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危机管理述评

政府危机管理述评

一、政府危机管理述评(论文文献综述)

周志荣[1](2021)在《县级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Y县为例》文中认为

邓瑜芸[2](2021)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研究 ——以新冠疫情中昭通农村为例》文中提出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要不断健全化解重大风险的机制体制。危机管理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发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其中,危机教育作为危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构成,对于推动当地的危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危机事件的频发,各地危机教育的开展已是迫在眉睫。而广大农村地区,地域辽阔,人口流动较多,当地的危机教育的开展,对于提升当地公众的抗挫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等,以2020年爆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昭通市永善县,镇雄县和威信县等部分乡镇,运用教育供给和教育需求理论,韧性治理理论和危机管理理论对昭通市的危机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本文内容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部分,首先,主要介绍的是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可能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其次,主要是介绍本研究涉及到的核心概念,相关理论基础以及对农村公众的危机教育的概述,包括农村公众的特点,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农村公众危机教育构成。接着,则是介绍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昭通市农村危机教育的现状。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后发现,昭通农村公众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即农村公众的危机的科学意识教育较弱或缺乏;农村公众的危机的道德意识教育弱化;农村公众的危机的防范意识教育不足以及危机期间农村公众易做出非理性行为。而第四部分则分别从危机管理的缩减阶段,预备阶段,反应阶段和恢复阶段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昭通市危机教育的改进策略。

于菁[3](2020)在《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联动处置研究 ——以上海市COCC为例》文中指出随着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风险隐患呈现多元化、复杂化、长态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设备数量大、系统类型多、网络布局广、乘客需求高等方面。突发事件逐渐成为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日常难题,对上海轨道交通的平稳运行造成了重大的干扰。而突发事件所具有的发生时空随机、发生概率频次高、影响范围深远、事故致因复杂多变等特征,形成了对现行应急联动处置机制的巨大考验,成为了近年来广受关注的发展热点。本论文主要以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协调与应急指挥中心(COCC)为研究视角,对现行上海轨道交通所采用的“四长联动”应急处置机制进行系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本论文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有效结合,以COCC为切入点,通过不同响应等级突发事件,分别借助与之相匹配的“实战”案例,分析并对比在实际应急联动处置过程中联动主体单位在参与数量、范围、影响等方面的实质性变化,COCC的重要职能以及联动主体单位间职能变化也是本论文的显着体现。同时本论文主要以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分别从主体多元、共同准则、组织协作和系统互通四个特征入手,针对不同响应等级的突发事件,对上海轨道交通应急联动处置机制进行因果分析。同时进一步借助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的相关结果,对应急联动处置机制现存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充分探讨现行“四长联动”应急处置机制的问题和原因。本论文的研究表明:应急联动机制的不完善直接与应急联动主体“单一”、应急联动机制“存异”、应急联动协作“受限”和应急联动互通“不畅”存在着因果关联。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发现:应急联动处置机制的不健全不仅仅受人员、设备、技术、体系的制约,而且对资金投入程度、经济发展速度、技术水平支持等多重外部条件反应敏感,同样应急联动处置效果很大程度上与联动单位的配合度等都存在着客观的联系。本论文结合现行应急联动处置机制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原因的深入解析,分别从引入应急联动多元化主体、完善应急联动共通准则、提升应急联动高效协作和构建应急联动系统互联的四个方面,以实际操作为原则导向,提出有效的基于人才、机制、技能、体系的合理化建议,旨在为完善上海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机制提供助力,进一步贯彻落实上海轨道交通以“申城地铁,通向美好生活”为宗旨的服务理念,期盼为未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贡献绵薄的学术之力。立足于现行上海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四长联动”应急处置机制,通过多理论文献支持及问卷、访谈所得数据实证分析得出现行COCC在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实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借助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典型案例”进一步深入探寻产生该现状的原因,主要从应急联动处置的“横向”和“纵向”层面分别解析内部、外部各专业或各单位的“协作效果”及明晰各自职责所在,为优化未来上海轨道交通应急联动处置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葛筱筱[4](2020)在《Y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某些领域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公共危机事件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公共危机的有效应对与解决,对社会的发展以及公众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降低恶劣事件对社会稳定的损害和影响。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危机事件、降低各类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缩小其波及的范围、减轻其带来的影响与损失是地方政府的职责所在。地方政府在危机信号的获取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2003年非典疫情过后,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内学术界针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开展了广泛研究同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仍然存在众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Y市为例,深入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本文以危机管理理论与社会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与案例结合聚焦Y市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对Y市公共危机管理能力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实证分析发现:Y市政府在近年来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有了显着提高,但依然存在依法治理、危机预警、社会动员、协同合作能力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追溯其成因,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为相关法律法规、预警体系不完善、政府危机意识淡薄、相关部门职能落实不到位。