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神经肽Y在胶体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血浆神经肽Y在胶体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一、血浆神经肽Y在心胶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李赛赛[1](2021)在《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HRV和血浆CA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饮食结构的改变等,痰热痹阻在胸痹的发生发展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临床应重视痰热型冠心病患者的存在。临床观察发现,冠心病痰热证患者表现症状与现代医学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状态相符合。研究表明,自主神经系统在“心主血脉”与“心主神明”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介导作用,冠心病痰热证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关系密切。导师李平教授创立连夏宁心方,共奏清热化痰以畅血脉,宁心安神以调神明,达到血脉-神明共治之效。本研究临床部分从自主神经角度阐述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血浆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的干预作用。团队前期通过高效液相-电喷雾-三重四级杆质谱法(HPLC-ESI-MS/MS)分析,显示连夏宁心方的重要有效组分来自黄连、半夏。基础实验以连夏颗粒给药干预,明确对心梗大鼠HRV、血浆CA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并从NGF/TrKA/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连夏颗粒改善交感神经重构的作用机制。研究一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HRV和血浆CA影响目的:初步评价连夏宁心方治疗冠心病痰热证患者HRV和血浆C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共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冠心病痰热证患者80例,随机分配至连夏宁心方治疗组与安慰剂对照组,两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连夏宁心方,对照组则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安慰剂,均治疗4周。通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RV指标(SDNN、SDNN index、SDANN、rMSSD、PNN50)、血浆C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和多巴胺(Dopamine,DA))和痰热证量表评分,验证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血浆儿茶酚胺及中医证候的有效性。结果:(1)在心率变异性方面,治疗4周后,治疗组SDNN、SDANN、PNN50均有增高趋势,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各指标变化不一,变化趋势均不显着(P>0.05)。治疗4周后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SDNN、SDANN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血浆儿茶酚胺方面,治疗4周后,组内比较,治疗组NE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变化无显着性(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组间比较,治疗组NE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痰热证评分方面,组内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治疗4周与治疗2周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治疗4周与治疗2周比较不具有显着性差异。组间比较,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痰热证评分疗效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0.795,P=0.378);治疗4周时,治疗组患者痰热证评分较对照组患者痰热证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789,P=0.003)。(4)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连夏宁心方可提高冠心病痰热证患者的HRV,降低血浆CA,改善自主神经功能,但有待于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研究二连夏颗粒对心肌梗死大鼠HRV、血浆CA和炎症反应的影响目的:观察连夏颗粒对心肌梗死大鼠HRV、血浆CA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连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另设假手术组。连续给予相应药物干预30天后,记录大鼠Ⅱ导联心电图,测定大鼠HRV低频功率(Low-frequency power,LF)、高频功率(High-frequency power,HF)和 LF/HF 比值,ELISA法检测血浆CA和血清TNF-α、IL-Iβ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心肌P38蛋白表达,RT-PCR检测心肌P38mRNA水平,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学改变。结果:(1)HRV: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F、LF/HF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LF显着提高(P<0.01),连夏颗粒高剂量组LF/HF显着提高(P<0.01),连夏颗粒中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LF/HF明显提高(P<0.05)。各组之间HF未见明显差异(P>0.05)。(2)血浆CA: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CA含量显着升高(P<0.01)。连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大鼠血浆CA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3)血清TNF-α、IL-Iβ: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Iβ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中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大鼠血清TNF-α、IL-Iβ显着降低(P<0.01),连夏颗粒低剂量组血清TNF-α显着降低(P<0.01),连夏颗粒低剂量组IL-Iβ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4)心肌P38蛋白和mRNA: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梗周围区心肌组织P38蛋白和mRNA表达显着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剂量组P38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余组P38蛋白表达有降低趋势,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中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的P38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连夏颗粒低剂量组P38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6)HE染色: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梗周围区心肌细胞肿胀、排列紊乱,心肌间质出现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连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心肌纤维排列较为整齐,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连夏颗粒可改善心梗大鼠HRV,降低血浆CA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研究三基于NGF/TrKA/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连夏颗粒对心肌梗死大鼠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目的:探讨连夏颗粒对心肌梗死大鼠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连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另设假手术组。干预30天后干预30天后采用在体程控电刺激检测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运用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大鼠心梗周围区TH、NGF/TrKA/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和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H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1)TH蛋白和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梗周围区TH蛋白和mRNA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TH蛋白和mRNA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2)免疫组化TH表达及分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H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增多,形态粗大,分布紊乱,部分聚集成束,模型组TH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显着增加(P<0.01)。连夏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TH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TH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显着降低(P<0.01)。(3)心律失常发生率:电生理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显着提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P<0.01,P<0.05),连夏颗粒中、低剂量组心律失常诱发率有降低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4)NGF/TrKA/PI3K/AKT信号通路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梗周围区心肌组织NGF和TrKA mRNA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NGF和TrKA 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连夏颗粒中剂量组NGF和TrKA mRNA表达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P<0.05),连夏颗粒低剂量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梗周围区PI3K mRNA和AKT mRNA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中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PI3K mRNA和AKT mRNA表达显着下降(P<0.01)。连夏颗粒低剂量组PI3K mRNA和AKT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5)NGF/TrKA/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GF和TrKA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中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NGF和TrKA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连夏颗粒低剂量组NGF和TrKA蛋白表达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PI3K蛋白、P-AKT蛋白、P-Bad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P-PI3K蛋白、P-AKT蛋白、P-Bad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结论:连夏颗粒可能通过调控NGF/TrKA/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了心梗后交感神经重构。

