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精神是从事科研活动的基本要求

团队精神是从事科研活动的基本要求

一、团队精神是从事科研活动的基本要求(论文文献综述)

郑鑫[1](2021)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价体系研究》文中认为迈入“十四五”,我国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创新与人才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驱动力。知识密集型企业作为创新与人才的集聚地,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组成的核心力量——知识型员工,其价值评价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人力资源价值评价更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基于此,本文选择从知识密集型企业切入,研究人力资源价值的影响因素及知识型员工价值评价方法,构建起适合知识密集型企业的人力资源评价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梳理现有文献中人力资源价值评价方法,从原理、适用范围等方面对货币性和非货币性方法进行分析,讨论适合于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价方法。鉴于知识型员工的特殊性,本文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进行科学评价。(2)总结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归集出影响人力资源价值的货币性因素和非货币性因素,共计36个,并划分为动机态度、工作能力、基本素质和组织环境四个概念维度。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实现对各维度因素的提取和命名,得出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价的层级指标体系。(3)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赋权,并选取一家知识密集型企业中5名知识型员工,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实例应用,验证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讨论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构建起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价体系,不仅为知识密集型企业正确衡量员工价值提供理论依据,还为企业合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指明了方向。

刘欢[2](2020)在《系统观指导的上海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了解上海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现况,根据需求设计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方案,以系统观、整体观思维来探索提升服务技能的宏观架构,构建精防公卫条线医生为主,家庭医生团队融入,全社会参与的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模式,并为探索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精神心理专科医联体建设提供参考意见。研究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半结构式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专家咨询法等。以纳入上海市第四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项目的6个区县205名家庭医生团队人员为研究对象,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专项培训阶段性资料。培训的设计理念是启发学员用系统观来理解和处理社区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家庭医生团队能够与个体、家庭、医疗机构、学校、社会文化环境等整个系统工作。从而促进不同机构、不同部门的融合协作,并探索提升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议与策略,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精神心理专科医联体、大健康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提供参考资料。研究结果1.基本情况:学员以中青年为主,40岁及以下人群占73.17%;学历层次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4.39%;其中48.81%公共卫生岗位人员非公共卫生专业背景。2.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专项培训:不同岗位人员对接受培训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医生更倾向于专科医院进修;98.05%反映非常愿意将培训内容学以致用;90.73%的学员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培训效果良好。3.精神心理卫生服务培训现状:48.78%的学员反映政策保障不够;81.46%认为证书含金量需提高;76.59%反映培训与工作冲突较多。家庭医生和公共卫生医生培训意愿相对较高,其中家庭医生团队对心身疾病的诊治、医患沟通与压力管理需求较高。4.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模式和体系:家庭医生团队反映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比较突出的问题为缺少专业人员(75.61%),缺乏知识技术(65.37%),需提升居民知识(65.85%);90.73%认为从事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应该获得报酬,但实际只有17.56%的人员有报酬;提高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人员积极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制定合理报酬(93.66%),改进工作环境(74.15%),提供培训机会(68.29%)。5.能力提升远期效应:家庭医生团队较多会将精神心理知识运用在人际关系问题(57.46%)和工作问题(58.21%);专业能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会推动经费投入,提升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硬件、软件和人力配置,对居民精神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提升也有明显促进作用。研究结论1.家庭医生团队结构比较合理,年龄和学历构成是服务能力提升的坚实基础;培训开展要结合团队人员专业背景和岗位需求设计方案。家庭医生团队对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需求较高;系统规范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专项培训比较受欢迎。2.能力提升要结合家庭医生签约精神卫生服务的推进阶段开展,争取多部门积极配合支持,确保医护人员安心参与;制定适宜的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机制,有利于激发家庭医生团队的积极性,对基层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起到良好促进作用。3.公共卫生人员和家庭医生是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的主力军,可以将上海三级预防管理模式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合,构建以精防条线公共卫生为条,其他人员辅助家庭医生管理精神障碍患者和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为块,条块结合、全社会参与的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模式。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单单是卫生部门的精神心理疾病治疗,更多的一般心理问题干预和健康促进,需要多部门积极配合,更需要完善的基层心理服务网络和人力基础做支撑。4.非公共卫生专业背景的公共卫生岗位人员制约了社区条块结合的良性发展,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构建全面系统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统筹兼顾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三个阶段,使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衔接顺畅,培养的人才能够很快适应社会需要。5.精神心理卫生人力资源缺乏与分布不均匀短期内难以解决,积极探索市专科-区专科医联、专科医院-社区医院医联、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医联、“互联网+”跨区域医联,是快速解决现有服务资源缺乏的有效方法。

