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用氯化肥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长期施用氯化肥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一、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吴可[1](2021)在《减量施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文中认为施用氮、磷、钾肥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水稻生产中过量施用氮、磷、钾肥带来了生产成本增加、养分利用率下降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本论文研究减少肥料施用量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为水稻减量施肥提供理论依据。2019年在广西象州县、岑溪市、港北区、福绵区、龙州县进行联合试验,设置空白区、缺氮区、缺磷区、缺钾区、全肥区等5个处理,于成熟期测量水稻干物质及养分积累量、稻谷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同时,以百香139、桂育9号(常规稻)和Y两优1号、特优582(杂交稻)为材料,在广西宾阳县、北流市、柳城县三试验点进行联合试验,每个品种设置正常施用氮磷肥、减施50%氮磷肥、不施用氮磷肥3个处理,测定不同时期干物质及养分积累量、稻谷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全量减施肥料条件下,与全肥处理比较,缺氮、缺磷、缺钾和空白处理水稻分别减产10.42%-24.41%、2.02%-10.94%、-2.08%-12.21%、15.28%-50.89%,平均分别减产17.61%、6.81%、5.05%和26.25%,氮肥对水稻增产贡献最大,钾肥次之,磷肥最小。肥料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因肥料而异,氮肥主要影响有效穗数和结实率,磷肥主要影响每穗总粒数,钾肥主要影响千粒重。相关分析表明,在全量减施不同类型肥料条件下,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呈极显着正相关,与结实率和千粒重的相关不显着。氮、磷、钾肥显着促进水稻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受环境与处理的互作效应影响大,而干物质积累量及养分生产效率受互作效应影响小。在减施氮磷肥条件下,与正常施用氮磷肥处理比较,百香139、桂育9号、Y两优1号、特优582早季稻氮、磷肥减量50%处理及不施用氮、磷肥处理产量分别减少-4.3%、7.0%;1.7%、8.4%;-9.4%、-0.2%;5.0%、6.0%。其晚季稻产量分别减少3.0%、22.5%;5.7%、20.6%;3.8%、22.9%;1.6%、18.9%。相关分析表明,在减施氮磷肥条件下,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极显着正相关。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呈极显着负相关;每穗总粒数与千粒重呈极显着正相关。随着氮磷肥施用量的减少,水稻植株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均随之减少。但其氮、磷、钾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磷、钾稻谷生产效率却随之增加。在氮、磷肥减量50%处理时,水稻的氮肥、磷肥偏生产力和氮肥磷肥农学利用率均比正常施用氮磷肥处理高。不同品种对减施氮磷肥的响应存在差异。当全量减施氮、磷肥时,不同品种产量下降幅度差异很小。但是,当氮、磷肥减量50%时,百香139和Y两优1号产量受影响程度更小。与桂育9号和特优582相比,百香139和Y两优1号表现出更小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和生育后期更强的氮素吸收能力。综上所述,施用氮、磷、钾肥对水稻增产效果依次为氮>磷>钾。氮肥主要影响有效穗数和结实率,磷肥主要影响每穗总粒数,钾肥主要影响千粒重。氮、磷、钾肥显着促进水稻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氮磷高效利用品种的特点是叶面积相对较小,有效穗数较多,每穗总粒数适中,生育后期物质积累和氮素积累量高。

唐盛爽[2](2021)在《外源氯对土壤-水稻系统Cd迁移转化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水稻产量尤其是单产的大幅度提高,农用化学品尤其是肥料作出了重大贡献。农用化学品施用量的增加,导致大量陪伴离子残留在土壤中,例如随钾肥施用带入的大量Cl-。由于Cl-具有很强的配位络合能力,能与土壤Cd形成一系列通式为CdCln2-n的络合物(如:CdCl+、CdCl0、CdCl3-和CdCl42-),从而影响Cd在稻田系统中的赋存形态、环境行为和生物有效性。目前陪伴离子影响Cd环境行为研究中,讨论陪伴阳离子的较多,而来源途径最广、输入量最大的Cl-,其进入环境后所产生的效应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土壤培养试验、水稻砂培试验以及水稻盆栽试验,探究外源Cl-添加对不同母质稻田土壤中Cd的吸附特性、水稻吸收积累Cd以及Cd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转化的影响有重要意义。研究旨在揭示Cl-对Cd在土壤固-液相之间的环境化学行为的影响,厘清水稻Cd累积量与Cl-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期为含Cl农用化学品的合理施用以及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提供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外源添加Cl-对不同母质土壤Cd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母质土壤对Cd的吸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在吸附过程前期,随着Cl-添加量的增加,三种母质土壤对Cd的吸附量明显降低且均小于空白对照,分别降低了 1.3-22.5%(紫泥田)、6.95-23.34%(红黄泥)和5.89-23.80%(麻砂泥),由此说明添加Cl-能够降低土壤对Cd的吸附能力且对有机质含量最高的红黄泥的影响最显着。通过拟合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发现,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可决系数高(R2>0.99),所得的平衡吸附量与实际试验结果相差不大。三种土壤对Cd吸附过程速率的大小关系为:红黄泥>紫泥田>麻砂泥。通过拟合Langmuri和Freundlich型吸附等温线,可得Langmuri方程对红黄泥和麻砂泥吸附Cd的拟合效果较好(R2>0.90),Freundlich方程对紫泥田吸附Cd的拟合效果较好(R2>0.95)。(2)通过水稻砂培试验,研究了外源添加Cl-对水稻吸收积累Cd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未加Cd处理中,与Ca(NO3)2处理组相比,添加Cl-的T1-T4处理水稻株高增长了 1.94-25.0%,说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l-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在加Cd处理中,T1-T4处理的水稻株高却比Ca(NO3)2处理组降低了 10.0-11.29%,Cl-强化了 Cd的毒性。水稻地下部Cd明显高于地上部,且水稻地上部Cd在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随着Cl-添加量的增加,水稻地下部中的Cd也随之增大,且明显低于相应的Ca(NO3)2处理组(CK1-CK4),分别降低了 81.48%、70.30%、45.51%和1.70%。水稻地上部中的Cl-与Cd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R2=0.980)。(3)通过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源添加Cl-对Cd在土壤-水稻系统中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外源添加Cl-会明显增加水稻的鲜重和土壤中酸可提取态Cd(E1)。在水稻全生育期内,T1-T4处理土壤溶液Cd 比 Ca(NO3)2处理组(CK1-CK4)低0.068-2.994倍。在抽穗期和灌浆期时,T1-T4处理的水稻各部位Cd均低于对应的Ca(NO3)2处理组(CK1-CK4),分别降低了 3.45-32.17%、1.52-26.17%、0.43-25.67%和 1.14-32.03%,然而,随着 Cl-添加量的增加,水稻对Cd的积累量逐渐降低,且在灌浆期时下降趋势最为显着。利用德拜-休克尔极限方程计算出土壤溶液中CdCln2-n各个组分的浓度可知,当土-水介质中Cd/Cl比在0.625-2.5之间时,Cl-在土壤溶液中与游离态的Cd2+主要形成CdCl+的络合物。综上所述,Cl-降低了土壤对Cd的吸附能力,提高了土壤溶液Cd含量;水稻地上部Cd与Cl-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外源添加Cl-会明显增加水稻的鲜重和土壤中酸可提取态Cd(E1),说明Cl-增强了 Cd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能力及生物可利用性。因此,含氯农用化学品的合理施用与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关系密切,Cl-对Cd环境行为的影响应当引起重视。

