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我们应采取的科学态度——访研究员何炳萌

新自由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我们应采取的科学态度——访研究员何炳萌

一、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蔓延及我们应取的科学态度——何秉孟研究员访谈(论文文献综述)

王琦[1](2018)在《中医药政策转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名医传承工作室”政策为例》文中指出目的:2010年,国家启动了“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下文简称“名医传承工作室”)。本研究探索了中医药政策在国家内部的转移机制,以“名医传承工作室”政策转移为例,调查收集并整理分析了东、中、西部各3个共计9个省市的“名医传承工作室”相关数据,构建概念模型来研究“名医传承工作室”政策在转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不仅为“名医传承工作室”政策转移的模式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持,也探索了更多中医药政策在转移过程中进行政策再生产的主导类型,旨在促进中医药政策的执行与推广。方法:通过文献和理论研究构建“名医传承工作室”概念模型,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进行调查问卷的投放与回收,收集北京、上海、江苏、四川、陕西、甘肃、河南、江西、湖北共9个省市的工作室相关数据作为研究的样本数据,经过回收整理与数据清洗最终得到有效问卷763份,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与信效度分析并通过结构方程修正概念模型。结果:探索了中医药政策在国家内部的转移机制,构建了“名医传承工作室”政策转移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对影响“名医传承工作室”政策转移各因素的相关假设进行了验证,提出优化“名医传承工作室”政策执行的相关政策建议,并探讨了中医药政策再生产的两种主导类型。结论:证明了国家政策环境、医院奖励制度、关键参与者意愿及行为直接或间接的对“名医传承工作室”政策的政策转移水平和中医药知识传承创新造成影响,因此从国家层面、医院层面、工作室成员层面给出了优化名老中医药专家对于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方式方法;提高中医药传承学生对于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意愿;进一步出台对于中医药利好的政策、制度与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已有的中医药利好的政策、制度与法律法规和提高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与激励绩效水平的政策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更多中医药政策的政策转移与政策再生产问题,给出了两种政策再生产的主导类型,即充分利用地区中药资源优势的资源主导型政策再生产和充分利用中医学术流派优势的人才主导型政策再生产,为进一步研究政策转移、政策再生产与政策创新奠定了基础。

韩佳玲[2](2017)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新自由主义的命运和走向研究》文中提出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对于自由主义演进历史和走向的研究,向来是资本主义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对分析研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在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危机后,新自由主义得以复兴,并对之后资本主义三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新自由主义何去何从的问题,再次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所经历的最严重的一次危机。此次危机从金融领域始发,逐渐演变成实体经济危机,不仅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而且对世界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灾难。对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社会各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对于危机爆发的历史根源,学界乃至政界却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即认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达国家所进行的以新自由主义为主旨的改革埋下了爆发此次危机的伏笔。这在危机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反危机的政策措施中得到了部分印证。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采取了积极救市、强化金融监管、实施新货币政策、削减税收、改革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等一系列反危机措施。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采取了诸如救助股市、降低利率、金融机构国有化、加强政府监管等政策措施应对危机。在反危机的实践中,资本主义经济也呈现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再工业化、新能源开发热等趋势。从各国政府采取的反危机政策措施来看,虽与“大萧条”后的凯恩斯主义反危机政策措施不尽相同,但所实施的政策措施似乎与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的主旨有所背离,表现出一种“逆新自由主义”趋向。结合资本主义国家在反危机过程呈现出的“逆新自由主义”的趋向、经济发展趋势以及自由主义在历史上的嬗变过程的梳理,至少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新自由主义遭遇重大挫折,它的主导地位已被动摇,甚至可以说,至少在危机爆发以来的近十年中新自由主义丧失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凯恩斯主义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有回归的迹象,但完全回归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现实证明,后金融危机时期无论是新自由主义或凯恩斯主义都无法使经济政策达到最优状态,无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灵丹妙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或将在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间寻求平衡点,以求出路;根据历史经验,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重大挫折,新自由主义在未来必将会卷土重来。

王成娟[3](2010)在《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角度看》文中提出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今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两个社会思潮,本文将对这两大思潮进行分析研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思想资源。新自由主义起源于17世纪英国的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其发展经历了形成、蓬勃发展和扩张三个阶段。主要流派有伦敦学派、现代货币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等。主要理论观点有:主张私有化,反对公有制;主张非调控化,反对国家干预;坚持自由化,反对社会主义,反对福利国家;坚持全球自由化,反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否定民族国家,推广政治自由化。其本质是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服务的理论体系。国内学术界对新自由主义的研究主要持以下四种观点:完全否定、传播和介绍、极力鼓吹和推崇、批判地吸收和借鉴。民主社会主义的前身是社会民主主义。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社会民主主义从一开始就在其名称、内涵等方面不断调整和变化。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思想上,坚持指导思想多元化;经济方面,主张实行多元化的混合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决策权的真正民主化;政治方面,认同和支持现存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制度,主张实行多党制;社会理论方面,主张实行社会民主和福利国家制度;国际问题上,主张国际民主,实行多元化的外交政策。国内学界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研究主要有三种倾向:全盘否定、极力鼓吹和推崇、批判地吸收和借鉴。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包容多样,应对挑战,自我发展,走向世界”的基本原则,首先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和领导权。其次,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最后,重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中国特色社会理论。在包容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社会理论,使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社会理论成为世界性的思想资源。

