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缺氧对缺氧复氧冠状动脉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预缺氧对缺氧复氧冠状动脉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一、预缺氧对缺氧-复氧性冠状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姜珊[1](2021)在《黄芪甲苷通过调节Ca2+稳态减轻慢性间歇性缺氧所致心肌损伤》文中认为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广泛影响我国及世界人群健康的常见性疾病。该类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升高,导致两者关系密切的原因之一即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长期导致机体出现慢性间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目前对于因CIH引起的心肌损伤的相关发病机制以及采取的药物治疗仍是十分有限。通过分离提纯所得的黄芪甲苷(As-IV)是黄芪中最重要的中草药成分,因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而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然而,As-IV在抗心肌损伤方面的应用及机制尚不清楚。在本项研究中,我们采用将大鼠暴露于CIH环境中诱导出现心肌损伤,并通过长达4周的规律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As-IV(40mg/kg/天或80mg/kg/天)对其损伤心肌大鼠进行治疗;同时,我们采用将H9C2心肌细胞进行CIH实验检测CIH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并加用100μM As-IV处理对黄芪甲苷在减轻心肌细胞损伤的机制进行研究;随后通过观察大鼠心功能变化、心肌纤维化程度、细胞凋亡程度和评估细胞内Ca2+稳态有无异常,评估As-IV是否可以起到减轻因CIH导致的心肌损伤、起到保护心肌的药理作用,从而为OSAHS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和依据。研究方法:1.取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g,适应性喂养1周。12h白12h黑,温度22±1℃,湿度45-55%,自由进食水。随机分为常氧组、间歇缺氧组、间歇缺氧+黄芪甲苷(低)组,间歇缺氧+黄芪甲苷(高)组(n=12)。2.将间歇缺氧组、间歇缺氧+黄芪甲苷组(低、高)大鼠在间歇性缺氧环境中饲养,氧浓度变化21%-5%,每3min一个循环:5%O2持续90s,20 cycles/h,8h/day,持续4周,常氧组大鼠在常氧条件下饲养。间歇缺氧+黄芪甲苷组(低、高)大鼠分别按体重40mg/kg/day、80mg/kg/day进行灌胃给药,其他组给予等体积溶剂0.5%羧甲基纤维素钠。持续4周。3.4周后,检测心肌功能,心脏彩超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称量体重腹腔注射200mg/kg戊巴比妥钠处死所有大鼠,取心脏组织称重,一部分冻存,一部分固定,一部分新鲜组织用于心肌细胞分离。5.应用心肌组织切片HE染色进行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水平的评估,心肌组织Masson染色法对大鼠的心肌纤维化水平进行定性评估,TUNEL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切片中发生凋亡的心肌细胞数量,评估慢性间歇性缺氧以及黄芪甲苷对心肌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水平,对心肌细胞凋亡水平进行进一步的评估。6.Ca2+免疫荧光检测心肌细胞胞质内Ca2+水平,用Ca2+-ATPase酶测定试剂盒对SERCA2a活性进行定量分析。7.H9C2心肌细胞在保持37°C和5%的CO2的环境中正常孵育,当细胞达到90%汇聚时,进行As-IV预处理以及后续CIH处理。细胞分组:(1)正常培育组(normoxic组):单纯正常细胞环境下孵育,48小时后对细胞凋亡水平及钙离子相关蛋白水平进行检测。(2)间歇性缺氧组(CIH):重复循环21%氧气环境25分钟/5%氧气环境35分钟的慢性间歇缺氧条件下进行孵育,48小时后对细胞凋亡水平及钙离子相关蛋白水平进行检测。(3)黄芪甲苷治疗组(CIH+100μM As-IV):向培养基中加用100μM黄芪甲苷,重复循环21%氧气环境25分钟/5%氧气环境35分钟的慢性间歇缺氧条件下进行孵育,48小时后对细胞凋亡水平及钙离子相关蛋白水平进行检测。8.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细胞中的Ca2+转运调控蛋白的表达:SERCA2a,RYR2,p-Ca MKII/Ca MKII,NCX1。9.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H9C2心肌细胞的凋亡,应用Western blot检测H9C2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水平。10.Ca2+免疫荧光检测H9C2细胞Ca2+水平,用Ca2+-ATPase酶测定试剂盒对SERCA2a活性进行定量分析。11.Western blot检测H9C2细胞中的Ca2+转运调控蛋白的表达:SERCA2a,RYR2,p-Ca MKII/Ca MKII,NCX1。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经历长期的间歇性缺氧处理后,大鼠超声心动图中的LVIDD、LVISD、LVEDV和LVESV等数值显着增加,心功能EF值明显减低,心功能受损明显。而接受了黄芪甲苷治疗后的大鼠给予长期的间歇性缺氧处理后,对大鼠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上述LVIDD、LVISD、LVEDV和LVESV等数值明显降低,并且改善了因慢性间歇性缺氧导致的心功能EF值降低,大鼠心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2.慢性间歇性缺氧可以引起HW/BW的比值显着增加,应用80mg/kg的As-IV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该比值(P<0.05)。3.HE染色显示,As-IV(40mg/kg和80mg/kg)可以减轻CIH诱导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和肿胀。4.Masson染色显示,心脏组织经不同剂量的As-IV处理(40mg/kg和80mg/kg)后,CIH诱导的心肌纤维化急剧增加出现明显减少趋势。5.TUNEL染色显示,慢性间歇性缺氧(CIH)可显着增加心肌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数量,而As-IV(40mg/kg和80mg/kg)可使凋亡细胞(棕色)明显减少。6.Western blot结果表明,CIH可显着提高心脏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以及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量,而应用80mg/kg剂量的As-IV治疗组可以有效降低两者的表达(P<0.01),然而虽然40mg/kg剂量的As-IV治疗组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P<0.05),但是该治疗剂量并不能降低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7.Ca2+相关的组织切片免疫荧光的典型显微照片显示,As-IV治疗(40mg/kg和80mg/kg)可明显抑制CIH诱导的心肌细胞内Ca2+水平升高。对SERCA2a活性的定量分析表明,80mg/kg剂量的As-IV可有效逆转CIH引起的心肌组织SERCA2a活性的降低(P<0.05),而40mg/kg剂量的As-IV则不能逆转SERCA2a的活性改变。8.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IH可显着降低大鼠心肌细胞SERCA2a和RYR2的表达,而应用As-IV(40mg/kg和80mg/kg)可逆转该趋势并上调SERCA2a和RYR2的表达水平。应用As-IV 40mg/kg组与CIH组比较,SERCA2a表达上调(P<0.05),As-IV 80mg/kg组与CIH组比较,SERCA2a表达上调(P<0.01)。应用As-IV 40mg/kg组与CIH组比较,RYR2表达上调(P<0.01),应用As-IV 80mg/kg组与CIH组比较,RYR2表达上调(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IH可显着提高大鼠心肌细胞p-Ca MKII/Ca MKII的比值和NCX1的表达水平,而As-IV(40mg/kg和80mg/kg)可显着降低p-Ca MKII/Ca MKII的比值和NCX1的表达水平。应用As-IV 40mg/kg组与CIH组比较,p-Ca MKII/Ca MKII比值降低(P<0.01),As-IV 80mg/kg组与CIH组比较,p-Ca MKII/Ca MKII比值降低(P<0.01)。应用As-IV 40mg/kg组与CIH组比较,NCX1表达降低(P<0.01),应用As-IV 80mg/kg组与CIH组比较,NCX1表达降低(P<0.01)。9.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显示CIH对H9C2细胞凋亡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应用As-Ⅳ处理后可以有效的抑制该种促凋亡作用(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IH显着上调H9C2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并且As-IV可以有效下调两者的表达。应用100μM As-IV组与CIH组比较,cleaved caspase-3表达减少(P<0.05),应用100μM As-IV组与CIH组比较,cleaved caspase-9表达减少(P<0.05)。10.Ca2+免疫荧光的典型显微照片显示,应用As-IV处理可显着降低CIH诱导的H9C2细胞内钙水平的升高。通过对SERCA2a活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As-IV处理可改善CIH诱导的H9C2细胞SERCA2a活性的降低(P<0.05)。1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IH可以导致H9C2细胞内SERCA2a和RYR2表达显着下调,As-IV处理后可逆转并升高SERCA2a和RYR2的表达。应用100μM As-IV组与CIH组比较,SERCA2a表达上调(P<0.01)。应用100μM As-IV组与CIH组比较,RYR2表达上调(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IH可以导致p-Ca MKII/Ca MKII的比值显着增高,NCX1的表达明显上调,而应用As-IV处理则可以降低p-Ca MKII/Ca MKII的比值以及NCX1的表达量。应用100μM As-IV组与CIH组比较,p-Ca MKII/Ca MKII比值降低(P<0.05)。应用100μM As-IV组与CIH组比较,NCX1表达降低(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以有效的减轻因慢性间歇性缺氧引起的心脏结构改变和心功能损失,对因慢性间歇性缺氧引起的心肌损伤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并且这种保护作用与所应用的黄芪甲苷用药浓度呈一定的正相关性。黄芪甲苷通过增加肌浆网中SERCA2a活性、上调Ryanodine受体2(RYR2)表达、下调钠钙离子交换器(NCX1)表达,降低了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的蛋白激酶Ⅱ(Ca MKII)的磷酸化水平,达到稳定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减轻钙超载发生,进而对因慢性间歇性缺氧引起的心肌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阳倩[2](2020)在《单肺通气前低氧预处理对肺叶切除术患者氧合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单肺通气前低氧预处理(HPC)对肺叶切除术患者氧合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择期行肺叶切除术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处理组(P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29例。麻醉诱导插管对位后在行单肺通气(OLV)前,P组脱氧至SpO2降为90%,即刻纯氧复氧使SpO2回升至100%并继续通气3min,重复2次,每次SpO2降至90%时测动脉血气,并记录SpO2由100%降至90%所需的缺氧耐受时间。N组实施常规通气。两组均在OLV前(T0)、OLV 30min(T1)、OLV 60min(T2)、OLV 90min(T3)抽取动脉及静脉血测血气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同时在T0、T1、T2、T3时刻检测血小板数(PLT)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记录OLV时间、术中各时刻的生命体征及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和气道压(Peak)。结果:两组OLV时间,术中MAP、SpO2、HR、PCO2、pH、Hb、SO2及PETCO2、Peak无明显差异(P>0.05)。在两次HPC过程中,缺氧耐受时间由(6.9±1.3)min延长至(7.9±1.1)min(P<0.05),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OLV后两组PaO2水平较OLV前明显下降,但N组各时间点PaO2较P组下降更明显(P<0.05)。OLV后两组Qs/Qt较OLV前升高,N组各时间点Qs/Qt较P组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PLT、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肺通气前低氧预处理可提高患者单肺通气期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肺内分流率,改善肺叶切除术患者术中氧合状态,其作用与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的关系不明确。

