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跟踪创新到自主创新

从跟踪创新到自主创新

一、从跟踪创新到自主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刘伟,范旭[1](2021)在《基于中国创新能力演变的科技成果评价政策研究——对改革开放以来127份政策文本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以改革开放以来127份中国科技成果评价政策文本作为分析样本,将中国创新能力演变划分为3个阶段:跟跑阶段(1978至2005年),跟踪、并行、领跑并存且以跟踪为主阶段(2006至2015年),并行、领跑为主阶段(2016至2035年),运用共词与聚类分析法揭示不同阶段下政策的注意力及其优化途径。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创新能力日益提升,科技成果评价政策呈现"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导向"与评价内容并重演进的规律,政策焦点变化总体上贴近国家创新能力发展实践,其中第一阶段主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评价方法,第二阶段从评价方法转向评价内容,第三阶段从关注评价内容转向评价导向与评价内容并重,目标导向和绩效考核趋势日益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科技成果评价政策今后应更加注重科技评价的导向作用,关注科研诚信建设;同时应更加关注成果内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高学堂,石磊,孙成文,袁鑫[2](2020)在《船舶行业标准化发展历史及规律探讨》文中指出本文结合不同历史时期我国船舶标准化的发展特点,介绍了我国船舶行业标准化发展历程,分析了船舶行业标准化发展规律,并针对船舶行业标准化工作实际情况,提出未来船舶行业标准化发展建议。

凌莉[3](2020)在《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动力,被摆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历经70年发展,科技实力明显提升,科技发展模式已实现从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从科技“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的转变,成功走出一条带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既顺应世界科技潮流,又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是提高国家科技实力与综合国力的必要条件。因此,研究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核心研究对象,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系统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构建了涵盖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内容架构、问题揭示、路径选择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研究框架。分析界定自主创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基本概念,阐释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理论基础;梳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展历程,提炼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取得的成就与特色。聚焦新时代自主创新形式新变化,从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发展目标和驱动要素等方面总结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具体内容;最后运用制度、主体、资源、文化“四位一体”的自主创新结构体系,剖析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据此提出推进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展的具体对策。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特色,即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下的多维保障、社会主义制度凝聚主体与资源的绝对优势、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文化价值旨归。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发展离不开各驱动要素功能作用的发挥,即制度供给与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多元创新资源投入、创新观念文化培育等驱动要素有机联系,发挥自己独特功能作用于自主创新的全过程,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展提供新动能。同时,针对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临的制度保障不力、主体协同创新机制不畅、资源投入结构不均衡、多维文化风险等困境,从优化政策法律环境以完善自主创新制度保障、推动产学研协同以增强自主创新主体支撑、完善创新资源配置以夯实自主创新资源基础、倡导创新文化以彰显自主创新精神动力等四个方面提出推进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展的具体对策。

本刊编辑部[4](2018)在《航空工业:四十年砥砺奋进》文中提出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改革开放战略,大力弘扬"航空报国"精神,乘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解放思想、砥砺奋进,在深化改革中迸发活力,在搏击市场中强筋壮骨,在走向世界中锻炼成长,实现了"七大跨越",为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罗荣怀,谭瑞松[5](2018)在《航空工业 四十载砥砺奋进,四十年“七大跨越”》文中研究指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中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工业")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改革开放战略,大力弘扬"航空报国"精神,乘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

孟奂,金雯[6](2017)在《樊会涛:惟知跃进 惟知雄飞》文中提出追寻强国强军的梦想,凭借不屈不挠的意志,他引领着中国空空导弹事业实现了从跟踪发展到自主创新的跨越,为祖国的战鹰装上尖锐的"钢牙利爪"。革命先驱李大钊曾经说过:"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惟知跃进,惟知雄飞!"从樊会涛进入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开始,这句话就铭刻在他的心里,给了他莫大的勇气和信心,激励着他在空空导弹研发的广阔天地间不断开拓,攀登科技高峰。

