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岩画中的图腾崇拜与生命意识

原始岩画中的图腾崇拜与生命意识

一、图腾崇拜与原始岩画中的生命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隋立民[1](2020)在《生殖崇拜在岩画中的象形表现》文中认为生殖崇拜是原始人类为满足生存本能欲求的精神崇仰行为,也是原始社会人类自我意识发展的体现。岩画既是原始生殖崇拜巫术的伴生形式,也是原始人类主观能动的生命意识的外化视觉语言方式。本文在分析原始生殖崇拜发生原因的基础上,阐述了原始人类在神秘互渗观念下生殖巫术中的岩画行为方式与图释语意内涵,进一步阐明岩画作为原始先民自然、素朴的生命观的图像化表现,其实质是在主观意念驱动下改造重塑出的符合原始人类自身生存意愿需求的艺术形象和象征生命意志的精神形式。

隋立民[2](2020)在《母题场域下的岩画艺术》文中研究指明原始人类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为生存而努力抗争,通过不断实践,自我认知意识随之建立并成长。正如黑格尔所说:"由于他自知是一个动物,他就不再是动物,而是可以自知的心灵了。"(1)但这种自我认知力还十分幼稚、朦胧,对自身及外部事物还没有形成正确、清晰地判断与解释,同时原始人类自身力量尚单薄、微弱,在人与自然的原始自然关系中仅达到对自体处境的认同。但强烈的求生欲促使人类为生命的生生不息而竭尽全力,满足生存本能的需求成

蔡巧然[3](2020)在《原始生命力对岩画图形符号的艺术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原始生命力就是人类对生命产生了意识、对自身所关注事物的集中体现,是艺术发生之初重要的思想内容。它包括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关注的思考。在艺术作品中,原始生命力体现了各种社会阶段,不同的生命冲动表达,从原始时期的自然崇拜到当代艺术的灵感来源,都发挥了重要的价值。本文将以岩画的图形符号为研究对象,从原始艺术流变的各个阶段、呈现出原始生命力在岩画里的自然形态以及它的审美价值,通过对岩画色彩、图形、符号、结构等元素的探究来探讨原始生命力的起源以及它产生的条件,以此试图寻找出岩画基于原始生命力的表达方式和蕴含于岩画中的“原动力”与当代艺术的共性,以及原始生命力的再创造与融入当代艺术中的价值。原始生命力在岩画的创作中体现了生命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它是对生命活动和生命自由的渴望与追求,是一切艺术创作灵感来源的起点,因原始生命力在岩画中艺术价值的重要作用和对当代艺术的影响,从而唤起创作者对艺术的感觉,并由此产生创作灵感。大众对艺术的认知和对全人类艺术史的重新思考,让古老的史前艺术成为现代艺术创作的新源泉。

