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患者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患者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一、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病人诱导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娜[1](2012)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开胸手术的麻醉常采用单肺通气(OLV)使两肺隔离。但是,OLV易发生低氧血症。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 HPV)能最低限度地减少肺内分流(Qs/Qt)及低氧血症的发生,HPV及自主调节受手术、麻醉方法及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GEA)具有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的用量,提供术后满意镇痛,减少胸科手术术后并发症等优点,GEA可以有效地维持病人术中循环功能的稳定,减少全麻药的用量,加快病人术后的苏醒,但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期间是否扩张肺血管,减轻肺血管收缩,削弱HPV机制而导致Qs/Qt改变尚不清楚,对动脉氧合的影响亦无定论,且硬膜外麻醉中应用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对HPV的影响亦需进一步探讨。故本研究通过对老年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全麻及全麻复合不同浓度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不同麻醉方案对单肺通气(OLV)期间肺内分流率和动脉氧合的影响,探讨应用于老年患者的安全性,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麻醉。[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和分组选取老年开胸手术患者13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全麻组(S组)、全麻复合1.0%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组(L1.0组)、全麻复合1.5%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组(L1.5组),每组各45例。2.麻醉方法L1.0组、L1.5组行T5-6或T4-5间隙硬膜外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3ml,待平面确定5分钟后行全麻诱导。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全麻诱导药物选用丙泊酚1.5~2.0mg/kg、舒芬太尼0.5μg/kg、维库溴铵0.1mg/kg。静脉快速诱导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F37-39),连接麻醉机对呼吸进行控制。麻醉维持期间通过微量泵泵入异丙酚3.6~6.6mg/kg/h以镇静。待手术开始后,L1.0组给予1.0%利多卡因5ml,L1.5组给予1.5%利多卡因5ml。术中持续微量泵泵入4-6ml/h。术中根据血压心率调整异丙酚用量,必要时单次静注维库溴铵0.05mg/kg、舒芬太尼0.3μg/kg以维持肌松。S组右颈内静脉穿刺、全麻诱导及维持同上述两组。3.监测指标术中持续监测下列指标:心电图(ECG)、心率、血压、MAP、中心静脉压(CVP)、PETCO2、SpO2、潮气量(VT)、F102、平均气道压力(Paw)、脑电双频指数(BIS)。选择麻醉前(清醒仰卧自主呼吸空气)(T1)、双肺通气15min(T2)、OLV15min(T3)、OLV45min (T4)四个时间点,采桡动脉和混合静脉血各1.5ml,进行血气分析。肺内分流率(Qs/Qt)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得出:①Qs/Qt=(Cc’02-Ca02)/(Cc’02-CvO2)×100%;②Cc’02=(Hb×1.31×Sa02)+(149-PaC02/0.8)×0.003;③CaO2=(Hb×1.34) SaO2+(PaO2×0.0031);④CvO2=(Hb×1.34) SvO2+(Pv02×0.0031)。[结果]1.L1.5组与S组比较,TLV15min,两组Pa02及Qs/Qt值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OLV15min、OLV45min, PaO2下降(P<0.05),Qs/Qt值升高(P<0.05)。L1.0组与S组比较,各时间点PaO2及Qs/Q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1.0组与L1.5组比较,TLV15min,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OLV15min、OLV45min, PaO2值L1.0组高于L1.5组,Qs/Qt值L1.0组低于L1.5组(P均<0.05)。2.术中L1.0组与L1.5组病人MAP和平均心率(HR)较S组低(P<0.05),且较麻醉前低(P<0.05)。术中各时间点L1.5组MAP、HR均低于L1.0组(P<0.05)。术中各组各时间点PaCO2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中同一时间点PaCO2及Paw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见表4。3.应用机械通气后,三组SaO2、SvO2、PvO2均较术前升高(P<0.05,或P<0.01);OLV15min及OLV45min, L1.5组PvO2、SvO2值较本组TLV15min显着降低(P均<0.05),且显着低于S组与L1.0组(P均<0.05),而S组与L1.0组PvO2、SvO2值比较各时间点均无显着差异(P均>0.05)。PvCO2、PH值两项指标麻醉前后各时间点各组间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均>0.05)。4.L1.5组与L1.0组患者麻醉中使用舒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丙泊酚的剂量均低于S组(P均<0.05)。L1.5组与L1.0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5. L1.0组与L1.5组在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躁动发生率方面均优于S组(P<0.05),L1.0组与L1.5组之间比较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均未发生插管反应、寒颤、肌肉僵硬、躁动、眩晕等不良反应。[结论]1.全麻复合高浓度(1.5%)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胸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使肺内分流升高,动脉氧合降低。2.全麻复合低浓度(1.0%)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胸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对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无显着影响。3.全麻复合低浓度(1.0%)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更加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刘燕洁,张学刚,黄中华,叶凤青[2](2010)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氧耗变化》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氧耗变化。方法:选择30例心功能正常的老年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单纯全麻,实验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分别在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探查时、拔气管导管时,记录各项血流动力学数据,并根据公式计算出氧耗量。结果:气管插管时、拔气管导管时,MAP和HR均比麻醉前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均差异有显着性。切皮时,拔气管导管时,CO和SV均比实验组麻醉前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氧耗量(VO2)的改变两组随着麻醉和手术时间的延长,VO2逐步升高,其中,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探查时与麻醉前比较P<0.05,拔气管导管时与麻醉前比较P<0.01。两组间气管插管时拔气管导管时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病人循环功能影响小,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在围术期,机体氧耗量的上升速度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较单纯全麻小。

