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活 FX-01 催化剂的碳燃烧再生用于蒸汽存在下合成异丙苯

失活 FX-01 催化剂的碳燃烧再生用于蒸汽存在下合成异丙苯

一、水蒸汽存在下异丙苯合成失活FX-01催化剂的烧炭再生(论文文献综述)

戴启文[1](2017)在《水蒸汽法对乙炔氢氯化铋基无汞催化剂的预处理及再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聚氯乙烯(PVC)是世界通用的五大合成树脂之一,广泛应用于工农、建筑业等领域。氯乙烯单体(VCM)是合成PVC的重要单体,其生产方法主要有:乙炔法(乙炔氢氯化法)、乙烯法和乙烷法。由于“富煤、贫油”的能源格局,基于煤化工路线的乙炔法成为我国VCM生产的主要方法。但是乙炔法工艺中采用的催化剂HgCl2/C中的汞易升华,严重危害了人类和环境。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环境友好型的无汞催化剂迫在眉睫。目前,无汞催化剂的研究主要包括载体和活性组分(贵金属组分和非贵金属组分)。对于载体的研究,由于活性炭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并且价格低廉,因此其研究最为广泛。对于活性组分的研究,实验室在前期工作中发现,以资源丰富、成本较低的非贵金属Bi为活性组分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但是相比于贵金属催化剂,其催化活性仍有待提高。水蒸汽法预处理活性炭,可优化活性炭的孔道结构,提高其比表面积,从而改善催化剂的活性。并且对失活的催化剂进行水蒸汽法再生,可有效恢复催化剂的活性,实现催化剂的绿色、循环再利用。水蒸汽法在活性炭预处理和催化剂再生等方面均有应用,但在乙炔氢氯化反应中还未见相关报道,并且对活性炭载体性质与催化剂乙炔氢氯化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还未有系统的讨论。因此,本论文以催化剂Bi/AC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了水蒸汽预处理活性炭的工艺条件。结合BET、SEM、FT-IR、XRD、TEM、TGA、XPS、NH3-TPD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水蒸汽预处理对活性炭和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失活催化剂进行水蒸汽再生,探讨了水蒸汽再生对催化剂的作用。并采用添加助剂、氧化预处理活性炭和酸改性催化剂等方法改进催化剂,从而改善其催化性能。本论文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以煤质活性炭AC为载体,BiCl3为活性组分(质量分数为25%),制备了负载型催化剂Bi/AC,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运用水蒸汽预处理活性炭,优化活性炭的孔道结构,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C2H2转化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出水蒸汽预处理最佳条件,在温度T=600℃,时间t=3 h,流量Q=30 mL/min时,活性炭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为786 m2/g。此时活性炭制备的催化剂C2H2转化率最高达86.06%,相比未预处理活性炭制备的催化剂(C2H2转化率为64%),转化率提高了34.4%。对正交数据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发现,水蒸汽预处理温度(A)、时间(B)和水蒸汽流量(C)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顺序为:A≈B>C。(2)对两种活性炭(AC1和AC2)进行水蒸汽预处理,制备了水蒸汽预处理活性炭(SAC1和SAC2)负载的催化剂(Bi/SAC1和Bi/SAC2),考察了其乙炔氢氯化催化性能。并结合表征手段,分析了水蒸汽预处理对活性炭和催化剂的作用。评价结果表明:水蒸汽预处理后,催化剂Bi/SAC1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相比未处理活性炭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催化剂Bi/SAC1的活性增量远高于催化剂Bi/SAC2的活性增量。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炭AC1以介孔为主,而活性炭AC2为微孔结构。水蒸汽预处理重整了活性炭的孔道结构,增加了其表面积。但水蒸汽预处理对介孔活性炭AC1的作用效果更明显,大量增加了其微孔含量。同时,水蒸汽预处理提高了催化剂中活性物BiOCl的结晶度,促进了其分散,减少了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并添加助剂对催化剂进行改进,评价结果发现:助剂La的添加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C2H2转化率高达91%。而添加助剂Ba,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反应11 h后,C2H2转化率仍保持80%左右。(3)引用水蒸汽再生失活的催化剂,考察了再生催化剂的乙炔氢氯化催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再生催化剂的活性得到恢复,C2H2转化率约为76%,相比新鲜催化剂(C2H2转化率约为86%),恢复了87.9%。表征结果发现:积碳的产生导致催化剂快速失活。水蒸汽再生后,催化剂表面积碳得到去除,增加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同时催化剂表面出现球状活性物BiOCl。并且采用氧化预处理活性炭和酸改性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改进,以提高催化剂的利用率。评价结果表明:HNO3氧化预处理和HNO3改性均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水蒸汽再生后,恢复了催化剂的活性。表征结果发现:HNO3氧化预处理和HNO3改性后,催化剂表面积碳量均有所降低。水蒸汽再生后,催化剂表面积碳得到去除,并改变了活性物BiOCl的晶体形貌,提高了其结晶度。

代成娜[2](2013)在《整体式结构化催化剂合成异丙苯的反应过程强化》文中研究指明异丙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途十分广泛。本文采用单元模块模拟CFD、过程模拟Aspen Plus和Pro Ⅱ以及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苯与丙烯在整体式结构化催化剂合成异丙苯的反应过程强化及分离工段的能耗分析,考察了两类整体式结构化催化剂结构-性能(压降、传质、传热、丙烯转化率、异丙苯选择性、反应有效因子等)关系。首先,采用Pro Ⅱ和Aspen Plus过程模拟软件对颗粒催化剂固定床反应器合成异丙苯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模拟计算。以降低异丙苯流程中分离工段单位产品的能耗为目标本文逐步提出流程优化方案:在分离工段的二异丙苯塔增加一个侧线采出以回收三异丙苯,从而实现过程的节能减排;采用泡点反应器代替原固定床反应器进行苯丙烯烷基化反应;同时采用泡点反应器和增加二异丙苯塔侧线采出的方法合成异丙苯;最后提出采用固定床催化精馏塔合成异丙苯。第二,以空气-水逆流流动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和CF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种开放错流整体式结构化催化剂(BH-1和BH-2型)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开放错流结构具有明显的低压降,相同操作条件下气体通过单位长度催化剂的压降比普通颗粒催化剂降低1-3个数量级。同时考察了几何结构参数(波纹板倾斜角、高径比及反应/分离面积比)对其流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波纹板倾斜角时,单位长度催化剂的压降大小顺序为30°<30-45-300<45-30-45°<45°,液相传质系数KLa大小顺序为45°>45-30-45°>30-45-30°>30°;不同高径比(保持其直径不变,改变催化剂的高度)时,空气-水逆流流动通过单位长度催化剂的压降大小顺序为0.20m<0.15m<0.10m,液相传质系数KLa从大到小依次为0.10m>0.15m>0.20m;对于BH-1型开放错流整体式结构化催化剂改变不同反应/分离区域面积比(保持其分离区域不变,改变催化剂捆包厚度)时,单位长度催化剂的压降大小顺序为6mm<10mm<14mm,液相传质系数KLa从大到小依次为6mm>10mm>14mm;可见高传质性能将意味着高的压力损失,开放错流结构整体式结构化催化剂具有结构参数可调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设计更加合理的结构。第三,将BH型开放错流整体式结构化催化剂(BH-1)应用于异丙苯的合成过程中,通过建立可靠的数学模型来考察苯与丙烯烷基化过程中整体式结构化催化剂的传递和反应特性,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60℃,进料苯烯摩尔比为4.0。进一步通过数学模型,定量的描述了整体式结构化催化剂结构-性能(动量传递、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反应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折线式波纹板(30-45-30°和45-30-45°)表现出高丙烯转化率、高异丙苯选择性和反应有效因子;低高径比有利于提高质量传递和反应的有效因子,但同时也增大了压降降低了异丙苯的选择性;反应/分离面积比越低压降越小,同时异丙苯选择性和反应有效因子越高,但却不利于总的丙烯质量传递和转化率的提高。最后,通过实验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蜂窝式结构化催化剂在苯与丙烯烷基化反应时的传递和反应特性,建立了可靠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此数学模型考察了不同通道结构形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六边形和三角形)对其特性(单位催化剂压降、传质特性Nu、修伍德准数Sh、丙烯转化率x和异丙苯的选择性S、反应有效因子η、坦克莱准数Da)的影响,结果表明蜂窝式结构化催化剂具有低压降、高异丙苯选择性和高反应有效因子的特性,同时对比不同结构通道形状,综合考虑压降和异丙苯的特性正三角形和矩形结构为优。从工程角度出发,泡点反应器和整体式结构化催化剂联合使用能同时降低压降和反应分离过程的能量消耗。本文进一步对比了采用三种不同类型催化剂(蜂窝式结构化催化剂、BH型开放错流整体式结构化催化剂和YSBH颗粒催化剂)和泡点反应器耦合合成异丙苯时,发现采用蜂窝式结构化催化剂时分离工段能耗最低。

