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芳村区交通门槛

广州市芳村区交通门槛

一、广州市芳村区的交通门槛(论文文献综述)

王梓亦[1](2020)在《Y房地产公司土地投资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房地产开发经营全周期价值链为:土地投资—>规划报建—>开发建设—>销售经营—>资金回笼—>再投资。由此可见,土地投资战略是房地产公司竞争战略中的第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土地投资战略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以Y房地产公司为研究对象,为其制定土地投资战略。广州市土地投资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Y房地产公司需要制定土地投资战略以应对激烈的土地市场竞争。土地投资的渠道主要有三种:政府以招标、拍卖、挂牌的形式公开出让土地,即招拍挂市场;私人土地使用权所有人转让土地使用权,即二手土地市场;以旧厂房、旧村庄及旧城镇更新改造为主的城市更新渠道。无论在哪种渠道获取土地资源,都经常出现十几家房地产企业竞拍同一块土地的局面。购买土地使用权的地价款十分高昂,少则数亿元、多则数十亿元,根据政策要求,用于支付地价款的资金必须为企业自有资金,所以一旦在土地投资阶段决策失误,企业将被迫沉淀大量自有资金,甚至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企业倒闭。所以,Y房地产公司必须利用企业竞争战略的相关理论逻辑来制定适应市场竞争的土地投资战略。本文主要从两个方向进行研究,一是外部因素,即市场的整体情况,这就需要利用管理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对市场的政策、经济、社会文化、技术条件、消费者行为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研判;二是内部因素,即公司内在的影响,需要根据公司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并利用管理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对公司内在的资源、体系等进行充分分析。因此,本文以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作为指导,对以上两方面进行分析,利用文献研究法梳理过往文献记录,采用PEST模型及数理分析法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采用SWOT模型及数理分析法对内部环境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并制定迎合市场需求并满足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土地投资战略,制定项目类型选择及投资区域选择。在结论部分,Y房地产公司不能单一片面的采取某一种项目类型,要结合地块所在区域市场情况而做出具体选择;在投资区域选择方面也要结合内外部环境因素及公司竞争战略进行综合考虑,做出有针对性的投资区域选择。以上总体结论对Y房地产公司总体战略目标实现以及土地投资工作有借鉴意义,同时也为与Y房地产公司处于类似行业位置的其他房地产企业土地投资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熊威[2](2020)在《基于Hedonic模型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定价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文中认为住房问题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关乎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低收入困难家庭的居住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房住不炒”,要求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我国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住房分配是否合理,申请人是否租的起,是实现住有所居的关键环节。目前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调整不及时,收入划线过低、补贴系数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了保障性住房的健康发展。本文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标准、影响因素、补贴现状和问题,着眼于市场租金、家庭收入、租金占比等,研究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定价和补贴体系,为制定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制度提供决策依据。首先,本文在大量阅读国内外有关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定价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公共租赁住房的定价理论、定价原则、定价方法;其次,研究了广州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政策的历史沿袭,为研究租金定价的影响因素提供理论基础;再次,分析了影响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宏观因素、中观因素、微观因素,并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的形式对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对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包括有无电梯、噪音状况、地铁站距离、医院距离、小学距离;对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有一定影响的因素包括楼龄、户型间隔、幼儿园距离、景观中心距离、商业中心距离;最后,通过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运用Hedonic模型构建了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定价模型,并实证分析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郑传樟[3](2019)在《广州市主城区日间托老服务中心适老化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广州市也面临同样的挑战。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群体,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家庭规模小型化和少子化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发挥原有的作用,发展滞后的养老机构也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成为老年人获取养老服务的重要依托。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让未失能老年人依托原先生活的家庭和社区开展养老,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符合老年人养老意愿又能节约社会资源的养老模式。在此背景下,本文借助相关文献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理论展开研究,了解英国、日本、香港、上海等地推进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建设的实践经验。本文整理了广州市近二十年来制定的养老服务政策,梳理了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践的发展历程,明确本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侧重点和趋势,并通过相关调研报告和问卷调查了解广州市老年人的群体特征与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广州市依托原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日间托老服务中心,由于多机构合并设置而具有发展成为多功能复合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潜力。本文通过对广州市主城区4个区73个日间托老服务中心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设计需求。本文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从广州市具体的人口特征和社区养老服务实践现状出发,制定了广州市主城区日间托老服务中心适老化设计指引。该指引从宏观层面的规划布局和微观层面的设施建设两个方面对设施的适老化提出详细的建议,以期为以后建设诸如日间托老服务中心等多功能复合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供借鉴。

