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例成人缺铁性贫血病原学分析

132例成人缺铁性贫血病原学分析

一、132例成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郑冉[1](2021)在《气血双补汤治疗气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内服气血双补汤联合蛋白琥珀酸铁治疗气血两虚型成人缺铁性贫血,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象、铁代谢相关指标等变化情况,探讨气血双补法联合蛋白琥珀酸铁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依据。方法: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来自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60例成人缺铁性贫血患者分成各为30例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予气血双补汤加减联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15ml/d),对照组予内服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15ml/d)。两组给药时间均为8周。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HB、MCV、MCH、MCHC、SF和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的变化以及服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结束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观察数据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果。结果:1.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包括年龄、性别、病情、病程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中医症状总分治疗前水平上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前HB、MCV、MCH、MCHC、SF等基线指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上,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其中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依次为:3、23、2、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其中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依次为:1、12、1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事件产生(0%);对照组发现3例(10%)。4.在血象方面,治疗第8周,两组HB、MCV、MCH、MCHC等指标均高于治疗前水平,治疗前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在治疗后HB、MCV、MCH、MCHC水平上均高于对照组,其中HB、MCV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MCH、MCHC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HB、MCV、MCH、MCHC等指标升高差值高于均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铁代谢方面,治疗第8周,两组SF值高于治疗前水平,治疗前后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治疗后SF值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F升高差值高于对照组SF升高差值,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在中医症状方面,治疗第8周,两组中医症状总分低于治疗前水平,治疗前后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中医症状总分比对照组更低,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且治疗组中医症状总分降低的差值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气血双补汤联合蛋白琥珀酸铁是治疗成人缺铁性贫血(气血两虚证)的有效且安全的方药,较单用蛋白琥珀酸铁治疗更有优势,对患者血象、铁代谢指标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疗效确切。2.气血双补汤能减少蛋白琥珀酸铁所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李云龙[2](2020)在《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铁元素是人体需要微量元素之一,维持着机体器官、组织的正常运行,身体缺铁会导致贫血,除了贫血本身导致的临床症状外,引起患者缺铁的病因也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影响生活质量和预后。而和缺铁性贫血相关的病因很多,目前部分病因确切,但有些病因或影响因素的关联性尚不清楚,而针对缺铁性贫血与社会因素是否相关的研究较少,重庆南部(渝南)地区未见相关报道。为明确社会因素、身体疾病因素、管理因素和特殊人群等不同层面是否会导致缺铁性贫血或是否相互关联,希望能够对人们的行为习惯有所影响、为医生的临床诊疗提供借鉴、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政策或预防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和阅读,筛选与缺铁性贫血可能相关的各种因素或病因的报道和进展,汇总分析国内外关于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的探索与实践;对符合定性分析的文献资料,予以患病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定性系统评价;在渝南地区四所大型医院专科门诊和体检门诊抽取病例组和对照组各500例为观察对象进行缺铁性贫血患病的社会因素问卷调查,此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样,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实验室结果验证是否确诊缺铁性贫血,然后总结分析对于在渝南地区的成人缺铁性贫血与社会因素关联或相互影响。结果:国内外关于成人缺铁性贫血发生与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家庭情况、自感家庭经济情况、工作情况、吸烟、饮酒、膳食等社会因素,与胃肠道疾病、妇科疾病、免疫性疾病、矿物质缺乏、遗传性疾病、慢性病贫血、肾病、心脏病、内分泌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实体肿瘤、恶性贫血等身体疾病因素,与围手术期管理、急诊科管理缺陷等医疗管理因素,和孕妇、老年人、新兵和运动员等特殊人群的有一定关联性;患病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定性系统评价结果提示,社会人口学因素中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是促进因素,家庭因素中家庭居住条件、家庭经济情况是促进因素、家庭支持是阻碍因素(家庭成员关心、支持则较少发病),个人生活方式中不合理膳食促进因素,疾病因素中胃肠道疾病、炎症、失血、癌症是促进因素,管理因素中围手术期管理缺陷是促进因素,特殊人群中女性、老年人是促进因素,上述相关促进因素证据等级为中级;对于渝南地区社会因素的调查,从多因素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吸烟,紧张工作和无固定工作时间是IDA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理膳食,较高文化程度和3人以上家庭规模为IDA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本研究针对国内外关于成人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作了全面总结分析,并进行定性系统评价和调查研究。理论研究丰富了与缺铁性贫血相关的病因或影响因素的内涵,探讨了社会因素、身体疾病因素、医疗管理因素和特殊人群与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关联;定性系统评价从专业分析角度对部分影响因素进行定性评价;而实际调查研究分析,则对吸烟、工作、膳食、文化程度、家庭人数等影响因素予以验证。三者结合较为全面总结阐述和验证了相关危险因素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

