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母婴血流的临床意义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母婴血流的临床意义

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母儿血流的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张金玲,付瑞,李豆豆,王蕾,高风枝,袁艺蕊[1](2021)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癌及对肌层浸润程度和血流分级的诊断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癌及对肌层浸润程度和血流分级的诊断情况,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103例作为观察对象,选取同时期子宫内膜增生患者103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子宫内膜病变回声厚径和超声血流阻力特征,观察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癌的图像特征,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和血流分级的诊断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绝经前、绝经后患者子宫内膜病变回声厚径分别为(18.95±4.87)mm、(20.16±5.32)mm,均显着大于子宫内膜增生组的(13.58±4.31)mm、(10.24±3.86)mm(P<0.05)。子宫内膜癌组以低阻力和高低阻力并存为主,分别占37.9%、40.8%,而子宫内膜增生组以高阻力为主,占68.9%,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癌对肌层浸润程度的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3.2%。Kappa一致性分析提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分期和病理分期结果较为一致(Kappa=0.652,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分期与血流分级呈正相关(γ=0.794,P<0.05),肿瘤分期越高、血供越丰富。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癌能够清楚显示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特点及血流阻力特征,对肌层浸润程度和血流分级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可靠、有效的检查方案。

周瑛[2](2021)在《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56例甲状腺癌患者,分别给予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比两种检测诊断准确率及血流丰富程度。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诊断准确率94.6%显着高于二维超声检测的7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二维超声检测的诊断结果中,其血流信号1级共21例、血流信号2级共22例、血流信号3级共13例;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诊断结果中,其血流信号1级共10例、血流信号2级共28例、血流信号3级共1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血流丰富程度明显优于二维超声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的临床检测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测效能更为显着,临床可根据实际病情给予必要的联合检测,以获得更为可靠的参考信息。

韩舒[3](2021)在《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梗阻胎儿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变化》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各类型右室流出道梗阻畸形(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RVOTO)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研究,分析RVOTO胎儿心脏结构改变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评价相应的心肌力学改变,旨在更加全面、深入地揭示各类型RVOTO胎儿循环特点及心脏功能改变,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新技术评价胎儿先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0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盛京医院经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RVOTO的单胎胎儿110例(孕龄20~34周,平均孕龄26.8±3.3周),并根据否合并非限制性室水平分流分为A、B两组。收集与病例组胎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单胎胎儿135例。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肺动脉、动脉导管(DA)、静脉导管(DV)、大脑中动脉(MCA)和脐动脉(UA)血流并测量相关参数,包括:肺动脉瓣上峰值流速(PVmax)、血流加速时间(ACT)、射血时间(ET);DV的心室收缩期峰值流速(Vs)、心室舒张早期峰值流速(Vd)、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Va)及静脉峰值流速指数(PVIV);MCA搏动指数(MCA-PI)、UA搏动指数(UA-PI),计算脑胎盘血流搏动指数比(CPR)。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瓣环(PA)与主动脉瓣环(AO)内径,计算PA/AO比值、PA Z-评分。比较A、B病例组与孕龄相匹配对照组胎儿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根据以上RVOTO胎儿血流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及相关研究结论,进一步根据是否存在PA/AO<0.6或PA Z-评分<-3且动脉导管血流逆向灌注将病例A组分为重度RVOTO组与轻中度RVOTO组,根据胎儿肺动脉瓣形态、启闭情况并结合相关超声心动图表现,将病例B组分为重度RVOTO组与轻中度RVOTO组。应用2D-STI分析软件对重度RVOTO组、轻中度RVOTO组与对照组胎儿标准四腔心切面二维动态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获得左、右心室壁各节段以及整体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及舒张期峰值应变率(SRd),并获得左心室侧壁与右心室游离壁的应变-时间曲线,计算左、右心室间收缩同步性参数。应用二维Simpson法测量胎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二维面积变化法测量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比较重度RVOTO组、轻中度RVOTO组与孕龄相匹配对照组胎儿二维超声及2D-STI获得的心功能参数差异。结果:1.病例组中92例(83.6%)、正常对照组中115例(85.2%)胎儿获得本研究所需全部超声数据。2.A、B组RVOTO胎儿PA/AO均较孕龄相匹配的对照组胎儿减小(P<0.01),PA Z-评分绝对值均较对照组增大(P<0.01);除肺动脉闭锁胎儿外,病例组PVmax较对照组加快(P<0.01),ACT和ET较对照组缩短(P<0.01)。3.A、B组各有16例RVOT胎儿出现动脉导管内血流逆向灌注。4.A组54例RVOTO胎儿中:(1)伴有PA/AO<0.6或PA Z-评分<-3且动脉导管血流逆向灌注的15例重度RVOTO胎儿与孕龄相匹配的39例轻中度RVOTO胎儿及对照组胎儿相比,其DV、MCA及UA血流变化显着,表现为DV-Va减低,DV-PVIV升高(P<0.05);MCA-PI、CPR减低,UA-PI升高(P<0.05)。(2)轻中度RVOTO胎儿与孕龄相匹配的对照组胎儿相比,MCA-PI、CPR减低,UA-PI升高(P<0.05);DV血流频谱参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5.B组38例RVOTO胎儿中:(1)16例肺动脉重度狭窄或闭锁胎儿与孕龄相匹配的22例肺动脉轻中度狭窄胎儿及对照组胎儿相比,其DV、MCA、UA及DA血流变化显着,表现为DV-Va明显减低(P<0.01),其中12例出现DV舒张末期血流反转或消失,同时DVPVIV升高(P<0.01);MCA-PI、CPR减低,UA-PI升高(P<0.05),且均出现动脉导管内血流逆向灌注。(2)肺动脉轻中度狭窄胎儿DV-Va较孕龄相匹配的对照组胎儿减低,DV-PVIV升高(P<0.05),MCA-PI、UA-PI、CPR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动脉导管内血流方向均正常。