权哲峰[3](2008)在《硬膜外阻滞对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观察1%利多卡因硬膜外注射后对靶控输注丙泊酚全麻诱导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探讨1%利多卡因在复合全麻诱导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择期中腹部手术31例,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硬膜外穿刺和全麻诱导。其中向单纯全麻组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0.2ml/kg,向硬膜外复合全麻组注入1%利多卡因0.2ml/kg。15min后用丙泊酚靶控输注,继以静注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实施全麻气管插管。并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心率收缩压乘积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开始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心率收缩压乘积均逐渐降低,但在插管即刻单纯全麻组各项指标与基础值相比均显着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各项指标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硬膜外复合全麻组组意识消失时间显着短于单纯全麻组(P<0.01)。我们的研究显示1%利多卡因不但减少了丙泊酚诱导睡眠的时间,而且有效的抑制了气管插管引起的流血动力学改变及心肌灌注不足,但并没有增加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时的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

郑海波,刁润新,杨桐伟[4](2008)在《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文中研究表明

苏高盛[5](2005)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病人开胸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开胸手术病人循环应激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 2 4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相同,全麻诱导用安定0 . 2mg/kg、芬太尼4 μg/kg、异丙酚1.5mg/kg、琥珀胆碱1~2mg/kg。B组于诱导前取T6~7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1 33%利多卡因试验量2ml,观察无脊麻现象后分次注入初量<15ml。两组全麻维持药物均用安氟醚、芬太尼、琥珀胆碱。于麻醉前、诱导后、切皮、去肋骨、病灶切除、手术结束时记录循环指标、全麻药用量及术后清醒、躁动情况。结果 B组术中麻醉维持全麻药用量明显低于A组,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 <0 . 0 1)。两组病人围麻醉期MAP和心率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 >0 . 0 5 ) ,但切皮、去肋骨及术中各时点MAP、心率两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 <0 . 0 5 )。两组术毕至完全清醒时的各项观察指标,组间相比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 <0 . 0 1)。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开胸手术病人可减少应激反应、循环状态稳定,是一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叶凤青,黄中,刘燕洁,宁加娟[6](2004)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病人诱导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诱导方法对老年人诱导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以便在临床中选择适合老年人的麻醉诱导方法。方法 选择 2 0例老年人上腹部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为硬膜外麻醉加全麻诱导 ,对照组为单纯全麻诱导 ,用Engle 4 0 0 0型多功能监护仪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时、插管时 ,插管后 1 5分钟监测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患者于插管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 ;实验组上述指标上升不明显。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诱导用于老年人诱导插管循环功能稳定 ,是一比较理想的麻醉诱导方法

