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多少与性格有很大关系

睡多少与性格有很大关系

一、睡眠多少与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曹永珍[1](2021)在《身体活动干预对机构养老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 ——“适老化健康六联动”实验》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机构养老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而如何提高机构养老人群(多为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调查显示,众多养老机构虽然已经认识到身体活动对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性,但依然缺乏高水平、复合性、长期坚持运作的“体医融合”研发和干预照护团队,大多数的干预都是短期化、碎片化和低效能的,离长期性、系统化、常态化和高效能的运动干预照护愿景尚有非常大的距离。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的运动干预研究比较少,多成分、生活化的身体活动干预更为少见。本研究将主要探析身体活动干预对机构养老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验证一种多成分身体活动干预模式对提升机构养老人群这一特殊群体生活质量的效果。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以身体活动干预对机构养老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安徽省马鞍山市中爱智慧养老机构的20名老年人为实验调查对象,进行为期12周的身体活动干预,采用单组前测和后测的方法探析干预前后机构养老人群体质指标和SF-36量表各维度的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如下:(1)在干预前,机构养老人群体质指标均非常低,12周身体活动干预后,机构养老人群体质指标中握力、30秒手臂弯举、30秒坐站、8英尺起立行走和2分钟踏步5个指标得到显着提高(P<0.05或P<0.01),而身体质量指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干预前,机构养老人群生活质量主观指标SF-36的8个维度得分都非常低,处于较差水平。干预后SF-36量表8个维度的得分提高很多,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3)身体活动干预前后,机构养老人群生活质量的主观指标和体质指标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研究结论为:(1)本研究设计的身体活动干预方案可改善机构养老人群的身体健康状况,提高其肌肉力量、上肢和下肢力量、有氧耐力水平、灵活性和动态平衡性。(2)身体活动干预可改善机构养老人群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社会适应性。(3)身体活动干预可提升机构养老人群的QOL。(4)“适老化健康六联动”作为身体活动干预的模式,是一种从简单的干预到精心照护的过程,具有高效、可靠、安全、容易实施等特点,对提升机构养老人群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佟海军[2](2021)在《社会工作介入X敬老院老年人适应环境探究 ——以扎赉特旗乡镇X敬老院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养老问题成为社会极为关注的重要课题。老年人在X敬老院适应环境提升影响老年人自身晚年幸福感以及对家庭系统的维持,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老年人从居家养老到社会机构养老后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值得社会广大人民的关注。社会养老机构成为老年人进入养老院生活的一个重大的生命事件,他们会面临新的挑战,需要适应崭新的生活环境。已有研究认为老年人在养老机构集体生活中适应环境是一个随时间漫长变化的过程,老年人居住的时间越长,适应环境状况也表现得越好。而老年人自身的心理社会特征、可获得的社会支持、养老院的环境等影响老年人在X敬老院适应环境的重要因素。首先,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对扎赉特旗乡镇X敬老院老年人访谈和调查,主要针对“三无”老年人(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赡养人)为研究对象。对目前X敬老院老年人适应环境问题的主要现状与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老年人适应环境主要表现在生活状况、老年人情绪与精神慰藉状况、居室状况、整体环境状况等方面,并结合老年人自身、家庭、管理、社会、群体层面对不适应环境情况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次,运用社会工作介入方法,生态系统理论、社会支持理论、优势视角理论为依据,得出运用小组工作的介入方法以及自人自主的小组工作模式的理念对于解决老年人适应环境问题上具有专业优势。在接下来对小组活动开展中组员在活动中的表现,参加活动完成目标的状况及工作者担任不同角色状况等方面进行总结。通过有效分析得出社会工作的介入对于提升老年人扩大交往、增进认同、自我价值、融入集体生活等方面对老年人适应环境有一定程度的作用。最后,入住养老院对老年人而言需要漫长的适应过程。处理与连结、平衡自主与依赖他人、应对失落、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是重要的主题。老年人过往的生活经历和养成的个性特点影响适应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小组工作不同主题的开展帮助养老机构老年人提高扩大交往、增进认同、自我价值、满足老年人需求提升的基础上多方面探索老年人在X敬老院适应环境的解决之道,通过对X敬老院老年人适应环境的探究能为老年人适应环境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能够认识到X敬老院在发展过程中的弊端,不断进行改进。老年人在X敬老院生活环境中度过一个幸福、舒适、充实的晚年生活。

郑粉善[3](2021)在《基于马斯洛理论的乳腺癌患者需求工具开发及干预效果评价 ——一项混合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需求的满足与否影响着乳腺癌患者整体健康和生命质量。研究旨在基于乳腺癌患者不同阶段需求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开发能够反映乳腺癌患者真实需求的评估工具和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对乳腺癌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为今后乳腺癌及其他癌症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混合性研究设计法中“质+量+量”的顺序探究型设计,分为三部分,具体如下:1.乳腺癌患者需求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2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七步分析法,结合Nvivo10软件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探究乳腺癌患者需求类别、需求主题以及核心需求内容,形成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条目池。2.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的编制及量表适用性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对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条目池进行修订,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聘请15位相关专家,参与对量表进行精简,形成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2)进行两次大样本调查。收集313份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进行修订;随后收集419份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量表因素结构稳定性,完善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数据采用Excel、SPSS 26.0、AMOS26.0软件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索乳腺癌患者需求在一般人口学上的差异,为后续需求干预相关内容奠定基础。3.乳腺癌患者需求干预效果评价根据质性研究结果及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制定干预方案,应用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对7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以检验乳腺癌患者需求干预效果。研究共纳入77例研究对象,分别为干预组38例、对照组39例。在实验过程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阶段性需求特征,予以个性化需求干预措施,干预结束时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临床指标、需求情况、疾病感知、自我管理效能和生命质量进行效果评价。数据采用Excel、SPSS 26.0软件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交叉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乳腺癌患者需求质性研究结果通过对20例乳腺癌患者访谈资料转录编码、概念提炼、主题摘录,归纳出以下3个需求类别,6个需求主题,53个亚主题:(1)疾病信息需求(24):①治疗信息(14)、②康复信息(10);(2)心理需求(15):③情感需求(8)、④认知需求(7);(3)社会需求(14):⑤寻求希望(9)、⑥自我实现(5)。即为研究的条目池。2.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编制及适用性评价(1)两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3和0.905,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376和0.419。形成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共包括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43个三级指标。(2)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各条目适宜性良好,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6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2.123%,量表与中文版癌症患者未满足需求简明量表(SF-SUNS-C)效标关联效度良好,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59,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89~0.897,重测信度为0.937,各维度重测信度为0.743~0.890;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量表因素结构稳定,各项模型适配指标均在理想标准范围内,χ2/df<3,RMSEA值小于0.1,GFI、CFI、NFI、IFI值均大于0.9,量表各条目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62~0.87,维度间相关系数为0.31~0.50,量表内部结构效度良好。修订后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共包括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43,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28~0.934。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治疗阶段、转移与否在乳腺癌患者需求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乳腺癌患者需求干预效果评价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健康结局差值比较分析中,除临床指标术侧肢体淋巴结水肿外,其他各项指标包括:临床指标(肩关节活动度、恶心呕吐、睡眠质量、疼痛程度)、疾病感知、自我管理效能、生命质量、需求程度,干预组干预前后差值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乳腺癌患者疾病不同阶段对疾病信息、心理、社会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需求,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2)开发的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被认为是可靠和有效的,可以用来测量不同阶段乳腺癌患者的需求情况。(3)通过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及时准确评估患者需求,提供针对乳腺癌患者需求的个性化护理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对乳腺癌患者的健康结局有促进作用,提示我们将疾病不同阶段需求干预纳入常规护理的重要性。