赵晓华[7](2016)在《基于能力构建的我国技术赶超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赶超发达国家是后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赶超是后发国经济赶超的关键,而能力构建是技术赶超的前提条件。本论文从能力构建的视角对我国技术赶超问题展开研究,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理论分析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确定基于能力构建的技术赶超的研究架构,包括对技术追赶、技术赶超、能力、能力结构等的内涵、类型、相互关系进行梳理和分析,构造后发国家技术赶超与能力结构的模型,对基于能力结构的技术赶超阶段进行了划分,并提出后发国技术赶超阶段转换与发展路径假说。经验分析,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方面,考察了美国、日本、韩国等国技术赶超或追赶与能力结构转变的经验,对日本、韩国等国能力结构对技术赶超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以及对我国的有益启示。并结合建国以来我国技术追赶与能力结构的经验分析,估计了我国能力结构的技术赶超效应。构建了技术赶超的能力指数,对我国技术赶超的能力进行评价。通过我国高铁产业的案例,揭示了能力结构升级促进技术追赶的具体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能力结构是后发国技术赶超的基础,后发国要使技术赶超的目标成为现实,就必须发展和累积起足够的技术能力,而技术赶超问题实际上同时是一个能力结构升级的问题。不断累积技术能力,是赶超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构建技术能力应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国策之一。后发国能力和技术赶超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阶段性、动态发展变化的特点。技术能力结构呈现出从模仿能力、向研发能力、再向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的动态演进规律。能力结构决定了技术赶超的发展、运行和所处的阶段。能力结构应当是技术赶超阶段的划分标准。后发国技术赶超过程中,对已往技术追赶方式的路径依赖会对其赶超阶段转换造成困扰,这时,能力的累积和结构的升级有助于其顺利实现赶超阶段转换。一些典型的后发国家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均十分注重构建相应的技术能力,同时加快能力结构升级,促进技术赶超阶段的转化。自工业革命以来,在后发国家中,美国是为数不多的历经模仿能力主导和研发能力主导的技术追赶阶段、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主导的技术赶超阶段的国家。自20世纪初起,美国在技术赶超上就已处于由原发创新主导型能力结构所决定的领先创新阶段。二战后,日本、韩国等国的技术模仿能力、研发能力快速发展,成功地实现了对领先国家的技术追赶。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目前日本、韩国等国在技术追赶上处于由研发主导型能力结构所决定的模仿创新阶段。同时,它们与美国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总体上仍处于技术追赶进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技术模仿能力快速发展,成功地实现了对领先国家的技术追赶。同时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但我国与技术先进国家之间的技术距离还很大,要达到追赶的目标尚需不少时日。实证分析表明无论是我国国家总体层面,还是东部地区,亦或中西部地区,目前均仍处于模仿能力主导的技术追赶阶段。技术能力结构中技术研发能力是最为薄弱的,而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东部地区具有从模仿向模仿创新转变和具备了较好的局部赶超的条件。而中长期中、西部地区可能仍将处于技术模仿阶段,同时其自主创新能力也是较为薄弱的。近年来国内一些产业中的一些企业的技术已由量变发展到质变,电信设备、特高压输变电、大飞机等行业领域已经完成了模仿向模仿创新转变。同时,我国少数行业,例如家电、高速铁路产业很可能已经进入到了自主创新与局部技术超越阶段。对我国技术赶超的能力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我国技术赶超的能力指数构成中存在一些弱项指标和薄弱环节,应作为今后能力建设的重点。中国高铁能力结构升级与技术追赶的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能力是达到“以市场换技术”目标,走出“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恶性循环的决定性因素。开放条件下产业技术能力发展路径应遵循“模仿能力——研发能力一自主创新能力”、并以此促进技术赶超。大型复杂技术项目的技术赶超应在政府主导下进行。对策研究方面,提出我国能力结构升级与技术赶超的可行路径为:近期应走出技术“模仿陷阱”;中长期应摆脱“模仿创新路径依赖”,转向自主创新型赶超。鉴于各个产业与区域呈现出的能力结构发展与技术赶超的阶段是有差异的,模仿主导型能力结构难以转变的原因和能力评价指数中的薄弱环节是多方面的,因此要加快我国技术赶超进程,必须从影响能力结构发展因素的角度出发,采取复合式的能力构建与技术赶超策略。首先,提升模仿能力。应实现技术引进方式的多元化;增加对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提高人力资本质量;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其次,加快研发能力发展,促进模仿创新。应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加大R&D人员投入力度;加强企业R&D机构建设;优化R&D经费支出结构。第三,保护、扶持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为技术超越奠定基础。应下定决心开展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加快率先赶超和局部赶超;提高专利和论文的数量,更要提高其质量;提高技术成果转化水平;加快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大执行力度;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设计;执行财政对科技投入的法定增长要求;金融机构应该转变成创新活动的重要支持者;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技术。

