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实施跨国经营

积极实施跨国经营

一、积极实施跨国经营(论文文献综述)

梁艳[1](2021)在《闻泰科技跨国并购安世半导体的财务风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90年代后,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渐加强,产业革命不断推进,全球经济保持在稳定增长状态。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大批优秀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崭露头角。跨国并购能够为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活动创造条件,有利于优化市场结构,帮助企业完成资源与资本的累积,促使企业实现全球发展战略。我国企业通过实施跨国并购能够跻身国际市场,有利于国内企业抢占国际市场份额,获取更多战略性资源。根据Wind数据统计,中国跨国并购在过去十年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尤其是2016年到达顶峰,此后,政府监管越来越严格,国际关系不断变化,加之受到中外贸易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实施的跨国并购案例有所减少,2017至2018年出现小幅下降,其中缘由,种种分说,跨国并购的程序较复杂,在财务、法律、政治等方面存在诸多风险,而财务风险对跨国并购的影响非常显着。本文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首先对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及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叙述,对已有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随后通过闻泰科技并购安世半导体这一近年来半导体行业最大的跨国并购案例,阐述并购双方的基本概况,对案例中所面临的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与整合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闻泰科技面对风险时所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及建议。最后,针对前文的论述对类似并购企业提出了防范并购财务风险的对策与建议。定价风险管理在并购前应树立清晰的战略目标,按照战略计划科学选择目标企业;随后应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缺陷,正确评估企业的价值。融资风险管理要优化融资前后资本结构,严格控制融资成本,发展融资方式的多元化,发挥投资银行的专业性。支付风险管理要综合考虑自身情况和不同方式的优缺点,综合选择支付方式,防止股权稀释,加强预算管理,重视汇率风险的防范。并购的整合风险管理则是,以文化整合为基础,财务整合为重点,持续完善激励机制防止核心人员流失,渐进进行整合,让被并方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范烁天[2](2021)在《文化距离对我国服务业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现在国际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服务业企业不断向其他海外国家和地区实施并购的战略。而在走出国门的路途中,有一些服务业企业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并购获得成功,但也有一些企业跨国并购的结果不尽人意。根据近年来的调查发现,文化差异是许多中国企业畏惧“走出去”的原因之一,认为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企业并购失败,甚至视为失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文化差异究竟是什么,以及文化的不同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让企业能够更加了解跨国并购,利用好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规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负面的影响,从而使得中国服务业企业更好地走出国门。现存研究主要着眼于国家间的地理距离、制度距离、收购者的能力以及并购的交易金额等综合因素对绩效的影响,而很少有从文化距离来研究服务业企业在跨国并购后的绩效表现。并且大部分研究都是以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公司为出发点,研究他们并购其他国家企业后的绩效。所以以往的研究缺少针对以发展中国国家为对象如中国的相关分析。本文先运用财务分析法选取12个财务指标,然后对选取的指标进行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验证所选取的指标适用于因子分析法。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选取的12个指标提取公共因子,实证结果得出了5个主成分因子,最后利用公式得出公司并购后的企业绩效得分。得出绩效分数后,再引入“文化距离”这一概念,并对测算文化距离的模型加以解释说明,同时本文选取了地理距离这一变量来丰富实证模型。以霍夫斯泰德的四维文化距离理论作为理论的支撑,来分析文化距离对于服务业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以2007-2018年的93个跨国并购事件的截面数据,来构建截面的多元线性模型对研究中国服务业企业跨国并购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以企业的年份进行分类回归,检验所设置的实证模型具有稳健性。这使得本文的实证部分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性。实证的结果显示,文化距离对于中国服务业企业的跨境并购绩效呈现正相关性,这就意味着文化距离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服务业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绩效。文化差异的产生导致两国之间企业文化不同,两者之间的碰撞会产生新的文化,对服务业的企业起到了正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文化距离的产生使得并购方企业获得更多的资源,有助于增加产品的创意,开发创新产品,这也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积极的作用。这也就推翻了人们习惯性假设文化距离会对企业产生负面的影响,对人们观念的改变起到一定的作用,使人们能够正确看待文化差异,发挥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最后本文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和后面的实证结果,分别从政府的政策和措施角度以及企业的战略实施角度提出了建议。本文为中国的服务业企业跨国并购提供理论借鉴,使得我国的服务业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减少风险和成本,提升企业的绩效;同时有助于并购经验为零的企业了解文化差异,提高海外并购的能力。本文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对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发展中国家为视角的研究较少,这使得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撑。因此本文以中国为视角,针对中国实际的国情和中国的经济政策来分析文化距离对我国企业的绩效影响。另一方面为本文将行业细分,专门针对服务行业的企业进行研究,以服务业企业的并购绩效为被解释变量进行研究,文化距离作为解释变量,使得研究主体更具有针对性和可参考性。并且由于近两年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在整个实体经济受到打击的同时,线上服务业企业却迎来了意外的发展机遇,这对服务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因此研究文化距离对服务业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顺应了目前经济发展形势。

郑玉玲[3](2020)在《PE参与跨国并购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 ——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文中研究指明跨国并购作为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流方式之一,为中国企业更好的走出去、加快国际化进程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跨国并购随之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私募股权投资与企业共同开展跨国并购的模式也逐渐发展起来,在这种模式下,探究私募股权投资对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在已有学者对跨国并购绩效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私募股权投资参与跨国并购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阐述了私募股权投资参与跨国并购的优势。然后概括了国内企业发起跨国并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分析了私募股权投资帮助解决跨国并购中的问题的作用机制。继而根据信号理论提出研究假设:PE参与跨国并购对跨国并购短期绩效有正向影响。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提出研究假设:PE参与跨国并购对跨国并购长期绩效有正向影响。另外由于产权性质的不同导致私募股权投资发挥作用的强度存在差异,因此提出了私募股权投资参与跨国并购对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短期和长期)的提升作用大于国有企业的假设。本文以2009-2018年间由我国A股上市公司发起的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和“会计指标法”两种研究方法,以窗口期为[-2,2]的累计超额收益率(CAR)作为跨国并购短期绩效的衡量指标,以消除行业影响的每股收益变化作为跨国并购长期绩效的衡量指标。首先对“有PE参与组”与“无PE参与组”的短期绩效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有PE参与组”的短期绩效优于“无PE参与组”。然后,以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的衡量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是否有私募股权投资参与并购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参与同跨国并购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均是显着正相关关系。(2)有私募股权投资背景的民营企业发起的跨国并购短期绩效显着优于国有企业。(3)有私募股权投资背景的民营企业发起的跨国并购长期绩效并非优于国有企业。在扩展检验分析部分,本文从并购金额和并购后整合能力两个方面,验证了私募股权投资影响跨国并购绩效的途径,结果显示私募股权投资能够为并购方提供资金支持,但是不能通过提高并购后整合能力的方式改善并购长期绩效。此外,本文还按照东道国经济性质不同进行了分组检验。最后,基于私募股权投资参与跨国并购对并购绩效有积极影响的结论,本文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总结了本篇论文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共有图5幅,表23个,参考文献85篇。

