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学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论美学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一、浅谈美学在档案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芮[1](2021)在《困境的消解之道 ——活态档案馆的内涵、定位及建设路径》文中提出

王大伟[2](2021)在《档案学的美学特征》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分析了档案学的美学特征,认为基于美学视角的档案学研究,不但有利于完善档案学理论体系、丰富档案管理经验,更给人以美的享受。美学的超脱性为档案学理论研究和管理利用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描绘出新的美好愿景。

汪靖婷[3](2020)在《休闲学视角下的综合档馆文化功能拓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崔恬[4](2019)在《我国国家档案馆展览演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档案展览是档案和档案馆与公众沟通的重要媒介,是档案宣传的重要方式。档案展览的内容包括所藏档案信息,档案工作成果,档案人员贡献,是展示档案及档案工作的有效方式;是配合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的正面宣传活动;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力量;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工具;是保存社会记忆,传承精神文明成果的载体;档案展览举办方要积极利用档案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档案展览的研究最早来自于档案展览工作经验总结,大致可以分为档案展览筹备工作经验总结、浅议档案展览作用价值和科学技术在档案展览中的应用,研究不够深入,仅是根据社会经济和传媒手段发展变化,划分档案展览发展历程,所以本文基于公开资料统计并分析我国建国至今的档案展览,以统计到的近70年的档案展览数据为基础,从档案展览的举办主体、展览主题、展览形式和展览目的等方面分析档案展览的发展演变,以影响档案展览的标志性事件和改变档案展览的关键技术手段作为档案展览发展历程的划分界限,将档案展览划分成不同的发展阶段。本文概述了档案展览的概念、类型,用以阐释档案展览是什么,以何种方式存在。文章的主体是档案展览发展历程、档案展览演变规律和档案展览发展趋势,根据不同阶段档案展览的主题特征作为档案展览发展历程的划分标准,分为普及档案工作为主的单一主题阶段、宣传档案工作为主的复合主题阶段、档案内容宣传为主的多主题阶段三个阶段。归纳的档案展览演变规律:档案展览举办主体演变规律、档案展览主题演变规律和档案展览举办形式演变规律。档案馆展览发展趋势包括:档案展览举办主体和展览主题发展趋势、档案展览举办形式发展趋势、档案展览人员发展趋势、档案展览资源整合深度挖掘四个发展趋势。

铁钟[5](2019)在《文化遗产信息模型的虚拟修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文化遗产诠释与展示的模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及其理论研究逐渐成为具有跨学科与综合性特征的研究方向。随着对文化遗产信息模型与三维可视化的研究逐渐深入,沉浸式与交互式的三维可视化设计改变了受众感知与汲取历史信息的方式。由于可视化内容无法评估来源和引用参考文献,使得大多数信息模型被认为是一种技术工具,而不是作为一种标准的档案文件为相关研究提供佐证,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需要逐步地建立自身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本文在文化遗产信息模型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虚拟修复理论,将可视化内容作为开放的数据链接与定制的领域本体,通过感知模拟、定位跟踪、三维打印、逆向建模与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建立跨学科的交互性研究框架,解决文化遗产多元化带来的数据异构性问题,最终建立虚拟修复的三维可视化研究方法与原则。研究首先从现代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史切入,对现行保护原则进行了分析,从历史文化价值认知的角度提出了虚拟修复研究的必要性;其次数字技术的思维模式不同于人类的思维模式,计算的过程忽略了情感和精神的价值,但价值理性的实现,必须以工具理性为前提。这就需要在全面的文献和实证基础之上,对虚拟修复的技术思维模式进行内容判断与自我审视。针对于三维可视化数据的异构性等研究难点,依据数据的采集方法与文献特征,提出了信息模型虚拟修复的可视化解决方案。将计算机科学的工具引入人文研究的过程中,因可视化内容不可控的主观特性,需要将其放在持续的批评理论体系中,批评应该先于可视化的产生,而不是事后证明的手段;最后,基于虚拟修复的信息模型构建,对信息建模的本体与语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与之相关的解释性、整体性和交互性等问题进行了逐一分析并加以解决。通过交互元数据的引入,加强虚拟修复的透明度,并将这种虚拟修复的理论体系在敦煌数字化展示设计项目中加以实践。为了保护日益受到威胁的文化遗产,三维可视化作为一种开放性、交互性和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框架,逐渐纳入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管理与长期保护的机制中。同时虚拟修复也被视作一种交互性的解读行为,一种明确的内省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遗产的文化与历史价值,从而推动文化遗产原真性与整体性保护的发展。