6.115例正常胎儿左、右心室心肌力学特征:(1)左心室壁各节段间纵向S、SRs及SR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间纵向S、SRs由基底段至心尖段依次递减(P<0.05),而各节段间纵向SRd无统计学差异(P>0.05)。(2)左、右心室壁GLS均与孕龄呈正相关,左、右心室壁GLSRs、GLSRd均与孕龄无相关性。(3)左、右心室壁GLS、GLSRs及GLSR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心室间收缩期同步性参数正常参考范围为9.24±4.48ms(2~22ms),且与孕龄无相关性。7.92例RVOTO胎儿左、右心室心肌力学参数:(1)2D-STI显示重度RVOTO胎儿左、右心室壁GLS、GLSRs及GLSRd均较孕龄相匹配的轻中度RVOTO胎儿及对照组胎儿减低(P<0.05),但二维Simpson法测量重度RVOTO胎儿LVEF与其余两组无差异(P>0.05)。重度RVOTO胎儿心室间收缩同步时间差明显大于其余两组(P<0.05),存在心室间收缩不同步。(2)轻中度RVOTO胎儿仅右心室壁GLSRd较孕龄相匹配的对照组胎儿减低(P<0.05),左、右心室壁整体纵向GLS、GLSRs及左心室壁GLSRd与对照组胎儿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轻中度RVOTO胎儿心室间收缩同步时间差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AO<0.6与动脉导管血流逆向灌注与RVOTO胎儿左、右心室壁GLS减低显着相关。PA/AO<0.6预测A组RVOTO胎儿右心室与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95%CI:0.757,0.962),0.801(95%CI:0.672,0.93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9%、66.7%与83.8%、58.8%。PA/AO<0.6预测B组RVOTO胎儿右心室与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7(95%CI:0.515,0.866),0.703(95%CI:0.526,0.88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2%、58.8%与76.0%、38.5%。结论:1.对RVOTO胎儿DA、UV及MCA、UA血流变化进行综合评价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当RVOTO胎儿为重度梗阻或不合并非限制性室水平分流时,DV血流频谱变化显着;动脉导管血流逆向灌注可提示RVOTO胎儿梗阻程度;当RVOTO胎儿脑血流氧饱和度降低或血流量减少时,通过代偿性脑动脉扩张与脐动脉收缩保证脑血流灌注。2.重度RVOTO胎儿左、右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减低,且存在心室间收缩不同步。轻中度RVOTO胎儿仅出现右心室舒张功能减低。3.PA/AO<0.6可较敏感预测伴有室水平非限制性分流的RVOTO胎儿左、右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对室间隔完整的RVOTO胎儿左、右心室收缩功能不全预测效能有限。4.2D-STI技术获得的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应变率参数较传统二维超声可更加敏感地反映胎儿心室功能早期变化。2D-STI技术评价胎儿心室间收缩期同步性可反映胎儿心室收缩功能。

王丽旻[4](2021)在《超声检测孕妇及胎儿主要血流参数在妊高症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超声检测不同分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及胎儿主要血流参数的临床价值。方法:1.本研究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1月孕周为27~39周、年龄为24~38岁的宫内孕单活胎孕妇共6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孕妇均排除胎儿畸形及各类妊娠并发症。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1月孕周为27~39周、年龄为20~39岁的宫内孕单活胎在我院确诊为子痫前期的孕妇共66例。参照《妇产科学》第8版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标准,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36例(Ⅰ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30例(Ⅱ组)作为病例组。2.检测对照组和病例组孕妇及胎儿主要如下血流参数:胎儿肺静脉(pulmonary vein,PV)和静脉导管(ductus venosus,DV)心室收缩期峰值流速S、心室舒张期峰值流速D、心房收缩期最大回流流速A、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胎儿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和脐动脉(umbilical artery,UA)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期峰值流速比值(S/D)、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PI及孕妇子宫动脉(Uterine arteries,Ut A)S/D、RI、PI,并计算胎儿脑胎盘率(cerebroplacental ratio,CPR)=PIMCA/PIUA。记录胎儿出生时的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3.各项数据经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ub>x±s)表示,各组之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胎儿静脉导管A波、肺静脉A波、CPR及孕妇子宫动脉PI与围产儿结局的相关性。结果: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组较对照组静脉导管S、D、A均降低,PI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组较对照组肺静脉S、D、A均降低,PI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较轻度子痫前期组肺静脉S、D、A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与轻度子痫前期组肺静脉PI及轻度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肺静脉S、D、A、PI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组较对照组子宫动脉S/D、RI、PI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组较对照组大脑中动脉S/D、RI、PI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较对照组大脑中动脉P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S/D、RI及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组之间S/D、RI、P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组较对照组脐动脉S/D、RI、PI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及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组之间脐动脉S/D、RI、P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组较对照组CP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较轻度子痫前期组CP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围产儿预后与胎儿静脉导管A波、肺静脉A波、CPR及孕妇子宫动脉PI具有相关性。结论:胎儿静脉导管、肺静脉、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孕妇子宫动脉的血流参数均可以不同程度的反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同时期胎儿的宫内状况及预测不良结局,若联合以上血流参数进行综合分析,能使临床医生获得更多更可靠的参考依据,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从而改善围产儿预后。

