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蟾膏治疗糖尿病坏疽12例报告

金蟾膏治疗糖尿病坏疽12例报告

一、金蟾膏治疗糖尿病性坏疽12例报道(论文文献综述)

曲鹏[1](2019)在《一效膏调节PCNA及IGF-1R表达,促进糖尿病小鼠皮肤溃疡愈合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在建立的糖尿病皮肤溃疡小鼠模型上应用一效膏进行治疗并观察,初步探讨其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修复、愈合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一效膏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提供相关基础研究依据。材料与方法:将28只SPF级昆明种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糖尿病皮肤溃疡造模组21只、正常组7只,造模组在成功造模后,再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一效膏组;康复新液组;生理盐水组。3组分别以一效膏;康复新液;生理盐水每日创面处换药,连续换药14天。每日观察实验小鼠一般状态,并密切关注创面大小,渗出多少及新生肉芽情况。第14d以薄膜法测量各小鼠创面面积,记录创面缩小面积及计算愈合率,并于创面处取材,分别应用HE染色法及免疫组化法观察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炎性细胞数变化、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表达情况,并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经过适应性喂养,各组小鼠空腹血糖和体质量均无明显差异;换药前造模组小鼠空腹血糖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换药期间一效膏组,康复新液组,生理盐水组较正常组小鼠均出现消瘦,精神萎靡,皮毛欠光泽,反应略迟钝,饮食、水量均明显增加,尿量多,色黄质稠,味臭秽的表现;换药14天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及体质量,正常组和造模组三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三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2.经治疗,一效膏组创面缩小面积及愈合率优于康复新液组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创面基底组织HE染色显示一效膏组切片可见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偶见炎性细胞;康复新液组切片可见部分新生毛细血管,仍存在少量炎性细胞;生理盐水组切片见新生毛细血管少,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正常组未见新生毛细血管及炎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情况IGF-IR及PCNA表达:IGF-1R在生理盐水组的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PCNA在生理盐水组的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二者的表达在一效膏组均高于康复新液组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1.一效膏能够促进实验性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的愈合。2一效膏促进实验性糖尿病皮肤溃疡愈合的机制之一是上调组织中PCNA及IGF-IR的表达水平。

李响[2](2017)在《银黄洗剂浸渍法治疗湿热毒盛型糖尿病足病湿性坏疽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中医外治法对疮疡的理论为指导,依据创面的破溃程度,观察银黄洗剂浸渍疗法对湿热毒盛型糖尿病足病湿性坏疽的治疗作用,有效的掌握治疗糖尿病足病湿性坏疽的安全性及可靠性,为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42例湿热毒盛型糖尿病足湿性坏疽的患者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治疗组以银黄洗剂浸渍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新液常规治疗,每日一次,28天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创面面积、创面深度、肉芽生长、创周渗出、疼痛情况及全血WBC、NE%、CRP含量的变化。用数码照相机拍照记录治疗前后溃疡面的变化,并用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创面面积、坏死组织面积、肉芽组织面积等。所得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在改善脓液渗出情况、创面面积、创面深度、肉芽生长及疼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WBC、NE%及CRP的降低作用贯穿整个疗程.结论:银黄洗剂对创面的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脓液渗出情况、创周红肿、创周温度及疼痛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李栋[3](2017)在《对股动脉灌注丹参注射液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评估》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股动脉灌注丹参注射液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评估,为此疗法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提供临床数据。方法以我院2015年6月-2017年2月入住的缺血性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90例,采用随机抽号方法:列出流水号为01~90,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患者随机抽取一个号码,按列出的流水号01~90所对应的治疗分配.即对照组(1-30)治疗组A (31-60)治疗组B (61-90)。对照组:静脉滴注的方式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A组:股动脉灌注丹参注射液;治疗B组:股动脉灌注前列地尔注射液,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记录患者治疗前的创面大小、血脂、血常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生化指标:FIB、FBG、CRP、Hcy、ALT、AST、CRE;的检验结果,治疗一疗程后再次记录上述指标检验结果,观察其前后变化情况,统计分析检验数据得出结论。结果1)三组经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三组在WBC、HCT、PLT、PCT、TG五项指标中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A组WBC为5.12×109/L、TG为0.83mmol/L,对照组WBC为8.87×109/L、TG为1.75mmol/L,通过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经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得到了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血浆黏度有所下降(P<0.05),治疗A组、B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都有所下降(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A组全血黏度低切为8.14 (200/s) mPa.s、红细胞变形指数为0.72,对照组全血黏度低切为9.83 (200/s) mPa.s、红细胞变形指数为0.61,通过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3)三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FIB和CRP含量表现出下降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治疗A组FIB为3.25/L,对照组FIB为2.31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A组和治疗B组CRP分别为29.38mg/ml、32.02mg/ml,对照组CRP为35.17mg/ml,通过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4)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三组患者创面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长径为6.64mm,短径为4.00mm,对照组长径为9.54mm,短径为6.21mm通过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5)三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对照组为56.67%,治疗B组为70.00%,治疗A组为83.33%,通过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不良反应角度,A组与B组、对照组在ALT、AST、CRE的检验结果差异不显着,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动脉灌注丹参注射液具有抗凝、抗炎作用并能显着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水平;与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和股动脉灌注前列地尔注射液相比,股动脉灌注丹参注射液具有更为显着的疗效;股动脉灌注药物的治疗在安全性方面无不良反应。

