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内窥镜洗消机的研制

自动内窥镜洗消机的研制

一、全自动内窥镜洗消机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马结实,陈思运,何燕,张和华[1](2020)在《软式内窥镜清洗消毒流程在疫情防控中的改进与实践》文中认为目的:优化软式内窥镜清洗消毒流程,使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中的清洗消毒更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内镜中心疫情防控的需求,结合其诊疗方案和内窥镜专业学会的指南,对软式内窥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中不适于疫情防控的流程进行调整,增加预消毒与测漏的同步设计,并明确在疫情期间的实操要点。结果:以预消毒为特征的软式内窥镜清洗消毒新流程,加强了污染内窥镜接收及转运的管理,预消毒环节的创新流程有效地杀灭了附着在内窥镜上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降低了后续清洗消毒环节感染的风险。结论:软式内窥镜清洗消毒新流程较传统方法更有利于防止2019-nCoV传播,降低内窥镜中心洗消人员和诊疗人员的感染风险,确保疫情下内窥镜洗消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刘肖肖[2](2019)在《新型便携式消化内镜系统的研制及其动物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新型便携式消化内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目的:目前临床常用的消化内镜设备绝大多数是国外产品,如日本的奥林巴斯、富士胶片和宾得公司等,这些常规的内镜系统体积庞大,运输组装繁琐,对电力、水气等环境要求很高,极大限制了常规内镜系统在急诊、重症监护室、基层医疗机构等特殊环境下的应用。因此,研发一种与常规消化内镜功能相当并且适合各种特殊环境使用的新型便携式消化内镜系统,对提升特殊环境下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能力(如消化道穿孔、出血、异物等)具有重大意义。研究方法:根据便携式消化内镜系统应用的环境和诊疗技术要求,结合现有的内镜技术,我院设计并研发一款新型的便携式消化内镜系统,该新型便携式消化内镜系统应具有与普通内镜相当的功能且无需配备洗消设备,可进行车载、背行、拖行,能够迅速展开和组装,并且省去常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的复杂步骤。结果:通过反复测试,现已成功研制出新型便携式消化内镜系统(型号APG-1),该系统总重量小于30Kg,外形尺寸为66×40×30cm(+-5cm),水气泵正压力为6095Kpa,气流量≥3L/min,气泵负压为-30-60Kpa,设备额定功率为220VA。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主要包括:箱式储运系统、内镜系统、病例管理及内镜控制系统等,该系统体积轻便、展收方便、具有良好操作性能和安全性,适用于急诊、监护室、救护车、基层医疗机构等特殊环境。其中箱式储运系统容量大,可容纳整个便携式内镜系统,无需额外附加,携带方便快捷,而且坚固轻便,有效保护箱内各系统,方便运输;内镜系统包括电子上消化道内镜、主机(图像处理器及冷光源,型号APM-1)和相关附件,具备与临床用的内镜相当的诊疗功能;病例管理及内镜控制系统设有内镜工作站软件及内窥镜控制软件,可以储存内镜图片、录像,建立病例并生成病例报告。结论:新型便携式消化内镜系统可通过人体自然腔道进入消化道进行诊断和治疗,适用于急诊、监护室、基层医疗机构等,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展收方便且免消洗。第二部分新型便携式消化内镜系统对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动物实验研究研究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估新型便携式消化内镜系统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时的操作性能和安全性。研究方法:动物实验研究采用配对设计、非劣效方法,选取2头健康巴拿猪为研究对象,10名内镜医师分别用奥林巴斯内镜(型号GIF-Q260)和新型便携式内镜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记录便携式内镜系统展收时间、配带内窥镜一次性使用护套系统所需时间及两种内镜系统吸引400ml生理盐水的时间,并采用量化评分指标,对内镜系统进行器械质量评价(活检通道、水气吸引、镜身坚柔、旋钮操作、弯曲度、视野范围、整机密封性等)、图像质量评价(图像清晰度、图像变形及失真、图像颜色分辨能力、图像照度等)和安全性评价等。结果:动物实验表明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单人操作时展开和收纳平均时间分别为(110.24±8.93)秒、(91.33±11.59)秒,内窥镜配带一次性保护套平均时间为(233.48±17.06)秒;新型便携式内镜和奥林巴斯内镜平均吸引400ml生理盐水的时间分别为(56.44±5.18)秒、(33.71±3.56)秒(P<0.001),两种内镜系统的水气吸引性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活检通道、镜身坚柔、旋钮操作、镜身弯曲度、视野范围、整机密封性、图像清晰度、图像变形及失真、颜色分辨率、图像照度等操作性能、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除水气吸引功能外,在其余器械质量、图像质量和安全性方面,新型便携式消化内镜系统与临床常用的奥林巴斯内镜系统并无统计学差异。因此,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对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

赖发伟,杨宁,王晓,曾文明,罗晓燕,宁培勇[3](2019)在《一种固体过氧乙酸杀菌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一种固体过氧乙酸的杀菌效果。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定性试验和模拟现场试验等方法,研究该固体过氧乙酸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效果。结果该配置的应用液过氧乙酸含量为0. 712 g/L作用5. 0 min,可有效杀灭止血钳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达到消毒效果,且可连续使用48 h;作用10. 0 min,可有效杀灭止血钳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达到灭菌效果;作用5. 0 min,可有效杀灭模拟内镜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达到消毒效果;对不锈钢基本无腐蚀,对碳钢、铜、铝均有中度腐蚀。结论该固体过氧乙酸具有良好的杀灭微生物性能,腐蚀性较小,可用于内镜等医疗器械的消毒和灭菌。

