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现场总线CC-Link在自动灯泡生产线中的应用

开放式现场总线CC-Link在自动灯泡生产线中的应用

一、开放式现场总线CC-Link在灯泡自动生产线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哲蓓,李卓,卢海松,凌刚,徐卫峰,蔡丹,石祥建[1](2021)在《通讯网络典型现场总线协议综述》文中指出主要是对目前各领域中常见的现场总线FF、CAN、DeviceNet、LonWorks、PROFIBUS、HART、INTERBUS、CC-Link以及ControlNet,从推出背景、应用行业、协议标准及特点的角度出发,做了简单的介绍;并对现场总线的通信传输方式与传统的信号传输方式进行比较,归纳出现场总线数字信号传输所具备的优点和特性。

王志熊[2](2020)在《手机接口部件自动化组装系统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手机产品变化快、涉及零组件多、组装精度要求高的变化趋势,传统的手机组装制造系统难以满足生产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研制了一套手机接口部件自动化组装系统,对系统中的自动控制技术、机器视觉校正方法以及机器人轨迹规划展开研究并进行实验验证。根据手机接口部件组装工艺需求,设计了自动化组装控制系统。对系统的硬件选型,确定了基于PLC的控制方案,采用了CC-Link IE工业以太网实现模组间的通信。基于组装工序,分析了各模组运行的状态流程并设计了逻辑控制及定位控制程序,研究了Link signal交握算法并设计交握流程,以确保产品在模组间可靠转移。针对手机部件组装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视觉校正系统。对视觉系统的硬件选型分析,完成了视觉系统的硬件设计;研究了图像边缘检测算法以及基于特征的模板匹配算法,分析了组装误差存在因素,运用C#语言编程完成了视觉软件设计。为提高部件组装效率,分析了SCARA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研究了其轨迹规划多项式插值算法并进行了轨迹规划,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轨迹规划的合理性,保证了机器人运行的平稳性。设备开发后完成了组装调试及生产验证,模组总线运行稳定,物料转移安全可靠,视觉识别及定位精度高、响应快,SCARA运行平稳,整线生产效率达到设计指标要求,电气性能、安全防护符合行业标准,采用的模组结构,有利于后期设备升级改造和重复利用。

