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测定葡萄酒品质的研究

气相色谱法测定葡萄酒品质的研究

一、气相色谱法确定葡萄酒品质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徐雯[1](2021)在《蓝莓酒发酵过程中关键成分的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蓝莓酒中花色苷含量决定果酒颜色的深浅,有机酸种类及含量影响果酒的口感和稳定性,甲醇含量影响果酒安全品质。本论文通过研究蓝莓酒发酵过程中花色苷和有机酸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初始糖度、浸渍时间和发酵温度三个因素对其的影响。为高效准确检测出蓝莓酒中的甲醇含量,优化了国标中甲醇含量的气相色谱检测条件。本论文采用pH示差法检测发酵过程中花色苷含量。初始糖度和浸渍时间通过酒精度对花色苷含量发挥作用,发酵温度影响反应速率进而对花色苷含量产生影响。总的来说,初始糖度(乙醇)和浸渍时间的增加,降低了花色苷含量;发酵温度的升高,提高了花色苷含量。相对而言,初始糖度(乙醇)和浸渍时间对花色苷含量的影响要大于发酵温度对其的影响。本论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蓝莓酒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种类及含量。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可被酵母作为代谢底物,致其消耗及最终产物的排泄。酵母的生长和代谢通常导致苹果酸、奎宁酸和草酸的减少,同时导致乙酸和乳酸的增加,这些变化的过程中伴有琥珀酸的大量增加。发酵温度和初始糖度的增加会使柠檬酸含量增加;高糖低温的发酵环境有利于苹果酸的保存;发酵温度和初始糖度对琥珀酸和乳酸含量无影响;初始糖度对奎宁酸动态变化无影响,但发酵温度升高会使其含量增加;温度的升高会使草酸的损失量更明显,初始糖度的变化对草酸的动态变化无影响。本论文采用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内标法测定蓝莓酒中的甲醇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内标物为正丙醇,结合正交试验从升温程序、初始柱温和进样口温度三个方面对国标法的色谱条件进行优化。本论文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对果酒中的甲醇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佳,不受进样干扰,能快速准确检测出果酒中的甲醇含量。

官凌霄[2](2021)在《六个葡萄品种酿酒品质分析及单体酚色谱指纹图谱构建》文中提出本研究以酿酒葡萄嘉年华(JNH)、紫大夫(ZDF)、媚丽(ML)、摩尔多瓦(ME)、公酿一号(GN)、北冰红(BBH)为原料,比较了不同品种葡萄果实及其所酿单品种葡萄酒品质特性,构建了葡萄酒单体酚指纹图谱,以期为酿酒葡萄栽培选择及葡萄酒品种鉴别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六个酿酒葡萄品种果实品质分析六个酿酒葡萄品种果实中,ZDF葡萄的果穗质量最大;ME葡萄的百粒质量最大,出汁率最高;GN葡萄果实的还原糖、总酸含量均为最高。葡萄籽中酚类物质含量高于果皮。葡萄皮中,ME的单宁、黄烷醇等各类酚类物质含量均高于其他品种。葡萄籽中,欧亚种葡萄JNH和ZDF的酚类物质含量较高。六个酿酒葡萄品种有机酸物质的总含量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是BBH>JNH>ME>GN>ZDF>ML,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琥珀酸等有机酸在六个品种中均检测出。六个酿酒葡萄品种共检测出36种香气物质,香气物质总含量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GN>BBH>ME>ZDF>JNH>ML。由主成分分析结果可以看出,ME、GN、BBH葡萄位于第一主成分的正向端,欧亚种葡萄JNH、ZDF、ML位于第一主成分的负向端,位置区分明显。(2)六种单品种葡萄酒品质分析六个品种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均符合GB/T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要求。BBH葡萄酒的还原糖、总糖、酒度、总浸出物等含量均为最高,GN葡萄酒的总酸含量最高,ME葡萄酒的挥发酸含量最高。在酚类物质中,BBH葡萄酒的单宁、类黄酮和总酚总含量均为最高,GN葡萄酒的总花色苷和总黄烷醇含量为最高,ML葡萄酒的各类酚类物质总含量均为六个品种中最低。六种葡萄酒单体酚化合物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GN>BBH>ME>ZDF>JNH>ML。六种葡萄酒均检测出草酸、柠檬酸、酒石酸等七种有机酸,其中琥珀酸、酒石酸和苹果酸的含量较高,草酸、乙酸和柠檬酸的含量较低,JNH和ZDF葡萄酒的有机酸含量显着高于GN和BBH葡萄酒;ML葡萄酒的有机酸含量在六个品种中最低。六个单品种葡萄酒香气物质总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ML>BBH>GN>ZDF>JNH>ME,种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ML>BBH>GN>JNH>ZDF>ME,ML葡萄酒的香气物质含量和种类数均最高。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而言,ML葡萄酒位于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正向端,JNH和ZDF位于第二主成分的正向端,ME位于第三象限,GN和BBH位于第四象限,不同品种葡萄酒在香气上得到了很好的区分。六种葡萄酒的感官品评结果按分值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BBH>JNH>ZDF>ME>ML>GN,JNH、ML和ME葡萄酒的香气以果香为主,ZDF和GN葡萄酒的香气比较复杂,BBH葡萄酒香料味更明显。(3)六种葡萄酒指纹图谱构建使用UPLC数据构建出六种葡萄酒的单体酚指纹图谱。根据保留时间和最大吸收波长对六种葡萄酒指纹图谱中的单体酚化合物进行定性,共定性出15种单体酚化合物,没食子酸、安息香酸、儿茶素、绿原酸、咖啡酸、丁香酸、表儿茶素、香豆酸、阿魏酸、芦丁、水杨酸、香豆素、杨梅素、白藜芦醇和槲皮素。不同品种葡萄酒同一物质指纹峰的出峰时间基本一致,但整体峰型具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可以用来区别不同品种的葡萄酒。经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六个品种葡萄酒的UPLC指纹图谱均符合国家标准。经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单体酚指纹图谱可用于葡萄酒的质量检测和品种鉴别。

