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环境污染对鲱鱼生存的影响

长江环境污染对鲱鱼生存的影响

一、论环境污染对长江鲥鱼生存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何妤如[1](2021)在《渔业伦理视角下的现代渔业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渔业经过数年发展,先后解决了“捕鱼难”、“养鱼难”及“吃鱼难”等问题,奠定了渔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经济基础,相关治理手段也不断完善。渔业领域主要矛盾已从基本温饱和生计问题,转向更高层次的生境、人权、产权和公平等维度。然而,作为上层建筑的渔业伦理研究并尚未得到应有重视。我国现代渔业治理体系中更强调管理和法律等“硬”手段,忽视了伦理道德的“软法”作用。当前政府和民间推行的多项渔业活动已呈现出鲜明的伦理特征,现代多目标治理场景需要引入价值判断加以权衡。如果说关涉伦理的讨论在中国过去的渔业治理中只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那么到了新时代,伦理研究就好比是万事俱备下的那股“东风”。传统渔业管理关注政策和法律层面的制度突破。政策和法律固然重要,但不能包治百病,尤其是充满不确定性的“现代病”。它可以将电鱼、毒鱼、偷渔者绳之以法,却无法强制要求渔民必须善待生态环境、关心鱼类福祉。它可以明示、预防、规范和校正渔业的行为和后果,却无法指导渔业利益相关方的道德行为选择。它可以为失海渔民提供各类政策保障,却无法弥合渔民海洋纽带被切断后的心理创伤。它可以依照科学模型和数据制定总可捕量(TAC)目标,却无法对渔家妇女在职业、情感和生活上的遭遇加以同情和关心。正如决定技术的往往是非技术因素,涉渔法律和政策不应被指望能解决所有问题。倘若文化、伦理不能发挥价值规训作用,那么政策和法律也终将失范。当前,养护渔业资源、维护渔业公正已为时代大势所趋,现代渔业治理不仅要务实,也要务虚,以便从战略全局高度推进治理措施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实际上,人们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影响会渗透到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可持续、负责任渔业的发展依赖于一个具有明确性的规则指引,在治理中开展价值性分析显得十分重要。国内外渔业资源的衰退趋势,以及不断涌现的现代性社会问题,让形而上学的价值回溯变得更为必要而迫切:渔业行为的善恶是非是什么?伦理判断有哪些原则和标准?何种治理才是伦理意义上具备正当性和合法性的治理?如何破解渔业治理中存在的伦理困境?中国怎样利用已有道德资源和智慧应对渔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风险?基于此种认识,本文从伦理视角出发,反思当前出现渔业生态和社会危机的根本原因,尝试建构渔业伦理的理论体系,详述渔业伦理的由来、定义、主要原则和类别。将抽象的伦理考量运用于对治理问题的具体分析,提出符合渔业价值的治理范式,从渔业治理的“元层次”,谈到相关现代治理理论,再到针对治理实践的分析评估。现代渔业治理在追求各类目标时,容易陷入价值冲突的困境。本文针对治理实践中的普遍问题,提出“应然”层面的解决方案。伦理分析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我国现代渔业治理。因此,文章结合中国本土的涉渔道德资源和渔业实际状况,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渔业治理路径,以渔业领域的价值尺度和伦理基础为导向,为推动渔业的“天人合一”和协调发展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新理念和新思路。伦理学是哲学中关于道德的价值系统。生态伦理学的兴起从根本上触及了“为什么要对鱼谈伦理?”这一问题。“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论辩突破了传统伦理学的“人伦”语境,让“渔业”和“伦理”的结合有了学理上的支撑。道德共同体得到拓展,将包括渔业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纳入道德考量范畴。但完全以生态为中心又会减损人类福祉,人与自然应当被视作一个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整体。“为己利TA”的价值取向既能为己谋福,也能在此基础上考虑利TA(既有属人的“他/她”,又有属自然的“它”)因素,因而是渔业伦理所追求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善。渔业资源是渔业存在的基础,具有不确定性、波动性、竞争性、整体性、多样性等五大特性。从价值构成上看,它在使用、生态和选择等层面具有功效价值,在政治、社会、哲学、宗教、伦理、文化等层面具有非功效的内在价值。对渔业资源价值的充分认识是现代文明进步的标志,而鱼类为人类所提供的多元价值是人类养护渔业资源的基础。养护伦理强调的是如何科学人道地利用水生动植物资源。鱼类是否能够成为道德主体、权利主体甚至是诉讼主体成为环境伦理学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鱼的道德地位与福利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渔业的伦理维度涉及“渔业”和“伦理”的互动关系。鱼类依次满足了人类基本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类在享受水生动物开发权利的同时,理应履行与之对等的责任和义务。为了人类自身和生态系统的长期福祉,须建立一套指导渔业行为、受到大众认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渔业伦理规范。渔业伦理以渔业现象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为研究对象,是指导渔业行为的规范和原则的总和。涉渔法律和伦理可共同为基于价值的渔业治理策略提供依据。渔业伦理学主要任务是通过得到普遍认可并经过实践检验的道德原则,对渔业行为的善恶是非开展事前指导和事后评判。在渔业伦理中,渔业正义是最高原则;渔业福祉、渔业自由和渔业公平是三大基本原则;而以《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为代表的伦理性国际文书,以及符合国家/地区具体渔况的纲要构成了具体原则。根据渔业伦理学研究对象的关系属性和所涉问题的不同特征,可将其分为生态伦理、社会伦理、产业伦理和科技伦理四大类别,这四大类在伦理要求上存在差异、各具特色,但都应服从上述伦理原则。将伦理原则和要求融合进现代渔业战略管理过程,可能会产生“为善者诸事顺”的良心效应,从而实现治理的最终目的——“善治”。为克服多元价值冲突带来的治理障碍,元治理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研究治理现象背后的治理逻辑,寻求协同发展科层、市场和网络治理组合的最优解:当参与式治理导致监管过于复杂、进入无休止协商状态时,就启动科层模式;当科层模式无法触及所有渔业问题或获得渔业利益相关方广泛接受时,就开启市场或参与式模式;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当承担起作出最终决策的元治理者的角色。可持续渔业治理研究中涌现出诸多符合伦理的现代渔业治理理论,其中基于“生态整体主义”的管理和基于“价值平衡原则”的管理成为研究热点,前者主要聚焦渔业生态系统方法、预防性原则等整体思维,而后者主要涉及管理策略评估,正当性理论,系统治理等理念工具。在构建起理念框架的基础上,根据新生物技术的实践伦理发展出的伦理分析矩阵,以及Rapfish评估工具,促进了对伦理原则遵守情况的考察,有助于为负责任渔业实践提供“良善之策”。现代渔业治理时常陷入一种伦理意义上的权利困境,众渔业利益相关方不得不在多项行动方针之间艰难行使选择权。遵循特定伦理原则选择其中任何一项,都可能涉及违反其他某项伦理原则。可持续渔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出现在追求“天时”、“地利”、“人和”三大目标的决策选择过程之中。如何平衡现代人和未来人的资源利益是最首要、最核心的议题;渔业所涉水陆空间差异和相关社会生态问题构成了空间正义研究的一个典型样本;而人际关系中整体、长远利益与个体、短期利益的冲突影响到资源的公平分配,渔家妇女和小型渔业等弱势参与方应当得到更多的道德注意力。导致上述困境的原因既有人与人因抢夺野生资源所导致的公地悲剧或囚徒困境,又有在人与鱼道德地位孰高孰低的辩难中掉入的激进环保主义陷阱,还有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执行障碍。上述困境的破解之道不仅具有制度属性,也深刻地蕴含着价值属性。从制定目标,到开展决策,再到执行、监督和评估,伦理视角可渗透至治理的全部流程。治理者和被治理者可从制定伦理目标和开展伦理决策着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增进民生福祉。我国的渔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离不开丰富道德资源的支持。生态方面,我国渔业治理史就是一部鱼类资源养护史,古今实践中折射出关怀鱼类福利、师法自然等生态感悟。社会方面,我国传统乡土社会文化里蕴含着包括群体意识和互助伦理、涉渔组织的参与式伦理在内的道德及礼俗规范。“三渔”问题是中国渔业发展面临的伦理性挑战,其本质是渔业的过密化,渔民的过溺化,以及渔村的过疏化。为解决渔业渔民渔村的问题,新中国开展了各项改革措施。新中国绿色渔业治理制度体系构建历程大体上可分为萌芽探索、改革攻坚与走向成熟三大阶段。在气候变化、疫情冲击、渔业资源衰退、全球不确定性风险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我国渔业治理者迎难而上,实现生计型治理→发展型治理→可持续治理的价值飞跃,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伦理的中国特色可持续渔业发展道路,培育出政府元治理者主导下,科层、市场和参与式治理协同开合的多元治理形态,形成了顺应自然、生态优先、以养为主、立体复合、科技导向、体系健全、应兜尽兜的发展模式。随着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不断提升,中国渔业发展在收获伟大果实的同时,也为未来可持续、负责任渔业发展积累了大量可贵的实践经验。在今后的渔业治理中,我国各渔业利益相关方应本着福祉、自由和公正的原则,进一步促进渔业的绿色转型发展。