苏星鸿[4](2010)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关系到党、国家、民族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全局,是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机遇和新挑战,既需要我们从实践上加以创新,也需要从理论上加以系统研究,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新局面。为此,必须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问题研究。该研究在学术层面上能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的发展,在理论层面上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在应用层面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论文的研究是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发展史、理论教育基本原理发展和理论教育实践创新发展相结合的复合命题。在导论的基础上,论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史、理论教育基本原理发展、理论教育实践创新发展三个方面展开,全面深刻地分析了中国特色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的本质、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发展领域和任务、时代境遇等问题。在结束语中,对深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整体思考。论文认为,改革开放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发展史是内在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规律、内容、任务、领域等理论,实现了党的理论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在现代化、网络文化和全球化的时代境遇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仍然要实现创新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要在实践层面上实现观念、机制、方法、策略上不断创新,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的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鹿岩[5](2009)在《论治理视野中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文中提出高校学生工作的变革是我国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观念影响下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以机械化、教条化为典型特征,已经不适应当前高校发展的客观要求。在马克思治理思想的指导下,本文借鉴了西方治理理论中的合作观念,研究了治理视野下的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契合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善治下的和谐校园建设。本文主张,应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推行治理模式,以培育自主、创新的新型高校毕业生为目标,全面推进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改革进程。西方治理和善治理论强调的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协商与合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新的形势下,要求作为管理者的高校要从传统的管理理念中跳出来,适应新形势,为学生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在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中引入西方治理和善治理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符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本文根据西方治理理论的内容,摒弃了其中不利的因素,汲取了其中的积极成分,对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做了分析和阐述,丰富了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理论,为解决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张津玮[6](2008)在《芝加哥学派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文中提出在新自由主义思潮中,影响最大的是芝加哥学派。作为新自由主义的大本营,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利用附加条件强行向发展中国家传播其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难免会受其影响。通过对芝加哥学派理论观点的分析,有助于科学正确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同时,吸取某些国家失败的经验教训,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王熙[7](2008)在《从经济思潮传播到意识形态扩张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新自由主义》文中指出“新自由主义”是近年来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个概念的提出主要源自经济学理论,但近年来政治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以及不同流派的学者都在不约而同地关注“新自由主义”的扩张,在当今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的关键阶段,对“新自由主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具有多重的重要意义。本文重点考察新自由主义由一种经济思潮向意识形态转化的过程,谋求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研究工具,对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化问题进行分析。本论文的研究,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以及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同时对我国文化教育、社会科学研究、舆论引导等方面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全文由六部分组成: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题的由来,并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的研究范围进行了规定,同时,对新自由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廓清了本项研究的基本框架,提出“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全球扩张传播方式”的理论模型,系统分析了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扩张的两条基本路径:在“中心国家”内部扩张的路径,在“外围国家”扩张的路径。