孙宏亮[3](2020)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文中提出医学是一门人学,是关系人类幸福的事业,对人的全面关怀为医学应有之意。医学人文素养是医学的灵魂,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的根本态度,医师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医疗卫生领域,向往健康、重视健康和保持健康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同追求,人们不再局限于关注疾病本身,而是全方面关注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综合状态,希望得到全方位、全流程和全要素的健康促进与凸显人性的医学关怀,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与变化,在当前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就显得愈加重要。本文从医学发展的客观现状、社会对医学的人文诉求和健康中国的价值旨归三个方面论述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现实需要,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实证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开展如下研究。第一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着重论述了医师人文素养的含义、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首先,从社会对医师职业的期望入手,分析医师职业特点和职业标准,提出医师应承担的角色;其次,根据医师职业需要,将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界定为医师伦理素养、医师哲学素养、医师心理素养和医师法律素养;再次,鉴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围绕着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涉及的一系列关系,介绍当前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主要模式。第二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相关理论。从东西方人文思想进行溯源,确定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理论。首先,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提倡的“仁”学入手,追求君子人格和德化社会,从家和礼两个方面,探讨美德培养;其次,从古希腊时期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朴素的医学人道主义,到中世纪孕育了西方近代人本主义的“博爱”思想,再到文艺复兴时期对西方人道主义的呼唤,论述了医学与人文关系的发展变迁。最后,确定医师人文素养的培育理论,包括成人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第三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研究。通过对多家三甲医院的医师和患者进行实证调查,发现我国医师人文素养总体良好,大部分医师都能够恪守医师职业行为规范、遵纪守法,认真履行治病救人职责,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但仍然存在部分医师人文素养缺失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崇高职业理想信念的相对匮乏与普遍的职业倦怠心理逆反,医师人文实践“差异化”与责任担当精神的相对减弱,个性自我的张扬与团队精神的缺乏,科技理性的极端至上与人文价值意义的相对薄弱,对医疗差错的漠视与有意逃避,除医师自身内在原因之外,一些外在因素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包括医师职业生态欠佳、相关规范制度有待完善、社会氛围有待妥善营造、医院人文建设被边缘化和医疗决策复杂等。第四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本章介绍了部分发达国家与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美国针对医师的人文素养培育有健全的机构支持,有完善的医学教育培训,还有享誉全球的人文医院,为医师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了制度、创造了环境氛围;英国综合医学委员会发布了《优质医疗》及附属8份指南,强调了医师为保证患者获得基本医疗保护而履行的职责,并以人文观念贯穿其中,文件和指南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供了纲领;新加坡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方面也有可借鉴之处;中国台湾是亚洲最早推行医院评鉴暨全面质量管理的地区,台湾长庚医疗体系成立了一站式医疗照护单元模式,有效提升了医疗质量,创造出了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充分体现了医学人文关怀;中国香港地区完善的政府制度建设、良好的医院管理和公众互动也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供助力。第五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在已有文献梳理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首先通过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制度,来完善政府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制度建设;其次,通过媒体引导和行业组织推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营造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社会氛围;再次,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升医院服务品质、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和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打造医院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基地;最后,通过敬业精神的自我塑造、实践叙事医学和投身志愿服务,来完成医师自身人文素养修炼。本研究在借鉴部分发达国家与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证研究,深入临床和社区,客观观察、真实记录,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对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促进医师个体健康发展,推动医院人文建设,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胡颖雅[5](2020)在《N市创客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专业成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随着全世界科技的不断变化更新,世界各国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自2016年起,我国教育部门就相继颁发了一系列的政策,大力鼓舞基层教育人员为国家发展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性的高精尖技术型人才,从而为国家快速发展做准备。就目前而言,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在中小学阶段兴起——创客教育理念,它的出现是一场教育事业的改革。但在现阶段,其现实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创客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育体制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创客课程一直难以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无法得到更加全面高效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创新与成长,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本次研究通过对现阶段国内外的创客教育和创客教师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整理,并以N市为例,更加深入具有针对性的去研究创客教育教师专业的发展现状,并根据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创客教师专业发展找出更加规范的发展路径,从而帮助其更加持久地发展下去。