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补偿法测量电阻

电压补偿法测量电阻

一、电压补偿法测电阻(论文文献综述)

邵永,侯朝阳[1](2021)在《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设计初探》文中指出电学实验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通常在遵循可行性原则、准确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的前提下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目的,由于具有方法多样化和综合性强的特点,因此成为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的得分明显偏低。

陈悦[2](2021)在《基于3D石墨烯泡沫的柔性应变传感器应力松弛特性及其补偿方法研究》文中提出

邹灵乐[3](2021)在《基于Delta-Sigma ADC的温湿传感器的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温度和湿度信号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模拟信号,也是人类生活中最密切接触的环境信号。因此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在很多应用范围都有强烈需求。但是大部分传感器都是单一分立的传感器,这类型传感器仅仅可以对某一单一信号进行探测,有着较大的局限性,而将多个传感器集成在一起可以实现多信号同时探测,可以预见,这一研究方向将是未来传感器的重要研究走向,同时由于芯片内部工作产生热量引起的温度变化会影响整体电路模块的工作状态,所以对芯片进行低功耗的设计以及对芯片内部工作温度的检测也同样是现下的一个研究热点。根据目前市场需求,本文针对温湿度传感器进行了研究。首先该传感器将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高度集成在同一芯片上,解决了单一传感器不能同时测量温度与湿度的问题。并针对传感器实现高精度低功耗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在温度传感器部分,首先使用了精度较高线性度较好的片上晶体管式温度传感器电路,测量范围为-40℃~60℃,精度达到±0.05℃,该电路集成在片内,可以很好的监测芯片的工作温度,而其所检测到的芯片温度将通过数字后端对整体电路进行温度补偿以及非均匀校准,有效的降低了整体电路受到的温度变化的影响。其次设计了测温范围更大的电阻式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外部温度,该温度传感器电路实现了测量范围-100℃~100℃,精度为±0.1℃。同时集成了可检测相对湿度范围10%RH~90%RH,精度≤1%RH的湿度传感器。同时在ADC部分,对开关电容积分器以及比较器进行了低功耗的设计,使得传感器整体系统功耗小于3m W。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别对三个模块的电路进行了设计,并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在片上温度测量电路部分,使用了带有补偿电路的带隙基准,该基准电压温漂系数应当控制在约为10 ppm/℃。同时该电路温度灵敏度在10m V/℃左右,线性度99.9%。对于环境温度测量电路模块,设计并采用了惠斯通电桥电路检测温度信号,并采用仪表放大器将其放大,温度灵敏度约为7m V/℃。对于环境湿度测量电路模块,根据开关电容电路的缺点进行优化,采用改进后的开关电容电路对湿度信号进行检测,得到连续的信号输出。各个模块经仿真分析均正常工作且符合设计需求。2.对模数转换器进行了研究,根据需求使用Delta-Sigma ADC,根据对DeltaSigma ADC的分析,对Delta-Sigma调制器做了整体级及结构级的研究设计,整体级采用二阶Delta-Sigma调制器来满足系统要求的条件下降低功耗,同时对基于反相器的开关电容积分器以及高速低功耗动态比较器进行研究来达到降低整体系统的功耗的目的。最后对ADC特性参数进行仿真验证,其中DNL为±0.4LSB,INL为±0.5LSB,SNDR为75.355d B,ENOB大于12bit,各模块和整体性能均达到设计要求。

杜冠廷[4](2020)在《热电偶测量表面温升的误差和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能源汽车在日常使用中频发起火和爆炸等严重人身安全事故,因而汽车电子电器部件热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利用热电偶开展温升测量具有快速且廉价的特点,是汽车行业开展汽车零部件评估热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但是该方法存在人为误差大、冷端补偿误差大的固有缺点,造成测试精度不高且结果复现性不好。本文从热电偶法测温升原理着手,分析该方法在测试中引入误差的来源,并利用不确定度评价模型对引入误差来源开展了定量表征;依据表征结果得出热电偶与测温表面热传递、热电偶老化劣化和热电信号采集是权重最高的三个误差来源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分析了热电偶与测温表面热传递热传递阻抗模型,并运用了电路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有限元仿真工具分析热电偶与测温表面的接触传热路径,得出现有方案中热电偶热端温度低于测温表面温度,证明了热传递阻抗模型的正确性和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基于上述模型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优化措施,提高了接触表面的热传递精度,通过有限元分析和实验验证优化后的热电偶热端温度误差<0.5℃;深入分析了热电偶的热电转换原理,得出长时高温和温度循环使热电偶劣化,降低热电偶测量精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了长时高温和温度循环情况下不同热电偶规格(线径、牌号)与热电偶测量精度之间的关系,归纳出热电偶的规格选用一般性经验;简要介绍了热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处理过程,总结得到冷端补偿和测量噪声在热电信号转换过程中误差权重较大;通过实验表征了已有设备的冷端补偿误差和测量噪声,其误差之和可达1℃;设计了一套多通道热电信号采集装置,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冷端补偿精度和测量噪声峰值分别为0.2℃和0.03℃。最后,对业内的不确定度评价模型进行了优化,并利用优化后的评价模型分别对现有业内操作方法和文中提出的优化方法作评价,得出在热电偶法测温升的方案中应用本文提出的一系列优化措施能有效缩小测量误差50%。