刁娟娟,李玮,李莉,艾尔肯·依布拉音,钟德全[3](2021)在《近红外光纤光谱法快速检测葡萄酒中酒精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构建近红外光纤传感检测系统,结合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化学计量学,对葡萄酒中酒精度进行快速检测。方法以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构建近红外光纤传感检测系统,分别使用偏最小二乘法和主成分回归对葡萄酒中酒精度进行近红外光谱分析,进行模型参数的比较。采用国标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中气相色谱法对近红外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模的预测性能优于主成分回归分析。在偏最小二乘法建模中,其决定系数(R2)为0.9534,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0.0283,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179,相对分析误差(RPD)为3.0607。统计学分析表明近红外分析的预测值与气相色谱法测定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近红外光纤光谱法用于葡萄酒中酒精度的检测,操作简便、快速。近红外技术在酒类品质监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廖斯霞[4](2020)在《Vis-NIR光谱的葡萄酒多指标同时分析及品牌鉴别方法》文中研究表明葡萄酒是酒精含量温和、口感多样化、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酒精饮料。葡萄酒酿造包括微生物发酵和多种有机物的浸出和转化过程。经过独特、缓慢的工艺过程,可酿造口味芳香细致的优质葡萄酒。酒精度、总糖、总酸和总酚是葡萄酒规模化生产的主要质量监控指标。传统检测方法需要多种检测方法、设备和试剂,繁琐耗时,不能满足葡萄酒酿造过程的实时检测需求。可见-近红外(Vis-NIR)光谱是一种间接分析技术,可以利用已知样品的光谱和指标理化值进行定标,实现对未知样品的多指标同时快速定量/定性分析。本文系统研究基于葡萄酒光谱的质量指标(酒精度、总糖、总酸和总酚)的同时定量分析方法,开展新型光谱预处理和波长模型优化方法的研究和集成,提高光谱的分析精度。另一方面,优质葡萄酒品牌的鉴别可避免掺假和欺诈,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益。由于高的相似性,葡萄酒品牌鉴别方法复杂且困难。本文也开展基于Vis-NIR光谱定性判别分析的葡萄酒品牌鉴别的方法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基于NIR光谱的葡萄酒四质量指标的同时定量分析方法:1)基于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多划分建模体系,依据综合预测误差(SEP+)优选参数,避免数据过拟合。并采用不参与建模的样品进行独立检验,使结果具有客观性。2)建立基于Norris导数滤波的光谱预处理优化平台,依据Norris-PLS模型效果确定参数(平滑点数s、导数阶数d和差分间隔g)。酒精度、总糖、总酸和总酚四指标的最优参数(d,s,g)分别为(2,9,3);(1,19,5);(1,17,11);(1,1,1)。3)建立基于等间隔组合PLS(EC-PLS)的波长模型优化平台,并集成波长逐步淘汰(WSP)法和穷举法进行二次优化,进一步提升光谱预测能力。上述四指标,二次优化的最优模型的波长数分别为7、10、15和13。经检验,四指标预测值与实测值的预测均方根误差(SEP)分别为0.41 v/v,1.48 g/L,0.68 g/L,0.181g/L;预测相关系数(RP)分别为0.947,0.992,0.981,0.948;样品偏差及预测偏差比(RPD)分别为分别为3.2,6.8,5.1,2.9。表明了预测值与实测值的高相关和低误差。2.葡萄酒品牌鉴别的Vis-NIR光谱定性判别分析:1)建立阴性(智利Aoyo葡萄酒),阳性(其余品牌葡萄酒)样品判别分析的定标-预测-检验的模型评价体系。以总识别准确率(RARTotal)为优化指标选择参数,兼顾各属性样品的判别效果平衡。2)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分别在可见光(400-780nm)、短波NIR(780-1100nm)、长波NIR(1100-2498nm)、NIR(780-2498nm)和全扫描谱区(400-2498nm)上建立判别分析模型。经检验,可见光模型取得最好的预测效果,阴性、阳性和总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100%、95.6%和97.5%。研究表明:1)NIR光谱结合新型化学计量学方法可用于葡萄酒的酒精度、总糖、总酸和总酚等指标的快速同时定量分析。2)Vis-NIR光谱结合PLS-DA方法可用于葡萄酒品牌的定性判别分析。所提出的波长模型优化方法具有新颖性,可为葡萄酒专用光谱仪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该技术快速简便,在葡萄酒酿造过程的实时质量监控中有应用潜力。

郝兰兰[5](2019)在《河西走廊产区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和生物胺的检测分析》文中认为氨基甲酸乙酯(EC)和生物胺(BA)是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产生的代谢副产物,对人体具有潜在毒性作用。本文基于液液萃取前处理,氯化钠盐析辅助二氯甲烷萃取浓缩葡萄酒基质中EC,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以氘代同位素(EC-D5)内标法对EC准确定量。同时,基于QuEChERS前处理方法提取葡萄酒中的BA,结合超高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检测,以1,7-二氨基庚烷为内标,对7种生物胺进行准确定量。在确立两种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对河西走廊产区葡萄酒中EC和BA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将葡萄酒的已知特征参数(酒龄、pH等)与EC、BA检出浓度做相关性分析,评估该产区葡萄酒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如下:1.5 mL供试样品采用15 mL二氯甲烷并配合1.2 g NaCl操作时,可获得最佳的萃取效果,且溶剂量消耗较少。同时,试验所得检测方法在5200μg/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985),其回收率(84.18%111.24%),灵敏度(LOD 0.8μg/L,LOQ2.64μg/L)和精密度(RSD≤3.78%)均满足方法验证标准。2.基于QuEChERS前处理,不经衍生化,NaOH调节葡萄酒pH至12,添加1 g NaCl和2 g无水Na2CO3,用10 mL正丁醇:氯仿(v/v,1/1)萃取,无需净化处理。通过UHPLC-MS/MS(ESI+)进行检测。该方法在0.5800μg/L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03),回收率(81.89%99.61%),灵敏度(LOD,0.501.00μg/L;LOQ,1.653.30μg/L),精密度(RSD≤9.74%)。各验证指标均符合方法学验证标准。3.对81款葡萄酒中EC定量检测分析。EC作为内源化合物,在已有葡萄酒样品中100%检出。我国还未对葡萄酒中的EC作出限量标准,与国际粮农组织(FAO)的限量标准20μg/L相比较,18款葡萄酒超过该值,但18款葡萄酒中多数已超过最佳保质期限。4.对81款葡萄酒中7种生物胺定量检测分析得到,色胺未检出,腐胺、酪胺、2-苯乙胺在所有样品检出,组胺、尸胺、己胺在少数样品中未检出。检出的六种生物胺浓度水平为:腐胺>组胺>酪胺>2-苯乙胺>尸胺>己胺。81款葡萄酒的所检生物胺浓度均未超过已建立的毒性剂量。5.对所检BA和EC浓度值与葡萄酒的特征参数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酒龄的递增,EC浓度增加;葡萄酒中苯乙胺含量与EC、己胺和尸胺含量存在显着的正相关(p<0.01),即当一款葡萄酒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苯乙胺时,其所含的EC、尸胺和己胺也呈现一定浓度的水平;葡萄酒中酪胺含量与组胺含量存在显着正相关性(p<0.01),与尸胺也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同时,葡萄酒中的总生物胺浓度水平主要由腐胺、组胺、酪胺的浓度所决定。

何佳[6](2019)在《QuEChERS提取法结合UHPLC-MS/MS检测葡萄酒中多种农药残留及真菌毒素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葡萄酒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葡萄酒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葡萄酒中可能存在最多的两种污染物是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二者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建立一种可以同时快速检测葡萄酒中多种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的方法十分有必要。目前液-质联用技术在大通量检测多种物质的应用越来越广,它灵敏度高且特异性强;QuEChERS是前处理技术中发展最快的方法之一,它提取步骤少,操作简单安全,经济环保。因此,本试验基于QuEChERS法,对提取葡萄酒中多种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及验证,建立了葡萄酒中49种农药残留和17种真菌毒素的高效快速测定方法。结果如下:(1)试验建立并优化了UHPLC-MS/MS仪器检测方法,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离子源正源(ESI),以10 mmol/L乙酸铵溶液(0.2%甲酸)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选择最优母离子、子离子、去簇电压、碰撞能量等质谱参数,所有目标化合物响应良好。(2)试验采用改进的QuEChERS提取法,优化了提取溶剂酸度,选择1%甲酸-乙腈溶液作为提取溶剂,经氯化钠和无水硫酸镁盐析和干燥,省略分散固相萃取剂净化步骤,直接使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后进行UHPLC-MS/MS检测,提取效率高。(3)66种目标化合物在浓度范围0.05500.00μg/kg线性相关良好,R2均不低于0.9935,LOD为0.0520.00μg/kg。对于绝大多数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来说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11%),在3个不同浓度的添加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68.46118.51%之间,RSD在1.0610.01%之间,满足检测要求。(4)采用建立的方法对采自甘肃河西走廊产区、国外各酒厂和实验室自酿2008-2017不同年份的64款葡萄酒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葡萄酒样品中检测到了嘧菌酯、烯酰吗啉、氟吡甲禾灵等24种农药残留,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伏马菌素B1等4种真菌毒素;其中以伏马菌素B1的含量最高(103.63μg/kg)。在葡萄酒中最常检出的农药残留是烯酰吗啉、氟吡甲禾灵、甲霜灵,并检测到啶酰菌胺、甲基硫菌灵等检出频率较低的农药残留。