方舒婷[3](2019)在《玫瑰茄水提物的抗贫血活性研究及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文中指出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 L.)别名洛神花、红桃K,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天然植物,药用部位有根、种子、叶片及花萼,用途最广的部分在其花萼。缺铁性贫血(IDA)作为临床上最普遍的一类贫血,是一种极常见的全球性疾病,能够对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鉴于目前玫瑰茄改善IDA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系统探究了玫瑰茄水提物对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并初步研究了玫瑰茄水提物抗贫血活性的分子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同时开展了安全性毒理学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 玫瑰茄水提物对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评价。采用低铁饲料喂养,辅以数次放血的方法建立实验性IDA大鼠模型,根据大鼠体重和血红蛋白(HGB)水平,将其随机分为低铁对照组、Fe SO4组以及低、中、高3个样品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样品剂量组分别给予玫瑰茄水提物250 mg/kg·bw、500 mg/kg·bw、1000 mg/kg·bw,Fe SO4组给予2 mg/kg·bw硫酸亚铁溶液,低铁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灌胃一次,连续30天,测定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指标,评价玫瑰茄水提物对改善IDA的效果。结果显示:玫瑰茄水提物各剂量组大鼠HGB水平显着高于低铁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但均处于正常值范围;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及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 Tf R)含量均显着低于低铁对照组。综上表明玫瑰茄水提物不同剂量组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状况。2. 玫瑰茄水提物抗贫血活性的作用机制初探。IDA大鼠经不同剂量的玫瑰茄水提物治疗后,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试验大鼠十二指肠中二价金属转运体(DMT-1)、膜铁转运蛋白(FPN-1)、膜铁转运辅助蛋白(Hp)及其m RNA的表达量,同时检测肝脏中铁调素(Hepcidin)及其m RNA的表达水平,初步分析了玫瑰茄水提物对相关基因和蛋白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玫瑰茄水提物对IDA大鼠十二指肠中的DMT-1、FPN-1、Hp及其m RNA相对表达水平具有抑制作用,且Hp及其m RNA的表达量与玫瑰茄水提物在一定的剂量浓度范围内呈相关性。低浓度玫瑰茄水提物能够促进IDA大鼠肝脏中Hepcidin-25表达,高浓度玫瑰茄水提物则抑制Hepcidin-25的表达,各剂量组均抑制了相关m RNA的表达。3. 玫瑰茄水提物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和30天喂养试验,评价玫瑰茄水提物的食用安全性。急性毒性试验的结果表明,玫瑰茄水提物的LD50大于5000 mg/kg,可认为实际无毒。30天喂养试验的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玫瑰茄水提物各剂量组大鼠的各项指标(一般健康状况、体重、采食量、血液学和血清生化主要指标、主要脏器质量及系数)均无异常情况,处于正常值范围内,且各试验组主要脏器的组织结构和形态未观察到任何病变,表明玫瑰茄水提物具有良好的食用安全性。综上所述,玫瑰茄水提物对大鼠缺铁性贫血状态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控与铁吸收和转运相关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且安全无毒,为玫瑰茄相关保健功能产品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许荟[4](2019)在《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规律的临床研究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动态测定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atelets,PLT)、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探讨以上两项指标在IDA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规律及对临床工作指导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确诊2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标本,通过XN9000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收集32例IDA患者外周血标本行流式细胞学检查,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CD8+。另选同期苏北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40例体检者外周静脉血作为对照组。对210例IDA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长5个月,予以病因积极治疗外,补充琥铂酸亚铁加维生素C治疗后观察缺铁性贫血患者血小板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CD8+的变化,评估IDA患者以上两项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规律及对临床工作指导作用。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210例IDA患者,女:男=2.89:1,中位年龄44(36-48)岁;轻度贫血77例(36.67%),中度贫血98例(46.67%),重度贫血35例(16.66%);血小板正常者126例(60%),伴有血小板升高者84例(40%)(其中轻度贫血占38.10%,中度贫血占52.38%,重度贫血占9.52%)。2.本实验IDA患者整体血小板计数平均值较健康成人组升高(p<0.01)。进一步行IDA贫血程度与血小板升高关系分析:①轻、中度贫血的IDA患者血小板计数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②重度贫血的IDA患者血小板计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IDA患者PLT增高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进一步行IDA患者血小板增高组分析:①轻、中度贫血的PLT升高IDA患者组治疗后PLT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接近正常(p<0.01);②但重度贫血PLT升高IDA患者组PLT计数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DA患者治疗前CD3+、CD3+CD4+、Th/Ts三项指标有所下降,而CD3+CD8+升高(p<0.05)。动态随访IDA患者,治疗后IDA患者CD3+、CD3+CD4+、Th/Ts较治疗前升高,接近正常,CD3+CD8+回落,也接近正常(p<0.01)。治疗后IDA患者CD3+、CD3+CD4+、CD3+CD8+、Th/Ts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治疗后IDA患者CD3+、CD3+CD4+、CD3+CD8+、Th/Ts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本课题数据结果提示PLT升高的IDA患者,以轻、中度贫血占主要比例,而重度贫血组所占比例较少。2.PLT计数升高的IDA组,予以去除病因,补充铁剂治疗外,未予以降血小板药物、血细胞单采等特殊治疗,随着贫血纠正,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3.IDA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较健康成人减退,予以去除病因,补充铁剂外,并未予以其他特殊免疫治疗干预,辅助性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随贫血纠正而渐恢复,接近正常。