李谷雨[4](2021)在《《察言观色的大脑》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的进步,科学家们对人类的社会活动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日本脑科学家中野信子写作的《察言观色的大脑》一书颇有新意。作者从脑科学视角来解读人们“察言观色”发生的机制。该书写作语言风格平实,条理清晰,新观点很多。根据文本内容可以判断该文本属于信息型兼呼唤型文本。翻译此书时,笔者发现:原作者文化底蕴深厚,使用了许多中日同形近义词,这些词往往是由于基本义的差异、词义范围的差异、褒贬色彩的差异,导致存在微妙的语感差别;其次文中出现了大量的言说类引用和思考类引用;此外,由于原作者的写作风格,加之日语含蓄的特点,原文语段内句子的衔接处理比较隐晦。由上述特点可知,此次翻译的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向译文读者传递完整的信息,因此笔者采用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于存在基本义差异的同形近义词,笔者根据词典判断其基本义,然后挑选汉语中基本义一致且符合汉语习表达习惯的词汇进行翻译,对于词义范围有差异的同形近义词,笔者结合语用判断该词是在日语中范围更大,还是在汉语中范围更大,若在汉语中范围更大则可考虑照搬翻译,但前提是该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若该词在日语中范围更大,则需要寻找对应范围的词汇进行翻译,对于褒贬色彩存在差异的同形词,笔者通过意译进行翻译;对于引用表达的翻译,主要把直接引语转为间接引语;对于衔接的处理,笔者还原了指称代词所指内容,增补了省略信息,在译文中外显了原文的连接手法。