曾竟蓝[7](2019)在《柑橘发酵酒陈酿过程的品质变化规律及催陈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实验室自酿的柑橘发酵酒为原料,对其主发酵结束至陈酿12个月期间的主要功能性成分、甲醇和杂醇油以及风味物质进行跟踪测定,探究柑橘发酵酒陈酿过程的品质变化规律,为确定柑橘发酵酒的最佳饮用期及货架期提供数据参考。同时,对柑橘发酵酒的快速陈酿工艺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较优的快速陈酿方法,为提高柑橘发酵酒生产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柑橘发酵酒陈酿过程中主要功能性成分的变化运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柑橘发酵酒陈酿过程中的总黄酮和柠檬苦素类似物(即:柠檬苦素和诺米林)进行跟踪检测,结果发现,陈酿期间柑橘发酵酒中柠檬苦素和诺米林无明显变化,而总黄酮稍有下降,与主发酵结束相比,陈酿12个月时总黄酮下降14.57%。(2)柑橘发酵酒陈酿过程中甲醇和杂醇油的变化利用气相色谱法对柑橘发酵酒陈酿过程中甲醇和杂醇油(即:异丁醇和异戊醇)进行跟踪检测,结果发现,陈酿期间甲醇和杂醇油含量逐渐降低,陈酿12个月后,相对于主发酵结束时甲醇和杂醇油分别下降29.00%和31.35%,其中甲醇含量为164.07 mg/L,符合国标中甲醇的限量。(3)柑橘发酵酒陈酿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利用离子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柑橘发酵酒陈酿过程中的单糖和有机酸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柑橘发酵酒中单糖组分主要为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和木糖。陈酿期间酒中半乳糖、阿拉伯糖和木糖无明显变化,葡萄糖和果糖分别下降61.79%和56.26%,总糖下降41.69%。柑橘发酵酒中主要有机酸为柠檬酸、酒石酸、乙酸、乳酸、苹果酸、抗坏血酸和草酸。陈酿期间,酒中柠檬酸、酒石酸、抗坏血酸、草酸和苹果酸分别减少15.75%、35.11%、48.75%、47.48%和12.17%,乳酸和乙酸分别增加6.77%和5.43%,总酸下降16.85%。陈酿12个月后,柑橘发酵酒酸涩感下降,适口性提高。采用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柑橘发酵酒陈酿过程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发现,陈酿过程中最主要的香气成分为醇类和酯类,两者相对含量之和均在80%以上,其中共有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苯乙醇、异戊醇、辛酸乙酯、乙酸苯乙酯、乙酸异戊酯和2-甲基丙酸乙酯。在陈酿各阶段,各类香气成分的种类、相对含量均有不同,其中酯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增加,醇类、酸类、酚类和醛酮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逐渐减少,烃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稍有增加。陈酿期间,香气成分经历了平衡、稳定及成熟的微妙动态变化,陈酿12个月后,柑橘发酵酒香气浓郁、协调悦人。运用模糊感官评价法对柑橘发酵酒进行感官评价,结果发现,经过陈酿的柑橘发酵酒口感和风味得到改善,与主发酵结束时相比,陈酿12个月后柑橘发酵酒澄清透亮、香气协调、口感柔顺,感官评分从75.9分升为83.8分。(4)柑橘发酵酒催陈方法的研究对柑橘新酒分别进行超声、加热、微波、辐照催陈处理,以基本理化值、功能性成分、副产物、风味物质以及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与自然陈酿的柑橘发酵酒进行对比,找寻柑橘发酵酒最适催陈方法。结果发现,柑橘发酵酒辐照催陈效果最佳,其最佳辐照剂量为1000 Gy。辐照催陈处理后,甲醇和杂醇油分别减少51.69%和47.86%,糖类物质稍有增加,酸类物质减少,香气成分中辛酸乙酯、乙酸异戊酯等酯类增加,苯乙醇、异戊醇等醇类减少,香气醇厚、协调宜人,感官评分为85.3分,稍高于自然陈酿12个月的柑橘发酵酒。

