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高产节水旱稻在中国试验成功

巴西高产节水旱稻在中国试验成功

一、巴西陆稻高产节水已在中国试种成功(论文文献综述)

殷会德,米铁柱,刘佳音,于萌,顾晓振,郭海鹏,李继明[1](2020)在《旱稻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文中研究表明旱稻具有耐旱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培育高产、优质的旱稻,能够解决我国可用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不足、水资源匮乏和人口增加的矛盾,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阐述了旱稻在国内外的种植现状以及旱稻的耐旱性研究与改良进展。

高欢,赵洪阳,聂元元,张剑锋,周佩雯,黎佳佳,龚丽英[2](2017)在《节水抗旱稻研究进展及其在水稻绿色生产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传统水稻生产消耗大量的淡水资源,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带来严重的面源污染。通过梳理节水抗旱稻研究进展及近几年多年多点示范数据,指出节水抗旱稻在高产稻田种植可大幅度减少灌溉用水和化肥及农药施用,降低面源污染;在中低产田表现高产稳产。近几年,节水抗旱稻在"玉米改稻"和"棉改稻"上的成功应用,也为当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可行的参考方向。推进节水抗旱稻的选育和开发,将有利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建立标准的审定体系和完善配套栽培技术是节水抗旱稻今后发展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李新颖[3](2010)在《巴西陆稻IAPAR9调亏喷灌的PLC控制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世界上水稻生产量和稻米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但缺水与旱灾等制约了我国水稻的生产与发展,因此发展水稻旱种和种植旱稻等节水稻作将是我国稻米生产的必然举措。作为礼物赠送给我国的巴西陆稻RAPAR9在我国试种并取得成功,在耐旱能力、产量优势和适应能力等多方面表现出优势。国内已有很多专家学者从多方面对它进行了研究,其中调亏灌溉试验的研究表明适度的水分亏欠不仅显着地减少了灌水量,同时还使产量明显得到了提高。这些研究为巴西陆稻的推广和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本研究中,先根据巴西陆稻的旱地种植特点确定选用恒压喷灌,再从巴西陆稻的调亏灌溉实验数据出发,顾及各生长期的土壤湿度、根长的变化及探头的成本等,设计了控制方案、程序和电路图。系统采用结构简单的自制探头,成本低廉,制作容易,湿度检测适时可靠,具有应用价值。

李新颖,姚帮松[4](2010)在《巴西陆稻在我国的种植与研究》文中认为巴西陆稻在我国试种成功,表现出产量和性能多方面的优点;巴西陆稻的种植已为我国的节水农业和稻米生产等发挥了作用;我国已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于巴西陆稻的研究,调亏灌溉理论及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促进巴西陆稻在我国的种植与发展。

马余平,李道远[5](2007)在《栽培稻抗旱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干旱是限制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种植水稻抗旱品种、进行水稻节水栽培是节水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栽培稻抗旱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栽培稻抗旱品种的育成、节水栽培技术的形成,抗干旱机理的深入研究为生产应用提供了支持,稻谷产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文章通过对栽培稻抗旱性有关研究方面包括抗旱性鉴定技术、抗旱育种、节水栽培、抗旱机理、抗旱生理生化、抗旱性遗传和抗旱分子生物学等进行概括,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依据。今后,应加强栽培稻旱播旱管、水播旱管研究,提高节水栽培技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强与抗旱有关的外源基因的研究,用以改良抗旱性,提高栽培稻的抗旱性。

