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与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心肌梗死与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一、心肌梗死与脑梗塞患者血脂水平的对比(论文文献综述)

张筠婷[1](2020)在《晚期慢性肾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预后研究》文中提出背景:晚期慢性肾脏病(肾小球滤过率估测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30ml/min/1.73m2或透析)合并冠心病患者属于冠心病中的一类特殊人群,在冠心病相关研究中样本量有限,且该类人群冠心病症状表现多样、不典型,进展隐匿[1],因为病死率和未来心血管事件的高基线风险,往往使临床医生对其血运重建的决策陷入困境[2]。这一特殊群体和普通人群的冠状动脉斑块的组成和特征[2],非侵入性检查的准确性以及对血运重建和药物治疗的反应和预后都不一样,这些问题都不能简单从普通人群的指南来机械套用。目前大部分随机对照研究都将晚期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排除在外,对这类特殊人群缺乏统一的认知和管理。这类人群冠脉病变重且复杂,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治疗具有高度挑战性,预后差,属于心内科医师触碰的“礁点”。关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和药物保守治疗这三种主要的治疗方案,对于合并晚期慢性肾脏病的冠心病患者而言,孰为优选,孰为佳策,目前仍然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国内外均无统一治疗指南。血运重建治疗对这类特殊群体是否获益?仍是未知数。而治疗方案的选择又关系到每一位患者的临床结局和长期预后,是目前亟需关注并必须解决的医学难题。目的:探讨CABG、PCI和药物治疗这三种治疗方法对合并晚期慢性肾脏病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了中日友好医院本部和北区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合并晚期慢性肾脏病(eGFR<30ml/min/1.73m2或透析)因冠心病住院的患者148例,根据患者治疗策略进行分组,其中CABG组20例,PCI组85例,以及药物保守治疗组43例,收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基线临床资料,比较三组住院期间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情况;同时通过电话、门诊、邮件等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三组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非透析患者转为透析患者),比较三组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合并晚期慢性肾脏病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纳入分析患者共计148例,平均年龄60.28±6.57岁,CABG组高血压比例较高(16/80.00%),血脂异常比例较高(15/75.00%),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低(51.50±6.92)。PCI组年龄较小(59.51 ±6.77),糖尿病比例较高(32/37.67%),吸烟史(22/25.88%)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39/45.88%)比例较高、收缩压平均值(145.38±15.04)较高。但均无统计学差异。2.实验室指标发现,CABG组HGB(106.45±17.80)最低,药物组 HGB(111.93±13.17)最高。血糖、TG、TC、LDL-C、Scr 均无明显差异。CABG 组 LVEF(51.50±6.92)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纳入148人中左主干病变15.54%,三支病变和双支病变分别为 46.62%,35.14%,弥漫性病变为 45.27%,Gensini 评分为 50.00±19.62 分。三组之间受累靶血管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CABG组(59.20±21.23)最高,药物治疗组(38.09±18.55)最低。4.随访期间药物使用情况:各组患者均具有较高的依从性,医嘱药物坚持使用率高,阿司匹林坚持使用率为96.62%,氯吡格雷坚持使用率为89.86%,他汀类药物使用率为88.51%,β受体阻滞剂为69.59%。ACEI/ARB使用率为50.00%。三组之间药物使用情况,无统计学差异。5.终点事件比较:CABG组,PCI组和药物治疗组在住院期间并发症,住院期间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安全终点比较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及MACCE生存分析:对CABG组,PCI组和药物治疗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发现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及MACCE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同时,本研究对三支病变和非三支病变进行Kaplan-Meier曲线生存分析发现,三支病变较非三支病变,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MACCE发生率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安全终点Kaplan-Meier曲线生存分析,比较三组间危险函数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及MACCE的COX多因素预测分析:纳入可能有意义的单因素后,全因死亡的COX多因素预测分析发现:年龄增加、高血压病、弥漫性病变和血红蛋白降低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心源性死亡的COX多因素预测分析发现:血红蛋白降低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MACCE的COX多因素分析发现:弥漫性病变、脑梗塞病史、吸烟史是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升高和CABG是MACCE的独立保护因素。8.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MACCE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与药物组相比,CABG和PCI组的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的风险,在模型不校正与校正之后,均无统计学差异;与药物治疗组MACCE相比,PCI组在模型不校正与校正以后,均无统计学差异。与药物治疗组MACCE相比,CABG组在模型未校正时,风险无统计学差异;在校正模型2(校正性别、年龄、透析、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史、早发冠心病史、甲旁亢、脑梗塞),风险比为0.139(95%C I:0.031-0.622),校正模型3(模型2+LVEF+血红蛋白),风险比为0.017(95%CI:0.002-0.165);校正模型4(模型3+弥漫性病+Gensini评分),风险比为0.012(95%CI:0.001-0.131)。结论:对于合并晚期慢性肾脏病的冠心病患者,PCI较药物保守治疗,未降低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及MACCE发生率,CABG较药物保守治疗,不会降低全因死亡和心源性死亡发生率,但可能会降低MACCE发生率。背景晚期慢性肾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重且复杂,在临床随访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死亡或者MACCE,那么对于这类重症患者预后的关注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并无专门针对晚期慢性肾脏病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我们也缺乏对于晚期慢性肾脏病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认知。如果有一种简单易行的预测模型能进行危险分层,早期识别“重中之重”,提前预测这部分人群的病死率和MACCE发生率,对病人短期预后有预警作用,将非常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这类高危患者的急诊处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合并晚期慢性肾脏病的冠心病患者有相当一部分都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的范畴。目前世界上各种关于ACS预后判断的危险评分中应用较多的一个就是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研究(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 GRACE),也是目前最大样本量的全球性ACS注册研究,它适用于各种ACS人群,包括肾功能不全的ACS患者,透析人群也同样包括在GRACE研究之内。