范亚非[4](2018)在《内镜清洗工作站嵌入式控制器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内镜在医疗领域已经广泛使用,内镜作为医生眼、手的延伸,已经达到了“无孔不入”的境界。通过内镜检查,能对多种疾病进行诊断或治疗。有关幽门螺杆菌等,多种细菌或病毒可能经内镜传播的报道,使得内镜清洗消毒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内镜的制作工艺越来越复杂,内镜内部表面更是藏污纳垢的场所,尤其是形成生物膜以后,内镜几乎无法进行清洗消毒。关于内镜清洗消毒,最初是没有参考标准或指南的纯手工操作,后来各国纷纷建立符合自己国情的相应标准或指南,内镜清洗消毒也进入到了新的时代。使用内镜清洗工作站,避免了手工操作带了的不可预知的后果,严格按照国标要求对内镜进行清洗消毒,更建立了追溯系统,保证了清洗流程的规范化,清洗记录可追溯,将人为因素降至最低。因此,内镜清洗工作站不仅是国家强制的要求,也是医疗机构迫切的需求。论文通过了解内镜诞生机洗消发展史,对国内外内镜洗消状况进行分析,明确了内镜清洗工作站开发的重要性,本文所研究内容的实际价值也得以体现。通过笔者实际调研和对相关标准的解读分析,对内镜清洗工作站嵌入式控制控制器做出了整体设计,给出基于STM32嵌入式MCU的内镜清洗工作站系统嵌入式控制方案。本文给出的控制方案主要由上位机、通信总线和嵌入式控制器组成。上位机运行内镜清洗消毒追溯系统,负责记录、识别、管理和监控内镜清洗消毒的各个流程,取代人工记录,使内镜的整个清洗消毒流程都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控制器采用分布式结构,完成内镜清洗消毒各个环节的业务功能要求,降低了系统设计的复杂度。控制器以STM32F103芯片作为核心处理器,采用模块化设计,使控制器更容易实现。通信总线将内镜清洗工作站上的分布的数个控制器与上位机链接起来,通过自定义简化的Mod-bus协议将洗消过程数据传至上位机的数据库中。实现的镜清洗工作站产品通过了硬件、软件和系统联调测试,测试结果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四川省内的权威机构也对该产品进行检测,并出具了检测报告。在国内上百家医疗机构的实际应用,控制器的功能正常,稳定运行,展现出控制器较高可靠性。