罗钧[4](2019)在《芳村园林企业电商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电子商务从1994年发展至今,电商销售额从0发展到万亿级别,发展十分迅猛。电子商务的发展除了交易额的变化,电子商务的模式也从最初的C2C(Customer-to-Customer)、B2B(Business-to-Business)、B2C(Business-to-Customer)等模式不断增加,现在又多了O2O(Online-to-Offline)、P2C(Production-to-Customer)等模式,电子商务应用的一些相关技术和知识也从简单的静态网页到动态网页加上后台数据库,到现在的大数据、消费者信息追踪、精准定位、快捷支付、人工智能、虚拟/增强现实、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终端,技术在不断更新迭代。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园林企业电子商务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园林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优秀实践案例,结合通过访谈法、互联网数据搜集,了解到的芳村园林企业实际情况,发现目前芳村园林电商状况是:其中能适应目前物流和快递运输的花卉、小盆栽、荫生植物等在互联网各电商平台上发展较好,但不规则苗木、树木、园林设计和园林施工目前在电商方面发展比较滞后,主要原因有不规则苗木、树木、产品和物流的标准化没有落实,园林设计、园林施工在网上交易的信任、收费、设计和施工质量的如何取得双方一致同意的评价等没有解决,采取什么合适的对策来改变和适应电商的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针对调研中分析芳村园林企业在电子商务方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园林企业在目前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状态下的相应对策和建议;并把对策和建议按芳村园林企业主营项目分为芳村中花卉销售与生产企业的对策、按芳村园林企业中苗木销售与生产企业的对策、芳村园林企业中园林设计企业的对策、芳村园林企业中园林施工企业的对策进行分类描述;建议芳村中花卉销售与生产企业细分市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还可以采取农场直供、消费者定制、订单农业等新电商模式,也可以采用时下流行的直播销售插花的花材、插花器具等。建议芳村园林企业中苗木销售与生产企业可以找到龙头企业牵头定时采集各苗木生产企业数据,组织电商平台更新销售数据;还可以选取苗木企业、政府扶持建设标准化、规格化的苗木示范基地。建议园林设计和施工企业联合苗木企业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在网站上制作简单的3D模拟设计系统,让消费者能按自己需求作出初步设计,园林设计单位按照消费者需求细化,苗木单位按消费者需求报价提供苗木,施工单位按图施工,让消费者一个网站平台就可以按自己需求获得从苗木、园林素材采购到设计到施工的一条龙服务。之后再按需要园林企业以外多方协助支持的电商发展建议分为内容如运用适应电商发展的网络工具、电商人才培养、打造适合园林产业的物流标准和物流实体、新技术提升电商信息技术服务水平、基于信息技术的信用监管、政府引导等分别进行论述。最后本文的结论是,努力将自己的园林产品和服务做好,同时借助电商发展培育新的优势。对园林企业来说,这同样也是一件必须完成的事情。同时随着时代发展的各种新技术的运用,例如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给电商企业和运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的园林企业可以更精准的发现消费者的需求,精准的定制园林相关产品,提升园林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同时借助电商的力量,为企业找到更多的目标顾客,提升业务量,增加企业利润。

蓝素雯[5](2018)在《广州市城市改造的历史研究(1918-2015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发展可以概括为两个特征,以改造为主的城市发展和以城市扩张为主的城市发展,这两种城市发展特征相辅相成。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快速发展,在连续多年新区的高强度投入和大规模新建后,城市建设由增量发展转变为存量发展,整体提升人居环境的阶段。随着改造实践项目的不断展开,社会各界也开始探讨适应当下的城市改造方法。本文以这个思考为出发点,研究广州城市改造的历史具有现实意义。广州是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它是以原有城市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所以它的每一次发展必将伴随着原有城市的改造。1918年,广州市政公所成立,进行拆城墙、兴建马路等一系列现代化建设,这是广州第一次按照现代化建设的市政理念进行改造和建设,也是广州城市改造的开始。1949年,国家经济制度转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广州以工业生产为主要建设重点,城市改造也随之围绕这个工作而展开。1978年,广州实行“六统一”建设,编制街区规划和引入市场机制,城市进入全面改造时期。2007年后,广州第九次党代表大会把“中调”写入广州城市战略规划中,出台“三旧”改造政策,加速推进城市改造的进程。本文以1918年城市近代化改造起始时间作为研究的开始,研究广州1918-2015年城市改造的历史特征。城市作为一个提供公共服务的政治、经济、文化场所,其发展离不开市政道路、商业、工业、住房和公园绿地的发展,城市改造也一样。根据其改造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改造特点分为城市近代化改造时期(1918-1949年)、生产性城市改造时期(1949-1978年)、全面城市改造时期(1978-2008年)、三旧政策改造时期(2008-2015年),同时按照城市的主要功能从道路改造、商业设施改造、工业设施改造、住房改造和公园绿地改造五个方面来梳理广州城市改造的历史。论述框架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论述各个时间阶段的背景和发展特征,而后分类型要素讨论各个内容的改造特征,最后再进行总结。本文第三章对广州的城市改造发展进行综述,分为描述城市近代化改造、生产性城市改造、全面城市改造时期、三旧政策改造时期四个时期的城市发展背景,城市规划和政策,城市改造的内容、城市改造的机制和相关学者对当时城市改造的评价。第四-八章从道路改造、商业设施改造、工业设施改造、住房改造和公园绿地改造这五个类型要素分别阐述广州市各要素的改造背景、改造历程和改造内容、改造特点和改造模式,并通过部分案例来论述,讨论改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第九章系统的梳理前文,总结广州市城市改造的总体特征,包括影响改造主导因素多元化,改造主体、模式多元化和多样化,改造制度和政策趋向专门还和全面化,改造中政府始终是主要指导作用和历史文化保护成为城市改造的重要因素的五个方面。并从城市改造的诉求、价值观和改造成效判断各个时期的城市改造,从前文的研究分析得出城市近代化时期改造适应新的功能和设施的过程,改造是必须要进行的,其采用的方法也是肯定的;生产性城市时期由于中央政策的“一刀切”忽略了广州自身的城市发展规律,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定位判断失误;全面城市改造时期过渡追求经济价值和解决城市功能性问题而忽视了历史文化,需要引以为戒;三旧政策改造时期利用政策释放土地价值,促进了城市改造的进程,但是只适用于政策规定范围,应该加强政府的统筹性管理,同时运用在广州乃至全国的建成区中。最后,从广州市城市改造的地域性提炼出全国城市改造具有普遍性的现实讨论,本文认为:城市改造是不断持续的过程、它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城市改造要把握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保持地区的持续活力防止老城和文化的衰败。并从建立土地开发权制度、完善历史文化法律政策规定、建立非政府机构充分调动市场、居民和社会的改造积极性去思考今后城市改造的发展。