因此,我们理论上推测GRACE评分适用于晚期慢性肾脏病的ACS患者预后的预测,在临床中也有部分的应用。但是,理论并不等同于实际。虽然GRACE研究中包括透析患者,但毕竟合并晚期慢性肾脏病的ACS患者属于小样本人群。且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距离GRACE研究的时间已有20年之久,在这20年各种高精尖手术技术的发展及医疗检测水平的整体提高,合并晚期慢性肾脏病的ACS患者的临床结局和预后也较之前有所改善。GRACE评分能否作为一个测评工具对合并晚期慢性肾脏病的ACS患者的预后做出准确评判,国内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国外也鲜有报道。对于合并晚期慢性肾脏病的ACS患者也亟需一种简单易行的危险分层及预后预测工具做出临床判断,以指导治疗。目的比较晚期慢性肾脏病组与肾功能正常组,GRACE评分及危险分层的差异,探讨GRACE评分对晚期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以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性纳入了 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本部和北区行冠脉造影检查的合并晚期慢性肾脏病(eGFR<30ml/min/1.73m2或透析)的ACS患者136例,作为实验组。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同时期入院的11378例肾功能正常的ACS患者中随机抽取选出136例,作为对照组。计算所有272例ACS患者入院GRACE评分,并进行危险分层。依据GRACE危险评分公式对实验组136例患者根据入院资料计算院内病死率及出院后6个月病死率及心梗发生率。1、比较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血糖、TG、TC、LDL-C、HDL-C、血肌酐、eGFR),统计分析了两组患者GRACE评分和危险分层情况;统计分析了两组患者院内病死率及出院后6个月病死率,出院后6个月MACE发生率。2、比较分析晚期慢性肾脏病组实际院内病死率和使用GRACE评分预测的院内病死率有无差别,差别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3、比较分析晚期慢性肾脏病组实际出院6个月病死率及心梗发生率,和使用GRACE评分预测的出院6个月病死率及心梗发生率有无差别,差别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4、采用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晚期慢性肾脏病组院内死亡和出院6个月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5、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判断上述独立危险因素与GRACE评分相关性。6.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对改良的GRACE联合评分对晚期慢性肾脏病组院内病死率及出院6个月病死率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价。结果1、晚期慢性肾脏病组GRACE评分显着高于肾功能正常组,高危人数显着高于肾功能正常组,低危人数显着低于肾功能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晚期慢性肾脏病组院内及出院6个月病死率,和出院6个月MACE发生率均高于肾功能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晚期慢性肾脏病组实际院内病死率比GRACE评分估测的院内病死率要高(P<0.05);晚期慢性肾脏病组出院后6个月病死率及心梗发生率比GRACE评分估测值也要高(P<0.05)。4、Gensini评分是晚期慢性肾脏病合并ACS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降低是晚期慢性肾脏病合并ACS患者出院6个月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5、Gensini评分与GRACE评分呈直线线性相关,Gensini评分越高,GRACE评分越高。GRACE评分与晚期慢性肾脏病的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将GRACE评分联合Gensini评分能提高晚期慢性肾脏病的ACS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论GRACE评分可以对合并晚期慢性肾脏病的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识别高危患者;合并晚期慢性肾脏病的ACS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与肾功能正常人群具有明显差异;GRACE评分对住院期间死亡、出院六个月死亡及心梗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可能会低估风险。将Gensini评分和GRACE评分联合起来,能提高对合并晚期慢性肾脏病的ACS患者的预测价值,尚需进一步的大样本模型验证。

魏鳌[2](2019)在《天津地区早发冠心病患者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选取在临床中比较容易获取的既往患病史、家族史及常规体格检查中涉及的生化指标为研究靶点,探讨与发病年龄较晚的患者相比,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发病特点,旨在为中青年冠心病的早期发现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1184例,均有完整的病历资料。按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男性发病年龄≤55岁,女性发病年龄≤65岁)7351例,平均年龄(53.53±7.40)晚发冠心病组(男性发病年龄>55岁,女性发病年龄>65岁)13833例,平均年龄(67.12±6.92)。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糖尿病史、脑梗塞病史及冠心病家族史。入院后清晨空腹抽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 A)、载脂蛋白B(apo B)、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1/B(apo A1/B)、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测定(HG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纤维蛋白原定量(Fbg)、超敏CRP、葡萄糖(Glu)、B型利纳肽前体(NT-pro BNP)、谷氨酰转肽酶(ALT)、溶栓二聚体(D-dimmer)、肌酐(Cr)、尿酸(UA)、同型半胱胺酸(Hcy)等,各生化指标检测由天津市胸科医院检验科完成。将早发冠心病患者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对比,并筛选出存在明显差异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1)无论年龄,冠心病均在男性患者中高发,早发冠心病患者男性所占比例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及脑梗塞病史的比例均高于早发冠心病组(P<0.05),在吸烟史和冠心病家族史上早发组较晚发组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晚发冠心病组相比,早发冠心病组糖化血红蛋白、葡萄糖、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血清载脂蛋白水更高(P<0.05),但其纤维蛋白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T-pro BNP、D-dimmer、肌酐、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则比晚发老年冠心病组要低(P<0.05),两组间脂蛋白a及超敏CRP水平未见明显差异。(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合并高血压、脑梗塞病史、存在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及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载脂蛋白、肌酐、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是早发冠心病的高危因素(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1)天津地区早发冠心病与晚发冠心病组相比:男性,伴有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高脂血症的比例更高。(2)合并高血压、脑梗塞病史、糖尿病病史者在老年患者比例更高,提示晚发冠心病患者合并更多慢性病,但早发冠心病组血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甘油三酯、载脂蛋白更高又提示早发组血糖、血脂等控制较差,这也与冠心病早发有关。(3)男性,合并高血压、脑梗塞病史、存在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及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载脂蛋白、肌酐、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是早发冠心病的高危因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保护因素。