李天惠[4](2020)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公司与国家利益》文中指出本文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与母国、东道国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跨国企业与主权国家之间的相互协作与制约关系。当今,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要行为体,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日益加深,本文将探讨跨国公司在跨国投资经营活动以及参与国际经济事务时的作用与影响。作为不同的组织形式,跨国公司与主权国家分别有各自不同的利益需求。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核心行为体,其根本目标是获得经济收益,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跨国公司利益高度一致。市场的扩大让跨国公司拥有更多的议价优势和选择权,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并建立广泛的生产和销售网络。而国家追求的国家利益内涵更加广泛,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也要复杂的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之间利益出现交叉重叠,因此国家利益不再是完全排他的,对其的考量也须包含国际层面。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并非总是获利的。由于全球经济“不可能三角”的存在,国家利益与高度经济全球化之间存在着固有矛盾。而具体到跨国公司与母国以及东道国之间的关系,则表现为冲突与合作并存。跨国公司是母国经济与实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推移,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变得不再完全符合母国利益,当然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利益同样有重叠也有矛盾。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母国与东道国会根据利益需求制定相应政策引导、规制跨国公司的投资经营活动,避免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对国家产生不利影响。而跨国公司则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自由”,减少因国家管制给经营带来的阻碍。跨国公司促进着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对国际贸易也有着重要的贡献,但其导致的资本流动与贸易差会引发国家间的经贸摩擦。有时国家间经贸摩擦背后除了经济原因外还有更深的政治原因,比如大国竞争。在这种母国与东道国的矛盾关系中,跨国公司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或受影响方。通过博弈论的研究方法,本文分析了国家间合作的可能性,而跨国公司作为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纽带,也发挥着调和国家之间矛盾的重要能动作用。由于跨国公司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资源调配能力使其在国内与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甚至导致国家被迫让渡部分经济权力。本文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虽然跨国公司的实力以及对国际经济议题的影响力还会进一步提升,但主权国家并不会过度让渡经济权力于跨国公司,跨国公司也无法完全替代国家在国际经济议题中的地位。但是为了减少国家间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跨国公司与母国的“剥离”也许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跨国公司与国家的利益竞争还会继续,但双方都应更加关注不同群体的利益关切。跨国公司应尽力协调母国与东道国、国内与国际市场上的冲突与发展,在追求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的平衡发展;而主权国家应多以合作的形式促进经济发展,避免滥用国家权力干预市场,以战略眼光保障国家长远利益的实现。

赵艳茹[5](2020)在《吉利汽车跨国并购戴姆勒协同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之我国产业不断升级,企业为了扩大自身实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影响力,纷纷把目光放眼于全球市场,制定跨国并购发展战略。2001年,我国加入WTO,我国汽车市场不断调整规模以及进行产业拓展,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到2018年1月,受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进口关税下调等条件影响,汽车转型升级尚未结束,我国汽车销量整体放缓。但优秀的自主品牌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速,其中,作为民族汽车企业的代表吉利优势明显。所以,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取吉利汽车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为自主品牌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基于跨国并购协同效应的基础理论,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运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分析法对吉利汽车跨国并购戴姆勒集团是否实现了四大协同效应进行深入研究。文章首先梳理并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跨国并购动因、跨国并购成败影响因素、并购协同效应的现状。接着阐述跨国并购以及协同效应的理论基础及评估方法。这部分内容中具体对并购、跨国并购、协同效应的概念进行了解释说明,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跨国并购理论和协同效应理论的综述,这些基本概念和理论的阐述作为本文分析的基础。然后引入案例。首先是对并购企业(吉利汽车)和被并购企业(戴姆勒集团)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接着阐述我国跨国并购宏观背景以及汽车行业跨国并购微观背景;最后具体分析吉利汽车跨国并购戴姆勒的动因。接下来是本文的重点内容,即案例分析。分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运用财务指标分析法分析吉利汽车公司并购戴姆勒公司是否在经营、管理以及无形资产这三个方面实现了协同效应;第二部分的财务协同效应则分别从并购后的短期经济后果和长期经济后果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是研究结论与启示。根据本案例的整体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进而得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协同效应方面的相关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吉利汽车跨国并购戴姆勒集团较好地实现了经营、财务以及无形资产协同效应,而管理协同效应体现得不太明显。根据本次吉利跨国并购戴姆勒事件,有以下几点启示可以为我国汽车行业进行跨国并购提供参考,如何更好地取长补短,利用被并购企业的品牌与市场优势,提升企业实力,从而实现协同效应:(1)选择互补的目标企业是实现并购协同效应的前提;(2)提高资金运用能力是实现并购协同效应的主要途径;(3)注重规避整合风险是实现并购协同效应的保障。

于文博[6](2020)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省A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沿线各国一批重大合作项目陆续得到落实和实施,国内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凭借地域、经济、科技、资源、人文和产业等优势,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和引导一批拥有核心竞争优势,具备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优秀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从而不断拓宽企业的业务领域,提高企业的对外发展水平。云南省一些企业也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实现与沿线各国企业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但云南毕竟是我国欠发达的边疆省份,整体上经济体量不大,经济基础不够雄厚,涉外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有些企业由于缺乏经济实力和其他竞争优势,在“走出去”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进入了发展瓶颈期。基于此背景,本文以云南省中小木材加工企业A企业为研究对象,对A企业在中缅边境的木材加工厂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基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发展战略理论等相关理论,运用PEST和SWOT理论分析工具对A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以及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中存在的诸如国际化经营思想和能力、生产技术水平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究其原因,企业主要是受国内传统经营思想、经济科技实力、国内生产规模、产品粗放加工等的影响。本文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拓宽企业全球化经营思维与视野、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国际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具体实施策略,同时提出了企业战略实施保障建议,以确保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本研究为A企业能够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得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也为云南省乃至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实现国际化经营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建议。