徐军[8](2019)在《浓香型枝江白酒香味成分的分析研究》文中提出中国白酒历史悠久,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喜爱。中国地域广阔,不同省份的酿酒工艺各有特点,使得中国白酒具有多种类型和风格。根据生产工艺、糖化发酵剂、贮存容器、发酵容器等不同将白酒香型分: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及其他香型等共10种。其中,浓香型白酒市场占有率最大,每年消费量到达70%左右。浓香型枝江白酒产于我国长江中游,是浓香型白酒的新名酒品牌,是市场全国化的白酒产品。因此对枝江白酒香味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对掌握浓香型白酒呈香呈味物质,提高白酒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枝江浓香型白酒作为研究对象,对浓香型原酒香味成分及其分析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浓香型枝江白酒中的香味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4种分析方法总结得出了浓香型白酒重要特征风味物质,掌握了原酒中31种重要香味成分在贮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对枝江酒的特征风味进行提炼,由此建立了枝江白酒风味特征指纹图谱,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浓香型枝江白酒香味成分的定性研究针对浓香型枝江白酒中香味成分的含量及性质特点,建立了系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分析方法,包括酸碱性分离浓缩,根据极性分离浓缩,直接进样分析,一次性液液萃取浓缩等方法,精确地完成了对浓香型枝江白酒香味成分的分离浓缩,并采用GC-MS对各色谱峰进行了定性分析。在选取的浓香型枝江原酒样品中共检测出908种香味成分。其中182种酯类化合物,78种醇类化合物,59种芳香类化合物,45种脂肪酸类,23种醛类化合物,29种缩醛类化合物,29种酮类化合物,11种萜烯类化合物,22种硫化物,23种呋喃类化合物,8种吡啶及吡咯类化合物,12种吡嗪类化合物,其他类化合物108种,279种有色谱峰,尚不能确定的未知化合物。2、浓香型枝江白酒香味成分的定量研究在对浓香型枝江白酒定性研究基础之上,针对香味成分在酒样中的含量范围应用不同分析方法对不同种类的化合物进行了定量分析。主要采用气相色谱(GC)毛细管直接进样定量分析色谱骨架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质联用定量分析复杂微量风味成分;采用气质联用(GC-MS)定量分析含硫化合物;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相结合分析含氮化合物;采用离子色谱分析法定量分析有机酸和多元醇。使用以上方法对浓香型枝江白酒样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定量香味成分156种。其中,能定量检出132种,大部分香味成分含量低于1mg/L,另有24种未检出或风味含量低于检出限。对定量结果进行了分析统计,酯类含量最高约占香味成分总量的69.26%,其次是脂肪酸类,约占香味成分总量的14.42%,醇类化合物占总量的9.43%,羰基类化合物占总量的5.75%。其中己酸乙酯含量占总酯的41.96%,乳酸乙酯占总酯的28.27%,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4种酯类总含量占总酯的93.82%。乙酸、己酸、乳酸、丁酸4种酸类约占总酸量的91.60%。3、浓香型枝江白酒呈香化合物的研究研究了酒样前处理技术,包括酸碱分离、稀释等方法,并采用GC-O对浓香型枝江白酒进行分析,嗅闻到风味活性成分94种。总结出了这些风味成分的呈香特征。计算了浓香型枝江白酒风味成分的OAV值,得出23种浓香型枝江白酒的重要香气成分。综合原酒直接进样分析、Osme分析法、AEDA分析法与OAV值分析方法等4种方法的结果,确定浓香型枝江白酒重要呈香物质为: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酯己酸、乙缩醛、乙酸、丁酸乙酯、丁酸、乳酸乙酯、2-乙基-6-甲基吡嗪、异戊醇、乙酸乙酯、戊酸乙酯、异戊酸乙酯、异戊酸、苯乙醛、2-甲基丁酸乙酯、正丙醇、己酸甲酯、异丁酸乙酯等共19种。结果发现辛酸乙酯OAV值仅次于己酸乙酯,这个结果对研究浓香型白酒重要呈香物质是一个重要发现和补充。4、不同酒度浓香型枝江白酒贮存过程中香味成分变化的研究按照生产中白酒馏出时间顺序,摘取了72.7%vol,65.3%vol,55.8%vol三个酒样。对酒样中的31种重要的香味成分,跟踪检测27个月。结果表明:摘酒度数愈高,其主要醛类、醇类、直链低级脂肪酸乙酯的含量就愈高,但其主要酸类物质含量反而愈低。总结为:“酒头”中醛类、醇类、直链低级脂肪酸乙酯含量高,“酒尾”中酸类物质含量高。不同酒度的酸、醛、醇和酯在贮存过程中各自的变化趋势大致是相同的,不会随摘酒度数变化而改变。整体来说低级脂肪酸乙酯在贮存期内含量是逐渐增加的,醇类物质含量绝大多数都呈上升趋势,大部分酸的含量在第24个月后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乳酸含量在检测期间含量上升了4倍。乳酸乙酯在贮存期内含量下降幅度较大,由此推断白酒在贮存过程中发生了水解和酯化反应。5、浓香型枝江白酒“风味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应用创新性的以嗅味觉在白酒中建立风味指纹图谱。以5种枝江白酒为研究对象,根据品酒师对酒样的品鉴和评分,确定了窖香、酯香、多粮香、醇甜味、回味、陈酒味、绵柔感、爽净感、丰满感、协调感等10项主要风味特征,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风味指纹图谱,并开发设计出了特有的“风味特征分值判定评分表”和“产品相似性判定评分表”。通过建立的风味指纹图谱并结合酒样中主要常规成分理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对白酒真伪鉴定和判定产品品质稳定性以及等级等方面进行了生产实践应用。对产品的风格特点的描述,产品缺陷的改进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孙时光[9](2019)在《桑椹果酒发酵过程中高级醇的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通过筛选得到高级醇产量低的桑椹果酒专用酵母,并优化其发酵条件。在此基础上,研究桑椹果酒发酵过程中高级醇和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外源添加物对桑椹果酒高级醇含量的影响,以进一步控制桑椹果酒高级醇含量。通过本研究研发的桑椹果酒与市售桑椹果酒进行对比,综合评价本研究研发的桑椹果酒品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桑椹自然发酵醪中共分离出35株菌种,采用杜氏小管发酵法初筛,产乙醇能力复筛,耐乙醇和SO2能力三级筛选,得到1株发酵性能优良且高级醇产量低的桑椹果酒酵母—S-2。S-2菌株发酵后的乙醇含量为10.56%,高级醇产量为360.74mg/L,显着低于商业酵母的高级醇产量。2.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桑椹果酒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桑椹果酒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糖浓度21°Brix,发酵温度25℃,酵母接种量7%。在此条件下,桑椹果酒的酒精度为12.56%vol,高级醇含量为325.49mg/L,综合评分为0.98。3.采用优化后的桑椹果酒发酵条件,接种桑椹果酒专用酵母进行桑椹果酒发酵,对桑椹果酒发酵过程中高级醇及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桑椹果酒发酵过程中,总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稳定的趋势,残糖含量呈现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酵母数量、酒精度、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苯乙醇及总高级醇含量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发酵结束后各指标含量分别为总酸6.62g/L、还原糖4.4g/L、酒精度12.34%vol、正丙醇7.83mg/L、异丁醇57.2 mg/L、异戊醇220.34 mg/L、苯乙醇35.75 mg/L、总高级醇321.12 mg/L;通过高级醇与主要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可知,主要高级醇及总高级醇含量的变化与酵母数量、酒精度、残糖含量的变化呈极显着相关;通过感官评价可知,发酵第5d的桑椹果酒感官最佳。4.在桑椹果酒发酵过程中,通过添加外源物质,研究其对桑椹果酒高级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酶制剂(果胶酶、糖化酶、纤维素酶)、金属离子(Mg2+、Ca2+、K+)、除谷氨酸外的可同化氮源(精氨酸、丙氨酸、磷酸氢二铵)都能显着降低桑椹果酒高级醇含量,其中纤维素酶、Mg2+、K+降低高级醇效果最好。将纤维素酶、Mg2+、K+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到的最佳配比为纤维素酶0.2g/L、KCl 20.02 mg/L、MgCl2 20.17 mg/L,此试验条件下桑椹果酒高级醇含量为282.34 mg/L,与未添加外源物质相比,果酒中高级醇含量降低了13.26%。5.通过将本研究研发的桑椹果酒样品与市售桑椹果酒在主要指标、挥发性物质、功能性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研发的桑椹果酒中的各项主要指标均符合果酒行业标准(NY/T 1508-2017),并且与市售桑椹果酒相比,高级醇含量显着性降低,酯类物质较为丰富,香气充裕,黄酮、花色苷等功能性物质较多,抗氧化能力较强。

庞敏,蔡松铃,刘茜[10](2019)在《葡萄酒中有机酸及其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葡萄酒中主要有机酸有酒石酸、苹果酸、琥珀酸、乳酸、乙酸、柠檬酸等,有机酸的含量和种类是影响葡萄酒口感和风味的重要因素,也是探究葡萄酒酿造工艺及管控产品品质的指标。本研究较全面地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葡萄酒中有机酸的研究迚展,对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迚行了分析,幵综合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在葡萄酒有机酸检测中的应用,总结比较了不同检测斱法的优缺点,研究収现现代分离技术和分析仪器的収展与应用,使彻底了解葡萄酒中的各种有机酸成为可能,为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有机酸的控制及葡萄酒的监管提供参考。