李延[4](2020)在《汉代铜镜美学研究》文中认为镜,作为一种照容洁面的工具,从它诞生之初的“鉴”开始,就一直传达着世人对美的追求。我国几千年的铜镜发展史中有着战国、两汉和隋唐三座高峰,因此汉代铜镜在我国铜镜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它正面映像、背面审美,是汉代世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今人而言,其映像作用虽已消失,但背面纹饰却映照出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学界此前对汉代铜镜的研究多关注其考据、材料、形制、工艺、文化等问题,罕见从美学视角对它的专题系统探讨,在学位论文中更是如此。故本文提出汉代铜镜的美学研究,旨在美学视域中,借助汉镜这把钥匙更多地认识汉代的审美风貌和审美精神。根据汉代铜镜的实际情况和从美学视角探讨的逻辑需要,本文主要包括绪论、五章正文、结语和附录四部分。绪论,主要阐述汉代铜镜美学研究的缘起和价值,梳理研究现状,阐明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原则。重点解析“美学研究”之题,即何为美学研究?主要从符号学与图像学探讨本文美学研究的方法,并提出应遵循的“三原则”,即坚持“美学的历史的”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综合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历史文献资料与出土铜镜资料互证的原则。第一章,主要概述汉代铜镜的基本情况。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科技工艺等多重因素,影响着汉代铜镜的产生与发展,并可以由此推及汉前、汉后铜镜的发展。之后,在众多研究者对汉代铜镜分期与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分期、分类及原因。最后,简要分析了汉代铜镜照容洁面、装饰馈赠、随葬佑富、自检劝谏和培育自我意识的多样功能。第二章,主要讨论汉代铜镜的哲学观念与美学特征。汉代铜镜整体形态特征的哲学观念,是以中国古代“圆形”思维传统和汉代“天圆地方”的思维观念为基础而生发的。在此基础上,汉镜整体形态美学特征,即形制美与纹饰美相统一、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写意性与写实性相统一得以显现。同时,通过汉代铜镜“点”“线”“面”的主要类型,可以进一步探析汉代铜镜构形元素玄妙美和势力美相统一、简韵美和灵动美相统一、平衡美和秩序美相统一的美学特征。第三章,主要讨论汉代铜镜镜背图案的象征意义及美学风格。在对岩画、彩陶纹画、汉字等的讨论中,追溯了中国古代“观物取象”的象征思维传统,进而深入汉民族的象征文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汉代铜镜镜背动植物类图案及其象征意义、神人灵兽类图案及其象征意义和人物画像类图案及其象征意义。与此同时,在对汉镜镜背图案象征意义的逐步理解中,其“繁巧”相融、“浑朴”相生和“蓄幻”相兴的美学风格得以浮现。第四章,主要讨论汉代的自然美学思想、宗教美学思想与汉代铜镜的关系。汉代自然美学思想下的黄老之学和儒家经学,注重“情感式”审美,但前者注重情感式的自然关怀,后者侧重情感式的自然感应,草叶纹镜与星云纹镜是二者的代表。汉代宗教美学思想下的道家神学和谶纬神学,注重“想象式”审美,但前者注重想象式的“世界架构”,后者侧重想象式的“时空架构”,西王母镜与四神镜是二者的代表。另外,佛教内容也在汉代特别是汉末开始影响汉镜。第五章,主要讨论汉代铜镜的当代价值。汉代铜镜的当代价值是多方面的,本章将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汉镜对当代服装图案、标志、图书装帧、建筑空间等设计艺术有着深远影响,若合理利用,能够促进我国设计艺术良性发展。另一方面,汉镜蕴含的“包容性”审美态度、“朴素性”审美风格和“向死而生”的生存意识对世人的“审美化”生存具有启迪作用。总之,汉代铜镜有着独特的“形式美感”和深厚的“象征意蕴”,在我国四千多年的铜镜史上“熠熠生辉”。本文从美学角度“挖掘”作为器物的汉镜之美,其间“饱含”的美学特征、美学风格以及美学精神等美学价值,是汉民族“社会心理”的“集体积淀”,不仅影响四百余年的汉代,而且其中一些审美意识延续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王才匀[5](2020)在《论莫兰迪作品中静谧氛围的具体体现》文中研究说明乔治·莫兰迪是20世纪欧洲着名的艺术家之一。他被称为"瓶子画家",因为其作品大多为写生的静物,题材以瓶瓶罐罐为主。在20世纪这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莫兰迪的绘画风格犹如一股清流,稳重而沉静,独特的绘画语言指引着人们走向更纯净、真实的艺术世界。莫兰迪身处政治动荡的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精神折磨

