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子厂商争相进入LCD市场

日本电子厂商争相进入LCD市场

一、日本电子产品大厂竞相跨足LCD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建[1](2014)在《索尼LCD产品的协同设计方案及实施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消费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以及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只有快速将新产品的方案转化为产品,才能牢牢的占据市场。因此新产品的开发导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协同设计作为项目管理的应用方法,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导入阶段,将有助于加快新产品的生产和上市速度,同时会大幅缩短研发成本。协同设计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进行协同、集成化处理的系统方法和综合技术。它要求研发人员初始阶段就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各阶段的因素,强调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通过有效的信息交流,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的影响,使后续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研发初期就被发现并被解决,从而使产品在设计阶段就具有良好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等方面的特性,最大限度减少设计过程中出现的流程往返,缩短设计、生产准备和制造的时间。本文首先对背景进行分析,说明了在索尼内部实施协同设计的必要性。对协同设计的理论进行了介绍和追溯,说明了协同设计和传统设计模式之间的区别和优势。运用ASME法和作业成本法对索尼LCD产品现有的研发流程和协同设计流程进行评估,找出问题点所在,利用协同设计的理论对现有的流程进行修正。同时在索尼LCD产品实施协同设计,必须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入手。在管理方面,成立协同设计团队、实施动态的进度管理;在技术方面,建立适合协同设计的信息共享平台和全面提升企业的信息安全。最终的目的是在索尼LCD产品在设计初期综合考虑到制造、品质等相关因素,加快新产品的研发,降低研发成本。

高宇[2](2014)在《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构建液晶显示产业集群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经过近7年的建设,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已经从一片荒芜的盐碱滩地转变成为初具工业化、现代化雏形的产业新城,成为环渤海“五点一线”经济带中经济总量最重的关键节点。尤其是以东旭液晶玻璃基板项目为龙头液晶显示产业具备了构建成为产业集群的条件。如何利用好、发挥好龙头项目的带动效应服务于国家五点一线战略,快速提升区域经济总量改变区域经济结构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构建产业集群的视角出发,分析总结了国际、国内液晶显示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深入研究产业链结构及需求要素,结合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现有条件提出了构建液晶显示产业集群的对策,希望能够为国家战略的实施与营口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何爽[3](2011)在《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抓住了这一历史性机遇,大力引进外资,经济得到快速全面发展,工业产值位居世界前列并被称之为“世界工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依然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投入的低水平粗放式增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就一直强调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实际上进展甚微,产业转型任务艰巨。产业转型依赖于产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可我国产业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创新系统(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简称NIS),也被称为国家创新体系,这一概念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国内学者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落后,反映出了国家创新系统的运行存在较大的缺陷。做为后进的发展中国家,仅仅依靠国家创新系统内部采取封闭式创新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和技术的进步是很难实现的。在自主创新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在选择创新模式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其所处的创新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拥有了一个重大机遇,就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也包括创新资源的配置。国家创新系统在此影响下国际化日益明显,如同我国30年来改革开放的经验一样,必须主动融入国际创新体系,整合和配置国际创新资源。利用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围绕“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这一宏观现象,从微观角度考察企业创新国际化行为,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演进的现状、机理和路径,并进行了仿真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1)跨国公司研发与国家创新系统内向国际化研究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日益发展和深化对国家创新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在东道国的研发机构嵌入到东道国内部,成为东道国国家创新系统的特殊组成部分,是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的关键因素和诱因,也是东道国创新系统内向国际化的主要路径。本文对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及其在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剖析了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动因、投资模式和位置选择,并研究了其对东道国的影响因素,认为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对东道国存在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其综合效应最终对东道国创新系统产生作用。作者还利用共生理论借鉴Logistic模型构建了跨国公司与内资企业创新系统的演化模型。