赖智权,冯文浩,黄文汉,李永海,陈淑坚[5](2019)在《成人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分析成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为临床防治成人缺铁性贫血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就诊于某院的150例成人缺铁性贫血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对成人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情况、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在性别分布方面,成人缺铁性贫血的男女分布比例比较,女性多于男性(P<0.05);在年龄分布方面,女性贫血患者在18~29岁的分布比例最高,70~79岁次之,而男性贫血患者在70~79岁的分布比例最高。成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主要为月经量过多、慢性胃炎、胃肠道溃疡、妊娠等。150例成人缺铁性贫血患者经血常规检测、骨髓铁染色、骨髓象检测确诊,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有轻度贫血34例(22.67%)、中度贫血70例(46.67%)、重度贫血46例(30.67%);骨髓铁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外铁阴性97例(64.67%),细胞外铁减少53例(35.33%);骨髓象检测结果显示,骨髓和细胞增生活跃81例(54.00%)。经服用铁补充剂、饮食调理、对症治疗后,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其总有效率为98.00%。结论:成人缺铁性贫血多发生于女性育龄期人群中,应加强重点人群疾病的防治。

许霁虹,姜明,王洪敏,张硕,张丽萍,韩雪[6](2019)在《成人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最常见的贫血,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本研究通过对IDA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其人口学特征、病因和实验室检查情况,为IDA预防和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04-01-2017-04-01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94例成人IDA患者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成人IDA患者人口学特征、病因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494例成人IDA患者中,男134例(27.1%),女360例(72.9%);年龄18~45岁171例(34.6%),>45~60岁188例(38.1%),>60岁135例(27.3%);城镇人口居多,为299例(60.5%),农村人口为195例(39.5%)。男性以胃肠道疾病为主要病因,女性以月经多为主要病因,老年患者胃肠道恶性肿瘤比例较高。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小板数增多检出率为55.3%,红细胞平均体积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r=-0.211,P<0.001;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检出率高,为89.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的检出率随贫血程度加重呈上升趋势,P=0.002。结论成人IDA患者主要以胃肠道疾病和女性月经过多为主要病因,对于成人男性患者及非月经增多所致的女性患者,尤其针对中老年患者,胃肠镜检查对确定IDA病因十分重要。对血小板增多的IDA患者临床医生需注意鉴别。

