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哮喘的药物

预防哮喘的药物

一、用药须防诱发哮喘(论文文献综述)

邬时民,张颖[1](2020)在《春天容易变脸 儿童多发哮喘》文中指出春季是万物生发、推陈出新的季节。但春季又犹如孩儿脸,天气冷热多变,突然间会温度骤降,寒潮返袭,因此也是容易发病的季节。乍暖还寒的此时,幼儿还须防哮喘。儿童哮喘主要诱因专家组曾对上海市市区3.8万余名0~14岁儿童进行哮喘流行情况调查分析认为,感冒是儿童哮喘发病的主要诱因,在各种因素中占89.3%。感冒是由100多种不同的病毒感染所引

王青,黄甡[2](2018)在《黄甡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文中研究说明黄甡教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主张辨病、辨证、辨体相结合,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属于本虚标实证,病机关键为风邪触之,痰瘀内阻,气机不利,临证常见虚实夹杂,常根据相应证型采取辨证施治。黄甡教授临证时主要将小儿CVA分为痰热蕴肺证、寒痰伏肺证、气滞血瘀证,运用加味定喘汤、小青龙汤、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方、自拟玉神汤等方加减治疗疗效显着。

孙明月[3](2018)在《周仲瑛教授辨治间质性肺疾病的临证经验及病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是在导师王志英教授指导下,对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十余年诊治间质性肺疾病的临证经验进行系统的整理总结,并运用中医学理论对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证、治进行详细的探讨。论文开篇前言部分,简要就间质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中、西医治疗的各自优势和不足进行了介绍,并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为数据源分析了肺系疾病诊疗经验在周仲瑛教授学术体系中占重要地位,同时指出总结周仲瑛教授治疗间质性肺疾病临证经验的可行性及必要性。论文的第一部分,是对间质性肺疾病相关文献的研究,由两个版块组成。第一个版块,系统梳理了历代中医学文献对间质性肺疾病的认识;第二个版块,综述了间质性肺疾病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论文的第二部分,对门诊收集的34例周仲瑛教授诊疗的间质性肺疾病病例资料进行梳理,针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总结该病证型分布规律,症状、证素出现频次、频率,主要用药频次、频率分布等情况,随后以此为据探明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诊疗经验及用药特色等。论文的第三部分,详细探讨了周仲瑛教授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临证经验,主要从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领、病证表现、治则治法及用药经验五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病因病机方面,本病多由感受六淫之邪、放射线照射或吸入金石粉尘有毒物质或先天禀赋不足及慢性虚损性疾患导致肺失清肃,肺络痹阻,发为本病。病位在肺之络脉,病机要素主要有虚、痰、瘀,病属本虚标实,以肺肾亏虚为本,痰瘀互结痹阻肺络为标。第二,辨证要领方面,从辨别病理因素、相关脏腑病位、病理性质及预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三,病证表现方面,总结出肺虚痰瘀-气阴两伤证、脾虚肺弱-痰瘀阻肺证、肺肾两虚-痰瘀阻肺证、风湿痹阻-痰瘀阻络证四个常见证型及相应临床表现,并对上述证候进行了简要分析;第四,治则治法方面,周仲瑛教授指出间质性肺疾病当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具体而言:培补肺肾之气阴,外祛风、寒、暑、湿、燥、火诸邪,内消痰浊、瘀血之痹阻,以期肺络调畅、肺肾纳摄相得。同时兼顾复法合治、因病制宜等治疗策略,合解表祛邪法、扶正培本法、调畅气机法、化痰散结法、活血通络法等治法于一炉,杂合以治,随症加减;第五,用药经验部分,介绍了周仲瑛教授治疗本病时常用益气养阴类药、活血化瘀类药、理气化痰类药、祛风除湿类药及其它,部分药物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详细分析了用药经验。全文以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诊疗研究进展,对间质性肺疾病进行全面梳理,以临床实际观察病例为佐证,归纳了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证素、辨证论治规律,系统总结周仲瑛教授诊疗该病的临证经验,为中医诊治间质性肺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方药。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4](2017)在《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言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患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及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疾病。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尽管近些年我国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已有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5](2016)在《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文中指出1冠心病概述1.1定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状动脉疾病,简称冠心病,归属为缺血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1.2解剖及病理生理机制冠状动脉分为左、右两支,分别位于主动脉窦的左、右开口。左冠状动

郝静[6](2016)在《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闫慧敏老师是京城着名中医儿科医家,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四十余年,临证经验丰富,而且在医、教、研各方面成绩卓着。本文全面整理、总结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以更好的传承闫老师学术经验,为日后更好的发展、创新中医儿科的诊疗方法积累临床研究资料。2.同时,本文依据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思想,重点总结闫老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针对病程大于1月以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先进行了的证候分析及研究,进一步应用老师的“养阴清瘀汤”治疗小儿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进行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老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学术价值。方法1.第一部分追溯闫慧敏老师40余年的从医经历,详述师承渊源,总结老师的学术渊源、传承和发扬创新、学术思想成形的经过。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用药特点、古今各家学说等角度总结老师的学术观点,并整理和总结老师所擅长的临床病种的诊疗验案,全面总结老师的诊疗特色和学术经验。2.第二部分运用老师的学术思想展开临床研究。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患儿(病程>1月以上)进行临床分型研究,并进一步进行应用养阴清瘀汤治疗小儿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观察,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等理化指标的影响,以进一步验证闫老师的学术经验在临床的有效性、创新性。结果1.闫老师的学术经验总结:闫老师临床经验丰富,曾经作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拜师刘韵远先生,传承刘韵远先生的学术思想,故刘老学术思想对其影响深远。例如对于外感性疾病,尤其是小儿咳喘以及痰饮病的治疗,受刘韵远先生教诲,多以仲景之法治之,予经方加减化裁,特色鲜明,疗效显着。同时对于内伤杂病,尤其是脾胃病的治疗,则受王鹏飞老先生的影响较多。而王老多以民间验方辨治脾胃病,闫老师汲取王老经验方的精髓,治疗小儿脾系疾病,卓有成效。总之,闫老师揣摩历代前辈医家的学术观点,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汲取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在临诊时,她重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注重当代小儿的体质特征,审因论治,以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为核心,强调四诊合参,尤重小儿望诊,传承刘韵远先生独创小儿舌诊观察法,并予以继承发扬。强调首先辨病,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以免贻误病情。谨守病机,辨证用药以扶正祛邪为总则,虚实兼顾、标本兼治。无论是对脾系疾病的治疗,还是对于其他外感或内伤杂病的治疗,扶助正气方面无不强调以顾护脾胃为中心,兼顾他脏。强调祛邪为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注重内外之邪兼顾,尤重食积、湿热、痰饮和血瘀之邪。将仲景经方与时方相结合,灵活应用,用药清轻严谨,善于应用药对。体现在治疗小儿脾系疾病时,扶正健脾以平补脾胃,醒脾助运;肝脾同治,调畅气机以解气机壅塞;活用消导以祛食积之邪,补泻兼施;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小儿,注意祛除湿热之邪,攻伐有度;久病注重祛除瘀邪。在治疗小儿肺系疾病时,外感咳嗽初起,祛除外邪为要,避免清泻太过;急性咳喘祛除痰阻重在治肺调气,慢性咳喘重在扶正培土生金,对于小儿反复咳喘之证,扶正祛邪各有偏重,分期而治,标本兼顾,以促康复,防止反复。本文还总结了闫老师治疗对于小儿多种疾病的治疗经验,如慢性咳嗽、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厌食、胃痛(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便秘、滞颐、舔疮、胎黄、腺样体肥大、霰粒肿、麦粒肿等疾病临床经验总结和验案分析。多年来,闫老师努力学习现代医学的诊疗技术,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上不断尝试,收获颇丰。自1989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小儿胃镜检测工作,迄今已进行数千例小儿胃镜的检测。以胃镜检查为基础在探索小儿胃肠黏膜的微观辨证和中医证候的宏观辨证的相关性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观察胃镜下微观病理变化的客观检测指标,探讨脾胃病舌脉宏观辨证和与胃镜下黏膜改变微观辨证的有机结合,提高对小儿脾系疾病的认识,开拓创新,拓宽中西医结合的新思路。同时,临床与科研、教学并重,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以使儿科事业后继有人。2.闫老师诊治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本文重点探讨了闫老师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诊治经验。闫老师认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在气阴两虚的基础上虚实夹杂之证,虚、瘀、湿热共同为患。其治疗周期长,应分期辨治,早期以祛湿解毒、活血化瘀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随着气阴耗伤,虚证逐渐显现,患儿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的症状逐渐显现加重。故后期易出现以阴虚、气虚为主的症状,且仍有挟瘀挟湿之象,应以养阴益气,健脾固精、清利化瘀通络为主。要根据患儿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辨证用药,审因辨证,以中医对于疾病序贯治疗的思维,将扶正祛邪、标本同治的原则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在进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证候分析时,选择116例病程大于1月以上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分为气阴两虚型、湿热瘀阻型和阴虚内热型三型进行证候分型观察。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采用多组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及分析。结果显示,116例患儿中,以气阴两虚型最多,72例,占62.07%;湿热瘀阻型33例占28.4%;阴虚内热型11例,占9.48%。并进一步进行理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提示患儿血尿与蛋白尿程度与证候分型有一定关联,三型患儿均存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凝血纤溶系统紊乱,T细胞亚类、凝血指标D-二聚体的升高可能与临床证候分型有一定相关性,其他如免疫球蛋白测定、补体的测定等提示与证侯分型关系不大,但因样本数量有限,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以验证。鉴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的患儿,以气阴两虚证患儿较多,且既往研究相对少见的现状,本研究进一步在气阴两虚证的患儿中纳入了66例患儿(选择轻度血尿蛋白尿型,未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应用闫老师拟定的养阴清瘀汤,与西药福辛普利钠和双嘧达莫对照,随机分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疗程8周,每4周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复查肝肾功以及心电图,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凝血五项,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A,T细胞亚类等指标,记录中医证候表现及半定量积分,观察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和理化指标的改变情况。根据数据情况,分别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对照组。中药组治疗4周总有效率91.18%,8周总有效率97.06%;西药组4周总有效率71.88%,8周总有效率87.5%,说明在改善气阴两虚、挟瘀挟湿的症状上,中药具有较大优势。对于轻度蛋白尿(<25mg/(kg·d))的治疗,单纯的中药治疗和单纯的西药治疗均较为有效,且疗效差别不大。在对血尿的治疗上,中药治疗更具有优势。在免疫相关指标和补体的改善上,对治疗4周和8周后的相关检测数值分别进行组间比较提示,两组治疗均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和补体系统紊乱状态,中药治疗组降低IgA值、提高T辅助细胞CD4+值、以及升高补体C3值的作用较西药更为显着。同时,在第一个4周的疗程中,中药组降低D-二聚体值的作用较西药观察组更为显着;提示中药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调节机体的凝血机制,改善纤溶系统。结论本文全面总结了闫慧敏老师的学术经验,并运用闫老师的学术经验,以中药养阴益气清热活血化瘀之法,扶正祛邪,治疗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可以有效缓解中医证候,降低血尿、蛋白尿,调节免疫,改善凝血机制。