许鹏[6](2018)在《大城市人户分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异研究——以广州为例》文中提出本文运用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广州人户分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异,探讨大城市人户分离人口的居住空间变化、分异程度以及影响机制,为大城市发展制定合理规划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广州市人户分离人口分为市内人户分离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两部分,两者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和人户分离原因都较大的差异;测算了广州市内人户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居住分异指数和孤立指数,反映出人户分离人口更加集中近郊区,而且市内人户分离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的居住分异差别较大;人户分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布更多受家庭结构、房价、交通和户籍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唐真[7](2017)在《广州都市区化进程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空间体系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进下,“都市区化”(Metropolitanization)是城市化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现象,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是城市发展的一种高级状态,我国正处于以都市区化带动城市化的新时代。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简称KIBS)在“服务经济”时代得到空前发展,KIBS创新空间是中国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都市区化进程是什么?分为哪些阶段?KIBS创新空间体系由什么构成?都市区化进程对其有什么影响?怎么影响的?本文在综述前人对都市区和KIBS创新空间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对广州都市区化进程进行划分,并对每个阶段都市区的空间结构、人口分布和动力机制进行阐述。在都市区化进程的基础上,对每个阶段KIBS创新空间体系的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阐述。运用问卷数据从企业层面阐述KIBS创新空间的影响因素,然后分阶段阐述都市区化对KIBS创新空间体系的影响机制,从而总结出都市区化进程对KIBS创新空间体系影响的一般因素,一般因素贯穿都市区化整个进程。首先,划分都市区化阶段。通过构建广州都市区界定方案,本文将广州都市区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外围区带动发展阶段、中心区带动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外围区带动发展阶段都市区外围区向南北拓展,中心区向东推进,外围区的空间拓展是都市区空间范围扩大的主要原因;中心区带动发展阶段,都市区中心区迅速向南北拓展,外围区东进,第三产业成为就业和经济的主力军,大量聚集于中心区;成熟阶段都市区不再进行空间扩展,而是优化内部产业和就业结构,KIBS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多集聚在中心区。其次,梳理广州都市区化各阶段KIBS创新空间类型、数量和空间布局。分阶段研究KIBS创新空间体系。外围区带动发展阶段KIBS创新空间体系由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园组成,此阶段的特点是,类型有待丰富,数量有待增加,分布均匀,中心区和外围区数量均等;中心区带动发展阶段KIBS创新空间类型进一步丰富,新增了大学科技园,此阶段的特点是,类型更加丰富,数量迅速增加,布局向都市区中心区集聚;成熟阶段KIBS创新空间类型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新增了众创空间,此阶段的特点是,类型丰富,数量多,分布集中在都市区中心区。第三,分析都市区化进程对KIBS创新空间体系的影响机制。首先从企业层面阐述KIBS创新空间的影响因素,然后分阶段阐述,最后总结一般影响因素。外围区带动发展阶段第二产业带动人口向外围区扩散,但高集聚特征的KIBS创新空间集中在中心;中心区带动发展阶段第三产业成为就业和经济的主力军,在创建“创新型城市”的背景下,实施“十字方针”,使得都市区中心区迅速向南北扩展,KIBS创新空间数量猛增,向中心区集聚;成熟阶段延续“生态优先”理念,广州都市区从“空间拓展”到“内部产业和就业结构优化提升”,KIBS企业和从业人员大量集中在都市区中心区,促使KIBS创新空间体系出现能容纳更多人就业的新型创新空间——众创空间。将经济、人口和空间拓展视为都市区化进程影响KIBS创新空间体系的一般影响因素,贯穿整个进程。总的来看,KIBS创新空间体系类型随着都市区化进程更加丰富,数量更加庞大,空间布局更集中在中心区。

蒋丽[8](2014)在《广州制造业空间布局及其形成原因》文中研究说明以第二次经济普查制造业法人单位分镇街的就业人员为基础数据,运用集中化指数、区位商和空间分析方法对2008年广州制造业空间布局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其与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1)广州制造业主要分布在海珠区、荔湾区和萝岗区等近郊,CBD的制造业已经衰退。2)制造业就业人员密度从城市中心向边缘递增,递增距离CBD不远,东部和南部呈现非常强的郊区化现象,尤其是东部已经成为广州的制造业中心。3)核心圈层的制造业密度仍为最高,4圈层的制造业密度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核心圈层>内圈层>外圈层>外圈;广州制造业分布集中程度高,空间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为近郊,其次为远郊,中心城区最低。4)广州制造业空间结构由夏港制造业中心、南石头制造业次中心和东环制造业次中心组成。影响制造业在广州城市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有:中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行、广州市政府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广州制造业园区建设和制造业集聚效应四大因素。制造业对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强,是新华和夏港就业次中心形成的主要动力,有力地促进了广州城市郊区化,是广州副中心和新城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谈可可[9](2014)在《浅析广州市人口聚集与雾霾治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雾霾的出现于我们己由一个自然现象变成了社会问题,渐渐融入了我们生活。航班停飞、高速受阻以及交通事故的频发无不体现了雾霾亟待解决的紧迫性。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呼吸着同一种空气,承受着雾霾对我们健康的威胁。在国际历史长流中,西方各国经历了工业革命后,大多数城市遭遇了环境的污染,如1952年在伦敦爆发的