杨颐纹[5](2021)在《马来西亚月经过少患者中医五形人体质与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马来西亚女性的现况进行问卷调查,评估马来西亚月经过少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探讨其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及影响个体差异的各种相关因素,从而为马来西亚月经过少患者的预防、诊治、康复及养生提供依据,提升马来西亚女性的健康状态。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马来西亚各地区被诊断为月经过少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根据月经过少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择符合标准,年龄范围界于16-45岁之间的女性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月经情况调查表和中医五形人体质调查表。月经过少患者根据自身近况填写问卷题目,题目包括填空、单选题和多选题的形式进行选取。《中医五形人体质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了五形人体质的脸型特点、体形特点、手脚特点、饮食喜好、喜欢的音乐、性格特点、心理特征等问题,共计10个问题条目。每条题目下设有5个选项,每个选项各代表一类体质。《中医五形人体质调查表》依照中医五形人体质标准把每题的答案总结。总结类型最多的答案选项即可判定人体体质的五行属性,即水形人、金形人、土形人、木形人、火形人。若答案中出现两种类型体质的选项一样数量时,将判定为兼夹体质,如水土形、土木形等。由于马来西亚官方语言为马来语,所以问卷设计会选用中文与马来文来进行。采用Microsoft Office 2007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将收集的问卷资料进行数据化处理,再将数据导入SPSS23.0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一般性资料如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环境、饮食喜好、饮食习惯、节食减肥、运动习惯、排便习惯等采用频数分析法分析,经行伴随症状和五形人分类采用多重响应频数分析法分析,五形人体质与相关性因素采用卡检验分析法分析。检验标准以α为0.05,P<0.05,显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次调查共成功收集问卷调查表704份,其中剔除不合格者65份,共收集有效问卷639份。本研究639例月经过少患者,年龄界于16-45岁之间,其中以26-30岁患者居多,占22.40%。月经过少患者初潮年龄主要集中于11-14岁,共520人,占81.40%,而 16-18 岁只有 33 人占 5.20%。月经过少患者的月经规律主要是以规律为主,占72.60%,月经周期主要是28-30天,占44.30%,行经天数主要是1-2天结束,占50.10%。月经色主要为暗红,占35.80%,有痛经情况的患者占57.70%。月经过少患者月经期伴随的症状主要以经期乳房胀痛、经期腰酸痛和经期心情不畅、经期头痛、经期身痛为主,这5症状占83.70%。本次研究中,无妊娠史的月经过少患者313人,占49.00%,无生育史的月经过少患者有341人,占53.40%,无流产史的月经过少患者538人,占84.20%。由于马来西亚有优生保护法和堕胎罪的法规保护,人流次数几率明显较少。有538月经过少患者是未行过人流刮宫术,有人流史的患者只占15.80%。研究结果显示,行人流术不是导致马来西亚月经过少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提示,月经过少患者一般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以行经天数和月经量明显减少为主。月经过少患者初潮年龄主要集中于11-14岁,16-18岁患者只占5.20%。总妊娠次数3次以上患者占少数,只有78人,占12.20%;生育3次以上患者不多,只有48人,占7.50%。有过流产1次以上者只有29人,占4.50%。月经过少患者月经期伴随的症状主要以经期乳房胀痛和经期心情不畅为主,这2症状占43.70%。故认为马来西亚月经过少患者与肾虚的关系不大,而是以肝郁气滞为主要病因。本次研究中,月经过少患者多数是华人和马来人,共602人,占94.20%。患者居住环境主要是在城市,占90.50%,多是来自于柔佛、吉隆坡联邦直辖区、槟城、马六甲及雪兰莪,占81.00%。患者学历主要以大学或者学院为主有460人(72.00%),提示马来西亚高学历患者居多。她们主要从事文职工作(24.40%)、专业人士(23.60%)、学生(20.60%)、其他行业,如美容、销售及服务业等,占16.70%,最少是家庭主妇有27人(12.40%)。月经过少患者居住环境主要是在城市,因此生活习惯比较不规律(51.80%),时常都会熬夜(75.10%)和饮食不定时(59.80%)的习惯。这提示马来西亚女性在大城市生活,工作繁忙,工时比较长,生活水平和压力相对比较大。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属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天气炎热和潮湿,平均气温22℃-28℃。马来西亚人民喜欢选用一些辛香发散的食材来烹饪,如辣椒、黄姜、肉桂、八角、咖喱叶等。这些辛香料可以在炎热的夏日里,帮助大家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和吸收。因此马来西亚菜肴口味较重,也比较辣和酸。研究结果显示,月经过少患者中喜爱辣食的人占多数,有207人(32.40%),喜爱酸食的患者有143人(22.40%)。马来西亚人还喜欢辛辣食物配搭冷饮一起进食。受到这些生活和饮食习惯的影响,患者排便习惯一般以稀烂及大便粘,拉不净感偏多,占50.70%。月经过少患者的体重主要界于41-60kg,占64.80%,可见马来西亚患者还是比较关注于自己的体重情况,控制在健康范围内。有节食减肥习惯的患者有332人(52.00%)。没有运动习惯的患者有149人(23.30%)、一个月运动一次的患者有240人(37.60%),而坚持每天都有运动的患者,只有40人(6.30%)。由于现代的女性都被瘦身文化影响,误将减肥当借口,选择了节食减肥,反而忽略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加上女性工作繁忙,还需兼顾事业和家庭,空闲时间不足,更疏于运动锻炼。睡眠时间在7-8小时之间的患者人居多,有353人(55.20%)、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患者有252人(39.40%)。现代女性生活不规律,时常会有熬夜的习惯,形成日夜颠倒的生活。有时及经常感到工作、学习压力大的患者占89.20%,提示马来西亚不少女性长期处于压力大的环境,这与马来西亚生活繁忙,竞争激烈,工作繁忙有关。现代多数患者都认为睡足7-8小时就是正常睡眠了,但是大家都忽略了熬夜对身体的伤害。熬夜的不良习惯破坏了人体的正常机体功能。肝气的疏泄作用对各脏腑经络之气的运动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人卧血归于肝,夜间睡眠使肝得到充分的阴血滋养,以保证肝之疏泄调节功能正常。若长时间睡眠不足,肝得不到濡养,则肝阴不足,肝不藏血,津亏血少,导致月经量少的发生。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精神消耗大,加上有经常熬夜和睡眠不足的情况,可影响内分泌功能,导致月经紊乱从而出现月经过少的表现。充足的睡眠可减少月经过少的发生。体质下降、睡眠质量不好往往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故生活不规律、节食减肥、熬夜、睡眠不足均是导致月经过少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月经过少患者639人中,中医五形人体质以土形人最多有182人(26.00%),其次是木形人有176人(25.10%)、水形人137人(19.50%)、金形人107人(15.30%)、火形人99人(14.10%)。可见月经过少患者中医五形人体质以土形人和木形人为主,共占51.10%。马来西亚月经过少患者五形人体质与种族(P=0.010)、年龄(P=0.000)、职业(P=0.000)、饮食喜好(p=0.000)、熬夜习惯(P=0.000)、生活规律(P=0.000)、运动习惯(P=0.000)、排便情况(P=0.002)和经行伴随症状(P=0.000)有相关性,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马来西亚月经过少患者五形人体质与饮食习惯(P=0.085)、节食减肥(P=0.990)、痛经(P=0.263)和生育次数(P=0.209)无相关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显示,华人患者主要为木形人,马来人患者主要为土形人。26-30岁患者主要为木形人;31-35岁患者主要为土形人;21-25岁患者主要为金形人。文职人员主要为木形人;学生主要为土形人;专业人士主要为木形人。喜爱辣食患者主要为金形人,喜爱甜食患者主要为土形人,喜爱酸食患者主要为木形人。有熬夜习惯的患者主要为木形人,生活习惯不规律的患者主要为木形人。一个月只运动一次的患者主要为土形人,没有运动习惯的主要为木形人。大便粘、拉不干净感者主要为木形人,排便稀烂者主要为土形人。经期乳房胀痛和经期心情不畅患者主要为木形人和土形人。结论:1.马来西亚月经过少患者一般月经规律,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以行经天数和月经量明显减少为主。2.马来西亚月经过少患者的主要病因是肝郁和脾虚。3.马来西亚月经过少患者的主要中医五形人体质是土形人和木形人。4.马来西亚月经过少患者五形人体质与种族、年龄、职业、饮食喜好、熬夜习惯、生活规律、运动习惯、排便情况和经行伴随症状有相关性。

陈晨[6](2021)在《轻中度产后抑郁针刺疗效评价的真实世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究深圳市产后抑郁发病的现状与危险因素,为临床产后抑郁的预防以及早期筛查提供科学依据。2.使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探究针刺治疗轻中度产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并探究针刺治疗较为有效的治疗次数、疗程以及治疗频率。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12月在深圳市中医院及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符合诊断和纳排标准的12129例产妇信息,将收集到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描述,得出产后抑郁的发病现状。并对临床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其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2.采用真实世界的研究方法,分析2018年9月—2021年1月在深圳市中医院进行产后抑郁治疗的产妇。根据其自身的治疗意愿进行分组,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调任通督针法进行治疗,建议治疗频率为3次/周,疗程共8周;对照组暂不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汉密尔顿17项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观察患者产后抑郁轻重程度变化情况以评估治疗疗效,同时收集血清样本以供性激素与神经递质水平分析,观察针刺对于产后抑郁的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结果:1.产后抑郁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提示年龄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负相关(P=0.008<0.01);学历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负相关(P=0.012<0.05);怀孕次数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负相关(P=0.008<0.01);无母乳喂养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相关(P=0.000<0.01);婆媳关系欠佳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正相关(P=0.000<0.01);夫妻关系欠佳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正相关(P=0.000<0.01);性格内向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相关(P=0.000<0.01);未接受孕期宣教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相关(P=0.003<0.01);孕期焦虑情绪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相关(P=0.000<0.01);孕期抑郁情绪的发生与产后抑郁呈显着相关(P=0.000<0.01);孕期不良事件生活的发生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相关(P=0.000<0.01)。2.针刺治疗轻中度产后抑郁: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HAMD总分均有显着性的降低(P<0.001),但针刺治疗较不治疗对患者抑郁降低程度更为显着(P=0.008<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55%,加重率为6.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0%,加重率为18.75%。针刺治疗5-10次的患者前、后的HAMD总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0.008<0.01),总有效率为85%,加重率为11.76%。治疗1-19天的患者前、后的HAMD总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0.004<0.01),总有效率为90.91%,加重率为0%。针刺治疗2次/周组的患者前、后的HAMD总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0.015<0.05),针刺2次/周的总有效率为80%,加重率为7.69%。针刺治疗的不同次数、疗程、频率对产后抑郁患者的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有一定的良性调节作用,但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结论:1.年龄较小,学历较低,采用人工喂养,头胎产妇,婆媳关系与夫妻关系较差,产妇性格内向,未参与孕期宣教,孕期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及孕产期不良生活事件的发生,是产后抑郁重要的危险因素。提示医院应当帮助产妇了解孕期宣教的重要性、并帮助产妇学会排解不良情绪,另一方面社会与家庭的支持对于产妇的情绪尤为重要。2.针刺治疗产后抑郁疗效显着,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产后抑郁较为有效的治疗次数为5-10次,疗程为3周内,而不同治疗频率对于产后抑郁改善情况差异不明显,较为有效的治疗频率为2次/周,但因总体样本量较小,尚需进一步研究。