林明灯[7](2020)在《母国制度对企业OFDI影响研究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文中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OFDI)曾经是发达经济体跨国企业特有的经济现象,传统的国际投资理论也以其为研究对象,成果丰富且已形成较为完善理论体系。然而近十年,中国OFDI呈几何式增长,即使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资本流动规模持续下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仍逆势上扬,并于2016年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中企“走出去”发展轨迹,无法用传统OFDI理论中利益最大化解释:在经济飞速增长的趋势下,中企留在国内深耕发展才是合理选择,加之中企整体呈现国际化经验匮乏,自主品牌与技术拥有度较低等特征。传统理论无法从微观视域对中企OFDI行为做出合理解释,究其原因,发达经济体国内制度质量较高,营商环境优越,企业开展跨境投资无“后顾之忧”,无需考虑制度成本与政府寻租,母国制度可视为基本“背景”,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普遍制度建设滞后,政府干预较高,尤其是处于转轨时期的中企OFDI收益更多体现宏观经济利益,而企业微观利益是被兼顾的,其OFDI行为势必受区域制度政策、地方政府治理、国际双边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基于上述背景,本文试图探讨和回应下述核心问题:国际投资领域中,母国制度包含哪些维度?它们间关系是什么?是否都能显着影响企业OFDI?母国制度能否与经典OFDI理论中的资源观、区位观相结合?最后,基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区域间制度体系演化差异大,地方政府调控力度高、范围广,涉外(投资)协议种类多、缔约频繁的特点,区域制度质量和企业OFDI选择是否具有显着的空间相关性?据此,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1)在梳理现有国际投资理论与研究基础上,综合中国对外投资制度变迁的历史背景有效评估母国制度影响中企OFDI的有效性。(2)以新制度经济学等经典理论为基础,解析母国制度的理论内涵与框架结构,并在修订OLI范式基础上构建母国制度嵌入的OFDI-S模型。(3)以2003-2015年上市企业OFDI决策为样本,通过Logit模型实证检验母国制度对中企国际化选择的直接影响与调节效应。(4)为中国政府提升区域OFDI水平提供政策建议。基于上述研究思路线索,本文得出结论可归纳为下:(1)母国制度分为国内层面(制度环境、政府治理)与国际层面(涉外制度),共三个维度。国内层面:税制结构优化、信贷制度改革、技术市场成熟、知识产权完善,政府干预降低,补助补贴增多、审批效能提升,腐败活动减少,都能激励中企境外投资,呈现对OFDI的“挤入”效应,另一方面,物权保护力度提升,契约机制有效实施,政府支出规模增加,公共品高质量供给,反而会抑制中企“走出去”,呈现对OFDI的“挤出”效应。国际层面:避免双重征税制度与双边投资协议多以资本流入国身份签订,中企在“走出去”进程中无法得到缔约国高标准待遇,因而两类协议无法促使中企OFDI,甚至避免双重征税制度更多呈现对OFDI的“挤出”效应,与之相反,自由贸易协定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对投资保护与投资激励态度更为积极、开放程度更高、范围更广、条款更具操作性,激励中企到缔约国投资作用效果更佳。(2)母国制度也能以企业所有权优势(或东道国区位优势)为媒介,间接影响企业OFDI选择。国内层面:物权制度、契约制度、信贷制度、技术交易市场与知识产权制度提升,以及政府干涉降低,补贴规模增大,寻租行为减少,都能赋予创新型中企更高水平的技术所有权优势,呈现母国制度“强化”技术所有权优势特征;而企业承担税率降低,公共品供给效率提升,研发投入较多企业倾向留在国内发展,呈现母国制度“弱化”创新型企业OFDI意愿特征。国际层面:涉外制度能优化东道国较低的法治质量与营商环境(如双边投资协议与自由贸易协定),降低东道国沉重的税收负担与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中资流入的抑制作用(如境外经贸合作区),鼓励中企到制度区位优势缺失的缔约国OFDI,呈现涉外制度“强化”东道国区位优势特征。(3)从“两个统筹”到“三个统筹”是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水平战略思想的重大创新:国内层面,制度环境作为母国制度最为稳定的制度内核,其本身是静态框架,需要政府构建与之适应的执行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本文考察国内制度的十二个子制度对微观特征异质企业OFDI影响差异,可以帮助地方政府重新审视如何利用中企在OFDI决策上表现出对国内制度的“异质性偏好”,精准激励目标企业“走出去”;国际层面,既需要中国研究借鉴国际经济规则调整国内制度,为中企培育“走出去”能力提供良好的国内环境,也要求政府调整国内制度政策工具,配合涉外(投资)制度体系效率效能发挥,以争取国际投资领域更大的制度性权力。本文考察中企至签订不同涉外(投资)制度的缔约国OFDI呈现出对国内制度的“异质性偏好”,所得结论能帮助中国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进程中更好实现“统筹国际国内规则”。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从母国制度视角对OFDI研究,建立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OFDI具有更强解释力的理论框架。第二,本文将母国制度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中的OL优势有机结合,丰富和发展了国际投资理论。第三,本文的研究对将从国际规则国内化以及国内规则国际化两条路径着手,推动现有治理机制和规则体系变革的中国具有较大的实践价值。

金川[8](2020)在《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风险评估与预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纵观历史上曾出现的五次并购浪潮,银行业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不仅为产业并购创造了条件,自身并购活动也在蓬勃发展,推动全球银行业不断壮大。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金融快速发展,各国政府采取较为宽松的金融管制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创新,银行间的资本逐步集聚,并购事件层出不穷,并购数量与并购规模屡创新高。目前,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发展尚显稚嫩,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相比,并购的规模、数量、复杂程度等方面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跨国并购的全过程面临的风险无论从复杂性、多样性,还是对结果的影响程度都远甚于国内并购。因此,作为中资银行,在跨国并购中如何有效地评估、预警各种风险,如何提升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和并购质效,这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现有文献对银行并购,以及与并购相关的风险方面研究已经非常丰富,大量研究的重点比较集中于银行并购动因、绩效水平、风险识别和量化、风险防控等方面,而且许多传统的理论研究更偏重于考察东道国的主权信用风险和政治风险等,无法覆盖影响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全面风险因素。新形势下中资银行面临着更加复杂多样的风险形势,随着国际投资保护主义的兴起、危机之后全球银行业的深刻调整,许多新问题的出现都需要在理论研究上有所回应。基于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以及知名风险评估机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纳入影响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特色因素——双边关系和行业风险,构建了一个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36个二级指标在内的中资银行跨国并购风险指标体系,进一步拓展了跨国并购风险理论的内涵。在研究方法上,本文综合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的动态赋值方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增加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和解释力。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量化跨国并购风险,并对风险等级进行划分,采用BP神经网络构建风险预警模型,结合人工智能的算法,实现跨国并购风险的动态预警,较大程度减少人为主观判断的误差和局限性。研究的主要发现:(1)中外银行业在跨国并购的动机、战略、主体和支付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中资银行的跨国并购在政策支持和实践发展上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这离不开内外部动因的驱动。(2)双边关系和行业风险对跨国并购综合风险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是构成中资银行跨国并购风险的重要因素。五个子风险对综合风险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双边关系、行业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3)中资银行跨国并购风险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其中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双边关系风险较高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新兴经济体,而风险较低的国家则主要以欧洲、大洋洲、北美洲等发达经济体为主,但是行业风险的评估结果则相反,新兴经济体的银行业的整体风险要小于发达经济体。跨国并购综合风险从大到小依次是南美洲、非洲、亚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4)从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维度来看,以高收入国家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的风险较低,新兴经济体的风险较高,跨国并购的综合风险与国家发展水平呈负相关的关系。(5)从2017年的预警结果来看,政治格局变化及政策的不确定性、全球投资保护主义的抬头、地缘政治因素、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国与东道国双边关系、全球银行业的行业风险及竞争格局的改变等因素都对中资银行实施跨国并购产生了较大影响。