范承飞[7](2005)在《异氟醚吸入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利多卡因两种给药方法对胃癌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异氟醚吸入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利多卡因两种给药方法对胃癌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为吸入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上的探索。方法:选择30 例胃癌择期手术病人,男17 例,女13例,年龄4258 岁,体重4685kg,ASAⅠⅡ级。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及心肺肝肾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无高血压史,无内分泌系统疾患,无精神神经机能病变。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 例,Ⅰ组为异氟醚吸入全麻+硬膜外利多卡因间断推注给药组,Ⅱ组为异氟醚吸入全麻+硬膜外利多卡因微泵持续输注给药组。两组病人均于术前30min 肌注安定0.2mg/kg 和阿托品0.01mg/kg。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液路,以20ml/kg/h 输入林格式液,常规消毒铺单后,病人取右侧屈曲位,选择T89椎间隙,用18G 硬膜外穿刺针以直入法行硬膜外穿刺,向头侧置入硬膜外腔3cm,病人取平卧位。硬膜外注入试验量1.5%利多卡因4ml,5 分钟后排除全脊麻,用注射器30s 内向病人硬膜外推注1.5%利多卡因0.1ml/kg。随后Ⅰ组病人每隔60min 推注1.5%利多卡因0.1ml,30s 内推完,维持至术毕;Ⅱ组病人即用微量泵泵入1.5%利多卡因,以0.1ml/kg/h 速度匀速泵入至术毕。两组病人均于首次量注入后15min 以针刺法测试麻醉平面。然后面罩吸氧去氮5min,静注芬太尼23μg/kg、异丙酚1.52mg/kg 和阿曲库

梁宁[8](2004)在《腹腔镜手术的临床麻醉管理》文中研究说明

景桂霞,朱耀民,朱宇麟,叶平安[9](2003)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非心脏手术病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胸部或上腹部手术患者分为异氟醚吸入组 (Ⅰ组 )和异氟醚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组(Ⅱ组 ) ,利用心率变异功率谱分析法对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插管后、麻醉维持、切皮时及拔管时心率变异性 (HRV)及血液动力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麻醉诱导后及麻醉维持时两组LF、LF/HF、TP均较麻醉前显着降低 (P <0 0 5 ) ;插管后、切皮时及拔管时 ,Ⅰ组LF、LF/HF及TP显着升高 (P <0 0 5 ) ,而Ⅱ组未见明显改变 ;组间比较显示 ,上述各指标组间均有显着性差异 (P <0 0 5 )。血液动力学改变与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基本一致。结论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可显着降低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交感神经活性、交感 /迷走神经均衡性和自主神经总张力 ,并显着降低手术刺激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利于机体血液动力学稳定。

张倩璐[10](2019)在《右美托咪定与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腔镜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比较》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全麻与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在腔镜下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比较,了解二种麻醉方式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为临床选择麻醉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择期行腹腔镜胃肠道手术患者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1~3级,年龄30~75岁,体质指数16~28kg/m2;无硬膜外阻滞及DEX输注禁忌。分层区组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全麻组,G组)、硬膜外阻滞+全身麻醉组(E组)、DEX+全身麻醉组(D组)。E组根据手术部位,在相应节段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并予以试验剂量的利多卡因,如患者无蛛网膜下隙阻滞及局麻药中毒征象,随后予0.2%罗哌卡因5ml硬膜外推注和0.2%罗哌卡因5ml/h持续硬膜外输注。D组患者,予全麻诱导前给予负荷量DEX 0.5μg/kg静脉泵注10分钟,随后给予0.4μg/kg·h持续静脉泵注至关腹。E组和G组在全麻诱导前,同样给予生理盐水0.75ml/kg·h静脉泵注10分钟,随后持续静脉泵注0.1ml/kg·h至关腹。三组患者诱导和维持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主要观察指标为反应胃肠功能恢复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First Flatus,FFL)、首次排便时间(First Feces,FFE)、患者能够耐受固体食物的时间;次要观察指标为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不同时间点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麻醉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术后复苏时间,术后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1、患者一般资料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三组患者术后反映胃肠道功能恢复的FFL、FFE、耐受固体食物的时间的比较:(1)E组和D组患者的FFL时间与G组相比(E组:74±25.5h vs95±30.3h,aP=0.003;D组:71±20.2h vs 95±30.3h,bP=0.001)均显着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组和D组患者的FFE时间与G组相比(E组:84±23.9h vs107±26.8h,aP=0.005;D组:86±20.9h vs 107±26.8h,bP=0.001)均显着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E组和D组患者的耐受固体食物的时间与G组相比(E组:97±28.7h vs 115±25.8h,aP=0.022;D组:96±27.4 vs 115±25.8h,bP=0.020)均显着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E组和D组患者FFL、FFE、耐受固体食物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输注DEX能减少插管及拔管时的血压升高,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E组患者均比G组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在术毕早期拔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E组拔管时间显着早于G组(P<0.001)、D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G组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组患者比另外两组的患者,在术后12小时内需要更多的补救性镇痛药,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胃肠道的全麻手术中,静脉输注DEX与联合使用硬膜外阻滞技术都能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二者不具有差异性,均优于单纯行全身麻醉。