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运用文献资料,并借鉴创客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随后选取N市专业创客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对N市创客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主要从创客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去调查创客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虽然创客教师总体发展状况良好,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较为薄弱;对学生相关的知识了解程度低;课堂工具使用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有所欠缺。本研究基于创客教师入行原因分析、专业发展困境、创客开展形式、教师专业培训、教学能力提升、自身成长展望等方面进行探索创客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从教师层面出发要摒弃传统教育思想、转变创客教师教育观念;增强创客教师个体创新化;提升创客教师综合技能;构建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性。从学校层面要规范创客课程实施;合理配置创客空间设备;积极利用多方教育资源。从社会层面中颁布相关的创客教育支持性政策;加强对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地区创客教育发展的关注;加大对创客教育资金投入。通过研究希望对N市的创客教师专业发展能有所帮助,也能对我国其他地区的创客教师发展提供有利的参考性意见。

张咪[6](2020)在《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发展困境及其策略研究 ——以Y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之一,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加速地方高校发展的同时,也使其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高校扩招一方面可提升广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另一方面却不得不增加原有的师资队伍,使得青年教师的比重显着增加,在一定程度给青年教师带来巨大的教学科研压力。作为高校主要的学术群体之一,青年教师的发展尤其是科研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自身专业化发展,影响地方高校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甚至影响目前人才培养质量及高等教育质量。青年教师理应增强自身学术能力,为高校的人才培养贡献力量,但由于地方高校场域的局限,加之自身科研水平相对薄弱,青年教师似乎很难完成这一重要使命。故而,如何通过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实力,促进其健康成长,成为地方高校壮大自身力量、实现稳步发展的关键之所在。本研究旨在通过访谈调查,对Y大学青年教师的科研发展状况进行了解,对其科研发展中面临的窘迫困境进行现实审视,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提出促进青年教师科研发展、改变其科研水平薄弱现状的相应对策,从而有效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发展,增强其自身学术能力,进一步提升地方高校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总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首先是对本研究的缘起及意义进行阐述,在综合梳理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进行分析与界定。第二部分,主要针对本研究的研究方式与研究过程进行说明,包括对质性研究中研究对象的选取、访谈提纲的设计、研究资料的收集、研究资料的处理过程及研究的成文反思进行陈述。第三部分,从访谈调查研究中总结出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境:科研时间缺乏,精力投入有限;课题申请困难,科研经费短缺;传帮指导乏力,合作意识弱化;职称晋升不易,评价指标单一等困境。第四部分,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来分析青年教师科研发展困境产生的原因,主观因素主要包括科研意识不强,认知存在偏差;科研动机多元,功利思想严重;科研经验不足,科研能力薄弱;客观原因主要包括科研环境纷繁复杂;学科层次参差不齐;管理机制尚不完善;评价考核体制僵化;科研团队管理不善;薪资收入缺乏保障。第五部分,提出促进青年教师科研发展的相关措施,具体而言包括坚定学术理想信念,端正自身科研动机;创新科研管理理念,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彰显科研团队精神;运用多种培养方式,激发教师科研潜力;深耕学科专业建设,提升总体科研实力;全面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科研氛围。

左博芮[7](2020)在《基于名师工作坊的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研究》文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自身的专业发展,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及提高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在问题定向、研究方案设计、论文写作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而名师工作坊作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模式之一,以学科为分支,以名师为主要领导者,集教研训为一体,发挥名师的辐射效应,有利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因而,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及实物分析法,对基于名师工作坊的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体过程如下:首先,本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借鉴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群体动力学理论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对以名师工作坊为途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进行理论分析。名师工作坊实行以名师为核心的学习共同体模式,以任务为导向的群体研修方式,充分发挥名师的教研引领作用及群体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其次,本研究以云南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坊为例,通过对参与云南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坊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并采用SPSS-AU在线分析软件及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呈现结果,以了解名师工作坊研修前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在发现问题方面,确定选题能力欠佳;在分析问题方面,方案设计能力不足;在解决问题方面,论文写作能力薄弱。深入分析发现,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理论基础薄弱、工学矛盾严重、教师职业倦怠、教研氛围不足,系统培训缺乏。再次,本研究考察了以名师工作坊为途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的实施过程。名师工作坊提升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一是组建教研团队,树立教师教研共同目标;二是组织理论学习,巩固教师教研能力基础;三是进行观课议课,促进教师教学教研反思;四是开展问题研究,提升教师方案设计能力;五是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师论文写作能力。从次,本研究通过后测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及教研实物分析,以了解名师工作坊提升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的效果。以名师工作坊为途径,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认知及理论水平、发现问题及确定选题能力、论文撰写及课题操作能力、教研总结及反思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同时,名师工作坊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脱节、未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及工作坊内外保障不足等问题。最后,本研究在对以名师工作坊为途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的深入反思基础上,从树立发展的共同愿景、开展主题式研修活动、实施个性化教研指导、进行阶段性教研总结及构建互动的运行机制五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类似的研修模式提供借鉴。