张焱[7](2016)在《贾六金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整理挖掘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山西省名中医、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梳理导师学术渊源,凝练学术思想,总结临床经验。领悟导师治病思想与方法,阐明学习心得体会,以加深认识,提高自身诊疗水平。小儿肺系疾病常见多发,其中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率日渐增高,占居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的首位,影响小儿身心发育。围绕小儿肺系疾病深入系统地总结贾六金教授的诊疗经验,探析导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用药规律,总结用药经验。推新师意,进一步评价自拟方宣清化痰汤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本课题的研究将为中医药防治小儿肺系疾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为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丰富治疗方法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研究探索有效的研究模式。研究内容与方法1.理论研究结合临床实践,归纳总结,凝练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总结其临床经验。通过文献调研、跟师侍诊、医案整理、听师讲座、临床观察等多种途径,结合深度访谈等方法,高度凝练贾六金教授的学术思想,归纳总结导师诊疗儿科疾病的临床经验,尤其围绕小儿肺系疾病全面系统总结导师证治经验。从病证方药体系全面反映导师学术思想在临证中的应用。2.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贾六金教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用药规律。针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入选病例为研究对象,以回顾性研究的观察方法,采用EXCEL和SPSS数据挖掘,用Ward聚类分析,采用clementine关联规则方法,分析贾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用药规律,总结用药经验。3.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价宣清化痰汤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评价自拟方宣清化痰汤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针对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特需门诊与儿科门诊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符合纳入标准的,进行暴露分组,进入队列,治疗组口服宣清化痰汤,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钠,观察周期21天。对咳嗽的程度、证候总积分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统计分析方法应用SAS统计分析系统进行。研究结果1.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渊源贾六金老作为新中国成立初始的一代中医人,为山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巨大贡献。峥嵘岁月痴国医,志在活人施妙药,贾六金学术思想的形成源于他系统学习,研读经典,师从名医,勤于实践,善于总结的过程。他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尤以专科四经典《小儿药证直诀》、《幼科发挥》、《幼幼集成》、《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奠定导师学术思想的理论基础;又深得恩师李翰卿先生、张光煜先生的真传,经五十余载精勤不倦积累,形成其学术思想与诊疗特色。2.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2.1贾六金学术思想体现2.1.1中西结合,优势互补:贾师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模式是研究疾病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只有各取所长,为我所用,合理结合,才能提高临床疗效。2.1.2重视组合,继承创新:他善用组合思维的模式,给我们一把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贾师古不泥古,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识病的基础上,重视证的组合,治法方药的组合,提高临床疗效。2.1.3四诊合参,重于望诊:贾师非常重视望诊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他博采众家之长,不仅对神色形态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发掘望小儿口咽、气池色泽、诊察指纹等内容,以此指导临床辨证。2.1.4纵横识病,动态辨证:贾师擅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注重病证方药体系的构建,纵横识病,并认识证的运动变化性,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2.1.5脏腑证治,突出肺脾:贾师临证擅用脏腑辨证方法指导临床实践,强调一证之中,各有侧重,定要审清辨明,从而指导有效的治疗。针对儿病,重视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论,并注重肺脾的密切联系,以此指导常见病的辨治。2.1.6多法并举,擅用和清:贾师辨证施治常多法并用,擅用和法,和解表里,兼顾虚实,顾护肺脾;又因儿科温热病多,则擅用清法,按不同脏腑、不同病位与不同阶段,选择相应治法。2.1.7对方组药,用之多效:贾师审明主治从治,擅用复方,特别是两两相合,组成对方,增强疗效。临证遣方用药,擅用药组,增效减毒,用药平和。2.2总结贾六金教授对儿科病证的临床经验,通过临床实践医案整理,围绕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咳嗽、胸膜炎6个肺系疾病,与5个疑难病症(复杂型热厥、癫痫、脑性瘫痪、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总结贾师证治经验。从病证方药体系反映导师诊治儿科病证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特色。小儿肺炎重视痰热闭肺的影响,注意后期调护肺脾;反复呼吸道感染擅用和法,自拟复感灵疗效卓着;哮喘以三期辨治,辨病辨证结合,急性期首重西药的治疗,持续期重在辨治寒热,缓解期注意肺脾肾调治;咳嗽变异性哮喘以祛痰为要;慢性咳嗽辨病辨证相结合,注意病的诊断和证的辨识;胸膜炎分阶段辨治,消补兼施,重视和法。总结贾师治肺系疾病的“治肺十二法”。归纳贾师在肺系疾病治疗中常用的3首自拟方(银柴退热汤、解毒透脓汤、加味苍耳子散)的应用;并选取贾师临证常用6组药物,阐发其遣方用药精华。3.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3.1贾六金教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用药规律探析:通过对76例患儿门诊160诊次的处方分析,贾六金教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共用中药53味总计2057味次。用Ward法聚类分析获得5类,集中体现化痰止咳平喘药物。12味中药出现频率大于50%,出现频率在10%~50%之间的有12味中药。用药归经以入肺脾胃经药物为核心药物,其中入肺经药物有42味,使用频次1667次,占据总使用药物频次的81%,占据总药物数的79.24%。clementine关联规则结果显示麻黄、杏仁、甘草、陈皮、茯苓、姜半夏、桔梗、贝母、地龙、紫菀、冬花的关联性较强。3.2宣清化痰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纳入患儿共计69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34例,脱落8例,纳入统计分析61例。咳嗽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治疗组治疗前6.52±1.02,治疗后2.14±1.38;对照组治疗前6.44±1.11,治疗后3.09±1.6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周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影响,治疗组治疗前23.34±2.70,治疗后8.66±3.89;对照组治疗前22.78±2.47,治疗后11.78±4.72,经过治疗后两组间证候总积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81.26%,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贾六金教授勤思敏学,博采众长,通过研读经典、师从名医、勤于实践五十余载的业医历程,形成系统的学术思想,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贾师精于儿科,擅长小儿肺系疾病、感染性疾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系统总结贾师论治小儿肺系疾病的理法方药,加深了认识,丰富了儿科疾病的治疗方法。通过挖掘整理贾六金老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提高了认识水平,促进了现代中医药继承与发展,大量的宝贵经验急需进一步整理与挖掘。2.贾六金教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重视小儿体质特点,突出肺脾论治的学术思想,重视和法与清法在本病治疗中的应用,立足于伏痰,重在化痰止咳兼顾祛风宣肺,注重复方化裁活用,擅用组药协同增效,一药多效药取兼功,精方简药贵在平和,用药经验值得学习应用。3.通过跟师学习,研究自拟宣清化痰汤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提示该方可有效减轻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咳嗽程度,改善中医证候,疗效确切。但更需要进一步优化临床研究方法以进一步证实作用机理。本研究提示应用导师从清肺法着手论治本病有效,丰富了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认识与临床诊疗方案。