(2)国家创新系统内部创新主体的双向国际化活动跨国公司在国内的生产和研发大量投资使得国内市场日益国际化,内资企业在原先薄弱的技术基础上仅仅依靠内部自主研发已经难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因此不少内资企业开始把获取技术和创新资源的目标转向国外。本文研究了内资企业通过资源杠杆获取国外创造性资产的主要方式和效果,基于跨国公司垄断产品价格变化的情况下政府资助内资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效果进行了博弈分析,研究了研发补助费用额度的阀值和作用。(3)跨国公司嵌入的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与仿真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是一种研究复杂反馈系统动态行为的方法,也是建立在控制理论、决策理论、计算机仿真技术之上的研究方法。本文构建了跨国公司嵌入后国家创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研究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的演进机制与政策效果。依据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创新主体行为变动的研究结论,以分析跨国公司研发与中国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的交互影响为主要目的,本文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财力资源、创新人力资源、创新产出等维度,结合可收集到的统计数据进行仿真实证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影响中国国家创新系统创新产出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并得出相关结论。(4)内资企业双向国际化获取核心技术的案例研究企业是国家创新系统的主体,企业创新国际化是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的基因。本文最后对内资企业京东方利用资源杠杆进行双向国际化获取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创新发展我国液晶面板产业案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国内企业切入跨国公司网络,通过外向国际化获取海外创造性资产从而实现内向国际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践,验证了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的微观活动和趋势。本研究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勾勒出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的理论框架国内学者对国家创新系统的结构、绩效、发展历程、国际比较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对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及外资对国家技术进步的影响作用也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对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的研究还很少。本文从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和内部创新主体双向国际化两条路径出发,对国际创新系统的国际化演进机制与微观行为进行了阐述,完善了研究框架。(2)对跨国公司嵌入后国家创新系统的运行和国际化演进进行了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和仿真本文从内部创新主体创新行为国际化和外部创新主体-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两条路径研究其对自主创新的作用方式,基于Logistic模型构建了内资企业创新系统与跨国公司企业创新系统的共生演化模型,并构建政府资助内资企业自主创新的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作者利用系统动力学构建了跨国公司嵌入下国家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实证和政策仿真。(3)结合内部创新主体双向国际化的实践来讨论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在探讨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演进机制和路径时,本文不仅仅局限于博弈论方法和系统仿真,而是通过重点分析现实成功案例对内部创新主体双向国际化成功获取国际创新资源总结出方法和途径。

陈航[4](2010)在《中国大陆平板显示产业引进FDI的溢出效应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外商直接投资(FDI)深刻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学者们对引进FDI的作用争议较大,研究结论也不一致。中国大陆平板显示产业是受FDI影响最深刻、最广泛的产业,选择平板显示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对正确认识FDI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FDI溢出效应的理论进行梳理和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运用实证检验、案例研究、SWOT分析的研究方法,对1995年-2007年中国大陆平板显示产业引进FDI的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论文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表征FDI对整个平板显示产业溢出效应大小的系数θ=-0.4520,产业中内资企业溢出效应大小的系数η=-0.2429,这说明FDI对整个平板显示产业、产业中的内资企业均没有带来益处,反而对产业发展带来损害。案例研究验证了上述结论。通过对上广电和京东方两个经典案例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中国大陆平板显示产业引进FDI不仅未提高产业的核心竟争力,反而削弱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跨国公司FDI进入中国大陆不仅占领了“市场”还削弱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论文探寻了FDI溢出效应呈负值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FDI的传导机制和溢出路径。论文对产业进行了全面的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详尽的产业发展政策建议。全文含正文(约4.2万字)、表29个,图12幅,参考文献42篇。

