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养老保险

全面推进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养老保险

一、全面推进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 养老保险(论文文献综述)

周凤珍,马媛[1](2022)在《稳就业目标下养老保险单位费率水平研究》文中提出就业与企业息息相关,稳定就业必须大力发展企业。当前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负担过重,主要因为养老保险单位费率设置过高。不同维度看,各类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能力与其就业贡献差异较大,且二者基本呈现为负向关系。在就业优先导向下养老保险单位费率水平应依据缴费能力从低设置。在各类企业中,住宿餐饮和居民服务业的私营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能力最强而缴费能力最弱的类型代表,可以参照这类企业的缴费能力设置养老保险单位费率水平。

丁学娜[2](2022)在《保障功能分化:中国共产党对职业福利的认知与实践逻辑》文中指出职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综合判断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以及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完成度和保障水平的基础上,对职业福利的认知与实践沿着保障功能分化的逻辑,阶段性、多维度地推进和深化。从建党到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共产党将职业福利与公共福利混合为一体来推进,之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了两者保障功能定位的分化并明确了职业福利的补充保障功能;进而在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完成的基础上,推动职业福利保障功能从微弱补充到实质补充的层次分化;同时协调推进公私部门间的职业保障功能分化进程,从公私分立到公私"可比较"。最终通过对职业保障功能分化的推进,建构起更加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黄远飞[3](2021)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研究:一个新的评估框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基金供给的可持续性,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家庭的各个层面,是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综合运行的结果。本文在对国内外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及福利国家发展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养老保险政策的实践,构建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包括政策维度、财务维度、有效性维度和公众态度维度等4个维度,10个二级指标,以及21个三级指标。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4](2021)在《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苏政办发[2021]60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8月31日江苏省"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前言"十四五"时期,是我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自觉践行"争当表率、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5](2021)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金融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中认为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穗府办[2021]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金融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反映。2021年9月17日广州市金融发展"十四五"规划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广州金融业发展成就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广州金融发展环境

李红艳,朱敏[6](2021)在《我国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研究——基于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视角》文中认为科学、合理、全面地测算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是确定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及其有效实施并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以我国内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相关统计数据作为样本,分别构建客观赋权法、权重调整法、熵权法组合测算模型3种方法,测算得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19年和2020年基于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对不同模型所得结果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布的实际社会保险缴费基数进行偏离度分析,发现权重调整法整体偏离度相对较高,熵权法组合测算模型偏离度居中,客观赋权法偏离度最小;进一步分析客观赋权法测算结果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经济生活水平的协调性,发现客观赋权法测算结果可协调经济发展与国民基本经济生活水平的发展,但是仍有上升空间;最后构建客观赋权法+因子调整模型,发现客观赋权法测算结果具有稳定性和合理性,受因子调整的影响较小。建议在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核算方法上,可以使用一致的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实现省级层面关于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核算方法的统一;扩大统计口径,反映更加全面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

财政部新闻办公室[7](2021)在《刘昆等部领导出席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介绍财政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情况》文中研究说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7月30日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刘昆,副部长许宏才、朱忠明介绍财政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刘昆: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财政部向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国财政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