伊明江,牡妮娜,王尚桐[3](2003)在《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心肌梗死与脑梗塞患者血脂水平的对比分析》文中提出 我院为本地区唯一的一家综合性医院,为探讨本地区冠心病与脑血管病之间的血脂水平,并对比分析,现将我院收治的98例心肌梗死与98例脑梗塞患者的血脂情况进行观察对比。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1.心肌梗死组为98例,1995年1月~2000年12月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标准按WHO,男性67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64.12±8.56)岁,即往无脑梗塞病史。

徐晓薇,朱秀英,杜凤和[4](2001)在《心肌梗死与脑梗塞患者血脂水平的对比》文中研究指明

张磊,陈琳,富路[5](2021)在《脑利钠肽在心房颤动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AF在早期阶段具有阵发性和无症状性质,通常不能在发生时被及时诊断和(或)治疗不足,常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对房颤的治疗、预后以及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脑利钠肽在房颤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李晶晶[6](2021)在《吉林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主要危险因素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以吉林省筛查的35-75岁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评估吉林省心血管高危对象干预效果,分析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主要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探索影响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主要危险因素变化情况的因素,为心血管疾病的健康干预建议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2014-2016年吉林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中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7268人。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现场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分析应用IBM SPSS 24.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表示,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心血管病高危对象行为生活方式改变,吸烟率下降5.2%、饮酒率下降7.1%、规律体育锻炼率增加38.7%、高盐饮食下降4.6%,超重率下降44.8%;心血管疾病高危对象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心血管高危对象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15.74 mm Hg、5.96 mm Hg、心率下降3.35(次/分)、总胆固醇(TC)下降0.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下降0.34 mmol/L、甘油三酯(TG)下降0.5 mmol/L;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戒烟率为5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类型、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的戒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家族史的戒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非农业户口、统一户口、离异/分居、家庭年收入、糖尿病家族史是戒烟率的影响因素;3.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戒酒率为7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民族、户口类型、职业、家庭年收入的戒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戒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朝鲜族、非农业户口、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是戒酒率的影响因素;4.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体育锻炼转变率为3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城乡、户口类型、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等体育锻炼转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疾病家族史的人群体育锻炼转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村、非农业户口、统一户口、文化程度其他、家庭年收入、有高血压家族史、有脑梗塞家族史、有脑出血家族史是体育锻炼转变率的影响因素;5.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高盐饮食转变率为5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城乡、民族、户口类型、文化程度、职业等人群高盐饮食转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冠心病疾病家族史的人群高盐饮食转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村、民族、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是高盐饮食转变率的影响因素;6.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体重控制率为2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城乡、户口类型、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等体重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出血、糖尿病和恶心肿瘤疾病家族史等体重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农村、退休人员、家务及失业、家庭年收入、有高血压家族史、有冠心病家族史、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是体重控制率的影响因素;7.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血压控制率为4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城乡、户口类型、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等血压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疾病家族史等血压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农村、朝鲜族、非农业户口、统一户口、大专及以上、工人及技术、行政人员、商业服务、退休人员、家务及失业、家庭年收入、有高血压家族史、脑梗塞家族史、脑出血家族史等血压控制率的影响因素。8.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血脂控制率为54.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户口类型、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等血脂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脑梗塞、脑出血、糖尿病、恶性肿瘤和高胆固醇血症疾病家族史等血脂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家庭年收入、有脑出血家族史、恶性肿瘤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是血脂控制率的影响因素。结论:1.