王四维[2](2020)在《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第一长河长江中,生活着种类繁多的水生野生动物,有被誉为“长江女神”的白鱀豚,也有“微笑的精灵”长江江豚,还有“长江三鲜”之一的鲥鱼等,它们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瑰宝,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留给了人们无限的财富。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受水利工程、水域环境污染、生物入侵、过度捕捞及误捕等影响,长江水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全面衰退,部分物种已极度濒危,如白鱀豚、长江江豚、中华鲟、白鲟、胭脂鱼、鲥鱼等。长江的生态环境恶化会影响到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反之,它们的生存状况也可以反映长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一个物种的消失或许无法引起人类的重视,但如果有一天长江的濒危物种灭绝殆尽,那么那时的长江生态系统也不足以维系人类自身的生存。因此,保护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并不仅仅是保护物种本身,更是为了恢复长江生态系统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所以,拯救长江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应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系统梳理了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物种现状、导致其濒危的原因、相关的保护的法律及制度,分析了其中的不足,并以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的建议及新的保护模式的思考,为未来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文章共分为六个章节,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作出了介绍。并通过对淡水水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国内外研究进展的梳理与分析,发现目前国外的研究进展已从多角度对淡水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进行了多种保护工作的探索,并展开了相关的保护实践工作,值得借鉴。而国内大多从微观角度逐一剖析威胁长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生存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但是这些对策措施大多是集中于一个领域的保护性研究及对策,缺少相互关联性、整体性。第二章介绍了保护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理论依据与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生态系统管理理论、整体性原则、政府主导的多主体参与模式,在进行保护工作时,应始终运用与贯彻这些理论与原则。第三章首先根据国内外不同的濒危物种的分级标准整理了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代表种的物种现状,其次梳理了造成长江流域水生野生动物濒危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水域环境污染、噪音污染、水利工程的建设、过度捕捞以及误捕、生物入侵。第四章论述了保护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现有法律制度,并分析了相关法律制度的不足,包括:管辖权问题不明确、缺少行政补偿、奖励的具体落实规定、保护名录的制定相对落后、缺少相关野生动物福利的相关规定、法律责任较弱。第五章提出了未来保护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方式的探索,包括加强对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的重视,提倡综合流域保护模式、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尽早颁布《长江保护法》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的修订、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的保护方式、呼吁拆除部分水利设施,建立专项补偿、加强相关执法监督、加强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科研投入、鼓励公众参与,加强公民保护意识。最后第六章对本文做出了总结。尽管经过前人多年的努力,长江流域部分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自然种群状况有所恢复,部分保护管理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让物种走向灭绝的进程得到了有效地遏制,但是对于保护的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希望未来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生活在长江的生灵得以被拯救。

