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应防患于未然

网络安全应防患于未然

一、网络安全应防患于未然(论文文献综述)

李鑫[1](2021)在《新形势下网络安全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我们所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和风险分析,结合本人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网络风险隐患防范的解决思路和办法,同时对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刘军[2](2021)在《预防性法律制度的理论阐释与体系构建》文中研究说明预防性法律制度的提出源起于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是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指导下,在对"枫桥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制度实践和理论提升。核心要义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发展与安全利益,事先主动采取预防性措施,防止影响发展的重大安全事件尤其是重大犯罪案件的发生。预防性法律制度根植于中华优秀文化的沃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自适应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性法律制度应采取"分级预防模式",构建和完善前段、中段、末段预防相结合的立体式预防体系、多层次的预防法律制度体系和多元主体参与的犯罪预防机制。

余晓青[3](2021)在《意识形态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强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治理机制建设,是提升治理能力、有效应对意识形态网络舆情严峻态势的需要,也是塑造清朗网络空间、切实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是各级党政机关面临的重要任务。当前,在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治理过程中,还存在舆情监测、预警、引导机制不完善,舆情预案演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大建设力度,从监测预警、引导处置、预案演练等方面入手,构建立体化舆情应对长效机制,以提高意识形态网络舆情监控引导力,保障政治安全与社会稳定。

岳红玲[4](2021)在《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从国家大局出发,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出底线思维方法论并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其目标直指解决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面临的新问题和老问题,提高党运用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底线思维是集原则性、科学预见性、主观能动性、辩证性有机统一的思维方法。任何理论都不是无源之水。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底线思维的基本思想的继承发展,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底线思维智慧的创造性运用,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的创新发展。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围绕如何防范化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性风险这一主题呈现出丰富内容,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第一,在政治领域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关乎道路、方向的问题上要立场坚定。第二,在经济领域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采取积极措施守住“六稳”“六保”底线,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在重大风险面前守住经济基本盘。第三,在意识形态领域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建设、哲学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引导,重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坚守道德底线。第四,在社会领域强调社会政策要兜底,守住社会稳定底线、安全生产红线、国家粮食安全底线、18亿亩耕地红线、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等,这些底线事关人民利益和福祉、事关国家大局稳定,体现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第五,在生态领域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意义;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划定并守住三条控制线,保护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第六,在党的建设领域党员干部要守住思想底线、初心底线、廉洁自律底线等,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第七,在外交领域坚决守住我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底线;要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际社会的竞争要守住道德底线和国际规范,实现国际社会间的良性竞争。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论述包括:加强科学理论修养,坚持学以致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灵活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化解矛盾、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练就过硬的防范风险的政治本领,科学研判风险,提高化解风险能力,提高制度执行力;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善于斗争,加强斗争历练,提高斗争本领。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表现为:在理论品质上其核心要义是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其本质特征是忧患意识,其重要抓手是两手准备;在理论立场上,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立场,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战胜风险和挑战,坚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从维护人民的利益出发,让人民群众满意;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问题就是矛盾,底线思维瞄着问题来、奔着问题去,充分估计最坏可能性、通过实际工作规避风险。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注重从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中发现问题;在筛选问题时注重统筹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全局性和局部性、必然性和偶然性、问题的当前和长远、问题的内部与外部等关系;在研究问题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两点论和重要论的统一;在解决问题时坚持一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以点带面开展改革试点、坚持从群众智慧中寻找应对问题的办法。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有利于探索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针,为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姜涛[5](2021)在《我国生物刑法的困境与出路》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生物安全法治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国生物刑法成为新兴领域,体系日渐成熟,但也存在保护不严密、定位不准确、预防不到位之困局。从理论上分析,生物刑法属于弱预防性刑法,刑法保护的早期化与严密化是生物刑法的规范取向,也是其摆脱困境的出路。刑法保护的早期化强调基于"防患于未然"的立法政策,以抽象危险犯合理划定个罪的犯罪圈,即立法者需要在合理评估生物安全风险并对之进行类型区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生物安全风险设置不同的危险犯类型。刑法保护的严密化意味着生物刑法需结合生物安全风险的新类型而增加相关罪名,以堵截处罚漏洞。