倪达[3](2020)在《外泌体介导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近年来,外泌体在心肌保护的研究中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心血管系统是外泌体进行细胞间信号传递的重要场所之一,外泌体介导的心肌细胞间信号传递广泛涉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生理及病理过程。在心肌缺血后,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介导的信号传递和组织修复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含有的大量与其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物质可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自身或远隔的靶细胞,修复受损心肌,对心肌梗死以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减少梗死面积、增加新生血管数量,从而改善心脏功能。但外泌体如何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课题研究拟从两部分内容进行阐述:首先从探讨多种来源外泌体在体外循环围手术期的水平变化的角度阐述外泌体与心肌保护之间的关联与作用,然后选取来源广泛且具有多向分化功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拟从细胞和整体动物两个层面,通过一系列实验,深入研究外泌体介导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第一部分研究多种来源外泌体在体外循环围手术期的表达变化情况目的:探究外周血内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血小板等多种来源的外泌体在体外循环围手术期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行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患儿60例,于体外循环前、再灌注1h、6h、12h、24h、48h、72h分别采集桡动脉血,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儿血浆中c Tn T的浓度水平,并提取桡动脉血内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血小板,分别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内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采用离心法分离血小板来源的外泌体。结果:体外循环再灌注1h、6h、12h、24h、48h c Tn T浓度[(1.352±0.233、1.653±0.231、1.263±0.224、0.623±0.145、0.231±0.025)μg/l]均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0.013±0.001)μg/l](P<0.05),再灌注1h、6h、12h、24h、48h内皮细胞来源外泌体含量[(167.55±26.67、210.57±31.12、189.56±26.32、142.28±4.27、91.02±3.16)×106微粒/ml]均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76.78±13.14)×106微粒/ml](P<0.05),再灌注1h、6h、12h、24h、48h树突状细胞来源外泌体含量[(87.51±6.28、92.12±5.37、83.14±4.29、68.37±3.28、50.49±3.94)×106微粒/ml]均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34.27±4.52)×106微粒/ml](P<0.05),再灌注1h、6h、12h、24h、48h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含量[(92.16±2.73、101.26±3.47、88.19±3.20、65.45±2.76、43.28±1.97)×106微粒/ml]均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28.78±2.64)×106微粒/ml](P<0.05),再灌注1h、6h、12h、24h、48h血小板来源外泌体含量[(134.27±4.28、141.28±3.06、135.84±3.29、105.61±2.58、65.24±3.10)×106微粒/ml]均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41.51±2.02)×106微粒/ml](P<0.05),再灌注72h各指标和体外循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内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血小板来源的外泌体浓度水平在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明显增高,且与代表心肌损伤的c Tn T浓度变化一致,证明外泌体具有心肌保护作用。第二部分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调控自噬发挥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的影响是否与自噬有关,以及外泌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1.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入梗死周围心肌(4处20μl,共2×105个细胞),分别于术后1、3、7、14、28天检测心功能的变化;术后28天取心脏标本,经Masson染色后,比较梗死面积的差异;TUNNEL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2.在心肌梗死后1天采集心肌细胞,比较各组心肌组织自噬水平的变化。3.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心肌细胞共培养,在缺氧培养箱中模拟心肌梗死情况,检测心肌细胞自噬水平,并观察使用自噬抑制剂3-MA后的变化情况。4.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缺氧条件下与心肌细胞共培养,检测心肌细胞自噬水平。结果: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术后28天时心功能较心肌梗死组明显改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小鼠心肌梗死面积较心肌梗死组明显减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低于心肌梗死组。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LC3-I、LC3-II、p53和BNIP3的表达明显降低。3.缺氧组p53和BNIP3水平升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p53和BNIP水平降低,使用自噬抑制剂后,心肌细胞死亡率下降。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共培养组LC3-Ⅰ、LC3-Ⅱ、p53和BNIP3在蛋白和m RNA水平上均明显低于缺氧组。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通过P53/BNIP3信号通路下调心肌细胞自噬水平,减少心肌细胞自噬死亡,从而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肌重塑,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尹玉洁[4](2019)在《基于脉络学说探讨内皮间质转分化在AMI后心肌纤维化中的病理机制及通络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中医脉络学说为指导,基于《灵枢·百病始生》言“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着孙脉,或着络脉”的论述,提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肌纤维化的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络阻积成”,并确立“益气活血,通络消积”的基本治法。以内皮间质转分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 MT)为切入点,分别通过建立SD大鼠AMI后心肌纤维化模型和缺氧诱导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CMECs)致End MT模型,给予代表性通络药物通心络为干预,不仅有助于揭示AMI后心肌纤维化中的病理机制,对于阐明通心络基于“微血管”保护,调控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NRG-1)介导End MT在AMI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也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部分内皮间质转分化在AMI后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通络干预研究目的:观察End MT在AMI后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并揭示通心络的干预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以建立AMI模型,根据结扎前后心电图ST段变化来评价AMI模型是否建立成功。术后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通心络低剂量组(TXL-L)、通心络中剂量组(TXL-M)、通心络高剂量组(TXL-H)和贝那普利组(Benazepril),每组各10只。于造模次日给予药物干预,实验前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水溶液将药物配成所需浓度,给药剂量分别为:TXL-L 0.2g/kg/d、TXL-M0.4g/kg/d、TXL-H 0.8g/kg/d、Benazepril 10mg/kg/d,灌胃体积均为3m L/kg。灌胃给药4周后,小动物超声仪评价心功能;称取心脏重量、记录并计算大鼠心重指数(HW/BW);Masson染色方法检测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ollagen I、CollagenⅢ、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以上方法评价通心络对AMI后心肌纤维化的作用;Western Blot和RT-q PCR方法检测End MT相关标记物CD31、VE-cadherin、α-SMA和FSP-1在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上的变化,揭示End MT在AMI后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结果:1冠状动脉结扎前后心电图变化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前,P波及PR间期明显,R波降支与T波升支相交,无明显ST段;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R波与T波之间融合为高大的帐篷状波,出现“损伤型”ST段改变,表明大鼠AMI模型制备成功。