危娅婷[6](2019)在《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社会中电子档案的大量产生与使用,用户对档案馆的信任受到了挑战。纸质档案管理中,即使是复印件,只要加盖了档案馆公章,同样能发挥凭证作用,这是档案馆作为一个被信任的组织为盖章复印件“背书”。但对电子档案管理而言,少了档案馆的信任“背书”,在现有公众心理、社会习惯、文化背景下,要实现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显得十分困难。从电子档案管理角度看,用户对档案馆的不信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档案工作者的不信任;二是对电子档案的不信任,“不信任”折射的是用户对档案馆管理电子档案能力的怀疑。显然,电子档案管理能力是影响档案馆信任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如何去探明影响档案馆信任的代表性因素有哪些,并建立“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模型,是本文所做主要工作。信任是众多学科领域研究的对象,但在档案学领域所涉研究有限。本文在梳理信任、组织信任相关理论后,对档案馆信任进行了界定,此为研究的基础与难点之一。进一步,对“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展开了学理分析,认为其信任前因包含用户、档案馆、环境和互动四方面因素;信任维度涉及制度、情感、认知与技术四种信任;产生的信任结果有用户满意与用户忠诚两种类型。同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定量研究方法确定影响信任的各变量以及各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并分析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最终构建了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模型,这是研究的重难点与可能创新所在。本文研究内容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描述了研究展开的情况。第二章阐释了档案馆信任、“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的内涵。第三章以组织信任等理论为指导,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方法,对用户——档案馆信任的信任前因、信任维度和信任结果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和假设,并建立了信任关系的模型。第四章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和AMOS分析工具对构建的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第五章以信任关系模型为指导,提出了面向电子档案管理的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的建立策略。第六章结语对所做工作进行总结,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沈显明[7](2018)在《光伏发电技术在档案馆建筑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发展光伏发电技术是未来建绿色档案馆建筑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浅析了档案馆建筑在应用光伏发电系统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装机容量的设计、最佳安装倾角的确定以及不同组件的选型组件;同时以江苏某档案中心为例,分析了10.8kw光伏发电系统的经济收益、回收周期以及环境效益等指标,为今后档案馆建筑应用光伏发电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杨诗琦[8](2018)在《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黔南州水族档案资源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视及社会档案意识的觉醒,使得少数民族档案资源的建设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本文基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荔波、三都等水族地区的实地调研,以生态位理论为研究视角,以水族档案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阐述水族档案资源建设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并结合生态位相关理论为黔南州水族档案资源提供具备参考价值与实践意义的建设策略和方案。