高文立[3](2012)在《介质阻挡放电再生有机污染失活Pd/AC催化剂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钯炭催化剂因其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如催化加氢反应及废水处理过程中。反应过程中,原料中有机杂质及反应中间产物容易吸附在Pd/AC催化剂上导致其活性降低。本文选择联苯覆盖导致失活的Pd/AC催化剂为再生对象,基本思路是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产生的自由基、臭氧、紫外线等通过物理化学作用的综合效应降解Pd/AC催化剂表面上的有机污染物,使Pd/AC催化剂得到再生。该再生技术因能耗少、再生时间短、处理效果高且设备简单,具有传统催化剂再生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论文主要考察了介质阻挡放电再生Pd/AC催化剂的工艺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催化剂的再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再生法相对于常规再生工艺效果显着且时间短,在输入电压9kV、频率8kHz、通60mL/min湿氧气条件下,Pd/AC催化剂再生率为95%。以催化臭氧氧化硝基苯反应评价再生后Pd/AC催化剂的活性,当放电再生电压增加时,硝基苯去除率有所提高。催化剂再生效率随再生次数增加略有下降,再生3次后再生率稳定在88%左右,表明催化剂再生稳定性良好。运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测定(BET)、热重分析(TG)等测定手段对Pd/AC催化剂进行表征,表明失活Pd/AC中有机物约为催化剂重量的13%,对催化剂孔结构造成严重堵塞。通过对介质阻挡放电再生Pd/AC过程中CO2的产量监测,可得催化剂中有机物的矿化率为83.7%。对放电过程进行臭氧产量测定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诊断,可得再生过程中紫外光、热、臭氧贡献率分别为3%、15.9%和25.6%,表明放电过程中产生·OH、·02、·O等强氧化性自由基在催化剂再生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宗绪伟[4](2010)在《改性凹凸棒FCC汽油脱硫剂再生技术及脱色实验研究》文中指出FCC脱硫催化剂再生技术多种多样,各有其优缺点。从再生的效果来看,加氢再生的再生率明显高于非加氢再生,但反应条件要求在高温下并需要消耗大量的氢气,投资大、成本高、浪费能源;而非加氢再生技术大多反应条件缓和,在常压和相对较低温度下就能实现,并且不需要投资昂贵的设备,还具有环保,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另外,我国传统对于稳定汽油安定性和颜色保护是以酸碱精致,加入一些安定剂的方法,使FCC汽油的颜色在一定的时间保持稳定,而对于C9馏分则是在合成树脂时对于颜色进行馏分的切割脱色,大大限制了其应用。本课题借鉴前人的脱硫研究的基础,进行了含凹凸棒粘土的FCC汽油脱硫剂再生,FCC汽油和C9脱色实验研究,本研究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初步探讨了含凹凸棒黏土FCC脱硫剂的溶剂—热空气再生工艺及条件,为产业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另外,利用凹凸棒黏土做载体制备脱色剂进行FCC汽油和C9馏分的脱色研究,使产品脱色率分别达到96.94%,78.66%。实验结果如下:(1)采用溶剂—热空气法对含凹凸棒黏土的FCC汽油失活脱硫剂再生,得到最佳的再生条件为:选取乙醇为溶剂,在温度40℃,脱硫剂对比参量为1:8,再生时间为20min,然后将萃取过的脱硫剂放入固定床层以0.9L/h的流量通过100℃的热空气70min;利用溶剂—热空气法最佳条件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对脱硫剂进行再生能力测试,表明此方法能使脱硫剂有较好的使用寿命;通过对再生脱硫剂的表征,再生后的脱硫催化剂与新鲜脱硫剂组成相差不大;通过对FCC汽油含硫化合物的AED表征,证明了再生脱硫剂仍然具有良好的脱硫效果。(2)凹凸棒黏土脱色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常温脱色剂,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就能够对FCC精制前的汽油有一种很好的脱色效果,并且经过压片后的脱色剂有着良好的物理强度。制备脱色剂的最佳工艺参数,6%酸化,铁系化合物的含量4%,600℃下焙烧,用16g脱色剂在80min下脱色,能够使精制前的FCC汽油的一次脱色率达到96.94%。凹凸棒石黏土的孔分布在5~100nm之间,平均孔径10 nm以上,比表面积为105.68m2/g,因此大的孔分布和比表面积作为载体有利于汽油脱色剂的制备,使其有较好的脱色效果。(3)以甘肃临泽凹凸棒黏土为载体,加入MnO2为活性剂,制作脱色剂对C9馏分进行脱色。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酸度、焙烧温度、活性组分加入量、脱色剂的用量和脱色时间对C9馏分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600℃,活化浓度6%,活性组分Mn02含量4%,脱色剂用量8g,脱色时间在60min时,能够使C9馏分的脱色率达到78.66%,本脱色剂原料易得,价格低廉,制备工艺和脱色工艺简单,用于处理C9馏分脱色效果好。

