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现金管理的弊端及对策

浅谈当前现金管理的弊端及对策

一、浅谈当前现金管理的弊病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薛凤冠[1](2021)在《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陈云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在长期领导经济建设工作实践中,他坚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中国如何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和探索,形成并实践了一系列极富创造性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做出了巨大贡献。建国以来的经验充分证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陈云对经济建设的正确领导和指导。因此,系统梳理和研究陈云经济建设思想,对于当前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提升国家经济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本文按照内容可大致分为以下三部分:一、本文二、三章主要探讨陈云经济建设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基础。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包括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经济建设的成功实践、曲折探索和同时期其他国家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等三个方面;其思想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有计划按比例”思想、西方经济学的商品经济原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等。同时,其思想的形成与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长期领导经济实践也有着密切联系,并随着实践发展而逐步充实和深化。二、本文四、五章重点阐述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系统梳理、归纳和总结,文章将陈云经济建设思想提炼概括为综合平衡、民生改善、国情国力、经济决策、经济改革和经济开放等六个方面,比较系统、完整地反映出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全貌。文章认为,这六个方面内容涉及到经济哲学的思想、经济发展的思想两个层次。其中,综合平衡、民生改善、国情国力、经济决策主要涉及陈云经济工作的伦理观和方法论,故可以归为经济哲学的思想;经济改革、经济开放更侧重于体现陈云在经济发展某一领域实践中的思想,可以归为经济发展的思想。这两个层次、六个方面思想,既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共同构成了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完整体系。其中,综合平衡是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基础,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保障和改善民生则是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本文第六章对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特征与启示进行了深入探讨。基于对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内容和实践的全面研究,文章从政治性、人民性、求实性、创新性、前瞻性五个角度对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文章指出,陈云的经济建设思想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渐进而审慎可以说是其最为鲜明的特点。终其一生,无论身处何时、身居何位,陈云始终保持这一特色。通过渐进和审慎,陈云在复杂和困难的局面中,推动中国经济建设逐步向前发展。最后,文章认为,陈云经济建设思想不仅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体现为五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为目的;二是始终坚持以自力更生为基础;三是始终坚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四是始终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五是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追求。这些对于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同时,陈云的经济建设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既丰富了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方法论上也值得学习借鉴。

彭岩[2](2020)在《大股东侵占行为对上市公司连续性造假的影响效应研究 ——以*ST康得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化建设不断加强,法制化程度不断加深,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与舞弊仍层出不穷。2019年,*ST康得财务造假丑闻爆发,该公司大股东利用现金管理服务等多项侵占手段,侵占上市公司货币资金达122亿元,并连续4年财务造假,合计虚增利润119亿,涉案金额突破历史记录。纵观近年来资本市场多起骇人听闻的舞弊大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多呈现出连续性的特征,即多个会计年度连续进行财务造假,虚假陈述、误导性记载和重大遗漏等典型资本市场舞弊手段不再存在于孤立的会计年度,而是在多个会计年度连续出现。而上市公司大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之一,因其持股比例较大,且深度参与公司日常经营,对公司日常经营和重大决策具有显着的影响力和决定性,因而在财务造假案件中,大股东通常难辞其咎。已有的研究发现,大股东侵占行为、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显着的相关关系,在侵占行为发生后,为了维系良好的财务绩效,大股东倾向于进行财务造假。基于此,大股东的侵占行为往往成为策动上市公司走向财务造假之路的重要因素,在大股东侵占的背景下分析上市公司的多年财务造假,剖析二者的影响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上述所论背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大股东的侵占行为与上市公司的多年连续性财务造假之间存在着何种影响效应,即在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产、资源的背景下,大股东是通过何种技术手段与制度安排在多个会计年度之间实施连续性的财务造假,而多年的财务造假对大股东的侵占行为又存在何种反作用。通过应用GONE理论等理论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在侵占行为的初期,侵占行为需要财务造假的掩护。大股东的侵占行为最终需要通过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的调整来进行掩盖,因此侵占行为本身客观上成为了财务造假的最直接推动力,在大股东侵占的大背景下,财务造假的最直接目标并非虚增利润、拉升股价,而是掩盖大股东的侵占行为。侵占行为的持续性决定了财务造假的持续性,一般而言,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侵占行为很难孤立地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而是带有连续性的特点。在侵占行为不消除的前提下,作为其掩盖手段的财务造假行为则不可能随之消除。在侵占行为发端时,企业需要通过财务造假进行掩盖,而既有的侵占行为若未能有效消除,则作为掩盖手段而实施的财务造假亦将持续存在。但当财务造假达到一定程度后,侵占行为便难以掩盖,财务造假行为的揭露最终导致了侵占行为的揭露。

刘君行[3](2020)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研究 ——以平谷区夏各庄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村集体所拥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被统称为村级集体“三资”,为村集体成员共同所有。“三资”管理对于保障社会民众公共利益,促进农村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和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作用。2018年,农业农村部提出为构建扶贫脱贫的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需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更需做好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做强集体经济。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经营机制符合时代要求,要在村集体试点“三变”运行机制与实现形式。但在村级经济发展,集体积累持续增多的同时,村级“三资”监控不严、责任不清、产权归属不明等问题愈发明显,限制了农村集体社会经济进步。为强化村级“三资”管理,探寻符合村级“三资”管理新方向。本文以国内外村级“三资”管理研究及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寻租理论为指导,总结了我国目前“三资”存在体量大、区域差异大、整体运营良好等现况,归纳了现代“三资”管理模式具有规章健全、分配合理、监管严密等特点。夏各庄镇地处北京近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起步较早,“三资”管理效果明显,具有一定典型代表性。本文选取夏各庄镇“三资”管理为具体研究对象,在对全镇15个村全面清产核资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村“三资”管理的现况,经研究发现,虽然夏各庄镇各村的“三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资源利用、资产交易、资金支出,管理制度、架构、监督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漏洞。通过问卷调查及从管理主体、管理机制、管理过程等多角度研究分析,认为管理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培训力度的不足、制度缺位及环境差异等是导致“三资”管理问题的根本原因。论文在最后,借鉴了国内“三资”管理的成功案例,提出了为最大限度缓解矛盾纠纷,避免农民权益受到损害,发展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活用闲置“三资”、提高管理者能力、强化监管及完善相关规章法制等方法等是优化“三资”管理的重要途径。