吴亚男[6](2019)在《论中国古代神兽的三重空间想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神兽作为中国古代体现古人思想、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至如今依旧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故此本文试图从海、陆、空三重空间场域想象,研究神兽的重要组成部分“翼”、“鳞”与“角”意象背后的美学、文化意义,以达到对神兽研究角度的多元化扩展。本文以史实与理论结合的方法,按“意象类型——意象缘起——经验表现——内涵升华”的逻辑框架建构全文。本文指出中国古代神兽的重要组成部分“翼”、“鳞”与“角”的意象形成,依托于古人对于海、陆、空三重空间想象的发展历程之上。这三种空间场域为神兽的内涵与价值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并极大程度上拓宽了神兽于文化内涵、美学内涵的想象维度。“意象类型”主要以翼兽意象、鳞兽意象、角兽意象为主,对出现于古代的翼兽、鳞兽、角兽形象进行划分,以表象内容作为思考的起点,对其表象之后古人的崇拜与想象进行总结。“意象缘起”构建于古人对海、陆、空三维空间场域的探索想象之上,“翼”体现出古人对于天空的追问,“鳞”代表其背后水所蕴藏的生命含义,“角”则承载着古人对于土地孕育万物的思考。继而经验表现以现实器形与超越意象为切入点,对“翼”、“鳞”、“角”三种意象的表现形式进行研究。“内涵升华”以意象缘起与经验表现为论据,发掘“翼”、“鳞”与“角”三种意象类型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意义与价值,“翼”的幻化与依凭代表古人对于游的追求和向往,并将其分之为无翼而飞与有翼而翔的两种状态。“鳞”则以其升仙的原型特征与谶纬的滥觞为表现方式。在“角”的符号世界中,其与族群演替和个人遭际相关,成为战争与长寿的代名词。

曹阳[7](2019)在《汉画天象图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站在宏观的视域下,以汉画天象图为研究对象,旨在从纵向即汉画天象图的流变,以及横向即汉画天象图的思想文化及图式系统这两个角度为研究思路,通过考古与文献、图像与符号、神话与历史等多维方法,在构建整体的图像志的基础上,进而解读汉画天象图的发展流变、文化内涵与艺术形式。天象图由来已久,其雏形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后经公元前30世纪的连云港将军崖岩画至战国时期曾侯乙墓衣箱漆画上的二十八星宿图,在三千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天象图虽然并未形成固定模式和体系,但在原始宇宙观念、观象授人时的实践经验,以及主体造型能力等方面都作好了准备。作为一种承载思想观念的文化载体,天象图最终形成固定模式,是在汉代完成的。汉代统治者的推崇、科学技术的进步,乃至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都对汉画天象图的形成起着推动作用,使得天象图在两汉将近四百年的时间中不断演变,并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图像体系。汉画天象图包含图像丰富,分布也极为广泛。壁画、帛画、画像石、画像砖中的共359幅天象图各自分布的重点区域并不一致,各区域、各种类图像内容都有差异。但是,只要抓住了其中的基础符号和次要符号,那么,便能梳理出这些图像的共通之处。所谓主要符号,即包含日、月、星辰或其中之一的图像·,配有次要符号的天象图,即包括风伯、雨师、雷神等气象神,和初显道教思想的西王母、太一神,这些都是与天相关的神祗。还有一种经常作为背景出现次要符号,便是代表星占和气的云。文中从训诂学、神话学、图像学角度对主要符号和次要符号都予以解读。日、月、星三种天象图母题元素在汉画天象图中组合为五种模式:一是含有日轮、日神与阳乌;二是含有月轮、月神与相关图像;三是日月双悬图像,包含乌、蟾、兔、桂;四是日、月、星宿并现的图像,星宿常与四神配置出现,具有特定的含义;五是仅有星宿,不含日、月的图像,这时的星宿或作为装饰,或与其他天象神祗同现。这些不同的配置组合,使得天象图造型复杂多变,虽然图像内容多样,但基本都是布局有序,构成得当,包含着变化统一、饱满均衡、对称呼应等特征,形成了多种艺术风格。在其中,作为创作主体的工匠通过创作体验与创作构思,在不同艺术门类的天象图中,运用共通的表现手法,即以线塑形,或为雕刻,或为彩绘,使汉画天象图体现了极高的美学价值,代表着汉代造型艺术的最高成就。此外,汉画天象图与汉代人们对天的观念密不可分,在棺椁、室墓这种三维空间内,都能表达出这种思想。由于受到当时社会思想和文化风气的影响,汉画天象图还集中体现着人们的升仙愿望和星占思想。总之,汉画天象图综合了艺术学、考古学、天文学、神话学、社会学、符号学等多种学科因素,通过逐层分析,可以得到六种论点:一是汉画天象图在发展中含义不断明确并产生分化;二是四神常与天象图组合出现,被视为带有星占含义的神话图像,融客观天象与主观思想与一体;三是天象图与神灵瑞兽的组合,使得这类图像普遍带有升仙含义;四是汉画天象图的精致与否与墓主身份没有直接关系;五是汉画天象图富于造型之美,是创作主体(工匠)意志思想物态化的表达;六是天象图被广泛应用在墓顶、棺顶和四周,在天人之间产生了一种象征的同一结构,把自然、宇宙和社会融合进多样统一的结构图式之中。由于汉代文化源远流长,使得汉画天象图对后世产生了广泛影响。汉画天象图不但在艺术上被视作典范,而且对道教神灵图像的出现起了导向作用,并与人们的世俗生活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汉代之后,天象图并未消失,而是在升仙、星占、天体运行的表现等三个方面继续深化发展,从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风貌。

