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焦炭及其处理

发动机焦炭及其处理

一、发动机积炭及其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杨波[1](2019)在《内燃机高原排放质量评价及故障诊断研究》文中指出中国高原面积大、风景秀丽,保护生态环境是新时代高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高原城市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已经成为高原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内燃机为机动车辆必不可少的核心组成部分,在高原环境下故障率显着提升,尾气排放污染进一步加深,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当前高原城市消费者对于机动车的环保性和涉及安全性的故障预警和诊断智能化要求不断提升,是未来内燃机市场竞争的热点和焦点。开展内燃机排放质量评价和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的研究对于云内动力有限股份公司发展和高原城市环境保护以及我国抢占内燃机标准高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本研究依托云内动机实验平台,从生态环境保护和产品优化设计的双视角开展基于尾气信息的内燃机高原排放质量改进以及故障诊断知识应用研究。本研究主要工作分为四个核心部分:(1)内燃机高原排放特性统计分析。小缸径内燃机在排放性和经济性上都具有显着的优势,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是本公司未来市场重点销售型号。本研究以小缸径内燃机为研究对象,开展内燃机高原排放实验设计,统计分析故障状态下和正常状态下的尾气排放特征,分析海拔变化对于尾气排放特征的影响。(2)内燃机排放质量综合评价研究。本研究提出利用区间数度量污染等级评价指标等级属性,然后基于可能度理论测算指标客观属性权重,并融合粗糙集法确定指标主观属性权重,进而构建内燃机排放质量可变模糊集评价模型,最后采用实例数据验证本方法的科学有效性,并对比分析海拔变化的影响,探讨不同减排方案的有效性。(3)内燃机故障智能化诊断模型研究。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IHS-RVM的内燃机故障诊断模型。为了获得性能更优的RVM诊断模型,对和声搜索(Harmony Search,HS)算法中HMCR、PAR和BW三参数获取方法进行改进,获得改进的和声算法(Improved Harmony Search,IHS),然后,利用IHS进行RVM超参数寻优,进而利用尾气信息构建出了一种新的基于IHS-RVM的内燃机故障诊断模型。(4)内燃机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设计。首先设计了知识库的表达方式,根据尾气信息和运行状态关系,建立了内燃机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的规则库、事实库和专家库,并以排放质量模型和故障诊断模型为基础设计了推理机;同时,为提升知识库解释能力,设计了维保数据字典和知识检索模块,为内燃机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实现奠定了基础。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设计了一套内燃机在变海拔多工况下高原尾气排放信息试验方案。本研究提出在试验方案选择在省内最高海拔和最低海拔落差达到6000m以上云南进行;选定了符合高原特征且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试验点,且控制了同一海拔和状态下的因素水平,减小了试验误差;该方案解决了实验数据和实际工况数据的差异性问题,揭示了内燃机在变海拔地区的尾气排放性能及基本规律。(2)构建了面向内燃机尾气信息特征的高原排放质量评价方法和故障诊断知识库。本研究提出了基于组合权重的内燃机高原排放质量可变模糊集评价模型,交叉应用了质量管理、模糊数学、机械工程理论等多学科知识,解决了定性评价存在的不足;同时,提出了一种融合粗糙集、和声算法以及RVM方法分别在属性简约、参数寻优和学习预测方面优势的组合方法,明晰了内燃机高原故障特征与尾气信息间的映射关系,并以智能决策知识系统理论为指导,设计了内燃机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解决了当前故障诊断精度低、效率低的问题。

王美娟[2](2018)在《基于镍基催化剂的生物油重整制氢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氢气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随着氢能经济的兴起,氢气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大部分氢气来源于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如煤、天然气、从石油中提炼出的石脑油等)高温重整,这不但导致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同时加剧了化石燃料的短缺。生物质具有碳中性的特点,它可再生、丰富多样且对环境友好,是一种生产氢气的替代原料。目前,生物质生产氢气主要有两种途径:生物质气化和生物质热裂解获得的生物油水蒸气重整。生物质气化制取氢气对生产装置和技术条件的要求更苛刻,所以成本相对较高。生物油能量密度较高,便于储存和运输,因而,生物油水蒸气重整制氢成为将来工业化制氢的可行方案。首先,选取乙酸作为模化物,研究Ni基催化剂γ-Al2O3载体中添加La2O3对其重整制氢的影响。催化剂采取共沉淀法制备,载体中La2O3质量所占比例范围是0到1。在700 ℃,S/C = 1和LHSV= 10h-1的反应条件下,对于Ni/La-3Al(载体中La2O3质量比是0.25)催化剂,碳转化率和氢气产率分别达到100%和72.2%,这明显优于其它催化剂。在Ni/La-3Al催化剂上,详细研究了 S/C和LHSV的影响以及寿命测试,催化剂的高活性维持了 30多个小时。然后,选取上一章的Ni/La-3Al催化剂,进一步研究其对生物油典型单一模化物和混合模化物的重整活性。发现温度为700 ℃时,催化剂均表现出了较好的反应活性:羟基丙酮完全转化,氢气产率为85.5%;苯酚的转化率略低,为90.5%,氢气产率为77.3%;糠醛的转化率达到95.0%,氢气产率为81.0%;混合模化物的转化率为94.3%,氢气产率是80.3%。同时,在稳定性测试中,此催化剂对混合模化物的活性在15 h后下降25%左右。最后,采用不同活化方法对稻壳生物炭进行处理,并以活化后的生物炭为载体制备Ni基催化剂,研究了其对乙酸重整制氢的催化活性。在所有催化剂中,KOH碱化基础上再加HNO3回流处理炭负载的Ni/BC4表现最好,温度为700 ℃时,碳转化率和氢气产率分别达到91.2%和71.2%。Ni/BC4催化剂在稳定性测试中,碳转化率不低于80%、氢气产率不低于60%的活性仅维持了 325 min,说明以活化后的生物炭为载体制备的Ni基催化剂在稳定性的性能方面亟待提高。

