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止血研究最新进展——第十九届国际血栓与止血大会简介

血栓与止血研究最新进展——第十九届国际血栓与止血大会简介

一、血栓与止血研究的最新进展——第十九届国际血栓与止血大会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牛文晶[1](2020)在《活脉散治疗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记录分析活脉散治疗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优势特点,及观察小剂量利法沙班片治疗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的抗凝疗效,并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方法:病人来源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全院住院及门诊病人。按照随机数表法将纳入68例研究样本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服用活脉(由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室统一提供,水蛭、虻虫、地龙、三七、全蝎等)8g,口服,日2次;对照组:服用利伐他班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140132),前三周10mg,一天二次,维持剂量为15mg,一天一次。分别于入组后第4周、6周、8周、12周检查D二聚体、多普勒彩超,比较入组前后及两组间的血栓情况。结果:1.本次临床观察共纳入有效病例66例,其中治疗组34例,脱落0例,对照组32例,脱落2例。2.一般资料(基线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D-二聚体数据统计学分析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存在可比性;3.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统计学分析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可比;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P<0.01统计学分析存在显着差异;6周后与治疗4周比较,P<0.05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周后与治疗6周比较,P<0.01统计学分析存在显着差异;12周后与治疗8周比较,P<0.05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治疗组对比,治疗4周后,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P<0.01,统计学分析存在显着差异;治疗6周后,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血浆D-二聚体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2周、4周、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4周后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治疗前增多,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P<0.01,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在治疗6周后的血浆D二聚体较治疗4周后均减少,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数据显示血浆D二聚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变化,在治疗4周后达到峰值。两组组间比较,P值均大于0.05,统计学分析不存在差异。5.治疗12周后两组治疗前后下肢彩色超声多普勒血管再通治疗12周后治疗组无血栓再通2例,部分再通17例,完全再通15例,对照组无血栓再通3例,部分再通19例,完全再通10例,χ2值为0.535,P>0.05,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活脉散、及小剂量利法沙班片治疗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验证了活脉散切实有效,且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存在优势,验证了虫类活血祛瘀法治疗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的有效性。验证了小剂量利法沙班片治疗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的可行性。本次临床观察,为临床治疗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规范化治疗提供了参考。

褚玮[2](2020)在《对护士DVT知识及预防行为测评量表的汉化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1.汉化护士对DVT知识及预防实践测评量表(Knowledge and Practices of Nurses on Deep Vein Thrombosis Risks and Prophylaxis,KPNDVT),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为测评国内护士DVT知识及预防实践水平及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量化工具;2.初步应用汉化的KPNDVT量表并分析护士DVT的知识及实践水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而探讨如何提高DVT的知识水平及改善护士对DVT的预防实践行为;从而减少DVT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健康,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英文版KPNDVT量表的汉化,第二部分为对护士DVT的知识及实践水平的关系研究。第一部分首先在量表原作者知情,并且得到其授权的情况下,再基于Brislin原则,结合专家咨询法,直译量表,并通过回译进行调整,再进行文化调适,利用初步汉化后的量表进行预调查。最后根据多方建议、预调查结果等修订得到完成汉化后的KPNDVT量表。基于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在湖州市某三级医院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58名护士进行正式调查。在项目区分度分析上,选用临界值法;在信度方面,选用Cronbach’sα和重测信度测量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量表效度方面,运用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CVI)和量表内容效度指数(S-CVI)即专家评分法来测量量表的内容效度,并且基于探索性以及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对汉化后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明确和检验。第二部分基于问卷调查法,以中文版KPNDVT量表为调查工具,便利抽样抽取湖州市某三级医院258名护士为调查对象,分析了解护士对DVT知识与实践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依据量表的汉化程序,形成中文版KPNDVT护士DVT预防知识及行为调查表。该量表共64个条目,包括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护士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护士的一般资料(8个条目)和关于DVT培训(5个条目);第二部分是关于护士DVT风险及预防知识(判断题),其中DVT常识(6个条目)、DVT危险因素知识(22个条目)、DVT预防知识(8个条目);第三部分是DVT预防实践行为(15个条目)。量表各条目区分度较好,各条目均具有统计学差异;量表中的知识量表Cronbach’sα为0.803,重测信度为0.762;量表中的实践量表Cronbach’sα为0.756,重测信度为0.815;平均内容效度为0.88,各条目内容效度为0.71-1.00;通过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于知识量表中共明确公因子数目为9个,累计贡献率为53.398%;实践量表共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55.594%。2.护士DVT的知识及预防行为现状:(1)目前我国护士的DVT培训现状参差不齐,培训途径不够多元化,且培训效果相对较差,但是护士的培训需求却很高;(2)护士对DVT基础知识中“DVT是静脉血栓的致命并发症”得分率最低,仅14.41%;(3)护士对DVT高危因素大多数掌握较好,仅有4项得分较低:癌症(44.92%)、家族遗传史(47.4%)、低BMI(50.85%)、癌症治疗(51.27%);(4)护士对DVT预防因素大多数掌握较好,“大手术后的卧床休息可以预防DVT”和“限制液体摄入可以预防DVT”这两条反向条目得分率较低,分别为62.71%和57.2%;(5)护士的实践行为调查显示:鼓励和教导患者采取分级压力长筒袜来预防DVT的实践得分最低,分别为(3.411±1.345)分,(3.415±1.437)分,使用间歇加压充气装置预防实践得分最高(4.225±0.983)分。3.护士DVT知识及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知识量表得分与年龄、受教程度、护龄、目前所在科室工作年限、职称、护士等级分级、工作所在科室及在职培训间关联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士的一般资料和知识得分进入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为:y=19.397+2.916x1+1.597x2-1.88x3-5.536x4-1.36x5-1.286x6+0.039x7;(2)实践行为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护龄、目前所在科室工作年限、职称间关联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士的一般资料和实践得分进入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为:y=46.256+4.271x1-1.118x2+2.046x3。研究结论:1.中文版KPNDVT量表信效度较好,可作为临床护士DVT知识及预防实践的测量工具。2.护士的DVT培训现况还有待提升;护士的DVT知识与实践得分高于量表的理论中值,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受教程度、护龄、目前所在科室工作年限、职称、护士等级分级、工作所在科室。