安娜[8](2018)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民间美术观念与元素》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化语境中,人们的审美意识逐渐转变,“精英艺术”与“大众文化”不断显现出合流的趋势,中国当代艺术也在悄然改变,逐步走向多元化、民族化的发展道路。民间美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精神与物质财富,应该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本文主要对民间美术观念与元素在中国当代艺术中运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从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通过对民间美术中原始宗教、生命意识、观念符号的探析,阐明中国当代艺术对民间美术观念的表现与重建;第二,以图像元素和材料手法为立足点,举例论证了中国当代艺术对民间美术元素的借用与转换;第三,从创作思想、情感表达、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三方面寻求民间美术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契合点,挖掘民间美术观念与元素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深层价值。本文通过民间美术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对比研究,探析了民间美术观念与元素在中国当代语境中的转换,不仅可以有效地推进中国本土艺术体系的构建,还能为中国当代艺术实践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

周玥[9](2015)在《唐诗飞鸟意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唐代诗歌中的飞鸟意象为研究对象,分析飞鸟在唐代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审美特质和文化意蕴。飞鸟作为中国古代诗歌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意象,在唐代诗歌中被用来表现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营造渺远遥深的时空感,体现唐代诗歌旷辽雄浑的气象,展现唐代诗人精神的自由和回归心灵家园的生命意识。在唐代佛教尤其是禅宗发展繁荣昌盛,部分诗歌中的飞鸟意象受到佛教“飞鸟喻”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面貌,诗歌意境显现出与深沉壮阔不同的清灵静谧。飞鸟的动态飞翔带来位置变化、体现时间推移,使空间具有扩张性,时间具有延展性,唐代诗人因此借飞鸟意象表达了他们对时空意识的体认。时空意识是一种宇宙生命意识,触发了诗人对生命的关怀。飞鸟的生命运动感影响了唐代诗人对自我生存方式、个体生存意义、人生价值的认知,象征着诗人精神的昂扬与自由。唐代诗人借飞鸟意象抒发了壮怀逸兴、闲情逸致,表达了对他人和自我生命与精神的关怀。部分唐代诗歌中的飞鸟意象具有宗教意蕴。原始思维下的鸟崇拜与鸟占卜体现的是鸟作为神人沟通媒介时的神性,而受到佛教“飞鸟喻”影响的飞鸟体现了佛教禅宗自性清净、万法皆空、生灭无常的思想,传递出诗人无心忘机的心态,增添了诗歌空灵寂灭之感。唐诗中飞鸟意象的使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生命质量的重视,对自由宁静的追求,使飞鸟诗具有艺术张力和审美价值。