2通心络改善AMI后心肌纤维化大鼠心功能给药4周后,利用小动物超声仪检测AMI后大鼠的心功能,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心功能明显下降,LVEDd和LVESd水平升高,EF和FS水平下降(P<0.01);与Model组相比,TXL-L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没有显着影响(P>0.05),TXL-M、TXL-H和Benazepril对AMI诱导的心功能变化具有明显改善作用,降低LVEDd、LVESd水平,显着增加EF、FS水平(P<0.01);与Benazepril组相比,TXL-H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无显着性差异(P>0.05)。3通心络降低AMI后心肌纤维化大鼠HW/BW指数称取心脏重量并记录,计算心重指数=心脏重量/体重(HW/BW)。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的心重指数显着升高(P<0.01);药物干预4周后,与Model组相比,TXL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药Benazepril组心重指数显着降低(P<0.01);与Benazepril组相比,TXL各剂量组降低HW/BW指数的作用无显着性差异(P>0.05)。4通心络改善SD大鼠AMI后心肌纤维化应用Masson三色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蓝色代表胶原纤维,红色代表心肌。Sham组心肌组织纤维排列紧密有序,无明显胶原纤维增生;Model组心肌纤维排列无序,大量胶原纤维增生;TXL各剂量和Benazepril干预后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心肌纤维化。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型和III型Collagen,MMP-2,MMP-9蛋白表达。与Sham组相比,Model组Collagen I、Collagen III、MMP-2和MMP-9蛋白表达量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odel组相比,TXL各剂量和Benazepril干预的AMI大鼠Collagen I、Collagen III、MMP-2和MMP-9蛋白显着下调(P<0.05,P<0.01),与Benazepril组相比,TXL-H下调上述蛋白的作用无显着性差异(P>0.05),通心络剂量依赖性地减轻AMI后心肌纤维化。5通心络抑制AMI后心肌纤维化大鼠End MT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VE-cadherin蛋白和m RNA水平表达均下调,而间质细胞标记物α-SMA、FSP-1的表达水平均上调(P<0.01),表明End MT参与调控AMI后心肌纤维化的进程;与Model组相比,TXL各剂量组和Benazepril组能够不同程度上调AMI大鼠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VE-cadherin蛋白和m RNA水平的表达,下调间质细胞标记物α-SMA、FSP-1蛋白和m RNA水平上的表达(P<0.05,P<0.01);与Benazepril组相比,TXL-H对于AMI后End MT的抑制作用无显着差异(P>0.05),表明TXL能够抑制AMI后心肌纤维化大鼠End MT进程。第二部分缺氧诱导HCMECs致内皮间质转分化的作用及通络干预研究目的:从离体细胞水平观察缺氧诱导HCMECs发生End MT的作用,并揭示通心络对End MT的干预作用。方法:将HCMECs细胞置于1%O2的37℃缺氧培养箱中培养3天以构建End MT模型。具体分为Control组、Hypoxia组、TXL组。MTS比色法检测TXL对HCMECs细胞生存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End MT相关标记物CD31、VE-cadherin、α-SMA和FSP-1蛋白表达水平变化;FITC Phalloidin标记的鬼笔环肽检测HCMECs细胞F-actin蛋白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HCMECs细胞End MT相关标记物CD31、v WF、α-SMA和Vimentin表达。结果:1 MTS比色法检测通心络对HCMECs生存活性的影响TXL对HCMECs具有保护作用。TXL 200μg/m L组的生存活性值与Control组相比,虽无显着差异(P>0.05),但其呈上升趋势;TXL 400μg/m L和600μg/m L对HCMECs具有促增殖作用(P<0.01),在600μg/m L时显着性最明显。2通心络抑制缺氧诱导HCMECs细胞发生End MT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XL对缺氧诱导HCMECs细胞End MT相关因子的影响,分别以TXL 600μg/m L,400μg/m L和200μg/m L进行干预,结果显示缺氧诱导间质细胞标记物α-SMA和FSP-1蛋白表达上调,而降低了HCMECs标记物CD31和VE-cadherin蛋白表达(P<0.01);TXL各剂量组能够不同程度地抑制缺氧诱导的End MT,包括上调CD31和V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α-SMA和FSP-1蛋白表达(P<0.05,P<0.01),其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TXL 600μg/m L效果最佳。FITC Phalloidin标记的鬼笔环肽检测结果显示,Control组HCMECs呈鹅卵石形态,F-actin呈细丝状分布均匀,缺氧能够诱导HCMECs由鹅卵石形态转化为梭形,F-actin聚集成束,表达大量的应力纤维,应用TXL600μg/m L进行干预,通心络能够改善由缺氧引起的细胞形态和F-actin的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TXL对缺氧诱导End MT的影响,结果显示Control组HCMECs呈典型的鹅卵石形态,当暴露于缺氧条件时,HCMECs失去其原有特征,呈现分散的纺锤形外观。HCMECs细胞标记物CD31和v WF蛋白表达下调,间质细胞标记物α-SMA和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给予TXL干预后CD31和v WF蛋白表达上调,α-SMA和Vimentin蛋白表达下调,表明TXL对缺氧诱导HCMECs发生的End MT具有抑制作用,这与体内实验中通心络抑制AMI大鼠End MT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第三部分NRG-1/Erb B/PI3K/AKT信号通路在内皮间质转分化中的作用及通络干预研究目的:揭示NRG-1/Erb B/PI3K/AKT信号通路是否参与End MT介导的AMI后心肌纤维化,进一步从离体细胞水平探讨NRG-1/Erb B/PI3K/AKT通路在缺氧诱导HCMECs致End MT中的作用,并评价通心络对End MT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整体动物实验:模型制备及给药方法同第一部分,给药4周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信号通路上下游因子:NRG-1、p-Erb B2、p-Erb B4、PI3K、p-AKT和snail的蛋白表达,以探讨NRG-1/Erb B/PI3K/AKT信号通路是否参与End MT介导的AMI后心肌纤维化。离体细胞实验:将HCMECs细胞置于1%O2的37℃缺氧培养箱培养3天以构建End MT模型。(1)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和Hypoxia组,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缺氧对HCMECs中NRG-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2)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方法确定NRG-1 si RNA对HCMECs细胞NRG-1基因的最佳沉默条件;(3)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和si RNA NRG-1组,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nd MT标记物及NRG-1/Erb B/PI3K/AKT通路上下游因子蛋白表达;(4)为进一步探讨通心络抑制End MT的具体分子机制,将实验分组为:Control组、Hypoxia组、Hypoxia+si RNA NRG-1组、Hypoxia+TXL组和Hypoxia+si RNA NRG-1+TXL组,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HCMECs细胞End MT相关标记物v WF和Vimentin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nd MT相关标记物及信号通路上下游因子HIF-1α、NRG-1、p-Erb B2、p-Erb B4、p-AKT和snail的蛋白表达。结果:1通心络激活AMI后心肌纤维化大鼠NRG-1/Erb B/PI3K/AKT通路与Sham组比较,Model组NRG-1、p-Erb B2、p-Erb B4、PI3K和p-AKT蛋白表达下调,End MT转录因子snail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1);与Model组比较,TXL各剂量组和Benazepril能够不同程度上调心肌纤维化组织中NRG-1、p-Erb B2、p-Erb B4、PI3K和p-AKT蛋白表达,下调snail蛋白表达(P<0.05,P<0.01);与Benazepril组相比,TXL-H对上述蛋白的上调作用无显着差异(P>0.05)。提示NRG-1/Erb B/PI3K/AKT通路参与AMI后心肌纤维化,TXL可能通过激活NRG-1/Erb B/PI3K/AKT通路,而发挥抑制AMI后心肌纤维化大鼠End MT的作用。2缺氧诱导HCMECs细胞NRG-1蛋白水平下调将HCMECs置于缺氧培养箱构建End MT模型,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RG-1蛋白表达情况。与Control相比,缺氧显着下调NRG-1蛋白表达水平(P<0.01),与动物实验AMI后NRG-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的结果相一致。3小干扰RNA对HCMECs细胞NRG-1基因的最佳沉默条件为明确NRG-1是否以负反馈方式参与缺氧诱导End MT,应用si RNA NRG-1沉默HCMEC中NRG-1基因,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种NRG-1 si RNA对HCMECs的转染率,结果显示si RNA-1626的转染率高;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 RNA NRG-1对HCMECs中NRG-1蛋白的沉默作用,结果显示si RNA-1626对NRG-1表达具有显着的沉默作用(P<0.01)。4沉默NRG-1基因促进HCMECs细胞发生End MT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nd MT标记物蛋白表达,与Control组相比,si RNA NRG-1组HCMECs细胞标记物CD31和V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下调,间质标记物α-SMA和FSP-1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证实体外应用si RNA NRG-1沉默NRG-1基因表达促进HCMECs细胞发生End MT。5沉默NRG-1基因抑制NRG-1/Erb B/PI3K/AKT通路体外应用NRG-1 si RNA预处理HCMECs以沉默NRG-1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RG-1/Erb B/PI3K/AKT通路上下游关键因子的蛋白表达,与Control组相较,si RNA NRG-1组NRG-1、p-Erb B2、p-Erb B4和p-AKT蛋白水平显着降低(P<0.01),表明si RNA NRG-1抑制NRG-1/Erb B/PI3K/AKT通路激活。6通心络通过激活NRG-1/Erb B/PI3K/AKT通路抑制缺氧诱导HCMECs细胞发生End MT6.1通心络激活HCMECs细胞NRG-1/Erb B/PI3K/AKT信号通路与Control组相比,Hypoxia组HIF-1α蛋白表达显着上调,NRG-1、p-Erb B2、p-Erb B4和p-AKT蛋白水平下调,End MT转录因子snail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与Hypoxia组相比,Hypoxia+TXL组NRG-1、p-Erb B2、p-Erb B4和p-AKT的蛋白水平显着上调,HIF-1α和snail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P<0.01),提示TXL能够激活HCMECs细胞的NRG-1/Erb B/PI3K/AKT信号通路;与Hypoxia+TXL组相比,Hypoxia+TXL+si RNA NRG-1组HIF-1α蛋白表达上调,NRG-1、p-Erb B2、p-Erb B4和p-AKT蛋白水平下调,snail蛋白水平上调(P<0.05,P<0.01);与Hypoxia+si RNA NRG-1组相比,Hypoxia+TXL+si RNA NRG-1组HIF-1α和snail蛋白表达下调,p-AKT蛋白表达上调(P<0.05,P<0.01)。