裴一飞,张志杰,贺海亮,宋世光,李岩峰[3](2018)在《CC-Link总线技术在液晶屏清洗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液晶屏(LCD)生产现场环境恶劣复杂,针对超声波干式清洗机各项工艺参数和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实时性要求以及调度过程的集中控制问题,提出采用开放型CC-Link(control&communicationLink)总线技术,通过专用的QJ61BT11N通信模块和专用电缆将分散的I/O模块、特殊功能模块等连接起来,在PLC的CPU模块控制下,实现了对触摸屏、伺服系统、智能仪器仪表等远程设备站的控制、通信和对现场数据的实时监控、管理。结果表明:超声波干式清洗机应用CC-Link总线技术可节省大量控制电缆,具有高速通信、实时性好的特点,提高了清洗机在屏清洗工艺段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车海波[4](2017)在《教学型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自动化生产线对于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性能有着重要意义,也已经在多个领域推广应用。针对教学型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制,如何根据一般性的自动化生产工艺流程,设计教学类自动化生产线的教学互动环节,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化工程。本文针对自动化生产线的教学与实践需求,开展教学类自动化生产线的关键技术研究与自动化生产线教学系统的搭建。利用CC-Link现场总线技术、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结合三菱Q系列PLC、变频器、触摸屏、伺服系统、特殊功能模块、ABB-IRB-120六轴工业机器人、电气设备等具体特性,设计一条教学型的智能控制的自动化生产线系统,融合了机械、气动、控制、交流调速和传感器技术等,对自动化生产线的教学与实践有实际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工作如下:首先,针对自动化生产线的教学与实践需求,研究自动化生产线教学系统的结构,自动化生产线教学系统的关键环节:包括PLC技术、传感技术、变频控制系统、伺服控制系统、特殊功能模块、工业机器人技术;设计教学系统的工艺流程,把教学系统设为供料站、输送站、装配站、加工站、分拣搬运站五个工作站,设计各工作站的功能、程序控制框图、气动控制、I/O地址分配表。其次,自动化生产线教学系统可以采用单机运行或联机运行,联机的通信方式采用热门的CC-Link现场总线技术,实现Q系列PLC与现场智能设备FX PLC的实时通讯,介绍CC-Link的结构、特点、性能规格、电缆规格及连线,设置CC-Link硬件参数、软件参数、主从站的缓冲存储器地址的分配;编写教学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程序;设置MGCS组态全程实时监控和控制生产线工作状态。设计的教学型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模拟了一个与实际生产情况十分接近的控制过程,融合了自动化类专业运动控制领域的核心技术,每个工作站都可自成一个独立的系统,同时也是一个机电一体化的综合性系统,该系统还具有较强的柔性,便于不同工作任务的组态,满足不同的教学实践的需要,保证了自动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李玉敏,周学良[5](2015)在《CC-Link组织、通信协议与技术应用》文中指出CC-Link是Control&Communication Link的简称,是一种可以同时高速处理控制和通信数据的现场网络系统,可以提供高效能、一体化的工厂和过程自动化控制。CC-Link协会(CC-Link Partner Association:CLPA)是一个非盈利性机构(NPO),由众多开发"CC-Link"产品的制造商会员组成,它建立的目的是在全球推广CC-Link,始初由三菱电机发布的CC-Link现场总线技术规范,作为一个开放的工业标准,已经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转化的标准包括CC-Link GB/T 19760.1—.3;CC-Link/LT GB/T 19760.4;CC-Link Safety GB/Z 29496.1—.3。CC-Link现场总线技术关键特色是RA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功能,以及非常高的抗干扰标准,这使得它很难让常规工厂事故中断网络运行。CLPA提供的另一个关键网络技术是基于以太网的工业网络CC-Link IE(正在转化中),是标准的工业以太网,有控制层网络和现场层网络两种主要的提供形式。具备多厂商设备使用环境,高性能的网络,广泛应用在钢铁、烟草、印刷、楼宇、汽车装配线等机电控制系统。

剪欣,程良伦[6](2013)在《CC-LINK总线技术在管桩生产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决管桩生产各项工艺参数和数据在复杂恶劣环境中传输的稳定性、实时性以及在调度过程中的集中控制问题,从实际运用出发,基于开放型CC-LINK总线技术实现对三菱Q系列PLC与触摸屏、变频器、智能仪器仪表等远程设备站的控制和通讯,对现场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结果表明:CC-LINK现场总线组成的网络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以及现场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实现了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最优控制和管理。

孙林[7](2012)在《基于CC-LINK现场总线的3050螺旋管成型机递送线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受山东泰安甬泰钢铁公司的委托,本课题致力于设计一条基于CC-LINK现场总线的3050螺旋管成型机递送线自动控制系统。系统的设计主要从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最终提出并实现了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本条生产线系统采用CC-LINK现场总线网络,以三菱FX系列PLC附加主站模块为网络的主站,以远程I/O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作为从站,同时使用EasyView触摸屏进行监控,以欧陆590直流调速器作为从站设备。最终构建出以PLC为控制核心,以CC-LINK为控制网络,并结合直流调速、人机界面监控、PID算法控制的高水平自动控制系统。系统硬件设计上主要是对控制设备的型号进行选型,并设计系统的控制原理图、设备布局图及设备接线图。系统最终设计出4个控制柜和3个操作台。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是通过GX Developer编程软件,对PLC进行软件编程,编写3050螺旋管生产线生产工艺流程中各设备的运行控制程序。同时通过EasyBuilder500编程软件对触摸屏进行组态画面的编写设计。方便操作员在触摸屏上对整条生产线的参数进行设置、修改和监控,使控制系统的控制更加简单、更加方便和直观。在本条螺旋管生产线递送线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中,首先需要对生产线各部分的控制原理进行研究,继而提出各部分的控制方案。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头尾对焊时矫平机和递送机的单动和联动切换、两者的同步速控制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矫平机和递送机的直流调速控制,并提出了基于欧陆590直流调速器PID参数控制的同步速控制方案,同时利用PLC软件编写程序控制器提高算法的控制精度,达到比较理想的控制效果。整个网络的通讯,使用CC-LINK现场总线,各主从站模块之间通过CC-LINK专用电缆进行连接。触摸屏通过RS485通讯协议与PLC进行通讯。通讯的设置方式通过GX Developer软件进行很方便的设置。3050螺旋管生产线递送线部分设计完成后,已经投入生产。本文对调试运行过程也进行了介绍。在调试过程中,发现的直流调速故障等问题均已排除。整条生产线的控制功能完善,操作方便,钢板递送线运行也较稳定,矫平机和递送机同步速控制精确,其功能指标均达到了厂房的要求,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为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达到了课题预期的目标。