黄硕琳,王四维[3](2020)在《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指明受人类活动影响,长江流域水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部分物种已极度濒危。通过文献收集法,梳理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物种现状,发现多个物种的自然种群数量已极低,部分物种已极度濒危,亟待进行保护。分析造成长江流域水生野生动物濒危的主要原因,并展望相应的保护对策:①加强对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和重视,提倡综合流域保护模式;②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尽早颁布《长江保护法》;③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④呼吁拆除部分水利设施,建立专项补偿;⑤加强相关执法监督;⑥加强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科研投入;⑦鼓励公众参与,加强公民保护意识,促进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发展。

王朝阳[4](2019)在《赣江下游鱼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赣江作为鄱阳湖最大的支流,对鄱阳湖乃至长江水系的鱼类多样性、生物完整性保护与修复有不可替换的作用。90年代之前对于赣江鱼类资源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种类的组成,近20年赣江鱼类区域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中游,关于赣江下游鱼类多样性研究较少,且赣江下游鱼类多样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还未见报道。本文根据2017年3月-2018年2月对赣江下游鱼类进行系统调查,分析赣江下游鱼类物种组成、生态类型、鱼类群落多样性的时空动态特征及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四个季度在赣江下游共捕获鱼类12479尾,经鉴定共计鱼类84种,隶属于7目15科54属,其中鲤形目2科58种;鲈形目6科12种;鲇形目3科10种;鲱形目、颌针鱼目、合鳃鱼目、鲑形目均为1科1种。(2)按生态类型划分,定居型鱼类种类最多,占总物种数的48.81%;按生态位划分,上层鱼类和底栖鱼类占比较多,且占比相当,分别占总物种数的36.90%和35.71%;按食性划分,杂食性鱼类种数最多,占总物种数的58.33%;按繁殖类型划分,产漂流性卵鱼类种数最多,占总物种数的33.33%。(3)赣江下游的优势物种分别是鲤C.carpio、似鳊P.simoni、银鲴X.macrolepis。优势物种的空间构成存在着差异性,南昌优势物种最多,有6种;樟树、高安、宜春、丰城、樵舍优势物种各有5种;滁槎优势物种有4种;上高和新余的优势物种数均为3种;南新的优势物种最少,仅有2种,优势物种在季节上也存在着差异性。夏季的优势物种最多,有6种,春、秋、冬季均只有2种。(4)赣江下游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D为8.80、H为1.30、J为0.30。从空间来看,D、H、J、物种数是各个采样点中最大的。从季节上来看,D、H、J是各个季节中最大的夏季鱼类物种丰富度也是最高的。(5)由丰度生物量曲线可知,赣江下游的鱼类群落处于中度干扰状态。从空间上来看,各个采样点间受干扰程度存在着差异性:严重干扰的采样点分别是宜春、南新、滁槎,中度干扰的采样点分别是丰城、樵舍、高安、南昌,未受干扰的采样点分别是上高、新余、樟树。(6)赣江下游鱼类群落结构季节间的相似性较差,仅春、冬两季鱼类群落结构季节间的相似性较好。空间上,采样点相似性分析表现为:高安与其他采样点间的相似度最高,宜春、樟树、丰城、南昌与其他采样点整体相似性度率达到67%,新余、樵舍、南新、滁槎与其他采样点整体相似性度率只有44%;河口三支的鱼类群落与干流及支流的鱼类群落相似性较差,且河口三支鱼类群落之间相似性不显着。(7)无度量多维度排序图结果显示:赣江下游的鱼类群落组成存在显着性的空间变化特征,南昌、樵舍、南新和滁槎的鱼类群落出现明显聚集,但季节性鱼类群落组成差异不大。(8)典范对应分析得知:海拔高度是影响赣江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的首要环境因子。个体的重量与透明度、海拔之间呈显着负相关,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海拔之间呈显着正相关。