表明应用si RNA NRG-1能够部分逆转TXL对NRG-1/Erb B/PI3K/AKT信号级联的激活作用,逆转TXL对snail的抑制作用。6.2通心络通过激活NRG-1/Erb B/PI3K/AKT通路抑制End MT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Hypoxia组HCMEC标记物v WF蛋白表达减少,间质细胞标记物α-SMA蛋白表达增加;应用Hypoxia+TXL处理能够增加v WF蛋白表达,减少α-SMA蛋白表达;而TXL+si RNA NRG-1能够显着抑制v WF蛋白表达,增加α-SMA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nd MT标记物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Hypoxia组HCMECs标记物CD31和VE-cadherin蛋白水平表达下调,间质标记物α-SMA、FSP-1和Vimentin蛋白水平表达上调(P<0.01);与Hypoxia组相比,Hypoxia+TXL组CD31和V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α-SMA、FSP-1和Vimentin蛋白表达下调(P<0.01);与Hypoxia+TXL组相比,Hypoxia+TXL+si RNA NRG-1组CD31、V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α-SMA、FSP-1和Vimentin蛋白水平表达上调(P<0.05,P<0.01);与Hypoxia+si RNA NRG-1组相比,Hypoxia+TXL+si RNA NRG-1组CD31、V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α-SMA、FSP-1和Vimentin蛋白表达下调(P<0.05,P<0.01),提示NRG-1/Erb B/PI3K/AKT信号级联参与TXL对HCMEC的保护作用。结论:1本研究以中医脉络学说为指导,提出AMI后心肌纤维化的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络阻积成”,与AMI后“微血管”损伤介导的心肌纤维化的过程具有内在相关性,并确立“益气活血,通络消积”的基本治法,开辟了以End MT为切入点阻抑AMI后心肌纤维化的有效治疗途径。2围绕NRG-1介导的End MT在AMI后心肌纤维化中的病理机制进行研究,分别通过建立SD大鼠AMI后心肌纤维化模型和缺氧诱导HCMECs致End MT模型,从整体动物水平和离体细胞水平揭示了End MT是AMI后心肌纤维化的关键病理环节,NRG-1/Erb B/PI3K/AKT通路参与End MT介导的AMI后心肌纤维化病程。3以通络代表方药通心络进行干预,在整体动物水平其能够改善心功能、抑制AMI后心肌纤维化及End MT病程。在离体细胞水平通心络能够保护微血管内皮的结构完整性,通过激活NRG-1/Erb B/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缺氧诱导HCMECs发生End MT。本研究结合实验数据验证“气虚血瘀,络阻积成”的病机假说,为脉络学说指导的“益气活血,通络消积”治法提供科学数据和佐证。

郑乘龙[5](2016)在《益气活血方对心梗大鼠代谢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益气活血方对心梗(Myocardial Infarction, MI)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代谢表达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探讨益气活血方对MI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的代谢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通过分析MI大鼠心脏结构、功能、血尿代谢物和相关信号通路变化及中药对其影响,为中医“心主血脉”理论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利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SD大鼠的MI模型,在心电图评价的基础上将所有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培哚普利组、和芪参益气滴丸组,加上只穿刺不结扎的假手术组,共5组,各组分别于术后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选择治疗后第7天和第28天两个时间点,通过观察MI大鼠的病理变化和心功能相关指标变化,评估MI模型的制作成功以及益气活血方对MI大鼠心肌病理组织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筛选给药组与模型组的差异代谢物,并统计其用药组和模型组差异代谢物P值;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梗死边缘区或梗死区心肌的AKt、m-TOR及其磷酸化表达,分析与代谢组学相关的信号通路,为探讨益气活血方对MI大鼠保护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依据。结果实验一,通过比较造模后模型组与假手术大鼠术前术后心电图的变化确定MI大鼠模型制备成功。HE染色普通光镜观察显示:假手术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未见心肌细胞肥大现象;模型组部分心肌细胞核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大,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药物干预后心肌结构及炎性细胞浸润等均有一定的改善。超声心动方面:(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收缩末期内径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左心室LVIDd和LVIDs质量显着性升高(P<0.01),药物干预后,大鼠左心室LVIDd和LVIDs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左心室容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结果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心室EDV和ESV显着性增大(P<0.01),药物干预后,大鼠左心室EDV和ESV均显着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左心室短轴率结果:28天组中,与假手术组结果比较,模型组大鼠EF%、FS%显着性降低(P<0.01)。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EF%、FS%均升高。实验二:血浆和尿液代谢组学差异:造模后7天和28天血浆和尿液的代谢情况在假手术组、模型组、培多普利组、芪参益气滴丸组、益气活血方组未出现明显分离趋势,其中7天组中,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7天后血浆组找到差异代谢物22种;尿液组找到差异代谢物17种;造模28天后血浆中找到差异代谢物15种,尿液中找到差异代谢物24种。其差异代谢物主要是能量代谢、糖类代谢、脂类代谢和氨基酸代谢。中药干预后,能量代谢、糖类代谢和脂类代谢有明显的变化(P<0.05或P<0.01)。实验三:心梗边缘区或心梗区心肌组织AKt、m-TOR及其磷酸化的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检测结果:(1) Western blot结果:在7天和28天组中,与假手术组相比,各造模组p-AKt/AKt、p-mTOR/mTOR比值均较假手术组有显着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培哚普利组、益气活血方组及芪参益气滴丸组的p-AKt/AKt、 p-mTOR/mTOR比值比值均较模型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免疫组化结果:在7天和28天组中,与假手术组相比,各造模组p-AKt、p-mTOR均较假手术组有显着差异(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培哚普利组、益气活血方组及芪参益气滴丸组的p-AKt、p-mTOR比值比值均较模型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 RT-PCR结果:在7天和28天组中,和假手术组相比,各模型组AKt及m-TOR m-RNA表达均显着增高(P<0.01),和模型组相比,培哚普利组、益气活血方组及芪参益气滴丸组AKt/m-TOR m-RNA表达增强(P<0.05或P<0.01)。结论1、通过左冠状动脉结扎能成功制备MI模型,益气活血方改善MI大鼠结构和功能疗效确切,减少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逆转缺血、缺氧造成的细胞形态、功能的改变,从而有效改善心肌功能障碍。2、MI大鼠其能量代谢、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及其它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益气活血方对乳酸、甘油、α葡萄糖、β-葡萄糖、糖蛋白、果糖、烟酸和胆碱等多种能量代谢、糖代谢和脂类代谢相关的产物起到调节作用,表明MI时心脏出现能量代谢、糖类等代谢障碍,而益气活血方药在改善相关代谢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3、益气活血方可通过激活AKt/m-TOR通路,改善代谢从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综合分析MI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血尿代谢物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为中医“心主血脉”理论提供物质基础。

胡亮[6](2014)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缺血后适应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医疗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 injury)有了更多的认识。目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re)的保护作用机制上,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是,由于心肌缺血的不可预知性,限制了缺血预适应在临床上的应用。有研究表明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IPostC)具有与缺血预适应类似的保护效应,由于缺血预适应是在缺血再灌注开始后实施,使其具有更好的临床可操作性。因此,对缺血后适应的研究将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近年来研究发现,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因素有氧化应激以及钙超载,而缺血后适应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氧化应激水平并改善钙超载状态,保护心肌,但是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一氧化氮作为活性小分子,发挥着重要的生理病理调节作用。由于一氧化氮合酶在细胞中的不同定位,其产生的NO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主要定位于肌浆网和线粒体中,通过控制细胞内的钙和“硝基化-氧化还原反应”平衡来维持肌浆网和线粒体的生理功能。在某些病理条件下,nNOS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钙浓度以及抑制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OR)的活性,减轻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来达到保护细胞的目的。由此可见,nNOS与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以及钙超载状态有密切关系,但是,缺血后适应是否能通过调节心肌细胞中nNOS的表达和活性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新机的氧化应激水平和钙超载状态,尚未见文献报道。