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脑出血死亡132例分析

自发性脑出血死亡132例分析

一、132例自发性脑出血死亡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钟琪,李宗平,吴健,刘泓渊,郑燎源[1](2021)在《微小RNA-124-3p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微小RNA(miR)-124-3p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病情严重程度间的关系,以及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检测63例脑出血患者发病24 h内及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外周血miR-124-3p水平。脑出血患者分别在发病1 d内及4 d时行头颅CT检查,测定脑血肿和水肿体积。分析血浆miR-124-3p水平与脑出血患者血肿、水肿体积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浆miR-124-3p水平预测脑出血患者院内死亡的价值。结果脑出血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的比例和血白细胞计数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均P <0.001)。头颅CT检查示,脑出血患者发病4 d时的脑水肿体积较发病1 d内显着增大(P <0.05),发病4 d与发病1 d内的脑血肿体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浆miR-124-3p水平与脑出血患者发病1 d内和发病4 d的血肿、水肿体积及入院时ICH-FOS评分均呈正相关(r=0.45~0.78,均P <0.05)。脑出血患者中院内死亡患者22例,其血浆miR-124-3p水平显着高于存活患者(P <0.001)。ROC曲线分析示,血miR-124-3p相对表达量超过2.87时,预测患者院内死亡的价值较高,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794(95%CI 0.673~0.915),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5%和56.1%。结论脑出血患者的外周血miR-124-3p水平异常升高,且与患者的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及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在预测脑出血患者院内死亡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杨乐[2](2021)在《oICH评分对自发性脑出血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自发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相关影响因素;分析oICH评分对自发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共115例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既往病史、GCS评分、肺部感染情况,并根据入院的急诊CT确定血肿部位、脑室内是否出血以及血肿体积大小,使用oICH评分量表进行评分。用单因素分析所有影响自发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自变量,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自发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用ROC曲线以及约登指数分析oICH评分在自发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在115例自发性脑出血并呼吸衰竭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有59例(51.30%)撤机成功,均纳为撤机成功组;其余56例(48.70%)撤机失败,纳为撤机失败组。撤机失败组与撤机成功组比较,年龄、肺部感染情况、血肿体积、是否破入脑室、GCS评分和oICH评分在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肺部感染、血肿体积、GCS评分和oICH评分是自发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其OR值分别为0.912、0.028、0.838、2.105、0.281;患者撤机失败的发生率随着oICH评分的增高而增高(P<0.05)。经ROC曲线处理,结果显示oICH评分对自发性脑出血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失败结局有一定预测价值,oICH评分预判撤机失败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95%CI:0.805-0.933,P<0.001)。在评估撤机失败结局中,oICH评分量表约登指数最大为0.664,此时对应的最佳截值为2分,其敏感度93.2%,特异度为73.2%。结论:年龄、肺部感染、脑出血量、GCS评分、oICH评分是影响自发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独立因素。oICH评分在预测自发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失败结局方面有一定价值,且oICH评分越高,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撤机失败率越高。

陈培培,张世瑶,付强,李莉[3](2021)在《脑出血患者外周血microRNA-7表达的变化及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外周血microRNA-7(miR-7)表达的变化及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9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脑出血组,同期体检的5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miR-7的表达;随访脑出血患者的短期预后并根据出院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mRS<3分的预后良好患者和≥3分的预后不良患者,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及miR-7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脑出血组外周血miR-7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脑出血组中预后不良患者的入院时GCS评分、外周血miR-7的表达水平、早期肠内营养比例低于预后良好患者(P <0.05),随机血糖、hs-CRP、初始血肿体积、出血破入脑室比例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 <0.05);miR-7表达减少及随机血糖、hs-CRP增加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早期肠内营养是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 <0.05);miR-7表达减少对短期预后不良具有预测价值(P <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外周血miR-7表达减少且是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短期预后不良具有预测价值。