吉林省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戒烟、戒酒、规律体育锻炼、体重控制、限盐饮食、血压和血脂控制的效果比较显着;2.行为因素:不同特征的因素对于心血管高危人群的行为方式改变的作用强度不同,其中性别、城乡、家庭年收入和高血压疾病家族史是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行为危险因素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3.生理生化指标:不同特征的因素对于心血管高危人群的生理生化指标改变的作用强度不同,性别、年龄、城乡、职业、家庭年收入、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是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生理生化指标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尹玫[7](2021)在《痰瘀互结证指标本质初探及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验证》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基于对痰瘀互结证的现代文献进行总结和归纳,探究痰瘀互结证的本质,以期为现代痰瘀理论的创新及痰瘀互结证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1.收集中国知网中1986年-2020年所有与痰瘀互结证相关的文献,严格按照文献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建立痰瘀互结证数据库,对西医疾病、实验室指标、文献年代等进行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从而发现痰瘀互结证的本质并总结规律。同时将所得结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血脂的相关性在临床上进行验证。2.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在辽宁省中医院心内一科和心内二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共134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痰瘀互结证患者36例,非痰瘀互结证患者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痰瘀互结证患者36例,非痰瘀互结证患者30例,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结果:随着年代的增长痰瘀互结证相关文献量逐年增加。聚类分析将痰瘀互结证相关指标聚成4类,因子分析共提取10个公因子,分别与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质代谢、氧自由基、血液流变学、内皮功能、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异常有关。关联规则显示痰瘀互结证所涉及的疾病有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脑梗塞。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组与非痰瘀互结证组在比较时,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高密度脂蛋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29)0.05)。急性心肌梗死痰瘀互结证与非痰瘀互结证在比较时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高密度脂蛋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29)0.05)。不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与非痰瘀互结证组在比较时,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瘀互结证的本质为糖类代谢异常、蛋白质代谢异常、脂质代谢异常、氧自由基损伤、血液流变学异常、内皮功能损伤、炎症反应、凝血功能异常。此六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相互影响导致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脑梗塞疾病,涉及循环、内分泌、神经、消化等系统。通过分析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指标,验证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血脂间存在着一定相关性。

涂金燕[8](2020)在《基于慢病管理平台观察灯盏生脉胶囊对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广东省中医院中风慢病管理平台,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观察灯盏生脉胶囊联合中医慢病管理防治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从广东省中医院中风慢病管理系统中搜索2016年1月-2018年12月建档的中风恢复期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以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西医常规治疗为主的患者收入对照组,将在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生脉胶囊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最终共筛选出2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已接受中风慢病管理,包括建立中风慢病管理档案,按照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队列管理方案对患者进行药物、症状、高危因素、合并症/并发症、生活方式、情绪等全方位管理,并按照中风慢病管理规范进行长效随访管理、中风健康宣教管理和核心疗效指标评估等。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建档时、治疗半年和治疗一年后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分数、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和Essen卒中量表评分;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一年后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包括非致死性卒中复发、死亡人数、脑血管手术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外周动脉疾病等;统计两组患者建档时和治疗一年后的中风知晓度和慢病管理依从性量表评分,并运用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的差异性。结果:①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伴发疾病,建档时mR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Essen卒中评分,以及建档时中风知晓度和慢病管理依从性分数等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患者的资料具有可比性;②两组患者随访半年和一年的mR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较建档时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组间对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经治疗一年后观察组的致残率(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致残率(13.0%),治疗一年后观察组BI评分为轻度依赖的比例(98.3%)高于对照组(94.8%);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和一年后的Essen卒中量表评分组间对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③观察组治疗一年后的卒中复发人数为2例,占总人数1.7%,行脑血管手术人数为0例,对照组治疗一年后的卒中复发人数为9例,占总人数的7.8%,行脑血管手术人数为2例,两组患者的卒中复发率组间对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行脑血管手术人数组间对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病死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外周动脉疾病的人数两组均为0;④两组患者的中风知晓度评分治疗前后均有升高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组间对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慢病管理依从性评分治疗前后均有升高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组间对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依从性评分均值高于对照组;⑤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出现停药现象,组间对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停药人数(7人)较对照组少(10人)。结论:灯盏生脉胶囊联合中医慢病管理治疗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可以明显降低其脑卒中复发率;两种治疗方案均可以有效的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在慢病管理的基础上,灯盏生脉胶囊治疗对改善患者的残障功能(mRS评分)、提高生活能力(BI评分)有优于单纯的西医基础治疗的趋势,可增加患者的生活独立程度,减少生活依赖的发生;在慢病管理的模式下,患者对中风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有显着提高,灯盏生脉胶囊联合慢病管理可以更加显着的提高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诊、饮食管理、运动锻炼及控制危险因素等依从性,从而显示了灯盏生脉胶囊联合慢病管理的治疗方案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优势。