谢林甫[5](2020)在《基于零中频的便携式应答机测试设备硬件设计》文中提出当前,我国的民航交通运输业正面临着大流量、高密度、更安全等前所未有的运行压力,必须要严格实行空中交通管制以保障飞机的飞行安全。为了准确掌握飞机的飞行情况并实行不间断的飞行指挥必须通过雷达来维护飞行秩序。目前ATC/S模式应答机在很多国家的空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目前日益繁重的机载应答机测试需求,设计了便携式应答机测试设备。它可以产生仅A/C模式询问信号、A/C/S全呼叫询问信号和S模式询问信号并识别与解调应答信号。并根据应答机测试需求对应答机发射机的功率和频率进行测量。本文从技术原理到硬件实现介绍了便携式应答机测试设备的设计过程。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从便携式应答机测试设备的指标和功能切入,通过机载应答机与S模式二次雷达的A/C与S模式数据通信链路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中零中频架构的技术路线以及对其解调算法进行研究。由于本设计为便携式测试设备,加之软件无线电技术的设备具有体积小、低成本、易升级、高性能等特点,故将无线电技术应用在本测试设备的设计中无疑将具有巨大的优势。2.本设计分为了硬件设计和逻辑程序两部分。在硬件设计中,射频收发器AD9361与作为基带处理器的FPGA作为本次射频收发的方案,通过对射频收发器的数字接口对其进行配置,使射频收发配置选择更加灵活,基带处理功能更加丰富。同时,为了实现功率与频率测量的功能,设计了功率测量电路和频率测量电路,并且设计了锂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的子板对锂电池进行保护。3.在逻辑程序的设计中,设计了能够正确产生仅A/C模式询问信号、A/C/S全呼叫询问信号和S模式询问信号的询问信号模拟单元。为了正确对应答信号进行识别与解调,设计了应答信号解调模块以识别应答信号为A/C模式应答信号还是S模式应答信号并对应答信号进行解调。同时编写了功率测量逻辑程序和频率测量逻辑程序完成功率测量数据的读取与频率的测量,并根据PXI通信接口模块逻辑程序完成上位机与FPGA之间数据与地址的通信最后通过搭建测试平台,对测试设备功能及其指标的验证,经过测试与验证拥有良好稳定的工作特性,其功能能够达到指标设计要求,可对机载应答机进行测试。

熊泽本[6](2019)在《补偿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补偿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指出补偿法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在解决物理问题和物理实验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学中常见的有温度补偿法、质量补偿法、电压补偿法、光程补偿法等。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补偿法在力学、电磁学、光学中的应用。论证了通过设法修补不对称问题假设,让破缺的系统通过补偿修补后重新达到平衡的对称关系,因此能够直接运用相关定理、公式进行处理,并且在系统加入平衡指示器的时候,可以大大降低系统误差,提高测量精度,使测量结果更精确。

陈玉生[7](2018)在《补偿法在测量电学量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在电学实验中,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学量。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受电表内阻的影响,所以会给测量结果带来明显的系统误差。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是利用补偿电路避免因电表内阻而给测量电学量带来的影响,从而减小实验误差。

陈玉生[8](2018)在《补偿法在测量电学量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传统教学中,电学量的测量都要借助于电压表、电流表等测量仪器.但电压表在电路中的分流作用以及电流表在电路中的分压作用,使得对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测量结果有影响,从而产生系统误差.如果能设计一个电路对测量电路的电压或电流的损失提供补偿,使测量的电压和电流不受仪表内阻的影响,这样就可以消除仪表内阻产生的系统误差.