刘岩松[3](2020)在《基于SIRT1信号通路探讨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院内制剂舒心生脉丹,是三十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得出的经验方,在治疗冠心病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方面疗效确切。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本课题通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分析方法,探索其对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探讨其与细胞凋亡相关性,运用实验数据评价舒心生脉丹的疗效,为舒心生脉丹新药研发提供数据支持,为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药物应用以及疾病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1.将70只健康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7组:空白组、假手术组、阳性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模型组、舒心生脉丹低剂量组、舒心生脉丹中剂量组、舒心生脉丹高剂量组。2.中药预处理:适应性饲养5天后,分组给药。给药剂量:根据动物与人之间药物等效剂量换算系数表计算,舒心生脉丹中剂量组为健康成年人1日用量,舒心生脉丹高剂量组与舒心生脉丹低剂量组分别为2倍剂量与0.5倍剂量,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按照健康成年人1日用量给药。预给药7天,每日给药1次,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蒸馏水。7天后禁食进行造模,空白组不做处理,假手术组只进行穿线,不予结扎。其余各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min,再灌注120min,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取心脏组织。3.监测并记录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电图、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分析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4.通过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MI/RI大鼠心肌组织及超微结构,分析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心肌组织及超微结构的干预效果。5.分别采用qRT-PCR法、Western blot法、IHC法检测中药舒心生脉丹对SIRT1信号通路相关因子SIRT1、p53、ac-p53、Bax、Bcl-2、Capase-3、Capase-9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影响。分析舒心生脉丹对MI/RI大鼠心肌组织SIRT1/p53信号通路上相关因子的调控。结果:1.心电图:各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心电图均有明显ST段改变,肢体导联出现ST段抬高,并有出现T波倒置改变;再灌注30min后各组大鼠心电图提示ST段不同程度回落改变,提示MI/RI大鼠造模成功。2.血流动力学:与模型组相比,舒心生脉丹各剂量治疗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舒心生脉丹组改善更为明显。3.HE染色:MI/RI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欠完整,形态排列紊乱,细胞间质水肿明显,细胞核出现固缩。与模型组相比,中药舒心生脉丹各治疗组结构相对完整,形态排列较规则,层次较清晰,细胞间质水肿程度较模型组减轻,细胞核固缩减少。其中舒心生脉丹高剂量组改善最明显。4.电镜观察:模型组肌纤维排列不整齐,线粒体肿胀,排列呈不规则形态,部分线粒体嵴不完整,出现空泡。中药舒心生脉丹各剂量治疗组及阳性药组线粒体可见轻度肿胀变形,多数结构完整,肌纤维排列大致整齐,程度较模型组减轻。5.qRT-PCR法检测MI/RI大鼠心肌组织中SIRT1、Bcl-2、Bax、Caspase-9的基因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舒心生脉丹能上调SIRT1、Bcl-2的基因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Bax、Caspase-9基因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MI/RI大鼠心肌组织中SIRT1、Caspase-9、p53、ac-p53的蛋白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舒心生脉丹能够上调MI/RI模型大鼠心肌细胞中SIRT1的蛋白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调Caspase-9、p53、ac-p53的蛋白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HC检测提示舒心生脉丹能够上调SIRT1的蛋白表达,降低p53、Caspase-3、Caspase-9的蛋白表达。结论:1.舒心生脉丹对能改善大鼠MI/RI后的心功能和心肌超微结构,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2.舒心生脉丹能调控MI/RI模型大鼠心肌细胞中SIRT1、p53、ac-p53、Bax、Bcl-2、Capase-3、Capase-9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其保护作用与细胞凋亡机制相关。