厉江峰[5](2010)在《对于大尺寸液晶模组制造业价值提升的改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LCD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一条六代线投入资金在100200亿人民币,投资风险和竞争压力大。LCM(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人力成本占比高,担当着消化玻璃面板,整合各零部件到模组,并去化成品至客户段,地位非常重要,因此LCM制造成本的控制在整个链条中占据重要的环节。通过对于大尺寸液晶模组制造业价值提升的改善研究,在如下四个方面深入钻研,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为制程/检验优化:通过分析制程检验的功能以及损失成本,用功能减少,成本大幅减少的手法,提高检验工站的价值,如检验优化(AST检验,胶框检验)。二为利用率提升改善:通过分析材料的使用功能以及成本结构,维持材料功能不变,利用率提高或者多次回收利用,达到成本减少的目的,如案例利用率提高(导光板基材,缓冲材,废弃物循环利用)。三为产品设计改善:通过分析产品各部件的功能,使用不同的材料替代,达到功能不变,或者功能减少,成本大幅减少的产品设计理念,提高产品的性价比,达到提升产品设计的价值,案例主要为四灯管变两灯管,CCFL变LED,灯罩取消,灯管接头改善。四为耗材成本降低:通过分析各杂项耗料的使用功能,比较单位使用成本,通过规格的改变,材质的改变,减少耗材的单位使用成本,提高价值,如耗材改善(杂项耗材成本降低改善)。本课题研究LCM工厂段的制造成本中的料、工、费,再借鉴前人在价值工程上的方法,制定了适合本事业处的推动模型和组织,在这两年的组织运作中,不断的应用了VA?VE的理念和技术,成功的在各厂里推动与导入了许多案例,为公司节省了几千万的制造成本,累计了大量的改善经验,促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伟[6](2010)在《TCL开拓西欧彩电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先行者,TCL自1999年正式进军越南市场,迄今已满十个年头。从2004年TCL与Thomson合资公司TTE成立,到2005年的奋力扭亏,再到2006年扭亏无望后的“壮士断臂”,TTE欧洲业务(TTE Europe SAS)于2006年底宣布破产清算,至此“TCL老欧洲”结束。然后于2007年返聘了部分原Thomson公司的一些年富力强的业务骨干,组成TCL澳门离岸商务有限公司,也就是现在的“TCL新欧洲”。新欧洲由返聘的原合资公司的业务骨干组成销售单元,负责欧洲当地的客户维系、渠道管理等销售任务。而把财务、供应链、产品、行政等职能立足国内形成“国内支持平台”。组织结构实行“扁平化”、“无边界组织”等形式。这样做的目的希望“新欧洲”能摆脱老TTE的沉重包袱,又能继续和Thomson原有的销售网络开展业务,轻装上阵以“低成本”、“精简高效”的方式运行,以继续在欧洲市场坚守。重组给TCL欧洲的业务造成极不利的影响,而TCL面临的主要市场问题也与此息息相关:第一,市场占有率一度低至0.4%,即便是经过2年多的恢复性努力,目前也只是达到2%左右的市场份额,与重组前8%的市场份额还很大差距;第二,区域发展极不平衡,法国销售额占比达到76%;第三,TCL品牌业务定位偏低,且需要大力开拓等等。针对这些市场问题,结合营销环境分析,对TCL西欧彩电市场进行STP(细分市场、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分析,进而对TCL开拓西欧彩电市场的竞争策略进行选择。最后,根据营销组合理论针对TCL欧洲的市场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也即,TCL开拓西欧市场的营销组合策略。因此,本论文针对TCL新欧洲业务中心成立以来的现状分析及开拓西欧市场所面临的主要市场问题,通过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实践,对解决这些市场问题而采取的营销组合策略的各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解决这些市场问题方法,为进一步开拓欧洲市场,提升整体欧洲的业绩,提出对策和建议。同时,也希望能够给同行业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实施带来可借鉴的思考。

杨宁[7](2009)在《B2B市场成分品牌化策略研究 ——以三星LCD为例》文中认为伴随着国际化潮流的不断推进,B2B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同质化竞争。如何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凸显自身的差异化从而占得先机,已经成为企业竞相努力的方向。在这样的形势下,B2B品牌化便成为了众多企业获得商业成功的必由之路。而成分品牌化策略则是所有B2B企业的最佳选择之一。本文选取三星LCD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中国液晶电视市场作为研究范围。详细分析了三星LCD所处的具体环境和自身现状,为其制定了成分品牌化策略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在全球市场的重要性日渐显着,预计将在2011年取代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电视消费市场。但是,世界液晶面板排名第一的三星LCD在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却仅仅位列第四,被奇美、友达和LGD这三大主要竞争对手抛在身后。更为严峻的是,在中国政府倾斜性政策的激励下,国内的液晶面板制造商也纷纷开始上马新项目。未来的两年,中国市场将成为群雄逐鹿的主战场。因此,如果三星LCD仍然依赖过去的产品导向式的营销模式,将很有可能被挤出中国市场。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B2B品牌策略的制定便成为三星LCD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而且,凭借三星在B2C领域内强势的品牌号召力,三星LCD的B2B品牌拥有着先天的优势。借助三星这一公司品牌,三星LCD应该制定成分品牌化策略,设置适当的品牌要素并进行有效传播。在向直接客户传播品牌的同时,尤其需要重视对最终消费者的教育和推广,形成“推”和“拉”的合力,从而有效地提升品牌认知度和品牌偏好,为提升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创造良好的条件。笔者相信,本文中为三星LCD度身定做的B2B成分品牌化策略,能够帮助三星LCD在中国液晶电视市场成功建立起B2B品牌,从而为其在商业运作中获得更大的成功提供助力。

洪炯星[8](2009)在《中国TFT液晶产业链发展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中国大陆的TFT液晶产业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该产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世界液晶产业集中于东亚,形成日韩台三强,中国大陆奋力追赶的格局。尤其是最近行业投资明显升温,国内投资项目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TFT液晶行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产业链的基本特征和状况,并通过分析日韩台的目前的发展战略,来总结该产业的发展的一些成功因素,并通过波特五力模型来分析该产业的发展前景,并得出该产业在中国大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具有投资的价值和良好前景。之后通过分析我国在该产业上的发展状况,结合国家的相关的产业政策和目前发展中的问题,如投资增长很快但重复分散建设过多,投资主要集中中下游的情况,本文通过分析韩台成功的产业集群战略的关键点并借鉴台湾韩国产业集群的成功经验,结合大陆自身状况通过SWOT分析,指出我国要取得竞争优势,必须打造完整的产业链,要集中资源,目前重点应该发展十分空缺上游原材料行业,并给出一些发展思路的相关建议。本文最后进一步对进军上游原材料行业进行梳理,分析得出2个行业进入的可行性较高,并进一步分析LED背光及光学膜片行业的这2个行业的发展关键点和发展前景。

赵志远[9](2008)在《两岸TFT-LCD制造商竞合策略分析》文中提出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产业的发展为继半导体产业之后,最受到台湾产业研究机构与学术界重视的一项产业,2006年台湾大尺寸TFT-LCD的出货量和产值,均已跃居世界第一位。台湾经济部的「两兆双星产业发展计划」的策略产业,其中「两兆」即是指TFT-LCD产业与半导体产业,TFT-LCD面板应用领域主要为笔记型电脑、LCD监视器、LCD TV以及其他消费性电子产品,极具市场发展空间。由于TFT-LCD产业处于变化快速的竞争环境,全球液晶面板产业重镇均集中在东亚地区,包括日本、韩国、台湾,以及后来加入赛局的中国大陆,彼此之间存在竞争与合作的复杂关系,又由于两岸基于历史文化与长期建立的合作基础,具有更多合作创造双赢的先天优势,因此如何找出两岸TFT-LCD制造商的核心资源与核心能力,思考各自独特的企业资源基础的发展问题,协助公司经营者制定出最适之竞争与合作策略,让公司能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环境中持续成长与发展,是重要且值得探讨的课题。