陈登[8](2011)在《基于ARM的CC-Link多功能控制器的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针对某市铝型材厂车间生产设备和污染治理设备的监控需求,结合当前国内、外智能现场设备的研究现状,对智能现场设备的通信功能、外设驱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最终成功开发了一套基于ARM并且具有CC-Link总线通信功能的控制器,实现了工业现场各种设备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控制器的通信模块采用CC-Link通信控制芯片MFP3,论文对MFP3底层的485接口电路及其与嵌入式ARM处理器S3C2410的接口电路进行了设计,同时也对构成S3C2410最小系统的SDRAM电路和NAND Flash电路进行了设计。ARM处理器通过模拟/数字输入电路采集工厂现场的设备运行状况参数,并通过协议控制芯片MFP3将这些参数传输至CC-Link网络,同时将它们实时地显示在现场LCD屏上。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构建嵌入式操作系统和编写驱动程序两部分。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构建是在移植BootLoader的基础上,裁剪、配置Linux内核以及构建根文件系统。驱动程序包括MFP3驱动和LCD驱动,它们屏蔽了硬件设备的工作细节,使控制器具备了手动设置站号和波特率的功能。用户程序通过一组标准化的调用就可以操作MFP3和LCD。论文重点论述了CC-Link通信控制芯片MFP3外围电路、模拟输入接口、数字输入/输出接口、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环境以及外设驱动程序等方面的内容。本设计采用嵌入式处理器(ARM)和CC-Link现场总线相结合,大大增加了工业控制网络监控点数,实现了ARM嵌入式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具有CC-Link总线通信功能的控制器与其它现场总线互操作性强、兼容性好,而且控制器采用Linux操作系统,不仅可靠性高而且二次开发简便,对于工业控制网络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铝型材厂的成功使用表明,本文所开发的多功能控制器具有监控点数多、稳定可靠等优点。利用该控制器所构建的CC-Link网络系统较好地满足了预期的功能要求。

王海涛[9](2011)在《PLC网络控制系统在汽车车桥焊接生产线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自动化工业的发展,我国工业自动化进程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其中,制造业的发展尤为迅速,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核心力量和支撑性行业。汽车配件制造诸如汽车车桥焊装生产线也在逐渐向全自动化方向发展,国内汽车配件企业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也在相应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生产率低、浪费严重等现象。本论文主要针对汽车车桥焊机生产线的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使用MITSUBISHI公司的Q系列PLC作为控制核心,应用以太网、MELSECNET/H网和CC-Link现场总线作为控制网络。将此控制系统应用于江苏鸿翔汽车车桥焊接生产中,既能使其在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生产效率,又能使整条生产线可以随着消费市场的需求来柔性化的改变自己的实际生产能力。本论文首先进行了PLC网络控制系统的集成设计。现场设备通过CC-Link现场总线和MELSECNET/H网与Q12H CPU进行连接形成控制网络并进行数据交互,工控PC机上安装MCGS组态软件通过以太网模块与Q12H CPU进行控制信号传输和数据采集。本文重点讨论了生产线PLC三层网络设计。底层设备控制部分根据性价比以及客户需求,分别采用三菱FX系列或Q系列PLC进行控制,并配有威纶触摸屏以方便现场工作人员的操作;底层设备控制部分又通过CC-Link现场总线和MELSECNET/H网连接为一个整体;车间控制站又可以通过安装有MCGS的工控PC机获取生产线生产过程中的实时数据信息。本论文的PLC网络控制系统在汽车车桥焊接生产线中的应用设计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车桥生产系统的生产率,而且整个车桥焊接控制系统改善过程的研究为行业内诸多企业生产线改善工作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参考,增强了民族企业汽车车桥高质量生产的信心。