谢慧敏[3](2021)在《化肥减量与部分替代对水稻生长与养分利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传统水稻生产过程中,往往投入大量化肥,不仅降低了肥料利用率,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影响水稻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探索华南双季稻区化肥减量的技术途径,于2019年分别进行了以海藻精和微生物菌剂部分替代化肥为核心的水稻化肥减量田间试验。海藻精和微生物菌剂部分替代氮肥对水稻生长与养分吸收利用试验于2019年在广西宾阳县、柳城县、北流市进行早晚稻多点大田联合试验,设置了常规施氮量(T1),常规施氮量+海藻精和微生物菌剂(T2),-20%氮肥+海藻精和微生物菌剂(T3),-30%氮肥+海藻精和微生物菌剂(T4),-40%氮肥+海藻精和微生物菌剂(T5)共5个施肥措施。海藻精和微生物菌剂部分替代化肥(包括氮磷钾)对水稻生长与养分吸收利用试验设置常规施肥量(P1),-10%化肥+海藻精和微生物菌剂(P2),-20%化肥+海藻精和微生物菌剂(P3),-30%化肥+海藻精和微生物菌剂(P4)共4个处理。测定水稻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替代部分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与T1相比,添加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能提高水稻叶面积指数;T2和T3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比单施化肥处理(T1)分别提高了6.63%、1.43%和4.24%、3.31%;T3处理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比T1(对照)分别提高了0.64%、3.79%、4.68%、0.45%。减量施肥处理中,减20%氮肥配施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T3)能提高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2、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替代部分氮肥对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添加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能促进水稻对氮素养分的吸收,T2氮素积累量较对照提高2.76%。T3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偏生产力较对照分别提高了7.42%、7.23%、0.87%、29.14%。减量施肥处理中,减20%氮肥配施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T3)能提高水稻养分利用效率。3、氮肥减量配施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条件下,水稻的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有效穗数均呈极显着正相关,与结实率、收获指数呈显着正相关;氮素积累量、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偏生产力与产量呈极显着正相关,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与产量呈极显着负相关。4、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替代部分化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P2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分别比对照(P1)提高6.06%和0.45%,其穗粒数、结实率、收获指数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4.36%、8.07%、5.03%。减10%化肥配施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P2)能促进水稻干物质的积累,改善产量构成因子,提高水稻产量。5、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替代部分化肥对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P2处理的氮/磷素积累量、氮/磷/钾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磷/钾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0.75%、5.14%)、(5.04%、1.31%、2.18%)、(10.08%、6.66%、8.97%)、1.59%。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均表现出随化肥施用量的减少而递增,P4处理的肥料偏生产力最大。在综合考虑不同施肥措施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以及环境健康的综合影响,减施20%氮肥或者减10%化肥比例配施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为本试验较为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

魏照清[4](2021)在《氮氯配施对压砂地土壤养分及西瓜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

刘佩诗[5](2021)在《化肥减量对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与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施用化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方式,但化肥实际施用量远高于作物需求量,肥料利用率较低,同时,剩余的氮磷养分随农田地表径流流失进入水体引起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农业农村部对我国化肥用量提出了“零增长”和“负增长”的要求,化肥减量,包括有机养分替代对作物产量和农田氮磷流失影响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本研究在田间定位试验条件下展开了两种化肥减量施肥试验,分别为减量化施肥试验和等氮有机养分替代化肥试验。减量化施肥试验是以习惯施肥为对照,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基础上减氮30%、减磷50%以及减量+秸秆还田等不同化肥减量施肥方式。等氮有机养分替代试验是以常规单施化肥为对照,设置了30%、50%、100%不同梯度有机养分替代处理。通过两种化肥减量施肥模式研究其对小麦产量、小麦氮磷吸收利用、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2020年减量化施肥和有机养分替代试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化肥减量施用30%-50%对小麦产量无显着影响。连续十三年减量化施肥处理下,小麦产量无显着变化;连续三年有机养分替代下,30%-50%替代不会降低小麦产量,100%有机肥替代小麦显着减产。(2)化肥连续减量施用促进小麦地上部分氮磷养分的吸收,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减量化施肥处理对小麦养分吸收和农业生产效率无显着影响,减量+秸秆还田显着提升了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30%-50%有机养分替代有利于氮磷养分吸收和生产效率提升。(3)化肥连续减量施用有利于农田氮磷流失浓度和氮磷流失量的控制。相较于习惯施肥处理,减量化施肥处理下总氮流失量以减量施肥+秸秆还田处理降幅最大达21.31%,总磷流失量以减磷50%处理降幅最大达31.57%。相较于常规单施化肥处理,100%有机养分替代处理降低了农田径流水总氮浓度和总氮流失量,总氮浓度以100%有机肥替代处理降幅最大为33.6%-40.9%,总氮流失量以100%秸秆有机肥替代降幅最大达19.1%;总磷浓度和流失量均以100%猪粪有机肥处理下最大。(4)化肥连续减量施用降低了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率,有利于控制氮磷养分流失风险。减量化施肥处理降低了氮磷流失率,总氮流失率以减量+秸秆还田处理控制效果最佳,总磷流失率以减磷50%处理降幅最大。等氮有机养分替代降低了氮素流失率,提升了磷素流失风险。(5)比较氮磷不同流失形态,有机养分替代和减量化施肥处理下麦季氮素均以硝态氮为主要流失形态,有机肥30%-50%替代处理提升了总氮中硝态氮的流失量;磷素流失形态上,颗粒态磷>可溶性磷,控制颗粒态磷流失是有效降低有机肥磷素流失的主要途径。

王瑾瑜[6](2021)在《稻-麦轮作区耕作与施肥对土壤氮素淋溶及根系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水稻轮作普遍存在的土壤粘重、耕层浅和偏施化肥等问题,研究通过深翻措施结合合理的施肥措施改善作物根系生长环境、减少氮素淋失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择安徽省舒城县水稻/冬小麦轮作区的田间定位试验作为研究对象,试验设计采用裂区区组设计,主区为耕作措施(旋耕12 cm、深翻20 cm),副区为肥料处理,包括不施肥CK处理及3个等氮量施肥处理T1、T2、T3,副区处理随机排列,重复三次,小区面积40 m2(5m×8m),其中T1为单施化肥处理,小麦季施用纯N 180 kg·hm-2,P2O560 kg·hm-2,K2O 90 kg·hm-2;水稻季施用纯N 210 kg·hm-2,P2O575 kg·hm-2,K2O 120 kg·hm-2;T2指为秸秆还田与化肥配施(秸秆还田量4500 kg·hm-2,秸秆含氮量为5.0 g·kg-1);T3指为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有机肥为干基猪粪,用量4500 kg·hm-2,含氮量17.5 g·kg-1)。通过埋设微根管、负压式陶瓷头等装置,结合原状土柱模拟试验,监测了2个耕作措施与4种施肥措施下水稻和小麦四个生育时期根长密度、根面积两个特征参数、水稻季土壤0-30 cm的氮素淋溶情况等,结果显示:(1)在0-45 cm剖面土层中,旋耕12 cm和深翻20 cm两种耕作措施对0-15 cm、25-45 cm和土层的土壤容重无明显差异,而在15-25 cm土层中,深翻处理20 cm的土壤容重(1.43 g·cm-3)显着低于旋耕12 cm处理的土壤容重(1.54 g·cm-3),因此深翻20 cm有助于改善水稻/小麦轮作体系土壤耕层的物理结构。(2)在田间试验中,深翻20 cm未造成土壤水分与氮素的大量流失。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在水稻进入孕穗期后较T1处理显着减少渗漏液中硝态氮的浓度及氮素淋溶量,降低耕层氮素流失的风险。土柱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耕翻深度达到30 cm将犁底层全部打破,水分渗漏量显着增加,较旋耕12 cm与深翻20 cm增幅范围在11.0%-23.0%,加大了土壤氮素淋失风险。(3)不同耕作与施肥措施下,水稻根长密度与根面积最大值均出现在灌浆期。深翻提升了0-15 cm土层灌浆期水稻根长密度和30-45 cm土层的根面积,根长密度增幅为8.9%-12.5%;根面积增幅为40.0%-43.1%。有机无机配施显着影响灌浆期0-15 cm与15-30 cm土层的根长密度与根面积,较CK处理根长密度增幅为43.1%-182.6%,根面积为54.9%-137.9%。说明有机无机配施可以显着提升水稻根长密度与根面积,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4)不同耕作与施肥措施下,冬小麦根长密度最大值出现在拔节期,根面积最大值出现在开花期。深翻促进0-15 cm土层中冬小麦根系的生长,根长密度增幅为18.6%-20.5%;根面积增幅为9.3%-15.3%;而对30 cm以下土层无显着影响。有机无机配施的施肥措施显着影响各土层的根长密度与根面积,其中30-45 cm土层最为明显,较CK处理根长密度增幅为89.6%-106.1%;根面积增幅为26.8%-49.3%。有机无机配施促进冬小麦根系纵向生长,扩大了根系对养分吸收范围。冬小麦0-15 cm土层根系生长最旺盛,其次是15-30 cm土层,30-45 cm土层根系最少。综合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深翻20 cm结合有机无机肥配施有效改善了土壤耕层的容重与紧实度,缓解了长期浅旋所引起的耕层较浅和土壤板结问题,不同程度上促进了0-45 cm土层小麦和水稻根系的生长,降低土壤氮素流失。