何燕,李政,廖雪萍[6](2007)在《基于GIS的巴西陆稻IAPAR-9种植气候区划研究》文中指出根据巴西陆稻IAPAR-9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的要求,结合其在广西的多年引种试验结果,分析确定了影响广西种植巴西陆稻的关键气候因子和气候区划指标,采用GIS技术对区划指标进行小网格推算,得出广西不同地理背景下l km×l km网格点上的有关气候要素值,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和多层复合方法,对广西种植巴西陆稻进行气候区划,并对区划结果评述和建议,为广西发展巴西陆稻生产进行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张文萍[7](2006)在《水环境与旱稻产量性状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日益膨胀,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目前,解决水资源的有效途径,一是对废水进行治理后再利用,但此种治理费用较大;另外就是节约用水量,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消耗,这是经济有效的措施。农业灌溉用水是耗水大户,如果能科学用水,减少农业用水量,既能节约水资源消耗,又能使得排入水体的农业退水大量减少,则农业退水造成的水污染就会大量减轻。本文主要通过调亏灌溉模拟试验,探索旱稻生育期水环境对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旱稻节水潜力和生物工程节水技术。在取得有效的试验数据的基础上,首先以阶段灌溉水量作为变量,建立了产量、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与各阶段灌溉水量的数学模型,并找到对产量性状有显着性影响的阶段灌溉水量。其次通过聚类分析和模糊数学原理建立了对产量性状进行评价的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优选出1个理论满意的旱稻节水灌溉技术方案,并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确定较为满意的旱稻节水灌溉技术方案。然后建立了对节水率、产投比、WUE进行评价的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确定较为满意的生物工程节水技术方案。最后,结合19个处理方案和理论满意生物工程节水技术方案,提出实际可施行的产量较好、节水率较高的生物工程技术方案为第7个处理方案,并初步明确了旱稻亏缺节水灌溉规律。与旱稻充分灌溉相比,第7个处理方案节水量为0.7682(103m3.hm-2),第一阶段节水率15.81%,第二阶段节水率49.09%,第三阶段节水率6.82%,水分利用效率为0.6,第一、二、三阶段节水分配比为7.4199%、43.817%、48.763%,节水率9.3487%。而理论满意方案产量性状为Yc=4.9305(103kg.hm-2)、Yq=28.5821g、Ys=22.76(105hm-2)、Yz=118.9(粒/穗),灌溉水量为H1=0.2464(103m3.hm-2)、H2=0.4664(103m3.hm-2)、H3=4.9305(103m3.hm-2),总灌溉水量为6.1916(103m3.hm-2)。节水量为2.0256(103m3.hm-2)。第一阶段节水率31.65%,第二阶段节水率31.98%,第三阶段节水率10.29%,水分利用效率为0.69,第一、二、三阶段节水分配比为5.6329%、10.8264%、27.913%,节水率24.615%。理论满意方案与第7灌溉方案为湖南山岗丘陵地区推广旱稻和对旱稻进行节水灌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使之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姚帮松[8](2006)在《调亏灌溉对巴西陆稻IAPAR9生长、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明巴西陆稻IAPAR9全生育期的需水状况以及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不同的土壤水分含量条件下对其生长、生理生态以及产量的影响。利用调亏灌溉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种子萌发期,随着土壤含水率的降低,其发芽速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整齐度和活力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相对含水率为80%的处理各项指标均优于其它处理。就壮苗指数而言,水分含量在50%-70%的处理较好。幼苗的苗体素质与土壤水分含量有关,根长、根冠长度比、根重、茎重、须根数与水分呈极显着相关;茎长、根冠重量比与水分呈显着相关。随着土壤含水率的下降,其发芽力、种子活力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苗体素质也呈现显着的差别。土壤含水量为60%-80%的条件下幼苗的根冠比较大,主根和须根数均较发达,是较理想的株型。所以在土壤含水量为80%的条件下播种,发芽期间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以上,这样既可以节水20%左右,又可以获得苗体素质较好的幼苗。2.前期土壤水分含量的不同,对根后期生长影响较大,除根长外,根数、根体积、根重和根冠比等是前期水分含量较低而后期水分含量较高的处理各项指标增加较快。