王辛秋[8](2012)在《晁恩祥学术思想和治疗慢性咳嗽学术经验整理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晁恩祥教授从医50年,医德醇厚,学验俱丰。在中医理论上不断深入学习、思考;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寻发展、求创新,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经验及学术思想体系。学习、研究并继承晁恩祥教授的学术思想及学术经验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任务。1.学术思想渊源晁恩祥教授学术思想的形成,源于其严谨的治学之道,踏实的治学之风,读经典、做临床、勤思悟、善总结为其治学格言。晁老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系统学习了中医理论基础及中医经典着作,得到了一大批中医大师,包括刘渡舟、祝谌予、董建华、任应秋、方药中、岳美中等多位名家的面传心授,从而奠定了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也形成晁老师对中医理论的重视与传承观念。秉承学院派教育模式,培养了中西医并重的思维理念。在中西贯通的学习及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中西医相链接的模式,对在临床实践中如何确立中医、西医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70年代曾师从于岳美中、刘渡舟、任应秋等中医大师,使晁老师吸取各家所长,汲取各家之见,深化了对中医理论的认识,为学术思想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根基,为学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通过深研《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着作,深化对强调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认识,谨遵《内经》及仲景所论,同时撷取诸家之长,并在临床实践中深化对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认识,形成了学术思想的核心;而在临床实践的不断探索中,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溯本求源,寻求理论支撑,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从风论治哮病、咳嗽,开创了“风哮”、“风咳”的证治体系,发展了对疾病的认识,形成了学术思想的特色。2.学术思想研究概述晁恩祥教授在多年来致力于肺系病的学术研究与发展,通过临证实践,并溯本求源,博采众长,师古而不泥古,在传承中发展对中医学的认识,从而形成了关于肺系病诊治的独特的学术观点及学术思想。2.1强调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晁恩祥教授认为源于《内经》的中医整体观念是值得推崇的学术观点,是巾医学中的理论思想基础。在疾病的诊治中,强调天人相应之整体观,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注重生理病理之整体观,重视脏腑生理功能的相互影响或制约、病理状态的相互传变或转化;以病因病机之整体观指导临床,全面地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以正邪之间消、长、进、退分析疾病,避免了对疾病认识的片面性;运用疾病防治之整体观而重视“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病求本。在辨证论治上晁恩祥教授则提出动态辨证,主张证变、法变,方药也随之而变;辨证与辨病互参,即要强调中医的病证,又要强调西医的疾病,讲求中西医链接,扬长避短,优而择之;体现在治疗上则采用“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治疗方法,全面认识疾病的的病机实质。晁恩祥教授始终强调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原则是中医理论的精髓所在,是中医理论的两个活的灵魂。2.2“治未病”思想晁恩祥教授认为“治未病”思想是慢性肺系疾病治疗的重要指导,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实质上涵盖了“未病防变,已病防变”的两重内涵,运用中医的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防患于未然。晁老师认为疾病稳定期的积极治疗是“医未病之病、医欲病之病”,而在疾病的急性加重期治疗则是“医已病之病”;只有“医之于无事之前”才能减少疾病发作次数,延缓自然病程。晁老师将中医药的治未病思想充分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并不断丰富发展其内涵。在临床实践中具体实行“冬病夏治”疗法是晁恩祥教授运用治未病思想的又一学术传承体现。晁老师早在20世纪70年代研制了扶正固本、冬病夏治的“冬病夏治片”,该方由黄芪、黄精、补骨脂、陈皮、沙棘、百部、赤芍等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助阳、健脾补肾、止咳化痰、活血化瘀功效。每年夏季暑伏开始服药,连续服用40天为1个疗程。临床曾进行近、远期临床疗效观察。1018例慢性支气管炎经1个疗程的治疗,近期有效率为82.9%,155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坚持3年夏季伏天服用冬病夏治片,其远期总有效率为90.32%。这也是晁老师研究运用“上医治未病”思想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2.3重视调补肺肾在慢性肺系疾病中的重要性晁恩祥教授深研经典,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认为临床上一些慢性肺系疾病的病机与肺肾关系至为密切,早期根据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稳定期的临床表现,并运用中医理论,总结出慢性肺系疾病机特点,认为其疾病的根本多为本虚标实,从脏腑病机角度来看,疾病的主要病位在肺肾两脏,提出调补肺肾的治疗法则,并制定了调补肺肾方。用药主要包括冬虫夏草、西洋参、枸杞子、山萸肉、淫羊藿、女贞子、白果、丹参、茯苓等,全方寓补于调,寓调于补,补调有制,从而奏效。晁老师在临床实践中将调补肺肾法用于多种慢性肺系病的临床治疗中,如肺间质病变、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等的治疗中,并针对疾病的不同特点,配合他法,减少了疾病的发作或加重,缩短了急性发作期的病程,并减轻了发作期的病情,有效地延缓了疾病的发展。通过跟师学习,体会晁老师临床应用调补肺肾法,进一步阐释了晁老师调补肺肾法的内涵。认为晁老师该治法系从肺系疾病病机根本入手,并从病机切入治法,体现了缓则治本的原则。解读“调补”之涵义,远非补肺、补肾那么简单,而是在“补”之中融合了“调”法。所谓“调”,即寓补于调,以调为顺,其实质包括了调补、调理、调畅等诸多含义,“调”与肺关系密切,“补”与肾密切相关,但调肺又寓补,补肾又寓调,调补体现了标本兼顾的治疗方法,也充分体现了晁老师在临床实践中对疾病本质深入领悟,以及对中医理论的充分发挥与运用。调补肺肾法的提出,体现了缓急有侧重,虚实有兼调;攻补兼施贯穿治疗的始终。晁老师根据疾病的各个不同阶段,将调补肺肾法灵活恰当地加以应用,从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2.4继承创新,提出“风哮”、“风咳”理论晁恩祥教授在继承前人治疗哮病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针对部分哮病患者临床特点,对哮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追本求源,提出“风邪犯肺,气道挛急”是哮病急性发作时的主要病机,提出了“从风论治”哮病的学说。并总结了一系列风邪为患的证候学特点,补充了“风哮”证型。又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并提出“风咳”,结合风哮治疗经验,从风论治,提出“从风治咳”。“风哮”、“风咳”的提出,发展了对疾病的认识,同时也为临床治疗疾病开拓了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法,是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3.晁恩祥教授从风论治慢性咳嗽的学术经验总结通过对晁恩祥教授临床病案的总结,并借助数据库结果,总结分析了晁恩祥教授治疗慢性咳嗽的独特思路、辨治规律、临证特点等。在关于晁老师“风咳”学术经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深化了晁老师关于“从风论治”咳嗽病的学术思想内涵。晁老师对部分慢性咳嗽总体的病机认识为“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气道挛急”,治疗法则为“疏风宣肺,缓急止咳利咽”。常用药物为炙麻黄、杏仁紫苑、苏子、苏叶、炙杷叶、地龙、蝉蜕、牛蒡子、五味子、前胡等。概括总结了晁老师对慢性咳嗽病机演变的认识以及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治疗的辨证思维模式。晁老师从风论治慢性咳嗽,在病机演变的认识上将其分为初期、发作期、缓解期;治疗上则根据病势分为缓急解痉为主或止咳利咽为主阶段,而疏风宣肺法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并在临床中灵活思辨,配合采用多种治疗方法,临床运用中有主有次,有急有缓,治标顾本,法专而不死,充分体现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总结晁老师“从风论治”慢性咳嗽体现在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治法、方药的各个方面,而非局限于单纯的“外风”致病。晁老师“从风论治”最重要的基础反映在其对病因病机质的认识:病机基础体现在其以“风性”反映疾病的本质,既反映病势的急骤变化,又反映致病因素中的外风、风盛的体质因素以及气道挛急——风盛挛急的病机特点;在此病机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疏风宣肺,缓急止咳,体现了治法上的从风论治,具体表现为疏风以宣肺、缓急解除气道痉挛;而在用药上挖掘了晁老师关于“风药”的应用及发展,除常规擅用疏风、祛风药外,其结合现合药理学研究,取白芍、山萸肉、白果、乌梅等,舒缓气道,以舒缓气道之法解挛急之风势,晁老师对缓急药物的运用,体现其对“风药”内涵的扩大。通过对晁老师治疗慢性咳嗽学术经验的整理及总结研究,可以看出晁老师“从风论治”慢性咳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并在整理的基础上总结了晁老师的辨证思维体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始终强调临床思维过程中的“理法方药的一致性”。4.晁恩祥教授疏风解痉法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进一步研究晁恩祥教授疏风解痉法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疗效,以期推广疏风解痉法为主治疗该病的临床特色经验。方法: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予风咳一号方(疏风解痉法),对照组采用止嗽散;加减用药相同;疗程3周。结果:疏风解痉方组加减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疗效为88.46%,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在改善症状方面,两组症状积分均有下降,但疏风解痉方组治疗后咳嗽程度、咳嗽次数、咽痒、气急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咯痰方面两组间相近(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疏风解痉法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其方法优于常法如疏风宣肺止咳法。意义:疏风解痉法治疗风咳在临床运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也提示我们继承名老中医的经验并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不仅可以为临床提出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而且通过系统化的研究,可以形成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并得以在临床广泛的推广及使用,从而推动中医学术的不断发展。