二、气相色谱法确定葡萄酒品质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气相色谱法确定葡萄酒品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蓝莓酒发酵过程中关键成分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蓝莓酒花色苷
        1.1.1 蓝莓酒花色苷简介
        1.1.2 蓝莓酒花色苷的显色机理
        1.1.3 蓝莓酒花色苷的影响因素
        1.1.3.1 酒精度对花色苷的影响
        1.1.3.2 pH值对花色苷的影响
        1.1.3.3 SO_2对花色苷的影响
        1.1.3.4 酵母对花色苷的影响
        1.1.3.5 酶对花色苷的影响
        1.1.3.6 浸渍对花色苷的影响
    1.2 蓝莓酒有机酸
        1.2.1 蓝莓酒中有机酸的来源
        1.2.2 蓝莓酒中有机酸的作用
    1.3 蓝莓酒甲醇
        1.3.1 甲醇的来源与危害
        1.3.2 甲醇研究现状
    1.4 蓝莓酒研究现状
        1.4.1 蓝莓酒的营养价值
        1.4.2 蓝莓酒的发酵工艺
        1.4.3 蓝莓酒的国外研究现状
        1.4.4 蓝莓酒的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内容
    1.7 创新点
2 蓝莓酒花色苷动态变化
    2.1 材料、试剂和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试剂
        2.1.3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蓝莓酒发酵工艺处理方法
        2.2.2 蓝莓果实花色苷的提取
        2.2.3 蓝莓酒花色苷的提取
        2.2.4 样品花色苷的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发酵速率动态变化
        2.3.2 蓝莓酒花色苷动态变化
        2.3.3 浸渍时间对蓝莓酒发酵过程中花色苷动态变化的影响
        2.3.4 初始糖度对蓝莓酒发酵过程中花色苷动态变化的影响
        2.3.5 发酵温度对蓝莓酒发酵过程中花色苷动态变化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蓝莓酒有机酸动态变化
    3.1 材料、试剂和仪器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试剂
        3.1.3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蓝莓果实有机酸的提取
        3.2.2 蓝莓酒有机酸的提取
        3.2.3 样品有机酸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蓝莓果实有机酸的含量
        3.3.2 蓝莓酒有机酸动态变化
        3.3.2.1 蓝莓酒柠檬酸动态变化
        3.3.2.2 蓝莓酒苹果酸动态变化
        3.3.2.3 蓝莓酒琥珀酸动态变化
        3.3.2.4 蓝莓酒奎宁酸动态变化
        3.3.2.5 蓝莓酒草酸动态变化
        3.3.2.6 蓝莓酒乳酸动态变化
        3.3.3 有机酸对蓝莓酒pH和滴定酸动态变化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蓝莓酒甲醇含量的检测分析
    4.1 材料、试剂和仪器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试剂
        4.1.3 试验仪器
    4.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内标法的选择及内标物的确定
        4.3.2 检测条件的确定
        4.3.3 标准曲线、检出限及定量限
        4.3.4 精密度及回收试验
        4.3.5 样品的测定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六个葡萄品种酿酒品质分析及单体酚色谱指纹图谱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酿酒葡萄应用研究现状
        1.1.1 酿酒葡萄基本概述及现状
        1.1.2 酿酒葡萄酿酒品质分析研究进展
        1.1.3 葡萄酒鉴别研究进展
    1.2 本研究涉及酿酒葡萄品种分类
        1.2.1 欧亚种葡萄
        1.2.2 欧美杂种葡萄
        1.2.3 欧山杂种葡萄
    1.3 葡萄及葡萄酒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3.1 酚类化合物
        1.3.2 有机酸类化合物
        1.3.3 香气化合物
    1.4 单体酚指纹图谱构建研究进展
        1.4.1 指纹图谱概念及分类
        1.4.2 指纹图谱构建方法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设备
        2.1.1 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葡萄成熟度监控
        2.2.2 干型红葡萄酒酿造工艺流程
        2.2.3 理化指标测定方法
        2.2.4 酚类物质测定方法
        2.2.5 有机酸测定方法
        2.2.6 香气物质测定方法
        2.2.7 单体酚测定方法
        2.2.8 感官评价方法
    2.3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成熟度监控
    3.2 六个酿酒葡萄品种果实品质分析
        3.2.1 基本理化指标分析
        3.2.2 酚类物质含量分析
        3.2.3 有机酸分析
        3.2.4 香气成分分析
    3.3 六个酿酒葡萄品种酿造葡萄酒品质分析
        3.3.1 基本理化指标分析
        3.3.2 酚类物质分析
        3.3.3 有机酸分析
        3.3.4 单体酚化合物含量测定
        3.3.5 香气成分分析
        3.3.6 感官评价
    3.4 单体酚指纹图谱构建
        3.4.1 色谱条件的确定
        3.4.2 方法学验证
        3.4.3 指纹图谱构建
        3.4.4 相似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品种鉴别指标选择
    4.2 葡萄及葡萄酒指纹图谱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近红外光纤光谱法快速检测葡萄酒中酒精度(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近红外光纤传感检测系统
    2.2 葡萄酒近红外光谱数据采集
        2.2.1 系列浓度模式酒溶液配制
        2.2.2 近红外光纤光谱法测定方法
    2.3 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2.3.1 主成分数的选择
        2.3.2 分析模型的选择
        2.3.3 最终模型参数
    2.4 气相色谱法验证
        2.4.1 色谱条件
        2.4.2 含量测定
        2.4.3 与近红外光谱预测值比较
3讨论

(4)Vis-NIR光谱的葡萄酒多指标同时分析及品牌鉴别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葡萄酒酿造工艺
    1.2 葡萄酒质量指标检测的技术简况
    1.3 可见-近红外(VIS-NIR)光谱分析技术概述
        1.3.1 光谱理论基础
        1.3.2 Vis-NIR光谱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现状
    1.4 VIS-NIR光谱应用于葡萄酒四个指标定量分析及品牌鉴别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2.1 葡萄酒质量指标理化实验
        2.1.1 材料和试剂
        2.1.2 仪器
        2.1.3 葡萄酒酒精度、总糖、总酸和总酚的测定方法
    2.2 葡萄酒定量/定性分析的实验样品设计
        2.2.1 定量分析
        2.2.2 定性判别分析
    2.3 葡萄酒VIS-NIR光谱实验
    2.4 光谱分析的定标-预测-检验框架
        2.4.1 定量分析
        2.4.2 定性判别分析
    2.5 模型评价指标体系
        2.5.1 定量分析
        2.5.2 定性判别分析
第三章 相关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
    3.1 偏最小二乘(PLS)回归
    3.2 光谱预处理方法
        3.2.1 Norris导数滤波
        3.2.2 参数联合优化
    3.3 特征波长模型优化方法
        3.3.1 等间隔组合(EC)
        3.3.2 波长逐步淘汰(WSP)法和穷举法进行二次优化
    3.4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
第四章 VIS-NIR光谱的葡萄酒多指标同时分析及品牌鉴别方法
    4.1 葡萄酒酒精度、总糖、总酸和总酚指标定量分析
        4.1.1 Norris-PLS模型
        4.1.2 EC-PLS模型
        4.1.3 二次优化模型
        4.1.4 模型检验
    4.2 葡萄酒品牌判别分析
        4.2.1 PLS-DA模型及比较
        4.2.2 模型检验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致谢