穆希琳[8](2021)在《国企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与变迁研究 ——基于YZ厂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各级工会组织实施的正式制度中,工会互助制度属于工会保障职能中兼具职工集体福利和困难职工帮扶双重主题的制度形式。该制度的生成是结构互构与个体需求的复合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内制度的表现样态呈现区别化,本文对工会互助制度发展阶段的划分将厘清制度的发展脉络,对各阶段制度内容和运行实际效果的分析是归纳制度阶段特征的依据。而在工会互助制度变迁的逻辑体系中,原有的制度生成结构发生变化,作为工会组织“自我赋能”的中层力量崛起发挥着创新工会互助制度组织形态的作用。对工会互助制度的研究将原本呈现为割裂状态的工会互助制度典型阶段融汇为一脉相承的制度发展过程,并且将静态的制度呈现以动态演进的方式开展研究。通过构建“结构—需求—制度”的分析框架,将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和变迁的动力要素划分为“宏观制度—单位组织”的多重制度逻辑结构,又将个体需求的满足程度使用“认同—行动”双重维度进行类型划分。通过分析强化了“中层组织”在制度变迁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力量,中层组织呈现单位组织“退场”、上级工会组织“入场”。工会组织通过市场化机制的尝试达到“自我赋能”,这一外在突生的力量为工会互助制度变迁提供了全新的组织形态。本研究选择东北地区国有大型企业YZ厂作为田野调查点开展实证研究。YZ厂建厂历史悠久,工会互助制度发展历程完善,并且当下YZ厂仍保留单位内外多种互助制度并行,在参与上级工会职工互助保障的主流互助制度之外,在单位内部按年度职工仍开展向厂内互助基金会捐款。本研究采用社会学定性分析方法中的实地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将该厂1955年建厂初期至1995年间在工会会员之间实行的以“互助储金会”为代表的经济互助制度,结合“生活服务小组”、“思想互助小组”等为代表的劳力互助制度和思想互助制度,统称为工会互助制度的“初样态”。将1995年后参与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C市办事处组织的以职工医疗互助为主要内容的“职工互助保障”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工会互助制度的“新样态”。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低位时期,收入分配制度遵循平均主义基础上的按劳分配,职工收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成为客观现实。社会管理领域国家以单位体制将个体纳入单位组织中便于管理及整合,单位组织也成为国家向个体提供福利待遇的中间组织。本论文所研究的国有企业在单位体制时期是典型的能够为单位成员提供近乎全覆盖福利、单位成员对单位组织依附黏性较强的单位组织。从自上而下的结构角度而言,国家经济社会的宏观制度要求单位组织承担国家意志的传达者、国家资源的提供者角色,纳入代表着“国家”的单位组织中的个体依靠单位解决自身的困境成为该历史阶段下理所当然的选择。这是国家制度对单位组织内部成员互助行为的社会建构。从自下而上的结构角度而言,在企业与国家“同构”之下的国有企业工会,听从党委领导并为行政部门分忧是其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国家总体资源供给量不足的局限下,动员群众力量展开互助互济活动成为工会的理性选择。把单位成员的问题在单位组织的场域内解决,这是单位组织“向上负责”的反馈表现。在国家宏观制度与中层单位组织的互构结构之外,大量职工存在临时性经济借贷需求这样微观个体的实际需求也是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要素。笔者通过对YZ厂工会互助制度发展过程的研究认为互助制度的变迁是对原有互助制度中呈现正反馈递增的设置予以保留,在此基础上采取渐进式变迁的方式,符合职工对工会互助制度发展的预期惯性,也符合制度制定的主体工会组织的功能定位。由于工会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功能侧重有所区别,工会互助制度也随之呈现了从“解群众之困”到“筑风险补充保障”的功能偏重转向。在单位体制之下,工会是生产性行政单位的企业同盟者或建设伙伴。因此工会组织为单位行政减轻负担的同时还要为职工群体缓解压力,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工人的生活福利工作,将出现临时经济困难的职工“揽”到工会职责份内,采取广泛依靠群众力量、解决群众自身问题的方式设立“互助储金会”,这是工会对稳定单位体制的有效的助益方式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互助保障的群体边界相较单位体制时期工会互助制度范围扩大。职工互助保障将一事一时的工会“送温暖活动”转变为覆盖全年的帮扶救助长效机制,将工会单向“施惠”转变为职工双向多元互助参与。笔者通过对YZ厂工会互助制度的研究认为互助制度的当代价值不仅在于为职工提供风险补充保障,更在于“重塑”单位内部职工间相互关爱的凝聚力。“在内”有单位组织对“单位人”的关怀,“单位人”以尽心完成职业目标作为对单位组织的回馈;“在外”利用大数法则的职工互助保障,是低投入的非营利性的风险补充补充保障。笔者认为工会互助制度的发展进路应在维护职工保障权益的原则上拓展多层次多元化的互助保障体系,配合“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过程中的下岗职工、人数日渐增加的离退休职工、互联网平台灵活就业职工等群体设置有工会特色的互助保障制度,这也将是工会迎合职工民意需求增强持续创新能力持续“赋能”的表现。