索晋柳[5](2017)在《硬式内镜清洗方法的改进及评价指标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内镜器械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应用广泛,内镜相关感染引起的危害严重。清洗是消毒灭菌的必要步骤,内镜器械的彻底清洗可以防止生物膜的产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性环节。现临床上硬式内镜相关器械清洗方法仍遵循2004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本研究采用不同的硬式内镜清洗方法,采用三种检测方法对清洗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优化硬式内镜清洗流程,提高内镜清洗质量。方法清洗方法实验分为两部分:硬式内镜内窥镜清洗实验和硬式内镜其他相关器械清洗实验,按照2004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清洗的硬式内镜器械为规范清洗组。硬式内镜内窥镜清洗实验:自2015年9月-2016年1月,随机抽取某三甲医院腹腔镜手术后硬式内镜内窥镜132个·次,分为规范清洗组和预处理组,每组各进行66个内窥镜实验。内窥镜清洗方法:规范清洗组:初洗—多酶浸泡5min—漂洗—终末漂洗—干燥,预处理组的处理措施是:初洗前使用多酶原液进行预处理,多酶浸泡5min后使用一次性清洁纱布擦拭3min(清洗流程为:预处理—多酶浸泡5min—多酶清洗液中擦拭3min—漂洗—终末漂洗—干燥)。硬式内镜其他器械清洗实验:自2016年2月-2016年10月,随机抽取硬式内镜相关器械(腹腔镜手术器械)330套·次,分为五组,每组66套。选取每套器械中的五件器械:分离剪、分离钳、持针器、双极钳、自动结扎钳(Hem-o-lok钳以下均简称Hem-o-lok钳)进行实验。硬式内镜相关器械(除内窥镜)清洗方法:规范清洗组:器械回收后拆卸至最小单位,初洗—多酶清洗5min—超声清洗5min—漂洗—终末漂洗—干燥;超声喷淋清洗组(改进后的清洗流程:初洗—多酶清洗5min—超声喷淋清洗器清洗5min—漂洗—终末漂洗—干燥);超声喷淋+浸油煮沸组(改进后的清洗流程:初洗—多酶清洗5min—超声喷淋清洗器清洗5min—浸油煮沸槽进行处理10min—漂洗—终末漂洗—干燥);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组(改进后的清洗流程:初洗—多酶清洗5min—超声清洗5min—漂洗—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干燥);超声喷淋+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组(改进后的清洗流程:初洗—超声喷淋清洗器清洗5min—漂洗—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干燥)。器械充分干燥后进行清洗效果的检测,分别采用十倍带光源放大镜检测法、蛋白残留检测法、ATP生物荧光检测法,依次对每一件硬式内镜器械的清洗效果进行评价。统计学方法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表格进行数据收集和录入,IBM SPSS statistic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两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样本比较采用Friedman秩和检验,两组二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独立多组资料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硬式内镜内窥镜采用两种不同的清洗方法,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十倍带光源放大镜进行检测,两组内窥镜清洗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蛋白残留检测,规范清洗组合格率为69.70%(46/66),预处理组合格率为84.85%(56/66),χ2=4.31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规范清洗组合格率为80.30%(53/66),预处理组合格率为92.42%(61/66),χ2=4.1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硬式内镜相关器械(除内窥镜)采用不同方法清洗结果:采用十倍带光源放大镜进行检测,规范清洗组合格率91.52%(302/330),超声喷淋清洗组合格率93.94%(310/330),超声喷淋+浸油煮沸组合格率96.06%(317/330);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组合格率97.58%(322/330),超声喷淋+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组合格率98.18%(324/330);采用蛋白残留检测,规范清洗组合格率77.88%(257/330),超声喷淋清洗组合格率85.76%(283/330),超声喷淋+浸油煮沸组合格率87.27%(288/330),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组合格率93.03%(307/330),超声喷淋+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组合格率94.24%(311/330);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仪进行检测,规范清洗组合格率83.33%(275/330),超声喷淋清洗组合格率86.97%(287/330),超声喷淋+浸油煮沸组合格率87.58%(289/330),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组合格率94.55%(312/330),超声喷淋+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组合格率95.45%(315/330)。3.硬式内镜(除内窥镜)相关器械清洗结果:采用三种检测方法检测,各组清洗合格率进行比较,H值分别为22.894、52.234、38.505,P<0.05,5种清洗方法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十倍带光源放大镜检测,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组、超声喷淋+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组清洗合格率分别与规范清洗组比较,H值分别为3.736、4.1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蛋白残留检测结果显示:超声喷淋清洗组、超声喷淋+浸油煮沸组、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组、超声喷淋+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组清洗合格率分别与规范清洗组比较,H值分别为3.074、3.665、5.911、6.3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组、超声喷淋+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组清洗合格率分别与超声喷淋清洗组比较,H值分别为2.837、3.3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结果示: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组清洗合格率分别与规范清洗组、超声喷淋清洗组、超声喷淋+浸油煮沸组比较,H值分别为4.712、3.184、2.9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喷淋+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组清洗合格率分别与规范清洗组、超声喷淋清洗组、超声喷淋+浸油煮沸组比较,H值分别为5.094、3.566、3.3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组清洗合格率与超声喷淋+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十倍带光源放大镜阳性检出率4.26%(76/1782),蛋白残留检测阳性检出率13.13%(234/1782),ATP生物荧光检测阳性检出率10.66%(190/1782),十倍带光源放大镜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与蛋白残留检测、ATP生物荧光检测阳性检出率比较,H值分别为:3.970、2.8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蛋白残留检测阳性检出率和ATP生物荧光检测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pa值为0.572,吻合程度一般。5.硬式内镜不同器械采用三种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清洗合格率均存在明显差异,采用十倍带光源放大镜检测,分离剪的清洗合格率98.18%(324/330)与双极钳清洗合格率93.03%(307/330)比较,H=-3.1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蛋白残留检测,分离剪的清洗合格率93.03%(307/330)、双极钳的清洗合格率83.63%(276/330)、分离钳的清洗合格率85.45%(282/330),分离剪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与分离钳、双极钳的清洗合格率比较,H值分别为:-2.955、-3.66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仪检测,分离剪的清洗合格率95.76%(316/330)、分离钳的清洗合格率86.36%(285/330)、双极钳的清洗合格率86.97%(287/330)、Hem-o-lok钳的清洗合格率87.58%(289/330),分离剪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与分离钳、双极钳、Hem-o-lok钳的清洗合格率比较,H值分别为:-3.948、-3.693、-3.43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硬式内镜内窥镜规范清洗组与预处理组所需时间、成本的比较:规范清洗组每个内窥镜的清洗时间7.517±0.149min,预处理组每个内窥镜的清洗时间11.333±0.220min,Z=-9.9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费用多支出1.5元;硬式内镜相关器械不同清洗方法所需时间、成本(除购置清洗设备所需费用)同规范清洗组的比较:规范清洗组每套硬式内镜相关器械(分离剪、分离钳、持针器、双极钳、Hem-o-lok钳)清洗时间21.85±1.417min;超声喷淋清洗组每套硬式内镜相关器械清洗时间21.80±1.449min,成本较规范清洗组约多支出5元/套;超声喷淋+浸油煮沸组每套硬式内镜相关器械清洗时间为31.94±1.424min,成本较规范清洗组约多10元/套;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组每套硬式内镜相关器械清洗时间为33.73±1.431min,成本较规范清洗组约多42.5元/套;超声喷淋+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组每套硬式内镜相关器械清洗时间为27.82±1.122min,成本较规范清洗组约多支出42.5元/套。各组清洗时间进行比较,χ2=291.66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喷淋+浸油煮沸组、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组、超声喷淋+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组所用时间分别与规范清洗组比较,H值分别为:-10.717、-13.110、-5.93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与超声喷淋清洗组比较,H值分别为:-10.803、-13.197、-6.0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喷淋+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组所用时间分别与超声喷淋+浸油煮沸组、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组比较,H值分别为:4.782、7.1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硬式内镜内窥镜采用预处理及酶液下擦拭3分钟同时进行规范清洗,能够提高内窥镜的清洗效果;硬式内镜相关器械(除内窥镜)清洗使用超声喷淋清洗器清洗代替多酶清洗和超声清洗,配合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可提高清洗效果。2.评价指标的研究:ATP生物荧光检测与十倍带光源放大镜检测、蛋白残留检测综合比较,其结果较客观,检测速度快,临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荐使用。

