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津玉液穴放血治疗失语症50例

金津玉液穴放血治疗失语症50例

一、金津玉液穴放血疗法治疗失语50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妤函[1](2020)在《金津、玉液点刺放血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金津、玉液点刺放血对中风后失语(P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以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在普通针刺得气的基础上加入金津、玉液点刺放血,对照组29例:予以普通针刺治疗,普通针刺每天一次、点刺放血隔天1次,每疗程7天、共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使用ABC、BDAE观察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经分析后得出治疗组总有效率:75%,对照组:55.17%。两组病例通过治疗后汉语失语检查法(ABC)谈话、复述、命名项以及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的得分较治疗前都有提高,并且经过统计分析后分析出其差异有意义(P<0.05),因ABC中的理解项组内评分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组间评分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运动性失语本身理解能力未明显受损及患者治疗前后整体状态差异有关。结论:1、金津、玉液点刺放血组与普通针刺组对PSA均有效,但治疗组总有效率75%,要优于普通针刺组55.17%;2、金津、玉液点刺放血组对于ABC评分中的谈话、复述、命名项评分的改善均优于普通针刺组;3、金津、玉液点刺放血组对于BDAE等级评分的改善均优于普通针刺组。

朱利,苏同生[2](2019)在《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由于脑卒中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失语症又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状之一,该病恢复难度之大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情绪及后期的康复进程,而针灸在本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较显着的临床疗效。笔者对近年来的针灸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现状作一总结,从针刺疗法和综合疗法两方面进行阐述,针刺疗法又包括以舌针疗法为主、以头针疗法为主、以体针疗法为主和刺络放血疗法等多种针刺方法,其中由于眼针治疗该病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以及穴位埋线及穴位注射本身的局限性,故而临床应用较少;综合疗法主要包括针药结合、针刺配合言语康复训练,亦或是针药结合再配合言语康复训练这三个方面,综合疗法效果总体要优于单一疗法。该文旨在临床上对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提供理论依据与临床借鉴,同时指明了未来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发展方向。

毕卓晖[3](2019)在《白虎摇头针法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白虎摇头针法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疗效,验证白虎摇头针法具有明确的临床疗效及优势,为临床中风失语的治疗做出指导,增加临床治疗手段,提高疗效,并为疾病的临床取穴提供依据。最初是从古代文献《金针赋》中发现的白虎摇头针法,属于古典飞经走气针法。徐凤在《金针赋》中记载:“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方法:收集中风失语病例82例,这些患者均来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和市中医院神经内科。将符合中医临床诊断及西医临床诊断的患者收录,按病历号排好然后打乱随机平分两组,治疗组脱9例,对照组脱落8例,在受试期间两组患者必须同时接受等量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采用:白虎摇头针法配合语言康复训练。选穴(百会,哑门,风府,金津玉液,廉泉,内关,通里,极泉,委中,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太溪,悬钟),常规消毒后均选用贵州安迪药械生产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嘱咐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暴露针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选用安迪牌毫针,根据机体胖瘦及相应腧穴选择合适的针刺深度。得气后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一次,行针2min。每日治疗1次,治疗6天休息一天为一个疗程,需坚持治疗5个疗程。对照组进行规范的语言康复训练,选定Schuell(舒尔氏)刺激法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采取“一对一”的治疗方式。两组患者治疗中均应按照医生嘱托,按时吃饭,按时作息,保持平和的心态,起居要规律,积极配合治疗。治疗结束完毕,对照评分表测试患者各项言语功能得分的情况,与治疗之前的得分做对比。结果:在治疗前首先用统计学软件检验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差异有无可比性,结果无显着差异。经过五个疗程以后的治疗后,患者的各项语言评分包括谈话、复述、命名、理解等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CFCP得分、自发谈话、复述、命名、理解得分也有统计学差异,且治疗组结果比对照组好。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为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9%,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虎摇头针法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失语是一种可行性高,疗效好,操作简单安全的治疗方法,与单纯的语言功能训练相比,提高了患者的口语表达各项指标的得分,值得在临床上更进一步的研究验证和推广。