张丽[8](2020)在《高校科研团队与学术生产力关系研究 ——基于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科研团队的案例》文中提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科技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科技创新实力的水平上,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决定这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地位、综合国力。高校作为除政府、企业以外最具人才实力、科研实力的知识库,日益成为科研产出的主力军,因此,国家利用人才优势、政策优势在高校建立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成为发展趋势。本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科研团队,分析该科研团队学术生产力高产的相关因素。本研究主要运用扎根理论和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华中科技大学机械与工程学院的段正澄院士领导的科研团队展开案例调查,使用质性研究方法编码得出该团队取得众多科研成果的成功之处,重点分析科研团队与其学术生产力的关系。通过NVIVO软件对段正澄院士科研团队相关材料分析发现:科研团队的环境因素对段正澄院士科研团队影响最大,占比为37.21%,其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国家、学校和团队内部三个方面;科研团队自身的创新能力是科研团队学术生产力的基础,其与团队学术生产力的关系为25.39%,段正澄院士科研团队不仅有科研实力雄厚的带头人,团队成员之间技能互补、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也是其科研创新的关键;优秀的领导人特质与团队学术生产力的关系为24.49%,该团队较为明显的特征是作为团队领导人的段正澄院士具有许多优秀的特质,段正澄院士坚持、耐得住寂寞的精神和团结团队、重视实践的品质,使得他的个人魅力和超凡品质深深吸引团队成员和同行;团队共同的心理契约与团队学术生产力关系占比为16.9%,该团队目标统一、责任感统一的共同心理契约为其学术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信念支持。基于研究材料,本研究认为高校科研团队与学术生产力的关系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良好的科研环境是高校科研团队培养学术生产力的“温室”;第二,团队自身科研创新能力为团队学术生产力发展提供本质保障;第三,团队领导人的优秀特质促进团队学术生产力的发展;第四,团队共同的心理契约为学术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内生动力。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科研团队的发展,本研究尝试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为科研团队塑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第二,提升团队成员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第三,健全团队领导机制;第四,建立团队的共同心理契约。

徐妍[9](2020)在《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追踪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及用人单位对临床医学教育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业生培养质量和就业现状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和检验培养效果的主要参考依据,同时也是推进医学院校与用人单位需求紧密衔接的核心内容。构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临床医学毕业生的培养质量进行有效的追踪和评价,可以较为全面的掌握毕业生的质量现状,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目的:为了更深入了解医学生的培养和成长,掌握医学生对自我感知的评价,明确毕业生对自身培养的意见和建议。本研究探讨了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质量主要评价指标,建立科学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追踪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调查结果从而衡量学校教育教学成果,评价医学教育改革的效果,形成教育结果与教育计划的有机衔接,为建立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长期跟踪调查和反馈评价机制提供参考,为掌握临床医学的现状和促进医学教育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基于闭环循环模式为设计基础,在素质冰山模型、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指导下,梳理了国内外临床医学毕业生培养及质量研究的大量文献,在充分参考国内和国外现有研究成果和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确立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追踪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运用德尔菲法对从事临床医学教学管理及临床研究的资深专家进行咨询,通过数据分析最终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应用和实测分析,对南京医科大学113名毕业生开展问卷调查,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运用统计学方法,获得毕业生的整体情况。结果:毕业生总体质量较好,自评结果显示毕业生在责任意识、思想道德素质和团队精神等方面评价最好,预防医学相关知识、相关交叉学科知识与科研能力评价最差,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指标体系信度与效度较好,指标体系具有有效性及可行性。结论: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根据毕业生自评结果显示,临床医学毕业生临床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不足,预防医学与相关交叉学科知识掌握较差,因此,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加强调整课程的多元整合;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多方位改革。