本论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1)绪论部分:基于少数民族档案概念的提出、生态位理论的源起与发展及民族记忆保护和民族文化传承等研究背景,利用文献计量阐述国内外生态位理论及以水书为主的水族档案资源研究现状,提出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水族档案资源建设研究的理论与实现意义,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2)第一章:根据学界对少数民族档案概念及国家档案资源概念的相关内容,界定黔南州水族档案资源概念,并按照不同标准对水族档案资源类型进行简要划分,明确水族档案资源的建设内容及范围。此外,论述水族档案资源的特点和价值以及建设的基本内容,进一步说明黔南州水族档案资源建设的重要意义;(3)第二章:在前文论述生态位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生态位在档案馆系统和档案界其他领域的理论应用现状及其在水族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具体应用;(4)第三章:以黔南州地区的荔波县和三都县为例,充分利用实地调研的数据、事实从客体因子、主体因子及环境因子三大生态因子分析黔南州水族档案资源的建设优势和存在问题;(5)第四章:针对水族档案资源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建构客体生态因子、拓展主体生态因子及优化环境生态因子等解决对策,以优化黔南州水族档案资源建设与有力保护传承水族的民族文化。借助生态位理论的学科优势,探寻水族档案资源建设问题,剖析构成生态位的三大生态因子并提出优化对策,提高水族档案资源建设质量与效率,助推档案事业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升黔南州水族地区的经济水位,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及生态效益的共赢局面。

陈宝美[9](2016)在《公民档案素养培养途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档案是传承历史的载体,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档案素养是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储备这项技能便于公民轻车熟路地利用档案。虽然改革开放之后档案事业发展迅速,但是公民档案素养的发展并未跟上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因此,提高公民整体的档案素养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通过对档案利用者的问卷调查了解公民档案素养的现状,明确公民应具备的档案素养,分析影响公民档案素养的因素,进而提出提高公民档案素养的具体措施。如果积极培养公民的档案素养,那么在将来公民就会具备利用档案的基本知识,促使公民利用档案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种种问题,真正做到档案为人民服务的理想。

盛婷[10](2016)在《档案馆视觉形象与品牌塑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档案馆视觉形象与品牌是档案馆与公众交流和沟通的纽带,是档案馆实现其开放性的一种全新手段与策略。经过文献检索与资料搜集,论文以档案馆视觉视觉形象与品牌塑造为题展开论述:首先对档案馆视觉形象与品牌的相关概念、设计原则做出阐述与介绍;其次,通过对网络搜索和现场调查,探求与总结国内外档案馆视觉形象与品牌塑造的研究与实践现状,从而提出档案馆视觉形象与品牌塑造的原则与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正在筹建中的中国丝绸档案馆进行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和品牌的塑造以充实和佐证论文内容。本文的研究旨在改变档案馆在公众心中的封闭形象,实现档案馆的开放性,让更多的公众了解档案馆、进入档案馆,以充分实现和发挥出档案馆的文化功能。

二、浅谈美学在档案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美学在档案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档案学的美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学和美
二、档案学与档案
三、档案学的美学特征
    (一)档案学之美,美在健全独立又与外界相依存。
    (二)档案学之美,美在根基扎实又脉络绵延。
    (三)档案学之美,美在理论深入又实践广泛。
    (四)档案学之美,美在当下勤勉又前程远大。
    (五)档案美,档案人更美。

(4)我国国家档案馆展览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研究对象
    0.3 概念界定
        0.3.1 档案展览概念
        0.3.2 档案展览类型
    0.4 研究现状
    0.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0.5.1 研究思路
        0.5.2 研究方法
    0.6 创新点与不足
        0.6.1 创新点
        0.6.2 不足
1 普及档案工作为主的单一主题阶段(1949—1978)
    1.1 档案展览发展背景
        1.1.1 建国初党政工作逐渐开展
        1.1.2 国民文化水平逐渐提高
    1.2 接收整理档案(1949-1955)
    1.3 推广档案工作经验(1956-1965)
        1.3.1 推广档案工作展览为主
        1.3.2 档案文化展览为辅
    1.4 档案工作被迫停止(1966-1978)