奚丽霞[10](2007)在《我国液晶显示器产业竞争力评价及对策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液晶显示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猛,全球显示产业的投资中,90%以上的资本投向该产业,是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目前全球液晶显示器产业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以它们为主的“三强鼎立”竞争格局。在政府对液晶显示器产业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国企业正积极地进军此领域,液晶显示产业增长速度较快,规模不断壮大。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的液晶显示器产业逐渐融入一体,中国液晶显示器市场正成为世界市场重要和最有潜力的一部分。中国液晶产业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期,同时也是与国际全面接轨的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加快,液晶显示器产业出现了新的趋势——从日本等先进国家向台湾、中国大陆等转移。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与我国企业合作建立生产线,一方面带来了部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他们利用中国的加工能力和廉价劳力获得竞争优势,占领市场,给中国企业增加了竞争压力。我国的液晶产业技术含量低、规模,资金和技术仍然是制约我国液晶显示器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其它国家或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处于竞争劣势。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发展背景下,本文在国内外有关竞争力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广泛运用产业经济学现代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SWOT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建构一系列指标体系,用客观的方式,以理论的指导,结合液晶显示器产业的具体特点,尝试对液晶显示器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索,旨在分析影响液晶显示器产业国际竞争力各种因素的因果关系,对我国的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有助于发现、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以便于认清我国液晶显示器产业发展的方式和路径及不足之处,为我国液晶显示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和理论的依据。绪论为第一章,正文从第二章开始,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讲述了国内外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现状。竞争力的理论根源经历了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发展过程。比较优势揭示了国际分工体系下国家间相对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现代竞争理论是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竞争优势理论,该理论从产业层面系统阐述了行业和企业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我国自1978走上市场化竞争之路,因此,产业竞争力理论的研究一直落后于国外。第二章主要介绍液晶显示器产业国际化发展,了解该产业的基本状况,提出问题。液晶显示器产业的特点是资本、技术密集,规模经济明显,厂商进入壁垒与退出障碍高等。其产业链结构分为上、中、下游三部分,上游产业技术含量高,中游模组、下游应用领域技术含量低,上游原材料在成本中占相当比重,所以整个产业链中位置越高的厂商获利越多,生存的压力就越小。日本是全世界首先将液晶显示器商业化的国家,是该产业的先行者,拥有完整产业链;韩国通常是采取规模经济与大量生产的竞争策略,产能最高,并且发展中注重开展新工艺新技术研发,提高自有技术能力,以求在技术层面上与日本厂商并驾齐驱;中国台湾地区通过引进海外先进技术,建设高附加值制造中心,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间企业设立研发中心等策略成了世界上继日韩之后的又一个液晶显示器产业技术发达的地区。随着日本和台湾地区对我国的生产线转移,我国企业一方面增长速度较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主要集中在中、下游,与其它地区相比,存在着技术落后、规模不经济、产业链失衡等问题。第三章主要介绍了产业竞争力的理论,为下文对我国液晶显示器竞争力分析提供理论基础。首先介绍了相关的基本概念。国际竞争力包括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以及产品竞争力四个基本类型。产业国际竞争力是指该国产业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和它的在国际市场绝对竞争优势的总和。产业是由企业或无数具体的个体构成的,是生产同类产品及其替代品的企业和个体的综合,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质上就是企业或个体的国际竞争力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然后,本着全面系统、独立可比、可操作、动态性等原则设立了产业国际竞争力测度指标,包括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现指标、因素指标两大类,其中因素指标包括直接因素指标和间接因素指标。最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评价模型,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内生竞争力×产业外生竞争力×产业环境竞争力。通过这样一个方法,可以最后得到各国竞争力的一个单一数值。在比较区域内,就可以进行产业竞争力大小的排序,从而找准所研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排名,可依次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利用上一章中介绍的方法确定各国竞争力分值;通过竞争力各方面的相对比较,弄清竞争力发展的情况,在竞争力各个环节上找出我国液晶显示器产业与国外在竞争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找出自己的相对比较优势。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各国的竞争力进行排序。首先,对影响竞争力的各个指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权重,先算出单层次权重值,再通过对层次单排序权值进行加权和得到总层次权重值,并分别进行一致性检验,然后对各指标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得这些数据能够在同一表达方式下进行比较,最后就可以得到各国竞争力的排序状况。第二部分是用SWOT分析法,对上述排序进行竞争力评价,得到我国总体处于液晶显示器产业竞争力弱势的结论。与其它液晶显示器生产国家或地区相比存在着劳动力低廉、良好的政策环境、需求量大等优势,也存在技术落后、布局不合理、产业链失衡、金融市场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劣势,同时还有智慧财产权的问题、价格不断下滑、替代品、无序竞争等威胁,但也有日本、韩国及台湾技术及资金之投入等机会。最后一章,解决问题部分,也就是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液晶显示器产业产业对策。利用SWOT矩阵分析可以得出四种不同的发展战略组合,即(1)依靠内部优势,抓住外部机会的SO组合;(2)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弱点的WO组合;(3)利用内部优势,抵御外部威胁的ST组合;(4)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威胁的WT组合。根据各种组合的特点,进而在不同战略组合下提出不同的战略发展方案。通过研发、引进、合作等途径获得先进技术,同时通过建立下游产业吸引上游产业已达到打造完整产业链的目的;对于融资困难,则是通过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优势,建立完善资本市场,拓展风险投资来源来解决;此外还要加强宏观调控,合理产业布局,培养产业集群,获得范围经济;最后要加强市场监管,整顿经济秩序。