第一章对新自由主义的历史进行了追索,并对新自由主义在当代社会的一般表现进行了描述。分别就“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凯恩斯主义的演进——新自由主义的发展”这一基本历史轨迹进行了疏理。本文的核心部分是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从“作为意识形态化逻辑起点”的思潮与理论,作为“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转型中介”的政策与实践以及表现为“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扩张趋势”的传播与渗透活动进行了分析,从逻辑上建构了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的基本模型: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的过程是逐步演进的,其基本环节是“学术思潮——政策实践——意识形态”。第二章首先从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渊源出发,分析了它作为一种经济思想,其意识形态性的起源。同时,分析了与新自由主义相对立的两种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分别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进行了比较研究,最终得出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理论品质及新自由主义作为“经济意识形态”的初步特征。第三章通过新自由主义政策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证明了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张是国际垄断资本的利益选择这一论断,并分析了政策层面的新自由主义在意识形态化过程中的作用,以此完成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这一事实的描绘。第四章重点从意识形态层面的新自由主义出发,分析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的具体表现、本质原因,并从西方学者以及我国主流学者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的关注两个不同的考察点,分析了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五章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意识形态化具体路径研究的基础上,对经济思潮意识形态化的一般性规律进行了分析。对意识形态建设与经济思潮传播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同时构建了经济思潮影响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模型,表述了经济思想与社会意识形态互动的复杂关系。并以此为依据,对抵御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等现实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是,通过构建“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全球扩张传播方式模型”,“中心国家新自由主义思潮意识形态化模型”,“经济思想、意识形态、社会形态关系模型”,分析了“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路径”、“新自由主义政策在在经济思潮向意识形态转化中的作用”,“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思想意识形态化的实现过程”,这三个问题的内在规律性。

刘菊[8](2006)在《价值认异 ——全球化背景下价值冲突的一种消解之道》文中研究说明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全球化背景下,价值冲突可以被理解为异质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宏观上主要表现为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价值观之间,特别是西方价值观与非西方价值观的冲突;而在微观层面上主要表现为各种观念、意识形态和思潮的对立和斗争,如国际政治领域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价值观的矛盾冲突和经济的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意识的矛盾冲突等。同时,价值冲突也呈现出多层次性、隐蔽性和实践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际间交往关系的普遍异化及普世主义情结共同导致和加剧了价值冲突。 一般而言,对于消解不同主体之间价值冲突的方式可以有价值认同和重构普遍价值等。但是以往全球化中的价值认同或构建普世价值,多是以西方价值观为中心的,力图把西方价值观加以普遍化。这种价值认同对于非西方国家是不公正的,对于整个人类的和平与发展的危害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全球化运动既是一个人类演讲的同质化过程,同时又伴随着各民族发展的异质化心路。从根本上说,全球化的最终目标并非人类在利益一体化的前提下实现世界一体化,而是各民族国家都以主权者身份参与世界性“游戏”,借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非西方社会要想实现现代化,必须走自己的道路,而不是照搬西方的价值观、实践和体制。因此,每一民族国家仍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目标,都希望在新的历史格局中保持对自己前途和命运的自我定位。由此也就决定了原本就不同的民族文化间的价值认异不可避免。 价值观的主体性特征奠定了价值认异的前提条件;价值观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同与异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其理论依据;不同民族国家利益成为价值认异的现实依据。因此,在处理民族国家间价值冲突时,必须尊重多元文化价值和生活方式的自主发展,坚持平等原则,确立主体间的国际交往关系:立足多样性原则,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兼顾统一性原则,最终寻求多样性的和谐协作。加强民族国家间的理解与宽容,开通和拓宽各种沟通的途径,也许是拯救人类文明的唯一希望。

贾玉东[9](2005)在《浅析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产生背景、目的和主要内容的分析,据此对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的本质内涵做进一步阐释。

二、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蔓延及我们应取的科学态度——何秉孟研究员访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蔓延及我们应取的科学态度——何秉孟研究员访谈(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药政策转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名医传承工作室”政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研究
    2.1 政策转移理论的概述
        2.1.1 政策转移的概念界定
        2.1.2 政策转移的发展历程
        2.1.3 政策转移的研究视角
    2.2 政策转移理论的内涵
        2.2.1 政策转移的功能
        2.2.2 政策转移的作用
    2.3 政策转移的基本理论
        2.3.1 政策转移的标准、前提与条件
        2.3.2 政策转移的要素、类型与途径
        2.3.3 政策转移的分析框架
        2.3.4 政策转移的结构与过程模型
第三章 “名医传承工作室”政策转移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3.1 “名医传承工作室”政策转移有效性的变量选取
        3.1.1 国家政策环境对于“名医传承工作室”的支持
        3.1.2 医院针对“名医传承工作室”的制度支持
        3.1.3 工作室指导老师以及传承学生对于政策的认可度和相关行为
    3.2 “名医传承工作室”政策转移影响因素模型
    3.3 “名医传承工作室”政策转移有效性的研究假设
第四章 “名医传承工作室”政策转移影响因素模型的实证研究
    4.1 研究设计说明
        4.1.1 调查问卷及量表设计
        4.1.2 问卷发放及数据处理
        4.1.3 样本情况分析
    4.2 “名医传承工作室”政策转移影响因素模型的数据分析