李乐豪,闻光东,杨启炜,张铭,邢华斌,苏宝根,任其龙[3](2017)在《生物质焦油处理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生物质气化技术是目前常见的生物质能转化技术,其过程中产生的焦油不仅有腐蚀设备、堵塞管道、造成二次污染等危害,而且会降低生物质气化效率。文章介绍了生物质焦油的组成、危害及其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最近几年里催化裂解法和等离子体法处理焦油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物理法具有设备和操作流程简单的优点,但存在焦油自身能量得不到利用和二次污染等问题。热裂解法可将焦油转化为气体,具有增加产品气能量含量的优点,但对操作温度的要求高,耗费较大。催化裂解法的温度低于热裂解法,是目前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但仍普遍存在催化剂稳定性差、易失活、价格高等难题。等离子体法是近年来新兴的焦油处理方法,包括冷等离子体法和热等离子体法。其中,热等离子体法具有高温、高焓、高电子密度的特点,为生物质焦油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马欣欣[4](2016)在《预处理和焦油催化重整对生物质热解制气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生物质能是一种优良的传统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能够有效利用生物质资源,但是现有技术与工艺存在热解效率低、产气焦油含量高、品质低的问题,限制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利用催化方法不仅可以影响生物质的热解过程、还能有效降低产气中的焦油含量,改善产品气成分。催化过程可以通过预处理或下游催化的方式完成:通过浸渍预处理实现生物质的催化热解,促使产物分布向气体成分转化;下游催化床层的引入,对含焦油气有明显的催化重整效果,降低焦油含量。论文围绕着这两种催化热解制气方式,展开了预处理和焦油催化重整对生物质热解制气性能的影响研究。(1)研究了金属浸渍预处理机理、及其对生物质催化热解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浸渍使生物质热解向低温区移动,最大热分解速率提高,固体产率下降;金属浸渍可以降低生物质热解反应活化能;Ni、Fe、K的催化活性稍高于Ca和Mg;浸渍预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同时存在电荷吸附理论和稳定化合物理论。(2)研究了镍浸渍预处理对橡木热解制气特性的影响、及含镍生物质炭二次利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对三相产物分布的影响明显;镍浸渍能有效促进原料催化热解产气、改变焦油产物组分;浸渍添加镍元素比直接混合的产气率及热值都更高;含镍生物质炭回收与生物质混合共热解对提升制气效果没有明显作用。(3)研究了生物质炭作为二级床层填料时含焦油气体的催化重整效果,结果表明:橡木炭中大量的孔隙使其催化效果优于稻壳炭及石英砂;在本实验条件下,优化选择催化温度800℃、床层长度21 cm,此时的焦油去除率为83.77%,产气量达到635.87 mL-g-1原料;催化后焦油含氧组分减少,低分子量烷烃类增加。(4)研究了生物质炭在反应过程中质量与性质的变化,以及催化过程的可能的机理,结果表明:催化增加的产气来源于焦油的重整和炭的水蒸气重整及C02重整;炭对含焦油气体的催化及炭本身的消耗反应是从床层内部发生,只要保持床层稳定,一定范围内的炭消耗不会明显降低焦油转化率;提出了炭催化重整的机理与过程模型,生物质炭的吸附性及可反应性是保证其催化活性的关键。(5)结合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浸渍预处理-二级焦油催化重整”生物质热解制气工艺,并开展了中试建设与运行。该工艺基于含镍生物质炭,结合预处理催化及下游二级催化、将生物质高效热解转化为低焦油含量、高品质的燃气;工艺能有效解决我国目前生物质热解气化项目存在的热解效率低、燃气含焦油量大、品质差等系列问题,对促进生物质资源的可持续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姚帅帅,贾秀杰,王兴,李剑峰,李建勇[5](2015)在《发动机气门积碳的熔盐清洗工艺》文中提出为了研究再制造过程中发动机气门积碳的熔盐清洗工艺,采用MiniLab软件进行方案设计,建立了回归方程和响应面模型,研究了配方和温度对熔盐清洗能力的影响,使用清洁度检验设备检验了熔盐清洗积碳效果。结果表明,配方中NaNO2质量分数增加,NO-2可以同时与多种有机物发生反应,相对于NO-3离子与C反应,OH-、NO-2与有机物的反应效率要高得多。而温度不仅影响热冲击、润湿等作用,还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因此随着清洗温度和NaNO2质量分数的升高,清洗积碳的能力增强。熔盐清洗积碳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在330360℃,NaOH质量分数控制在30%,NaNO2质量分数在40%以上。熔盐清洗技术可以作为一种高效、洁净的清洗方法在再制造生产中广泛使用。

陈扬文[6](2014)在《支持向量机在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航空器的核心部件——航空发动机,一旦出现故障,势必会对飞行过程的稳定性、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威胁。航空发动机故障一般分为气路部件故障、附件故障和转子故障。据不完全统计,90%的发动机故障都是气路故障,而气路故障又是最难以判断的。因此对发动机气路部件进行故障诊断,对于航空发动机的及时预警和检修都有着重大意义。传统的故障诊断算法有基于线性化模型的故障方程的方法,该方法随着发动机规模的复杂程度不断提升,建模精度难以保证;而神经网络相关方法需要大量数据样本进行训练,且具有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陷。而数据驱动的支持向量机方法,无需建立数学模型,无需大量故障数据进行训练,采用相关的数据特征提取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便可对故障数据进行分类,完成故障诊断问题。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在处理实际工程问题时,数据的来源都是传感器测量获得。一旦传感器自身出现故障,其测量数据就不可靠,势必会造成气路故障诊断的误判。故本文对传感器自身故障诊断进行研究分析。查阅相关文献后,决定从传感器故障信号的表现形式上着手,通过MATLAB仿真出其出现故障时,传感器输出信号的表现形式,并采用PCA主元分析法和小波包分解,提取传感器故障特征。已有文献采用小波分析或者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对于传感器的某些故障诊断效果较好,而传感器的某些故障则诊断效果不好。本文研究分析后,提出一种新兴的Multi-kernelSVM的方法应用于传感器故障诊断中,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传感器各种故障的诊断效果。并验证了支持向量机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性能,并给出了发动机气路部件故障和传感器自身故障的区分方案。本文以某型号双转子涡喷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利用已有文献中的气路部件故障数据,对其气路部件故障进行诊断。采用数据驱动的经典方法,如KNN、LDA和SVM方法分别应用于气路部件故障诊断中,实验发现其诊断效果均不理想。