刘薇[6](2020)在《我国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凭借“互联网+”这股春风,食品行业迎来新机遇,通过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购买网络食品已成为多数消费者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传统的食品安全犯罪也利用互联网迅速发展升级成为新型的网络食品安全犯罪,滋生出更为复杂的犯罪手段,来势凶猛,扰乱网络食品市场秩序正常运行的同时,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考验国家治理能力与水平。在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背景之下,原有的犯罪治理措施对于防控网络食品安全犯罪效果不佳,协同治理模式成为有效解决网络食品安全犯罪的最优选择。鉴于此,本文以中国裁判文书网中搜集的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六年间680件网络食品安全犯罪有效案件为研究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网络食品安全犯罪现状与特点,并结合已有文献资料,深入了解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现状与不足,适当借鉴域外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之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的对策建议。具体来看,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我国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概述。本部分根据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对网络食品、食品安全犯罪、网络食品安全犯罪以及协同治理等概念予以界定,并且明晰协同治理主体及其权责,分析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的必要性。第三部分:我国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的现状与不足。本部分通过统计分析从中国裁判文书网中搜集整理的2014年至2019年共680件网络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掌握我国网络食品安全犯罪现状与特点,并对我国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现状与不足进行深入阐述。第四部分:域外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的经验借鉴。本部分主要分析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的现状,以及适合我国借鉴学习的经验做法。第五部分:我国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的完善与创新。本部分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结合域外优质经验,从协同治理保障层面、立法层面、执法层面以及其他主体层面对优化我国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对策展开探讨,打造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新格局。

周群[7](2020)在《基于弹性视角的我国北极航线安全评价及治理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层消退,北极地区的航行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为连接亚欧美经济活跃地区贸易往来的运输捷径以及重要的全球能源产地,这条“黄金航道”必将改变世界海运格局,北极通航的实现必将改变世界海运格局。我国作为北极事务重要的利益攸关方,北极航线的开发也将为我国未来30-50年间全球发展空间的拓展,带来极大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战略价值。然而,这条“黄金航道”的航行安全问题仍是目前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所面临的重大难题。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极端天气和“公共用地”属性使得北极航行的安全问题要远远突出于一般海上运输通道。如何在北极航线安全各类风险难以规避的背景下,提升航行安全的可靠性是我们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弹性理论是当前安全科学领域兴起的一个热点话题。问题指向于当前环境开放、复杂背景下,基于传统风险管理理论所进行的风险预测研究“不全面”、“不准确”的问题。倡导在内外部环境复杂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承认风险的必然发生,关注如何更好的抵抗风险、吸收风险以及如何快速的从危机状态中恢复,对于我们应对复杂风险问题,具有重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本文将弹性理论引入到北极航线安全管理中,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我国北极航线安全风险的现状及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弹性理论,对北极航线安全的应然状态进行阐释,从“脆弱性-弹性”两个维度构建北极航线安全的评估框架,析出评估指标。最后,应用贝叶斯网络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合专家访谈、问卷调研等方式获取相关统计数据,借助Netica软件,构建了北极航线安全评估模型。通过模拟计算,推理得出当前北极航线安全的整体水平,获取指标的敏感度,从而明确得出当前北极航线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点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强化及改进的方向,进而为完善我国北极航线风险治理提供决策支撑。

尹梦瑶,尹文平[8](2020)在《网络负面舆情与网络文化安全预警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网络文化是指以网络、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为媒体进行的信息交流、宣传报道等文化活动。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诸如网络负面舆情带来的网络文化安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网络负面舆情尤其是不实的舆情会损害党政机关的形象,有效应对网络负面舆情成为各级机关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舆情预警是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理网络负面舆情的前提。新媒体时代,各级机关要建立健全网络文化安全预警机制,对涉及本地或单位的网络负面舆情及时收集、处理,防患于未然。