周继朴[9](2011)在《王莒生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从五脏论治慢性咳嗽临床经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为了全面总结老师王莒生教授的丰富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在经过三年的跟师学习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了老师在临诊中的治病理念与诊治技巧,结合老师的讲解及自身的感悟,总结出老师的若干临床经验。目的:全面总结王莒生教授学术思想,以及在皮肤科、呼吸科、内科杂病等领域的学术经验,总结疑难症的治疗思路。重点研究五脏治咳法在慢性咳嗽病中的治疗经验。通过五脏治咳法与传统治咳法的比较,为慢性咳嗽的中医辨证分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老师学术渊源,了解老师的学术继承及学术创新,总结平日跟师临床病例,聆听老师日常讲课,并结合自身体会,将老师的学术经验系统全面总结。在专病研究方面介绍五脏治咳的经验,并选取60例慢咳患者,分别采用五脏分治法与止嗽散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临床疗效。内容:详细总结了王莒生教授的学术渊源:继承关幼波气血辨证理论、痰瘀同治的学术经验;学习张志礼病证结合、外病内治的治疗皮肤病思想;发扬许公岩从脾胃治疗咳喘病经验。全面总结了王老师的学术思想:包括调内以治外的整体观;疏风宣肺的治疗观;咳喘病以疏风宣降为先,从五脏论治为要的原则;内科杂病要祛风、疑难杂症应调肝。具体体现了老师在皮肤病及呼吸病方面的治疗经验,重点强调了祛风宣降法应贯穿咳喘病治疗的始终,以及肺病重在从五脏论治的思想,总结内科杂病治疗理念,包括“诸病先解表”的学术思想,以及善于从肝论治杂病的经验。系统总结了老师从五脏论治慢性咳嗽的经验;治疗哮喘、肺纤维化、慢阻肺、白癜风、干燥综合征、湿疹、失眠症等疾病的经验,反映了老师独特的临床思想与治疗方法。还总结了老师在方剂使用及药物应用方面的特色,重点介绍了能体现老师学术价值的代表方药,包括复法组方、大方、合方的学术价值;在药物使用方面介绍风药、对药、虫类药在各科疾病中的使用经验。在专病研究方面总结老师应用五脏治咳法论治慢性咳嗽的理论及实验研究,阐述了近年来中西医治疗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并全面系统阐述了老师“五脏咳”理论的内容、五脏咳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以及与现代病因学相结合的辨证分型新方法。并通过60例的临床对比研究,证实了五脏治咳法优于慢性咳嗽通治方“止嗽散”加减。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咳嗽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结论:1.王莒生老师系统全面继承了关幼波教授气血辨证理论,与八纲辨证相结合,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补充了传统辨证方法的不足。深受张志礼教授外病内治思想的影响,并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皮肤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习许公岩主任治疗呼吸病的学术思想,强调痰湿是咳喘病久治不愈的重要内因。由于深受多为中医名家的影响,王老师在皮肤病及呼吸病的治疗中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思想。2.王老师在皮肤病的治疗中,提出了外病内治、全身调理的重要思想。强调入是一个整体,人体五脏六腑通过经络联络皮肤,都与皮肤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皮肤病“形势虽出于外,而受病之源实在内也”。从整体出发,外病内治,全身调理是中医治疗皮肤病的优势。在五脏之中,肝气不疏是导致气血失和、肌肤失养的重要原因。调肝法是最应受到重视的治疗方法,治病先调肝,肝气顺则经脉气血畅通,疾病能愈。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对肝郁患者的心理疏导,对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基于“肺主皮毛”的理论,皮肤病应注意从肺论治,可分别应用宣肺、清肺、润肺、补肺等法。3.在呼吸病治疗中,咳喘病主要是由于肺失宣降所致,而肺失宣降的主要原因是风邪犯肺。故强调祛风宣降法应贯穿咳喘病治疗的始终。并自拟方祛风止咳汤、化痰定喘汤对咳喘病疗效显着。呼吸病一定要坚持从五脏论治,在祛风宣肺的同时,还要根据五行生克乘侮的理论,尽量寻找其他脏器是否对肺脏产生影响,只有一并治之,才能恢复肺之宣降,咳喘自止,否则会犯见肺治肺的错误,使咳喘久久难愈。4.内科杂病的治疗注重风邪为患。百病皆由伤风起,且风邪所致疾病变化多端,不可胜数。大凡久治不效、反复发作的重病、顽症、痼疾,或交节发病类疾病,必有六淫外邪深伏。主张“诸症当先解表”,提倡“善治者治皮毛”。对于内科疑难杂症,常常用风药治之。随着时代的变迁,疾病谱也随之变化,当今时代,情志疾病占有很大比例,与内、外、妇、皮肤、肿瘤等病关系密切。故在临床中应当注重从肝论治,逐渐恢复肝主疏泄的功能,才能使疾病向愈。5.在专病治疗中,重点介绍了应用五脏治咳法治疗慢性咳嗽的研究。提出慢咳从五脏论治的方法,并对各型咳嗽有明确的证候诊断标准及方药治疗规范。对《内经·咳论》内容有较大的补充,将六腑咳的主要内容分别放在互为表里的五脏名下论述,使分类简单。其最为进步之关键是将辨证分型与现代病因学有机结合,即将临床经验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引进现代科技及西医研究成果,使其临床应用更据客观性而易于学习推广,发挥中医治咳的千年经验,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现代疾病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6.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注重以祛风为先、痰瘀共治及补肾纳气的综合疗法,体现了祛邪与扶正的辨证思想;肺纤维化是呼吸科疑难症,中药治疗有一定优势,王老师从虚、痰、瘀三方面入手,采取综合疗法,仔细辨别虚实关系,用药注重虚实配比,兼以活血化痰,取得较好疗效;在白癜风的治疗中,提倡从肝、从肺论治,以祛风宣肺、疏肝平肝为治疗原则,重点在于恢复肺之宣肃、肝之疏泄功能;干燥综合征在治疗中要牢牢把握阴虚为本,燥毒瘀为标的总体原则,在滋阴扶正的基础上,分别予以润燥、活血、解毒的综合治疗;对于失眠症,因其病因复杂,涉及五脏,故提出五脏皆有不寐,治疗应从五脏论治的原则。7.在方剂的使用中,通过合方、复法组方、大方等制方理论,应用于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因很多疾病常常错综复杂,非一种病证一个病机所能概括,常以复合模式存在。与之相应,方剂的选择也要随之变化。此时,方剂相合应用(合方)以照合病证病机势在必行。经方与时方相合,其功效不是简单地叠加,或有协同作用,或有扩大作用,或产生新的功效。如此应用,为经方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复法组方也两种或以上治法的联合应用,是治疗证候兼夹、病机错杂等疾病的主要手段。复法的使用,不仅增强了对主证的疗效,更进一步兼顾了次证,从而全面提高了疗效。故临床中实践中常常是将寒温并用、敛散同用、补泻兼施、升降结合、表里共治、润燥互用、动静结合等看似矛盾的治法于一方。8.在药物使用上,风药的应用广泛,这类药物多具辛散走窜、祛风解表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内外诸风、外感表证等,除此之外,风药还具有熄风、发汗与止汗、升阳、引药上行、引经、胜湿、润燥、散火、行散诸药、开窍、止血、疏肝等多种功效,并在治疗内科杂病方面广泛应用。疑难杂症可用对药,虽然药味简单,但疗效不逊于经典方剂。9.在五脏治咳法的临床研究中,选取门诊60例慢咳患者,随机分为五脏治咳组为,对照组应用咳嗽通治方“止嗽散”治疗,观察2周,比较两组在疗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上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并得出五脏治咳法在慢咳的治疗中疗效优于传统方法治疗,为中医药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近年来慢性咳嗽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呼吸科门诊最多见的疾病之一。本病是指病程超过8周以上,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的临床症状,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者。慢性咳嗽病因复杂,不仅涉及呼吸系统,还与五官科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服用某些药物等因素相关,若要明确病因需行多种检查,但检测程序复杂而昂贵,常使患者难以接受,因此要明确病因诊断较为困难。因此影响西医治疗本病的效果。中医对于咳嗽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临床经验,在治疗慢性咳嗽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诊断要点、证候学研究等方面缺乏规范及标准。慢性咳嗽属中医“久咳”“内伤咳嗽”范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论述了因五脏六腑功能失常而致咳嗽的规律。所以临床上慢性咳嗽从五脏论治就显得尤为重要,故研究五脏致咳的证候学特点及证候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回顾了中医对咳嗽的病名分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药及与现代病因学相结合治疗的研究现状,以及西医学在慢性咳嗽病因诊断、治疗、病因实验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本研究以探讨慢性咳嗽从五脏论治的辨证治疗规律及治疗效果为目的。通过对60例慢性咳嗽患者分别应用五脏治咳法与传统的慢性咳嗽通治方药(止嗽散)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两种治咳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经过2周的治疗,以五脏治咳法为治疗组在显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以“止嗽散”加减为主的对照组(P<0.05);以五脏治咳法为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咳嗽症状平均积分方面明显优于以“止嗽散”加减为主的对照组(P<0.05)。说明慢性咳嗽从五脏论治可以更好的改善咳嗽症状,治疗成功率优于单用“止嗽散”治疗。本研究以中医经典理论为基础,以王莒生老师从五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经验为依托,分别对五脏咳的临床表现、症候特点、辨治规律、治法方药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范,并结合西医学的病因诊断,对五脏治咳法的辨证规律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研究。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得出五脏治咳法治疗效果优于咳嗽通治方“止嗽散”的结论。可为今后制定中医治疗慢性咳嗽规范方案提供临床及理论依据。