杨西伟[5](2019)在《长江刀鲚苗种培育及氨氮胁迫对其稚、幼鱼毒性效应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探讨了在人工控制的温室条件下,长江刀鲚(Coilia ectenes Jordan)仔稚幼鱼苗种培育方法以及流程,研究了其稚幼鱼阶段的适口饵料以及饵料的培育方法,待长江刀鲚苗种生长发育至稚幼鱼阶段时,探究了长江刀鲚稚幼鱼的氨氮急性毒性试验,确定了其稚鱼期和幼鱼期对应氨氮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接下来以96h半致死浓度的40%浓度指标做了氨氮胁迫对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1.为了研究长江刀鲚稚幼鱼的适口饵料以及培育方法,对长江刀鲚仔鱼的人工培育进行了探究。用60目筛绢网收集长江刀鲚受精卵,放于孵化池孵化,孵化后第5天开始投喂筛绢网过滤的饵料生物,期间定时采样镜检,观察仔鱼摄食的饵料生物,发现其早期仔鱼摄食的饵料生物有萼花臂尾轮虫、小型枝角类桡足类、浮游藻类以及草履虫,后期仔鱼摄食的饵料生物有水蚤、剑水蚤。投喂期间采用微流水的培育方式,并且定时吸污,在水温维持在24℃-26℃的情况下,约过一个月长江刀鲚仔鱼全长可以达到2.5-3.5cm。用这种培育模式最终培育出3-5cm长江刀鲚稚幼鱼20万余尾。2.为了使得养殖水体容易控制,饵料更容易获得,并且更容易观察长江刀鲚幼鱼的摄食情况,以平均体长4.0±0.3cm的长江刀鲚幼鱼作为驯食对象,采用定点、定时的投饲方法,在夜晚进行驯化转变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驯食第7天,统计发现有60%的试验鱼摄食配合饲料,摄食时间可达30min,且鱼苗成活率98%;驯食第15天统计发现摄食比率达90%,试验鱼成活率达95%。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驯食15天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长江刀鲚幼鱼的食物种类由枝角类桡足类向人工配合饲料逐步过渡,达到了驯化的目的。3.为了研究氨氮急性毒性对长江刀鲚稚幼鱼的毒性效应,采用常规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分别对长江刀鲚稚幼鱼进行了氨氮急性毒性试验,其中稚鱼规格为(全长2.33±0.25)cm,幼鱼规格为(全长5.12±0.45)cm。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8±1.5℃,pH为8.0±0.4的情况下,氨氮对长江刀鲚稚鱼的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7.78、53.45、38.67、25.35mg/L,安全浓度为2.54mg/L;氨氮对长江刀鲚幼鱼的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06.83、94.26、76.74、46.83mg/L,安全浓度为4.68mg/L,非离子氨对长江刀鲚稚鱼的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61、0.57、0.41、0.27mg/L,安全浓度为0.03mg/L;非离子氨对长江刀鲚幼鱼的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3、1.10、0.81、0.50mg/L,安全浓度为0.07mg/L。且氨氮对长江刀鲚稚幼鱼的毒性效应都和氨氮浓度、效应时间、程正相关关系,且长江刀鲚幼鱼对氨氮的耐受性强于长江刀鲚稚鱼。4.为了研究氨氮胁迫对长江刀鲚稚幼鱼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氨氮胁迫对长江刀鲚稚幼鱼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的试验,其中稚鱼规格为(全长2.33±0.25)cm,幼鱼规格为(全长5.12±0.45)cm。胁迫的氨氮浓度为40%96h半致死浓度即40%96hLC50,胁迫24h后取全鱼,将剩余的试验鱼放入曝气自来水中恢复24h取全鱼备用。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刀鲚稚鱼T-AOC和T-SOD的活性强于幼鱼,而CAT和GSH-Px的活性却低于幼鱼。胁迫24h后稚幼鱼T-AOC活力显着下降(P<0.05),GSH-Px活力上升但不显着(P>0.05),T-SOD、CAT活力均显着上升(P<0.05);恢复24h后,稚鱼T-AOC又有显着的会升(P<0.05),幼鱼T-AOC活力也有显着回升(P>0.05);稚幼鱼CAT活力都有明显降低(P<0.05);T-SOD的活性也有明显的下降(P<0.05);GSH-Px活力都有降低也不明显(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氨氮胁迫引起了氧化应激,恢复后抗氧化能力增强,缓解了氧化应激,但并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于广宝,李刚[6](2016)在《鲥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增养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鲥鱼的生物学特性的分析及养殖技术研究,以及鲥鱼的养殖技术和鲥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进展的探讨。通过3年多的探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北京淡水基地自主研发了一套特有的养殖系统,并总结一系列经验,目前鲥鱼养殖成活率已达96%以上,并且生长速度较快。

潘天扬[7](2016)在《水体铅暴露对长江上游6种常见鱼类的急性中毒效应》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检验长江上游6种常见鱼类对水体中铅(Pb)的耐受能力的差异,在水体温度为(27.5±0.2℃)、硬度为(10.0±0.5 CaCO3 mg/L)、pH值为(7.0±0.1)等条件下,测定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22.13±0.31 g)、鲫鱼(Carassius auratus)(25.36±0.36 g)、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21.28±0.20g)、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21.39±0.20 g)、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22.34±0.32 g)和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21.36±0.21 g)这6种鱼经水体Pb急性暴露96 h后的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以及Pb在鱼体内的累积量。本实验所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对草鱼、鲫鱼、南方鲇、团头鲂、胭脂鱼和中华倒刺鲃进行急性水体Pb暴露实验中,6种鱼的死亡率随着水体Pb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升高。运用直线内插法,求得水体Pb对6种鱼的96 h LC50分别为3.73 mg/L、11.59 mg/L、6.59 mg/L、3.27mg/L、0.33 mg/L和3.00 mg/L。2.测定了6种鱼的Pb暴露致死鱼体和未死亡鱼鱼体的Pb积累量。同种鱼中Pb暴露致死鱼体和未死亡鱼体内的Pb累积量均分别随着暴露的浓度的升高而增加。3.统计分析表明,同种鱼不同时间段死亡鱼体中的Pb累积量没有显着性差异;每种实验鱼因Pb暴露致死群体的平均Pb累积量均分别高于其未死亡鱼群体,除南方鲇外,其余5种鱼二者间的差异达到了显着性水平(p<0.05)。通过讨论得到以下结论:1.6种鱼对水体Pb的耐受能力顺序从大到小为鲫鱼>南方鲇>草鱼>团头鲂>中华倒刺鲃>胭脂鱼。2.相比本实验中其它5种鱼,水体Pb对鲫鱼的96 h LC50较高,表明鲫鱼对Pb毒性具有较高的耐受能力,原因可能是鲫鱼较强的耐低氧能力和较高的重金属Pb排泄能力。3.相比本实验中其它5种鱼,水体Pb对胭脂鱼的96 h LC50较低,表明胭脂鱼对Pb毒性的耐受能力较低。水体重金属Pb污染可能是造成胭脂鱼濒危的关键因素。4.水体硬度和鱼体重会影响重金属Pb对鱼类的96 h LC50。较高硬度水体暴露的Pb对鱼体的毒性较小,同种鱼体重较大的个体对重金属Pb的耐受能力较强。5.急性水体Pb暴露致死鱼体的Pb累积量高于未死亡鱼体。

