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加强学科建设的实践

我院加强学科建设的实践

一、我院加强学科建设的做法(论文文献综述)

杨春凌,杨桂林[1](2021)在《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今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如何加强新时代马院建设,推动?

李雪[2](2021)在《宁夏新型智库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宁夏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彭生选访谈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宁夏社科院牢牢把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的根本方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科学精神、求实态度,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和自治区《加强宁夏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办法》,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适时启动了以思想理论、民族团结、"一带一路"、公共政策、科技创新等子智库为核心的综合智库体系,着力打造自治区党委、政府"信得过、用得上、靠得住、离不开"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努力把服务转向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逐步满足人民群众需要需求,努力推动智库建设上台阶。在2019年9月召开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新时代智库建设论坛暨第22届全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上,宁夏社科院党组书记彭生选介绍了近年来宁夏社科院新型智库建设的做法及思考。本刊将彭书记的发言以访谈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宋静,刘卫东,牛晓兵,荣超,蔡艳琴[3](2021)在《我院采用多维度医患沟通方式的实践效果探讨》文中认为医患沟通不足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2015—2018年,我院经过鉴定的108例医疗纠纷中,存在医患沟通不足的案例占25.3%。近3年来,我院通过制定术前谈话标准化流程、实施同病种同质化医患沟通、培训医患沟通专用标准化病人等多途径,多方面加强医患沟通,以期预防由此可能引发的医疗纠纷。经过采取上述措施,2020年,与医患沟通不足有关的医疗纠纷案例降至11.5%。由此说明采用多维度医患沟通取得明显成效,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石小玲[4](2021)在《某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建设名医工作室的实践探索》文中认为提升医院名医工作室内涵建设,能够有效推动地市级医院学科建设与发展。文章从建立名医工作室管理制度、邀请专家协助专科开展标志性技术、查房及疑难病例会诊、科研学术交流与指导、加强名医工作室保障机制等方面,探索名医工作室建设成效。通过名医工作室建设,医院整体临床医疗水平和科研水平得到提升,学科建设与发展迈上新台阶。此外,建设名医工作室能够有效加强地市级医院与国内顶尖医院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各科室的学科建设水平,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黎育生[5](2021)在《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1949-1978)》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从1951年开始的。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不但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而且是一项典型的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然而,当我们回顾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70年来的历史时发现,人们对高校辅导员制度中国首创性历史地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显然,这是一种缺少历史知识和文化自信的表现。史实表明,前苏联并没有高校辅导员制度。不过,前苏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并且业已成为事实。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被默认为从清华大学开始,但最早建立实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高校并不是清华大学。对这些观点进行学理爷正,这绝非件小事易事,因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不但是一项历史科学工作,而且一项科学历史工作。而这些工作恰恰证明,高校辅导员队伍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工作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力量,是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者、勇敢创新者和坚强奋斗者。遗憾的是,当我们在推动伟大工程稳步前行时,人们还没有真正清醒认识到站起来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的重要性,至少目前实践探索层和学术研究界是这样。尽管当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进入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快车道,但对于一个具有近70年实践探索的历史进程来说,这仍然难说是一个满意的交代,更不能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庆幸的是,我们没有忽略对改革开放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经验总结和价值发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研究改革开放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不管从历史角度说还是从现实视角看,不管是从实践角度看,还是从理论角度说,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本文以“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1949-1978)”为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政策制度和具体史料为依据,坚持以时间为线索,以史带论,史论结合的原则,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1949到1978年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践进行历史梳理和理论分析,力图从史学角度揭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客观规律,总结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获得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启示,有效推动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新发展。文章由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导论阐明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分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现状,提出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明确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为深入开展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提供了前提。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论述的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开端问题,主要探索了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和历史流变,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情况,确证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开始于我国之历史地位,介绍了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初创时期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特点。第二章论述的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艰辛探索问题,主要透视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艰辛探索历史背景,通过分析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生命力和局限性,探索了高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制度化建设的曲折历程,考察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治挂帅”倾向,分析了艰辛探索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特点。第三章论述的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曲折发展问题,主要考察了“文化大革命”发生使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遭遇的曲折发展,探讨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缺失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分析了挫折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特点。第四章论述的是改革开放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及启示问题。改革开放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之所以能取得较好成绩,最关键的是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最重要的是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最基本的是坚持了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最主要的是坚持了服务中心工作的发展逻辑。不过,受“左倾”错误思想泛滥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遭遇曲折发展,教训十分深刻,主要表现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有严格的质量标准。由此,我们得到这样的重要启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实现持续新发展,就要坚持历史、现实和将来相结合的发展定位;要坚持选拔、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的发展价值;要坚持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相结合的发展目标;要坚持老新、专兼和红专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要坚持以点为先、由点及面和点面相结合的发展程序;要坚持顶层设计、分类实施和健全制度相结合的发展机制。结论部分对文章的研究理路、主要内容、创新观点、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归纳点拨。选择“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1949-1978)”这样一个还没有人系统研究过的问题作为论题,这是一个大胆的创新,简称为“选题新”。没有前人研究可借鉴,新研究就显得非常困难,这主要表现在对文献史料的搜集与把握难,学界之所以避而让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而本研究能克难而成是因为充分占有了1949到1978年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历史文献史料,其中包括党和国家政策文件、高校校史和地方年鉴等,大量文献史料的占有与引用使文章内容丰新,这简称为“内容新”。通过对大量文献史料的对比、分析与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从我国开始的,而并不是从原苏联传入;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被大众默认为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开始,但最早开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高校却并不是清华大学,等等,这简称为“观点新”。新选题的完成所带来的新内容和新观点,必将使人们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带来新认识,从而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新发展。

