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赖氨酸(优质蛋白)玉米经济效益及市场初探

高赖氨酸(优质蛋白)玉米经济效益及市场初探

一、高赖氨酸(优质蛋白)玉米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的初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齐建双,铁双贵,韩小花,岳润清,燕树锋,卢彩霞[1](2014)在《氨基酸分析仪法快速测定玉米籽粒中赖氨酸含量》文中研究指明以9个高赖氨酸玉米和2个普通玉米杂交种籽粒样品为材料,用日立L-8900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高赖氨酸玉米和普通玉米籽粒中赖氨酸含量进行定量测定。了解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的检测效果是否可以很好的比较普通玉米与高赖氨酸玉米籽粒中的赖氨酸含量。结果表明高赖氨酸玉米籽粒赖氨酸含量介于0.34%0.42%之间,普通玉米赖氨酸含量介于0.24%0.25%,存在显着差异。日立L-8900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法测定玉米籽粒中赖氨酸含量与其它传统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需求量少,可以较好的在玉米育种中应用。

王学永[2](2012)在《高赖氨酸转基因玉米植株的再生与检测》文中指出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不仅是重要的粮食来源,而且还是重要的饲料、工业原料。统计表明,我国80%以上的玉米主要用作饲料,但是由于普通玉米的营养品质较差,缺乏人体及单胃动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等,在作为饲料时必须添加赖氨酸等物质才能满足畜禽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发展高赖氨酸优质功能型玉米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畜牧业和相关饲料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对解决我国部分人群的营养不良问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opaque-2基因的成功利用大大加速了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的进程,但是其隐性遗传和影响胚乳硬度的特点严重影响了育种效率。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降低或沉默玉米籽粒胚乳中醇溶蛋白基因家族的表达,以此提高其他富含赖氨酸蛋白质含量从而达到提高玉米胚乳中总赖氨酸含量的目的已经得到证实。因此我们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构建了玉米22-KD醇溶蛋白基因干涉载体,采用基因枪轰击的方法转化玉米幼胚愈伤组织,取得如下进展:1、将含有玉米醇溶蛋白基因目标序列的干涉基因(22-KD)与Bar基因按3:1的比例混合,通过基因枪轰击玉米H99xHiB F1代胚性愈伤组织,每个干涉基因构建的载体轰击200枪,分化幼胚数为3356个。通过bar基因的抗性筛选,得到90个分化幼苗,To代PCR检测得到的阳性独立事件数为60个,但由于转基因植株生活力较差,最终可以正常生长收获的转基因事件数为9个。2、通过PCR跟踪鉴定,T1代22-KD获得阳性转基因植株44株。3、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对22-KD T1代转基因阳性株系的籽粒进行赖氨酸含量检测结果表明,转22-KD干涉基因的阳性株系中有3个株系赖氨酸含量低于对照,4个株系的赖氨酸含量提高了5.2%-23.4%,2个株系的赖氨酸含量达到了优质蛋白玉米的标准(0.419和0.468),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6.5%和63.6%。4、利用SAS-PAGE蛋白质电泳对22-KD T1代转基因阳性株系的籽粒进行醇溶蛋白检测,结果表明,转22-KD干涉基因的阳性籽粒的22-KD α-醇溶蛋白与非QPM材料B73、云瑞21和阴性对照相比下降明显,表明22-KD干涉基因抑制了22-KD基因家族的表达。虽然RNAi干涉已经是一项比较成熟的进行基因改良和种质创新的现代分子技术,我们的试验也得到了不错的进展和结果,但是由于本试验目前的转基因株系代数还比较低,遗传还不稳定及遗传背景还比较复杂等原因,得到的结果还需要更多的试验进一步的验证。

王铁固,赵新亮[3](2012)在《优质蛋白玉米与饲料工业》文中研究说明阐述了优质蛋白玉米的概况,对其选育过程与方法进行了分析与介绍,并详细说明了优质蛋白玉米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刘帆,谭静,番兴明[4](2011)在《云南省优质专用玉米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玉米是云南省第一大作物,不但对云南省的粮食生产起决定作用,而且作为畜牧业主要的饲料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云南省畜牧业的发展。优质专用玉米包括优质蛋白玉米(QPM)、高油玉米、高维生素A源玉米、青贮玉米以及甜糯鲜食玉米等,由于其独特的内在遗传组分表现出各具特色的籽粒结构、营养成分、加工品质和食用风味等特征,有着各异的专