(5)河西走廊产区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和生物胺的检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1 葡萄酒生产及安全现状
        1.1 全球葡萄酒生产消费现状
        1.1.1 世界葡萄酒
        1.1.2 中国葡萄酒
        1.1.3 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概况
        1.2 葡萄酒安全相关要求及现状
    2 葡萄酒中的有害物质
        2.1 原料中的有害物质
        2.2 葡萄酒中过量二氧化硫
        2.3 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内源化合物
    3 葡萄酒中生物胺和氨基甲酸乙酯的安全现状
        3.1 氨基甲酸乙酯
        3.2 生物胺
    4 葡萄酒中生物胺和氨基甲酸乙酯的生成途径
        4.1 氨基甲酸乙酯的生成途径
        4.2 生物胺的生成途径
    5 氨基甲酸乙酯和生物胺的检测方法
        5.1 氨基甲酸乙酯的前处理及检测方法
        5.1.1 氨基甲酸乙酯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5.1.2 氨基甲酸乙酯的检测技术
        5.1.2.1 气相色谱法
        5.1.2.2 液相色谱法
        5.1.2.3 其他方法
        5.2 生物胺的前处理及检测方法
        5.2.1 生物胺的前处理方法
        5.2.2 生物胺的检测技术
        5.2.2.1 液相色谱法
        5.2.2.2 毛细管电泳法
        5.2.2.3 气相色谱法
        5.2.2.4 其他检测方法
    6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6.2 研究内容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试剂
        2.1.2 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液液萃取结合GC-MS检测葡萄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
        2.2.1.1 GC-MS仪器参数
        2.2.1.2 标准储备液和工作液的配制
        2.2.1.3 样品前处理
        2.2.1.4 方法学验证
        2.2.2 QuEChERS前处理结合UHPLC-MS/MS法检测葡萄酒中的生物胺
        2.2.2.1 UPLC色谱参数
        2.2.2.2 MS/MS质谱参数
        2.2.2.3 标准储备液和工作液的配制
        2.2.2.4 样品前处理
        2.2.2.5 方法学验证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液液萃取结合GC-MS检测葡萄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
        3.1.1 色谱柱及定量离子的选择
        3.1.2 前处理的优化
        3.1.2.1 萃取溶剂的选择优化
        3.1.2.2 盐效应对EC萃取效率的优化
        3.1.3 方法学验证
    3.2 QuEChERS前处理结合UHPLC-MS/MS检测葡萄酒中的生物胺
        3.2.1 UHPLC-MS/MS仪器参数的优化确定
        3.2.1.1 MS/MS仪器参数的确定
        3.2.1.2 HPLC仪器参数的确定
        3.2.2 前处理条件优化的确定
        3.2.2.1 pH值对目标物萃取的影响
        3.2.2.2 萃取溶剂的选择优化
        3.2.2.3 盐效应的优化
        3.2.2.4 净化剂的选择
        3.2.3 方法学验证
    3.3 河西走廊产区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和生物胺检测定量分析
    3.4 葡萄酒中生物胺和氨基甲酸乙酯与已知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
        3.4.1 葡萄酒中生物胺和氨基甲酸乙酯与酒龄的聚类热图分析
        3.4.2 葡萄酒中生物胺和氨基甲酸乙酯与酒龄、pH值等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氨基甲酸乙酯和生物胺的检测方法
    4.2 葡萄酒中影响生物胺和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因素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6)QuEChERS提取法结合UHPLC-MS/MS检测葡萄酒中多种农药残留及真菌毒素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1.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对葡萄酒安全的危害
        1.1 农药残留
        1.2 真菌毒素
        1.3 国内外相关法规及条例
    2.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检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2.1 微波辅助萃取技术
        2.2 固相萃取技术
        2.3 固相微萃取技术
        2.4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2.5 凝胶渗透色谱技术
        2.6 免疫亲和色谱技术
        2.7 QuEChERS技术
    3.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检测方法
        3.1 酶联免疫法
        3.2 薄层色谱法
        3.3 气相色谱法
        3.4 高效液相色谱法
        3.5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3.6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4.研究意义、技术路线图及研究内容
        4.1 研究意义
        4.2 技术路线图
        4.3 研究内容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设备
        2.1.1 标准物质信息
        2.1.2 样品收集
        2.1.3 试验试剂
        2.1.4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QuEChERS提取
        2.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2.2.3 仪器条件
    2.3 优化试验
        2.3.1 提取溶剂的选择
        2.3.2 提取溶剂酸度的优化
        2.3.3 净化剂的选择
    2.4 方法学验证
        2.4.1 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2.4.2 加标回收试验和精密度
        2.4.3 精确度
    2.5 葡萄酒样品中多种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的检测
    2.6 数据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前处理方法优化
        3.1.1 提取溶剂的选择
        3.1.2 提取溶剂酸度的优化
        3.1.3 净化作用的影响
    3.2 仪器分析条件的优化
        3.2.1 流动相的选择及优化
        3.2.2 柱温的选择
        3.2.3 质谱条件的优化
    3.3 基质效应的评估
    3.4 方法学验证
        3.4.1 线性关系和检出限
        3.4.2 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
        3.4.3 精确度
    3.5 葡萄酒样品中多种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的检测
        3.5.1 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标准品色谱图
        3.5.2 含量结果及样品色谱图
        3.5.3 热图分析
4.讨论
    4.1 农药和毒素种类的选择
    4.2 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4.3 葡萄酒样品中农残和毒素的检测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7)柑橘发酵酒陈酿过程的品质变化规律及催陈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柑橘生产加工现状
    1.2 柑橘酒酿造工艺的研究
    1.3 柑橘酒中主要功能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1.3.1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3.2 柠檬苦素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1.4 柑橘酒甲醇及杂醇油的研究进展
    1.5 柑橘酒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1.6 柑橘酒催陈方法的研究进展
        1.6.1 冷热催陈法
        1.6.2 微波催陈法
        1.6.3 超声波催陈法
        1.6.4 辐照催陈法
    1.7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7.1 研究目的、意义
        1.7.2 研究内容
第2章 柑橘发酵酒陈酿过程中主要功能性成分的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试验方法
        2.1.3.1 柑橘酒的发酵流程
        2.1.3.2 总黄酮的测定
        2.1.3.3 柠檬苦素、诺米林的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柑橘发酵酒陈酿过程中总黄酮的变化研究
        2.2.1.1 总黄酮的标准曲线
        2.2.1.2 总黄酮的变化
        2.2.2 柑橘发酵酒陈酿过程中柠檬苦素类似物的变化研究
        2.2.2.1 柠檬苦素、诺米林的标准曲线
        2.2.2.2 柠檬苦素、诺米林的变化
    2.3 小结与讨论
        2.3.1 小结
        2.3.2 讨论
第3章 柑橘发酵酒陈酿过程中甲醇和杂醇油的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试验方法
        3.1.3.1 色谱条件
        3.1.3.2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3.1.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3.1.3.4 样品前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柑橘发酵酒中甲醇和杂醇油同步检测法的建立
        3.2.1.1 甲醇和杂醇油的定性
        3.2.1.2 甲醇和杂醇油的线性关系及定量限
        3.2.1.3 精密度试验
        3.2.1.4 加标回收率试验
        3.2.2 柑橘发酵酒陈酿过程中甲醇和杂醇油的变化研究
        3.2.2.1 甲醇的变化
        3.2.2.2 杂醇油的变化
    3.3 小结与讨论
        3.3.1 小结
        3.3.2 讨论
第4章 柑橘发酵酒陈酿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试验方法
        4.1.3.1 基本理化指标的测定
        4.1.3.2 糖组分的检测
        4.1.3.3 有机酸的检测
        4.1.3.4 挥发性香气成分的测定
        4.1.3.5 柑橘发酵酒感官评价体系设计~([95-96])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柑橘发酵酒陈酿过程中基本理化值的变化
        4.2.2 柑橘发酵酒陈酿过程中糖组分的变化研究
        4.2.2.1 单糖的离子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
        4.2.2.2 单糖的变化
        4.2.3 柑橘发酵酒陈酿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研究
        4.2.3.1 柑橘发酵酒有机酸同步检测方法建立
        4.2.3.2 有机酸的变化
        4.2.4 柑橘发酵酒陈酿过程中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研究
        4.2.4.1 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4.2.4.2 挥发性香气成分分类分析
        4.2.5 柑橘发酵酒的模糊综合感官评价
        4.2.5.1 柑橘发酵酒模糊评判体系的建立
        4.2.5.2 柑橘发酵酒感官品质模糊综合评分的计算
    4.3 小结与讨论
        4.3.1 小结
        4.3.2 讨论
第5章 柑橘发酵酒催陈方法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仪器与设备
        5.1.3 试验方法
        5.1.3.1 超声波催陈
        5.1.3.2 加热催陈
        5.1.3.3 微波催陈
        5.1.3.4 辐照催陈
        5.1.3.5 柑橘发酵酒最适催陈条件的选择
        5.1.3.6 检测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超声波催陈对柑橘发酵酒的影响
        5.2.2 加热处理对柑橘发酵酒的影响
        5.2.3 微波处理对柑橘发酵酒的影响
        5.2.4 辐照处理对柑橘发酵酒的影响
        5.2.5 柑橘发酵酒不同催陈方法的比较
        5.2.5.1 不同催陈方式对柑橘发酵酒基本理化值和感官评分的影响
        5.2.5.2 不同催陈方式对柑橘发酵酒功能性成分的影响
        5.2.5.3 不同催陈方式对柑橘发酵酒甲醇和杂醇油的影响
        5.2.5.4 不同催陈方式对柑橘发酵酒风味物质的影响
    5.3 小结与讨论
        5.3.1 小结
        5.3.2 讨论
第6章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硕士期间获得奖励和科研成果
    一、 获得奖励
    二、 科研成果