刘美娟[5](2020)在《经阴道超声Rflow血流成像和3D-PDA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及其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病变包括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来源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近年来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约有8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就诊时仅局限于子宫体,5年生存期在80%,出现转移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7~12个月。因此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确诊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较准确评估对于临床医师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估患者预后非常重要。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推荐将经阴道超声检查作为绝经期异常阴道出血(postmenopausalbleeding,PMB)患者首选筛查方式。常规经阴道二维超声(two-dimensional transvaginal sonography,2D-TVS)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endometrial thickness,ET)作为初步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方法,彩色多普勒对病灶血流情况的判断依赖于诊断医师的主观性,缺乏客观量化的影像学指标。GE公司Voluson E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Rflow立体血流成像(radiant flow,Rflow)技术能在二维成像基础上呈现三维立体的血流状态,增强细微血管及其边界的可视成像效果,对病灶血流情况的显示更为清晰、直观。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three-dimensional power doppler angiography,3D-PDA)能够检测到低速血流信号、无混叠效应、无角度依赖性,能得到全方位血流信号,再联合三维超声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virtual organ computer-aided analysis,VOCAL)自动测量子宫内膜体积(endometrial volume,EV)及病变区血流参数:血管形成指数(vascularizationindex,VI)、血流指数(bloodflow index,FI)及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ascularization-blood flow index,VFI)。可使用上述新技术定性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及评估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分级情况。有关经阴道超声Rflow血流成像评估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文献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应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探查子宫内膜病变的相关研究较少,对子宫内膜病变内膜参数(ET、EV、VI、FI及VFI)的研究结果不统一。本研究探讨经阴道超声Rflow血流成像及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及预估子宫内膜癌分期、分级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和评估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参考依据。研究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Rflow血流成像及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诊断及恶性病变分期、分级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8月就诊于烟台毓璜顶医院子宫内膜病变患者214例,首先常规经阴道二维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endometrialthickness,ET)、彩色多普勒(colou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观察血流情况;然后应用Rflow立体血流条件探查其血流丰富程度,应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VOCAL软件进行内膜描记并测量子宫内膜体积(endometrial volume,EV)、血管形成指数(vascularizationindex,VI)、血流指数(flow index,FI)及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ascularization flow index,VFI)。以手术—病理分型为金标准,探讨传统经阴道超声、Rflow血流成像模式及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三种诊断方法对定性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的价值,评价上述5个内膜参数(ET、EV、VI、FI及VFI)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评价5个内膜参数对子宫内膜癌的不同分期、分级的诊断价值。研究结果1.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124例,恶性病变组90例。两组病例在年龄、绝经年限及子宫内膜厚度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传统经阴道超声(2D-TVS)、Rflow血流成像模式(Rflow-TVS)及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3D-PDA)三种方法定性诊断子宫内膜病变良恶性的敏感性分别为(74.2%,83.9%,95.2%),特异性分别为(66.7%,77.8%,91.1%)。3.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及恶性病变组之间ET、EV、VI、FI、VFI等5个参数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对于定性鉴别子宫内膜病变良恶性,5个参数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ET(62.9%,80.0%)、EV(93.5%,57.8%)、VI(67.7%,68.9%)、FI(72.6%,60.0%)、VFI(77.4%,62.2%)]。内膜体积EV的最佳临界值为27.265cm3,灵敏度较高,为93.5%;子宫内膜厚度ET的最佳临界值为1.615cm,特异度较高,为8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膜参数ET及VFI是判断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其它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51岁及以上的患者检测为恶性是51岁以下的48.898倍;ET在1.615及以上的患者检测为恶性是1.615以下的4.849倍;VFI在2.6765及以上的患者检测为恶性是2.6765以下的13.771倍。5.子宫内膜癌不同分期与分级间(ⅠA期与ⅠB期,Ⅰ期与Ⅱ期及以上,ⅠA期的G1、G2与G3分级),5个内膜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Rflow立体血流成像模式较2D-TVS血流显示更立体、直观,有助于对病变良恶性的预估诊断。2.ET、EV、VI、FI及VFI等内膜参数对定性子宫内膜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3.ET、EV、VI、FI及VFI等内膜参数在子宫内膜癌不同分期、分级间未见明显差异性。研究背景肿瘤的生长、浸润及转移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过程。Folkman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实体肿瘤的生长主要依赖于血管生成。肿瘤血管的生成是在现有血管网的基础上向肿瘤周围以及肿瘤内部生成新的毛细血管。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有众多生长因子起调控作用,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重要的调控因子之一(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VEGF也被称为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是一种从肿瘤血管中分离出来的能够增加血管通透性的蛋白质,具有很强烈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同时VEGF也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的肝素结合生长因子,能够在体内诱导新生血管的形成。研究发现,因恶性肿瘤细胞能够分泌大量的VEGF,恶性肿瘤的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良性肿瘤。VEGF与恶性肿瘤的生长、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随恶性程度增加呈递增趋势,发生转移的肿瘤VEGF表达较未发生转移的肿瘤高。