变换
    3.3 右手坐标系
    3.4 用Matrix转换矩阵进行复杂坐标变换
    3.5 屏幕坐标系与窗口客户区坐标系转换
    3.6 输电线路坐标系计算
    3.7 线路平断面图坐标系计算
4 输电线路测量软件视图操作函数与标尺对坐标系的影响
    4.1 视图操作函数
    4.2 标尺影响
5 研究结果与应用
6 结语

(3)基于蚁群算法的既有铁路整正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铁路既有线重构研究现状
        1.2.1 既有线路测量方法研究现状
        1.2.2 既有线路初始线形判断方法研究现状
        1.2.3 既有线路重构优化方法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蚁群算法
    2.1 蚁群算法的产生与发展
    2.2 蚁群算法的特点
    2.3 蚁群算法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蚁群算法的既有线平面整正优化设计
    3.1 铁路线路的平面构成
        3.1.1 直线段
        3.1.2 圆曲线段
        3.1.3 缓和曲线段
    3.2 单一曲线整正计算原理
        3.2.1 单一曲线整正原理
        3.2.2 初始参数计算
        3.2.3 拨道量计算及优化
    3.3 蚁群算法平面整体整正优化
        3.3.1 蚁群算法平面整体优化原理
        3.3.2 线形参数计算
        3.3.3 蚁群算法拨道量优化
    3.4 蚁群算法优化模型求解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蚁群算法的既有线纵断面整正优化设计
    4.1 既有线纵断面的构成
        4.1.1 直线段
        4.1.2 竖曲线
    4.2 纵断面整正设计
        4.2.1 纵断面整正原理
        4.2.2 线形参数计算
        4.2.3 抬降量计算及优化
    4.3 蚁群算法纵断面整体整正优化
        4.3.1 蚁群算法纵断面整体优化原理
        4.3.2 线形参数计算
        4.3.4 蚁群算法抬降量优化
    4.4 蚁群算法模型求解
    4.5 本章小结
5 实例计算
    5.1 平面优化算例
    5.2 纵断面优化实例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网络RTK在平原微丘区线路测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RTK的参数转换
    1.1 参数转换方法
    1.2 转换精度评定及外部检核
2 基于网络RTK的线路测量
    2.1 线路测量的内容
    2.2 网络RTK坐标转换
    2.3 网络RTK测量作业
3 应用实例
    3.1 线路GPS基准转换
    3.2 网络RTK数据转换
    3.3 参数转换精度检测
4 结语

(5)基于VB的管道线路测量数据处理程序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中线数据计算方法
    1.1 线路里程及转角计算
    1.2 角度转换
2 线路测量数据处理程序设计
    2.1 程序界面设置
    2.2 CQPS数据格式
    2.3 程序设计思路
        2.3.1 读取原始数据文件
        2.3.2 选择类型进行数据转换
    2.4 程序的编写
        2.4.1 中线数据计算主程序
        2.4.2 转角桩重新编号主程序
3 实际应用验证
4 结束语

(6)高速铁路轨道静态检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与安排
第2章 高铁轨道静态几何状态检测理论
    2.1 概述
    2.2 轨道静态检测指标
    2.3 轨道静态检测原理
    2.4 轨道静态检测流程
    2.5 平顺性评估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左右轨三维坐标计算模型
    3.1 概述
    3.2 线路设计资料预处理
        3.2.1 铁路线路组成及特点
        3.2.2 里程断链的消除处理
        3.2.3 曲线表生成平曲线表
        3.2.4 曲线表生成超高文件
        3.2.5 坡度表生成竖曲线表
    3.3 左右轨坐标计算
        3.3.1 切线坐标系与线路测量坐标系间转换
        3.3.2 线路坐标反算对应中线里程
        3.3.3 线路中线里程点坐标计算
        3.3.4 左右轨坐标计算
    3.4 左右轨高程计算
        3.4.1 线路中线高程
        3.4.2 线路外轨超高
        3.4.3 左右轨道点高程
    3.5 左右轨三维坐标计算程序的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横垂向偏差值计算平顺度和调整量
    4.1 概述