孙宪军[10](2003)在《消喘汤对哮喘患儿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和最大呼气流速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消哮喘汤对哮喘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和最大呼气流速(PEF)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哮喘患儿发作期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抽取用药前后静脉血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TNF-α和IFN-γ,微型峰流速仪测PEF,结果用SAS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哮喘患儿发作期用药前血清TNF-α显着高于用药后(P<0.05)和对照组(P<0.01),而INF-γ发作期用药前低于用药后(P<0.05)和对照组(P<0.01),PEF发作期用药前显着低于用药后和对照组(P<0.01),消喘汤治疗后各指标渐恢复。结论 发作期用药前TNF-α和IFN-γ呈负相关,PEF与TNF-α呈负相关。提示TNF-α和IFN-γ均参与哮喘发作期气道炎症的形成,消喘汤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水平达到治疗哮喘之目的。

二、用药须防诱发哮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药须防诱发哮喘(论文提纲范文)

(1)春天容易变脸 儿童多发哮喘(论文提纲范文)

儿童哮喘主要诱因
儿童哮喘预防措施
    1、远离过敏原
    2、预防感染
儿童哮喘合理用药

(2)黄甡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主张辨病、辨证、辨体相结合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处方
    3.1 痰热蕴肺证,加味定喘施
    3.2 寒痰伏肺证,方推小青龙
    3.3 气滞血瘀证,经方合用收妙效
4 小结