因此,VEGF表达水平可能成为区分肿瘤良恶性、恶性程度及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CD31又称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PECAM-1),主要用于证明内皮细胞组织的存在,定量评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其作为衡量血管生成的定量指标,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既往文献对子宫内膜癌的VEGF表达及MVD计数绝大部分是外科手术后的回顾性研究,为离体研究,无法做到在术前有效评估肿瘤血管生成情况。超声是目前检测肿瘤血管生成的无创、首选检查方式,为活体探查。目前主要是通过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和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评估肿瘤血管生成情况,但RI与PI检测均只能反映肿瘤组织的局部血流指数,不能做到对子宫内膜病变处整体肿瘤血管生成情况的评估。有极少量研究应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癌内膜血流参数VI或VI、FI、VFI来评估子宫内膜癌的血管生成情况,表明其与VEGF、MVD的相关性较好,可作为对肿瘤血管生成评价的一种较为客观的指标,在术前为评估患者预后提供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活性的影像学依据。研究目的探讨术前应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内膜血流参数VI、FI及VFI评估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活性的可能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7月~2019年8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进行诊疗的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患者共143例,其中良性患者67例,恶性患者76例。应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VOCAL软件描记测量子宫内膜癌血流参数VI、FI及VFI,具体方法同论文第一部分。宫腔镜、诊断性刮宫或外科手术后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织切片的VEGF表达及MVD。分析子宫内膜良性与恶性病变的VEGF表达及MVD、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子宫内膜癌的VEGF表达及MVD,探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内膜血流参数VI、FI、VFI与VEGF表达、MVD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22.4%vs85.5%)与MVD(26.94±10.30vs44.94±10.94)的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子宫内膜癌Ⅰ型与Ⅱ型病变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85.0%vs100%,P<0.001)与MVD(44.94±11.28vs45.00±7.22,P=0.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子宫内膜样腺癌ⅠA期、ⅠB期、Ⅱ期及以上病变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5%、85.7%、100.0%,MVD分别为46.74±12.06、42.29±8.26、39.67±13.05。VEGF表达与MVD在ⅠA期与ⅠB期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3,P=0.311);VEGF表达与MVD在ⅠA期与Ⅱ期及以上分期、ⅠB期与Ⅱ期及以上分期病变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P=0.003,P=0.017);VEGF表达与MVD在子宫内膜样腺癌IAG1及IAG2病变组织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09,P=0.37)。4.相关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血流参数VI、FI、VFI与VEGF、MVD均未见明显相关性:VI与VEGF、MVD相关性分析(r1=0.168,P=0.359;r2=0.110,P=0.551。r1=-0.121,P=0.510;r2=-0.204,P=0.262);FI与VEGF、MVD的相关性分析(r1=0.159,P=0.384;r2=0.047,P=0.797。r1=-0.207,P=0.255;r2=-0.241,P=0.184);VFI与VEGF、MVD的相关性分析(r1=0.189,P=0.300;r2=0.052,P=0.779。r1=-0.098,P=0.595;r2=-0.215,P=0.238)。结论1.VEGF表达与MVD在子宫内膜恶性病变、Ⅱ型子宫内膜癌、Ⅰ型子宫内膜癌Ⅱ期及以上病变组织中的高表达,提示其促进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的可能及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转移相关。2.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癌血流参数VI、FI、VFI与VEGF表达、MVD未见明显相关性。

李天刚[6](2020)在《单脐动脉胎儿心功能评价及胎盘组织VEGF蛋白定量表达》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时间-空间复合成像(STIC)联合频谱多普勒技术评估孤立性单脐动脉(ISUA)胎儿心脏收缩功能;通过静脉导管及肺静脉血流频谱参数评估ISUA组胎儿左、右心舒张功能;应用脐带横截面积、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频谱判断ISUA与正常胎儿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22-39周ISUA组胎儿77例及孕龄匹配正常对照组胎儿77例,根据孕周将两组胎儿分为孕中期(22+0-27+6周)及孕晚期(28+0-39+6周),应用STIC技术检测胎儿四腔心三维(3D)动态容积数据,利用STIC-M型获取二、三尖瓣瓣环运动曲线,测量胎儿二尖瓣瓣环位移(f-MAPSE)及三尖瓣瓣环位移(f-TAPSE);通过STIC技术联合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软件(VOCAL)分别测量孕中期两组胎儿左心室及右心室舒张期末容积(EDV)和收缩期末容积(ESV),并依次计算心功能评价指标每搏量(SV)、每分心输出量(CO)和射血分数(EF);利用彩色多普勒频谱测量孕中期两组胎儿主、肺动脉频谱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流量速度积分(VTI)和胎儿心率(FHR),分别计算左心室每分心输出量(LCO)和右心室每分心输出量(RCO);利用彩色多普勒频谱测量孕晚期两组胎儿肺静脉(PV)、静脉导管(DV)及二、三尖瓣频谱,其中PV及DV频谱参数包括心室收缩期S峰流速,心室收缩期末v谷流速,心室舒张早期D峰流速,心房收缩期a谷流速,并计算速度比PIV,S/v,S/D,S/a,v/D,v/a及D/a,测量二、三尖瓣口频谱E峰及A峰流速并计算E/A比值;对中孕期及晚孕期胎儿脐带横截面观察并描记比较两组脐静脉(UV)面积,脐动脉(UA)面积及UV面积/UA面积比,利用频谱多普勒测量两组胎儿UA及大脑中动脉(MCA)频谱并对参数PI进行比较;随访两组产后新生儿体重及胎盘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孕中期ISUA组与正常对照组胎儿f-MAPSE及f-TAPSE比较,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孕晚期ISUA组与正常对照组胎儿f-MAPSE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孕晚期ISUA组与正常对照组胎儿f-TAPSE与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胎儿f-MAPSE和f-TAPSE均与胎儿孕周呈正相关(P<0.01);STIC联合VOCAL测量孕中期两组胎儿心室收缩功能,ISUA组胎儿LCO及RCO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胎儿LCO及RCO均与孕周呈正相关(P<0.01);利用主动脉及肺动脉瓣口频谱测量孕中期两组胎儿心室收缩功能,ISUA组胎儿LCO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ISUA组胎儿RCO较正常对照组下降,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LCO及RCO与孕周均呈正相关(P<0.01);对STIC联合VOCAL法及频谱测量两种方法对胎儿LCO及RCO进行相关性分析,两种方法测量LCO一致性较RCO好;孕晚期两组胎儿PV及DV参数PIV、S/v、S/D、S/a、v/D、v/a、D/a及二、三尖瓣口E/A比值均无显着变化(P>0.05);两组各参数与二、三尖瓣口E/A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PV频谱参数PIV与二尖瓣E/A比值相关性较好(ISUA组R2为0.646,正常组R2为0.579),DV频谱参数v/D与三尖瓣E/A比值相关性较好(ISUA组R2为0.520,正常组R2为0.358);孕中期及孕晚期ISUA组胎儿UA面积均高于正常组(P<0.01),孕中期及孕晚期ISUA组UV/UA面积比均小于正常组(P<0.01),两组UV面积与孕周均呈线性正相关(P<0.01);孕中期ISUA组胎儿UA频谱参数PI值低于正常组(P<0.01),孕中期及孕晚期ISUA组胎儿MCA频谱参数PI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孕中期及孕晚期ISUA组胎儿PIMCA/PIUA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ISUA组新生儿体重及胎盘质量均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SUA胎儿易合并低出生体重,通过对ISUA与正常胎儿心功能及胎儿血流动力学的检测,可以准确了解ISUA胎儿心脏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临床提供较准确、客观的诊疗依据。