陈兴伟[5](2009)在《沸石分子筛用于异丙苯生产研究》文中提出异丙苯(IPB)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苯酚和丙酮,其余的用来生产苯乙酮及合成橡胶和树脂的单体α-甲基苯乙烯。传统工艺有固体磷酸法和三氯化铝法,自20世纪90年代采用分子筛催化剂的工业化以来,研究和开发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研制高效、无腐蚀并能在低苯烯比条件下生产高浓度目的产物的新型催化剂上。本文选择选择两种常用的沸石β和MCM-22,对它们的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低温、低苯烯比条件下,MCM-22沸石显示出比β沸石较好的烷基化反应稳定性,但对于苯-二异丙苯烷基(DIPBs)转移反应,其反应活性、稳定性均远不如β沸石,同时正丙苯/异丙苯(NPB/IPB)为β沸石上2.5倍左右。实验室成型β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苯-丙烯烷基化反应活性,正丙苯/异丙苯基本在150 ppm左右;但对于苯-二异丙苯烷基转移反应,正丙苯/异丙苯达到9000 ppm。Ag、Zr、Ce、La等金属氧化物改性可以使正丙苯/异丙苯降至300 ppm左右,反应活性较改性前稍差。利用实验室专利技术生产工业规模β沸石催化剂也表现出和进口催化剂相近活性。柠檬酸处理可以洗掉β沸石晶间无定型物,疏通孔道,因而可以提高苯-丙烯烷基化反应反应稳定性,正丙苯/异丙苯只是略微升高。FT-IR和XRF分析显示QZ2001-04催化剂失活主要由积炭引起,同时还存在氮化物、砷化物中毒;通过先用柠檬酸洗后焙烧的方式对失活催化剂进行了再生,再生样品烷基化反应性能甚至优于新鲜催化剂。

杨燕[6](2008)在《氯铝酸室温熔盐催化苯与丙烯烷基化合成三异丙苯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研究了氯铝酸室温熔盐催化苯与丙烯烷基化反应。以盐酸三乙胺与AlCl3为原料合成的氯铝酸室温熔盐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了其催化苯与丙烯烷基化合成三异丙苯的性能。分别研究了熔盐的组成、用量、反应温度、进料速率对苯与丙烯烷基化反应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结果表明,2AlCl3/Et3NHCl室温熔盐具有良好的催化苯与丙烯烷基化,生成均三异丙苯的性能,产品与催化剂分离方便。在优化条件下,即氯铝酸室温熔盐中AlCl3摩尔分数为66.7%、催化剂用量为苯质量的5%,丙烯进料速率3.50ml/s,反应温度为323K及常压反应条件下,6.5h时均三异丙苯收率达到89%,均偏比(均三异丙苯和偏三异丙苯的质量比)高于80。本实验利用多种烷基化剂对产品适度的过烷基化,可以提高产品中三异丙苯的均偏比。2AlCl3/Et3NHCl重复使用5次后仍能基本保持新鲜催化剂的性能。对烷基化反应的粗产品进行减压精馏提纯,结果表明,通过精馏操作可以得到纯度为98%的均三异丙苯产品。此外,本文还分别研究了二异丙苯、三异丙苯、四异丙苯在氯铝酸室温熔盐的催化作用下与苯的烷基转移反应,转化为目标产物分别为异丙苯和三异丙苯。结果表明,氯铝酸室温熔盐催化剂2AlCl3/Et3NHCl和2AlCl3/BmimCl具有较好的催化烷基转移反应的性能。60分钟内,多烷基苯的转化率达到99%。本文进而研究了氯铝酸熔盐催化烷基化反应机理,使用Hyperchem7.0计算烷基化各基元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过渡态。结果表明,均三异丙苯的生成比偏三异丙苯的生成更容易进行。而偏三异丙苯更容易发生过烷基化,生成四异丙苯,从而降低产品中偏三异丙苯的含量。

王晓婷[7](2008)在《N2O一步氧化苯制苯酚Fe-ZSM-5分子筛催化剂失活与再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实验分析和TG-DTA、BET、TPO以及C/H元素分析等表征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开展了N2O一步氧化苯制苯酚Fe-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失活规律和再生工艺研究。对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并经水热法预处理的Fe-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尽管Fe-ZSM-5分子筛催化剂在N2O一步氧化苯制苯酚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初始活性和苯酚产率,但是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催化剂活性逐步降低,特别是在反应初期的4 h内,活性下降速率很快,积炭量迅速增加。结合TG-DTA等表征结果可见,失活催化剂上存在着低温炭和高温炭两种形式的积炭,这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对失活的Fe-ZSM-5催化剂进行再生实验结果表明,失活催化剂在N2O气氛下、723 K进行40 min烧炭处理,可使催化剂的活性基本恢复。基于固定床反应装置,以单因素实验法分别考察了微量水蒸气、NO、O2和NO2对Fe-ZSM-5分子筛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微量水蒸气的存在对分子筛催化剂活性几乎没有影响;(2)微量NO的存在对提高Fe-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活性有利;(3)微量O2的存在将导致Fe-ZSM-5分子筛催化剂活性降低,且随着O2含量的增加,分子筛催化剂的活性下降更为迅速;(4)微量NO2的存在也导致分子筛催化剂活性的降低,但降低幅度较小。

刘媛媛[8](2008)在《轻烃裂解催化剂的反应与再生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乙烯、丙烯作为石油化工的基础有机原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乙烯、丙烯存在巨大的市场缺口。传统的石脑油蒸汽裂解生产的乙烯丙烯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根据研究报道,利用轻烃的催化裂解代替蒸汽热裂解制乙烯、丙烯生产技术,其裂解反应温度可降低100℃以上,这将大幅度降低装置能耗,同时乙烯、丙烯的可控选择性,为灵活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了条件。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都致力于新型轻烃催化裂解催化剂的研究。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实验系统中,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轻烃裂解催化剂H0108与1-P-H0108的催化反应性能,发现反应物中加入水,有助于提高乙烯、丙烯收率,防止催化剂表面结焦,但对催化剂的结构稳定性有影响,尤其是催化剂H0108稳定性较差。对失活后的催化剂进行TG/DTG表征,结果表明无水条件下两种催化剂表面均存在两种类型积炭,经750℃空气烧炭再生后恢复活性,说明结焦是引起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通水条件下,也存在结焦失活,但催化剂通过烧炭只能部分恢复活性;通过催化剂的NH3-TPD表征,表明通水条件下催化剂骨架脱铝引起的不可逆的结构性变化可能是催化剂活性只能部分再生的主要原因。利用TG手段对不同反应条件下失活的催化剂1-P-H0108进行独立的再生动力学研究,得到催化剂表面积炭燃烧的动力学方程及有关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无水条件下失活的催化剂1-P-H0108表面存在反应性质相异的两种积炭,对应两种烧炭动力学模型;通水条件下失活的催化剂1-P-H0108表面只存在一种高温积炭,对应一种烧炭动力学模型;催化剂表面积炭的元素分析(EA)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动力学拟合时各种类型积炭燃烧活化能的相对大小。