杨关[8](2016)在《把丰碑铸就在蓝天 新中国航空工业65周年巡礼》文中研究表明经过65年的发展,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已呈"井喷式"式发展,实现了从跟踪发展到自主创新、从"望其项背"到"同台竞技"的历史性跨越,加快了国防力量由单纯防御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助力我国国防力量开始逐步实现以空固土、以空强海的华丽转身,使我国成功跻身世界少数几个能系列化、网络化、多谱系自主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航空武器装备的国家之列,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林左鸣[9](2014)在《以军民深度融合推动航空强国建设》文中指出军工集团的军民融合式高速发展,能够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国民经济水平提升到可以和世界制造业强国竞争的程度。60多年前,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诞生。经过几代航空人顽强拼搏,中国航空工业走过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奋进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航空工业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工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

许友好[10](2014)在《我国催化裂化工艺技术进展》文中提出自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于1965年实现工业化以来,先后开发出沸石催化剂-提升管催化裂化、渣油催化裂化、催化裂解、变径串联提升管催化裂化和正在开发的高选择性催化裂化;经历了催化裂化装置从无到有,技术水平由低到高,装置规模和加工能力从小到大,研究思路从跟踪模仿到自主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到目前为止,全国催化裂化装置总加工能力已达到近150 Mt/a,其中渣油占催化裂化总进料约40%,所生产的汽油和柴油组分分别占全国汽油和柴油成品总量的70%和30%左右,所生产的丙烯量约占全国丙烯总产量的40%.同时,此催化裂化装置还可为烷基化装置和醚化装置提供原料.这些成果对我国炼油行业加工重质原料、提高轻质油收率和改善产品质量,进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从跟踪创新到自主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跟踪创新到自主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2)船舶行业标准化发展历史及规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船舶行业标准化发展历程
    2.1 发展起步阶段
    2.2 自主发展阶段
    2.3 快速发展阶段
    2.4 发展壮大阶段
3 船舶行业标准化发展规律探讨
    3.1 从跟踪研仿到自主制定再到国际化转变
    3.2 从专业领域发展向标准体系化发展演变
    3.3 从独立建设向军民通用型标准改变
4 船舶行业标准化发展建议
    4.1 优化船舶标准体系
    4.2 加强一流标准建设
    4.3 完善军民通用标准制定机制
    4.4 加强标准国际化工作
    4.5 提升标准化基础服务能力