董升阳[4](2018)在《头、体针结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开展严格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头、体针结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比观察头皮针留针结束后进行吞咽康复训练与头皮针留针时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对其疗效的影响,为将来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相应依据。方法:本课题以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共纳入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观察组A(30例)、观察组B(30例)以及对照组C(30例),三组均采用相同背景下脑卒中后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照组C采取[常规体针+吞咽康复训练(体针治疗结束后进行)]方案;观察组B采取[头皮针+常规体针+吞咽康复训练(头、体针治疗结束后进行)]方案;观察组A采取[头皮针+常规体针+吞咽康复训练(仅在体针治疗结束后,头皮针留针时进行)]方案。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的评分结果,以便系统对各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1)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方面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齐同可比性。三组患者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经变异数分析(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三组患者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具有可比性。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显着下降(均P<0.01)。(2)经Student-Newman-Keuls(SNK)法进一步对三组患者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做组间两两多重比较,治疗4周后观察组A与观察组B、对照组C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B与对照组C比较,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4周后观察组A与观察组B较对照组C饮水试验评分下降更明显,而观察组A饮水试验评分较B、C两组下降最显着。(3)三组患者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观察组A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A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评分具有可比性;观察组B与对照组C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B、对照组C在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的评分不具有可比性。(4)整个临床观察中,参加试验的各组患者均未出现晕针、血肿等不良针刺事件。结论:(1)观察组A、观察组B及对照组C的治疗方案实施4周后均能对患者病情起到一定改善作用。(2)观察组A的治疗方案实施4周后在疗效及改善饮水呛咳程度方面显着优于观察组B和对照组C。(3)治疗2周后,三组方案的疗效比较显示:观察组A能在治疗2周即治疗中期取得较好疗效。(4)三组针刺安全等级均为Ⅰ级。

AMARSANAA GERELTUYA(格日乐)[5](2017)在《蒙医、中医针刺治疗白脉病(中风)文献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对蒙中两国针刺治疗白脉病(中风)的医学理论与临床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分别探讨两国古代和现代文献里对白脉病的针刺疗法异同,以期为未来临床应用的推广与疗效提升,以及促进蒙中传统医学交流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文献检素中,中国古代文献以电子检索方式为主,手工查阅为辅;使用的古代文献数据库为《中华医典》第5版,其中共收录中国历代医学古籍1156部,共计4.5亿字,汇集了新中国成立前的历代主要中医着作。蒙文古代文献的检索,因缺少相关文献数据库故采取手工查阅方法,主要涉及书目包括《医学四典》,《蓝琉璃》,《甘露四部》,《兰塔布》等。现代文献部分,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数据库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所有发表的中文学术论文、及会议论文;从EMSHIUS(ЭМШУИС),数据库收集199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所有发表的蒙文学术论文、及会议论文。完成检索后,对上述纳入文献中关于治疗方法、取穴特点、刺法手法、针具、配合治法及疗效评价方面分别进行对比。结论:1.古代蒙古国对白脉病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自16世纪中叶因为受到印度医学,藏医和中医的影响而形成了更系统的记载,并总结出其独特的理论体系。2.古代蒙医和中医对于白脉病(中风)的治疗均记载有多种治疗措施,其中两国的针刺治疗方法在刺法、取穴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不同和各自的特点。3.在现代研究中,中医针灸多从体针、头针、电针、各家针刺组方的临床疗效,以及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的疗效研究为主。蒙古国的研究则侧重于对传统针刺疗法的探索。4.在现代临床针刺取穴的应用特点上,中医针灸师主要继承发扬了循经取穴和局远配穴等学术思想,而蒙古国则侧重于在东方针刺法的常用穴位上使用放血疗法。