徐子寓[4](2021)在《高原地区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影响预后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收集并筛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单医疗中心的神经外科收治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这些患者均接受住院手术治疗。通过神经外科常用的术后GOS评分(1分~5分),从低到高分别代表患者预后越来越好。将评分为1分~2分的病人分为预后不良组,评分在3分~5分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通过对两组病人的入院基本数据、病史采集、实验室的检验结果和影像学的资料进行分析。从分析结果中了解可能对高原地区的基底节区HICH(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产生一定影响的多种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具有意义的显着影响因子,对于个体化治疗的进一步加强。对今后高原地区外科治疗基底节区HICH患者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经验。方法:分别记录患者入院个人数据、既往的病史、实验室的检验结果、影像学的资料、手术治疗方式、出院情况和长期随访资料等。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IBM公司)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随机抽取我院52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性别、海拔高低、民族、年龄、是否世居于高原地区、有无高血压病史以及吸烟、饮酒史,是否破入脑室,有无中线偏移和入院时的生理指标以及入院时CT提示的血肿量,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等不同的指标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不同影响因素对于HICH手术预后的发病率的影响,总结不同影响因素可能存在的意义。结果:经过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年龄(P=0.000)、海拔高度(P=0.000)、高血压病史(P=0.000)、入院体温(P=0.020)、血肿量(P=0.028)、血钠(P=0.006)、性别(P=0.013)、民族(P=0.027)、世居与否(P=0.013)、入院舒张压(P=0.014)、术前GCS评分(P=0.001)、术前血氯值(P=0.000)、是否吸烟(P=0.000)、是否饮酒(P=0.000)是影响手术治疗高原地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而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当中,独立影响因素为血肿量(P=0.017)。结论:本次研究对于手术治疗基底节区HICH患者的预后而言,出血量是独立危险因素,其次年龄、海拔高度、高血压病史、入院体温、血肿量、血钠、性别、民族、世居与否、入院舒张压、术前GCS评分、术前血氯值、是否吸烟、是否饮酒为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对于不同海拔地区的由于气压及氧气含量原因可能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HICH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做出了一定的推测。这为高原地区提高手术治疗基底节HICH患者救治率和降低死亡率方面提供一定的临床意义。

徐梦怡,徐静,张倩倩,周俊山,王蒙,刘宇恺,王锋[5](2020)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死亡风险预测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南京市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自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2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30 d生存情况将其分为A组(生存组,n=72)与B组(死亡组,n=56)。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采用格拉斯昏迷评分量表(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脑出血分级量表(ICH)对患者病情进行评分。检测患者血清MMP-9、NGAL水平,并分析其与病情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MMP-9、NGAL水平对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B组患者出血量、NIHSS评分和ICH评分均高于A组,GCS评分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MMP-9、NGAL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MP-9、NGAL水平与GCS评分均呈负相关,与NIHSS、ICH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MMP-9、NGAL联合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AUC高于单独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MP-9、NGAL水平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密切相关,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0 d死亡风险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叶远良[6](2020)在《颅内静脉窦内镜解剖、组织学及相关疾病救治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对颅内动脉的解剖学进行大量的研究,使得经动脉途径治疗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明显改善。由于对颅内静脉窦解剖及组织学认识不足,经静脉途径治疗脑血管疾病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出血与幕上原发性脑出血相比,两者有共同点,但治疗原则完全不同,早期极容易误诊。研究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内镜解剖、窦壁及纤维索的组织学特点,探讨介入材料对颅内静脉窦内纤维索及血栓影响,比较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合并脑出血及原发性脑出血发病早期临床资料。研究方法:应用神经内镜及组织学方法探讨尸头内颅内静脉窦纤维索、蛛网膜颗粒及窦壁的解剖与组织学特点;建议尸头静脉窦血栓模型,模拟经静脉窦途径介入取栓术,应用神经内镜及组织学方法探讨介入材料对窦内纤维索及血栓影响;分析CVST合并出血及幕上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发病早期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研究结果:1.大脑大静脉-直窦连接处变异较大,解剖结构有静脉瓣样结构、窦壁连接处突起及球样小结结构,球样小结弹性纤维成分高于蛛网膜颗粒,表面有平滑肌细胞;大脑静脉分支及大脑大静脉与窦壁连接处均有平滑肌。2.岩下窦开口变异较大,位于颈静脉球部前内侧壁,在鞍背-斜坡延长线与上颚-枕骨大孔连线稍上方。3.桥静脉汇入静脉窦过程中,蛛网膜下段及静脉窦壁段长度分别为15.23±5.40mm和5.28±2.36mm。中央前沟静脉及中央沟静脉与冠状缝距离分别为 2.18±1.90cm 及 5.48±2.19cm。4.横窦窦壁连接处可见大量血管组织;直窦底壁呈分层排列,直窦底壁及板层纤维厚度最大,乙状窦壁厚度最小。5.支架对直窦内纤维索损伤比例分别为0级占53.4%、1级占43.20%及2级占5.40%,球囊对直窦内不同程度纤维索损伤比例分别为0级占73.9%、1级占17.4%及2级占9.52%,支架及球囊在直窦内反复牵拉对纤维索的损害没有显着增加;支架材料在直窦对纤维索的损伤高于上矢状窦。6.三次支架取栓过程中产生的血栓颗粒数分别为11.17±2.17、9.00±6.07及5.00±2.96;,第一次取栓产生的大颗粒数较第二、三次明显增加;第一次取栓术后残留血栓面积较第二次、第三次大。7.年龄、癫痫症状、水肿/血肿体积对早期诊断CVST合并脑出血具有统计学意义;重症CVST合并脑出血术后预后优于重症幕上原发性脑出血组。研究结论:1.颅内静脉窦窦内纤维索分布不同,静脉窦窦壁呈分层改变,熟悉窦内相关解剖,有利于降低静脉窦手术的难度,改善手术质量,提高临床疗效;2.介入材料可导致窦内纤维索轻度损伤,取栓过中容易导致血栓松动,临床上需要重视术后抗凝的重要性;3.CVST合并脑出血与幕上原发性脑出血在发病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重症CVST合并脑出血预后优于幕上原发性脑出血,呈“治愈or死亡”现象,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早期避免误诊,尽早规范化治疗。

