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网络技术改进电视新闻制作模式

应用网络技术改进电视新闻制作模式

一、Applying Network Technology to Improve TV News Production Mode(论文文献综述)

高雅[1](2021)在《短视频新闻对电视新闻的补偿性研究 ——以央视新闻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媒介融合步伐的不断加快,各大媒体纷纷通过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方式开拓短视频新闻的板块,短视频新闻不仅以其短小、精炼、快捷的特点迅速成为各大媒体转型突围的重要阵地,而且还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重要渠道之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视新闻,由于开机率的降低,观看电视新闻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减少。基于此,本文以央视新闻在新媒体中的短视频新闻为研究对象,以保罗·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理论(remedial medium)为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来揭示短视频新闻对电视新闻的补偿。通过对短视频新闻特点的分析发现,短视频新闻在价值选择、视频呈现、传播目的方面与电视新闻相同,但在两者差异性方面,短视频新闻体现出了对电视新闻的补偿,这种补偿体现在功能性和反馈性上。功能性补偿主要表现在时效性、信息量、年轻用户群体、阅读形式以及阅读时空几个方面;反馈性补偿表现在互动上,而互动又分为评论、分享、点赞和参与话题四个方面。除此之外,短视频新闻在补偿电视新闻的过程出现了同质化和模式化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可以被有效的避免。在本文的最后,笔者分析了短视频新闻对电视新闻补偿的趋势。希望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电视新闻与短视频新闻的融合发展提供一个新思路。

袁梦雅[2](2021)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直播转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受众对媒介及信息的自主选择权逐渐扩大。相较于移动直播的及时性、便捷性、双向互动性,传统电视新闻直播的生产理念和生产模式逐渐无法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为保持和增加市场份额,传统电视新闻直播的唯一办法就是顺应时代潮流,转向融媒新闻直播,从而弥补自身缺陷,赢得用户注意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本文以探讨传统电视新闻直播转向融媒新闻直播有无可能性为出发点,重点研究转型过程中生产理念、生产内容、生产流程等方面的变化,同时探讨在技术、内容、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最后,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融媒直播《坐着高铁看中国》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阐明它对传统电视新闻直播转型的借鉴意义。

燕韦[3](2020)在《现代传播视阈下夹江传统手工造纸技艺传播途径及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文明的发源地,我国的四大发明曾伫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中造纸术对后世的影响颇深,对保存古代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随着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的不断革新,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受到巨大挑战。据调查显示我国纸产量中手工制纸占比小于1%,而大于99%的纸为机器制纸。如何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对传统手工造纸技艺进行传播和宣传,进而使其得到保护和发展,是文化遗产研究中亟待需解决的问题。我国传统手工造纸技术自东汉蔡伦创新推广以来,便广泛流行于我国云、贵、川、皖、浙、藏、闽、两广等地,其制作原料及工序有着因地制宜的特点,不尽相同,但从制作技艺体系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浇纸法和抄纸法。四川省夹江县的竹纸制作技艺则属于抄纸一脉,始于唐,距今有着一千余年的历史,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古法造纸的技艺流程,是人类发展中极为宝贵的遗产,于2006年列入传统技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的独特价值吸引了中外学者的目光。目前学者们对夹江传统造纸术的研究多聚焦于夹江造纸术历史沿革考据、造纸技艺的科学性探析与完整性记录、传承模式、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等方面。笔者在梳理有关夹江造纸现有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逻辑,借助传播学理论知识,以新的传播视角对夹江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的传播路径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所探讨的传播,不同于人类学中传播的研究范围:关于代际传承,跨地域传播轨迹及传播途中产生的流变研究,而是以传播学为研究工具,探索现代传播途径下,夹江传统手工造纸技艺产生何种传播效果,及如何产生理想传播效果。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拓展了传播媒介边界,同时网络信号的全覆盖模糊了各传播类型的边界。因此,融媒体成了现代传播的核心特征,通过融媒体可以有效拓宽传播广度与深度,补足传统传播途径模式单一,内容形式单一的短板,实现资源互通、信息共享、形式互融。夹江传统造纸技艺历经千年传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技艺背后体现的的是民众的生存活力,是夹江文化生态的反映。将现代传播与夹江传统手工造纸技艺二者有机结合,以期达到声名远播,传之有物,自发传播,从认知、态度再到行为的传播效果。

于潇[4](2020)在《媒介技术视域下我国电视新闻融媒体传播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正当电视新闻革命在新世纪之初进行得如火如荼时,互联网的诞生改变了它原本的改革步伐,互联网技术等新的媒介技术从根本上革新了信息的生产方式和传播的全过程。在此背景下,电视新闻该如何应对?它的前景是什么?这些问题在当今显得极为迫切。互联网媒体对于电视新闻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一方面,互联网媒体与其展开了话语权“争夺”,另一方面,电视新闻又不断开拓互联网媒体业务进行转型改革。特别是在融媒体建设的呼声愈加高涨的今天,各大电视台纷纷整合资源,相继建立起自己的媒体矩阵,电视新闻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其传播过程有了新变化,比如在形式上开辟了不同的传播渠道、增加新的节目形式,扩大受众的广度;从风格上把握“分众传播”的规律,树立适应受众特点的媒体形象;从内容上不断提高节目质量,利用媒体技术和“IP化”运营,让节目内容“老话新谈”。通过已掌握的文献资料和案例来看,电视新闻传播策略与媒介技术的更新息息相关。自1958年电视新闻诞生之日起,我国电视媒介技术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集成化、融合化,与之相对应的电视新闻传播策略也不断保持更新,从最开始的增加播放时段和次数、增加电视直播、提升报道能力,一直到今天构建了全媒体矩阵传播,出现了许多新的节目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节目内容。电视新闻融媒体的传播策略在新的媒介技术的加持下,除了要继续做好电视新闻节目这个“老本行”,还应注重提升“多屏”情境下的互动传播效率,广泛运用网络素材、保持技术设备更新等。从研究结果来看,电视新闻网络化传播已是必然趋势,“短视频化”亦是其融媒体转型的关键一步,因此,电视新闻有必要向互联网视频媒体学习经验。电视新闻可尝试以自身节目为品牌依托,实现新闻节目“IP化”运营,逐步构建基于不同传播渠道的节目群,精准运用科技设备提升传播能力,打造服务型、多功能媒体,逐步构建融媒体背景下的全新电视新闻生态。