宋兆华[10](2011)在《基于CC-Link网络的铣床运动控制研究》文中认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随着制造业加工技术的发展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现代工厂自动化(FA)的概念已经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在FA工厂生产过程中通过现场总线与现场工业设备连接,是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高速采集、处理和传输的。而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如何实现基于现场总线技术进行PLC与底层设备的实时通信,来实现对现场级设备的分布式控制,则是现代工业控制领域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论文针对上述难题,参考生产实际要求,在对普通铣床的运动伺服控制系统进行数控改造的基础上,以三菱Q系列PLC及相关组件来搭建普通立式铣床控制系统,将自动化生产线上各个独立的模块链接起来以实现基于CC-Link现场总线的多台铣床同步控制,主要了如下的研究探索:1、介绍了铣床运动控制研究相关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三菱系列CC-Link现场总线的研究新成果,并提出了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2、根据铣床进给运行的一般原理,分析铣床进给运动方式,结合铣床点动运行和自动运行的控制特点,对该系统进行优化,建立简化的铣床进给运动模型,并结合国内外有关对机床伺服控制系统的评价方法,对本控制系统进行初步伺服控制评价。3、根据控制系统的相关要求,进行相关控制模块硬件设计,主要针对主PLC、运动控制PLC、伺服驱动器和CC-Link通信模块进行了选型和配线设计,从而搭建了一个基于多台铣床进给运动控制的CC-Link控制网络。4、根据铣床运动控制的原理和CC-Link网络的通信要求,进行CC-Link网络的主/从站通信参数设置、I/O地址分配、主/从站通信初始程序编写。此外还以某典型零件加工为例,编写了铣床工作台进给的PLC运动控制程序,为铣床的分布式控制和远程控制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和试验验证。5、针对某一典型零件进行加工测试,并将找出铣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其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方案进行初步分析。基于CC-Link现场总线网络的PLC控制系统提供了一整套控制解决方案,可对生产线进行高速、高效、高柔性化的分散控制,大大提高了铣床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易维护性,因此深入研究PLC及CC-Link总线控制技术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二、开放式现场总线CC-Link在灯泡自动生产线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放式现场总线CC-Link在灯泡自动生产线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通讯网络典型现场总线协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基金会现场总线(FF)
    1.1 背景及行业简介
    1.2 协议标准及特点
2 CAN总线
    2.1 背景及行业简介
    2.2 协议标准及特点
3 Device Net总线
    3.1 背景及行业简介
    3.2 协议标准及特点
4 Lon Works总线
    4.1 背景及行业简介
    4.2 协议标准及特点
5 PROFIBUS总线
    5.1 背景及行业简介
    5.2 协议标准及特点
6 HART总线
    6.1 背景及行业简介
    6.2 协议标准及特点
7 INTERBUS总线
    7.1 背景及行业简介
    7.2 协议标准及特点
8 CC-Link总线
    8.1 背景及行业简介
    8.2 协议标准及特点
9 Control Net总线
    9.1 背景及行业简介
    9.2 协议标准及特点
1 0 结束语