C7处理的根数和根体积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4.61根和30.01cm3,对应各阶段土壤水分含量为55%—65%、55%—65%、70%—80%;C9处理的根重和根冠比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63g和37.52%,对应各阶段土壤水分含量为55%—65%、65%—75%、70%—80%。单根根长随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增加,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极显着相关关系,第三阶段增加的速度最大,C19处理达到最大值为40.37cm,对应的土壤水分含量为75%—85%、75%—85%、80%—90%。根冠比随光合速率的增加而增加。3.土壤水分含量不同对巴西陆稻IAPAR9的生理指标影响较大,前期水分含量较低、后期水分含量较高的处理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有明显地增加,胞间CO2浓度明显地降低。当土壤水分含量第一阶段为55%-65%;第二阶段为65%-75%;第三阶段为70%-80%时,这一现象表现得最明显,说明巴西陆稻IAPAR9具有补偿生长效应。蒸腾速率与光合速率呈非线性关系,当蒸腾速率增加到某一数值后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超出这一临界值的蒸腾应通过合适的措施进行控制,减少水分地丢失。4.当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蒸腾速率分别为3.4021 mmolH2Om-2s-1和3.0057mmolH2Om-2s-1时(实测值3.63 mmolH2Om-2s-1、2.46 mmolH2Om-2s-1),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8.5520μmolCO2m-2s-1和24.2752μmolCO2m-2s-1(实测值8.58μmolCO2m-2s-1、24.15μmolCO2m-2s-1),说明蒸腾速率3.4021 mmolH2Om-2s-1和3.0057 mmolH2Om-2s-1为蒸腾速率的阀值。5.气孔导度在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阀值为0.0986 molH2Om-2s-1和0.1489molH2Om-2s-1,小于此值不利于蒸腾和光合,大于此值既不利于蒸腾和光合,也不利于节水。6.N、P、K元素含量受前期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影响大小的顺序为K>N>P,基本上呈极显着相关。第一阶段最有利于N、P、K吸收的土壤水分含量是:65%-75%。第二阶段最有利于N、P吸收的土壤水分含量是:75%-85%,K是65%-75%[对应第一阶段的土壤水分含量是:N和K为A1(45%-55%);P为A2(55%-65%)]。第三阶段最有利于N、P、K吸收的土壤水分含量是:70%-80%[对应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土壤水分含量是:N为A2(55%-65%);B4(55%-65%),P为A2(55%-65%);B6(75%-85%),K为A2(55%-65%);B5(65%-75%)]。7.水分利用率(WUE)、产量(Y)和供水量(X)之间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水分利用率的最佳值不是在供水充足、产量最高时获得。叶片水平上的水分利用率,应将蒸腾速率控制在临界值以下,避免奢侈蒸腾,灌水量应在各生育期进行合理分配,保证敏感期的供水量,有利于水分利用率地提高。孕穗—齐穗阶段需水量、模比系数、需水量强度较大,依次是分蘖—孕穗、播种—出苗、出苗—分蘖、齐穗—成熟。8.C10处理的理论产量最高5015.5Kg.hm-2,对应的土壤水分含量为第一阶段55%-65%、第二阶段65%-75%、第三阶段80%-90%。C9处理的实际产量最高4799.9Kg.hm-2,对应的土壤水分含量为第一阶段55%-65%、第二阶段65%-75%、第三阶段70%-80%。实际最高产量耗水量(6868.3 m3.hm-2)与充分灌溉耗水量(8507.2 m3.hm-2)相比,节水1638.9 m3.hm-2,可节水23.86%,产量提高12.28%。9.当灌水量为6368.96m3.hm-2时,水分利用率最高(0.7941);当灌水量为6907.92 m3.hm-2时,产量最高,(7854.53 Kg.hm-2)。所以灌水量控制在6368.96m3与6907.92 m3.hm-2之间为宜,与充分灌溉(对照处理8507.20 m3.hm-2)相比,可节约灌溉用水23.16%-33.57%。试验的理论最高产量和实际最高产量的耗水量正是在这一范围。巴西陆稻IAPAR9各阶段的模比系数为:播种—出苗9.56%、出苗—分蘖14.30%、分蘖—孕穗20.02%、孕穗—齐穗39.65%、齐穗—成熟16.47%。10.从构成产量的主要因子来看:千粒重主要受光合速率的影响,实粒数、有效穗主要受耗水量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产量受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顺序是实粒数>有效穗>千粒重。11.巴西陆稻IAPAR9各阶段对土壤水分的敏感程度是:孕穗—齐穗>分蘖—孕穗>播种—出苗>出苗—分蘖>齐穗—成熟,这与需水强度越大的阶段,作物对水分的敏感程度越高的分析结果一致。由此得到巴西陆稻IAPAR9水分生产函数的Jensen模型为:Ya/Ym=(ETa1/ETm1)0.0971×(ETa2/ETm2)0.0816×(ETa3/ETm3)0.2469×(ETa4/ETm4)0.2624×(ETa5/ETm5)0.0198