为了更好的提升Y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文章针对问题成因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主要认为解决之法为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危机预警体系、增强公共危机防范意识、提高政府社会力量动员能力、切实落实相关部门责任,多管齐下,提升Y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曹刘庆[5](2020)在《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沟通机制研究 ——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文中认为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公共危机事件也呈现频发态势,自然灾害、突发安全事故、社会安全事件以及各种公共卫生事件层出不穷,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政府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更是造成巨大损失。进行公共危机管理已经成为当代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良好的公共危机沟通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危机沟通是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公共危机爆发前的信息收集、危机爆发后的信息发布还是危机恢复时期的信息反馈,危机沟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自经历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重大公共危机后,我国在危机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危机预警管理、应急管理与公共危机管理体制逐渐完善。但是在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中,我国对公共危机中沟通机制缺乏系统的研究,政府内部纵向沟通存在延迟,横向信息交流不畅,多元主体沟通网络不健全等问题仍然突出,加大了危机造成的损失。本文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息流程模型,将我国公共危机沟通机制分为公共危机沟通中的政府内部沟通机制以及政府外部沟通机制,对我国危机沟通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结合公共危机沟通机制的理论研究,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感染范围最广、危害程度最大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的沟通机制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以2020年1月20号中央政府对疫情做出重要指示、钟南山院士公开表明“病毒可人传人”、武汉市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等重要事件为转折点,将此次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分为疫情爆发前和疫情爆发后两个阶段,结合公众对疫情两个阶段政府危机沟通机制的满意度调查,对疫情爆发前期政府沟通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疫情全面爆发后政府危机沟通积累的宝贵经验进行了探索。基于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文从优化公共危机中政府内外部沟通以及构建公共危机中政府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关系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危机沟通机制的对策,以期为我国的公共危机治理贡献微薄的力量。

李超[6](2020)在《四川长宁6.0级地震危机管理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已经跃居为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即将实现全面进入小康阶段。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公众对于民生问题都有不同的关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公共危机事件的爆发从非常态化的偶然发生,已经转变为常态化的频繁发生,公众对于安全也愈发关注,这成为了新时期政府在管理中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因此,公共危机的管理,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政府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在面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时的态度、反应和采取的措施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公共危机管理的事前预警机制,事发后的应急机制以及社会动员机制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妥善处理突发性公共危机。四川长宁6.0级地震是一起自然灾害类的突发公共事件,因四川发生过多起重大地震,使得此次地震自发生起就受到公众的关注,同时因为地震发生在晚上,给整个应急救援带来一定的影响,加之地震本身的巨大破坏性,从而加大了应急救援的难度,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从突发性、紧急性、迅速扩散和事态不确定方面来看,长宁地震都是一次典型的公共危机。本文以此次地震事件为案例,科学分析四川省政府在此次事件中的事前监测预警、应急联动救援以及社会动员等方面的积极做法,在逐一剖析成效的同时,提出预警机制、应急机制以及社会动员机制对当前公共危机管理的启示作用,以期对今后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借鉴与指导。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章简述了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历程和当前存在的困境,并对案例的典型性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对四川长宁6.0级地震危机管理的案例进行分析,简述长宁地震的基本情况,具体分析了四川省政府的具体应对措施并做出成效分析。第四章和第五章对四川长宁6.0级地震危机管理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包括预警机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三个方面。第六章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加强预防管理,掌握应对主动权,二是提高应急预案的编制水平,三是充分发挥其他社会主体的作用,四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五是加强信息公开,提升政府形象,六是全方位提高公共危机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许春梅[7](2020)在《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8·25”桂林食物中毒事件案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愈发突出,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健康与安全,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往往是突发性的,给人们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和社会影响,如何做好食品安全防范工作成为社会发展课题,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须不断完善食品安全体制机制,事前注重预防,事中有效把控,事后抓好总结,预防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发生,此类举措将对人民生活健康起到保障作用。