(3)周仲瑛教授辨治间质性肺疾病的临证经验及病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概况
    1. 祖国医学对间质性肺疾病的认识
        1.1 祖国医学对ILD病名认识
        1.2 历代医家对ILD病因病机认识
        1.3 历代医家对ILD的论治认识
    2. 间质性肺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1 ILD的分类
        2.2 ILD的诊断
        2.3 ILD相关流行病学
        2.4 ILD发病相关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
        2.5 ILD的治疗
第二部分 周仲瑛教授治疗间质性肺疾病辨证模式及用药规律的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入选病例一般情况
    2. 研究方法
        2.1 病案数据采集
        2.2 数据规范化
        2.3 统计分析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证型分布规律
        3.2 证素出现频率
        3.3 症状出现频率
        3.4 主要用药频次
        3.5 扶正与祛邪两类药物频率分布
    4. 讨论
第三部分 周仲瑛教授治疗间质性肺疾病临证经验
    1. 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探究
    2. 间质性肺疾病的辨证要领
        2.1 辨病理因素
        2.2 辨脏腑病位
        2.3 辨病理性质
        2.4 辨预后
    3. ILD的病证表现分类
    4. 间质性肺疾病的治则治法索隐
        4.1 扶正祛邪
        4.2 复法合治
        4.3 因病制宜
        4.4 组方要领
        4.5 具体治法选药范例
    5. 间质性肺疾病的特色用药经验分析
        5.1 常用益气养阴类药
        5.2 常用活血化瘀类药
        5.3 常用理气化痰类药
        5.4 常用祛风除湿类药及其它
        5.5 常用药物组合
    6. 间质性肺疾病的典型案例
存在问题和展望
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
    1.1 高血压流行现状
    1.2 基层高血压用药现状
        1.2.1 社区高血压药物使用现状
        1.2.1. 1 总体用药:
        1.2.1. 2 单一用药:
        1.2.1. 3 联合用药:
        1.2.1. 4 复方制剂:
        1.2.2 不合理用药情况
        1.2.3 基层社区高血压用药相关事宜
    1.3 高血压等级医院药物治疗现状
2 高血压药物分类
    2.1 降压药物基因组学
        2.1.1 代谢酶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代谢
        2.1.2 靶点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疗效
    2.2 药物分类
        2.2.1 利尿剂
        2.2.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2.2.3钙通道阻滞剂
        2.2.4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2.2.5 交感神经抑制剂
        2.2.6 直接血管扩张剂
        2.2.7 具有降压作用的其他药物
        2.2.7. 1 硝酸酯类[34]
        2.2.7. 2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
        2.2.7. 3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2.2.7. 4 其他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
3 用药原则及规范
    3.1 利尿剂
        3.1.1 概述
        3.1.2 分类
        3.1.3 用药原则
        3.1.3. 1 主要适应人群:
        3.1.3. 2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1.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2 钙通道阻滞剂
        3.2.1 概述
        3.2.2 CCB的分类
        3.2.2. 1 根据与血管和心脏的亲和力分类:
        3.2.2. 2 根据与钙通道亚型的亲和力分类:
        3.2.2. 3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分类:
        3.2.3 用药原则
        3.2.3. 1 适应证:
        3.2.3. 2 禁忌证:
        3.2.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2.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3.3.1 概述
        3.3.2 分类
        3.3.3 用药原则
        3.3.3. 1 适应证:
        3.3.3. 2 禁忌证
        3.3.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3.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3.4.1 概述
        3.4.2 分类
        3.4.3 用药原则
        3.4.3. 1 适应证:
        3.4.3. 2 禁忌证:
        3.4.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4.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5 β受体阻滞剂
        3.5.1 概述
        3.5.2 分类
        3.5.2. 1 根据受体选择性不同分类
        3.5.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分类
        3.5.3 用药原则
        3.5.3. 1 适应证:
        3.5.3. 2 禁忌证:
        3.5.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6 α受体阻滞剂
        3.6.1 概述
        3.6.2 分类
        3.6.3 用药原则
        3.6.3. 1 适应证:
        3.6.3. 2 禁忌证
        3.6.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6.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7 固定复方制剂
        3.7.1 传统固定复方制剂
        3.7.1. 1 概述:
        3.7.1. 2 分类:
        3.7.1. 3 用药原则
        3.7.1. 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7.2 新型固定复方制剂
        3.7.2. 1 分类:
        3.7.2. 2 应用证据:
        3.7.2. 3 应用原则:
        3.7.2. 4 方案推荐
    3.8 中枢性降压药
        3.8.1 概述
        3.8.2 分类
        3.8.2. 1 根据作用中枢不同受体分类:
        3.8.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分类:
        3.8.3 用药原则
        3.8.3. 1 适应证
        3.8.3. 2 不良反应
        3.8.3. 3 注意事项和用法用量
        3.8.4 方案推荐
4 国产创新药物
    4.1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4.1.1 药理学
        4.1.2 创新点
        4.1.3 药物作用
        4.1.4 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4.1.5 规格和用法
    4.2 尼群洛尔片
        4.2.1 药理作用
        4.2.2 降压特点
        4.2.3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4.2.4 药物规格
        4.2.5 尼群洛尔片应用推荐见表21。
    4.3 阿利沙坦酯
        4.3.1 临床药理学
        4.3.2 创新点
        4.3.3 临床效果
        4.3.4 安全性
        4.3.5 禁忌证
        4.3.6 药物相互作用
    4.4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4.4.1药理学
        4.4.2适应证
        4.4.3 原创点
        4.4.4 开发背景
        4.4.5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4.4.6 循证证据
        4.4.7 药物规格
    4.5 左旋氨氯地平
        4.5.1 药学部分
        4.5.2 药理作用及临床循证
        4.5.3 耐受性与安全性
        4.5.4 临床推荐
        4.5.5
    4.6 临床研究阶段的抗高血压新药
5 高血压特殊合并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5.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5.1.1 概述
        5.1.2 降压药物选择
        5.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5.1.2. 2 药物推荐:
        5.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2 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5.2.1 概述
        5.2.2 降压药物选择
        5.2.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5.3.1 概述
        5.3.2 降压药物选择
        5.3.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5.3.2. 2 目标管理:
        5.3.2. 3 药物推荐:
        5.3.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4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5.4.1 概述
        5.4.2 降压药物选择
        5.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5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
        5.5.1 概述
        5.5.2 降压药物选择
        5.5.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5.5.2. 2 指南推荐
        5.5.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6 高血压合并卒中
        5.6.1 概述
        5.6.2 降压药物选择
        5.6.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5.6.2. 2 指南推荐:
        5.6.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7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5.7.1 概述
        5.7.2 降压药物选择
        5.7.2. 1 药物选择原则:
        5.7.2. 2 指南推荐:
        5.7.2. 3 各类降压药物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5.7.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7.3. 1 小剂量起始逐步递增:
        5.7.3. 2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5.7.3. 3 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黄金三角) :
        5.7.3. 4 避免肾功能恶化:
        5.7.3. 5 监测血钾:
    5.8 高血压急症
        5.8.1 概述
        5.8.2 降压药物选择[403]
        5.8.3
        5.8.4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 常见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
    6.1 代谢相关性高血压
        6.1.1 概述
        6.1.2 降压药物选择
        6.1.2. 1 药物选择原则:
        6.1.2. 2 指南推荐:
        6.1.2. 3 降压药物选择流程:
        6.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1.3. 1 降压目标:
        6.1.3. 2 其他注意事项
    6.2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6.2.1 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6.2.2 诊断和评估
        6.2.2. 1 血压测量方法:
        6.2.2. 2 诊断和评估:
        6.2.3 综合干预
        6.2.3. 1 非药物治疗:
        6.2.3. 2 药物治疗
        6.2.3. 3 其他治疗:
    6.3 妊娠相关性高血压
        6.3.1 概述
        6.3.2 降压药物选择
        6.3.2. 1 启动药物治疗和目标血压:
        6.3.2. 2 药物选择原则:
        6.3.2. 3 妊娠不同时期降压药物的选择和评估:
        6.3.2. 4 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
        6.3.2. 5 联合用药:
        6.3.3 注意事项
        6.3.4 哺乳期降压药物的推荐
    6.4 拟育夫妇中男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6.4.1 概述
        6.4.2 降压药物选择
        6.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5 老年高血压
        6.5.1 概述
        6.5.2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理生理特点[75, 482]
        6.5.3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75, 119, 120, 483]
        6.5.4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获益
        6.5.5 药物选择
        6.5.6 降压目标值与达标流程
        6.5.7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降压策略[75, 482]
        6.5.8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6.5.9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75, 482, 484, 488]
    6.6 肾上腺性高血压
        6.6.1 概述
        6.6.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药物选择及治疗
        6.6.2. 1 药物对ARR筛查的影响
        6.6.2. 2 筛查过程中降压药物的选择:
        6.6.2. 3 血钾等对ARR筛查的影响:
        6.6.2. 4 原醛药物治疗:
        6.6.3 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及术前准备用药
        6.6.3.1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
        6.6.3. 2 术前准备:
        6.6.3. 3 预后:
        6.6.4 库欣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适宜人群及药物选择
        6.6.4. 1 库欣综合征的治疗:
        6.6.4. 2 药物治疗:
    6.7 难治性高血压
        6.7.1 概述
        6.7.2 降压药物选择
        6.7.3 近年随着对高血压病因认识的深入和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 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比例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520, 521]。
    6.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
        6.8.1 概述
        6.8.2 降压药物选择
        6.8.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9 肾血管性高血压
        6.9.1 定义与病因
        6.9.2 诊断
        6.9.3 药物治疗
        6.9.4 其他治疗
    6.1 0 焦虑合并高血压
        6.1 0. 1 概述
        6.1 0. 2 焦虑与高血压的相互影响机制
        6.1 0. 3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识别与评价
        6.1 0. 4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6.1 0.4.1 焦虑相关性高血压:
        6.1 0.4.2 高血压合并焦虑:
7 基层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药物应用原则
8 小结