崔巧玲[10](2019)在《福州小茉莉合唱团个案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童声合唱是培养中小学生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中国,童声合唱事业发展不均衡,一线城市某些童声合唱团已完全达到国际一流的合唱水平,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童声合唱则发展较差。福州小茉莉合唱团是个较为典型的个案,虽然在福州这个二线城市,却在全国比赛中频频获奖,已然跻身于全国优秀儿童合唱团之列,成为一个独特的音乐现象。福州小茉莉合唱团是福州市教育主管部门最早成立的跨区跨校的童声合唱团,从建团发展到现在,该合唱团已经成为福州市乃至福建省的童声合唱艺术的示范团队,更是福州市的艺术教育名片,活跃在建设海峡两岸童声合唱艺术的舞台上。本研究选取福州小茉莉合唱团作为个案,在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又对其创建与组织、合唱团员、合唱教师、合唱指挥、合唱曲目的选择与专业处理、合唱专业训练、演出与比赛实践、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实地考察,并访谈合唱团的教师、学生以及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分析其背后的成长及成功因素,进而发现一个高水平童声合唱团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分析其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团队精神是从事科研活动的基本要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团队精神是从事科研活动的基本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1)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知识密集型企业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1.2.2 人力资源价值及影响因素研究
        1.2.3 人力资源价值评价方法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知识密集型企业
        2.1.2 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胜任力理论
        2.2.3 灰度管理理论
第3章 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3.1 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影响因素的归集
    3.2 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影响因素的界定及维度划分
        3.2.1 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价的动机态度维度
        3.2.2 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价的工作能力维度
        3.2.3 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价的基本素质维度
        3.2.4 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价的组织环境维度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价体系构建
    4.1 研究设计
        4.1.1 调查对象
        4.1.2 问卷设计
        4.1.3 分析方法
    4.2 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4.2.1 样本分析
        4.2.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因子提取与命名
        4.2.3 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价指标的确定
        4.2.4 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价指标的赋权
        4.2.5 进一步讨论
    4.3 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价方法及应用
        4.3.1 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价标准
        4.3.2 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模糊综合评价
        4.3.3 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价体系的应用实例
        4.3.4 评价结果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管理启示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二: 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价体系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三: 三级指标权重值列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系统观指导的上海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问卷设计与实施
    四、独立完成的课题内容
    五、质量控制
    六、研究内容
    七、技术路线图
    八、基本概念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一、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培训讲师与学员基本情况
    二、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情况分析
    三、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访谈情况分析
    四、系统观指导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访谈
第四部分 讨论
    一、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建议
    二、系统观指导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
    三、系统观指导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四、系统观指导的公卫人才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培训
    五、系统观指导的精神心理专科医联体建设
第五部分 总结
    一、主要研究成果
    二、创新点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社区全科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调查问卷
    附件2: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组织体系调查表
    附件3:社区全科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反馈评价
    附件4:关于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个案访谈提纲
    附件5:系统思维在社区全科团队中的培训效果评估表
    附件6:系统式医学思维在全科团队中的应用课程评估表
    附件7:普通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
文献综述 培养家庭医生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系统思维能力的思考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3)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证调查法
        (三)比较研究法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
    一、医师职业概述
        (一)医师职业概念
        (二)医师职业特点
        (三)医师应承担的角色
    二、医师人文素养概述
        (一)医学人文概述
        (二)医师人文素养概述
        (三)医师人文素养的结构
        (四)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
        (一)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意义
        (二)医师人文素养培育中涉及的关系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模式
第三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相关理论
    一、中国医师人文素养思想
        (一)儒家人文思想
        (二)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人文思想
        (三)中国传统医学人文思想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西方医师人文素养思想
        (一)西方人文思想
        (二)西方人文思想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理论
        (一)成人学习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第四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一)医师人文素养现状