张明生[9](2005)在《浙江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浙江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072m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世界平均占有量的1/4。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用水总量呈增长趋势,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重持续下降,实际用量也明显下降,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重均加速上升,污水排放总量逐年增加,环境承载压力加重。面对目前水资源供给趋紧,尤其是农业用水锐减,部分区域水环境恶化,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和粗放等日益突出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成因,并从宏观的角度,战略的眼光,开展浙江水资源利用优化研究,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节约保护,尤其是抓好农业节水工作,确保粮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浙江省水资源利用现状及需水预测 2000年和2001年,浙江省水资源总量和利用情况与历年基本持平。为此以这两年均值说明浙江省的水资源状况:全省年水资源总量950.25亿m3,全社会总用水量203.25亿m3,水资源利用率为21.4%,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41m3。用水量中以农业灌溉用水为主,为108.78亿m3,占53.55%:林、牧、渔用水10.43亿m3占5.13%:城乡工业用水52.78亿m。,占26.02%;城镇居民用水19.41亿m3,占9.51%;农村居民用水11.84亿m3,占5.93%。城镇居民人均年综合生活用水量为131.5m3,农村居民人均年综合活动用水量为39.15m3。农田亩均用水量为515m3。万元GDP用水量为317m3。 浙江省的用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用水比重不断被压缩,从1993年的70.3%下降到2004年的52.8%;而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比重不断增加,前者从1993年的20.3%增加到2004年的26.8%,后者相应地从9.4%增加到17.6%。2002年,与全国各省的用水情况比较,浙江省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56.8%),明显低于全国平均(67.96%)。而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0年,浙江省粮食总需求约为1840万吨。如按较为理想的粮食自给率55%计,则2010年全省应生产粮食约1012万吨,相当于2001年的粮食总产(1055.68万吨)。而当年农业用水量为117.22亿m3,其中灌溉用水106.51亿m3。据预测,2010年农