杜丹凤[7](2021)在《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性质及玉米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冷凉、化肥利用效率偏低,因此农业生产中存在化肥施用量不断提高,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变差、生产成本增加、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等实际问题,从而限制了玉米产量的提高和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因此,本研究以玉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年室内模拟试验,利用新型腐植酸生物肥配施化肥,对比常规化肥用量(T1),研究了化肥减量15%(T2)、减量30%(T3)条件下,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玉米生理特性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期明确土壤-作物对腐植酸生物肥的系统响应,为化肥减量应用技术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腐植酸生物肥的施用显着增加了土壤真菌和细菌数量,菌群数量随着腐植酸生物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时期T2和T3处理的真菌数量较T1对照处理分别增加了10.8%-144.4%和13.8%-181.8%;细菌数量分别增加了6.5%-40.5%和16.2%-47.4%。2.适当减少化肥用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T2)可显着提高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玉米抽雄期以后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显着增加了11.4%-21.6%和34.9%-46.7%,拔节期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了6.5%、13.4%。腐植酸生物肥增强了玉米生育后期土壤碳氮代谢活性,对土壤腐殖化进程具有一定促进作用。3.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氮素转化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T2处理的玉米拔节期、抽雄期土壤碱解氮含量较T1对照处理降低了7.1%-22.7%,抽雄期后保障土壤的供氮能力。腐植酸生物肥活化土壤养分,不同时期土壤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着增加了6.4%-121.0%和2.3%-35.2%,随着腐植酸生物肥用量的增加对土壤磷素和钾素活化效果更显着。4.腐植酸生物肥促进了玉米植株氮、磷和钾素吸收,不同时期T2处理的植株全氮和全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3%-20.1%和5.8%-37.3%,尤其是钾的吸收随着腐植酸生物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拔节期磷含量显着高于T1对照处理。但腐植酸生物肥降低了玉米拔节期以后植株对钙和镁元素的吸收能力。5.施用腐植酸生物肥加强了玉米植株光合碳同化与转化能力,尤其是T2处理效果显着,植株的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显着提高,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分别显着提高了22.7%-84.4%和17.8%-135.7%。植株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淀粉的含量分别增加了0.9%-72.8%、6.3%-25.8%和1.0%-127.7%,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加强了植株光合碳代谢活性。6.施用腐植酸生物肥提高了玉米植株氮代谢活性,T2处理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了33.0%-45.0%,拔节期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6.7%、44.7%和34.3%、54.3%,同步提高了氮素的同化与转化过程。拔节期和抽雄期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较T1对照处理分别显着增加了15.8%-18.5%和15.0%-24.2%。7.腐植酸生物肥处理的玉米植株抗氧化酶系活性增强,抗氧化物质含量提高,系统抗性得到加强,其中T2处理的作用更显着。拔节期主要是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增强,而抽雄期主要是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作用;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在拔节期与抽雄期均表现出较高的活性,植株的丙二醛含量降低了10.0%左右,加强了对质膜完整性的保护。按照常规施肥量的85%或70%再配施腐植酸生物肥(按照钾素等量代换),可促进玉米生长,玉米单株总重分别增加106.2%、112.3%或88.8%、120.7%;增强了土壤-作物系统的代谢活性,肥料利用率显着提高。综合分析,每公顷施用尿素(N 46%)319kg、磷酸二铵(N 18%,P2O546%)191 kg、硫酸钾(K2O 50%)50 kg、新型腐植酸生物肥(黄腐酸65%,K2O 12.5%)400 kg作为该研究区域玉米的推荐施肥方式。

徐越[8](2021)在《生物有机肥对控制灌溉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减排技术分析》文中指出减少农业生产中化肥施用量,降低综合温室效应,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是实现现代农业和土壤可持续化发展的关键要义。本文以桶栽水稻为研究对象,采取控制灌溉的水分管理模式,结合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的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生境指标变化规律、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探明生物有机肥对水稻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影响以及土壤生境指标与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的关系等方面的实践效果,为确定适宜该地区控制灌溉稻田合理的温室效应减排技术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试验在昆山市排灌试验研究基地进行,试验共设置3种施肥模式:(1)100%化肥(CK);(2)50%化肥+50%生物有机肥(T1);(3)100%生物有机肥(T2)。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生物有机肥能够显着降低稻田土壤中N2O(氧化亚氮)与CH4(甲烷)的排放通量与全生育期累积排放量,同时提高了稻田土壤CO2(二氧化碳)的排放水平与累积排放量。在水稻全生育期内,T2处理的N2O平均排放通量较CK和T1处理降幅为80.65%~87.14%(P<0.05),T2处理的CH4平均排放通量较CK和T1处理降幅为31.14%~48.81%(P<0.05),且T2处理下的N2O与CH4的累计排放量较CK与T1的降幅范围分别为83.00%~89.11%、26.37%~26.45%;而T2处理的CO2平均排放通量较CK和T1处理增幅为13.20%~25.49%,其累积排放量的增幅范围为12.85%~23.06%(P<0.05)。配施生物有机肥能够较单施化肥更有效地抑制水稻土壤N2O、CH4和CO2的综合温室效应,水稻全生育期内,T1与T2处理的GWP较CK的降幅分别为18.92%、45.87%;当生物有机肥的投入比例越大时,其对稻田土壤综合温室效应的抑制效果越明显,T2处理的GWP较T1显着减少了33.24%(P<0.05)。2、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CH4和N2O排放通量在水稻全生育期内与WFPS(土壤孔隙含水率)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在土壤首次脱水后至水稻乳熟期内,各处理的N2O排放通量与WFPS间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其中CK和T1处理的N2O排放通量与WFPS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而CH4排放通量与WFPS仅在T1、T2处理下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水稻黄熟期开始后,WFPS对CH4和N2O排放通量的影响不再显着。稻田CO2排放通量与WFPS的变化间无显着相关关系。3、生物有机肥投入比例较大时能够明显提高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并提高稻田土壤CH4与CO2的排放通量水平。生物有机肥在与化肥配施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改善效果低于单独施用化肥或生物有机肥。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对稻田CO2排放通量的调控较为显着,水稻全生育期内,T2处理的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较CK与T1处理高8.90%、11.41%,其中T2处理在全生育期内的CH4累积排放量分别较CK与T1处理高0.19%、35.95%,CO2累积排放量分别较CK与T1处理高23.06%、12.85%。4、生物有机肥会使土壤中硝态氮与铵态氮的含量水平明显降低,并减少稻田N2O的排放,当生物有机肥施用比例较大时能促进稻田N2O排放通量稳定在较低的水平。水稻全生育期内,硝态氮与铵态氮的平均含量始终以T1、T2处理较低,T1、T2处理的硝态氮含量较CK的降幅分别为45.32%、26.86%,T1、T2处理铵态氮含量分别较CK减少了21.06%、2.51%;因此,在水稻全生育期内T1与T2处理的累积排放量分别较CK减少了35.96%、89.11%(P<0.05),T2处理较T1减少了 83.00%(P<0.05)。5、生物有机肥的施用能够降低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水平,并抑制稻田N2O的排放,水稻拔节孕穗期内,T2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较CK与T1的降幅为19.75%、8.75%,T2处理分别较CK与T1减少了 93.04%、79.30%的N2O的累积排放量。生物有机肥促进了土壤水解酶的活性水平,各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在水稻分蘖后期至拔节孕穗前期与稻田CH4的排放通量呈现明显同步性,T1与T2处理的CH4的累积排放量较CK的降幅为71.20%、12.01%;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脲酶与磷酸酶活性水平的提高效果主要集中在水稻返青期至分蘖后期,且单独施用生物有机肥的施肥模式对土壤脲酶与磷酸酶活性的提升效果最佳,T2处理的土壤脲酶与磷酸酶活性分别较CK与T1的增幅范围为22.44%、39.38%与20.01%、39.01%,其CO2累积排放量较CK与T1的增幅为33.07%、20.43%。