徐萌[10](2015)在《《诗经》兽意象研究》文中认为意象是中西方文论中最为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概念之一,是文艺学美学领域研究的重点。自现代以来,意象研究逐渐渗透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兽意象是《诗经》意象群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诗经》情感主旨的表达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诗经》兽意象研究具有较大的价值。全文共分六章,从六个方面作论。第一章为《诗经》兽意象概说。为了避免行文产生话语困境,研究界线模糊,这一部分先对意象的概念进行简单的界定与解释;接着介绍了《诗经》中兽类的数量,并分类列举了《诗经》中所涉及到兽意象的诗歌。第二章阐述兽意象与原始宗教的关系。《诗经》的创作处处有宗教的印记,所以这一部分从图腾崇拜、祭祀、生殖崇拜三方面来研究兽意象。本章节主要分析了狐、熊、鹿、马等与原始宗教的渊源。第三章研究《诗经》兽意象与周人生活。兽意象与周人生活密切相关,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解读,首先介绍的是兽意象与周人生产生活,包括了狩猎与畜牧;其次介绍兽意象与周人情感生活,包括了爱情婚姻、行役思乡和爱国情感。本章选取了鹿、狐、马、羊等典型的兽类作为研究对象,不仅再现了周人的生活场景,更揭示了这几种兽类的文化内涵。第四章概述《诗经》兽意象与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中重要的表现手法,本章节主要从这个切入点来研究兽意象。《诗经》通过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生动准确的描绘形象,表情达意。第五章阐述的是《诗经》兽意象与美刺。《诗经》中许多诗歌是诗人有感于当政者的善政与恶行而作的,表达了作者鲜明的态度,褒贬分明,这类诗被后世称为“美刺”诗。本章主要从“以兽刺人”和“以兽颂人”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用麟来赞美贵族子孙仁厚,品行高尚;鹿生性至仁,友爱其类,用来歌颂君子仁心善行的品德;羊为群居动物,好仁,死义,知礼;马匹雄壮,代表人威武等,都是以兽颂人。以兽刺人的也很多,以硕鼠刺贪得无厌的统治者等。第六章总结了《诗经》兽意象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本章主要论述了《诗经》兽意象对后世创作题材和情感意蕴的影响。直至今日,《诗经》兽意象对我们的文学创作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借鉴发扬。

二、图腾崇拜与原始岩画中的生命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图腾崇拜与原始岩画中的生命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1)生殖崇拜在岩画中的象形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一、原始生殖崇拜源因
二、“象”——生命意识图释语意
    (一)图释语意意指
    (二)岩画图像与生命意识的交互
三、“形”——生殖崇拜图式造型
    (一)动物图式
    (二)人物图式
    (三)场景图式

(2)母题场域下的岩画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原始意识形态的母题场域
二、“生命原点意识”特质
三、母题场域下的原始审美逻辑
    (一)泛生命意识
    (二)前逻辑思维与互渗律
四、原始审美的意识发生
    (一)源于生存本能快感的原始审美
    (二)“认知—占有”的审美意识发展
    (三)“本我—超我”审美的自我意识提升
五、岩画中图式化的母题指喻特征
    (一)图式性质指喻:
    (二)图式形式指喻:
六、原始岩画图语的交感反哺
    (一)生命的自我超越
    (二)群体的伦理维系
七、结语