2018年8月25日,在桂林帝禾国际大酒店,前来参加学术会议的500余人在该酒店用过晚宴之后,许多人均出现了高烧、腹泻症状,上百名人出现了食品安全危机端倪。事件发生后,政府和各大部门组织展开调查,对食品安全隐患展开追究,2018年9月1日,初步判断此次食品安全危机是由沙门氏菌感染引发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同时,相关监管局和公安部门都对此次事件进行了立案,并严格追查,成立负责小组,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行政拘留。“8·25”桂林食物中毒也进一步说明了食品安全危机管理的重要性,食品安全危机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需要提高危机意识,远离食物中毒,这是时刻需要谨记的问题。该篇论文以“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8·25”桂林食物中毒事件案例研究”为研究主题,首先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然后对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并对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说明;然后,介绍了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包括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其次,对8·25”桂林食物中毒事件危机管理的案例进行了描述,包括概述、问题、原因和典型性;再次,预警机制、控制管理、应对处置三个方面对中毒危机管理事件进行了关键要素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借鉴和启示,即事前注重预防,把握处置主动权、事中迅速协调,确保及时稳妥处置、事后抓好总结,不断提高公共危机管理水平。

吴昌宁[8](2019)在《4R危机管理视角下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的危机管理研究 ——以临朐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习惯通过网络即时表达对社会现象的观点和个人情绪,尤其是随着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抖音等新媒体的发展,现实生活的事情经过网络的放大和扩散很容易形成观点的聚合和异化,当出现网络舆情时,地方政府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澄清事实,发出正面声音,回应社会的关注,很容易引起人们对政府以及社会的负面评价,甚至可能被有心人士挑拨造成政府和网民的对立,不仅危害网络秩序影响政府形象,还可能引发新的危机事件。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的应对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要通过协调线上和线下各方充分参与并实现合作协同治理。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国外网络势力的不断渗入诱导,网络舆情危机爆发的概率也随之加大,给地方政府处理舆情带来了新的考验。而网络舆情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和周期性,从危机管理的角度科学划分网络舆情的发展周期,对于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的处理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基于危机管理的角度,以4R危机管理理论为研究基础,综合运用危机管理、传播管理、风险管理等学科的理论成果,以临朐县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舆情的发展路径和网络舆情危机的不同阶段来探讨地方政府从风险防控、危机处置到善后处置网络舆情危机的管理策略,为地方政府处置舆情危机事件提供参考建议。本文主要运用案例分析、对比分析、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危机处置的缩减、预备、反应、恢复四个阶段对临朐县两起典型网络舆情案例地方政府的舆情危机管理进行对比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明确了研究范围,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框架。然后,通过对网络舆情、舆情危机等进行概念认定,结合4R危机管理、危机信息传播等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近年来较大舆情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各个阶段的问题和难点。最后,针对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各个阶段的应对策略。现阶段我国学者大多从突发网络舆情应对方面进行分析,偏重的是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本文侧重的是地方政府实际工作中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舆情,如何应用危机管理的4R理论避免网络舆情危机扩大和在危机处理的不同阶段的关键点和应对策略。

王璐[9](2019)在《金平县“5.10走私冻肉盗挖事件”中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碎片化的整体性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球风险社会的现实背景加剧了现代性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世界正变得越来越不安全,各种日益复杂、多发频发的公共危机事件,是任何一个单一层级的政府和部门所难以应对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公共危机管理甚至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在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是国家安全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保障地方公共安全,既是一个应然问题,更是一个实然问题。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位于中国与老挝和越南的边境交界地带,边境走私等一系列犯罪活动猖獗,公共安全问题实为突出。但是,在打击走私和边境整治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存在管理空心化和碎片化问题,而且没有建立起一个系统、高效和协作的大部门公共危机管理体系,难以保障边境人民的安全。因此,本文从整体政府这一研究视角出发,借助整体性治理的分析框架,旨在对当地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的碎片化问题进行多维度解析,结合整体性治理理论和风险社会理论,运用文献法、访谈法、系统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对金平县“5.10走私冻肉盗挖事件”这一案例进行个案分析,试图在“服务金三角”模型构架下构建起一个政府、市场与社会间良性互动、运行有效和动态协调的地方政府大部门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提升地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水平的同时,推进安全边境、美丽边境、和谐边境的建设。