刘重琪[9](2020)在《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与PTX3及hs-CRP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临床上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常伴随出现,同时发病时,患者的死亡风险会明显增加。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纳入临床上符合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的患者,根据其中医临床症状判定其中医证候类型,分析其中医证候类型分布规律。研究不同中医证候类型之间与PTX3及hs-CRP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血脂指标与PTX3及hs-CRP之间的相关性。尝试为中医临床微观辨证提供新的客观依据,为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思路。方法根据相应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临床上符合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诊断的患者102例,并选取1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四诊及生命体征等基本信息的收集,填写中医证候类型判定量表,采取晨起空腹静脉血,进行血脂、PTX3及hs-CRP的指标检测,最终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纳入的所有病例均来自于2019年03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及东方医院的患者。结果1 102例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总体年龄分布在40-87岁,平均65.13±10.23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在64.35±10.28岁,女性平均年龄在67.18±9.98岁。男性患者74例(72.5%),女性患者28例(27.5%)。有饮酒史的患者48例(47.1%),有吸烟史的患者57人(55.9%)。另收集16例血脂正常且无脑卒病史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7.25±7.99岁,男性8例(50.0%),女性8例(50.0%)。有饮酒史患者7例(43.8%),有吸烟史患者3例(18.8%)。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吸烟史、收缩压,体重、BMI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饮酒史、体温、呼吸、舒张压、身高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在102例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根据样本的统计频次将中医证型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痰瘀互结证33例(32.4%)>气虚血瘀证23例(22.5%)>风痰阻络证21例(20.6%)>阴虚阳亢证(12.7%)13例>痰热腑实证12例(11.8%)。3痰热腑实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及痰瘀互结患者的收缩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体重、BMI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 痰瘀互结证TC及HDL-C水平最高,风痰阻络证TG及LDL-C水平最高,阴虚阳亢证血清TG、TG及LDL-C水平最低,痰热腑实证血清HDL-C水平最低。但各证型之间TC、TG、LDL-C、HDL-C水平未见显着差异。5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TX3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PTX3含量在不同性别、年龄、BIM分组中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血清PTX3水平,将各证型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风痰阻络证>阴虚阳亢证>痰热腑实证>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正常对照组。阴虚阳亢证、风痰阻络证与正常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6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不同年龄分组中,老年组、高龄组的hs-CRP含量明显高于中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在不同性别、BIM分组中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血清hs-CRP水平,将各证型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痰瘀互结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阳亢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正常对照组。痰瘀互结证与正常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7相关性分析得出血清PTX3水平与LDL-C呈正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DL-C呈负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C、TG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血清hs-CRP水平与TC、TG、LDL-C、HDL-C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血清PTX3水平与收缩压呈正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体温、心率、呼吸、舒张压、年龄、身高、体重、BMI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血清hs-CRP水平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身高、体重、BMI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血清PTX3与hs-CRP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以痰瘀互结证最多,其次是气虚血瘀证和风痰阻络证,而痰热腑实证及阴虚阳亢证相对较少。2痰瘀互结证患者TC含量最高,风痰阻络证患者TG及LDL-C水平最高,阴虚阳亢证患者血清TG、TG及LDL-C水平最低,痰热腑实证患者血清HDL-C水平最低。3血清PTX3在风痰阻络证、阴虚阳亢证患者含量最高,而血清hs-CRP痰瘀互结证、痰热腑实证患者含量最高。4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脂水平与血清PTX3水平呈一定相关性:血清PTX3水平与LDL-C呈正相关性,与HDL-C呈负相关性。