        (二)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
    三、讨论
        (一)医师人文素养现状整体良好
        (二)部分医师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五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一、发达国家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一)美国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英国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三)新加坡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一)台湾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香港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第六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
    一、加强政府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制度建设
        (一)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制度
    二、营造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社会氛围
        (一)媒体引导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行业组织推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三、打造医院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基地
        (一)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二)提升医院服务品质
        (三)强化团队合作意识
        (四)开展医务社会工作
    四、医师自身人文素养修炼
        (一)树立医师人文精神
        (二)实践叙事医学
        (三)投身志愿服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医师人文素养现状及培育现状调查(医师版)
附录2 医师人文素养现状调查(患者版)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5)N市创客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专业成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1.3 N市的教育规划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深度访谈法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现状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2.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创客教育
        2.1.2 创客教师
        2.1.3 创客教师专业发展
    2.2 理论基础
        2.2.1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做中学”理论
3.画像:N市创客教师发展现状的描述
    3.1 调查概括
        3.1.1 问卷设计
        3.1.2 样本选取
        3.1.3 维度设计
        3.1.4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3.2 N市创客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3.2.1 教师性别结构
        3.2.2 教师年龄及教龄结构
        3.2.3 教师学历结构
        3.2.4 教师职称结构
        3.2.5 教师对政策的了解度
        3.2.6 教师学科背景及兼任学科情况
    3.3 N市创客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3.3.1 N市创客教师专业发展总体分析
        3.3.2 N市创客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差异分析
4.显像:N市11 位优秀创客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4.1 采用质的研究遴选11 位教师做深度访谈,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4.1.1 研究对象的确定
        4.1.2 资料的收集
        4.1.3 质性研究访谈的设计
    4.2 访谈过程分析
        4.2.1 创客教师入行的原因
        4.2.2 创客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困境
        4.2.3 创客教师对于创客的开展形式
        4.2.4 创客教师专业培训情况
        4.2.5 创客教师对提升教学能力的概述
        4.2.6 创客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展望
    4.3 N市创客教师专业成长的不足
        4.3.1 创客教师专业发展薄弱
        4.3.2 创客教师开展创课教学方式难度大
        4.3.3 创客教师提升自我的教学培训机会少
        4.3.4 创客教师教育认知不一
        4.3.5 创客教师的学校地位低
5.成像:创客教师专业发展建议思考
    5.1 创客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描述
    5.2 创客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和策略
        5.2.1 教师层面
        5.2.2 学校层面
        5.2.3 社会层面
6.研究总结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6)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发展困境及其策略研究 ——以Y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已有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进展
        1.2.2 国外研究进展
        1.2.3 已有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1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1.4.2 “ERG”需要理论
    1.5 核心概念界定
        1.5.1 地方高校
        1.5.2 高校青年教师
        1.5.3 青年教师科研发展
第二章 研究方式与研究过程
    2.1 研究对象的选取
    2.2 访谈提纲设计
    2.3 研究的基本过程
        2.3.1 进入现场收集数据
        2.3.2 分析数据——三级登陆编码
    2.4 研究的成文反思
        2.4.1 效度
        2.4.2 推广度
        2.4.3 研究者
        2.4.4 研究结果
        2.4.5 研究伦理
第三章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3.1 科研时间缺乏,精力投入有限
    3.2 课题申请困难,科研经费短缺
    3.3 传帮指导乏力,合作意识弱化
    3.4 职称晋升不易,评价指标单一
第四章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发展问题的成因分析
    4.1 主观层面
        4.1.1 科研意识不强,认知存在偏差
        4.1.2 科研动机多元,功利思想严重
        4.1.3 科研经验不足,科研能力薄弱
    4.2 客观层面
        4.2.1 科研环境纷繁复杂
        4.2.2 学科层次参差不齐
        4.2.3 管理机制尚不完善
        4.2.4 评价考核体制僵化
        4.2.5 科研团队管理不善
        4.2.6 薪资收入缺乏保障
第五章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发展的推进策略
    5.1 坚定学术理想信念,端正自身科研动机
    5.2 全面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科研氛围
    5.3 深耕学科专业建设,提升总体科研实力
    5.4 创新科研管理理念,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5.5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彰显科研团队精神