许霁虹[7](2017)在《494例成人缺铁性贫血患者病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2014-2017年间住院的成人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总结本地区缺铁性贫血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病因等情况,重点探讨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为本地区缺铁性贫血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住院的成人缺铁性贫血患者494例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病因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等),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调查494例成人缺铁性贫血患者,其中男性134例(27.1%),女性360例(72.9%);年龄在44岁以下171例(34.6%),45-59岁188例(38.1%),60岁以上135例(27.3%);城镇人口居多,为299例(60.5%),农村人口为195例(39.5%);贫血程度以中度组人数最多299人(60.5%),重度组100人(20.2%),轻度组95人(19.2%)。2.缺铁性贫血原发病的临床表现方面,男性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女性主要表现为月经增多,分别为78例(58.2%)和153例(42.5%);对于缺铁性贫血的一般症状男性和女性均以头晕乏力为主(93.3%和92.8%);组织缺铁的临床表现方面,男女均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48.5%和51.4%)。3.男性患者病因以胃肠道炎症、溃疡为主,共56例(41.8%),对于女性患者,月经过多是主要病因,共152例(42.5%);中老年男性因胃肠道恶性肿瘤和消化道息肉致缺铁性贫血的比例均高于青年男性,中老年女性因胃肠道恶性肿瘤致缺铁性贫血的比例明显高于青年女性。4.外周血指标方面,血小板数增高检出率为55.3%,红细胞平均体积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r=-0.211,P<0.001);促红细胞生成素增高检出率为99.4%,促红细胞生成素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173,P<0.001)。5.骨髓象方面,骨髓涂片检查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增生度明显活跃检出率为34.3%,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多检出率89.1%。随着贫血程度的增加,增生度明显活跃的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P<0.05)。结论:1.本次调查对象中,缺铁性贫血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以月经增多为主要病因。提示加强育龄妇女健康教育及生殖系统的健康体检,便于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和早期治疗原发病。2.对于成人男性患者及非月经增多所致的女性患者,胃肠道炎症、溃疡和胃肠道恶性肿瘤是主要病因。提示健康体检做胃肠镜检查对确定缺铁性贫血病因十分重要,尤其是针对中老年人。3.骨髓增生度明显活跃检出率随着贫血程度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当机体出现贫血时,骨髓活跃度可代偿性增加,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增多的患者比例高。4.血小板数量增多的患者检出率较高,红细胞平均体积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临床医生应对缺铁性贫血患者血小板增高的原因予以鉴别。5.促红细胞生成素增高检出率达99.4%,促红细胞生成素数值与血红蛋白的量呈负相关,监测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可为缺铁性贫血诊断提供佐证。

胡金华[8](2017)在《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表明缺铁性贫血主要是因为体内缺少铁元素,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进而出现贫血症状。贫血的主流群体为儿童,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一种小儿常见病。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病缓慢,主要症状有皮肤逐渐苍黄或者苍白,之后会发展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烦躁哭闹等。为此,临床一定要重视此病的诊断与治疗,以此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王月利[9](2016)在《116例缺铁性贫血成人患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我院2006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6例成人缺铁性贫血患者,通过病史咨询、相关辅助检查纤维胃镜、血常规、铁蛋白、骨髓穿刺术等尽量明确病因。结果 113例成人缺铁性贫血患者病因有: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溃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痔疮出血、消化道憩室、息肉、阿司匹林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寄生虫病)、月经过多、消化道肿瘤、甲减疾病等有关。结论消化道疾病是成人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月经过多是第二大病因,消化道肿瘤是成年男性多见的病因,而治疗原发病及正规治疗成为关键,否则易复发。

皇甫秀芳[10](2015)在《住院贫血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研究入住我院的贫血患者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分析贫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入住我院的240例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他们的临床治疗资料,调查不同类型贫血的发病原因,观察不同类型的贫血的疗效。结果慢性失血是造成患者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占缺铁性贫血发病原因的58.42%。摄入不足是造成营养性混合性贫血及具有细胞贫血的主要病因,分别占76.45%和96.74%。有毒化学物暴露史是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病因,占62.32%。分析对巨幼细胞贫血、缺铁性贫血、营养性混合性贫血进行治疗的疗效,观察恢复患者正常血红蛋白所需平均时间进行比较,临床治疗巨幼细胞贫血康复率最高为92.58%,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康复率最低为82.56%,营养性混合性贫血的治愈率为88.77%。研究发现,患者贫血类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最差,治愈率仅为40%。结论贫血的发病病因十分复杂,临床治疗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根据研究总结治疗贫血的有效方法是:及早确诊贫血患者的病因,及时去除诱导因素,临床治疗相关疾病,采取规范科学的临床治疗方法,对不同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研究贫血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有助于提高贫血的诊疗效果,改善预后治疗措施。同时对患者加强饮食营养教育,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其他相关贫血疾病的发生。