何微丹[10](2014)在《广州市保障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需特征研究》文中指出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我国政府用于调节商品住房市场、缓解住房问题、调节资源分配,最终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近年随着我国、特别是大中城市保障房建设速度的加快,其关注点逐渐从目标“量”的完成转向“质”的完善,对其规划建设质量的探讨不断增多。保障房住区作为保障性住房和居民物质生活系统的载体,其建设和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其中,公共服务设施作为住区物质系统的重要构成,承担着维持居民正常生活的重要责任,其供给的合理性是保障房建设“质”的保证。公共设施供给包括投资、配套和运营三个环节,涉及设施配套和供给模式两大内容。从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基于保障房住区政策性、福利性和居民社会经济弱势等特征,保障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较一般商品房住区具有显着的差异性,体现在规划环节的设施配套(项目、规模)、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等方面。本文以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广州市保障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广州市历年保障房住区居民构成、规模和区位特征,选取八个住区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设施的“配套”和“运营”两个环节。从设施分类和住区分类两个研究角度切入,结合自上而下的设施现状供给特征和自下而上的居民需求反馈,用量化比较的方法,明晰各类、各项设施的供需特征和供需差异,寻找现状问题和特征的形成机制。最终根据以上分析,从满足居民需求、设施规划合理性和设施管理有效性三个方面提出今后广州市保障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总体供给思路和各类保障房住区的差异化供给思路,同时提出保障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总体配套调整建议和各类保障房弹性调整建议,并基于设施的供给现状和公共产品属性提出设施的供给模式调整建议。本文结论可为今后保障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供给提供参考。

二、广州市芳村区的交通门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州市芳村区的交通门槛(论文提纲范文)