夏啸[10](2020)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障碍影响因素及与自主神经功能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老龄人口不断加速增长,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在我国城乡居民中发病率逐渐升高,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AMI发作时疼痛剧烈,同时伴有出汗、惊恐以及呼吸困难等,严重者甚至发生休克,直接威胁到生命安全。血运重建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方法,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应用可以及时挽救受损心肌。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容易产生心理应激障碍,造成心脏自主神经紊乱,影响疾病预后。目前对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发心理障碍对自主神经的影响尚未完全阐明。在患者病情相对平稳时,运用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分析可以定量评估自主神经功能。通过对入选患者进行心理障碍评分,统计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情况,依据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状态,运用HRV和DC评价自主神经功能,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障碍与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的关系;探讨发生心理障碍影响因素。通过对PCI术后伴发心理障碍的AMI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进而研究自主神经状态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发心理障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第一部分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发心理障碍与自主神经功能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术治疗的1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一周内使用焦虑、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心理障碍评分,调查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4组:单纯焦虑组(35例),单纯抑郁组(33例),焦虑抑郁共病组(39例)和无焦虑抑郁组(26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并分析各组HRV和DC指标。再次将患者分为是否伴发焦虑或抑郁状态,根据量表评分结果将伴发焦虑和抑郁状态患者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比较各组间HRV和DC指标,并对伴发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四组患者间性别、年龄、血脂异常、受教育年限、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比较无显着差异;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史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生化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2)不同类型心理障碍比较结果:与无焦虑抑郁组、单纯焦虑组相比,单纯抑郁组和共病组DC、SDNN、SDNNI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焦虑抑郁组、单纯焦虑组相比,共病组SDANN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比较,r MSSD、PNN50、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焦虑抑郁组、单纯焦虑组相比,共病组LF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严重程度焦虑、抑郁比较结果:(1)不同焦虑程度组间DC比较,中度焦虑和重度焦虑DC均较轻度焦虑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焦虑较中度焦虑DC下降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焦虑SDNN、SDANN、SDNNI较中度焦虑和轻度焦虑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r MSSD、PNN50、LF、HF差异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抑郁程度组间DC比较,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DC均较轻度抑郁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抑郁较中度抑郁DC下降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抑郁SDNN、SDANN、SDNNI较中度抑郁和轻度抑郁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r MSSD、PNN50、LF、HF差异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3.高血压、吸烟是PCI术后发生焦虑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是PCI术后发生抑郁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发焦虑、抑郁状态时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受损,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迷走神经张力降低,DC、HRV下降。当存在焦虑抑郁共病时,自主神经失衡加重,DC和HRV的下降最为显着;2.焦虑和抑郁轻度、中度、重度间比较,DC、SDNN、SDANN、SDNNI呈依次降低的趋势。重度焦虑、重度抑郁时交感神经活性显着加强,迷走神经活性明显削弱,自主神经失衡较严重;3.高血压、吸烟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伴发焦虑状态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伴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发心理障碍的中医分型与自主神经功能关系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术治疗的79例AMI患者。按相关标准辨证分型,统计焦虑和抑郁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利用DC和HRV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结果: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中医证型以气滞血瘀证(32.9%)最多,肝郁气滞证次之(25.3%);2.(1)PCI术后伴发焦虑状态的中医证型以气滞血瘀证(45.6%)最多,肝郁气滞证次之(19.6%);(2)焦虑相关中医证型间比较,气滞血瘀证DC、SDNN、SDANN、SDNNI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间r MSSD、PNN50、L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各证型相比,气滞血瘀证HF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3.(1)PCI术后伴发抑郁状态中医证型分布以气滞血瘀证(70.3%)最多,肝郁气滞证(13.5%)次之;(2)抑郁相关中医证型间比较,气滞血瘀证DC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间SDNN、SDANN、SDNNI、r MSSD、PNN50、LF、H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证型为主,实证次之,虚证较少;2.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发焦虑状态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证型较多,焦虑中医证型与自主神经的活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气滞血瘀证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自主神经失衡最严重。3.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发抑郁状态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较多,抑郁中医证型与自主神经关系未达到统计学意义,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二、心肌梗死与脑梗塞患者血脂水平的对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肌梗死与脑梗塞患者血脂水平的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晚期慢性肾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晚期慢性肾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PCI、CABG和药物治疗的预后比较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GRACE评分对合并晚期慢性肾脏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测价值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终末期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冠心病合并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信息采集表(说明)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2)天津地区早发冠心病患者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人群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3 研究指标定义