金辉[4](2020)在《可持续发展约束宏观税负视域下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基于国际比较的研究》文中提出宏观税负的高低直接关乎国计民生,影响强国富民和稳定发展,是政府、学者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中国宏观税负高企,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增长和转型升级,不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宏观税负畸高的主要原因:“分税制”以来,税权分配向中央集中并趋于规范,但事权划分改革止步不前,存在政府事权范围过大、政府间事权重叠严重、事权与支出责任不相适、事权划分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等问题,导致事权与支出责任不断下沉,造成了严重的财政纵向失衡,使得地方财政产生巨大缺口,于是地方政府伸出攫取之手,通过土地财政、乱收费等方式增加收入,极大地推高了宏观税负。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将宏观税负约束至合理区间,并科学合理地划分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是破解中国财政困局、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是切实降低宏观税负、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四个部分。首先,国际比较。在国家结构、经济水平差异的视角下,比较了美、英、俄、蒙四国的政府间事权划分模式,并将4国拓展到81个国家,归纳不同类型国家央、地间事权划分的共性和特性,提炼出若干经验启示;其次,历史、现状与比较。梳理中国央、地间财政关系的历史变迁和现实困境,讨论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现状及其国际比较,为事权划分改革指明方向;再次,理论与实证研究。一是在理论分析中,界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利用Barro模型分析财政支出分权、财政支出结构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制;二是在实证研究中,利用熵值法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数,采用跨国数据检验财政支出分权、财政支出结构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使用Lind-Mehlum方法估算地方财政支出比例的最优值,采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变量内生性问题,为重新划分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提供参考依据;最后,重新划分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在可持续发展约束宏观税负的视域下,结合国际经验、现实情况以及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成果,从四本预算分别展开,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将部分事权让渡给市场,进而制定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重构方案。可能的创新之处:1、借鉴国际经验并基于可持续发展约束宏观税负的视角重新划分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1)将全口径宏观税负、财政支出以及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纳入统一框架进行研究。已有文献中关于政府间事权划分的研究,往往就划分而谈划分,这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支出责任定量划分难以深入。只能停留在事权定性划分的层面,无法深入到支出责任定量划分的层面,使得事权划分和支出责任划分处于割裂状态。二是无法切实有效地解决宏观税负畸高的问题。这是因为事权与支出责任的上划或下调,都无法改变总财政支出,进而无法降低宏观税负。因此,本文将全口径宏观税负、财政支出、事权与支出责任纳入统一框架,先参考前人测度的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宏观税负合理区间,再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将部分政府事权让渡给市场,进而划分各领域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最终降低财政支出和宏观税负至合理区间。(2)较大拓展了国际比较的视野。其一,已有文献中的国际比较研究,往往利用国际数据库的二手数据或者样本国家的政策文件,进行定性分析或者政策解读。本文则从美、英、俄、蒙四国的财政部、统计局等网站,收集详细的财政支出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二,已有文献注重案例研究,缺乏分类比较。本文依国家结构、经济水平的差异,将目标国家分为四类,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将样本数量扩大至81国并进行分类比较。2、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可持续发展与财政支出分权的关系财政分权的已有文献,更加关注经济增长,忽略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财政支出分权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效应。理论分析中可能的创新之处。本文利用Barro模型,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代际效用总和最大化,并纳入央、地两级财政支出,研究财政支出分权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支出分权与可持续发展呈倒“U”型关系;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最优地方财政支出比例θl*=γ/(β+γ)。财政支出分权水平过高不利于发挥公共产品供给的规模效益,过低则不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信息优势,都将造成效率的损失,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中可能的创新之处。基于理论分析,本文首先构建了包含经济、资源环境、社会三个维度的可持续发展指数,采用跨国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了财政支出分权与可持续发展呈倒“U”型关系的结论;其次,通过Lind-Mehlum方法进一步检验倒“U”型关系,并据此估算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最优地方财政支出比例;最后,发现中国地方财政支出比例过高,远高于其最优值,不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在重新划分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时,注重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重,如在普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3、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央、地间公共卫生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公共卫生体系的缺陷和事权划分的积弊,本文试图以此为背景开展相关研究。首先,界定事权范围。梳理已有文献、财政账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界定公共卫生事权的范围,明确相应支出内容。其次,现状分析。通过分析公共卫生领域的行政体系结构、详细数据,以及事权改革文件,探讨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现状与改革。再次,开展理论分析,并找出改革方向。归纳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路径,并基于此找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核心要素和事权划分的重要方向。最后,提出政策建议。结合疫情防控和事权划分的国际经验与教训,从责任分配、行政体系、法制建设等方面,提出完善中央与地方公共卫生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政策建议。

周洪健[5](2020)在《KT钢铁有限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个企业能够正常运行依赖于营运资金的流通和使用。对于营运资金的管理是企业运营的基础,是维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命脉,如果没有精细化的营运资金管理,企业将会一盘散沙还可能出现资金流短缺,企业经营恶化,生产倒闭的状况。因此营运资金管理水平高低关系企业生存和运营,能否获得持续市场竞争力,不断保持企业盈利,良好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是一个重要保障。如何管理营运资金,涉及营运资金的概念,性质和管理具体内容以及需要遵循的管理原则。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管理营运资金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了企业是否能够保持正常运转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企业决策者与管理者一定要更加关注营运资金管理问题,从而不断提升本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5个章节,分别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现实意义和理论要求以及重要性,阐述了文章的结构和研究方法。到营运资金管理涉及到的财务专业理论知识论述,通过各类模型及逻辑计算,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引入到实际数据分析的层面,通过对公司营运所涉及的各类项目分解,逐个讨论涉及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各个项目,包括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流动负债项目管理等,分析讨论这些领域如何管理对公司营运更为有利,更可以达到有效地管理营运资金。本文对企业实际的营运资金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预防措施风险对策进行深入探讨。笔者通过所在的钢材行业标杆性企业以及本企业的财务数据分析,用实际案例来证明以上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析并提出当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在流动资金、存货、融资等不同领域分别进行了具体分析,阐述了相应的对策。最后,笔者建议企业需要建立营运资金管理制度,需要对管理的业绩进行评价,形成体系。要形成一套有价值的业绩评价体系,需要从设立目标,关键指标等入手,需要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之间平衡。而真正做到企业运营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度的建设,则需要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全面的进行风险评价,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和广泛的信息与沟通,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重新评估。研究企业管理问题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经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最终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更高的经营效益。围绕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和特点最终是为了优化资金使用,提高资源配置和资金转化率,为企业经营创造更好的发展前景。