目的:通过三维能量多普勒技术(3D-PDU)定量指标评价ISUA胎儿及正常对照组胎儿胎盘微血流灌注;通过免疫组化法(SP)及荧光免疫法(PCR)对ISUA胎儿及正常胎儿胎盘组织VEGF蛋白表达分别进行定性及m RNA定量分析,并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方法:晚孕期ISUA组胎儿58例及正常对照组胎儿77例,应用3D-PDU检测ISUA组及正常对照组胎儿胎盘组织内三维能量多普勒血流参数,评价指标包括血流强度指数(FI)、血管指数(VI)及血管形成-血流强度指数(VFI);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荧光免疫PCR法对ISUA组及正常对照组各26例脐带组织及胎盘组织VEGF蛋白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比较两组之间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胎儿胎盘3D-PDU血流参数VI及VFI均高于ISUA组(P<0.05);GA与VFI之间呈线性正相关(P<0.001);免疫组化SP法比较两组胎盘组织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ISUA组阳性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01),ISUA组及正常对照组脐带组织免疫组化VEGF均呈阴性表达;PCR检测两组胎盘组织内VEGF因子m RNA蛋白定量表达,ISUA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3D-PDU可定量分析ISUA胎儿胎盘微血流灌注情况,为临床ISUA胎儿胎盘微血流灌注提供了客观量化依据。通过不同方法检测ISUA胎儿胎盘组织VEGF蛋白表达对阐明ISUA胎儿胎盘病理及机理提供了客观依据。目的:通过分析781例SUA胎儿超声及临床资料,探讨SUA胎儿发生率、合并畸形及出生结局。方法:这项回顾性研究共纳入2013年至2019年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诊断为SUA的781例单胎胎儿及其母亲,分析了孕妇基本临床资料,胎儿超声检查基本信息及胎儿产后结局的相关数据。结果:781例SUA胎儿中,624例为ISUA(79.9%),157例(20.1%)合并其它结构和/或染色体异常。157例合并结构异常胎儿中,泌尿系统畸形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心血管系统畸形和消化系统畸形。SUA胎儿右支缺失发生率为59.1%,左支缺失发生率为40.9%。合并其它结构和/或染色体异常的SUA胎儿的平均出生体重较ISUA胎儿低(P<0.01),但在合并早产发生率上无显着差异。结论:当产前诊断发现SUA后,需要对胎儿结构进行详细检查,其中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是超声检查的重点。如果发现相关的结构畸形,建议对胎儿进行必要的染色体检查。对于ISUA胎儿,建议动态监测生物学指标以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但不建议常规对ISUA胎儿进行染色体检查。

李晓楠[7](2020)在《经阴道二维和三维超声检测黄体血流对孕早期结局的价值比较》文中认为目的:黄体血流与妊娠结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目前仍缺少系统的研究确定其定量关系,尤其近些年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的出现,也缺少其与二维超声优劣的比较。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经阴道二维超声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孕早期黄体血流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并探索联合经阴道二维和三维超声参数能否进一步提高其对受试者的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194例早孕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受试者孕12周时的妊娠结局,将孕妇分为正常妊娠组(n=163)和终止妊娠组(n=31)。全部受试者均接受了经阴道二维超声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黄体的检查。根据门诊和住院病历系统及相关的检查收集纳入受试者的人口学特征、婚育月经史等临床信息。并收集超声相关参数:黄体平均直径(Diameter,D)、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黄体体积(Volume,V)、血管形成指数(Vascularization index,VI)、血流指数(flow index,FI),血管血流指数(vascularized flow index,VFI)。其中,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黄体参数的V、VI、FI、VFI使用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Virtual Organ Computer Aid Analysis,VOCAL)软件计算。本研究所有数据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不同超声参数预测妊娠结局的能力,计算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并进行De Long检验比较不同AUC的差异。全部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根据研究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了全部受试者共194例,根据妊娠12周时的妊娠结局分为正常妊娠组163例,终止妊娠组31例。两组受试者在年龄,孕期,孕次,吸烟史,饮酒史,BMI差异均无统计意义。终止妊娠组与正常妊娠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2.经阴道二维超声测量黄体参数中:正常妊娠组患者的黄体测量参数中平均D值(21.17±3.30 mm)显着高于终止妊娠组患者平均D值(13.87±2.91mm)。正常妊娠组患者的平均RI为0.51±0.17显着低于终止妊娠组0.58±0.21;正常妊娠组患者的平均PI为0.69±0.18显着低于终止妊娠组0.87±0.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阴道三维超声测量黄体参数中:正常妊娠组患者三维测量黄体的V为6.57±2.03 mm3显着高于终止妊娠组3.70±1.58 mm3。正常妊娠组黄体的VI为25.79±10.97显着高于终止妊娠组16.25±6.31。正常妊娠组患者三维测量黄体的FI为47.22±22.38显着高于终止妊娠组30.92±5.97。正常妊娠组患者三维测量黄体的VFI为13.88±3.51显着高于终止妊娠组7.01±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4.不同超声参数预测早期宫内妊娠结局的最佳诊断切点分别为D:14.48,RI:0.56,PI:0.81,V:3.89,VI:21.48,FI:38.99,VFI:10.2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D(99.2%,67.0%),RI(98.9%,65.0%),PI(78.4%,89.1%),V(95.1%,78.4%),VI(74.0%,90.9%),FI(91.8%,90.9%)和VFI(93.9%,87.5%)。5.联合指标(RI+FI)预测早期宫内妊娠结局的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63,与单独使用RI(AUC=0.969)和FI(AUC=0.964)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正常妊娠组RI、PI明显低于终止妊娠组,而D、V、VI、FI、VFI明显高于终止妊娠组。2.经阴道二维超声诊断参数中RI和三维超声参数中的FI对早孕妊娠结局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3.RI和FI联合指标在预测早期宫内妊娠结局方面并不优于单独使用RI或FI。

