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克隆抗体免疫酶点法检测GGT-Ⅱ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单克隆抗体免疫酶点法检测GGT-Ⅱ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一、单抗免疫酶斑点法检测GGT-Ⅱ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孙德旭,秦苏萍,杜文平[1](2015)在《快速斑点酶标法检测抗核抗体》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抗核抗体(ANA)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快速斑点酶标法(Rapid-DotELISA,R-Dot-ELISA)检测20份ANA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和20份阴性正常健康者血清的ANA。检测中采用不同浓度的核抗原、不同的封闭液、不同浓度的酶标抗体、不同显色时间,摸索最佳检测条件。确定检测条件后,采用R-Dot-ELISA法、ELISA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190例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50例健康者血清的ANA,比较R-Dot-ELISA法与ELISA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的一致性。结果核抗原浓度为40160mg/L、封闭液为含1%牛血清白蛋白和10%20%小牛血清的PBS,酶标抗体稀释度为1∶801∶320,显色时间35min。R-Dot-ELISA与ELISA法相比,检测结果一致率为95.4%(r=0.907,P<0.05),与免疫荧光法相比,检测结果一致率为96.7%(r=0.932,P<0.05)。结论 R-Dot-ELISA检测A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且快速、简便,适用于基层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快速诊断。

秦苏萍,李慧,王晓天,李小翠,郑葵阳,汤仁仙[2](2014)在《快速斑点酶标法检测抗丝聚蛋白抗体》文中提出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抗丝聚蛋白抗体(anti-filaggrin antibody,AFA)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快速斑点酶标法(Rapid-Dot-ELISA,R-Dot-ELISA)检测15份AFA阳性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和15份AFA阴性的正常健康者血清的AFA。检测中采用不同浓度的丝聚蛋白、不同的封闭液、不同浓度的酶标抗体,摸索检测条件。确定检测条件后,采用R-Dot-ELISA和ELISA法检测100例RA患者和150例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强直性脊柱炎等非RA的自身免疫病患者和50例健康者血清的AFA,比较两种方法检测AFA的一致性,并判断R-Dot-ELISA检测AFA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丝聚蛋白浓度为40160μg/m L,封闭液为含1%BSA和10%小牛血清的PBS,酶标抗体稀释度为1∶801∶320是较合适的检测条件。R-Dot-ELISA与ELISA法检测AFA,结果一致率为98%(r=0.947,P<0.05),对RA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等统计学指标无差异。结论 R-Dot-ELISA检测AFA快速、简便,且对RA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适用于基层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快速诊断。

杨文渊[3](2013)在《136例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中年人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 PLC)的临床特点、乙肝感染及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情况,为原发性肝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确诊的89例中年人(45~60岁)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与同期的47例老年人(≥60岁)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内容包括:临床症状、肝功能情况、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hepatitis B virus markers, HBV-M)、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 HCV-Ab)、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特征等。结果:1、中年组肝硬化比例68.54%(61/89),明显高于老年组的46.81%(22/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7,P=0.013)。2、中年组ALT、AST损伤率(38.20%、65.17%)与老年组(27.66%、53.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2、1.855,P=0.219、0.173)。3、中年组HBsAg阳性率82.02%(73/89),老年组65.96%(31/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2,P=0.036);两组患者HBeAg、HBeAb、HBcAb、HBV感染率、小三阳、大三阳及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HCV-Ab阳性率2.25%(2/89),老年组2.13%(1/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2,P=0.964)。4、中年组AFP阳性率75.28%(67/89),老年组61.70%(29/47),两组AF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32,P=0.098);中年组AFP≥400ng/m1比例64.04%(57/89),高于老年组44.68%(21/47)(x2=4.715,P=-0.030);老年组CA125阳性率72.34%(34/47),中年组为51.69%(46/89),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8,P=0.020);两组CEA、CA19-9及铁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7、0.043、2.030,P=0.198、0.836、0.154)。5、中年组巨块型肝癌52例(58.43%),老年组17例(36.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96,P=0.014);老年组结节型肝癌26例(55.32%),中年组30例(33.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1,P=0.015);中年组合并门静脉癌栓46例(51.69%),老年组15例(31.91%),中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χ2=4.860,P=0.027);中年组远处转移者9例(10.11%),老年组5例(10.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P=0.924)。结论:1、AFP、CEA、CA19-9等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测阳性率偏低,应联合AFP-L3、AFU等新的肿瘤标志物检测以提高原发性肝癌早期发现率。2、对有乙肝病史,特别是伴有肝硬化的中年患者,应抗病毒治疗,定期行AFP及腹部B超等检查。