刘泓泉[8](2016)在《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文中认为濒江临海的南通自古便有着较为丰厚的渔业资源与发展渔业的独特优势。进入近代以来,虽然张謇于清末开启了南通及我国渔业现代化的进程,但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包括南通在内的我国渔业仍多以传统渔业为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后至2000年间,南通渔业现代化则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这其中,既经历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与受阻,也经历了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渔业的恢复与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及一定发展,更有改革开放后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与加速发展。在这一历程中,南通的渔业生产、渔民、渔村与渔港之发展逐渐迈向现代化。渔业生产方面,南通渔业生产的渔船与网具在传承基础上逐步得到了改进与革新。改革开放后,现代渔船与网具的生产更是呈现出了规模化之势;捕捞渔业在经历了兴盛、受阻、恢复、发展、产业调整及转型等后,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养殖渔业历经兴起、发展、推进、快速与产业化发展后,不断彰显了其日益现代化的程度与水平;水产品的保鲜与加工则在传承中实现了创新与规模化发展;水产品的销售与贸易也渐次由鱼行主导化、国营化走向现代市场化。渔民方面,解放前南通渔民困窘的生活处境、受损的权益、薄弱的教育及卑微的社会地位等在解放后均发生了巨变。渔民生活逐渐改善并在改革开放后日渐富裕,权益受到了切实的维护与保障,教育获得了持续的注重和提高,社会地位也有了较大的提升。渔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及信仰也渐渐变迁与移风易俗。渔村与渔港的现代化建设上,解放前,南京国民政府对渔村与渔港的建设虽有关注,但渔村除了衰败根本无建设,渔港建设也进展甚微。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南通渔村进行了整治与初步建设,渔港的建设提上日程并正式启动。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渔村(区)与渔港的建设发展和推进的步伐加快。在南通渔业生产、渔民、渔村与渔港渐行向现代化推进的同时,对其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渔业管理也日渐现代化。其中,渔业生产管理除不断注重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外,还通过渔业指导与合作、渔业集体生产与计划调控、渔业生产承包与渔政管理及目标管理等不断推进渔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渔民与渔村的管理也由钳制渔民的保甲制向民主化等管理方式嬗变。改革开放后,现代渔民与渔村(港)的管理则在改革中继续推进。作为近现代我国渔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典型,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历程折射出了渐进的我国渔业现代化之曲折与不易。南通渔业现代化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渔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其举足轻重之地位倍显,并较好地发挥了自身的示范引领与促进作用。而南通渔业现代化在其发展与推进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特点,且为我国渔业现代化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这无疑对我们今天继续推进渔业现代化有着较好的借鉴。

赵一杰[9](2012)在《靖海湾松江鲈鱼生殖生物学与苗种繁育关键技术》文中认为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为小型底栖洄游性鱼类,主要分布于太平洋沿岸。最早发现于菲律宾,后在日本、朝鲜等地都有过记载。近几十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江河口附近水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再加上过度捕捞、拦河筑坝洄游受阻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松江鲈鱼在我国的分布急剧减少。1988年,松江鲈鱼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该物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为了拯救这一濒危物种,其人工繁殖就显得颇为重要。本文主要对山东省靖海湾松江鲈鱼的繁殖生物学和苗种繁育进行研究,为其苗种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参考与理论依据,同时,对于松江鲈鱼的资源增殖和放流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1、对松江鲈鱼人工繁育技术进行了研究。以靖海湾野生松江鲈鱼作为亲鱼,通过人工催产、以及自然产卵等方法获得受精卵,获得幼鱼进行发育研究。受精卵孵化条件为水温611℃,盐度3334,溶解氧>5mg/L,光照强度控制在200lx以下。受精卵置于特制孵化框架内进行孵化,历时30d左右仔鱼孵化出膜。仔鱼要在自然水温、溶解氧>5mg/L、光照<500lx条件下培育。3dph投喂轮虫作为其开口饵料,10dph补投桡足类和卤虫无节幼体,30dph改投卤虫,因同一批次的仔鱼大小不一,故要兼投桡足类或卤虫无节幼体,后期投喂鱼糜、蛤蜊肉等。整个过程注意换水保证水质的清新,以防病患的发生。2、对松江鲈鱼的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用Nikon ECLIPSE E200显微镜对松江鲈鱼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并用用Nikon coolpix4500相机拍照记录,描述了各发育时期不同的形态特征。松江鲈鱼受精卵为黏性卵,遇水结块,卵块的颜色各异,有淡黄、黄、橘红三种。卵内油球较多,且其中一个较大,无论怎样旋转,油球总是转到卵的正上方,加上卵不透明,为观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为清晰表现其发育特征,故在镜下手绘了部分图片。受精卵历时30d完成孵化,其胚胎发育可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器官发生期、肌肉效应期、出膜孵化期5个阶段。论文讨论了温度对其胚胎发育时间的影响,以及溶解氧在孵化期的重要性。3、对松江鲈鱼的仔稚鱼发育进行了观察。描述了松江鲈鱼仔稚幼鱼各个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并测量其在不同时期的全长。松江鲈鱼早期生长发育情况如下:1-3dph,为卵黄囊仔鱼,携带一个较大的卵黄囊,营内源性营养。消化系统逐渐连通。4-5dph,开始摄食,6-16dph,尾鳍逐渐分化形成,20dph,开始完全底栖,25dph,腹鳍完全形成,27dph,背鳍完全形成,35dph,进入幼鱼期。松江鲈鱼仔稚幼鱼的生长规律为前期缓慢,后期逐渐加快。4、对松江鲈鱼性腺发育周期进行了观察研究。从仔鱼出膜3个月后开始,隔月采样,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苏木精—伊红染色,对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性腺的发育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期。系统描述部分时期性腺的特征及变化。结果表明,松江鲈鱼性腺在产卵前可分为5个期,4月份出膜的同一批次仔鱼,在同年7月精巢处于Ⅰ期,8月发育到Ⅱ期,9月达到Ⅲ期,10-11月持续处于Ⅳ期,12月和次年的1月,初步进入Ⅴ期;卵巢在7-9月处在Ⅱ期,10月份的卵巢发育到Ⅲ期,11月份,卵巢发育到Ⅳ期,12月和次年1月,卵巢持续处于Ⅴ期。松江鲈鱼为一年成熟。生产实践表明,北方地区的松江鲈鱼可能因为水温较低的原因,较上海地区产卵时间稍晚。