高文波[7](2020)在《基底节脑出血内镜通道手术与经侧裂手术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HBGH)一直以来都是神经外科治疗重点及难点。血肿形成后可出现占位效应,直接损伤脑组织,并造成血肿周边的脑组织缺血;于此同时,血肿凝结及液化分解的过程可产生很多有害物质,如血红蛋白分解产物、凝血酶、血浆蛋白、补体、细胞因子等,引起继发性脑损伤。外科手术治疗可清除脑部血肿,减轻其因血肿所引起的占位效应以及脑组织缺血,还可清除因继发性脑损害而产生的有害物质,对改善预后显得至关重要。许多专家学者对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行不断探索与研究。目前存有众多手术方式及手术入路,外科手术清除血肿在治疗HBGH中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脑内血肿需分离外侧裂这一自然腔隙,仅需切开岛叶,距离基底节血肿腔仅1cm左右,路径较短,易于术中止血。手术视野暴露充分,有利于完全清除血肿,有利于减轻手术对正常脑组织损伤。同时,经外侧裂岛叶入路避免了切开颞叶皮层可能造成对感觉、运动、语言中枢永久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更适用于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对于优势半球的血肿患者而言,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的患者与经颞叶皮质入路的手术患者相比遗留语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更低。但是大量重要的血管走行于外侧裂,这些血管损伤可造成极其严重的不良后果,如致命大出血或大面积脑梗死等,故该入路对手术者的手术技能及手术设备的要求颇高。另一方面,近年来神经影像、神经内镜和导航技术的进步,使得神经外科微创手术达到满意的手术视野暴露效果。神经内镜技术以及相关器械的突飞猛进发展,使得其成为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外科治疗方案。现有证据仍不能确定脑出血手术方案的一般策略,进一步的研究寻找更佳的手术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通过对侧裂、基底节区脑组织形态、动脉及静脉的解剖学研究,为脑出血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其次对经侧裂入路和神经内镜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技巧进行深入的探讨,同时对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与内镜下血肿清除术进行比较,以对比经侧裂开颅手术和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价值。第一部分 外侧裂、脑岛叶以及基底节区显微外科解剖目的:侧裂岛叶基底节区域无论手术类型是动脉瘤、血管畸形还是肿瘤,对外侧裂、岛叶、基底节区及其血管关系的充分认识是进行该区域手术的必备条件。本研究通过对外侧裂、基底节区的相关解剖研究明确外侧裂、岛叶和基底节区的形态解剖结构、动脉供应和静脉引流,为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及避免相关手术并发症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对成人尸头标本(13例,共26侧)进行外侧裂、岛叶及基底节的形态结构、大脑中动脉和侧裂静脉进行显微解剖。结果:外侧裂额顶盖及颞盖大部分脑沟、脑回和岛叶脑沟、脑回存在恒定解剖关系,可为到达岛叶的不同部位提供准确的解剖标志。最外侧豆纹动脉是岛叶手术的一个重要标志,发自大脑中动脉M1段,距离岛顶14mm,穿入岛阈内侧15mm的前穿质。大脑中动脉的上干以及分支供应岛叶的前、中、后短回、岛叶短沟、岛周前沟以及岛顶。大脑中动脉的下干以及分支供应岛叶的后长回、岛周下沟以及岛阈。上干和下干共同供应了岛叶的中央沟以及前长回。岛叶动脉均值为94支(77-112支),动脉的直径均值为0.26mm(0.1-0.8mm),每条动脉的起源均可追踪到大脑中动脉的M2段。岛叶动脉以岛叶皮层以及最外囊的供应为主,而应壳核、苍白球以及内囊等部分主要由豆纹动脉进行供应。岛叶穿通动脉常常发自于后岛叶区域中央动脉以及角回动脉,进入到岛叶中央沟后半部分以及岛叶后长回部分,供应放射冠区。侧裂的静脉解剖特征多变异。3个半球中侧裂浅静脉缺如或发育不全,12个半球中侧裂浅静脉是单干,11个半球中侧裂浅静脉是双干。结论:对外侧裂、岛叶及基底节区域解剖结构的熟悉与理解,有助于岛叶、基底节区进行手术路径选择,同时在术中保护重要血管和神经结构免受损伤。第二部分经外侧裂入路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技巧和预防并发症的临床探究目的:基底节脑出血可损伤内囊,导致高致残率和致死率。远端外侧裂入路能有效的缓解基底节脑出血。然而这一入路是困难的并且容易出现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究经远端侧裂入路进行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的手术技巧和预防相关并发症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采用经远侧外侧裂入路进行基底节出血治疗的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手术录像及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结合外侧裂、岛叶及基底节区域解剖知识,讨论经远侧外侧裂入路的手术技术和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结果:38例基底节脑出血的患者成功实施了经远端外侧裂入路的手术治疗,其余2例改为经皮层经颞叶入路。并发症主要发生在早期病例的三个阶段:侧裂分离阶段、岛叶造瘘阶段和血肿清除阶段。在随后的病例中,作者采用了适当的手术技术来预防并发症。结论:基底节脑出血可通过经远侧外侧裂入路进行治疗,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经远端外侧裂入路技术难度大。掌握外侧裂、岛叶和基底节区的相关显微外科解剖知识及一定的手术技巧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第三部分神经内镜对于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治疗的手术技巧的研究目的:基底节区出血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脑出血类型之一,可诱发一系列并发症进而危及患者的生命。近些年,神经内镜技术以及器械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成为了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外科治疗方案之一。本部分研究对神经内镜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技巧进行深入的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及手术资料,讨论利用内镜治疗脑出血的手术技巧。结果:39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成功实施内镜血肿清除手术,手术时间1.5±0.1h,血肿清除率89.1±3.8%,无术后再出血发生;无脑积水及死亡发生。多选择经额入路。采用回撤导管鞘逐步清除血肿的方法。对活动性出血内镜直视下电凝止血。结论:神经内镜下基底节血肿清除术可早期降低颅内高压,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具有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良好的视野,手术通路创伤小,对神经功能的破坏小等优势。第四部分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与经外侧裂入路手术的对比研究目的:目前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治疗方案主要为保守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分为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本部分研究对经神经内镜手术及外侧裂入路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病例进行对比,评价两种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7例,分别行神经内镜手术及外侧裂入路开颅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及手术资料。结果:77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成功实施内镜下(39例)和经侧裂入路(38例)血肿清除手术,血肿清除率分别为89.1±3.8%,81.1±4.7%(p=0.001),术后1周GCS评分分别为11.4±2.0,9.2±2.4(p=0.001),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评分分别为 2.3±1.6,3.4±1.5(p=0.002)。结论:基底节脑出血采用神经内镜手术及外侧裂入路开颅手术均可达到血肿清除良好的效果,内镜手术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开颅手术。