郑志胜[6](2019)在《我国互联网货币基金经营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弘基金与支付宝于2013年6月合作推出的余额宝,不仅集中了社会大量的闲置资金,扩大了社会中低产阶层的投资渠道,也打破了传统商业银行理财的固有垄断,刺激了银行基金产品的互联网化,同时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货币基金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促进了整个金融系统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货币基金诞生之初,投资者青睐于其操作的简便以及客户体验人性化,尤其是其收益率一直都高于银行活期存款。然而经过近六年的发展,互联网货币基金的众多优点是否依旧一如当初。在股市持续下行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在中美贸易战以及房地产金融泡沫等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最受投资者关注的收益率是否下降,风险水平是否上升。互联网货币基金产品自身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基于金融风险防范和正确评价基金经营绩效的角度,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研究。本文首先对互联网货币基金经营绩效评价的相关概念、理论依据进行界定与概述。接着,以余额宝为案例,对互联网货币基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互联网货币基金存在收益率下降、法律风险等问题。随后,在进行经营绩效评价指标、度量方法介绍之后,选取了5只互联网货币基金和40只传统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时间序列作为样本,时间跨度为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9月28日,使用SHIBOR利率与国债指数加权得出的综合七日年化收益率作为基准利率,运用传统的单因素评价法、三大经典指数法、VaR-GARCH模型和DEA模型四种方法进行实证分析,这也是本文的创新性所在:将多种方法综合起来对货币基金进行效率评价,其中包括DEA模型以及VaR-GARCH模型,得出研究结论:一是互联网货币基金整体经营绩效优于传统货币基金,但是对比其产品登台初期,优势有明显下降;二是互联网货币基金样本计算出来的VaR值均值小于传统货币基金,但部分样本排名并不靠前,因此风险防控仍然值得关注;三是部分传统货币基金表现不俗,将与互联网货币基金形成有力竞争。最后,针对定性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结果,从互联网企业、基金管理公司、政府部门和投资者四个角度提出提升互联网货币基金经营绩效的对策与建议。

秦傲[7](2019)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商业银行创新与风险管理》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金融,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当今中国金融领域创新与发展的趋势,并成为传统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最大的竞争力量。面对这一挑战,商业银行必须主动融入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中,加快战略转型的步伐,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提高金融风险的管控能力,才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更为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当前,商业银行正在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如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等,但是在其发展中又遇到了很多新的困难,如产品同质化严重、互联网金融服务单一等,很难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下获得突破,成为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新的挑战和难题。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很多企业都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和用户数据,逐渐掌握了用户的需求和偏好,并将其提供的金融服务由最初的简单支付发展为转账汇款、小额信贷、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代销基金和保险产品等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逐步取代了商业银行经营的传统业务,对银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研究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受到的冲击,同时寻找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试图通过研究与分析,为商业银行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全新的路径。面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巨大冲击,我国商业银行无论是传统金融业务还是现代金融业务都展开了积极的创新与探索。商业银行曾经最占据优势的支付结算业务,几乎被互联网金融挤占出局,所以,其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以适应当代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转变,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先机。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己的传统优势,在掌握大量客户信息基础上,将手机银行与网上银行业务轻松进行拓展;通过建立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平台,也可以使传统信贷业务得以发展;同时发挥商业银行独有的传统社会公信力优势,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另外,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制定大数据金融战略、不断更新技术支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等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本文以杭州银行的科技金融创新为例,分析了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业务创新与管理,希望能对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创新与风险总是相伴的。在从商业银行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中,风险也会如影随形。经营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等纷纷呈现。面对新的挑战,商业银行不断总结经验,强化风险管理。本文最后就商业银行在创新中带来的风险及其管理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并从监管层面,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

黄鹏[8](2019)在《中国跨年度预算平衡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经济总体保持了高速增长。同时,财政基本与经济的高增速相适应,发育出了稳定的财政收入汲取体系。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维系财政支出的持续扩张。在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中国有效地应对了多次国家治理上的挑战。然而,中国财政的转折点已经到来,财政富裕的黄金时代渐渐逝去,悄然从“不差钱”转向了“差钱”,收支缺口逐渐扩大。并且,在经济的中低速增长成为常态后,多年来阔绰的财政收支吞吐,固化为一种支出刚性,盘踞成形,难以回缩。正如中国古语所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何实现预算的中长期平衡,成为新时期考验国家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命题。跨年度预算平衡管理是我国预算改革的主要方向,同时,它也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有必要对其内在机理、要素构成、制度运行条件作仔细研究。同时,中国有着不同于世界其它国家`的国情条件,这意味着不可照搬他国经验,“衣有款型”,尚需“量体裁衣”,即便是借鉴他国的优秀制度,也仍需考察本国国情。在某种程度上,本文是在就跨年度预算之“衣”,“量”中国国情之“体”。而这一“体”便是中国庞大的经济总量、政治体制、历史文化、财政体制、人口结构、地区差异等因素。基于这样的思考线索,本文进行了以下研究:第一,跨年度预算平衡管理的相关理论阐释。本文从预算的定义与职能出发,重新检视及回答了“预算是什么?预算要干什么?”的问题,并基于当代预算的主要特征提出,现代意义的预算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工具,同时也是社会监督政府的途径,而“预算平衡”则是社会处于“良治”的重要标志。进而,对预算平衡加以探析,认为现代预算平衡可以从三个维度加以刻画:“政府与市场的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平衡”以及“在某一时间跨期上的平衡”。这三个平衡维度之综合可谓之为“跨年度预算平衡”。预算平衡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主题,本文选择从政府主体、预算行为、制度产权成本三个角度作理论铺陈,它们从不同角度与预算平衡产生联系,事实上是从预算管理主体、预算活动特征、预算的制度交易属性这三个视角分析了预算运行的结果,有助于我们认识预算平衡,并为建构跨年度预算提供有益的见解。