黄小坪,郭展熊[6](2016)在《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自动控制系统的内窥镜自动洗镜机系统设计》文中指出目的:设计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自动控制系统的内窥镜自动洗镜机系统,以提高洗镜机性能。方法:通过研究自动化洗镜机的设计原理,分析临床清洗消毒的需求,结合维修洗镜机的实践方法,设计基于PLC自动控制系统的内窥镜自动洗镜机系统。针对单片机的缺陷,采用PLC控制系统来稳定机器性能,尝试采用改善硬件材料质量,改良电气控制系统等方法提高洗镜机控制系统性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结果:采用可靠性和抗干扰性高的PLC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PLC对多个执行机构稳定的控制,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实时性、抗干扰性和可靠性,提高自动化洗镜机的稳定性,感控细菌培养合格。结论:基于PLC自动控制系统的可编程控制器能够实现多个执行机构系统中稳定控制,能够满足实际内窥镜清洗消毒过程中的需要。

衣颖[7](2016)在《气—固反应制备气体二氧化氯在线监测技术及对细长管腔消毒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9·11事件”后发生在美国议员办公大楼和邮局系统的炭疽孢子污染事件,说明生物恐怖袭击已经成为现实威胁。2003年席卷全球的SARS病毒,2009年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及2014年肆虐西非的埃博拉疫情,表明新发、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对公共卫生安全体系构成了严峻挑战。在应对生物袭击、传染病疫情时,除了隔离防护措施外,对疑似受生物污染的建筑、舱室、设备、器械等进行彻底消毒是一项必要的手段,可以有效地阻断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物体传播。喷洒、擦拭等传统消毒技术无法对缝隙、设备底部、过滤器等多孔物体或复杂物体表面进行彻底消毒,存在消毒盲区。鉴于气体消毒剂具有良好的穿透和扩散特性,气体熏蒸消毒是对空间及空间内物体表面最有效的消毒方式。甲醛熏蒸消毒曾经在国内外普遍用于空间消毒,但因为甲醛被国际卫生组织定性为致癌物,在美国等国家已被逐渐淘汰,而我国由于新型技术缺失等原因仍然在广泛使用。气体二氧化氯是国际上被广泛认可的高效消毒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安全等特性,除了可用于饮用水消毒、食品消毒保鲜外,还可用于生产设备、实验室设备、室内环境及室内物体表面等对象的消毒或灭菌。然而,我国在气体二氧化氯消毒技术方面尚未获得真正突破,仍然局限于水消毒和水果保鲜等领域,而在空间及空间内物体表面的消毒应用鲜有成果,在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更是空白。主要原因是气体二氧化氯空间消毒方面的若干关键技术未获得突破,即简易、定量、可控的纯净气体二化氯发生技术,气体二氧化氯浓度在线监测技术,气体二氧化氯安全使用技术等。本课题以国家生物安全、卫生防疫的需求为牵引,开展了气体二氧化氯消毒的关键技术研究,以期为我国的气体二氧化氯消毒技术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推广气体二氧化氯这一优秀消毒剂的应用,解决国家生物安全和卫生防疫的现实需求。首先,开展了气体二氧化氯浓度在线监测技术研究。根据气体二氧化氯在紫外光至蓝光波段内具有较强吸收的光谱吸收特点,研究了光谱吸收型气体二氧化氯浓度传感器,基于理论分析设计了简化的单波长双光路法的检测光路。根据气体二氧化氯的光解反应特点,选取中心波长为405nm的LED为光源,以ARM为核心,辅以CPLD,设计了可正弦调制的LED驱动电路,及光电转换前置放大、带通滤波、模拟锁相放大的信号处理电路。为避免碘量法的繁琐的试剂和操作步骤,设计了精密注射器采样、DPD法手持式二氧化氯检测仪检测水溶液中二氧化氯浓度的方法,间接标定气体二氧化氯浓度传感器的标准曲线。并检验了浓度传感器的准确度、一致性及相对湿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等。然后,针对一些需要对内部细长管腔消毒的重要应用场景,如可能被生物战剂污染的生物侦检装备采样管道,可能携带超级细菌的内窥镜、体外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研究了气体二氧化氯对细长管腔的消毒效果。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主动灌流方式,使用气体二氧化氯消毒细长管腔。设计了一种聚四氟乙烯(PTFE)材质的细长管腔实验装置,在其中部及两端各设置一个直通接头以放置染菌载体,分别表示细长管腔内部不同部位的消毒效果。以萎缩芽孢杆菌芽孢为指示微生物,以PTFE薄片为染菌载体,在不同的相对湿度、气体二氧化氯浓度、作用时间、流经管腔的流量及有机干扰物等参数条件下,定量地考察了气体二氧化氯杀灭细长管腔内PTFE菌片上的芽孢杀灭效率。设计了一种细长管腔内相对湿度分布的测试装置,在细长管腔内不同流量的条件下,测量细长管腔内对应PTFE菌片的三个位置的相对湿度的差异。从细长管腔内相对湿度变化规律的方面,解释气体二氧化氯对细长管腔内不同部位消毒效果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同时,针对现实的消毒应用中存在的一些诸如不完整密封的机壳、十二指肠镜的抬钳器底面等较窄的缝隙,研究了气体二氧化氯对狭窄缝隙内不锈钢表面的消毒效果。设计了一种狭窄缝隙实验装置,包括两种缝隙高度、四种缝隙深度,及存在盲端的狭窄缝隙。在一定相对湿度、气体二氧化氯浓度及作用时间的条件下,定量考察了缝隙高度、菌片深度、是否盲端、是否预抽取负压等因素对缝隙内不锈钢菌片上萎缩芽孢杆菌芽孢的杀灭效果。最后,开展了气体二氧化氯应用于消化内镜高水平消毒的研究。根据气体二氧化氯可以实现细长管腔及狭窄缝隙内萎缩芽孢杆菌芽孢高水平消毒的结果,可以认为气体二氧化氯可以应用于消化内镜消毒。本文在研究气体二氧化氯消毒消化内镜的过程中,系统性地研究了气—固反应制备气体二氧化氯的氯气和气体二氧化氯安全使用技术,可以应用于负压消毒舱的快速、稳定的蒸汽加湿器,气体二氧化氯吸收器等,最终研制了气体二氧化氯消化内镜消毒样机。设计了应用气体二氧化氯消毒消化内镜时的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并进行了实效验证。综上所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气体二氧化氯浓度传感器的研制为我国气体二氧化氯消毒技术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气体二氧化氯对细长管腔及狭窄缝隙的消毒效果规律的研究,为气体二氧化氯应用于空间及空间内物体表面消毒时提供了技术和数据参考;而且气体二氧化氯应用于消化内镜高水平消毒的研究,为消化内镜科室提供了一种成本更低、消毒效果更好的消毒技术,也进一步拓展了气体二氧化氯这一优秀气体消毒剂的应用领域。