王洁,孟运运,汪茂荣[4](2012)在《血清AFP,GGT-Ⅱ和GGT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AFP、GGT-II和GGT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价值,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选择PLC 36例、肝硬化63例、病毒性肝炎78例、肝损伤14例、肝良性肿瘤8例和正常对照者46例,血清AFP,GGT-Ⅱ及GGT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自然不连续缓冲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检测法和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检测。结果 PLC组AFP为3285±932μg/L,GGT为297±201U/L,显着高于肝硬化组(AFP:414±285μg/L,P<0.01;GGT:222±149U/L,P<0.05)、病毒性肝炎组(AFP:114±114μg/L,P<0.01;GGT:181±134 U/L,P<0.05),肝损伤组(AFP:20±20μg/L,P<0.01),肝良性肿瘤组(AFP:4.4±2.9μg/L,P<0.01;GGT:201±111U/L,P<0.05)及正常对照者组(AFP:3.2±1.1μg/L,P<0.01;GGT:31±6.1U/L,P<0.05);诊断肝癌的特异性AFP最高(90%),灵敏度最高为GGT-Ⅱ(92%);将三者联合检测,则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可达到95%。结论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确诊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齐金海,冯显红,李仙丽[5](2010)在《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的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肝癌特异性甲胎蛋白(HS-AFP)、甲胎蛋白(AFP)和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GGT-Ⅱ)对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风险的预警价值。方法对452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跟踪随访15个月,了解肝癌发生情况,分析比较HS-AFP、GGT-Ⅱ和AFP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风险的价值。结果 HS-AFP、GGT-Ⅱ阳性组癌变率高于AFP阳性组,但前两者差异不明显;HS-AFP与GGT-Ⅱ及AFP之间存在互补性,其中HS-AFP和GGT-Ⅱ联合检测预测肝硬化癌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达73.2%、93.1%、92.3%。结论 HS-AFP、GGT-Ⅱ和AFP对肝硬化癌变均有预测价值;HS-AFP和GGT-Ⅱ预测肝癌的特异性、准确度优于AFP;HS-AFP与GGT-Ⅱ预测肝癌的特异性、准确度相似;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肝硬化癌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

闰玮[6](2010)在《肝癌患者外周血基因表达谱分析和基因诊断模型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肝癌筛查主要依靠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和B超检查对高危人群进行监测,这两种方法的联合使用使部分肝癌在亚临床阶段得以诊断。但由于我国肝癌患者30%-40%为AFP阴性(AFP<20ng/dL),即AFP的敏感性、特异性不高。因此寻找新的特异肝癌相关生物标志,对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基因表达谱芯片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芯片类型之一,已广泛应用于了解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疾病相关基因,建立基因诊断模型等领域。本研究首先运用Affy技术平台的人类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通过筛选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和5例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个体外周血中血细胞基因mRNA表达,发现726个显着差异表达的探针组(Pc<0.05,FC≥2.00),其中103个显着上调,623个显着下调。其中CXCR4, CX3CR1,TLR4, PTPRC, PTGS2, IFNGR1, LYN, CD74, CALR等基因参与免疫过程。此外,许多基因参与转录调节过程,如PFDN5, JUND, SUB1, ZBTB24, NFKBIA, FOS等,PTPRC, PTGS2, RPS17, RPL39, RPS6, RPS24等基因参与生物合成过程。为验证基因芯片的结果,我们扩大实验标本量,另收集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21例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个体外周血标本。首先进行两组样本肿瘤标志物和生化指标的检测,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然后选择基因芯片结果中显着差异表达的15个基因,采用多重基因检测分析技术(GeXP技术)进行样本中血细胞mRNA含量的检测,CXCR4, SPAG9, FOS, ANXA1, CALR, IL8, PFN1, GPC3, HGF在两组间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与基因芯片实验结果一致。GZMA由于缺失数据较多,予以删除。根据基因芯片实验结果,在已进行芯片结果验证的基础上,建立原发性肝细胞癌外周血基因诊断模型。进而扩大样本的种类和数量,另收集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10例肝硬化患者,16例肝炎患者,32例包括肝血管瘤,肝腺癌等良性肝胆疾病患者和21例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个体外周血标本,并进行五组样本肿瘤标志物和生化指标的检测和统计分析。然后采用GeXP技术进行15个基因在五组样本中血细胞mRNA的检测。结果显示:CXCR4, SPAG9, FOS, ANXA1, CALR, IL8, PFN1, GPC3, HGF, HSPAIB, RPS24,在五组间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而PFDN5, GOS2, RPL27在五组间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GZMA由于缺失数据较多,予以删除。根据以上指标在五组间的统计结果,采用K近邻算法,5折交叉确认,并进行100次运行,计算出各组平均准确率,建立五个外周血基因诊断模型,其中以PFN1, CALR, SPAG9, IL8, HGF, FOS, GPC3, ANXA1, HSPAIB共九个指标所建立的诊断模型二对五组样本的平均准确率最高,分别是:0.760,0.980,0.853,0.970,0.936。研究结果表明,该诊断模型能较好的区分肝癌、肝硬化、肝炎、其它组和健康对照五组标本。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阐明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基因芯片结果的验证,并建立了能较好区分五组标本的肝癌患者外周血基因诊断模型,为进一步了解肝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有效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奠定了基础。