6、全施生物有机肥模式是适宜该地区稻田N2O与CH4减排的最优减排技术,在减少稻田GWP的同时,实现水稻的增产,达到最优经济效益。T2处理较CK与T1分别增加了 68.74%与73.83%的水稻产量,6185与6448元/ha的水稻产值、6226.2与6434.8元/ha的纯收入,71.55%与73.04%的产投比(P<0.05),也有效降低水稻生长发育阶段至收割期间的投入成本。此外,T2处理较CK与T1分别增加了 57.50%、61.86%的综合效应得分。综合考量生物有机肥对水稻产量与经济效益、稻田综合效应的共同影响,全施生物有机肥是最适宜该地区控制灌溉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肥料配施方案。因此,本研究中生物有机肥的施肥模式对稻田温室气体的减排、水稻增产以及提升经济效益更为有效,此研究结论可为今后该地区控制灌溉稻田农业生产高效与可持续发展寻求最适宜的作物土壤肥料配施方案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杨莉莉[9](2021)在《氯对猕猴桃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文中研究说明氯是高等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但对大多数作物来说,土壤中自然存在的氯就能满足作物生长,一些对氯敏感的作物品质容易受到高氯的不良影响,在农业生产中氯常被认为是有害的,含氯肥料很少甚至不被在经济作物上施用。然而,猕猴桃是对氯有特殊需求的作物,已有不少研究报道猕猴桃对氯的需求量是普通作物的十倍以上,甚至有人提议把它作为研究氯的模型植物,但主要是通过溶液培养或者盆栽试验确定的,至今缺少氯对成龄猕猴桃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猕猴桃果园合理的施氯量是多少没有明确报道,氯对猕猴桃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基于对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果园的氯状况调查研究,确定了陕西省猕猴桃果园施氯的可行性;通过田间和盆栽试验设置不同施氯量,分析了田间连续三年施氯的猕猴桃产量、品质、植株和土壤氯以及停用两年含氯肥料的后效影响,确定了猕猴桃园的最佳施氯量;盆栽试验分析了氯对植株生长、在植株中的分布情况,确定了猕猴桃耐氯临界值,并且通过对叶片的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明晰了氯对猕猴桃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154个果园的调查分析,陕西省猕猴桃果园0-40 cm土壤水溶性氯含量为3.38-203.71 mg kg-1,平均19.11 mg kg-1,0-40 cm土壤中水溶性氯在中等水平以上的为10.1%,中等水平以下的占48.4%;叶片氯含量为1.07-9.76 g kg-1,平均为3.66 g kg-1,91.6%的叶片氯含量偏低,仅8.4%的在适宜范围内,陕西省大量猕猴桃果园普遍缺氯,应适当增加含氯肥料的使用。(2)基肥、追肥施用两种不同钾肥(K2SO4、KCl)的两个处理(S+Cl)和(Cl+S)的猕猴桃产量显着高于仅施用K2SO4的(S+S)处理,(S+Cl)处理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显着高于(Cl+S)和(Cl+Cl)处理,(S+Cl)处理还增加了叶片和果实微量元素含量,且对土壤养分和p H的影响较小。基肥施用K2SO4+追肥施用KCl是猕猴桃果园较好的钾肥施用方式。(3)低施氯量(Cl170-340 kg hm-2)与不施氯处理相比,增加了产量,经济效益,并且对猕猴桃的果实品质没有不良影响,连续施用高氯量(1480 kg hm-2)肥料对增加猕猴桃产量不利,且会降低果实Vc、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植株和土壤的氯离子含量增加,三年试验中,所有施氯处理均未对植物和土壤产生毒害,0-60 cm土壤Cl-残留率均不超过12%。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猕猴桃果园氯的适宜施用范围为170-340 kg hm-2。(4)田间停止施氯两年后,低施氯量处理对猕猴桃仍具有增产效果,因过量施用含氯肥料引起的产量下降和Vc含量降低现象消失。施用含氯肥料引起的植株和土壤氯离子含量增加的作用随着停用含氯肥料年限增加而逐渐减弱,对100 cm以下深层土壤氯离子的淋溶作用逐年减弱,土壤残留率迅速降低。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含氯肥料过量施用造成减产等现象,应及时停止。(5)盆栽不同施氯浓度试验结果显示,植株干物质质量随着施氯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氯离子含量随着施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不同品种同一器官的Cl-含量不同。氯在不同树龄不同品种树体中的分布均表现为,叶片>(果实)>根>枝条>树干,地上部>地下部,但各个器官氯分布量的多少受施氯量和品种及树龄的影响,且树龄和品种的影响更大。猕猴桃的施氯临界浓度为336-545 mg kg-1,非淋溶条件下,土壤氯安全浓度为<328.3 mg kg-1,叶片Cl-安全浓度为<23.1 g kg-1。(6)不同施氯量的盆栽试验中,低氯处理(T3)叶片SPAD和干物质质量略高于不施氯(T1)处理,高氯处理(T5)干物质质量和Vc含量显着低于不施氯处理(T1)。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的分析,施氯量较低时(T3),氯会通过调控Novel03308和Novel03415基因的表达,从而通过相关基因的上下调,影响色氨酸代谢、甘油酯代谢、光合作用生物中的碳固定途径中代谢物的上调表达,利于生长激素合成及光合作用碳固定,最终利于猕猴桃生长及产量品质的提高。施氯量较高时(T5),氯会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影响半乳糖代谢、抗坏血酸代谢、淀粉和糖代谢中相关代谢物的下调表达,降低了抗坏血酸合成途径中的直接或间接中间产物,不利于Vc含量的提高。从基因和代谢物层面揭示了氯对猕猴桃生长的作用机制。(7)本研究从土壤-叶片的综合分析,确定了当前陕西省猕猴桃果园氯素状况;通过三年的田间不同施氯量处理及两年后效研究,确定了猕猴桃果园的适宜施氯量;通过盆栽试验确定了施氯临界浓度及土壤和叶片的安全浓度,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了不同施氯浓度对猕猴桃的作用机制,弥补了当前研究的空白,可以为猕猴桃果园合理施氯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林伟杰[10](2020)在《柑橘硫营养状况及硫富集对土壤微生物和养分淋失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柑橘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传统上一般被认为是“忌氯作物”,而长期大量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和硫酸镁等含硫肥料导致柑橘园土壤硫的不断累积,因而明确柑橘园土壤硫的供应状况及其对土壤环境与柑橘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测定了福建省平和县322个蜜柚园和永春县31个椪柑园的土壤和树体的硫素营养状况,并通过土壤培养试验和土柱淋洗试验,研究不同硫用量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和养分淋失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探索高硫用量下氯替代硫的可行性,并分析潜在风险,旨在为柑橘合理施用含硫和含氯肥料提供科学依据。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柑橘园土壤和树体的硫营养状况:(1)蜜柚园土壤有效硫含量的范围为14.59~113.20 mg·kg-1,平均值为56.27 mg·kg-1,86.65%的样品土壤有效硫含量超过高量(>30 mg·kg-1)水平;椪柑园土壤有效硫含量的范围为31.23~310.37 mg?kg-1,平均值为128.57 mg?kg-1,所有样品土壤有效硫含量均超过高量水平;土壤有效硫含量随土壤全硫含量、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黏粒含量的增加而提高,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呈升高的趋势,并且土壤剖面中有效硫平均含量呈0~20 cm<20~40 cm<40~60 cm的趋势,这说明平和县蜜柚园和永春县椪柑园均存在土壤硫富集的问题。(2)蜜柚叶片硫含量的范围为0.26~0.50%,平均含量为0.34%;椪柑叶片硫含量的范围为0.24~0.84%,平均含量为0.31%,所有蜜柚园和椪柑园的叶片硫含量均处于适量(0.2~0.4%)及以上水平,说明蜜柚和椪柑的硫素营养充足。2、不同硫用量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硫含量的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蛋白酶活性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高硫用量极显着降低土壤细菌群落总体丰度和多样性,其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螺旋体门的相对丰度增加,变形菌门等六种细菌门水平的相对丰度降低,且均达到极显着水平;真菌群落总体丰度极显着降低,其中青霉菌属的相对丰度极显着提高,木霉菌属和毛壳菌属的相对丰度显着降低,但对土壤真菌的多样性影响不显着。3、通过土柱淋洗试验研究不同硫用量对土壤养分淋失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等氮量对照处理比较,提高土壤硫含量会促进SO42-、氮(NH4+-N、NO3--N)、磷(可溶性总磷DTP、可溶性正磷酸盐DRP、可溶性有机磷DOP)和阳离子(K+、Ca2+、Mg2+)的淋失量;且前三次淋洗的淋洗液中,硫的淋失量与氮、磷、钾、钙和镁的淋失量均呈极显着正相关。4、高硫用量下氯替代硫的试验结果表明,高硫用量下过量的氯替代硫会导致椪柑幼苗发生氯毒害;氯毒害极显着降低椪柑幼苗光合色素含量和PSⅡ反应中心功能,导致净光合作用速率降低;氯毒害下椪柑幼苗叶片O2·-产生速率、H2O2含量、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极显着提高,叶片膜脂过氧化加剧。综上所述,柑橘园土壤和树体硫素营养丰富,高硫用量显着影响土壤中与氮素相关的酶活性、微生物总体丰度和多样性,增加SO42-、氮、磷和盐基离子的淋失量,并且高硫用量下氯替代硫对椪柑幼苗存在毒害作用,其可行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二、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减量施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我国水稻发展状况
    1.2 肥料利用现状
        1.2.1 氮肥利用现状
        1.2.2 磷肥利用现状
        1.2.3 钾肥利用现状