张恒嘉[2](2020)在《基于“脑—肠轴”探讨疏脑解郁汤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P物质、神经肽Y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从“脑-肠轴”角度研究疏脑解郁汤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血清P物质(SP)、神经肽Y(NPY)的水平变化。方法:以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属气郁血瘀痰阻的60例PS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给药方案:治疗组给予疏脑解郁汤早晚冲服,日1剂,对照组予帕罗西汀1片,日1次,治疗8周。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HAMD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的变化;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60例患者疗前和疗后血清SP及神经肽Y含量,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其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结果:(1)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P<0.05),治疗组(11.2±8.59)优于对照组(21.67±10.53)(P<0.05);中医证候疗效性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疗后HAMD评分、NIHSS评分下降(P<0.05),ADL评分升高(P<0.05),以上评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P含量均下降(P<0.05),治疗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神经肽Y含量均升高(P<0.05),治疗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疏脑解郁汤可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修复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自理能力;(2)疏脑解郁汤可降低血清SP含量及升高神经肽Y水平,即疏脑解郁汤可通过“脑-肠轴”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3)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HAMD抑郁评分与血清SP含量呈正相关,与神经肽Y含量呈负相关;抑郁评分越低血清SP水平越低、神经肽Y水平越高。

谷俊远[3](2020)在《冠心病合并焦虑患者的代谢组学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分析方法相结合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比较冠心病患者中焦虑患者与非焦虑患者血浆样品代谢差异,并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1)纳入了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在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以冠心病为主要诊断入院的患者,在进行知情同意后,入院时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对其进行评分,并于入院第二天早晨空腹采取血样并分装在4个微型离心管存入80℃冰箱,满足GAD-7评分≧10分并由心理科医生确诊焦虑的患者纳入焦虑组(30例),都不满足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0例)。(2)从电子病历中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血浆样品收集完毕后,分别进行人神经肽Y(NPY)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样品预处理后的UPLC-Q-TOF-MS分析。数据与数据库匹配鉴定后导入SMICA-P 14.1进行t检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确定差异代谢物,再导入Metaboanalyst分析平台进行代谢通路分析,最后进行受试者特征曲线(ROC)筛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果:(1)NPY和用药情况两组接近(P>0.05)。(2)QC样品PCA的第一主成分散点图提示,代谢物含量的相对偏差符合分析要求。经过本地数据库和HMDB数据库对比,最终得到47种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分析发现,色氨酸代谢受到影响最大,其次是戊糖磷酸途径和甘油磷脂代谢,戊糖葡萄醛酸转化等。(3)对差异代谢物进行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选取曲线下面积(AUC)>0.8和VIP>1.5的物质,最终得到10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分别是S-3,4二羟基丁酸,3-羟基癸酸,血清素,溶血磷脂酰胆碱(22:6(4Z,7Z,10Z,13Z,16ZZ19Z)),溶血磷脂酰胆碱(18:0),25-羟基维生素D2,溶血磷脂酰胆碱(20:5(5Z,8Z,11Z,14Z,17Z),5a-四氢皮质酮,5-甲基四氢叶酸,褪黑素。结论:(1)本研究采用UPLC-QTOF-MS非靶向的代谢组学的技术对医院住院的冠心病焦虑患者与普通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进行分析,发现47种代谢物两组间存在差异,冠心病中焦虑患者的特征可能与色氨酸-5-羟色胺系统,甘油磷脂代谢,戊糖磷酸途径的紊乱有关。(2)血清素目前仍是有证据支持中最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其他标志物涉及磷脂类,25-羟基维生素D2,5a-四氢皮质酮,5-甲基四氢叶酸,S-3,4二羟基丁酸,3羟基癸酸,有待验证。

郑嘉怡[4](2020)在《基于胃脑相关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炎-癌”演变期摄食功能变化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一、基于胃脑相关理论,复制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饥饱失常+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模型,探讨情志干预对胃癌前病变(GPL)大鼠摄食功能的变化及胃黏膜的影响,筛选“炎-癌”演变期中与癌变及摄食相关的关键指标;二、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癌变及摄食相关的关键指标变化,并采用电针足三里治疗,探讨电针是否通过介导胃及下丘脑摄食相关因子及受体,调节CAG大鼠摄食功能,改善其胃黏膜病变及炎症等相关指标,对胃黏膜产生保护作用。方法:一、情志干预型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摄食变化的研究(实验一)选用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胃癌前病变模型组(GPL)、情志干预型胃癌前病变模型组(GPL+CUMS),每组12只。采用连续28周200μ g/ml的MNNG饮用液自由饮用,配合饥饱失常(隔日禁食法)建立GPL大鼠模型。GPL+CUMS组在GPL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连续28周结合CUMS建立GPL+CUMS大鼠模型,动态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及食物摄入量。观察28周后各组行为学和糖水偏好。大鼠处死后,采用ELISA法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饥饿素(Ghrelin,GHRL)、瘦素(Leptin,LE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取胃黏膜,肉眼下观察胃黏膜组织大体病变,并行苏木精和伊红(HE、爱先蓝-糖原(AB-PAS)、高铁二胺—爱先蓝(HID-AB)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法观察大鼠胃组织中Ghrelin、胃动蛋白(Gastrokine-2,GKN2)的表达情况。二、电针足三里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摄食功能调节机制研究(实验二)选用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组(CAG)。采用连续16周200μg/ml的MNNG饮用液自由饮用+饥饱失常(隔日禁食法)复制CAG大鼠模型。CAG模型组大鼠随机均分为CAG模型组(CAG)、电针足三里组(疏密波电针后三里:疏波频率2Hz、密波频率10Hz、强度0.3-0.5mA、10min/次,6次/周)和电针非穴组(疏密波电针非经非穴),每组12只。于第17周开始连续治疗8周,均正常饲养,动态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及食物摄入量;大鼠处死后,采用 ELISA 法测定血清中 IL-6、IL-10、TNF-α、Ghrelin、SS、Leptin、前列腺素 E2(Prostaglandin,PGE2)的含量;取胃黏膜,采用HE、AB-PAS和HID-AB染色,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法观察胃组织中Ghrelin、Leptin、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与GKN2表达情况,WB法测胃组织中GKN2、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rowth Hormone Secretagogue Receptor,GHSR)、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蛋白表达;取下丘脑,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NPY与刺鼠肽基因相关蛋白(Agouti-Relatedprotein,AgRP)表达情况,WB 法测 GHSR、LEPR、阿黑皮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蛋白表达。结果:一、情志干预型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的复制及其摄食行为研究(实验一)与空白组相比,GPL与GPL+CUMS大鼠一般状况较差,体重下降,造模期间摄食量波动较大。旷场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GPL大鼠和GPL+CUMS大鼠在总路程和平均速度均显着降低(P<0.05)。与空白组和GPL组相比,GPL+CUMS组中央区域路程与总路程之比显着增加(P<0.05),在中央区域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显着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GPL+CUMS组糖水偏好百分比显着降低(P<0.05),GPL组糖水偏好百分比未见明显改变(P>0.05)。在肉眼及光镜下观察,结果显示,GPL+CUMS可引起肿瘤发生,并加速GPL进展。与空白组相比,GPL与GPL+CUMS血清中炎症相关因子(IL-6、TNF-α)含量增加(P<0.05),脑肠肽中Ghrelin、Leptin含量减少(P<0.05),SS含量增加(P<0.05)。与GPL相比,GPL+CUMS组血清中TNF-α与SS有显着增高(P<0.05)。与空白组相比,GPL与GPL+CUMS胃组织及肿瘤附近胃黏膜中GKN2及Ghrelin的表达异常增多,而肿瘤中GKN2及Ghrelin表达减少。二、电针足三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实验二)CAG大鼠一般状况较差,体重下降,造模及恢复期间摄食量波动较大。CAG大鼠血清中炎症相关因子(IL-6、TNF-α)含量升高(P<0.05),IL-10和PGE2含量降低(P<0.05),脑肠肽中Ghrelin、Leptin含量降低(P<0.05),SS含量升高(P<0.05);CAG大鼠胃组织中Ghrelin与Leptin阳性表达增加,其中Ghrelin出现明显局灶性阳性表达增多,NPY阳性表达减少,GKN2、LEPR表达增加(P<0.05),GHSR表达减少(P<0.05);CAG大鼠下丘脑中NPY、AgRP表达异常增多,LEPR、GHSR、POMC表达增加(P<0.05)。电针足三里可改善CAG大鼠一般状况,增加CAG大鼠体重及稳定摄食量,改善胃黏膜病变。与CAG组相比,电针足三里组和电针非穴组可降低血清中炎症相关因子(IL-6、TNF-α)含量(P<0.05)。电针足三里组可血清中增加IL-10和PGE2含量(P<0.05),脑肠肽中Ghrelin、Leptin含量增加(P<0.05),SS含量减少(P<0.05),而电针非穴组对CAG大鼠血清中IL-10、PGE2、Ghrelin、Leptin、SS含量未见明显改善(P>0.05)。电针足三里组和电针非穴组胃组织中Ghrelin未见明显局灶性阳性表达,两组均可增加NPY表达。电针足三里组可减少CAG大鼠胃组织中Leptin表达,减少GKN2、LEPR表达(P<0.05),增加GHSR表达(P<0.05)。电针足三里可减少CAG大鼠下丘脑中NPY、AgRP表达,减少LEPR、GHSR、POMC表达(P<0.05)。电针非穴组对CAG大鼠胃组织中GKN2、LEPR、GHSR表达未见明显改善(P>0.05),对下丘脑中NPY、AgRP表达未见明显改善,下丘脑中LEPR、GHSR、POMC未见明显改善(P>0.05)。结论:一、摄食紊乱影响CAG“炎-癌”演变期的发生发展;二、在“炎-癌”演变期中情志改变属于危险因素之一;三、CAG大鼠摄食紊乱可能与NPY信号传导异常,或食物摄入与能量消耗失衡相关;四、“炎-癌”演变期阶段,胃黏膜上皮细胞重度异型增生或癌变可能通过周围血管或新生微血管发生血道转移,且GPL期癌细胞浸润基底膜之前即可能发生癌细胞的血道转移;五、Ghrelin与GKN2可能与早期血道转移有关,是“炎-癌”演变期发展及预后的的有效观察指标;六、足三里具有穴位特异性,电针足三里可通过介导摄食相关因子Ghrelin与Leptin及其受体表达,调控下丘脑NPY/AgRP与POMC神经元,稳定摄食,改善CAG大鼠胃黏膜炎症。