黄铂湜[10](2019)在《丽江市旅游危机管理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高关联产业,极易受到影响。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与普及的背景下,微信等移动即时通信工具被大规模应用,人们交流与资讯获取方式更加便捷和迅速。旅游资讯的获取和旅游出行的选择更多依赖于移动互联网的讯息。随着旅游业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旅游危机爆发不确定性增加。旅游危机除了突发性、紧迫性和危害性等,还具有移动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如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形成各种舆论真假难辨的消息交织,舆论观点一边倒和不易控制等。近年来,我国旅游危机事件频发,暴露出地方的旅游危机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与时代不相适应性等问题,影响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将旅游危机管理机制的探讨置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分析存在问题和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危机管理机制。本文以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旅游危机管理机制构建的急迫性和问题的典型性作为标准,选取丽江市作为研究对象,在阐述了丽江旅游业危机管理的现状基础上,以丽江市典型的旅游危机事件为案例,运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等进行分析。从社会角色和危机生命周期理论两个视角切入,以“丽江11 · 11打人事件”为案例进行分析,阐述了旅游危机管理相关的社会角色定位以及危机生命周期的阶段表现、不足和各阶段涉及的主要群体因素,探讨构建旅游危机整个生命周期的各社会角色参与的旅游危机管理机制,即建立在潜在期建立分角色防御机制,在突发期建立“政府——媒体——社会公众”互动机制,在蔓延期建立核心角色冲突处置机制,在恢复期建立多角色合作重建机制。该机制旨在实现旅游危机的层层防范与处置,让旅游危机扼杀在潜在期,平息在突发期,隔离在扩散期,快速进入恢复期。当前,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变,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旅游危机管理机制,有助于把握旅游危机的发展规律和应对旅游危机做出科学决策,提升旅游危机的预警和处置效率,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为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丽江市旅游胜地的形象维护与重塑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二、政府危机管理述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政府危机管理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2)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研究 ——以新冠疫情中昭通农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内容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第一章 基础知识和理论概要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公共危机
        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三、危机教育
    第二节 农村公众危机教育概要
        一、农村公众的特点及其危机教育的必要性
        (一)农村公众的特点
        (二)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的必要性
        二、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的构成
        (一)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的主体
        (二)农村公众的危机教育的内容
        (三)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的形式
    第三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公共产品理论
        二、韧性治理理论
        三、危机管理的4R模式
        四、教育供给与需求
第二章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昭通市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现状
    第一节 危机管理的相关政策梳理
        一、当前我国危机管理的相关政策
        (一)有关突发事件的政策梳理
        (二)有关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梳理
        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昭通市危机管理政策及措施梳理
    第二节 昭通农村公众危机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法及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法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昭通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的供给现状
        (一)新冠疫情期间昭通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的供给主体
        (二)新冠疫情期间昭通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的供给内容
        (三)新冠疫情期间昭通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的供给形式
        三、昭通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的需求现状
        (一)昭通农村公众对危机教育供给主体的需求
        (二)昭通农村公众对危机教育内容的需求
        (三)昭通农村公众对危机教育开展形式的需求
第三章 昭通市农村公众危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昭通市农村公众危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危机的科学意识教育较弱
        二、危机的道德意识教育较差
        三、危机的防范意识教育不足
        四、危机的心理素质教育欠缺
    第二节 昭通市农村公众危机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地区危机管理的缩减阶段
        二、农村地区危机管理的预备阶段
        三、农村地区危机管理的反应阶段
        四、农村地区危机管理的恢复阶段
第四章 昭通市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的改进策略
    第一节 农村地区危机管理的缩减阶段
        一、严格落实农村公众的危机教育
        二、注重危机教育对象的普及性和针对性
    第二节 农村地区危机管理的预备阶段
        一、加强危机教育的财政资金投入
        二、加强危机的求生技能教育
    第三节 农村地区危机管理的反应阶段
        一、加强危机教育的监管
        二、建立危机教育的反馈渠道
    第四节 农村地区危机管理的恢复阶段
        一、增强农村危机教育的制度体系化
        二、构建系统化的农村危机教育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3)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联动处置研究 ——以上海市COCC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2 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
    1.4 论文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城市轨道交通
        2.1.2 突发事件
        2.1.3 应急联动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协同治理理论
        2.2.2 危机管理“4R”理论
第三章 上海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的现状分析
    3.1 上海轨道交通基本发展现状
        3.1.1 上海轨道交通发展历程简介
        3.1.2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与应急指挥中心(COCC)情况简介