李坤[4](2020)在《单侧原发性膝关节OA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总结初次行膝关节置换术(TKA)的单侧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疼痛原因,给予临床,手术医生参考意见及帮助,增进患者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信心及术后综合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关节科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共120例平均年龄为62岁(范围为50岁至77岁)的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了单侧TKA手术,在研究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接受VAS疼痛评估和膝关节HSS评估方案,其他数据包括病史记录,体格检查,炎症标志物,放射学评估。其他一般资料包括BMI、身高、年龄、性别等。记录患者术前、人工膝关节置换后第1天、3天、7天、30天、3个月、6个月、12个月膝关节疼痛情况的VAS评分和膝关节HSS评分;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时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膝关节置换术后1天,3天,7天,30天,3月VAS评分与置换后膝关节3个月HSS评分呈负相关;2、手术时间、BMI与关节置换后1天、3天、7天的VAS呈正相关;3、患者年龄与置换后1天、3天、7天VAS评分呈负相关;4、患者膝关节术后1天、3天、7天、30天、3个月、6个月、12个月VAS评分动态下降变化;HSS评分呈整体上升变化。疼痛具体原因:在研究的120例患者中,17例患者出现原发性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发生率为14.1%。膝关节置换后疼痛有:1、膝关节感染4例(3.3%);2、腰椎病变2例(1.6%);3、膝关节屈曲及轴位不稳定、膝关节力线不良共3例(2.5%));4、血管性疾病血管功能不良、血栓形成共2例(1.6%);5、髌骨运动轨迹异常1例(0.8%);6、伸膝装置原因2例(1.6%);7、髋部病变1例(0.8%);8、疼痛待查2例(1.6%)。结论:1、单侧原发性膝关节OA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早期疼痛的主要原因有膝关节感染、腰部的病变、膝关节力线不良、血管内外因素(功能不良、血栓等);关节内因素以关节腔感染为主,以关节外因素以腰部病变为主。2、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影响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恢复;3、手术时间、BMI影响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尚不能说明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与性别有明确关系;患者膝关节术后疼痛随时间增长逐渐减轻,关节功能逐渐好转。