二、日本电子产品大厂竞相跨足LCD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电子产品大厂竞相跨足LCD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索尼LCD产品的协同设计方案及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协同设计理论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1.2.2 国外关于协同设计的应用实践
        1.2.3 国内关于协同设计的应用实践
    1.3 主要研究方法、内容与框架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3.3 论文结构框架
第二章 索尼简介及LCD产品的协同设计的需求分析
    2.1 索尼公司的总体概况
        2.1.1 索尼公司的简介
        2.1.2 索尼公司的目前的经营状况
        2.1.3 索尼公司的改革经历
    2.2 索尼(惠州)公司的总体概况
        2.2.1 索尼(惠州)公司的简介
        2.2.2 索尼(惠州)的主要产品
        2.2.3 索尼LCD产品的主要生产过程
    2.3 索尼LCD产品实施协同设计的需求分析
        2.3.1 LCD产品研发现状概述
        2.3.2 LCD产品设计过程存在问题分析
        2.3.3 LCD产品实行协同设计的必要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索尼LCD产品的协同设计的方案
    3.1 索尼LCD产品协同设计的总体设计
        3.1.1 总体设计的原则和思路
        3.1.2 总体设计框架
        3.1.3 总体设计规划
    3.2 索尼LCD产品协同设计的详细设计
        3.2.1 基于ASME方法的LCD产品的协同设计
        3.2.2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LCD产品的协同设计
    3.3 索尼LCD产品实施协同设计的预期效益分析
        3.3.1 实施协同设计研发周期的分析
        3.3.2 实施协同设计研发成本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索尼LCD产品协同设计方案实施的策略
    4.1 LCD产品的协同设计实施的总体策略
        4.1.1 总体策略的框架
        4.1.2 总体规划目标与关键控制点
    4.2 LCD产品协同设计管理维度的策略
        4.2.1 协同设计团队的组建
        4.2.2 协同设计进度管理
    4.3 LCD产品协同设计技术维度的策略
        4.3.1 新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
        4.3.2 信息资源安全管理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2)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构建液晶显示产业集群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2章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
    2.1 产业集群理论
        2.1.1 产业集群概念
        2.1.2 集群理论演变
        2.1.3 产业集群属性特征
        2.1.4 产业集群的阶段划分
        2.1.5 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产业基地辨析
        2.1.6 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及政策
    2.2 产业转移理论
        2.2.1 产业跨国梯度转移的雁行发展模式论
        2.2.2 边际产业扩张的产业转移论
        2.2.3 产业转移的区位理论
        2.2.4 产品生命周期的产业转移论
        2.2.5 产业转移的梯度理论及反梯度推移论
第3章 液晶显示行业概述
    3.1 行业形成及历史沿革
    3.2 国际行业现状日、韩、台三足鼎立
        3.2.1 日本液晶显示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3.2.2 韩国及台湾地区现状
    3.3 国内液晶显示产业现状
    3.4 产业链构造
    3.5 行业基本特点
        3.5.1 资金需求量大,行业进入需技术储备
        3.5.2 需求增长的结构性
        3.5.3 行业周期性明显,存在液晶周期
        3.5.4 处于技术垄断地位的上游材料供应商具有价格话语权
    3.6 行业内竞争力要素
        3.6.1 成本领先战略
        3.6.2 生产弹性上创造竞争力
        3.6.3 专业分工与策略联盟
        3.6.4 科技研液晶显示产业的最核心竞争力
第4章 国际液晶显示产业集群效应分析及借鉴
    4.1 日本液晶显示产业集群
    4.2 韩国液晶显示产业集群
    4.3 台湾液晶显示产业集群
    4.4 日、韩、台产业集群效应共性特点分析
        4.4.1 人才的产业集群效应
        4.4.2 技术的产业集群效应
        4.4.3 资金的产业集群效应
    4.5 日、韩、台液晶显示产业集群效应的借鉴
第5章 构建液晶显示产业集群条件分析
    5.1 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5.1.1 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以税收为例
        5.1.2 各地方扶持政策比较
        5.1.3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扶持液晶显示产业政策
    5.2 竞争环境分析
        5.2.1 竞争对手分析
        5.2.2 液晶产业需求分析
        5.2.3 替代品分析
        5.2.4 潜在进入者分析
        5.2.5 上下游分析
    5.3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构建液晶显示产业集群 SWOT 分析
        5.3.1 机遇
        5.3.2 威胁
        5.3.3 优势
        5.3.4 劣势
    5.4 构建液晶显示产业集群承接载体五矿营口产业园介绍
        5.4.1 五矿集团介绍
        5.4.2 五矿产业园介绍
第6章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构建液晶显示产业集群的策略建议
    6.1 明确定位液晶显示产业集群是招商增量类型的产业集群
        6.1.1 招商措施