周丹妮[9](2020)在《东道国制度压力对在越中国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研究 ——人力资源本地化与人力资源自主权的中介作用》文中提出当前,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大国博弈等因素正冲击着世界经济,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也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越南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枢纽位置,并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与前些年中越经济关系中“贸易热、投资冷”的状况有所不同,2018年中期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促使中国企业对越南的直接投资规模迅速增长。有研究显示,中国企业在越南面临着“双重劣势”与中高级别的国家风险。如何应对来自越南当地的制度压力,成为中国企业在越南经营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本研究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结合资源基础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以在越南经营的中国企业为例,试图发掘东道国制度压力对企业人力资源本地化、人力资源自主权及其绩效的内在影响机制,以及人力资源本地化、人力资源自主权的中介机制,并将基于企业高层管理者领导风格的相关研究,探索不同领导风格在其中的调节机制。具体而言,本研究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1)东道国制度压力如何直接影响在越中国企业绩效,不同维度的制度压力各自产生何种影响;(2)东道国制度压力如何影响在越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本地化和人力资源自主权;(3)人力资源本地化、人力资源自主权对在越中国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如何,这二者在东道国制度压力与企业绩效之间扮演者什么角色;(4)人力资源本地化、人力资源自主权对在越中国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在不同的领导风格下有何区别,高层管理者的威权型领导风格和服务型领导风格是否会对上述关系产生影响。首先,本研究通过四家不同行业的在越中国企业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采用理论阐述、案例数据和模型构建三者相互印证的分析思路,探究了东道国制度压力、人力资源本地化、人力资源自主权和企业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东道国制度压力会显着影响人力资源本地化、人力资源自主权和企业绩效(其中强制压力起负向影响作用;规范压力、模仿压力起正向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源本地化、人力资源自主权也会正向促进企业绩效,从而初步论证了本研究构思的合理性。其次,本研究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展开理论探讨与分层剖析,结合在越南实地企业调研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对探索性案例研究中得出的初始假设命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论阐述,揭示出“东道国制度压力→人力资源本地化→企业绩效”、“东道国制度压力→人力资源自主权→企业绩效”、“领导风格——人力资源本地化与企业绩效”、“领导风格——人力资源自主权与企业绩效”的内在作用机理,构建出本研究的理论模型,提出了36个理论假设。随后,本研究详细阐述了验证理论假设的问卷与量表设计过程,进行小样本预调研,通过内部一致性检验和CITC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初始调研问卷进行修正和净化,确定正式调研问卷。然后,本研究进行正式调研,从所搜集的有效问卷中筛选、整合出257家企业样本,在检验结构效度、组合信度、聚合效度、区分效度与共同方法偏差之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层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对理论假设进行了规范的实证检验。最后,本研究对研究成果进行概括与总结,归纳出研究的理论贡献,提炼出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对东道国制度压力的策略,并在汇报研究局限的基础上提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通过上述研究过程,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东道国制度压力分为强制压力、规范压力和模仿压力三种类型,对人力资源本地化、人力资源自主权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各有不同。其中强制压力对人力资源本地化、人力资源自主权产生显着的负向影响,规范压力、模仿压力对人力资源本地化、人力资源自主权则产生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强制压力显着负向影响企业社会绩效,规范压力显着正向促进企业社会绩效,模仿压力显着正向促进企业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2)人力资源本地化、人力资源自主权在不同类型的东道国制度压力与企业绩效中承担了不同性质的中介作用,但人力资源自主权在东道国强制压力对企业社会绩效的负向影响关系中并未起到中介作用。(3)企业高层管理者领导风格在人力资源本地化、人力资源自主权与企业绩效之间起调节作用。其中,威权型领导会削弱企业人力资源本地化对其社会绩效、财务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并削弱企业人力资源自主权对其社会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服务型领导会增强企业人力资源本地化对其社会绩效、财务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并增强企业人力资源自主权对其社会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本研究实现了以下研究进展:(1)突显出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重要性,从人力资源本地化、人力资源自主权两方面解释了海外经营企业应对东道国制度压力的过程;(2)探索出东道国制度压力影响企业绩效的复杂机理,即东道国制度压力不仅能直接影响企业绩效,还能通过人力资源本地化、人力资源自主权的中介作用对企业绩效产生间接影响,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领导风格会增强或削弱人力资源本地化、人力资源自主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3)揭示出新兴经济体顺向OFDI情境下东道国制度压力与海外经营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的混合性发现。(4)有效弥补了现有关于中国企业对越南直接投资研究中实证不足的缺陷。

周静怡[10](2020)在《万向集团国际化经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以及全球各大汽车厂商海外布局的加快,汽车整车生产的全球化采购日趋明显,这无疑带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作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代表,万向集团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在美国、英国、德国、泰国等国家建立海外分公司。从技术创新、组织机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风险控制、财务控制以及营销网络建设等方面进行国际化运营管理。通过深耕当地市场以及在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英国、泰国等国家开展的并购活动,万向集团经过资源整合建成了覆盖超过六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营销服务网络,连续多年位列中国百大跨国企业榜单,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化的典型。目前,受限于国际化管理、风险管控、技术能力和品牌建设,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总体上国际化经营不尽如人意,而万向集团的国际化经营可以为他们提供诸多启示。本文结合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运用PEST、SWOT模型对万向集团的国际化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万向集团的国际化历程,探究其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动因、战略、管理,以财务和非财务两种视角评价其经营绩效,对万向集团国际化经营进行全面剖析。通过总结万向集团国际化经营的启示,以期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二、积极实施跨国经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积极实施跨国经营(论文提纲范文)