余智敏[6](2021)在《刘达和中国科大》文中认为刘达是中国共产党向高等院校派出的首批领导干部之一,先后担任过东北农学院院长,东北林学院院长、党委书记,黑龙江大学校长、党委书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党委书记,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拥有管理五所大学的经验,在这五所大学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目前,对刘达在东北农学院、东北林学院以及刘达在清华大学的研究较多,对刘达在中国科大的研究还甚为薄弱。上述五校中,刘达在中国科大任职的时间最长(长达12年)。研究刘达在中国科大的作为,不仅能充实对刘达的研究,还是中国科大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考察中国共产党对高等院校的领导,也有重要价值。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和口述访谈的方法,以时间为线索,以刘达为中心人物,以“教学改革”、“回炉班”为研究重点,详细梳理了 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科大的变化历程。刘达上过大学,来中国科大之前就管理过三所大学,对于如何办大学,有自己独到的思想。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他以贯彻毛泽东的“教育改革”指示为由,推行了自己的改革措施;以培养好工农兵学员为由,办起了“回炉班”。他为中国科大留下和培育了两批独立师资,不但使其脱离了分崩离析的厄运,还为其在改革开放后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毫不夸张的说,他对科大有再造之功。文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刘达与中国科大此选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思路等方面作了说明;对刘达和中国科大相关的研究作了一个简单的梳理。第二部分主要对于刘达的整个生平和在东北农学院、东北林学院的经历进行了介绍,刘达在东北农学院、东北林学院重视基础建设、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同时还创建了俄文班,并开创了东北林学院的林产化工专业。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刘达主持的“教学改革”。刘达来到中国科大后,主持了中国科大的“教学改革”,出台了几项措施,并提出“选修”“免修”“单科升级”等进一步的教改措施。刘达还完成了学校的系科调整,将学校原有的13个系并成了 6个系。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在“文化大革命”中刘达的经历。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刘达停职反省,之后一直处于被专政的状态,校园里陆陆续续地成立了许多群众组织,一些群众组织试图“解放”刘达,但未能成功;1969年12月,中国科大迁往安徽,刘达随之南下,1972年终于获得“解放”。第五部分主要介绍了刘达创办教师进修班(俗称“回炉班”)的经历。“回炉班”是由选调回来的1968届、1969届和1970届的中国科大毕业生组成。面对下迁后的薄弱师资队伍,刘达勇于担当,创办“回炉班”,相继开办了进修一班、进修二班。在随后的“批林批孔”、“反回潮”运动中,他果然遭到批判,并最终黯然离开了中国科大。最后一部分是结语,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刘达敢于担当,不但从中国科大应届毕业生中留下了一批师资,还冒着风险,为中国科大保留了一批“政治处理品”师资,并以办“回炉班”等方式,从全国各地召回了一批师资,从而为中国科大建立了独立的师资队伍,令其在下迁合肥后得以免遭肢解、起死回生。他还以贯彻毛泽东“教育改革”指示为由,推行了自己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尽管那些措施实行时间并不长,但它们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令中国科大得以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迅速成为改革的先驱。从这些举措看,刘达不但是中国科大历届党委书记中表现十分突出的,在中央派往高等院校的第一批领导干部中,也是非常突出的。正如朱镕基和李岚清所言,刘达是“杰出的教育家”。