    6.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6.3 加强集群中服务提供商的培养和引进
    6.4 加强对液晶显示产业集群在金融方面的支撑
    6.5 增加集群内部关联度加强中介组织建设
    6.6 加强科技平台建设
    6.7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6.8 加强区域资源整合
    6.9 重视循环经济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表格索引
图形索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2.1 创新
    2.2 国家创新系统
    2.3 FDI 技术溢出与研发国际化
    2.4 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
    2.5 国家创新能力的测度
    2.6 国家创新系统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第三章 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的内涵
    3.1 国家创新系统的演变
    3.2 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的内涵和路径
第四章 跨国公司研发与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
    4.1 跨国公司的研发国际化
        4.1.1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现状
        4.1.2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
    4.2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动因
    4.3 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投资模式与位置选择
    4.4 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创新体系国际化的影响机制
        4.4.1 跨国公司研发的对东道国的有利影响
        4.4.2 跨国公司研发的对东道国的不利影响
    4.5 基于共生理论的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演化模型
第五章 国家创新系统内部创新主体的双向国际化
    5.1 创造性资产与资源杠杆理论
    5.2 内部创新主体的双向国际化
        5.2.1 中国企业在国外的研发投资
        5.2.2 海外技术并购
        5.2.3 国际技术联盟
        5.2.4 技术引进
        5.2.5 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
        5.2.6 科技人力资源的国际流动
    5.3 跨国公司嵌入后的政府研发经费资助模型
第六章 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与仿真
    6.1 系统动力学概述
        6.1.1 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对象与思路
        6.1.2 系统动力学对国家创新系统研究的适用性
        6.1.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本概念
    6.2 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
        6.2.1 动力学模型的基本假设
        6.2.2 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的原则及相关问题说明
        6.2.3 国家创新系统运行的一般因果关系图
    6.3 国家创新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设计与仿真实证
        6.3.1 控制变量及系统流图
        6.3.2 模型方程设计和参数数值确定
        6.3.3 模型有效性检验
        6.3.4 仿真结果分析
    6.4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增加及政策应对措施的仿真实证研究
        6.4.1 调整外资流入量影响分析
        6.4.2 政策调整应对措施建议
第七章 企业创新国际化的典范:对京东方的案例研究
    7.1 我国液晶产业的发展现状
    7.2 准备期-京东方嵌入跨国公司知识网络(1987-1997)
    7.3 播种期-京东方的液晶战略决策与海外并购阶段(1998-2003)
    7.4 扩散期-国际创新资源迅速整合与消化吸收阶段(2003-2007)
    7.5 深耕期-政府协同下的后续扩张升级阶段(2008 至今)
第八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8.2 本文的贡献
    8.3 研究不足和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4)中国大陆平板显示产业引进FDI的溢出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的FDI政策、成就与问题
        1.1.2 中国平板显示产业引进FDI简介
        1.1.3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外商直接投资(FDI)
        1.2.2 溢出效应
        1.2.3 技术外溢、技术扩散和技术转移概念辩析
    1.3 平板显示产业及其特征
        1.3.1 产业简介
        1.3.2 产业典型特征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内容
        1.5.1 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对象
    1.7 论文切入点和创新点
        1.7.1 论文切入点:全要素生产率
        1.7.2 论文创新点:FDI二元市场
    1.8 研究方法
2 理论梳理与文献综述
    2.1 FDI溢出效应:理论及研究总结
        2.1.1 FDI溢出效应的内涵
        2.1.2 FDI溢出效应的理论研究
        2.1.3 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2.1.4 FDI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
        2.1.5 FDI溢出效应的案例和实证分析
    2.2 我国FDI溢出效应的研究现状
        2.2.1 经典理论对中国FDI实践难以解释
        2.2.2 我国FDI政策的负面效应
        2.2.3 对平板显示产业利用FDI的相关研究
    2.3 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本文的努力方向
3 FDI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3.1 中国大陆平板显示产业引进FDI的背景、成就和问题
        3.1.1 产业引进FDI的背景
        3.1.2 产业引进FDI的成就
        3.1.3 产业引进FDI存在的问题
    3.2 FDI的溢出效应:实证研究
        3.2.1 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
        3.2.2 本文采用的全要素生产率计量模型
        3.2.3 数据替代、来源及说明
        3.2.4 回归分析
        3.2.5 回归结果的经济涵义
    3.3 FDI溢出效应的结果与原因分析
        3.3.1 跨国公司没有转让技术的压力
        3.3.2 跨国公司垄断核心技术