罗锦锋[5](2019)在《网络直播新闻的新闻品质研究 ——以“触电新闻”客户端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直播成为当今十分流行的传播手段。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市场化媒体,都希望利用“网络直播”在互联网上争夺市场与用户,融合了多种报道形式的网络直播新闻应运而生。但是生产者应当按照怎么样的标准来生产网络直播新闻;又应该按照什么标准来评判网络直播新闻的品质优劣?在学界和业界至今没有较为统一的意见。本文旨在研究当前传统媒体客户端生产网络直播新闻的新闻品质。首先,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厘清“直播新闻”以及“新闻品质”两大范畴中的相关概念;梳理国内外关于“电视新闻新闻品质的标准”;并初步建构出网络直播新闻“四大层面,三十七条标准”的检测类目。其次,选择“触电新闻”客户端这一传统媒体下属的新媒体作为研究个案。根据建构的网络直播新闻“基本特征”以及“新闻品质标准”两大类目,对“触电新闻”中8个月中所有的网络直播新闻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析。从而探求出“触电新闻”所生产的网络直播新闻的现状、不足,以及分析其原因;最后为其提出提升新闻品质的具体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当前“触电新闻”中网络直播新闻的新闻品质趋低,并存在“生产模式发生转变,自产新闻少”、“专业生产价值偏低”,以及“用户生产内容,实现转化难”等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前的网络直播新闻是在两套新闻范式中生产;“三轴”高度压缩、“直播场”平衡被打破;以及“核心大众”未完成身份转变等三大原因。最后,本研究提出了在专业理念层面的三大路径,以及在技术层面的五大方法,来提升“触电新闻”网络直播新闻的新闻品质。本研究运用电视新闻语言学以及网络传播学等相关理论,首次建构出网络直播新闻的新闻品质标准;通过实证的方法,分析和总结出网络直播新闻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原因,提出了提升新闻品质的对策;对传统媒体如何生产网络直播新闻的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张学霞[6](2019)在《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研究(1926-2018)》文中研究说明当下国内外传播学研究中空间转向研究已成为一种显现的趋势。其中,传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问题、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成为空间转向研究中的焦点问题。本研究为顺应传播学空间转向研究态势,同时也为推动中国区域传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宁夏新闻传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选取宁夏作为考察地方空间内大众传播活动的背景空间,选取1926年-2018年这近百年的历史时长作为考察地方空间内大众传播活动的背景时间,重点考察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生成、演进的动力机制,结构性特征,内部要素之间的互动性关系,以及它在促进国家政治上的统一、文化上的多元一体和民族融合等方面的功用。本研究拟解决如下问题:如何从特殊性入手追求普遍性?如何在强调地方大众传播经验的同时,提炼出地方大众传播网络在推动和促进国家一体化发展方面的作用机制,实现对求异之上的求同的理解?本文共五章。整体而言,梳理了 1926-2018年间宁夏主要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呈现了它们发生、发展的脉络,展现了其中部分媒体消失、消亡、断裂发展的场景。采用了历时性、结构性的视角,融合了历史学、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等学科知识,以文献为基础,勾勒出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生成与演进的全程、全貌,构建出不同历史阶段中宁夏四种大众传播网络模型。绪论。此部分阐明了选题背景、选题缘由、研究思路、研究意义和研究的问题。对国内外研究做了综述,评析了宁夏新闻传播的研究现状。还界定了核心概念,说明了研究方法、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和研究的不足之处。此部分回答了为什么要研究这个命题,采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力图达到什么样的研究目标。第一章。本章展现了宁夏作为地方空间的被生产过程和这一空间内存在的多民族社会关系。展现了 1926-1949年间宁夏主要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提炼出宁夏二元大众传播网络的五个结构性特征。阐释了宁夏二元大众传播网络生成的历史意义,并概括指出了制约这一时期宁夏传媒发展并影响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三种要素。第二章。本章阐明了 1949-1979年间宁夏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之空间生成的缘由和过程,阐释了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呈现了这一期间宁夏主要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认为宁夏形成了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的三元大众传播网络,提炼出宁夏三元大众传播网络的五个结构性特征。分析了媒体制度、媒体基础设施、媒介技术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支撑作用和制约作用。第三章。本章展现了 1979-2003年间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认为宁夏形成了电视传播网络占据主导的多元大众传播网络。提炼出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的五个结构性特征。认为大众传播网络对宁夏多民族关系以及民族团结形象有着重大的建构作用。同时剖析了媒体体制的发展与确立对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双重影响。第四章。本章展现了 2003-2018年间宁夏传统媒体、新媒体、新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认为宁夏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多层次、多类别、多媒介形态、多元力量混杂交织的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提炼出宁夏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的四个结构性特征。剖析了媒介融合的概念和中国媒体融合、宁夏媒体融合的现状。剖析了用户群体的固化、迁徙与流动,以及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新媒体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影响。结论与展望。本文发现,有三种主要因素推动和促动了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的生成与演进。是权力贯穿于大众传播网络演进的始终,并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国家统一性的制度安排为它的生成与演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基础设施的配置和技术的发展创新成为宁夏大众传播网络不断演进的强劲驱动力。本文还发现,宁夏大众传播网络在促进国家政治上的统一、文化上的多元一体以及多民族融合等方面,在反映、形塑和建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形象和地方形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呈现出以下四个结构性特征。它具有极不稳定-相对不稳定-比较稳定—又开始不稳定的发展特征。同时,它还具有结构上的发展不平衡特征,层级上的汇集性和类别上的分散性特征,以及网络横向间弱连接性等特征。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生成与演进对当下的启示:未来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必将是不同媒介并立共存、相互转化的过程。媒体融合能够促进传播网络之间的融通和连接。最后,媒体传播网络与政务系统传播网络和自媒体传播网络之间的竞争将加剧。