张守俊[9](2018)在《C企业网络安全分析与改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巨大的变化在整个社会发生了。企业的日常工作也发生了变化,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越来越依赖。给社会和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本文将C企业网络安全体系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C企业目前网络安全状况以及将来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从安全区域划分、网络边界防御、服务器保护、威胁管理、漏洞扫描、桌面安全管理、安全审计、安全管理平台等几方面着手展开研究,分析了C企业在这些方面的不足,以及容易产生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首先,本文研究了企业信息安全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分析了一般在企业网络中容易存在的安全隐患。然后,在信息安全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企业网络安全的整体发展趋势,通过对C企业的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安全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找出了C企业网络在目前存在的安全问题。接下来,结合C企业网络特殊的安全需求,在尽量减小成本支出的情况下,提出了针对C企业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在遵照网络安全通用设计原则的情况下,大量运用当前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和知识,如DMZ(Demilitarized Zone非军事区)、UTM(Unified Threat Management安全网关)、IPS(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入侵防御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系统、安全审计系统、SOC(Security Operations Center信息安全管理平台)等,并制定了科学、动态协调的C企业网络安全改进方案。该方案在C企业的网络应用实际中,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并对目前中小企业的网络安全建设有一定指导作用。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的病毒和入侵技术会不断出现,任何一个企业的网络安全体系都不可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的安全问题。但是,相对应的,信息系统安全理论和技术也会不断深化和改进,从而发展出更利于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时新[10](2019)在《城市治理绩效视域下的公共安全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在给人们提供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公共安全问题。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城市治理显得至关重要。良好的城市治理能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城市治理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城市治理绩效评价能够督促城市建设,推进城市治理走向更高水平。为了更好的厘清公共安全教育与城市治理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作者首先对城市治理绩效进行了定义。然后指出城市治理绩效与公共安全教育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中国公共安全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重点在于总结其发展的不足之处。如传统公共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教育对象单一化,教育内容不全面及公共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继而对其不足之处产生的原因做出解释。主要原因是公共安全教育认识程度不够,公共安全教育规划不完整,公共安全教育投入不足,公共安全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及机制不完善。结合原因分析,对其发展不足的地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通过提高公共安全教育意识,确定公共安全教育主体,加大公共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创新公共安全教育形式,丰富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及谨防公共安全教育形式主义等方式,提高公共安全教育水平,谋求城市治理绩效的提高。本研究在正确认识公共安全教育对城市治理绩效的促进作用的基础上,指出加强公共安全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城市公共安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还能够适应城市安全形势的发展,从而构建和谐的城市居住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二、网络安全应防患于未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安全应防患于未然(论文提纲范文)

(1)新形势下网络安全的挑战与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发展的相关政策需要
二、必须用作战的思维对待网络安全
三、加强我国信息网络安全,做好安全风险的防范
    3.1?加强国产网信关键核心技术
    3.2 提高公民的网络安全意识
    3.3 发现安全风险做好风险评估
    3.4 做好安全加固应对运维风险
    3.5?关口前移
    3.6 体系化的防御

(2)预防性法律制度的理论阐释与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预防性法律制度的实践源起与精神实质
    (一)“枫桥经验”的具体实践与核心要义
    (二)预防性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念与具体内涵
二、预防性法律制度的思想渊源与时代背景
    (一)预防性法律制度的思想渊源
    (二)预防性法律制度的时代背景
三、预防性法律制度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预防性法律制度的理论价值
    (二)预防性法律制度的现实意义
四、预防性法律制度的预防模式与体系构建
    (一)预防性法律制度的预防模式
    (二)预防性法律制度的体系构建

(3)意识形态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强意识形态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二、意识形态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舆情监测机制不完善
    (二)舆情预警机制不成熟
    (三)舆情引导和处理机制不健全
    (四)舆情预案演练机制缺失
三、健全意识形态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对策建议
    (一)健全舆情监测机制
        1.提高思想认识,加大人力、技术投入
        2.完善常规监测与重点监测相结合的监测机制
        3.完善监测联动机制
    (二)健全舆情预警机制
        1.完善意识形态网络舆情甄别、研判工作机制
        2.构建意识形态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
    (三)健全舆情引导处置机制
        1.树立正确的舆情引导理念
        2.优化舆情引导策略
    (四)健全舆情预案演练机制
        1.完善应急预案制定
        2.加强应急预案演练