第二,跨年度预算平衡一般性框架的构建与国际经验分析。本文参考了世界银行的中期预算框架,设计了一个由三大要素组成的跨年度预算平衡管理的一般性框架。其一、基本要素设计。主要是对跨年度预算基本形态的设计,勾勒出了跨年度预算平衡的基本原则、改革目标、覆盖范围、架构体系以及滚动模式的基本形态。其二、技术要素设计。是对跨年度预算平衡框架在技术上的安排,本文在技术要素设计主要从下五方面展开介绍:支出管理、收入管理、债务管理、预算的稳定管理、预算预测。其三、组织要素设计。组织要素设计就是分析制度改革推行的环境下,各行动主体的角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一般性框架的理论建构下,本文还在发达国家、转型与发展中国家中,选取介绍七个国家跨年度预算改革或施行的情况,并提炼出四项经验启示:一是各国应当灵活调适跨年预算方法,不可生搬硬套;二是重视法律架构规范作用,法律在制度变革初期能够有效地约束各方,朝着共同的改革方向前进;三是预算平衡本身是财政稳健与谨慎的表现,因此,在预算编制前期的预测中要做到准确、审慎;四是跨年度预算平衡是一整套综合、复杂的框架体系,其建成非一日之功,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因此,要接纳跨年度预算平衡管理在方式、方法上的摸索,容许其渐进成长。第三,梳理中国预算平衡管理的历史变迁。这部分内容主要从预算平衡管理的角度截取了自建国以来,中国预算平衡管理历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与文本,并试图抽取出其中预算平衡管理的阶段性线索。本文将中国的预算平衡管理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对各阶段重要事件、文本及其意义在各节中加以分析梳理。最后,总结建国来整个预算平衡管理的演进规律:一、我国的预算平衡管理改革历程,体现出了中央主导下中央与地方上下制衡的特色;二、预算改革从渐进积累转为综合加速,预算平衡管理体系日渐复杂与成熟;三、随着公共财政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社会各主体权利意识的生成,预算主体权利观念也日渐形成发展,并促进了预算平衡朝着更多元的层面发展,而非单一的整体性平衡;四、财政风险演化及应对是推动中国迈向跨年预算平衡管理重要因素。第四,对我国预算平衡水平分两部分作实证研究。第一部分是实证研究我国财政的可持续性。本文使用跨期预算约束模型检验了我国财政的可持续性状态,研究发现我国目前的财政是可持续的。然而,通过动态分析30年、25年、20年以及15年的时间移动跨期发现,我国的财政可持续性在走弱,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的财政可持续在变弱。这或许也多数人的观感不一致,但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量在逐渐增大的同时,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也同样增加,包括最近两次较大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中国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制度性不对接问题,都可从不同层面解释中国财政在可持续性在走弱的推断。第二部分预算余额的分析,将我国的预算余额分解为周期性预算余额与结构性预算余额两部分,结合了预算余额与我国的经济周期变化,提取出其中的周期性因素与结构性因素。研究发现这两部分因素都对预算余额的形成有明显的影响,而结构性因素则更为显着,由于财政收支政策的时滞效应,预算赤字仍可能处于较高的水平,为有效控制预算余额,保持财政可持续,应当注意分析当前财政政策的中远期效果。第五,基于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跨年预算平衡机制具体构建思路。本部分从六个方面讨论了我国在如何由年度预算迈向跨年度预算。首先是从政府职能的履行的角度来讨论预算平衡管理,主要从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的垂直关系两个角度探视其职能履行及其对预算产生的影响,这一节可视为预算平衡的基础性环节。第二节是提出有效地管理财政支出以促进预算平衡,而在这一管理上,则可从支出总额控制、支出结构优化、项目报批统筹、或有负债管理以及绩效管理五个方面实现所谓支出的管理。与支出管理相对应,第三节从财政收入方面提供讨论其与预算平衡相关的若干管理范畴,它们分别是收入规模、收入预算管理、合理统筹利用存量现金、地方主体税种培育等。第四节讨论的是预算稳定性,它构成了对预算平衡最为直接的管理。第五节则是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这一紧迫现实提出对策建议,分别从常规制度建设、存量债务偿还、增量债务约束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最后一节是跨年度预算编制实施,分别从组织内构架、编制流程以及增加预算约束三方面提出建议。

李亚光[9](2018)在《BY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对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焦点,它影响着企业的资源如何分配。同时,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完成制定的计划以及向更好的方向成长都会受财务管理的影响。所以,财务管理对企业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在日益进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在适应社会的需要日益发展着,中小型民营企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解决剩余劳动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中小型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一部分,所起的作用也很大。但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成长时也会受到一些问题的阻碍,如企业管理者专业素养不够、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等,这些都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其中,财务管理问题对企业成长影响最大。如果企业对财务的管理不当,那么发展也会受阻碍。因此本文以黑龙江省BY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例来分析其财务管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论文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于财务管理的研究成果,对论文的结构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界定;其次介绍了相关基本理论,包括财务管理的含义、内容以及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同时也介绍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含义以及其财务管理的特点;然后本文以BY中小型民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在介绍BY企业的基本情况之后,分别从部门设置、财务人员专业水平、融资、投资、营运资金以及收益分配等方面对其目前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了分析;根据财务管理现状具体分析出BY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存在企业部门设置不合理、财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融资困难、投资管理不科学、营运资金管理缺失以及收益分配不完善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最后针对BY企业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主要是从BY企业要合理设置企业部门、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文化水平、拓宽融资渠道、科学进行投资管理、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以及完善收益分配管理这几个方面来加强BY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

鲁济榕[10](2018)在《营改增对工商银行增值税税负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2年以来,国家分行业逐步推行营改增税制改革,特别从2016年5月1日起,国家对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最后四个行业全面实施营改增,营业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核心,营改增对商业银行增值税税负的理论影响和实际影响,以及商业银行如何适应税制改革,优化税负管理,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首先对营改增对商业银行税负影响进行研究,认为营改增对商业银行税负的影响取决于营业收入和进项税额。然后选取工商银行作为分析对象,整理该行2014年至2017年的财务报告数据,研究其在营改增后的税负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营改增后该行的税负呈现先升后降的现象。主要原因一是制度差异。银行业的增值税征税范围有所扩大,增值税税率有所上升,而且存款利息等支出不能作为进项税额抵扣。二是管理滞后。工商银行未能及时适应税制转换,出现了利息和手续费收入结构不合理、投资收益和增值税不征税收入亏损较多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建议工商银行从两方面快速适应税制改革,进行合理节税:一方面要优化收入结构,可以采取改进利息收入结构、发展中间业务、调整投资收入结构、消除增值税不征税收入的亏损等措施综合施策。另一方面要完善支出结构,可以通过提高高税率的费用支出比重获得充足的进项税额抵扣来降低税负。

二、浅谈当前现金管理的弊病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当前现金管理的弊病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现有研究的局限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经济
        1.4.2 经济建设
        1.4.3 经济建设思想
    1.5 创新之处
2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产生的理论来源与历史背景
    2.1 陈云的生平与简历
        2.1.1 青少年时期
        2.1.2 革命战争时期
        2.1.3 新中国成立后
    2.2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
        2.2.1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2.2.2 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
        2.2.3 毛泽东思想
        2.2.4 中国传统文化
    2.3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2.3.1 党领导经济建设的成功实践