(5)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冠心病概述
    1.1 定义
    1.2 解剖及病理生理机制
    1.3 临床分型
        1.4.1 国际冠心病流行情况
        1.4.2 我国冠心病流行情况
    1.5 危险因素及预防
2 冠心病用药分类
    2.1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
        2.1.1 β受体阻滞剂
        2.1.2 硝酸酯类药物
        2.1.3 CCB
        2.1.4 其他治疗药物
        2.1.5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治疗建议
    2.2 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
        2.2.1 阿司匹林
        2.2.2 氯吡格雷
        2.2.3替格瑞洛
        2.2.4 β受体阻滞剂
        2.2.5 他汀类药物
        2.2.6 ACEI或ARB
        2.2.7 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建议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理用药指南
    3.1 定义
    3.2 危险分层
    3.3 诊断和鉴别诊断
        3.3.1 诊断
        3.3.2 鉴别诊断
    3.4 治疗策略
        3.4.1 治疗原则和目标
        3.4.2 STEMI的治疗
        3.4.2. 1 住院后初始处理
        3.4.2.2溶栓治疗
        3.4.2. 3 抗栓治疗
        3.4.2. 4 抗心肌缺血
        3.4.2. 5 调脂治疗
        3.4.2. 6 其他治疗
        3.4.3 UA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的治疗
        3.4.3. 1 一般治疗
        3.4.3. 2 抗缺血治疗(具体推荐见表1)
        3.4.3. 3 抗血小板治疗(表2)
        3.4.3. 4 抗凝治疗
4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合理用药指南
    4.1 诊断与鉴别诊断
    4.2 病情评估
        4.2.1 临床评估
        4.2.2 负荷试验
        4.2.3 左心室功能
        4.2.4 心肌缺血成像(SPECT)
        4.2.5 冠状动脉CTA
        4.2.6 冠状动脉造影
    4.3 治疗原则
        4.3.1 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
        4.3.2 循证药物治疗
        4.3.3 血运重建
    4.4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4.4.1 缓解心绞痛/心肌缺血治疗的药物
        4.4.2 预防危险事件治疗的药物
5 微血管性心绞痛
    5.1 定义
    5.2 病因与机制
        5.2.1 内皮功能不全及MCD
        5.2.2 炎性反应
        5.2.3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5.2.4 雌激素水平紊乱
        5.2.5 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
        5.2.6 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因素
    5.3临床表现
    5.4 诊断及鉴别诊断
    5.5 药物治疗
        5.5.1 β受体阻滞剂
        5.5.2 CCB
        5.5.3 硝酸酯类药物
        5.5.4 ACEI
        5.5.5 他汀类药物
        5.5.6 其他药物
    5.6 非药物治疗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 定义及分型
        6.1.1 完全SMI
        6.1.2心肌梗死后的SMI
        6.1.3 心绞痛伴SMI
    6.2 可能机制
    6.3 诊断
        6.3.1 动态心电图
        6.3.2 心电图运动试验
        6.3.3 负荷超声心动图
        6.3.4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6.4 预防及治疗
        6.4.1 预防
        6.4.2 治疗
7 冠心病特殊合并症的用药治疗原则
    7.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7.1.1 概述
        7.1.2 药物选择
        7.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7.1.2. 2 目标管理
        7.1.2. 3 药物推荐
        7.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7.2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7.2.1 概述
        7.2.2 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
        7.2.2. 1 发病机制
        7.2.2. 2 诊断及评估
        7.2.2. 3 药物治疗
        7.2.3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7.2.3. 1 发病机制
        7.2.3. 2 诊断及评估
        7.2.3. 3 药物治疗
    7.3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
        7.3.1 概述
        7.3.2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评估
        7.3.3 规范抗栓治疗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关键
        7.3.3. 1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
        7.3.3. 2 NSTE-ACS合并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
        7.3.3. 3 STEMI合并心房颤动行直接PCI患者的抗栓治疗
        7.3.4 NOAC
        7.3.4. 1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
        7.3.4. 2 直接因子Ⅹa抑制剂
        7.3.5 注意事项
    7.4 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
        7.4.1 概述
        7.4.2 一般药物治疗
        7.4.2. 1 主动脉瓣反流
        7.4.2. 2 主动脉瓣狭窄
        7.4.2. 3 二尖瓣反流
        7.4.2.4二尖瓣狭窄
        7.4.2. 5 三尖瓣反流
        7.4.2. 6 三尖瓣狭窄
        7.4.3 抗凝治疗
        7.4.3. 1 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心房颤动
        7.4.3. 2 瓣膜置换术后
    7.5 冠心病合并脑卒中
        7.5.1 概述
        7.5.2 流行病学
        7.5.3 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抗栓治疗原则
        7.5.3. 1 冠心病合并出血性脑卒中是否需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7.5.3. 2 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TIA抗血小板、抗凝治疗
        7.5.4 一般治疗
        7.5.4. 1 抗血小板治疗
        7.5.4.2降压治疗
        7.5.4. 3 他汀类药物治疗
        7.5.4.4其他
    7.6 冠心病合并肺栓塞
        7.6.1 概述
        7.6.2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
        7.6.2. 1 初始抗凝治疗
        7.6.2. 2 溶栓治疗
        7.6.2.3长期抗凝治疗
        7.6.3 ACS合并急性肺栓塞
        7.6.4 PCI合并急性肺栓塞
    7.7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7.1 概述
        7.7.2 COPD影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7.7.3 冠心病合并COPD的药物治疗
        7.7.3. 1 β2受体激动剂
        7.7.3. 2 β受体阻滞剂
        7.7.3. 3 他汀类药物
    7.8 冠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
        7.8.1 概述
        7.8.2 抗血小板药物与PPI联用
        7.8.2. 1 抗血小板药物损伤消化道机制
        7.8.2. 2 PPI
        7.8.3 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7.8.4 消化道出血的处理
        7.8.4. 1 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7.8.4. 2 药物治疗
        7.8.4. 3 内镜止血治疗
        7.8.5 止血后治疗药物选择
    7.9 冠心病合并肝功能异常
        7.9.1 概述
        7.9.2 常用的肝功能评价指标
        7.9.3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7.9.4 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用药原则
        7.9.5他汀类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
        7.9.6 他汀类药物在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中的应用
        7.9.8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治疗
        (1)非特异性抗炎药:代表药物为复方甘草酸二铵、复方甘草酸苷、异甘草酸镁等。
        (2)解毒类药物:代表药物为谷胱甘肽、硫普罗宁。
        (3)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代表药物为多烯磷脂酰胆碱。
        (4)抗氧化类药物:代表药物为水飞蓟宾。
        (5)利胆类药物:代表药物为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
        7.9.9 其他冠心病常用药物对肝功能异常患者的影响
    7.1 0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
        7.1 0. 1 CKD的定义和分期
        7.1 0.1.1 CKD的定义
        7.1 0.1.2 CKD的分期
        7.1 0. 2 冠心病合并CKD患者的药物治疗
        7.1 0.2.1 抗栓治疗
        7.1 0.2.2 他汀类药物
        7.1 0.2.3 抗缺血治疗
    7.1 1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7.1 1. 1 概述及流行病学
        7.1 1. 2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病理生理
        7.1 1. 3 临床特点
        7.1 1. 4 诊断
        7.1 1. 5 治疗
    7.1 2 冠心病合并甲状腺疾病
        7.1 2. 1 概述
        7.1 2. 2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7.1 2.2.1 流行病学
        7.1 2.2.2 一般治疗
        7.1 2.2.3 特殊治疗推荐
        7.1 2. 3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
        7.1 2.3.1 流行病学
        7.1 2.3.2 一般治疗
        7.1 2.3.3 特殊治疗推荐
    7.1 3 冠心病合并风湿免疫疾病
        7.1 3. 1 概述
        7.13.2药物治疗推荐
    7.1 4 冠心病合并外科手术
        7.1 4. 1 概述
        7.1 4. 2 药物选择
        7.1 4.2.1 β受体阻滞剂
        7.1 4.2.2 他汀类药物
        7.1 4.2.3 ACEI或ARB
        7.1 4.2.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2.5 抗血小板药物
        7.1 4.2.6 抗凝药物
        7.1 4.2.7 CCB
        7.14.2.8α2受体激动剂
        7.1 4. 3 注意事项
        7.1 4.3.1 β受体阻滞剂
        7.1 4.3.2 他汀类药物
        7.1 4.3.3 ACEI
        7.1 4.3.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3.5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8 冠心病特殊类型的用药治疗原则
    8.1 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病变
        8.1.1 概述
        8.1.2 临床诊断
        8.1.2. 1 KD合并CAL的诊断
        8.1.2. 2 AHA制定的CAA分类
        8.1.3 药物治疗
        8.1.3. 2 大剂量IVIG
        8.1.3. 3 CAA治疗
        8.1.3. 4 冠状动脉狭窄治疗
        8.1.3. 5 其他药物
        8.1.4 预后及随访
    8.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所致冠心病
        8.2.1 概述
        8.2.2 诊断
        8.2.3 调脂药物治疗
        8.2.3. 1 调脂治疗原则
        8.2.3. 2 调脂药物开始时间
        8.2.3. 3 调脂药物治疗目标
        8.2.3. 4 调脂药物种类及选择
    8.3 非粥样硬化性冠心病
        8.3.1 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 artery spasm,CAS)
        8.3.1.1疾病概述
        8.3.1. 2 药物治疗策略
        8.3.2 冠状动脉肌桥
        8.3.2. 1 疾病概述
        8.3.2. 2 药物治疗策略
        8.3.3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8.3.3. 1 疾病概述
        8.3.3. 2 药物治疗策略
9 冠心病常用药物用药小结
    9.1 冠心病一级预防常用药物
        9.1.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的常用药物
        9.1.2 调脂治疗的常用他汀类药物
    9.2 冠心病二级预防常用药物
    9.3 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抗凝及溶栓治疗常用药物
    9.4 冠心病合并其他疾病的用药