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病人诱导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病人诱导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2)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氧耗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麻醉方法:
    1.3 监测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硬膜外阻滞对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英文缩写词
综述
    参考文献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4)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老年人生理特点及常见合并疾病
    1.1 心血管系统的改变
    1.2 呼吸系统的改变
    1.3 肝脏的改变
    1.4 肾脏的改变
    1.5 神经系统的改变
    1.6 内分泌系统的改变
    1.7 机体脂肪比例增加
2 老年病人区域阻滞麻醉
    2.1 神经阻滞
    2.2 硬膜外麻醉
    2.3 蛛网膜下腔阻滞
    2.4 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2.5 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麻
    2.6 术中辅助用药
3 老年病人全身麻醉
    3.1 全麻诱导
    3.2 全麻维持
    3.3 全麻恢复
4 老年病人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4.1 区域阻滞麻醉
    4.2 全身麻醉
5 老年病人麻醉注意事项

(5)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病人开胸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 麻醉方法
    1.3 统计分析
    1.4 术后随访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年龄、性别、体重及手术种类、手术时间
    2.2 两组麻醉维持用药
    2.3 两组病人术中HR、MAP变化
    2.4 两组术毕至完全清醒时的各项观察指标
    2.5 术后随访
3 讨论

(6)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病人诱导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麻醉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7)异氟醚吸入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利多卡因两种给药方法对胃癌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论文 氟醚吸入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利多卡因两种给药方法对胃癌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的研究与应用
致谢
个人简历

(9)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非心脏手术病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10)右美托咪定与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腔镜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索引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选择与分组
    2.2 试验药品与耗材
    2.3 研究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0 三组患者的纳入情况
    3.1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3.2 三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比较
    3.3 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其他情况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阿片类药物术后常见相关副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病人诱导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D]. 张丽娜. 郑州大学, 2012(01)
  • [2]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氧耗变化[J]. 刘燕洁,张学刚,黄中华,叶凤青. 现代医药卫生, 2010(06)
  • [3]硬膜外阻滞对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的影响[D]. 权哲峰. 吉林大学, 2008(10)
  • [4]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J]. 郑海波,刁润新,杨桐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06)
  • [5]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病人开胸手术中的应用[J]. 苏高盛. 广西医学, 2005(03)
  • [6]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病人诱导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J]. 叶凤青,黄中,刘燕洁,宁加娟. 广西医学, 2004(01)
  • [7]异氟醚吸入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利多卡因两种给药方法对胃癌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D]. 范承飞. 河北医科大学, 2005(06)
  • [8]腹腔镜手术的临床麻醉管理[J]. 梁宁. 医学文选, 2004(04)
  • [9]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非心脏手术病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景桂霞,朱耀民,朱宇麟,叶平安.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3(06)
  • [10]右美托咪定与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腔镜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比较[D]. 张倩璐. 南华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患者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