(1)闻泰科技跨国并购安世半导体的财务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跨国并购动因的文献回顾
        二、关于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的文献回顾
        三、跨国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的文献回顾
        四、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相关概念
        一、跨国并购的概念、特征
        (一)跨国并购的概念
        (二)跨国并购的特征
        二、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概念及类型
        (一)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概念
        (二)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类型
        三、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一)选择科学合理并购目标与估值方法
        (二)优化企业融资结构,拓宽融资渠道
        (三)合理选择支付方式缓解后期还贷压力
        (四)注重并购后财务整合,提升并购协同效应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协同效应理论
        二、风险管理理论
        三、交易费用理论
        四、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三章 闻泰科技并购安世半导体案例介绍
    第一节 并购双方概况
        一、闻泰科技概况
        二、安世半导体概况
    第二节 并购背景
        一、政策背景
        二、行业发展背景
        (一)汽车电子化大势所趋,拉动半导体行业高速增长
        (二)车联网、物联网、5G等国家战略和新兴行业带来新业务发展机会
        (三)消费电子产品需求旺盛促发展
        三、半导体领域现状
        (一)全球半导体领域并购风起云涌,行业整合不断加快
        (二)国产半导体机遇与挑战并存
    第三节 并购动因分析
        一、加强业务协同,增强竞争力
        二、抢先战略布局,降低交易成本
    第四节 并购流程
        一、并购前对双方的评估
        二、并购方案的选择及谈判
        三、并购合同的签订与接管
第四章 闻泰科技并购安世半导体财务风险分析
    第一节 定价风险分析
        一、跨国并购估价工作复杂,信息不对称加剧
        二、巨额商誉增加定价风险
    第二节 融资风险分析
        一、融资结构复杂增大融资风险
        二、融资成本过大易导致违约风险增大
    第三节 支付风险分析
        一、高负债并购下的支付风险高
        (一)短期偿债风险
        (二)长期偿债风险
        二、汇率风险
    第四节 整合风险分析
        一、并购后期现金流转引起的财务整合风险
        二、核心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流失的风险
        三、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导致组织融合风险
    第五节 并购后财务风险控制效果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二、发展能力分析
第五章 跨国并购财务风险防范建议
    第一节 定价风险防范建议
        一、树立清晰的战略目标,按照战略计划科学选择目标企业
        二、减少信息不对称缺陷,正确评估目标企业价值
    第二节 融资风险防范建议
        一、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进行资本运作
        二、严格控制融资成本,探索新式融资模式
    第三节 支付风险防范建议
        一、综合选择支付方式,避免股权稀释风险
        二、注重防范汇率风险
        三、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第四节 整合风险防范建议
        一、以文化整合为基础,财务整合为重点
        二、持续完善各类激励约束机制,防止核心人员流失
        三、保持被并企业的独立性,渐进的进行整合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文化距离对我国服务业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关于文化距离的研究
        1.2.2 关于服务业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研究
        1.2.3 关于文化距离对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主要贡献与不足
        1.5.1 论文的主要贡献
        1.5.2 论文的不足
第2章 中国服务业企业跨国并购现状
    2.1 并购的交易规模
    2.2 并购方企业性质
    2.3 并购国别
    2.4 并购行业结构
    2.5 并购经验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文化距离影响服务业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文化距离的概念和测量
        3.1.2 相关理论
    3.2 文化距离对服务业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研究假设
        3.2.1 影响路径
        3.2.2 研究假设
第4章 我国服务业上市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评价
    4.1 样本的选取
    4.2 因子分析
        4.2.1 财务指标的选择
        4.2.2 因子分析的实证
        4.2.3 计算绩效综合得分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文化距离对我国服务业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影响的实证检验
    5.1 变量设定和模型构建
    5.2 数据说明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政府层面
        6.2.2 企业层面
参考文献
致谢

