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意象的归化英译看翻译与权力的关系

从文化意象的归化英译看翻译与权力的关系

一、从文化意象的归化英译看翻译与权力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罗选民[1](2021)在《《红楼梦》译名之考:互文性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红楼梦》全译本的译名有两种,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和The Story of the Stone,学界过去绝大部分研究认为前者更优,因为更能反映中国文化精神,而且前者的异化翻译优于后者的归化翻译。本文从互文性的视角,对小说版本进行了考证,详析了两种译名的语言要点和文化因素,考虑了两个译本在西方受众中的接受状况,明确指出:两个书名不存在异化和归化翻译之争;第二个译名不仅能体现中国文化精神,还能与西方文化和文学产生互文效应,从而产生最大的可接受度。文章结论是:在不同译本同时出现文化层面和语言层面的互文时,前者优于后者。这可以成为两种译名的评价公式。

郭悦[2](2021)在《学术型文本英译汉隐性信息的翻译 ——《伪极客女孩:粉丝、性别与融合文化产业》(引言和第1章)的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报告是基于《伪极客女孩:粉丝、性别与融合文化产业》的引言及第一章的英译汉翻译实践撰写的。该书重点讲述了粉丝文化从边缘到主流的转变以及融合文化产业如何影响粉丝研究,对性别在“融合文化产业”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进行了尖刻的分析,旨在揭示融合文化产业、粉丝及性别三者间的关系。源文本为学术型文本,兼具信息型与表达型文本特征,其中蕴含了诸多隐性信息。根据前苏联语言学家对隐性信息的阐释,同时结合文本特点,译者从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分别对翻译难点进行探讨。由语言差异引起的隐性信息主要表现为一词多义现象和隐性逻辑;由文化差异引起的隐性信息则通过文化意象和新造词展现。译者主要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意译的翻译方法及增译等翻译技巧,以期显化隐性信息。通过本次翻译实践,译者学习到许多关于粉丝文化领域的知识,对学术型文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译者对翻译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翻译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杨经天[3](2018)在《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中隐喻英译初探》文中研究指明上个世纪80年代,Lakoff的Metaphors We LiveBy一书使得隐喻成为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隐喻翻译的研究也出现转向。隐喻不再仅仅被视为一种修辞现象,它大量存在于我们的认知思维中,这就将隐喻的范畴扩大。认知语言学派认为隐喻无处不在,它们出现的基础是语言使用者的“体验”,既包括普遍的生活体验也包括特定文化中的体验,它们既反应了人们共同的认知模式,也反应了文化特性。于是有了类似这样的问题:如果同一个隐喻意象在不同文化中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隐喻的翻译应该忠实保留原隐喻意象,还是把意义及可读性放在第一位呢?《鹿鼎记》是中国着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在中国先后改编成为电视剧、电影,可谓家喻户晓,同时也是一部充满隐喻特色的武侠小说。英国的闵福德教授和霍克斯教授在翻译了四大名着之一的《红楼梦》之后十年,又出版了《鹿鼎记》仅有的英译本。评论家指出这部小说在很多方面都具备隐喻特点,无论是政治层面、社会层面还是语言层面。本文进行描述性研究,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总结隐喻翻译策略及各策略的适用情况。首先,笔者收集了小说中的隐喻表达,建立了双语对照附录,统计各策略的使用比例。除了统计分析外,笔者还举例分析,论述译者在隐喻英译中策略的选取及背后的原因。总而言之,译者在隐喻翻译中,策略的选择是基于隐喻所在的文本类型及目的。若文本功能以提供信息为主,那么隐喻翻译时原隐喻意象会经过归化处理;若文本表现形式突出,那翻译隐喻时,译者会尽量还原隐喻的表达形式及意象;若隐喻意象本身具备文化信息,译者会采取补偿策略,还原隐喻意象,牺牲可读性。