        3.3.3 FDI对内资企业的"挤出效应"
        3.3.4 中国大陆缺乏FDI溢出效应接受条件
4 FDI影响产业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研究(案例分析)
    4.1 上广电NEC
        4.1.1 上广电NEC简介
        4.1.2 上广电NEC破产
        4.1.3 上广电NEC引进FDI失败原因分析
        4.1.4 结论
    4.2 京东方
        4.2.1 京东方简介
        4.2.2 提高企业核心竟争力
        4.2.3 京东方成功的启示
    4.3 案例研究总结
5 SWOT分析
    5.1 优势
        5.1.1 产业应用市场极其广阔
        5.1.2 大陆的平板显示产业有相当基础
        5.1.3 产业发展条件完备
        5.1.4 与日、韩、台的产业"雁阵"互惠关系
        5.1.5 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
    5.2 劣势
        5.2.1 缺乏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
        5.2.2 产业链严重失衡
        5.2.3 产业下游弱
        5.2.4 重复建设,分散力量
        5.2.5 软环境弱
    5.3 机会
        5.3.1 日、韩、台的"雁阵"产业转移
        5.3.2 金融危机造就合作机会
    5.4 威胁
        5.4.1 产能过剩
        5.4.2 生产线折旧隐患
        5.4.3 知识产权的问题
        5.4.4 替代品研发的突破
    5.5 产业全面SWOT分析
6 政策建议
    6.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6.2 掌握产业核心技术
    6.3 打造完整产业链
    6.4 培育产业集群
    6.5 完善产业资本市场
7 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对于大尺寸液晶模组制造业价值提升的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价值工程的历史和相关应用
    1.2 TFT LCD 产业及LCM 制程介绍
        1.2.1 TFT LCD 产业介绍及发展趋势
        1.2.2 TFT LCM 产业布局
        1.2.3 LCM 制程介绍
    1.3 价值工程在LCD MOD 推动的缘起与目的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价值工程原则与表现
    2.2 价值定义与类别
    2.3 常见方法介绍
        2.3.1 VA?VE
        2.3.2 TRIZ
        2.3.3 TEAR DOWN
第3章 价值工程推动模型
    3.1 价值工程在LCD MOD 推动架构
    3.2 实际运作内容
    3.3 项目及运作组织
    3.4 设计差异为中心的资料收集
第4章 价值工程在LCM 制造的应用
    4.1 组装检验工站(ASSEMBLE TEST)优化改善案
    4.2 胶框检验优化
    4.3 导光板利用率改善
    4.4 Teflon 利用率提高改善案
    4.5 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
    4.6 产品设计改善
    4.7 耗材改善经验与思路(例)
第5章 结论
    5.1 研究总结
    5.2 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6)TCL开拓西欧彩电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际营销简介
        1.2.2 消费电子产品国际营销组合策略研究
        1.2.3 彩电行业国际竞争的特点
        1.2.4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模型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TCL彩电欧洲市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TCL 欧洲市场发展的历史
    2.2 TCL 彩电西欧市场的现状
    2.3 TCL 彩电在西欧市场面临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CL彩电在欧洲市场的营销环境分析
    3.1 外部环境分析
        3.1.1 经济因素分析
        3.1.2 技术因素分析
        3.1.3 政策及法律法规因素分析
        3.1.4 社会文化因素分析
    3.2 市场需求分析
        3.2.1 市场规模分析
        3.2.2 市场增长分析
    3.3 竞争结构分析
        3.3.1 进入障碍分析
        3.3.2 现有竞争者分析
        3.3.3 主要替代品分析
        3.3.4 顾客分析
        3.3.5 供应商分析
    3.4 TCL 彩电资源和能力分析
        3.4.1 资源和能力分析
        3.4.2 优势和劣势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CL西欧彩电市场定位及竞争策略
    4.1 市场细分
    4.2 细分市场评价及目标市场选择
    4.3 市场定位与竞争战略
    4.4 品牌策略
        4.4.1 Thomson 品牌策略
        4.4.2 TCL 品牌策略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CL彩电西欧市场的营销组合策略
    5.1 产品策略
        5.1.1 现有产品线策略
        5.1.2 新产品开发策略
    5.2 渠道策略
        5.2.1 渠道模式
        5.2.2 渠道建立和开拓
        5.2.3 渠道管理
    5.3 促销策略
        5.3.1 广告促销
        5.3.2 销售促进
        5.3.3 公共关系
    5.4 价格策略
    5.5 实施保障措施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B2B市场成分品牌化策略研究 ——以三星LCD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描述
        1.1.3 研究意义
    1.2 相关理论
        1.2.1 品牌的基本概念
        1.2.2 B2B品牌的重要性
        1.2.3 成分品牌化策略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三星LCD营销环境分析
    2.1 宏观政策环境
        2.1.1 家电下乡
        2.1.2 海峡两岸产业合作
        2.1.3 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2 微观商业环境
        2.2.1 竞争对手
        2.2.2 直接客户
        2.2.3 合作者
        2.2.4 最终消费者
第三章 三星LCD品牌策略现状
    3.1 三星公司的组织层次
        3.1.1 三星集团
        3.1.2 三星电子
        3.1.3 三星LCD
    3.2 三星公司品牌
        3.2.1 品牌背景
        3.2.2 品牌发展历程
    3.3 三星LCD的B2B品牌
        3.3.1 三星LCD B2B品牌的历史
        3.3.2 三星LCD B2B品牌的现状
        3.3.3 三星LCD B2B品牌的问题
第四章 三星LCD的B2B成分品牌化策略
    4.1 成分品牌化策略的选定
    4.2 三星LCD品牌要素的设定
        4.2.1 品牌名称——“Super-PVA超晶屏”
        4.2.2 独特的品牌标识