杨小龙[8](2013)在《基于ATmega128单片机的全自动内窥镜清洗消毒机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医用内窥镜随着我国医学诊断事业的发展已经广泛使用,内窥镜属于一种进入人体内部可进行观察的精密光学仪器,能够精确快速的诊断出拍片无法看到的病情,给广大患者和医疗工作者带来方便,深受好评。但目前内窥镜使用后的清洗、消毒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隐患。我国医院通常采用人工的办法对内窥镜进行清洗消毒,手段较为落后,对在内窥镜表面生成的生物膜无法清除干净,从而难以保证内窥镜的清洗消毒效果,甚至还会导致患者和医疗工作者发生接触感染和交互感染。而且大部分医院做内窥镜检查的患者较多,内窥镜清洗消毒的时间一般长达35分钟左右,使得患者每次检查都需要排队很长时间。因此,需要建立可靠、便捷、安全、卫生的内窥镜清洗消毒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提高使用效率,更好的为患者服务,研制出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智能内窥镜清洗设备是医患双方的迫切需求。本系统采用Atmel公司的高档单片机ATmega128双芯片作为系统的主处理器,简化控制系统处理器的任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并采用了RS-232接口作为清洗机系统内各部件之间与对外的通信方式,使用了8255作为主处理器芯片的IO口扩展,使用12864液晶显示屏与矩阵键盘作为人机交互的设备,并给出了键盘和8255拓展口电路原理图。论文全面分析了现有国的全自动内窥镜清洗消毒机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并研究了内窥镜清洗技术与自动化控制技术,对全自动内窥镜清洗消毒机系统做出总体规划,设计出了全自动内窥镜清洗消毒机的软、硬件系统框架与内窥镜清洗质量追溯系统。通过对软、硬件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将系统的各功能模块做出详细的设计与解决方案,对其中涉及到的原理、程序等进行详细阐述,还对全自动内窥镜清洗消毒机各清洗步骤做了介绍。内窥镜清洗质量追溯系统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对内窥镜使用中的所有环节进行智能识别、监控、定位与管理,代替了传统的人工记录的方式,避免了记录错误、遗失等隐患的发生,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数据库中,便于医患双方对其进行查询与打印,具备了事故以诊疗追溯、实时监控、错误预警等功能。本文最后对全自动内窥镜清洗消毒机器进行了硬件系统、软件系统、追溯质量系统等一系列的调试与测试工作,并对调试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测试结果表明全自动内窥镜清洗消毒机系统运行状况良好,并通过了阶段性验收。还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打造智慧医院下的智能内窥镜清洗消毒中心。

马春丽[9](2013)在《三种消毒剂对消化内镜细菌及乙肝病毒消毒效果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探讨酸性氧化电位水、戊二醛、邻苯二甲醛三种消毒剂对消化内镜细菌的消毒效果,为选择最佳消毒方法提供依据。2.明确乙肝住院患者胃镜检查或治疗后胃镜外表和内腔HBsAg污染情况。3.明确人工清洗对胃镜外表和内腔的清洗效果及不同消毒剂对乙肝病毒的杀灭效果。方法1.随机选择临床使用后的胃镜和肠镜共210例,在人工清洗条件下,严格规范清洗流程,分别采用三种消毒剂消毒,比较清洗前和消毒后胃肠镜菌落数差异,比较不同消毒剂的消毒效果。2.现况调查:随机选择某院2012年6-9月住院确诊为乙型肝炎的所有连续病例,共1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患者使用后胃镜外表和内腔污染的HBsAg,分别计算HBsAg阳性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者差异。3.通过模拟实验,将高浓度乙肝病毒血清污染胃镜外表和内腔,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清洗前、清洗后、消毒后胃镜外表和内腔乙肝病毒含量,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和t检验明确人工清洗对胃镜外表和内腔的清洗效果和消毒剂对乙肝病毒的杀灭作用。结果1.对胃镜、肠镜内腔冲洗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别比较三种消毒剂清洗前、消毒后和杀菌率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三种消毒剂对胃镜的杀菌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合格率全部为100%,未检出存活细菌;对肠镜消毒合格率不同,从低到高分别是酸性氧化电位水(44.44%)、戊二醛(54.84%)、邻苯二甲醛(75.00%);三种消毒剂对肠镜的杀菌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胃镜外表和内腔HBsAg阳性率分别为36.37%、58.33%,卡方检验结果显示胃镜外表与内腔HBsAg污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人工清洗后胃镜外表和内腔残留乙肝病毒平均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酸性氧化电位水、邻苯二甲醛、戊二醛对对胃镜外表上污染的乙肝病毒的杀灭率依次分别为91.26%、92.96%、86.76%。消毒后内腔乙肝病毒含量均为0IU/ml,杀灭率均为100%。结论1.根据胃镜、肠镜受不同微生物污染的情况,可选用不同消毒剂消毒,胃镜选择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2min,肠镜选择邻苯二甲醛消毒5min。2.乙肝患者使用后胃镜HBsAg污染阳性率内腔58.33%大于外表36.37%。应同样重视门诊和住院乙肝患者及HBeAg阳性患者使用后胃镜的清洁和消毒。3.人工清洗对胃镜内腔污染乙肝病毒血清清洗效果优于外表。4.胃镜内腔消毒效果优于外表。邻苯二甲醛对乙肝病毒的杀灭率最高。