(4)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点及重、难点
第一章 底线思维的内涵和特征
    第一节 底线思维的内涵
        一、底线的内涵
        二、思维的内涵
        三、底线思维的内涵
    第二节 底线思维的特征
        一、原则性
        二、科学预见性
        三、主观能动性
        四、辩证性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底线思维的基本思想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底线思维的资源
        三、毛泽东思想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现实依据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要求
        三、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的要求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基本形态的重要论述
    第一节 关于政治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坚持党的领导
    第二节 关于经济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三、贯彻新发展理念
        四、守住农业农村改革的“三条底线”
    第三节 关于意识形态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二、守牢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三、重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四、守住道德底线
    第四节 关于社会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一、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二、坚守食品安全底线
        三、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
        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第五节 关于生态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一、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二、守住“三条控制线”
        三、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第六节 关于党的建设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一、牢守政治红线
        二、牢守思想防线
        三、牢守党的初心使命
        四、牢守廉洁自律底线
    第七节 关于外交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一、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安全的底线
        二、国与国要守住道德底线和国际规范
        三、坚守军事底线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论述
    第一节 加强科学理论修养
        一、学以致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新思想
        三、坚持科学思维方法
    第二节 练就过硬的防范风险的政治本领
        一、增强战略定力
        二、警惕“灰犀牛”防范“黑天鹅”
        三、提高科学研判风险能力
        四、提高化解风险能力
        五、提高制度执行力
    第三节 发扬斗争精神
        一、发扬斗争精神是时代的需要
        二、保持斗争精神并敢于善于斗争
        三、加强斗争历练以增强斗争本领
第五章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
    第一节 理论品质
        一、其核心要义是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其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
        三、其本质特征是忧患意识
        四、其重要抓手是两手准备
    第二节 理论立场
        一、坚守人民立场
        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三、让人民群众满意
    第三节 问题导向
        一、发现问题是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起点
        二、筛选问题是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丰富
        三、研究问题是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关键
        四、解决问题是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归宿
第六章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第一节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
        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
    第二节 有利于党探索和把握执政规律
        一、牢守纪律底线以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底线以夯实执政基础
    第三节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针
        一、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结晶
        二、有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有利于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四、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
    第四节 为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一、有利于清醒认识我国面临的形势
        二、有利于抓住中心工作促进多条底线动态平衡
        三、有利于补齐短板并筑牢底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我国生物刑法的困境与出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生物刑法的新兴与困境
    (一)生物刑法的新兴
    (二)生物刑法的困境
        1.保护不严密
        2.定位不准确
        3.预防不到位
二、生物刑法属于预防性刑法
    (一)把生物刑法定义为预防性刑法的合理性证成
    (二)生物刑法的立法技术
        1.刑法保护的早期化
        2.刑法预防的严密化
        3.反对刑罚严厉化
三、生物刑法与抽象危险犯
    (一)抽象危险犯是“防患于未然”之立法政策的体现
    (二)抽象危险犯与生物刑法之立法目的的高度契合性
    (三)基于危险犯分类合理设置抽象危险犯
四、严密法网:生物刑法体系的调整路向
    (一)生物遗传安全与危害生物遗传安全罪的增设
    (二)生物主体资格安全与滥用科技罪的增设
    (三)预防性禁令与违反禁令罪的设置
    (四)生物海盗与剽窃生物遗传资源罪的增设