(3)原始生命力对岩画图形符号的艺术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当前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内外原始生命力研究动态
        1.2.2 国内外岩画研究动态
    1.3 课题研究目的
    1.4 课题研究内容
    1.5 课题研究方法
    1.6 研究技术框架
第二章 原始生命力产生的内外条件
    2.1 原始生命力释义
    2.2 原始生命力产生的宗教起源
        2.2.1 岩画起源
        2.2.2 岩画中原始生命力产生的宗教前提
    2.3 原始生命力产生的物质条件
    2.4 原始生命力产生的心理原因
    2.5 原始生命力的阶段性表达
        2.5.1 自然崇拜阶段
        2.5.1.1 动物崇拜
        2.5.1.2 太阳崇拜
        2.5.2 图腾崇拜阶段
        2.5.2.1 宗教图像
        2.5.2.2 生殖图像
第三章 图形符号艺术研究(以贺兰山岩画为例)
    3.1 图形符号概述与象征
        3.1.1 符号
        3.1.2 图形符号概述
    3.2 岩画图形符号中原始思维象征
    3.3 岩画中的符号
    3.4 贺兰山岩画图形符号特点
        3.4.1 羊符号
        3.4.2 人面像符号
    3.5 图形符号的视觉呈现
        3.5.1 中国传统艺术的呈现
        3.5.2 当代艺术设计的呈现
        3.5.3 网络时代下的呈现
第四章 原始生命力对岩画图形符号的艺术价值研究
    4.1 原始生命力推动下的艺术演变过程
    4.2 原始生命力对设计创作的影响力
    4.3 原始生命力下的艺术延伸
    4.4 原始岩画与当代艺术间的共性
        4.4.1 自然共性
        4.4.2 生命共性
        4.4.3 冲动共性
    4.5 原始生命力对岩画图形符号的艺术价值导向
        4.5.1 原始冲动的价值导向
        4.5.2 艺术风格的价值导向
        4.5.3 艺术设计的价值导向
    4.6 岩画中原始生命力的启示与运用
        4.6.1 岩画对当代设计的启示
        4.6.2 如何培育设计中原始生命力的运用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品集

(4)汉代铜镜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与价值
    第二节 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原则
第一章 汉代铜镜概览
    第一节 汉代铜镜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汉代铜镜的分期分类
    第三节 汉代铜镜的多样功能
第二章 汉代铜镜形制的哲学观念与美学特征
    第一节 汉代铜镜形制的哲学观念
    第二节 汉代铜镜整体形态的美学特征
    第三节 汉代铜镜构形元素的美学特征
第三章 汉代铜镜镜背图案的象征意义及美学风格
    第一节 “观物取象”的象征思维传统
    第二节 汉代铜镜镜背图案及象征意义
    第三节 汉代铜镜镜背图案的美学风格
第四章 汉代美学思想与汉代铜镜
    第一节 汉代自然美学思想与汉代铜镜
    第二节 汉代宗教美学思想与汉代铜镜
第五章 汉代铜镜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汉代铜镜对当代设计艺术的影响
    第二节 汉代铜镜对当代世人生存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本文所引书籍简写与全称表
附录二 :本文及常见汉镜铭文汇总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5)论莫兰迪作品中静谧氛围的具体体现(论文提纲范文)

一、塞尚立体主义对莫兰迪的影响
二、莫兰迪作品中静谧氛围的表现
    (一)主观色彩的真实运用
    (二)构成语言的具体体现
    (三)绘画技法的具体表达
三、莫兰迪作品中静谧氛围的现实意义
    (一)对当代艺术风潮的影响
    (二)与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关联
四、结语

(6)论中国古代神兽的三重空间想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中国古代神兽的研究现状
    二、翼、鳞和角的研究现状
    三、本文研究角度及结构
第一章 神兽之三种意象类型
    第一节 翼兽的意象类型
        一、鸟类意象
        二、狮虎翼兽意象
        三、马类翼兽意象
        四、有翼怪兽意象
    第二节 鳞兽的意象类型
        一、鱼类鳞兽意象
        二、蛇类鳞兽意象
        三、龙类鳞兽意象
        四、人类鳞的意象
    第三节 角兽的意象类型
        一、牛羊角兽意象
        二、鹿类角兽意象
        三、犀类角兽意象
        四、怪兽类角的意象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天空之“翼”
    第一节 天: 被追问的本源
    第二节 翼的经验表现
        一、翼的现实器形
        二、翼的超越意象
    第三节 翼的幻化与依凭
        一、无翼而飞: 游无所依
        二、有翼而翔: 游有所据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中之“鳞”
    第一节 水: 蕴藏生命
    第二节 鳞的经验表现
        一、鳞的现实器形
        二、鳞的超越意象
    第三节 鳞的原型与滥觞
        一、升仙: 在三界中穿越
        二、谶纬: 通灵的手段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地之“角”
    第一节 土:孕育万物
    第二节 角的经验表现
        一、角的现实器形
        二、角的超越意象
    第三节 角的符号世界
        一、角与族群演替:预示战争
        二、角与个人遭际:延年益寿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后记