因此,我们通过小鼠离体心脏Langendoiff缺血再灌注模型和体外培养心肌缺氧复氧模型,对nNOS在缺血后适应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第一部分nNOS在缺血后适应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目的:研究nNOS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缺血后适应中的作用方法:小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及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建立;利用TTC染色和HE染色对离体心脏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测定;对心肌组织LDH进行测定分析心肌损伤程度;利用Annexin V-FITC法对细胞凋亡进行测定。结果:缺血后适应能够显着恢复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的功能,减少梗死面积,改善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情况,降低心肌细胞的凋亡率。nNOS选择性抑制剂L-VNIO能够取消缺血后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而在缺血再灌注时单独给予L-VNIO也产生了与缺血后适应相类似的保护效应。第二部分nNOS参与缺血后适应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机制研究目的:研究nNOS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缺血后适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western blot和同位素法对nNOS的磷酸化水平和活性进行测定;利用western blot方法对心肌组织硝基化酪氨酸的表达进行测定;通过测定细胞中MDA和ROS生成量评价心肌氧化应激水平;用v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对氧化应激相关通路的蛋白和基因水平进行检测,如AMPK, p-AMPK (Thr172), PGC-1a;通过Fluo-3/AM钙离子探针测定复氧早期心肌细胞Ca2+水平以及肌浆网钙储存能力。结果:缺血后适应明显降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线粒体中nNOS的活性,减少了损伤心肌细胞中ONOO-水平;显着增加了心肌细胞胞浆中nNOS的活性,恢复胞浆中NO水平,一方面通过nNOS/AMPK/PGC-1α通路减轻细胞氧化应激水平,一方面促进受磷蛋白磷酸化,提高肌浆网钙摄取和储存能力,减轻细胞钙超载。nNOS选择性抑制剂L-VNIO取消了IPostC的心肌保护作用。再灌注时单独给予L-VNIO能抑制线粒体nNOS的活性,减少ONOO-的生成,减轻氧化应激水平,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结论:nNOS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时,心肌细胞胞浆中nNOS活性降低,线粒体中nNOS活性增加,引起再灌注损伤。nNOS在缺血后适应保护作用中也起到重要作用,缺血后适应通过增加心肌细胞胞浆中nNOS活性,降低线粒体中nNOS活性,减轻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和钙超载状态,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

严丽丽[7](2014)在《脂联素对窒息新生鼠心肌损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建立新生鼠窒息模型,观察窒息后新生鼠血清心肌酶(CK、LDH)变化、心肌组织损伤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2、探讨窒息新生鼠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过程存在AMPK信号通路的激活。3、研究脂联素对窒息新生鼠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作用与心肌组织AMPK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实验分组:50只7日龄新生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窒息组、APN组、Compound C组、APN+Compound C组。2、新生鼠常压窒息模型制备及药物干预:仅假手术组模拟常压窒息过程,不塞瓶及复氧,其余四组制备常压窒息模型,APN组及APN+Compound C组在窒息前半小时给予腹腔注射APN120μg/kg,Compound C组与APN+Compound C组在窒息前1小时给予腹腔注射Compound C20mg/kg,假手术组及窒息组分别接受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每组分别在复氧2小时后立即取血及心脏组织。3、观察指标:检测血清心肌酶CK、LDH水平;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心肌组织AMPK蛋白表达含量;TUNEL法定性及定量分析心肌细胞凋亡。4、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两两比较用SNK-q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各组血清心肌酶CK、LDH值比较:与假手术组相比,窒息组CK、LDH值显着升高(P<0.01);与窒息组相比,APN组心肌酶CK、LDH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Compound C组及APN+Compound C组CK、LDH值明显升高(P<0.01);但APN+Compound C组CK、LDH水平低于Compound C组,且差异显着(P<0.01)。2、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规则整齐,组织间质无炎性水肿,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细胞质均匀淡染,细胞核清晰可见;窒息组、Compound C组及APN+Compound C组均可见心肌细胞排列紊乱,间质明显充血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核不规则,呈浓缩状,部分细胞出现坏死,核消失,细胞呈空泡样。APN组上述改变较前三组明显减轻,心肌间质充血水肿及细胞坏死不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少见。3、心肌组织AMPK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窒息组AMPK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显着(P<0.01);与窒息组比较,APN组AMPK蛋白显着升高(P<0.01),而Compound C组AMPK蛋白表达下降明显(P<0.01);与CompoundC组相比,APN+Compound C组AMPK蛋白表达升高,且差异明显(P<0.01)。4、心肌细胞凋亡荧光显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假手术组仅有少量的凋亡细胞荧光显色,窒息组、Compound C组及APN+Compound C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APN组凋亡细胞较前三组均减少,但多于假手术组。5、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结果比较:与假手术组相比,窒息组AI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窒息组相比,APN组AI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Compound C组AI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Compound C组相比,APN+Compound C组AI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1、脂联素对窒息新生鼠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能够减少心肌细胞凋亡。2、新生鼠窒息所致的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过程存在AMPK信号分子的激活。3、脂联素通过激活AMPK信号转导途径发挥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4、AMPK抑制剂Compound C阻断了脂联素的心肌保护作用。

迪丽努尔·买买提依明[8](2014)在《CMS大鼠及后代模型的建立和N-乙酰半胱氨酸及维药香青兰药物干预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建立在慢性高原病(CMS)大鼠及后代模型的的基础上,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DA)及维药香青兰(DML)药物干预。通过心脏彩超、心电图技术,病理学、药理学、代谢组学等检测方法探讨慢性高原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及DA,DML药物干预对慢性高原病及后代大鼠的影响,阐明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对心肌,血液炎性介质,血气分析等方面带来的变化,同时了解慢性高原病大鼠和慢性高原病后代大鼠在以上方面的区别和寻找有效的防止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包括:(1)DA对CMS大鼠模型的影响;(2)基于NMR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乙酰半胱氨酸对CMS大鼠的作用及机制;(3)DML对CMS大鼠模型的影响;(4)CMS大鼠及其后代模型的建立及其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把120只Sprague-Dawley大鼠(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分别为:平原对照组(BG)、高原模型组(MG)、阳性药物对照组(硝苯地平NE)、乙酰半胱氨酸低剂量组(LDA)、乙酰半胱氨酸中剂量组(MDA)、乙酰半胱氨酸高剂量组(HDA)。对各组大鼠完善病理切片,血清学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和血常规、血气分析及肺动脉压,颈动脉压,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指标的分析测定。第二部分把32只SD大鼠分为四组,每组8只,分别为:BG组、MG组、平原乙酰半胱氨酸给药组、高原乙酰半胱氨酸给药组,用代谢组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把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分别为:BG组、MG组、NE组、维吾尔药物香青兰水提组(DMLWG)、维吾尔药物香青兰醇提组(DMLAG)。对各组大鼠完善病理切片,血清学指标(CRP、IL-6、ET-1、VEGF、HCY、NO、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和血常规、血气分析及肺动脉压,颈动脉压,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指标的分析测定。第四部分本部分实验分为3组,BG组、MG组、高原后代组(P.O)。每组10只大鼠,对各组大鼠完善病理切片,血清学指标(CRP、IL-6、ET-1、VEGF、HCY、NO)和血常规、血气分析及肺动脉压,颈动脉压,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指标的分析测定。结果:第一部分病理切片结果示:高原模型组(MG)在低倍镜下可见大鼠心外膜下血管轻度充血,心肌间质血管明显允血,横纹肌显示不清。在高倍镜下可见部分心肌肿胀,胞浆成颗粒样变性,心肌纤维部分嗜酸性细胞浸润,偶见炎细胞浸润。HDA组在低倍镜下可见SD大鼠心肌排列规则,结构正常,偶见部分心肌间质轻度充血。在高倍镜下末见明显嗜酸性粒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血液指标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原模型组CRP、ET-1、IL-6、HCY、VEGF、肺动脉压、颈动脉压、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等指标均明显上升,而一氧化氮,血氧饱和度(Sa02)和氧分压(Pa02)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这些指标,硝苯地平可以有效改善除了Hb之外的所有其它指标,乙酰半胱氨酸可以有效改善除了Pa02之外的所有其它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酰半胱氨酸不同剂量组结果显示,LDA组对ET-1和NO的改善效果最好,中高剂量会过度增加或减少该指标,而对其它所有指标HDA组的改善效果最好。