郭强[5](2010)在《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DNA图谱构建、籽粒超微结构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采用SSR分子标记对30份西北地区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对不同硬质度优质蛋白玉米籽粒胚乳内部超微结构与籽粒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研究;对12个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及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挖掘优质蛋白玉米优秀种质资源,对优质蛋白玉米育种改良利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本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根据29个SSR标记数据,首次将西北地区常用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瑞德、兰卡斯特、旅大红骨、黄改系4大类群。从29对引物中筛选出引物phi126和umc1590,这两种引物检测到的多态性位点多达8个,因此,在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优质蛋白玉米遗传多样性时可以首先考虑利用这两种引物。2.不同硬质度优质蛋白玉米籽粒超微结构与品质性状的研究结果:随优质蛋白玉米胚乳硬质度逐渐降低,百粒重逐渐增高,百粒体积逐渐减小,胚比逐渐升高,籽粒密度逐渐增大,即随着胚乳硬质度逐渐降低,籽粒的外观品质也越来越好,基质蛋白与淀粉粒的结合越紧密;但是随着胚乳硬质度逐渐降低,全籽粒的蛋白质品质逐级降低,赖氨酸的含量也呈逐渐下降趋势,营养品质也越来越差,但全籽粒的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3.不同硬质度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结果:用Y76和706来组配组合时,对增加穗粗、穗长、单穗粒重具有明显的效果。用成21和齐205作亲本,能显着增加后代的百粒重、穗粗。根据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值,筛选出高产组合2231×206选、2231×Y76、706×206选。11591和Y77两种自交系的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所以11591和Y77这两个自交系在优质蛋白玉米遗传育种上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赵万庆,岳尧海,刘文国,周小辉,任军,周旭东[6](2007)在《关于我国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的探讨》文中指出本文对我国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的发展前景、研究进展、育种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分析了目前国内、国外的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常规育种方法。建议普及品质分析仪器,指出今后的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策略,以便对以后的育种者有所裨益。

李浩川[7](2007)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籽粒蛋白和赖氨酸含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研究》文中指出对包括自选系在内的192份自交系的籽粒品质进行分析,从常用自交系的5个杂优类群中共选10个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相对较明显的自交系按Griffing双列杂交设计;从自选系的5个不同类群中共选15个材料作母本,5个常用系作父本按NCⅡ设计进行组合配制。分别在河南3个不同的生态条下种植F1代杂交种。对不同世代籽粒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以及F1代植株主要农艺性状和生育时期进行测定;分析了种质、F1及F2代蛋白质及赖氨含量;不同世代的杂种优势及其与亲本的相关性;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的遗传效应以及与其他主要营养成分的相关性;不同基因型、不同地点及其互作效应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及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本研究所用材料蛋白质和赖氨酸平均含量分别为11.42%和0.37%,变幅分别为8.03%~15.31%和0.27%~0.49%;不同血统的选系,营养品质含量有所不同,群体Z508和Z512的蛋白质、赖氨酸含量较低,而粗淀粉含量较高,宜作为高淀粉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群体M和8822的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较高,适合作为高蛋白优质玉米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从变异广泛的基础群体中选育符合不同品质育种目标要求的种质材料,是完全有可能的。2)玉米籽粒营养成分中蛋白质、赖氨酸含量与淀粉的含量呈显着负相关,而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增加,与营养品质密切相关的赖氨酸含量随之增加。3)蛋白质和赖氨酸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蛋白质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是40%和34%左右,而赖氨酸的分别为14%和13%左右,两性状遗传力都不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但蛋白质含量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比赖氨酸小;同一性状在不同的遗传背景组合当中,由于基因表型效应和方差的不同而表现的遗传力不同。4)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的一般配合力以自交系2、3、P13、P4和P9较高,自交系10和P3表现最低,组合以3×9,1×7,1×10和2×4等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较高,特别是组合3×9两品质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均最高。5)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在F1当代表现出一定的正向优势,赖氨酸含量在F1当代表现的优势更明显些;在F2代倾向于超低亲优势,与F1当代相比明显下降,蛋白质含量的杂种优势下降的程度比赖氨酸含量的大。6)F1当代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与母本的相关程度最大,其次是中亲值,而与父本的相关程度最小;F2代籽粒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与父本和母本的相关程度相差不大,蛋白质含量与中亲值相关程度最大,赖氨酸含量与中亲值和低亲值的相关程度相当。7)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在不同基因型间、不同年份之间均存在极显着的差异;互作效应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河南省内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整体呈现由南向北升高的趋势,这与当地生态因素和栽培条件有密切关系。8)主要农艺性状不仅受基因型的控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除干穗重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同等重要外,其余性状的的遗传效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出籽率、千粒重、抽雄期、吐丝期和散粉期主要受母本的加性效应影响,而其余性状的加性效应主要来自父本。遗传力以穗行数最高。9)籽粒产量以自交系3、8、7、P13、P6和P9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组合10×9、3×5、8×10、3×9、P15×Pa、P13×Pd和P6×Pd等的特殊配合力较高。以3和9为亲本的组合不仅籽粒产量表现较高,而且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也较高,是比较理想的组合。