        1.2.4 我国化肥污染问题
    1.3 国内外对肥料施用的研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2.1 土壤基础肥力
        2.2.2 干物质积累量
        2.2.3 叶面积指数
        2.2.4 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2.2.5 植株氮、磷、钾含量
        2.2.6 计算公式
    2.3 数据整理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全量减施氮、磷、钾肥对水稻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3.1.1 土壤基础肥力
        3.1.2 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1.3 对养分积累的影响
        3.1.4 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3.2 减施不同数量氮磷养分对水稻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3.2.1 气象和土壤概况
        3.2.2 对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2.3 对养分积累的影响
        3.2.4 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减量施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4.1.2 减量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4.1.3 不同品种产量及养分利用间的差异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外源氯对土壤-水稻系统Cd迁移转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农用化学品概况
    1.2 陪伴离子对土壤重金属Cd的影响
    1.3 稻田镉污染的现状及危害
        1.3.1 稻田镉污染的现状
        1.3.2 稻田镉污染的危害
    1.4 土壤中氯离子概况
        1.4.1 土壤中氯的来源
        1.4.2 土壤中氯的含量与分布
    1.5 氯离子对土壤环境行为的影响
        1.5.1 氯离子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1.5.2 氯离子对土壤中离子行为的影响
        1.5.3 氯离子对植物的影响
    1.6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1.6.1 课题来源
        1.6.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研究内容
    1.8 技术路线图
2 外源氯对Cd吸附特性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2.1.3 试验设计
        2.1.4 样品分析
        2.1.5 数据统计与公式计算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外源氯对土壤吸附Cd的影响
        2.2.2 三种母质土壤中Cd的吸附动力学特性
        2.2.3 三种母质土壤中Cd的吸附等温线
    2.3 讨论
    2.4 小结
3 外源氯对水稻吸收积累Cd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3.1.3 试验方法
        3.1.4 样品采集与分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在砂培条件下氯离子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3.2.2 氯离子对水稻吸收、转运Cd的影响
        3.2.3 水稻吸收氯离子与Cd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3 小结
4 外源氯对土壤-水稻系统中Cd迁移转化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4.1.3 试验方法
        4.1.4 样品采集
        4.1.5 样品分析与质量控制
        4.1.6 数据统计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氯离子对水稻生长性状的影响
        4.2.2 氯离子对水稻不同生育期各部位Cd含量的影响
        4.2.3 氯离子对水稻吸收积累Cd的影响
        4.2.4 氯离子对土壤溶液中Cd的影响
        4.2.5 氯离子对土壤中Cd形态分布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5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致谢

(3)化肥减量与部分替代对水稻生长与养分利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化肥减量与替代肥料配施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内的化肥减量与替代肥料配施的研究状况
        1.2.2 国外的化肥减量与替代肥料配施的研究状况
    1.3 化肥减量与替代肥料的使用效果及研究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与时间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3.1 试验处理设计
        2.3.2 小区施肥设置
    2.4 调查内容与方法
        2.4.1 土壤基本理化性状
        2.4.2 水稻叶面积指数
        2.4.3 干物质积累量
        2.4.4 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
        2.4.5 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
    2.5 计算公式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部分替代氮肥对水稻生长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3.1.1 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1.2 对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3.1.3 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3.1.4 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部分替代氮肥对养分利用的影响
        3.1.5 相关分析
    3.2 海藻精和微生物菌剂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3.2.1 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3.2.2 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3.2.3 相关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环境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4.1.2 品种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4.1.3 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替代部分化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4.1.4 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替代部分化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4.2 结论
5 创新点与展望
    5.1 主要创新点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化肥减量对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与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现状
        1.1.1 农田氮素径流流失
        1.1.2 农田磷素径流流失
    1.2 减量化施肥对作物生长、氮磷流失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1.2.1 减量化施肥对作物产量和生长的影响
        1.2.2 减量化施肥对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
        1.2.3 减量化施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1.3 有机养分替代对作物生长、农田氮磷流失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1.3.1 有机养分替代对作物产量和生长的影响
        1.3.2 有机养分替代对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
        1.3.3 有机养分替代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2 引言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地点
    3.3 试验设计
        3.3.1 有机养分替代试验设计
        3.3.2 减量化施肥试验设计
    3.4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3.4.1 土样采集
        3.4.2 植株样采集
        3.4.3 水样采集
        3.4.4 分析方法
        3.4.5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化肥减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4.1.1 有机养分替代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4.1.2 减量化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4.2 化肥减量对小麦氮磷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4.2.1 有机养分替代对小麦氮磷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4.2.2 减量化施肥对小麦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4.3 化肥减量对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