而Multi-kernelSVM方法在发动机气路部件故障诊断的应用上,需要处理多个传感器特征提、特征融合系数计算等问题,这个过程将会相当复杂,运算成本很高,故综合考虑不将该方法应用于发动机气路部件故障诊断中。继续分析研究后,采用一种新兴的Adaboost+SVM组合的方法应用于气路部件故障诊断中,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并将其应用于气路部件双重故障诊断中。并通过在故障数据中加入扰动干扰证明了该方法也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王晓斌[7](2013)在《天然气发动机点火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文中认为在世界石油能源紧缺,排放法规愈加严格的背景下,天然气因其资源储藏丰富、排放性能优良,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发动机替代燃料。随着天然气发动机推广进程的加速,以及电控技术的发展,适用于天然气发动机的高性能点火控制系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完成了2135G型柴油机改装天然气发动机实验台的搭建,自主开发了与其配套的点火控制系统,系统通过采集各传感器信号,可以准确判断发动机工况,实现点火参数的灵活切换和闭环控制,并通过串口实现了与上位机通讯,点火控制参数可以在线修改。本文通过直接测试和模拟负载测试两种手段,研究了单线圈放电式点火系统性能,分析了充电时间对系统初级储能、点火能量和能量转化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点火系统性能、效率的优化和放电模式的灵活切换,设计了双线圈耦合放电式点火系统,并对此系统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分析了放电时间间隔和能量分配方案对放电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双线圈耦合放电式点火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次级电压,延长火花持续时间,提高点火能量,提升线圈能量利用率和实现多次放电。针对发动机不同工况的特点和点火要求,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点火控制方案。实验研究了点火提前角、点火能量对天然气发动机稀薄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点火提前角对燃烧参数的影响显着,可以通过点火提前角的灵活控制,优化发动机燃烧过程。点火能量对燃烧参数的影响不明显,在保证成功点火的前提下,增大点火能量不能提高发动机性能。

熊荣华[8](2012)在《浅析混合比失调的故障诊断技巧》文中指出在汽车维修中,混合比失调是经常被大家忽略的故障。通常,影响发动机性能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压缩比、点火正时、混合比。这三点中,最令修理工头疼的故障就是混合比失调。汽车一旦出现混合比失调,轻则发动机怠速不稳,加速耸车;重则故障灯亮起,启动困难,污染物排放量增加,进气道回火,排气管轰鸣,易熄火,无法加速,发动机处于跛行状态。由于混合比失调较难诊断与维修,所以,不少维修工遇到此类故障,在不能及时查找故障原因时

孙跃国[9](2012)在《火花塞离子流信号的测试分析方法及与爆震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对发动机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发动机的燃油利用率,从而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一直是当前科研人员研究的核心问题。然而对于汽油发动机而言,由于汽油本身的燃烧特性和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方面的限制,在提升汽油发动机性能的过程中,伴随而来的严重问题就是发动机的爆震,目前爆震问题已经变成了严重制约汽油发动机性能的突出问题。为了解决汽油发动机的爆震问题,首先要做的是精确地检测出发动机是否存在爆震,然后要做的是消除爆震。而最好是能精确地控制发动机工作于爆震与非爆震的临近状态,这样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才是最好的。以往所采用的爆震检测手段存在着精度差、造价高、寿命短、无法判断多缸机的爆震缸等问题。由于爆震检测手段的不足,大大限制了爆震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也限制了汽油发动机性能的提高。本论文提出了采用火花塞离子流信号检测爆震的方法,该检测方法克服了其他爆震检测方法的不足,具有精度高、造价低、使用寿命长、可实现爆震的单缸检测等优点,为爆震检测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在论文中,针对离子流信号的检测方法、离子流信号的影响因素、爆震强度与离子流信号的关系、哈尔小波在离子流信号识别爆震过程中的运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在本论文中主要研究了以下几方面工作近年来虽然研究离子流的学者和团队较多,但是由于离子流的检测手段方面的限制,导致对于离子流信号的分析没能够更加深入地进行。要想检测出稳定可靠的离子流信号,首先必须要优化离子流的检测电路,控制离子流信号的幅度和信噪比在我们满意的范围之内,这也是后续信号分析的前提条件;再有,就是要在发动机上制造出我们所需要的、较为理想的、稳定的实验工况和实验条件,以便能够完成实验。这两项工作看似简单,实则是全部工作的基础,后面的全部工作都是在这一基础之上展开的。1、优化了离子流信号的采集电路,实现了离子流信号的低噪声采集。实验过程中所采集的离子流信号稳定,高压干扰小,离子流信号采集系统可以非常稳定地工作。在发动机相同工况的不同工作循环,离子流信号波形的重复性好,使得离子流信号的测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2、研究了火花塞参数对于离子流信号的影响问题。火花塞作为发动机高压点火系统与离子流信号采集系统的交叉点,其参数变化对于离子流信号的影响问题变得很重要。论文中,对三种不同参数火花塞的离子流信号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3、研究了汽油辛烷值对离子流信号的影响问题。发动机采用不同辛烷值的汽油时,所测得的离子流信号也是不同的,在实验中,选用低辛烷值的燃油,引发发动机爆震,对于所测得的离子流信号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离子流信号在采用低辛烷值燃油时的幅度特性和幅度积分特性。4、研究了离子流信号检测电路不同偏置电压对于离子流信号的影响问题。在实际当中,我们必须弄清楚偏置电压对于离子流信号的影响问题,以便于控制离子流信号幅度,使之满足我们后续信号处理的要求。实验中,分别采用350V和700V两种偏置电压,在两种偏置电压条件下测得离子流信号,进行了对比分析。5、研究了不同爆震强度下的离子流幅度特征。本文的核心内容是利用离子流信号进行爆震的检测与控制,因此必须找到离子流信号与发动机爆震之间的关系。在发动机转速1800r/min条件下,分别在油门开度大约21%(扭矩大约70Nm)、油门开度大约20%(扭矩大约60Nm)、油门开度大约19%(扭矩大约50Nm)、油门开度大约18%(扭矩大约40Nm)四种负荷条件下,分别测量离子流信号。