齐建双[8](2006)在《优质蛋白玉米近等基因系SSR标记辅助选择及效应分析》文中认为优质蛋白玉米(QPM)是一种营养均衡的粮饲兼用型玉米。其营养价值相当于牛奶蛋白质的90%,用作畜禽饲料可提高玉米利用效率15%-30%,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增重快,节约粮食和蛋白饲料,而且可以提高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减少动物粪便中氮的排出,从而缓解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在我国大力发展优质蛋白玉米,对于提高我国人民经济和生活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但由于我国从事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的科研队伍较少,创建的优良自交系缺乏,选育出的品种竞争力弱,难以在生产上形成规模。通过回交转育的手段将现有优良普通玉米自交系转育成QPM近等基因系,充分利用普通玉米的研究成果,针对性强,对于短时间内提升优质蛋白玉米研究水平,效果极为显着。 本研究利用o2基因内的SSR标记对目前生产上主栽品种亲本郑58、掖478和昌7-2,与QPM系CA339、CA042组建的三个回交群体[(郑58×CA339)×郑58]、[(昌7-2×CA042)×昌7-2]和[(掖478×CA042)×掖478],进行连续的o2基因追踪,将普通自交系回交转育成QPM近等基因系。并研究了不同遗传背景种质回交转育前后胚乳结构、容重等指标发生的一系列变异规律,评估不同类型材料的改良潜势和价值;首次根据QPM近等基因系组配的近等类型组合产量、赖氨酸含量、容重等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定向回交转育QPM近等基因系组配组合的利用价值,对QPM育种具有重要意义。结果如下: 1.在o2基因内的3个引物中仅有引物5(umc1066)可以同时很好的区分本研究试验材料三个回交群体的轮回亲本与非轮回亲本,即郑58与CA339:昌7-2与CA042;掖478与CA042,选定标记umc1066在回交群体中追踪o2基因,成功高效地将3个骨干普通自交系回交转育成QPM近等基因系。 2.不同遗传背景种质回交转育成的QPM近等基因系,胚乳结构均发生了变化,但这些变化却存在很大的差异。硬粒型的昌7-2回交转育后胚乳结构出现了从软到硬的一系列连续变异;马齿型的郑58和掖478回交转育后仅有3种表现型,而且胚乳粉质程度均较高。容重比较结果表明:回交转育后QPM家系的平均容重QC72>Q478>QZ58,普通自交系容重:昌7-2>掖478>郑58。即回交转育的QPM近等基因系的容重与回交转育前相应普通自交系的基础容重有关,基础容重大的回交转育成的QPM近等基因系的容重也较大。 3.QPM近等基因系组配的4套杂交组合内部容重、赖氨酸含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相同的回交转育手段转育成的QPM近等基因系,在相同的遗传背景下,如在QC72家系中,虽然胚乳硬质程度出现了从软到硬的连续变异,但其杂种2代籽粒赖氨酸含量之间却没有明显的差异,即硬质的QC72籽粒赖氨酸含量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整体来看4套杂交组合的部分组合的产量水平能够达到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普通玉米产量水平,赖氨酸含量也有2套杂交组合中的3个组合达到0.4%以上,容重最小的是713.75g/L,三项指标均能够达到国家优质蛋白玉米审定的标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定向回交转育的近等基因系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刘翠英[9](2005)在《甜、糯等特用玉米引种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文中指出玉米起源于南美洲,世界各大洲均有种植。单产由二十世纪初期的3.7t/hm2提高到目前的4.3—4.4t/hm2。世界玉米总产在过去的四十年中,由2亿吨增加到目前的6亿吨。由于玉米籽粒和植株在组成成分方面的许多特点,决定了玉米的广泛利用价值。世界上大约65%的玉米都用作饲料,发达国家高达80%,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 中国是世界玉米生产的第二大国,面积2400万hm2,占全世界玉米总播种面积的17.2%,总产1253.95亿kg,占世界玉米总产的20.68%。加入世贸组织由于关税的降低,国际市场的玉米,特别是美国的玉米将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国内玉米生产受到强烈冲击,玉米生产总体上应保持种植面积基本稳定、总产稳中有升、调整区域布局、优化品种结构、丰富品种类型。以发展优质饲料玉米为主,包括粮饲兼用型品种、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同时也要大力发展高淀粉玉米和鲜食玉米、青饲玉米、爆裂玉米等。 我国对甜、糯玉米研究起步晚,生产利用较为落后,主要用作鲜食,年种植面积甜玉米不足2.7万hm2,糯玉米不足4万hm2。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消费结构变化、麦当劳、肯德基、德客士等外来食文化的影响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甜、糯玉米生产发展迅速,正以一种新型食品进入消费市场,尤其在东南沿海地区甜、糯玉米的生产开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开发利用甜糯玉米,是丰富菜篮子,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调整农村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 玉米是榆林市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当地主要种植的谷子、糜子、大豆、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中单产最高的作物。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5%,产量占粮食总产的36%。特用玉米尤其是鲜食甜、糯特用玉米的引种开发不论在品种选育、综合栽培技术上都尚处于空白状态。 本研究工作包括甜糯玉米引种、栽培及贮藏保鲜技术等三个法方面,取得了预期成果。 1.甜糯玉米引种及其适应性评价。对引进种植的14个国内甜、糯玉米调查分析,综合产量、外观品质和适口性评价,筛选出了适合于榆林市气候条件下种植利用的甜、糯玉米品种分别为超甜一号甜玉米及中糯301糯玉米。 2.甜糯玉米配套栽培技术研究:①以超甜1号为试材,设计了浸种、引发(Priming)、包衣(Coating)和渗入4种方法进行种子处理,并分早播、适播、迟播三期播种,考察种子处理方法对提高超甜玉米种子田间出苗率、成苗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处理方法对提高早春低温条件下播种的种子田间出苗率、成苗率等有显着的效果。②播期试验