陈奎铭,王小平,蔡惠群[4](2017)在《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近况》文中认为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s,DFUs)是指糖尿病患者在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踝关节以下部位发生的溃疡[1]。中医认为DFUs属于"脱疽"范畴。根据本病的特点主张分期、分型施治,亦有专方专药;中药内服外用,重视整体与局部结合,提高了溃疡面愈合率。现就近十年中医药治疗DFUs的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王龙娜[5](2014)在《股动脉加压灌注疏血通治疗2级DF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股动脉加压灌注疏血通治疗2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为此疗法治疗2级糖尿病足提供临床数据。方法本课题选取2011年1月~2014年3月入住唐山市协和医院的2级糖尿病足患者120例。所选病例按入院顺序编号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疏血通静点组、疏血通灌注组,前列地尔灌注组各40例进行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一般临床症状,血液检查结果,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等,根据数据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一般临床症状:一般临床症状主要以肢体发凉、静息痛、间歇性跛行、ABI指数为指标做记录。治疗后三组病例均有明显好转,其中疏血通灌注组疗效优于前列地尔灌注组与疏血通静点组(P<0.05)。2血液检查:结果提示三组病例的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的检测结果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疏血通灌注组的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改善情况要优于疏血通静点组及前列地尔灌注组(P<0.05)。3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疏血通灌注组胫后动脉、股浅动脉、足背动脉的血流束宽度及胫后动脉的血流频谱峰值改善情况优于其他两组(P<0.05)。4创面变化:三组病例通过分别测量治疗前后创面长短径的变化来衡量临床疗效,经过治疗后三组病例均有好转,其中疏血通灌注组疗效要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1股动脉加压灌注给药可以使患处达到最大血药浓度,用药量少,发挥药物最大效应,起效快,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临床操作简便,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优于静脉滴注给药方法。2疏血通注射液是利用现代制剂手段,依照中药配伍理论,由水蛭,地龙有效成分提取而成的中药复合制剂,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功效,临床广泛应用于瘀血所致的多种病症。现代西医研究认为水蛭、地龙具有溶栓、抗凝、抗炎、镇痛、修复神经、促进神经再生、保护细胞、促进创面愈合等功效。研究结果表明疏血通注射液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前列地尔注射液。3疏血通股动脉加压灌注法治疗2级糖尿病足,临床疗效显着,适于临床推广。

雷彩霞[6](2014)在《复方黄柏液对糖尿病足溃疡湿热蕴结型创面愈合过程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对糖尿病足溃疡湿热蕴结型不同时间节点的创面面积、创面深度、肉芽组织形态、脓液情况、创周红肿、皮肤温度、疼痛及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评价复方黄柏液对糖尿病足溃疡的干预作用。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足溃疡湿热蕴结型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复方黄柏液外敷换药,对照组采用康复新液常规换药,观察周期为28天。观察两组第0、7、14、21、28天创面面积、创面深度、肉芽组织形态、创周红肿、脓液情况、创周温度、疼痛情况及全血WBC、NE%、CRP含量的变化;记录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面积采用数码照像+photo shop软件分析计算。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研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65.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创面面积、创面深度、肉芽组织形态、脓液情况、创周红肿、创周温度及疼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脓液情况、创周红肿、创周温度及疼痛在开始给药后的7天内有明显改善作用;而对创面面积、创面深度、肉芽组织形态则在给药后第7天开始有显着改善。①对脓液情况的改善作用从接受治疗开始,持续至第14天;改善作用以开始用给药后的7天内最为明显。②对创周红肿、创周温度的改善作用均从接受治疗开始,持续至第21天。其中,对创周温度的改善最佳时间为治疗后的7天内;对创周红肿的改善最佳时间为治疗后的14天内。③对疼痛的改善作用贯穿整个疗程,但改善的最佳时间为治疗后的14天内。④对创面面积、创面深度、肉芽组织形态的改善作用从治疗后第7天开始,持续至第28天。其中,对创面深度、肉芽组织形态的改善作用以第7-14天尤为明显。对WBC、NE%、CRP的改善:治疗组WBC、NE%及CRP含量随时间变化均逐渐下降,且第7、14、21、28天对WBC、NE%、CRP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WBC、NE%及CRP的降低作用贯穿整个疗程,以开始用药后的7天内最为明显。研究结论:复方黄柏液对创面愈合过程的不同环节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在感染期和坏死组织附着期:对脓液情况、创周红肿、创周温度及疼痛均有明显改善;在肉芽组织增生期和上皮形成期:对创面深度、肉芽组织形态、创面面积有显着改善。故可认为复方黄柏液能有效地缩小糖尿病足溃疡湿热蕴结型的创面面积,改善创面深度及肉芽组织形态、减少脓液、减轻创周红肿、降低创周温度、缓解疼痛,从而加速创面愈合。