刘宇飞[4](2017)在《文化翻译观视角下中国特色表达的翻译策略研究 ——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现场口译为例》文中提出每年,中国各级政府部门都会举办多场不同规模的新闻发布会。其中,最受世界关注的当属两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的大政方针逐渐成为西方媒体日益关注的话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两会新闻发布会口译,从文化的角度对口译策略展开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文化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从宏观层面进行的文化转换。因此,口译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口头上的文化转换。因此,两会新闻发布会便成为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每年,新闻发言人都将新闻发布会作为发布中国大政方针的窗口,他们总会提及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中国特色表达是对我国现阶段发展和政策的权威表述。因此,关于这类表达的英文翻译也受到了公众的关注。本文选取的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现场的口译语料,分析的视角是巴斯奈特教授提出的文化翻译观。经过调查研究,笔者将本次新闻发布会中涉及的中国特色表达分为五类:中国特色数字缩略语;四字格;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和社会新政;网络语言和文化负载词。经过分析和总结,笔者得出如下结论:从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视角而言,译员为实现中国特色表达在中英两种文化上的对等,主要采取的翻译方法是保留文化意象法和替换文化意象法。在外交翻译过程中,译员应灵活运用这两种策略,更好地传递中国特色表达的文化内涵。

黄海英,邓华[5](2015)在《近年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分析一系列从不同视角研究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的文献,概括了赛译《水浒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了该译本的相关研究还大有可为,尤其是从目的论的视角来研究该译本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陈美吉[6](2015)在《翟理斯英译本《三字经》误译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文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越加的频繁,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桥梁的地位日益突出。翻译不仅仅是不同国家之间文字与文字转换的过程,更是体现一个民族文化核心的有效途径。因此,误译势必会带来文化之间的冲突。为了让西方人能够正确的看待中国文化,对误译的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三字经》与翟理斯英译本《三字经》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当中的误译并对其进行分析来展开全文的。笔者将此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是由引言、研究意义和创新点以及研究方法组成。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介绍了“误译”、“归化”以及“异化”相关的研究现状。第三部分主要是列举出《三字经》中几个最具代表儒家思想的核心词汇与典故,然后通过翟理斯英译本《三字经》的翻译进行误译举隅,在核心词汇中找到中英文词汇的原始来源;典故中找出翟理斯误译的地方,然后再提出一个更好的翻译版本。第四部分是在第三部分的基础上找出误译的原因。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从情感意义的表达方面,二是从文化负载的内涵意义方面,三是从词汇空缺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把握。第五部分的重点是从宏观的角度整体把握翟理斯翻译《三字经》的动机,从历史上来说是由于当时的大环境造成他来华学汉学;客观上是由于中国文化的包罗万象吸引着大批的外国人纷纷来华。第六部分从文化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原则解读翟理斯英译本《三字经》。就翻译策略而言,笔者在此选择了“异化”和“归化”的策略,并结合译本分析出翟理斯的翻译策略主要是以“归化”为主。第七部分是结语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总结全文。再一次重申翻译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黄海英[7](2015)在《目的论视角下赛珍珠译《水浒传》研究》文中指出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历经四个阶段的发展得以丰富,汉斯·弗米尔提出的翻译目的论,经由克里斯汀娜·诺德在其翻译培训课程中充实之后,逐渐成为功能派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论主要强调翻译目的,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而且目的在翻译过程中体现为三种形式:译者翻译行为的目的,基于原作的译本的交际目的以及使用特定翻译策略和方法的目的。翻译目的体现有的直接出现在译本的前言、后记甚至注释当中,有的则间接地体现在译作文本和译者为实现特定翻译目的而采用的特定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当中。对译者翻译目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全面了解译者翻译风格及其成因,尤其是细致深入的译本研究,更有利于翻译批评的健康有序的开展。赛珍珠作为在中国生活长达41年的美国作家,对中国及中国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而她对“中国民俗百科全书”——《水浒传》的翻译更承载着她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作为她唯一的翻译着作,All Men Are Brothers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为了更为客观、全面地认识赛珍珠译《水浒传》,就有必要从译者的翻译目的及其目的实现的方法入手进行细致的译本研究。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四个问题:第一,赛珍珠译《水浒传》的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及其局限性:第二,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经典原则及翻译市场背景下的新属性,后者是对经典理论在新时代背景下适用性的一次探索;第三,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的文化与政治目的,这是为数不多的对译者目的较为客观的探讨:第四,译本中体现的实现其目的的主要翻译方法,其中经济法是在新挖掘的目的论新属性指导下,分析译者目的及其实现方法的一种尝试。研究发现:第一,赛珍珠译《水浒传》的研究视角丰富,成果颇丰,但在译本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二,目的论的经典三原则是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它们在翻译市场化背景下展现出新的属性,即功能性、技术性和道德性;第三,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的目的主要包括文化目的和政治目的,而在译本中体现的翻译方法主要包括经济法、保守法和灵活法。