雷开荣[10](2005)在《SSR标记与玉米籽粒赖氨酸含量的关系及优质蛋白玉米(QPM)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文中研究指明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与饲料兼用型作物,从1998年起,玉米的总产已超过小麦和水稻成为全球第一大作物。通常情况下,普通玉米中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必须氨基酸含量很低,而赖氨酸是影响玉米营养价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改良玉米蛋白质的质量,尤其是增加赖氨酸的含量已成为玉米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从大样本容量的DNA快速提取技术入手,初步建立了玉米高赖氨酸含量的SSR分子标记分析技术平台,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对五种玉米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认为,异硫氰酸胍法提取玉米基因组DNA,具有使用药品少、操作步骤简单、快速、成本低、DNA质量稳定可靠等优点,利用该方法,每人每个工作日可以提取300~400个DNA样品,可以在玉米SSR标记分析中应用。 利用SSR标记phi057,phi112和umc1066分析了普通玉米和o2玉米自交系间的多态性,结果表明:SSR标记phi 112在普通玉米自交系与QPM自交系间表现为显性标记,在QPM自交系的DNA扩增产物中,缺少一条大约420 bp的DNA带,可以明显的与普通玉米自交系区分。在普通玉米与QPM自交系间,phi 057和umc 1066表现为共显性标记,以phi057为引物进行扩增,在普通玉米自交系扩增出大约430 kb的DNA片段,而QPM自交系则为440 bp;用umc 1066则分别为460 bp和480 bp。利用标记phi057对回交一代群体进行检测,两种基因型o2o2和o2o2的分离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比例(1:1)。研究了两种基因型单株玉米籽粒的赖氨酸含量,发现o2o2型单株的玉米籽粒赖氨酸含量(0.428%)显着高于O2o2型(0.333%),表明利用SSR标记phi057辅助选择o2o2基因型,可以提高QPM玉米的选择效率。

二、高赖氨酸(优质蛋白)玉米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的初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赖氨酸(优质蛋白)玉米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的初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氨基酸分析仪法快速测定玉米籽粒中赖氨酸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色谱条件
    1.4 样品前处理
        1.4.1 磨样
        1.4.2 样品水份测定[14]
        1.4.3 称量、水解
        1.4.4 中和、过滤 (用一般滤纸即可) 、定容
        1.4.5 再过滤
        1.4.6 上机
2 结果与分析
    2.1 混合标样及玉米样品氨基酸色谱图
    2.2 高赖氨酸玉米样品检测
3 结论与讨论