(1)Y房地产公司土地投资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2.1 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1.2.2 土地投资战略的相关研究
        1.2.3 房地产业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外部环境分析
    2.1 城市总体规划概述
        2.1.1 城市总体空间格局规划
        2.1.2 城市总体产业空间结构规划
        2.1.3 城市总体轨道交通规划
        2.1.4 重点行政区规划分析
    2.2 PEST分析
        2.2.1 政策法律因素
        2.2.2 经济因素
        2.2.3 社会文化因素
        2.2.4 技术因素
    2.3 市场环境分析
        2.3.1 顾客需求
        2.3.2 消费方式
        2.3.3 土地资源供求情况
        2.3.4 商品住宅供求情况
    2.5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模型
        2.5.1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2.5.2 替代品的威胁
        2.5.3 供应方的议价能力
        2.5.4 买方的议价能力
        2.5.5 现有行业竞争者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部因素
    3.1 公司发展历史及现状
    3.2 公司“十四五”规划及总体战略
    3.3 公司资源分析
        3.3.1 有形资源分析
        3.3.2 无形资源分析
    3.4 公司能力分析
        3.4.1 土地获取能力经营能力分析
        3.4.2 管理能力分析
        3.4.3 设计能力
        3.4.4 开发建设
        3.4.5 营销能力
        3.4.6 整合能力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战略制定
    4.1 公司SWOT分析
        4.1.1 优势分析
        4.1.2 劣势分析
        4.1.3 机会分析
        4.1.4 威胁分析
        4.1.5 SWOT矩阵分析
    4.2 土地投资战略选择
        4.2.1 项目类型选择
        4.2.2 投资区域选择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战略实施与保障
    5.1 优化组织结构
    5.2 强化资金获取能力
    5.3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5.4 强化企业品牌影响力
    5.5 强化内外部资源整合
    5.6 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2)基于Hedonic模型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定价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定价的相关理论
    2.1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内涵
    2.2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定价的相关理论
        2.2.1 生产费用价值论
        2.2.2 住房梯度消费理论
        2.2.3 住房支付能力理论
        2.2.4 社会保障理论
    2.3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定价原则
        2.3.1 公平性原则
        2.3.2 差别化原则
        2.3.3 可支付原则
        2.3.4 可持续原则
    2.4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定价方法
        2.4.1 成本导向法
        2.4.2 市场导向法
        2.4.3 收入导向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政策研究
    3.1 起步阶段:安居工程建设(1998年~2005年)
    3.2 发展阶段:多元化的保障性住房建设(2006年~2012年)
    3.3 完善阶段: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保障体系(2013年~)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影响因素
    4.1 宏观层面
        4.1.1 政府的作用
        4.1.2 住宅租赁市场租金水平
        4.1.3 社会资金投资的回报要求
    4.2 中观层面
        4.2.1 公共租赁住房的成本
        4.2.2 区位条件
        4.2.3 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4.3 微观层面
        4.3.1 保障对象的收入水平
        4.3.2 配租面积对单位租金的影响
        4.3.3 家庭人口数对单位租金的影响
        4.3.4 房屋朝向与楼层高度对单位租金的影响
    4.4 租金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分析
        4.4.1 问卷设计情况
        4.4.2 问卷发放情况
        4.4.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定价研究
    5.1 基于特征价格的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5.1.1 模型构建与数据处理
        5.1.2 模型分析结果
        5.1.3 实证研究
        5.1.4 模型简化
    5.2 基于支付能力的租金政策研究
        5.2.1 租金标准制定及调整机制
        5.2.2 租金公布周期和调整周期
        5.2.3 准入线与收入分档的调整研究
        5.2.4 实证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广州市主城区日间托老服务中心适老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口老龄化
        1.1.2 广州市人口老龄化与养老困境
        1.1.3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广州市主城区
        1.2.2 家庭养老
        1.2.3 社区居家养老
        1.2.4 日间托老服务中心
        1.2.5 适老化设计
        1.2.6 设计指引
    1.3 研究对象、范围与目的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范围
        1.3.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1.5 小结
第二章 社区居家养老相关研究与实践综述
    2.1 社区居家养老相关研究
        2.1.1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服务体系研究现状
        2.1.2 社区居家养老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2.1.3 “9073”养老服务格局及其局限
        2.1.4 日间托老服务中心研究现状
    2.2 国内外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现状
        2.2.1 英国
        2.2.2 日本
        2.2.3 香港
        2.2.4 上海
    2.3 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现状
        2.3.1 广州市养老服务政策发展历程
        2.3.2 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践发展历程
        2.3.3 总结
    2.4 广州市老年人群体特征研究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分析
        2.4.1 家庭规模与居住状态
        2.4.2 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
        2.4.3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广州市主城区日间托老服务中心现状调研与分析
    3.1 调研概述
        3.1.1 调研目的
        3.1.2 调研对象
        3.1.3 调研方法
        3.1.4 调研内容
    3.2 广州市主城区日间托老服务中心的调研结果分析
        3.2.1 服务范围分析
        3.2.2 场地选址分析
        3.2.3 建设模式分析
        3.2.4 设施运营模式与管理现状分析
        3.2.5 功能配置和组织模式分析
        3.2.6 老年人行为现状分析
        3.2.7 功能空间现状分析
        3.2.8 室内环境现状分析
        3.2.9 室外活动场地现状分析
    3.3 问题与优化设计需求
        3.3.1 广州市主城区日间托老服务中心现状存在的问题
        3.3.2 广州市主城区日间托老服务中心的优化设计需求
    3.4 小结
第四章 广州市主城区日间托老服务中心适老化设计指引
    4.1 广州市主城区日间托老服务中心适老化设计原则
        4.1.1 经济性原则
        4.1.2 适老性原则
        4.1.3 多样性原则
    4.2 广州市主城区日间托老服务中心适老化设计指引
        4.2.1 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构建日托服务网络
        4.2.2 打造多功能复合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4.2.3 室内重点空间适老化设计要点
        4.2.4 室外活动场地适老化设计要点
    4.3 小结
结论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芳村园林企业电商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缘起
        1.1.1 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
        1.1.2 园林电商发展
        1.1.3 园林企业电商发展困境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1.3.1 国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1.3.2 国内研究现状和趋势
    1.4 相关概念
        1.4.1 电子商务
        1.4.2 园林企业
        1.4.3 芳村
    1.5 电子商务相关理论
    1.6 研究内容和范围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范围
    1.7 研究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2.2 芳村园林企业情况
    2.4 研究数据采集
3 结果与分析
    3.1 花卉企业电商发展情况
        3.1.1 线下调研
        3.1.2 线上调研
        3.1.3 调研结果分析
    3.2 芳村苗木企业电商发展情况
        3.2.1 线下调研
        3.2.2 线上调研
        3.2.3 调研结果分析
    3.3 芳村园林设计企业电商发展情况
        3.3.1 线下访谈与调研
        3.3.2 线上调研
        3.3.3 调研结果分析
    3.4 芳村园林施工企业电商发展情况
        3.4.1 线下访谈和调研
        3.4.2 线上调研
        3.4.3 调研结果分析
4 讨论
    4.1 按主营项目不同给出的对策建议
        4.1.1 芳村花卉生产与销售企业
        4.1.2 苗木生产与销售企业
        4.1.3 园林设计企业
        4.1.4 园林工程企业
    4.2 需多方参与的电商发展建议
        4.2.1 网络工具和平台选择建议
        4.2.2 电商人才培养
        4.2.3 物流方面的建议
        4.2.4 运用新技术提升营销等方面
        4.2.5 园林产业供应链数字化整合
        4.2.6 基于信息技术的信用监管
        4.2.7 政府引导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局限与不足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学位论文相关成果
附录 B 文中植物拉丁文学名列表
附录 C 园林企业调研问卷