郭振忠[8](2020)在《不同干预措施对自发性幕上脑出血预后的系统评价和真实世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真实世界研究分别比较不同手术方案(传统开颅术、神经内镜术、微创穿刺引流术)与保守治疗在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探索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初首先对Pub Med、Medline、OVI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进行全面检索,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采用统计学软件Revman software(version 5.3)和Stata(version 13.0)统计分析。随后回顾性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构建研究型数据库。根据研究目的选取研究变量并筛选个案,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基线变量后分别探讨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传统开颅术(CC)与神经内镜术(ES)及微创穿刺引流术(MIS)对自发性幕上脑出血(SSICH)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通过系统评价发现,CC、ES、MIS较保守治疗能够提高SSICH患者生存率和预后,同时具有较低的颅内再出血风险和残疾生存比例;其中ES是最合理有效的治疗。真实世界研究中,经数据清理后由56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构成研究型数据库。根据研究目的最终有495例SSICH患者纳入研究。设定匹配比例1:1,匹配容差0.1,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CC与ES、CC与MIS、ES与MIS分别有158例、60例、26例、6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析。比较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发现,手术组肺炎率明显高于保守组(P<0.05);其他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保守组预后好于手术组,但有更高的死亡率(P<0.05)。此外,手术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高于保守组(P<0.05)。比较CC与ES发现,ES组手术耗时和术中失血量少于CC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短期预后及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但ES组住院费用显着高于CC组(P<0.05)。比较CC与MIS发现,MIS组手术耗时及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CC组(P<0.05),然而两组术后并发症、短期预后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但CC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MIS组(P<0.05)。比较ES与MIS发现,MIS组手术耗时及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ES组(P<0.05)。两组肺炎率、术后再出血、短期预后和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MIS组颅内感染明显高于ES组,但ES组住院费用高于MIS组(P<0.05)。结论系统评价发现手术治疗优于保守治疗,并且ES为SSICH的最佳治疗方案。基于真实世界研究发现手术治疗较保守治疗对SSICH患者短期预后无明显优势;手术方式中,MIS较CC与ES仅存在一定的操作、经济学优势。由此可见,目前SSICH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仍不确定,今后还需进一步研究明确。图12幅;表13个;参116篇。