杨浩[9](2007)在《合成异丙苯催化剂失活原因和再生条件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对吉化苯酚、丙酮装置烷基化反应合成异丙苯的QZ-2000烷基化失活催化剂进行了失活原因及再生条件的研究。分别采用TG和XRF确定了失活催化剂的积碳含量和失活催化剂中元素组成后发现,催化剂失活的原因除积碳外,还有砷化物中毒。根据催化剂积碳和毒物的性质,采用有机酸洗的处理方式脱除砷化物、焙烧的方式烧除积碳,并比较了直接焙烧、先酸洗后焙烧和先焙烧后酸洗再焙烧三种不同再生方案的效果。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Ag-DDC)测定了催化剂中的砷含量,并进行了对比,得出QZ-2000烷基化失活催化剂的砷含量为0.34%。柠檬酸的脱砷效果强于甲酸和乙酸;砷化物的脱除率随酸洗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当处理温度高于80℃、处理时间超过2h后,砷化物的脱除率变化不大;先用质量分数为2%的柠檬酸在80℃下处理4h再焙烧(方案二)烧除积碳的失活催化剂,其脱砷率可达到27.4%。XRD谱图表明三种再生方案均未对β沸石的晶型结构造成影响;NH3-TPD曲线表明经先酸洗后焙烧(方案二)再生处理的失活催化剂的强酸量较直接焙烧(方案一)和经先焙烧后酸洗再焙烧(方案三)再生处理的失活催化剂的强酸量有明显恢复。烷基化反应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经方案二再生后的催化剂表现出很高的活性较新鲜催化剂相比。所以我们得出方案二是QZ-2000烷基化工业失活催化剂的最佳再生处理方案,我们又将此方案应用于哈尔滨蓝星公司合成异丙苯用QZ-2000、OZ-2001-04和QZ-2001-05烷基化失活催化剂的再生处理,再生后催化剂的活性同样得到明显恢复。

王申江[10](2007)在《非临氢异构化合成均三甲苯工艺的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合成均三甲苯工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各种工艺在技术、成本、质量等方面的原因,尚未有一种路线显示出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本文综述了多年来合成均三甲苯各种工艺方法,研究了偏三甲苯非临氢液相异构化合成均三甲苯工艺。本文是以偏三甲苯为原料,采用经再生处理的M-2型复合丝光沸石为催化剂,在连续固定床管式反应器上进行非临氢液相异构化反应。利用均匀设计实验方法,建立了各影响因素与摩尔收率关系的方程,根据所建立的方程优化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53℃、反应压力3.2MPa、体积空速0.9 h-1。为了考察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同时也为了验证上述最优化条件,又进行了单因素实验,优化出各单因素的最佳范围,所得数值与均匀设计实验优化结果相符。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偏三甲苯的单程转化率为45.97%,均三甲苯单程收率为20.69%,选择性为47.05%,实验数据表明M-2型再生催化剂无论是活性还是产物选择性都接近于新鲜催化剂。本文还研究了邻甲乙苯对异构化反应的影响。从C9分子结构方面探讨了邻甲乙苯在偏三甲苯异构化反应中的优先反应机理;考察了各反应条件对邻甲乙苯转化的影响;最后研究了原料中邻甲乙苯含量对均三甲苯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2型复合丝光沸石催化剂经再生后同样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它能使邻甲乙苯绝大部分转化为其他物质,转化率可达90%以上,而且原料中邻甲乙苯含量的增加不会带来产物中邻甲乙苯的累积,能得到高纯度的均三甲苯。

二、水蒸汽存在下异丙苯合成失活FX-01催化剂的烧炭再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蒸汽存在下异丙苯合成失活FX-01催化剂的烧炭再生(论文提纲范文)

(1)水蒸汽法对乙炔氢氯化铋基无汞催化剂的预处理及再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氯乙烯生产状况
        1.1.2 无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1.3 水蒸汽法概述
    1.2 载体预处理
        1.2.1 载体预处理的方法
        1.2.2 水蒸汽法预处理
    1.3 催化剂再生
        1.3.1 催化剂再生的方法
        1.3.2 水蒸汽法再生
    1.4 论文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论文研究意义
        1.4.2 论文研究路线
        1.4.3 论文研究内容
        1.4.4 论文研究创新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2 实验主要仪器
    2.3 催化剂的制备及再生
        2.3.1 活性炭的预处理
        2.3.2 前驱体Bi溶液的配制
        2.3.3 催化剂的制备
    2.4 活性炭及催化剂的表征
        2.4.1 N_2吸附-脱附实验(BET)
        2.4.2 扫描电镜(SEM)
        2.4.3 透射电镜(TEM)
        2.4.4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
        2.4.5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2.4.6 热重分析(TGA)
        2.4.7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4.8 程序升温脱附(NH3-TPD)
    2.5 催化剂的性能评价及产物分析
    2.6 催化剂的再生
第三章 水蒸汽预处理工艺条件的探究
    3.1 引言
    3.2 单因素试验的设计
        3.2.1 活性炭的表征
        3.2.2 催化剂的评价
    3.3 正交试验的设计
        3.3.1 试验方案的设计
        3.3.2 催化剂的评价
        3.3.3 试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蒸汽预处理活性炭及助剂的添加对乙炔氢氯化性能影响的研究
    4.1 引言
    4.2 水蒸汽预处理活性炭对乙炔氢氯化性能影响的研究
        4.2.1 活性炭的表征
        4.2.2 催化剂的评价
        4.2.3 催化剂的表征
    4.3 助剂的添加对乙炔氢氯化性能影响的研究
        4.3.1 催化剂的制备
        4.3.2 催化剂的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蒸汽再生乙炔氢氯化铋基催化剂的研究
    5.1 引言
    5.2 水蒸汽再生对乙炔氢氯化性能影响的研究
        5.2.1 催化剂的评价
        5.2.2 催化剂的表征
    5.3 提高催化剂再生率的研究
        5.3.1 活性炭水蒸汽和氧化预处理
        5.3.2 活性炭水蒸汽预处理和催化剂酸改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和撰写的论文
致谢