李家傲[9](2017)在《伏安法测电阻的思路及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伏安法是测电阻的基本方法,电学实验是高中阶段实验的重点和难点,而电学实验中有90%都与电阻有关,测电阻更是高考的热门考点,常见的测电阻方法都是伏安法,其基本公式是R测=U测/I测。

张勇[10](2015)在《正交试验设计法在物理实验方案选择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介绍了伏安内接法测电阻、电流补偿法测电阻、电压补偿法测电阻的原理,并说明了什么是正交试验设计法,而且以这三种测电阻方法为例详细介绍了正交试验设计法在大学物理实验方案选择中的应用。

二、电压补偿法测电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压补偿法测电阻(论文提纲范文)

(3)基于Delta-Sigma ADC的温湿传感器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温湿传感器概述
        1.3.2 温湿传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二章 温湿度传感器总体设计
    2.1 温湿度传感器系统方案设计
    2.2 温湿度传感器性能指标
    2.3 片上温度传感器电路
        2.3.1 晶体管温度传感器器件
        2.3.2 片上温度传感器处理电路
    2.4 环境温度传感器电路
    2.5 环境湿度传感器电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温湿度传感器处理电路的设计
    3.1 片上温度传感器处理电路
        3.1.1 片上温度传感器电路设计
        3.1.2 片上温度传感器仿真分析
    3.2 环境温度传感器处理电路
        3.2.1 环境温度传感器电路设计
        3.2.2 电阻式温度传感器仿真分析
    3.3 环境湿度传感器处理电路
        3.3.1 环境湿度传感器电路设计
        3.3.2 电容式湿度传感器仿真分析
    3.4 模拟版图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elta-Sigma ADC的设计
    4.1 模数转换器简介
        4.1.1 模数转换器的分类
        4.1.2 模数转换器的性能特性
    4.2 对Delta-Sigma调制器的研究
        4.2.1 调制器概述
        4.2.2 开关电容积分器
        4.2.3 累加器
        4.2.4 高速低功耗动态比较器
        4.2.5 DAC
    4.3 ADC性能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温湿度传感器整体仿真
    5.1 温湿度传感器整体仿真电路
    5.2 温湿传感器总体仿真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热电偶测量表面温升的误差和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零部件温升研究现状
        1.2.2 界面接触传热分析的研究现状
        1.2.3 热电偶劣化研究现状
        1.2.4 热电信号转换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温升测试原理及评价模型
    2.1 温升测试原理及方法
        2.1.1 温升测试目的及原理
        2.1.2 温升测试规范及方法
    2.2 温升测试误差来源
        2.2.1 测试电流偏差
        2.2.2 热电偶与样品的接触
        2.2.3 热电偶的传递偏差
        2.2.4 测量仪器的转换误差
        2.2.5 环境温度波动的影响
        2.2.6 方法选择及数值修约
    2.3 温升测试的不确定度评定
        2.3.6 评价模型的可靠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热电偶与测温面传热性能分析
    3.1 热电偶与测温面热传递模型
    3.2 接触部位热传递有限元分析
        3.2.1 有限元建模过程
        3.2.2 几何模型与边界条件
        3.2.3 仿真模型和材料属性
        3.2.4 热传递有限元仿真结果分析
    3.3 热电偶与样品接触的优化
        3.3.1 接触部位热传递效率模型优化
        3.3.2 优化模型的仿真分析
        3.3.3 优化模型的验证试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热电偶劣化机理及影响
    4.1 热电偶测温原理及劣化
        4.1.1 热电偶感温原理
        4.1.2 热电偶劣化机理
    4.2 热电偶劣化性试验
        4.2.1 实验思路及设计
        4.2.2 热电偶劣化与高温的相关性
        4.2.3 热电偶劣化与温度循环的相关性
        4.2.4 热电偶使用建议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热电信号转换机理及实验验证
    5.1 仪器的测量原理及误差分析
        5.1.1 仪器的测量原理
        5.1.2 仪器的测量误差分析
    5.2 仪器的测量误差的实验验证
        5.2.1 验证实验的方案
        5.2.2 验证实验的结果分析
    5.3 优化方案及验证样机设计
        5.3.1 信号连接选通模块
        5.3.2 模拟信号调理模块
        5.3.3 模数转换控制模块及功能设计
    5.4 针对优化方案的验证效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温升测试不确定度模型的优化
    6.1 现有模型的不足
    6.2 不确定度模型的优化
    6.3 应用模型开展评定
    6.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基于零中频的便携式应答机测试设备硬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1.3 本文的主要任务
    1.4 本文的章节结构
第二章 设备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2.1 设备功能指标介绍
        2.1.1 便携式应答机测试设备的研究内容
        2.1.2 设备具体功能指标
    2.2 应答机A/C模式与S模式数据通信链路与信号格式
        2.2.1 A/C模式询问与应答信息格式
        2.2.2 S模式询问与应答信息格式
    2.3 便携式应答机测试设备的技术路线
        2.3.1 零中频接收机架构
        2.3.2 零中频解调算法研究
    2.4 频率测量方法研究
        2.4.1 直接计数法测频
        2.4.2 等精度测频法测频
        2.4.3 移相时钟计数法测频
    2.5 功率测量方法研究
        2.5.1 功率测量定义介绍
        2.5.2 射频功率测量方法
    2.6 便携式应答机测试设备的总体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便携式应答机测试设备的硬件设计
    3.1 测试设备整体硬件电路的总体设计
    3.2 射频收发电路的设计
        3.2.1 AD9361 芯片工作原理及结构分析
        3.2.2 射频接口电路设计
        3.2.3 射频收发器与FPGA的连接
    3.3 频率测量电路的设计
        3.3.1 分频电路设计
        3.3.2 整形电路设计
    3.4 功率测量电路
        3.4.1 功率检波电路设计
        3.4.2 A/D转换电路设计
    3.5 FPGA及 PXI接口电路的设计
        3.5.1 FPGA选型
        3.5.2 PXI总线接口电路设计
    3.6 电源电路的设计
        3.6.1 电路功耗估计
        3.6.2 电源树的设计
    3.7 时钟电路的设计
    3.8 锂电池充放电电路设计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便携式应答机测试设备的逻辑设计
    4.1 测试设备的总体逻辑设计
    4.2 询问信号的模拟
        4.2.1 A/C模式询问信号的模拟
        4.2.2 A/C/S全呼叫询问信号的模拟
        4.2.3 S模式询问信号的模拟
    4.3 应答信号的识别与解调
        4.3.1 正交解调模型逻辑电路设计
        4.3.2 脉冲信号的边沿识别及有效参数提取
        4.3.3 A/C模式应答信号的识别及解调
        4.3.4 S模式应答信号的识别及解调
        4.3.5 S模式应答信号地址校验
    4.4 AD9361 射频收发器控制逻辑设计
        4.4.1 AD9361 射频收发器配置逻辑设计
        4.4.2 AD9361 射频收发器数据的传输
    4.5 功率测量的逻辑设计
        4.5.1 功率测量单元整体逻辑设计
        4.5.2 功率测量数据读取逻辑设计
        4.5.3 温度测量逻辑设计
    4.6 频率测量的逻辑设计
        4.6.1 频率测量单元整体逻辑设计
        4.6.2 频率计算模块逻辑设计
        4.6.3 频率测量逻辑程序的时序约束
    4.7 PXI接口逻辑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便携式应答机测试设备验证与测试
    5.1 测试平台的搭建
    5.2 射频信号收发的测试与验证
        5.2.1 询问信号指标测试验证及模拟
        5.2.2 射频信号接收的测试及验证
    5.3 功率频率测量的测试及验证
        5.3.1 功率测量功能的测试及验证
        5.3.2 频率测量功能的测试及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6)补偿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补偿法在力学中的应用
    1.1 转动惯量的计算
    1.2 补偿法在气垫导轨实验中的应用
2 补偿法在电磁学中的应用
    2.1 补偿法在求电场强度问题中的应用
    2.2 补偿法在电压、电流、电阻测量电路中的应用
        2.2.1 电压补偿法
        2.2.2 电流补偿法
        2.2.3 完全补偿法
3 补偿法在光学中的应用
4 结语