在信号分析过程中,为了便于进行爆震与非爆震情况下离子流信号的对比,首先要将气缸内条件相似的工作循环放在一起进行归类,为此进行了缸压的区段划分。在不同工况点,对缸压从4.5MPa到2MPa之间,以0.5MPa为一档进行区段划分。分别对于相同缸压区段内以及不同区段内的离子流信号,进行幅度特征的分析对比,并得到了相应的结论。6、将小波的分析方法引入到离子流信号的分析当中。小波是近年来新兴的信号分析方法,是傅里叶变换的发展和延伸。论文结合离子流信号的特点,对于离子流信号进行了小波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大大优于离子流信号幅度分析法所得到的结论。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1、离子流检测电路的优化离子流检测电路的优化问题一直是困扰研究人员的重大技术问题,几十千伏点火高压的隔离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得离子流信号无法采集,严重的甚至会烧毁仪器。在实验的过程中,这一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使得所测得的离子流信号干扰很小,信噪比足够满足要求,信号的幅度也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在我们满意的范围。2、深入地研究了外界因素对离子流信号的影响问题火花塞参数、燃油辛烷值、离子流检测电路的偏置电压等外界的参数,是影响离子流信号的重要因素,本文深入地探讨了这些外界因素对于离子流信号的影响问题。3、深入地研究了不同爆震强度下离子流信号幅度的变化规律问题论文提出了对于缸压进行区段划分的全新的观点,通过对于缸压的区段划分,进一步完成对离子流信号特征进行归类,论文详细地阐述了离子流信号幅度与爆震的关系问题。4、将小波的分析方法引入到离子流的分析过程当中将哈尔小波运用到了离子流信号的分析中,实践证明,小波的分析方法是一种非常好的信号分析手段,这将对今后离子流信号的分析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后的工作展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尚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的方面主要有:1、进一步完善实验条件由于条件所限,本文所涉及的大部分内容,均是利用缸压传感器来代替火花塞进行实验和数据采集的。由于缸压传感器与普通火花塞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测试结果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要克服这些局限性,最好的办法是在气缸盖打眼,单独安装缸压传感器,同时安装普通的火花塞以便发动机工作。这样,利用缸压传感器测量缸压的变化情况,利用普通火花塞点火并测量离子流信号,这样一来,应该会使得实验结果更加接近于真实情况。2、在更多的工况点进行离子流的测试为了推广使用,还应在更多的工况点测量和分析离子流,以使得实验结果更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王楠[10](2011)在《基于CFD的汽油机冷却水套冷却性能数值模拟及优化》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枯竭,对汽油机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响发动机性能的因素很多,发动机冷却性能的好坏,是衡量车辆性能的重要一环。冷却性能差,车辆将在高温条件下运行,最主要的问题是发动机过热和润滑性能下降,最终导致发动机的经济性能、动力性能、可靠性和耐久性全面恶化。所以应重视发动机的冷却性能的相关研究。而冷却系统中的一个主要设计难点是冷却水套的计算设计,而要进行较精确的计算设计必须进行三维复杂流动的模拟,三维CFD数值模拟是实现这一过程最有效的工具。本文描述了应用CFD软件时的基本流程,介绍了CFD(计算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即应用计算时的理论基础:所应用的守恒方程及其离散方法;总结了建立计算网格模型的过程及计算条件的参数设置;通过应用计算流体力学的软件AVL-FIRE,以发动机水套冷却性能的三维流场仿真模拟作为基本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从三维的角度揭示预案机型发动机水套内部冷却液的流动分布状况;根据对三维流体数值模拟后处理结果进行的分析,提出原水套模型存在的速度流场中冷却液流速、流量均不足的问题,以及换热系数场中重点冷却部位“鼻梁区”冷却不足等问题,为改善新机型机体缸盖的冷却水流场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针对实际工程中开发工作的要求,以及开发机的原冷却水套冷却不足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两套不同的气缸垫结构的优化模型,并针对网格模型进行了大量的模拟计算。通过模拟结果对比归纳,给出较理想的优化结果。即冷却液在缸体缸盖水套中的流速提高,重点冷却部位流量分布合理,无流动死区;关键部位的温度(例如柴油机进排气门座和喷油器之间的“鼻梁区”)得到了控制,换热系数明显增大,并获得了较均匀的压力分布,降低功率损失及散热量,从而提高零部件的可靠性与发动机的性能。

二、发动机积炭及其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动机积炭及其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内燃机高原排放质量评价及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内燃机尾气高原排放特征相关研究
        1.3.2 内燃机故障诊断模型及方法相关研究
        1.3.3 内燃机故障诊断专家知识库系统相关研究进展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范围的界定
        1.4.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4.2 试验范围的界定
    1.5 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创新点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分析
    2.1 基本概念简介
        2.1.1 高原及其环境的基本特征
        2.1.2 内燃机排放及其危害性
        2.1.3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2.2 基础理论分析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知识管理理论
第三章 内燃机高原排放信息的试验调查设计
    3.1 排放信息获取试验调查设计
        3.1.1 试验方案设计
        3.1.2 试验设备和仪器清单
        3.1.3 试验地点和工况情况
    3.2 排放数据采集
        3.2.1 正常状态数据收集
        3.2.2 故障状态数据收集
    3.3 排放信息预处理与分析方法
        3.3.1 排放信息预处理
        3.3.2 排放信息分析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燃机高原排放信息特征统计分析