        4.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2 样本数据信度分析
        4.2.3 样本数据效度分析
    4.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4.3.1 验证性因子分析
        4.3.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4.3.3 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讨论
第五章 政策转移相关对策建议
    5.1 “名医传承工作室”政策模式优化的建议
        5.1.1 促进名医工作室成员传承创新意愿
        5.1.2 加强国家中医药政策、制度与法律法规建设
        5.1.3 提高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与激励绩效水平
    5.2 中医药政策再生产的建议
        5.2.1 资源主导型政策再生产——充分利用地区中药资源优势
        5.2.2 人才主导型政策再生产——充分利用中医学术流派优势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2)后金融危机时期新自由主义的命运和走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本文基本框架和写作思路
    (四)本文研究方法与特色之处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成因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及其影响
        1.美国金融机构损失巨大
        2.美国实体经济遭受重创
        3.美国失业率上升
        4.美国居民收入急速下降
        5.全球金融危机的国际影响
    (二)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成因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2.新自由主义改革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历史原因
二、发达国家的“逆新自由主义”反危机措施
    (一)美国的反危机政策措施
        1.积极救市,强化金融监管
        2.规定新的货币政策
        3.实施大幅度减税措施
        4.美国政府直接行政干预
        5.加强医疗社会保障制度
        6.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就业渠道
        7.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资本主义各国的反危机措施
        1.英国的反危机措施
        2.日本的反危机措施
        3.德国的反危机措施
        4. 法国的反危机措施
    (三)后金融危机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
        1.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2.“再工业化”战略受宠
        3.新能源开发成热点
三、新自由主义的历史命运和未来走向
    (一)新自由主义遭遇重挫
    (二)凯恩斯主义的部分回归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可能在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间寻找平衡点
    (四)新自由主义会卷土重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角度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新自由主义
    1.新自由主义的思想渊源
        1.1 新自由主义的由来
        1.1.1 古典自由主义(Classical Liberalism)
        1.1.2 现代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
        1.2 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的内涵
        1.3 新自由主义的发展过程
        1.3.1 新自由主义的形成阶段
        1.3.2 新自由主义蓬勃发展的阶段
        1.3.3 新自由主义政治化和扩张的阶段
    2.新自由主义的基本理论
        2.1 新自由主义的主要流派
        2.1.1 以哈耶克为代表的伦敦学派
        2.1.2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学派
        2.1.3 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
        2.2 新自由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
        2.2.1 主张私有化,反对公有制
        2.2.2 主张非调控化,反对国家干预
        2.2.3 坚持自由化,反对社会主义,反对福利国家
        2.2.4 坚持全球自由化,反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3 新自由主义的本质
    3.新自由主义在我国的研究
        3.1 完全否定
        3.2 传播和介绍,不做分析和评价
        3.3 极力鼓吹和推崇
        3.4 批判地吸收和借鉴
第二章 民主社会主义
    1.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
        1.1 从1848年革命到第二国际成立之前
        1.2 从19世纪8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3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4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
        1.5 20世纪90年代至今
    2.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2.1 思想理论
        2.2 经济理论
        2.3 政治理论
        2.4 社会理论
        2.5 国际政策
    3.民主社会主义在我国的研究
        3.1 全盘否定
        3.2 极力鼓吹和推崇
        3.3 批判地吸收和借鉴
第三章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角度看待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
    2.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关系
        2.1 结合我国国情,正确认识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2.2 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包容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效途径
    3.使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中国特色社会理论走向世界
        3.1 树立全球化开放性意识
        3.2 反对完全西方化倾向
        3.3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后记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课题的确立及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综述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研究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研究述要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问题的本质
    一、发展的本质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发展思想
        (二) 西方社会对发展本质的思考
        (三) 马克思主义对发展本质的科学解答
        (四)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发展本质的科学界定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的考量
        (一) 实践上的生成
        (二) 时代境遇的追问
        (三) 逻辑上的建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问题的本质