(5)广州市城市改造的历史研究(1918-2015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城市改造现状与问题
        1.2.1 改造方式——追求经济利益,开发过度
        1.2.2 改造思想——保护思想缺失和偏差
        1.2.3 改造规划和管理——政府主导,开发商为辅,缺乏公共参与
    1.3 研究意义
    1.4 概念解释
        1.4.1 城市改造
        1.4.2 现代化和城市现代化
    1.5 研究范围
        1.5.1 对象范围
        1.5.2 时间范围和时间阶段划分的依据
        1.5.3 地区范围
    1.6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1.1 西方城市改造的发展
        2.1.2 西方城市改造思想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理论研究
        2.2.2 改造历史研究
        2.2.3 改造利益主体关系研究
        2.2.4 改造方法和内容研究
    2.3 国内外城市改造实践案例
        2.3.1 先拆除重建后保护巴黎城市改造
        2.3.2 以改造为主的北京城市改造
        2.3.3 以保护为主的平遥城市改造
        2.3.4 经验和借鉴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州市城市改造发展综述
    3.1 城市近代化改造时期(1918-1949年)
        3.1.1 西方思想影响下和适应新功能的发展背景
        3.1.2 政策和城市规划发展
        3.1.3 “马路主义”带动下的城市改造
        3.1.4 公私参与的改造机制
        3.1.5 相关学者对城市近代化改造时期的评价
    3.2 生产性城市改造时期(1949-1978年)
        3.2.1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下的政治变化和城市规划发展背景
        3.2.2 追求生产功能的城市改造
        3.2.3 以政府主导,个人参与为辅的改造机制
        3.2.4 相关学者对生产性城市改造时期的评价
    3.3 全面城市改造时期(1978-2008年)
        3.3.1 经济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改革,社会发展的转型
        3.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的政策和城市扩张和改造发展背景
        3.3.3 城市规划中的旧城发展和改造思想
        3.3.4 追求经济利益和土地价值的城市改造
        3.3.5 以政府主导,开发商共同参与的改造机制
        3.3.6 相关学者对全面城市改造时期的评价
    3.4 三旧政策改造时期(2008-2015年)
        3.4.1 迎亚运的旧城改造契机
        3.4.2 三旧改造政策、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背景
        3.4.3 追求多元化价值的城市快速改造
        3.4.4 改造主体、方式多元的机制
        3.4.5 相关学者对三旧政策改造时期的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道路改造
    4.1 城市近代化改造时期(1918-1949年)
        4.1.1 道路改造背景
        4.1.2 道路改造历程
        4.1.3 道路改造模式
        4.1.4 道路改造特点
        4.1.5 经验和思考
    4.2 生产性城市改造时期(1949-1978年)
        4.2.1 道路改造背景
        4.2.2 道路改造历程
        4.2.3 道路改造模式与改造特点
    4.3 全面城市改造时期(1978-2008年)
        4.3.1 道路改造背景
        4.3.2 道路改造历程
        4.3.3 道路改造模式
        4.3.4 道路改造特点
        4.3.5 教训和思考
    4.4 三旧政策改造时期(2008-2015年)
        4.4.1 道路改造背景
        4.4.2 道路改造历程
        4.4.3 道路改造特点和模式
        4.4.4 经验和思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商业设施改造
    5.1 城市近代化改造时期(1918-1949年)
        5.1.1 商业设施改造背景
        5.1.2 商业设施改造历程
        5.1.3 商业设施改造模式与改造特点
    5.2 生产性城市改造时期(1949-1978年)
        5.2.1 商业设施改造背景
        5.2.2 商业设施改造历程
        5.2.3 商业设施改造模式与改造特点
    5.3 全面城市改造时期(1978-2008年)
        5.3.1 商业设施改造背景
        5.3.2 商业设施改造历程
        5.3.3 商业设施改造模式
        5.3.4 商业设施改造特点
    5.4 三旧政策改造时期(2008-2015年)
        5.4.1 商业设施改造背景
        5.4.2 商业设施改造历程
        5.4.3 商业设施改造模式与改造特点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业设施改造
    6.1 城市近代化改造时期(1918-1949年)
        6.1.1 工业设施改造背景
        6.1.2 工业设施改造历程
        6.1.3 工业设施改造特点与模式
    6.2 生产性城市改造时期(1949-1978年)
        6.2.1 工业设施改造背景
        6.2.2 工业设施改造历程
        6.2.3 工业设施改造特点与模式
        6.2.4 经验和思考
    6.3 全面城市改造时期(1978-2008年)
        6.3.1 工业设施改造背景
        6.3.2 .工业设施改造历程
        6.3.3 工业设施改造模式与改造特点
        6.3.4 经验与思考
    6.4 三旧政策改造时期(2008-2015年)
        6.4.1 工业设施改造背景
        6.4.2 工业设施改造历程
        6.4.3 工业设施改造模式与改造特点
        6.4.4 经验与思考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住房改造
    7.1 城市近代化改造时期(1918-1949年)
        7.1.1 住房改造背景
        7.1.2 住房改造内容
        7.1.3 住房改造模式与改造特点
        7.1.4 改造经验和思考
    7.2 生产性城市改造时期(1949-1978年)
        7.2.1 住房改造背景
        7.2.2 住房改造历程
        7.2.3 住房改造内容
        7.2.4 住房改造模式与改造特点
        7.2.5 经验和教训
    7.3 全面城市改造时期(1978-2008年)
        7.3.1 快速改造时期(1978-1998年)
        7.3.2 调整控制时期(1998-2008年):
        7.3.3 经验和教训
    7.4 三旧政策改造时期(2008-2015年)
        7.4.1 住房改造背景
        7.4.2 住房改造内容
        7.4.3 住房改造模式和改造特点
        7.4.4 经验和教训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公园绿地改造
    8.1 城市近代化改造时期(1918-1949年)
        8.1.1 公园绿地改造背景
        8.1.2 公园绿地改造历程
        8.1.3 公园绿地改造特点与模式
    8.2 生产性城市改造时期(1949-1978年)
        8.2.1 公园绿地改造背景
        8.2.2 公园绿地改造历程
        8.2.3 公园绿地改造特点
    8.3 全面城市改造时期(1978-2008年)
        8.3.1 公园绿地改造背景
        8.3.2 公园绿地改造历程
        8.3.3 公园绿地改造模式与改造特点
    8.4 三旧政策改造时期(2008-2015年)
        8.4.1 公园绿地改造背景
        8.4.2 公园绿地改造历程
        8.4.3 公园绿地改造模式与改造特点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广州城市改造的总体特征和经验教训
    9.1 广州城市改造的总体特征
        9.1.1 影响改造的主导因素多元化
        9.1.2 改造主体、模式多元化和多样化
        9.1.3 改造制度和政策趋向专门化和全面化
        9.1.4 改造中政府是主要指导作用
        9.1.5 历史文化保护成为城市改造的重要因素
    9.2 不同历史时期推动城市改造的动力因素和经验与教训
        9.2.1 肯定城市近代化改造时期的经验:适应新设施和新功能
        9.2.2 总结生产性城市改造时期的教训:中央政策的贯彻而忽视城市自身发展自然规律
        9.2.3 总结全面城市改造时期的教训:追求经济价值和城市功能忽视历史文化保护
        9.2.4 总结和借鉴三旧政策改造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土地集约化的改造政策
    9.3 本章小结
讨论与展望
    一.从广州市城市改造历史得出的城市改造普遍讨论
    二.面对这些讨论的广州乃至全国城市改造的思考
    三.创新成果
    四.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附件