钟昱文,翁涛华,黄美卿,张里君,柯昌文[10](2008)在《四种全自动内镜消毒机对内镜消毒效果的比对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四种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对内镜消毒效果。方法采用实验室和模拟现场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检测。结果用超声雾化型自动清洗内镜消毒机,配合20.7g/L戊二醛雾化熏蒸3min,对染于聚四氟乙烯管道内壁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清除率为93.21%,对内镜活检通道和镜身表面污染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清除率分别为16.7%和73.3%。用SY-600型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配合20.1g/L戊二醛消毒液冲洗10min,对染于聚四氟乙烯管道内壁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清除率为99.94%,对内镜活检通道和镜身表面污染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清除率分别为86.7%和100%。用HY-0610全自动内窥镜清洗机,配合507mg/L过氧乙酸消毒液冲洗5min;用WAYWIN-2000型医用内镜灭菌器,配合1179mg/L过氧乙酸消毒液冲洗10min;对染于聚四氟乙烯管道内壁载体上和污染于内镜活检通道及镜身表面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清除率均达到100%。结论以戊二醛为消毒剂的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冲洗的消毒方式明显优于超声雾化,但均达不到消毒合格要求;以过氧乙酸为消毒剂的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对内镜管道和外壁均可达到消毒要求。

二、全自动内窥镜洗消机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自动内窥镜洗消机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软式内窥镜清洗消毒流程在疫情防控中的改进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内窥镜系统感染因素分析
2 现有清洗消毒流程存在的问题
3 清洗消毒关键环节的感染控制措施
    3.1 接收及转运环节
    3.2 新增预消毒环节
    3.3 清洗和漂洗环节
    3.4 消毒和灭菌环节
    3.5 清洁内窥镜存储环节
    3.6 终末消毒环节
    3.7 污水和污物处理环节
4 软式内窥镜清洗消毒新流程实践
5 讨论
    5.1 新流程的时效性
    5.2 取消床旁预处理的合理性
    5.3 免接触式内窥镜收纳装置的研制需求
6 结论

(2)新型便携式消化内镜系统的研制及其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箱式便携储运系统
    二、消化内镜系统
    三、病例管理及内镜控制系统
    四、便携式消化内镜系统相关参数
    五、便携式内镜系统适应症及禁忌症
第二部分 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对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动物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材料及方法
    三、动物实验记录表
    四、统计学分析
全文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科研工作及发表论文
致谢

(3)一种固体过氧乙酸杀菌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设备与试剂
    1.2 方法
        1.2.1 金属腐蚀性试验
        1.2.2 染菌载体的制备
        1.2.3 实验室试验
        1.2.4 模拟现场试验
        1.2.4. 1 医疗器械
        1.2.4. 2 连续使用稳定性试验
        1.2.4. 3 内镜清洗消毒机模拟现场试验[3]
2 结果
    2.1 金属腐蚀性试验结果
    2.2 杀菌试验结果
    2.3 消毒剂对医疗器械的消毒模拟现场试验
    2.4 消毒剂对医疗器械的灭菌模拟现场试验
    2.5 消毒剂连续使用稳定性试验
    2.6 内镜清洗消毒机模拟现场试验结果
3 讨论