        3.1.3 上海轨道交通基本运营状况
    3.2 上海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现状分析
        3.2.1 上海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现有应急联动预案现状
        3.2.2 上海轨道交通应对突发事件的“四长联动”应急联动处置现状
        3.2.3 基于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协调与应急指挥中心(COCC)的应急联动处置现状
        3.2.4 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建立专项应急联动处置现状
第四章 上海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应急联动主体“单一”
        4.1.1 参与联动主体简单
        4.1.2 联动主体权责“单一”
        4.1.3 联动主体处置技能固化
    4.2 应急联动准则“存异”
        4.2.1 联动人才队伍建设不规范
        4.2.2 联动技术支持平台不统一
        4.2.3 联动系统运行机制不完善
        4.2.4 联动执行保障机制不全面
    4.3 应急联动协作“受限”
        4.3.1 联动协作能力不足
        4.3.2 联动处置配合嫌隙
        4.3.3 联动过程职权不清
        4.3.4 联动管理权限时滞
    4.4 应急联动互通“不畅”
        4.4.1 联动专业技术沟通不足
        4.4.2 联动应急资源共享欠缺
        4.4.3 联动处置指令传达失误
第五章 上海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的建议
    5.1 引入应急联动多元化主体
        5.1.1 规范联动主体的引入
        5.1.2 拓宽联动主体职责权限
        5.1.3 加强联动处置技能更新
    5.2 完善应急联动共通准则
        5.2.1 规范联动人才建设机制
        5.2.2 搭建联动技术支持平台
        5.2.3 优化联动系统运行机制
        5.2.4 强化联动执行保障机制
    5.3 提升应急联动高效协作
        5.3.1 全面培养联动协作能力
        5.3.2 高效强化联动间默契度
        5.3.3 明晰联动处置职能要求
        5.3.4 合理规范联动管理授权
    5.4 构建应急联动系统互联
        5.4.1 加强联动专业技术沟通
        5.4.2 贯通联动资源共享模式
        5.4.3 建立联动指令传达核准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4)Y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创新之处
一、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相关概念
        1.公共危机
        2.地方政府职能
    (二)基础理论
        1.危机管理理论
        2.社会治理理论
二、Y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现状
    (一)Y市概况
    (二)Y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系统建设现状
        1.Y市公共危机管理机构设置
        2.Y市公共危机管理人员与技术配备概况
        3.近年来Y市公共危机管理相关制度和配套政策
    (三)Y市近年来的公共危机事件及政府管理概述
        1.Y市近年来的公共危机事件
        2.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Y市采取的主要措施
三、Y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依法治理能力不足
        1.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2.存在“人治”代替“法治”现象
    (二)政府应对危机预警能力不足
        1.危机预警机制不完善
        2.相关危机管理部门应急预案不完善
    (三)政府社会动员能力不足
        1.在危机预防初期、后期参与度不够
        2.在危机处置期社会组织参与效果不佳
    (四)政府应对危机协调能力不足
四、Y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1.相关法律法规覆盖不全面
        2.现有法律法规不完善
    (二)公共危机预警体系不完善
        1.缺乏预警信息综合收集平台
        2.考核追责机制不健全
        3.预警信息管理人员配备不足
    (三)政府公共危机意识淡薄
        1.政府缺乏公共危机意识
        2.政府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危机管理重视度不够
    (四)政府部门职能落实不到位,跨部门协同治理能力不够
        1.应急管理局职能落实不到位
        2.跨部门协同治理能力不够
五、提升Y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对策
    (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政府依法治理能力
        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2.补充完善现有相关法律法规
    (二)完善危机预警体系,提升政府危机预警能力
        1.完善应急管理预案
        2.拓宽预警信息收集渠道,提高预警信息分析应用能力
        3.增加专业技术人才配备,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
        4.增强专业设备配置
    (三)增强公共危机防范意识,提升政府社会力量动员能力
        1.增强公共危机防范意识
        2.提升政府社会力量动员能力
    (四)落实各相关部门责任,提升政府应对危机协调能力
        1.落实各相关部门责任
        2.提升政府应对危机协调能力
六、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沟通机制研究 ——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主要内容
        1.2.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1.3 研究意义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1.3.1 研究意义
        1.3.2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2.核心概念与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
        2.1.1 危机与公共危机
        2.1.2 沟通与公共危机沟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信息流程模型
    2.3 文献综述
        2.3.1 国外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综述
        2.3.2 国内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综述
        2.3.3 国外公共危机沟通的研究综述
        2.3.4 国内公共危机沟通的研究综述
3.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沟通机制分析
    3.1 公共危机沟通中的政府内部沟通机制
        3.1.1 政府内部纵向信息流
        3.1.2 政府内部横向信息流
        3.1.3 政府危机信息感知系统
        3.1.4 政府危机信息规范系统
        3.1.5 政府危机信息执行系统
    3.2 公共危机沟通中的政府外部沟通机制
        3.2.1 基于多元主体的沟通网络
        3.2.2 基于危机信息的业务流程
        3.2.3 基于信息反馈的监控体系
4.我国公共危机沟通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
    4.1 我国公共危机沟通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4.1.1 纵向信息交流不畅
        4.1.2 横向信息交流存在信息孤岛
        4.1.3 多元主体沟通网络不完善