牛武国,李喜梅[7](2014)在《虫类中药溻渍结合生肌玉红膏涂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虫类中药溻渍结合生肌玉红膏涂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虫类中药溻渍和生肌玉红膏涂药,每日1次,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根据观察记录的健康肉芽首次出现时间(GT)和溃疡面愈合时间(HT)对疗效进行判定和记录。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程度的GT、H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虫类中药溻渍结合生肌玉红膏涂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明显,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张林[8](2012)在《大黄蛰虫丸改善肢体缺血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大黄蛰虫丸对后肢缺血大鼠的缺血肢体的改善情况,为临床使用大黄蛰虫丸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采用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大黄蛰虫丸低剂量组、大黄蛰虫丸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大鼠采用右下肢股动脉部分切除的方法制作缺血模型。各组大鼠均于造模后次日开始灌胃给药,连续21天。自造模之日起每日观察大鼠的生存活动情况。处死动物后取切除部分股动脉侧下肢肌肉制作标本,检测肌肉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和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的表达并观察病理切片。结果:1.空白对照组大鼠一切活动情况良好;模型组大鼠缺血肢体的缺血症状越来越重,最后缺血肢体的远端甚至出现发黑、坏死;给药组大鼠缺血肢体的缺血症状逐渐缓解,缺血肢体逐渐恢复基本的日常功能,其中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2.缺血缺氧侧下肢肌肉缺氧诱导因子(HIF-1)表达:模型对照组、大黄蛰虫丸高剂量组和大黄蛰虫丸低剂量组的平均光密度值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模型对照组平均光密度值低于大黄蛰虫丸高剂量组和大黄蛰虫丸低剂量组(p<0.01);给药组缺氧诱导因子(HIF-1)的表达均高于模型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大黄蛰虫丸高剂量组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大黄蛰虫丸低剂量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缺血缺氧可以诱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HIF-1)的表达,而大黄蛰虫丸可进一步增加缺血缺氧组织缺氧诱导因子(HIF-1)的表达,尤其以大黄蛰虫丸高剂量组作用最为明显。3.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表达:模型对照组、大黄蛰虫丸高剂量组和大黄蛰虫丸低剂量组的平均光密度值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模型对照组平均光密度值低于大黄蛰虫丸高剂量组和大黄蛰虫丸低剂量组(p<0.01);给药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的表达均高于模型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大黄蛰虫丸高剂量组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大黄蛰虫丸低剂量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缺血缺氧可以诱发组织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的表达,而大黄蛰虫丸可进一步增加缺血缺氧组织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的表达,尤其以大黄蛰虫丸高剂量组作用最为明显。结论:因为缺氧诱导因子(HIF-1)的靶基因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s’端启动子中有一28kb的增强子片段,内含缺氧诱导因子-1(HIF-1)结合位点,该片段与缺氧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录率增加有关。缺氧诱导因子(HIF-1)与相应的DNA结合,进而激活了HIF-1a羧基端转录活性区,这些变化增加了HIF-1a羧基端与P300/CBP-CH1的结合力,后者为核磷酸蛋白,是HIF-1调控DNA的重要信号传导蛋白。激活的HIF-1a通过该核磷酸蛋白将转录信号传给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开始发挥其转录活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特异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调节血管生成的因子并可独自诱导新生血管形成。血管生成是原始血管丛或已存在的血管经芽生或其他方式形成新的血管的过程;同时,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是分子量为130kD的跨膜糖蛋白,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主要分布在脉管细胞上,尤其在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连接处有高水平表达。与血管形成关系密切,在体内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所以,大黄蛰虫丸可以通过增加缺血缺氧组织缺氧诱导因子(HIF-1)和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的表达,进而诱导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改善缺血缺氧的肢体的缺血症状,并且,大黄蛰虫丸高剂量组的作用优于大黄蛰虫丸低剂量组,为临床应用大黄蛰虫丸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郭玉晶[9](2009)在《解毒洗药外洗治疗糖尿病足湿性坏疽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解毒洗药对糖尿病足疮面的治疗作用,客观评价其治疗糖尿病足湿性坏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初步阐述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糖尿病足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于换药前应用解毒洗药外洗患足45分钟后行常规换药,对照组换药前应用自配胰岛素溶液湿敷30分钟后行常规换药常规换药。疗程一个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患足疮面变化情况。结果统计:①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2.8%,显愈率85.7%;对照组总有效率77.8%,显愈率48.1%。治疗组显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②两组创面情况比较,治疗组在炎症控制、创面缩小率和缓解疼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缓解疼痛方面,治疗组疼痛患者23例,治疗后疼痛消失3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显效率65.2%,总有效率86.9%。对照组疼痛患者27例,治疗后疼痛消失1例,显效3例,有效7例,显效率19.1%,总有效率52.4%。经x2检验,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解毒洗药外洗治疗糖尿病足湿性坏疽有明显疗效。它应用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上具有较好的控制炎症浸润,促进腐肉脱落,促进肉芽生长的功效,从而使疮面较快达到良好的生长状态,并有效促进疮面愈合的作用。该治疗缩短了创面的愈合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节约了经费,值得推广。