(2)高赖氨酸转基因玉米植株的再生与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和注释
1. 前言
    1.1 概述
    1.2 优质蛋白玉米研究进展
        1.2.1 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的意义
        1.2.2 国内外QPM育种研究进展
    1.3 分子标记在优质蛋白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1.3.1 分子标记的技术
        1.3.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优质蛋白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1.4 玉米遗传转化的研究
        1.4.1 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1.4.2 转基因玉米生产现状
        1.4.3 玉米转化的几种主要方法
        1.4.4 外源基因遗传规律
        1.4.5 标记基因的选择
        1.4.6 共转化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1.5.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玉米材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常用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2.2.1 培养基配制
        2.2.2 常用溶液配制
        2.2.3 SDS-PAGE分离胶、浓缩胶的配制
        2.2.4 基因枪转化所用溶液
        2.2.5 组培培养基制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玉米叶片DNA的提取
        2.3.2 基因组DNA的PCR扩增
        2.3.3 质粒DNA的提取
        2.3.4 质粒载体的酶切处理
        2.3.5 琼脂糖凝胶中目的DNA片段的回收
        2.3.6 玉米的控制授粉
        2.3.7 幼胚的剥离和培养
        2.3.8 基因枪微弹的准备
        2.3.9 转化愈伤组织的筛选和植株再生
        2.3.10 醇溶蛋白的提取
        2.3.11 赖氨酸含量测定
        2.3.12 醇溶蛋白检测
3 结果分析
    3.1 前期研究基础
    3.2 玉米胚性愈伤的转化
        3.2.1 玉米胚性愈伤组织培养
        3.2.2 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转化及植株再生
    3.3 22-KD T0代再生植株的PCR检测
    3.4 22-KD T1代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3.5 22-KD T1代转基因植株的赖氨酸含量测定
    3.6 22-KD T1代转基因植株的醇溶蛋白检测
4 结论与讨论
    4.1 转基因植株的诱导、分化与再生
    4.2 转基因阳性植株的PCR检测
    4.3 T1代转基因阳性株系的赖氨酸含量测定
    4.4 T1代转基因阳性株系籽粒的醇溶蛋白检测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优质蛋白玉米与饲料工业(论文提纲范文)

1 优质蛋白玉米的概况
2 优质蛋白玉米品种选育
    2.1 高赖氨酸玉米的出现
    2.2 我国高赖氨酸玉米的早期选育
    2.3 选育成果
3 优质蛋白玉米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3.1 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3.2 应用技术
4 展望

(4)云南省优质专用玉米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云南省玉米生产现状及未来需求
2 优质专用玉米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2.1 优质蛋白玉米 (QPM)
    2.2 高油玉米
    2.3 青贮玉米
    2.4 高维生素A源玉米
    2.5 优质鲜食玉米
3 云南省优质专用玉米育种及产业化现状
4 云南省优质专用玉米发展前景及建议

(5)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DNA图谱构建、籽粒超微结构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优质蛋白玉米的目前发展情况
        1.2.2 我国优质蛋白玉米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优质蛋白玉米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技术
        1.3.1 RFLP 分子标记的概念
        1.3.2 RFLP 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
        1.3.3 RAPD 分子标记概念
        1.3.4 RAPD 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1.3.5 AFLP 分子标记概念
        1.3.6 AFLP 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1.3.7 SSR 分子标记概念
        1.3.8 SSR 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1.3.9 分子标记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1.4 优质蛋白玉米品质的相关研究
        1.4.1 优质蛋白玉米品质改良的国内外历史
        1.4.2 优质蛋白玉米的营养价值
    1.5 优质蛋白玉米配合力的相关研究
        1.5.1 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与普通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研究
        1.5.2 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研究
    1.6 本实验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西北地区主要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DNA 的提取与浓度检测
        2.1.3 引物的选择
        2.1.4 PCR 扩增及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SSR 标记检测结果
        2.2.2 聚类结果与主坐标分析
        2.2.3 依据SSR 标记的34 份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的主坐标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优质蛋白玉米籽粒内部超微结构与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籽粒胚乳硬质度的分级
        3.1.3 全籽粒蛋白质、赖氨酸测定
        3.1.4 籽粒内超微结构的观察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品质性状测定
        3.2.2 籽粒超微结构
    3.3 讨论
        3.3.1 优质蛋白玉米的多糊粉层玉米
        3.3.2 优质蛋白玉米与普通玉米营养品质的比较
        3.3.3 淀粉粒排布结构与籽粒物理性状的关系
第四章 不同硬质度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调查项目
        4.1.4 数据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各性状的配合力方差分析
        4.2.2 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分析
        4.2.3 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分析
        4.2.4 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5.1 西北旱区主要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5.2 不同硬质度优质蛋白玉米籽粒超微结构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研究结果
    5.3 不同硬质度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关于我国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优质蛋白玉米的前景
2 我国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的研究进展
3 国外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的研究进展
4 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的方法
    4.1 杂交育种法
    4.2 回交育种法
    4.3 轮回选择育种法
5 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5.1 种质基础狭窄
    5.2 品质检测技术尚未普及
    5.3 育种策略应不断改进