2 宣传档案工作为主的复合主题阶段(1979—1996)
    2.1 档案展览发展背景
        2.1.1 开放历史档案
        2.1.2 文化事业发展
    2.2 历史档案展览
        2.2.1 展示馆藏精品档案
        2.2.2 配合重大纪念活动
    2.3 展示政绩、工作成就展览为主
        2.3.1 档案工作成就展览
        2.3.2 档案工作效益展览
        2.3.3 展示政绩档案展览
3 档案内容宣传为主的多主题阶段(1997—至今)
    3.1 档案展览发展背景
        3.1.1 档案学理论发展
        3.1.2 多媒体技术渐入辅助展览
        3.1.3 档案局(馆)门户网站应用
        3.1.4 档案局(馆)移动端出现
    3.2 档案展览举办常规化
        3.2.1 档案展览数量稳定
        3.2.2 档案展览来源广泛
    3.3 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逐渐增多
    3.4 地区文化档案展览为主
    3.5 档案展览政治性与文化性兼具
        3.5.1 档案展览关注政治
        3.5.2 档案展览关注文化
    3.6 网络展览与实体展览共存
4 档案馆展览演变规律
    4.1 档案展览举办主体演变规律
        4.1.1 从独立举办展览到联合举办展览
        4.1.2 从立足于馆藏资源展览到征集档案展览
        4.1.3 从临时举办展览到展览工作常态化
    4.2 档案展览主题演变规律
        4.2.1 从注重档案工作到注重档案内容
        4.2.2 从宏观综合性展览到小专题展览
    4.3 档案展览举办形式演变规律
        4.3.1 从实体档案展览到网络档案展览
        4.3.2 从向内部人员展览到向社会公众展览
5 档案馆展览发展趋势
    5.1 档案展览举办主体和展览主题发展趋势
        5.1.1 展示专题内容的联合办展
        5.1.2 展示精品馆藏的独立办展
        5.1.3 精准服务的定制主题展览
    5.2 档案展览举办形式发展趋势
        5.2.1 更加灵活的网络档案展览
        5.2.2 面向不同类型公众的展览
    5.3 档案展览人员发展趋势
        5.3.1 档案展览人员数量丰富
        5.3.2 档案展览人员具有多元的知识背景
        5.3.3 档案展览策展人员社会化
    5.4 档案展览资源整合深度挖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5)文化遗产信息模型的虚拟修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修复理念与历史框架
    第一节 现代保护运动的发展
        一、早期的修复概念
        二、修复理念的批判性实践
        三、二战的影响
    第二节 古雅的追求
    第三节 整旧如旧的中国理念
第三章 虚拟修复的工具论
    第一节 虚拟修复的语义演变
        一、虚拟考古
        二、数字考古
        三、虚拟遗产
    第二节 虚拟的诠释与展示
    第三节 虚拟修复的时间性
第四章 可视化数据额保存、内容访问与分析
    第一节 数据本体研究
    第二节 可视化数据的文献特征
    第三节 可视化数据的采集方法
    第四节 数据的异构性
        一、斯卡尔左拉花园
        二、佛罗伦萨火车站竞赛设计
        三、东园胜概图界画重建
        四、数据的思维
    第五节 可视化元数据集成
        一、元数据标准
        二、基于本体的概念参考模型
        三、语义的表达
    第六节 交互元数据
    第七节 可视化三维格式的保存与访问
    第八节 数据生命周期
第五章 虚拟修复的信息模型构建
    第一节 信息建模
        一、编码、语义与解码
    第二节 虚拟修复信息模型
        一、历史建筑信息模型
        二、信息模型构建流程
        三、虚拟修复信息模型的本体、语义与重构
    第三节 信息模型诊断与评估
第六章 虚拟修复的信息重构与解读
    第一节 QUADRATURA幻境
    第二节 虚拟修复的信息重构
    第三节 现实的虚拟构建
        一、虚拟的可靠性
        二、严肃游戏
        三、混合现实的交互性
    第四节 虚拟现实与现象学
        一、器官的投影
        二、引入解释性
        三、现象学的感知
        四、场所精神与整体性保护
    第五节 综合性描述解决方案
        一、敦煌158 窟的实验
        二、虚拟沉浸感与三维打印
第七章 虚拟修复的数字化国际框架
    第一节 文化遗产数字化国际框架的形成
    第二节 重建的批判性实践
    第三节 伦敦宪章
        一、三维可视化
        二、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性
        三、信息透明
        四、交互元数据
        五、可持续性
    第四节 塞维利亚原则
第八章 数字化的理性反思
    第一节 对个体感知的反思
    第二节 对虚拟的反思
    第三节 对真实性的反思
    第四节 对可逆性的反思
    第五节 对可视化的反思
结语真实的虚拟修复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莫高窟158 窟Digitization结构关系图
    伦敦宪章THE LONDON CHARTER(中英文版)

(6)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对档案馆的信任研究