邓晨晨[8](2020)在《孕中期血清学产前筛查异常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孕期母体及胎儿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危害母儿安危,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与年龄、孕产史、瘢痕子宫以及胎盘等相关的高危妊娠分布增加。随着围产保健事业的发展,母儿并发症的防范工作更加受到重视,如何早期预测、识别高危孕产妇,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的不良妊娠结局是当今产科的研究热点。母体血清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 CG)和游离雌三醇(u E3),作为血清学产前筛查的三联指标,已广泛应用于孕中期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及重大结构畸形。有研究表明,该三项指标的异常中位数倍数值(Mo M)与多种母儿不良结局相关,可用于评估及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但对于具体的预测值各家研究报道不一。目的探究孕中期血清学产前筛查指标异常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1.收集2018年8月2019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门诊行孕中期血清学产前筛查孕妇的一般资料,分别记录AFP,β-h CG及u E3三项指标的Mo M值。2.随访孕妇直至孕晚期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住院终止妊娠,记录妊娠期并发症及围产期母婴结局,期间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人群。3.根据AFP,β-h CG及u E3三项指标Mo M值分组,三项指标均正常的作为对照组,单项指标异常升高或降低分别作为升高组或降低组,两项指标异常升高和(或)降低作为2项指标异常组,三项指标异常升高和(或)降低作为3项指标异常组,2项及3项指标异常统称为2项及以上指标异常组。4.分别比较对照组与其余各组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差异,然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FP,β-h CG及u E3异常Mo M值与各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FP升高组新生儿体重及分娩孕周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8,P=0.020;t=3.087,P=0.003)。β-h CG降低组分娩孕周小于对照组(t=2.324,P=0.020),β-h CG降低组母体年龄高于对照组(t=-1.975,P=0.048)。u E3降低组新生儿体重低于对照组(t=3.107,P=0.002),同时u E3升高组新生儿体重高于对照组(t=-2.015,P=0.044)。u E3降低组初产妇比例小于对照组,其余各组产次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单项指标异常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比较结果:AFP升高组早产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c2=8.945,P=0.003);β-h CG降低组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c2=5.980,P=0.014),β-h CG升高组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c2=5.767,P=0.016);u E3降低组小于孕龄儿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c2=10.094,P=0.001),u E3升高组胎盘胎膜滞留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c2=7.855,P=0.005)。3.2项及以上指标异常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比较结果:2项及以上指标异常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少及小于孕龄儿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14.44%vs 8.27%;16.67%vs 8.39%;10.71%vs 4.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2=4.162,P=0.041;c2=7.322,P=0.007;c2=4.695,P=0.030)。2项及以上指标异常亚分组中,AFP低β-h CG低的胎膜胎盘滞留发生率较对照组升高(25.00%vs 9.18%,P=0.043),与对照组相比,β-h CG低u E3低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早产及小于孕龄儿发生率升高(50.00%vs 8.27%,P=0.037;25.00%vs 0.40%,P=0.018;50.00%vs 2.85%,P=0.005;25.00%vs 4.45%,P=0.012),AFP高β-h CG高早产的发生率增高(18.18%vs 2.85%,P=0.040),AFP高u E3高的羊水过少发生率升高(36.36%vs 8.39%,P=0.011),β-h CG低u E3高的羊水过少发生率亦较对照组升高(42.86%vs 8.39%,P=0.01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FP升高是发生早产(OR=3.449,95%CI:1.582-7.522)的危险因素,u E3降低(OR=2.939,95%CI:1.536-5.621)和2项及以上指标异常(OR=2.627,95%CI:1.263-5.464)是发生小于孕龄儿的危险因素。结论1.孕中期母体血清AFP,β-h CG及u E3异常Mo M值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胎盘胎膜滞留、羊水过少、早产、小于孕龄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相关。2.AFP Mo M值异常升高是早产的危险因素。3.u E3 Mo M值异常降低是小于孕龄儿的危险因素;2项及以上指标Mo M值异常是小于孕龄儿的危险因素。

姜阳[9](2019)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药流后宫内残留物与残留组织血流动力学的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药流后宫内残留物与残留组织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接收的药物流产2周出现阴道持续出血女性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以观察患者的宫内残留物及残留组织血流动力,同时以病理组织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5.55%、97.14%、90.00%,存在宫内残留物与残留组织患者血流阻力指数与搏动指数值低于非宫内残留物患者,所有患者中超声声像图检测以低回声为主,血流诊断分型处于Ⅲ型及Ⅳ型时,其诊断灵敏度可达100%。结论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药物流产女性宫内残留物与残留组织血流动力,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杨淑红[10](2019)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流产引产及产后宫内残留物诊断价值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流产引产及产后宫内残留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行妊娠终止术的(术后仍伴有阴道不规则流血时间> 14d) 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均接受经腹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比较经腹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准确度与残留物内彩色血流信号显示情况。结果:入选108患者中经病理检查发现存在宫内残留物的有98例,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准确度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残留物内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率对比,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流产引产及产后宫内残留物诊断中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利于提升产后宫内残留物诊断准确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母儿血流的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母儿血流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癌及对肌层浸润程度和血流分级的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回声厚径