(7)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籽粒蛋白和赖氨酸含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玉米概况
    1.2 玉米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的分布
    1.3 高蛋白玉米与优质蛋白玉米概念的理解
        1.3.1 高蛋白玉米
        1.3.2 高赖氨酸玉米(优质蛋白玉米)
        1.3.3 高蛋白玉米与优质蛋白玉米的区别
        1.3.4 优质高蛋白玉米的特点
        1.3.5 高蛋白玉米的经济效益
        1.3.6 发展高蛋白玉米的重要性
        1.3.7 发展优质高蛋白玉米的意义
    1.4 玉米籽粒蛋白质研究概况
        1.4.1 国外玉米籽粒蛋白的研究
        1.4.2 国内玉米籽粒蛋白的研究
        1.4.3 我国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现状
        1.4.4 我国高蛋白玉米与国外的差距
    1.5 玉米籽粒蛋白及赖氨酸含量的变异性
    1.6 玉米籽粒蛋白在后代中的表现
    1.7 优质高蛋白玉米的杂种优势
    1.8 玉米籽粒蛋白及赖氨酸的遗传效应
    1.9 玉米籽粒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1.9.1 控制玉米籽粒蛋白的基因数目
        1.9.2 基因的作用方式
        1.9.3 籽粒蛋白品质与胚乳基因的相关性
        1.9.4 分子标记与基因定位
    1.10 玉米籽粒蛋白与环境
    1.11 肥料成分对玉米籽粒蛋白的影响
        1.11.1 氮肥的影响
        1.11.2 磷肥的影响
        1.11.3 钾肥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1.12 相关性分析
        1.12.1 玉米籽粒蛋白与产量相关分析
        1.12.2 蛋白质与其他营养成分间的相关分析
    1.13 谷类作物胚乳遗传模型分析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2 试验设计
    3.3 品质测定
    3.4 田间调查及考种项目
    3.5 分析方法
        3.5.1 杂种优势的计算方法
        3.5.2 配合力分析
        3.5.3 分析软件
4 结果与分析Ⅰ(双列杂交部分)
    4.1 玉米基础材料的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分析
        4.1.1 不同遗传背景材料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分析
        4.1.2 不同遗传背景材料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的方差分析
    4.2 F_1当代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分析
        4.2.1 F_1当代籽粒蛋白质含量分析
        4.2.2 F_1当代籽粒赖氨酸含量分析
    4.3 玉米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
        4.3.1 F_2代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配合力效应分析
        4.3.1.1 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4.3.1.2 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
        4.3.2 玉米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的遗传参数估计
    4.4 玉米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4.4.1 F_1当代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4.4.1.1 F_1当代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4.4.1.2 F_1当代籽粒赖氨酸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4.4.2 F_2代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4.4.2.1 F_2代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4.4.2.2 F_2代籽粒赖氨酸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4.5 相关分析
        4.5.1 玉米籽粒蛋白质和赖氨酸与其他成分的相关分析
        4.5.2 玉米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与双亲及中亲值的相关分析
        4.5.2.1 F_1当代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与其亲本的相关分析
        4.5.2.2 F_2代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与其亲本的相关分析
    4.6 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分析
        4.6.1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方差分析
        4.6.2 不同基因型间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的变异性分析
        4.6.3 不同地点间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的变异性分析
    4.7 产量性状分析
        4.7.1 籽粒产量性状的联合方差分析
        4.7.2 籽粒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4.7.2.1 籽粒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4.7.2.2 籽粒产量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
    4.8 穗部性状分析
        4.8.1 穗部性状的联合方差分析
        4.8.2 穗部性状的配合力方差分析
        4.8.2.1 穗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4.8.2.2 穗部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
        4.8.3 穗部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4.9 生育时期、株高及穗位高分析
        4.9.1 不同生态条件下生育时期、株高及穗位高的联合方差分析
        4.9.2 生育时期、株高及穗位高的配合力方差分析
        4.9.2.1 生育时期、株高及穗位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4.9.2.2 生育时期、株高及穗位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
        4.9.3 生育时期、株高及穗位高的遗传参数估计
5 结果与分析Ⅱ(NCⅡ部分)
    5.1 F_1当代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分析
        5.1.1 F_1当代籽粒蛋白质含量分析
        5.1.2 F_1当代籽粒赖氨酸含量分析
    5.2 玉米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
        5.2.1 F_1当代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遗传效应分析
        5.2.1.1 F_1当代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的配合力方差分析
        5.2.1.2 F_1当代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配合力效应分析
        5.2.1.3 F_1当代籽粒赖氨酸含量的配合力效应分析
        5.2.1.4 F_1当代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的遗传参数估计
        5.2.2 F_2代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遗传效应分析
        5.2.2.1 F_2代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的配合力方差分析
        5.2.2.2 F_2代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5.2.2.3 F_2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的遗传参数估计
    5.3 玉米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5.3.1 F_1当代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5.3.1.1 F_1当代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5.3.1.2 F_1当代籽粒赖氨酸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5.3.2 F_2代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5.3.2.1 F_2代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5.3.2.2 F_2代籽粒赖氨酸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5.4 相关分析
        5.4.1 玉米籽粒蛋白质和赖氨酸与其他成分的相关分析
        5.4.2 籽粒蛋白及赖氨酸含量与其亲本的相关分析
    5.5 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分析
        5.5.1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方差分析
        5.5.2 不同基因型间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的比较
        5.5.3 不同基因型间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的变异性分析
        5.5.4 不同地点间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的变异性分析
    5.6 产量性状分析
        5.6.1 籽粒产量性状的联合方差分析
        5.6.2 不同基因型的产量性状分析
        5.6.3 籽粒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5.6.4 籽粒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5.7 穗部性状分析
        5.7.1 穗部性状的联合方差分析
        5.7.2 穗部性状的配合力方差分析
        5.7.3 穗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5.7.4 穗部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
        5.7.5 穗部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5.8 生育时期、株高及穗位高分析
        5.8.1 不同生态条件下生育时期、株高及穗位高的联合方差分析
        5.8.2 生育时期、株高及穗位高的配合力方差分析
        5.8.3 生育时期、株高及穗位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5.8.4 株高及穗位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
        5.8.5 生育时期、株高及穗位高的遗传参数估计
6 结论与讨论
    6.1 关于玉米种质资源中籽粒蛋白及赖氨酸含量及利用评价
    6.2 玉米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的遗传分析
    6.3 玉米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6.4 玉米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与其亲本的相关性分析
    6.5 不同环境条件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的影响
    6.6 玉米农艺性状的遗传
参考文献:
ABSTRACT