(2)整体式结构化催化剂合成异丙苯的反应过程强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苯与丙烯烷基化合成异丙苯
        1.1.1 苯与丙烯烷基化反应机理
        1.1.1.1 烷基化反应
        1.1.1.2 转烷基化反应
        1.1.1.3 其他副反应
        1.1.2 苯烷基化合成异丙苯反应催化剂的发展过程
        1.1.2.1 固体磷酸催化剂
        1.1.2.2 AlCl_3催化剂
        1.1.2.3 分子筛催化剂
        1.1.2.4 离子液体和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
        1.1.3 苯烷基化合成异丙苯方法
        1.1.3.1 固定床反应工艺
        1.1.3.2 固定床催化蒸馏反应工艺
        1.1.3.3 悬浮床催化蒸馏工艺
    1.2 开放错流整体式结构化催化剂
        1.2.1 开放错流整体式结构化催化剂简介
        1.2.2 开放错流整体式结构化催化剂研究现状
        1.2.2.1 流体力学性能研究
        1.2.2.2 反应性能研究
    1.3 蜂窝整体式结构化催化剂
        1.3.1 蜂窝整体式结构化催化剂简介
        1.3.2 蜂窝整体式结构化催化剂应用研究
        1.3.2.1 汽车尾气处理
        1.3.2.2 烟气脱硫脱硝
        1.3.2.3 挥发性有机物(VOCs)催化氧化
        1.3.2.4 甲烷催化燃烧
        1.3.2.5 石油化工合成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论文选题的立论、目的和意义
        1.4.2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苯与丙烯合成异丙苯工艺流程优化
    2.1 二异丙苯塔的优化
        2.1.1 优化流程
        2.1.2 计算方法
        2.1.3 分离工段能耗分析
        2.1.3.1 苯塔能耗分析
        2.1.3.2 异丙苯塔能耗分析
        2.1.3.3 异丙苯塔能耗分析
        2.1.3.4 整个分离工段的总热负荷
    2.2 泡点反应器合成异丙苯
        2.2.1 优化流程
        2.2.2 分离工段降耗分析
        2.2.3 同时采用泡点反应器和增加二异丙苯塔新增侧线采出
    2.3 催化精馏合成异丙苯
        2.3.1 催化精馏合成异丙苯的操作特性
        2.3.1.1 Aspen Plus模拟固定床催化精馏塔
        2.3.1.2 固定床催化精馏塔操作特性
        2.3.2 固定床催化精馏塔合成异丙苯工艺流程
        2.3.2.1 工艺流程及进料说明
        2.3.2.2 分离工序能耗分析
    2.4 烷基化和烷基转移反应同时进行的固定床催化精馏
        2.4.1 优化流程
        2.4.2 改进的固定床催化精馏塔的操作特点
        2.4.3 不同苯烯比时改进的固定床催化精馏塔的操作特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开放错流整体式结构化催化剂流体力学性能研究
    3.1 开放错流整体式结构化催化剂
    3.2 实验研究部分
        3.2.1 实验装置及方法
        3.2.2 实验结果
        3.2.2.1 压降及其关联式
        3.2.2.2 传质系数及其关联式
    3.3 CFD模拟部分
        3.3.1 模型假设和计算域
        3.3.2 控制方程
        3.3.3 数值方法
        3.3.4 网格无关性和数值模型可靠性验证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波纹板倾角对整体式结构化催化剂流体力学性能和传质的影响
        3.4.2 整体式结构化催化剂高径比对其流体力学性能和传质的影响
        3.4.3 反应/分离区域面积比对BH-1型整体式结构化催化剂流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H型结构化催化剂合成异丙苯的反应特性研究
    4.1 中试应用
    4.2 建立模型
        4.2.1 模型假设
        4.2.2 计算域和控制方程
        4.2.3 模型参数
        4.2.4 数值方法
        4.2.5 模型可靠性验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操作参数对传递和反应特性的影响
        4.3.2 BH型结构化催化剂几何参数与传递和反应性能关系
        4.3.2.1 压降
        4.3.2.2 努赛尔准数(Nu)和修伍德准数(Sh)
        4.3.2.3 丙烯转化率(x)和异丙苯选择性(S)
        4.3.2.4 反应有效因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蜂窝式结构化催化剂合成异丙苯的反应特性研究
    5.1 实验研究
        5.1.1 堇青石蜂窝结构化催化剂制备
        5.1.1.1 实验原料
        5.1.1.2 催化剂的制备
        5.1.2 堇青石蜂窝结构化催化剂表征
        5.1.2.1 SEM表征
        5.1.2.2 涂敷牢固性测试
        5.1.3 分析方法及实验结果
    5.2 数值模拟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压降
        5.3.2 修伍德准数(Sh)和努赛尔准数(Nu)
        5.3.3 丙烯转化率(x)和异丙苯选择性(S)
        5.3.4 反应有效因子(η)
        5.3.5 坦克莱准数(Da)
    5.4 采用泡点反应器装填颗粒催化剂、开放错流整体式结构化催化剂和蜂窝结构化催化剂结果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3)介质阻挡放电再生有机污染失活Pd/AC催化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催化剂的失活
        1.2.2 催化剂的再生
        1.2.3 工业催化剂再生技术发展概况
        1.2.4 介质阻挡放电(DBD)研究进展
    1.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实验装置及分析测试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药品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装置及流程
        2.3.1 新鲜Pd/AC催化剂的制备
        2.3.2 失活Pd/AC催化剂的制备
        2.3.3 介质阻挡放电再生Pd/AC催化剂实验
        2.3.4 Pd/AC催化剂常规工艺再生实验
        2.3.5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2.4 吸附剂的表征手段
        2.4.1 活性比表面积测定
        2.4.2 比表面积与孔结构的测定(BET)
        2.4.3 样品形貌形态分析
        2.4.4 催化剂热重分析
        2.4.5 催化剂表面官能团的测定
        2.4.6 催化剂的等电点(Point of Zero Charge,PHpzc)
    2.5 分析测试方法
        2.5.1 硝基苯的测定
        2.5.2 气相臭氧的测定
        2.5.3 等离子体再生过程CO_2的测定
        2.5.4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诊断
3 介质阻挡放电再生Pd/AC催化剂的工艺优化
    3.1 Pd/AC催化剂的失活
    3.2 放电工艺参数优化
        3.2.1 电极间距对Pd/AC催化剂再生的影响
        3.2.2 放电电压和频率对Pd/AC催化剂再生的影响
        3.2.3 通气类型对Pd/AC催化剂再生的影响
        3.2.4 通气量对Pd/AC催化剂再生的影响
        3.2.5 再生时间对Pd/AC催化剂再生的影响
    3.3 与常规催化剂再生工艺比较
    3.4 再生稳定性考察
    3.5 催化剂活性评价
    3.6 本章小结
4 介质阻挡放电再生Pd/AC催化剂机理探讨
    4.1 催化剂相关表征
        4.1.1 Pd/AC催化剂再生前后的吸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
        4.1.2 Pd/AC催化剂再生前后表面官能团的变化
        4.1.3 Pd/AC催化剂再生前后的热重分析
        4.1.4 Pd/AC催化剂再生前后的电镜扫描分析
    4.2 放电再生中CO_2的测定
    4.3 放电再生中活性物质的检测
        4.3.1 臭氧的产量的测定
        4.3.2 自由基的测定
        4.3.3 放电各部分因素的贡献率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存在问题及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改性凹凸棒FCC汽油脱硫剂再生技术及脱色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FCC汽油脱硫及脱硫剂再生的现状
        1.1.1 FCC汽油脱硫的研究现状
        1.1.2 FCC脱硫催化剂的失活
        1.1.3 FCC脱硫催化剂的再生研究现状
        1.1.4 FCC失活脱硫催化剂的处理及利用
    1.2 凹凸棒粘土的基本特征
        1.2.1 凹凸棒黏土的分布
        1.2.2 凹凸棒黏土的理化性质
        1.2.3 凹凸棒黏土的结构
        1.2.4 元素组成测定
        1.2.5 红外光谱分析
        1.2.6 扫描电镜观察形貌显微结构
        1.2.7 X射线衍射分析
    1.3 凹凸棒资源利用现状及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1.3.1 开发利用现状及应用领域
        1.3.2 凹凸棒石资源的发展趋势
    1.4 选题意义及发展前景
        1.4.1 含凹凸棒黏土的FCC汽油脱硫催化剂再生的意义
        1.4.2 含凹凸棒黏土的FCC脱硫剂再生的发展前景
        1.4.3 凹凸棒黏土在脱色催化剂开发的意义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6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失活凹凸棒FCC汽油脱硫剂再生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和仪器
        2.2.2 失活脱硫催化剂制备
        2.2.3 失活脱硫催化剂再生
        2.2.4 失活脱硫催化剂溶剂法再生工艺
        2.2.5 失活脱硫剂热空气法再生工艺
        2.2.6 燃灯法测硫含量
        2.2.7 AED实验分析条件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2.3.1 含凹凸棒粘土的FCC汽油脱硫剂脱硫的效果
        2.3.2 溶剂法再生实验方案设计
        2.3.3 热空气法再生实验设计
        2.3.4 脱硫剂的再生能力实验
        2.3.5 脱硫剂再生前后元素分析结果
        2.3.6 脱硫剂的比表面积、孔径、孔体积的测定