寿碧江[9](2020)在《三种ICH量表预测评估自发脑出血患者30天病死率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较大样本数据的回顾性临床调查研究,本文将分析三种ICH量表(OICH量表、ICH-FOS量表和MEDICH量表)预测评估自发脑出血(SICH)患者发病30天病死率的价值,探讨可能影响患者30天病死率的危险因素,从而为今后治疗和评估自发性脑出血提供临床指导。方法:1.选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及第九临床医学院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00例,通过自制调查表,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人口资料和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发病前是否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及抗凝药物、出血部位、出血是否破入脑室、GCS评分、NIHSS评分、血糖、INR值等)。2.利用OICH量表,MEDICH量表和ICH-FOS量表对患者入院时情况进行评分,随访患者发病30天后的生存情况。3.根据患者发病30天内是否死亡,将其分为死亡组(128例)和存活组(372例);对存活组和死亡组SICH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学比较,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影响SICH患者入院30天病死率的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P值<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探讨可能影响患者发病30天病死率的危险因素。4.绘制患者30天病死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OICH量表、ICH-FOS量表和MEDICH量表在预测SICH患者在发病30天病死率方面的精确度以及上述量表对SICH患者发病30天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1.本研究中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30天病死率为25.6%。经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NIHSS评分、GCS评分、入院血糖、血肿体积、出血破入脑室、发病前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幕上脑出血、发病前应用抗凝药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NIHSS评分、GCS评分、入院血糖、血肿体积、出血破入脑室、发病前应用抗血小板药为可能影响患者发病30天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CH-FOS量表的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OICH量表和MEDICH量表。4.ROC曲线下面积显示,ICH-FOS量表对预测患者发病30天病死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OICH量表和MEDICH量表。结论:1.三种量表比较,ICH-FOS量表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30天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最高。2.发病前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增加SICH患者发病30天病死率,可能成为影响SICH患者病死率的危险因素。