董克平[10](2012)在《有关鲥鱼》文中研究说明春发之际,吃了几次鲥鱼。不过除了东南亚的鲥鱼就是海鲥鱼,没有一次是江鲥鱼。余生也晚,没有口福吃到长江鲥鱼,不知道当年进贡皇帝的鲥鱼是什么味道。就这几次吃到的鲥鱼而言,味道、口感实在一般,吃就吃了,不吃也没什么遗憾。鲥鱼上供,止于康熙二十二年。当年山东按察司参议张能鳞在《代请停供鲥鱼疏》中历数鲥鱼进贡劳民伤财,因一口美味

二、论环境污染对长江鲥鱼生存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环境污染对长江鲥鱼生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渔业伦理视角下的现代渔业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
第二章 渔业伦理的理论建构
    2.1 渔业伦理的立论基础
        2.1.1 逻辑起点
        2.1.2 资源养护
        2.1.3 可持续利用
    2.2 渔业伦理的概念、地位和原则
        2.2.1 概念溯源及研判
        2.2.2 学科关联
        2.2.3 相关原则
    2.3 基本分类
        2.3.1 渔业生态伦理
        2.3.2 渔业社会伦理
        2.3.3 渔业产业伦理
        2.3.4 渔业科技伦理
第三章 基于伦理的渔业治理范式分析
    3.1 渔业治理的元层次
        3.1.1 合法性与正当性
        3.1.2 渔业元治理
    3.2 符合伦理的现代渔业治理理论
        3.2.1 基于“生态整体主义”的治理理论
        3.2.2 基于“价值平衡原则”的治理理论
    3.3 渔业伦理分析和评估
        3.3.1 伦理分析矩阵
        3.3.2 伦理评估工具
第四章 现代渔业治理的伦理进程
    4.1 可持续渔业中的维度指向
        4.1.1 时间维度
        4.1.2 空间维度
        4.1.3 人际维度
    4.2 渔业治理之伦理难题
        4.2.1 人与人的博弈
        4.2.2 人与鱼的博弈
        4.2.3 知与行的脱节
    4.3 渔业治理之伦理突围
        4.3.1 制定渔业伦理目标
        4.3.2 开展渔业伦理决策
第五章 中国渔业治理的伦理议题
    5.1 中国渔业道德基础与现代问题
        5.1.1 中国传统智慧中的渔业伦理元素
        5.1.2 中国现代渔业问题的伦理之维
    5.2 中国现代渔业治理的绿色转型
        5.2.1 发展阶段与模式进化
        5.2.2 基于伦理的转型实践
        5.2.3 未来发展的伦理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缩略语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保护的理论依据与原则
    2.1 理论依据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生物多样性理论
        2.1.3 生态系统管理理论
    2.2 保护原则
        2.2.1 整体性原则
        2.2.2 政府主导的多元参与原则
第三章 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物种保护现状及濒危原因
    3.1 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定义
    3.2 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物种保护现状
        3.2.1 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物种的保护分级
        3.2.2 部分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自然种群现存数量
    3.3 造成长江水生野生动物的濒危原因
        3.3.1 水域环境污染
        3.3.2 噪音污染
        3.3.3 水利工程的建设
        3.3.4 过度捕捞以及误捕
        3.3.5 生物入侵
        3.3.6 水生野生动物贸易屡禁不止
第四章 保护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法律制度及不足
    4.1 基本法律体系
    4.2 特别保护制度
        4.2.1 生物资源的保护
        4.2.2 生境的保护
        4.2.3 人工繁育与增殖放流
        4.2.4 损害补偿制度
    4.3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足
        4.3.1 管辖权问题不明确
        4.3.2 缺少行政补偿和行政奖励的具体落实规定
        4.3.3 保护名录的制定相对落后
        4.3.4 缺少野生动物福利的相关规定
        4.3.5 法律责任较弱
第五章 保护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路径的探索
    5.1 加强对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的重视,提倡综合流域保护模式
    5.2 以就地保护为主和迁地保护为辅
    5.3 呼吁拆除部分水利设施并建立专项补偿
    5.4 完善现有法律制度并尽早颁布《长江保护法》
        5.4.1 及时修订现有法律法规,完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
        5.4.2 推进《长江保护法》的颁布
    5.5 加强相关执法监督并鼓励公众参与
    5.6 加强科研投入与提高公民保护意识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现状
    1.1 长江流域濒危鱼类代表种现存种群数量
    1.2 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哺乳动物现存种群数量
    1.3 长江流域濒危两栖类代表种现存种群数量
    1.4 长江流域濒危爬行类代表种现存种群数量
2 造成长江水生野生动物濒危的因素
    2.1 水域环境污染
    2.2 噪声污染
    2.3 水利工程建设
    2.4 过度捕捞以及误捕
    2.5 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2.6 水生野生动物贸易屡禁不止
    2.7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较弱
3 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对策展望
    3.1 加强对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的重视,提倡综合流域保护模式
    3.2 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尽早颁布《长江保护法》
    3.3 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
    3.4 呼吁拆除部分水利设施,建立专项补偿
    3.5 加强相关执法监督
    3.6 加强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科研投入
    3.7 鼓励公众参与,加强公民保护意识