马婧[9](2021)在《中国女性劳动者工作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基于CLDS2016的数据分析》文中指出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情况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男女劳动参与率的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但即使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女性劳动者的权益,我国女性的失业率却依然远高于男性,女性在工作中遇到的性别歧视现象依然严峻。女性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在面临这样的就业局面时,她们对于工作的满意度状况如何?影响其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又有哪些呢?首先,本研究利用2016CLDS数据对中国女性劳动者工作满意度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女性劳动者的总体工作满意度和十个维度的工作满意度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这表明了中国女性劳动者的工作满意度较高。其次,本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和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三个方面探索了影响女性劳动者“工作满意度”的因素。研究发现,显着影响女性劳动者的“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个人收入、教育水平、工作单位的类型、社会地位、年龄和健康状况。其中,个人收入、教育水平、社会地位和年龄对女性劳动者的“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是负向的,且这种影响均在5%显着性水平上得到验证;此外,女性的工作单位类型及其自身健康水平对女性的“工作满意度”起到显着的正向作用。在本研究中,政治面貌、职业资格证书情况、社会保障、社会网络和婚姻状况对女性劳动者的“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不显着,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差异的显着性水平。

彭雅[10](2020)在《公平视角下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待遇问题研究 ——以湘西州为例》文中提出生育是生命延续的唯一方式,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女性作为生育主体,在生育过程中需要承受着工作暂停、妊娠出血、术后遗留副作用等心理及生理问题。为保障妇女权益,提高人口健康水平,降低家庭抚老育幼压力,生育保险制度运势而生。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充分重视妇女健康权益,将提高妇女健康水平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并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稳步推进我国生育保障事业改革。经过长期的改革调整,生育保障制度为民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生育保障水平逐渐提高,生育保险制度公平性和持久性显着增强。但相对于全面建成覆盖全民、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目标而言,我国生育保险制度发展相对滞后,生育保险运行存在一定的不公平问题。因此为促进生育保险待遇的公平发展,本文选择以湘西州城镇女职工生育保险参保状况及待遇水平为研究点,分析现存问题,探讨优化措施。本文以公平理论作为基础支撑,结合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半结构访谈以及综合分析法等方法,以湘西州城镇女职工为调查对象,通过对400份调查问卷以及32份访谈内容的整理分析。研究发现随着生育保险制度的逐渐完善,城镇女职工生育保险参加意愿较高且基金数额逐年增长,生育产假时间总体高于基础产假,生育报销渠道较为畅通,城镇职工对生育保险的满意度较高,生育医疗费用补贴差异性较高。本文通过立足于制度、群体及待遇三方面的公平现状分析,发现现行的生育保险存在着制度设计有待健全、生育保险待遇差异明显、生育保险参保状况不均衡现象。其中制度设计有待健全主要体现参保条件局限性较强和报销标准模糊两方面;待遇差异明显主要体现在不同县域、行业的职工存在产假、生育津贴和医疗补贴差异性高;参保状况不均衡主要体现生育保险覆盖面窄和企业存在参保漏洞。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女职工的不公平待遇,阻碍了生育保险制度的完善。为缓解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待遇的不公平问题,在德国、法国及日本生育保障制度的经验借鉴下,通过加强生育保险顶层设计,完善生育产假制度,加大生育保健服务供给,推进生育保险法律法规建设,强化生育保障监督管理,稳步推进生育保险并入医疗保险改革。力求从多角度健全我国生育保障体系,实现生育保障权益的实质公平。

二、全面推进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 养老保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面推进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 养老保险(论文提纲范文)

(1)稳就业目标下养老保险单位费率水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企业吸纳就业与缴费能力差异性的多维度分析
    (一) 登记注册类型维度
    (二) 行业维度
    (三) 规模维度
三、养老保险单位费率应按从低原则设置
    (一) 稳定就业的必然要求
    (二) 庞大的关联人群——灵活就业群体缴费能力普遍较低
    (三) 为税务部门全责规范征管创造有利条件
四、就低原则下养老保险单位费率基准水平分析
    (一) 缴费能力最低的企业类型及其所能承受的单位费率水平分析
    (二) 维持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的单位费率水平测算
    (三) 养老保险单位费率水平的国际参照
    (四) 养老保险费率普遍由雇主雇员均衡分担
五、结语