(6)大城市人户分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异研究——以广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3 广州人户分离人口的特点
    3.1 2000-2010年人户分离人口的分布情况
    3.2 市内人户分离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的基本情况
    3.3 市内人户分离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的迁移原因
4 市内人户分离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的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
    4.1 市内人户分离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
    4.2 广州市常住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
    4.3 广州市人户分离人口居住区位隔离
5 人户分离人口居住分异的影响机制
    5.1 市内人户分离人口的影响机制
        5.1.1 家庭因素
        5.1.2 房价和房子
        5.1.3交通因素
        5.1.4 户籍利益影响因素
    5.2 常住外来人口人户分离的影响机制
        5.2.1 就业因素
        5.2.2交通因素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7)广州都市区化进程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空间体系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都市区
        1.4.2 都市区化进程
        1.4.3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1.4.4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空间体系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2.1 都市区
        2.1.1 都市区空间范围
        2.1.2 都市区特征
    2.2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
    2.3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空间体系
        2.3.1 孵化器
        2.3.2 高新技术产业区
        2.3.3 文化创意产业园
        2.3.4 大学科技园
        2.3.5 众创空间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产业创新系统理论
    3.2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
    3.3 都市区空间组织理论
    3.4 理论分析框架
第四章 广州都市区化进程
    4.1 广州都市区化进程划分
        4.1.1 外围区带动发展阶段——1990 年至2000年
        4.1.2 中心区带动发展阶段——2001 年至2010年
        4.1.3 成熟阶段——2011 年至今
    4.2 广州都市区化动力机制
        4.2.1 外围区带动发展阶段——1990 年至2000年
        4.2.2 中心区带动发展阶段——2001 年至2010年
        4.2.3 成熟阶段——2011 年至今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州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空间体系变化特征
    5.1 外围区带动发展阶段——1990 年至2000年
        5.1.1 类型
        5.1.2 数量
        5.1.3 空间布局
    5.2 中心区带动发展阶段——2001 年至2010年
        5.2.1 类型
        5.2.2 数量
        5.2.3 空间布局
    5.3 成熟阶段——2011 年至今
        5.3.1 类型
        5.3.2 数量
        5.3.3 空间布局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都市区化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空间体系的影响机制
    6.1 广州都市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空间发展的影响因素
        6.1.1 数据说明
        6.1.2 研究方法与评价模型
        6.1.3 分析过程
        6.1.4 结果与分析
    6.2 不同阶段影响机制分析
        6.2.1 外围区带动发展阶段——1990 年至2000年
        6.2.2 中心区带动发展阶段——2001 年至2010年
        6.2.3 成熟阶段——2011 年至今
    6.3 一般影响机制分析
        6.3.1 经济因素
        6.3.2 人口因素
        6.3.3 空间拓展因素
        6.3.4 一般影响机制的作用过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和创新
    7.2 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 1
附录 2

(8)广州制造业空间布局及其形成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概况、数据和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1.2 研究数据和方法
2 广州制造业空间分布特征
    2.1 广州制造业就业人员密度空间分布特征
        2.1.1 广州全市层面制造业就业人员密度空间分布特征
        2.1.2 广州区市层面制造业就业人员密度空间分布特征
        2.1.3 广州圈层层面制造业就业人员密度空间分布特征
        2.1.4 广州镇街层面制造业分布特征
    2.2 总体空间分异特征和集聚程度
3 广州制造业空间结构及其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
    3.1 广州制造业空间结构
        3.1.1 广州制造业中心界定
        3.1.2 广州制造业次中心界定
    3.2 制造业对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3.2.1 制造业是形成广州2个就业次中心的主要动力
        3.2.2 制造业有力地促进广州城市郊区化
        3.2.3 制造业是广州副中心和新城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4 广州制造业空间布局原因分析
    4.1 中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推动低地价的制造业企业迁出高地价的城市中心区
    4.2 广州市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推动 (污染) 制造业企业迁出城市中心区
    4.3 广州制造业园区建设吸引制造业企业进区 (郊区) 发展
    4.4 制造业集聚效应吸引其集聚郊区发展
5 结论