刘婧[7](2019)在《新闻游戏的叙事特征研究》文中指出新闻游戏又被称为“Newsgame”,意为新闻与游戏结合的一种新闻内容表达方式。国内学者将其纳入交互式新闻叙事,认为它是遵循了新闻原则来讲述新闻故事。但因游戏元素的存在,有关于新闻游戏的属性争议声不绝于耳:有学者认为它是游戏,而有学者认为它的本质是新闻。归咎起来,正是因为游戏作为新闻游戏的表现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新闻叙事与表达的客观性、事实性、新近性等特征,故才会有此争论。由于新闻游戏是新闻叙事的一种形态,而新闻叙事又属于叙事学,叙事学的研究范围更大,既包括了作为纪实文本的新闻,又包括了属于虚构文本的游戏,因此在叙事学视域下研究新闻游戏的叙事特征,探寻游戏元素是否影响到了新闻游戏的新闻叙事部分,来确定新闻游戏的叙事属性,能够为解决争议提供一定的支撑。因此,本研究遵循叙事学研究路径,依据詹姆斯·费伦提出的叙事概念搭建研究框架,从叙事者、叙事结构、叙事话语和叙事接受来研究新闻游戏的叙事特征。主要采取文献分析、访谈、案例分析和参与式观察的研究方法。研究发现,从新闻游戏的发展历程和定义演变可以看出,其概念中体现出的新闻特征要大于游戏特征。从新闻游戏目前的研究进展可知,学者们从符号学角度归纳出了新闻游戏的纪实偏向性,并认为新闻游戏是融合文化改变新闻业的成果之一。互联网语境下的新闻叙事特征与游戏叙事特征在一定层面上存在相似性,但具体依然有明显的差别。从新闻游戏的叙事者来看,其叙事者是新闻游戏制作者与新闻游戏用户的集合体。其身份的双重性映射了现今网络在线新闻中,接受者地位的改变与参与新闻叙事的事实;新闻游戏制作者在制作新闻游戏时,会遵循新闻原则,运用新闻“六要素”,目的是扩大新闻传播;而新闻游戏的接受者与现今新闻的叙事接受者一样,不再被动接受叙事,而是通过交互参与叙事。从新闻游戏的叙事结构上来看,其地志空间主要通过文字还原真实,通过交互进行选择。另外,空间不仅承载着新闻故事的发生地点与叙事场景的作用,而且空间关系可以表现时间、安排叙事结构,甚至能够推动整个新闻游戏的叙事进程。新闻游戏的叙事模式符合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的钻石型叙事模式,叙事逻辑与新闻相似,但是因为游戏元素的存在无法构成复合序列,只能构成“事件→基本序列→故事”的叙事逻辑。从新闻游戏的叙事话语上来看,新闻游戏的叙事声音会有制作者的声音缺席与制作者和用户的声音公开两种情况。而新闻游戏的叙事视角也是分两种情况:即新闻游戏制作者的全知全能视角与用户的人物限知视角。新闻游戏能够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主要运用非线性叙事与共时叙事的方式。且不同类型的新闻游戏叙事速度是不同的;叙事频率主要有重复性叙事与综合性叙事两种。从新闻游戏的叙事接受上来看,用户既作为叙事者又作为叙事接受者。在传统新闻叙事接受中的浅层性与低沉浸感,在新闻游戏的叙事接受中转变为深层性与高沉浸感。用户会通过交互让新闻游戏生产新近事实,符合新闻属性。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新闻游戏的叙事接受逐渐会更依赖媒介,但是新闻游戏的叙事接受期待是具有个体探索意识和批判意识的。通过本文的研究和阐述,新闻游戏的以上叙事特征更加符合新闻叙事特点,因此其具有新闻归属性。

孟庆麟[8](2019)在《我国新闻出版的热点关键词分析与发展对策究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党对意识形态及传媒领域的重视程度、举措密度和网络治理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从而营造了团结、鼓劲、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十九大召开以后,更加重视意识形态及新闻出版工作,新时代要求新闻出版领域能够实现舆论引导、传承文明、凝聚共识、提高公众素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领域的基础性、战略性价值,在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推进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等方面做出积极有效的探索。本文对我国新闻出版的热点关键词进行分析挖掘,并且对新闻出版的发展路径及对策做了深入研究。首先,运用CiteSpace方法对我国新闻出版研究状况做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探讨我国新闻出版研究的网络、热点、内容聚类和发展趋势等,发现了研究热点集中在新闻出版业、新闻出版强国、小康社会以及文化产业等方面;也发现了新闻出版研究的内容形成了法制与道德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与时代背景、战略目标与发展规划和政府职能五大聚类中心这些研究特征。特别是通过对热点关键词的趋势分析,发现了媒体融合与数据新闻是近年来关注的两大热点问题。这些研究内容是后面几个专题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其次,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我国新时代背景下媒体融合发展特征、数据新闻发展特征以及国家出版基金对新闻出版的支持特征这三个专题做深度分析,特别是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方法挖掘了数据新闻、媒体融合研究的关注热点和关键内容。对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特征的分析包括媒体产业多模式发展特征、新媒体融合的战略目标和定位、新闻媒体的需求融合与市场融合等;对数据新闻发展特征的分析包括数据新闻的发展历史、国外数据新闻的热点、人工智能对数字新闻的影响及数据新闻发展趋势分析等;对国家出版基金支持特征的分析包括国家出版基金发展概况、国家出版基金与国家发展战略关联、国家出版基金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文化产业投入与文化产业发展关联分析等。再次,探讨了当前我国新闻出版发展路径与对策,包括我国新闻出版业数据新闻发展路径与对策、新媒体融合多模式发展路径与对策以及新闻出版业大数据发展路径与对策等。最后,探讨我国新闻出版发展路径与对策实施中的保障机制,包括媒体组织绩效评估机制、新闻出版健康发展的导向机制、复合型创新性人才保障机制、现代数字技术保障机制、促进媒体融合的激励机制以及新闻出版监管机制等。