张涛[5](2020)在《茵陈术附汤加减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茵陈术附汤加减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茵陈术附汤加减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提供理论支撑与临床论证。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对满足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分别为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茵陈术附汤加减方治疗14天,治疗开始的第1天对所纳入患者完善血、尿、便三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心肌酶谱、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等相关辅助检查;完善中医症候积分、NYHA心功能分级、胆红素、NT-pro BNP相关数据记录,于疗程第14天复查肝肾功能及NT-pro BNP,并完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NYHA心功能分级、胆红素、NT-pro BNP相关数据记录。运用SPSS.26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1)总体疗效: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73.3%,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的疗效(P<0.05);(2)中医症候积分:中医症候积分方面两组患者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TBIL水平:治疗组TBIL较对照组TBIL水平降低明显(P<0.05);(4)DBIL水平:治疗组DBIL较对照组DBIL水平降低明显(P<0.05);(5)IBIL水平:治疗组IBIL较对照组IBIL水平降低明显(P<0.05);(6)NT-pro BNP水平:治疗组NT-pro BNP较对照组NT-pro BNP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7)NYHA心功能分级: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较对照组NYHA心功能分级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8)NYHA心功能分级疗效: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疗效优于对照组NYHA心功能分级疗效(P<0.05);(9)中医主症单项积分:治疗组中医主症单项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10)中医次症单项积分:治疗组中医次症单项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医、中西医两种治疗方案皆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胆红素血症,茵陈术附汤加减方联合西医治疗方案其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方案,茵陈术附汤加减方安全有效。

李小贾[6](2020)在《电针心经促进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DA、5-HT表达的时程效应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电针心经时程对急性心肌缺血(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AMI)模型大鼠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血清和心肌组织中多巴胺(Dopamine,DA)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浓度变化及心肌组织中DRD1 mRNA和5-HT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从而探讨电针心经保护AMI模型大鼠心肌损伤的时程效应。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10只,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选取8只作为对照组,剩余大鼠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复制AMI模型,将复制成功的AMI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即刻组、电针1d组、电针2d组、电针3d组、电针5d组、电针7d组、电针8d组,每组12只,除模型组外,各组AMI大鼠模型给予不同时程治疗,于每日下午15:00开始,选择手少阴心经“神门穴”予以1m A、2Hz的电针治疗15min。各组末次电针治疗后,随机选取8只,采集并记录各组AMI大鼠ECG,剪取心肌组织,采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 immunoassay,Elisa)测定血清、心肌组织中DA与5-HT的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心肌组织DRD1 mRNA和5-HT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1)ST段的变化:与AMI复制前比较,各组AMI复制后ST段抬高,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与AMI复制后比较,模型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即刻、1d组ST段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2d、3d、5d、7d、8d组ST段下降,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T波的变化:与AMI复制前比较,模型组及电针1d、3d、8d组T波高耸,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与AMI复制后比较,电针1d、2d、3d、5d、7d、8d组T波降低,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RR间期的变化:与AMI复制前比较,各组大鼠RR间期具有一定的变化,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MI复制后比较,不同时程电针治疗后RR间期具有一定的变化,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RS波的变化:与AMI复制前比较,各组在AMI复制后的QRS波长有所改变,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MI复制后比较,不同时程电针治疗后QRS波长具有一定的变化,仅电针8d组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HR的变化:与AMI复制前比较,各组在AMI复制后HR变化不一,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MI复制后比较,不同时程电针治疗后HR存在一定的变化,仅电针2d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中DA浓度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DA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即刻、1d、2d、3d、5d、7d及8d血清中DA增多,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与电针2d组比较,电针8d组血清中DA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中DA浓度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DA下降,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即刻组、1d、2d、3d、5d、7d、8d组心肌组织DA增加,具有统计学显着性意义(P<0.01)。心肌组织中DRD1 mRNA相对含量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中DRD1 mRNA下降,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即刻、1d、2d、3d、5d、7d、8d组心肌组织中DRD1 mRNA增加,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3)血清中5-HT浓度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5-HT增加,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即刻组、1d、2d、3d、5d、7d组血清中5-HT下降,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与即刻组比较,电针5d、7d、8d组血清中5-HT增加,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与电针1d组比较,电针7d、8d组血清中5-HT增加,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与电针2d组比较,电针8d组血清中5-HT增加,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与电针3d组比较,电针5d、7d、8d组血清中5-HT增加,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与电针5d组比较,电针7d、8d组血清中5-HT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中5-HT浓度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中5-HT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即刻组、1d、2d、3d、5d、7d、8d组心肌组织中5-HT下降,但仅电针即刻组、1d、2d、3d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即刻组比较,电针5d、7d组心肌组织中5-HT增加,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与电针1d组比较,电针7d组心肌组织中5-HT增加,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与电针3d组比较,电针7d组心肌组织中5-HT增加,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组织中5-HT 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中5-HT mRNA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即刻、1d、2d、3d、5d、7d、8d组心肌组织中5-HT mRNA下降,但仅电针即刻、1d、2d、3d、5d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电针1d组比较,电针7d组心肌组织中5-HT mRNA增加,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与电针3d组比较,电针7d组心肌组织中5-HT mRNA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不同时程电针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AMI模型大鼠心电图ST段的抬高以及T波波幅明显的高耸,对心电图中HR、QRS波以及RR间期存在一定的影响;2)DA与5-HT均参与了AMI导致的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电针心经有助于改善外周血清及心肌组织DA与5-HT的表达,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3)不同时程电针心经对DA与5-HT的表达影响较为明显。