(2)手机接口部件自动化组装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
        1.2.2 现场总线技术
        1.2.3 机器视觉及其应用
        1.2.4 工业机器人及其轨迹规划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自动化组装控制系统设计
    2.1 引言
    2.2 自动化组装系统的总体方案
        2.2.1 自动化组装工艺需求
        2.2.2 控制系统总体构架
        2.2.3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2.2.4 控制系统I/O及伺服组成
    2.3 自动化组装系统的硬件设计
        2.3.1 基于PLC的控制设计
        2.3.2 管理站模组
        2.3.3 House上下料模组
        2.3.4 IO点胶及组装模组
        2.3.5 保压及治具循环模组
    2.4 自动化组装系统的软件设计
        2.4.1 管理站程序设计
        2.4.2 House上下料模组程序设计
        2.4.3 IO点胶及组装模组程序设计
        2.4.4 保压及治具循环模组程序设计
    2.5 组装系统网络与交握算法设计
        2.5.1 控制系统网络配置
        2.5.2 Link Signal交握算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视觉校正系统设计
    3.1 引言
    3.2 视觉校正系统方案设计
    3.3 视觉系统硬件设计
    3.4 视觉模板匹配算法
    3.5 校正算法设计
    3.6 视觉系统软件设计
        3.6.1 总体设计
        3.6.2 基于Vision Pro的图像处理
        3.6.3 与PLC通讯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器人轨迹规划研究
    4.1 引言
    4.2 SCARA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4.2.1 空间位姿与坐标变换
        4.2.2 D-H转换矩阵
        4.2.3 SCARA运动学正解及反解
        4.2.4 SCARA雅克比矩阵
    4.3 轨迹规划算法研究
        4.3.1 关节空间轨迹规划
        4.3.2 直角坐标空间轨迹规划
    4.4 SCARA搬运轨迹规划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自动化组装系统调试与验证
    5.1 引言
    5.2 生产线机械结构及人机操作
        5.2.1 机械结构
        5.2.2 人机界面
    5.3 控制系统的调试
    5.4 控制系统的验证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CC-Link总线技术在液晶屏清洗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超声波干式清洗机工作流程
2 控制网络设计
3 硬件系统设计
    3.1 硬件选型
    3.2 CC-Link总线配置
    3.3 CC-Link网络模块设置
4 软件系统设计
    4.1 通信设计
        4.1.1 通信的初始化
        4.1.2 主站和远程站的通信
    4.2 人机界面设计
5 结束语

(4)教学型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2.1 自动化生产线教学系统关键技术概述
    2.2 自动化生产线教学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2.3 自动化生产线教学系统关键环节设计
        2.3.1 PLC技术
        2.3.2 生产线教学系统PLC选型
        2.3.3 传感器技术
        2.3.4 伺服控制系统
        2.3.5 变频器控制系统
        2.3.6 ABB IRB 120 工业机器人
第三章 各工作站的功能设计
    3.1 自动化生产线教学系统的生产过程工艺流程
    3.2 各工作站系统设计
        3.2.1 供料站设计
        3.2.2 输送站设计
        3.2.3 装配站设计
        3.2.4 加工站设计
        3.2.5 分拣搬运站设计
第四章 自动化生产线教学系统通信设计
    4.1 CC-Link通信网络概述
        4.1.1 CC-Link的结构
        4.1.2 CC-Link的特点
    4.2 CC-Link通信网络设计
        4.2.1 CC-Link的性能规格
        4.2.2 系统主站从站通信模块选型
        4.2.3 CC-Link电缆规格及连线
    4.3 CC-Link硬件参数设置
    4.4 CC-Link软件参数设定
        4.4.1 网络参数/自动刷新参数
    4.5 主从站的缓冲存储器地址分配设计
第五章 教学系统程序设计与组态设计
    5.1 PLC编程软件
    5.2 自动化生产线教学系统组态
        5.2.1 组态软件与人机界面介绍
        5.2.2 生产线教学系统人机界面组态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CC-Link组织、通信协议与技术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组织
    1.1 CC-Link合作伙伴协会
    1.2 亚洲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1.3 什么是CC-Link?
2 协议
    2.1 CC-Link现场总线
    2.2 CC-Link IE工业以太网
3 技术应用(选例)
    3.1 纽约市隧道工程使用CC-Link网络
    3.2 CC-Link在家电生产线的广泛应用
    3.3 CC-Link IE在轮胎成型控制中的应用