香伟雄[6](2016)在《少阳经穴刺络放血治疗实证偏头痛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少阳经穴刺络放血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与针刺组做对照,通过客观评价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初步探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为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香港同仁中医中心诊断为偏头痛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偏头痛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按照随机简单数字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刺络放血组(治疗组)30例,针刺组(对照组)30例。偏头痛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3年国际头痛学会(HIS)制定“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的无先兆型偏头痛及有先兆型偏头痛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偏头痛的辨证分型的诊断标准,其中纳入实证型偏头痛患者,包括肝阳上亢头痛、血瘀型头痛和痰浊头痛。治疗方案:治疗组选取两组穴位角孙、中渚、足临泣与丝竹空、外关、丘墟,两组穴位交替应用进行三棱针点刺放血治疗。对照组选取患侧太阳、风池、率谷、悬颅、头维穴,及双侧太冲、外关、足临泣穴,应用普通毫针刺法,两组均隔天治疗一次,5次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即20天。疗效评价标准有: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量表)、头痛积分量表、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量表(MSQ)。即时镇痛疗效评定采用VAS疼痛评分量表观察治疗后0.5h、2h、6h两组患者的得分;综合疗效评定采用头痛积分量表得分进行评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偏头痛患者60例,没有脱落及未完成试验者。通过对刺络放血组和针刺组患者基线水平的分析,包括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与病程比较分析、治疗前视觉疼痛模拟评分量表(VAS)、头痛积分量表(包括两组患者每月头痛发作次数、发作时头痛程度、每次头痛发作时间及头痛发作时的伴随症状评分)、偏头痛特异性生活品质问卷(MSQ)评分(涉及功能受限、功能障碍、情绪影响三个方面的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以上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VA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VA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治疗后0.5h、2h、6h时两组患者的VAS得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值均小于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0.5h及6h时,刺络放血组患者VAS得分明显低于针刺组患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刺络放血组患者VAS评分降低得更加显着(P<0.05)。结果表明:在即时镇痛疗效方面,刺络放血疗法和毫针针刺法在偏头痛的即时镇痛方面均有疗效,而且刺络放血疗法在偏头痛的即时镇痛方面比毫针刺法疗效好;在整体止痛方面,刺络放血疗法和毫针针刺法在改善偏头痛程度方面均有疗效,而且刺络放血疗法在对偏头痛头痛程度改善方面比毫针刺法疗效好。头痛积分量表评分治疗前后比较:(1)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每月头痛发作次数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每月头痛发作次数评分差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降低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评分,可以减少患者每月头痛发作次数,但两种治疗方法对减低偏头痛患者每月头痛发作次数方面疗效相当。(2)两组患者头痛程度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头痛发作时疼痛程度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头痛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头痛程度评分差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降低偏头痛患者头痛程度评分,可以缓解患者发作时头痛的程度,但两种治疗方法对缓解偏头痛患者发作时头痛程度方面疗效相当。(3)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头痛持续时间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评分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头痛持续时间评分降低得更加明显。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降低偏头痛患者头痛持续时间评分,可以减少患者发作时头痛的持续时间,而治疗组患者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头痛持续时间减少得更加显着,说明刺络放血疗法在减少偏头痛患者头痛持续时间方面效果优于针刺组。(4)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时伴随症状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头痛发作时伴随症状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头痛发作时伴随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时伴随症状评分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头痛发作时伴随症状评分降低得更加明显。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降低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时伴随症状评分,可以缓解患者头痛发作时伴随症状,而治疗组患者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可以更加明显地缓解伴随症状,说明刺络放血疗法在缓解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时伴随症状方面的效果优于针刺组。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MSQ)评分治疗前后比较:(1)两组患者功能受限领域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因偏头痛所致功能受限领域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功能受限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间比较,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功能受限领域评分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功能受限领域评分升高更加明显。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提高偏头痛患者功能受限领域评分,可以改善偏头痛患者因本病而致的功能受限的状况,而治疗组患者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可以更加明显地改善偏头痛患者因本病而致的功能受限的状况,说明刺络放血疗法在改善偏头痛患者功能受限方面的效果优于针刺组。