宋武[5](2020)在《利伐沙班对比华法林在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的抗凝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多是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一种少见但致命远期并发症,即使在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ulmonary endarterectomy,PEA)后也需要终生抗凝治疗。目前,关于维生素K拮抗剂和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在CTEPH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极其有限。方法:回顾性分析PEA术后CTEPH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抗凝方案及随访结果;对比研究利伐沙班和华法林在PEA术后CTEPH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主要安全性评价指标是抗凝相关出血事件,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是术后复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事件。结果:从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阜外医院共有115例CTEPH患者接受PEA手术治疗。围术期死亡1例,余患者全部完成随访,平均随访38.1±14.4月(2.84人-年)。50例患者接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利伐沙班组),64例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组)。随访期间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死亡率分别为0和1.6%。患者出血事件、大出血事件、小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利伐沙班组分别为36.0%,6.0%,30.0%,华法林组分别为35.9%,3.1%,32.8%,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示,对于联合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患者,华法林比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出血事件发生比例更大(71.4%VS 20%,p=0.05)。在主要有效性方面,VTE复发率在利伐沙班组(14.0%)高于华法林组(4.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结论:在CTEPH术后患者中,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不劣于华法林;对于PEA术后联用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患者,利伐沙班比华法林抗凝出血风险更低;但以上结论尚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季芳[6](2019)在《《黄帝内经》络病理论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通过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为《内经》)络病理论及历代医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进一步完善络病理论的内容,深入挖掘络病理论内涵;以复杂难治的溃疡性结肠炎为对象,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研究络病共同致病特点及其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以期更好完善络病理论体系并指导临床诊疗实践。研究方法及内容:第一部分采用古代文献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内经》及历代医家所载文献为依据,重点梳理分析络脉组成与分布规律、气血流注特点、生理功能、病理特征、诊断与治疗等内容,初步确立《内经》络脉与络病理论体系框架。第二部分以复杂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为研究对象,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成果相结合,挖掘《内经》络病理论的使用价值及其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密切联系。重点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名范围、病因病机关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规律、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特色。分析了《内经》中“便下脓血”与络病理论相关性,建立新的研究思路,丰富完善络病理论体系与临床实践。第三部分为了客观地评价络病理论在溃疡性结肠炎辨证治疗中指导作用,采用临床医案研究与频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医溃疡性结肠炎医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收集符合纳入标准医案共97例,运用频数分析方法对医案病因、病机等信息进行重新整理分析,总结出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共性认识和经验,验证络病理论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方面指导意义。进一步对药物选取高频药物,对高频药物归类、归经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溃疡性结肠炎证候特点及用药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研究结果:络脉是具有三维立体网络结构,具有双向流动和满溢贯注的气血运行特点。络脉自身优势在于气血以络脉为通道输布运行至脏腑组织及形体官窍,发挥其温煦濡养重要生理功能,这是在线性纵行分布经脉主干无法完成,必须借助经络系统中下层组织结构络脉来实现。同时络脉也是病邪运输的通路,是独立于经脉、脏腑、器官等单独网络系统。其中满溢贯注是形成病络状态“络盛”、“络满”是邪气在经络传变的前提条件。络脉有常有变,变则为病,病则有“病络”产生。络病发展过程中病机类型具有交叉性和复杂性特征。络虚是络病产生始动因素,络脉阻滞是络病形成病理基础,化毒为害、络脉损伤是络病迁延和深化关键。络病辨证是判断有无络病相关证候、病位、病因及病机变化趋势的关键环节,络病辨证理论弥补了传统宏观辨证理论的不足,体现了微观辨证的优势,更清晰的反映了特定脏腑的病理变化。络脉病变实质是虚毒互结、痹阻脉络,标志着一种正虚邪实、病势胶着的病理状态,这正与溃疡性结肠炎局部及全身病理损害、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特点相吻合,同时以络病理论为基础,从中医“整体观念”角度阐述溃疡性结肠炎病机机制在于脉络与气络的相互失衡的同时,融入“营卫承制调平”学说,提出“卫气壅滞局部化生之毒”;结合气络流注于全身特点,使“毒邪弥散”,揭示溃疡性结肠炎并发肠外症状发病机制。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病机阶段证候学特点,提出治络之法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意义。通过对97例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案分析总结,在分析高频药物归类分析中,在化湿药和温里药用药频次较高。与归经相结合来看,与脾、胃、肾、肺经密切相关。从归类与归经综合分析来看,应用频次较高集中在脾经和胃经中的化湿药物,通过本次研究发现侧重选取络属相关脏腑用药对于该病有独特疗效。通过分析能够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依据,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增强疗效。研究结论及展望:1.《内经》络病理论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强调络脉自身的平衡稳定状态;其中络脉“三维立体框架”结构,实现整体之间的协调统一;络病发病机制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络病治疗遵循“以通为用”的原则。2.《内经》中“便下脓血”与络病理论密切相关,络脉系统结构是发病基础,络脉生理特点是发病条件,络脉阻滞是发病促进因素,而络脉损伤是直接因素。3.溃疡性结肠炎总体病机是络脉亏虚、毒损络脉,具体机制在于脉络与气络的相互失衡,基于“营卫承制调平”学说,提出“卫气壅滞局部化生湿热之毒”是其发病核心要素,结合气络流注于全身特点,揭示并发肠外症状发病机制。4.络病并非一个独立的病种,是广泛存在于多种内伤疑难病机状态,是反映多种关联疾病发展中复杂病理变化,具有共同病机特点及共性治疗原则。5.络脉理论从整体功能模式向结构功能关系转化,与微观分子水平相结合是发展方向;阐明疑难杂病和络病理论内在关系,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络病理论具有中医原创特色和实用价值,如何进一步丰富发展络病理论,需要将络病理论从整体模式向结构功能模式转化,多学科相互融合渗透,找到现代科学结合点,进一步探讨中医整体络病证候表现与微观理化检查指标的内在联系,使中医病机理论更加客观化和定量化。同时以络病理论探讨疾病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以证候分型为基础内在生物学区分,去突破针对病机的单生物学指标研究局限。更好地以“络病理论”为基础认识各种难治性疾病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中医整体辨证思维与现代微观研究有机结合,建立完善“络病证治体系”,归纳提升用于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络病辨证方法,并有效指导临床辨证及用药,提高治疗各种难治性疾病临床疗效。