(6)CC-LINK总线技术在管桩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CC-LINK总线技术背景和特点
    1.1 CC-LINK的特点
    1.2 CC-LINK的网络结构
    1.3 CC-LINK的数据通讯方式
2 控制系统描述
3 控制系统的设计
    3.1 系统硬件设计
    3.2 系统软件设计
4 结束

(7)基于CC-LINK现场总线的3050螺旋管成型机递送线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CONTENTS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螺旋管生产技术的概述
    1.2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3050螺旋管生产线递送线的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2.1 3050螺旋焊管生产线递送线的工艺流程
    2.2 3050螺旋管生产线的工艺参数及规格
    2.3 3050螺旋管生产线递送线的主要控制对象及控制要求
        2.3.1 3050螺旋管生产线递送线的主要控制对象
        2.3.2 3050螺旋管生产线递送线的控制要求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3050螺旋管成型机递送线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3050螺旋管成型机递送线控制系统的网络结构方案选择
        3.1.1 3050螺旋管成型机递送线自动控制系统的网络结构
        3.1.2 CC-LINK现场总线简介
        3.1.3 CC-LINK现场总线的网络结构和传输通讯
        3.1.4 CC-LINK现场总线的功能与优点
    3.2 3050螺旋管成型机递送线控制系统的主要电气设备选型
        3.2.1 三菱PLC FX3U-128MR性能
        3.2.2 系统主站模块FX2N-16CCL-M
        3.2.3 远程输出模块AJ65SBBTB1-32T
        3.2.4 远程输入模块AJ65SBTB1-32D
        3.2.5 模拟量输出模块FX3U-4DA
    3.3 3050螺旋管成型机递送线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4 3050螺旋管成型机递送线控制系统直流调速控制设计
        3.4.1 直流电机的调速方法
        3.4.2 欧陆590直流调速器
        3.4.3 旋转编码器
        3.4.4 直流调速器控制原理图及参数设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3050螺旋管成型机递送线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基本功能
    4.2 3050螺旋管成型机递送线控制系统PLC程序
        4.2.1 递送线控制系统PLC程序的建立
        4.2.2 递送线控制系统PLC程序总体结构
    4.3 3050螺旋管递送线控制系统的通讯设计
    4.4 3050螺旋管递送线控制系统速度检测程序设计
    4.5 3050螺旋管成型机递送线控制系统人机界面设计
        4.5.1 触摸屏MT510S的主要功能特点
        4.5.2 3050螺旋管递送线控制系统触摸屏程序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3050螺旋管生产线矫平机与递送机同步速控制
    5.1 传统多台电机同步方法
    5.2 基于欧陆590直流调速器的同步速控制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3050螺旋管成型机递送线控制系统的调试运行
    6.1 3050螺旋管递送控制系统的安装
    6.2 递送线控制系统的启动停止顺序
        6.2.1 螺旋焊管递送线电气控制系统的启动顺序
        6.2.2 螺旋焊管递送线电气控制系统的停止顺序
    6.3 递送线控制系统的开卷操作和对头操作
        6.3.1 递送线控制系统的开卷操作说明
        6.3.2 递送线控制系统的对头操作说明
    6.4 直流调速系统的调试调试
        6.4.1 直流调速器的调试方法
        6.4.2 直流调速系统调试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工作总结
附录
    附录A 部分控制柜输出接线图
    附录B 部分控制系统输入接线图
    附录C 操作台布局图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基于ARM的CC-Link多功能控制器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CC-Link 现场总线
        1.2.2 嵌入式ARM 处理器
        1.2.3 嵌入式Linux 操作系统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CC-Link 通讯网络结构与协议
    2.1 网络结构
    2.2 协议概述
        2.2.1 通信过程与帧格式