    4.1 不同状态下气体污染物排放统计分析
        4.1.1 正常状态下气体污染物排放统计分析
        4.1.2 故障状态下气体污染物排放统计分析
    4.2 不同状态下颗粒物排放统计分析
        4.2.1 正常状态下颗粒物统计分析
        4.2.2 故障状态下颗粒物统计分析
    4.3 海拔因素对内燃机高原排放的影响分析
        4.3.1 海拔因素对正常状态下排放的影响分析
        4.3.2 海拔因素对故障状态下排放的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内燃机高原排放质量可变模糊评价研究
    5.1 内燃机排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5.1.3 评价指标维度构成及等级标准
    5.2 内燃机排放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5.2.1 可变模糊集模型原理
        5.2.2 可变模糊集模型的权重优化
        5.2.3 基于组合权重的可变模糊评价模型构建
    5.3 内燃机排放质量可变模糊评价
        5.3.1 组合权重的确定
        5.3.2 评价过程及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排放信息的内燃机故障诊断及知识库设计研究
    6.1 基于排放信息的内燃机故障诊断机理
        6.1.1 气体污染物判断故障的机理
        6.1.2 固体颗粒物判断故障的机理
    6.2 超参数优化的内燃机故障诊断RVM模型
        6.2.1 相关向量机模型原理
        6.2.2 相关向量机模型的参数寻优
        6.2.3 内燃机故障诊断模型构建
    6.3 内燃机故障诊断模型性能评价
        6.3.1 内燃机故障诊断模型性能评价指标
        6.3.2 内燃机故障诊断模型性能评价
        6.3.3 多种模型性能对比分析
    6.4 内燃机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设计
        6.4.1 内燃机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需求分析
        6.4.2 内燃机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总体设计
        6.4.3 内燃机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的详细设计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基于镍基催化剂的生物油重整制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生物质能概述
    1.2 生物油性质及其应用
        1.2.1 生物油的制备及性质
        1.2.2 生物油的应用
    1.3 氢能的开发
2 文献综述
    2.1 生物油催化重整制氢
        2.1.1 生物油组分影响
        2.1.2 重整催化剂研究
    2.2 本文结构和研究内容
3 实验与分析方法
    3.1 化学试剂和气体
    3.2 实验装置及工艺流程
    3.3 产物分析
    3.4 催化剂表征
        3.4.1 N_2物理吸附
        3.4.2 X射线衍射(XRD)
        3.4.3 扫描电镜分析(SEM)
        3.4.4 透射电镜分析(TEM)
        3.4.5 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4 Ni/γ-Al_2O_3催化剂添加La_2O_3对乙酸重整制氢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催化剂制备
    4.3 催化剂表征
        4.3.1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BET)
        4.3.2 晶相分析(XRD)
        4.3.3 催化剂的形貌(SEM)
        4.3.4 催化剂的还原特性分析(H_2-TPR)
    4.4 催化剂活性
        4.4.1 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4.4.2 水碳比(S/C)对Ni/La-3Al催化活性的影响
        4.4.3 空速(LHSV)对Ni/La-3Al催化性能的影响
        4.4.4 催化剂寿命测试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Ni/La-3Al催化剂的生物油典型模化物的重整制氢研究
    5.1 引言
    5.2 催化剂活性
        5.2.1 Ni/La-3Al催化剂对典型模化物的重整活性
        5.2.2 水碳比(S/C)对Ni/La-3Al催化活性的影响
        5.2.3 催化剂寿命测试
    5.3 本章小结
6 基于生物炭负载的Ni基催化剂的乙酸重整制氢研究
    6.1 引言
    6.2 催化剂制备
    6.3 催化剂表征
        6.3.1 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结构(BET)
        6.3.2 晶相分析(XRD)
        6.3.3 催化剂形态(SEM和TEM)
        6.3.4 催化剂的还原特性分析(H_2-TPR)
    6.4 催化剂活性
        6.4.1 不同生物炭负载的催化剂对乙酸的重整活性
        6.4.2 水碳比(S/C)对Ni/BC4催化活性的影响
        6.4.3 催化剂寿命测试
    6.5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和研究工作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本文创新点
    7.3 本文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3)生物质焦油处理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质焦油的组成和危害
2 物理法
3 热化学法
    3.1 热裂解
    3.2 催化裂解
4 等离子体法
    4.1 等离子体处理焦油机理
    4.2 冷等离子体裂解焦油
        4.2.1 滑动弧等离子体裂解焦油
        4.2.2 其他类型冷等离子体裂解焦油
    4.3 热等离子体裂解焦油
5 结论

(4)预处理和焦油催化重整对生物质热解制气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章概要
    1.2 开发生物质能的意义
    1.3 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概述
        1.3.1 生物质气化装置
        1.3.2 生物质气化工艺
        1.3.3 影响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
    1.4 生物质热解气化脱焦催化剂研究进展
        1.4.1 概述