吴耀武,花萌[8](2014)在《中国文化对外翻译国内研究综述(1980—2013)——基于国内学术期刊的数据分析》文中指出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里1980—2013年国内所发表的有关中国文化对外翻译研究的学术论文为数据样本,分析了样本的年数量分布、研究层次、来源分布和研究主题。调查分析发现:国内中国文化对外翻译研究在数量、质量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存在着:研究目的功用主义色彩浓重、研究层次不高、辐射范围不广、缺乏客观数据的解释和系统理论的可证性、缺乏跨学科交叉新模式、缺乏整体的历时和共时的描述与分析等问题。今后应提高研究层次、辐射研究范围并加强具有"国家主义"意识的、基于语料库的、跨学科交叉的、历时共时的中国文化对外翻译研究。

高源[9](2014)在《西班牙语委婉语的多元翻译》文中研究指明委婉语系委婉现象与语言结合的特殊产物。它从原始社会一直绵延至今,与一个国家的民族、社会、文化特征存在紧密联系,并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时常是说话人无意识的心理反映。归根结底,语言的委婉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内心的恐惧,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人们常用柔和、文雅、悦耳的话语取代那些禁忌、难听、失礼的说法。西班牙语委婉语的种类极其丰富,大致可分为禁忌性委婉语、交际性委婉语和职能性委婉语。根据具体内容,禁忌委婉现象又分为宗教神秘委婉语、死亡疾病委婉语、性指涉委婉语、排泄委婉语;交际委婉现象可细分为称谓委婉语、尊重委婉语、情绪委婉语;职能委婉现象可细化为政治委婉语、经济委婉语、军事委婉语、专业技术委婉语等。西语委婉语的构造手段千变万化、不胜枚举,有语音变异、语义转换、语法转变、修辞方法等常见的语言方式,还有外来语、儿语、缩略语、行话等其他语言手段,更有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副语言手段。不管委婉手法怎样幻化,万变不离其宗的构成原理在于分散听话者的注意力,暂时终止或延长语言信息的接收过程。西语婉辞的种类丰富、构造复杂,且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信息,在各类作品中层出不穷,已成为我国西班牙语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西汉翻译中,如果在委婉语等局部细节上处理不当,往往会影响译文的整体质量。因此,在翻译领域内对委婉语进行深入地探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旨在全面解析西班牙语的委婉现象,有针对性的对其采取翻译策略,使该语言元素在译文中更加贴切,更加通顺易懂。哪些翻译技巧最适合西班牙语委婉语的汉译是值得研究者深思的问题。翻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目前,在译学界没有什么理论能够解决一切难题,放之四海而皆准,任何理论都有其片面性。笔者认为,融合东西方译论、吸纳各派之所长、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多元翻译观乃是翻译研究的正确路径。在多元思想的指导下,本文作者将常见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按其本质特征归纳为语言翻译、文艺翻译和文化翻译。首先,语言是翻译行为得以实现的基础,用语言学派的技巧解决特定的翻译问题毋庸置疑。对于双语中能够对应和互换的委婉语现象,译者可以通过“等值”和“等效”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建立对等。其次,翻译是二度创作,译文饱含着译者的智慧,将文学派的翻译思想运用于翻译实践合情合理。对于源语委婉语在译语中造成的各种空缺,译者可发挥文学派反复强调的主观创造性进行弥补。最后,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译者面对的不仅是两种文字,更是两种文化。以文化学派的方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元素行之有效。译者不妨采取文化派的主要策略“归化法”、“异化法”和“注释法”,在保持译出语文化的纯正性和保证译入语的可读性之间建立平衡。此外,上述译法并非割裂的,彼此之间具有重合性和互补性,在实践中译者应加以综合利用,才能取得最佳译文。译者是原着和译着之间的桥梁,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纽带,理应把原文委婉语负载的语言信息和艺术美感如实地、流畅地输入译文。在文中,笔者引用了大量西班牙语委婉语和汉语委婉语的实例,结合了描述法、图表法、实证法等多种说明方法,以多部译着为案例,分析如何根据其种类和构成应用多元翻译方法。本文首次将多元理论引入西汉/汉西翻译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专业研究的领域和内容。