(2)保障功能分化:中国共产党对职业福利的认知与实践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保障功能定位的分化:混合——补充
    (一)公共福利与职业福利混合为一体
        1.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对职业保障的认知与实践
        (1)中国共产党对职业保障的认知发展
        (2)中国共产党对职业保障的实践推进
        (3)职业保障的混合性
        2.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福利[14]
        (1)单位福利的项目内容规定
        (2)单位福利的混合性
    (二)职业福利:对公共福利的补充
        1.市场经济转型条件下补充论的产生
        2.公共福利改革明晰了职业福利的补充空间
        (1)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2)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
二、补充保障功能分层递增:微弱补充——实质补充
    (一)职业福利的补充保障价值缓慢凸显
        1.法规补充型保险福利的保障功能增进进程平缓
        2.工资替代型职业福利补充水平提高
        3.法规补充型非货币福利微弱补充
    (二)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实质性推进职业福利的补充保障功能
        1.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保障
        2.社会主要矛盾转型及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期待
三、保障功能分化的协调推进:公私分立——公私可比较
    (一)公私分立
    (二)公私可比较[41]
        1.公共部门法规补充型货币福利的改革
        2.公共部门法规补充型非货币福利的改革
        3.公共部门工资替代型福利的改革
        4.扩展企业法规补充型非货币福利
四、结语

(3)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研究:一个新的评估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综述
三、 一种新的评估框架
四、 评估体系的详解:基于广州市的实践
    (一) 维度一:政策可持续
        1. 指标一:政策合理性
        (1) 扩面机制。
        (2) 缴费机制。
        (3) 养老金计发和调整机制。
        2. 指标二:政策稳定性
        (1) 政策的连续性。
        (2) 制度改革方式。
        (3) 政策的法制化程度。
        3. 指标三:政策适应性
        (1) 与国家总体政策的吻合度。
        (2) 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适应度。
    (二) 维度二:财务可持续
        1. 指标一:外部经济社会因素
        (1) 经济发展水平。
        (2) 老龄化程度。
        2. 指标二:基金管理机制
        (1) 基金管理制度。
        (2) 统筹层次。
        3. 指标三:基金收支情况
        (1) 基金支出增速与基金收入增速比。
        (2) 财政对职工养老支出。
        (3) 基金结余可支付月数。
        (4) 个人账户空账率。
    (三) 维度三:有效性
        1. 指标一:保障基本生活
        (1) 对制度保障数量的衡量。
        (2) 对制度保障质量的衡量。
        2. 指标二:化解社会风险
    (四) 维度四:公众态度
        1. 指标一:公众参与度
        2. 指标二:公众满意度
五、 结 语

(6)我国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研究——基于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政策规定和文献综述
    (一)政策规定
    (二)文献综述
二、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测算模型
    (一)客观赋权法
    (二)权重调整法
    (三)熵权法组合测算模型
三、不同测算方法及结果分析
    (一)各测算方法的结果分析
    (二)测算方法的偏离度和协调度分析
        1.各测算方法的偏离度分析
        2.各测算方法的协调度分析
    (三)不同测算方法在典型省份中的适用性分析
        1.以辽宁省为典型代表
        2.以北京市为典型代表
        3.以天津市为典型代表
四、客观赋权法+因子调整模型分析
五、讨 论
    (一)逐步实现社会保险缴费基数计算方法的省级统一
    (二)扩大统计口径,全面反映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三)合理调整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下限,扩大制度覆盖面,同时加强监管