何燕,李政[10](2005)在《GIS支持下的巴西陆稻种植气候区划》文中认为根据巴西陆稻IAPAR-9的多年引种试验结果、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分析确定了广西种植巴西陆稻的气候区划指标,采用GIS技术对区划指标进行小网格推算,得出广西不同地理背景下lkmxlkm网格点上的有关气候要素值,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和多层复合方法,对广西种植巴西陆稻IAPAR-9进行气候区划,并对区划结果进行评述和建议,为广西发展巴西陆稻生产进行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二、巴西陆稻高产节水已在中国试种成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巴西陆稻高产节水已在中国试种成功(论文提纲范文)

(1)旱稻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旱稻生产现状
2 旱稻的耐旱性研究及改良进展
    2.1 旱稻的耐旱性研究
    2.2 旱稻的遗传改良研究
3 我国旱稻发展前景

(2)节水抗旱稻研究进展及其在水稻绿色生产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规水稻生产面临的挑战
2 节水抗旱稻的提出及其研究进展
3 节水抗旱稻在水稻绿色生产中的作用
    3.1 节水抗旱稻可推进高产田节水节肥减排
    3.2 节水抗旱稻可有效挖掘中低产田产量潜力
    3.3 节水抗旱稻可为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可行的方向
4 展望
    4.1 建立符合节水抗旱稻品种的审定、示范和推广体系
    4.2 建立节水抗旱稻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3)巴西陆稻IAPAR9调亏喷灌的PLC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发展节水稻作是时代的要求
        1.1 水稻生产受制约
        1.2 巴西陆稻显优点
        1.3 调亏灌溉出效益
    2 国内外喷灌技术的发展状况
    3 国内喷灌控制系统研究状况
    4 研究课题
        4.1 课题来源
        4.2 课题意义
        4.3 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4.4 研究创新
第二章 本设计的技术基础与前期研究
    1 PLC技术
    2 选择灌溉方式
    3 管网供水方式
        3.1 一台恒速泵直接供水
        3.2 恒速泵+水塔供水
        3.3 射流泵+水箱的供水
        3.4 恒速泵+高位水箱的供水
        3.5 恒速泵+气压罐供水
        3.6 变频调速供水
    4 变频调速恒压供水技术
        4.1 变频恒压供水的意义
        4.2 变频调速恒压管网压力控制方式
        4.3 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的构成与原理
        4.4 变频供水管网中恒压的实现
        4.5 变频调速恒压供水节能原理
        4.6 变频恒压供水系统的控制方式
    5 供水方式的确定
    6 喷灌压力的选择
    7 土壤湿度检测方案的设计
        7.1 土壤湿度检测技术概况
        7.2 自制简易土壤湿度检测探头
        7.3 湿度检测结果的高低电平表示
    8 电磁阀门
    9 供水管网的设计
        9.1 供水管路系统设计
        9.2 喷灌控制原理
        9.3 中间控制电路设计
        9.4 灌溉均匀性的考虑
        9.5 水泵机组容量的确定
    10 小结
第三章 辅助控制电路设计
    1 灌溉的起停控制的基本要求与方案
    2 土壤平均湿度的测量
    3 湿度传感器的埋设位置和深度的选择
    4 不同生长期参考湿度装置的制作方法
    5 比较放大电路的设计
        5.1 运算放大器的选用
        5.2 比较放大电路设计
    6 遇自然降雨时的停灌控制
    7 喷灌时间的选择
    8 水位保护功能
    9 管网低压力的处理
    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LC选型和喷灌控制程序设计
    1 喷灌控制的应该具有的功能
    2 喷灌控制设置
    3 控制系统方框图
    4 PLC的容量计算
        4.1 输入点数的计算
        4.2 输出信号点数
        4.3 存储容量估算
    5 选择PLC型号
    6 PLC的I/O端子分配
    7 PLC控制系统电路图设计
    8 控制方案
        8.1 方法
        8.2 控制流程图
        8.3 控制程序编写方案
        8.4 控制程序
        8.5 模拟试验的结果
    9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对设计的总结
    2 PLC自动喷灌控制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附件

(4)巴西陆稻在我国的种植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巴西陆稻的种植与推广
    1.1 来源
    1.2 试种与推广
    1.3 巴西陆稻的意义
2 巴西陆稻的研究
    2.1 土壤与产量的关系
    2.2 灌溉与产量的关系
        2.2.1 关于产量与灌溉的较早的研究成果
        2.2.2 调亏灌溉对产量的影响
    2.3 种植方式与产量的关系
    2.4 温光、播种量与产量的关系
3 展望

(5)栽培稻抗旱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旱稻与节水农业
2 栽培稻抗旱性研究进展
    2.1 水稻抗旱性鉴定技术研究
    2.2 旱稻育种与节水栽培研究
    2.3 栽培稻抗旱机理研究
    2.4 抗旱生理生化研究
    2.5 栽培稻抗旱遗传研究
    2.6 抗旱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6)基于GIS的巴西陆稻IAPAR-9种植气候区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1 巴西陆稻IAPAR-9与气候条件关系
    1.1 热量方面的气候条件分析
    1.2 水分方面的气候条件分析
    1.3 广西种植巴西陆稻的气候区划指标
2 应用GIS技术对广西种植巴西陆稻进行气候适宜区的划分
    2.1 应用GIS建立巴西陆稻的气候资源空间推算模型
    2.2 应用GIS进行巴西陆稻种植的气候资源分析区划
3 广西种植巴西陆稻的气候区划结果评述与对策建议
    3.1 双季稻种植适宜气候区
    3.2 单季再生稻种植适宜气候区
    3.3 单季稻种植适宜气候区
    3.4 不适宜种植气候区
4 结果与讨论