    2.4 FCC汽油AED图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凹凸棒黏土对FCC汽油脱色实验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设备及分析仪器
        3.2.2 脱色剂制备
        3.2.3 吸附脱色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实验方案设计
        3.3.2 酸化处理
        3.3.3 焙烧温度的影响
        3.3.4 活性剂加入量的影响
        3.3.5 脱色剂对比实验
        3.3.6 脱色剂孔结构分析
        3.3.7 脱色稳定和放大实验
    3.4 结论
第4章 凹凸棒黏土脱色剂对C_9馏分脱色实验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和仪器
        4.2.2 改性处理凹凸棒
        4.2.3 脱色剂样品的制备
        4.2.4 吸附脱色试验
    4.3 分析与讨论
        4.3.1 活性组分的筛选
        4.3.2 实验方案设计
        4.3.3 焙烧温度的影响
        4.3.4 酸化浓度的影响
        4.3.5 脱色剂对比实验
    4.4 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5)沸石分子筛用于异丙苯生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生产和消费现状
    1.2 异丙苯生产技术进展
        1.2.1 传统生产工艺
        1.2.2 国外生产技术现状及进展
        1.2.3 国内生产技术现状及进展
    1.3 沸石催化合成异丙苯
        1.3.1 沸石催化反应机理
        1.3.2 分子筛物化性能对反应性能影响
    1.4 β和MCM-22沸石的孔结构和酸性
        1.4.1 β沸石
        1.4.2 MCM-22沸石
    1.5 催化剂失活与再生
    1.6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2 催化剂制备及再生
        2.2.1 Hβ及H-MCM-22
        2.2.2 柠檬酸改性Hβ沸石
        2.2.3 成型β催化剂
        2.2.4 工业失活催化剂再生
    2.3 实验装置及催化剂的评价
        2.3.1 烷基化实验评价装置
        2.3.2 烷基转移实验评价装置
        2.3.3 产物定量分析
    2.4 催化剂表征
3 成型β沸石催化性能
    3.1 烷基化反应
    3.2 烷基转移反应
        3.2.1 温度对反应影响
        3.2.2 碱土金属改性
        3.2.3 过渡金属改性
        3.2.4 稀土金属改性
    3.3 工业规模催化剂制备及评价
    3.4 小结
4 β和MCM-22沸石催化性能
    4.1 β和MCM-22沸石物化性质表征
    4.2 β和MCM-22催化性能
        4.2.1 烷基化反应
        4.2.2 烷基转移反应
    4.3 小结
5 柠檬酸处理β沸石影响
    5.1 柠檬酸处理对孔结构影响
    5.2 柠檬酸处理对酸性影响
    5.3 柠檬酸处理β沸石反应性能
    5.4 小结
6 哈尔滨蓝星公司失活催化剂再生
    6.1 催化剂失活原因分析
    6.2 再生催化剂反应性能
    6.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氯铝酸室温熔盐催化苯与丙烯烷基化合成三异丙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烷基苯生产方法及催化剂的发展历程
    1.3 苯与丙烯烷基化反应
        1.3.1 异丙苯生产工艺中使用的催化剂现状
        1.3.2 异丙苯生产的工艺进展
        1.3.3 三异丙苯的生成
    1.4 烷基转移技术
        1.4.1 苯与多异丙苯烷基转移技术进展
        1.4.2 多异丙苯烷基转移催化剂研究的进展
    1.5 室温熔盐
        1.5.1 室温熔盐的结构
        1.5.2 室温熔盐的合成方法
        1.5.3 室温熔盐的性质
        1.5.4 室温熔盐的再生问题
    1.6 室温熔盐应用于烷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1.6.1 室温熔盐催化苯与十二烯烷基化反应
        1.6.2 室温熔盐催化苯与己烯烷基化反应
        1.6.3 室温熔盐催化苯与短链烯烃烷基化反应
    1.7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1.7.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1.7.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和研究方法
    2.1 熔盐合成装置
    2.2 室温熔盐的合成
        2.2.1 熔盐合成化学式与合成方案
        2.2.2 熔盐的合成过程
    2.3 烷基化反应
        2.3.1 反应设备及原料
        2.3.2 烷基化反应过程
        2.3.3 产品分析
        2.3.4 预备实验
    2.4 精馏
    2.5 烷基转移反应
        2.5.1 实验原料和仪器
        2.5.2 烷基转移反应和产品分析
第三章 用于烷基化反应的氯铝酸室温熔盐催化剂的筛选
    3.1 熔盐组成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3.1.1 AlCl_3摩尔分数的影响
        3.1.2 阳离子的影响
    3.2 氯铝酸室温熔盐与固体三氯化铝催化性能比较
    3.3 熔盐的重复使用性能
    3.4 小结
第四章 苯与丙烯烷基化反应工艺条件的筛选
    4.1 工艺条件实验方案
    4.2 苯与丙烯烷基化反应条件的确定
        4.2.1 熔盐用量的影响
        4.2.2 反应温度的影响
        4.2.3 丙烯进料速率的影响
    4.3 提高产品均偏比的方法
        4.3.1 均偏比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4.3.2 采用其它烷基化剂提高均偏比
    4.4 高压反应釜里的烷基化反应
        4.4.1 气相烷基化反应
        4.4.2 苯的液相烷基化反应
        4.4.3 二异丙苯的液相烷基化反应
    4.5 精馏
        4.5.1 减压精馏装置与流程
        4.5.2 操作步骤
        4.5.3 实验结果及讨论
        4.5.4 常压精馏
    4.6 小结
第五章 烷基转移反应
    5.1 三异丙苯与苯的烷基转移反应
        5.1.1 阴离子种类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5.1.2 AlCl_3摩尔分数的影响
        5.1.3 阳离子的影响
        5.1.4 反应温度的影响
        5.1.5 反应时间的影响
        5.1.6 氯铝酸室温熔盐对烷基转移反应的重复使用性能
    5.2 二异丙苯与苯烷基转移反应
    5.3 四异丙苯与苯的烷基转移反应
    5.4 小结
第六章 苯和丙烯烷基化反应的机理研究
    6.1 苯和丙烯烷基化反应的机理
    6.2 氯铝酸室温熔盐的催化机理
    6.3 苯和丙烯烷基化反应中基元反应历程的研究
        6.3.1 丙基正碳离子的生成
        6.3.2 丙基正碳离子与苯反应
        6.3.3 异丙苯正碳离子与丙烯的氢转移
        6.3.4 丙基正碳离子与异丙苯反应
        6.3.5 丙基正碳离子与二异丙苯反应
        6.3.6 丙基正碳离子与三异丙苯反应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7)N2O一步氧化苯制苯酚Fe-ZSM-5分子筛催化剂失活与再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N_2O的危害及工业排放概况
    1.2 己二酸尾气中N_2O处理方法
        1.2.1 N_2O排放气净化方法之一:高温分解法
        1.2.2 N_2O排放气净化方法之二:催化分解法
        1.2.3 N_2O排放气的回收利用
    1.3 苯酚性质及国内外对苯酚的需求状况
    1.4 苯酚制备方法
        1.4.1 间接法制苯酚
        1.4.2 一步法制备苯酚新工艺
        1.4.3 几种制备苯酚新工艺的对比
    1.5 N_2O为氧化剂的催化体系研究进展
    1.6 N_2O一步氧化苯制苯酚反应的催化剂体系
        1.6.1 BEA构型的分子筛催化剂
        1.6.2 钛硅分子筛催化剂
        1.6.3 MFI构型的ZSM-5分子筛
    1.7 N_2O为氧化剂的苯一步制备苯酚反应机理
        1.7.1 Bronsted酸性位观点
        1.7.2 Lewis酸性位观点
        1.7.3 分子筛催化剂中形成特殊结构的金属的观点
    1.8 分子筛的失活
        1.8.1 催化剂失活的分类
        1.8.2 分子筛催化剂上的积炭失活
        1.8.3 N_2O一步氧化苯制苯酚反应中催化剂的积炭和失活
    1.9 水蒸气、NO、O_2和NO_2对Fe-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影响
    1.10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和仪器
        2.1.1 催化剂制备及水热处理所用的实验原料和仪器
        2.1.2 催化剂评价实验原料和仪器
    2.2 催化剂的制备及水热处理
        2.2.1 离子交换法制备Fe-ZSM-5分子筛催化剂
        2.2.2 催化剂的水热处理
    2.3 催化剂性能评价基准研究
        2.3.1 水蒸气预处理实验
        2.3.2 催化剂活性评价实验
        2.3.3 催化剂装填及活化
    2.4 分析方法的建立
        2.4.1 色谱柱
        2.4.2 色谱分析条件
        2.4.3 产物组成定量方法
        2.4.4 产物浓度及相关参数计算方法
    2.5 预备实验
        2.5.1 热电偶的标定
        2.5.2 SZB-2型微量双柱塞泵的标定
        2.5.3 D07-11/ZM型MFC气体流量计的标定
        2.5.4 反应系统气密性检验
        2.5.5 反应管恒温区长度及恒温效果的测定
        2.5.6 空白实验
    2.6 失活催化剂的表征
        2.6.1 失活催化剂样品采集分析
        2.6.2 积炭量的测定
        2.6.3 程序升温氧化(TPO)
        2.6.4 X射线粉末衍射测定(XRD)
        2.6.5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测定
        2.6.6 C/H元素分析
        2.6.7 N_2O-TPD
第三章 Fe-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失活原因探讨与再生研究
    3.1 不同温度下水蒸气预处理对分子筛性能的影响
    3.2 催化剂的失活实验结果
    3.3 失活机理研究
        3.3.1 TG-DTA结果
        3.3.2 O_2-TPO及C/H元素分析
        3.3.3 N_2吸脱附结果