(4)赣江下游鱼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赣江下游简介
        1.1.1 流域概况
        1.1.2 地形地貌
        1.1.3 气候特征
    1.2 赣江鱼类概况
    1.3 鱼类多样性研究现状
        1.3.1 鱼类生态类型
        1.3.2 优势物种
        1.3.3 群落多样性指数
        1.3.4 鱼类群落稳定性
        1.3.5 鱼类群落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1.4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章 赣江下游鱼类物种多样性
    2.1 材料与方法
        2.1.1 采样点设置
        2.1.2 采样方法
        2.1.3 数据分析方法
        2.1.4 生态类型划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物种组成
        2.2.2 生态类型划分
        2.2.3 分布特征
    2.3 讨论
        2.3.1 鱼类资源现状分析
        2.3.2 鱼类生态类型
        2.3.3 分布特征
第三章 鱼类群落多样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采样方法
        3.1.2 数据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优势种
        3.2.2 鱼类群落的多样性
        3.2.3 鱼类群落的稳定性
        3.2.4 鱼类群落的时空异质性
    3.3 讨论
        3.3.1 优势物种时空变化
        3.3.2 鱼类群落多样性的时空变化
        3.3.3 鱼类群落的稳定性
        3.3.4 鱼类群落的时空异质性
第四章 鱼类群落与环境的关系
    4.1 材料与方法
        4.1.1 采样点的设置与数据采集
        4.1.2 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水环境参数
        4.2.2 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4.2.3 鱼类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4.3 讨论
        4.3.1 鱼类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4.3.2 鱼类组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结果与展望
    5.1 结果
    5.2 不足之处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赣江鱼类名录与分布

(5)长江刀鲚苗种培育及氨氮胁迫对其稚、幼鱼毒性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鱼类仔鱼开口饵料的研究现状
        1.1 研究意义
        1.2 仔鱼开口摄食的时间
        1.3 开口天然饵料
        1.4 开口人工合成饲料
        1.5 影响仔鱼摄食的因素
        1.6 长江刀鲚研究现状
    2 鱼类驯食配合饲料的研究现状
        2.1 驯化技术
        2.2 饲料的性质
        2.3 饲料的化学性状
        2.4 鱼种放养的情况
        2.5 环境因素
    3 氨氮对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的研究现状
        3.1 水环境中氨氮的来源以及存在形式
        3.2 氨氮毒性对鱼类的影响
        3.3 鱼类氨氮中毒的症状
        3.4 氨氮对鱼类的急性毒性试验
    4 氨氮胁迫对鱼类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4.1 鱼类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研究现状
        4.2 氨氮毒性对鱼类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长江刀鲚仔鱼开口饵料及苗种培育技术
    1 材料和方法
        1.1 刀鲚亲鱼培育以及受精卵的收集和运送
        1.2 温室大棚内育苗池的建设
        1.3 生物饵料的培育
        1.4 取样和镜检
    2 结果
        2.1 受精卵的孵化
        2.2 料生物的培育和收集
        2.3 长江刀鲚早期仔鱼的适口饵料
        2.4 长江刀鲚后期仔鱼的适口饵料
        2.5 长江刀鲚的苗种培育
        2.5.1 长江刀鲚仔鱼的培育
        2.5.2 长江刀鲚苗种的室外培养及配套饵料
    3 讨论
        3.1 长江刀鲚仔鱼的适口饵料
        3.2 长江刀鲚仔鱼的苗种培育
    4 结论
第三章 长江刀鲚幼鱼驯化配合饲料技术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驯化池的设计
        1.2 试验苗种与饲料来源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章 氨氮急性毒性试验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预备试验
        1.3 试验设计
        1.4 数据处理
    2 试验结果
        2.1 氨氮对长江刀鲚稚、幼鱼死亡率的影响
        2.2 氨氮对长江刀鲚、稚幼鱼毒性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
    3 讨论
    4 结论
第五章 氨氮胁迫对长江刀鲚稚、幼鱼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试验结果
        2.1 对全鱼T-AOC活力的影响
        2.2 对全鱼CAT活力的影响
        2.3 对全鱼T-SOD活力的影响
        2.4 对全鱼GSH-Px活力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水体铅暴露对长江上游6种常见鱼类的急性中毒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重金属的特点及危害
    1.2 大气Pb污染
    1.3 土壤Pb污染
    1.4 水体Pb污染
    1.5 重金属Pb对鱼类毒性的生理生态机制
    1.6 重金属Pb对鱼体组织结构的毒性效应
    1.7 重金属Pb对鱼生理生化过程的毒性效应
    1.8 重金属Pb对鱼生殖功能的毒性效应
    1.9 不同种类鱼对水体重金属Pb耐受能力的差异
    1.10 鱼体对重金属的累积
    1.11 实验对象及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鱼的来源及驯化
    2.2 实验水体和实验毒物
    2.3 96 h急性水体Pb暴露实验
    2.4 样品Pb含量的测定方法
    2.5 数据处理方法
3 结果
    3.1 水体Pb暴露对鱼体的急性致死效应
    3.2 不同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鱼体的Pb累积量
    3.3 死亡鱼群体和未死亡鱼群体鱼体的Pb累积量
4 讨论
    4.1 不同种类鱼的Pb耐受能力差异
    4.2 影响水体Pb对鱼类 96 h急性半致死浓度(LC50)的因素
    4.3 急性水体Pb暴露致死鱼体和未死亡鱼体Pb累积的差异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科研工作