    1.4 诊断指标定义才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早发冠心病组与晚发冠心病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早发冠心病组与晚发冠心病组各危险因素的比较
    2.3 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
3 讨论
    3.1 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3.2 研究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识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脑利钠肽在心房颤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亚临床AF
2 AF的进展
3 转复为窦性心律的评估
4 AF的复发
5 AF并发症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7 AF合并心衰
8 在评估全因死亡率的作用
9 展 望

(6)吉林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主要危险因素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特征
    1.2 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
        1.2.1 吸烟
        1.2.2 饮酒
        1.2.3 体育锻炼
        1.2.4 超重肥胖
        1.2.5 膳食情况
        1.2.6 血压异常
        1.2.7 血脂异常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样本来源
        2.1.2 初筛纳入标准
        2.1.3 高危纳入标准
        2.1.4 研究对象的剔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与内容
    2.3 诊断标准及相关指标定义
    2.4 数据整理与分析
    2.5 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
    3.1 心血管高危对象的基本情况
        3.1.1 心血管高危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3.1.2 心血管高危对象的疾病史情况
        3.1.3 心血管高危对象疾病家族史情况
    3.2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布及变化
        3.2.1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吸烟情况分布
        3.2.2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饮酒情况分布
        3.2.3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体育活动分布
        3.2.4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饮食情况分布
        3.2.5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体重情况分布
        3.2.6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实验室检查情况分布
        3.2.7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行为生活方式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3.3 心血管高危对象的主要危险因素变化情况
    3.4 心血管高危对象的主要危险因素转变的单因素分析
        3.4.1 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家族史人群戒烟情况
        3.4.2 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家族史人群戒酒情况
        3.4.3 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家族史人群体育锻炼转变情况
        3.4.4 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家族史人群高盐饮食转变情况
        3.4.5 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家族史人群体重控制情况
        3.4.6 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家族史人群血压控制情况
        3.4.7 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家族史人群血脂控制情况
    3.5 心血管高危对象的主要危险因素转变的多因素分析
        3.5.1 心血管高危调查对象戒烟情况的多因素分析
        3.5.2 心血管高危调查对象戒酒情况的多因素分析
        3.5.3 心血管高危调查对象体育锻炼转变的多因素分析
        3.5.4 心血管高危调查对象高盐饮食转变的多因素分析
        3.5.5 心血管高危调查对象体重控制的多因素分析
        3.5.6 心血管高危调查对象血压控制的多因素分析
        3.5.7 心血管高危调查对象血脂控制的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行为生活方式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4.2 心血管高危对象的主要危险因素转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戒烟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4.2.2 戒酒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4.2.3 体育锻炼转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4.2.4 高盐饮食转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4.2.5 体重控制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4.2.6 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4.2.7 血脂控制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痰瘀互结证指标本质初探及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痰瘀互结证指标本质初探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痰瘀互结证的理论源流与治疗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8)基于慢病管理平台观察灯盏生脉胶囊对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研究进展
        1.1.1 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研究
        1.1.2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西医治疗方案
        1.1.3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面临的难题
    1.2 中医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
        1.2.1 古代医家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2.2 现代医家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2.3 中风病的分期药物治疗