孔丹羽[9](2019)在《移动短视频新闻的传播内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移动终端的全面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逐渐从传统的电视媒体和纸质媒体,转移到了移动短视频平台上。近年来,发展移动短视频新闻业务已经成为了各大媒体抢占新闻市场的必然选择,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将其纳入到了未来发展的媒体矩阵中。就如李良荣教授所言,“短视频将成为未来新闻发布的主要方式”。可以说,移动短视频已经成为了一种主要的信息承载形态,并融入到了新闻生态的基本架构中。本文将通过对微博平台上的移动短视频新闻媒体的传播内容进行研究,以此为突破口来具体分析当下移动短视频新闻的主题特征、呈现形式和叙事特点;并结合国内外新闻业的相关实践案例,从移动短视频新闻的生产模式、制作形式和分发渠道三个层面,对这一新兴媒介形态的生产机制进行考察;最终,根据论文的研究成果,结合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提出移动短视频新闻在内容生产与传播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对当下移动短视频新闻的发展路径提出可行性建议。图21幅,表5个,参考文献95篇。

陈玉明[10](2019)在《移动新闻客户端《新湖南》的视听新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技术要素革新了新闻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短视频迅速发展以及主流媒体入驻短视频平台的传播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新闻信息的视频化书写迫在眉睫。基于这种视频化的生产语境,在移动网络技术和智能终端日益革新、视频制作技术日益简化、用户信息消费的狂欢化和视觉化趋势日益强烈以及媒介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多重推力下,与党媒的其他新闻客户端一样,湖南日报旗下的移动新闻客户端《新湖南》注重视听新闻的生产,创建了视听栏目,并即将成立集团层面的视听中心,不断开拓视听新闻业务。遵循《新湖南》“推介湖南形象、引导湖南舆论定位”的传播理念,《新湖南》视听新闻以可视可听的唯美信息传播湖南。在内容生产上,它注重融合化生产主体,PGC主导与多平台联动,生产个体技能全媒体化;构建了主流化的选题设置,正能量的选题视角与亲民式的题材相得益彰;形成了热点事件的视听化和视听信息的网络化等内容特色。以更好地实施这些内容设置,《新湖南》视听新闻重视传播策略和表达技巧:善用视觉符号生成唯美的动态画像和生动的临场回应,建构了唯美与具象的新闻感知;善用适合视觉消费习惯的竖屏式结构,便于用户的便捷式阅读和快速式信息消费;话语注重从讲授式向对话式的转变,形成传受的平等式对话,释放了网民话语权力。然而,《新湖南》视听新闻尚存自制新闻缺乏、内容表达粗糙、矩阵传播效应欠缺、湖南形象建构单一等问题。因此,导入视觉识别系统、整合视听符号、打造矩阵传播、采用多样化的生产视角是《新湖南》视听新闻未来发展的主要举措。

二、Applying Network Technology to Improve TV News Production Mod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pplying Network Technology to Improve TV News Production Mode(论文提纲范文)

(1)短视频新闻对电视新闻的补偿性研究 ——以央视新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设计
    (四)创新之处
一、短视频新闻的发展背景
    (一)媒介融合的发展
    (二)媒介技术的推动
    (三)受众习惯的改变
    (四)自身优势的加持
二、短视频新闻的内容分析
    (一)样本构成与编码
    (二)央视新闻中短视频新闻的特征分析
        1.选题类型:聚焦社会民生,紧扣时代发展脉搏
        2.价值取向:延续正面价值取向,突出时代主旋律
        3.选题来源:来源多为央视记者,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4.表达方式:视频呈现多样化,满足不同报道需求
        5.技术形态特征:多元素组合呈现,提高视频表现力
三、短视频新闻对电视新闻的补偿性分析
    (一)短视频新闻与电视新闻之间的异同
    (二)短视频新闻对电视新闻的功能性补偿
        1.阅读时效:对电视新闻滞后性的补偿
        2.信息容量:对电视新闻信息容量有限的补偿
        3.用户群体:对流失年轻用户群体的补偿
        4.阅读形式:竖屏对横屏的补偿
        5.阅读时空:对电视新闻固定场所的补偿
    (三)短视频新闻对电视新闻的反馈性补偿
        1.评论:对互动过程的补偿
        2.转发:对分享共同情感的补偿
        3.点赞:对心理认同的补偿
        4.话题:对参与过程的补偿
四、短视频新闻补偿电视新闻存在问题与趋势
    (一)短视频新闻补偿电视新闻存在的问题
    (二)短视频新闻补偿电视新闻的发展对策
        1.创新表现形式,提高视频表现力
        2.发挥专业优势,强化原创内容
    (三)短视频新闻补偿电视新闻的趋势分析
        1.短视频新闻与电视新闻长期共存
        2.回归自身特性,发挥各自优势
        3.短视频新闻向人性化的趋势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央视新闻中短视频新闻的类目建构部分数据
致谢