        (一) 历史由来
        (二) 科学内涵
        (三) 时代要求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史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回溯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
        (二)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
        (三)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
        (四)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借鉴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发展史
        (一)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
        (二) 改革开放发展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
        (三) 改革开放关键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根本原则
        (二)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是实践基础
        (三)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思想保证
        (四) 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是关键
        (五)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是组织保证
        (六) 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不断创新是动力保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基本特点
        (一) 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统一
        (二) 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三) 革命批判和自我批判的统一
        (四)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五) 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六) 提高和普及的统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 与改革开放实践创新和党的理论创新相适应的规律
        (二) 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提高相适应的规律
        (三) 随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而不断完善和创新的规律
        (四) 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规律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的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 基本理论教育
        (二) 基本路线教育
        (三) 基本纲领教育
        (四) 基本经验教育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的具体内容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教育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教育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教育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论教育
        (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内容的整体性
        (一) 历史与现实结合中的整体性
        (二) 理论问题和理论主题统一中的整体性
        (三) 真理和价值统一中的整体性
        (四) 继承和创新协调中的整体性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的领域和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的领域
        (一) 向经济领域发展
        (二) 向政治领域发展
        (三) 向文化领域发展
        (四) 向社会领域发展
        (五) 向生态领域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的任务
        (一)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的科学体系
        (二)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进程中推进大众化
第六章 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创新
    一、关于现代化
        (一) 现代化的界定
        (二) 中国现代化诉求的特殊性分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观念创新
        (一) 实践本位的质量观
        (二)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三) 和而不同的战略观
        (四) 全面科学的任务观
        (五) 改革创新的动力观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机制创新
        (一) 综合动力机制
        (二) 系统整合机制
        (三) 全面激励机制
        (四) 科学预警机制
        (五) 有效保障机制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方法创新
        (一) 灌输和疏导相结合的方法
        (二)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
        (三) 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四) 理论宣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
第七章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创新
    一、网络文化的特征
        (一) 信息特征
        (二) 技术特征
        (三) 实践特征
        (四) 意识形态特征
    二、网络文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 理论教育环境面临的挑战
        (二) 理论教育目标面临的挑战
        (三) 理论教育管理面临的挑战
        (四) 理论教育方法面临的挑战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体系建设
        (一) 重构教育主题: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旨归
        (二) 重塑教育目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质
        (三) 优化管理模式:以和谐管理为特色
        (四) 创新传播模式:以现代化为取向
    四、网络文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科学发展
        (一) 本质规定:贵在创新
        (二) 核心理念:以人为本
        (三)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发展
第八章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创新
    一、全球化的基本问题
        (一) 全球化的概念
        (二) 全球化的动力
        (三) 全球化的矛盾
        (四)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二、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历史意义
        (三) 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三、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