樊聪俐[7](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妇科名家治疗症瘕用药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妇科名家治疗症瘕的用药规律及临床上症瘕的证侯分布特点,分析病、证、方、药之间的联系。以期传承名家的经验,为临床治疗症瘕提供辨证及用药新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生物医学数据库,整理《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中50位妇科名家治疗症瘕的相关文献,包括妇科名家验案及其经验总结。并手工检索上述妇科名家的专着,提取治疗症瘕的相关文献。建立Excel表格数据库,将收集到的所有数据按症瘕类型、中医诊断、西医诊断、中医证型、高频药物功效、性味归经分类,对所有的证型、方剂、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应用关联规则挖掘病、证、方、药两两之间的潜在联系,总结妇科名家治疗症瘕的用药规律。结果:1.50位《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中的妇科医家中,共收集到符合要求的专着文献共168篇,最后收集的处方总数为455个。2.纳入的213个医案中,对发病年龄及病程进行统计发现,发病年龄以育龄期女性为主,主要集中在25-45岁,病程多在1-10年。3.症瘕的证型可归纳为4种,出现次数从多到少依次为: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湿热瘀阻证、痰湿瘀结证。4.治疗症瘕常用的经方有:桂枝茯苓丸、失笑散、温经汤、四逆散、少腹逐瘀汤、四物汤、消瘰丸、逍遥散、抵挡汤、宫外孕II号方等。个人经验方有:消症丸、化瘤方、柴枳败酱汤、消坚汤、子宫肌瘤方、内异1方、内异2方、内异3方、血竭化瘀汤、白莲散结汤、补阳消症汤、补肾化瘀方等。5.治疗症瘕中药共用298种,药物总频次5448次,其中活血化瘀药使用频率最高。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依次是:赤芍、莪术、当归、丹参、茯苓、牡丹皮、白芍、香附、蒲黄、桃仁、皂角刺等。治疗症瘕常用的二联药物有:三棱-莪术,川芎-当归,赤芍-石见穿,乳香-没药,蒲黄-五灵脂,白花蛇舌草-夏枯草,三七-血竭,海藻-刘寄奴,土鳖虫-水蛭等。常用的三联药物有:桂枝-茯苓-桃仁,桃仁-桂枝-牡丹皮,桂枝-茯苓-牡丹皮,茯苓-桃仁-牡丹皮,三棱-莪术-赤芍,川芎-香附-当归,桂枝-赤芍-茯苓,桂枝-赤芍-桃仁,赤芍-桃仁-牡丹皮等。6.治疗症瘕常用的中药药性以温为主,寒、平为辅,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则主要为肝、肾、肺、脾经。7.气滞血瘀证常用的中药有:莪术、当归、白芍、赤芍、香附、延胡索、乳香、川芎、柴胡、三棱、没药、桃仁等;肾虚血瘀证常用的中药有:当归、茯苓、赤芍、白芍、莪术、桂枝、五灵脂、熟地、牛膝、续断、淫羊藿、菟丝子、山药等;湿热瘀阻证常用的中药有:赤芍、牡丹皮、当归、丹参、三棱、甘草、夏枯草、大黄、大血藤、石见穿、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等;痰湿瘀结证常用的中药有:茯苓、赤芍、皂角刺、苍术、青皮、陈皮、桂枝、川芎、白术、黄芪、党参、海藻、昆布、鸡内金等。8.子宫肌瘤的辨证以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及痰湿瘀结证为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证以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为主;子宫腺肌病的辨证以气滞血瘀证、湿热瘀阻证、肾虚血瘀证为主;盆腔炎性包块的辨证以湿热瘀阻证为主;陈旧性宫外孕的辨证以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为主。结论:1.症瘕的患病人群主要为育龄期妇女,病程多在1-10年,以瘀血与痰、湿、热内阻于胞宫胞脉为其主要病机,病程日久者常伴有脏腑功能不足,呈现虚实夹杂的病理状态。2.中医妇科名家治疗症瘕以“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为指导原则,用药以温通为主,消症散结是其特色;主要相关脏腑为肝、肾、肺、脾,对症用药亦是在调节肝、肾、肺、脾四脏的功能;治疗症瘕不同阶段用药亦有所区别:临证新病多实,宜攻宜破,久病不愈,或术后,以补益气血为主,恢复机体的正气;若正气已复,肿块未除,复以攻破为主;术后若有瘀滞,可于补益气血之时,辅以行气活血之品,并注重调其饮食,增进食欲,改善脾胃功能。3.“桂枝茯苓丸”为妇科名家治疗症瘕最常用经方,临床上可用于各种证型的症瘕,各医家治疗症瘕的经验方大多是由此方基础上化裁而来的。