        1.4.2 各类催化剂的性质和效果
        1.4.3 小结
    1.5 论文主要内容
    1.6 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材料、装置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装置与仪器
        2.2.1 热解装置
        2.2.2 主要设备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热解装置实验方法
        2.3.2 原料基本性质分析
        2.3.3 浸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方法
        2.3.4 热重分析方法
        2.3.5 GC/GC-MS分析方法
        2.3.6 生物质炭的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浸渍预处理机理及对生物质热解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3.1 浸渍预处理效果研究
        3.1.1 酸洗对样品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
        3.1.2 金属盐溶液浸渍对样品相应金属含量的影响
        3.1.3 金属盐溶液浸渍对样品表面结构的影响
    3.2 金属盐溶液浸渍对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
        3.2.1 酸洗前后热解特性曲线分析
        3.2.2 浸渍前后热解特性曲线变化
    3.3 金属盐溶液浸渍预处理对生物质热解动力学的影响
    3.4 金属浸渍预处理过程的机理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预处理对生物质热解制气特性的影响
    4.1 生物质固定床热解特性研究
        4.1.1 热解产物分布
        4.1.2 热解产气特性
        4.1.3 焦油产物特性
        4.1.4 生物质炭产物特性
    4.2 镍浸渍预处理生物质的催化热解特性
        4.2.1 催化热解产物分布
        4.2.2 催化热解产气特性
        4.2.3 催化热解焦油产物特性
    4.3 含镍炭的添加对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含焦油气体在生物质炭床中的催化重整研究
    5.1 生物质炭催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质
        5.1.1 生物质炭选取和制备
        5.1.2 生物质炭的性质分析
        5.1.3 催化材料的表面结构
    5.2 生物质炭催化性能预实验
        5.2.1 生物质炭对焦油转化率的影响
        5.2.2 生物质炭对热解产气特性的影响
    5.3 温度对生物质炭催化性能的影响
        5.3.1 温度对焦油转化率的影响
        5.3.2 温度对产气特性的影响
    5.4 炭床层长度对焦油催化重整的影响
        5.4.1 焦油转化率的变化
        5.4.2 产气特性的变化
    5.5 焦油产物的变化
    5.6 生物质炭的消耗
    5.7 生物质炭结构的变化
        5.7.1 表面结构特征
        5.7.2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
        5.7.3 多次使用对炭床的影响
    5.8 含焦油气体在生物质炭床上的催化重整机理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浸渍预处理-二级焦油催化重整”生物质热解制气工艺
    6.1 浸渍预处理与二级催化共同作用的效果
    6.2 “浸渍预处理-二级焦油催化重整”生物质热解制气工艺
    6.3 工艺开发的意义
    6.4 中试工作的开展
        6.4.1 连续式生物质气化装置的开发
        6.4.2 二级炭催化装置的开发
    6.5 本章结论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5)发动机气门积碳的熔盐清洗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试验方法
    1.1 试验样品及设备
    1.2 熔盐清洗方法
    1.3 清洗度检测及表面分析方法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清洗表面分析
    2.2 最优参数
        2.2.1 回归分析
        2.2.2 回归方程建立
        2.2.3 响应曲面及等值线图
        2.2.4 最优化实现
    2.3 讨论与分析
        2.3.1 配方不同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2.3.2 温度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2.3.3 最优参数
3 结 论

(6)支持向量机在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意义及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航空发动机气路部件故障诊断技术现状
        1.3.1 气路故障诊断国内外现有技术
    1.4 论文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安排
第二章 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基础
    2.1 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
        2.1.1 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种类及产生原因
        2.1.2 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特征分析
    2.2 基于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方法
    2.3 气路部件故障诊断总体设计方案
    2.4 传感器故障
        2.4.1 传感器故障类别
        2.4.2 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故障诊断算法理论基础
    3.1 数据降维技术
        3.1.1 PCA主元分析法介绍
        3.1.2 PCA主元分析法基本原理
    3.2 小波分析法原理
        3.2.1 小波包分析法[39-40]
    3.3 支持向量机
        3.3.1 SVM的基本原理
        3.3.2 核函数原理
        3.3.3 SVM多类分类算法
    3.4 Multi-Kernel SVM(多核支持向量机)
        3.4.1 基于不同特征源的Multi-kernel SVM