李欣伟,孙述栋,闫方明[10](2001)在《金蟾膏治疗糖尿病性坏疽12例报道》文中认为

二、金蟾膏治疗糖尿病性坏疽12例报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蟾膏治疗糖尿病性坏疽12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一效膏调节PCNA及IGF-1R表达,促进糖尿病小鼠皮肤溃疡愈合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银黄洗剂浸渍法治疗湿热毒盛型糖尿病足病湿性坏疽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在糖尿病足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 中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
        二. 中医对糖尿病足病的病因病机
        2.1 古代中医对糖尿病足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现代中医对糖尿病足病的病因病机
        2.3 辩证分型
        三.糖尿病足的中医疗法
        3.1 糖尿病足的中医外治疗法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进展
        一. 糖尿病足的定义
        二. 糖尿病足溃疡形成机制
        2.1 周围血管病变
        2.2 神经病变
        2.3 免疫功能障碍
        2.4 皮肤组织隐性损害
        2.5 细菌感染
        三. 危险因素
        四. 诱因
        五. 辅助检查
        5.1 实验室检查
        5.2 甲皱微循环
        5.3 神经电生理检测
        5.4 多普勒超声检查
        5.5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5.6 动脉造影
        5.7 足背静脉血气分析
        5.8 经皮氧分压(Tc P02)测定
        六. 糖尿病足西医分期分型
        七. 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
        7.1 药物治疗
        7.2. 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疗
        7.3. 糖尿病足处理新技术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分组
        2. 诊断标准
        2.1 糖尿病足溃疡的诊断标准
        2.2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标准
        6. 脱落标准
        7. 治疗方案
        7.1 基础治疗
        7.2 局部治疗
        7.3 观察药物
        8. 观察方法及观察指标
        8.1 观察方法
        8.2 观察指标
        8.3 炎症相关指标
        8.4 安全性指标
        9. 疗效标准
        10. 统计分析
    结果与分析
        1. 基本情况比较
        1.1 两组样本性别构成情况比较
        1.2 两组样本年龄分布情况
        1.3 两组样本糖尿病病程(年)比较
        1.4 两组样本患者糖足溃疡病程比较
        1.5 两组样本治疗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情况比较
        1.6 两组样本治疗前ABI比较
        1.7 两组患者治疗前Wagner分级比较
        2. 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2.1 两组样本治疗前与治疗后溃疡面积比较
        2.2 两组样本治疗前与治疗后溃疡深度比较
        2.3 两组样本治疗前与治疗后脓苔变化情况比较
        2.4 两组样本治疗前与治疗后肉芽生长情况比较
        2.5 两组样本治疗前与治疗后渗出积分比较
        2.6 两组样本治疗前与治疗后疼痛积分比较
        2.7 两组样本治疗前与治疗后炎症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3. 总疗效比较
    讨论
        1. 结果分析
        1.1 创面情况
        1.2 炎症相关指标
        2. 银黄洗剂的作用机理
        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3)对股动脉灌注丹参注射液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1.1.4 仪器与试剂
        1.1.5 试验分组及给药方式
        1.1.6 观察指标
        1.1.7 疗效判定标准
        1.1.8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2 患者血脂、血常规检查对比
        1.2.3 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1.2.4 患者血生化指标对比
        1.2.5 患者治疗前后创面大小比较
        1.2.6 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1.2.7 三组不良反应
    1.3 讨论
        1.3.1 实验药品
        1.3.2 给药方法
        1.3.3 并发症
        1.3.4 观察指标
        1.3.5 临床疗效
        1.3.6 不足与展望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2.1 中医治疗
    2.2 基础疾病治疗
    2.3 局部创面治疗
    2.4 内科治疗
    2.5 外科治疗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股动脉灌注丹参注射液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病历
附录B 缺血性糖尿病足的诊断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4)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药内治法
    1.1 分期论治
    1.2 辨证论治
    1.3 单方论治
2 中医外治法
    2.1 蚕食清创法
    2.2 中药熏洗法
    2.3 中药溻渍法(含中成药外洗)
    2.4 中药外敷法(包括中药箍围疗法)
    2.5 中医灸法
3 内外同治
    3.1 分期内治结合中医外治法
    3.2 分型内治结合中医外治法
    3.3 单方内治结合中医外治法
    3.4 中成药静滴结合中医外治法
4 结语