刘霞[7](2021)在《意象对话技术对酒精依赖患者干预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酒依赖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酒精脱瘾后的高复发率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尚无有效根除疾病的方法。酒依赖是复杂的社会、文化、生理、心理问题,不仅造成了躯体上的伤害,也威胁着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安宁,降低了生产率,因饮酒而发生了很多众多的交通事故,在酒后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事件也层出不穷。酒精依赖患者常常合并有抑郁、焦虑,一部分则有人格问题,通过心理咨询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缓解内心冲突、协调矛盾的人际关系、对戒酒行为给予指导,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坚定戒酒决心,建立更加积极的生活方式。自2020年6月起,笔者用半年的时间在云南省精神病院实习,在此期间以住院戒酒患者为研究对象,做了深度访谈,其中接受心理咨询的5人,每人咨询次数8次。本研究试图用一种新的疗法——意象对话技术(Imagery Communication Therapy)尝试对酒精依赖患者进行个体心理咨询,辅助药物治疗,期望能够发现酒精依赖患者饮酒行为背后的一些心理动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降低饮酒频次,延长戒断保持时间。研究使用SCL-90量表测查来访者心理咨询前后及三个月后的心理健康水平,使用酒精障碍量表(AUDIT)了解来访者咨询前的酒精依赖程度,并在出院后三个月追踪测量戒酒情况和酒精依赖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酒精依赖患者在接受心理咨询后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改善,90项症状清单(SCL-90)的总分和阳性项目数均有明显下降,对照组下降不明显,在三个月后追踪测量时仍比对照组有明显下降。饮酒渴求和心理健康水平有相似的变化。追踪测量时,干预组酒精依赖者的酒精障碍量表(AUDIT)总分比前测时有明显下降,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下降。干预组的每次饮酒量比前测时有明显下降,和照组相比有明显下降。干预组咨询后保持戒断的时间延长,饮酒频次降低,对照组则没有明显的变化。得出如下结论:1、意象对话技术改善了酒精依赖者的心理健康水平。2、意象对话技术降低了酒精依赖患者的饮酒渴求。3、意象对话技术激发了酒精依赖患者的戒酒动力。4、将消极意象转化为积极意象,调用来访者的积极子人格替代消极子人格,增加不同子人格之间的交流,有利于酒精依赖患者减少饮酒行为。5、与单纯药物治疗生理成瘾组相比,辅助意象对话心理咨询更好地减轻了对酒精的渴求,提升了酒精依赖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对酒精依赖者的心理脱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减少了饮酒行为,延长了戒断保持时间。最后,对酒精依赖患者的饮酒原因和心理动力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对酒精依赖患者心理咨询方面的建议,希望本研究对酒精依赖患者心理脱瘾的咨询有一些参考借鉴意义。

何广益[8](2021)在《佛教经藏医学中的病因观探要》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佛教是极为重视生命健康的宗教,贡献了相当丰富的医学内容。佛教传入中国后,其医学内容与中医相互交流融合,僧人们借医弘法,使得佛教医学的价值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有学者对佛教医学进行研究,但对佛教经藏医学中病因观的研究尚未成型,首先未见关于病因内容的大范围检索,多局限于部分佛经中的说法,缺乏完整性;其次,未见佛教医学病因相关概念的解释,病因理论多沦为其他诊疗内容的附属品;除此之外,对于佛教经藏医学中的病因类别的研究逻辑性上也有所欠缺。研究目的:本研究首先拟从佛教经藏医学文献入手,对佛教医学病因学相关的古今文献进行检索、整理,以期完整了解佛教医学中病因相关的内容,初步掌握佛教医学病因所涉及的方向。其次,对所检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合,得出佛教经藏医学中病因探讨的几大方面如“四大致病”、“烦恼致病”、“虫风致病”、“业因致病”等,对这几个大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研究病因观的定义、特点、价值提供依据。根据佛教经藏医学病因观内容,总结其定义,厘清其中思路,将各大方面的内容进行逻辑串联,从而使具有完整结构框架的病因观得以呈现。最后,讨论佛教经藏医学病因观对于中医的影响、在中医典籍中的体现,研究病因观对于佛教医学研究的学术意义,阐述其文献历史价值,为身心医学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研究内容与结果:本文分为四个部分来探究佛教经藏医学中的病因观:第一部分梳理了佛教医学的起源,明确古印度吠陀医学与佛教医学之间的关联性,强调其二者之间的差异性,明了佛教医学并非古印度医学的复刻,而是具有独创性的宗教医学,理解其存在的独特意义与价值。探讨了佛教医学的定义、佛教对健康的看法以及佛教医学中病的定义与分类,并确定本文将选择佛教经藏医学中的内容来分析其病因观。借助于佛医文献软件电子版《大正新修大藏经》并与文字版校对,对佛教经藏医学中的病因相关内容进行了通读筛检,去除宗教教义内容后,整理得出135部佛经中含有佛教医学病因相关论述,对病因的各种分类法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结合文献资料,系统阐述佛教经藏医学病因观的具体内容。病因观主要包括“四大致病”、“烦恼致病”、“虫风致病”、“业因致病”和“其他因素致病”五个大方面的内容:①地、水、火、风四大分内外并各具坚、湿、暖、性的总体特征,为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大之间互相制化,任一大的增损导致四大平衡失调、生克失衡,进而导致不同的病相表现;②佛教医学认为人受到根本烦恼、随烦恼等诸烦恼的侵扰,进而致病。三毒是烦恼中最基本的因素,也是影响精神作用最多的根本烦恼,不同程度的三毒会导致不同的症状表现和病理行为;五盖是三毒的发挥,其分别所致的心理疾病更加清晰,与现代医学的诸多精神疾病可以对应;③八十虫致病和八十风致病是佛教经藏医学中最为独特的一套病因理论,八十虫的致病机理与现代微生物学颇为相似,而八十风的机制也与人体免疫系统有所关联;④业因致病是最具宗教特色的病因,先世业因与现世业因均可造成疾病的产生,先世业因通过业风进入胞胎完成两世的衔接、导致现世疾病的发生,恶业可导致五脏五根病的发生;⑤佛教经藏医学中还可见饮食不节、睡眠不节、饮酒无度、时令气候、坐禅不节、魔鬼致病及毒虫外伤等病因的内容。第三部分以“佛”、“四大”、“三毒”、“贪欲”、“贪瞋”、“业”等为关键词,检索了中医典籍中与佛教经藏医学病因观相关的内容,整理分析文献,得出其对中医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大致病、贪瞋致病和业障致病三个方面。“四大”之说被诸多医家采用,并与中医基础理论结合,也有医家以四大解释药性并指导治疗,四大致病也被部分医家认可并用于他们的着作中;贪瞋致病多出现于中医养生着作中,被诸多医家认为是养心之关键;业障致病之说也被许多医家接受并强调通过消解业障来防病的重要性。第四部分总结了佛教经藏医学病因观的详细内容,通过与其他医学病因之比较,梳理出佛教医学致病因素的结构,明确佛教经藏医学中病因的定义。讨论佛教经藏医学病因观所呈现的立体化的整体观念,包括人体内部环境的统一、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和三世统一;分析病因之间的相互影响,指出了因与因之间或互为中介或制约的关系;阐明佛教医学独特的病因探究方式,包括审症求因、观察知因和内观体悟求因。最后讨论佛教经藏医学病因观的特色与价值,点明其与现代医学的关联、展现佛教医学的超前性,揭示了佛教医学病因观对身心医学探究的优势之处以及对道德约束、行为规范的启示作用。