(8)国企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与变迁研究 ——基于YZ厂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与问题提出
        1.1.1 选题缘起
        1.1.2 问题提出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工会
        1.2.2 工会会员与单位成员
        1.2.3 互助互济
        1.2.4 工会互助制度
    1.3 理论基础与解释框架
        1.3.1 理论基础:制度生成与变迁理论
        1.3.2 解释框架:“结构—需求—制度”分析框架
        1.3.3 论文篇章结构
    1.4 研究对象情况介绍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意义
        1.6.1 理论意义
        1.6.2 现实意义
第2章 相关文献回顾与述评
    2.1 国内文献回顾
        2.1.1 工会角色与组织运行研究
        2.1.2 工会功能与改革研究
        2.1.3 互助价值传统与互助实践研究
        2.1.4 工会互助保障研究
    2.2 国外文献回顾
        2.2.1 工会角色与组织运行研究
        2.2.2 工会功能与改革研究
        2.2.3 互助思想与互助组织研究
    2.3 既有学术贡献与局限
        2.3.1 学术贡献
        2.3.2 研究局限
第3章 工会互助制度生成的背景分析
    3.1 制度下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催生互助“刚性需求”
        3.1.1 计划经济时期经济水平与收入分配制度的局限
        3.1.2 单位制初期国有企业“纵横交错”管理体系下的工会组织
        3.1.3 单位制初期的工会保障职能
    3.2 组织反馈:单位成员团结模式的有机形塑
        3.2.1 发挥工会“政治动员”组织者的作用
        3.2.2 互助行为优化单位成员社会互动结构
        3.2.3 集体主义思想成为单位体制时期价值取向
    3.3 个体需求:满足计划经济时期单位成员基本生活保障需求
        3.3.1 脱离剥削性质的旧时民间借贷组织的需求
        3.3.2 大量单位成员存在应急借款的需求
        3.3.3 缓解单位成员家属“后顾之忧”的需求
第4章 计划经济时期工会互助制度的“初样态”
    4.1 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运行和功能
        4.1.1 建国初期工人阶级互助实践
        4.1.2 工会互助制度的运行过程
        4.1.3 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功能
    4.2 YZ厂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内容和特点
        4.2.1 “互助储金会”——经济互助制度
        4.2.2 “生活服务小组”——劳力互助制度
        4.2.3 “思想互助小组”——思想互助制度
        4.2.4 由“输血”到“造血”的互助基金会
    4.3 单位成员对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行动回应
        4.3.1 单位成员“支持型”行动
        4.3.2 单位成员“妥协型”行动
        4.3.3 单位成员“观望型”行动
        4.3.4 单位成员“排斥型”行动
第5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工会互助制度的“新样态”
    5.1 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的特点和功能
        5.1.1 从路径依赖视角解析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
        5.1.2 职工互助保障区别于商业保险的独特价值
        5.1.3 互助制度助力工会打造全方位保障“品牌”
    5.2 YZ厂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的表现形式
        5.2.1 YZ厂参与职工互助保障的必要性
        5.2.2 双轨互助制度并行的YZ厂特色
        5.2.3 对制度目标和成效的认同激发参与动力
    5.3 单位成员对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的行动回应
        5.3.1 单位成员“支持型”行动
        5.3.2 单位成员“妥协型”行动
        5.3.3 单位成员“观望型”行动
        5.3.4 单位成员“排斥型”行动
第6章 工会互助制度的变迁逻辑分析
    6.1 宏观制度对中层赋能和个体需求的决定作用
        6.1.1 国家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用
        6.1.2 单位由行政性整合转向利益性整合
        6.1.3 “国家—单位保障”进阶“国家—社会保障”
    6.2 中层赋能的“强化”促生互助组织新形态
        6.2.1 向上贯彻:上级工会“在场”重塑互助边界
        6.2.2 向下回应:发挥工会组织联系职工的“桥梁纽带”
        6.2.3 自我赋能:工会组织市场化“跨界”
    6.3 微观个体为宏观结构和中层赋能提供经验建构
        6.3.1 “搭便车”的群体惰性助推互助行为制度化
        6.3.2 “由借到挣”的行为逻辑嵌入互助基金会的运营理念
        6.3.3 “风险自担”的制度常态激发工会互助保障的转型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
        7.1.1 工会互助制度生成的复合因素
        7.1.2 工会互助制度变迁不可忽视的“中层力量”
        7.1.3 工会互助制度的现实意义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访谈提纲
    附录2:受访者基本信息表(以访谈时间先后排序)
    附录3:《互助储金会组织通则》
    附录4:《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章程》
    附录5: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C市办事处开展的职工互助保障类型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9)中国女性劳动者工作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基于CLDS2016的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工作满意度概念的界定
        1.2.2 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1.2.3 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理论研究
        1.2.4 工作满意度研究方法的研究
        1.2.5 女性劳动者就业相关研究
        1.2.6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理论意义
        1.3.3 现实意义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及概况
    2.2 基本概念的界定
    2.3 理论依据及研究假设
    2.4 变量的操作化
        2.4.1 因变量
        2.4.2 自变量
        2.4.3 控制变量
    2.5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2.5.1 因子分析
        2.5.2 计量模型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中国女性劳动者工作满意度的统计性描述
        3.1.1 自变量的描述分析
        3.1.2 因变量的描述分析