        4.3.1 有机养分替代和减量化施肥对农田径流流失浓度的影响
        4.3.2 有机养分替代和减量化施肥对农田径流流失量的影响
        4.3.3 有机养分替代和减量化施肥对农田径流的影氮磷流失率的影响
        4.3.4 有机养分替代和减量化施肥对农田径流氮磷流失形态的影响
    4.4 化肥减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4.4.1 有机养分替代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4.4.2 减量化施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5 讨论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稻-麦轮作区耕作与施肥对土壤氮素淋溶及根系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耕作措施对土壤容重及紧实度的影响
        1.2.2 施肥措施对氮素淋溶的影响
        1.2.3 耕作措施对作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1.2.4 施肥措施对作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1.2.5 基于微根管技术的根系生长研究
    1.3 科学问题与科学假设
        1.3.1 科学问题
        1.3.2 科学假设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田间试验设计
        2.2.2 原状土柱实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
        2.3.1 土壤容重与紧实度的测定
        2.3.2 渗漏液中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测定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1 田间水分渗漏与氮素淋溶试验数据处理
        2.4.2 土壤水分与氮素淋溶量的计算
        2.4.3 根长密度的计算
        2.4.4 数据的分析
第三章 不同耕作与施肥措施对水分渗漏量和氮素淋溶的影响
    3.1 耕作对土壤物理指标的影响
        3.1.1 土壤容重
        3.1.2 土壤紧实度
    3.2 耕作对水分渗漏量的影响
    3.3 耕作与施肥措施对稻季水分与氮素渗漏的影响
        3.3.1 耕作措施对稻季水分渗漏的影响
        3.3.2 施肥措施对稻季渗漏液氮素浓度的影响
        3.3.3 不同耕作与施肥措施对稻季氮素淋溶的影响
    3.4 耕作与施肥措施对麦季水分与氮素渗漏的影响
    3.5 讨论
        3.5.1 耕作措施对土壤容重与紧实度的影响
        3.5.2 施肥措施对氮素淋溶的影响
    3.6 小结
第四章 不同耕作与施肥措施对水稻生育期根系生长的影响
    4.1 不同耕作与施肥措施下水稻生育期根系生长动态变化
        4.1.1 根长密度
        4.1.2 根面积
    4.2 不同耕作对水稻灌浆期根系生长的影响
        4.2.1 根长密度
        4.2.2 根面积
    4.3 不同施肥对水稻灌浆期根系生长的影响
        4.3.1 根长密度
        4.3.2 根面积
    4.4 讨论
        4.4.1 耕作措施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4.4.2 施肥措施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4.4.3 水稻生育期根系变化特征
    4.5 小结
第五章 不同耕作与施肥措施对小麦生育期根系生长的影响
    5.1 不同耕作与施肥措施下小麦生育期根系生长动态变化
        5.1.1 根长密度
        5.1.2 根面积
    5.2 不同耕作对小麦开花期根系生长的影响
        5.2.1 根长密度
        5.2.2 根面积
    5.3 不同施肥对小麦开花期根系生长的影响
        5.3.1 根长密度
        5.3.2 根面积
    5.4 讨论
        5.4.1 耕作措施对冬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
        5.4.2 施肥措施对冬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
        5.4.3 冬小麦生育期根系变化特征
    5.5 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性质及玉米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腐植酸在农业上的应用
        1.2.2 生物菌对土壤的影响
        1.2.3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2.4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1.2.5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1.2.6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1.2.7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碳氮代谢的影响
        1.2.8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植株抗氧化性的影响
    1.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土壤样品的采集
        2.3.2 植株样品的采集
        2.3.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3.1.1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真菌数的影响
        3.1.2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细菌数的影响
    3.2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2.1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脲酶活性的影响
        3.2.2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3.2.3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3.2.4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3.2.5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3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3.3.1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碱解氮的影响
        3.3.2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有效磷的影响
        3.3.3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速效钾的影响
    3.4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玉米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3.4.1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全氮含量的影响
        3.4.2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全磷含量的影响
        3.4.3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全钾含量的影响
        3.4.5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钙含量的影响
        3.4.6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镁含量的影响
    3.5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玉米植株碳代谢的影响
        3.5.1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性的影响
        3.5.2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的影响
        3.5.3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3.5.4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酸性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3.5.5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中性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3.5.6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3.5.7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3.5.8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5.9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淀粉含量的影响
    3.6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玉米植株氮代谢的影响
        3.6.1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3.6.2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3.6.3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谷氨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3.6.4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3.6.5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3.6.6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6.7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玉米植株碳氮代谢比值的影响