    5.6 运用多种培养方式,激发教师科研潜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基于名师工作坊的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教师教研能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2.教研实践反思:教师教研能力亟待提升
        3.名师工作坊:教师教研能力有效提升的途径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相关研究综述
        1.教师教研能力的相关研究
        2.名师工作坊的相关研究
        3.相关研究述评
    (四)核心概念界定
        1.名师工作坊
        2.教研能力
        3.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
    (五)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和问题
        2.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基于名师工作坊的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理论分析
    (一)理论基础
        1.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
        2.群体动力学理论
        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二)基于名师工作坊的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理论阐释
        1.以名师为核心的学习共同体模式
        2.以任务为导向的群体研修方式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的现状调查
        1.调查设计
        2.调查结果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存在的问题归结
        1.在发现问题方面,确定选题能力欠佳
        2.在分析问题方面,方案设计能力不足
        3.在解决问题方面,论文写作能力薄弱
    (三)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1.理论基础薄弱
        2.工学矛盾严重
        3.教师职业倦怠
        4.教研氛围不足
        5.系统培训缺乏
三、基于名师工作坊的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实施过程
    (一)组建教研团队,树立教师教研共同目标
    (二)组织理论学习,巩固教师教研能力基础
    (三)进行观课议课,促进教师教学教研反思
    (四)开展问题研究,增强教师方案设计能力
    (五)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师论文写作能力
四、基于名师工作坊的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效果
    (一)基于名师工作坊的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调查
        1.名师工作坊研修后问卷调查
        2.名师工作坊研修后教研成果调查
    (二)基于名师工作坊的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成效
        1.巩固了教师教研认知与理论水平
        2.优化了发现问题及确定选题能力
        3.提升了论文撰写与课题操作能力
        4.增强了教学研究总结与反思能力
    (三)基于名师工作坊的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反思
五、基于名师工作坊的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建议
    (一)细化教研目标,树立发展的共同愿景
    (二)理论结合实践,开展主题式研修活动
    (三)线上线下融合,实施个性化教研指导
    (四)提炼研究成果,形成系列化教研资源
    (五)获取内外支持,构建互动的运行机制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高校科研团队与学术生产力关系研究 ——基于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科研团队的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科研团队
        (二) 高校科研团队
        (三) 学术生产力
    二、有关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述评
        (一) 国外关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
        (二) 国内关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
    三、有关学术生产力的研究述评
        (一) 国外关于学术生产力的研究
        (二) 国内关于学术生产力的研究
    四、有关高校科研团队与学术生产力关系的研究
第三章 段正澄院士科研团队案例材料的质性分析
    一、段正澄院士科研团队介绍
        (一) 团队带头人
        (二) 团队成员
    二、研究设计
        (一) 访谈对象
        (二) 访谈提纲
        (三) 具体访谈过程
    三、扎根理论分析
        (一) 访谈资料和相关数据的整理与一级编码
        (二) 访谈资料和相关数据的整理与二级编码
        (三) 访谈资料和相关数据的整理与三级编码
第四章 段正澄院士科研团队与其学术生产力的关系分析
    一、段正澄院士科研团队相关因素与学术生产力的关系分析
    二、“科研团队的支持环境”因素分析
        (一) 国家支持
        (二) 学校领导重视
        (三) 团队文化氛围
    三、“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因素分析
        (一) 团队带头人科研实力雄厚
        (二) 团队成员技能互补
        (三) 学科交叉合作
    四、“团队领导人特质”因素分析
        (一) 耐得住寂寞
        (二) “十年磨一剑”
        (三) 团结团队
        (四) 重视实践
        (五) 个人魅力
        (六) 亲力亲为
    五、“科研团队的共同心理契约”因素分析
        (一) 目标统一
        (二) 责任感统一
第五章 结论
    一、高校科研团队与学术生产力的关系
        (一) 良好的科研环境是高校科研团队培养学术生产力的“温室”
        (二) 团队自身科研创新能力为团队学术生产力发展提供本质保障
        (三) 团队领导人的优秀特质促进团队学术生产力的发展
        (四) 团队共同的心理契约为学术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二、关于高校科研团队发展学术生产力的参考建议
        (一) 为科研团队塑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二) 提升团队成员自身科研创新能力
        (三) 健全团队领导机制
        (四) 建立团队的共同心理契约
参考文献
附录1 段正澄院士第一次访谈提纲
附录2 段正澄院士第二次访谈提纲
附录3 段正澄院士第三次访谈提纲
附录4 段正澄院士第四次访谈提纲
酣录5 段正澄院士第五次访谈提纲
附录6 段正澄院士第六次访谈提纲
附录7 原湖北孝感九州数控机床厂李启荣、范水勤先生访谈提纲
附录8 原湖北孝感九州数控机床厂卜广龙、黄伯清先生访谈提纲
附录9 郑州纺织机械厂前任厂长李林江、信息部副主任刘旭先生访谈提纲
附录10 编码设置原稿
致谢

(9)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追踪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意义与目的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的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技术路线
        (一)相关概念
        (二)基础理论
        (三)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追踪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
        (一)理论基础
        (二)基本原则
    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三)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建立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德尔菲法