        3.1.3 控制变量的描述分析
    3.2 中国女性劳动者的工作满意度基本情况及差异性分析
        3.2.1 中国女性劳动者的总体工作满意度情况及差异性分析
        3.2.2 中国女性劳动者的收入满意度情况及差异性分析
        3.2.3 中国女性劳动者的工作安全性满意度情况及差异性分析
        3.2.4 中国女性劳动者的工作环境满意度情况及差异性分析
        3.2.5 中国女性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满意度情况及差异性分析
        3.2.6 中国女性劳动者的工作晋升机会满意度情况及差异性分析
        3.2.7 中国女性劳动者的工作有趣满意度情况及差异性分析
        3.2.8 中国女性劳动者的工作合作者满意度情况及差异性分析
        3.2.9 中国女性劳动者的能力和技能使用满意度情况及差异性分析
        3.2.10 中国女性劳动者的工作尊重满意度情况及差异性分析
        3.2.11 中国女性劳动者的表达意见机会的满意度情况及差异性分析
    3.3 中国女性劳动者的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结论
        4.1.1 中国女性劳动者“工作满意度”的基本情况
        4.1.2 经济资本方面对中国女性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4.1.3 文化资本方面对中国女性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4.1.4 社会资本方面对中国女性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公平视角下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待遇问题研究 ——以湘西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城镇职工
        二、生育保险
        三、生育保险权益
    第二节 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一、马克思的公平观
        二、罗尔斯的公平正义论
        三、生育保险公平性分析框架
第三章 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制度概况
    第一节 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制度发展历程
        一、生育保险制度发展初期
        二、生育保险制度探索中期
        三、生育保险制度发展后期
    第二节 湘西州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制度
第四章 湘西州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制度实证分析
    第一节 调研实施概况
        一、调研地点选择与分布
        二、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设计
        三、调研样本情况
    第二节 湘西州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制度运行情况
        一、生育保险参保意愿较高且基金数额逐渐增长
        二、生育医疗费用补贴差异性较高
        三、生育产假时间总体高于原基础产假
        四、生育津贴基本不能保障孕期基本需求
        五、城镇职工对生育保险政策较满意
    第三节 湘西州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待遇公平现状评价
        一、机会公平评价:生育保险制定规则
        二、过程公平评价:生育保险待遇水平
        三、结果公平评价:生育保险参保状况
第五章 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待遇不公平原因分析
    第一节 制度层面
        一、生育保险责任承担主体单一
        二、产假制度设计有待健全
        三、生育保障制度更新滞后
    第二节 政府监管层面
        一、生育保障基层监察难度大
        二、用人单位违法成本低
    第三节 立法层面
        一、生育保险法律法规不健全
        二、生育保险争议处理成本高
    第四节 价值观层面
        一、国家对生育保障认知不足
        二、民众生育维权意识薄弱
第六章 增强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公平性的建议对策
    第一节 国外生育保险制度借鉴
        一、国外生育保险制度典型案例实况
        二、国外生育保险制度经验启示
    第二节 完善城镇职工生育保险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生育保险顶层设计
        二、完善生育产假制度
        三、加大生育保健服务供给
        四、推进生育保险法律法规建设
        五、强化生育保障监督管理
        六、稳步推进生育保险并入医疗保险改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全面推进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 养老保险(论文参考文献)

  • [1]稳就业目标下养老保险单位费率水平研究[J]. 周凤珍,马媛.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01)
  • [2]保障功能分化:中国共产党对职业福利的认知与实践逻辑[J]. 丁学娜.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22(01)
  • [3]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研究:一个新的评估框架[J]. 黄远飞.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 2021(03)
  • [4]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的通知[J].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17)
  • [5]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金融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J].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29)
  • [6]我国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研究——基于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视角[J]. 李红艳,朱敏. 保险研究, 2021(09)
  • [7]刘昆等部领导出席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介绍财政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情况[J]. 财政部新闻办公室. 国有资产管理, 2021(09)
  • [8]国企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与变迁研究 ——基于YZ厂的实证分析[D]. 穆希琳. 吉林大学, 2021(01)
  • [9]中国女性劳动者工作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基于CLDS2016的数据分析[D]. 马婧. 兰州大学, 2021(12)
  • [10]公平视角下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待遇问题研究 ——以湘西州为例[D]. 彭雅.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全面推进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养老保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