闰玮,田亚平[7](2010)在《原发性肝癌分子诊断标记物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的研究技术的不断应用和肝肿瘤发生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有越来越多的原发性肝癌相关分子被认识并有望成为肝癌诊断的潜在分子,本文就近年来原发性肝癌分子诊断标记物做一介绍。

赵敏星,倪润洲,肖明兵,江枫,陆翠华,魏群,李峰[8](2009)在《HS-AFP GGT-Ⅱ及AFP预测肝硬化癌变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肝癌特异性甲胎蛋白(HS-AFP)、甲胎蛋白(AFP)和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GGT一Ⅱ)对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风险的预警价值。方法:HS-AFP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PAGE)结合Western blot分离检测。AFP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法。GGT-Ⅱ采用PAGE分离检测。对341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跟踪随访18个月,了解肝癌发生情况,分析比较HS-AFP、GGT-Ⅱ和AFP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风险的价值。结果:6、12、18个月随访期内HS-AFP、GGT-Ⅱ两项指标阳性组癌变率高于阴性对照组;随访12个月以上AFP阳性组癌变率高于阴性对照组;Hs-AFP、GGT-Ⅱ阳性组癌变率高于AFP阳性组,但前两者差异不明显;HS-AFP与GGT-Ⅱ及AFP之间存在互补性,其中HS-AFP和GGT-Ⅱ联合检测预测肝硬化癌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达71.6%、91.4%、91.6%。结论:HS-AFP、GGT-Ⅱ和AFP对肝硬化癌变均有预测价值;HS-AFP和GGT-Ⅱ预测肝癌的特异性、准确度优于AFP;HS-AFP与GGT-Ⅱ预测肝癌的特异性、准确度相似;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肝硬化癌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以HS-AFP和GGT-Ⅱ联合检测效果最优。

陈林,范钟麟,倪润洲,肖明兵[9](2007)在《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同工酶Ⅱ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eucineam inopeptidase,LAP)同工酶Ⅱ(LAP-Ⅱ)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不连续缓冲体系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LAP-Ⅱ。对95例肝癌和90例良性肝病患者血清LAP-Ⅱ进行检测,并与60例正常人及20例孕妇行对照研究;同步对比分析LAP总活性、AFP、GGT-Ⅱ(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结果LAP-Ⅱ在正常人及孕妇中均为阴性。LAP-Ⅱ在肝癌及良性肝病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8.4%(65/95)和27.8%(25/90),差异有显着性(P<0.01),而LAP总活性在肝癌组与良性肝病组无差异(P>0.05);AFP≥50μg/L及AFP<50μg/L肝癌患者LAP-Ⅱ阳性率分别为70%(49/70)和64%(16/25);GGT-Ⅱ阳性及GGT-Ⅱ阴性肝癌患者LAP-Ⅱ阳性率分别为75.8%(47/62)和54.5%(18/33);单项LAP-Ⅱ、AFP、GGT-Ⅱ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分别为68.4%、73.7%、65.3%;LAP-Ⅱ、AFP及GGT-Ⅱ联合检测诊断敏感性分别增至89.5%和84.2%;三项指标同步检测诊断敏感性达95.8%。结论LAP-Ⅱ为肝癌相对特异性标志物,有助于肝癌的诊断。LAP-Ⅱ、AFP和GGT-Ⅱ对肝癌有互补诊断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癌的诊断敏感性。

姚登福,董志珍,顾青青,姚敏[10](2007)在《GGT亚组分及基因亚型与肝癌的特异性诊断》文中研究表明肝病及肝外肿瘤患者血γ-谷氨酰移换酶(GGT,EC 2.3.2.2)总活性均异常,肝癌患者血清经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可将GGT分出十多种亚组分(Ⅰ,Ⅰ′,Ⅱ,Ⅱ′,β,δ,ε,φA,ⅦB,φC,γA,γB),而其中Ⅰ′,Ⅱ,Ⅱ′为肝癌所特有,被称为肝癌特异性GGT(HS-GGT).肝GGT基因表达与肝癌发展密切相关,其基因亚型有胎肝型(F)、胎盘型(P)和肝癌细胞型(H),基因型H主要见于肝癌组织.众多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证实HS-GGT和基因H亚型为肝癌特异标志,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其分析有助于肝癌诊断与鉴别.