        2.3.2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曲折探索
        2.3.3 其他国家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3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
    3.1 在革命战争时期萌发
        3.1.1 中央苏区时期
        3.1.2 陕甘宁边区时期
        3.1.3 东北时期
    3.2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形成
        3.2.1 克服财政经济的严重困难
        3.2.2 调整工商业
        3.2.3 “一五”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3.2.4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3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充实
        3.3.1 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3.3.2 重视粮食工作
        3.3.3 调整经济体制
    3.4 在“文革”后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深化
        3.4.1 开展对外经济交流
        3.4.2 边调整边建设
        3.4.3 引导和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4 陈云经济哲学的思想
    4.1 陈云的综合平衡思想
        4.1.1 综合平衡要着眼全局
        4.1.2 综合平衡要综合施策
        4.1.3 综合平衡要统筹兼顾
    4.2 陈云的民生改善思想
        4.2.1 对民生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战略高度
        4.2.2 要切实解决好人民的吃饭问题
        4.2.3 正确处理好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4.3 陈云的国情国力思想
        4.3.1 从国情国力出发探索加快生产力发展的道路
        4.3.2 速度与质量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
        4.3.3 建设规模要与国力相适应
    4.4 陈云的经济决策思想
        4.4.1 一切从实际出发
        4.4.2 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的基础
        4.4.3 交换、比较、反复
5 陈云经济发展的思想
    5.1 陈云的经济改革思想
        5.1.1 坚持市场与计划相统一
        5.1.2 积极而稳妥地推进改革
        5.1.3 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5.2 陈云的经济开放思想
        5.2.1 注重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和利用
        5.2.2 注重循序渐进、稳妥推进
        5.2.3 注重以自力更生为基础
6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主要特征及现实启示
    6.1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特点
        6.1.1 视为灵魂的政治性
        6.1.2 无比鲜明的人民性
        6.1.3 一以贯之的求实性
        6.1.4 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6.1.5 战略谋划的前瞻性
    6.2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历史贡献
        6.2.1 丰富了毛泽东思想
        6.2.2 丰富了邓小平理论
        6.2.3 指导了新中国经济建设
    6.3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现实启示
        6.3.1 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为目的
        6.3.2 始终坚持以自力更生为基础
        6.3.3 始终坚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
        6.3.4 始终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
        6.3.5 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追求
    6.4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6.4.1 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6.4.2 方法论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大股东侵占行为对上市公司连续性造假的影响效应研究 ——以*ST康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1.4 研究创新
2 文献回顾
    2.1 大股东侵占行为研究
    2.2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研究
    2.3 大股东侵占行为与财务造假关系研究
    2.4 概括性述评
3 理论基础
    3.1 GONE理论
    3.2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理论
    3.3 委托代理理论
    3.4 信息不对称理论
4 案例概况与特征
    4.1 案例概况
        4.1.1 *ST康得基本情况
        4.1.2 近年A股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及财务造假情况
        4.1.3 *ST康得近年来大股东侵占及财务造假情况
    4.2 案例特征
        4.2.1 股权集中度高且股权制衡机制弱
        4.2.2 具有过度投资倾向
        4.2.3 研发能力及创新水平不足
5 案例分析与讨论
    5.1 案例分析思路
    5.2 大股东侵占行为的作用机理
        5.2.1 实际控制人的逐利心态——G维度
        5.2.2 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分析——O维度
        5.2.3 侵占行为的需要——N维度
        5.2.4 侵占行为对内部控制的破坏性——E维度
    5.3 侵占行为对财务造假的影响效应分析
        5.3.1 实施侵占行为的制度安排
        5.3.2 实施侵占行为的技术手段
        5.3.3 制度安排与技术手段对财务造假的影响
        5.3.4 外部监督失效
    5.4 持续财务造假对大股东侵占行为的反作用
        5.4.1 财务造假对侵占行为的掩护
        5.4.2 财务造假的揭露导致侵占行为的揭发
    5.6 案例讨论
        5.6.1 案例分析结论
        5.6.2 侵占行为对财务造假的影响机理
        5.6.3 财务造假对侵占行为的反作用
6 研究结论与实践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对实践工作的启示
        6.2.1 审计人员应综合运用分析程序
        6.2.2 审计人员应当谨慎对银行中间业务的认定
        6.2.3 加强对资金归集类服务的信息披露
    6.3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研究 ——以平谷区夏各庄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4.3 文献评述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2.1.2 农村集体“三资”
        2.1.3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2.1.4 农村集体“三资”的“三变”机制
    2.2 相关理论
        2.2.1 公共选择理论
        2.2.2 寻租理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3 我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3.1 我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历程
        3.1.1 初步形成时期
        3.1.2 飞速发展时期
        3.1.3 基本确立时期
    3.2 我国农村集体“三资”现状
        3.2.1 农村集体“三资”总量大
        3.2.2 农村集体“三资”区域差异大
        3.2.3 农村集体“三资”整体经营情况良好
    3.3 我国优化“三资”管理的实践
    3.4 “三资”现代管理模式的特点
        3.4.1 健全的“三资”制度建设
        3.4.2 合理的“三资”分配方式
        3.4.3 立体的“三资”监管网络
        3.4.4 综合的“三资”发展手段
4 夏各庄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4.1 研究区域概况
        4.1.1 数据来源
        4.1.2 夏各庄镇区位及自然环境
        4.1.3 夏各庄镇农业发展现状
        4.1.4 夏各庄镇基础设施与社会环境
    4.2 夏各庄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
        4.2.1 夏各庄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历程
        4.2.2 夏各庄镇农村集体“三资”总领与结构
        4.2.3 夏各庄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与成效
    4.3 夏各庄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出现的问题
        4.3.1 村级集体资金管理问题
        4.3.2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问题
        4.3.3 村级集体资源管理问题
        4.3.4 村级“三资”管理制度不规范
        4.3.5 村级“三资”管理架构不完善
        4.3.6 村级“三资”监管缺位
    4.4 夏各庄镇“三资”管理满意度调查
        4.4.1 信度分析
        4.4.2 因子分析
        4.4.3 实证分析
        4.4.4 分析结论
    4.5 夏各庄镇村级“三资”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4.5.1 主观认识存在偏差
        4.5.2 村级发展资金短缺
        4.5.3 政策法律缺乏完善
        4.5.4 委托代理博弈失衡