王莹[7](2019)在《参胡温胆汤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小鼠行为绝望模型和大鼠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评价参胡温胆汤的抗抑郁作用,并从单胺类神经递质、炎性细胞因子、ERK信号通路和神经营养因子等方面探讨其抗抑郁作用的效应机制。方法:1.药效学研究:(1)雄性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盐酸氟西汀组(0.02g/kg)、柴胡疏肝散(9.29g/kg生药)、高剂量组(23.52g/kg生药)、中剂量组(11.76g/kg生药)和低剂量组(5.88g/kg生药),各给药组连续灌胃给药16天,空白对照组予同容积的蒸馏水,于第14天进行悬尾实验和第15天进行强迫游泳实验。(2)选用雄性Wistar大鼠建立CUMS模型,以糖水偏好实验作为造模成功的判断标准,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盐酸氟西汀0.01g/kg)、中药阳性对照组(柴胡疏肝散6.5g/kg生药)、参胡温胆汤高剂量组(16.48g/kg生药)、中剂量组(8.24g/kg生药)和低剂量组(4.12g/kg生药),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各组连续灌胃给药连续15天,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予同容积的蒸馏水,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继续给予应激,持续15天,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和给药后称量大鼠体重,进行糖水消耗实验和开场实验。2.机理研究:(1)单胺类神经递质: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皮质和下丘脑中5-HT、DA和NE的含量。(2)神经免疫: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IL-4和IL-10的水平。(3)ERK通路: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Raf、p-Raf、Rsk、MEK、p-MEK、ERKl/2、p-ERKl/2、CREB、p-CREB和BDNF的蛋白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ERKl/2、CREB、BDNF和Trk B的m 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ERKl/2和Trk B的表达。结果:1.药效学研究:(1)小鼠行为绝望模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氟西汀组和参胡温胆汤高剂量组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中剂量组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均缩短(P<0.05);氟西汀组、柴胡舒肝散组、参胡温胆汤中剂量组和参胡温胆汤高剂量组的小鼠游泳不动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参胡温胆汤低剂量组的小鼠游泳不动时间缩短(P<0.05)。(2)大鼠行为学结果:组内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高剂量组大鼠的糖水偏好度明显提高(P<0.01),模型组大鼠的糖水偏好度明显降低(P<0.01);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各剂量组大鼠的糖水偏好度均明显提高(P<0.01)。给药14天后,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参胡温胆汤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大鼠的体重均上升(P<0.05),空白对照组和参胡温胆汤中剂量组大鼠的体重均明显上升(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造模前造模组大鼠的移动总距离和直立次数均显着性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氟西汀组和柴胡疏肝散组的大鼠移动总距离均明显减少(P<0.01),参胡温胆汤各剂量组的大鼠移动总距离均减少(P<0.05);模型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各剂量组大鼠的直立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参胡温胆汤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大鼠的移动总距离均明显增加(P<0.01),参胡温胆汤低剂量组大鼠的移动总距离增加(P<0.05),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和参胡温胆汤高剂量组大鼠的直立次数均明显增加(P<0.01)。2.机理研究:(1)单胺类神经递质测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海马、皮质和下丘脑内5-HT的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氟西汀组皮质内DA含量增加(P<0.05),空白对照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海马和下丘脑内DA的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氟西汀组海马内NE的含量增加(P<0.05),空白对照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海马内NE的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2)炎性细胞因子测定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血清中致炎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1);氟西汀组和参胡温胆组大鼠海马中的致炎因子IL-6水平明显下降(P<0.01),柴胡疏肝散组大鼠海马中的致炎因子IL-6水平下降(P<0.05),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海马中的致炎因子IL-1β、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血清中抗炎因子IL-4和IL-10的水平明显上升(P<0.01),柴胡疏肝散组大鼠海马中抗炎因子IL-4的水平上升(P<0.05),氟西汀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血清中抗炎因子IL-4的水平明显上升(P<0.01),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海马中抗炎因子IL-10的水平明显上升(P<0.01)。(3)ERK信号通路检测结果:WB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海马中Raf的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柴胡疏肝散组大鼠海马中Raf的蛋白表达上升(P<0.05),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海马中p-Raf的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和氟西汀组大鼠海马内MEK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空白对照组和氟西汀组和柴胡疏肝散组大鼠海马内p-MEK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参胡温胆汤组大鼠海马内p-MEK蛋白表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海马内ERK1/2和p-ERK1/2的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海马内Rsk的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柴胡疏肝散组大鼠海马内Rsk的蛋白表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的大鼠海马内CREB的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海马内p-CREB的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海马中BDNF的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rt-PCR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海马中的ERK1m RNA和ERK2m 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和柴胡疏肝散组大鼠海马中CREBm 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空白对照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海马中CREBm RNA的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海马中的BDNFm RNA和Trk Bm 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柴胡疏肝散组大鼠海马中的BDNFm RNA和Trk Bm RNA表达升高(P<0.05)。IHC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海马中的ERK1/2和Trk B的光密度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1.参胡温胆汤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可缩短行为绝望小鼠模型悬尾和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逆转CUMS大鼠糖水偏好度下降、体重减轻、移动总距离和直立次数减少的症状。2.参胡温胆汤的抗抑郁作用与上调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DA和NE的含量有关。3.参胡温胆汤可能通过下调致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和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对机体进行双相良性调节,恢复免疫系统的动态平衡,有助于防治抑郁症。4.参胡温胆汤可能通过激活ERK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指标(Raf、MEK、ERK、RSK、CREB),调节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 B,有助于发挥抗抑郁作用。

戴文杰[8](2019)在《芪石升降归元丸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芪石升降归元丸“以枢调俞(脊)/枢”对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探讨芪石升降归元丸对FD患者任督均温、脾胃经五输穴皮温影响,揭示芪石升降归元丸通过“以枢调俞(脊)/枢”治疗FD中医机理,为芪石升降归元丸治疗FD提供客观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以芪石升降归元丸治疗,对照组以枸橼酸莫沙比利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以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估FD患者临床不适症状,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F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以日本Thermo Tracre 6T67型红外成像系统,检测FD患者任督均温、脾胃经五输穴皮温。结果:(1)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9%,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4周后,对照组在胃脘痞闷、食入腹胀证候改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均较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胃脘疼痛、纳差、嗳气反酸、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大便溏烂证候明显改善(P<0.05),与观察组相比较,对照组胃脘痞闷、食入腹胀症明显改善(P<0.05)。(3)治疗4周后,两组HAMA/HAMD积分均降低(P<0.05),相比较对照组,观察组HAMA/HAMD积分降低明显(P<0.05),说明观察组缓解焦虑、抑郁状态优于对照组。(4)治疗2周、4周后,观察组任督均温、脾胃经五输穴皮温均上升(P<0.05),对照组任督均温、脾胃经五输穴皮温均下降,除治疗2周商丘、太白、内庭、足三里皮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芪石升降归元丸能改善FD临床不适症状,并可缓解FD焦虑、抑郁状态。(2)芪石升降归元丸通过肺肾枢机,以枢调俞(脊)/枢,提高任督均温,升高脾胃经五输穴皮温,改善任督、脾胃气交状态,可能为治疗脾虚气滞型FD中医临床机理。