(8)浓香型枝江白酒香味成分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前言
    1 中国白酒概述
    2 白酒的生产过程研究情况
        2.1 白酒的生产及蒸馏过程
        2.2 白酒发酵过程研究进展
        2.3 白酒的贮存过程研究进展
        2.3.1 白酒贮存的作用及意义
        2.3.2 白酒贮存老熟原理研究
        2.3.3 白酒贮存过程中物理和化学变化研究
    3 白酒香味成分的研究进展
        3.1 白酒中香味成分的种类
        3.2 白酒中香味成分的作用
    4 白酒香味成分分析技术的发展
        4.1 白酒中香味成分定性定量技术的发展
        4.1.1 气相色谱技术在白酒香味成分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
        4.1.2 固相微萃取技术在白酒香味成分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
        4.1.3 GC-MS在白酒香味成分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
        4.2 白酒中呈香化合物分析技术的发展
    5 白酒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7 主要研究内容
        7.1 浓香型枝江白酒香味成分的定性研究
        7.2 浓香型枝江白酒香味成分的定量研究
        7.3 浓香型枝江白酒呈香化合物的研究
        7.4 不同酒度枝江浓香型白酒贮存过程中香味成分变化的分析研究
        7.5 浓香型枝江白酒“风味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应用
第二章 浓香型枝江白酒香味成分的定性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
        1.2 仪器与标样
        1.2.1 仪器及仪器条件
        1.2.2 实验用标样
        1.3 实验方法
        1.3.1 根据香味成分酸碱性分离浓缩酒样
        1.3.2 根据微量组分沸点及极性分离浓缩酒样
        1.3.3 液液萃取浓缩与直接进样分析
        1.3.4 香味成分的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组分定性分析图谱
        2.2 浓香型枝江原酒香味成分定性分析结果
        2.2.1 脂肪酸类物质定性分析结果
        2.2.2 酮类物质定性分析结果
        2.2.3 醛类和缩醛类物质定性分析结果
        2.2.4 醇类物质定性分析结果
        2.2.5 酯类物质定性分析结果
        2.2.6 萜烯类和硫化物定性分析结果
        2.2.7 芳香类定性分析结果
        2.2.8 其他类定性分析结果
        2.2.9 吡嗪、吡啶及呋喃类定性分析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3.1 实验条件优化
        3.2 样品前处理方法
        3.3 定性分析准确性
        3.4 定性分析结果与其他品牌白酒比较
        3.5 白酒中香味成分作用讨论
第三章 浓香型枝江白酒香味成分的定量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酒样
        1.2 实验标准品
        1.3 仪器设备及分析方法
        1.3.1 GC-FID定量分析色谱骨架成分
        1.3.2 HS-SPME结合GC-MS定量分析复杂香味成分
        1.3.3 GC-MS定量分析硫化物
        1.3.4 GC-MS定量分析含氮化合物
        1.3.5 离子色谱定量分析有机酸
        1.3.6 离子色谱定量分析多元醇
    2 结果与分析
        2.1 枝江原酒中色谱骨架成分结果分析
        2.1.1 酒样中色谱骨架成分GC-FID图
        2.1.2 酒样中色谱骨架成分定量分析结果
        2.2 枝江原酒中复杂香味成分结果分析
        2.2.1 酒样中复杂香味成分GC-MS总离子扫描图
        2.2.2 酒样中复杂香味成分定量分析结果
        2.3 枝江原酒中硫化物结果分析
        2.3.1 酒样中硫化物GC-MS扫描图
        2.3.2 酒样中硫化物定量分析结果
        2.4 枝江原酒中含氮化合物定量结果分析
        2.4.1 酒样中含氮化合物GC-MS扫描图
        2.4.2 酒样中含氮化合物定量分析结果
        2.5 枝江原酒中有机酸定量结果分析
        2.5.1 酒样中有机酸离子色谱图
        2.5.2 酒样中有机酸定量分析结果
        2.6 枝江原酒中多元醇定量结果分析
        2.6.1 酒样中多元醇离子色谱图
        2.6.2 酒样中多元醇定量分析结果
        2.7 枝江原酒香味成分结构分析
        2.7.1 酒样中香味成分构成比例
        2.7.2 酒样中同类香味成分含量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3.1 定量分析方法讨论
        3.2 定量分析香味成分的含量与其他品牌白酒比较
        3.3 分析方法的评价
第四章 浓香型枝江白酒呈香化合物的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1.3 试剂与标样
        1.4 分析方法
        1.4.1 直接进样GC-O分析酒样重要呈香化合物
        1.4.2 Osme法分析酒样重要呈香化合物
        1.4.3 AEDA法分析酒样重要呈香化合物
        1.4.4 OAV值法分析酒样重要呈香化合物
    2 结果与分析
        2.1 原酒直接进样GC-O分析结果
        2.2 Osme法进样分析结果
        2.3 AEDA法进样分析结果
        2.4 OAV值分析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3.1 枝江原酒分析结果与其他品牌白酒对比
        3.2 Osme法分析结果讨论
        3.3 AEDA法分析结果讨论
        3.4 OAV值分析结果讨论
        3.5 风味物质呈香特征及作用
第五章 枝江白酒贮存过程中主要香味成分的变化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酒样准备与处理
        1.3.2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醛类物质贮存过程中变化曲线
        2.2 醇类物质贮存过程中变化曲线
        2.3 酸类物质贮存过程中变化曲线
        2.4 酯类物质贮存过程中变化曲线
        2.4.1 低级脂肪酸乙酯变化曲线
        2.4.2 直链高级脂肪酸乙酯变化曲线
    3 小结与讨论
        3.1 酒度与香味成分含量的关系
        3.2 贮存过程中香味成分的变化规律
        3.3 基酒在贮存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第六章 枝江白酒风味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应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
        1.2 研究方法
        1.2.1 样品的采集
        1.2.2 浓香型枝江白酒风味指纹图谱数据的采集
        1.2.3 风味指纹图谱的数据分析
        1.2.4 样品气相色谱分析
        1.2.5 风味指纹图谱的建立
    2 结果与分析
        2.1 枝江白酒风味特征品评结果
        2.2 风味特征品评结果图谱分析
        2.3 五种白酒气相色谱分析结果
        2.4 枝江白酒风味指纹图谱建立与分析
        2.5 风味指纹图谱的应用探讨
    3 小结与讨论
        3.1 风味指纹图谱建立方法
        3.2 风味指纹图谱的应用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 浓香型枝江白酒香味成分的定性结论
    2 浓香型枝江白酒香味成分的定量结论
    3 浓香型枝江白酒呈香化合物的研究结论
    4 不同酒度枝江浓香型白酒贮存过程中香味成分变化的研究结论
    5 浓香型枝江白酒“风味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应用
    6 主要创新点
    7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桑椹果酒发酵过程中高级醇的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桑椹
        1.1.2 桑椹果酒
        1.1.3 高级醇
        1.1.4 外源物质对高级醇的影响
        1.1.5 高级醇检测方法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目前研究工作不足之处
    1.4 本论文主要内容
2 桑椹果酒专用酵母的筛选与鉴定
    2.1 材料与试剂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菌种分离
        2.2.2 酵母菌的筛选
        2.2.3 菌株发酵力的对比分析
        2.2.4 高级醇含量的对比
        2.2.5 菌株的鉴定
        2.2.6 理化分析
        2.2.7 感官品评
        2.2.8 高级醇检测方法
        2.2.9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菌种分离
        2.3.2 酵母菌的初筛
        2.3.3 酵母菌的复筛
        2.3.4 酵母菌的三级筛选
        2.3.5 菌株发酵力的对比分析
        2.3.6 高级醇含量的对比
        2.3.7 菌种鉴定
    2.4 小结
3 桑椹果酒发酵条件的优化
    3.1 材料与试剂
        3.1.1 实验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仪器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桑椹果酒发酵流程
        3.2.2 单因素试验
        3.2.3 正交试验
        3.2.4 理化分析
        3.2.5 高级醇检测方法
        3.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酵母接种量对桑椹果酒高级醇的影响
        3.3.2 初始糖浓度对桑椹果酒高级醇的影响
        3.3.3 发酵温度对桑椹果酒高级醇的影响
        3.3.4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4 小结
4 桑椹果酒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
    4.1 材料与试剂
        4.1.1 实验材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仪器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桑椹果酒发酵流程
        4.2.2 样液的采集与处理
        4.2.3 理化分析
        4.2.4 高级醇检测方法
        4.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桑椹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数量、酒精度及残糖的变化
        4.3.2 桑椹果酒发酵过程中总酸的变化
        4.3.3 桑椹果酒发酵过程中高级醇种类与含量的变化
        4.3.4 桑椹果酒高级醇含量与主要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3.5 桑椹果酒发酵过程中感官变化情况
    4.4 小结
5 外源添加物对桑椹果酒高级醇含量的影响
    5.1 材料与试剂
        5.1.1 实验材料
        5.1.2 主要试剂
        5.1.3 仪器设备
    5.2 试验方法
        5.2.1 桑椹果酒发酵流程
        5.2.2 发酵过程中不同酶制剂对高级醇含量的影响
        5.2.3 外源物质的添加量对桑椹果酒高级醇含量的影响
        5.2.4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外源添加物的种类和含量
        5.2.5 高级醇检测方法
        5.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发酵过程中不同酶制剂对高级醇含量的影响
        5.3.2 外源物质的添加量对桑椹果酒高级醇含量的影响
        5.3.3 响应面优化外源添加物最佳复配比例
    5.4 小结
6 研发的桑椹果酒样品与市售桑椹果酒的对比分析
    6.1 材料与试剂
        6.1.1 实验材料
        6.1.2 主要试剂
        6.1.3 仪器设备
    6.2 试验方法
        6.2.1 桑椹果酒发酵流程
        6.2.2 理化分析
        6.2.3 高级醇检测方法
        6.2.4 桑椹果酒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GC-MS检测
        6.2.5 总酚的测定
        6.2.6 总黄酮的测定
        6.2.7 花色苷的测定
        6.2.8 抗氧化性试验
        6.2.9 感官品评
    6.3 结果与分析
        6.3.1 研发的桑椹果酒样品与市售桑椹果酒主要理化指标的对比分析
        6.3.2 研发的桑椹果酒样品与市售桑椹果酒功能性物质的对比分析
        6.3.3 研发的桑椹果酒样品与市售桑椹果酒挥发性物质的对比分析
        6.3.4 研发的桑椹果酒样品与市售桑椹果酒感官品评的对比分析
    6.4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的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10)葡萄酒中有机酸及其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葡萄酒中有机酸的种类及其作用
    2.1 葡萄酒中有机酸的种类
    2.2 有机酸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3 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及其控制
    3.1 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
    3.2 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有机酸的控制
4 葡萄酒中有机酸的分析方法
    4.1 高效液相色谱法
    4.2 气相色谱法
    4.3 毛细管电泳法
    4.4 离子色谱法
    4.5 生物传感器
5 结论