(2)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直播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传统电视新闻直播转向融媒直播的重大意义
    第一节 相关概念阐释
        一、电视新闻直播
        二、移动直播
        三、新闻生产
    第二节 传统电视新闻直播转向融媒直播的意义
        一、顺应融媒时代,促进新闻直播可持续发展
        二、弥补自身缺陷,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提升传播力,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传统电视新闻直播转向融媒直播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生产理念转型
        一、立足用户,以用户为本
        二、在线互动,增强参与感
        三、便于分享,自带社交属性
    第二节 生产内容转型
        一、全景式报道
        二、直播内容鲜活
        三、扩展生产渠道
    第三节 生产流程转型
        一、新闻采集走向移动化
        二、新闻制作走向直接化
        三、新闻分发走向多样化
    第四节 直播形态转型
        一、移动端新闻直播
        二、慢直播
        三、VR直播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统电视新闻直播转向融媒直播的困难及对策
    第一节 传统电视新闻直播转向融媒直播遇到的问题
        一、直播技术限制致使信息量衰减
        二、新闻直播内容与渠道不适配
        三、融媒新闻直播人才缺乏
    第二节 破解传统电视新闻直播转向融媒直播困境的办法
        一、以技术建设为支撑,拓展电视新闻直播传播力
        二、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提高直播内容与渠道的适配度
        三、以场景互动为重点,塑造沉浸式直播体验
        四、以队伍建设为关键,加强主播素质培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典型案例: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坐着高铁看中国》融媒直播为例
    第一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媒直播概况
        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媒直播平台创立背景
        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媒直播平台发展现状
    第二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坐着高铁看中国》融媒直播特征
        一、全景式报道拓展直播内容深度
        二、新技术驱动新闻直播立体化
        三、渠道融合实现增量传播
        四、场景互动增强沉浸式体验
    第三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坐着高铁看中国》融媒直播启示
        一、深耕直播内容
        二、增强场景互动
        三、建立融媒思维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现代传播视阈下夹江传统手工造纸技艺传播途径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现状
        1.4.1 夹江传统手工造纸技艺
        1.4.2 文化遗产传播
    1.5 相关概念阐释
第2章 夹江传统手工造纸术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2.1 夹江传统手工造纸技艺概况
    2.2 夹江传统造纸手工艺的历史与现状
        2.2.1 历史溯源及性能优化变迁
        2.2.2 技艺之变
        2.2.3 传播途径之变
        2.2.4 功能之变
第3章 夹江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的传播途径现状
    3.1 以“合家闹”为基的人际传播
    3.2 以研学教育为主的组织传播
    3.3 以电子媒介为主的大众传播
        3.3.1 报纸
        3.3.2 电视
        3.3.3 网站
        3.3.4 新媒体
第4章 现代传播媒介作用下的夹江传统手工造纸技艺传播效果分析
    4.1 实证研究设计
    4.2 数据分析
        4.2.1 信度分析
        4.2.2 接触夹江传统手工造纸技艺渠道分析
        4.2.3 夹江传统手工造纸技艺传播认知分析
        4.2.4 夹江传统手工造纸技艺传播态度分析
        4.2.5 夹江传统手工造纸技艺传播行为效果分析
        4.2.6 认知、态度、行为效果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第5章 优化传播效果的策略探索
    5.1 发挥“意见领袖”优势,拓宽受众范围
    5.2 发挥融媒体优势,提高交互性水平
    5.3 深挖地方性知识,增强传播趣味
    5.4 结合政府职能,加强品牌化形象管理
第6章 总结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4)媒介技术视域下我国电视新闻融媒体传播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名词界定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电视融合的研究
        1.3.2 关于互联网影响下电视传播策略的研究
        1.3.3 综述小结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架构
第2章 媒介技术视域下我国电视新闻传播策略历史回顾(1958-2018)
    2.1 电视新闻传播技术的变化
    2.2 阶段一:初步完善单一的技术设备
    2.3 阶段二:逐步普及和优化电视设备
    2.4 阶段三:互联网环境下电视新闻的探索
        2.4.1 互联网开辟了新传播渠道
        2.4.2 电视新闻走向融媒体运作趋势
        2.4.3 融媒体带动电视新闻传播策略创新
第3章 媒介技术视域下我国电视新闻融媒体传播的现状
    3.1 传播者:话语权的分裂与建构
    3.2 传播内容:构建新的“屏幕形象”
        3.2.1 开发“竖视频”
        3.2.2 根据不同播出平台搭配不同语言风格
    3.3 传播渠道:融媒体技术构建多元传播形式
    3.4 受众:多屏互动下新的媒介消费模式
第4章 电视新闻融媒体传播策略的建议
    4.1 搭建融媒体矩阵和互动平台
    4.2 依托互联网提升时效性
        4.2.1 依靠设备和技术
        4.2.2 适当使用网络素材
    4.3 电视新闻“短视频化”的启示——以抖音、新华网、爱奇艺为例
        4.3.1 电视新闻“长短结合”
        4.3.2 精准分发信息
        4.3.3 构建短视频节目群
        4.3.4 运用特效技术提升内容质量
        4.3.5 打造IP化电视新闻产品
结语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致谢