        2.对档案工作者的信任研究
        3.对电子档案的信任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四)研究内容与可能创新
        1.研究内容
        2.可能创新
    (五)基本概念
二、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概述
    (一)档案馆信任
    (二)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
        1.概念
        2.内涵
        3.特点
    (三)档案馆可信性、公信力与信任度
三、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模型构建
    (一)模型构建理论基础
        1.组织信任理论
        2.理性行为理论
        3.社会行为理论
        4.期望确认理论
        5.结构方程模型
    (二)UART模型要素分析
        1.前因要素——信任的影响因子
        2.维度要素——信任的运行机制
        3.结果要素——信任的作用表现
    (三)UART模型架构与假设
        1.UART模型架构
        2.UART模型假设
        3.UART模型路径图
四、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模型检验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1.问卷设计
        2.数据收集
    (二)UART量表检验和修正
        1.信度分析
        2.效度分析
        3.UART量表修正
    (三)UART模型验证
        1.UART模型拟合
        2.UART模型修正
五、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建立策略
    (一)搭建信任环境生态圈,强化制度型信任
        1.从社会层面加固法律与技术外圈
        2.从行业层面加固档案法律法规中圈
        3.从组织层面加固规章制度内圈
    (二)平衡能力的“实”与“应”,建立认知型信任
        1.达到档案馆能力的“应然”标线
        2.发布档案馆能力的“实然”信号
    (三)奉行善意的“管”与“服”,培养情感型信任
        1.档案馆内建立善意管理机制
        2.档案馆外传递善意服务理念
    (四)加强档案馆与用户互动,塑造技术型信任
        1.增强用户对传统载体档案可信正向感知
        2.引导用户对电子档案可信正向感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UART关系假设汇总
附录2 :UART测量量表
附录3 :UART测量修正量表
附录4 :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光伏发电技术在档案馆建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光伏发电技术在档案馆建筑中应用
    (一)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
    (二) 装机容量的设计
    (三) 最佳倾角的确定
    (四)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选型
        1.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
        2.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
        3.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
二、光伏发电技术在档案馆建筑中应用实例分析
    (一) 项目概况
    (二) 系统设备配置
    (三) 系统并网形式
    (四) 系统效益分析
        1. 经济效益分析
        2. 环境效益分析

(8)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黔南州水族档案资源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少数民族档案概念的提出
        (二)生态位理论的源起与发展
        (三)民族记忆保护及民族文化传承的迫切需要
        (四)水族档案资源的珍贵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生态位学科引用态势
        1.文献来源和概况
        2.研究情况统计
        3.生态位理论的学科引用态势
        (二)水族档案资源建设研究综述
        1.文化传承视角
        2.抢救保护视角
        3.档案编纂视角
        4.社会记忆视角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统计
        2.实地调研
        3.归纳分析
        4.实例举证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黔南州水族档案资源概述
    一、黔南州水族档案资源基本概念集合
        (一)少数民族档案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二)国家档案资源概念及内容构成