二、132例成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32例成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气血双补汤治疗气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文献资料
    1 缺铁性贫血的中医源流及治疗概况
        1.1 历史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分型论治
        1.4 其他治疗
    2 缺铁性贫血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1 流行病学认识
        2.2 铁在人体分布
        2.3 铁在人体代谢过程
        2.4 发病原因
        2.5 发病机制
        2.6 实验室检查
        2.7 治疗进展
临床研究
    3 临床病例资料
        3.1 临床病例来源
        3.2 诊断标准
        3.3 病例选择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分组方法
        4.2 治疗方案
        4.3 观察指标
        4.4 疗效判定标准
        4.5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
        5.1 一般资料
        5.2 治疗前两组比较
        5.3 治疗后两组比较
        5.4 治疗前后两组比较
讨论分析
    6.1 立题依据
    6.2 对照组、治疗组设立依据
    6.3 缺铁性贫血气血两虚证特点解析
    6.4 导师经验总结
    6.5 气血双补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分析
    6.6 典型医案
    6.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2)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步骤
    1.5 技术路线图
    1.6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关于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的探索与实践
    2.1 社会因素与缺铁性贫血患病的探索与实践
    2.2 疾病因素及管理因素与缺铁性贫血患病的探索与实施策略
    2.3 特殊人群与缺铁性贫血患病的探索与实践
第三章 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定性系统评价
    3.1 资料检索与检索策略
    3.2 方法与检验
    3.3 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渝南地区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社会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4.1 资料与方法
    4.2 调查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创新点
    5.3 存在的不足
    5.4 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诊治因素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玫瑰茄水提物的抗贫血活性研究及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玫瑰茄的研究进展
        1.1.1 玫瑰茄的概述
        1.1.2 玫瑰茄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1.3 玫瑰茄的开发利用现状
    1.2 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1.2.1 缺铁性贫血的概况
        1.2.2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1.2.3 缺铁性贫血对机体的影响
        1.2.4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进展
    1.3 玫瑰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4.1 研究的意义
        1.4.2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玫瑰茄水提物对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评价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及试验样品
        2.2.2 低铁饲料
        2.2.3 试验动物
        2.2.4 仪器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检测HS中的铁含量和pH值
        2.3.2 建立实验性大鼠缺铁性贫血模型
        2.3.3 恢复试验
        2.3.4 观察指标
        2.3.5 样品采集
        2.3.6 数据统计处理
    2.4 结果
        2.4.1 HS中的铁含量和pH值
        2.4.2 HS对IDA大鼠体重的影响
        2.4.3 HS对IDA大鼠采食量的影响
        2.4.4 HS对 IDA大鼠RBC和 HCT值的影响
        2.4.5 HS对 IDA大鼠HGB和 FEP含量的影响
        2.4.6 恢复试验期各组大鼠血清学指标的检测结果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玫瑰茄水提物抗贫血活性的作用机制初探
    3.1 引言
    3.2 材料和仪器
        3.2.1 试验样品
        3.2.2 主要试剂
        3.2.3 仪器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组织总蛋白的提取
        3.3.2 Western blot分析
        3.3.3 总RNA的提取
        3.3.4 逆转录
        3.3.5 荧光定量及产物检测
    3.4 数据统计处理
    3.5 结果
        3.5.1 HS对十二指肠中DMT-1 及其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3.5.2 HS对十二指肠中FPN-1 及其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3.5.3 HS对十二指肠中Hp及其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3.5.4 HS对肝脏中Hepcidin-25 及其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3.6 讨论
    3.7 小结
第四章 玫瑰茄水提物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4.1 引言
    4.2 材料和仪器
        4.2.1 试验药物及试剂
        4.2.2 试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4.2.3 仪器和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急性毒性试验
        4.3.2 30天喂养试验
    4.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5 结果
        4.5.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4.5.2 30天喂养试验结果
    4.6 讨论
        4.6.1 HS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
        4.6.2 HS对大鼠30天喂养试验的影响
    4.7 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规律的临床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 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5)成人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疗效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成人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特点分析
    2.2 成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分析
    2.3 成人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情况分析
    2.4 成人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及转归情况分析
3 讨论

(6)成人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病因
    2.3 实验室检查
        2.3.1 血小板增高检出情况
        2.3.3 骨髓穿刺结果
3 讨论