    3.7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玉米抗氧化性的影响
    3.8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玉米单株干重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3.8.1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成熟期单株干重的影响
        3.8.2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化肥利用率的影响
4 讨论
    4.1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4.2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3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4.4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4.5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植株碳氮代谢的影响
    4.6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植株抗氧化性的影响
    4.7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单株干重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生物有机肥对控制灌溉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减排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进展
        1.2.1 生物有机肥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1.2.2 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生境指标的影响
        1.2.3 生物有机肥对作物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
    1.3 有待研究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观测项目及方法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第三章 生物有机肥对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的影响及减排技术分析
    3.1 生物有机肥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的影响
        3.1.1 生物有机肥对稻田土壤N_2O排放规律的影响
        3.1.2 生物有机肥对稻田土壤CH_4排放规律的影响
        3.1.3 生物有机肥对稻田土壤CO_2排放规律的影响
        3.1.4 生物有机肥对稻田土壤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
    3.2 生物有机肥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的技术分析
        3.2.1 生物有机肥对稻田N_2O排放的作用效果及技术分析
        3.2.2 生物有机肥对稻田CH_4排放的作用效果及技术分析
        3.2.3 生物有机肥对稻田CO_2排放的作用效果及技术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物有机肥配施情况下土壤生境指标对温室气体的影响及减排技术分析
    4.1 土壤水分与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
        4.1.1 土壤水分对稻田温室气体的影响
        4.1.2 土壤水分对稻田温室的减排技术分析
    4.2 土壤有机碳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
        4.2.1 土壤有机碳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4.2.2 土壤有机碳对温室气体的减排技术分析
    4.3 土壤氮素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
        4.3.1 土壤氮素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4.3.2 土壤氮素对温室气体的减排技术分析
    4.4 土壤酶活性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
        4.4.1 土壤氧化还原酶对温室气体的影响
        4.4.2 土壤水解酶活性对温室气体的影响
        4.4.3 土壤酶活性对温室气体的减排技术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物有机肥对稻田综合效应的影响及减排技术评价
    5.1 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
    5.2 生物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5.3 生物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机理分析
    5.4 施肥方案综合效应及减排技术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氯对猕猴桃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氯素营养功能
        1.2.1 维持细胞渗透压,保持电荷平衡
        1.2.2 调节气孔运动
        1.2.3 参与光合作用
        1.2.4 激活酶活性
        1.2.5 增强抗病性和抗逆性
    1.3 含氯肥料的施用与研究
    1.4 氯对作物和土壤的影响
        1.4.1 氯对作物养分吸收的影响
        1.4.2 氯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4.3 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5 植物体内氯的吸收、运输、分布及丰缺症状
        1.5.1 植物对氯的吸收运输
        1.5.2 氯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1.5.3 植物氯的丰缺症状
    1.6 猕猴桃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7 本研究的科学问题
    1.8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8.1 陕西省猕猴桃果园土壤和叶片氯状况分析与评价
        1.8.2 氯化钾和硫酸钾不同施用方式对猕猴桃产量品质的影响
        1.8.3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后效影响
        1.8.4 不同氯浓度对猕猴桃植株氯离子分布的影响
        1.8.5 猕猴桃叶片转录组和代谢组的分析
        1.8.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果园氯状况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采样地点
        2.2.2 采样及测定方法
        2.2.3 数据处理与作图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猕猴桃园土壤养分基本状况
        2.3.2 猕猴桃园土壤氯含量的分级与评价
        2.3.3 猕猴桃园土壤有效硫的评价
        2.3.4 土壤氯离子与其他养分的相关关系
        2.3.5 猕猴桃园叶片养分基本状况
        2.3.6 猕猴桃园叶片氯和硫含量评价
        2.3.7 土壤与植株养分典范相关性分析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氯化钾和硫酸钾不同施用方式对猕猴桃产量品质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地概况
        3.2.2 试验设计
        3.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3.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KCl和 K_2SO_4不同施用方式对猕猴桃产量的影响
        3.3.2 KCl和 K_2SO_4不同施用方式对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3.3.3 KCl和 K_2SO_4不同施用方式对植株养分的影响
        3.3.4 KCl和K_2SO_4不同施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和pH的影响
    3.4 讨论
    3.5 结论
第四章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产量品质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地概况
        4.2.2 试验设计
        4.2.3 样品采集与测定
        4.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树体生长的影响
        4.3.2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4.3.3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4.3.4 不同施氯量对土壤氯含量及残留率的影响
        4.3.5 不同施氯量对土壤pH和电导率的影响
        4.3.6 不同施氯量对植株氯的影响
        4.3.7 不同施氯量对植株内部形态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4.4 讨论
    4.5 结论
第五章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的后效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地概况
        5.2.2 试验设计
        5.2.3 样品采集与测定
        5.2.4 数据与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施氯量对叶片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后效影响
        5.3.2 不同施氯量对产量和品质的后效影响
        5.3.3 不同施氯量对植株氯的后效影响