我们希望本研究能为西班牙语委婉语的翻译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为西汉翻译实践者和学习者在相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帮助;我们还希望以西语委婉语的汉译为例建立一种多元翻译模式,并将其推广至谚语、俗语、俚语、密语、双关语等语言现象的翻译,这对西汉互译的实践与教学都有一定裨益。总之,翻译是一项传承文明的伟大事业,值得人们以严肃的态度继承和发展。我们应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它,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在这个意义上,多元翻译观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包容性思想,代表了新世纪翻译研究的发展方向,相信多元观一定会为西汉翻译开辟崭新的视野,将为西汉互译的研究、实践与教学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朱璇[10](2014)在《游戏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 ——以游戏《上古卷轴5:天际》英译汉为例》文中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游戏文化作为新兴文学形式的一种表达方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国际市场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多语言版本的游戏逐渐增加,产生了大量的本地化需求,同时也对游戏翻译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游戏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会造成文化意义的缺失,弱化游戏文化的本质核心,降低读者的娱乐及消费兴趣。对翻译中的文化意象进行梳理,分析各种情景下的翻译策略,采取适当的处理手段进行补偿,可以弥补源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间的差异,帮助增强译文读者的理解。作为本地化的重要环节之一,游戏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游戏产品的本地化质量。本报告以游戏翻译中的文化意象为研究对象,从翻译策略及方法角度着手,通过案例分析了游戏《上古卷轴5:天际》的部分文字样本;针对游戏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意象,提出了不同情况下适用译入语的翻译策略及方法,以期减少游戏翻译中文化意象的转换缺失,提高游戏产品本地化的可植入度。研究表明:第一,为了更加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在游戏翻译中应当进行适当的归化,同时在不影响主要信息传递的前提下,可以将异化作为一种重要手段,保留源语的文化内涵;第二,在游戏翻译中能够找到可替代意象时,可进行直译或者替换,当找不到可替代意象时,可以采取释译或者省略处理。

二、从文化意象的归化英译看翻译与权力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文化意象的归化英译看翻译与权力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红楼梦》译名之考:互文性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红楼梦》英译版本分析
二、《红楼梦》两种书名翻译的互文分析
三、结语

(2)学术型文本英译汉隐性信息的翻译 ——《伪极客女孩:粉丝、性别与融合文化产业》(引言和第1章)的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任务描述
    1.1 任务背景介绍
    1.2 文本特征分析
        1.2.1 文本外因素分析
        1.2.2 文本内因素分析
第2章 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1.1 翻译计划制定
        2.1.2 相关技术和资源支持
        2.1.3 翻译理论的准备
        2.1.4 翻译策略的选择
        2.1.5 突发事件处理预案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事项
        2.3.1 翻译质量控制
        2.3.2 翻译评估
第3章 案例分析
    3.1 语言层面的隐性信息
        3.1.1 一词多义现象的处理
        3.1.2 隐性逻辑的翻译
    3.2 文化层面的隐性信息
        3.2.1 文化意象的翻译
        3.2.2 新造词的处理
第4章 翻译实践总结
    4.1 翻译问题总结
    4.2 翻译反思与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原文及译文
致谢