        (二)专家组的确定
        (三)第一轮专家咨询
        (四)第二轮专家咨询
        (五)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分析
        (一)专家基本情况
        (二)专家的积极系数
        (三)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四)专家权威程度
第三章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追踪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测应用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二、实测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实测研究的对象
        (二)实测研究的方法
    三、实测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测研究结果
        (二)实测研究结果的分析
    四、对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结果的分析
第四章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分析与建议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分析
        (一)构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追踪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二)构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追踪评价指标体系的特色分析
    二、对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质量的启示与建议
        (一)调整课程多元整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二)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资水平
        (四)加强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完善临床医学评价指标体系,实现闭环循环反馈
    三、本研究的创新性
    四、本研究的不足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录

(10)福州小茉莉合唱团个案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福州市童声合唱发展现状
    第一节 福州市中小学童声合唱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个案的选择—福州小茉莉合唱团
        一、代表性
        二、专业性
        三、普遍性
第二章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的创建与组织
    第一节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的创建
    第二节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的组织
        一、合唱团员:分布区域广音乐素质高
        二、音乐教师:志愿奉献各尽其能
        三、资金来源:官方为主民间资助
    第三节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的制度建设
        一、分层级班级教学制度
        二、日常排练制度
        三、演出制度
        四、后勤保障制度
        五、纪律制度
第三章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的指挥与专业训练
    第一节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的指挥
        一、指挥群体
        二、优秀指挥个案——王渤
    第二节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的专业训练
        一、各层级训练具体内容
        二、各层级训练的特点
        三、基训与集训相结合的训练模式
第四章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的演唱曲目与艺术处理
    第一节 曲目来源
        一、现成合唱曲目
        二、教师改编合唱曲
        三、委约作曲家创作的合唱曲
    第二节 选曲标准
        一、内容健康向上
        二、富有儿童特点
        三、注重艺术性
        四、凸显区域特色
        五、兼顾文化多样性
    第三节 艺术处理
第五章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的影响
    第一节 学校影响
    第二节 社会影响
第六章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的成功经验
        一、精英式的师生团队组合
        二、专业性的分层级训练
        三、展现平台多专业见识广
        四、请进来走出去
    第二节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存在的问题
        一、跨区跨县跨校的团队带来组织方面的困难
        二、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结论
附录1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参加国内外比赛及获奖情况统计表
附录2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部分指导教师简况
附录3 福州中小学校与学生在校情况表
附录4 福小茉莉合唱团团员学校分布表(2018 年)
附录5 针对福州小茉莉合唱团团员的调查问卷
附录6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新生面试表
附录7 福州市教育局2017 年关于福州小茉莉合唱团招募团员的通知
附录8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团员登记表
附录9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志愿者教师登记表
附录10 《茉莉花》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团队精神是从事科研活动的基本要求(论文参考文献)

  • [1]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价体系研究[D]. 郑鑫. 扬州大学, 2021(09)
  • [2]系统观指导的上海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研究[D]. 刘欢.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6)
  • [3]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D]. 孙宏亮.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7)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N市创客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专业成长研究[D]. 胡颖雅.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6]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发展困境及其策略研究 ——以Y大学为例[D]. 张咪. 山西大学, 2020(12)
  • [7]基于名师工作坊的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研究[D]. 左博芮. 西南大学, 2020(01)
  • [8]高校科研团队与学术生产力关系研究 ——基于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科研团队的案例[D]. 张丽.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9]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追踪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徐妍.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10]福州小茉莉合唱团个案调查研究[D]. 崔巧玲.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标签:;  ;  ;  ;  ;  

团队精神是从事科研活动的基本要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