(4)内镜清洗工作站嵌入式控制器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内镜清洗消毒概述
    1.2 国内外内镜清洗消毒控制技术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
    1.4 小结
第2章 需求分析
    2.1 业务功能描述
    2.2 业务功能分析
    2.3 需求分析
    2.4 系统架构设计
    2.5 小结
第3章 硬件设计和实现
    3.1 硬件设计
        3.1.1 控制器功能结构设计
        3.1.2 电路模板划分及型号命名
    3.2 硬件实现
        3.2.1 主处理器选型
        3.2.2 主控制模板实现
        3.2.3 IO扩展模板实现
        3.2.4 人机接口模板实现
    3.3 PCB设计与实现
第4章 软件设计和实现
    4.1 软件设计
        4.1.1 人机界面设计
        4.1.2 程序运行流程设计
        4.1.3 追溯系统通信协议设计
    4.2 软件实现
        4.2.1 TFT底层硬件驱动实现
        4.2.2 STemWin移植
        4.2.3 按键模块软件实现
        4.2.4 追溯系统通信模块实现
        4.2.5 ID读卡器模块实现
        4.2.6 显示界面实现
    4.3 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内容
    5.2 测试环境搭建
    5.3 操作界面测试
    5.4 功能测试
    5.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硬式内镜清洗方法的改进及评价指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操作性定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硬式内镜内窥镜采取不同方法清洗的结果
    3.2 硬式内镜相关器械(除内窥镜)采取不同方法清洗的结果
    3.3 三种硬式内镜清洗效果检测方法比较的结果
    3.4 硬式内镜相关器械不同清洗方法的清洗结果
    3.5 硬式内镜不同清洗方法清洗后功能及完整性检查的结果
    3.6 硬式内镜不同清洗方法所需时间和成本分析的结果
4 讨论
    4.1 预处理对硬式内镜内窥镜清洗效果的影响
    4.2 超声喷淋清洗同超声清洗的比较
    4.3 硬式内镜相关器械浸油煮沸处理的意义
    4.4 超声喷淋清洗器同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的使用效果
    4.5 硬式内镜相关器械分级处理方案的应用
    4.6 三种硬式内镜清洗效果检测方法的比较
    4.7 硬式内镜相关器械清洗合格率的比较
    4.8 硬式内镜不同清洗方法所需时间、成本等综合比较
5 结论
课题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硬式内镜清洗现状及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表
    附录B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附录C 硬式内镜清洗相关问题调查问卷
    附录D 硬式内镜相关器械、设备及质控材料
    附录E 本实验所采用的三种硬式内镜清洗效果检测方法
    附录F 硬式内镜相关器械清洗情况登记表
个人简历
致谢

(6)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自动控制系统的内窥镜自动洗镜机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内窥镜自动洗镜机设计需求
2 内窥镜自动洗镜机硬件系统
3 内窥镜自动洗镜机控制系统
4 内窥镜自动洗镜机实验效果评价
5 结语

(7)气—固反应制备气体二氧化氯在线监测技术及对细长管腔消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气体二氧化氯特性
        1.2.2 气体二氧化氯的制备技术
        1.2.3 气体二氧化氯的消毒应用研究进展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2章 气体二氧化氯浓度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2.1 气体二氧化氯浓度检测技术
    2.2 光谱吸收型气体二氧化氯浓度检测原理
        2.2.1 气体分子光谱吸收理论
        2.2.2 朗伯—比尔定律
        2.2.3 光电式气体浓度传感器
    2.3 光谱吸收型气体二氧化氯浓度传感器的研制
        2.3.1 气体二氧化氯吸收光谱
        2.3.2 气体二氧化氯浓度传感器总体设计
        2.3.3 传感器的标定
    2.4 气体二氧化氯浓度传感器的性能实验
        2.4.1 相对误差
        2.4.2 相对湿度对传感器的影响
        2.4.3 一致性
        2.4.4 干扰性
    2.5 本章小节
第3章 气体二氧化氯对细长管腔的消毒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生物指示菌种
        3.1.2 试剂与仪器设备
        3.1.3 萎缩芽孢杆菌芽孢悬液的制备
        3.1.4 细长管腔实验装置
        3.1.5 染菌载体制备
        3.1.6 实验平台
        3.1.7 消毒流程
        3.1.8 芽孢的洗脱和培养计数
    3.2 气体二氧化氯消毒细长管腔的影响因素研究
        3.2.1 相对湿度对气体二氧化氯消毒PTFE管腔的影响
        3.2.2 管腔内流量对气体二氧化氯消毒PTFE管腔的影响
        3.2.3 气体二氧化氯剂量对消毒PTFE管腔的影响
        3.2.4 有机干扰物对气体二氧化氯消毒PTFE管腔的影响
    3.3 细长管腔中的相对湿度分布
        3.3.1 实验装置
        3.3.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4 本章小节
第4章 气体二氧化氯对狭窄缝隙的消毒研究
    4.1 狭窄缝隙实验装置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
    4.3 气体二氧化氯消毒狭窄缝隙的结果与分析
        4.3.1 气体二氧化氯对不锈钢表面芽孢的杀灭效率
        4.3.2 缝隙深度和高度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4.3.3 预负压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4.3.4 气体二氧化氯对单端盲端缝隙的消毒效果
    4.4 本章小节
第5章 气体二氧化氯应用于消化内镜消毒的研究
    5.1 消化内镜的消毒方法
    5.2 气体二氧化氯消化内镜消毒系统研究
        5.2.1 气体二氧化氯消毒消化内镜流程
        5.2.2 总体设计与系统构成
        5.2.3 气体二氧化氯发生器
        5.2.4 消化内镜消毒舱
        5.2.5 系统内消化内镜干燥
        5.2.6 加湿器
        5.2.7 消毒后气体二氧化氯排除
        5.2.8 气体二氧化氯消化内镜消毒系统样机
    5.3 气体二氧化氯消毒消化内镜的实效验证
        5.3.1 消化内镜的管道连接
        5.3.2 实验材料
        5.3.3 实验方法
        5.3.4 实验结果
        5.3.5 与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的比较
    5.4 气体二氧化氯消化内镜消毒机的优缺点
    5.5 本章小节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的成果及发表的代表性论着
    1. 发表论文
    2. 授权专利
    3. 代表性论着全文
附文
作者简历
致谢