(3)PE参与跨国并购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 ——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发现与本文创新点
        1.4.1 研究发现
        1.4.2 本文创新点
    1.5 本文结构安排
2 文献综述
    2.1 私募股权投资
    2.2 私募股权投资参与国内并购
    2.3 私募股权投资参与跨国并购
    2.4 文献评述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3.1 概念界定
        3.1.1 私募股权投资
        3.1.2 跨国并购
        3.1.3 私募股权投资参与跨国并购
    3.2 理论基础
        3.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3.2.2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3.2.3 信号理论
    3.3 私募股权投资与跨国并购
        3.3.1 跨国并购中的问题
        3.3.2 私募股权投资影响跨国并购的作用机制
    3.4 研究假设
4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4.2.1 模型设定
        4.2.2 解释变量
        4.2.3 被解释变量
        4.2.4 控制变量
5 实证结果
    5.1 描述性统计
        5.1.1 样本特征
        5.1.2 主要变量
    5.2 实证前检验
    5.3 实证结果分析
        5.3.1 PE参与对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
        5.3.2 PE参与对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
    5.4 稳健性检验
    5.5 扩展检验分析
        5.5.1 影响途径检验
        5.5.2 按东道国经济性质分类回归结果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3 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公司与国家利益(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
    三、论文结构与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博弈论分析法
        (三)比较分析法
        (四)案例分析法
第一章 关于跨国公司的一般理论
    一、跨国公司及相关经济学理论
        (一)跨国公司的定义与分类
        (二)跨国公司的经济学理论
    二、跨国公司与主权国家——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一)自由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依附论
        (三)现实主义理论
    小结
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利益
    一、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定义
        (二)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实力扩张
        (三)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利益分化
    二、国家利益
        (一)国家利益的界定
        (二)国家利益划分
        (三)国家利益特性
    三、经济全球化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一)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二)经济全球化与国家利益矛盾的理论分析
        (三)经济全球化与不同国家利益矛盾的表现
        (四)经济全球化与国家利益矛盾长期存在
    小结
第三章 互动关系:跨国公司与主权国家
    一、跨国公司与主权国家
        (一)跨国公司与主权国家关系的变化发展
        (二)跨国公司与主权国家实力对比
        (三)跨国公司属性与主权国家的关联
    二、跨国公司与母国的博弈关系
        (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经营对母国的积极影响
        (二)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经营对母国的负面影响
        (三)母国对跨国公司影响的应对措施
    三、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博弈关系
        (一)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博弈能力
        (二)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目标冲突
        (三)东道国的投资政策制定
    小结
第四章 三方博弈:母国、东道国与跨国公司
    一、“跨国公司——母国——东道国”三方博弈
        (一)三方博弈的假设
        (二)达成合作博弈的可能性
        (三)三方博弈方式
    二、三方博弈框架下的跨国公司战略选择
        (一)跨国公司的行为选择
        (二)跨国公司对国家间关系的影响与依赖
        (三)跨国公司的战略选择
    小结
第五章 贸易争端背后的国家利益与跨国公司
    一、一般趋势:贸易争端、逆全球化现象与跨国公司
        (一)贸易争端的原因与表现
        (二)贸易争端与逆全球化现象
        (三)贸易争端影响下的跨国公司策略
    二、案例分析:从日美贸易争端到中美贸易争端
        (一)日美贸易争端概况
        (二)中美贸易争端与日美贸易争端的比较
        (三)中美贸易争端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四)中美贸易争端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影响
    小结
第六章 跨国公司与中国的国家利益
    一、中国的国家利益与跨国公司
        (一)中国国家利益的发展变化
        (二)跨国公司与中国国家利益的契合
    二、国家利益视角下的外国企业对华投资
        (一)跨国公司在华发展进程
        (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中国吸引外资的优势
        (四)中国进一步用好外资的措施与建议
    三、国家利益视角下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
        (一)中国跨国公司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跨国公司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三)中国跨国公司投资发展趋势
        (四)中国跨国公司投资发展面临的问题
        (五)对中国跨国公司及国家发展的启示
    小结
结语
    一、基本论点
    二、政策启示
    三、研究不足与可进一步开展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5)吉利汽车跨国并购戴姆勒协同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文献综述
        1.3.1 跨国并购动因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跨国并购成败影响因素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并购协同效应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跨国并购协同效应相关理论及评估方法
    2.1 跨国并购的定义及类型
        2.1.1 跨国并购的定义
        2.1.2 跨国并购的类型
    2.2 跨国并购相关理论
        2.2.1 规模经济理论
        2.2.2 交易费用理论
        2.2.3 内部化理论
        2.2.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3 协同效应概念界定及作用机制
        2.3.1 协同效应概念界定
        2.3.2 协同效应作用机制
    2.4 协同效应相关理论
        2.4.1 经营协同效应
        2.4.2 管理协同效应
        2.4.3 财务协同效应
        2.4.4 无形资产协同效应
    2.5 跨国并购协同效应评估方法
        2.5.1 事件分析法
        2.5.2 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2.5.3 非财务指标评价方法——凯茨模型
第3章 吉利并购戴姆勒案例介绍
    3.1 并购双方简介
        3.1.1 并购方介绍
        3.1.2 被并购方介绍
    3.2 并购过程及并购特点简介
        3.2.1 并购过程介绍
        3.2.2 并购特点
    3.3 并购背景分析
        3.3.1 宏观背景分析
        3.3.2 行业背景分析
    3.4 并购动因分析
        3.4.1 寻求研发合作,顺应电动化趋势
        3.4.2 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势力
        3.4.3 拓展外延布局,达到协同效应
第4章 经营、管理、无形资产协同效应分析
    4.1 经营协同效应分析
        4.1.1 市场份额增加
        4.1.2 规模经济效应
    4.2 管理协同效应分析
        4.2.1 费用控制能力分析
        4.2.2 管理协同效应的凯茨模型分析
    4.3 无形资产协同效应分析
        4.3.1 品牌协同效应
        4.3.2 技术协同效应
        4.3.3 核心竞争力培育效应
    4.4 研究结果分析
第5章 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5.1 吉利并购戴姆勒短期经济后果
        5.1.1 事件研究法计算步骤
        5.1.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1.3 短期经济后果计算与分析
    5.2 吉利并购戴姆勒长期经济后果
        5.2.1 偿债能力分析
        5.2.2 运营能力分析
        5.2.3 现金流指标分析
    5.3 研究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省A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国内研究概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比较分析法
        (三)案例分析法
        (四)定量定性分析法
        二、技术路线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一、战略管理涵义
        二、战略管理过程
        (一)战略分析
        (二)战略选择
        (三)战略实施
        三、国际化战略
    第二节 其他相关理论
        一、发展战略理论
        (一)发展愿景
        (二)发展目标
        (三)业务战略
        (四)职能战略
        二、比较优势理论
        三、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第三节 主要分析模型