(5)网络直播新闻的新闻品质研究 ——以“触电新闻”客户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个案研究法
    五、研究意义
    六、论文框架
第一章 直播新闻与新闻品质研究概述
    第一节 直播新闻
        一、传统媒体与直播新闻
        (一)广播与直播新闻
        (二)纸媒与直播新闻
        (三)电视与直播新闻
        二、网络直播新闻
        (一)定义
        (二)发展历程
        (三)特点与困境
        (四)与传统直播新闻的关系
    第二节 新闻品质
        一、品质与新闻品质
        (一)品质概述
        (二)新闻品质概述
        二、广电新闻新闻品质之要素
        (一)国外“广电新闻品质要素”之研究
        (二)中国“广电新闻品质要素”之研究
        三、网络直播新闻的新闻品质标准建构
        (一)讯息内容品质标准
        (二)专业素养品质标准
        (三)影像技术品质标准
        (四)互动服务品质标准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触电新闻”网络直播新闻的新闻品质现状
    第一节 新闻品质内容分析
        一、样本来源与分析单位
        二、抽样方法
        三、类目建构
        四、信度验证
    第二节 基本特征数据描述
        一、直播类型
        二、生产主体
        三、报道题材
        四、报道时长
        五、报道类型
        六、新闻点击量
        七、用户评论数
    第三节 新闻品质数据描述
        一、讯息内容品质
        二、专业素养品质
        三、影像技术品质
        四、互动服务品质
        五、整体新闻品质
    第四节 新闻品质趋低描述
        一、生产模式转变自产直播少
        二、专业生产价值偏低
        (一)时间长度大报道类型单一
        (二)直播“新闻感”模糊化
        三、用户生产内容实现转化难
        (一)用户参与新闻生产
        (二)点击量与用户评论数量差异大
        (三)用户互动渠道单一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触电新闻”网络直播新闻的新闻品质趋低原因分析
    第一节 网络直播新闻在两套范式中生产
    第二节 “三轴”高度压缩“直播场”平衡被打破
        一、“三轴理论”与“直播场”
        二、X轴缺失与“点击率新闻”
        三、秀场基因与直播形式
    第三节 “核心大众”未完成身份转变
        一、用户互动动力不足
        二、用户理解负担加重
        三、用户身份的转化
        四、记者以“职业语境”主导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提升“触电新闻”网络直播新闻的新闻品质建议
    第一节 从专业理念层面提升其新闻品质
        一、参照“新闻品质标准”
        二、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提倡网络直播美学
        三、让“新闻消费者”向“核心大众”转化
    第二节 从技术操作层面提升其新闻品质
        一、增加记者在报道中的参与度
        二、发挥传统媒体号的生产优势
        三、重视突发新闻丰富报道题材
        四、避免直播冗长合理控制时间
        五、增加报道类型适应媒介融合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研究(1926-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选题缘由、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缘由
        三、研究思路、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现状评析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报纸传播初占主导地位的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1926-1949)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中的宁夏及其独特的多民族共生关系
        一、宁夏作为地方空间的被生产过程以及初始形成
        二、宁夏独特的多民族共生关系
    第二节 1926-1949年间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中山日报》《贺兰》等报刊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为期几个月的广播新闻传播实践
    第三节 报纸传播网络初占主导的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结构呈现
        一、大众传播网络的结构性特征和构建生成的历史意义
        二、制约宁夏传媒发展并影响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三种要素
第二章 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的宁夏三元大众传播网络构建(1949-1979)
    第一节 宁夏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之空间生成
        一、独特的空间再生产:宁夏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之空间生成
        二、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特殊性和一般性
    第二节 1949-1979年间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1949-1979年间宁夏6份主要报纸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广播新闻传播实践
        三、电视新闻传播实践
    第三节 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的宁夏三元大众传播网络结构剖析
        一、1949-1979年间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结构性特征
        二、媒体制度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支撑作用
        三、媒体基础设施、媒介技术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制约与支撑
第三章 电视传播网络占主导的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构建(1979-2003)
    第一节 1979-2003年间宁夏大众传媒实践
        一、以党报为首、以其他报纸为补充的主要报纸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宁夏无线广播的新闻传播实践
        三、宁夏无线、有线电视的新闻传播实践
        四、1998-2003年间宁夏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
    第二节 1979-2003年间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结构逐层呈现
        一、多元报纸传播网络
        二、无线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地位的广播传播网络
        三、有线电视传播网络占主导地位的电视传播网络
        四、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媒体传播网络
    第三节 电视传播网络占据主导的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结构分析
        一、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的结构性特征
        二、大众传播网络对宁夏多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形象的重大建构
        三、媒体体制的发展与确立对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双重影响
第四章 面向媒介融合的宁夏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2003-2018)
    第一节 2003-2018年间宁夏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宁夏以党报为首、以都市报为重要支撑的主要报纸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广播、电视的新闻传播实践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2003-2018年间宁夏新媒体、新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以新闻网站和手机报为代表的宁夏新媒体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二、以媒体微博、媒体微信为代表的宁夏新新媒体的发展及问题
    第三节 面向媒介融合的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媒介融合的概念解析和中国媒介融合的现状
        二、宁夏大众传媒在媒介融合面向中的探索与实践
    第四节 宁夏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结构的逐层呈现
        一、宁夏报纸传播网络中都市报的影响力渐次衰退
        二、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不再居于主导位置,影响力不断收缩
        三、新媒体传播网络曾迅速发展,不断扩张,现在又逐渐归于平淡
        四、新新媒体传播网络不断应用新媒介,影响力却始终有限
    第五节 面向媒介融合的全景式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
        一、整体性结构特征
        二、用户群体的固化、迁徙与流动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双重影响
        三、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新媒体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冲击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当代启示
    三、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图表清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新闻游戏的叙事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视野的选择:叙事学
        三、研究框架
        四、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新闻游戏的定义
        一、新闻游戏的形态演变强化其新闻特征
        二、新闻游戏的概念界定确定其新闻属性
    第二节 新闻游戏叙事目前的研究进展
        一、新闻游戏的纪实偏向性