        4.1.4 危机舆情反馈机制不健全
        4.1.5 缺乏综合性危机信息管理机构
    4.2 我国公共危机沟通机制失灵的原因
        4.2.1 内外部沟通环境目标出现偏离
        4.2.2 政府信息管理系统目标仍有偏差
        4.2.3 正负反馈机制存在漏洞
        4.2.4 公共危机预警意识缺乏
    4.3 案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危机沟通
        4.3.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基本概况
        4.3.2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沟通机制满意度调查
        4.3.3 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前信息沟通存在的问题
        4.3.4 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信息沟通积累的经验
5.完善我国公共危机中沟通机制的对策
    5.1 优化公共危机中政府的内部沟通
        5.1.1 简化信息上报流程
        5.1.2 加强横向部门信息交流
        5.1.3 健全危机信息管理系统
    5.2 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外部沟通
        5.2.1 树立民本位危机沟通思想
        5.2.2 保障公众危机信息知情权
        5.2.3 构建全面的危机沟通网络
    5.3 构建公共危机中政府与媒体的良性沟通关系
        5.3.1 强化媒体责任意识
        5.3.2 合理管控媒体权利
        5.3.3 构建政府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关系
6.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 问卷调查表

(6)四川长宁6.0级地震危机管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3.1 相关概念
        1.3.2 相关理论基础
    1.4 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实状况
    2.1 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历程
        2.1.1 公共危机管理的萌芽阶段(2003 年以前)
        2.1.2 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阶段(2003 年—2018 年)
        2.1.3 公共危机管理的突破阶段(2018 年以后)
    2.2 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分析
        2.2.1 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的困境
        2.2.2 建立健全应急机制的困境
        2.2.3 建立健全社会动员机制的困境
    2.3 四川省长宁6.0 级地震危机管理的典型性分析
        2.3.1 四川省政府在地震前成功实现预警
        2.3.2 四川省政府积极开展应急演练
        2.3.3 四川省政府积极动员社会力量
第三章 四川长宁6.0级地震危机管理的案例描述
    3.1 四川长宁6.0 级地震情况概述
    3.2 四川长宁6.0 级地震危机管理的应对措施
        3.2.1 四川长宁6.0 级地震危机管理总体概述
        3.2.2 应急响应启动迅速
        3.2.3 成功实现危机预警
        3.2.4 坚持应急值守制度
        3.2.5 应用科技手段
        3.2.6 及时公布信息,消除公众恐慌
    3.3 案例的成效分析
        3.3.1 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3.3.2 防止了舆论危机和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3.3.3 提升政府形象,维护了社会稳定
第四章 四川长宁6.0级地震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成效分析
    4.1 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有效预警的必要性
    4.2 灾害预警的主要做法
        4.2.1 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4.2.2 促进监测信息共享
        4.2.3 全面打通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
        4.2.4 强化预防意识
        4.2.5 加强宣传,提高全民危机意识
    4.3 灾害预警机制的成效分析
        4.3.1 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善,减少了灾害损失
        4.3.2 地震预警技术显着提升
        4.3.3 狠抓预防促使公共危机管理重心前移
        4.3.4 引导宣传到位,提高了公众的危机意识
第五章 四川长宁6.0级地震危机管理的应急机制分析
    5.1 应急机制确定的作用
        5.1.1 统一指挥有利于提高应急效率
        5.1.2 应急联动有利于保障应急力量
        5.1.3 应急演练有助于提升应急能力
    5.2 案例具体做法
        5.2.1 统一指挥,建立了高效的综合指挥体系
        5.2.2 积极与多部门协同合作
        5.2.3 组织常态化演练
    5.3 应急机制的成效分析
        5.3.1 综合应急指挥体系提升了应急效率
        5.3.2 多元应急联动,提高了救援效果
        5.3.3 应急演练提升了应急能力
    5.4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5.5 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参与救援
    5.6 社会力量参与救援的成效分析
第六章 四川长宁6.0级地震危机管理的启示
    6.1 加强预防管理,掌握应对主动权
        6.1.1 强化预防意识、不断完善监测预警体系
        6.1.2 坚持常态化和非常态化管理的开放式结合
    6.2 提高应急预案的编制水平
    6.3 充分发挥其他社会主体的作用
    6.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6.5 加强信息公开,提升政府形象
    6.6 全方位提高公共危机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6.6.1 加大经费投入
        6.6.2 夯实公共危机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6.6.3 构建科学的公共危机管理人才体系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8·25”桂林食物中毒事件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危机管理的研究
        1.2.2 关于食品安全的研究
        1.2.3 研究述评
    1.3 概念厘定及理论基础
        1.3.1 概念厘定
        1.3.2 理论基础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1.5.1 本文创新
        1.5.2 本文不足
第二章 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
    2.1 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效
        2.1.1 初步形成了危机管理体制
        2.1.2 基本完善了危机预案体系
        2.1.3 基本健全了危机管理法规
    2.2 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2.1 危机预警机制有待完善
        2.2.2 危机决策能力有待提高
        2.2.3 危机沟通能力有待加强
        2.2.4 责任追究程度有待明确
        2.2.5 政府信息公开有待透明
第三章 “8·25”桂林食物中毒事件危机管理的案例描述
    3.1 桂林食物中毒事件危机情况概述
        3.1.1 桂林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背景
        3.1.2 桂林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经过