(7)水环境与旱稻产量性状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的目的
    2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3 国内外研究进展
        3.1 调亏灌溉的研究进展
        3.2 模糊数学的研究现状
    4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4.1 建立三阶段灌溉水量与作物产量性状之间的统计回归数学模型
        4.2 模糊数学与统计回归模型的结
        4.3 初步确定生物工程节水技术方案
    5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项目试验设计
    1 试验目的与意义
        1.1 试验设计的思考
    2 试验方案
    3 试验数据的处理
        3.1 各阶段灌溉水量的确定
        3.2 产量性状的确定
        3.3 产量水平上的水分利用效率
    4 灌溉水量与产量性状的效果初步分析
        4.1 第一阶段灌溉水量与产量性状的效果初步分析
        4.2 第二阶段灌溉水量与产量性状的效果初步分析
        4.3 第一阶段灌溉水量与产量性状的效果初步分析
        4.4 三个阶段灌溉水量与产量的效果综合分析
    5 小结
第三章 产量与作物灌溉水量数学模型的确定
    1 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
        1.1 多项式曲线拟合
        1.2 多元线性回归方模型
    2 试验数据
    3 灌溉水量与产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建立
        3.1 灌溉总水量与产量之间建立相关关系
        3.2 阶段灌溉水量与产量之间建立相关关系
    4 产量与生育期阶段灌溉水量模型的建立
    5 显着性检验
    6 小结
第四章 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与灌溉水量数学模型
    1 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与灌溉水量数据
    2 作物灌溉水量与千粒重之间统计回归模型的建立
        2.1 作物灌溉水量与千粒重之间曲线拟合
        2.2 第一阶段灌溉水量与千粒重曲线拟合
        2.3 第二阶段灌溉水量与千粒重曲线拟合
        2.4 第三阶段灌溉水量与千粒重曲线拟合
        2.5 全生育期灌溉水量与千粒重统计回归模型的建立
        2.6 显着性检验
    3 作物灌溉水量与有效穗数之间统计回归模型的建立
        3.1 作物总灌溉水量与有效穗的曲线拟合
        3.2 第一阶段灌溉水量与有效穗的曲线拟合
        3.3 第二阶段灌溉水量与有效穗曲线拟合
        3.4 第三阶段灌溉水量与有效穗的曲线拟合
        3.5 有效穗与全生育期阶段灌溉水量模型的建立
        3.6 显着性检验
    4 作物灌溉水量与穗粒数之间统计回归模型的建立
        4.1 作物总灌溉水量与穗粒数的曲线拟合
        4.2 第一阶段灌溉水量与穗粒数的曲线拟合
        4.3 第二阶段灌溉水量与穗粒数的曲线拟合
        4.4 第三阶段灌溉水量与穗粒数的曲线拟合
        4.5 全生育期灌溉水量与穗粒数统计回归模型的建立
        4.6 显着性检验
    5 小结
第五章 模糊概率综合评判模型的确定
    1 分析并确定U,V
    2 F模糊聚类分析
        2.1 对总体进行分类
    3 确定隶属度函数A(x)
        3.1 产量性状高产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3.2 产量性状中产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3.3 低产隶属度函数
    4 一级模糊概率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4.1 判断集(评语组成的集合)
        4.2 因素集(被评判对象的各因素组成的集合)
        4.3 单因素判断
        4.4 由映射U→V所确定的模糊关系矩阵为R
        4.5 求U上的权重模糊子集
    5 规划
        5.1 确定满意方案
        5.2 求解方程
    6 计算最满意方案对应的产量、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
        6.1 高产产量、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隶属度函数
        6.2 计算高产下每阶段的灌溉水量
    7 F模式识别
    8 小结
第六章 生物工程节水技术方案的确定
    1 旱稻不同灌溉处理方案的经济分析
        1.1 旱稻不同灌溉处理方案的投入产出分析
        1.2 产投比
        1.3 WUE
    2 旱稻亏缺节水规律的分析
        2.1 旱稻不同灌溉处理方案下节水效率的计算
        2.2 旱稻阶段亏缺节水规律的分析
    3 一级模糊概率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3.1 分析并确定U,V
        3.2 F模糊聚类分析
        3.3 确定隶属度函数A(x)
        3.4 单因素判断
        3.5 求U上的权重模糊子集
    4 F模式识别
    5 旱稻生物工程节水技术初步方案的确定
    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1 主要研究结论
    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A