梁薇[9](2019)在《针刺对PCPA失眠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下丘脑5-HT、Glu、GABA递质含量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针刺脐内环穴合失眠穴方对PCPA大鼠治疗后下丘脑中5-HT、Glu、GABA睡眠递质含量的影响以及Glu/GABA比值的影响,及对大鼠动物行为学的影响;探讨针刺脐内环穴合失眠穴方治疗失眠在下丘脑水平5-HT、Glu、GABA等睡眠机制的作用。方法:对46只SD雄性大鼠随机抽取10只为正常组,剩余36只进行造模、筛选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针刺脐内环穴合失眠穴方)组、西药(安定)组,每组10只,及正常组,共四组。针刺组予壮医针刺脐环内穴合失眠穴方针刺治疗,西药组予安定(地西泮)片溶液灌胃治疗,正常组、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仅予相同时间的捉抓刺激。干预6天后,观察大鼠精神状态及体重变化,旷场试验检测各组大鼠的水平得分,垂直得分,中央停留得分,总运动路程,粪便粒数;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中5-HT、GABA的含量,用葡萄糖测定法检测各组中Glu的含量。结果:1.形态行为观察:旷场试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旷场中的水平得分上升(P<0.01),中央停留得分下降(P<0.01),运动总路程增加(P<0.01),粪便粒数增加(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较,针刺组大鼠的水平得分,中央停留得分,运动的总路程均减少(P<0.05),水平得分和粪便粒数也有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指标显示:针刺与西药两种疗法均有治疗失眠的作用;两两比较,A、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下丘脑内5-HT的含量显着低于正常组(P<0.01),Glu含量明显升高(P<0.01),GAB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Glu/GABA比值明显升高(P<0.01);B、安定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安定组下丘脑内5-HT的含量显着升高(P<0.01);Glu含量明显降低(P<0.01);GABA含量明显增多(P<0.01)安定组Glu/GABA比值显着降低(P<0.01);C、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较,针刺组下丘脑内5-HT的含量显着升高(P<0.01),Glu含量明显降低(P<0.01),GABA含量均显着升高(P<0.01)Glu/GABA比值显着降低(P<0.01);D、针刺组与安定组相比较,针刺组下丘脑内5-HT的含量增加,有显着差异(P<0.01),Glu、GABA的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Glu/GABA比值无显着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形态行为学结论:针刺脐内环穴合失眠方和安定组均能缓解失眠模型大鼠的紧张程度和降低其兴奋程度,实验结果支持针刺方法更优于西药治疗方法。2.实验指标的结论:A、针刺脐内环穴合失眠方和安定组均可升高PCPA失眠大鼠下丘脑内降低的5-HT含量;B、针刺脐内环穴合失眠方能降低PCPA失眠大鼠下丘脑内Glu的含量,升高GABA的含量,降低失眠大鼠模型Glu/GABA的比值;C、针刺作用优于安定作用,实验支持该针法干预适度调节中枢睡眠递质起作用的作用机制。

章永平[10](2019)在《内源性NPY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焦虑和抑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发病率达10-15%,病因不明、易复发,形式多样的疼痛是其典型症状,然而其疼痛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表现为经期严重的周期性非绞窄性盆腔痛、贯穿月经周期的绞窄性盆腔痛、深部性交痛和大便疼痛等。目前临床上通过手术、药物仍难以彻底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较多数患者伴有焦虑和(或)抑郁等心理障碍,病情更加复杂、严重,治疗更加困难,因此临床上期盼有较理想的能够同时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和焦虑、抑郁的药物。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生长离不了神经支配和血管供应,其疼痛机制更是与神经传导、神经递质密不可分。近年来肽类神经递质与疼痛机制的密切联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神经肽Y(Neuropepetide Y,NPY)是人体内重要的神经递质之一,是神经循环内分泌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兼有神经递质和血管活性调节作用,广泛存在于各组织、内脏器官和腺体中,具有强有力的缩血管活性作用。近年来研究还发现NPY及其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证实外源性NPY通过不同受体Y1、Y2分别起到镇痛或致痛的作用,推测NPY是否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机制?研究还发现NPY及其受体Y1、Y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患者大脑中脑岛、杏仁核和海马中的基因表达有显着性变化,而恰恰这些区域在疼痛、焦虑、抑郁起着关键性作用。根据前人研究结果,本研究推测内源性NPY及其受体Y1、Y2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机制,并且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相关的焦虑、抑郁心理障碍机制。为了证实推测,本研究开展了以下三方面探讨:首先,检测NPY及其受体Y1、Y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患者异位、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以及在不同疼痛程度患者异位、在位内膜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内源性NPY及其受体Y1、Y2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机制;其次,通过完成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患者问卷调查,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焦虑、抑郁与疼痛的关系,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焦虑和抑郁对性生活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第三,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探讨血清NPY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程度的关系,以及血清NPY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相关焦虑、抑郁程度的相关性。第一部分探讨内源性NPY及其受体Y1、Y2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关系目的:检测内源性NPY及其受体Y1、Y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的分布和表达情况,探讨NPY及其受体Y1、Y2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程度的关系。方法:1)研究组为经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后病理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69例,采集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同期采集病理诊断正常子宫内膜60例为对照组。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评分不同,将研究组分为四个亚组:无痛组22例,轻度疼痛组20例,中度疼痛组15例,重度疼痛组12例。2)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检测内源性NPY及其受体Y1、Y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及分别在四个不同疼痛程度亚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免疫组化显示NPY在正常子宫内膜、异位内膜及在位子宫内膜均有表达,主要表达在子宫内膜基底层腺管、血管周围间质细胞,肌层血管间质细胞亦有少量表达,血管和腺管内皮细胞不表达。受体Y1和Y2在正常子宫内膜、异位内膜及在位子宫内膜亦均有表达,不仅表达在子宫内膜基底层腺管、血管周围间质细胞,还在腺管内皮细胞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上,细胞质中也有少量存在;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PY及其受体Y1、Y2在研究组在位和异位内膜高表达,与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低表达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NPY及其受体Y1、Y2在研究组均随疼痛程度增强而表达不断增强,各亚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Western Blot、Real-time PCR结果均显示NPY及其受体Y1、Y2在异位及在位内膜高表达,与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低表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NPY及其受体Y1、Y2在研究组均随疼痛程度增强而表达不断增强,各亚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体Y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受体Y1表达。结论:1)内源性NPY及其受体Y1、Y2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发生、发展;2)内源性NPY及其受体Y1、Y2的表达水平为在位内膜>异位内膜>正常内膜,支持“在位内膜决定论”;3)内源性NPY及其受体Y1、Y2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机制密切相关,NPY可能通过兴奋受体Y2、抑制受体Y1参与调控其疼痛机制。第二部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疼痛、焦虑抑郁程度及性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目的: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患者的疼痛特征、心理生理状况、性生活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程度与焦虑、抑郁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焦虑和抑郁对性生活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经开腹或腹腔镜手术病理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108人为研究组,按病变部位分为三型:腹膜型31人,卵巢型53人,盆底深部浸润型(Deeply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24人。正常体检人员102人作为对照组。210人均由规范培训人员统一进行问卷调查,完成一般情况调查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A short form of 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分、自评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女性性功能指数评估(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活质量量表(The short form endometriosis health profile,EHP-5)问卷,分别测试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程度、焦虑和抑郁程度、性生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SF-MPQ衡量疼痛程度包括疼痛评级指数感觉项与情绪项、视觉模拟量表(VAS)、当前疼痛程度、疼痛性质、疼痛频率、疼痛持续时间等指标,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研究组的三个亚型不同疼痛性质进行比较发现,三个亚型的盆腔疼痛和痛经无统计学意义,但其中DIE型性交疼痛评分显着高于另外两亚型(P<0.05);2)研究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IE型评分稍高于其余两亚型,但三个亚型SAS和SDS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FSFI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无论是性欲望和性唤起,还是润滑度、性高潮、满意度及疼痛这六小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组EHP-5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核心问卷中情绪波动和模块问卷中性交痛最为明显。