(2)两组患者功能障碍领域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因偏头痛所致功能障碍领域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功能障碍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间比较,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功能障碍领域评分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功能障碍领域评分升高更加明显。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提高偏头痛患者功能障碍领域评分,可以改善偏头痛患者因本病而致的功能障碍的状况,而治疗组患者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可以更加明显地改善偏头痛患者功能障碍的状况,说明刺络放血疗法在改善偏头痛患者功能障碍方面的效果优于针刺组。(3)两组患者情感影响领域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因偏头痛所致情感影响领域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情感影响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间比较,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情感影响领域评分差异性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情感影响领域评分与对照组相当。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提高偏头痛患者情感影响领域评分,可以改善偏头痛患者因本病而致的情感影响的状况,而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偏头痛患者情感影响的方面疗效相差不大,即刺络放血疗法与毫针刺法在改善偏头痛患者情感影响方面的疗效相当。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患者中治愈5例(占16.7%),显效15例(占50%),有效8例(占26.7%),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达9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治愈2例(占6.7%),显效8例(占26.7%),有效14例(占46.7%),无效6例(占20%),总有效率达80.0%,经统计学Raddit检验分析,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即刺络放血疗法在治疗偏头痛的综合疗效评价中,疗效优于针刺组。结论:从剌络放血组和针刺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来看,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0%。两种治疗方法均对偏头痛患者有良好疗效,而刺络放血疗法疗效要高于针刺法。刺络放血组和针刺组均可改善偏头痛患者疼痛程度,无论是即时镇痛效果还是综合止痛效果,而且刺血组对患者头痛改善程度更加明显。两种治疗方法均可减少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和头痛持续时间,缓解偏头痛发作时伴随症状,改善因偏头痛而致的功能受限、功能障碍及情感影响的状况。并且刺络放血疗法在减少偏头痛持续时间、缓解疼痛和发作时伴随症状及改善因本病而致功能受限和功能障碍方面具有比毫针针刺法更高的疗效。少阳经刺络放血疗法具有疗效显着、操作简便、安全性好等特点。采用本法治疗偏头痛体现了针灸“本经有病本经求”、“凡治病必先去血”的治疗原则与方法,成熟的理论体系以及显着的临床疗效为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马彬[7](2013)在《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国家对中医药领域研究的资助力度逐年递增,其科技论文数量亦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逐渐认识到,科技成果的质量才是重点。临床研究是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导致其研究成果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设计、实施与报告等各环节可能会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各因素以及与国外研究存在的具体差异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以促进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目的1.通过文献计量学和质量评价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包括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研究现状、与国外同类研究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环节、要点和问题及其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回顾分析并进行对比分析,全面掌握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方法与报告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2.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确定在论文发表阶段影响其报告质量的因素,为临床研究报告规范今后在我国的推广和实施提供针对性的参考依据。3.基于以上研究的结果,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中医药研究的特性,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提高和改善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促进其成果的利用和转化。方法1.基于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回顾性分析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的研究现状、方法和报告质量。2.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等重点环节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3.基于CONSORT清单和STRICTA清单被引入国内的不同时间段,回顾性分析国内针灸RCTs的方法和报告质量是否随着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改善和提高。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采用频数、中位数和四分位距进行统计描述,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369篇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研究,突出表现的问题包括:45%的研究文献检索方法不全面甚至不正确(203篇/369篇);97.3%(359篇/369篇)的研究未检索不同发表类型的研究;96.5%(356篇/369篇)的研究未提供排除文献的清单;42%(155篇/369篇)的研究纳入标准宽泛不具体、甚至存在错误;58.8%(217篇/369篇)的研究未采用双人独立机制对文献和数据进行筛选和提取:55%(203篇/369篇)的研究未详细描述文献筛选纳入全过程及排除原因;70.7%(261篇/369篇)的研究数据合并方法不恰当,其方法与报告质量普遍较低。另外,其总体引用率较低,引用率为零的研究占到46.1%(170篇/369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亦较低(49.9%,184篇/369篇)。2.共纳入366篇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其中Chinese SRs共88篇,Other SRs共226篇,Ccohrane SRs共52篇。