        3.3.4 XRD结果
        3.3.5 N_2O-TPD结果
    3.4 失活催化剂的再生
        3.4.1 烧炭温度的影响
        3.4.2 N_2O浓度的影响
        3.4.3 再生时间的影响
        3.4.4 稳定性实验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水蒸气、NO、O_2和NO_2对Fe-ZSM-5分子筛性能影响
    4.1 微量水蒸气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4.2 NO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4.3 O_2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4.4 NO_2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8)轻烃裂解催化剂的反应与再生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符号说明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2 烃类催化裂解反应机理及特点
        2.2.1 烃类热裂解反应
        2.2.2 酸性分子筛上的催化裂解反应
        2.2.3 烃类催化裂解反应特点
    2.3 催化剂的失活
        2.3.1 催化剂失活类型
        2.3.1.1 中毒失活
        2.3.1.2 结焦和堵塞失活
        2.3.1.3 烧结和热失活
        2.3.2 催化剂的结焦
        2.3.2.1 金属催化结焦
        2.3.2.2 非催化结焦
        2.3.2.3 自由基结焦
        2.3.3 催化剂焦炭形态
    2.4 催化剂的再生
        2.4.1 氧气烧炭再生
        2.4.2 水蒸汽再生
    2.5 催化剂的表征
        2.5.1 原位红外技术
        2.5.2 原位固体核磁技术
        2.5.3 差热—热重联用技术
        2.5.4 GC-MS分析技术
        2.5.5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2.5.6 X-射线光电子能谱
        2.5.7 程序升温脱附
        2.5.8 元素分析
    2.6 文献小结及本文研究内容
第3章 实验部分
    3.1 试剂与仪器
        3.1.1 化学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催化剂催化反应性能考评
        3.2.1 实验设计
        3.2.2 实验装置
        3.2.3 实验操作步骤
    3.3 反应产物样品分析测定
    3.3 反应物转化率及产物收率计算
第4章 催化剂活性稳定性考评
    4.1 引言
    4.2 实验装置与反应条件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空管实验
        4.3.2 H0108考评结果与讨论
        4.3.2.1 无水条件下H0108考评结果
        4.3.2.2 通水条件下H0108考评结果
        4.3.2.3 不同条件下H0108催化反应性能讨论
        4.3.3 1-P-H0108考评结果与讨论
        4.3.3.1 无水条件下1-P-H0108考评结果
        4.3.3.2 通水条件下1-P-H0108考评结果
        4.3.3.3 不同条件下1-P-H0108催化反应性能
        4.3.4 两种催化剂反应性能比较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失活催化剂的表征与再生
    5.1 引言
    5.2 催化剂的TG表征
        5.2.1 催化剂的TG表征条件
        5.2.2 催化剂的TG表征结果与讨论
        5.2.2.1 催化剂H0108TG结果与讨论
        5.2.2.2 催化剂1-P-H0108TG结果与讨论
        5.2.3 催化剂的TG表征结论
    5.3 催化剂的NH_3-TPD表征
        5.3.1 催化剂的NH_3-TPD表征条件
        5.3.2 催化剂的NH_3-TPD表征结果与讨论
        5.3.3 催化剂的NH_3-TPD表征结论
    5.4 催化剂的再生
        5.4.1 实验设计
        5.4.2 再生装置
        5.4.3 结果与讨论
        5.4.3.1 无水条件下催化剂的再生性能结果
        5.4.3.2 无水条件下催化剂的再生性能讨论
        5.4.3.3 通水条件下催化剂的再生性能结果
        5.4.3.4 通水条件下催化剂的再生性能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失活催化剂的烧炭动力学
    6.1 引言
    6.2 实验设计
        6.2.1 动力学模型
        6.2.2 烧炭试验
    6.3 失活催化剂1-P-H0108烧炭实验
        6.3.1 无水条件下失活催化剂1-P-H0108烧炭实验
        6.3.1.1 烧炭反应与C含量的关系
        6.3.1.2 烧炭反应与O_2含量的关系
        6.3.1.3 烧炭温度的影响
        6.3.2 通水条件下失活催化剂1-P-H0108烧炭实验
        6.3.2.1 烧炭反应与C含量的关系
        6.3.2.2 烧炭反应与O_2含量的关系
        6.3.2.3 烧炭温度的影响
    6.4 失活催化剂1-P-H0108的EA表征分析
        6.4.1 催化剂的EA表征结果
        6.4.2 催化剂的EA表征分析与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9)合成异丙苯催化剂失活原因和再生条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分子筛催化合成异丙苯工艺
        1.1.1 Mobil/Badger异丙苯工艺
        1.1.2 Enichem/Enichem异丙苯工艺
        1.1.3 UOP/Q-Max异丙苯工艺
        1.1.4 Dow/Kellog异丙苯工艺
        1.1.5 CD Tech/CD Tech催化蒸馏异丙苯工艺
        1.1.6 燕山石化异丙苯工艺
        1.1.7 大连理工大学异丙苯工艺
        1.1.8 上海石化研究院异丙苯工艺
    1.2 分子筛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
        1.2.1 催化剂的失活原因分类
        1.2.2 积碳的组成
        1.2.3 分子筛的酸性质对积碳的影响
        1.2.4 失活催化剂的再生研究
    1.3 石油烃脱砷研究进展
        1.3.1 砷的存在及主要的砷化合物
        1.3.2 脱砷原理
        1.3.3 脱砷剂的类型
        1.3.4 脱砷剂的型号及特点
    1.4 砷含量的测定方法
        1.4.1 分光光度法
        1.4.2 其他方法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2.2 QZ-2000烷基化失活催化剂的再生方案
    2.3 Ag-DDC法测砷原理及装置
        2.3.1 Ag-DDC法测砷含量的原理
        2.3.2 Ag-DDC法测砷装置
    2.4 Ag-DDC法测砷步骤
        2.4.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4.2 催化剂中砷含量的测定
        2.4.3 脱砷液中砷含量的测定
    2.5 催化剂的表征
    2.6 芳烃异丙基化反应
3 QZ-2000烷基化催化剂失活原因的分析
    3.1 失活催化剂中积炭含量的测定
    3.2 中毒原因及毒物来源的判定
    3.3 小结
4 脱砷剂的选择与脱砷率的测定
    4.1 QZ-2000烷基化失活催化剂中总砷含量的测定
    4.2 不同测定总砷含量方法的比较
    4.3 QZ-2000烷基化失活催化剂的再生处理
        4.3.1 有机酸种类对脱砷率的影响
        4.3.2 处理温度对脱砷率的影响
        4.3.3 处理时间对脱砷率的影响
    4.4 不同再生方案处理对脱砷率的影响
    4.5 小结
5 再生催化剂的结构、酸性及反应活性研究
    5.1 不同再生方案处理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5.2 不同再生方案处理对催化剂酸性的影响
    5.3 不同再生方案处理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5.4 小结
6 哈尔滨烷基化失活催化剂再生后的反应性能评价
    6.1 不同再生方案处理对QZ-2000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6.2 不同再生方案处理对QZ-2001-04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6.3 不同再生方案处理对QZ-2001-05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6.4 催化剂样品图片
    6.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非临氢异构化合成均三甲苯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均三甲苯基本性质与用途
        1.1.1 均三甲苯的性质
        1.1.2 均三甲苯的用途
    1.2 C_9 芳烃的利用与均三甲苯生产概况
        1.2.1 C_9 芳烃的利用
        1.2.2 均三甲苯生产进展
    1.3 均三甲苯制备方法
        1.3.1 分离法
        1.3.2 合成法
    1.4 异构化催化剂
    1.5 失活催化剂再生
        1.5.1 烧炭再生
        1.5.2 溶焦再生
    1.6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机理分析与实验设计
    2.1 异构化反应机理
        2.1.1 芳烃异构化基本类型
        2.1.2 C_9 芳烃分子结构分析
        2.1.3 邻甲乙苯优先反应机理
        2.1.4 C_9 芳烃烷基转移机理
    2.2 最优化实验设计法
第三章 实验部分
    3.1 实验原料及催化剂
        3.1.1 实验原料
        3.1.2 催化剂
    3.2 实验条件的选择
        3.2.1 温度
        3.2.2 压力
        3.2.3 空速
    3.3 实验装置及工艺流程
        3.3.1 实验装置的设计
        3.3.2 工艺流程图
    3.4 实验步骤
    3.5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
    3.6 实验结果计算方法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4.1 合成工艺条件的优化
        4.1.1 均匀设计实验
        4.1.2 单因素实验
        4.1.3 实验结果讨论
    4.2 邻甲乙苯含量对均三甲苯产品质量的影响
        4.2.1 反应条件对邻甲乙苯转化的影响
        4.2.2 原料中邻甲乙苯含量对均三甲苯产品质量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情况说明
符号说明
致谢