心脏B超结果示:MG组与BG组相比,左心房内径变化不明显,右心房内径、左心室收缩舒张期内径、右心室内径均增大,右室前壁、室间隔增厚,右室流出道增宽,射血分数降低,提示高原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HDA和MDA组左心室收缩舒张期内径减小,LDA组效果不明显。HDA组右心室内径减小,MDA组和LDA组效果不明显。各组实验大鼠心电图Ⅱ导联显示:BG组大鼠心电图P波,QRS波和ST段正常。MG组大鼠心电图表现为P波高尖,ST段弓背样抬高。HDA组心电图P波,QRS波和ST段基本恢复正常。第二部分每组大鼠血液多种代谢成分有明显差异,与CMS模型组比较有差异性,代谢物中相关系数为正值的代谢物是平原模型组增加的代谢物,相关系数为负值是平原模型组降低的代谢物。与CMS模型组比较,有差异性代谢物中相关系数为正值的代谢物是平原乙酰半胱氨酸给药组增加的代谢物,相关系数为负值是平原乙酰半胱氨酸给药组降低的代谢物。与CMS模型组比较,有差异性代谢物中相关系数为正值的代谢物是高原乙酰半胱氨酸给药组增加的代谢物,相关系数为负值是高原乙酰半胱氨酸给药组降低的代谢物。与平原乙酰半胱氨酸给药组比较,有差异性代谢物中相关系数为正值的代谢物是平原模型组增加的代谢物,相关系数为负值是平原模型组降低的代谢物。第三部分病理切片结果示:高原模型组病理改变同第一部分。DMLAG组低倍镜下可见心外膜下无充血,心肌间质血管充血明显。高倍镜下可见心外膜下心肌细胞明显水肿,散在嗜酸性变性。DMLWG组低倍镜下图可见心外膜下无充血,心肌问质血管无明显扩张充血。高倍镜下可见少量心肌细胞水肿并偶见嗜酸性病变。血液指标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原模型组CRP、ET-1、 IL-6、MDA、HCY、VEGF、肺动脉压、颈动脉压、Hb、Hct等指标均明显上升,而NO,SOD、GSH-PX、SaO2和Pa02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药物硝苯地平和香青兰水提物能够有效改善以L所有指标,而香青兰醇提物可以有效改善除了Sa02和Pa02之外的所有指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部分指标未能改善到平原对照组水平。与DMLAG相比DMLWG组对这些指标的改善作用更明显。心脏B超结果示:DMLAG组药物干预与MG组比较,射血分数增加,右室流出道变窄。二维超声图显示,左心室收缩舒张期内径大幅度减小,且有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同向运动,显示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严重受损。DMLWG组干预,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减小,射血分数变化不明显。二维超声图显示,左心室收缩舒张期内径减小。心电图结果显示:DMLWG组表现为P波,QRS波和ST段正常。DMLAG组表现为P波高尖。第四部分病理切片结果示:高原模型组病理改变同第一部分。高原后代组(P.O组)在低倍镜下可见心外膜下血管并无扩张充血,偶见心肌间质血管扩张充血,横纹不清,但心肌纤维排列较整齐。在高倍镜下可见心肌细胞轻度水肿,可见心肌细胞嗜酸性变性及炎细胞浸润。血液指标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原模型组CRP、ET-1、IL-6、HCY、VEGF、肺动脉压、颈动脉压、Hb, Hct等指标均明显上升,而NO, SaO2和PaO2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原模型组比较,高原后代组的以上指标均有显着改善,但仍然未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B超示:P.O组与MG组比较右心室增大,右室前壁增厚,室间隔增宽,心射血分数增加,右室流出道增宽。二维超声图显示,P.O组与BG组比较,左心室收缩舒张期内径减小明显,且有不典型的左室前壁与室间隔同向运动,表示妊娠期高原环境将影响胚胎发育,导致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尤其以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为主。心电图结果显示:BG组大鼠心电图P波,QRS波和ST段正常。MG组大鼠心电图表现为P波高尖,ST段弓背样抬高。高原后代组心电图P波高尖,ST段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通过本实验得出:(1)在CMS大鼠成功建立的基础上,给予DA干预研究提示DA对CMS大鼠心肌组织的损伤有明显的改善作用。DA对CMS大鼠的肺动脉压和颈动脉压均有一定的降低作用。DA对CMS大鼠心房和心室大小、运动及心肌缺血有改善作用。DA(尤其是高剂量组)对CMS大鼠血液中Pa02以外的CRP、ET-1、 IL-6、HCY、VEGF、Hb、Hct等指标均有有效降低作用。(2)慢性高原病大鼠完善代谢组学方面的检测可以出现慢性高原病大鼠血液中缬氨酸、酪氨酸、1-甲基组氨酸、亮氨酸、丙氨酸、蛋氨酸、乳酸、糖蛋白、丙酮、脂类(VLDL)、肌酸、LDL、β-羟丁酸等多种氨基酸的含量显着增加,β-葡萄糖和α-葡萄糖的含量显着降低。给予DA干预后血液中甘氨酸、1-甲基组氨酸、乳酸、肌酸显着降低,提示DA作为一种外源性的强抗氧化剂,对改善CMS大鼠新陈代谢有一定的作用。(3)CMS大鼠给予DML干预研究得出,DML对心肌组织损伤有改善作用。DML对肺动脉压及颈动脉压有一定的降低作用。DML对CMS大鼠血液中CRP、ET-1、IL-6、HCY、VEGF、Hb、Hct、PaO2等指标均有有效的降低作用。DML对心室大小、运动及心肌缺血有改善作用。提示DML可以作为一种毒副作用小的治疗和预防CMS的药物。(4)高原后代大鼠相比于高原大鼠有一定的适应高原环境的能力,但是相对于平原正常组大鼠,高原后代大鼠和高原大鼠检测的各项生理指标均有变化,高原后代大鼠相对于高原模型的大鼠其各项生理指标向平原对照组大鼠指标方向偏移,这表明高原后代大鼠有一定的适应性改变。同时发现高原孕鼠的产仔率低,出生后的大鼠幼仔存活率低,这可能和高原低氧环境有关。

翟仰魁[9](2013)在《红景天苷对体外高糖缺氧环境下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Flk-1/Akt/eNOS信号通路等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标1、探讨高糖附加缺氧对体外培养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MMEVCs)增殖活力和其凋亡的影响,及红景天苷对其的保护作用。2、通过研究红景天苷对高糖缺氧条件下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lk-1及其下游信号传导通路Akt/eNOS/NO中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eNOS(p-eNOS)、 NO表达的影响,探索红景天苷提高MMEVCs增殖活力、抑制其凋亡的作用机制。实验方法1、MMVECs的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7d龄的Wistar大鼠取其心脏,采用胰蛋白酶预消化后,Ⅱ型胶原酶二次消化获得细胞悬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MMVECs,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微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第Ⅷ因子、CD34及CD31相关抗原,对MMVECs进行鉴定;根据CD3,阳性率计算细胞纯度。2、MMVECs高糖缺氧模型的建立纯化后的MMVECs培养至第2代,借鉴以往我们的研究经验,分别用25、50、75、150mmol/L葡萄糖(Glu)培养基作用24、48、72、96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摸索高糖对MMVECs影响的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结果以含50mmol/L葡萄糖(Glu)的高糖培养基作用72h影响最为显着,确定为最佳作用条件。分别在高糖处理结束前24h、18h、12h、6h、4h,依次将细胞置于自制的细胞缺氧装置中合并缺氧处理(持续通入体积分数为1%O2、5%CO2和94%N2的缺氧气体),分别设高糖+缺氧24h组、18h组、12h组、6h组和4h组,同时设置50mmol/L高糖对照组;用MTT比色法摸索50mmol/L高糖作用72h条件下MMVECs的最终缺氧作用时间进行实验,建立最适的MMVECs高糖缺氧模型。3、红景天苷对高糖缺氧条件下MM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取培养至第2代的MMVECs,分别加入50mmol/L Glu高糖培养基配置的红景天苷(Sal)0.25μg/ml、0.5μg/ml>1μg/ml、2μg/ml、4/μg/ml工作液,培养72h,并在高糖处理结束前12h附加缺氧条件: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即用含25mmol/L Glu的培养基常氧培养72h;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组别细胞活力,选择红景天苷干预MMVECs高糖缺氧损伤的最佳浓度,进行最终试验。用50mmol/L高糖培养基作用72h,结束前12h附加缺氧条件,设红景天苷组(Sal1μg/ml).培哚普利组(PD10μmol/L)和高糖缺氧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MTT比色实验观察各组MMVECs增殖活力变化,Hoechst33342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高倍镜下随机选取10个视野计数凋亡细胞,计算凋亡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Flk-1蛋白及Flk-1下游Akt/NOS信号通路中磷酸化蛋白p-Akt和p-eNOS的表达,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NO的浓度。实验结果1、原代培养MMVECs,即二次消化法获得细胞后,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细胞,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细胞,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细胞纯度可达到90%以上。2、MTT比色试验:(1) MMVECs高糖缺氧模型的建立确定MMVECs高糖损伤的最佳作用时间和浓度:与正常对照组(25mmol/LGlu)相比,72h开始各浓度组OD值都显着下降(P<0.05或0.01),其中50mmol/LGlu组OD值降低最为显着(P<0.01),说明高糖50mmol/L作用72h条件下细胞增殖活力开始显着降低;MMVECs高糖缺氧模型的建立:与单纯高糖对照组相比,在高糖50mmol/L作用72h条件下,附加缺氧12h、18h、24h,观察发现,缺氧12h OD值开始显着降低,且随缺氧时间延长各组OD值依次降低(P均<0.01);与高糖+缺氧12h组相比,高糖+缺氧24h组OD值显着降低(P<0.01),提示高糖50mmol/L作用72h条件下,高糖作用结束前12h叠加缺氧处理,细胞增殖活力开始较单独高糖培养显着下降。(2)摸索红景天苷干预MMVECs高糖缺氧损伤的最佳药物浓度与高糖缺氧组相比,红景天苷各浓度处理组OD值均升高,其中红景天苷2μg/ml和4μg/ml处理组OD值升高无显着差异(P均>0.05);红景天苷各浓度处理组间比较,0.5μg/ml和1μg/ml浓度组OD值大于其余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1μg/ml处理组和0.5μg/ml组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μg/ml处理组OD值降低,但无显着差异(P>0.05)。提示1μg/ml红景天苷浓度组显着促进高糖缺氧条件下MMVECs的增殖。(3)比较红景天苷与培哚普利干预高糖缺氧条件下MMVECs的增殖活力与正常组相比,红景天苷组(Sal1μg/ml)、培哚普利组(PD10μmol/L)和高糖缺氧组OD值均降低(P均<0.05):与高糖缺氧组相比,红景天苷组和培哚普利组OD明显增加,具有显着性差异(P均<0.05);与培哚普利组相比,红景天苷组OD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红景天苷可以促进高糖缺氧条件下MMVECs的增殖,其作用效果与培哚普利相近。3、Hoechst33342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凋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缺氧组细胞核出现核固缩、核碎裂和蓝色浓染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红景天苷组(高糖缺氧+Sal1μg/ml)和培哚普利组(高糖缺氧+PD10μmol/L)细胞核浓染变淡,核固缩和核碎裂减少;正常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1.3±0.3)%,红景天苷组为(15.6±1.8)%;与红景天苷组相比,培哚普利组(17.2±1.5)%及高糖缺氧组(26.5±1.8)%的细胞凋亡率显着升高(P均<0.05),提示红景天苷可以抑制高糖缺氧引起的MMVECs凋亡。