(7)494例成人缺铁性贫血患者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缺铁性贫血概述
    1.2 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病学现状
    1.3 铁代谢
        1.3.1 铁的分布
        1.3.2 铁的贮存
        1.3.3 铁的吸收
        1.3.4 铁的转运
        1.3.5 铁的排泄
    1.4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4.1 病因
        1.4.2 发病机制
    1.5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2.2 临床相关资料
        2.2.3 实验室检查指标
    2.3 研究方法
    2.4 相关指标定义
        2.4.1 诊断标准
        2.4.2 贫血程度分级
        2.4.3 正常骨髓象标准
    2.5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不同性别调查对象不良生活方式分布情况
    3.3 不同性别调查对象临床表现的分布情况
    3.4 不同性别调查对象病因分布情况
    3.5 不同年龄组调查对象病因分布情况
        3.5.1 不同年龄组男性患者病因排序
        3.5.2 不同年龄组女性患者病因排序
    3.6 不同地区调查对象病因分布情况
        3.6.1 不同地区男性患者病因排序
        3.6.2 不同地区女性患者病因排序
    3.7 不同性别调查对象病因个数分布情况
    3.8 调查对象贫血程度的分布情况
        3.8.1 贫血程度的总体分布
        3.8.2 贫血程度的性别分布
        3.8.3 贫血程度的年龄分布
        3.8.4 贫血程度的地区分布
    3.9 不同贫血程度调查对象不良生活方式的分布情况
        3.9.1 不同贫血程度男性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分布情况
        3.9.2 不同贫血程度女性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分布情况
    3.10 不同贫血程度调查对象血常规指标的均值比较
    3.11 不同贫血程度调查对象血小板增高的检出情况
    3.12 不同贫血程度调查对象促红细胞生成素增高的检出情况
    3.13 不同贫血程度调查对象铁参数的均值比较
    3.14 不同贫血程度调查对象骨髓象指标的分布情况
        3.14.1 不同贫血程度调查对象骨髓增生度明显活跃的检出情况
        3.14.2 不同贫血程度调查对象骨髓巨核细胞增多的检出情况
        3.14.3 不同贫血程度调查对象骨髓细胞外铁检出情况
    3.15 红细胞平均体积与血小板计数的关联性分析
    3.16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血红蛋白的关联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
    4.2 缺铁性贫血病因的探讨
    4.3 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8)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危害
    1.1 病因
        1.1.1 初生时体内铁含量不足
        1.1.2 饮食缺铁
        1.1.3 生长速度过快
        1.1.4 长期少量失血
        1.1.5 其他原因
    1.2 发病机制
        1.2.1 缺铁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1.2.2 缺铁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1.3 危害
2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2.1 一般表现
    2.2 造血系统表现
    2.3 其他系统表现
3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4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4.1 强调母乳喂养
    4.2 注重饮食多样化
    4.3 食用铁强化食物
5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5.1 铁剂治疗
        5.1.1 制剂与用法
        5.1.2 注意事项
    5.2 中医辨证治疗
        5.2.1 脾胃虚弱
        5.2.2 脾肾不足
        5.2.3 心脾气血两虚
        5.2.4 肝肾阴虚

(10)住院贫血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贫血病因诊断
    1.3 治疗方法
    1.4 疗效判定
2 结 果
    2.2 贫血患者临床特点
3 讨 论

四、132例成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气血双补汤治疗气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研究[D]. 郑冉.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研究[D]. 李云龙.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
  • [3]玫瑰茄水提物的抗贫血活性研究及安全性毒理学评价[D]. 方舒婷.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9(02)
  • [4]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规律的临床研究及其临床意义[D]. 许荟. 扬州大学, 2019(02)
  • [5]成人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J]. 赖智权,冯文浩,黄文汉,李永海,陈淑坚.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03)
  • [6]成人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J]. 许霁虹,姜明,王洪敏,张硕,张丽萍,韩雪. 社区医学杂志, 2019(01)
  • [7]494例成人缺铁性贫血患者病例分析[D]. 许霁虹. 吉林大学, 2017(04)
  • [8]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研究概况[J]. 胡金华. 中国处方药, 2017(05)
  • [9]116例缺铁性贫血成人患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A]. 王月利. 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 2016
  • [10]住院贫血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J]. 皇甫秀芳.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20)

标签:;  ;  ;  ;  ;  

132例成人缺铁性贫血病原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