EHP-5评分轻度和中度疼痛组、中度和重度疼痛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外,其余各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患者疼痛程度与其病变部位无明显相关性;2)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患者疼痛程度与焦虑和抑郁程度正相关;3)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患者疼痛程度与性生活满意度负相关;4)除了婚姻状况、月经史、生育史、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不同这些客观因素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患者生活质量以外,疼痛、焦虑和抑郁程度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第三部分血清NPY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目的:检测研究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NPY表达,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NPY表达与疼痛程度、焦虑抑郁程度的关系。方法:在完成第二部分问卷调查的同时采集10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及102例健康对照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NPY表达情况。结果:1)血清NPY在正常人群中低表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高表达,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NPY表达水平随着疼痛程度增加而增高,各个不同疼痛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3)血清NPY表达水平随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增加而增高,各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NPY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程度正相关,血清NPY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总体上呈正相关,再次验证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表明血清NPY表达与机体的应激状态密切相关。总之,本研究结果发现内源性NPY及其受体Y1、Y2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发生、发展及其疼痛机制,内源性NPY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密切相关,由此推论NPY及其受体Y1、Y2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焦虑和抑郁的新靶点。

二、血浆神经肽Y在心胶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浆神经肽Y在心胶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HRV和血浆CA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痰热证与冠心病
        1 冠心病概述
        1.1 中西医关于该病的认识
        1.2 导师对该病的认识
        2 从痰热论治冠心病依据
        2.1 中医理论依据
        2.2 现代研究依据
        3 连夏宁心方治疗冠心病依据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自主神经系统与心脏节律的关系
        1 心脏自主神经分布
        2 心脏中的自主神经受体
        3 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4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与心律失常
        4.1 房颤
        4.2 室性心律失常
        4.3 电风暴
        4.4 心脏性猝死
        5 自主神经功能评价指标
        5.1 心率变异性
        5.2 血浆儿茶酚胺
        5.3 心率减速力
        5.4 窦性心率震荡
        6 干预自主神经防治心律失常的策略
        6.1 β受体阻滞剂
        6.2 迷走神经刺激
        6.3 肾去神经术
        6.4 针灸
        6.5 中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HRV和血浆CA的影响
    前言
    1 研究对象
        1.1 患者来源
        1.2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简单随机分组
        2.3 随机方案隐藏
        2.4 盲法设计
        2.5 样本量计算
        2.6 伦理学原则
        2.7 治疗方案
        2.8 观察时间点
        2.9 观察指标
        2.10 质量控制
        2.11 统计分析
        2.12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纳入与完成情况
        3.2 基线分析
        3.3 疗效指标分析
        3.4 安全性指标
    4 讨论
        4.1 冠心病痰热证型的探讨
        4.2 冠心病痰热证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关系密切
        4.3 HRV分析方法
        4.4 一般资料分析
        4.5 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HRV的影响
        4.6 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血浆CA的影响
        4.7 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连夏颗粒对心肌梗死大鼠HRV、血浆CA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引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适应性喂养
        2.2 建立心肌梗死模型
        2.3 分组及给药
        2.4 心率变异性检测
        2.5 取材及样品处理
        2.6 HE染色
        2.7 ELISA检测
        2.8 Western Blot检测心肌P38蛋白
        2.9 RT-PCR检测心肌P38mRNA
        2.10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
        3.2 各组大鼠HRV结果比较
        3.3 各组大鼠血浆儿茶酚胺的水平
        3.4 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比较
        3.5 各组大鼠心肌P38蛋白和mRNA表达比较
        3.6 各组大鼠HE染色结果
        3.7 HRV与血清TNF-α、IL-1β的相关性分析
        3.8 HRV与心肌P38蛋白和mRNA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NGF/TrKA/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连夏颗粒对心肌梗死大鼠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
    引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建立心肌梗死模型
        2.2 分组及给药
        2.3 电生理检测
        2.4 心肌标本取材及处理
        2.5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2.6 Western blot检测
        2.7 Real-time PCR检测
        2.8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各组大鼠存活情况
        3.2 连夏颗粒对心梗大鼠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
        3.3 连夏颗粒对心梗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
        3.4 连夏颗粒对心梗大鼠NGF/TrKA/PI3K/AKT信号通路mRNA表达的影响
        3.5 连夏颗粒对心梗大鼠NGF/TrKA/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基于“脑—肠轴”探讨疏脑解郁汤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P物质、神经肽Y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探讨
    1.卒中后抑郁
        1.1 中医认识
        1.2 西医认识
    2.“脑-肠轴”理论
        2.1 中医认识
        2.2 西医认识
        2.3 血清P物质、神经肽Y与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1.病例选择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病例脱落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临床分组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疗效性指标
        3.2 生物学指标
        3.3 安全性指标
        3.4 疗效评价标准
        3.5 统计学处理
    4.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疗效性指标
        4.3 血清指标结果
        4.4 用药安全性评价
    5.讨论
        5.1 疏脑解郁汤的立法依据
        5.2 盐酸帕罗西汀片(赛乐特)的选择依据
        5.3 血清SP及 NPY含量测定分析
        5.4 研究结果及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情况
附录三 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四 课题所需量表
致谢

(3)冠心病合并焦虑患者的代谢组学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冠心病和焦虑概述
    1.2 代谢组学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材料
    2.3 方法
3 结果
    3.1 入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及既往用药情况
    3.2 基于UPLC-QTOF-MS的冠心病合并焦虑对比冠心病的研究
4 讨论
    4.1 总体情况
    4.2 重要通路分析
    4.3 潜在生物标志物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在校科研成绩
致谢

(4)基于胃脑相关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炎-癌”演变期摄食功能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演变期概述
        一、CAG“炎-癌”演变期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
        二、CAG“炎-癌”演变期的病理生理学发病机制及目前治疗研究进展
        三、CAG对胃黏膜的影响
    第二节 CAG与摄食功能调控
        一、CAG与进食改变
        二、现代医学对脑肠轴的认识
        三、脑肠肽对胃肠道功能及摄食调节
        四、脑肠肽对胃肠道功能及摄食调节
        五、胃-脑对摄食功能的共同调控作用
    第三节 中医药与CAG
        一、中医对CAG的认识
        二、中医药对CAG的治疗现状
        三、足三里与胃-脑的关系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情志干预型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摄食变化的研究
        一、实验材料与试剂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电针足三里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摄食功能调节机制研究
        一、实验材料与试剂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小结和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5)茵陈术附汤加减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诊断标准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中止标准
        3.6 脱落与剔除标准
        3.7 病例的脱落与剔除病例的处理
    4 研究方案
        4.1 技术流程图(见图1)
        4.2 设计类型
        4.3 样本量的估计
        4.4 随机分组方法
        4.5 知情同意
        4.6 治疗方法
        4.7 观察指标