3种不同类型SRs研究在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中符合率大于8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Chinses SRs).vs73%(Other SRs).vs91%(Ccohrane SRs)和59%(Chinses SRs).vs74%(Other SRs).vs78%(Ccohrane SRs),其中Chinses SRs在两个清单中的符合率均最低。Chinese SRs与Other SRs和Cochrane SRs存在较大差距的方面主要包括:不同发表类型文献的纳入(2%.vs91%.vs100%)、广泛而全面的检索(40%.vs87%.vs100%)、相关利益冲突的说明(0%.vs61%.vs100%)、证据综合结果(23%.vs99%.vs96%)和计划书和注册信息(0%.vs4%.vs100%)等方面。此外,Chinese SRs, Other SRs和Cochrane SRs中被引次数为零的研究所占比例分别为53%.vs26%.vs40%,由临床医生完成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27%.vs63%.vs54%,进行更新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0%.vs3%.vs92%,可见Chinese SRs的被引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方面亦最低。3.共纳入1978篇国内针灸RCTs研究,1996年之前发表的为144篇其中针刺RCTs为122篇;1997年-2003年间发表为353篇,其中针刺RCTs为312篇;2004年-2012年间发表为1481篇,其中针刺RCTs为1301篇。虽然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刺RCTs在STRICTA清单各条目上的符合率均略有提高,但其实际比例依然很低,包括①针刺治疗的具体类型(6.6%.vs9.9%.vs12.7%);②针刺治疗的理由和依据(0%.vs0.3%.vs1.0%);③每位受试对象每个治疗单元所用针的数目(0%.vs0.3%.vs0.2%);④对针刺组施加的其他干预措施描述(19.7%.vs30.1%.vs33.7%);⑤对针灸师资质报告(0%.vs0%.vs0.4%);⑥无研究报告有关对治疗师的操作指导及其给患者的信息和解释等。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灸RCTs在CONSORT清单中符合率大于5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1996年).vs8%(1997年-2003年).vs26%(2004年-2012年)。主要问题主要包括:①研究方法阐述过于简单,包括资料收集的场所和地点(12.5%.vs24.6%.vs69.7%)、样本量确定依据(0%.vs0%.vs1.2%)等;②随机方法不消楚,包括对产生随机序列的方法报告(1.4%.vs15%.vs26.3%)、隐蔽分组机制(0%.vs1.4%.vs4.9%)和盲法实施(0%.vs5.7%.vs9.1%)等;③结果部分内容描述不清甚至缺少,包括受试者流程(0%.vs11.6%.vs20.6%)、招募受试者时期和随访时间(0%.vs2.1%.vs2.8%)、基线资料的提供(9.0%.vs17.8%.vs34.8%)和结局效应估计值及95%CI的报告(18.1%.vs36%.vs50.7%)等。此外,无任何研究注册及阐明可能的利益冲突。4.共纳入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杂志,其中SCl收录2种,Medline/Embase收录8种,CSCD收录7种,统计源收录46种。仅3种杂志在其“稿约”中提及并要求作者按照CONSORT声明各条目来规范报告RCTs,且给出了具体的版本和网址。此外,仅1种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CONSORT扩展版。无任何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PRISMA、MOOSE、TREND、STARD和STROBE等其他类型研究的报告清单。通过电话和E-mail方式,对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编审人员进行问卷调晒,54种期刊杂志给予回复,反馈率为85.7%,其中编辑为39人(占72.2%)、主编为3人(占5.6%)、编辑部主任为9人(16.7%)、其他人员为3名(占5.6%)。对于CONSORT声明,有8位编辑知道并子解,3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其中仅3位编辑表示对投稿的RCTs,该期刊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要求和遵循了CONSORT声明的要求,46%的编辑(2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CONSORT声明。对于PRISMA清单,仅2位编辑知道并了解,7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表示对投稿的SRs/Meta-分析,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未要求和遵循PRISMA清单的要求,65%的编辑(3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PRISMA清单。而对于其他类型临床研究报告清单,无任何人知晓并了解。结论临床研究质量是影响其转化和利用的关键因素,只有高质量的研究才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的研究显示:尽管国内中医药,特别是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在研究的题目、摘要、纳入研究的特征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阐述等方面的符合率较好,但在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文献检索方法不同发表情况的文献的纳入、对发表偏倚的评估、利益冲突的说明、文献筛选流程图的呈现、数据合并的合理性、研究间异质性或偏倚的分析以及对证据综合结果分析的的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同类研究存在较大差距。而对于国内针灸RCTs,尽管2003年之后发表的针刺RCTs的数量是之前所发表总数的3倍多,且各条目的符合率在不同的3个发表年代略有提高,但在多个条目上的实际符合比例上依然非常低,如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隐蔽分组的机制和实施、盲法细则、样本量计算依据和资料收集场所和地点等方面,其质量并未随着STRICTA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此外,国内中医药领域期刊“稿约”中对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大部分期刊的编审人员对研究报告的规范、临床研究注册制度等信息的知晓率较低。而且,尽管大部分期刊有意愿在今后进入此类相关报告规范,以提高不同类型的临床研究报告质量,但均无任何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则和时间规划。因此,我们强烈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方法和报告质量:①国内医学期刊尽早在“稿约”中引入这些国际临床研究报告标准,以规范和提高国内临床研究的报告质量,提升临床研究水平;②从期刊协会层面制定相关制度,由鼓励和建议投稿作者、期刊编辑在文章投稿、编审和专家评审阶段遵循相关的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过渡到强制执行;③对期刊编审人员开展和加强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培训,并建立考核机制,促进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更新;④将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加入到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中,由国家授权各地区具备资质的科研单位,对其服务地区的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进行全面的SRs/Meta-分析方法学的培训:⑤在医学在校教育中引入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