        5.3.4 不同施氯量对土壤氯的后效影响
    5.4 讨论
    5.5 结论
第六章 不同施氯浓度对猕猴桃植株氯分布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材料
        6.2.2 试验设计
        6.2.3 取样及测定方法
        6.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不同施氯浓度对猕猴桃植株生长的影响
        6.3.2 不同施氯浓度对猕猴桃幼树植株和土壤氯的影响
        6.3.3 不同施氯浓度对猕猴桃幼树各器官氯累积和分布的影响
        6.3.4 猕猴桃幼树的耐氯临界浓度
        6.3.5 不同施氯浓度对土壤p H和电导率的影响
        6.3.6 不同施氯浓度对不同品种猕猴桃幼树氯分布的影响
        6.3.7 成龄猕猴桃树氯分布
    6.4 讨论
    6.5 结论
第七章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叶片基因表达的影响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试验材料
        7.2.2 试验设计
        7.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7.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不同施氯量处理对猕猴桃幼树叶片生长的影响
        7.3.2 不同施氯量处理对猕猴桃幼树叶片Vc和Cl含量影响
        7.3.3 不同施氯量处理对猕猴桃幼树叶片形态影响
        7.3.4 不同施氯量处理对叶片基因表达的影响
    7.4 讨论
    7.5 结论
第八章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叶片代谢物的影响
    8.1 引言
    8.2 材料与方法
        8.2.1 试验材料
        8.2.2 试验设计
        8.2.3 代谢组测定方法
        8.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8.3 结果与分析
        8.3.1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叶片代谢物表达的影响
        8.3.2 差异代谢物KEGG功能注释及富集分析
        8.3.3 转录组和代谢组的关联分析
    8.4 讨论
    8.5 结论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创新点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柑橘硫营养状况及硫富集对土壤微生物和养分淋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综述
    1 土壤中的硫
        1.1 土壤中硫的含量、形态与分布
        1.1.1 土壤硫的含量
        1.1.2 土壤硫的形态
        1.1.3 土壤硫的分布
        1.2 影响土壤有效硫含量的因素
        1.2.1 土壤成土母质
        1.2.2 土壤类型
        1.2.3 土壤剖面深度
        1.2.4 土壤pH
        1.2.5 土壤有机质
        1.2.6 其他因素
        1.3 硫对土壤养分淋失的影响
    2 硫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2.1 土壤酶活性
        2.2 土壤微生物
    3 硫对植物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3.1 植物生长
        3.2 光合作用
        3.3 活性氧代谢
        3.4 蛋白质代谢
        3.5 矿质营养
    4 氯对植物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5 问题提出
    6 研究内容
    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柑橘园土壤和树体的硫素营养状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1.1 土壤样品的采集
        1.1.2 叶片样品的采集
        1.1.3 土壤剖面样品的采集
        1.1.4 有机肥样品的采集
        1.2 测定方法
        1.2.1 土壤样品的测定
        1.2.2 叶片和有机肥样品的测定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蜜柚园土壤和树体硫素营养状况
        2.1.1 蜜柚园土壤硫素营养状况
        2.1.2 蜜柚园土壤有效硫含量与土壤酸化的关系
        2.1.3 蜜柚园土壤剖面有效硫的分布特征及与交换性钙、镁的关系
        2.1.4 影响土壤有效硫含量的因素
        2.1.5 蜜柚树体硫素营养状况
        2.2 椪柑园土壤和树体硫素营养状况
        2.2.1 椪柑园土壤硫素营养状况
        2.2.2 椪柑树体硫素营养状况
    3 讨论
第三章 不同硫用量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壤培养试验
        1.2 测定方法
        1.2.1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1.2.2 土壤微生物的测定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硫用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1.1 脲酶活性
        2.1.2 酸性磷酸酶活性
        2.1.3 蛋白酶活性
        2.2 不同硫用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2.2.1 不同硫用量对土壤细菌的影响
        2.2.2 不同硫用量对土壤真菌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硫用量影响土壤酶活性
        3.2 不同硫用量影响微生物群落
第四章 不同硫用量对土壤养分淋失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柱淋洗试验
        1.2 测定方法
        1.2.1 淋洗液氮、磷含量的测定
        1.2.2 淋洗液SO_4~(2-)、K~+、Ca~(2+)、Mg~(2+)含量的测定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硫用量对土壤养分淋失的影响
        2.1.1 SO_4~(2-)的淋失
        2.1.2 氮的淋失
        2.1.3 磷的淋失
        2.1.4 钾、钙、镁的淋失
        2.2 SO_4~(2-)淋失量与各养分淋失量的相关性
    3 讨论
第五章 高硫用量下氯替代硫对柑橘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1.1 柑橘园土壤和叶片氯含量调查
        1.1.2 高硫用量下氯替代硫盆栽试验
        1.2 测定方法
        1.2.1 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
        1.2.2 活性氧代谢指标的测定
        1.2.3 叶片膜透性的测定
        1.2.4 生物量的测定
        1.2.5 根系构型和根系活力的测定
        1.2.6 植株硫、氯含量的测定
        1.2.7 土壤氯含量的测定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柑橘园土壤和叶片的氯含量状况
        2.1.1 柑橘园土壤氯含量状况
        2.1.2 柑橘叶片氯含量状况
        2.2 高硫用量下氯替代硫对椪柑幼苗生长的影响
        2.2.1 高硫用量下氯替代硫对椪柑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2.2.2 高硫用量下氯替代硫对椪柑幼苗硫含量的影响
        2.2.3 高硫用量下氯替代硫对椪柑幼苗氯含量的影响
        2.3 高硫用量下氯毒害对椪柑幼苗生理代谢的影响
        2.3.1 高硫用量下氯毒害对椪柑幼苗根系构型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2.3.2 高硫用量下氯毒害对椪柑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
        2.3.3 高硫用量下氯毒害对椪柑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3 讨论
        3.1 高硫用量下柑橘以氯部分替代硫的可行性及潜在风险
        3.2 高硫用量下氯毒害降低柑橘光合作用的原因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减量施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D]. 吴可. 广西大学, 2021(02)
  • [2]外源氯对土壤-水稻系统Cd迁移转化的影响[D]. 唐盛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
  • [3]化肥减量与部分替代对水稻生长与养分利用的影响[D]. 谢慧敏. 广西大学, 2021(12)
  • [4]氮氯配施对压砂地土壤养分及西瓜生长的影响[D]. 魏照清. 宁夏大学, 2021
  • [5]化肥减量对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与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D]. 刘佩诗. 安徽农业大学, 2021(02)
  • [6]稻-麦轮作区耕作与施肥对土壤氮素淋溶及根系生长的影响[D]. 王瑾瑜.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7]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性质及玉米生长的影响[D]. 杜丹凤.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
  • [8]生物有机肥对控制灌溉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减排技术分析[D]. 徐越. 扬州大学, 2021
  • [9]氯对猕猴桃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D]. 杨莉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10]柑橘硫营养状况及硫富集对土壤微生物和养分淋失的影响[D]. 林伟杰.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长期施用氯化肥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