刘欢[8](2019)在《伤科红药喷雾剂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前肿胀疼痛疗效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观察比较伤科红药喷雾剂加七叶皂苷钠联合应用与七叶皂苷钠单独应用对踝关节骨折术前肿胀疼痛的治疗效果,评价伤科红药喷雾剂的临床功效,为踝关节骨折术前肿痛的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案。方法收集2018年01月至2018年12月于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下文简称我院)创伤骨二科住院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60例,最终完成实验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伤科红药喷雾剂加七叶皂苷钠组(下文简称为治疗组)和七叶皂苷钠组(下文简称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每组受试者均予以相同的常规处理,对照组于入院第二天给予七叶皂苷钠(国药准字H20003240,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20mg)治疗,将20mg的七叶皂苷钠溶解于0.9%N.S250ml或5%G.S250ml,静脉滴注,1/日,直至手术当天停用。治疗组于入院第二天开始给予我院自制的伤科红药喷雾剂加七叶皂苷钠治疗,伤科红药喷雾剂于每日08:00、14:00、20:00均匀喷涂于患处,每次量为10ml,七叶皂苷钠的药品及方法同上,直至手术当天停用。分别测评两组受试者入院当天与治疗3、5天后的肿胀值和疼痛VAS评分;评价治疗3、5天后的消肿疗效;入院后每天评价患处的肿胀积分,计算术前等待时间;术前一天检查下肢动静脉彩超,记录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情况。两组受试者在治疗5天后化验肝、肾功能,评价药物的不良反应。所有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分析,评价两种治疗方法对踝关节骨折术前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研究最终共收集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经检验两组受试者的性别构成、年龄、伤侧、病因、健侧周径、骨折Langues-Hansen分型及肿胀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在本研究中两组受试者均未出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2肿胀值的比较: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前的肿胀值,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具有可比性;组间比较:治疗3天后虽然治疗组的肿胀值要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后治疗组肿胀值要显着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患者肿胀值在治疗前、治疗3天后、治疗5天后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肿胀值在治疗前、治疗3天后、治疗5天后之间两两比较,结果治疗3天后较治疗前肿胀值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后较治疗前的肿胀值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疗效评价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天后的消肿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5天后的消肿疗效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的优良率为56.67%,而对照组为6.67%。4 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有可比性;组间比较:在治疗3、5天后治疗组的VAS评分要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3天后、治疗5天后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3天后、治疗5天后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前等待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 DVT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DVT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天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5天后的中医证候疗效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6.67%,对照组为73.33%。结论1伤科红药喷雾剂、七叶皂苷钠联合组与七叶皂苷钠单一组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前肿胀,降低疼痛程度。2伤科红药喷雾剂、七叶皂苷钠联合组在消除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前肿胀,降低疼痛程度上要显着优于七叶皂苷钠组,能明显缩短术前等待时间。3伤科红药喷雾剂联合七叶皂苷钠改善踝关节骨折术前肿胀疼痛的疗效显着,安全性高,为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前肿痛更加有效的临床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图3幅;表15个;参127篇。

胡豫,郭涛,唐亮[9](2016)在《第十五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大会暨第二届世界血栓日纪念活动会议纪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十五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大会暨第二届世界血栓日纪念会议于2015年10月16日至1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湖北省医学会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承办。会议安排国内外颇有造诣的着名血栓与止血专家进行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介绍本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学术动态,旨在推动我国血栓与止血领域的快速发展。会议共收到论文200余篇,内容全面涵

徐锦芳[10](2014)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凝血功能检验的应用价值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分析凝血功能检查在患者预后中的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和对照组相比较高,其差异显着,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和对照组相比,更加明显,且在发病48 h其差异显着,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指导临床应用。