(3)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中隐喻英译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1章 引言
    1.1《鹿鼎记》英译研究背景及对象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总体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隐喻研究
        2.1.1 隐喻的定义
        2.1.2 隐喻的普遍性和特性
    2.2 隐喻的翻译研究
        2.2.1 概念隐喻翻译研究的局限
        2.2.2 隐喻翻译策略
        2.2.3 隐喻翻译分析框架
    2.3 《鹿鼎记》的英译研究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鹿鼎记》选取缘由
    3.2 译作译者介绍
    3.3 量化统计与文本分析
第4章 研究发现
    4.1 翻译策略在不同隐喻中的应用
        4.1.1 隐喻成功移植
        4.1.2 原隐喻意象的消失
        4.1.3 原隐喻意象的重现
    4.2 相同隐喻中不同策略的应用
        4.2.1 直译隐喻与省略隐喻
        4.2.2 替换隐喻与省略隐喻
    4.3 主人公的特色隐喻翻译策略
        4.3.1 替换隐喻,重现飞白
        4.3.2 替换隐喻,重现创造性
        4.3.3 直译隐喻,恢复创造性
第5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鹿鼎记》中隐喻出现的文段

(4)文化翻译观视角下中国特色表达的翻译策略研究 ——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现场口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化翻译观及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2.1 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起源和发展
2.2 对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解读
    2.2.1 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目的
    2.2.2 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翻译方法
    2.2.3 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视角下译文的评价标准
    2.2.4 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指导下译者的地位
    2.2.5 本文研究方法
2.3 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章 语料介绍与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3.1 新闻发布会及其口译的特点
    3.1.1 两会新闻发布会口译的特点
    3.1.2 本文语料简介
3.2 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口译策略研究现状
3.3 中国特色表达的定义和特点
    3.3.1 中国特色表达的定义
    3.3.2 中国特色表达的分类
3.4 中国特色表达翻译的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章 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视角下中国特色表达的翻译策略
4.1 保留文化意象法
    4.1.1 中国特色数字缩略词的翻译
    4.1.2 中国特色四字格的翻译
    4.1.3 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政策表达的翻译
4.2 替换文化意象法
    4.2.1 网络语言的翻译策略
    4.2.2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现场口译中英对照文本

(6)翟理斯英译本《三字经》误译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1.3 研究方法
2 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有关翻译中误译的研究综述
        2.1.1 主要的专着
        2.1.2 主要的论文
    2.2 有关异化和归化的研究综述
        2.2.1 主要的专着
        2.2.2 主要的论文
3 《三字经》中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
    3.1 《三字经》中儒家思想的核心词
    3.2 翟理斯英译本《三字经》中儒家思想核心词误译举隅
        3.2.1“仁”
        3.2.2“义”
        3.2.3“礼”
        3.2.4“孝悌”
        3.2.5“中庸”
    3.3 《三字经》中典故误译举隅
        3.3.1 《三字经》中体现中国文化的典故
    3.4 翟理斯英译本《三字经》典故误译举隅
        3.4.1 卞和献玉
        3.4.2 五子登科
        3.4.3 半部论语治天下
        3.4.4 路温舒编蒲抄书,公孙弘削竹简
        3.4.5 头悬梁,锥刺股
4 翟理斯核心词汇与典故误译的原因
    4.1 情感意义的表达方面
        4.1.1 感情色彩被译者人为地弱化
        4.1.2 感情色彩被译者人为地扩展
    4.2 文化负载的内涵意义方面
        4.2.1 等级秩序的体现
        4.2.2 历史文化渊源的体现
    4.3 词汇空缺
        4.3.1 汉英文化词汇的不等值分析
        4.3.2 专有名词或固定的表达方式
5 从宏观上看翟理斯翻译《三字经》的动机
6 从文化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原则解读翟理斯的译本
    6.1 归化和异化
    6.2 翟理斯译本中异化与归化的体现
7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7)目的论视角下赛珍珠译《水浒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1.4 文章的结构
第二章 近年赛珍珠译《水浒传》研究综述
    2.1 视角丰富
    2.2 局限性
第三章 理论框架
    3.1 目的论的发展进程
    3.2 目的论经典三原则
    3.3 目的论三新解
    3.4 小结
第四章 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目的探讨
    4.1 文化目的
    4.2 政治目的
    4.3 小结
第五章 译者目的实现的方法分析
    5.1 经济法
    5.2 保守法
    5.3 灵活法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本研究的结论与创新点
    6.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成果目录