4、Western Blot检测Flk-1、p-Akt和p-eNOS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缺氧组、红景天苷组和培哚普利组Flk-1、和p-eNOS表达均显着降低(P均<0.05),其中红景天苷组p-Akt表达水平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缺氧组相比,红景天苷组和培哚普利组Flk-1、p-Akt和p-eNOS表达均显着增加(P均<0.05);与红景天苷组比较,培哚普利组Flk-1表达降低,但无显着差异(P>0.05),p-Akt表达降低、p-eNOS表达升高,差异均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红景天苷可以提高高糖缺氧导致的Flk-1、p-Akt和p-eNOS蛋白表达降低,其作用与培哚普利组相似。5、硝酸盐还原酶法检测细胞上清中NO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红景天苷组、高糖缺氧组和培哚普利组细胞上清液中NO浓度均降低(P均<0.05);与高糖缺氧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和红景天苷组NO浓度均升高(P均<0.05);而培哚普利组NO浓度高于红景天苷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提示红景天苷可以改善高糖缺氧条件下MMVECs NO的生成减少,发挥对MMVECs的保护作用,但作用略逊于培哚普利组。实验结论1、成功培养出纯度较高的MMVECs.2、50mmol/L Glu作用72h为高糖最适作用条件,在此高糖损伤模型基础上附加缺氧对MMVECs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高糖作用结束前12h附加缺氧处理细胞增殖活力开始较单纯高糖作用显着降低,因此以高糖50mmol/L作用72h叠加缺氧12h建立MMVECs高糖缺氧模型。高糖缺氧处理同时多个红景天苷浓度干预均可以提高MMVECs高糖缺氧模型细胞的活性,但以红景天苷1μg/ml干预组作用最显着。3、高糖缺氧条件下,MMVECs增殖活力降低,细胞凋亡增加,红景天苷1μg/ml组能提高细胞增殖活力,抑制细胞凋亡。4、高糖缺氧条件下,MMVECs Flk-1蛋白表达下调,Akt和eNOS磷酸化蛋白表达降低,细胞上清液中NO表达降低;红景天苷能促进Flk-1、p-Akt和p-eNOS表达,提高细胞上清液中NO的浓度,提示红景天苷促进高糖缺氧条件下MMVECs增殖,抑制其凋亡可能与红景天苷提高促血管新生受体Flk-1表达及促进该受体下游信号通路Akt/eNOS中蛋白Akt和eNOS的磷酸化,促进其终产物NO合成有关。创新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对于糖尿病心肌微血管病变研究较少。MMVECs为研究糖尿病心肌微血管病变的细胞模型,本研究采用中药单体红景天苷干预高糖叠加缺氧条件下培养的MMVECs,通过观察红景天苷对MMVE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k-1蛋白表达及其下游Akt/eNOS通路蛋白磷酸化的作用,研究红景天苷改善大鼠MMVECs在高糖缺氧条件下增殖障碍的机制。采用红景天苷进行的该类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是本课题的创新点所在,为临床上应用红景天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提供了实验依据。

赵妍[10](2012)在《活络效灵丹及其系列组方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文中认为活络效灵丹是活血化瘀的经典方剂,出自清代名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作用,是活血止痛的常用方剂。近年来,活络效灵丹在临床上也开始应用于治疗各类冠心病,但对其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的研究尚少。本研究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在原代大鼠乳鼠心肌细胞上建立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 H/R)模型,模拟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并采用冠心病常用药单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 Mononitrate)作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活络效灵丹及其系列组方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活络效灵丹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的评价。采用MTT法,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考察其对H/R损伤心肌细胞的存活率、LDH漏出量、MDA含量、SOD活性以及心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提示,活络效灵丹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2.活络效灵丹系列组方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初步筛选。采用MTT法和比色法,考察其对H/R损伤心肌细胞的存活率、LDH漏出量的影响。结果提示,活络效灵丹组、丹参当归组、丹参乳香组、丹参当归乳香组在保护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方面疗效更为显着,用来进行进一步研究。3.活络效灵丹系列优化组方对H/R损伤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相关机制的评价。采用比色法和PCR法,考察其对H/R损伤心肌细胞的MDA含量、SOD活性以及心肌细胞凋亡基因Bcl-2和Bax mRNA的影响。结果提示,活络效灵丹优化组方在保护H/R损伤心肌细胞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抗自由基损伤、上调Bcl-2基因表达和下调Bax基因表达有关。4.活络效灵丹方中的丹参和当归在保护心肌细胞抗氧化损伤及调控细胞凋亡基因表达方面起主导作用。综上研究表明,活络效灵丹及其系列组方对H/R损伤心肌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在冠心病尤其是心肌缺血再灌注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二、预缺氧对缺氧-复氧性冠状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预缺氧对缺氧-复氧性冠状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黄芪甲苷通过调节Ca2+稳态减轻慢性间歇性缺氧所致心肌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黄芪甲苷减轻因慢性间歇性缺氧导致心肌损伤的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及药物
        2.2 研究对象及分组
        2.2.1 动物实验分组
        2.3 主要实验方法
        2.3.1 建立大鼠间歇性缺氧模型
        2.3.2 Ca~(2+)-ATP酶活性测定
        2.3.3 Ca~(2+)Immunofluoresence钙离子免疫荧光检测
        2.3.4 HE组织切片染色
        2.3.5 Masson组织切片染色
        2.3.6 TUNEL染色
        2.3.7 Western Blot实验
        2.4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黄芪甲苷可以有效的减轻CIH导致的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
        3.2 黄芪甲苷可以抑制CIH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3.3 黄芪甲苷可纠正因慢性间歇性缺氧导致的体内Ca~(2+)浓度和SERCA2a活性的改变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黄芪甲苷纠正因慢性间歇性缺氧导致心肌钙离子水平紊乱的相关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及药物
        2.2 研究对象及分组
        2.2.1 动物实验分组
        2.2.2 细胞实验分组
        2.3 主要实验方法
        2.3.1 大鼠心肌细胞提取
        2.3.2 细胞培养及加药方法
        2.3.3 Flow Cytometry流式细胞凋亡实验
        2.3.4 Western Blot实验
        2.3.5 Ca~(2+)Immunofluoresence钙离子免疫荧光检测
        2.3.6 Ca~(2+)-ATP酶活性测定
        2.4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黄芪甲苷纠正CIH导致的体内Ca~(2+)转运调控蛋白的异常表达
        3.2 黄芪甲苷抑制因CIH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3.3 黄芪甲苷可以纠正因CIH导致的Ca~(2+)浓度和SERCA2a活性异常
        3.4 黄芪甲苷可纠正CIH导致的Ca~(2+)转运调控蛋白的功能异常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促成心血管疾病形成机制的探讨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单肺通气前低氧预处理对肺叶切除术患者氧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低氧预处理对重要器官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3)外泌体介导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总体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研究多种来源外泌体在体外循环围手术期的改变情况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调控自噬发挥心肌保护作用机制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外泌体的研究进展及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4)基于脉络学说探讨内皮间质转分化在AMI后心肌纤维化中的病理机制及通络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内皮间质转分化在AMI后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通络干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缺氧诱导HCMECs致内皮间质转分化的作用及通络干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NRG-1/ErbB/PI3K/AKT信号通路在内皮间质转分化中的作用及通络干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一 内皮间质转分化在心肌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基于脉络学说探析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益气活血方对心梗大鼠代谢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益气活血法治疗心梗的研究进展
        1 心肌缺血的中医认识
        2 心肌梗死的西医认识
        3 益气活血法治疗心肌梗死的认识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代谢组学方法在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1 代谢组学技术与心血管疾病研究
        2 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探索
        3 心血管病不同证型的代谢组学研究探索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三 PI3K/AKT通路在心肌缺血中研究进展
        1 PI3k/Akt通路的组成及其功能
        2 PI3k/Akt通路的激活方式