        4.8 疗效评价
        4.9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病例分布情况
        5.2 基线分析
        5.3 疗效对比
        5.4 安全性对比
讨论
    1 CHF与高胆红素血症的相互关系
    2 挖掘治疗CHF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意义
    3 试验基础
        3.1 试验条件
        3.2 中医药治疗CHF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经验
    4 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高胆红素血症的认识
        4.1 中医对其病名的认识
        4.2 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高胆红素血症的病机认识
    5 茵陈术附汤加减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立法依据
    6 茵陈术附汤加减方的方药分析
    7 临床设计讨论
        7.1 设计法案的确立
        7.2 用药疗程的确立
    8 茵陈术附汤加减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结果及分析
        8.1 治疗后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对比分析
        8.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对比分析
        8.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TBIL对比分析
        8.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DBIL对比分析
        8.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IBIL对比分析
        8.6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T-pro BNP对比分析
        8.7 治疗后两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对比分析
        8.8 治疗后两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疗效对比分析
        8.9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主症积分对比分析
        8.10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次症积分对比分析
    9 茵陈术附汤加减方治疗CHF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机理探究
问题与展望
结语
    1.1 研究结论
    1.2 创新与特色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1 中医症候积分表
附件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奖情况

(6)电针心经促进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DA、5-HT表达的时程效应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实验材料
    1 实验动物
    2 试剂
    3 仪器
    4 实验用品
    5 软件
方法
    1 AMI模型复制方法
    2 AMI复制成功的评价
    3 AMI模型分组
    4 干预措施
    5 取材
        5.1 ECG采集
        5.2 血清采集
        5.3 缺血区心肌组织取材
    6 检测
        6.1 血清和心肌组织中DA检测
        6.2 血清和心肌组织中5-HT检测
        6.3 心肌组织DRD1 mRNA检测
        6.4 心肌组织5-HT mRNA检测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
    1 各组AMI大鼠ECG心电图的变化
    2 AMI模型复制前后及不同时程电针ECG指标分析
        2.1 ST段的变化
        2.2 T波的变化
        2.3 RR间期的变化
        2.4 QRS波的变化
        2.5 HR的变化
    3 血清中DA与5-HT浓度
        3.1 血清中DA浓度
        3.2 血清中5-HT浓度
    4 心肌组织中DA、5-HT浓度
        4.1 心肌组织中DA浓度
        4.2 心肌组织中5-HT浓度
    5 心肌组织中DRD1 mRNA、5-HT mRNA相对表达量
        5.1 心肌组织中DRD1 mRNA相对表达量
        5.2 心肌组织中5-HT mRNA相对表达量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于AMI的认识
        1.1 心肌缺血的机制研究
        1.2 心肌缺血的治疗进展
    2 中医学对AMI的认识
        2.1 中医学对AMI的认识
        2.2 中医学对AMI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中医学对AMI的治疗
    3 电针治疗急性心肌缺血
        3.1 电针治疗优势
        3.2 选穴依据
        3.3 电针神门穴治疗心肌缺血
    4 动物模型的复制与评价
        4.1 动物的选择
        4.2 模型复制
        4.2.1 冠状动脉结扎术
        4.2.2 药物干预
    5 AMI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关系
        5.1 AMI与DA的关系
        5.2 AMI与5-HT的关系
结论
研究的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心肌梗死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参胡温胆汤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 抑郁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2 抑郁症的临床特征
        2.1 心境低落
        2.2 认知功能损害
        2.3 意志活动减退
        2.4 躯体症状
        3 抑郁症脑结构的改变
        4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4.1 脑内神经递质
        4.2 神经内分泌
        4.3 神经免疫
        4.4 神经营养因子
        4.5 信号转导通路异常
        5 抑郁症的治疗
        5.1 药物治疗
        5.2 非药物疗法
    二 中医对郁证的认识
        1 郁证病因病机概述
        1.1 沿革概要
        1.2 蒋健教授郁证研究成果
        2 中医药解郁(抗抑郁)治疗研究进展
        2.1 中药
        2.2 针灸
    三 加味温胆汤相关研究
        1 方剂来源及其主治、适应症
        2 组方意义
        3 相关临床及实验研究
        3.1 抑郁症
        3.2 失眠
        3.3 癫痫
        3.4 心血管疾病
        3.5 消化系统疾病
        4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参胡温胆汤对小鼠行为绝望模型行为学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及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及给药
        2.2 行为绝望模型
        3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参胡温胆汤对行为绝望小鼠模型悬尾不动时间的影响
        4.2 参胡温胆汤对行为绝望小鼠模型游泳不动时间的影响
        5 小结
    实验二 参胡温胆汤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及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及给药
        2.2 造模方法及观察指标
        3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参胡温胆汤对CUMS大鼠一般状态的影响
        4.2 CUMS大鼠模型的建立
        4.3 参胡温胆汤对CUMS大鼠糖水偏好度的影响
        4.4 参胡温胆汤对CUMS大鼠体重的影响
        4.5 参胡温胆汤对CUMS大鼠开场实验中大鼠行为的影响
        5 小结
    实验三 参胡温胆汤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仪器及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及给药
        2.2 造模方法
        2.3 取材
        2.4 指标及检测方法
        3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海马组织中神经递质的含量
        4.2 皮质组织中神经递质的含量
        4.3 下丘脑组织中神经递质的含量
        5 小结
    实验四 参胡温胆汤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及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及给药
        2.2 造模方法
        2.3 取材
        2.4 指标及检测方法
        3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参胡温胆汤对抑郁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4.2 参胡温胆汤对抑郁大鼠海马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5 小结
    实验五 参胡温胆汤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大鼠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仪器及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及给药
        2.2 造模方法
        2.3 取材
        2.4 指标及检测方法
        3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WB检测大鼠海马区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4.2 rt-PCR检测大鼠海马区ERKl/2、CREB、BDNF和 Trk B的基因表达
        4.3 IHC检测大鼠海马ERKl/2和Trk B表达
        5 小结
讨论
    1 实验方法的选择
        1.1 动物模型的选择
        1.2 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依据
        1.3 实验取材的选择
    2 参胡温胆汤的抗抑郁作用
        2.1 对小鼠行为绝望模型的影响
        2.2 对CUMS大鼠的影响
    3 参胡温胆汤抗抑郁作用的效应机制
        3.1 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3.2 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3.3 ERK通路的影响
创新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抑郁症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校期间已发表论文
附录3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8)芪石升降归元丸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FD西医研究概况
        1.1 FD定义
        1.2 FD流行病学
        1.3 FD发病机制
        1.4 FD治疗
    2 FD中医研究概况
        2.1 病名沿革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型
        2.4 中医药治疗概况
    3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应用概况
        3.1 红外热成像在中医辨证应用
        3.2 红外热成像在中医辨病应用
        3.3 红外热成像在中医体质应用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指标观察
        2.4 疗效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临床疗效比较