        2.2.2 数据链路层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方案选择及设计思想
    3.1 方案概述
    3.2 现场总线的选择
    3.3 核心处理器的选择
    3.4 操作系统的选择
    3.5 系统结构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4.1 多功能控制器硬件设计思想
    4.2 ARM 最小系统
        4.2.1 SDRAM 接口电路
        4.2.2 Flash 电路
    4.3 通信控制器MFP3
        4.3.1 MFP3 芯片硬件结构
        4.3.2 MFP3 主要功能
        4.3.3 MFP3 外部引脚
        4.3.4 MFP3 外围电路设计
    4.4 485 总线接口
    4.5 模拟量输入模块
    4.6 数字量输入模块
    4.7 数字量输出模块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系统软件整体结构
    5.2 BootLoader 移植
        5.2.1 BootLoader 简介
        5.2.2 U-boot 的启动流程
        5.2.3 U-boot 的移植
    5.3 Linux 内核移植
        5.3.1 Linux 内核启动流程分析
        5.3.2 Linux 内核移植
    5.4 根文件系统的构建
        5.4.1 根文件系统的基本结构
        5.4.2 根文件系统的制作
    5.5 设备驱动程序
        5.5.1 设备驱动程序简介
        5.5.2 重要的数据结构
        5.5.3 read 和write 设备方法
    5.6 MFP3 驱动程序
        5.6.1 MFP3 内存配置
        5.6.2 MFP3 初始化
        5.6.3 读操作
        5.6.4 写操作
    5.7 LCD 驱动程序
        5.7.1 LCD 硬件原理
        5.7.2 帧缓冲设备驱动结构
        5.7.3 帧缓冲相关的数据结构
        5.7.4 帧缓冲设备驱动模块的加载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应用与测试
    6.1 网络的组态
    6.2 系统测试
    6.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全文工作总结
    下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PLC网络控制系统在汽车车桥焊接生产线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
    1.2 课题来源及意义
    1.3 国内外汽车车桥焊接生产线及其控制系统概况
        1.3.1 国外汽车车桥焊接生产线及其控制系统概况
        1.3.2 国内汽车车桥焊接生产线及其控制系统概况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系统组成
    1.5 本章小结
2 焊接生产线PLC 网络控制系统的集成设计
    2.1 汽车车桥生产工业流程分析
    2.2 汽车车桥PLC 多层网络控制系统设计
        2.2.1 目前市场上主要工业控制系统简介
        2.2.2 汽车车桥PLC 多层网络控制系统的需求分析
        2.2.3 汽车车桥PLC 多层网络控制系统的设计
    2.3 本章小结
3 底层控制系统设计
    3.1 底层控制设备及各相关功能模块简介
    3.2 典型单台设备设计
        3.2.1 双机器人等离子切割专机
        3.2.2 埋弧焊接专机
        3.2.3 加强圈环形焊接专机
        3.2.4 单机器人焊接工作站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三层PLC 网络的通信设计
    4.1 三菱PLC 网络简介
    4.2 设备层CC-Link 总线网的通信实现
        4.2.1 三菱CC-Link 总线的发展及优点
        4.2.2 三菱CC-Link 总线的连接
        4.2.3 三菱CC-Link 总线的通信实现
    4.3 控制层MELSEC NET/H 网的通信设置
        4.3.1 MELSEC NET/H 网的组成和特点
        4.3.2 三菱MELSEC NET/H 网网络模块介绍
        4.3.3 三菱MELSEC NET/H 网的通信实现
    4.4 信息层以太网的通信设置
        4.4.1 三菱以太网的功能和特点
        4.4.2 三菱以太网网络模块介绍
        4.4.3 三菱以太网的通信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汽车车桥焊接生产线的上位监控设计
    5.1 底层现场上位监控的设计
        5.1.1 威纶触摸屏简介
        5.1.2 触摸屏组态界面设计
    5.2 基于信息层的PC 机上位组态界面设计
        5.2.1 组态软件MCGS 的功能与结构
        5.2.2 基于MCGS 的PC 机组态监控窗口界面设计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
    6.1 全文总结
    6.2 改进