(7)汉画天象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
    五、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章 天象图的溯源
    第一节 汉代之前的天象图
        一、仰韶文化时期:濮阳西水坡首组龙虎蚌塑图
        二、公元前30世纪:连云港将军崖三组岩画
        三、战国时期:曾侯乙墓二十八宿天象图
    第二节 对天象图源起的探究
        一、思想:原始宇宙观的形成
        二、实践:观象以授人时的经验
        三、创作准备:主体造型能力的成熟
    小结
第二章 汉画天象图的兴盛
    第一节 汉画天象图的传承与分布
        一、汉画天象图的传承历史
        二、汉画天象图的地域分布
    第二节 汉代的厚葬之风与天象图
    第三节 汉代的文化思想与天象图
        一、天文学的进步
        二、统治者的推崇
        三、升仙观念的浸染
    小结
第三章 汉画天象图的符号构成
    第一节 作为基础符号的日
        一、训诂学释义、原始日月神话与图像
        二、训诂学释引申义、阳乌神话与图像
    第二节 作为基础符号的月
        一、训诂学释义
        二、与月相关的三种神话元素:蟾、兔、嫦娥
        三、汉画中的月之图像:月中蟾、兔、桂树
    第三节 作为基础符号的星宿
        一、训诂学释义
        二、星之神话倾向:灵性说
        三、汉画中的星宿图像表现方式、配置形式与星官
    第四节 天象图的次要符号构成
        一、日月神:伏羲、女娲
        二、天神:气象神、长生神与方位神
        三、云:星占与气
    小结
第四章 汉画天象图的艺术形式
    第一节 天象图的五种组合样式
        一、日轮型
        二、月轮型
        三、日月双悬型
        四、日(月)与星宿同现型
        五、不含日月图像的星宿型
    第二节 天象图的造型方式
        一、艺术风格:相反相成
        二、构成方式:灵活多变
        三、造型特点:多样统一
        四、审美观念:气韵相合
    第三节 天象图的表现手法
        一、工匠的创作前过程:艺术体验与艺术构思
        二、工匠的表现手法:线、雕刻与彩绘
    小结
第五章 汉画天象图的思想观念
    第一节 汉人的宇宙观念
        一、汉墓建筑中的宇宙观念:宇之无极、宙之无端
        二、汉画天象图中的宇宙观念:图像象征与空间概念
    第二节 汉人的升仙观念
        一、石刻天象图中的升仙观念:日月双悬照乾坤
        二、壁画天象图中的升仙观念:仪式与天门
        三、帛画天象图中的升仙观念:璧与天
    第三节 与占卜吉凶相关的思想认识
        一、天人学说与天象图: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
        二、星占思想与天象图:占星术与分野模式
    小结
第六章 汉画天象图的影响与演化
    第一节 汉画天象图的艺术价值及其影响
        一、汉画天象图的艺术价值
        二、汉画天象图对道教神灵图像和民俗艺术的影响
    第二节 汉代之后天象图的演化
        一、地位:走向陪衬
        二、职能:走向分化
        三、整体的演进态势:从信仰走向理性
    小结
结语
附录 汉画天象图分布一览表(359幅)
    一、壁画中的天象图(62幅)
    二、帛画中的天象图(7幅)
    三、石刻艺术中的天象图(290幅)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8)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民间美术观念与元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一、中国当代艺术对民间美术观念的表现与重建
    (一)原始宗教的守望与转换
        1.仪式中的行为
        2.图腾崇拜的演变
    (二)生命意识的传承与表现
        1.灵魂回归——对生命的诉求
        2.母性情怀——对生命的关注
    (三)观念符号的构建与流变
        1.集体意识中的个性化表达
        2.抽象符号中的情感表现
二、中国当代艺术对民间美术元素的借用与转换
    (一)图像元素的解构重组
        1.转化后的图像重构
        2.超时空的图像并置
        3.隐喻象征的寓意表达
    (二)材料手法的挪用创造