(3)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及述评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述评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阐释
        1.4.1 自主创新
        1.4.2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思想基础及理论借鉴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技思想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思想
        2.1.2 列宁的科技创新思想
    2.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科技创新思想
        2.2.1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2.2.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2.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2.2.4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2.2.5 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3 西方学者科技创新理论的合理借鉴
        2.3.1 技术创新理论
        2.3.2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3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展的历程与特色
    3.1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展历程
        3.1.1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初步探索
        3.1.2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形成确立
        3.1.3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深化发展
    3.2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展取得成就
        3.2.1 创新政策体系渐趋完备
        3.2.2 自主创新主体日趋多元
        3.2.3 创新资源投入逐具规模
        3.2.4 创新文化建设有力推进
    3.3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展的特色
        3.3.1 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下的多维保障体系
        3.3.2 社会主义制度凝聚主体与资源绝对优势
        3.3.3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文化价值旨归
4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主要内容
    4.1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指导方针
        4.1.1 以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为指导
        4.1.2 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依托
        4.1.3 以兼顾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为宗旨
    4.2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基本原则
        4.2.1 政府统筹与市场导向结合
        4.2.2 整体推进与重点突出协调
        4.2.3 自主研发与开放创新并存
    4.3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发展目标
        4.3.1 健全自主创新体制机制
        4.3.2 构建主体协同创新秩序
        4.3.3 夯实自主创新资源基础
        4.3.4 提升自主创新文化实力
    4.4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驱动要素
        4.4.1 制度保障: 供给与实施并重
        4.4.2 主体支撑: 产学研协同创新
        4.4.3 资源基础: 创新要素多元化
        4.4.4 精神动力: 观念文化培育
5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展面临的困境
    5.1 制度保障不力影响创新实效
        5.1.1 制度供给不平衡
        5.1.2 制度协同效果受限
        5.1.3 制度实施机制不畅
    5.2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运行不畅影响创新成果转化
        5.2.1 主体目标不一致
        5.2.2 利益分配存在冲突
        5.2.3 协同转化机制不健全
    5.3 资源结构不均衡影响投入绩效
        5.3.1 资金来源与投入结构单一
        5.3.2 高端创新人才结构性短缺
        5.3.3 技术研发的物力设施不足
    5.4 多维文化风险影响自主创新意识提升
        5.4.1 传统文化的习惯依赖风险
        5.4.2 现代文化的内容选择风险
6 推进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展的对策
    6.1 优化政策法律环境,完善自主创新的制度保障
        6.1.1 明确自主创新顶层设计法治化导向
        6.1.2 优化自主创新制度的即时供给结构
        6.1.3 提高自主创新制度协同力与执行力
    6.2 推动产学研协同,增强自主创新的主体支撑
        6.2.1 明确创新主体功能定位
        6.2.2 健全主体利益分配机制
        6.2.3 加快自主创新成果转化
    6.3 完善资源配置,夯实自主创新的资源基础
        6.3.1 拓宽多元投资渠道加大自主创新资金扶持
        6.3.2 集聚高端智力资源充实自主创新人力保障
        6.3.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自主创新物态基础
    6.4 倡导创新文化,彰显自主创新的精神动力
        6.4.1 寻求传统文化与创新文化有机契合
        6.4.2 提升文化自觉以增强自主创新观念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作者简介