何庆[9](2021)在《压力管理作为跨文化能力 ——在德中国留学生应对压力因素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和德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不断增多,以及德国高校学历在国际社会的较高认可度,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到德国留学。中国学生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中长大的,因此,在德国留学期间他们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文化差异和其他文化相关的因素,这些因素会给他们带来不适感和其他的心理压力。压力是现代社会常见的现象,几乎每个人都会遭遇不同的压力情境。压力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是几乎没有聚焦于中国留学生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文致力于研究中国学生是何如应对留学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和其他文化因素造成的压力感。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访谈和质性内容分析方法,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是如何应对跨文化相关的压力因素的?为了回答这一核心研究问题,本文还涉及三个主要的子问题,即:跨文化语境中的压力来源有哪些?为了感知和应对压力因素,中国留学生最常使用的方法或者采取的策略有哪些?中国留学生可以给以后想去德国留学的同学提出哪些建议,帮助他们更高效、更顺利地应对跨文化语境中的压力?从这些研究问题出发,结合质性访谈的研究方法,作者首先依据现有的跨文化能力研究和压力研究的成果,制定了访谈大纲。根据受访者们在德国获取的学位等级的不同,本研究一共邀请了八位中国留学生进行访谈。作者根据拟定好的采访大纲进行提问,从而明确受访者们在留学过程中是如何感知和管理压力的。根据访谈获得的实验数据以及通过质性内容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本研究提出的问题可以得到如下的回答:1)基于McGrath提出的“五维压力来源模型”可以发现,中国学生在德国留学期间最主要的压力来源是学习层面,其次是对个人角色和任务的感知。第三个重要的压力来源是社交层面,接下来是个人性格和物理环境层面的压力来源。·学习层面的压力主要是由于中德文化和教育系统的差异造成的,其次是因为较高的学术要求和对自身的期待。除此之外,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个人的竞争力导致个人未来发展规划也会让中国留学生们产生压力感。·个人感知方面的压力主要是因为受访者们在中国建立起的自我认知由于中德文化差异和其他因素产生了改变。个人能够多快地适应现状并且重塑自己的自我认知决定着他们能够多好地应对压力。·社交层面的压力来源主要是人身安全和人际关系。个体是否能够在异文化环境中感觉到安全,以及个人和同学、老师、房东等人的相处是否愉快,与压力管理息息相关。·个性特点也会对个体对于压力的感知以及他们采取的压力管理的策略有影响。受访者们认为,他们对自己要较高的要求以及追求完美的性格特点会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压力。与此同时,他们还认为一个不敏感的性格可以帮助他们降低在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到压力的频率。·物理环境因素对受访者们造成的压力很少。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物理环境因素比如天气等因素不会让他们产生压力感。2)受访者们认为,跨文化语境中的压力是一种心理不适的状态,这种状态由于外界或内在因素产生,可以通过体重增加、语速增快、脱发、失眠等生理现象表现出来。3)受访者们进行压力管理的措施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逃避、认知层面的自律和行为层面的交流。虽然逃避看上去比较消极,但是受访者们能暂时脱离压力源的影响,短暂的休息有助于他们继续解决问题。认知层面的自律指的是受访者们能够通过自我反思,从积极的视角看待问题,肯定自己的能力。除此之外,他们认为行为层面和家人、同学、朋友等人的交流也是应对压力的有效举措。跨文化语境中的压力管理能力涉及到诸多具体的能力,比如正确地感知导致压力的因素,在压力情境中自身情绪的调节以及个人行为的优化等。能够准确感知文化相关的压力因素,并且能够运用自身具备的资源和能力进行心理和行为层面的压力管理,充分地展示了个体跨文化适应和管理压力的能力,这些能力是跨文化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赴德国留学,他们必须适应诸多文化差异。应对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心理压力以及压力管理丰富了跨文化能力这个概念本身,也从不同角度展现出跨文化能力的丰富内涵。中国学生应当关注留学过程中的心理压力问题,从积极乐观的视角出发管理压力,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能力。

孙荣廷[10](2021)在《译着《卓越音乐-提升表演的策略与方法》及学术评述》文中研究表明《卓越音乐——提升表演的策略与方法》是音乐表演研究领域的代表性着作,它旨在以新的角度审视音乐练习和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为音乐家提供实用指导。此书涉及可能性和限制因素、练习策略、技法和措施三个部分,讨论了音乐内的策略和音乐外的技术对音乐家演奏和表演水平的提升。第一部分提供了实现卓越音乐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介绍了提高练琴有效性和高效性的策略,介绍了针对各式各样表演环境的练习特征,并根据其所依赖的心理学机制来组织练习策略,以生成高效实用的练习方法;第三部分向读者介绍的是多学科层面的前沿技法和提升手段,包括用于提升音乐演奏的运动科学、心理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认知科学和医学。从生理、心理、药理方面阐释了这些措施的可行性,同时强调了音乐家身心意义的问题及保护措施;后记则提出了提升音乐表演的未来研究方向。