参考文献
附录1 相关专业名词说明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基于CC-Link网络的铣床运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CC-Link发展和研究现状
    1.2 铣床运动控制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铣床运动控制方案总体设计
    2.1 铣床运动控制的主要技术要求
    2.2 铣床进给运行方式研究
        2.2.1 铣床进给系统机械结构简化模型
        2.2.2 对铣床的运动简要分析
        2.2.3 铣床运动控制方式
    2.3 总体控制方案设计
        2.3.1 伺服控制数学模型的建立
        2.3.2 铣床改造后的铣削加工流程
        2.3.3 铣床改造后的进给运行过程
    2.4 伺服控制系统的评价方法
        2.4.1 伺服系统的稳定性
        2.4.2 伺服系统的稳态特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CC-link网络的硬件设计
    3.1 控制网络的总体设计
        3.1.1 伺服控制网络的设计步骤
        3.1.2 伺服控制网络的设计原则
        3.1.3 CC-Link网络的优势
        3.1.4 基于CC-Link的多铣床运动控制网络
    3.2 可编程序控制器选择
        3.2.1 主站PLC选型
        3.2.2 本地站PLC选型
    3.3 伺服驱动机构
        3.3.1 交流伺服驱动器的选择
        3.3.2 驱动电动机的选择
    3.4 网络通信模块
    3.5 限位元件的选择
    3.6 远程I/O站选择
    3.7 CC-Link网络中主从站配线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CC-Link网络的建立
    4.1 CC-Link通信的网络组态
        4.1.1 CC-Link通信原理
        4.1.2 CC-Link网络中各个PLC的参数设置
        4.1.3 CC-Link网络主站模块参数设置
        4.1.4 CC-Link网络从站模块参数设置
    4.2 CC-Link网络的主/从站程序设计
        4.2.1 CC-Link网络中本地站的I/O地址分配
        4.2.2 CC-Link主站与本地站通信程序设计
        4.2.3 CC-Link主站与远程I/O站通信程序设计
    4.3 本地站铣床运动控制程序设计
        4.3.1 工作台回零程序
        4.3.2 工作台步进/步退程序
        4.3.3 一个典型的铣削加工控制程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CC-Link网络测试
        5.1.1 主站与本地站通信测试
        5.1.2 主站与远程I/O站通信测试
        5.1.3 本地站试运行测试
    5.2 铣床伺服轴跟踪轨迹
    5.3 测试过程中的问题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开放式现场总线CC-Link在灯泡自动生产线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通讯网络典型现场总线协议综述[J]. 王哲蓓,李卓,卢海松,凌刚,徐卫峰,蔡丹,石祥建.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1(11)
  • [2]手机接口部件自动化组装系统的研制[D]. 王志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 [3]CC-Link总线技术在液晶屏清洗系统中的应用[J]. 裴一飞,张志杰,贺海亮,宋世光,李岩峰.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18(03)
  • [4]教学型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设计[D]. 车海波.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5)
  • [5]CC-Link组织、通信协议与技术应用[J]. 李玉敏,周学良. 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 2015(01)
  • [6]CC-LINK总线技术在管桩生产中的应用[J]. 剪欣,程良伦. 机床与液压, 2013(14)
  • [7]基于CC-LINK现场总线的3050螺旋管成型机递送线自动控制系统设计[D]. 孙林. 山东大学, 2012(02)
  • [8]基于ARM的CC-Link多功能控制器的开发与应用[D]. 陈登.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9]PLC网络控制系统在汽车车桥焊接生产线中的应用[D]. 王海涛. 西华大学, 2011(09)
  • [10]基于CC-Link网络的铣床运动控制研究[D]. 宋兆华. 武汉理工大学, 2011(09)

标签:;  ;  ;  ;  ;  

开放式现场总线CC-Link在自动灯泡生产线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