寿碧江,李东芳[10](2020)在《自发性脑出血预后量表的研究现状》文中提出自发性脑出血的发病率占全部脑卒中的10%~15%,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较早的对脑出血患者临床转归进行评估,筛选出高危患者,积极有效地进行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从而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脑出血预后量表是通过对造成不良后果或良好结局的预测因子进行赋值后用于预测脑出血患者转归的临床评分工具。本文将对已经问世的部分自发性脑出血预后量表进行对比,探讨其研究现状。

二、132例自发性脑出血死亡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32例自发性脑出血死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微小RNA-124-3p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外周血miR-124-3p检测
        1.2.2 脑血肿及水肿体积测定
        1.2.3 观察分析指标
        1.2.4 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脑出血组与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
    2.2 脑出血组与对照组的血浆miR-124-3p水平比较
    2.3 血浆miR-124-3p水平与脑水肿体积的相关性
    2.4 血浆miR-124-3p水平与脑血肿体积的相关性
    2.5 血浆miR-124-3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2.6 血浆miR-124-3p水平预测预后的价值
3 讨论

(2)oICH评分对自发性脑出血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收集相关临床资料
        2.3.2 撤机指征及撤机结局的判定
        2.3.3 治疗方法
        2.3.4 脑出血评分标准
    2.4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的基线特征及单因素分析结果
    3.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3 脑出血评分与撤机成功与否的关系
    3.4 ROC曲线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创新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oICH 评分赋值表
    附录B Glasgow昏迷量表
综述 自发性脑出血评分量表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脑出血患者外周血microRNA-7表达的变化及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短期预后的评估
        1.2.2 外周血mi R-7表达的检测
        1.2.3 临床资料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外周血mi R-7相对表达量的比较
    2.2 脑出血组中预后良好患者与预后不良患者外周血mi R-7相对表达量及临床资料的比较
    2.3 预后不良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 外周血mi R-7预测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ROC曲线分析
3 讨论

(4)高原地区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影响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Abbreviation
前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材料收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手术方式
        1.3.2 对于疗效的评判
    1.4 统计分析
第二章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单因素统计分析
    2.3 多因素统计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年龄与预后的关系
    3.2 术前GC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
    3.3 出血位置与预后的关系
    3.4 出血量与预后的关系
    3.5 民族与预后的关系
    3.6 海拔高度与预后的关系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Review 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有关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综述)References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5)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死亡风险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清MMP-9、NGAL水平比较
    2.3 血清MMP-9、NGAL水平与病情相关性
    2.4 血清MMP-9、NGAL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0
3 讨论