二、睡眠多少与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睡眠多少与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身体活动干预对机构养老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 ——“适老化健康六联动”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2.3 国内外老年人QOL的研究现状
    2.4 文献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机构养老人群身体活动干预方案
    4.1 身体活动干预方案的设计
    4.2 身体活动干预的基本流程
    4.3 测量指标及方法
    4.4 技术路线
5 结果与分析
    5.1 干预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5.2 身体活动干预前后机构养老人群体质指标的变化与分析
    5.3 身体活动干预前后QOL主观指标的变化与分析
    5.4 身体活动干预前后机构养老人群体质指标与主观指标的相关分析
6 讨论
    6.1 老年人的QOL与身体活动密切相关
    6.2 全面、科学、生活化的身体活动干预对老年人有“身心两利”的作用
    6.3 身体活动干预(照护)模式的形成
    6.4 身体活动干预的关键点
7 结论
8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养老机构老年人访谈提纲
附录2 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
附录3 机构养老人群体质指标测试记录表
附录4 干预过程中拍摄的部分照片

(2)社会工作介入X敬老院老年人适应环境探究 ——以扎赉特旗乡镇X敬老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概况
        2.国内研究概况
    (三)研究方法
        1.访谈法
        2.参与观察法
        3.文献分析法
    (四)理论依据
        1.生态系统理论
        2.社会支持理论
        3.优势视角理论
一、扎赉特旗乡镇X敬老院基本情况及适应环境现状
    (一)扎赉特旗乡镇X敬老院的基本情况
    (二)扎赉特旗乡镇 X 敬老年人适应环境现状
二、扎赉特旗乡镇X敬老院老年人适应环境形成原因
    (一)自身层面原因
    (二)家庭层面原因
    (三)管理层面原因
    (四)社会层面原因
    (五)群体层面原因
三、小组工作介入扎赉特旗乡镇X敬老院老年人适应环境实践
    (一)小组工作设计方案
        1.小组方案设计
        2.小组实施过程
        3.本次小组活动的总结
    (二)小组活动效果评估
        1.通过活动让小组成员填写适应环境活动反馈表
        2.社工与小组成员进行面对面访谈
        3.后续的电话回访
四、小组工作介入扎赉特旗乡镇 X 敬老院老年人适应环境的反思与建议
    (一)小组工作介入取得成效
    (二)小组工作介入X敬老院老年人适应环境的反思
        1.小组工作前期政策倡导不足
        2.社会工作者角色转换不到位
        3.小组工作技巧应用不成熟
        4.缺乏医疗团队
    (三)小组工作介入X敬老院老年人适应环境的建议
        1.加强社会工作督导团队的建设
        2.提升对老年群体文化的认知
        3.重视老年人能力建设,发挥他们特长
        4.加强医疗团队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基于马斯洛理论的乳腺癌患者需求工具开发及干预效果评价 ——一项混合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需求(Needs)
        1.1.2 健康结局(Health Outcomes)
    1.2 乳腺癌患者需求研究现状
        1.2.1 乳腺癌患者需求测量工具
        1.2.2 乳腺癌患者需求研究现状
    1.3 理论基础及研究框架
        1.3.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3.2 King达标理论
        1.3.3 健康结局模型
        1.3.4 研究框架
        1.3.5 研究内容
    1.4 总体研究方案
        1.4.1 研究设计
        1.4.2 总体技术路线
第二章 乳腺癌患者需求体验的质性研究
    2.1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1 研究设计
        2.1.2 研究对象
        2.1.3 研究工具
        2.1.4 资料收集
        2.1.5 统计分析
        2.1.6 伦理问题
        2.1.7 技术路线
    2.2 结果
        2.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2.2.2 质性访谈结果
    2.3 讨论
        2.3.1 探讨乳腺癌患者需求全貌
        2.3.2 对构建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的启示
第三章 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编制及适用性评价
    3.1 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编制
        3.1.1 研究设计与方法
        3.1.2 结果
    3.2 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适用性评价
        3.2.1 研究设计与方法
        3.2.2 结果
    3.3 讨论
        3.3.1 量表的可行性
        3.3.2 量表的特点
        3.3.3 量表的临床意义
        3.3.4 乳腺癌患者需求的相关影响因素
第四章 乳腺癌患者需求干预效果评价
    4.1 研究设计与方法
        4.1.1 研究设计
        4.1.2 研究对象
        4.1.3 研究工具
        4.1.4 干预策略
        4.1.5 资料收集
        4.1.6 统计分析
        4.1.7 伦理问题
        4.1.8 质量控制
        4.1.9 技术路线
    4.2 结果
        4.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4.2.2 干预前研究对象同质性检验
        4.2.3 干预效果评价
    4.3 讨论
        4.3.1 研究对象的群体特征
        4.3.2 需求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
        4.3.3 乳腺癌患者需求满足提升策略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研究结果
    5.2 创新点
    5.3 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 《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附录 C 《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专家咨询表(第二轮)
附录 D 《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
附录 E 《中文版癌症患者未满足需求简明量表》
附录 F 《乳腺癌患者健康相关调查问卷》
附录 G 综述 乳腺癌患者需求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察言观色的大脑》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第1章 引言
    1.1 翻译实践的背景
    1.2 翻译实践的目的及意义
    1.3 翻译实践报告的整体结构
第2章 翻译实践简介
    2.1 翻译文本的概述
    2.2 翻译实践流程安排
第3章 文本分析和译前准备
    3.1 文本分析
        3.1.1 文本类型的分析
        3.1.2 文本特征的分析
    3.2 译前准备
        3.2.1 准备翻译工具
        3.2.2 背景知识和翻译技巧
    3.3 理论选择与策略制定
第4章 案例分析
    4.1 中日同形近义词的翻译
        4.1.1 基本义的差异
        4.1.2 词义范围的差异
        4.1.3 褒贬色彩的差异
    4.2 日语中引用表达的翻译
        4.2.1 言说类引用
        4.2.2 思考类引用
    4.3 语段内句子的衔接处理
        4.3.1 指称
        4.3.2 省略
        4.3.3 连接
第5章 结语
    5.1 翻译实践的总结
    5.2 翻译实践的收获
    5.3 翻译实践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原文/译文对译
    附录2 术语表
致谢