(8)基于ATmega128单片机的全自动内窥镜清洗消毒机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课题来源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目的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本章小节
第2章 全自动内窥镜清洗消毒机系统总体规划
    2.1 控制系统硬件规划
        2.1.1 全自动内窥镜清洗消毒机功能分析
        2.1.2 系统主芯片 ATmega128
        2.1.3 核心板微控制器 I/O 资源分配
    2.2 控制系统软件规划
        2.2.1 全自动清洗机系统软件设计
        2.2.2 全自动清洗机系统主程序流程
    2.3 内窥镜清洗质量追溯系统规划
    本章小节
第3章 清洗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 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1 系统硬件规划
        3.1.2 系统硬件设备选型
    3.2 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3.2.1 RS-232 接口介绍
        3.2.2 微控制器的 USART 接口
        3.2.3 通信模块接口电路设计
        3.2.4 USB 电路设计
    3.3 控制系统电源电路设计
        3.3.1 电源模块设计要求
        3.3.2 电源模块芯片介绍
        3.3.3 控制系统电源电路设计
    3.4 处理器基本外围电路设计
        3.4.1 复位电路
        3.4.2 晶振电路
        3.4.3 处理器 JTAG 接口
    3.5 12864 液晶显示电路设计
        3.5.1 12864 液晶模块结构及引脚说明
        3.5.2 12864 液晶模块电路设计
    3.6 键盘电路设计
        3.6.1 常用键盘介绍
        3.6.2 键盘电路设计
    3.7 实时时钟电路设计接口
        3.7.1 时钟芯片 DS1302 硬件描述
        3.7.2 时钟芯片 DS1302 电路设计
    3.8 继电器电路设计
        3.8.1 继电器原理介绍
        3.8.2 继电器驱动电路设计
    3.9 控制系统 PCB 设计及制作
        3.9.1 PCB 设计要求
        3.9.2 控制系统 PCB 设计
    本章小节
第4章 清洗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开发环境
        4.1.1 AVR-GCC 编译器
        4.1.2 AVR Studio 软件
    4.2 系统初始化模块
    4.3 液晶显示模块
        4.3.1 液晶模块指令系统
        4.3.2 液晶显示模块实现过程
    4.4 按键菜单模块
        4.4.1 按键模块设计
        4.4.2 按键功能介绍
    4.5 内窥镜清洗全流程的实现
        4.5.1 全自动全流程清洗流程
        4.5.2 测漏自动检查流程
        4.5.3 酶液清洗流程
        4.5.4 消毒液浸泡流程
        4.5.5 初洗、次洗、末洗流程
        4.5.6 干燥流程
    本章小节
第5章 系统的仿真调试与实际测试
    5.1 全自动内窥镜清洗消毒机调试与测试
        5.1.1 硬件电路调试
        5.1.2 驱动程序仿真与调试
        5.1.3 样机运行调试
    5.2 内窥镜清洗质量追溯系统测试
        5.2.1 追溯系统功能介绍
        5.2.2 追溯系统工作原理
        5.2.3 追溯系统运行测试
    本章小节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9)三种消毒剂对消化内镜细菌及乙肝病毒消毒效果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实验一 三种消毒剂对消化内镜细菌消毒效果对比实验研究
    1 研究对象及样本量估计
    2 研究方法
    3 偏倚控制
    4 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实验二 胃镜乙肝表面抗原现况及污染乙肝病毒模拟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胃镜污染 HBsAg 现况研究
        1 研究对象及样本量估计
        2 研究方法
        3 偏倚控制
        4 结果
        5 讨论
    第二部分 胃镜污染乙肝病毒模拟实验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偏倚控制
        4 结果
        5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四种全自动内镜消毒机对内镜消毒效果的比对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消毒液浓度的测定
        1.2.2 菌悬液的制备
        1.2.3 中和剂选择试验
        1.2.4 载体浸泡定量杀菌试验
        1.2.5 模拟现场消毒试验
2 结果
    2.1 消毒液浓度测定结果
        2.1.1 A机、B机
        2.1.2 C机、D机
    2.2 中和剂试验结果
    2.3 载体浸泡定量杀菌试验结果
        2.3.1 戊二醛消毒液杀菌效果
        2.3.2 过氧乙酸杀菌效果
    2.4 模拟内镜载体试验结果
    2.5 内镜消毒模拟现场试验结果
3 讨论

四、全自动内窥镜洗消机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软式内窥镜清洗消毒流程在疫情防控中的改进与实践[J]. 马结实,陈思运,何燕,张和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20(09)
  • [2]新型便携式消化内镜系统的研制及其动物实验研究[D]. 刘肖肖.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9(11)
  • [3]一种固体过氧乙酸杀菌效果研究[J]. 赖发伟,杨宁,王晓,曾文明,罗晓燕,宁培勇.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9(02)
  • [4]内镜清洗工作站嵌入式控制器设计与实现[D]. 范亚非.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4)
  • [5]硬式内镜清洗方法的改进及评价指标的研究[D]. 索晋柳. 郑州大学, 2017(02)
  • [6]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自动控制系统的内窥镜自动洗镜机系统设计[J]. 黄小坪,郭展熊. 中国医学装备, 2016(11)
  • [7]气—固反应制备气体二氧化氯在线监测技术及对细长管腔消毒的研究[D]. 衣颖.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6(02)
  • [8]基于ATmega128单片机的全自动内窥镜清洗消毒机的设计与实现[D]. 杨小龙. 成都理工大学, 2013(12)
  • [9]三种消毒剂对消化内镜细菌及乙肝病毒消毒效果实验研究[D]. 马春丽. 第四军医大学, 2013(02)
  • [10]四种全自动内镜消毒机对内镜消毒效果的比对观察[J]. 钟昱文,翁涛华,黄美卿,张里君,柯昌文.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8(04)

标签:;  ;  ;  ;  ;  

自动内窥镜洗消机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