        二、融合文化:新闻与游戏结合的背后原因
    第三节 互联网语境下新闻叙事与游戏叙事存在相似性
    第四节 总结与研究不足
第二章 新闻游戏的叙事者
    第一节 新闻游戏叙事者既是制作者又是用户
    第二节 新闻游戏叙事者具有新闻特征
        一、制作者的叙事目的:遵循新闻原则,扩大新闻传播
        二、制作者的新闻要素设计:基于新闻,不同于游戏
        三、用户:扩大赋权,主动参与
    第三节 互联网思维下的新闻游戏制作流程
第三章 新闻游戏的叙事结构
    第一节 新闻游戏叙事时空的交互性
        一、地志空间:文字还原空间真实,交互给予空间选择
        二、时空体空间:空间关系推动叙事进程
    第二节 新闻游戏的新闻叙事模式
        一、符合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的钻石型叙事模式
        二、新闻游戏叙事模式中多媒体元素的安排
    第三节 从事件到故事的叙事逻辑
第四章 新闻游戏的叙事话语
    第一节 新闻游戏叙事声音的缺席与公开
        一、新闻游戏制作者叙事声音的缺席
        二、新闻游戏制作者与用户叙事声音的公开
    第二节 新闻游戏的全知全能与人物限知视角
        一、新闻游戏制作者的全知全能视角
        二、用户的人物限知视角
    第三节 新闻游戏的叙事时间具有新闻特征
        一、新闻游戏可以传播新近发生新闻事实
        二、新闻游戏的非线性叙事与共时叙事
        三、新闻游戏的速度与频率
第五章 新闻游戏的叙事接受者
    第一节 新闻游戏的叙事接受者是其用户
    第二节 交互对叙事接受的作用
        一、交互让叙事接受“深层化”与“深沉浸”
        二、用户通过交互生产新闻游戏的新近事实
        三、叙事接受对媒介的依赖
    第三节 新闻游戏叙事接受者接受期待的强化
总结
    第一节 新闻游戏的叙事特征具有新闻属性
    第二节 立足新闻:新闻游戏未来发展的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我国新闻出版的热点关键词分析与发展对策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关于新闻出版改革创新意义的讨论
        1.2.2 关于新闻出版与传播模式方面的研究
        1.2.3 关于新闻行政监管创新方面的研究
        1.2.4 关于新闻出版业投融资体系及模式的研究
        1.2.5 关于新媒体融合与演化的研究
        1.2.6 关于数据新闻和数字出版的研究
        1.2.7 关于媒体组织绩效评估的研究
        1.2.8 其他方面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相关概念及界定
        2.1.1 新闻出版
        2.1.2 新媒体
        2.1.3 数据新闻
    2.2 科学知识图谱CiteSpace
    2.3 数据拟合模型与理论
        2.3.1 线性趋势拟合模型
        2.3.2 二次曲线趋势拟合模型
        2.3.3 指数趋势模型
    2.4 回归分析模型
    2.5 定性预测方法
    2.6 评价与评价指标体系
    2.7 文献研究法
    2.8 本章小结
3 我国新闻出版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3.1 文本处理过程中重要参数的选取
    3.2 新闻出版的共现现象分析
        3.2.1 共现分析的一般过程
        3.2.2 共现网络的聚类分析
    3.3 新闻出版研究特征的分析视角
    3.4 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
        3.4.1 数据来源与处理
        3.4.2 研究工具
    3.5 新闻出版研究演化过程
        3.5.1 新闻出版研究的基础数据分析
        3.5.2 新闻出版领域研究学者关系图谱
        3.5.3 新闻出版研究的历时热点议题演变
    3.6 新闻出版研究趋势
    3.7 新闻出版研究特征
    3.8 本章小结
4 媒体融合发展热点分析与特征挖掘
    4.1 媒体融合概念与模式
        4.1.1 媒体技术融合
        4.1.2 媒体经营方式融合
    4.2 我国媒体融合研究的发展历程
    4.3 媒体融合发展的特征分析
        4.3.1 媒体融合研究热点可视化整体分析
        4.3.2 媒体融合研究热点领域内容分析
        4.3.3 媒体融合研究知识聚类
        4.3.4 我国媒体融合研究前沿的核心知识群
        4.3.5 我国媒体融合研究前沿的次级知识群
        4.3.6 我国媒体融合研究前沿的边缘知识群
        4.3.7 媒体融合研究前沿可视化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数据新闻热点分析与发展特征挖掘
    5.1 数据新闻的功能与特征
        5.1.1 数据新闻的理念
        5.1.2 数据新闻的功能
        5.1.3 数据新闻模式的特征
    5.2 我国数据新闻研究基本状况
    5.3 数据新闻研究的知识图谱
        5.3.1 数据新闻研究热点可视化整体分析
        5.3.2 数据新闻研究热点领域内容分析
        5.3.3 数据新闻研究知识聚类
        5.3.4 我国数据新闻研究前沿的核心知识群
        5.3.5 我国数据新闻研究前沿的次级知识群
        5.3.6 我国数据新闻研究前沿的边缘知识群
        5.3.7 数据新闻研究前沿可视化分析
    5.4 数据新闻的发展特点
        5.4.1 新闻报道的动态化
        5.4.2 数据新闻的定制化
        5.4.3 数据新闻可视化
        5.4.4 数据新闻预测服务
    5.5 2018年全球数据新闻奖获奖分析
        5.5.1 全球数据新闻奖历史
        5.5.2 数据新闻获奖案例创新分析
    5.6 数据新闻的发展态势
        5.6.1 数据新闻的内容多样化
        5.6.2 数据新闻的形式多样化
        5.6.3 数据新闻的功能多样化
    5.7 数据新闻发展的反思
        5.7.1 扩大数据来源及深度数据挖掘
        5.7.2 急需设立我国数据新闻专业规范
        5.7.3 监管与提升需要并重
        5.7.4 需要扩展新型的新闻法律法规
        5.7.5 设计人工智能新闻伦理标准
    5.8 本章小结
6 国家出版基金对新闻出版的支持特征分析
    6.1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发展概况
    6.2 国家出版基金与国家发展战略关联分析
    6.3 国家出版基金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分析
    6.4 文化产业投入与文化产业发展关联分析
    6.5 国家出版基金对新闻出版的支持特征
    6.6 本章小结
7 我国新闻出版发展路径与对策
    7.1 数据新闻发展路径与对策
        7.1.1 数据新闻的本土化对策
        7.1.2 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对策
        7.1.3 数据新闻的新技术对策
        7.1.4 数据新闻的专业化管理对策
    7.2 媒体融合多模式发展路径与对策
        7.2.1 媒体融合是新时代新闻出版的必然趋势
        7.2.2 新闻媒体融合转型的关键:需求融合和市场融合
        7.2.3 新媒体融合的战略目标和定位
        7.2.4 新媒体融合的战略方案
    7.3 新闻出版业大数据发展路径与对策
        7.3.1 大数据对我国出版行业的影响
        7.3.2 我国出版业发展大数据的应用环境分析
        7.3.3 我国出版业大数据应用的战略分析
        7.3.4 大数据出版业应该重视个人数据隐私、企业数据安全
    7.4 本章小结
8 我国新闻出版发展策略的保障措施
    8.1 建立适合我国新闻出版特征的绩效评估机制
        8.1.1 媒体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8.1.2 绩效评估的综合评价方法
        8.1.3 评估模型量化计算的进一步思考
        8.1.4 绩效评估的可拓优度评价方法
    8.2 建立新闻出版健康发展的导向机制
    8.3 复合型创新性人才保障机制
    8.4 现代数字技术保障机制
    8.5 打造促进媒体融合的激励机制
    8.6 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新闻出版监管机制
    8.7 本章小结
9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9)移动短视频新闻的传播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思路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4.3 创新点
2 移动短视频新闻的兴起与发展
    2.1 移动短视频新闻的定义和特点
        2.1.1 移动短视频的定义
        2.1.2 移动短视频新闻的定义
        2.1.3 移动短视频新闻的特点
    2.2 移动短视频新闻兴起的原因
        2.2.1 移动技术因素
        2.2.2 媒体环境因素
        2.2.3 受众需求因素
    2.3 移动短视频新闻的发展现状
        2.3.1 国外发展现状
        2.3.2 国内发展现状
3 移动短视频新闻的内容分析
    3.1 样本来源、抽样方法和类目建立
        3.1.1 样本来源
        3.1.2 抽样方法
        3.1.3 类目建立
    3.2 移动短视频新闻内容的主题特征
        3.2.1 突发事件报道为主
        3.2.2 聚焦公众监督领域
        3.2.3 新闻视角贴近百姓
        3.2.4 软新闻占主流地位
    3.3 移动短视频新闻内容的呈现形式
        3.3.1 标题内容:突出语言的吸引力
        3.3.2 视频时长:集中在2分钟以内
        3.3.3 视觉元素:多使用解说型字幕
        3.3.4 听觉元素:重视现场音的收录
    3.4 移动短视频新闻内容的叙事特点
        3.4.1 单一化的叙事视角
        3.4.2 去故事化的叙事理念
        3.4.3 多元化的叙事模式
4 移动短视频新闻内容的生产机制
    4.1 移动短视频新闻内容的生产模式多元化
        4.1.1 PGC模式:专业生产内容模式
        4.1.2 UGC模式:用户生产内容模式
        4.1.3 PUGC模式:联合生产内容模式
    4.2 移动短视频新闻内容的制作形式专业化
        4.2.1 前期制作:注重镜头运用,增强现场感
        4.2.2 后期制作:视频时长压缩,叙事内容精简
        4.2.3 数字技术的运用:机器人新闻
    4.3 移动短视频新闻内容的传播渠道社交化
        4.3.1 新闻客户端:个性化算法的推送
        4.3.2 社交媒体:第三方平台的分发
5 移动短视频新闻内容的现存问题和发展对策
    5.1 移动短视频新闻内容的现存问题
        5.1.1 新闻真实性下降,“反转新闻”兴起
        5.1.2 个性化算法过度运用,信息茧房问题凸显
        5.1.3 新闻同质化严重,平台差异化意识欠缺
    5.2 移动短视频新闻内容生产的发展对策
        5.2.1 引入多重把关人机制,恪守新闻专业主义
        5.2.2 打破信息茧房的壁垒,戳破“过滤气泡”的限制
        5.2.3 实施差异化分发策略,创新媒介传播形态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致谢