二、血栓与止血研究的最新进展——第十九届国际血栓与止血大会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栓与止血研究的最新进展——第十九届国际血栓与止血大会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活脉散治疗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治疗方法
    3.观察项目及评定标准
    4.疗效评价
    5.质量控制方法
    6.数据处理方法
    7.研究结果
    8.不良事件
讨论
    1.中医对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的认识
    2.西医对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的认识
    3.结果分析讨论
    4.课题研究价值
    5.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对护士DVT知识及预防行为测评量表的汉化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深静脉血栓形成评估的研究进展
        1.1.2 国内护士深静脉血栓预防的研究现状
        1.1.3 护士深静脉血栓形成调查工具的研究进展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理论依据
        1.3.1 知信行理论模型
    1.4 技术路线
2 量表的汉化及评价
    2.1 KPNDVT量表的汉化
        2.1.1 直译
        2.1.2 回译
        2.1.3 跨文化调试
        2.1.4 预调查
    2.2 中文版KPNDVT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2.2.1 项目分析
        2.2.2 信度检验
        2.2.3 效度检验
    2.3 研究对象
        2.3.1 纳入排除标准
        2.3.2 样本量计算
    2.4 资料收集
    2.5 质量控制
    2.6 统计学方法
    2.7 伦理学原则
        2.7.1 知情同意原则
        2.7.2 保密原则
    2.8 结果
        2.8.1 中文版KPNDVT量表的汉化
        2.8.2 中文版KPNDVT量表的评价分析
    2.9 讨论
        2.9.1 项目分析
        2.9.2 信度评价
        2.9.3 效度评价
3 KPNDVT量表的应用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排除标准
        3.1.2 样本量计算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工具
        3.2.2 资料收集
        3.2.3 质量控制
        3.2.4 统计学方法
        3.2.5 伦理学原则
    3.3 结果
        3.3.1 护士人口学资料
        3.3.2 调查对象的培训现状
        3.3.3 护士DVT知识现状
        3.3.4 护士DVT预防实践现状
        3.3.5 护士DVT知识实践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4 讨论
        3.4.1 护士的DVT培训现状有待提升
        3.4.2 护士的DVT知识现状有所提升
        3.4.3 护士DVT预防实践能力高于中等水平
        3.4.4 知识与实践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3.5 建议与启示
4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5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SIRT1信号通路探讨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和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中西医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 西医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1.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及常见损伤
        1.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
        1.3 西医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
        2 中医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2.1 病名源流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型
        2.4 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综述二SIRT1 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
    第一章 MI/RI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心功能指标测定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
        1.3 实验主要试剂、器械、仪器与耗材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与给药
        2.2 MI/RI大鼠模型建立
        2.3 指标检测
        2.4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MI/RI大鼠心电图改变
        3.2 MI/RI大鼠血流动力学改变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主要实验试剂
        1.2 主要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石蜡病理切片的制备
        2.2 HE染色法
        2.3 透射电镜检测
        3 实验结果
        3.1 HE染色实验结果
        3.2 透射电镜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心肌组织SIRT1 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q RT-PCR检测法
        2.2 Western blot检测法
        2.3 IHC检测法
        3 实验结果
        3.1 q RT-PCR实验结果
        3.2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3.3 IHC 化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讨论
    1 舒心生脉丹的创立和意义
    2 MI/RI模型建立的关键问题
    3 实验指标分析
        3.1 舒心生脉丹对心电图影响
        3.2 舒心生脉丹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3.3 舒心生脉丹对心肌组织形态学影响
        3.4 对SIRT1 信号通路的影响
    4.实验总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单侧原发性膝关节OA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随访记录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数据分析
第三章 原因分析
    3.0 膝关节感染
    3.1 腰椎神经病变
    3.2 膝关节不稳
    3.3 伸膝装置异常(部件失调)
    3.4 立线不良
    3.5 髋关节病变
    3.6 髌骨因素
    3.7 无菌松动
    3.8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3.9 不明原因疼痛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相关因素分析
    一、诊断思路
    二、关节内因素
    三、关节外因素
    讨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5)利伐沙班对比华法林在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的抗凝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1. 前言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研究局限性
6. 总结
参考文献
附件
综述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抗凝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宋武 个人简历
论文致谢

(6)《黄帝内经》络病理论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及优势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黄帝内经》络病理论概述
    1.《内经》之前“络脉”理论
    2.《内经》“络脉”及“络病”
        2.1 “络脉”及“络病”的提出
        2.2 络脉结构
        2.2.1 相互连通
        2.2.2 表里内外
        2.2.3 阴阳对应
        2.3 络脉功能
        2.3.1 灌注气血
        2.3.2 津血互渗
        2.3.3 营卫通融
        2.3.4 经络互通
        2.3.5 调整阴阳
        2.4 络病
        2.4.1 络病概述
        2.4.2 络病病因病机
        2.4.3 络病临床表现
        2.4.4 络病辨证
        2.4.5 络病诊治
    3.历代医家对络病理论继承和发展
    4.现代医家对络病理论完善和创新
    5.讨论
第二部分 络病理论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分析
    1.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病名源流
        1.1 《内经》中与溃疡性结肠炎有关病症名义
        1.2 《内经》之后医着中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的病症名
    2.从古医家相关论述看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
        2.1 外邪侵袭
        2.2 内伤因素
    3.从古医家相关论述看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
        3.1 湿热之邪是溃疡性结肠炎疾病发展的关键
        3.2 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根本
        3.3 毒邪阻滞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促进因素
        3.4 瘀血阻滞始终贯穿疾病始终
    4.现代医家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认识
    5.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治疗
    6.络病理论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
        6.1 从《内经》络病理论谈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
        6.1.1 肠络与阴络的相关性
        6.1.2 肠络与阴络的发病特点
        6.1.3 肠络与阴络的发病病机
        6.2 从古医家相关论述看络病理论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
        6.3 现代医家对络病理论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认识
    7.讨论
        7.1 从络病理论看溃疡性结肠炎病机
        7.2 从络病理论看溃疡性结肠炎辨证论治
第三部分 97例中医溃疡性结肠炎医案回顾性分析
    1.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及方案
        1.1 研究目标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方案
        1.5 数据库的建立
    2.研究结果
        2.1 医案一般情况
        2.2 数据结果
        2.2.1 病因
        2.2.2 病机
        2.2.3 药物
    3.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附:查新报告