李洲[8](2013)在《从治愈率的角度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选穴思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风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疾病,随着老龄化加快,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中风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临床未达到治愈的患者均带有后遗症生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

孙超[9](2013)在《头针结合舌针速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舌针速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理,为临床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予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3.03±10.14(岁),平均病程33.23±14.44(天),缺血性卒中23例,出血性卒中7例,给予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4.93±11.97(岁),平均病程31.70±13.84(天),缺血性卒中24例,出血性卒中6例,采用头针结合舌针速刺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6次为一疗程,休息1天后进行第2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ABC及CFCP评分比较,并采用改良的BDAE及ABC进行疗效评定;统计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头针结合舌针速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临床疗效,根据AB C及CFCP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言语谈话、复述、命名及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7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失语症严重程度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头针结合舌针速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自发谈话、复述、命名能力,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头针结合舌针速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86.67%,优于对照组治疗。3、头针结合舌针速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梁前,梁月俭[10](2012)在《中医刺络放血疗法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刺络放血是在辨证取穴的基础上用三棱针、毫针、梅花针、刀具等工具刺破躯体的某些腧穴、病灶处、病理反应点或浅表小静脉,放出一定量的血液,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针灸方法。刺血疗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历代医家继承了这一传统方法,并不断摸索,积累和掌握了许多刺络放血的经验。所治病