(8)调亏灌溉对巴西陆稻IAPAR9生长、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水分与旱稻生长的关系
        2.2 灌溉与旱稻产量的关系
        2.3 供水量与水分利用率的关系
        2.4 水分与作物蒸发蒸腾、光合和气孔导度的关系
    3 调亏灌溉的研究
        3.1 背景和意义
        3.2 作物对调亏灌溉的反应
        3.3 调亏灌溉的机理
    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5 创新点
    6 项目来源
第二章 试验设计
    1 试验概况
    2 试验方法设计
        2.1 种子萌发及幼苗质量试验
        2.2 调亏阶段试验
        2.3 土壤水分含量控制
    3 测试内容与仪器
        3.1 土壤水分含量
        3.2 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
        3.3 根及根冠比
        3.4 生理指标
        3.5 氮、磷、钾含量与有机质及PH值
    4 分析方法、数据处理
第三章 调亏灌溉对巴西陆稻IAPAR9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1.2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水分处理对发芽力的影响
        2.1.1 发芽势
        2.1.1.1 发芽速率
        2.1.1.2 整齐度
        2.1.2 发芽率
        2.2 不同水分处理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2.2.1 发芽指数
        2.2.2 活力指数
        2.3 不同水分处理对苗体素质的影响
    3 讨论
第四章 调亏灌溉对巴西陆稻IAPAR9根及根冠比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与测定方法
        1.2 取样时间
    2 结果与分析
        2.1 根长
        2.2 根数
        2.3 根体积
        2.4 根重
        2.5 根冠比
        2.6 光合速率与根冠比
    3 讨论
第五章 调亏灌溉对巴西陆稻IAPAR9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测定时间
        1.2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蒸腾速率
        2.2 光合速率
        2.3 气孔导度
        2.4 胞间CO2浓度
        2.5 蒸腾与光合
        2.6 气孔导度与蒸腾、胞间CO2浓度
        2.6.1 气孔导度与蒸腾
        2.6.2 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
        2.7 胞间CO2浓度与光合速率
    3 讨论
第六章 调亏灌溉对巴西陆稻IAPAR9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
        1.2 施肥情况
        1.3 取样时间及方法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第一阶段对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2.2 第二阶段对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2.3 第三阶段对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第七章 调亏灌溉对巴西陆稻IAPAR9产量的影响
    1 水分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1.1 不同的水分处理与产量构成因子
        1.2 产量构成因子的主要影响因素
    2 土壤水分对产量的影响
    3 讨论
第八章 巴西陆稻IAPAR9对水环境的生态适应性
    1 水分利用率
        1.1 叶片水平上的水分利用率
        1.2 产量水平上的水分利用率
        1.3 供水量与产量、水分利用率的关系
        1.4 各生育阶段的需水特征
    2 巴西陆稻IAPAR9水分生产函数
        2.1 水分敏感指数
        2.2 水分敏感指数的计算及水分生产函数
    3 讨论
第九章 结论
致谢
作者简历
在读博士期间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
发表的论文
主持或参与的科研课题
附件:科技查新报告