        3.3 安全性评价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导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机认识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脏腑病机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经络病机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机关键
    2 基于肺肾“以枢调俞(脊)/枢”治疗阴火理论渊源
        2.1 基于肺肾“以枢调枢”理论渊源
        2.2 基于肺肾“以枢调俞(脊)”理论渊源
        2.3 基于肺肾治疗阴火理论渊源
    3 芪石升降归元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探讨
        3.1 芪石升降归元丸治疗功能消化不良的组方思路
        3.2 芪石升降归元丸药理学研究
    4 研究疗效分析
        4.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2 HAMA/HAMD评分比较
        4.3 任督红外均温比较
        4.4 脾胃经五输穴皮温比较
        4.5 临床疗效比较
        4.6 安全性评价比较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针刺对PCPA失眠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下丘脑5-HT、Glu、GABA递质含量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失眠的研究
        1.1 失眠的诊断标准
        1.2 失眠的分类
        1.3 失眠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
        1.3.1 神经组织结构
        1.3.2 中枢神经递质代谢障碍
        1.3.3 细胞因子致睡眠障碍
        1.4 失眠的西医治疗
        1.4.1 抗组胺药物
        1.4.2 褪黑素
        1.4.3 苯二氮卓类药物及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1.4.4 抗抑郁药物
    2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2.1 失眠的病名
        2.2 失眠的中医病因
        2.2.1 外邪侵袭
        2.2.3 饮食失调
        2.2.2 情志不调
        2.2.4 劳倦体虚
        2.3 失眠的中医病机
        2.3.1 营卫不和,阴阳失调
        2.3.2 五脏受损,脏腑失调
        2.3.3 气血失调,神失所养
        2.3.4 痰火郁内,气血凝滞
        2.4 针灸对失眠的治疗
        2.4.1 单纯针刺
        2.4.2 其他针法
        2.4.3 灸法
        2.4.4 多种针灸方法结合
        2.4.1 针刺结合灸法
        2.4.2 针刺结合放血
        2.4.3 针刺结合耳针
        2.5 推拿对失眠的治疗
        2.6 中药对失眠的治疗
        2.7 针刺结合其他方法对失眠的治疗
        2.7.1 针刺结合推拿
        2.7.2 针刺结合中药
        2.7.3 针刺结合刮痧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设备
        1.2 动物与分组
        1.3 造模
        1.4 干预方法
        1.5 观察针刺对PCPA失眠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1.6 取材方法
        1.7 观察针刺对PCPA失眠大鼠下丘脑5-HT、GABA、GLU含量及GLU/GABA比值的影响
        1.7.15 羟色胺(5-HT)含量的测定
        1.7.2 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测定
        1.7.3 谷氨酸(GLU)含量的测定
        1.7.4 Glu/GABA比值的计算方法
        1.8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失眠模型大鼠一般状态和体重变化
        2.2 针刺对PCPA失眠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2.3 针刺对PCPA失眠大鼠下丘脑内5-HT、GLU、GABA递质含量及GLU/GABA比值的影响
        2.3.1 各组大鼠下丘脑内5-HT含量比较
        2.3.2 各组大鼠下丘脑内GABA、Glu含量比较
    3 讨论
        3.1 失眠模型选择与制作
        3.1.1 实验动物种类的选择
        3.1.2 物理因素导致的失眠模型
        3.1.3 化学制剂刺激法
        3.1.4 果蝇睡眠剥夺模型
        3.1.5 PCPA失眠模型大鼠是公认的失眠模型
        3.2 失眠与下丘脑5-HT、GLU、GABA递质与GLU/GABA比值的关系
        3.3 西药对照的选择
        3.4 脐内环穴合失眠方选择依据
        3.5 针刺脐内环穴合失眠穴方对失眠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3.6 针刺脐内环穴合失眠穴方对失眠大鼠下丘脑5-HT、GLU、GABA递质与GLU/GABA比值的影响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腹针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内源性NPY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焦虑和抑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概述
        1.1.1 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临床特征
        1.1.2 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机制研究进展
    1.2 NPY及其受体的概述
    1.3 本研究关注的问题
第二章 内源性NPY及其受体Y1、Y2 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相关性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主要实验溶液配制
        2.2.3 荧光定量PCR引物序列
    2.3 标本采集
    2.4 实验方法
        2.4.1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源性NPY及其受体Y1、Y2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2.4.2 Western blot检测内源性NPY及其受体Y1、Y2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
        2.4.3 RT-PCR检测内源性NPY及其受体Y1、Y2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
    2.5 统计学处理
    2.6 结果
        2.6.1 病例采集结果
        2.6.2 免疫组化检测内源性NPY及受体Y1、Y2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患者内膜的分布和表达结果
        2.6.3 Western blot检测内源性NPY、Y1、Y2 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患者的表达结果
        2.6.4 RT-qPCR检测内源性NPY、Y1、Y2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患者的表达结果
    2.7 讨论
    2.8 结论
第三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疼痛程度与焦虑抑郁评分及性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3.1 前言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一般情况调查表
        3.3.2 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
        3.3.3 自评焦虑量表
        3.3.4 自评抑郁量表
        3.3.5 女性性功能指数评估
        3.3.6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
    3.4 研究过程
        3.4.1 查阅中外相关文献
        3.4.2 预调查
        3.4.3 知情伦理同意
        3.4.4 资料收集
        3.4.5 统计学方法
        3.4.6 质量控制
    3.5 结果
        3.5.1 两组一般情况调查
        3.5.2 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结果
        3.5.3 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问卷评分结果
        3.5.4 女性性功能指数评估(FSFI)评分结果
        3.5.5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HP-5)评分结果
    3.6 讨论
    3.7 结论
第四章 血清NPY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疼痛、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4.1 前言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
        4.3.1 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
        4.3.2 ELISA实验步骤
        4.3.3 ELISA结果计算
        4.3.4 统计学处理
    4.4 结果
        4.4.1 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组与对照组的血清NPY表达水平比较
        4.4.2 不同疼痛程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NPY表达比较
        4.4.3 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患者的血清NPY与焦虑、抑郁程度的关系
    4.5 讨论
    4.6 结论
全文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四、血浆神经肽Y在心胶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HRV和血浆CA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D]. 李赛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脑—肠轴”探讨疏脑解郁汤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P物质、神经肽Y的影响[D]. 张恒嘉.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20(08)
  • [3]冠心病合并焦虑患者的代谢组学初步研究[D]. 谷俊远.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基于胃脑相关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炎-癌”演变期摄食功能变化的研究[D]. 郑嘉怡.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5]茵陈术附汤加减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涛.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电针心经促进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DA、5-HT表达的时程效应比较[D]. 李小贾.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7]参胡温胆汤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 王莹.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芪石升降归元丸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D]. 戴文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针刺对PCPA失眠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下丘脑5-HT、Glu、GABA递质含量影响研究[D]. 梁薇.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内源性NPY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焦虑和抑郁的相关性研究[D]. 章永平. 南昌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血浆神经肽Y在胶体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