(6)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闫慧敏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一、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渊源
        (一) 传承刘韵远先生学术思想
        (二) 汲取王鹏飞先生脾胃病辨治精髓
        (三) 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 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
        (四) 注重创新探索 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并重
        1. 率先开展小儿胃镜检查 突出小儿脾胃病中医特色诊疗
        2. 开发痰喘宁合剂 弥补小儿咳嗽用药不足
        3. 临床与科研并重 拓宽思路 探索疑难病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五) 传道授业解惑硕 果累累
    二、闫慧敏老师学术思想总结
        (一) 先辨病 其次辨证 谨守病机
        (二) 四诊合参 尤重小儿望诊
        (三) 扶正祛邪并重标 本同治
        1. 扶正祛邪之法概述
        2. 扶正为治本之法 以脾为核心 兼顾其他脏腑
        3. 祛邪为关键环节 内外之邪兼顾
        (四) 用药清轻严谨 善用药对
    三、闫慧敏老师临床诊疗经验总结
        (一) 谨守扶正祛邪之则治疗小儿脾系疾病
        1. 扶正健脾以平补脾胃 醒脾助运
        2. 肝脾同治 调畅气机以解气机壅塞
        3. 活用消导以祛食积之邪 消补兼施
        4. 祛除湿热之邪 攻伐有度
        5. 久病注重祛除瘀邪
        (二) 闫老师治疗小儿脾系疾病的临床诊疗经验及验案分析
        1. 厌食
        2. 胃痛(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3. 胎黄
        4. 滞颐
        5. 便秘
        (三) 谨守扶正祛邪之则治疗小儿肺系疾病
        1. 外感咳嗽初起 祛除外邪为要 避免清泻太过
        2. 急性咳喘祛除痰阻 重在治肺调气
        3. 慢性咳喘重在扶正 培土生金兼以温肾
        4. 反复咳喘 扶正祛邪 分期而治 标本兼顾
        5. 扶正不忘活血逐瘀 阻止咳喘反复发生
        (四) 闫老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临床诊疗经验及验案分析
        1.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2. 痰湿蕴肺型慢性咳嗽
        3. 腺样体肥大
        (五) 闫老师对其他系统疾病的治疗
        1. 霰粒肿
        2. 麦粒肿
        3. 舔疮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一、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一、闫慧敏老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及其迁延期证候研究
        (一) 闫慧敏老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及其迁延期辨证分型依据
        1. 闫慧敏老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
        2.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辨证分型依据
        (二)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证候研究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研究方法
        结果
        结论
        讨论
        小结
        (三) 养阴清瘀汤主要方药及立方依据
    二、养阴清瘀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结论
        讨论
        创新点总结
        小结及心得体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主要研究成果

(7)贾六金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渊源及相关流派学术观点
    1 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渊源
        1.1 研读经典,注重传承与创新
        1.1.1 四大经典的学习
        1.1.2 四小经典的学习
        1.1.3 专科四经典的学习
        1.2 师从名医,专注儿科数十载
        1.2.1 李翰卿
        1.2.2 张光煜
        1.3 勤于实践,衷中参西善总结
    2 相关流派的学术观点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
    1 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概述
        1.1 中西结合,优势互补
        1.2 重视组合,继承创新
        1.3 四诊合参,重于望诊
        1.4 纵横识病,动态辨证
        1.5 脏腑证治,突出肺脾
        1.6 多法并举,擅用和清
        1.7 对方组药,用之多效
    2 贾六金教授论治肺系疾病与疑难病经验总结
        2.1 贾六金治疗小儿肺炎经验总结
        2.2 贾六金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总结
        2.3 贾六金治疗支气管哮喘经验总结
        2.4 贾六金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总结
        2.5 贾六金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经验总结
        2.6 贾六金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经验总结
        2.7 贾六金治疗复杂型热厥经验总结
        2.8 贾六金治疗小儿癫痫经验总结
        2.9 贾六金治疗脑性瘫痪经验总结
        2.10 贾六金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总结
        2.11 贾六金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总结
    3 贾六金教授“治肺十二法”概述与常用方药总结
        3.1 贾六金教授“治肺十二法”概述
        3.2 贾六金教授常用方药总结
        3.2.1 贾六金教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常用方总结
        3.2.2 贾六金教授常用组药集萃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综述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研究内容一 贾六金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用药规律探析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内容二 宣清化痰汤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4 讨论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8)晁恩祥学术思想和治疗慢性咳嗽学术经验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晁恩祥教授学术渊源及“风哮”、“风咳”证治源流
    一、晁恩祥教授学术渊源
        1. 系统学习
        2. 取法经典
        3. 博采众长
        4. 临床探索
    二、“风哮”与“风咳”证治源流
        1. 关于哮证的源流发展
        2. 关于咳嗽的源流发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晁恩祥教授学术思想概述
    1. 强调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2. “治未病”思想是肺系病治疗的重要指导
    3. 重视调补肺肾在肺系疾病中的重要性
    4. 深化“风论”,提出“风哮”、“风咳”理论
第三部分:中医药关于慢性咳嗽研究现状及晁恩祥教授治疗慢性咳嗽的学术经验总结
    一、中医药关于慢性咳嗽的现代研究
        1. 病因病机认识
        2. 辨治思路分析
        3. 辨病治疗研究
        4.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二、晁恩祥教授从风论治慢性咳嗽的学术经验整理及研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方法
        3. 研究内容
        4. 数据库结果分析
        5. 晁恩祥教授治疗慢性咳嗽学术经验总结分析
        6. 小结
第四部分:晁恩祥教授疏风解痉法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前言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试验设计
    6. 治疗方案
    7. 指标检测
    8. 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
    9. 研究内容
    10. 疗效评定标准
    11. 研究结果
    12. 结果分析
    13. 讨论
    参考文献
小结
致谢
跟师感悟
附表1
附表2

(9)王莒生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从五脏论治慢性咳嗽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王莒生教授学术渊源
    内科杂病效法关幼波
    皮肤病治疗遵从张志礼
    呼吸病治疗继承许公岩
    融会贯通其他医家的临床经验
    参考文献
王莒生教授学术思想
    1“调内以治外”的整体观
    2.皮肤病中“疏肝宣肺”的治疗观
    3.以“祛风宣降”法贯穿咳喘病治疗的始终
    4.慢性咳喘应从五脏论治
    5.“善治者治皮毛”一内科杂病要注重风邪为患
    6.疑难症当以调肝为要
    7.结论
王莒生教授诊疗经验总结
    1. 慢性咳嗽病诊疗经验总结
    2. 支气管哮喘诊疗经验总结
    3.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疗经验总结
    4. 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经验总结
    5. 白癜风诊疗经验总结
    6. 干燥综合征诊疗经验总结
    7. 湿疹治疗经验
    8. 失眠症诊疗经验总结
    9. 复发组方治疗疑难病诊疗经验总结
    10. 方剂使用经验诊疗经验总结
    11. 药味使用经验总结
王莒生教授"五脏治咳"法辨治慢性咳嗽病的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小结
致谢
个人简历

(10)消喘汤对哮喘患儿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和最大呼气流速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一般资料
    二、 治疗方法
    三、 标本采集、处理
    四、 检测方法
    五、 统计学方法
    六、 结果及结果说明
讨论
    一、 用药依据
    二、 用药释义
    三、 哮喘研究现状
    四、 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
    五、 观察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用药须防诱发哮喘(论文参考文献)

  • [1]春天容易变脸 儿童多发哮喘[J]. 邬时民,张颖. 解放军健康, 2020(02)
  • [2]黄甡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J]. 王青,黄甡. 河南中医, 2018(06)
  • [3]周仲瑛教授辨治间质性肺疾病的临证经验及病案研究[D]. 孙明月.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1)
  • [4]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07)
  • [5]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06)
  • [6]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D]. 郝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7]贾六金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D]. 张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8]晁恩祥学术思想和治疗慢性咳嗽学术经验整理与研究[D]. 王辛秋.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01)
  • [9]王莒生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从五脏论治慢性咳嗽临床经验研究[D]. 周继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6)
  • [10]消喘汤对哮喘患儿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和最大呼气流速的影响及临床意义[D]. 孙宪军.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3(04)

标签:;  ;  ;  ;  ;  

预防哮喘的药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