        3 PI3k/Akt通路的下游保护机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益气活血方抗心梗大鼠的药效学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益气活血方对急性心梗大鼠代谢组学影响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益气活血方对心梗大鼠AKT/M-TOR通路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缺血后适应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nNOS在缺血后适应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nNOS在缺血后适应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中的机制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脂联素对窒息新生鼠心肌损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实验仪器
        2.1.3 主要实验试剂
        2.1.4 主要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及步骤
        2.2.1 实验动物分组与给药
        2.2.2 新生鼠常压窒息模型的制备
        2.2.3 血清心肌酶 CK、LDH 的检测
        2.2.4 HE 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2.2.5 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 AMPK 蛋白表达
        2.2.6 TUNEL 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新生鼠窒息缺氧后的表现
    3.2 各组新生鼠血清心肌酶 CK、LDH 浓度变化
        3.2.1 各组新生鼠血清心肌酶 CK 浓度变化:见表 1(图一)
        3.2.2 各组新生鼠血清心肌酶 LDH 浓度变化:见表 2(图二)
    3.3 各组新生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3.4 各组新生鼠心肌组织 AMPK 蛋白表达的变化
    3.5 各组新生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
        3.5.1 各组心肌细胞凋亡定性分析
        3.5.2 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新生鼠窒息与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
    4.2 心肌缺氧缺血性损伤与心肌细胞凋亡
    4.3 AMPK 对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影响
    4.4 实验药物干预的选取及结果分析
    4.5 APN-AMPK 与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8)CMS大鼠及后代模型的建立和N-乙酰半胱氨酸及维药香青兰药物干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乙酰半胱氨酸(DA)对CMS大鼠模型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NMR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乙酰半胱氨酸对CMS大鼠的作用及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维吾尔药物香青兰对CMS大鼠模型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化学品和试剂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CMS大鼠及其后代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一 高原地区对心血管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原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导师评阅表

(9)红景天苷对体外高糖缺氧环境下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Flk-1/Akt/eNOS信号通路等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10)活络效灵丹及其系列组方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论
    1.1 现代医学对心肌缺血的认识
        1.1.1 现代医学对心肌缺血的认识
        1.1.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1.2 中医学对心肌缺血的认识与治疗概况
        1.2.1 中医学对心肌缺血的认识
        1.2.2 中医学对心肌缺血的病因病机与治法
        1.2.3 中药对心肌缺血的药理学机制研究现状
    1.3 活络效灵丹的研究现状
        1.3.1 当归
        1.3.2 丹参
        1.3.3 乳香
        1.3.4 没药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课题的创新点
第2章 活络效灵丹含药血清对乳鼠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药物
        2.1.2 实验试剂
        2.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2.1.4 实验仪器
        2.1.5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活络效灵丹含药血清的制备
        2.2.2 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
        2.2.3 心肌细胞形态学观察
        2.2.4 活络效灵丹含药血清对正常培养心肌细胞的影响
        2.2.5 实验分组
        2.2.6 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的建立
        2.2.7 心肌细胞存活率的测定
        2.2.8 心肌细胞LDH漏出量测定
        2.2.9 心肌细胞MDA活性测定
        2.2.10 心肌细胞SOD活性测定
        2.2.11 心肌细胞凋亡率的测定
        2.2.12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3.1 心肌细胞形态观察
        2.3.2 活络效灵丹含药血清对正常培养心肌细胞的影响
        2.3.3 活络效灵丹含药血清对心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3.4 活络效灵丹含药血清对心肌细胞LDH、MDA以及SOD的影响
        2.3.5 活络效灵丹含药血清对心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2.4 讨论
        2.4.1 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的建立
        2.4.2 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各损伤指标的选择和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活络效灵丹系列组方对保护乳鼠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作用的初步筛选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药物
        3.1.2 实验试剂
        3.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3.1.4 实验仪器
        3.1.5 实验动物
    3.2 实验方法
        3.2.1 活络效灵丹含药血清的制备
        3.2.2 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
        3.2.3 实验分组
        3.2.4 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的建立
        3.2.5 心肌细胞存活率的测定
        3.2.6 心肌细胞LDH漏出量测定
        3.2.7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
        3.3.1 活络效灵丹系列组方对心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3.2 活络效灵丹系列组方对心肌细胞LDH漏出量的影响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活络效灵丹优化组方对乳鼠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药物
        4.1.2 实验试剂
        4.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4.1.4 实验仪器
        4.1.5 实验动物
    4.2 实验方法
        4.2.1 活络效灵丹含药血清的制备
        4.2.2 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
        4.2.3 实验分组
        4.2.4 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的建立
        4.2.5 心肌细胞MDA活性测定
        4.2.6 心肌细胞SOD活性测定
        4.2.7 PCR法检测Bcl-2、Bax mRNA的表达
        4.2.8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
        4.3.1 活络效灵丹优化组方对心肌细胞MDA、SOD的影响
        4.3.2 活络效灵丹优化组方对乳鼠心肌细胞Bcl-2、Bax mRNA表达的影响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预缺氧对缺氧-复氧性冠状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黄芪甲苷通过调节Ca2+稳态减轻慢性间歇性缺氧所致心肌损伤[D]. 姜珊.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2]单肺通气前低氧预处理对肺叶切除术患者氧合的影响[D]. 阳倩.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3]外泌体介导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D]. 倪达. 苏州大学, 2020(06)
  • [4]基于脉络学说探讨内皮间质转分化在AMI后心肌纤维化中的病理机制及通络干预研究[D]. 尹玉洁. 河北中医学院, 2019(01)
  • [5]益气活血方对心梗大鼠代谢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郑乘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6]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缺血后适应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D]. 胡亮. 南京医科大学, 2014(03)
  • [7]脂联素对窒息新生鼠心肌损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 严丽丽. 南昌大学, 2014(12)
  • [8]CMS大鼠及后代模型的建立和N-乙酰半胱氨酸及维药香青兰药物干预的研究[D]. 迪丽努尔·买买提依明.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2)
  • [9]红景天苷对体外高糖缺氧环境下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Flk-1/Akt/eNOS信号通路等影响的研究[D]. 翟仰魁.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S2)
  • [10]活络效灵丹及其系列组方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D]. 赵妍.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6)

标签:;  ;  ;  ;  ;  

预缺氧对缺氧复氧冠状动脉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