    2.2 血流阻力
    2.3 肌层浸润程度
    2.4 病理分期
    2.5 血流分级
3 讨论

(2)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诊断准确率
        1.3.2 血流丰富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对比
    2.2 两种检测方式的血流丰富程度对比
3 讨论

(3)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梗阻胎儿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组
        2.1.2 正常对照组
        2.2 内容与方法
        2.2.1 仪器
        2.2.2 检查方法
        2.3 追踪随访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产前超声诊断及追踪随访结果
        3.2 RVOTO胎儿肺动脉发育情况
        3.3 RVOTO胎儿肺动脉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3.4 RVOTO胎儿DA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3.4.1 RVOTO胎儿DA血流灌注方向
        3.4.2 RVOTO胎儿DA血流灌注方向与肺动脉发育情况的关系
        3.5 RVOTO胎儿DV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3.5.1 病例A组 RVOTO胎儿DV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3.5.2 病例B组 RVOTO胎儿DV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3.6 RVOTO胎儿MCA和 UA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3.6.1 病例A组 RVOTO胎儿MCA和 UA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3.6.2 病例B组 RVOTO胎儿MCA和 UA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正常胎儿血液循环特点
        4.2 RVOTO胎儿DA血流动力学变化
        4.2.1 病例A组 RVOTO胎儿DA血流动力学变化
        4.2.2 病例B组 RVOTO胎儿DA血流动力学变化
        4.3 RVOTO胎儿DV血流动力学变化
        4.3.1 病例A组 RVOTO胎儿DV血流动力学变化
        4.3.2 病例B组 RVOTO胎儿DV血流动力学变化
        4.4 RVOTO胎儿MCA和 UA血流动力学变化
        4.4.1 病例A组 RVOTO胎儿MCA和 UA血流动力学变化
        4.4.2 病例B组 RVOTO胎儿MCA和 UA血流动力学变化
    5 结论
第二部分: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梗阻胎儿心肌力学及左、右心室功能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组
        2.1.2 正常对照组
        2.2 内容与方法
        2.2.1 仪器
        2.2.2 检查方法
        2.3 追踪随访
        2.4 二维斑点追踪分析软件测量数据的重复性检验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二维超声测量RVOTO胎儿常规参数及左、右心功能结果
        3.1.1 二维超声测量病例A组 RVOTO胎儿常规参数及心功能结果
        3.1.2 二维超声测量病例B组 RVOTO胎儿常规参数及心功能结果
        3.2 2D-STI技术评价正常胎儿心肌力学的结果
        3.2.1 正常胎儿心室壁纵向应变-时间曲线与应变率-时间曲线特点
        3.2.2 正常胎儿左、右心室壁各节段纵向S、SR测值及变化规律
        3.2.3 正常胎儿左、右心室壁整体纵向S、SR与孕龄的相关性
        3.2.4 正常胎儿左、右心室壁整体心肌力学比较
        3.2.5 正常胎儿心室间收缩期同步性测量结果
        3.2.6 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2D-STI参数测量重复性检验结果
        3.3 2D-STI技术评价RVOTO胎儿心肌力学及心功能结果
        3.3.1 2D-STI技术评价病例A组 RVOTO胎儿心肌力学及心功能结果
        3.3.2 2D-STI技术评价病例B组 RVOTO胎儿心肌力学及心功能结果
        3.3.3 RVOTO胎儿心肌力学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与ROC曲线分析结果
        3.3.4 2D-STI技术评价RVOTO胎儿心室间收缩同步性结果
    4 讨论
        4.1 2D-STI技术评价胎儿心肌力学及心功能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4.1.1 应变及应变率
        4.1.2 2D-STI技术原理
        4.1.3 2D-STI检测胎儿心肌力学特性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分析
        4.1.4 重复性检验结果分析
        4.2 正常胎儿心肌力学特性分析
        4.2.1 正常胎儿心肌纵向应变-时间曲线与应变率-时间曲线特征
        4.2.2 正常胎儿左、右心室壁各节段间纵向应变及应变率变化规律分析
        4.2.3 正常胎儿左、右心室壁整体应变及应变率随孕龄变化规律分析
        4.2.4 正常胎儿左、右心室壁心肌力学的对比分析
        4.3 2D-STI技术评价RVOTO胎儿心肌力学特性及心功能、心室间收缩同步性的临床意义
        4.3.1 病例A组 RVOTO胎儿心肌力学及心功能变化分析
        4.3.2 病例B组 RVOTO胎儿心肌力学及心功能变化分析
        4.3.3 RVOTO胎儿心室间收缩同步性分析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胎儿右室流出道梗阻畸形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超声检测孕妇及胎儿主要血流参数在妊高症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检测孕妇及胎儿主要血流参数在妊高症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经阴道超声Rflow血流成像和3D-PDA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及其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经阴道超声Rflow血流成像和三维能量多普勒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及附图表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VEGF、CD31在子宫内膜病变的表达及其与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及附图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诊断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英文论文一
英文论文二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单脐动脉胎儿心功能评价及胎盘组织VEGF蛋白定量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1 单脐动脉的概念、分类、发病机制及概况
        1.1.1 脐带胚胎发育及单脐动脉的概念
        1.1.2 SUA的分型
        1.1.3 SUA的产前诊断
    1.2 正常胎儿血流动力学及胎儿心功能评价方法
        1.2.1 正常胎儿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评价常用指标
        1.2.2 胎儿心脏收缩功能评价
        1.2.3 胎儿心脏舒张功能评价方法
        1.2.4 胎儿心脏整体功能评价
    1.3 单脐动脉胎儿心功能评价意义
    1.4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胎盘微循环的定量评价
    1.5 胎盘组织 VEGE 蛋白定量与胎盘微血管相关性
第二章 STIC-M型对孤立性单脐动脉胎儿心室收缩功能评价
    2.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2.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3 结果
        2.3.1 正常对照组胎儿与ISUA组胎儿f-MAPSE及f-TAPSE比较
        2.3.2 正常对照组与ISUA组孕妇及新生儿一般情况比较
        2.3.3 正常对照组与ISUA胎儿孕周与f-MAPSE相关性比较
        2.3.4 正常对照组与ISUA组胎儿孕周与f-TAPSE相关性比较