二、单抗免疫酶斑点法检测GGT-Ⅱ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抗免疫酶斑点法检测GGT-Ⅱ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快速斑点酶标法检测抗核抗体(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与试剂
    2. 待测血清
    3. 方法
结果
    1. 影响因素的探讨
    2. 实验重复性检测
    3. 实验敏感性检测
    4. 种方法检测ANA阳性率比较
    5. ANA检测统计学指标
讨论

(2)快速斑点酶标法检测抗丝聚蛋白抗体(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待测血清
    1.3 方法
        1.3.1 R-Dot-ELISA检测
        1.3.2 影响因素的探讨
        1.3.3 实验重复性检测
        1.3.4 实验敏感性检测
        1.3.5 与ELISA法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影响因素的探讨
    2.2 实验重复性检测
    2.3 实验敏感性检测
    2.4 R-Dot-ELISA与ELISA法检测AFA阳性率比较
    2.5 统计学指标
3 讨论

(3)136例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及中文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肝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血清AFP,GGT-Ⅱ和GGT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来源
    二、检测方法
    三、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各组人群血清AFP和GGT比较
    二、血清GGT-Ⅱ的检测情况
    三、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
讨论

(5)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肝癌标志物测定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肝硬化患者HS-AFP、AFP及GGT-Ⅱ检测结果及癌变率
    2.2 肝硬化患者HS-AFP、AFP及GGT-Ⅱ与肝癌癌变率的关系
    2.3 HS-AFP与GGT-Ⅱ联合检测预测肝硬化癌变的价值
    2.4 检测3项肝癌标志物对肝癌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6)肝癌患者外周血基因表达谱分析和基因诊断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正文
    第一部分 采用高通量全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 肝癌患者外周血基因表达谱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CeXP技术验证显着差异基因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基因诊断模型的建立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个人简历与研究成果
致谢

(7)原发性肝癌分子诊断标记物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HCC血清诊断分子
2 HCC候选组织诊断分子
3 其他相关分子
4 展望

(9)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同工酶Ⅱ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及方法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1.2 研究对象及分组
    1.3 实验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肝癌及良性肝病血清LAP总活性及LAP-Ⅱ测定结果
    2.2 良、恶性肝病患者血清LAP-Ⅱ、AFP、GGT-Ⅱ比较
    2.3 肝癌患者LAP-Ⅱ与AFP的关系
    2.4 肝癌患者LAP-Ⅱ与GGT-Ⅱ的关系
    2.5 联合检测血清LAP-Ⅱ、GGT-Ⅱ与AFP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3 讨论

(10)GGT亚组分及基因亚型与肝癌的特异性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GGT基因表达与肝癌
    1.1 GGT基因构成特点
    1.2 肝癌GGT异常表达与基因甲基化状态
2 GGT蛋白亚组分与肝癌特异诊断
    2.1 GGT分子组成特点
    2.2 HS-GGT定性诊断肝癌
    2.3 HS-GGT定量诊断肝癌
    2.4 肝癌GGT的免疫学诊断
    2.5 HS-GGT与AFP mRNA联合诊断肝癌
3 GGT mRNA基因型与肝癌诊断
    3.1 GGT mRNA基因型别及其动态变化
    3.2 H亚型与hTERT诊断肝癌肝癌
4 结论

四、单抗免疫酶斑点法检测GGT-Ⅱ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快速斑点酶标法检测抗核抗体[J]. 孙德旭,秦苏萍,杜文平. 解剖学报, 2015(01)
  • [2]快速斑点酶标法检测抗丝聚蛋白抗体[J]. 秦苏萍,李慧,王晓天,李小翠,郑葵阳,汤仁仙.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4(04)
  • [3]136例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析[D]. 杨文渊. 广西医科大学, 2013(S1)
  • [4]血清AFP,GGT-Ⅱ和GGT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探讨[J]. 王洁,孟运运,汪茂荣.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2(06)
  • [5]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的分析[J]. 齐金海,冯显红,李仙丽. 职业与健康, 2010(18)
  • [6]肝癌患者外周血基因表达谱分析和基因诊断模型的建立[D]. 闰玮.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10(09)
  • [7]原发性肝癌分子诊断标记物的研究进展[J]. 闰玮,田亚平.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10(03)
  • [8]HS-AFP GGT-Ⅱ及AFP预测肝硬化癌变的临床价值[J]. 赵敏星,倪润洲,肖明兵,江枫,陆翠华,魏群,李峰. 中国肿瘤临床, 2009(11)
  • [9]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同工酶Ⅱ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 陈林,范钟麟,倪润洲,肖明兵. 青海医学院学报, 2007(04)
  • [10]GGT亚组分及基因亚型与肝癌的特异性诊断[J]. 姚登福,董志珍,顾青青,姚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36)

标签:;  ;  ;  ;  ;  

单克隆抗体免疫酶点法检测GGT-Ⅱ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