四、气相色谱法确定葡萄酒品质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蓝莓酒发酵过程中关键成分的特性研究[D]. 徐雯. 常州大学, 2021(01)
  • [2]六个葡萄品种酿酒品质分析及单体酚色谱指纹图谱构建[D]. 官凌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3]近红外光纤光谱法快速检测葡萄酒中酒精度[J]. 刁娟娟,李玮,李莉,艾尔肯·依布拉音,钟德全. 食品与药品, 2021(01)
  • [4]Vis-NIR光谱的葡萄酒多指标同时分析及品牌鉴别方法[D]. 廖斯霞. 暨南大学, 2020(03)
  • [5]河西走廊产区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和生物胺的检测分析[D]. 郝兰兰. 甘肃农业大学, 2019(02)
  • [6]QuEChERS提取法结合UHPLC-MS/MS检测葡萄酒中多种农药残留及真菌毒素方法研究[D]. 何佳. 甘肃农业大学, 2019
  • [7]柑橘发酵酒陈酿过程的品质变化规律及催陈方法研究[D]. 曾竟蓝.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1)
  • [8]浓香型枝江白酒香味成分的分析研究[D]. 徐军.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1)
  • [9]桑椹果酒发酵过程中高级醇的控制研究[D]. 孙时光. 四川轻化工大学, 2019(05)
  • [10]葡萄酒中有机酸及其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 庞敏,蔡松铃,刘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06)

标签:;  ;  ;  ;  ;  

气相色谱法测定葡萄酒品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