        1.手工的传承与再造
        2.现成品的组合与置换
三、民间美术观念与元素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深层价值
    (一)回归自然的创作思想
    (二)情感表达的殊途同归
    (三)多元与当代化进程中的传承与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唐诗飞鸟意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飞鸟与唐诗的时空意识
    第一节 飞鸟与唐诗中的空间描写
        一、飞鸟与唐诗中的“目接”之景描写
        二、飞鸟与唐诗中的“神遇”之景描写
    第二节 飞鸟与唐诗中的时间描写
        一、飞鸟与唐诗中的客观时间描写
        二、飞鸟与唐诗中的主观时间描写
第二章 飞鸟与唐诗的生命意识
    第一节 飞鸟与唐诗中的生命价值追求
        一、飞鸟与唐人的壮志豪情
        二、飞鸟与唐人的自由精神
    第二节 飞鸟与唐诗中的生命关怀精神
        一、飞鸟与唐诗中对他者生命的珍视
        二、飞鸟与诗人对自我生命的认知
        三、飞鸟与精神家园的归返
第三章 飞鸟的宗教意蕴
    第一节 原始思维下鸟的神性
        一、鸟图腾崇拜
        二、鸟占卜
        三、先唐诗歌中飞鸟意象的发展
    第二节 汉译佛典中的飞鸟喻
        一、佛性自如
        二、缘起生灭
        三、自性本空
    第三节 唐诗中的飞鸟与“飞鸟喻”
        一、“飞鸟”之随缘闲适
        二、“飞鸟”之无心忘机
        三、“飞鸟”之空灵寂灭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10)《诗经》兽意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诗经兽意象概说
    第一节 意象
    第二节 总说《诗经》中的兽意象
第二章 《诗经》兽意象与原始宗教
    第一节 兽意象与图腾崇拜
        一、 图腾及图腾崇拜
        二、 《诗经》中的兽图腾崇拜
    第二节 兽意象与祭祀
        一、 祭祀及祭祀的产生
        二、 《诗经》中的祭品
        三、 祭祀的主旨
    第三节 兽意象与生殖崇拜
第三章 《诗经》兽意象与周人生活
    第一节 兽意象与周人生产生活
        一、 兽意象与狩猎
        二、 兽意象与畜牧
    第二节 兽意象与周人情感生活
        一、 兽意象与爱情婚姻
        二、 兽意象与行役思乡
        三、 兽意象与爱国情怀
第四章 《诗经》兽意象与赋比兴
    第一节 兽意象与赋
    第二节 兽意象与比
    第三节 兽意象与兴
第五章 《诗经》兽意象与美刺
    第一节 以兽颂人
    第二节 以兽刺人
第六章 诗经兽意象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图腾崇拜与原始岩画中的生命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 [1]生殖崇拜在岩画中的象形表现[J]. 隋立民.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20(03)
  • [2]母题场域下的岩画艺术[J]. 隋立民. 新疆艺术(汉文), 2020(03)
  • [3]原始生命力对岩画图形符号的艺术价值研究[D]. 蔡巧然. 大连工业大学, 2020(08)
  • [4]汉代铜镜美学研究[D]. 李延.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5]论莫兰迪作品中静谧氛围的具体体现[J]. 王才匀. 牡丹, 2020(04)
  • [6]论中国古代神兽的三重空间想象[D]. 吴亚男. 苏州大学, 2019(04)
  • [7]汉画天象图研究[D]. 曹阳.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8)
  • [8]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民间美术观念与元素[D]. 安娜. 渤海大学, 2018(12)
  • [9]唐诗飞鸟意象研究[D]. 周玥. 暨南大学, 2015(12)
  • [10]《诗经》兽意象研究[D]. 徐萌. 山东师范大学, 2015(09)

标签:;  ;  ;  ;  ;  

原始岩画中的图腾崇拜与生命意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