(10)移动新闻客户端《新湖南》的视听新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新湖南》视听新闻生产的媒介环境
    第一节 技术要素带动视听传媒市场
        一、移动网络技术与智能终端的革新
        二、视频制作技术的简化赋予人性关怀
    第二节 用户消费需求刺激新闻生产
        一、自我表达需求牵引全民狂欢
        二、用户消费的视觉化趋势
    第三节 行业竞争推动新闻变革
        一、传统媒体的全媒体化
        二、主流媒体争夺视听新闻市场
第二章 《新湖南》视听新闻的内容生产
    第一节 融合化的生产主体
        一、PGC主导与多平台联动
        二、生产个体技能的全媒体化
    第二节 主流化的选题设置
        一、正能量的选题视角
        二、亲民式的内容呈现
    第三节 热点聚焦与网络化的内容特色
        一、聚焦热点事件的视听文本选择
        二、视听内容的年轻化与网络化书写
第三章 《新湖南》视听新闻的表达技巧
    第一节 视听符号建构唯美与具象的新闻感知
        一、视觉符号生成唯美的动态画像
        二、听觉符号塑造生动的临场回应
    第二节 视听符号再造竖屏式表达
        一、视听符号构建的竖屏式结构
        二、竖屏式的便捷快速阅读优势
    第三节 传受对话释放话语权力
        一、讲授式向对话式转移的传受关系
        二、对话式传受关系滋生网民话语权力
第四章 《新湖南》视听新闻生产的问题与价值提升策略
    第一节 《新湖南》视听新闻生产的问题与反思
        一、自制与转载视听素材占比错位
        二、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比例失衡
        三、视听内容生产未形成矩阵效应
        四、视听新闻构建湖南形象单一
    第二节 《新湖南》视听新闻传播价值提升路径
        一、成立视频部导入视觉识别系统
        二、民间视听觉符号平衡新闻话语
        三、社交媒体与自有平台共筑矩阵传播
        四、多样化视角建构湖南形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Applying Network Technology to Improve TV News Production Mode(论文参考文献)

  • [1]短视频新闻对电视新闻的补偿性研究 ——以央视新闻为例[D]. 高雅.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直播转型研究[D]. 袁梦雅.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现代传播视阈下夹江传统手工造纸技艺传播途径及效果研究[D]. 燕韦. 四川美术学院, 2020(03)
  • [4]媒介技术视域下我国电视新闻融媒体传播策略研究[D]. 于潇. 吉林大学, 2020(08)
  • [5]网络直播新闻的新闻品质研究 ——以“触电新闻”客户端为例[D]. 罗锦锋.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6]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研究(1926-2018)[D]. 张学霞.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7]新闻游戏的叙事特征研究[D]. 刘婧. 深圳大学, 2019(09)
  • [8]我国新闻出版的热点关键词分析与发展对策究研究[D]. 孟庆麟.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9]移动短视频新闻的传播内容研究[D]. 孔丹羽. 西安工程大学, 2019(02)
  • [10]移动新闻客户端《新湖南》的视听新闻研究[D]. 陈玉明.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应用网络技术改进电视新闻制作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