        4.5.5 管理人员培训不足
        4.5.6 环境、资源存在差异
5 优化村级“三资”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集体“三资”管理制度
        5.1.1 资金管理合理化
        5.1.2 资产管理安全化
        5.1.3 资源管理精细化
    5.2 改进集体“三资”管理配套政策建议及创新
        5.2.1 健全“三资”法律政策
        5.2.2 提高“三资”管理能力
        5.2.3 创新“三资”监管方式
6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访谈提纲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4)可持续发展约束宏观税负视域下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基于国际比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2.1 论文的研究目标
        1.2.2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难点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1.4.1 难点
        1.4.2 论文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全口径宏观税负
        2.1.1 全口径宏观税负的概念界定与测度
        2.1.2 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与实证检验
        2.1.3 可持续发展约束宏观税负的研究
    2.2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
        2.2.1 经济增长视角下财政分权理论的发展历程
        2.2.2 财政分权理论的新发展与现实困境——部分财政分权
        2.2.3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2.3 财政分权、政府间竞争与政府支出结构
        2.3.1 财政分权体制下的要素流动与政府间竞争
        2.3.2 政府间竞争与财政支出结构之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支出
        2.3.3 政府间竞争与政府规模
    2.4 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研究
        2.4.1 政府间事权划分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2.4.2 中央和地方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国际案例
        2.4.3 中央和地方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中国案例
    2.5 简要评述
第三章 中央和地方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国际比较
    3.1 联邦制国家央、地间事权划分的案例分析
        3.1.1 联邦制发达国家的划分模式——以美国为例
        3.1.2 联邦制发展中国家的划分模式——以俄罗斯为例
    3.2 单一制国家央、地间事权划分的案例分析
        3.2.1 单一制发达国家的划分模式——以英国为例
        3.2.2 单一制发展中国家的划分模式——以蒙古为例
    3.3 各国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比较分析
        3.3.1 美、俄、英、蒙四国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比较分析
        3.3.2 央、地间财政支出划分比较的拓展——基于81个国家的数据
    3.4 启示与借鉴
        3.4.1 划清政府、市场边界的启示与借鉴
        3.4.2 优化中央、地方财政支出比例的启示与借鉴
        3.4.3 划分中央、地方的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启示与借鉴
        3.4.4 健全央、地两级财政法制体系的启示与借鉴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央、地间财政关系的历史变迁、现状和比较
    4.1 新中国成立以来央、地间财政关系的变迁
        4.1.1 计划经济体制下集权与分权的动荡变化时期(1950-1980年)
        4.1.2 改革开放背景下财政分权体系探索和建设时期(1980-2013 年)
        4.1.3 财政体制现代化改革时期(2014年至今)
    4.2 分税制改革后央、地间财政关系的总体现状——财政困境和思考
        4.2.1 财政现状之央、地间财政失衡的困境及其思考
        4.2.2 财政现状之转移支付体系不完善与地方财政缺口的困境及其思考
        4.2.3 财政现状之土地财政和地方债务困境及其思考
        4.2.4 财政现状之宏观税负畸高的困境及其思考
    4.3 各领域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现状与比较
        4.3.1 一般公共预算中的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4.3.2 政府性基金预算中的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4.3.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的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4.3.4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中的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4.3.5 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现状、比较的总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与央、地财政支出结构研究
    5.1 可持续发展与央、地财政支出结构的理论分析
        5.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界定
        5.1.2 可持续发展与财政支出分权——基于Barro模型的理论分析
        5.1.3 可持续发展与财政支出结构的理论分析
    5.2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的构建与测度
        5.2.1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的构建
        5.2.2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的指标权重计算——基于改进后的熵值法
        5.2.3 世界81个国家可持续发展指数的测度及排序
        5.2.4 可持续发展指数与人类发展指数的排序比较
    5.3 可持续发展与财政支出分权——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
        5.3.1 模型构建、变量描述与数据来源
        5.3.2 基准回归结果
        5.3.3 工具变量回归结果——内生性检验
        5.3.4 稳健性检验——财政支出分权与人类发展指数
        5.3.5 进一步讨论——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三维讨论
        5.3.6 基于Lind-Mehlum方法的最优央、地财政支出比例估计
    5.4 可持续发展与财政支出结构——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
        5.4.1 模型构建、变量描述与数据来源
        5.4.2 基准回归结果
        5.4.3 工具变量回归结果——内生性检验
        5.4.4 稳健性检验——财政支出结构与人类发展指数
        5.4.5 实证研究的结论与启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可持续发展约束宏观税负视域下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重构方案
    6.1 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理论、原则和思路
        6.1.1 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理论基础
        6.1.2 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原则
        6.1.3 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思路
    6.2 借鉴国际经验的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重构方案
        6.2.1 一般公共预算中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方案
        6.2.2 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方案
        6.2.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方案
        6.2.4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中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方案
        6.2.5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央、地间公共卫生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研究
    6.3 重构之后的央、地间财政事权配置及其支出规模测算
        6.3.1 一般公共预算中的央、地间财政事权配置及其支出规模测算
        6.3.2 政府性基金预算中的央、地财政支出划分及其规模测算
        6.3.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的央、地间财政支出划分及其规模测算
        6.3.4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中的央、地间财政支出划分及其规模测算
        6.3.5 重构之后的央、地两级财政支出总规模测算及重构方案的优势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1.1 国际比较的研究结论
        7.1.2 历史、现状和比较的研究结论
        7.1.3 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结论
    7.2 对策建议
        7.2.1 政策启示
        7.2.2 具体的对策建议和方案
第八章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8.1 本文的不足之处