(9)浙江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浙江省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需水预测
    1 浙江省水资源基本情况
    2 浙江省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与国内外的比较
        2.1 浙江总用水量与农业用水量
        2.2 全国与各地的用水情况
        2.3 不同国家用水情况的比较
    3 农业需水与缺水预测
    4 浙江省部分用水指标分析
        4.1 万元 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比较
        4.1.1 万元 GDP用水量
        4.1.2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4.1.3 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
        4.2 人均生活用水量
        4.3 灌溉水分利用系数
        4.4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4.5 工业废水处理率和达标排放率
    5 浙江省2010年需水预测和优化目标
        5.1 农业用水
        5.2 工业用水量
        5.3 生活用水预测
        5.4 总需水量预测
    6 优化目标
        6.1 综合分析
        6.2 各项目优化目标
        6.2.1 节水指标
        6.2.1.1 农业用水
        6.2.1.2 工业用水
        6.2.1.3 生活用水
        6.2.1.4 2010年水资源利用主要优化目标汇总
        6.2.2 治污指标
        6.2.3 配制目标
第二部分 浙江省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 浙江省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
        1.1 人均水资源量少
        1.2 浙江水资源分布与地区经济、人口分布不相匹配
        1.3 浙江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己相对较高
        1.4 用水粗放,浪费严重
        1.4.1 农业输水设施相对陈旧,水分利用系数偏低
        1.4.2 农田灌溉方式相对传统落后,水分生产率较低
        1.4.3 城市供水漏损率偏高
        1.4.4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偏低
        1.5 水资源政策和管理体制不适应,水费价格偏低
        1.6 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 农业用水与灌溉面积、粮食总产量的关系
        2.1 食安全问题
        2.2 农业用水与粮食总产量的关系
        2.3 灌溉用水与粮食产量的关系
    3 优化水资源管理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对策
        3.1 节流优先,高效利用,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1.1 农业节水
        3.1.2 工业节水
        3.1.2.1 依靠科技进步,完善监控体系,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3.1.2.2 优化产业布局,严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落户
        3.1.2.3 完善监控体系,保障工业与节水同步发展
        3.1.3 生活节水
        3.2 治污为本,有效保护,建立水环境的保障体系
        3.3 适度开发,虚实调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制
        3.3.1 适度开发
        3.3.2 虚实调水
        3.4 科学管理,创新机制,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
        3.4.1 依法行政,加强监督
        3.4.2 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3.4.3 防洪防灾,科学调度,实现人与洪水和谐共处
        3.4.4 引入市场机制,实现投资多元化
第三部分 提高农业生产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研究
    1 提高农业生产水分利用率的意义与途径
    2 农艺节水和生物(生理)节水技术
        2.1 减少泡田时间和防止水分渗漏
        2.2 减少土壤表面蒸发
        2.3 改善灌溉方法
        2.4 干湿交替灌溉
        2.5 水稻早作节水技术
    3 抗早品种选育
        3.1 作物对干早的生理反应及其基因型差异
        3.1.1 光合作用减弱,干物质减少
        3.1.2 叶片水势下降
        3.1.3 渗透调节物质增加
        3.1.4 脂膜损伤及膜透性增加
        3.1.5 脱落酸含量增加
        3.1.6 干旱诱导蛋白的合成
        3.2 抗早品种选育途径
        3.2.1 利用分子育种手段转移或累加有利抗旱基因
        3.2.2 增强品种抗渗透胁迫能力
        3.2.3 轻度水分胁迫诱导抗早蛋白的合成
        3.2.4 增强品种抗氧化防御系统能力
        3.3 发展陆稻生产
        3.4 调整种植结构
    4 工程节水技术
        4.1 渠系配套
        4.2 渠道防渗技术
        4.3 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5 管理节水
        5.1 管理创新
        5.2 雨水收集
        5.3 喷灌技术
        5.4 微灌技术
小结
参考文献

四、巴西陆稻高产节水已在中国试种成功(论文参考文献)

  • [1]旱稻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 殷会德,米铁柱,刘佳音,于萌,顾晓振,郭海鹏,李继明. 中国稻米, 2020(04)
  • [2]节水抗旱稻研究进展及其在水稻绿色生产的作用[J]. 高欢,赵洪阳,聂元元,张剑锋,周佩雯,黎佳佳,龚丽英. 上海农业学报, 2017(06)
  • [3]巴西陆稻IAPAR9调亏喷灌的PLC控制系统研究[D]. 李新颖. 湖南农业大学, 2010(03)
  • [4]巴西陆稻在我国的种植与研究[J]. 李新颖,姚帮松. 科技资讯, 2010(30)
  • [5]栽培稻抗旱性研究进展[J]. 马余平,李道远. 广西农业科学, 2007(04)
  • [6]基于GIS的巴西陆稻IAPAR-9种植气候区划研究[J]. 何燕,李政,廖雪萍. 应用气象学报, 2007(02)
  • [7]水环境与旱稻产量性状的研究与应用[D]. 张文萍. 湖南农业大学, 2006(01)
  • [8]调亏灌溉对巴西陆稻IAPAR9生长、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D]. 姚帮松. 湖南农业大学, 2006(02)
  • [9]浙江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优化研究[D]. 张明生. 浙江大学, 2005(09)
  • [10]GIS支持下的巴西陆稻种植气候区划[A]. 何燕,李政. 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 2005

标签:;  ;  ;  ;  ;  

巴西高产节水旱稻在中国试验成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