(7)补偿法在测量电学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补偿法原理
    1.1 电流补偿法
    1.2 电压补偿法
2 运用补偿法测电流
3 运用补偿法测电压
4 运用补偿法测电阻
5 运用补偿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9)伏安法测电阻的思路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 实验操作
    2.1判段使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进行连接
    2.2误差分析
3. 结束语

(10)正交试验设计法在物理实验方案选择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测量电阻实验原理
    1. 1 伏安法测电阻
    1. 2 电流补偿法测电阻
    1. 3 电压补偿法测电阻
2 正交试验设计法原理
    2. 1 正交试验方案的确立
    2. 2 试验结果的分析
3 结论

四、电压补偿法测电阻(论文参考文献)

  • [1]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设计初探[J]. 邵永,侯朝阳. 教学考试, 2021(49)
  • [2]基于3D石墨烯泡沫的柔性应变传感器应力松弛特性及其补偿方法研究[D]. 陈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3]基于Delta-Sigma ADC的温湿传感器的设计与研究[D]. 邹灵乐.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热电偶测量表面温升的误差和优化研究[D]. 杜冠廷.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5]基于零中频的便携式应答机测试设备硬件设计[D]. 谢林甫.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6]补偿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J]. 熊泽本. 实验室科学, 2019(05)
  • [7]补偿法在测量电学量中的应用[J]. 陈玉生.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8(10)
  • [8]补偿法在测量电学量中的应用[J]. 陈玉生.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8(04)
  • [9]伏安法测电阻的思路及方法研究[J]. 李家傲. 电子制作, 2017(20)
  • [10]正交试验设计法在物理实验方案选择中的应用[J]. 张勇. 大学物理实验, 2015(06)

标签:;  ;  ;  ;  ;  

电压补偿法测量电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