二、金津玉液穴放血疗法治疗失语5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津玉液穴放血疗法治疗失语50例(论文提纲范文)

(1)金津、玉液点刺放血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2.研究方法
        2.1 临床分组及相关资料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质量控制
        2.6 统计方法
        2.7 不良事件处理
        2.8 安全性分析
    3.流程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2)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失语
    1.1 以舌针疗法为主
    1.2 以头针疗法为主
    1.3 以体针疗法为主
2 其他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失语
    2.1 以刺络放血为主
    2.2 以眼针疗法为主
    2.3 电针疗法为主
    2.4 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疗法为主
3 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失语
4 小 结

(3)白虎摇头针法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于中风失语症的研究
        1.1 中医病因病机
        1.2 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于中风失语症的研究
        2.1 现代医学对中风失语症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的治疗
实验研究
    1 一般材料
    2 研究方法
    3 统计结果
    4 结果分析
讨论
    1 选题目的
    2 白虎摇头针法概述
    3 选穴依据
    4 针刺治疗本病的优势
    5 语言康复训练治疗本病的分析
    6 疗效分析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头、体针结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英文词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试验病例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脱落与剔除试验标准
        1.3.4 伦理学要求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2.1 基础治疗
        2.2.2 对照组C治疗方案
        2.2.3 观察组B治疗方案
        2.2.4 观察组A治疗方案
        2.3 疗效观察
        2.3.1 观察指标
        2.3.2 疗效评定标准
        2.3.3 安全性观察
        2.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不良反应的记录和报告方法
第二部分 试验分析与结果
    1 病例收集情况
    2 一般资料比较
        2.1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构成比较
        2.2 三组患者病程、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
    3 疗效结果比较
    4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文献综述分析讨论
    2 观察组与对照组设置的讨论
    3 本试验中的问题
    4 相关理论讨论
    5 本试验引发的启示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1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脑卒中的诊断标准(节选)
附表2 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鉴别
附录3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4 在校期间论文论着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5)蒙医、中医针刺治疗白脉病(中风)文献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蒙医与中医比较研究现状
    1. 理论方面的比较研究
    2. 药物方面的比较研究
    3. 针刺治疗方法的比较研究
    4. 结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蒙医白脉病相关的文献研究
    一、蒙医对白脉病的认识
        1. 白脉病的古代文献分析
        2. 白脉病的现代文献分析
    二、蒙医白脉病的针刺治疗
        1. 放血疗法
        2. 针刺治疗
        3. 配合及其他疗法
        4. 现代蒙医学针刺治疗白脉病的概述
第二章 中医对中风病的相关文献研究一
    一、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
        1. 古代对中风病的认识
        2. 现代对中风病的认识
    二、中医对中风病的针刺治疗
        1. 对针刺治疗的论述
        2. 古代针刺治疗中风病的方法
        3. 现代中风病的针刺治疗概述
第三章 蒙医、中医针刺治疗白脉病的文献对比研究
    一、蒙医对白脉病针刺治疗的古今文献分析
    二、中医对中风病针刺治疗的古今文献分析
    三、蒙医与中医古代文献比较
    四、蒙医与中医现代文献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蒙医特殊术语注释
    蒙医放血穴位名称、解剖位置及功效
    蒙医针灸穴位名称、解剖位置及功效
    蒙医穿刺穴位名称,解剖位置及功效