        (一) 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
        (二) 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带来的挑战
    四、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创新
        (一)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二)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行理论教育创新
        (三) 着力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新型理论教育队伍
        (四) 在积极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中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五) 坚持党对思想理论教育的领导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5)论治理视野中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0.1 选题背景
    0.2 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意义
        0.2.1 研究治理视野中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价值
        0.2.2 研究治理视野中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0.3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理论
    0.4 研究方法
第1章 治理理论拓展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视野
    1.1 马克思治理思想的指导意义
    1.2 西方治理理论的借鉴意义
        1.2.1 管理活动的权利约制
        1.2.2 管理活动的组织协调
        1.2.3 管理活动的发展导向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个案分析及总结
    2.1 以燕山大学为例的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个案分析
    2.2 治理视野中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差距
        2.2.1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传统模式
        2.2.2 传统高校学生工作中的管理越位
        2.2.3 传统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治理缺位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治理诉求和模式
    3.1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治理诉求
        3.1.1 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
        3.1.2 学生个体与学校工作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
    3.2 我国高校学生治理的目标模式
        3.2.1 善治下的和谐校园
        3.2.2 政府主导下的治理网络
        3.2.3 校园第三部门的有效运行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高校学生治理模式的实现路径
    4.1 我国高校学生治理的理念建构
        4.1.1 主体理念
        4.1.2 个性理念
        4.1.3 法治理念
        4.1.4 服务理念
    4.2 我国高校学生治理的队伍建设
        4.2.1 学生是治理队伍的主体
        4.2.2 学校党团委是治理队伍的领导机构
        4.2.3 实现真正的学生自我管理
    4.3 我国高校学生治理的社会支持
        4.3.1 建立校内贫困大学生社会捐助中心
        4.3.2 拓展校外勤工助学岗位
        4.3.3 整合校企资源,成立公关服务中心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从经济思潮传播到意识形态扩张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新自由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论
    一、论题的由来
        (一)经济思潮与意识形态的互动
        (二)学术思潮对政策主张的影响
    二、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概述
        (一)新自由主义概念的起源和发展源流
        (二)新自由主义学术思想的界分
        (三)作为学术思潮的新自由主义的研究现状
        (四)作为政策主张的新自由主义的研究现状
        (五)作为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的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目的、方法及创新点
        (一)本论文写作的主要目的
        (二)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三)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1章 兴起与扩张:新自由主义的历史与现实
    1.1 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
        1.1.1 自由主义哲学为经济自由主义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
        1.1.2 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1.1.3 古典自由主义的发展和演进
    1.2 凯恩斯主义的演进及对自由主义的继承
        1.2.1 凯恩斯主义作为自由主义的基本特征
        1.2.2 凯恩斯主义实践对经济自由主义传统的变革
        1.2.3 凯恩斯主义形成对经济自由主义演进的意义
    1.3 新自由主义的发展
        1.3.1 新自由主义的"学术传播"时期
        1.3.2 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实践"时期
        1.3.3 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扩张"时期
第2章 思潮与理论: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的逻辑起点
    2.1 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渊源
        2.1.1 新自由主义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2.1.2 古典自由主义传统的意识形态性分析
        2.1.3 新自由主义对传统自由主义思潮意识形态性的继承
    2.2 新自由主义的"新特征":与凯恩斯主义比较
        2.2.1 新自由主义对凯恩斯主义思潮的扬弃
        2.2.2 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的意识形态性
        2.2.3 凯恩斯主义对经济自由主义传统的继承
    2.3 新自由主义的"新特征":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比较
        2.3.1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主张
        2.3.2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自由主义的主要分歧
        2.3.3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自由主义思潮关系的分析
    2.4 新自由主义的基本理论品质
        2.4.1 将"极端的私有化"理论作为其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2.4.2 以"彻底的非宏观调控化"为其最基本的价值选择
        2.4.3 主张"金融自由化为核心的全球化"是其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3章 政策与实践: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的转型中介