    二、黔南州水族档案资源建设概述
        (一)黔南州水族档案资源概念界定
        (二)黔南州水族档案资源类型构成
        (三)黔南州水族档案资源的特点与价值
        1.黔南州水族档案资源的特点
        2.黔南州水族档案资源的价值
        (四)黔南州水族档案资源建设基本内容
        1.黔南州水族档案资源建设内涵
        2.黔南州水族档案资源建设途径
第二章 生态位理论在档案系统及水族档案资源建设的应用
    一、生态位理论在档案系统的应用
        (一)生态位理论在档案馆系统的应用
        1.传统档案馆生态位
        2.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及其生态位
        (二)生态位理论在档案其他系统的应用
    二、生态位理论在水族档案资源建设的应用
        (一)水族档案资源建设系统生态位及其构成
        1.水族档案资源建设系统的主体生态因子
        2.水族档案资源建设系统的客体生态因子
        3.水族档案资源建设系统的环境生态因子
        (二)水族档案资源建设系统生态位构建原则
        1.最值原则
        2.动静结合原则
        3.互动性原则
        4.健康发展原则
        5.协同建设原则
第三章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黔南州水族档案资源建设动态
    一、黔南州水族档案资源建设优势分析
        (一)客体生态因子
        1.民族档案资源丰富多元
        2.水书档案资源价值独特
        3.水族民间工艺档案的非遗价值
        4.水族实物档案的文化历史价值
        (二)主体生态因子
        1.抢救保护工作起步早
        2.专门研究组织储备建设力量
        3.水族类出版物的大量问世
        4.以媒体传播助推水族文化抢救保护
        5.非遗档案资源商业价值的开发
        (三)环境生态因子
        1.法规政策环境
        2.经济环境支持
    二、黔南州水族档案资源建设存在问题
        (一)客体生态因子
        1.水族档案资源的待开发状态
        (1)三都县水族档案资源建设概况
        (2)荔波县水族档案资源建设概况
        2.水族档案资源内部生态位的竞争性
        (二)主体生态因子
        1.水族档案资源建设主体的兼职性
        2.水族档案资源研究队伍的非本土化
        3.水族档案资源建设参与者的单元化
        4.以水书先生为动态传承群体的消亡
        (三)环境生态因子
        1.法规政策亟待完善
        2.档案资源分布与建设能力不匹配
        3.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与技术应用水平不足
第四章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黔南州水族档案资源建设对策设计
    一、建构客体生态因子
        (一)基于生态管理的水族档案资源有序化
        1.水族档案资源的有序化管理
        2.水族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二)水族档案建设系统的内部生态平衡
    二、拓展主体生态因子
        (一)水族档案资源建设主体的专职性与专业性
        1.水族档案资源建设主体的专职性
        2.建设队伍专业人才的管培
        (二)基于协同管理的多元建设主体
        1.确立主体建设机构
        2.动员民间建设力量
    三、优化环境生态因子
        (一)加强政策制度保障
        1.完善档案产权归属机制
        2.提高法规政策的针对性与普适性
        (二)提升经济技术水位
        1.发力第三产业,增强经济能力
        2.提升技术水位,延展档案价值
        (三)优化档案传播生态
结论
附录1 :荔波县水族档案资源调研图集
附录2 :三都县水族档案资源调研图集
附录3 :《西部各单位民族档案文献遗产资源共建情况调查表》
附录4 :《调查访谈要点》
参考文献
致谢

(9)公民档案素养培养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公民档案素养概述
    第一节 信息素养
    第二节 公民档案素养的概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公民档案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问卷调查说明
    第二节 档案利用者的档案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三节 在校大学生的档案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四节 公民档案素养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影响公民档案素养的因素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影响公民档案素养的因素
    第二节 影响公民档案素养的原因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民档案素养的培养途径
    第一节 公民档案素养培养的传统途径
    第二节 公民档案素养培养的现代途径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附录1:档案利用者档案素养调查问卷