        4.2.3 品牌标语——“三星液晶,您的未来之窗”
        4.2.4 充满魅力的品牌故事
    4.3 三星LCD品牌的传播
        4.3.1 内部传播
        4.3.2 外部传播
        4.3.3 互动传播
    4.4 品牌评价与调整
第五章 结论
附注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国TFT液晶产业链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TFT 液晶显示行业概述
1.1 行业形成及目前状况概述
    1.1.1 产业定义
    1.1.2 行业目前状况概述
1.2 行业产业链状况以及发展特点
    1.2.1 产业链构造
    1.2.2 行业基本特点
    1.2.3 行业领先基本条件 第2章 我国 TFT 液晶显示行业概述
2.1 我国 TFT 液晶产业链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2.1.1 发展历程
    2.1.2 最近状况 第3章 我国 TFT 液晶显示行业分析
3.1 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3.1.1 地方扶持政策
    3.1.2 国家税收政策导向上游
3.2 竞争环境分析
    3.2.1 竞争对手分析
    3.2.2 液晶产业需求分析
    3.2.3 替代品分析
    3.2.4 潜在进入者分析
    3.2.5 上下游分析
    3.2.6 大陆液晶产业前景的综合分析
3.3 产业集群现象分析
    3.3.1 日韩台液晶产业集群现象
    3.3.2 对中国的启示 第4章 我国 TFT 液晶产业发展战略探讨
4.1 中国大陆液晶产业链 SWOT 分析
    4.1.1 优势
    4.1.2 劣势
    4.1.3 机会
    4.1.4 威胁
    4.1.5 SWOT 分析
    4.1.6 策略选择及描述
4.2 重点战略的进一步探讨
    4.2.1 上游产业目前状况概述
    4.2.2 上游产业链内可进入的行业分析
    4.2.3 背光组装行业分析
    4.2.4 LED 背光模组产业未来发展空间
    4.2.5 光学膜片行业分析 第5章 结论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9)两岸TFT-LCD制造商竞合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动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流程
1.4 研究方法
    1.4.1 历史研究法
    1.4.2 研究对象
    1.4.3 研究资料搜集与分析
    1.4.4 研究结构 2. MICHAEL PORTER理论与文献回顾
2.1 Michael Porter之五力分析
    2.1.1 潜在争者的威胁
    2.1.2 现存竞争厂商间的对抗强度
    2.1.3 买方的谈判力
    2.1.4 供应商的谈判力
    2.1.5 替代品的压力
2.2 SWOT分析
2.3 近年有关TFT-LCD的相关研究
2.4 文献探讨小结 3. TFT-LCD制造商产业发展概况
3.1 TFT-LCD产业概述
3.2 TFT-LCD产业特性分析
3.3 整体产业发展趋势
    3.3.1 台湾TFT-LCD制造商现况
    3.3.2 中国大陆TFT-LCD制造商现况 4. TFT-LCD制造商产业竞争力分析
4.1 TFT-LCD制程技术与设备供应链
    4.1.1 产业结构分析
    4.1.2 TFT-LCD制程技术与设备供应链分析
    4.1.3 TFT-LCD生产成本分析
4.2 TFT-LCD液晶显示器制造商产业供给因素
    4.2.1 上游原料供应
    4.2.2 下游应用市场
    4.2.3 技术
    4.2.4 消费市场的需求
    4.2.5 环保议题
4.3 TFT-LCD液晶显示器制造商产业需求因素
4.4 TFT-LCD液晶显示器制造商产业支持性产业
4.5 台湾面板厂商的优劣势分析
    4.5.1 现有公司间的竞争
    4.5.2 新进入者的威胁
    4.5.3 替代品的威胁
    4.5.4 顾客议价能力
    4.5.5 供货商的议价能力 5. 台湾与中国大陆TFT-LCD制造商企业策略定位
5.1 台湾策略定位
    5.1.1 产业群聚分工
    5.1.2 产品/服务区隔划分
    5.1.3 市场区隔划分
5.2 中国大陆策略定位
    5.2.1 以市场换取技术
    5.2.2 推动厂商资源整合
    5.2.3 在生产PC面板方面累积经验 6. 台湾与中国大陆TFT-LCD制造发展竞争力分析
6.1 台湾、中国大陆制造能力分析
6.2 台湾、中国大陆成本效率分析
6.3 台湾与中国大陆制造发展支持因素分析
    6.3.1 台湾政府法令相关支持影响
    6.3.2 中国大陆政府法令相关支持影响
    6.3.3 台湾相关产业支持影响
    6.3.4 中国大陆相关产业支持影响
6.4 比较分析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我国液晶显示器产业竞争力评价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及选题来源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 液晶显示器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2.1 国外液晶显示器产业发展状况
    2.2 中国大陆液晶显示器产业发展状况
3. 产业竞争力分析的理论基础
    3.1 国际竞争力概述
    3.2 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原则
    3.3 产业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4. 液晶显示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
    4.1 全球显示器生产国产业竞争力排序
    4.2 我国液晶显示器产业竞争力的SWOT 分析
5. 提升我国液晶显示器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5.1 基于SWOT 分析的我国液晶显示器产业产业对策
    5.2 提升我国液晶显示器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四、日本电子产品大厂竞相跨足LCD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索尼LCD产品的协同设计方案及实施策略研究[D]. 李海建.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 [2]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构建液晶显示产业集群对策研究[D]. 高宇. 沈阳理工大学, 2014(03)
  • [3]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研究[D]. 何爽.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3)
  • [4]中国大陆平板显示产业引进FDI的溢出效应研究[D]. 陈航. 北京交通大学, 2010(12)
  • [5]对于大尺寸液晶模组制造业价值提升的改善研究[D]. 厉江峰. 清华大学, 2010(02)
  • [6]TCL开拓西欧彩电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张伟.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7]B2B市场成分品牌化策略研究 ——以三星LCD为例[D]. 杨宁. 复旦大学, 2009(S1)
  • [8]中国TFT液晶产业链发展研究[D]. 洪炯星. 上海交通大学, 2009(12)
  • [9]两岸TFT-LCD制造商竞合策略分析[D]. 赵志远. 复旦大学, 2008(08)
  • [10]我国液晶显示器产业竞争力评价及对策分析[D]. 奚丽霞. 西南财经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日本电子厂商争相进入LCD市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