(5)马来西亚月经过少患者中医五形人体质与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月经过少概念
        1.1.1 发病机理
        1.1.2 月经过少治疗方法
    1.2 中医体质学说概念
        1.2.1 中医体质学
        1.2.2 中医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1.2.3 女性体质特点
    1.3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及内容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内容
    2.2 研究对象及病例来源
        2.2.1 病例来源
        2.2.2 月经过少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中医五形人体质评定标准
        2.2.6 研究方法
    2.3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
    2.4 研究结果与分析
        2.4.1 基本情况分析
        2.4.2 月经情况分析
        2.4.3 中医五形人体质分类
        2.4.4 月经过少患者中医五形人体质与患者情况的相关性
第三章 讨论
    3.1 马来西亚月经过少患者一般情况分布
        3.1.1 月经过少情况
        3.1.2 其他情况
    3.2 月经过少患者主要五形人体质类型
        3.2.1 土形人
        3.2.2 木形人
    3.3 月经过少患者中医体质影响因素
        3.3.1 种族
        3.3.2 年龄
        3.3.3 职业
        3.3.4 饮食喜好
        3.3.5 熬夜习惯、生活规律
        3.3.6 运动习惯
        3.3.7 排便情况
        3.3.8 经行伴随症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6)轻中度产后抑郁针刺疗效评价的真实世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现代医学对产后抑郁的认识
    1.2 中医对产后抑郁的认识
    1.3 针灸治疗产后抑郁
    1.4 随机对照试验
    1.5 真实世界研究
第二章 产后抑郁的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2.1 研究方案
    2.2 研究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轻中度产后抑郁针刺疗效评价的真实世界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4 结果
    3.5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7)意象对话技术对酒精依赖患者干预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依赖的含义
    2.2 酒依赖的临床特征
    2.3 酒精依赖者的人格特征
        2.3.1 人格的定义
        2.3.2 酒精依赖者的应对方式
        2.3.3 酒精依赖患者的防御机制
        2.3.4 酒精依赖患者的情绪障碍与述情障碍
        2.3.5 酒精依赖患者的人格测量特征
    2.4 酒精相关障碍的治疗
        2.4.1 药物治疗
        2.4.2 心理治疗
    2.5 意象和意象对话
        2.5.1 前荣格时代的意象研究
        2.5.2 荣格的积极想象技术
        2.5.3 意象对话技术
3 问题提出及研究目的
    3.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3.1.1 问题提出
        3.1.2 研究意义
    3.2 研究目的和假设
        3.2.1 研究目的
        3.2.2 研究假设
4 研究设计
    4.1 研究程序
        4.1.1 前测
        4.1.2 干预过程
        4.1.3 后测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干预方法
        4.2.3 评估工具
        4.2.4 测评时间
    4.3 数据结果与分析
        4.3.1 干预组
        4.3.2 对照组
        4.3.3 两组患者比较
5 酒精依赖患者的意象分析
    5.1 树的意象分析
        5.1.1 意象总结
        5.1.2 意象分析
    5.2 房子的意象分析
        5.2.1 意象总结
        5.2.2 意象分析
    5.3 磨盘的意象分析
        5.3.1 意象总结
        5.3.2 意象分析
    5.4 未来之门的意象分析
        5.4.1 意象总结
        5.4.2 意象分析
    5.5 饮酒子人格的意象分析
        5.5.1 意象总结
        5.5.2 意象分析
    5.6 智者的礼物意象分析
        5.6.1 意象总结
        5.6.2 意象分析
6 综合分析讨论与结论
    6.1 综合分析
        6.1.1 酒精依赖患者初次饮酒原因
        6.1.2 酒精依赖患者强烈的死本能
        6.1.3 酒精依赖患者的职业特点与饮酒的关系
        6.1.4 酒精依赖患者的家庭关系分析
        6.1.5 酒精依赖患者的亲密关系分析
        6.1.6 控制权的争夺
        6.1.7 酒精依赖患者的性格特点
    6.2 意象对话应用于酒精依赖患者的讨论
    6.3 结论
    6.4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知情同意书
附录 B 社会人口学及酒精使用相关问题问卷
附录 C 酒精使用量表(AUDIT)
附录 D 渴求视表
附录 E 90 项症状清单SCL-90
意象对话为主咨询案例报告(来访者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佛教经藏医学中的病因观探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引言
    2 研究现状
        2.1 关于佛教医学的研究现状
        2.2 佛教医学病因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
        2.3 选题理由
    3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佛教医学概略
    第一节 佛教医学与印度医学
        1 古印度阿育吠陀的发展
        2 阿育吠陀医学的内容与传播
        3 佛教医学的起源
    第二节 佛教医学定义
    第三节 佛教医学典籍
    第四节 佛教经藏医学论健康
        1 佛教对健康的认知
        2 佛教中健康的标准
    第五节 佛教经藏医学论病
        1 病的定义
        2 病的分类
    第六节 佛教经藏医学论病因
        1 佛经中病因相关文献检索
        2 佛经中病因内容的分类
        3 略谈病因文献梳理
第二章 佛教经藏医学病因观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四大致病
        1 四大学说略述
        2 四大成身过程
        3 四大与人体
        4 四大致病
    第二节 烦恼致病
        1 烦恼致病概说
        2 三毒致病
        3 五盖致病
        4 随烦恼
    第三节 虫风致病
        1 八十虫致病
        2 八十风致病
    第四节 业因致病
        1 业与业报
        2 先世业报病与现世业报病
        3 恶业致病
        4 业入胞胎
        5 业因说之转变
    第五节 其他因素致病
        1 饮食不节致病
        2 睡眠不节致病
        3 饮酒无度致病
        4 时令气候致病
        5 坐禅不节致病
        6 魔鬼致病
        7 毒虫及其他外伤致病
第三章 佛教经藏医学病因观对中医学的影响
    第一节 简述佛教医学对中医的影响
    第二节 四大致病与中医
        1 “四大”说法的流行
        2 四大与中医学的理论结合
        3 四大对中药药性理论的影响
        4 四大致病内容的引入
    第三节 贪瞋致病与中医
    第四节 业障致病与中医
    第五节 佛教经藏医学病因观对中医影响的讨论
第四章 佛教经藏医学病因观探究
    第一节 佛教经藏医学病因观的定义
        1 定义
        2 内容
    第二节 佛教经藏医学病因观的整体观
        1 人体内部环境的统一
        2 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
        3 三世统一
    第三节 多因交缠
        1 病因之间互相影响
        2 病因观中的因果联系
    第四节 病因探究方式
        1 审症求因
        2 观察知因
        3 内观体悟求因
        4 病因探究方式小结
    第五节 病因观的特色与价值
        1 虫风致病与微生物学
        2 病因观对道德约束和行为规范的启示
        3 烦恼致病与心理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压力管理作为跨文化能力 ——在德中国留学生应对压力因素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摘要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附件

