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鼻中隔矫正8例体会

再次鼻中隔矫正8例体会

一、再次鼻中隔矫正术8例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胡晓勋,付书彩[1](2017)在《应用鼻内窥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的治疗效果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应用鼻内窥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4例应用鼻内窥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抛硬币方式随机分配54例患者为观察组和対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矫正手术方式,观察组实施鼻内窥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5.1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全部获得治愈,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经过术后6个月内的随访,对照组出现鼻腔黏连2例,鼻中隔穿孔1例,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鼻内窥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应用。

林波,胡怀军,朱信彤[2](2015)在《鼻中隔矫正术后鼻中隔缝合与鼻腔填塞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鼻中隔矫正术后鼻中隔缝合与鼻腔填塞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40例鼻中隔矫正术患者随机分为填塞组与缝合组各2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及术后出血情况。结果填塞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鼻部疼痛、头痛、鼻塞、吞咽困难、睡眠困难、拆线及抽出填塞物时疼痛)及出血的VAS均高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鼻中隔血肿及穿孔,各有2例和3例出现鼻腔粘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黏膜连续缝合操作简单、方便,是替代鼻中隔矫正术后鼻腔填塞的可行方法。

谭明[3](2014)在《鼻内镜下改良切口的鼻中隔再次矫正术》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改良切口的鼻中隔再次矫正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行鼻中隔矫正术失败的37例患者在我科行鼻内镜下改良切口的鼻中隔再次矫正手术,手术切口在鼻小柱后方、鼻中隔软骨尾端前缘,上自鼻中隔软骨尾端顶部,向下延至鼻腔底部;然后沿此缘依次切开皮肤及黏膜,暴露软骨膜,自前向后将鼻中隔黏膜及粘连的纤维组织切开分离,切除偏曲的部分骨质。与传统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手术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鼻内镜下采用改良切口行鼻中隔再次矫正术的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1年,鼻中隔偏曲矫正良好,鼻腔通畅,临床症状显着改善,无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鞍鼻及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改良切口的鼻中隔再次矫正术手术时间(自切开黏膜开始至切口缝合结束)平均为20.34±4.7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5.35±3.54ml,一侧中隔粘膜破损2例,粘膜完整35例,疗效好转2例,治愈35例。传统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9.44±7.2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2.77±8.15ml,一侧中隔粘膜破损8例,两侧粘膜破损3例,粘膜完整25例,有并发症3例,疗效好转13例,无效3例,治愈20例。改良切口手术组与传统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手术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效果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鼻内镜下改良切口的鼻中隔再次矫正手术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手术方式,可以对两侧鼻中隔黏膜之间粘连的纤维组织直接进行切开分离,具有出血少、视野清晰、容易分离、黏膜张力小不容易损伤、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操作简单、安全,大大降低了鼻中隔再次矫正术的难度和风险,术后疗效好、并发症少,创伤小,符合现代鼻微创观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玉梅,孔繁勇[4](2013)在《对比观察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效果》文中指出目的对比观察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传统中隔矫正手术治疗,观察组予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对比两组2周后治愈情况,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9.13%)明显高于对照组(43.6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17%)明显低于对照组(48.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中隔偏曲的治疗中采用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手术相较于传统鼻中隔矫正手术,其治愈率高,手术危险性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吴伟[5](2013)在《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比较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效果情况。方法:分析耳鼻喉科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50例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组30例和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组20例。结果:经鼻内窥镜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窥镜下的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康洪涛[6](2013)在《经鼻内窥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矫正鼻中隔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经鼻内窥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矫正鼻中隔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Ⅰ组(采用传统鼻中隔矫正术)40例和治疗Ⅱ组(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Ⅰ组手术时间(52.3±7.4)min、术中出血量(33.3±8.5)ml,明显多于治疗Ⅱ组的(43.3±5.6)min、(20.1±7.8)ml(t=6.13、7.24,均P<0.05);治疗Ⅰ组治愈15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治疗Ⅱ组治愈22例、有效1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7,P<0.05)。结论经鼻内窥镜治疗鼻中隔偏曲创伤小、出血量少、疗效显着。

吴敬东[7](2012)在《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比较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比较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组)30例。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术后疼痛、粘骨膜完整性、术后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创伤小、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学军,赵杰[8](2012)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149例治疗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的149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49例随访1~6个月,其中治愈114例(占76.51%),好转35例(占23.49%),无不愈患者;术后发生鼻中隔血肿2例、鼻中隔与下鼻甲粘连4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治愈。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操作简便、术野清晰、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在治疗鼻中隔偏曲上具有显着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健[9](2012)在《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效果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50例和对照组(传统鼻中隔矫正术)20例。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22.22,P<0.05)。结论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倪敏,张瑶琳[10](2011)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65例体会》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的方法及心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病例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全部病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满意。结论: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更精确彻底。

二、再次鼻中隔矫正术8例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再次鼻中隔矫正术8例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应用鼻内窥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的治疗效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疗效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3 讨论

(2)鼻中隔矫正术后鼻中隔缝合与鼻腔填塞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1.2.2 术后疗效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及出血VAS比较
    2.2 术后随访
3 讨论

(3)鼻内镜下改良切口的鼻中隔再次矫正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谢语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比较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7)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比较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8)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149例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疗效评价[1]
2 结果
3 讨论

四、再次鼻中隔矫正术8例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鼻内窥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的治疗效果探讨[J]. 胡晓勋,付书彩. 中国现代医生, 2017(36)
  • [2]鼻中隔矫正术后鼻中隔缝合与鼻腔填塞的疗效比较[J]. 林波,胡怀军,朱信彤. 现代医药卫生, 2015(12)
  • [3]鼻内镜下改良切口的鼻中隔再次矫正术[D]. 谭明. 广西医科大学, 2014(10)
  • [4]对比观察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效果[J]. 赵玉梅,孔繁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12)
  • [5]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比较观察[J]. 吴伟. 北方药学, 2013(05)
  • [6]经鼻内窥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矫正鼻中隔疗效比较[J]. 康洪涛. 中国基层医药, 2013(06)
  • [7]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比较观察[J]. 吴敬东. 中国医药导刊, 2012(12)
  • [8]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149例治疗体会[J]. 张学军,赵杰.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03)
  • [9]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 张健. 中国基层医药, 2012(09)
  • [10]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65例体会[J]. 倪敏,张瑶琳. 中外妇儿健康, 2011(07)

标签:;  ;  

再次鼻中隔矫正8例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