刘晓青[7](2021)在《多学科背景下风景园林景观构造节点教学资源建设——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学科交叉融合在风景园林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实践中,能够很好地弥补应用型课程的不足,景观课程中的构造节点教学与建筑、环境设计、动画等专业相融合。文章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风景园林的教学培养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把景观构造节点动态化优势作为工科类课程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切入点,展开教学资源建设,为成贤学院实施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提供了参考方法,为其他同类院校工作者在多学科融合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提供创新思路。

范凯熹[8](2021)在《范凯熹:疫情无情 设计有情 教育场景 智能引擎》文中研究表明《设计》范凯熹《设计》: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设计专业有哪些教学特色?范凯熹:我曾任教于两所美术院校和一所师范院校和一所中学,并有在教育部做研究工作的经历。现在虽然已经离开上海设计学院行政岗位,但仍然还是在指导博士研究生的一名普通教师。回想起离开广州美术学院到上海创办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的设计教育创业和20年的学院行政岗位,一直在教学与管理的第一线,为上海设计学院付出了充满艰辛的激情和人生最长最宝贵的年华,但总院新老党政领导和各部门同事们给予我工作的支持和肯定,我对二十多年的辛劳无怨无悔。

李雪[9](2021)在《加强智库建设 提高服务新疆工作水平——新疆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丁守庆访谈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社会科学院成立于1981年3月,前身是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民族研究所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政治理论研究室。目前,设有12个研究所(中心),其中民族、宗教、历史和中亚等4个研究所是自治区级重点学科。长期以来,新疆社科院始终围绕自治区重大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始终致力于把新疆社会科学院打造成自治区党委、政府用得上、靠得住的"智囊团"和"思想库"。在2019年9月召开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新时代智库建设论坛暨第22届全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上,新疆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丁守庆介绍了近年来新疆社科院加强智库建设的做法,探讨了未来新疆社科院加强智库建设的打算。本刊将丁院长的发言以访谈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姚巧惠[10](2021)在《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 ——以YG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截止到2019年,我国民办高等学校757所,占全国高校比重超过28%,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探索民办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推动民办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民办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和相关理论概述,共分为两章。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概述,国内外有关创新创业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模式及流派、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性研究、工程教育与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研究、霍尔三维结构理论的应用研究等综述,最后提出研究目标、思路及方法。第二章相关理论概述,主要包括工程类专业范畴界定及特点、工程教育及工程人才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霍尔三维结构理论等关键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分析。第二部分是本研究主体部分,主要分为两章。第三章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研究,主要包括民办高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需要研究、民办高校学生特征及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思路分析、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劣势分析等。第四章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三维结构模型构建研究,主要包括基于企业需求的工程类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调研分析、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教育现状及心理期望的调查研究、工程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关系研究,以工程类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不同发展阶段为时间维,以CDIO教育理念作为工程教育的逻辑维,以工程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所需协同作用的要素总和为要素维,构建工程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三维结构模型。第三部分是以YG学院工程类专业为案例研究,即第五章。主要包括YG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及其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综述,用“工程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三维结构模型”分析YG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改进措施。第四部分是结论与研究展望,即第六章。

二、我院加强学科建设的做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院加强学科建设的做法(论文提纲范文)

(1)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让青年学生信赖和喜欢马克思主义
——访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郭红军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两个结合”
    聚力六个环节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通过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打造共享互动新平台
    长征文化资源对学院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深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应
——访贵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成兰
    坚持实践教学 促进知行合一
    推进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创新话语体系和传播方式
    着力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性作用
把中医药行业精神与思政课深度融合
——访贵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近平
    践行“两个结合” 理论结合实践
    立足新时代 提出新要求
    丰富教学手段 激发学习兴趣
    紧密结合专业特色 深入挖掘思政资源