(6)我国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简评
    1.4 研究方法
2 我国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概述
    2.1 网络食品安全犯罪相关概念界定
        2.1.1 网络食品的界定
        2.1.2 食品安全犯罪的界定
        2.1.3 网络食品安全犯罪的界定
    2.2 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的必要性分析
        2.2.1 协同治理概述
        2.2.1.1 协同治理释义
        2.2.1.2 协同治理主体及其权责
        2.2.2 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的必要性
        2.2.2.1 落实“食品安全战略”的迫切需要
        2.2.2.2 解决网络食品安全犯罪问题的实践需要
        2.2.2.3 化解信息不对称困境的现实需要
3 我国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的现状与不足
    3.1 我国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的现状
        3.1.1 我国网络食品安全犯罪的总体形势
        3.1.1.1 犯罪数量:呈增长趋势
        3.1.1.2 犯罪主体:文化程度和职业特征显着
        3.1.1.3 犯罪地域:全国性、跨地域特征突出
        3.1.1.4 犯罪手段:线上线下紧密结合
        3.1.1.5 犯罪类型:生产、销售伪劣食品类犯罪占比较高
        3.1.2 我国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的现状
        3.1.2.1 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具有一定的立法保障
        3.1.2.2 政府监管执法日趋规范
        3.1.2.3 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依法履行职责
        3.1.2.4 其他主体逐步参与协同治理
    3.2 我国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的不足
        3.2.1 网络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完善
        3.2.1.1 相关立法不健全
        3.2.1.2 刑罚配置不尽合理
        3.2.1.3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畅
        3.2.2 行政部门监管力度不足
        3.2.3 公安机关防控力量有限
        3.2.4 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责任缺位
        3.2.5 其他主体参与共治有待加强
        3.2.5.1 网络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自律性不足
        3.2.5.2 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存在问题
        3.2.5.3 食品行业协会功能缺失
        3.2.5.4 新闻媒体宣传监督效果不佳
        3.2.6 协同治理观念亟待强化
        3.2.6.1 各方主体公心理念欠缺
        3.2.6.2 缺乏信息共享意识
4 域外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的经验借鉴
    4.1 域外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现状
        4.1.1 美国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现状
        4.1.2 欧盟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现状
        4.1.3 日本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现状
    4.2 域外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对我国的启示
        4.2.1 构建完备的网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4.2.2 强化网络食品产供销全程管控
        4.2.3 引入社会力量保障网络食品安全
5 我国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的完善与创新
    5.1 基于协同治理保障层面的防控对策
        5.1.1 确立互利共赢的协同治理理念
        5.1.2 创建协同信息共享技术保障
    5.2 基于立法层面的防控对策
        5.2.1 明确网络食品安全犯罪的司法解释
        5.2.2 严密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法网
        5.2.3 完善其他配套法律法规
    5.3 基于执法层面的防控对策
        5.3.1 优化网络食品安全行政监管
        5.3.1.1 打造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的专业化队伍
        5.3.1.2 建立网格信息化智慧监管模式
        5.3.1.3 构建线上线下高效持续的监管执法体系