(6)少阳经穴刺络放血治疗实证偏头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与研究进展
        1.1.1 概述
        1.1.2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1.1.3 偏头痛的西医治疗概况
        1.1.4 偏头痛的测评方法
    1.2 传统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1.2.1 中医古籍关于偏头痛病名的记载
        1.2.2 病因病机
        1.2.3 中药治疗
        1.2.4 针灸治疗
        1.2.5 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机理
        1.2.6 少阳经与偏头痛
    1.3 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
        1.3.1 刺络放血疗法概述
        1.3.2 刺络放血疗法的中医作用机理
        1.3.3 刺络放血疗法的西医作用机制
        1.3.4 刺络放血疗法的选穴特点
        1.3.5 刺络放血疗法的疗效
        1.3.6 刺络放血疗法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研究方案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对象
        2.1.3 临床试验方法
    2.2 研究结果
        2.2.1 基线的比较分析
        2.2.2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2.3 讨论与分析
        2.3.1 研究结果讨论
        2.3.2 刺络放血疗法的作用
        2.3.3 刺络放血疗法的特点
        2.3.4 刺络放血疗法的辨证原则
        2.3.5 关于本研究的穴位选择
        2.3.6 关于本研究观察量表的选择
        2.3.7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2.3.8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7)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医药在我国卫生保健体系中作用
        1.1.2 中医药现代化是促进其发展和被广泛认可的唯一途径
        1.1.3 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材料与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回顾性调查
    2.1 研究背景
        2.1.1 系统评价的发展沿革及概念特点
        2.1.2 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与步骤
        2.1.3 系统评价方法质量与报告质量的评估工具
        2.1.4 系统评价在我国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2.2 研究内容
    2.3 材料与方法
        2.3.1 技术路线图
        2.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2.3.3 文献筛选流程
        2.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2.3.5 质量控制措施
    2.4 结果
        2.4.1 文献检索结果
        2.4.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2.4.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方法质量
        2.4.4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报告质量
    2.5 讨论
        2.5.1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2.5.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质量存在的问题
        2.5.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质量存在的问题
        2.5.4 研究的局限性
    2.6 结论
第三章 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对比研究
    3.1 研究背景
        3.1.1 针灸在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3.1.2 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针灸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3.2 研究内容
    3.3 材料与方法
        3.3.1 技术路线图
        3.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3.3.3 文献筛选流程
        3.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3.3.5 质量控制措施
    3.4 结果
        3.4.1 文献检索结果
        3.4.2 国内外针灸统评价/Meta-分析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3.4.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质量
        3.4.4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
    3.5 讨论
        3.5.1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基本特征和特点方面的差异
        3.5.2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方法质量方面的差异
        3.5.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报告质量方面的差异
        3.5.4 研究的局限性
    3.6 结论
第四章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与报告质量回顾性分析
    4.1 研究背景
        4.1.1 随机对照试验定义
        4.1.2 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工具简介
        4.1.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4.2 研究内容
    4.3 材料与方法
        4.3.1 技术路线图
        4.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4.3.3 文献筛选流程
        4.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4.3.5 质量控制措施
    4.4 结果
        4.4.1 文献检索结果
        4.4.2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4.4.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
    4.5 讨论
        4.5.1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存在的问题
        4.5.2 STRICTA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3 CONSORT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4 研究的局限性
    4.6 结论
第五章 中医药期刊编辑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认知率及“稿约”中规定和引入需求调查
    5.1 研究背景
    5.2 研究内容
    5.3 对象与方法
        5.3.1 研究对象
        5.3.2 调查方法
        5.3.3 技术路线
        5.3.4 统计分析
        5.3.5 质量控制措施
    5.4 结果
        5.4.1 纳入期刊数量和种类
        5.4.2 临床研究报告规范在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的规定
        5.4.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认知和应用现状调查结果
    5.5 讨论
        5.5.1 “稿约”中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引入率较低
        5.5.2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知晓和认知程度普遍较低
        5.5.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率较差
        5.5.4 研究的局限性
    5.6 结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特色与创新
    6.3 提高国内中医药研究质量的建议
    6.4 促进国内中医药研究成果转化的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9)头针结合舌针速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传统医学对中风失语症的认识
        1.1 古代文献对失语症的记载
        1.2 现代中医学对中风失语症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中风失语症的研究
        2.1 失语症的临床分类
        2.2 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
        2.3 言语功能恢复机制
        2.4 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2.5 治疗时机选择
        2.6 运动性失语治疗进展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3 临床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评定标准
    4 统计处理
结果
    1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比较
        1.1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自发谈话评分比较
        1.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听理解评分比较
        1.3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复述功能评分比较
        1.4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命名能力评分比较
    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比较
    3 两组病例治疗后失语症严重程度评定
    4 两组病例治疗后总疗效比较
讨论
    1 选题依据
    2 针刺选穴依据
        2.1 头针选穴依据
        2.2 舌针选穴依据
    3 头针结合舌针速刺治疗运动性失语的机理探讨
    4 疗效评价方案选择
    5 疗效分析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附表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附录

四、金津玉液穴放血疗法治疗失语5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金津、玉液点刺放血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研究[D]. 王妤函.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2]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研究进展[J]. 朱利,苏同生. 陕西中医, 2019(06)
  • [3]白虎摇头针法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研究[D]. 毕卓晖.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头、体针结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D]. 董升阳.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5]蒙医、中医针刺治疗白脉病(中风)文献比较研究[D]. AMARSANAA GERELTUYA(格日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6]少阳经穴刺络放血治疗实证偏头痛的临床观察[D]. 香伟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
  • [7]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D]. 马彬. 兰州大学, 2013(05)
  • [8]从治愈率的角度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选穴思路[J]. 李洲. 湖南中医杂志, 2013(06)
  • [9]头针结合舌针速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D]. 孙超.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10]中医刺络放血疗法临床研究进展[J]. 梁前,梁月俭. 内蒙古中医药, 2012(12)

标签:;  ;  ;  ;  ;  

金津玉液穴放血治疗失语症5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