(3)我院采用多维度医患沟通方式的实践效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采用多维度医患沟通方案
    1.1 制定并落实术前谈话制度
    1.2 开展多学科协同谈话
    1.3 重点病种实施同病种同质化医患沟通
    1.4 疑难危重患者在录音录像下进行医患沟通
2 针对重点人群制定多层次医患沟通培训计划
    2.1 培养规范的医患沟通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应用于医患沟通考核
    2.2 进岗第1年的入院培训
    2.3 入院3年晋升主治医师前的培训
    2.4 重点科室及重点人员的培训
    2.5 科室副主任及护士长履职前培训
3 实施多维度医患沟通的成效
    3.1 我院多维度医患沟通体系运行良好
    3.2 医患沟通意识的提高使医患沟通引发的纠纷比例下降
    3.3 二次谈话效果明显
4 讨论
    4.1 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多维度医患沟通体系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4.2 医院SP队伍的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4.3 内科医务人员谈话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

(4)某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建设名医工作室的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开展名医工作室的具体做法
    1.1 建立名医工作室管理制度
    1.2 协助专科开展标志性技术
    1.3 邀请专家查房及疑难病例会诊
    1.4 进行科研学术交流与指导
    1.5 强化学科建设以实现名医传、帮、带作用
    1.6 加强名医工作室运行保障机制
2 名医工作室建设成效
    2.1 开展多项高精尖技术
    2.2 科研水平逐渐提升
    2.3 通过信息化平台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2.4 持续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
3 讨论

(5)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1949-197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问题的研究
        (二)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历史起点问题的研究
        (三)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历史分期问题的研究
        (四)关于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历史经验问题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开端(1949-1956)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孕育萌芽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
        (二)萌芽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流变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辅导员的呼唤
        (一)主渠道的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二)主阵地的开辟:高校党团学干部队伍建设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顶层设计的提出与落实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顶层设计的提出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顶层设计的落实
        (三)“双肩挑”: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
    四、开端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实行“双肩挑”,培养与使用相结合
        (二)示范典型突出,借鉴创新一脉相承
        (三)多重角色并存,工作任务指向统一
第二章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艰辛探索(1956-1966)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艰辛探索的历史背景
        (一)思想政治革命: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
        (二)经济技术革命:重视知识分子和高举“三面红旗”
        (三)文化教育革命:“双百”方针和“教育大革命”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的发展演变
        (一)“双肩挑”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生命力与局限性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建设的学理分析与历史演进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三、“政治挂帅”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影响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政治首要性地位的重申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政治挂帅”的批判定性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政治挂帅”的实践分析
    四、艰辛探索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唯政治”倾向出现
        (二)“专职化”模式初显
        (三)“大众化”状态显现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曲折发展(1966-1978)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透析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指导思想出现错误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组织机构瘫痪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被宣传队取代
        (四)高校辅导员身份角色发生颠倒
        (五)高校辅导员队伍工作成绩遭否定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缺失造成的严重影响
        (一)严重影响了一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
        (三)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曲折发展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队伍建设遭受环境影响
        (二)队伍建设一度停滞中断
        (三)队伍建设缺失影响很大
第四章 改革开放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及启示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最关键的是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最重要的是秉承了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
        (三)最基本的是坚持了实践检验真理的判断标准
        (四)最主要的是坚持了服务中心工作的发展逻辑
    二、改革开放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教训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有严格的质量标准
    三、改革开放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启示
        (一)坚持历史、现实和将来相结合的发展定位
        (二)坚持选拔、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的发展价值
        (三)坚持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相结合的发展目标
        (四)坚持新老、专兼和红专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五)坚持以点为先、由点及面和点面相结合的发展程序
        (六)坚持顶层设计、分类实施和健全制度相结合的发展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后记