(8)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与架构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南通渔业现代化历史进程
    第一节 传统渔业在南通
        一、远古至明代以前的南通渔业
        二、明清时期的南通渔业
        三、民初北洋政府时期的南通渔业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与受阻
        一、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1927~1937)
        二、渔业现代化的被迫中断(1938~1945)
        三、渔业现代化的被迫搁浅(1946~1949)
    第三节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与发展
        一、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1949~1965)
        二、渔业现代化的一定发展(1966~1978)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与加速
        一、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1979~1986)
        二、渔业现代化的加速发展(1987~2000)
第二章 渔业生产的现代化
    第一节 张謇与我国近现代渔业生产的开启
        一、张謇与南通吕四渔业公司
        二、张謇与江浙渔业公司
        三、张謇为渔业生产现代化所作的其它努力
    第二节 近现代渔业生产工具的使用与革新
        一、渔船的使用与革新
        二、渔网具的使用与革新
    第三节 捕捞产业之兴衰与现代转型
        一、捕捞渔业的兴盛与困境
        二、捕捞渔业发展的受阻
        三、捕捞渔业的恢复与初步发展
        四、海洋捕捞的继续推进与淡水捕捞的下滑
        五、捕捞渔业的产业化发展与调整
        六、捕捞产业的加速发展与转型
    第四节 养殖渔业的兴起与产业化
        一、淡水养殖渔业的兴起
        二、淡水养殖的恢复发展与海水养殖的起步
        三、养殖渔业的整体推进
        四、养殖渔业的突飞猛进
        五、养殖渔业发展的产业化
    第五节 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之演进
        一、传统的水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
        二、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在传承中的新进展
        三、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第六节 水产品销售与贸易方式的嬗变
        一、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鱼行主导化
        二、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国营化
        三、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市场化
第三章 渔民生活与观念的变化
    第一节 渔民的生活
        一、渔民生活处境的变迁
        二、渔民权益维护与保障的“虚实之变”
    第二节 渔民的教育与社会地位
        一、渔民教育的注重与提升
        二、渔民社会地位的变迁
    第三节 渔民的习俗与信仰
        一、渔民的生产习俗及变化
        二、渔民的生活习俗及变化
        三、渔民的信仰及变化
第四章 渔村与渔港的现代化建设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无实质性建设的渔村与渔港
        一、对渔村的关注
        二、渔港建设进展甚微
    第二节 党和政府正式启动建设的渔村与渔港
        一、对旧时渔村的整治与初步建设
        二、渔港建设的正式启动与初具规模
    第三节 现代渔村与渔港建设的加速
        一、现代渔村(区)建设的迅猛推进
        二、现代渔港建设的加速
第五章 渔业管理的现代迈进
    第一节 渔业生产管理的现代迈进
        一、渔业生产管理组织机构的演变与完善
        二、渔业生产管理的制度建设
        三、渔业生产管理的运作模式变迁
        四、渔业生产管理中相关问题研究
    第二节 渔民与渔村管理的现代迈进
        一、渔民与渔村管理上的“四甲制”
        二、渔民与渔村管理上的保甲制
        三、渔民与渔村管理方式的嬗变及渔港管理的起步
        四、渔民与渔村(港)管理的改革及推进
第六章 南通渔业现代化的评价
    第一节 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地位与作用
        一、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地位
        二、南通渔业现代化的作用
    第二节 南通渔业现代化所呈现的特点与经验
        一、特点
        二、经验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着目录
后记

(9)靖海湾松江鲈鱼生殖生物学与苗种繁育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松江鲈鱼的生物学特征
        1.1 分类地位、分布与形态特征
        1.2 生活习性及繁殖特性
    2 松江鲈鱼的经济价值
    3 松江鲈鱼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第二章 松江鲈鱼人工繁殖关键技术
    1 亲鱼培育
        1.1 亲鱼的来源
        1.2 亲鱼培育
    2 人工催产与孵化
        2.1 激素催产与自然受精
        2.2 采卵、授精与孵化
    3 松江鲈鱼仔稚鱼培育及管理
        3.1 饵料及投喂
        3.2 仔稚鱼培育环境及水质管理
        3.3 仔稚幼鱼培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小结
        4.1 饵料系列
        4.2 培养方式
第三章 松江鲈鱼胚胎发育形态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孵化条件
        1.3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松江鲈鱼受精卵及其孵化特性
        3.2 温度对松江鲈鱼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第四章 松江鲈鱼仔稚鱼发育特征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松江鲈鱼仔稚鱼发育特征
        2.2 松江鲈鱼仔稚鱼生长曲线
    3 讨论
        3.1 松江鲈鱼仔稚幼鱼发育色素变化
        3.2 松江鲈鱼仔稚幼鱼生长特性
        3.3 松江鲈鱼仔稚幼鱼的摄食节律
第五章 松江鲈鱼性腺发育周期的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松江鲈鱼卵巢发育形态学及组织学分期
        2.2 松江鲈鱼精巢发育形态学及组织学分期
        2.3 松江鲈鱼性腺发育后期性成熟系数及肝重指数变化
    3 讨论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论环境污染对长江鲥鱼生存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渔业伦理视角下的现代渔业治理研究[D]. 何妤如.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
  • [2]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研究[D]. 王四维.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3]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展望[J]. 黄硕琳,王四维.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0(01)
  • [4]赣江下游鱼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分析[D]. 王朝阳. 南昌大学, 2019(02)
  • [5]长江刀鲚苗种培育及氨氮胁迫对其稚、幼鱼毒性效应的研究[D]. 杨西伟.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6]鲥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增养殖技术研究[J]. 于广宝,李刚. 中国水产, 2016(06)
  • [7]水体铅暴露对长江上游6种常见鱼类的急性中毒效应[D]. 潘天扬. 西南大学, 2016(02)
  • [8]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D]. 刘泓泉. 苏州大学, 2016(06)
  • [9]靖海湾松江鲈鱼生殖生物学与苗种繁育关键技术[D]. 赵一杰.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3)
  • [10]有关鲥鱼[J]. 董克平. 天下美食, 2012(05)

标签:;  ;  ;  ;  ;  

长江环境污染对鲱鱼生存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