    4.2 轨道平顺度计算
        4.2.1 检测数据填充符号
        4.2.2 横向偏差计算
        4.2.3 垂向偏差计算
        4.2.4 轨距偏差计算
        4.2.5 水平偏差计算
        4.2.6 扭曲偏差计算
        4.2.7 轨向高低偏差计算
    4.3 轨道调整量计算
        4.3.1 中线偏差调整量计算
        4.3.2 左右轨调整量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铁轨道静检数据处理软件
    5.1 概述
    5.2 功能设计
        5.2.1 开发平台
        5.2.2 软件功能
    5.3 数据处理流程
    5.4 操作步骤
    5.5 实验数据验证
    5.6 应用与分析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输电线路坐标转换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线路坐标定义
3 可视化操作的线路坐标转换方法
3.1 开发工具
3.2 数据
3.3 参数及流程设计
3.4 算法原理
4 应用
5 结论

(8)提速线路精密测量、重构与优化整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轨道不平顺及其对列车运行性能的影响
        1.1.2 提速线路长波平顺性整正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既有铁路线路复测技术研究现状
        1.2.2 线路优化重构技术研究现状
        1.2.3 轨道不平顺的检测技术现状
        1.2.4 面向线路平顺性的大机整正技术现状
    1.3 论文研究意义
    1.4 论文研究内容
        1.4.1 论文研究脉络
        1.4.2 论文研究内容
2 基于CPⅢ控制网的线路精密测量方法
    2.1 线路的构成
    2.2 基于CPⅢ精密控制网的提速线路精密测量原理
        2.2.1 轨道CPⅢ精密控制网
        2.2.2 基于CPⅢ精密控制网的提速线路精密测量系统
    2.3 全站仪自由设站原理
        2.3.1 全站仪自由设站简易平差
        2.3.2 全站仪自由设站严密平差
        2.3.3 全站仪自由设站实例
    2.4 CPⅢ控制网点位稳定性分析
        2.4.1 CPⅢ控制网点位平面稳定性分析
        2.4.2 CPⅢ控制网点位高程稳定性分析
        2.4.3 CPⅢ控制网点位稳定性分析实例
    2.5 本章小结
3 线路精密检测数据处理
    3.1 基于CPⅢ控制网的线路精密测量数据处理方案
    3.2 线路测量数据的三维坐标变换
        3.2.1 棱镜坐标换算
        3.2.2 线路坐标换算
    3.3 轨道内部几何检测数据的去噪处理
        3.3.1 基于小波变换的轨道内部几何检测数据去噪
        3.3.2 小波变换及去噪原理
        3.3.3 轨道几何检测数据的三尺度小波分解
        3.3.4 轨道几何检测数据的小波基选择
        3.3.5 基于3σ准则的粗大误差滤除
        3.3.6 小波去噪效果评价
    3.4 本章小结
4 线路平面重构与优化
    4.1 平面曲线特征点计算
    4.2 测点的里程与线路偏差计算
    4.3 基于夹直线拟合的平面曲线重构模型
        4.3.1 平面曲线特征分界点的判别
        4.3.2 基于最小二乘的曲线半径计算
    4.4 基于Powell方法的线路平面曲线重构
        4.4.1 Powell方法基本原理
        4.4.2 基于Powell方法的平面曲线重构
        4.4.3 平面曲线重构实例
    4.5 连续平面曲线优化重构模型
    4.6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线路连续平面曲线优化重构
        4.6.1 粒子群算法基本原理
        4.6.2 粒子群算法模型
        4.6.3 粒子群算法的参数设置
        4.6.4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线路连续平面曲线优化重构流程
    4.7 线路连续平面曲线优化重构效果比对
    4.8 本章小结
5 线路纵断面重构与优化
    5.1 纵断面连续纵坡重构
        5.1.1 纵断面纵坡重构
        5.1.2 纵断面连续纵坡优化参数
        5.1.3 变坡点初步探测判据
    5.2 基于粒子群的连续纵断面优化重构
        5.2.1 连续纵坡优化目标函数
        5.2.2 连续纵坡优化约束条件
        5.2.3 基于PSO算法的纵断面连续纵坡优化重构
    5.3 竖曲线半径优化
        5.3.1 竖曲线计算模型
        5.3.2 竖曲线优化方案
    5.4 纵断面连续纵坡优化效果比对
    5.5 本章小结
6 面向线路平顺性的线路大机整正