    8.2 今后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附件:Lind-Mehlum方法的Stata编程代码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5)KT钢铁有限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营运资金的概念
        2.1.1 营运资金的概念
        2.1.2 营运资金的特点
        2.1.3 营运资金的分类
    2.2 营运资金管理概述
        2.2.1 营运资金管理的概念
        2.2.2 营运资金管理的意义
    2.3 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理论
        2.3.1 基于基本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内容
        2.3.2 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内容
        2.3.3 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指标
第三章 钢材行业与KT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3.1 我国钢材行业基本概况
    3.2 KT公司经营发展状况
        3.2.1 KT公司简介
        3.2.2 KT公司主要经营模式及经营状况介绍
        3.2.2.1 主要经营模式
        3.2.2.2 主要经营状况介绍
第四章 KT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KT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整体情况
    4.2 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现状评价
        4.2.1 应收账款周转期
        4.2.2 存货周转期
        4.2.3 应付账款周转期
        4.2.4 现金周转期
    4.3 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现状评价
        4.3.1 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
        4.3.2 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
        4.3.3 销售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
        4.3.4 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
    4.4 KT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4.4.1 缺乏对营运资金结构管理的研究
        4.4.2 营运资金效率低
        4.4.3 分权式管理下的营运资金管理弊病
第五章 KT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改善对策
    5.1 建立基于渠道管理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创新模式
        5.1.1 与供应商建立关系型渠道关系
        5.1.2 实施准时制生产模式
        5.1.3 提升风险性与收益性资金平衡的协调力度
        5.1.4 完善电子信息平台的建设
    5.2 完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5.2.1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5.2.2 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5.2.3 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5.2.4 建立广泛的信息与沟通
        5.2.5 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再评审
    5.3 强化“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意识
        5.3.1 “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原则
        5.3.2 企业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我国互联网货币基金经营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互联网货币基金研究的文献综述
        二、关于基金经营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互联网货币基金
        二、互联网货币基金风险
        三、互联网货币基金经营绩效
    第二节 相关理论依据
        一、金融创新理论
        二、金融风险监管理论
        三、有效市场理论
        四、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第二章 互联网货币基金发展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货币基金发展概况
    第二节 余额宝案例分析
        一、余额宝概述
        二、余额宝的运作
        三、余额宝的优势
        四、余额宝的缺陷
    第三节 案例小结
第三章 互联网货币基金经营绩效评价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互联网货币基金经营绩效评价指标
    第二节 互联网货币基金经营绩效度量方法
        一、单因素评价法
        二、基于风险因素调整的三大指数法
        三、基于VaR模型的经营绩效评价方法
        四、基于DEA模型的基金绩效评价方法
第四章 互联网货币基金经营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样本数据获取和评价基准的选取
        一、样本的确定
        二、数据的选取
        三、无风险利率的确定
        四、市场基准利率的确定
    第二节 互联网货币基金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一、单因素评价方法的实证
        二、三大经典指数评价分析
        三、基于VaR模型的经营绩效评价分析
        四、基于DEA模型的经营绩效评价分析
    第三节 研究结论
第五章 提升互联网货币基金经营绩效的对策与建议
    一、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二、对互联网企业的建议
    三、对基金管理公司的建议
    四、对投资者的建议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7)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商业银行创新与风险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研究框架
第2章 互联网金融概述与相关理论基础
    2.1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及特征
        2.1.1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2.1.2 当代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2.2 互联网金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2.1 第三方支付平台
        2.2.2 P2P模式
        2.2.3 众筹方式
        2.2.4 余额宝模式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平台理论
        2.3.2 制度变迁和演进理论
        2.3.3 风险管理理论
第3章 互联网金融推动的商业银行创新
    3.1 搭建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服务平台
        3.1.1 搭建全新升级的电商平台
        3.1.2 打造开放模式的金融服务平台
    3.2 更新技术支持,加快智慧银行建设
    3.3 创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3.4 全面渗透互联网消费金融
第4章 案例分析—杭州银行的科技金融创新
    4.1 杭州银行的创新——引领科技金融
    4.2 杭州银行对科技金融发展新模式的探索
        4.2.1 创新科技金融管理体制
        4.2.2 搭建科技金融风控体系
    4.3 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初探
第5章 商业银行创新带来的风险
    5.1 商业银行内控风险加剧
    5.2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增加
        5.2.1 支付业务风险加大
        5.2.2 存贷款业务的不稳定加剧
    5.3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频发
    5.4 商业银行的法律风险骤增
第6章 强化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商业银行的监管机制
        6.1.1 构建监管协调机制
        6.1.2 构建统计监管平台
        6.1.3 强化信息科技风险的防范与监管
    6.2 强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6.3 建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6.3.1 积极应对支付方式引发的操作风险
        6.3.2 提高信息管理技术,应对信息处理引发的操作风险
        6.3.3 严格流程,应对资源配置引发的操作风险
    6.4 强化合规意识,改善合规管理
        6.4.1 增强法律意识,降低合规风险
        6.4.2 构建科学的金融业准入和退出制度
        6.4.3 改善商业银行在创新中遇到的合规问题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后记

(8)中国跨年度预算平衡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跨年度预算平衡理论分析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预算平衡
        二、跨年度预算平衡
        三、跨年度预算平衡管理的优势
    第二节 跨年度预算平衡管理机制
        一、预算支出的约束机制
        二、预算收支的调剂机制
        三、预算赤字的弥补机制
        四、重大项目的论证机制
    第三节 跨年度预算平衡理论构成
        一、预算主体与平衡结果
        二、预算活动及平衡结果
        三、制度经济学范式下的平衡结果
    第四节 预算平衡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一、预算主体理论的价值及局限
        二、预算活动理论的价值及局限