    3.1 新自由主义政策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3.1.1 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3.1.2 劳资关系的变化特征
        3.1.3 社会贫富两极的出现
    3.2 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张是国际垄断资本的利益选择
        3.2.1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需要新自由主义
        3.2.2 "华盛顿共识"是新自由主义政策实践的最终成果
        3.2.3 新自由主义、垄断资本国际扩张、经济全球化构成的关系
    3.3 政策层面的新自由主义在意识形态化过程中的作用
        3.3.1 政策层面的新自由主义可以转换为国家意志
        3.3.2 政策层面的新自由主义可以实现统治阶级的价值选择
        3.3.3 政策层面的新自由主义可以保证新自由主义传播的有效性
第4章 传播与渗透: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的扩张趋势
    4.1 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在当代社会中的表现
        4.1.1 "华盛顿共识"是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起步的标志
        4.1.2 新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对抗
    4.2 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的本质原因
        4.2.1 作为意识形式的经济学与意识形态的联系
        4.2.2 "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出现与新自由主义的转型
        4.2.3 新自由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客观必然性
    4.3 西方国家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的关注
        4.3.1 "无止境剥削的乌托邦"——欧洲文化批判理论视角
        4.3.2 "反社会主义的十字军"——西方马克思主义视角
        4.3.3 "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意识形态"——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视角
    4.4 我国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的关注
        4.4.1 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对我国发展观的直接的影响
        4.4.2 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对中国发展观的间接影响
        4.4.3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政策影响的意识形态渠道
第5章 反思与借鉴:经济思潮意识形态化的现实思考
    5.1 意识形态建设与经济思潮传播的关系
        5.1.1 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内涵
        5.1.2 经济思潮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
    5.2 经济思潮影响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模型
        5.2.1 经济思潮在社会形态中的位置及与其他元素间的关系
        5.2.2 经济思潮意识转化为"观念上层建筑"的路径
        5.2.3 经济思潮转化为"虚假意识形态"的方式
    5.3 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化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
        5.3.1 着眼解决实际问题,认清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5.3.2 强化理论创新,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5.3.3 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后记
附: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8)价值认异 ——全球化背景下价值冲突的一种消解之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
    (一) 价值冲突的表现形式
        1、不同民族国家的价值观之间,特别是西方与非西方价值观的冲突
        2、国际政治领域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价值观的矛盾冲突
        3、经济的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意识的矛盾冲突
    (二) 价值冲突的特征
        1、多层次性
        2、隐蔽性
        3、实践性
    (三) 价值冲突的原因分析
        1、经济的不平衡是价值冲突的根基和经济基础
        2、国际间交往关系的普遍异化是价值冲突的社会根源
        3、普世主义情结加剧了价值冲突
二、价值认异作为消解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 价值认异概念的提出
        1、价值认同及其局限性
        2、价值认异
    (二)价值认异的必要性
        1、质疑全球文化价值观一体化论
        2、尊重价值差异性是消解冲突、实现和谐共处的必要条件
        3、价值认异对民族文化主权至关重要
        4、现阶段追寻普遍价值的局限性
    (三) 价值认异的可能性
        1、价值认异的主体性前提
        2、价值认异的理论依据
        3、价值认异的现实依据
三、价值认异的原则与途径
    (一) 坚持平等原则,确立主体间的国际交往关系
        1、不平等的全球发展秩序和主客体思维模式
        2、主体间交往关系
    (二) 立足多样性原则,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1、多样性起源于差异性
        2、多样性是稳定性的基础和进步的动力
    (三) 兼顾统一性原则,最终寻求多样性的和谐协作
        1、统一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平衡
        2、在多样性中实现统一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蔓延及我们应取的科学态度——何秉孟研究员访谈(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药政策转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名医传承工作室”政策为例[D]. 王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1)
  • [2]后金融危机时期新自由主义的命运和走向研究[D]. 韩佳玲.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02)
  • [3]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角度看[D]. 王成娟.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3)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 苏星鸿. 兰州大学, 2010(10)
  • [5]论治理视野中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D]. 鹿岩. 燕山大学, 2009(07)
  • [6]芝加哥学派理论在中国的传播[J]. 张津玮. 经济研究导刊, 2008(12)
  • [7]从经济思潮传播到意识形态扩张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新自由主义[D]. 王熙. 天津师范大学, 2008(08)
  • [8]价值认异 ——全球化背景下价值冲突的一种消解之道[D]. 刘菊. 南京师范大学, 2006(12)
  • [9]浅析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J]. 贾玉东.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05(03)

标签:;  ;  ;  ;  ;  

新自由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我们应采取的科学态度——访研究员何炳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