(8)中国文化对外翻译国内研究综述(1980—2013)——基于国内学术期刊的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中国文化对外翻译研究综述
    2.1 文献数量年分布
    2.2 文献的研究层次和来源分布
    2.3文献研究主题
        2.3.1 综合论述与评价
        2.3.2 译者与翻译策略
        2.3.3 学理阐述 (翻译本学科理论或与其他学科理论交叉)
        2.3.4 高潮期的新主题
3. 对未来中国文化对外翻译研究的展望
    3.1 加强“国家主义”意识的对外翻译研究
    3.2 提高研究层次, 辐射研究范围
    3.3 加强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文化对外翻译研究
    3.4 加强跨学科的中国文化对外翻译研究
    3.5 加强中国文化对外翻译历时和共时研究
4. 结语

(9)西班牙语委婉语的多元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Resumen
缩略符号及说明
第一章 引论
    1.1 先行研究
        1.1.1 西汉/汉西翻译的研究现状
        1.1.2 西汉翻译实践的现状
    1.2 研究现状
        1.2.1 多元翻译观
        1.2.2 西班牙语委婉语
    1.3 研究结构
第二章 委婉语现象
    2.1 委婉语的界定
        2.1.1 委婉语的定义
        2.1.2 委婉语的内涵
        2.1.3 委婉语的辨识
    2.2 委婉语的生成
        2.2.1 委婉语的形成原因
        2.2.2 委婉语的认知过程
        2.2.3 委婉语的构成原则
    2.3 委婉语的特征
        2.3.1 民族性
        2.3.2 地域性
        2.3.3 时代性
        2.3.4 社会性
第三章 西班牙语委婉语的种类
    3.1 避讳性委婉语
        3.1.1 关于宗教和神秘力量的委婉语
        3.1.2 关于动物的委婉语
        3.1.3 关于疾病的委婉语
        3.1.4 关于死亡的委婉语
        3.1.5 性指涉的委婉语
        3.1.6 排泄现象的委婉语
    3.2 交际性委婉语
        3.2.1 礼貌称谓
        3.2.2 社会尊重
        3.2.3 态度与情感
    3.3 职能性委婉语
        3.3.1 政治领域
        3.3.2 军事领域
        3.3.3 治安领域
        3.3.4 经济领域
        3.3.5 专业技术领域
第四章 西班牙语委婉语的构成
    4.1 副语言手段
        4.1.1 无声委婉语
        4.1.2 超语言特征委婉语
        4.1.3 肢体委婉语
    4.2 语言手段
        4.2.1 语音手段
        4.2.2 语义手段
        4.2.3 语法手段
        4.2.3.1 名词的异变
        4.2.3.2 动词的异变
        4.2.4 句法手段
        4.2.5 修辞手段
        4.2.6 其他语言手段
    4.3 非语言手段
第五章 西班牙语委婉语的语言翻译
    5.1 等值翻译
    5.2 等效翻译
        5.2.1 增译法
        5.2.2 减译法
        5.2.3 转换法
    5.3 对等度
    5.4 假对等
    5.5 语言翻译观的局限性
第六章 西班牙语委婉语的文艺翻译
    6.1 译者主体性
    6.2 文体规范性
        6.2.1 科技文体
        6.2.2 应用文体
        6.2.2.1 广告
        6.2.2.2 公示语
        6.2.3 新闻文体
        6.2.4 文学文体
        6.2.4.1 纪实作品
        6.2.4.2 小说
        6.2.4.3 诗歌
        6.2.5 字幕翻译
    6.3 翻译的变体
    6.4 文艺翻译观的局限性
第七章 西班牙语委婉语的文化翻译
    7.1 归化法
    7.2 异化法
        7.2.1 音译法
        7.2.2 借用法
        7.2.3 阐释法
    7.3 注释
        7.3.1 解释性注释
        7.3.2 评论性注释
    7.4 后现代主义译法
        7.4.1 女性主义译法
        7.4.2 后殖民主义译法
    7.5 同化度
    7.6 文化翻译观的局限性
第八章 结语
    8.1 研究综述
    8.2 研究价值
    8.3 研究局限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1950-2010年世界西汉及汉西翻译方向的论文
        附录1.1 中国及西班牙语国家西汉及汉西翻译方向硕博士论文
        附录1.2 中国及西班牙语国家西汉及汉西翻译方向期刊论文
        附录1.3 中国及西班牙语国家西汉及汉西翻译方向论文集论文
        附录1.4 中国及西班牙语国家西汉及汉西翻译方向着作
    附录2. 1950-2010年世界西班牙语作品及文件的中译本
        附录2.1 西班牙语作品及文件的中文译着
        附录2.2 西班牙语作品及文件的中文选集
    附录3. 1950-2010年世界关于多元翻译的研究状况
    附录4. 1950-2010年中国关于西班牙语委婉语的论文