(6)颅内静脉窦内镜解剖、组织学及相关疾病救治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颅内静脉窦窦内结构内镜解剖学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颅内静脉窦窦壁结构组织学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介入材料对颅内静脉窦内纤维索及血栓影响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与幕上原发性脑出血救治对比研究
    4.1 资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颅内静脉窦解剖及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救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中英文缩略词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7)基底节脑出血内镜通道手术与经侧裂手术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外侧裂、脑岛叶及基底节区的显微外科解剖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探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经外侧裂入路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预防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三部分 探究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技巧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四部分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与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经外侧裂入路及内镜通道手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英文论文一
英文论文二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不同干预措施对自发性幕上脑出血预后的系统评价和真实世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应用于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的网状meta分析
    1.1 研究目的
    1.2 资料和方法
        1.2.1 文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2 结果测量
        1.2.3 检索策略
        1.2.4 资料筛选和质量评估
        1.2.5 数据提取
        1.2.6 统计学分析
    1.3 结果
        1.3.1 文献检索流程及结果
        1.3.2 质量评估
        1.3.3 传统meta分析
        1.3.4 网状meta分析
    1.4 讨论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不同干预措施对自发性幕上脑出血预后的真实世界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纳排标准
        2.2.3 治疗方法
        2.2.4 构建研究型数据库
        2.2.5 基线变量及观察指标
        2.2.6 统计方法
        2.2.7 伦理审批
    2.3 结果
        2.3.1 研究型数据库构建流程
        2.3.2 研究型数据库描述性分析
        2.3.3 手术组与保守组比较
        2.3.4 CC组与ES组比较
        2.3.5 CC组与MIS组比较
        2.3.6 ES组与MIS组比较
    2.4 讨论
        2.4.1 自发性脑出血临床特征分布
        2.4.2 自发性脑出血预后影响因素
        2.4.3 自发性脑出血手术与保守治疗
        2.4.4 自发性脑出血手术方式比较
    2.5 本研究局限性
    2.6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3章 综述 自发性脑出血研究现况
    3.1 自发性脑出血病因
    3.2 自发性脑出血损伤机制
    3.3 自发性脑出血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9)三种ICH量表预测评估自发脑出血患者30天病死率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结果
    2.1 存活组和死亡组 SICH 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2.2 影响 SICH 患者发病 30 天病死率的可能危险因素的 logistics 回归分析
    2.3 三种量表评分与 SICH 患者发病 30 天病死率相关性
    2.4 三种量表对 SICH 患者发病 30 天病死率的预测价值分析
讨论
    3.1 研究背景
    3.2 自发性脑出血的相关量表
    3.3 影响自发性脑出血发病 30 天病死率的危险因素
    3.4 三种量表对自发性脑出血发病 30 天病死率的评定价值
    3.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10)自发性脑出血预后量表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一、短期预后量表
    1. OICH量表:
    2. 改良脑出血(modifie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3. 自发性脑出血严重预后分期评分:
    4. 脑出血分级量表(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grading scale,ICH-GS)评分:
    5. 简化脑出血评分(simplifie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core,s ICH):
    6. 脑出血指数(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dex,ICHI):
    7. Landseed评分:
    8. Kinshasa评分:
    9. 卒中患者住院死亡风险评分:
    1 0. SUSPEKT量表:
    1 1. 急诊脑出血评分量表(emergency department
    1 2. 改良新脑出血评分:
二、中期预后量表
    1. Essen量表:
    2. FUNC量表:
三、长期预后量表
    1. 改良脑出血A、B评分(mICH-A和mICH-B):
    2. 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决策评分:
    3. 脑出血功能转归评分量表(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function outcome scale,ICH-FOS):
四、其他量表
五、现有脑出血量表的局限性
六、对未来脑出血量表的展望

四、132例自发性脑出血死亡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微小RNA-124-3p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J]. 钟琪,李宗平,吴健,刘泓渊,郑燎源.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06)
  • [2]oICH评分对自发性脑出血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D]. 杨乐. 南昌大学, 2021(01)
  • [3]脑出血患者外周血microRNA-7表达的变化及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J]. 陈培培,张世瑶,付强,李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1(09)
  • [4]高原地区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影响预后因素分析[D]. 徐子寓. 西藏大学, 2021(12)
  • [5]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死亡风险预测价值[J]. 徐梦怡,徐静,张倩倩,周俊山,王蒙,刘宇恺,王锋. 临床军医杂志, 2020(12)
  • [6]颅内静脉窦内镜解剖、组织学及相关疾病救治对比研究[D]. 叶远良.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6)
  • [7]基底节脑出血内镜通道手术与经侧裂手术的对比研究[D]. 高文波. 山东大学, 2020(04)
  • [8]不同干预措施对自发性幕上脑出血预后的系统评价和真实世界研究[D]. 郭振忠.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9]三种ICH量表预测评估自发脑出血患者30天病死率的比较分析[D]. 寿碧江.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0)
  • [10]自发性脑出血预后量表的研究现状[J]. 寿碧江,李东芳.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03)

标签:;  ;  ;  ;  ;  

自发性脑出血死亡132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