(5)股动脉加压灌注疏血通治疗2级DF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病例选取与实验方法
        1.1.1 病例选取
        1.1.2 实验方法
    1.2 结果
        1.2.1 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2 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观察对比
    1.3 讨论
        1.3.1 糖尿病足的现代研究
        1.3.2 实验药品讨论
        1.3.3 给药方法讨论
        1.3.4 糖尿病足愈后护理
        1.3.5 问题与展望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2.1 糖尿病足的现代治疗
        2.1.1 中医临床治疗 DF
        2.1.2 西医临床治疗 DF
        2.1.3 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 DF
    2.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病例调查表
附录B 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复方黄柏液对糖尿病足溃疡湿热蕴结型创面愈合过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足的中医外治现状
    综述二 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外科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虫类中药溻渍结合生肌玉红膏涂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方法
    三、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8)大黄蛰虫丸改善肢体缺血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附录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解毒洗药外洗治疗糖尿病足湿性坏疽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部分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诊疗标准
        1.4 纳入病例标准
        1.5 排除病例标准
        1.6 剔除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药物制备
        2.2 观察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统计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3.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3.3 安全评价
讨论
    1 外治疗法概论
        1.1 外治疗法古代研究
        1.2 外治疗法的作用原理与现代研究
    2 中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
        2.1 对病名的认识
        2.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对治疗的认识
    3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足的认识
        3.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3.2 对治疗的认识
    4 试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4.1 立题依据与立法特点
        4.2 外洗疗法应用于糖尿病足治疗的临床疗效特点分析
        4.3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10)金蟾膏治疗糖尿病性坏疽12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一般资料
创伤诱因
临床表现
    1.坏疽发生前治疗
    2.坏疽部位
治疗
    1.综合治疗
    2.局部治疗
结果
分析

四、金蟾膏治疗糖尿病性坏疽12例报道(论文参考文献)

  • [1]一效膏调节PCNA及IGF-1R表达,促进糖尿病小鼠皮肤溃疡愈合的实验研究[D]. 曲鹏.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2]银黄洗剂浸渍法治疗湿热毒盛型糖尿病足病湿性坏疽的临床观察[D]. 李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7(08)
  • [3]对股动脉灌注丹参注射液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评估[D]. 李栋. 华北理工大学, 2017(03)
  • [4]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近况[J]. 陈奎铭,王小平,蔡惠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04)
  • [5]股动脉加压灌注疏血通治疗2级DF疗效观察[D]. 王龙娜. 河北联合大学, 2014(01)
  • [6]复方黄柏液对糖尿病足溃疡湿热蕴结型创面愈合过程的临床观察[D]. 雷彩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7]虫类中药溻渍结合生肌玉红膏涂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观察[J]. 牛武国,李喜梅.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03)
  • [8]大黄蛰虫丸改善肢体缺血的实验研究[D]. 张林.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06)
  • [9]解毒洗药外洗治疗糖尿病足湿性坏疽的临床研究[D]. 郭玉晶.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 [10]金蟾膏治疗糖尿病性坏疽12例报道[J]. 李欣伟,孙述栋,闫方明. 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1(04)

标签:;  ;  ;  ;  ;  

金蟾膏治疗糖尿病坏疽12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