        一、PEST分析模型
        二、SWOT分析模型
        三、五力竞争分析模型
第三章 A企业“走出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A企业概况
        一、A企业简介
        二、组织架构
        三、人力资源状况
        四、财务状况
        (一)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第二节 A企业走出去发展概况
        一、独立发展阶段(2003年-2014年)
        二、合作发展阶段(2014年-2017年)
        三、深入发展阶段(2018年-至今)
    第三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际化经营思想意识淡薄
        二、国际化经营能力有待加强
        三、整体生产技术水平不高
        四、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五、企业融资相对困难
第四章 A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环境分析
    第一节 PEST分析
        一、政治环境(P)
        (一)缅甸政治形势不断改善
        (二)中缅政治关系持续友好发展
        二、经济环境(E)
        (一)缅甸不断开放边境贸易
        (二)中缅经济关系发展势头良好
        三、社会环境(S)
        (一)缅甸佛教文化意识很强
        (二)中缅社会文化交流互动频繁
        四、技术环境(T)
        (一)缅甸的木材加工技术相对落后
        (二)中国木材加工技术优势突出
        五、小结
    第二节 竞争力分析
        一、行业内部竞争者
        二、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三、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
        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五、替代品的威胁
    第三节 企业战略目标
第五章 A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选择与实施保障
    第一节 基于SWOT的战略组合选择
        一、优势分析(S)
        (一)企业文化制度优势
        (二)人才优势
        (三)技术优势
        (四)管理优势
        二、劣势分析(W)
        (一)企业规模小且整体实力不强
        (二)产成品附加值不高
        (三)原料主要供应地单一缺乏选择性
        三、机遇分析(O)
        (一)“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契机
        (二)区位优势给云南带来的发展机遇
        (三)缅甸政府出台的利好政策带来的机遇
        四、面临的威胁(T)
        (一)缅甸国内地方武装冲突带来的安全隐患
        (二)缅甸政府出台相关限制措施
        (三)来自行业内竞争者的威胁
        五、SWOT矩阵
        六、战略组合选择
    第二节 战略实施的策略
        一、拓宽企业全球化经营思维与视野
        二、提倡工匠精神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
        三、加强国际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四、增强国际化信息技术处理能力
        五、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六、积极利用好政府扶持政策
    第三节 战略实施的保障
        一、人才保障
        (一)制定和完善人才招聘和干部选任机制
        (二)制定和完善员工培养机制
        (三)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制度文化保障
        (一)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体系
        (二)加强企业风险管控并建立企业标准
        (三)提升企业核心价值观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三、技术保障
        (一)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保持产品与市场的有效结合
        (二)加强科研项目管理
        (三)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一、不足之处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母国制度对企业OFDI影响研究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可能创新点与难点
第二章 理论述评与文献综述
    2.1 传统OFDI理论
        2.1.1 垄断优势理论
        2.1.2 内部化理论
        2.1.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1.4 比较优势投资论
        2.1.5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2 发展中国家OFDI理论
        2.2.1 小规模技术理论
        2.2.2 技术地方理论
        2.2.3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2.2.4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2.3 OFDI理论的新发展
        2.3.1 战略管理理论—产业观、资源观、制度观
        2.3.2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2.3.3 新新贸易理论
    2.4 关于中国OFDI的研究
    2.5 中国OFDI的竞争优势与来源——制度视角提出
        2.5.1 传统理论对中国OFDI行为的适用性分析
        2.5.2 制度因素的提出
    2.6 制度视角下的OFDI研究
        2.6.1 东道国视角
        2.6.2 制度距离视角
        2.6.3 母国制度视角
    2.7 理论述评
第三章 中国OFDI制度变迁与发展现状
    3.1 制度视角下中国OFDI发展历程
    3.2 当前中国OFDI突出问题
        3.2.1 境内主体结构失衡
        3.2.2 投资产业结构失衡
        3.2.3 投资区域结构失衡
    3.3 制度视角下原因分析
        3.3.1 非国有资本在境外投资重点领域的“母国制度优势”有待提升
        3.3.2 金融税收制度改革滞后与外企超国民待遇造成大量的返程投资
        3.3.3 区域市场化改革进程差异造成各地投资主体结构分布差异显着
第四章 母国制度影响企业OFDI理论模型构建
    4.1 理论基础
        4.1.1 母国制度的定义与构成
        4.1.2 母国制度三个维度的框架构建
        4.1.3 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竞争优势来源:母国制度安排
    4.2 母国制度嵌入的OFDI-S理论模型构建
        4.2.1 前提假设
        4.2.2 函数设定
        4.2.3 母国制度嵌入的OFDI-S模型的经济学分析
    4.3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制度环境与企业OFDI关系研究
    5.1 研究假设
        5.1.1 产权制度
        5.1.2 经济制度
        5.1.3 创新制度
    5.2 研究设计
        5.2.1 样本与数据来源
        5.2.2 计量模型构建
        5.2.3 变量说明
    5.3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5.3.1 制度环境对中企OFDI行为的直接影响
        5.3.2 制度环境对东部企业OFDI行为的调节效应
    5.4 异质性检验
        5.4.1 所有制差异
        5.4.2 要素密集度差异
        5.4.3 产业差异
        5.4.4 行业集中度
    5.5 稳健性与内生性
    5.6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政府治理与企业OFDI关系研究
    6.1 研究假设
        6.1.1 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6.1.2 市场主体激活效率
        6.1.3 行政权利运行效率
    6.2 研究设计
    6.3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6.3.1 政府治理对中企OFDI决策的直接影响
        6.3.2 政府治理对东部企业OFDI决策的调节效应
    6.4 异质性检验
        6.4.1 所有制异质性
        6.4.2 要素密集异质性
        6.4.3 产业异质性
        6.4.4 行业集中度异质性
    6.5 稳健性与内生性
    6.6 母国制度环境、政府治理与异质性企业OFDI关系综合研究
    6.7 本章小节
第七章 涉外(投资)制度与企业OFDI关系研究
    7.1 研究背景与理论假设
        7.1.1 避免双重征税制度
        7.1.2 国际投资协定——双边投资协定(BIT)与自由贸易协定(FTA)
        7.1.3 境外经贸合作区
    7.2 研究设计
        7.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7.2.2 回归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7.2.3 描述性统计
    7.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7.3.1 涉外(投资)制度对中企OFDI的直接影响
        7.3.2 涉外(投资)制度对中企OFDI的调节效应
    7.4 异质性检验
        7.4.1 以自然资源寻求为动机
        7.4.2 以战略资源寻求为动机
        7.4.3 以廉价劳动力寻求为动机
        7.4.4 以规避贸易壁垒为动机
    7.5 稳健性与内生性
    7.6 制度环境、政府治理、涉外(投资)制度与企业OFDI关系综合研究
    7.7 本章小节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完善母国制度环境
        8.1.1 契约制度
        8.1.2 物权制度
        8.1.3 税收制度
        8.1.4 信贷制度
        8.1.5 知识产权制度
        8.1.6 技术交易市场
    8.2 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8.2.1 政府支出
        8.2.2 供给效率
        8.2.3 政府干预
        8.2.4 政府补贴
        8.2.5 行政审批
        8.2.6 政府腐败
    8.3 构建涉外(投资)制度体系
        8.3.1 避免双重征税制度
        8.3.2 国际投资协定
        8.3.3 境外经贸合作区
    8.4 管理启示
        8.4.1 对政府的启示
        8.4.2 对企业的启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一、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二、主持及参与项目
致谢