        3.1.3 桂林食物中毒事件的责任追究
    3.2 桂林食物中毒事件暴露的问题
        3.2.1 食品安全问题发生预防准备不足
        3.2.2 食品监督管理不力
        3.2.3 应对处置不当
    3.3 桂林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3.3.1 对食品原材料供应商风险未做评估
        3.3.2 食品安全知识信息宣传严重不到位
        3.3.3 预防准备严重缺失
        3.3.4 对食品各流通环节未做出把控
    3.4 “8·25”桂林食物中毒事件的典型性分析
        3.4.1 危机管理意识有待加强
        3.4.2 城市食品安全危机教育需要强化
        3.4.3 政府和公众在信息沟通上的障碍有待化解
        3.4.4 城市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模式有待优化
        3.4.5 城市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机制需要加强
第四章 “8·25”桂林食物中毒事件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分析
    4.1 传统危机管理中的预警机制分析
        4.1.1 建立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4.1.2 经验型危机管理中预警机制的不足之处
        4.1.3 现代科学型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可借鉴之处
    4.2 桂林食物中毒事件中的预警机制缺陷
        4.2.1 预警准备不足
        4.2.2 预警信息传递不到位
        4.2.3 预警工作落实不到位
    4.3 归因分析
        4.3.1 危机宣传不到位
        4.3.2 预警机制不完善
        4.3.3 人员综合能力和素质不高
第五章 “8·25”桂林食物中毒事件危机管理的“控制管理”分析
    5.1 传统危机管理中的控制管理机制分析
        5.1.1 建立危机管理控制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5.1.2 经验型危机管理中控制管理机制的不足之处
        5.1.3 现代科学型危机管理中控制管理机制的可借鉴之处
    5.2 桂林食物中毒事件中的控制管理缺陷
        5.2.1 决策指挥不科学
        5.2.2 社会舆论引导不到位
        5.2.3 民众危机意识淡薄
    5.3 归因分析
        5.3.1 控制管理体制不健全
        5.3.2 媒体舆情引导不充分
        5.3.3 民众参与危机管理的主动性不强
第六章 “8·25”桂林食物中毒事件危机管理的“应对处置”分析
    6.1 传统危机管理中的应对处置机制分析
        6.1.1 建立危机管理应对处置机制的必要性
        6.1.2 经验型危机管理中应对处置机制的不足之处
        6.1.3 现代科学型危机管理中应对处置机制的可借鉴之处
    6.2 桂林食物中毒事件中的应对处置缺陷
        6.2.1 快速响应机制的不足
        6.2.2 跟踪反馈不到位
        6.2.3 信息传递不及时
    6.3 归因分析
        6.3.1 后续跟踪工作有待加强
        6.3.2 危机事后总结工作还需完善
        6.3.3 监督问责机制须进一步强化
第七章 完善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借鉴和启示
    7.1 事前注重预防
        7.1.1 加强宣传教育
        7.1.2 完善预警机制
        7.1.3 加强人员培训
    7.2 事中迅速协调
        7.2.1 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
        7.2.2 充分发挥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7.2.3 建立健全公共危机管理社会动员机制
    7.3 事后抓好总结
        7.3.1 扎实做好后续工作
        7.3.2 认真总结处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7.3.3 完善落实督导问责机制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4R危机管理视角下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的危机管理研究 ——以临朐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性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舆论与舆情
        2.1.2 网络舆情
        2.1.3 危机管理
    2.2 相关的理论基础
        2.2.1 公共危机的传播理论
        2.2.2 4R危机管理理论
第三章 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管理的现状-以临朐县为例
    3.1 地方政府与网络舆情应对的关系
        3.1.1 网络舆情的应对影响地方政府的公信力
        3.1.2 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对网络舆情应对的影响
    3.2 临朐县网络舆情的管理现状
        3.2.1 临朐县网络舆情管理基本情况
        3.2.2 几种网络舆情处置的策略
    3.3 “八宝粥海绵造”和“温比亚台风”水灾舆情案例分析
        3.3.1 舆情事件案例分析
        3.3.2 以危机管理的视角对比两起案例中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处理情况
第四章 以4R危机管理理论分析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危机缩减阶段
        4.1.1 舆情危机意识不强
        4.1.2 网络舆情风险评估机制有待完善
        4.1.3 缺乏舆情危机应对的专业人才
    4.2 危机预备阶段
        4.2.1 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不到位
        4.2.2 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不够科学
        4.2.3 舆情应对的经验缺乏
        4.2.4 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
    4.3 危机反应阶段
        4.3.1 信息不对称
        4.3.2 媒体沟通管理不到位
    4.4 危机恢复阶段
第五章 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重点和对策
    5.1 网络舆情危机缩减阶段
        5.1.1 加强网络舆情危机意识
        5.1.2 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和风险评估
    5.2 网络舆情危机预备阶段
        5.2.1 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
        5.2.2 提高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水平
        5.2.3 模拟舆情危机应对
    5.3 网络舆情危机反应阶段
        5.3.1 构建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
        5.3.2 提升网络舆情议题设置能力
        5.3.3 加强对媒体的管理和沟通
    5.4 网络舆情危机消退阶段
        5.4.1 网络秩序的恢复
        5.4.2 网民的心理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金平县“5.10走私冻肉盗挖事件”中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碎片化的整体性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背景
        1. 研究背景
        2. 问题的提出
        3. 研究意义
    (二) 相关研究综述
        1. 整体性治理的研究
        2. 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
        3. 简要述评
    (三) 核心概念
        1. 公共危机管理