附录2:大学生档案素养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档案馆视觉形象与品牌塑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调研法
        1.2.2 个案研究法
        1.2.3 跨学科研究法
    1.3 本文观点、重点、难点、创新点
        1.3.1 观点
        1.3.2 重点难点
        1.3.3 创新点
2 档案馆视觉识别系统与品牌剖析
    2.1 视觉识别系统及其构成
        2.1.1 视觉识别系统的概念
        2.1.2 视觉识别系统的构成
    2.2 档案馆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意义
        2.2.1 档案馆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是改变档案馆形象的里程碑
        2.2.2 档案馆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是传递档案馆文化的纽带
        2.2.3 档案馆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是加强档案馆内部凝聚力的途径
    2.3 档案馆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原则
        2.3.1 一体化原则
        2.3.2 特殊性原则
        2.3.3 规范化原则
        2.3.4 可行性原则
    2.4 品牌的概念
        2.4.1 品牌的普适性概念
        2.4.2 档案馆品牌的概念
    2.5 档案馆品牌塑造的意义
        2.5.1 良好的档案馆品牌是社会档案意识提升的保障
        2.5.2 良好的档案馆品牌能扩大档案馆知名度,以更好地实现其职能
        2.5.3 良好的档案馆品牌有助于提升档案馆的内部合力
    2.6 档案馆品牌塑造的原则
        2.6.1 识别性原则
        2.6.2 兼容性原则
        2.6.3 民族性原则
        2.6.4 系统性原则
        2.6.5 可持续化原则
3 档案馆视觉形象与品牌塑造现状
    3.1 档案馆视觉形象与品牌塑造研究现状
        3.1.1 国内研究现状
        3.1.2 国外研究现状
    3.2 档案馆视觉形象与品牌塑造实践现状
        3.2.1 国内实践现状
        3.2.2 国外实践现状
    3.3 档案馆视觉形象与品牌塑造的未来
        3.3.1 以SWOT分析档案馆未来
        3.3.2 SWOT总结
4 档案馆视觉形象的设计与构建
    4.1 档案馆视觉形象设计的方法
        4.1.1 概念化——从档案馆理念到设计概念
        4.1.2 视觉化——从设计概念到视觉符号
        4.1.3 规范化——从视觉符号到应用规范
    4.2 档案馆视觉形象设计的内容
        4.2.1 档案馆选址
        4.2.2 档案馆建筑及馆内外环境
        4.2.3 档案馆标识系统
        4.2.4 档案馆标准字及色彩系统
        4.2.5 档案馆导视系统
        4.2.6 档案馆事务识别系统
        4.2.7 档案馆服装规范系统
        4.2.8 档案馆车体识别系统
5 档案馆品牌的构建与塑造
    5.1 档案馆品牌构建与塑造的方法
        5.1.1 品牌识别与界定
        5.1.2 品牌战略规划
        5.1.3 品牌延伸规划
    5.2 档案馆品牌构建与塑造的内容
        5.2.1 档案馆品牌文化
        5.2.2 档案馆品牌形象
        5.2.3 档案馆品牌特征
        5.2.4 档案馆媒体特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四、浅谈美学在档案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困境的消解之道 ——活态档案馆的内涵、定位及建设路径[D]. 刘芮. 山东大学, 2021
  • [2]档案学的美学特征[J]. 王大伟. 办公室业务, 2021(07)
  • [3]休闲学视角下的综合档馆文化功能拓展研究[D]. 汪靖婷. 湖北大学, 2020
  • [4]我国国家档案馆展览演变研究[D]. 崔恬. 辽宁大学, 2019(01)
  • [5]文化遗产信息模型的虚拟修复研究[D]. 铁钟. 中国美术学院, 2019(02)
  • [6]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研究[D]. 危娅婷. 湖北大学, 2019(05)
  • [7]光伏发电技术在档案馆建筑中的应用[J]. 沈显明. 陕西档案, 2018(06)
  • [8]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黔南州水族档案资源建设研究[D]. 杨诗琦. 云南大学, 2018(01)
  • [9]公民档案素养培养途径研究[D]. 陈宝美.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6)
  • [10]档案馆视觉形象与品牌塑造研究[D]. 盛婷. 苏州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论美学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