        5.3.1.4 健全网络食品安全追溯召回体系
        5.3.1.5 强化网络食品安全问责机制
        5.3.2 强化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执法
        5.3.2.1 提升情报搜集和调查取证能力
        5.3.2.2 创建网络食品安全犯罪预警防范模式
        5.3.2.3 加强打击网络食品安全犯罪的执法协作
        5.3.2.4 力推网络食品安全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5.4 基于其他主体层面的防控对策
        5.4.1 提升网络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自律意识
        5.4.2 规范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运作
        5.4.2.1 理清并落实管理责任
        5.4.2.2 健全信用评价体系
        5.4.2.3 促进政企合作监管
        5.4.3 强化行业协会监督指导作用
        5.4.4 提升消费者的维权能力
        5.4.5 增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力量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一、 在学期间所获的奖励
    二、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基于弹性视角的我国北极航线安全评价及治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北极航线安全研究现状综述
        1.2.2 弹性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1.2.3 研究综述评析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核心概念及理论依据
    2.1 核心概念
        2.1.1 北极航线
        2.1.2 安全风险
    2.2 理论依据
        2.2.1 弹性理论
        2.2.2 复杂系统安全理论
3 我国北极航线安全风险现状及特征分析
    3.1 我国北极航线安全风险现状
        3.1.1 通航环境极端脆弱
        3.1.2 地缘政治格局复杂多变
        3.1.3 航线保障条件及技术手段不充分
        3.1.4 航行人员经验匮乏
    3.2 我国北极航线安全风险特征
        3.2.1 不稳定因素众多
        3.2.2 风险耦合特征明显
        3.2.3 风险要素可控性差
    3.3 我国北极航线安全治理困境及需求分析
4 弹性视角下北极航线安全:应然状态及构成要素
    4.1 弹性视角下北极航线安全的应然状态
        4.1.1 对不确定性的承载力
        4.1.2 全周期的动态稳定性
        4.1.3 面向未来的改进与优化
    4.2 基于弹性视角的北极航线安全评估框架
        4.2.1 维度一:脆弱性
        4.2.2 维度二:弹性
    4.3 弹性视角下北极航线安全的评价指标
        4.3.1 评价指标的选取依据
        4.3.2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4.3.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5 北极航线安全水平的测度:基于贝叶斯网络方法
    5.1 评价方法简介
        5.1.1 贝叶斯网络方法原理
        5.1.2 贝叶斯网络建模流程
        5.1.3 贝叶斯网络优势
    5.2 评价过程
        5.2.1 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
        5.2.2 贝叶斯网络训练
        5.2.3 贝叶斯网络推理
    5.3 评价结果
        5.3.1 正向推理分析
        5.3.2 逆向推理分析
    5.4 问题诊断及结论
6 基于弹性视角的我国北极航线安全治理对策
    6.1 降低本质脆弱性:减轻易损性
        6.1.1 提升对航线环境的监测水平
        6.1.2 强化航行装备和技术的预研
        6.1.3 重视极地科学考察活动
    6.2 缓释诱发脆弱性:规避外部风险
        6.2.1 组建专业化北极航行队伍
        6.2.2 以合作谋求北极共同安全
    6.3 优化弹性:强化环境适应性建设
        6.3.1 细致构建综合性应急预案及机制
        6.3.2 提高海上响应及搜救行动效能
        6.3.3 提升极地救助信息化管理水平
        6.3.4 强化对北极事故调查的参与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8)网络负面舆情与网络文化安全预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网络负面舆情预警的内涵
3 网络负面舆情预警概述
    3.1 网络负面舆情预警的重要意义
    3.2 网络负面舆情预警的原则
        3.2.1 居安思危
        3.2.2 及时、准确
        3.2.3 敏感、前瞻
    3.3 网络负面舆情预警的级别
4 网络负面舆情及时预警的对策建议
    4.1 树立危机意识提高应对能力
    4.2 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和分析
    4.3 建立健全科学决策专家咨询制度
    4.4 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并及时启动
5 结束语