(7)基于能力构建的我国技术赶超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逻辑思路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
    第五节 论文的结构安排与主要内容
    第六节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技术赶超与能力的关系:文献综述
    第一节 早期经济理论中技术追赶的思想
        一、技术及其作用
        二、技术变迁的重要性
        三、技术追赶
    第二节 创新理论
        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二、创新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后发优势理论与技术赶超
        一、后发优势理论
        二、技术赶超与技术模仿
    第四节 能力与能力结构
        一、社会能力
        二、技术能力与能力结构
    第五节 简要评述
第三章 基于能力构建的技术赶超:理论框架
    第一节 技术赶超的一般过程
        一、技术赶超
        二、技术赶超的一般过程
    第二节 技术能力与能力结构
        一、追随者技术能力与能力结构
        二、技术能力发展阶段
    第三节 技术赶超与能力结构
        一、技术赶超与能力结构的关系
        二、技术赶超与能力结构的模型
        三、基于能力结构的技术赶超阶段划分
        四、技术赶超阶段转换与发展路径假说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技术赶超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美国能力结构的转变与技术赶超
        一、模仿能力主导阶段(殖民地时期至19世纪上半叶)
        二、研发能力主导阶段与模仿创新(19世纪下半叶)
        三、自主创新能力主导阶段(20世纪初至今)
        四、技术赶超效果评价
    第二节 日本、韩国能力结构的升级与技术追赶
        一、日本能力结构的升级与技术追赶
        二、韩国能力结构的升级与技术追赶
    第三节 实证检验
        一、模型设定与数据处理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技术追赶与能力结构
    第一节 我国技术追赶与能力结构
        一、模仿能力快速发展
        二、研发能力发展与模仿创新
        三、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发展
        四、技术追赶效果评价
    第二节 实证检验
        一、计量模型设定
        二、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三、模仿、研发、自主创新能力对我国技术追赶的总体影响
        四、模仿、研发、自主创新能力对不同地区技术追赶的影响
    第三节 为什么模仿主导型能力结构难以转变?
        一、模仿路径依赖对能力结构转换的困扰
        二、对外资的技术依赖及其“超国民待遇”
        三、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投入不足
        四、研发能力薄弱且资源配置效率较低
        五、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第四节 我国技术追赶的阶段特征
        一、我国产业技术追赶的阶段特征
        二、我国区域技术追赶的阶段特征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技术赶超的能力评价
    第一节 能力指数的构建
        一、技术模仿能力指数构成
        二、技术研发能力指数构成
        三、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指数构成
    第二节 我国技术赶超的能力评价
        一、数据和方法
        二、计算过程及评价结果分析
    第三节 我国技术赶超的能力评价弱项指标:进一步分析
        一、高等教育系列指标
        二、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
        三、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四、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占GDP比重
        五、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制成品出口比重
        六、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的结案比例
        七、科技拨款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
        八、金融机构年底贷款余额占GDP比重
        九、企业研发主体系列指标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能力结构升级与技术追赶——中国高铁案例分析
    第一节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背景
        一、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
        二、快速、绿色的运输方式
        三、带动物流成本的下降
        四、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
        五、是“一带一路”战略中中国崛起的具体途径
        六、日本、法国和德国的技术领先地位
    第二节 中国铁路的技术能力积累
        一、中国铁路的早期技术积累
        二、中国高速铁路的前期技术积累
    第三节 我国高铁能力结构的提升与技术追赶:以南车为例
        一、模仿能力获取
        二、研发能力增长、模仿创新与技术追赶
        三、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与局部技术超越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能力结构升级与我国技术赶超的路径与对策
    第一节 能力结构升级与我国技术赶超的路径选择
        一、近期应走出技术“模仿陷阱”
        二、中长期应摆脱“模仿创新路径依赖”,转向自主创新型赶超
        三、能力结构与技术赶超阶段转换目标的选择
    第二节 基于能力构建的我国技术赶超对策建议
        一、提升模仿能力,强化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二、加快研发能力发展,促进模仿创新
        三、保护、扶持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为技术超越奠定基础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研究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以军民深度融合推动航空强国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加速从航空工业大国向航空工业强国迈进
推动航空强国建设须注重军民深度融合
提高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须建立创新体系

(10)我国催化裂化工艺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密相流化床催化裂化工艺
3沸石催化剂的提升管催化裂化工艺的开发
    3.1沸石催化剂的提升管催化裂化工艺的开发
    3.2快速流化床烧焦罐再生技术
    3.3渣油催化裂化工艺
4串联变径提升管催化裂化
5催化裂解工艺开发
6高选择性催化裂化工艺开发
7结论与展望

四、从跟踪创新到自主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中国创新能力演变的科技成果评价政策研究——对改革开放以来127份政策文本分析[J]. 刘伟,范旭. 科技管理研究, 2021(12)
  • [2]船舶行业标准化发展历史及规律探讨[J]. 高学堂,石磊,孙成文,袁鑫. 中国标准化, 2020(11)
  • [3]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研究[D]. 凌莉. 大连理工大学, 2020
  • [4]航空工业:四十年砥砺奋进[J]. 本刊编辑部. 国防科技工业, 2018(12)
  • [5]航空工业 四十载砥砺奋进,四十年“七大跨越”[J]. 罗荣怀,谭瑞松. 军工文化, 2018(10)
  • [6]樊会涛:惟知跃进 惟知雄飞[J]. 孟奂,金雯. 军工文化, 2017(09)
  • [7]基于能力构建的我国技术赶超问题研究[D]. 赵晓华. 云南大学, 2016(12)
  • [8]把丰碑铸就在蓝天 新中国航空工业65周年巡礼[J]. 杨关. 军工文化, 2016(04)
  • [9]以军民深度融合推动航空强国建设[J]. 林左鸣. 中国军转民, 2014(07)
  • [10]我国催化裂化工艺技术进展[J]. 许友好. 中国科学:化学, 2014(01)

标签:;  ;  ;  

从跟踪创新到自主创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