(6)刘达和中国科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已有相关研究
    1.3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2章 刘达高校管理经验的积累与管理特色的形成
    2.1 刘达生平
    2.2 创建东北农学院
    2.3 创建东北林学院
    2.4 坚持说真话、办实事
第3章 初次主持中国科大的工作
    3.1 教学改革
        3.1.1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3.1.2 培养自己的师资队伍
        3.1.3 加强外语学习
        3.1.4 减少学生课外活动量
        3.1.5 免修、选修、单科升级
    3.2 系科调整
        3.2.1 系科调整前的酝酿
        3.2.2 正式系科调整
第4章 特殊时期的焦点人物
    4.1 对刘达的斗争与保护
        4.1.1 刘达被停职反省
        4.1.2 陆续成立的群众组织
        4.1.3 把看管者转化为“铁杆保皇派”
    4.2 刘达终获“解放”
        4.2.1 随中国科大下迁
        4.2.2 重新担任党委书记
第5章 再次主持中国科大的工作
    5.1 试图把中国科大从合肥迁回北京
    5.2 创办“回炉班”
        5.2.1 进修一班和进修二班
        5.2.2 进修班与工农兵学员
    5.3 刘达调离中国科大
    5.4 对中国科大后来的影响
结语
附录1 刘达中国科大活动年表
附录2 忆刘达和科大——宣雅静谈话录
附录3 “刘达与回炉班”座谈会记录
附录4 冯焕清、周荷琴访谈录(节选)
附录5 黎懋光先生访谈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其他研究成果

(7)多学科背景下风景园林景观构造节点教学资源建设——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风景园林专业培养与就业现状
2 风景园林施工设计教学存在的瓶颈
    2.1 学生学习入手难
    2.2 教师展示讲解难
    2.3 资源建设深入难
3 景观构造节点动态化优势
    3.1 拓展工程教学的时间与空间边界
    3.2 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
    3.3 研究学科资源的实用性和融合性
4 景观构造节点资源建设
5 小结
    5.1 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群的构建
    5.2 强化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学科建设
    5.3 搭建实用性强融合度高的教学资源库

(10)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 ——以YG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评析
    1.3 研究目标、方法、思路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3.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工程类专业范畴的界定及特点
    2.2 工程教育及工程人才能力要求
    2.3 创新创业教育
    2.4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5 霍尔三维结构理论
第三章 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3.1 民办高校区别于公办高校的差异性及特征
    3.2 民办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现实需要
    3.3 民办高校学生特征
    3.4 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思路
    3.5 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做法
    3.6 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
        3.6.1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未融入工程人才培养全过程
        3.6.2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未以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
        3.6.3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未依托专创融合及要素整合
    3.7 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劣势分析
        3.7.1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
        3.7.2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劣势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三维结构模型与体系构建
    4.1 需求调研
        4.1.1 基于企业需求的工程类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调研分析
        4.1.2 基于民办高校工程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教育现状及心理期望的调查研究
    4.2 关键问题分析-工程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4.3 工程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三维结构模型与体系构建
        4.3.1 目标分析
        4.3.2 解决思路
        4.3.3 三维结构模型构建与要素整合建设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案例研究-以YG学院为例
    5.1 YG学院概况及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
        5.1.1 YG学院概况
        5.1.2 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
    5.2 YG学院工程类专业的基本情况
    5.3 该校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分析-以三维结构模型为视角
        5.3.1 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内容及成效
        5.3.2 基于三维结构模型的分析
        5.3.3 存在问题
        5.3.4 原因分析
    5.4 改进措施
        5.4.1 基于时间维规划工程人才培养阶段
        5.4.2 基于逻辑维强化CDIO工程教育理念
        5.4.3 基于要素维完善各个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内容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的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工程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B 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我院加强学科建设的做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一)[N]. 杨春凌,杨桂林. 贵州日报, 2021
  • [2]宁夏新型智库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宁夏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彭生选访谈录[J]. 李雪. 经济师, 2021(10)
  • [3]我院采用多维度医患沟通方式的实践效果探讨[J]. 宋静,刘卫东,牛晓兵,荣超,蔡艳琴.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1(05)
  • [4]某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建设名医工作室的实践探索[J]. 石小玲.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1(04)
  • [5]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1949-1978)[D]. 黎育生.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6]刘达和中国科大[D]. 余智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8)
  • [7]多学科背景下风景园林景观构造节点教学资源建设——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为例[J]. 刘晓青. 科教导刊, 2021(14)
  • [8]范凯熹:疫情无情 设计有情 教育场景 智能引擎[J]. 范凯熹. 设计, 2021(08)
  • [9]加强智库建设 提高服务新疆工作水平——新疆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丁守庆访谈录[J]. 李雪. 经济师, 2021(03)
  • [10]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 ——以YG学院为例[D]. 姚巧惠. 福建工程学院, 2021

标签:;  ;  ;  ;  ;  

我院加强学科建设的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