        2.3.5 晚孕期两组胎儿出生体重与f-TAPSE相关性比较
    2.4 讨论
        2.4.1 STIC-M型技术在ISUA胎儿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
        2.4.2 STIC-M型技术在SUA胎儿右室收缩功能的评价
第三章 STIC技术联合VOCAL对 ISUA胎儿心室收缩功能评价
    3.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3.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3 结果
        3.3.1 STIC 联合 VOCAL 评价中孕期 ISUA 及正常胎儿心功能
        3.3.2 彩色多普勒在 ISUA 及正常胎儿心室输出量及心功能初步研究
        3.3.3 两种方法在 ISUA 及正常对照组胎儿心脏收缩功能相关性评价
    3.4 讨论
        3.4.1 STIC联合VOCAL在 ISUA胎儿心室容积及心功能的对比研究
        3.4.2 多普勒在 ISUA 胎儿心功能评价的初步研究
        3.4.3 VOCAL 软件及彩色多普勒对 ISUA 胎儿心功能评价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肺静脉及静脉导管对 ISUA 胎儿心脏舒张功能评价
    4.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4.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4.3 结果
        4.3.1 胎儿肺静脉频谱及二尖瓣口频谱测量
        4.3.2 胎儿静脉导管频谱及三尖瓣口频谱测量评估胎儿右心舒张功能
        4.3.3 两组新生儿基本情况比较
    4.4 讨论
        4.4.1 肺静脉血流速度参数对晚孕期ISUA胎儿左心舒张功能的评价
        4.4.2 静脉导管速度参数对晚孕期单脐动脉胎儿右心舒张功能的评价
第五章 ISUA 胎儿及胎盘血流动力学评价
    5.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5.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第六章 ISUA 胎儿胎盘微血流灌注与胎盘组织 VEGF 蛋白表达
    6.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6.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6.3 结果
        6.3.1 两组胎儿胎盘三维能量多普勒参数比较
        6.3.2 两组胎儿胎盘组织免疫化学VEGF阳性率比较
        6.3.3 两组胎儿胎盘及脐带组织VEGF mRNA定量表达
    6.4 讨论
        6.4.1 3D-PDU对ISUA胎儿胎盘微血流灌注的应用研究
        6.4.2 正常胎儿与ISUA胎儿胎盘组织VEGF表达比较
第七章 SUA 胎儿出生结局及临床预后分析
    7.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7.2 研究对象与方法
    7.3 结果
        7.3.1 ISUA及合并结构异常和/或染色体异常SUA胎儿两组母体特征比较
        7.3.2 ISUA与合并结构异常和/或染色体异常胎儿附属物超声检查对比
        7.3.3 ISUA与合并结构异常和/或染色体异常SUA胎儿的出生结局比较
        7.3.4 NISUA胎儿结构异常基本情况
    7.4 讨论
第八章 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4D-STIC和VOCAL三维超声检测胎儿心脏功能的最新进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经阴道二维和三维超声检测黄体血流对孕早期结局的价值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1.3 患者分组方法
    1.1.4 超声检查方法
    1.1.5 临床资料收集
    1.1.6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纳入研究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
    1.2.2 两组受试者经阴道二维超声测量黄体参数
    1.2.3 两组受试者经阴道三维超声测量黄体参数
    1.2.4 经阴道二维超声测量的黄体参数预测妊娠结局的ROC曲线
    1.2.5 经阴道三维超声测量的黄体参数预测妊娠结局的ROC曲线
    1.2.6 经阴道二维和三维超声参数联合预测受试者的妊娠结局效能
1.3 讨论
    1.3.1 黄体解剖及其功能
    1.3.2 黄体功能与妊娠结局关系分析
    1.3.3 不同超声检测黄体血流对妊娠结局关系分析
    1.3.4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经阴道超声对卵巢及妊娠黄体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孕中期血清学产前筛查异常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方法
    2.3 诊断标准
    2.4 分组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的比较
    3.2 产前筛查异常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单因素分析
    3.3 各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子宫动脉多普勒超声预测子痫前期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9)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药流后宫内残留物与残留组织血流动力学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阴道超声血流参数情况
    2.2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诊断结果
    2.3 阴道超声声像图检测结果
    2.4 残留物与残留组织血流动力学诊断分型结果
3 讨论

(10)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流产引产及产后宫内残留物诊断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经腹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2.2 残留物内彩色血流信号显示情况
3 讨论

四、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母儿血流的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癌及对肌层浸润程度和血流分级的诊断分析[J]. 张金玲,付瑞,李豆豆,王蕾,高风枝,袁艺蕊. 实用癌症杂志, 2021(07)
  • [2]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J]. 周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07)
  • [3]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梗阻胎儿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变化[D]. 韩舒.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4]超声检测孕妇及胎儿主要血流参数在妊高症中的应用价值[D]. 王丽旻.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经阴道超声Rflow血流成像和3D-PDA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及其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 刘美娟. 山东大学, 2020(04)
  • [6]单脐动脉胎儿心功能评价及胎盘组织VEGF蛋白定量表达[D]. 李天刚. 兰州大学, 2020(04)
  • [7]经阴道二维和三维超声检测黄体血流对孕早期结局的价值比较[D]. 李晓楠.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孕中期血清学产前筛查异常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D]. 邓晨晨.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9]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药流后宫内残留物与残留组织血流动力学的价值[J]. 姜阳. 中国现代医生, 2019(28)
  • [10]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流产引产及产后宫内残留物诊断价值探讨[J]. 杨淑红.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9(03)

标签:;  ;  ;  ;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母婴血流的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