(8)优质蛋白玉米近等基因系SSR标记辅助选择及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opaque-2(O_2)基因和胚乳修饰基因的发现与研究
        1.1.1 opaque-2基因的发现与研究
        1.1.2 胚乳修饰基因的发现与研究
    1.2 优质蛋白玉米(QPM)育种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2 存在问题
        1.2.3 解决途径
    1.3 分子标记
        1.3.1 分子标记的特点、类型及应用
        1.3.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1.3.2.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特点
        1.3.2.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应用
        1.3.3 分子标记应用于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3.1 分子标记的局限性
        1.3.3.2 试验成本问题
        1.3.4 分子标记在优质蛋白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一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2.1 田间试验方法
        3.1.2.2 室内分子标记方法
        3.1.2.2.1 基因组DNA提取采用SDS小样提取法
        3.1.2.2.2 SSR反应体系
        3.1.2.2.3 SSR PCR反应程序
        3.1.2.2.4 电泳
    3.2 实验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2.2.1 田间试验设计
        3.2.2.2 室内考种
        3.2.2.3 容重测量
        3.2.2.4 数据分析
    3.3 实验三材料与方法
        3.3.1 实验材料
        3.3.2 实验方法
        3.3.3.1 试验设计
        3.3.3.2 赖氨酸含量测定
        3.3.3.3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一结果与分析
        4.1.1 DNA质量电泳检测
        4.1.2 SSR标记筛选
        4.1.3 回交后代单株SSR标记umc1066鉴定结果
        4.1.4 转育后近等基因型个体SSR分子标记鉴定
        4.1.5 转育后近等基因系农艺性状的鉴定
    4.2 实验二结果与分析
        4.2.1 近等基因系籽粒胚乳结构的变化
        4.2.2 高赖氨酸近等基因家系容重结果分析
        4.2.2.1 高赖氨酸近等基因家系容重变化范围及分布密度
        4.2.2.2 普通Z58、掖478、昌7-2与QZ58、Q478、QC72家系容重大小比较
        4.2.2.3 郑58、掖478和昌7-2回交转育前后容重之差比较
    4.3 实验三结果与分析
        4.3.1 第一组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1 4套杂交组合容重、赖氨酸含量方差分析结果
        4.3.1.2 4套杂交组合之间容重多重比较
        4.3.1.3 4套杂交组合内部分别对10个近等类型组合容重比较
        4.3.1.4 F1容重、F2容重与F2赖氨酸含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4.3.2 第二组试验结果与分析
        4.3.2.1 三个地点产量联合方差分析结果
        4.3.2.2 三个地点赖氨酸含量联合方差分析结果
        4.3.2.3 组合的产量和赖氨酸含量多重比较
5 结论与讨论
    5.1 材料选择与标记的确定
    5.2 不同遗传背景材料回交转育效果分析
    5.3 有关胚乳硬质度的研究
    5.4 回交转育的QPM近等基因系利用价值分析
    5.5 opaque-2基因表达的复杂性
    5.6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前景
    5.7 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将提升DNA分子标记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Abstract