(8)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风险评估与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三、研究意义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范围
        一、关于银行跨国并购的概念界定
        二、关于银行跨国并购类型的界定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主要框架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第一节 银行跨国并购的理论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三、文献评述
    第二节 银行跨国并购风险理论
        一、跨国并购风险的构成
        二、跨国并购风险的评估
        三、跨国并购风险的预警
        四、跨国并购风险的控制
        五、文献评述
第三章 关于中外银行业跨国并购的比较
    第一节 关于国际银行业跨国并购的分析
        一、五次并购浪潮的产生
        二、国际银行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和特点
        三、典型跨国银行的案例研究:汇丰银行
    第二节 关于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分析
        一、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政策演进
        二、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现状和特点
        三、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四、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案例研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
    第三节 关于国内外银行跨国并购的比较
        一、跨国并购的动机
        二、跨国并购的战略
        三、跨国并购的主体
        四、跨国并购的支付方式
第四章 中资银行跨国并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跨国并购的主要风险因素:国内外机构视角
        一、国际机构对风险因素的分析与评述
        二、国内机构对风险因素的分析与评述
    第二节 本文的拓展
        一、新形势下跨国并购风险的新内涵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三、指标体系的构建框架
第五章 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风险评估
    第一节 数据收集和处理
        一、样本选取
        二、数据来源
        三、数据处理
    第二节 子风险的风险评估
        一、子风险得分的确定:基于因子分析方法
        二、子风险的评估结果分析
    第三节 综合风险的风险评估
        一、综合风险得分的确定:基于熵值法
        二、综合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三、综合风险预警指数的确定
第六章 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风险预警
    第一节 跨国并购风险预警模型的设计
        一、BP神经网络原理概述
        二、BP神经网络模型的算法流程
        三、建立跨国并购风险预警模型的基本假说
        四、总体建模思路
    第二节 BP神经网络在预警模型中的实际应用
        一、相关参数及函数的设定
        二、预警模型的训练与检验
        三、预警结果的评价分析
第七章 关于中资银行跨国并购风险控制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国家层面的风险控制政策建议
        一、构建政策协调机制,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二、动态调整监管体系,完善国际监管协调机制
        三、加强经济外交,改善双边关系
        四、积极推进BIT谈判,降低投资风险
    第二节 银行层面的风险控制政策建议
        一、跟随国家战略,制定科学的并购战略目标
        二、充分调查,熟悉国内外法律法规和政策
        三、建立分层次的风险防控机制
        四、合理选择并购目标和中介机构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9)东道国制度压力对在越中国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研究 ——人力资源本地化与人力资源自主权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关键概念内涵与界定
        1.3.1 东道国制度压力
        1.3.2 人力资源本地化
        1.3.3 人力资源自主权
        1.3.4 领导风格
        1.3.5 企业绩效
    1.4 研究基本框架
        1.4.1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组织社会学中的新制度主义理论
        2.1.2 资源基础理论
        2.1.3 资源依赖理论
    2.2 企业国际化的制度压力相关研究
        2.2.1 文献筛选与基本情况列表
        2.2.2 国际商务领域中引入制度理论的过程
        2.2.3 制度压力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机制
        2.2.4 企业国际化的制度压力相关研究述评
    2.3 本地化相关研究
        2.3.1 本地化的分类与测量
        2.3.2 本地化的前因研究
        2.3.3 本地化的后果研究
        2.3.4 本地化相关研究述评
    2.4 自主权相关研究
        2.4.1 自主权研究的发展脉络
        2.4.2 自主权的前因研究
        2.4.3 自主权的后果研究
        2.4.4 自主权相关研究述评
    2.5 领导风格相关研究
        2.5.1 威权型领导相关研究
        2.5.2 威权型领导相关研究述评
        2.5.3 服务型领导相关研究
        2.5.4 服务型领导相关研究述评
    2.6 中国企业在越南直接投资相关研究
        2.6.1 中越双边关系研究
        2.6.2 中国企业在越南直接投资状况研究
        2.6.3 中国企业在越南直接投资相关研究述评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越南投资环境与外资企业在越直接投资现状研究
    3.1 越南概况
        3.1.1 越南发展简史
        3.1.2 自然地理与资源状况
        3.1.3 行政区划
        3.1.4 人口与劳动力资源状况
    3.2 越南投资环境发展现状
        3.2.1 越南宏观经济现状
        3.2.2 越南贸易现状
        3.2.3 越南自由贸易协定签署情况
        3.2.4 越南投资相关法律现状
        3.2.5 越南吸引外资的优劣势分析
    3.3 外资企业在越南直接投资现状
        3.3.1 外资企业在越南直接投资概况与发展历程
        3.3.2 外资企业在越南直接投资结构分析
    3.4 中国企业在越南直接投资现状
        3.4.1 中国企业在越南直接投资概况与发展历程
        3.4.2 中国企业在越南直接投资结构分析
        3.4.3 中国企业对越南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东道国制度压力对在越中国企业影响机制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4.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4.2 案例探索的理论预设
    4.3 案例设计方法论
        4.3.1 案例选择
        4.3.2 数据搜集
        4.3.3 数据分析
    4.4 案例企业简介
        4.4.1 D公司
        4.4.2 J公司
        4.4.3 L工业园
        4.4.4 W所
    4.5 案例内数据分析
        4.5.1 东道国制度压力
        4.5.2 人力资源本地化
        4.5.3 人力资源自主权
        4.5.4 企业绩效
    4.6 案例间数据分析
        4.6.1 概念与维度编码
        4.6.2 案例间信息评估
        4.6.3 初始假设命题与讨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东道国制度压力对在越中国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构建
    5.1 理论模型的提出
    5.2 研究假设
        5.2.1 东道国制度压力与企业绩效关系假设
        5.2.2 东道国制度压力与人力资源本地化关系假设
        5.2.3 东道国制度压力与人力资源自主权关系假设
        5.2.4 人力资源本地化与企业绩效关系假设
        5.2.5 人力资源自主权与企业绩效关系假设
        5.2.6 人力资源本地化、人力资源自主权的双中介作用的相应假设
        5.2.7 领导风格的调节作用关系假设
        5.2.8 假设汇总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调研问卷设计与小样本预调研
    6.1 问卷设计方法
        6.1.1 问卷设计原则
        6.1.2 问卷设计过程
    6.2 各变量的初始测量量表
        6.2.1 制度压力的测量量表
        6.2.2 人力资源本地化的测量量表
        6.2.3 人力资源自主权的测量量表
        6.2.4 企业绩效的测量量表
        6.2.5 领导风格的测量量表
        6.2.6 控制变量的测量
    6.3 小样本预调研
        6.3.1 小样本抽样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6.3.2 小样本检验方法
        6.3.3 小样本检验结果
        6.3.4 初始测量量表修正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东道国制度压力对在越中国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
    7.1 样本数据搜集
        7.1.1 样本对象选择
        7.1.2 数据搜集与筛选过程
    7.2 企业层面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7.3 量表质量与变量结构分析
        7.3.1 分析方法介绍
        7.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7.3.3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7.4 东道国制度压力、人力资源本地化、人力资源自主权及企业绩效影响关系研究
        7.4.1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7.4.2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7.4.3 结构方程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7.4.4 结果讨论
    7.5 人力资源本地化、人力资源自主权的中介效应分析
        7.5.1 中介变量的内涵
        7.5.2 中介效应的检验操作
        7.5.3 人力资源本地化、人力资源自主权在东道国制度压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7.5.4 结果讨论
    7.6 领导风格的调节效应分析
        7.6.1 调节变量的内涵
        7.6.2 调节效应的检验操作
        7.6.3 威权型领导的调节作用
        7.6.4 服务型领导的调节作用
        7.6.5 结果讨论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对策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1.1 东道国制度压力各维度的不同影响机制
        8.1.2 人力资源本地化和人力资源自主权的中介作用
        8.1.3 领导风格的调节作用
    8.2 理论贡献
    8.3 管理与实践对策
        8.3.1 政府合理布局中国企业对越南的直接投资
        8.3.2 企业“入乡随俗”并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社会责任
        8.3.3 有效整合东道国社会网络资源
    8.4 研究局限
    8.5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企业访谈提纲
附录2 :在越中国企业制度压力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万向集团国际化经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企业国际化
        二、汽车零部件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
        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万向集团国际化经营环境分析
    第一节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
        一、市场规模
        二、出口
        三、技术研发
        四、企业竞争力
        五、产业集群
        六、与国外差距
    第二节 万向集团国际化经营PEST分析
        一、政治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环境
        四、技术环境
    第三节 万向集团国际化经营SWOT分析
        一、优势因素
        二、劣势因素
        三、机会因素
        四、威胁因素
        五、综合评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万向集团国际化战略分析
    第一节 万向集团国际化历程
        一、国际化起步阶段——产品走出国门
        二、国际化初期发展阶段——设立海外办事处
        三、国际化中期发展阶段——设立海外子公司
        四、国际化扩张阶段——兼并收购
        五、内向型国际化发展阶段——“引进来”
    第二节 万向集团国际化动因
        一、摆脱生存压力
        二、去除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
        三、整合海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四、受企业家精神的推动
    第三节 万向集团国际化战略
        一、“反向OEM”战略
        二、本土化战略
        三、并购及战略联盟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万向集团国际化运营分析
    第一节 万向集团国际化运营管理分析
        一、技术创新
        二、组织机构管理
        三、人力资源管理
        四、供应链风险控制
        五、财务控制
        六、营销网络建设
    第二节 万向集团国际化运营绩效分析
        一、财务绩效分析
        二、非财务绩效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万向集团国际化经营启示
    第一节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短板
        一、国际化管理
        二、风险管控
        三、技术能力和品牌建设
    第二节 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启示
        一、制定较为连续的国际化和技术创新规划
        二、注重国际化人才储备
        三、关注品牌与知识产权保护
        四、深耕当地市场避免政治风险
        五、加强财务治理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积极实施跨国经营(论文参考文献)

  • [1]闻泰科技跨国并购安世半导体的财务风险研究[D]. 梁艳.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文化距离对我国服务业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D]. 范烁天.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3]PE参与跨国并购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 ——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D]. 郑玉玲.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公司与国家利益[D]. 李天惠. 外交学院, 2020(08)
  • [5]吉利汽车跨国并购戴姆勒协同效应研究[D]. 赵艳茹.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6]“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省A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研究[D]. 于文博.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7)
  • [7]母国制度对企业OFDI影响研究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D]. 林明灯. 苏州大学, 2020(06)
  • [8]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风险评估与预警研究[D]. 金川.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0(08)
  • [9]东道国制度压力对在越中国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研究 ——人力资源本地化与人力资源自主权的中介作用[D]. 周丹妮.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10]万向集团国际化经营研究[D]. 周静怡. 黑龙江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积极实施跨国经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