(10)译着《卓越音乐-提升表演的策略与方法》及学术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音乐表演提升指南
    1.1,第I,II和III部分简介
        1.1.1,第一部分:前景和限制因素
        1.1.2,第二部分:练习策略
        1.1.3,第三部分:技法和干预措施
    1.2,提升的潜力
        1.2.1,生理和心理的提升
        1.2.2,管理和克服障碍
    1.3,选择针对个人的提升项目
    1.4,结语
    致谢
    延伸信息和阅读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现音乐卓越性的总体审视
    2.1,练习量:十年法则
    2.2,练习的质量
    2.3,卓越音乐的基本特征
        2.3.1,专注
        2.3.2,目标设定
        2.3.3,自我评估
        2.3.4,策略
        2.3.5,大局
        2.3.6,警告
    2.4,音乐卓越的社会心理先决条件
        2.4.1,动力来源
        2.4.2,归因
        2.4.3,自我效能
    2.5,结论
    致谢
    延伸信息和阅读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管理音乐表演的身体需求
    3.1,调查
    3.2,特殊医学诊断
        3.2.1,结构性疾病
        3.2.2,局灶性肌张力障碍
    3.3,非结构性肌肉骨骼问题
        3.3.1,一般说明
        3.3.2,独奏乐器
        3.3.3,预防伤害的一般建议
    3.4,结论
    延伸信息和阅读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衡量音乐表演的提升
    4.1,评估音乐表演的过程
    4.2,音乐的价值
    4.3,测量误差
    4.4,音乐外的因素
        4.4.1,与表演者相关的方面
        4.4.2,环境相关方面
        4.4.3,评估者的特征
    4.5,非音乐因素
        4.5.1,偏见
        4.5.2,表演顺序
    4.6,具有实际意义的模型:乔哈里窗格
    4.7,总结
    延伸信息和阅读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个人练习的策略
    5.1,个人练习:历史性考察
    5.2,规划和准备策略
        5.2.1,活动选择和组织的策略
        5.2.2,设定目的和目标的策略
        5.2.3,时间管理策略
    5.3,执行策略
        5.3.1,排练策略
        5.3.2 把练习分散在一段时间里的策略
        5.3.3,公开表演的准备策略
    5.4,评估策略
        5.4.1,评估的必要性
        5.4.2,流程评估策略
    5.5,元策略
        5.5.1,关于策略的知识
        5.5.2,策略的控制和调节
    5.6,结论
    致谢
    延伸信息和阅读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记忆音乐的策略
    7.1, 记忆:结构和一般建议
        7.1.1,结构
        7.1.2,一般性建议
    7.2,音乐的记忆
        7.2.1,死记硬背
        7.2.2,记忆视觉信息
        7.2.3,用耳朵记忆
        7.2.4,将视觉信息转化为想象的声音
        7.2.5,开发并运用概念记忆
        7.2.6,歌唱家的记忆策略:将词与曲结合起来
    7.3,结论
    延伸信息和阅读
    参考文献
第九章 体能
    9.1,背景
    9.2,长期运动
    9.3,临场运动
    9.4,与音乐家合作的研究
        9.4.1,长期运动与音乐表演
        9.4.2,临场运动与音乐表演
        9.4.3,学生的主观回应
    9.5,给音乐家的指导原则
    9.6,结论
    致谢
    延伸信息和阅读
    参考文献
第十章 亚历山大技法
    10.1,亚历山大技法在音乐表演中的应用
    10.2,亚历山大技法与科学
    10.3,普通人群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
    10.4,对音乐家的研究
        10.4.1,生理学研究
        10.4.2,行为研究
    10.5,结论
    致谢
    延伸信息和阅读
    着作和期刊文章
    音乐期刊文章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生理性自我调节:生物反馈和神经反馈
    11.1,生物反馈
    11.2,生物反馈与音乐表演
    11.3,神经反馈
    11.4,神经反馈与注意力
    11.5,神经反馈与放松
    11.6,音乐家的神经反馈与表演提升
        11.6.1,增强注意力
        11.6.2,抵达演奏的巅峰
    11.7,结论
    致谢
    延伸信息和阅读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心智技能训练
    12.1,放松
    12.2,心智排练
        12.2.1,心智排练简介
        12.2.2,唤起的符号和图象
    12.3,针对特定的表演情况使用和开发心智技能
        12.3.1,表演前的常规活动
        12.3.2,专注
        12.3.3,理想的表演状态和模拟
    12.4,运用心智技能进行长期学习,并为表演做准备
    12.5,总结
    致谢
    延伸信息和阅读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音乐表现力的反馈学习
    13.1,表现力的本质
        13.1.1,关于表现力的常见误解
        13.1.2,来自实证研究的观点
    13.2,一种新颖的方法:音乐表现力的反馈学习
        13.2.1,关于有的用教学策略的标准
        13.2.2,透镜模型
        13.2.3,认知反馈
        13.2.4,认知反馈研究
        13.2.5,认知反馈方法的通用性
        13.2.6,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13.3,结论
    致谢
    注释
    延伸信息和阅读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药物与音乐表演
    14.1,作为精神运动性任务的音乐表演
        14.1.1,焦虑对精神运动性表演的影响
    14.2,药物种类
        14.2.1,生活型药物
        14.2.2,处方药
        14.2.3,违禁药物
    14.3,结论
    致谢
    延伸信息和阅读
    参考文献
结语:展望提升音乐表演品质的愿景
附录 培养天才音乐家的新路径——评《卓越音乐——提升表演的策略与方法》
    引言
    一、音乐表演研究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二、音乐家的成才新路径
        1, 重要的不是练习,而是如何练习
        2,提升练习有效性的策略
        3,影响表演的限制性因素
    三、多学科联合对音乐表演的价值
        1,提高音乐表演能力的现代科学方法
        2,新学科技术的联合参与
    四、译者翻译心得与研究浅思
        1,中英文表达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2,成语、多意词以及引申含义的翻译
        3,音乐表演研究文献翻译中的跨学科术语
        4,跨学科音乐文献翻译对译者素质的要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睡眠多少与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身体活动干预对机构养老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 ——“适老化健康六联动”实验[D]. 曹永珍. 南京体育学院, 2021(02)
  • [2]社会工作介入X敬老院老年人适应环境探究 ——以扎赉特旗乡镇X敬老院为例[D]. 佟海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3]基于马斯洛理论的乳腺癌患者需求工具开发及干预效果评价 ——一项混合方法研究[D]. 郑粉善. 延边大学, 2021(02)
  • [4]《察言观色的大脑》翻译实践报告[D]. 李谷雨.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02)
  • [5]马来西亚月经过少患者中医五形人体质与相关因素研究[D]. 杨颐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轻中度产后抑郁针刺疗效评价的真实世界研究[D]. 陈晨.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意象对话技术对酒精依赖患者干预的个案研究[D]. 刘霞.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佛教经藏医学中的病因观探要[D]. 何广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9]压力管理作为跨文化能力 ——在德中国留学生应对压力因素的实证研究[D]. 何庆.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2)
  • [10]译着《卓越音乐-提升表演的策略与方法》及学术评述[D]. 孙荣廷. 上海音乐学院, 2021(09)

标签:;  ;  ;  

睡多少与性格有很大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