(10)游戏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 ——以游戏《上古卷轴5:天际》英译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 研究问题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游戏本地化翻译研究
    (二) 翻译中的文化意象研究
三、游戏中的文化意象翻译分析
    (一) 翻译的策略选择
        1. 归化处理
        2. 异化处理
    (二) 翻译的方法分析
        1. 在译入语中有类似意象
        (1) 直译法
        (2) 替换法
        2. 在译入语中无类似意象
        (1) 释译法
        (2) 省略法
四、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翻译实践中英对照

四、从文化意象的归化英译看翻译与权力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红楼梦》译名之考:互文性的视角[J]. 罗选民. 中国翻译, 2021(06)
  • [2]学术型文本英译汉隐性信息的翻译 ——《伪极客女孩:粉丝、性别与融合文化产业》(引言和第1章)的翻译实践报告[D]. 郭悦.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02)
  • [3]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中隐喻英译初探[D]. 杨经天.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8(01)
  • [4]文化翻译观视角下中国特色表达的翻译策略研究 ——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现场口译为例[D]. 刘宇飞.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7(08)
  • [5]近年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研究综述[J]. 黄海英,邓华. 企业导报, 2015(23)
  • [6]翟理斯英译本《三字经》误译分析[D]. 陈美吉. 重庆师范大学, 2015(09)
  • [7]目的论视角下赛珍珠译《水浒传》研究[D]. 黄海英.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5)
  • [8]中国文化对外翻译国内研究综述(1980—2013)——基于国内学术期刊的数据分析[J]. 吴耀武,花萌. 外语教学, 2014(06)
  • [9]西班牙语委婉语的多元翻译[D]. 高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4(12)
  • [10]游戏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 ——以游戏《上古卷轴5:天际》英译汉为例[D]. 朱璇.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4(09)

标签:;  ;  ;  ;  ;  

从文化意象的归化英译看翻译与权力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