(7)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妇科名家治疗症瘕用药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研究资料
    1.1 资料的来源
        1.1.1 确定医家
        1.1.2 确定检索策略
        1.1.3 资料的筛选
    1.2 文献的纳入标准
    1.3 文献的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获取原始资料
    2.2 整理原始资料
    2.3 数据的预处理
        2.3.1 中医辨证标准
        2.3.2 中药名的预处理
        2.3.3 症瘕类型的预处理
    2.4 建立统计总表
3 分析方法
    3.1 数据挖掘方法--频数分析
    3.2 数据挖掘方法--关联规则
        3.2.1 支持度(Support)和置信度(Confidence)
        3.2.2 提升度(Lift)
4 结果与分析
    4.1 纳入医家文献检索结果
    4.2 医案中患者年龄病程分布情况
    4.3 资料中症瘕类型结果统计
    4.4 纳入文献中症瘕证型统计结果
    4.5 常用方剂统计结果
    4.6 中药频数统计结果
    4.7 前100 味中药功效统计结果
    4.8 前100 味中药活血散结功效分类情况
    4.9 中药性味归经统计
    4.10 证型-中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4.10.1 气滞血瘀证
        4.10.2 肾虚血瘀证
        4.10.3 湿热瘀阻证
        4.10.4 痰湿瘀结证
    4.11 药物之间关联规则分析
    4.12 五类疾病辨证异同点
    4.13 五类疾病所用活血散结药物的异同点
    4.14 消症散结药物的应用
5 讨论
    5.1 妇科名家对症瘕病因病机的认识
    5.2 症瘕的治疗原则
    5.3 妇科名家治疗症瘕的常用方剂分析
        5.3.1 经方分析
        5.3.2 经验方分析
    5.4 妇科名家治疗症瘕的药物分析
        5.4.1 单味高频中药分析
        5.4.2 消症散结药物分析
        5.4.3 关联药物分析
    5.5 妇科名家治疗症瘕辨证选用方药
        5.5.1 气滞血瘀证
        5.5.2 肾虚血瘀证
        5.5.3 湿热瘀阻证
        5.5.4 痰湿瘀结证
    5.6 妇科名家治疗症瘕使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分析
        5.6.1 药性以温为主,寒、平为辅
        5.6.2 药味以甘、苦、辛为主
        5.6.3 归经则以肝、肾、肺、脾为主
6 结语
    6.1 结论
    6.2 主要工作与创新
        6.2.1 主要工作
        6.2.2 创新
7 问题及展望
    7.1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综述
    1.症瘕的病因病机
    2.症瘕的中医治疗
        2.1 辨证论治
        2.2 辨病论治
        2.3 分期论治
        2.4 中医外治法
        2.5 中医综合疗法
        2.6 中西医结合治疗
    3.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医家经验方辨证及功效表
附录三 医家经验方药物组成
附录四 前100味中药活血散结功效分类表
附录五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参与课题及获奖情况
附录六 在读期间参加会议培训

(8)伤科红药喷雾剂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前肿胀疼痛疗效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基线调查
        1.1.3 分组方法
        1.1.4 治疗方案
        1.1.5 随访观察
        1.1.6 观察方法
        1.1.7 质量控制
        1.1.8 统计方法
    1.2 结果
        1.2.1 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1.2.2 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1.3 讨论
        1.3.1 踝关节骨折后肿痛机制的中西医分析
        1.3.2 踝关节骨折后肿痛的中西医治疗
        1.3.3 踝关节骨折后肿胀疼痛的危害性
        1.3.4 伤科红药喷雾剂的理法方药及主要药物现代药理研究
        1.3.5 伤科红药喷雾剂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前肿痛的疗效分析
    1.4 小结
    1.5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踝关节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疼痛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
    2.1 踝关节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疼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2.1.1 中医方面
        2.1.2 西医方面
    2.2 踝关节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疼痛的治疗进展
        2.2.1 中医方面
        2.2.2 西医方面
    2.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病例资料调查表
附录B 创伤性骨折中医证候积分量表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凝血功能检验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1.2 治疗
    1.3 检测与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血栓与止血研究的最新进展——第十九届国际血栓与止血大会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活脉散治疗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观察[D]. 牛文晶.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2]对护士DVT知识及预防行为测评量表的汉化及应用研究[D]. 褚玮. 湖州师范学院, 2020(12)
  • [3]基于SIRT1信号通路探讨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和机制[D]. 刘岩松.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单侧原发性膝关节OA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相关因素分析[D]. 李坤. 青海大学, 2020(02)
  • [5]利伐沙班对比华法林在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的抗凝疗效研究[D]. 宋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6]《黄帝内经》络病理论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研究[D]. 季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7]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妇科名家治疗症瘕用药规律的研究[D]. 樊聪俐.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伤科红药喷雾剂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前肿胀疼痛疗效的临床观察[D]. 刘欢.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9]第十五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大会暨第二届世界血栓日纪念活动会议纪要[J]. 胡豫,郭涛,唐亮.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6(01)
  • [10]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凝血功能检验的应用价值分析[J]. 徐锦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3)

标签:;  ;  ;  

血栓与止血研究最新进展——第十九届国际血栓与止血大会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