        1.2.4 中风的中医特色治疗
        1.2.5 灯盏生脉胶囊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1.3 中风慢病管理的研究进展
        1.3.1 慢病管理的概念
        1.3.2 中风慢病管理对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作用
        1.3.3 慢病管理的国内外发展模式
        1.3.4 广东省中医院中风慢病管理平台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2.1 病例来源
        2.2.2 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剔除标准
        2.2.6 脱落标准
    2.3 试验设计
        2.3.1 病例分组
        2.3.2 治疗方案
        2.3.3 观察指标
        2.3.4 终点事件发生的评定标准
        2.3.5 统计分析
        2.3.6 试验设计图
        2.3.7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2.4.1 试验结果的分析讨论
        2.4.2 缺血性卒中恢复期的病机分析
        2.4.3 灯盏生脉胶囊的组方和疗效分析
        2.4.4 慢病管理对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重要意义
        2.4.5 中医药与慢病管理的结合
        2.4.6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9)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与PTX3及hs-CRP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1 传统医学对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
        3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PTX3及hs-CRP的研究进展
        1 PTX3的现代医学研究
        2 hs-CRP的研究进展
        3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及来源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3 诊断标准
        4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5 统计方法
    结果
        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3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TX3及hs-CRP含量情况
        4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分布规律
        5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候类型之间血脂的比较
        6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候类型PTX3、hs-CRP比较
        7 PTX3、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8 PTX3与hs-CRP相关性
    讨论
        1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证候类型分布特点
        2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与生活习惯关系
        3 中医证候类型分布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
        4 中医证候类型分布与血清PTX3及hs-CRP的相关性
        5 PTX3、hs-CRP与血脂指标相关性
        6 PTX3、hs-CRP与其他各个指标相关性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1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障碍影响因素及与自主神经功能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发心理障碍与自主神经功能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AMI患者PCI术后不同心理障碍与自主神经功能关系研究
        2.PCI术后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状态与自主神经功能关系
        3.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发心理障碍危险因素分析
    讨论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焦虑、抑郁的关系
        2.焦虑、抑郁状态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预后的关系
        3.HRV、DC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
第二部分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发心理障碍的中医分型与自主神经功能关系研究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2.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发焦虑状态中医证型与自主神经关系研究
        3.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发抑郁状态中医证型与自主神经关系研究
    讨论
        1.中医学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
        2.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与中医证候关系
        3.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型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
总结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附录一 综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附录三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致谢

四、心肌梗死与脑梗塞患者血脂水平的对比(论文参考文献)

  • [1]晚期慢性肾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预后研究[D]. 张筠婷.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2]天津地区早发冠心病患者特征分析[D]. 魏鳌.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3]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心肌梗死与脑梗塞患者血脂水平的对比分析[J]. 伊明江,牡妮娜,王尚桐. 新疆医学, 2003(05)
  • [4]心肌梗死与脑梗塞患者血脂水平的对比[J]. 徐晓薇,朱秀英,杜凤和. 临床内科杂志, 2001(01)
  • [5]脑利钠肽在心房颤动中的应用[J]. 张磊,陈琳,富路.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21(06)
  • [6]吉林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主要危险因素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 李晶晶. 吉林大学, 2021(01)
  • [7]痰瘀互结证指标本质初探及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验证[D]. 尹玫.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8]基于慢病管理平台观察灯盏生脉胶囊对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D]. 涂金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9]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与PTX3及hs-CRP相关性研究[D]. 刘重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障碍影响因素及与自主神经功能关系研究[D]. 夏啸.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心肌梗死与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