    6.1 基于线路平顺性的线路整正原则
        6.1.1 提速线路不平顺整正
        6.1.2 线路长、短波平顺性整正原理
    6.2 捣固车绝对坐标法施工关联技术
        6.2.1 起、拨道作业原理
        6.2.2 基于精确拨道法的线路捣固
    6.3 面向线路平顺性的线路整正方案设计
    6.4 特殊地段整正方案设计
        6.4.1 道岔区段整正
        6.4.2 偏心桥梁整正
        6.4.3 钢梁桥整正
    6.5 面向线路平顺性的线路整正实例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主要创新点
    7.3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10)铁路线路中线空间坐标与里程换算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目标与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与安排
第二章 铁路线路平面坐标正反算通用模型
    2.1 铁路线路的组成及基本特性
    2.2 缓和曲线综合要素计算模型
        2.2.1 对称型缓和曲线计算模型
        2.2.2 非对称型缓和曲线计算模型
        2.2.3 缓和曲线坐标计算截断误差分析
    2.3 线路任意里程点平面坐标正算通用模型
        2.3.1 缓和曲线任意点切线方位角计算公式
        2.3.2 缓和曲线任意点中边桩坐标计算的积分通式
        2.3.3 线路中边桩坐标正算模型误差分析
    2.4 线路任意里程点平面坐标反算通用模型
        2.4.1 利用法线垂距符号确定中边桩与曲线元关系
        2.4.2 中边桩对应施工平面里程和偏距计算
    2.5 线路平面正反算通用模型精度验证
        2.5.1 施工平面里程断链预处理
        2.5.2 线路平面坐标正反算程序设计
        2.5.3 线路平而坐标正反算实例精度验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铁路线路中线高程计算模型
    3.1 竖曲线组成及基本特性
    3.2 线路任意里程点中桩高程计算模型
        3.2.1 竖曲线高程近似计算模型
        3.2.2 竖曲线高程计算严密模型
    3.3 模型误差分析与消除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施工平面里程与轨面空间里程换算模型
    4.1 轨面空间里程改化模型
        4.1.1 轨面空间里程高程改化
        4.1.2 轨面空间里程地球曲率改化
    4.2 施工平面里程与轨面空间里程换算流程
        4.2.1 变坡点轨面空间里程推算
        4.2.2 施工平面里程转轨面空间里程
        4.2.3 轨面空间里程转施工平面里程
    4.3 施工平面里程与轨面空间里程转换精度验证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线路测量的坐标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 [1]输电线路测量中传统技术与新兴技术的研究与讨论[D]. 魏作文.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3)
  • [2]输电线路测量软件中坐标系统的转换与处理[J]. 胡现辉,曹志杰,陈忠,胡茂林. 电力勘测设计, 2020(05)
  • [3]基于蚁群算法的既有铁路整正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 王博.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4]网络RTK在平原微丘区线路测量中的应用[J]. 孔润生. 测绘标准化, 2018(02)
  • [5]基于VB的管道线路测量数据处理程序设计[J]. 白振军,彭志杰,李锋,刘文龙,闵发秋.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6(08)
  • [6]高速铁路轨道静态检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D]. 陈文.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1)
  • [7]输电线路坐标转换方法研究[J]. 乔金海,吴任洪,贾士军,李卫. 电力勘测设计, 2015(S1)
  • [8]提速线路精密测量、重构与优化整正研究[D]. 陈峰. 中南大学, 2013(04)
  • [9]浅谈CASS软件在道路线路测量中的开发及应用[J]. 刘正陶,刘文革. 四川林业科技, 2012(06)
  • [10]铁路线路中线空间坐标与里程换算模型的研究[D]. 李德光.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测线坐标计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