(9)甜、糯等特用玉米引种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世界玉米生产现状
    2. 中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3. 特用玉米研究利用进展
    4. 榆林市甜糯玉米发展现状
第二章 研究内容
    1. 甜、糯玉米引种及品种适应性分析
    2. 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2.1 利用种子处理技术提高超甜玉米种子发芽率及田间出苗率研究
        2.2 甜玉米适宜播种期试验研究
        2.3 中糯301糯玉米合理种植密度试验研究
    3. 甜、糯玉米采收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3.1 甜玉米采青期的确定及采后保鲜技术研究
        3.2 鲜食糯玉米适宜采收期与有效积温的关系研究
第三章 小结与讨论
    1. 结论
    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SSR标记与玉米籽粒赖氨酸含量的关系及优质蛋白玉米(QPM)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玉米的地位与作用
    1.2 优质蛋白玉米研究利用概况
        1.2.1 发展优质蛋白玉米的意义
        1.2.2 优质蛋白玉米利用途径和方法
        1.2.3 优质蛋白玉米的研究现状
        1.2.4 优质蛋白玉米的发展前景
    1.3 优质蛋白玉米(QPM)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研究
        1.3.1 应用于优质蛋白玉米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
        1.3.2 优质蛋白玉米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策略
        1.3.3 优质蛋白玉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可靠性验证
    1.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
    1.5 SSR标记的原理
    1.6 玉opaque2基因序列
2 玉米基因组DNA快速提取技术平台的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DNA提取方法间DNA质量比较
        2.2.2 分子标记分析的比较
    2.3 讨论
3 opaque2基因SSR标记与玉米籽粒赖氨酸含量的关系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3 SSR引物序列
    3.2 结果
        3.2.1 普通玉米自交系和QPM自交系间的多态性分析
        3.2.2 不同基因型玉米籽粒的赖氨酸含量
        3.2.3 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回交群体的基因型分析
        3.2.4 QPM高代自交系中赖氨酸含量和胚乳硬质度的相关性
    3.3 讨论
        3.3.1 在QPM自交系选育过程中,引入修饰基因
        3.3.2 利用分子标记体系辅助育种的可行性
        3.3.3 优质蛋白玉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成本核算
        3.3.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优越性
4 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结论
    4.2 QPM玉米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高赖氨酸(优质蛋白)玉米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的初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氨基酸分析仪法快速测定玉米籽粒中赖氨酸含量[J]. 齐建双,铁双贵,韩小花,岳润清,燕树锋,卢彩霞. 中国农学通报, 2014(30)
  • [2]高赖氨酸转基因玉米植株的再生与检测[D]. 王学永. 华中农业大学, 2012(01)
  • [3]优质蛋白玉米与饲料工业[J]. 王铁固,赵新亮.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2(02)
  • [4]云南省优质专用玉米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 刘帆,谭静,番兴明. 云南农业科技, 2011(04)
  • [5]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DNA图谱构建、籽粒超微结构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D]. 郭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1)
  • [6]关于我国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的探讨[J]. 赵万庆,岳尧海,刘文国,周小辉,任军,周旭东. 农业与技术, 2007(05)
  • [7]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籽粒蛋白和赖氨酸含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研究[D]. 李浩川. 河南农业大学, 2007(10)
  • [8]优质蛋白玉米近等基因系SSR标记辅助选择及效应分析[D]. 齐建双. 河南农业大学, 2006(04)
  • [9]甜、糯等特用玉米引种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D]. 刘翠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05)
  • [10]SSR标记与玉米籽粒赖氨酸含量的关系及优质蛋白玉米(QPM)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D]. 雷开荣. 重庆大学, 2005(03)

标签:;  ;  ;  ;  ;  

高赖氨酸(优质蛋白)玉米经济效益及市场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