        3.4.2 多核学习权衡过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传感器故障诊断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4.1 传感器故障特性仿真
    4.2 传感器故障诊断过程
        4.2.1 PCA数据降维特征提取
        4.2.2 小波包分析特征提取
        4.2.3 多核支持向量机的实现
    4.3 实验结果分析
    4.4 传感器故障与发动机部件故障区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航空发动机气路部件故障诊断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5.1 发动机气路部件故障数据
    5.2 发动机气路部件单一故障诊断
        5.2.1 KNN[49]分类算法
        5.2.2 基于LDA[50]的故障诊断算法
        5.2.3 基于SVM的故障诊断算法
    5.3 Adaboost[51]算法
        5.3.1 基于Adaboost+SVM的气路部件单一故障诊断
        5.3.2 航空发动机气路部件双重故障诊断
    5.4 故障诊断算法抗干扰性分析
        5.4.1 单一故障诊断算法抗扰动性测试
        5.4.2 双重故障抗扰动性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硕士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致谢

(7)天然气发动机点火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天然气发动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1.1 天然气发动机的发展现状
        1.1.2 天然气发动机的研究趋势
    1.2 天然气发动机点火系统研究进展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天然气发动机点火系统设计
    2.1 发动机试验台设计
    2.2 点火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2.3 点火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2.3.1 单片机最小系统
        2.3.2 电源电路
        2.3.3 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
        2.3.4 点火线圈驱动电路
        2.3.5 串行通讯电路
    2.4 点火系统的软件设计
        2.4.1 主程序的设计
        2.4.2 重要子程序的设计
        2.4.3 软件抗干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单线圈放电式点火系统放电特性研究
    3.1 单线圈放电系统参数直接测试
        3.1.1 充电时间对初级储能的影响
        3.1.2 充电时间对次级电压的影响
    3.2 单线圈放电系统点火能量模拟负载测试
        3.2.1 点火能量测试方法
        3.2.2 充电时间对点火能量的影响
        3.2.3 充电时间对能量转化效率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线圈耦合放电式点火系统设计及放电特性研究
    4.1 双线圈耦合放电式点火系统设计
    4.2 双线圈耦合放电式点火系统仿真
        4.2.1 放电电压仿真
        4.2.2 火花持续时间仿真
        4.2.3 点火能量仿真
    4.3 双线圈耦合放电式点火系统测试
        4.3.1 放电电压、火花持续时间测试
        4.3.2 点火能量测试
    4.4 双线圈耦合放电规律研究
        4.4.1 放电规律对能量转化效率的影响
        4.4.2 放电规律对次级最大电压的影响
        4.4.3 放电规律对火花持续时间的影响
    4.5 双线圈耦合放电模式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发动机稀薄燃烧特性研究
    5.1 点火提前角对稀燃特性的影响
        5.1.1 点火提前角对燃烧始点和持续期的影响
        5.1.2 点火提前角对缸内燃烧压力的影响
        5.1.3 点火提前角对平均有效压力的影响
        5.1.4 点火提前角对排气温度的影响
    5.2 点火能量对稀燃特性的影响
        5.2.1 点火能量对燃烧始点和持续期的影响
        5.2.2 点火能量对缸内燃烧压力的影响
        5.2.3 点火能量对平均有效压力的影响
        5.2.4 点火能量对排气温度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浅析混合比失调的故障诊断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一、汽车燃油监测系统
二、混合汽的修正
三、诊断方法
四、诊断实例

(9)火花塞离子流信号的测试分析方法及与爆震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汽油机的爆震
        1.1.1 爆震
        1.1.2 爆震的本质
        1.1.3 爆震的危害
    1.2 汽油发动机爆震现象出现的原因
        1.2.1 关于爆震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
        1.2.2 当前学术界关于汽油发动机爆震产生原因的主要观点
        1.2.3 导致发动机爆震发生的直接诱发因素
        1.2.4 汽油发动机爆震的严重程度和爆震极限的判断
    1.3 发动机燃料的辛烷值对爆震的影响
    1.4 本文将要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发动机爆震常用的检测与控制方法
    2.1 爆震的控制
        2.1.1 基本的爆震控制原理
        2.1.2 降低爆震强度的办法
    2.2 现实当中汽油机爆震检测的常用手段
        2.2.1 燃烧噪声检测法
        2.2.2 气缸内压力检测法
        2.2.3 发动机机体震动检测法
        2.2.4 爆震的火花塞离子流检测法
        2.2.5 其他爆震检测方法
    2.3 关于爆震的闭环控制过程中涉及的信号处理理论
        2.3.1 短时傅立叶变换
        2.3.2 离散小波变换
第三章 汽油发动机火花塞离子流信号的测量
    3.1 发动机火花塞离子流的测量
        3.1.1 离子流的产生原理
        3.1.2 影响离子流的因素
    3.2 离子流的检测原理与实验台架
        3.2.1 离子流信号测试的基本原理
        3.2.2 测量电路
        3.2.3 实验台架及离子流信号检测仪器
    3.3 离子流的波形
        3.3.1 发动机高压点火系统次级线圈点火波形
        3.3.2 R 上采集到的次级线圈点火波形以及离子流信号波形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外界因素对离子流信号的影响规律