四、水蒸汽存在下异丙苯合成失活FX-01催化剂的烧炭再生(论文参考文献)

  • [1]水蒸汽法对乙炔氢氯化铋基无汞催化剂的预处理及再生研究[D]. 戴启文. 新疆大学, 2017(02)
  • [2]整体式结构化催化剂合成异丙苯的反应过程强化[D]. 代成娜. 北京化工大学, 2013(12)
  • [3]介质阻挡放电再生有机污染失活Pd/AC催化剂的研究[D]. 高文立. 浙江大学, 2012(06)
  • [4]改性凹凸棒FCC汽油脱硫剂再生技术及脱色实验研究[D]. 宗绪伟. 兰州理工大学, 2010(08)
  • [5]沸石分子筛用于异丙苯生产研究[D]. 陈兴伟. 大连理工大学, 2009(10)
  • [6]氯铝酸室温熔盐催化苯与丙烯烷基化合成三异丙苯的研究[D]. 杨燕. 北京化工大学, 2008(03)
  • [7]N2O一步氧化苯制苯酚Fe-ZSM-5分子筛催化剂失活与再生研究[D]. 王晓婷. 北京化工大学, 2008(11)
  • [8]轻烃裂解催化剂的反应与再生行为研究[D]. 刘媛媛. 浙江大学, 2008(09)
  • [9]合成异丙苯催化剂失活原因和再生条件的研究[D]. 杨浩. 大连理工大学, 2007(01)
  • [10]非临氢异构化合成均三甲苯工艺的研究[D]. 王申江. 天津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失活 FX-01 催化剂的碳燃烧再生用于蒸汽存在下合成异丙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