        2. 碎片化
        3. 整体性治理
    (四)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 研究方法
        2. 研究内容
一、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一) 理论基础
        1. 风险社会理论
        2. 整体性治理理论
        3. 服务金三角模型
    (二) 分析框架——整体性治理的分析框架
        1. 整体性治理的价值和理念
        2. 整体性治理的组织结构
        3. 整体性治理的运行机制
        4. 整体性治理的技术系统
二、“5. 10盗挖事件”及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演进
    (一) “5. 10盗挖事件”概述
    (二) 金平县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演进
三、“5. 10云南盗挖事件”中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碎片化问题
    (一) 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碎片化的解释维度
    (二) 多元协作治理价值和理念的碎片化
    (三) 地方政府权力和资源分配的碎片化
    (四) 地方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碎片化
四、“5. 10盗挖事件”中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碎片化问题的成因
    (一) 地方政府层面
        1. 传统官僚制体系对地方政府协作理念的影响
        2. 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协作保障机制的不足
    (二) 市场层面
        1. 市场主体的“天然逐利性”带来的利益博弈和政策博弈
        2. 设租寻租导致市场主体对政府的信任不充分
        3. 市场主体的灵活性致使其协作和参与理念的缺失
    (三) 社会层面
        1. 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薄弱
        2. 邻避情结等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不充分
        3. 民众与政府间的沟通机制和参与机制不畅
五、“5. 10盗挖事件”中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碎片化的整体性治理路径
    (一) 地方政府大部门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
    (二) 金平县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碎片化的整体性治理策略
        1. 文化协同——树立共有的价值观和理念
        2. 畅通和完善地方政府协作的保障机制
        3. 建立健全整体性治理的技术支持系统
        4. 构建整体性政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丽江市旅游危机管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缘由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
        1.4.2 国内研究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实地调查法
        1.6.3 案例分析法
        1.6.4 实证研究法
2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旅游危机
        2.1.2 突发事件
        2.1.3 旅游危机管理
    2.2 基础理论
        2.2.1 混沌理论
        2.2.2 社会角色
        2.2.3 危机生命周期理论
3 丽江市旅游危机管理现状
    3.1 丽江市旅游业发展概况
    3.2 丽江市旅游危机管理现状
    3.3 丽江市旅游危机典型事件
4 丽江市旅游危机事件中的社会角色分析
    4.1 旅游危机管理主体角色分析
    4.2 旅游危机管理客体角色分析
    4.3 旅游危机管理第三方角色分析
5 丽江市旅游危机事件中的危机生命周期分析
    5.1 丽江旅游危机潜生命周期阶段表现
        5.1.1 旅游危机潜在期及表现
        5.1.2 旅游危机突发期及表现
        5.1.3 旅游危机蔓延期及表现
        5.1.4 旅游危机恢复期及表现
    5.2 旅游危机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危机管理问题的分析
        5.2.1 旅游危机潜在期:各角色的危机预警与规范不足
        5.2.2 旅游危机突发期:信息公开缺乏统一与互动
        5.2.3 旅游危机蔓延期:处置危机能力和防止扩散能力不足
        5.2.4 旅游危机恢复期:危机经验转化和反馈评价不足
6 丽江市旅游危机管理机制构建
    6.1 在旅游危机潜在期阶段,建立丽江市分角色防御机制
        6.1.1 建立丽江市旅游危机管理分角色立体化的应急预案体系
        6.1.2 建立丽江市旅游危机管理分角色扁平化智能预警体系
        6.1.3 明确丽江市旅游危机管理相关角色的权利与义务
    6.2 在旅游危机突发期阶段,建立丽江市“政府——媒体——社会公众”互动机制
        6.2.1 丽江市旅游管理部门建立旅游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
        6.2.2 丽江市当地媒体建立全媒体融合机制
    6.3 在旅游危机蔓延期阶段,建立丽江市核心角色冲突处置机制
        6.3.1 丽江市政府建立核心角色冲突的分析与协调机制
        6.3.2 建立丽江市分角色冲突类型的专业化处置体系
    6.4 在旅游危机恢复期阶段,建立丽江市多角色合作重建机制
        6.4.1 建立丽江市旅游危机管理评价、奖惩机制
        6.4.2 建立丽江市危机转化机制
7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政府危机管理述评(论文参考文献)

  • [1]县级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Y县为例[D]. 周志荣.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2]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农村公众危机教育研究 ——以新冠疫情中昭通农村为例[D]. 邓瑜芸.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3]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联动处置研究 ——以上海市COCC为例[D]. 于菁.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3)
  • [4]Y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提升研究[D]. 葛筱筱. 延安大学, 2020(12)
  • [5]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沟通机制研究 ——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D]. 曹刘庆. 浙江大学, 2020(01)
  • [6]四川长宁6.0级地震危机管理案例研究[D]. 李超.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7]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8·25”桂林食物中毒事件案例研究[D]. 许春梅.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8]4R危机管理视角下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的危机管理研究 ——以临朐县为例[D]. 吴昌宁. 山东大学, 2019(03)
  • [9]金平县“5.10走私冻肉盗挖事件”中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碎片化的整体性治理研究[D]. 王璐. 云南大学, 2019(03)
  • [10]丽江市旅游危机管理机制研究[D]. 黄铂湜. 云南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政府危机管理述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