    4.1 火花塞参数对离子流的影响规律
        4.1.1 实验的指导思想
        4.1.2 实际测得采用不同火花塞时气缸内压力随负荷和转速的变化关系
        4.1.3 各火花塞离子流的实验结果
        4.1.4 三种火花塞离子流测试结果的分析
        4.1.5 火花塞参数对离子流信号影响规律小结
    4.2 采用低辛烷值燃油导致发动机爆震情况下离子流信号的特征
        4.2.1 实验的指导思想及内容
        4.2.2 实验结果分析
        4.2.3 不同爆震强度时离子流波形时域积分值
        4.2.4 采用低辛烷值燃油导致发动机爆震情况下离子流信号特征小结
    4.3 检测电路的偏置电压对离子流幅度的影响规律
        4.3.1 实验的有关情况
        4.3.2 实验测得的波形及数据
        4.3.3 关于实验数据的分析
        4.3.4 离子流检测电路不同偏置电压情况下离子流信号变化规律小结
第五章 关于发动机不同爆震强度下离子流信号变化规律的研究
    5.1 实验内容和实验的指导思想
        5.1.1 实验的指导思想
        5.1.2 实验条件
        5.1.3 实验方法
    5.2 实验所测得数据的分析过程
        5.2.1 工况点一:油门开度21%(扭矩大约70Nm)
        5.2.2 况点二:油门开度20%(扭矩大约60Nm)
        5.2.3 况点三:油门开度19%(扭矩大约50Nm)
        5.2.4 工况点四:油门开度18%(扭矩大约40Nm)
    5.3 相同转速不同负荷工况点之间相同缸压区段的离子流分析比较
        5.3.1 转速不变不同负荷之间缸压大于4MPa情况下离子流幅度比较
        5.3.2 转速不变不同负荷之间缸压介于3.5~4MPa情况下离子流幅度比较
        5.3.3 转速不变不同负荷之间缸压介于3~3.5MPa情况下离子流幅度比较
        5.3.4 转速不变不同负荷之间缸压介于2.5~3MPa情况下离子流幅度比较
        5.3.5 缸压区段相同则离子流幅值的分布范围也基本相同
    5.4 实验结果在电控系统中的运用方法展望
    5.5 本章结论
第六章 小波的分析方法在离子流信号分析中的运用
    6.1 哈尔小波的信号分析方法
        6.1.1 傅立叶信号分析方法存在的不足
        6.1.2 哈尔小波
        6.1.3 采用哈尔小波分析离子流信号的目的
        6.1.4 DDP3数据后处理软件小波分解的特点
    6.2 不同工况下的离子流信号哈尔小波变换情况
        6.2.1 各个不同工况点的小波变换情况
        6.2.2 相同转速不同负荷工况点之间相同缸压区段离子流信号主燃烧期哈尔小波变换后高频成分幅度的分析比较
        6.2.3 所得数据的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今后工作展望
    7.1 全文研究工作总结
        7.1.1 本文的主要工作
        7.1.2 本文的创新点
    7.2 今后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基于CFD的汽油机冷却水套冷却性能数值模拟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汽油机水套中流体数值模拟的国外研究现状
    1.3 汽油机水套中流体数值模拟的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4.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1.4.2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2 CFD 数值模拟计算方法
    2.1 流体数值模拟计算概述
    2.2 流体控制方程
    2.3 湍流
    2.4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2.5 SIMPLE 算法
    2.6 CFD 模拟仿真软件
    2.7 本章小结
3 汽油机冷却水套计算模型的建立
    3.1 发动机基本参数
    3.2 建立几何模型及生成计算模型
        3.2.1 建立研究对象几何模型
        3.2.2 划分研究对象计算网格
    3.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设定
    3.4 本章小结
4 发动机冷却水套内冷却性能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1 前言
    4.2 原发动机冷却水套冷却性能三维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2.1 冷却水套的数值模拟速度场分析
        4.2.2 冷却水套的数值模拟对流换热系数分析
        4.2.3 冷却水套的数值模拟压力场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优化水套结构的三维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5.1 前言
    5.2 两种优化模型描述
        5.2.1 第一种优化方案
        5.2.2 第二种优化方案
    5.3 两种方案冷却性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发动机积炭及其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内燃机高原排放质量评价及故障诊断研究[D]. 杨波.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6)
  • [2]基于镍基催化剂的生物油重整制氢研究[D]. 王美娟. 浙江大学, 2018(06)
  • [3]生物质焦油处理方法研究进展[J]. 李乐豪,闻光东,杨启炜,张铭,邢华斌,苏宝根,任其龙. 化工进展, 2017(07)
  • [4]预处理和焦油催化重整对生物质热解制气性能的影响研究[D]. 马欣欣. 北京化工大学, 2016(02)
  • [5]发动机气门积碳的熔盐清洗工艺[J]. 姚帅帅,贾秀杰,王兴,李剑峰,李建勇. 中国表面工程, 2015(04)
  • [6]支持向量机在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D]. 陈扬文.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7)
  • [7]天然气发动机点火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D]. 王晓斌.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06)
  • [8]浅析混合比失调的故障诊断技巧[J]. 熊荣华. 汽车维修与保养, 2012(10)
  • [9]火花塞离子流信号的测试分析方法及与爆震关系的研究[D]. 孙跃国. 吉林大学, 2012(09)
  • [10]基于CFD的汽油机冷却水套冷却性能数值模拟及优化[D]. 王楠. 重庆大学, 2011(01)

标签:;  ;  

发动机焦炭及其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