        三、制度经济学范式的价值及局限
第二章 跨年度预算平衡管理框架设计
    第一节 基本要素设计
        一、预算原则
        二、改革目标
        三、涵盖范围
        四、预算构架层次
        五、预算滚动模式
    第二节 技术要素设计
        一、支出管理
        二、收入管理
        三、债务管理
        四、预算稳定管理
        五、预算的预测
    第三节 组织要素设计
        一、实施环境
        二、组织实施
第三章 中国预算平衡管理进程与平衡态势
    第一节 中国预算平衡管理进程
        一、预算制度正式执行阶段(1978—1993)
        二、预算制度回应市场经济阶段(1994—1998)
        三、预算制度走向公共化阶段(1999—2013)
        四、预算制度全面深化阶段(2014—今)
    第二节 中国预算平衡态势分析
        一、财政可持续性态势
        二、预算余额分解测度
        三、中国预算平衡态势结论
    第三节 中国预算平衡管理的演进规律
        一、中央主导下中央与地方上下制衡
        二、预算改革从渐进积累转为综合加速
        三、预算主体权利观念日渐形成发展
        四、财政风险演化促进预算平衡管理
第四章 跨年度预算管理的国际经验
    第一节 发达国家跨年度预算
        一、英国预算管理
        二、德国预算管理
        三、美国预算管理
        四、澳大利亚预算管理
    第二节 转型与发展中国家跨年度预算
        一、乌干达的预算管理
        二、智利的预算管理
        三、俄罗斯的预算管理
    第三节 国际经验启示
        一、灵活调适跨年预算方法
        二、重视法律架构规范作用
        三、准确、审慎的预算预测
        四、接纳跨年预算渐进成长
第五章 中国跨年度预算平衡管理框架建构
    第一节 预算平衡与政府职能调整
        一、政府与市场职能边界
        二、政府间事权职能匹配
        三、部门预算职能调整
    第二节 财政支出管理
        一、支出总额控制
        二、优化支出结构
        三、规范项目支出
        四、或有负债管理
        五、支出绩效管理
    第三节 财政收入管理
        一、保持财政收入适度规模
        二、实施财政收入预期管理
        三、合理统筹管理各类现金
        四、培育稳定的地方主体税种
    第四节 预算稳定管理
        一、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二、预算调整规范
        三、预算与规划衔接
    第五节 地方政府债务管控
        一、常规管理制度建设
        二、存量债务偿还计划
        三、约束规范增量债务
    第六节 跨年度预算的编制实施
        一、预算编制流程管理
        二、跨年度预算平衡表格设计
        三、增强跨年度预算执行约束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BY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财务管理的含义
    2.2 财务管理的内容
        2.2.1 融资管理
        2.2.2 投资管理
        2.2.3 营运资金管理
        2.2.4 收益分配管理
    2.3 财务管理相关理论
    2.4 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含义及财务管理特点
        2.4.1 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含义
        2.4.2 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特点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BY中小型民营企业及财务管理现状
    3.1 BY中小型民营企业简介
    3.2 BY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3.2.1 企业部门设置现状
        3.2.2 企业财务人员现状
        3.2.3 融资现状
        3.2.4 投资现状
        3.2.5 营运资金现状
        3.2.6 收益分配现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BY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企业部门设置不合理
        4.1.1 未设置内部控制部和内部审计部
        4.1.2 财务部门数量与企业规模不相适应
    4.2 财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
    4.3 融资困难
        4.3.1 企业内源融资方式单一
        4.3.2 企业外源融资渠道较少
    4.4 投资管理不科学
        4.4.1 企业资金投资效率低
        4.4.2 企业投资过于盲目
    4.5 营运资金管理缺失
        4.5.1 现金管理缺少内部控制
        4.5.2 应收账款缺少管理
    4.6 收益分配不完善
        4.6.1 奖励与激励机制不完善
        4.6.2 缺少科学的收益分配决策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加强BY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5.1 合理设置企业部门
        5.1.1 设置内部控制部和内部审计部
        5.1.2 适当增加财务部门数量以适应企业规模
    5.2 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
    5.3 拓宽融资渠道
        5.3.1 采用多种内源融资方式
        5.3.2 优化自身融资条件
    5.4 科学进行投资管理
        5.4.1 提高企业资金投资效率
        5.4.2 提高理性投资意识
    5.5 加强营运资金管理
        5.5.1 建立现金管理的内部控制
        5.5.2 提高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力度
    5.6 完善收益分配管理
        5.6.1 建立奖励与激励机制
        5.6.2 制定科学的收益分配决策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10)营改增对工商银行增值税税负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银行业营改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2.2 银行业营改增的税负影响研究
        1.2.3 简评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营改增对商业银行税负影响的理论分析
    2.1 商业银行的增值税征税范围
        2.1.1 贷款服务的征税范围对比
        2.1.2 直接收费金融服务的征税范围对比
        2.1.3 金融商品转让的征税范围对比
    2.2 商业银行的税负内涵
    2.3 营改增对商业银行税负影响的研究
        2.3.1 商业银行增值税计税基础的研究
        2.3.2 商业银行增值税税率的研究
        2.3.3 商业银行增值税抵扣政策的研究
        2.3.4 商业银行增值税征管力度的研究
第3章 营改增对工商银行增值税税负的影响
    3.1 营改增前工商银行营业税税负情况
        3.1.1 研究数据的相关说明
        3.1.2 营改增前工商银行营业税税负情况
    3.2 营改增后工商银行增值税税负情况
    3.3 营改增对工商银行增值税税负的影响
        3.3.1 2016年下半年增值税税负同比上升3.9%
        3.3.2 2017年上半年增值税税负同比上升0.69%
        3.3.3 2017年下半年增值税税负同比下降11.45%
第4章 工商银行增值税税负先升后降的原因
    4.1 增值税税负先升后降的总体原因
    4.2 利息收入的结构不合理
        4.2.1 利息收入的结构分析
        4.2.2 各利息收入与流转税税负的关联度
        4.2.3 利息收入的结构不合理
    4.3 手续费收入结构不合理
        4.3.1 手续费收入结构分析
        4.3.2 各手续费收入与流转税的关联度
        4.3.3 手续费收入的结构不合理
    4.4 投资收益的亏损较多
        4.4.1 投资收益结构分析
        4.4.2 各投资收益与流转税税负的关联度
        4.4.3 投资收益的亏损较多
    4.5 增值税不征税收入存在亏损
    4.6 业务费用的进项税额抵扣不足
第5章 营改增后工商银行降低增值税税负的建议
    5.1 优化工商银行的收入结构
        5.1.1 优化利息收入结构
        5.1.2 改善手续费收入结构
        5.1.3 消除金融商品转让负差
        5.1.4 消除增值税不征税收入的亏损
    5.2 完善工商银行的业务费用支出结构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浅谈当前现金管理的弊病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研究[D]. 薛凤冠. 南京理工大学, 2021(01)
  • [2]大股东侵占行为对上市公司连续性造假的影响效应研究 ——以*ST康得为例[D]. 彭岩.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研究 ——以平谷区夏各庄镇为例[D]. 刘君行.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4]可持续发展约束宏观税负视域下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基于国际比较的研究[D]. 金辉.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7)
  • [5]KT钢铁有限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 周洪健.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2)
  • [6]我国互联网货币基金经营绩效评价研究[D]. 郑志胜.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7]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商业银行创新与风险管理[D]. 秦傲. 吉林财经大学, 2019(03)
  • [8]中国跨年度预算平衡管理研究[D]. 黄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9]BY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 李亚光. 东北石油大学, 2018(01)
  • [10]营改增对工商银行增值税税负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 鲁济榕. 湖南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浅谈当前现金管理的弊端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