(9)浅析广州市人口聚集与雾霾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二广州市人口聚集现状分析
    (一)人口聚集定义
    (二)广州市市区面积分布
    (三)广州市人口分布
三广州城市雾霾变化趋势分析
    (一)雾霾的定义
    (二)广州市雾霾变化及现状研究
四广州市人口聚集对雾霾的影响
    (一)人口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提升人口质量为治霾之根本
五人口聚集带来的雾霾问题的思考
    (一)调整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提高人口素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三)加强监督管理,树立健康环保的生活意识

(10)广州市保障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需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概念解析
        1.2.1 保障性住房
        1.2.2 保障房住区
        1.2.3 公共服务设施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1.5.1 居住区规划理论
        1.5.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5.3 公共产品理论
    1.6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技术路线
        1.6.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规划实践
    2.1 城市规划理论关于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
        2.1.1 国外相关理论关于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
        2.1.2 我国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研究
    2.2 保障房住区相关研究
        2.2.1 国外保障房住区相关研究
        2.2.2 我国保障房住区相关研究
    2.3 保障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研究
        2.3.1 国外保障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研究
        2.3.2 国内保障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研究
    2.4 小结与思考
第三章 广州市保障房住区特征和设施供给模式分析
    3.1 广州市保障房住区发展历程
        3.1.1 1986-1994 年解困房住区
        3.1.2 1995-1997 年安居房住区
        3.1.3 1998-2005 年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住区
        3.1.4 2006 年至今全面保障房体系住区
        3.1.5 建设计划
    3.2 广州市保障房住区建设特征
        3.2.1 居民构成特征
        3.2.2 住区规模特征
        3.2.3 住区区位特征
    3.3 广州市保障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模式
        3.3.1 规划环节
        3.3.2 建设环节
        3.3.3 移交运营环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设施类型的广州市保障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需特征研究
    4.1 实证案例选取和调查
        4.1.1 实证案例选取
        4.1.2 案例调查
        4.1.3 案例概述
        4.1.4 样本描述
    4.2 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情况
        4.2.1 总体供给情况
        4.2.2 各项设施供给情况
        4.2.3 分类供给情况
        4.2.4 居民满意度情况
        4.2.5 小结
    4.3 公共服务设施需求情况
        4.3.1 总体需求情况
        4.3.2 各项设施需求情况
        4.3.3 居住主体特征和需求分析
        4.3.4 居民行为偏好和需求分析
        4.3.5 小结
    4.4 公共服务设施供需差异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住区特征的广州市保障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需特征研究
    5.1 不同居民构成住区供需情况
        5.1.1 设施供给情况
        5.1.2 居民需求情况
        5.1.3 供需差异分析
    5.2 不同区位住区供需情况
        5.2.1 设施供给情况
        5.2.2 居民需求情况
        5.2.3 供需差异分析
    5.3 公共服务设施供需特征和形成机制分析
        5.3.1 住区长期运作中设施供给的缺失
        5.3.2 政府和市场双向干预下的供给结构性差异
        5.3.3 规划与建设需求指向区域型设施布局的倾斜
        5.3.4 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构成变化指向需求变化
        5.3.6 区位差异和外部补给下的供需差异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州市保障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对策研究
    6.1 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思路
        6.1.1 基于居民结构的弹性供给
        6.1.2 针对特殊人群的设施供给
        6.1.3 设施供给的阶段化调整
        6.1.4 低等级设施供给充足
        6.1.5 设施供给的区域协调
        6.1.6 设施供给的政府干预
    6.2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调整建议
        6.2.1 设施项目和级别调整
        6.2.2 设施规模调整
        6.2.3 调整结果
    6.3 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模式调整对策
        6.3.1 严密前期管理机制
        6.3.2 确立与设施经济属性对应的供给主体
        6.3.3 建立与设施经济属性对应的供给方式
        6.3.4 加强后续建设管理工作
        6.3.5 加强法律监督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成果和结论
        7.1.1 研究成果
        7.1.2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7.2.1 研究创新点
        7.2.2 研究不足
        7.2.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保障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和需求的问卷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四、广州市芳村区的交通门槛(论文参考文献)

  • [1]Y房地产公司土地投资战略研究[D]. 王梓亦.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基于Hedonic模型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定价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D]. 熊威.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广州市主城区日间托老服务中心适老化设计研究[D]. 郑传樟.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4]芳村园林企业电商发展对策研究[D]. 罗钧.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5]广州市城市改造的历史研究(1918-2015年)[D]. 蓝素雯.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1)
  • [6]大城市人户分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异研究——以广州为例[J]. 许鹏. 南方人口, 2018(02)
  • [7]广州都市区化进程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空间体系影响研究[D]. 唐真. 广州大学, 2017(02)
  • [8]广州制造业空间布局及其形成原因[J]. 蒋丽. 热带地理, 2014(06)
  • [9]浅析广州市人口聚集与雾霾治理[J]. 谈可可. 新经济, 2014(19)
  • [10]广州市保障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需特征研究[D]. 何微丹.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广州市芳村区交通门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