(9)C企业网络安全分析与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关于网络安全及管理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关于网络安全及管理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组织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组织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网络安全相关理论技术研究
    2.1 网络安全体系
        2.1.1 动态网络安全理论
        2.1.2 安全体系方法
        2.1.3 预防安全理论
    2.2 网络边界理论
    2.3 DMZ区域理论
    2.4 安全区域理论
        2.4.1 网络安全域划分的方式
        2.4.2 根据业务功能特点进行安全域划分
        2.4.3 实际网络环境的安全域划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企业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3.1 C企业网络结构现状
    3.2 C企业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企业网络安全需求及设计要求
    4.1 C企业网络安全需求概述
        4.1.1 加强网络边界
        4.1.2 加强威胁管理
        4.1.3 加强内网安全
        4.1.4 主机及服务器优化与加固服务
    4.2 网络安全方案的设计原则
        4.2.1 需求、风险、代价平衡的原则
        4.2.2 综合性、整体性原则
        4.2.3 先进性原则
        4.2.4 可实施性原则
        4.2.5 可维护性原则
        4.2.6 多重保护原则
        4.2.7 可评价性原则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企业网络安全改进方案
    5.1 划分安全区域
        5.1.1 C企业安全区域的划分
        5.1.2 安全域划分后的安全技术措施
    5.2 部署一体化安全网关
        5.2.1 UTM的硬件结构
        5.2.2 UTM的软件结构
        5.2.3 UTM的管理结构
    5.3 将部分服务器调整到DMZ区域
    5.4 部署入侵防御系统
        5.4.1 入侵防御系统(IPS)介绍
        5.4.2 IPS技术特点
        5.4.3 IPS分类
        5.4.4 IPS在 C企业的部署
    5.5 部署网络入侵检测和管理系统
        5.5.1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介绍
        5.5.2 IDS的组成
        5.5.3 IDS的产品结构
        5.5.4 IDS安全策略
        5.5.5 IDS通信协议
        5.5.6 IDS检测技术
        5.5.7 IDS检测方法
        5.5.8 IDS在 C企业的部署
    5.6 部署漏洞扫描与管理系统
        5.6.1 漏洞扫描
        5.6.2 漏洞扫描的作用
        5.6.3 漏洞扫描的分类
        5.6.4 漏洞扫描技术
        5.6.5 漏洞扫描系统部署方式
        5.6.6 漏洞扫描系统在C企业的部署
    5.7 部署内网安全管理审计系统
    5.8 部署安全审计系统
        5.8.1 安全审计产品
        5.8.2 安全审计产品分类
        5.8.3 基本功能
        5.8.4 发展现状
        5.8.5 现状需求分析
        5.8.6 安全审计产品的发展趋势
        5.8.7 安全审计产品在C企业的部署
    5.9 部署信息安全管理平台
        5.9.1 信息安全管理平台
        5.9.2 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功能概述
        5.9.3 系统功能模块及技术实现
    5.10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城市治理绩效视域下的公共安全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城市治理
        2.1.2 城市治理绩效
        2.1.3 公共安全教育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选择理论
        2.2.2 需要层次理论
        2.2.3 危机管理理论
第三章 城市治理绩效与公共安全教育的关系
    3.1 城市安全与城市治理
        3.1.1 城市安全促进城市治理
        3.1.2 城市安全保障的根本在于城市治理
    3.2 公共安全教育有助于城市发展
        3.2.1 有助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3.2.2 有助于提高城市经济效益
        3.2.3 有助于实现城市协同治理
    3.3 城市治理必须包括公共安全教育
        3.3.1 提升居民安全感的需要
        3.3.2 防患于未然的需要
        3.3.3 维护城市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需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当前公共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4.1 我国公共安全教育取得的成绩
        4.1.1 公共安全教育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4.1.2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受到重视
    4.2 我国公共安全教育存在的不足
        4.2.1 传统公共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
        4.2.2 公共安全教育对象单一化
        4.2.3 公共安全教育内容陈旧
        4.2.4 公共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4.3 公共安全教育不足影响城市发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共安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公共安全教育认识程度不够
    5.2 公共安全教育规划不完整
    5.3 公共安全教育投入不足
    5.4 公共安全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
    5.5 公共安全教育机制不完善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对策和建议
    6.1 提高公共安全教育意识
    6.2 确定公共安全教育主体
    6.3 加大公共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
    6.4 创新公共安全教育的形式
    6.5 丰富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
    6.6 谨防公共安全教育中的形式主义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四、网络安全应防患于未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形势下网络安全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 李鑫. 中国新通信, 2021(22)
  • [2]预防性法律制度的理论阐释与体系构建[J]. 刘军. 法学论坛, 2021(06)
  • [3]意识形态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研究[J]. 余晓青.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 [4]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研究[D]. 岳红玲.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5]我国生物刑法的困境与出路[J]. 姜涛. 现代法学, 2021(02)
  • [6]我国网络食品安全犯罪协同治理研究[D]. 刘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7]基于弹性视角的我国北极航线安全评价及治理对策研究[D]. 周群.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8]网络负面舆情与网络文化安全预警机制研究[J]. 尹梦瑶,尹文平. 网络空间安全, 2020(01)
  • [9]C企业网络安全分析与改进研究[D]. 张守俊.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10]城市治理绩效视域下的公共安全教育研究[D]. 时新.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网络安全应防患于未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